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投稿邮箱格式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投稿邮箱格式

发布时间: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投稿邮箱格式

这是在中国知网中搜到的,就是你要的那篇盐城师范学院学报里的。#但是,提醒你一下,除非你是校园网,并且学校和中国知网有使用协议,否则,你下载这篇论文是要付费的。这篇的费用是:2元。

韩陈其教授,善于融会贯通,古今比较,研究内容涵容古今汉语的各个领域:羡馀现象论;语义结构论;音义关系论;文字训诂论;语法词汇论;《史记》语言论;《马氏文通》论;中国语学论;中国语史论;语言研究方法论。国学大师徐复教授《中国古汉语学·序》评曰:韩陈其“于语言文字各部门,均所擅长,凡有所陈,无不惬心贵当,卓然有所树立” 。韩陈其教授目前在主持国家语言文字“十五”规划项目《中国当代社会流行语综合研究》(2002年12月—2005年12月)。(一)科研概况(语言学类成果共约830万字)[1]、韩陈其《古代汉语教程》上中下三册以及与其配套的韩陈其编写的《古代汉语练习》一册和《古代汉语练习参考答案》一册(凡共五册)作为徐州师范学院内部使用出版的文科教材——约100余万字。[2]、韩陈其主编《语言研究集刊》第四辑--第七辑,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分别于1995、1997、1999、2000年出版,共约150万字。[3]、主编(及主要撰稿人)《古代汉语自学指导》,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出版,撰写其中20万字。[4]、至2009年发表语言学论文112篇,其中6万-7万的单篇论文约10余篇,共约为100万字。[5]、古籍整理,约为100余万字。[6]、正式出版独力专著七部(约310万字):八十年代一部——韩陈其《古代汉语自学练习》,廖序东《序》,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统一书号:7346·498 ;字数26万字。九十年代以来六部,书名详下,共约为284万字。(二)九十年代以来的独力语言学专著六部(约284万字)[1]、韩陈其《中国古汉语学》(上下册),徐复《序》,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5年版——约82万字书号:ISBN 957-17-1386-4(一套:精装)ISBN 957-17-1387-2(上册:精装)ISBN 957-17-1388-0(下册:精装)ISBN 957-17-1389-9(一套:平装)ISBN 957-17-1390-2(上册:平装)ISBN 957-17-1391-0(下册:平装)[2]、韩陈其《汉语借代义词典》,徐复《序》,广东教育出版社1995版——实际约66万字 。书号:ISBN 7-5406-3201-1(精装、平装)[3]、韩陈其《中国语言论》,徐复《序》,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6年版——约50万字。书号:ISBN 957-17-1628-6(精装),ISBN 957-17-1629-4(平装)[4]、韩陈其《汉语羡馀现象研究》,徐复《序》,许惟贤《代序》,齐鲁书社2001年版—约22万字书号:ISBN 7-5333-0991-X[5]、韩陈其《汉语词汇论稿》,徐复《序》,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实际约43万字书号:ISBN 7-80643-732-0/H27[6]、韩陈其《语言是小河》,于根元《序》,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实际约21万字书号:ISBN 7-5017-6700-9/G1243(三)八十年代以来的单篇语言学论文112篇(约100万字)1981年1-A.韩陈其《词的借代义》,《徐州师院学报》1981年第2期;《江海学刊》1982年第2期有评介2-B.韩陈其《现代汉语词语中的古义》,《教学与进修》1981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81年第11期全文转载3-C 韩陈其《报刊病句评改》,《语文教学之友》1981年第6期4-D 韩陈其《谈汉语成语中词的活用与词义变化》,《语文教学园地》1981年第4期1982年5-A 韩陈其《“境壤界”是一个词吗》,《天津师院学报》1982年第3期6-B韩陈其《试论“名名”结构的内部修饰义》,《中国语文通讯》1982年第4期7-C韩陈其《〈说文解字〉义训条例举隅》,《盐城师专学报》1982年第2期1983年8-A.韩陈其《〈史记〉中字序对换的双音词》,《中国语文》1983年第3期9-B.韩陈其《〈汉语成语词典〉读后》,《徐州师院学报》1983年第2期;《新华文摘》1983年第10期全文转载10-C 韩陈其《从〈史记〉看介词“于”在古汉语补语中的有无》,北京《中学语文教学》1983年第6期1984年11-A韩陈其《几种“所”字结构之间的层次关系分析》,北京《中学语文教学》1983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中学语文教学》1984年第5期全文转载12-B 韩陈其《再论“名名”结构的内部修饰义》,《徐州师院学报》1984年第1期13-C.韩陈其《谈谈古汉语中的分数表示法》,《中国语文通讯》1984年第2 期14-D.韩陈其《谈汉语成语中的数词》,《教学与进修》1984年第3期15-E.韩陈其《古今同形的双音形式辨析》,北京《中学语文教学》1984年第9期16-F 韩陈其《浅谈古代汉语同义词的辨析》,北京《中学语文教学》1984年第11期17-G韩陈其《汉字的羡馀现象—汉语羡馀现象的综合研究之一》,《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84年第4期;18-H韩陈其《探求词的古义途径》,《语文教学》,1984年第6期19-I 韩陈其《论“修饰成分+人称代词”》,《内蒙古师范大学》1984年第4期20-J韩陈其《关于〈史记〉名词性补语的句子特点及其影响》,《徐州师院学报》1984年第4期,1985年.21-A韩陈其《论古代汉语被动句的结构层次》,《徐州师院学报》1985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86年第5期全文转载1986年.22-A韩陈其《三论“名名”结构的内部修饰义》,《汉语学习》,1986年第1期23-B 韩陈其《汉语词汇的羡馀现象—汉语羡馀现象的综合研究之三》,《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86年第2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86年第5期24-C韩陈其《典型的望文生义》,《徐州师院学报》1986年第1期25-D 韩陈其《古代汉语中与“月亮”同义的语词系列》;《大学文科园地》,1986年第1期26-E韩陈其《试论介词“于”字在〈史记〉名词性补语中的分布规律》,《徐州师院学报》1986年第2期27-F 韩陈其《是芭蕉,还是蜡烛》,《徐州师院学报》1986年第2期28-G 韩陈其《古汉语单音假设连词之间的音韵关系》,《中国语文》1986年第5期29-H 韩陈其《错误百出的〈语言文字理论新探〉》,《徐州师院学报》1986年第3期30-I 韩陈其《古代汉语单音假设连词的形式特征》,《赣南师院学报》1985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86年第12期全文转载1987年.31-A 韩陈其《〈上古音与通假字〉质疑》,《中文自修》,1987年第2期32-B 韩陈其《论古代汉语中与“月亮”同义的语词系列》,《新疆师范大学》,1987年第1期33-C 韩陈其《四论“名名”结构的内部修饰义》,《徐州师院学报》1987年第1期34-D韩陈其《语文随笔三则》,《汉语学习》1987年第3期35-E韩陈其《汉语语法的羡馀现象—汉语羡馀现象的综合研究之六》,《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87年第3期;36-F韩陈其《百期纪念,读者评刊》,北京《中学语文教学》1987年第10期37-G韩陈其《汉语羡馀现象述略》,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文研究》1987年九总第九期1988年.38-A韩陈其《论古代汉语同义词的源类辨证》,《徐州师院学报》1988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88年第6期全文转载39-B韩陈其《训诂零札两则》,《训诂教学与研究》1988年第1期40-C韩陈其《古汉语单音程度副词之间的音义关系》,《徐州师院学报》1988年第4期41-D韩陈其《试论汉语语词的讹变现象》,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教学研究》,1988年第4期1989年.42-A 韩陈其《从“所”字结构看语言发展的本质特征和言语使用的经济原则之关系---汉语羡馀现象综合研究之八》,《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89年第2期43-B 韩陈其《试论文言名词充当动词性谓语时的语义结构程式和语言环境形式》,《徐州师院学报》1989年第2期44-C 韩陈其《汉语羡馀现象综论》,袁晓园主编《中国语言学发展方向》,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12月45-D 韩陈其《话是如何被“砍”出来的》,香港《普通话》1989年第2期1990年46-A 韩陈其《从香港故娘说开去——街头语法站谈之一》,香港《普通话》1990年第2期47- B韩陈其《论文言今译的科学原则和基本方法及现状》,《徐州师院学报》1990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91年第1期全文转载1991年48-A 韩陈其《我的他:他是谁?——街头语法站谈之二》,香港《普通话》1991年第1期49-B 韩陈其《佳丽的家族》,香港《普通话》1991年第2期50-C 韩陈其《论<说文>会意字》,《徐州师院学报》1991年第4期51-D.韩陈其《论文言判断句的历时层次》,香港《语文建设通讯》1991年7月号52-E.韩陈其《以今通古掌握词义》,《中文自学指导》1991年第11期53-F.韩陈其《比较<刘氏语通>与申小龙“新说”》,香港《语文建设通讯》1991年第32期1992年54-A.韩陈其《说“老”道“子”——语法小议》,香港《普通话》1992年第1期55-B.韩陈其《苹果树、女人街及其他——语法小议》,香港《普通话》1992年第2期56-C.韩陈其《数字的文化色彩》,《语言文字应用》1992年第4期57-D.韩陈其《论<史记>复音词的意义特点》,《语文研究集刊》第一辑,语文出版社1992年58-E.韩陈其《对文的比照和词义的推求》,《中文自学指导》1992第2期59-F.韩陈其《五论“名名”结构的内部修饰义》,《徐州师院学报》1992年第1期1993年60-A.韩陈其《男驴?女驴?——语法小议》,香港《普通话》1993年第1期61-B.韩陈其《牛奶与情话之类——语法小议》,香港《普通话》1993年第1期62-C.韩陈其《数字的文化意义》,香港《普通话》1993年第2期63-D.韩陈其《试论古代汉语同义句式繁化的规律性倾向——汉语羡余现象综合研究之十四》,《徐州师院学报》1993年第3期1994年64-A.韩陈其《汉字的男女文化》,《学习》(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7期65-B.韩陈其《新婚贺语的文化随想》,香港《普通话》1994年第1期66-C.韩陈其《论连语的演变》,《南京师大学报》1994年第1期67-D.韩陈其《透过古音洞察文言虚词》,《语文之友》1994年第3期68-E.韩陈其《人名与文化——汉语专名文化要览之一》,香港《普通话》1994年第1期1995年69-A.韩陈其《论“所”字结构》,《语言研究集刊》第四辑,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年70-B.韩陈其《同名互指的历史文化义蕴》,香港《普通话》1995年第1期71-C.韩陈其《街名与文化》,香港《普通话》1995年第2期,1996年第1期合刊1996年72-A.韩陈其《论语词组合关系历时变化的理据》,《南京师大学报》1996年第3期1997年73-A.韩陈其《街名与文化》(署名:晓丹)《语言研究集刊》第五辑,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年10月1999年74-A.韩陈其《初读<马氏文通>》,《镇江师专学报》1999年第1期(第33——47页)75-B.韩陈其《试论汉语词义:结构单位选择性》,香港《语文建设通讯》1999年总第59期76-C.韩陈其《〈经义述闻〉平议》,《语言研究集刊》第六辑,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第587——642页)2000年77-A.韩陈其《论〈马氏文通〉语法观--〈文通〉百年,乡人评说》,载《〈马氏文通〉与汉语语法学》,商务印书馆2000年(第54——83页)78-B.韩陈其《〈经义述闻〉评介》,载《中国典籍精华从书语文名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第122——187页)79-C.韩陈其《〈马氏文通〉与中国语言学》,载《语言研究集刊》第七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1——77页)2001年80-A.韩陈其《论〈史记〉统括性范围副词》,载《中国语言学报》第十期,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3期(第197——206页)81-B.韩陈其《汉语词汇学引论》,《南京师大文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第65——76页)2002年82-A.韩陈其《汉语词缀新论》,《扬州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2002年第10期2003年83-A.韩陈其《论循境求义》,《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84-B.韩陈其《论汇比求义和文本诠释》,《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85-C.韩陈其《论〈经义述闻〉的语义观》,《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86-D.韩陈其《关于汉语史研究现状的若干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徐州师大学报》2003年第3期87-E.韩陈其《论〈经义述闻〉的语法观》,《扬州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88-F.韩陈其《汉语四方方位词的成词理据》,《南通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2004年89-A.韩陈其《论汉语诗歌语言的语学释读原则和释读途径》,《徐州师大学报》2004年第2期90-B.韩陈其《论因声求义》,《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91-C 韩陈其《论比喻义和借代义的释义》,《语言文字应用》2004年第3期2005年92-A.韩陈其《论诗歌语词的语义关系和语义关系网络——“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新释》,中国人民大会中文系编《语言研究的务实与创新——庆祝胡明扬教授八十华诞学术论文集》,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年3月版93-B.韩陈其《浅谈“ 几乎”类语词的形式联系和语义强度》,《汉语学习》2005年第5期2006年94-A.韩陈其《中国诗歌语言的语学释读欣赏系列研究苏轼词释读欣赏(之一)》,《文教资料》2006年第31期2007年95-A.韩陈其《韩中语言文化比较漫谈——2004年11月韩国湖西大学大学院演讲稿》,《庆祝廖序东教授九十华诞纪念文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10月96-B.韩陈其《论中国诗歌语言的词汇-语义的视听类具象和感知:以苏词为例》,《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97-C.韩陈其《论苏轼词的词汇- 语义的视听类具象和感知—— 从语言学的视角研究苏轼词之一》韩国《汉语教学与研究》总第7期,首尔出版社2007年5月98-D 韩陈其《关于20世纪以来的中国语言学研究的若干反思和正思》,韩国《韩中语言文化研究》2007 年总第13期;又载韩国《汉语教学与研究》总第8期,首尔出版社2007年10月99-E 韩陈其《语言人视域内的关於韩中语言文化教育内省和外思的若干感性比较认识和理性认同思考纲要》,韩中建交15周年纪念, 第9次韩中文化论坛2007年8月2008年100-F韩陈其 立红《论中国古代诗歌的语学释读》,韩国汉阳大学主办《第一届中国地域文化与语言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韩国】李光哲 吴秀琴主编《中国北方文学与文化》,第131---180页,韩国文化社2008年2月19日第一版101-A韩陈其《关于20世纪以来的中国语言学研究的若干反思和正思》,《新乡学院学报》2008 年第3期;又载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9年第2期【说明:本文与韩国版同名文章, 同名异实】102-B韩陈其《尔雅》名义考论新说:尔雅=明义,《辞书研究》2008年6期103-C韩陈其《论汉语词典编写的理论原则和规范条例》,韩国《韩中语言文化研究》2008 年总第15期104-D韩陈其《中华汉族鼠文化研究》,韩国《韩中语言文化研究》2008 年总第17期105-E韩陈其《同义对称结构四字格所映射的词化现象》,《汉语学习》2008年1期106-F韩陈其《视野高而邃发掘深而精<文通>真知音---序刘永华博士<马氏文通>研究》,载刘永华《马氏文通研究》,巴蜀书社,2008年3月107-G韩陈其《关于<尔雅>研究的后瞻与前瞻的若干反思与正思》,载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语文论集》(第5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9月2009年108-A韩陈其《关于华夏文明的牛文化研究》,韩国《韩中语言文化研究》2009 年总第20期【关于《华夏文明的牛文化研究》作者的启事,刊韩国《韩中语言文化研究》2009 年总第20期】109-B韩陈其《古诗文言意传输的最新最佳的尝试-----序仲济民等<高中古诗文新课标导学>》,载仲济民等《高中古诗文新课标导学》,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110-C韩陈其《论苏轼词的“词汇-语义”的触觉类、味觉类具象及其感知》,《三峡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111-D韩陈其《苏轼词的词汇—语义的联觉具象和感知及其变化和转移》,《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112-E韩陈其《中国现行教育的“度”、“量”、“衡”》,《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四)九十年代以来的其它语言学成果(约120万字)[1]、《古代汉语常识百问百答》(约20万字),载《古代汉语自学指导》(韩陈其主编之一),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2]、《全唐文》点校本第794卷——900卷审订(约100余万字),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五)九十年代以来的语言学成果以外的部分散文创作[1]、韩陈其《人:男人·女人》[2]、韩陈其《花·人·街》[3]、韩陈其《文身——图腾文化的映现》[4]、韩陈其《服色与身份》[5]、 韩陈其《壬申双春喜话猴》[6]、韩陈其《汉字中的男女文化》[7]、韩陈其《乡音的魅力和语言的势利》[8]、韩陈其《花名与名花》[9]、韩陈其《鸡:人化、神化和文化》[10]、韩陈其《鸡子·孩子·君子》[11]、韩陈其《山水咏叹调》(托名)[12]、韩陈其《读书耦谈》[13]、韩陈其《父母眼中的子女》[14]、韩陈其《我的老师》[15]、 韩陈其《人名与民风》[16]、韩陈其《景名与游兴》[17]、韩陈其《酒名与诗歌》[18]、韩陈其《店名与社会》[19]、 韩陈其《姓氏——古老文化的大厦》[20]、韩陈其《新婚贺语随想》[21]、 韩陈其《三“韩”缘——游韩咏叹调》[22]、韩陈其《淑明“美”思——游韩咏叹调》[23]、 韩陈其《韩国教育观“花” ——游韩咏叹调》[24]、韩陈其《韩中女子名异同谈趣——游韩咏叹调》[25]、韩陈其《秋色赋——游韩咏叹调》[26]、 韩陈其《千禧之爱——游韩咏叹调》[27]、 韩陈其《梦溪乡思》[28]、 韩陈其《狗头狗脑----狗年的遐思和祝福》[29]、 韩陈其《乡人赛珍珠墓前的祭思》[30]、 韩陈其《华盛顿的樱花世界》[31]、 韩陈其《三游美国费城》[32]、 韩陈其《美国“牛友”麦乐尼》[33]、 韩陈其《游祭美国葛底斯堡古战场》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投稿邮箱

中级职称还是高级呢?这边可以提供发表的哦

1、《梁宗岱纯诗系统论》,《文艺研究》,2004年2期(cssci期刊)2、《边域小说中的现象:心理图式的顺应与同化》,《文学评论》,1990年第4期(cssci期刊)3、《艾芜早期小说的文化想象》,《文学评论》,2004年第5期(cssci期刊)4、《中国现代诗学与西方话语》,《文学评论》,2003年6期(cssci期刊)(合撰)5、《当代影视民族化问题小议》,《人民日报》,2003年4月1日6、《鲁迅研究的新著》,《人民日报》,2003年6月1日7、《接受与过滤:中国现代文学与西方现代主义》,《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第5期(cssci期刊)(合撰)8、《样板戏中的英雄崇拜》,《文学评论》,99年青年学者专号(cssci期刊)9、《蓝星诗社对西方象征派诗美建构策略的化用》,《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3期(cssci期刊)10、《边域小说中的生态环境与文化》,《上海文论》,90年第6期11、《对女性命运乃至民族生态的历史性审视》,《广东社会科学》,93年第2期(cssci期刊)12、《洛夫现代诗的中西视野融合》,《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cssci期刊)13、《金钱和金钱崇拜》,《天津社会科学》,2001年1期(cssci期刊)14、《台湾诗歌对西方后现代主义的接受与变形》,《学习与探索》,2000年第6期(cssci期刊)15、《台湾20世纪文学与西方现实主义》,《贵州社会科学》,2000年第6期(cssci期刊)16、《二十世纪香港文学与西方现实主义》, 《中国文学研究》2001年第3期(cssci期刊)17、《蓝星诗社对西方象征主义表情论的接受与化用》, 《诗探索》2002年第1期(cssci期刊)18、《民族生态环境和文化背景中的小说》,《民族文学研究》,91年第2期(cssci期刊)19、《现代性视野下20世纪中外文学的互动》,《社会科学辑刊》(cssci期刊)2005年第1期20、《<野草>的超现实主义倾向(上)》,《鲁迅研究月刊》2002年11期(cssci期刊)21、《<野草>的超现实主义倾向(下)》,《鲁迅研究月刊》2002年12期(cssci期刊)22、《台湾作家对西方现代主义的接受方式及其局限》,《河北学刊》,2003年1期(cssci期刊)23、《大学生诗歌的先锋性和流行性》,《江汉论坛》,2003年8期(cssci期刊)24、《金钱与性视角下的文化景观》,《文艺评论》,2003年6期25、《新诗的意义危机与意义重构》,《江汉论坛》(cssci期刊)2004年8期26、《<野草>中的后现代主义显征》,《天津社会科学》,2004年1期(cssci期刊)27、《余光中现代诗的中西视野融合》,《广东社会科学》,2004年2期(cssci期刊)28、《整体性视野下的理性烛照》,《东方丛刊》,2004年2期(cssci期刊)29、《西方话语与中国现代主义诗学的过滤机制》,《贵州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cssci期刊)30、《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评高擎洲的<中国现代文学论集>》,《当代作家评论》(cssci期刊)2007年1期31、《全球化语境下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研讨会综述》,《外国文学研究》2007年第1期(cssci期刊)(合撰)32、《原型批评视野下的新世纪新加坡华文文学》,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8年第7期(cssci期刊)(合撰)33、《中国现代主义诗学目的论建构》,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8年第9期(cssci期刊)34、《屠格涅夫和沈从文小说中的自然人文景观》,《外国文学研究》,92年第3期(cssci期刊)35、《边域小说中的亲情美》,《中国文学研究》,91年第2期(cssci期刊)36、《边域小说中的生命形态》,《中国文学研究》,92年第3期(cssci期刊)37、《民族文学中的宗教——巫鬼文化》,《广州师院学报》,92年第3期38、《物质填不满心灵》,《台港文学选刊》,92年第3期39、《文坛热点:受阻和认同》,《理论与创作》,89年第4期40、《<野草>的狂欢化色彩》,《天津社会科学》,2007年年第4期(cssci期刊)41、《互文性:鲁迅的<野草>与<苦闷的象征>的译介》,《社会科学辑刊》,2007年年第4期(cssci期刊)42、《现象学视野下<野草>的意义生成》,《广东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cssci期刊)43、《当代香港文学中的英国形象》,《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cssci期刊)(合撰)44、《互文性视野下现代派诗歌翻译与诗歌创作》,《学习与探索》,2007年第5期(cssci期刊)45、《追忆流火年华》,《东南亚研究》,95年第1期(cssci期刊)46、《当代台湾小说在祖国大陆的批评性传播形态》,《社会科学辑刊》2008年第6期(cssci期刊)47、《20世纪中国现代主义诗学知性话语的理论维度》,《广东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cssci期刊)48、《身份冲突中家的建构与功能—余光中诗歌中家的文化功能》,《江汉论坛》,2009年第6期(cssci期刊)49、《二律背反:对传统文化的矛盾判断》,《江苏社会科学》,1989年第3期(cssci期刊)50、《变革与悖论》,《天津社会科学》,99年第3期(cssci期刊)51、《无目的的目的——20世纪中国唯美主义思潮》,《社会科学辑刊》,99年第4期(cssci期刊)52、《鲁迅小说的寓言性》,《鲁迅研究月刊》,2000年第5期(cssci期刊)53、《消解与重构——“后新诗潮”诗歌对“本体”的瓦解与重建》,《当代文坛》,2000年第2期(cssci期刊)54、《四十年代文学中“家”的寓言》,《江汉论坛》,2000年第8期(cssci期刊)55、《<典论·论文>符号权力的三种维度》,《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09年6月第28辑(cssci期刊)(合撰)56、《香港文学与澳门文学“中国形象”的对读》,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0年第3期(合撰)57、《结构主义视野下白先勇<台北人>新读》,《贵州社会科学》,2009年第11期(cssci期刊)58、《20世纪中国现代主义诗学的艺术成就》,《社会科学战线》,3(cssci期刊)59、《比较文学史观的建构与比较模式的新探索》,《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0年第5期(cssci期刊)(合撰)60、《30年来当代台港小说在祖国大陆传播与接受的效果》,《社会科学辑刊》,5(cssci期刊)61、《导师和学生,应是什么关系?》,《光明日报》,2011年3月23日62、《姚雪垠<长夜>对江湖世界的想象方式论》,《贵州社会科学》(cssci期刊)63、《跨区域华文诗歌中国形象的变异式想象论》,《贵州社会科学》2011年第11期(cssci期刊)64、《跨区域华文诗歌中国形象的再现想象论》,《贵州社会科学》2013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2013年第5期全文转载65、《余光中诗歌二极对应结构论》 ,《文艺评论》,2005年第2期66、《跨区域华文诗歌的中国形象》主持人语 《安徽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67、《当代台港澳新诗的人文中国形象》,《安徽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合撰)68、《促进公安文学健康发展》,《文艺报》,2011年8月22日69、《接受美学视野下台湾现代诗社对西方纯诗话语的自我诠释》,《湖南文理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70、《当代台港澳小说在祖国大陆的传播与接受三维发展论》,《华文文学》,2009年第1期71、《接受美学视野下台湾现代诗社符号诗的意义生成方式》,《华文文学》,2009年第2期72、《当代台湾小说在祖国大陆对应性选辑传播形态》,《华文文学》,2009年第4期73、《比较文学的主体间性论》,《安徽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74、《文明对话与文化比较》主持人语,《深圳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cssci期刊)75、《亦真亦幻的女性天空》,《台港文学选刊》,91年第6期76、《横看成岭侧成峰》,《台港文学选刊》,92年第8期77、《旷达的背后是真诚》,《台港文学选刊》,91年第12期78、《张默诗歌的宇宙化倾向》,《华文文学》,2003年2期79、《香港现代主义文学三大母题论》,《华文文学》,2003年3期80、《台湾香港现实主义文学论》,《广州师院学报》,2000年10期81、《中国和世界文学中的台湾现代诗》,《中国诗学研究》,第1辑82、《跨学科文学研究》主持人语,《安徽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83、《传奇性与哲理性相交融的历史画卷》,《理论与创作》,91年第4期84、《高尔基与艾芜早期小说比较》,《广州师院学报》,92年第1期85、《特区军族文学新态势探析》,《广州师院学报》,93年第4期86、《转型期的精神重建》,《广州文艺》,97年第12期87、《老子与湘西文化》,《旅潮》,91年第3期88、《王璞<扇子事件>剖析》,《共鸣》,92年第2期89、《香港闺阁诗人梦如》,《书报刊》,94年第12期90、《世纪之梦:灵魂的拯救与重塑——鲁迅、韩少功对传统文化的矛盾判断》,《广州师院学报》,96年第1期91、《超越苦难——试论香港作家蔡益怀小说中女性的直觉思维特性》,《广州师院学报》,96年第3期92、《当代台湾小说在大陆的影视改编及传播》,《香港文学》,2007年第11期93、《倾斜的象牙之塔——前期创造社、前期新月派文艺思想的悖论》,《广州师院学报》,99年第10期94、《洛夫诗二首欣赏》,《名作欣赏》,2005年第7期95、《狂欢化诗学视野中的贺敬之诗歌》,《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96、《错误也是一种心动》,《名作欣赏》,2005年第7期97、《历史的还原与还原的历史》,《诗探索》,2004年1-2期98、《当代台湾小说在大陆传播的动力机制》,《长江学术》,2006年第3期99、《台湾创世纪诗社对超现实主义技法的修正性接受》,《华文文学》,2009年第3期100、《寻求本原之家》,《湖北招生考试》,2003年11期101、《忧伤并不等于绝望》,《台港文学选刊》,91年第9期102、《洞穿成星空的灵魂》,《秋水》(台湾),92年第3期103、《洛夫对超现实主义的认同与修正》,《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104、《接受美学视野下台湾现代诗社对西方知性话语的误读》,《华文文学》2008年第6期105、《锁不住的清芬》,《华文文学》,99年第1期106、《疏离的执着》,《华文文学》,99年第1期107、《孤独的精神探索者——鲁迅与张承志论》,《广州师院学报》,2000年第2期108、《自主、主动、创造》,《广州师院学报》,2000年第7期109、《20世纪台港澳文学接受西方文学的特点》,《广州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110、《魏源诗移情山水初探》,《广州师院学报》,94年第2期111、《<秃美人>的美学意蕴》,《文汇报》(香港),97年9月28日112、《理想主义者的情感独语》,《广州日报》,97年6月7日113、《执着与寂寞》,《南方日报》,94年10月12日114、《历史与未来之间的桥梁》,《广州日报》,97年9月6日115、《瞬间美丽的永恒》,《广州日报》,97年9月6日116、《<生寡>分析》,《羊城晚报》,94年12月17日117、《忧伤掩不住的赤诚》,《广州日报》,97年8月16日118、《当代文学入门》,《南方日报》,95年10月16日119、《朦胧与瑰丽》,《世界论坛报》(台湾),93年12月25日120、《信仰的力量和光辉——由<激情燃烧的岁月>说开去》,《文艺报》2002年11月14日4期121、《藏书与学问》,《南方日报》,94年8月6日122、《姓名与文化》,《南方日报》,94年6月11日123、《大师的标准》,《粤港信息日报》,94年12月27日124、《开书单与青年读书》,《南方日报》,95年6月2日125、《一部别开生面的文学传记》,《深圳特区报》,92年6月26日126、《旋转出来的恋歌》,《深圳特区报》,92年6月21日127、《史诗的魅力是无穷的》,《广州日报》,94年7月23日128、《重建文明与崇拜的家园》,《广州日报》,95年5期129、《巨人精神的美学意蕴》,《南方日报》,95年7月30日130、《当代综合思维与文化理论》,《广州日报》,95年8月29日131、《<今世也风流>与当代意识》,《广州日报》,95年11月21日132、《美丽总是忧伤的》,《港人日报》(香港),97年11月19日133、《水与火的二元意象》,《新晚报》(香港),96年12月1日134、《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中国形象话语重估》,《秘书》2013年第6期135、《两岸台湾文学史时空权力关系论》,《广东社会科学》2013年第2期136、《跨区域华文诗歌中国形象的类比想象方式论》,《广东社会科学》2012年第1期137、《穿越剧的创新性与消费性》,《长江文艺》,2014年第2期138、《大学需要强化语文教育》,《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9月28日

盐城工学院学报投稿邮箱格式

亲,有很多这方面的啊,要我发给你吗好好加油吧,请采纳,下面是一些具体资料┏☆━www·xslm·net下载各行业销售话术━☆━┓┃☆━www·xslm·net学习客户开发和管理━☆━┃┃☆━www·xslm·net阅读营销和管理资料━☆━┃┃☆━www·xslm·net分享推销和营销技巧━☆━┃┃☆━www·xslm·net沟通跟踪和成交技巧━☆━┃┗☆━www·xslm·net交流销售技巧和话术━☆━┛亲,要就留下信箱 或 进 网站 www·xslm·net 注册后下载

盐城工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和社会科学版都是普通的CN,对评职称帮助不大。对学校统计科研工作量,还有完成一般的课题还是有一点作用的

给我也发一份谢谢,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投稿邮箱地址

春夏秋冬四季刊,第三期当然在秋学期的时候出刊了。现在是夏季,离出刊还要几个月呢!

截至2015年7月,学校有教职员工1390人,其中专任教师1046人。专任教师中有正高职人员122人、副高职人员370人、博士291人(含在读)、硕士632人。有65名教师应聘担任南京大学、武汉大学、河海大学、苏州大学等高校博士生导师或硕士生导师。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江苏省教学名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培养对象等各类杰出人才。 质量工程 据2015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省品牌专业4个,省重点专业(类)7个,省级实验实训教学示范中心10个,是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国家级教师培训基地,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校、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省级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是省教育厅指定的驻盐城市高校教学联合体牵头单位。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数学与应用数学、英语、汉语言文学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音乐学、数学与应用数学 国家级大学生电子电器工程实训中心(1个):盐城师范学院—江苏伯乐达集团电气工程实践教育基地 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1个):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 省级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示范中心(10个):基础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础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心理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地理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济管理综合实训示范中心、IT服务外包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文化传媒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化学工程与技术综合训练中心建设点。 省级特色专业(5个):数学与应用数学、英语、汉语言文学、应用化学、生物科学。 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应用化学、生物科学省重点专业(类)(7个):思想政治教育、数学类、中国语言文学类、化学类、生物科学类、英语、应用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 江苏省卓越工程师(软件类)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3个):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省级精品课程(8个):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数学分析、英美文学基础、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思想道德修养、外国文学、动物学 省级优秀课程(4个):光学、力学、电磁学、无机化学 教学成果 截至2014年5月,学院共有8项教学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2项。截至2015年7月,该校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连续三次获得金奖;代表江苏高校在2014年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中,荣获一等奖第一名。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7%以上,每年有500多名学生考取中国科学院、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重要科研机构和著名高校的研究生,连续六次被表彰为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截至2014年5月,学校建有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滩涂生物资源与环境保护重点建设实验室、江苏省盐土生物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省级哲社研究基地1个(江苏省沿海开发研究院),江苏省高校哲学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江苏省农村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省级决策咨询研究基地1个(江苏省沿海开发研究院) ,省级工程实验室1个(江苏省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源工程实验室) ,省级哲社研究基地培育点1个(江苏农村教育研究中心)。 学校建有江苏沿海开发研究院、唐宋文学研究所、古籍整理研究所、语言理据研究所、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所、蔡文甫研究所、当代文化与传播研究所、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所、理论物理研究所、光电技术研究所、海洋与海岸研究所、教育科学研究所和LED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农村教育研究中心、美国过程教育研究中心盐城分部等17个校级研究机构。 学术刊物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该刊系江苏省一级期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本刊开辟政治、哲学、经济、文学、语言、历史、法学、教育等常规研究栏目,还设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新农村建设研究”、“盐文化研究”、“学术综述”等特色专栏。该刊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还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馆藏资源 据2014年盐城师范学院图书馆官网显示,馆藏文献总量达193万册,其中纸质文献151万册,电子文献42万册,中外文纸质期刊近2500种,购置和自建中外文数据库20多个。图书馆藏有古籍6万余册,其中明清善本33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部、《江苏省珍贵古籍名录》4部。图书馆藏有《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明实录》、《清实录》、《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申报》、《民国日报》、《红色中华》《不列颠百科全书》、《美国大百科全书》等古今中外重要文献资料及盐城地方史料和沿海滩涂生物资源资料。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投稿要求格式

韩陈其教授,善于融会贯通,古今比较,研究内容涵容古今汉语的各个领域:羡馀现象论;语义结构论;音义关系论;文字训诂论;语法词汇论;《史记》语言论;《马氏文通》论;中国语学论;中国语史论;语言研究方法论。国学大师徐复教授《中国古汉语学·序》评曰:韩陈其“于语言文字各部门,均所擅长,凡有所陈,无不惬心贵当,卓然有所树立” 。韩陈其教授目前在主持国家语言文字“十五”规划项目《中国当代社会流行语综合研究》(2002年12月—2005年12月)。(一)科研概况(语言学类成果共约830万字)[1]、韩陈其《古代汉语教程》上中下三册以及与其配套的韩陈其编写的《古代汉语练习》一册和《古代汉语练习参考答案》一册(凡共五册)作为徐州师范学院内部使用出版的文科教材——约100余万字。[2]、韩陈其主编《语言研究集刊》第四辑--第七辑,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分别于1995、1997、1999、2000年出版,共约150万字。[3]、主编(及主要撰稿人)《古代汉语自学指导》,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出版,撰写其中20万字。[4]、至2009年发表语言学论文112篇,其中6万-7万的单篇论文约10余篇,共约为100万字。[5]、古籍整理,约为100余万字。[6]、正式出版独力专著七部(约310万字):八十年代一部——韩陈其《古代汉语自学练习》,廖序东《序》,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统一书号:7346·498 ;字数26万字。九十年代以来六部,书名详下,共约为284万字。(二)九十年代以来的独力语言学专著六部(约284万字)[1]、韩陈其《中国古汉语学》(上下册),徐复《序》,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5年版——约82万字书号:ISBN 957-17-1386-4(一套:精装)ISBN 957-17-1387-2(上册:精装)ISBN 957-17-1388-0(下册:精装)ISBN 957-17-1389-9(一套:平装)ISBN 957-17-1390-2(上册:平装)ISBN 957-17-1391-0(下册:平装)[2]、韩陈其《汉语借代义词典》,徐复《序》,广东教育出版社1995版——实际约66万字 。书号:ISBN 7-5406-3201-1(精装、平装)[3]、韩陈其《中国语言论》,徐复《序》,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6年版——约50万字。书号:ISBN 957-17-1628-6(精装),ISBN 957-17-1629-4(平装)[4]、韩陈其《汉语羡馀现象研究》,徐复《序》,许惟贤《代序》,齐鲁书社2001年版—约22万字书号:ISBN 7-5333-0991-X[5]、韩陈其《汉语词汇论稿》,徐复《序》,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实际约43万字书号:ISBN 7-80643-732-0/H27[6]、韩陈其《语言是小河》,于根元《序》,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实际约21万字书号:ISBN 7-5017-6700-9/G1243(三)八十年代以来的单篇语言学论文112篇(约100万字)1981年1-A.韩陈其《词的借代义》,《徐州师院学报》1981年第2期;《江海学刊》1982年第2期有评介2-B.韩陈其《现代汉语词语中的古义》,《教学与进修》1981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81年第11期全文转载3-C 韩陈其《报刊病句评改》,《语文教学之友》1981年第6期4-D 韩陈其《谈汉语成语中词的活用与词义变化》,《语文教学园地》1981年第4期1982年5-A 韩陈其《“境壤界”是一个词吗》,《天津师院学报》1982年第3期6-B韩陈其《试论“名名”结构的内部修饰义》,《中国语文通讯》1982年第4期7-C韩陈其《〈说文解字〉义训条例举隅》,《盐城师专学报》1982年第2期1983年8-A.韩陈其《〈史记〉中字序对换的双音词》,《中国语文》1983年第3期9-B.韩陈其《〈汉语成语词典〉读后》,《徐州师院学报》1983年第2期;《新华文摘》1983年第10期全文转载10-C 韩陈其《从〈史记〉看介词“于”在古汉语补语中的有无》,北京《中学语文教学》1983年第6期1984年11-A韩陈其《几种“所”字结构之间的层次关系分析》,北京《中学语文教学》1983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中学语文教学》1984年第5期全文转载12-B 韩陈其《再论“名名”结构的内部修饰义》,《徐州师院学报》1984年第1期13-C.韩陈其《谈谈古汉语中的分数表示法》,《中国语文通讯》1984年第2 期14-D.韩陈其《谈汉语成语中的数词》,《教学与进修》1984年第3期15-E.韩陈其《古今同形的双音形式辨析》,北京《中学语文教学》1984年第9期16-F 韩陈其《浅谈古代汉语同义词的辨析》,北京《中学语文教学》1984年第11期17-G韩陈其《汉字的羡馀现象—汉语羡馀现象的综合研究之一》,《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84年第4期;18-H韩陈其《探求词的古义途径》,《语文教学》,1984年第6期19-I 韩陈其《论“修饰成分+人称代词”》,《内蒙古师范大学》1984年第4期20-J韩陈其《关于〈史记〉名词性补语的句子特点及其影响》,《徐州师院学报》1984年第4期,1985年.21-A韩陈其《论古代汉语被动句的结构层次》,《徐州师院学报》1985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86年第5期全文转载1986年.22-A韩陈其《三论“名名”结构的内部修饰义》,《汉语学习》,1986年第1期23-B 韩陈其《汉语词汇的羡馀现象—汉语羡馀现象的综合研究之三》,《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86年第2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86年第5期24-C韩陈其《典型的望文生义》,《徐州师院学报》1986年第1期25-D 韩陈其《古代汉语中与“月亮”同义的语词系列》;《大学文科园地》,1986年第1期26-E韩陈其《试论介词“于”字在〈史记〉名词性补语中的分布规律》,《徐州师院学报》1986年第2期27-F 韩陈其《是芭蕉,还是蜡烛》,《徐州师院学报》1986年第2期28-G 韩陈其《古汉语单音假设连词之间的音韵关系》,《中国语文》1986年第5期29-H 韩陈其《错误百出的〈语言文字理论新探〉》,《徐州师院学报》1986年第3期30-I 韩陈其《古代汉语单音假设连词的形式特征》,《赣南师院学报》1985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86年第12期全文转载1987年.31-A 韩陈其《〈上古音与通假字〉质疑》,《中文自修》,1987年第2期32-B 韩陈其《论古代汉语中与“月亮”同义的语词系列》,《新疆师范大学》,1987年第1期33-C 韩陈其《四论“名名”结构的内部修饰义》,《徐州师院学报》1987年第1期34-D韩陈其《语文随笔三则》,《汉语学习》1987年第3期35-E韩陈其《汉语语法的羡馀现象—汉语羡馀现象的综合研究之六》,《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87年第3期;36-F韩陈其《百期纪念,读者评刊》,北京《中学语文教学》1987年第10期37-G韩陈其《汉语羡馀现象述略》,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文研究》1987年九总第九期1988年.38-A韩陈其《论古代汉语同义词的源类辨证》,《徐州师院学报》1988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88年第6期全文转载39-B韩陈其《训诂零札两则》,《训诂教学与研究》1988年第1期40-C韩陈其《古汉语单音程度副词之间的音义关系》,《徐州师院学报》1988年第4期41-D韩陈其《试论汉语语词的讹变现象》,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教学研究》,1988年第4期1989年.42-A 韩陈其《从“所”字结构看语言发展的本质特征和言语使用的经济原则之关系---汉语羡馀现象综合研究之八》,《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89年第2期43-B 韩陈其《试论文言名词充当动词性谓语时的语义结构程式和语言环境形式》,《徐州师院学报》1989年第2期44-C 韩陈其《汉语羡馀现象综论》,袁晓园主编《中国语言学发展方向》,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12月45-D 韩陈其《话是如何被“砍”出来的》,香港《普通话》1989年第2期1990年46-A 韩陈其《从香港故娘说开去——街头语法站谈之一》,香港《普通话》1990年第2期47- B韩陈其《论文言今译的科学原则和基本方法及现状》,《徐州师院学报》1990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91年第1期全文转载1991年48-A 韩陈其《我的他:他是谁?——街头语法站谈之二》,香港《普通话》1991年第1期49-B 韩陈其《佳丽的家族》,香港《普通话》1991年第2期50-C 韩陈其《论<说文>会意字》,《徐州师院学报》1991年第4期51-D.韩陈其《论文言判断句的历时层次》,香港《语文建设通讯》1991年7月号52-E.韩陈其《以今通古掌握词义》,《中文自学指导》1991年第11期53-F.韩陈其《比较<刘氏语通>与申小龙“新说”》,香港《语文建设通讯》1991年第32期1992年54-A.韩陈其《说“老”道“子”——语法小议》,香港《普通话》1992年第1期55-B.韩陈其《苹果树、女人街及其他——语法小议》,香港《普通话》1992年第2期56-C.韩陈其《数字的文化色彩》,《语言文字应用》1992年第4期57-D.韩陈其《论<史记>复音词的意义特点》,《语文研究集刊》第一辑,语文出版社1992年58-E.韩陈其《对文的比照和词义的推求》,《中文自学指导》1992第2期59-F.韩陈其《五论“名名”结构的内部修饰义》,《徐州师院学报》1992年第1期1993年60-A.韩陈其《男驴?女驴?——语法小议》,香港《普通话》1993年第1期61-B.韩陈其《牛奶与情话之类——语法小议》,香港《普通话》1993年第1期62-C.韩陈其《数字的文化意义》,香港《普通话》1993年第2期63-D.韩陈其《试论古代汉语同义句式繁化的规律性倾向——汉语羡余现象综合研究之十四》,《徐州师院学报》1993年第3期1994年64-A.韩陈其《汉字的男女文化》,《学习》(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7期65-B.韩陈其《新婚贺语的文化随想》,香港《普通话》1994年第1期66-C.韩陈其《论连语的演变》,《南京师大学报》1994年第1期67-D.韩陈其《透过古音洞察文言虚词》,《语文之友》1994年第3期68-E.韩陈其《人名与文化——汉语专名文化要览之一》,香港《普通话》1994年第1期1995年69-A.韩陈其《论“所”字结构》,《语言研究集刊》第四辑,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年70-B.韩陈其《同名互指的历史文化义蕴》,香港《普通话》1995年第1期71-C.韩陈其《街名与文化》,香港《普通话》1995年第2期,1996年第1期合刊1996年72-A.韩陈其《论语词组合关系历时变化的理据》,《南京师大学报》1996年第3期1997年73-A.韩陈其《街名与文化》(署名:晓丹)《语言研究集刊》第五辑,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年10月1999年74-A.韩陈其《初读<马氏文通>》,《镇江师专学报》1999年第1期(第33——47页)75-B.韩陈其《试论汉语词义:结构单位选择性》,香港《语文建设通讯》1999年总第59期76-C.韩陈其《〈经义述闻〉平议》,《语言研究集刊》第六辑,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第587——642页)2000年77-A.韩陈其《论〈马氏文通〉语法观--〈文通〉百年,乡人评说》,载《〈马氏文通〉与汉语语法学》,商务印书馆2000年(第54——83页)78-B.韩陈其《〈经义述闻〉评介》,载《中国典籍精华从书语文名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第122——187页)79-C.韩陈其《〈马氏文通〉与中国语言学》,载《语言研究集刊》第七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1——77页)2001年80-A.韩陈其《论〈史记〉统括性范围副词》,载《中国语言学报》第十期,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3期(第197——206页)81-B.韩陈其《汉语词汇学引论》,《南京师大文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第65——76页)2002年82-A.韩陈其《汉语词缀新论》,《扬州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2002年第10期2003年83-A.韩陈其《论循境求义》,《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84-B.韩陈其《论汇比求义和文本诠释》,《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85-C.韩陈其《论〈经义述闻〉的语义观》,《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86-D.韩陈其《关于汉语史研究现状的若干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徐州师大学报》2003年第3期87-E.韩陈其《论〈经义述闻〉的语法观》,《扬州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88-F.韩陈其《汉语四方方位词的成词理据》,《南通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2004年89-A.韩陈其《论汉语诗歌语言的语学释读原则和释读途径》,《徐州师大学报》2004年第2期90-B.韩陈其《论因声求义》,《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91-C 韩陈其《论比喻义和借代义的释义》,《语言文字应用》2004年第3期2005年92-A.韩陈其《论诗歌语词的语义关系和语义关系网络——“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新释》,中国人民大会中文系编《语言研究的务实与创新——庆祝胡明扬教授八十华诞学术论文集》,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年3月版93-B.韩陈其《浅谈“ 几乎”类语词的形式联系和语义强度》,《汉语学习》2005年第5期2006年94-A.韩陈其《中国诗歌语言的语学释读欣赏系列研究苏轼词释读欣赏(之一)》,《文教资料》2006年第31期2007年95-A.韩陈其《韩中语言文化比较漫谈——2004年11月韩国湖西大学大学院演讲稿》,《庆祝廖序东教授九十华诞纪念文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10月96-B.韩陈其《论中国诗歌语言的词汇-语义的视听类具象和感知:以苏词为例》,《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97-C.韩陈其《论苏轼词的词汇- 语义的视听类具象和感知—— 从语言学的视角研究苏轼词之一》韩国《汉语教学与研究》总第7期,首尔出版社2007年5月98-D 韩陈其《关于20世纪以来的中国语言学研究的若干反思和正思》,韩国《韩中语言文化研究》2007 年总第13期;又载韩国《汉语教学与研究》总第8期,首尔出版社2007年10月99-E 韩陈其《语言人视域内的关於韩中语言文化教育内省和外思的若干感性比较认识和理性认同思考纲要》,韩中建交15周年纪念, 第9次韩中文化论坛2007年8月2008年100-F韩陈其 立红《论中国古代诗歌的语学释读》,韩国汉阳大学主办《第一届中国地域文化与语言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韩国】李光哲 吴秀琴主编《中国北方文学与文化》,第131---180页,韩国文化社2008年2月19日第一版101-A韩陈其《关于20世纪以来的中国语言学研究的若干反思和正思》,《新乡学院学报》2008 年第3期;又载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9年第2期【说明:本文与韩国版同名文章, 同名异实】102-B韩陈其《尔雅》名义考论新说:尔雅=明义,《辞书研究》2008年6期103-C韩陈其《论汉语词典编写的理论原则和规范条例》,韩国《韩中语言文化研究》2008 年总第15期104-D韩陈其《中华汉族鼠文化研究》,韩国《韩中语言文化研究》2008 年总第17期105-E韩陈其《同义对称结构四字格所映射的词化现象》,《汉语学习》2008年1期106-F韩陈其《视野高而邃发掘深而精<文通>真知音---序刘永华博士<马氏文通>研究》,载刘永华《马氏文通研究》,巴蜀书社,2008年3月107-G韩陈其《关于<尔雅>研究的后瞻与前瞻的若干反思与正思》,载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语文论集》(第5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9月2009年108-A韩陈其《关于华夏文明的牛文化研究》,韩国《韩中语言文化研究》2009 年总第20期【关于《华夏文明的牛文化研究》作者的启事,刊韩国《韩中语言文化研究》2009 年总第20期】109-B韩陈其《古诗文言意传输的最新最佳的尝试-----序仲济民等<高中古诗文新课标导学>》,载仲济民等《高中古诗文新课标导学》,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110-C韩陈其《论苏轼词的“词汇-语义”的触觉类、味觉类具象及其感知》,《三峡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111-D韩陈其《苏轼词的词汇—语义的联觉具象和感知及其变化和转移》,《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112-E韩陈其《中国现行教育的“度”、“量”、“衡”》,《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四)九十年代以来的其它语言学成果(约120万字)[1]、《古代汉语常识百问百答》(约20万字),载《古代汉语自学指导》(韩陈其主编之一),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2]、《全唐文》点校本第794卷——900卷审订(约100余万字),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五)九十年代以来的语言学成果以外的部分散文创作[1]、韩陈其《人:男人·女人》[2]、韩陈其《花·人·街》[3]、韩陈其《文身——图腾文化的映现》[4]、韩陈其《服色与身份》[5]、 韩陈其《壬申双春喜话猴》[6]、韩陈其《汉字中的男女文化》[7]、韩陈其《乡音的魅力和语言的势利》[8]、韩陈其《花名与名花》[9]、韩陈其《鸡:人化、神化和文化》[10]、韩陈其《鸡子·孩子·君子》[11]、韩陈其《山水咏叹调》(托名)[12]、韩陈其《读书耦谈》[13]、韩陈其《父母眼中的子女》[14]、韩陈其《我的老师》[15]、 韩陈其《人名与民风》[16]、韩陈其《景名与游兴》[17]、韩陈其《酒名与诗歌》[18]、韩陈其《店名与社会》[19]、 韩陈其《姓氏——古老文化的大厦》[20]、韩陈其《新婚贺语随想》[21]、 韩陈其《三“韩”缘——游韩咏叹调》[22]、韩陈其《淑明“美”思——游韩咏叹调》[23]、 韩陈其《韩国教育观“花” ——游韩咏叹调》[24]、韩陈其《韩中女子名异同谈趣——游韩咏叹调》[25]、韩陈其《秋色赋——游韩咏叹调》[26]、 韩陈其《千禧之爱——游韩咏叹调》[27]、 韩陈其《梦溪乡思》[28]、 韩陈其《狗头狗脑----狗年的遐思和祝福》[29]、 韩陈其《乡人赛珍珠墓前的祭思》[30]、 韩陈其《华盛顿的樱花世界》[31]、 韩陈其《三游美国费城》[32]、 韩陈其《美国“牛友”麦乐尼》[33]、 韩陈其《游祭美国葛底斯堡古战场》

春夏秋冬四季刊,第三期当然在秋学期的时候出刊了。现在是夏季,离出刊还要几个月呢!

  • 索引序列
  •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投稿邮箱格式
  •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投稿邮箱
  • 盐城工学院学报投稿邮箱格式
  •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投稿邮箱地址
  •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投稿要求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