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造纸行业的核心技术是

造纸行业的核心技术是

发布时间:

造纸行业的核心技术是

1、有以下:(1)特种隐身技术和超材料技术。(2)航空航天技术。(3)弹道导弹打航母。(4)量子通信技术。(5)高超音速武器、反卫星武器、中段反导拦截技术。(6)惯性约束核聚变激光驱动装置——激光技术。2、特种隐身技术和超材料技术:为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加强预研和基础技术研究,特种所下发了《关于加强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的决定》,推进体制与机制改革,成立了专门的预研中心和总师办,着力推进技术创新和核心竞争力提升。作为电磁窗研制国家队的领航人,张明习把握机遇,聚焦世界前沿,积极抢占技术制高点,带领技术团队开展超材料技术研究,并编著了《超材料概论》一书。该书的出版,实现了特种所在超材料技术专著方面的突破,奠定了特种所在超材料研制方面的技术基础,同时也对我国超材料技术研究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3、量子通信技术:潘建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导。量子通信由于量子纠缠干扰的问题从理论上讲不存在被窃听的可能。量子物理讲,观察者一旦涉足观察,必然会对被观察物造成扰动,改变其状态。4、高超音速武器、反卫星武器、中段反导拦截技术:三者虽然是不同的方向,但核心技术体系是同位一体。高超音速武器和嫦娥返回卫星的原理是相同的,跟美国提出的“一小时打遍全球”计划异曲同工,至于如何实现,方法有很多。中国是用洲际导弹推上去,取得高超音速度,然后滑翔控制,再入再出,随意变轨,美国之所以多次失败就是速度太快烧坏了,这里面对材料要求有多高可想而知。

中国有哪些以绝对优势领先于全世界的高科技?

其实很简单,目前国内另有一家企业在生产石头纸的主基料和辅料,全部销往日本,然后日本直接使用这家企业生产的母料,生产石头纸,不过他们称为钙塑复合纸。这家企业主要使用的是重质碳酸钙和其他化工原料(这种化工原料,我们国家只有二个厂家能提供),并不是网上那些吹的那些乱七八糟东西。

造纸行业的核心技术

被中国封锁多年的核心技术,至今都领先,老对手多年才研制成功

其实很简单,目前国内另有一家企业在生产石头纸的主基料和辅料,全部销往日本,然后日本直接使用这家企业生产的母料,生产石头纸,不过他们称为钙塑复合纸。这家企业主要使用的是重质碳酸钙和其他化工原料(这种化工原料,我们国家只有二个厂家能提供),并不是网上那些吹的那些乱七八糟东西。

中国有哪些以绝对优势领先于全世界的高科技?

造纸行业的核心技术是啥

四大发明之一造纸 造纸是一项重要的化学工艺,纸的发明是中国在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上,所做出的一项十分宝贵的贡献,是中国化学史上的一项重大的成就。 在纸还未发明之前,甲骨、竹简和绢帛是古代用来供书写、记载的材料。但由于西汉的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甲骨和竹简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从而促使了书写工具的改进。 当时人们已开始应用小块的丝绵制成的纸,因为考古学家于1933年在新强罗布淖尔发现了一张古纸,它是"麻物、白色,作方块薄片,四周不完整,长约40厘米,宽约100厘米,质甚粗糙,不匀净,纸 面尚有麻筋,盖初做纸时所做,故不精细也″由于古汉时的纸张是由麻缕和丝绵,加上制法粗糙,所以纸张的质量不太好。而麻缕和丝绵都有其本身的作用,如要把它们用作造纸的原料,就必然会受到很大的限制,而难以得到迅速的发展,来满足文化生活上对纸张的要求。 在新的客观形势要求下,蔡伦的出现便为造纸术带来新突破,在《东汉观记》卷二上记载:"蔡伦··有才学,尽忠重慎,每次休沐,闭门以绝宾客,曝体田野。典作尚方,造意用树皮及敝布、鱼网作纸。元兴元年奏上,帝善其能,自是莫不用,天下咸称蔡侯纸″。从以上看来,蔡伦是用树皮、破布、鱼网造纸的。 虽然在蔡伦之前也有纸的存在,但是原料左身就有很大的局限,而蔡伦对新原料的发现,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破布、破鱼网早已结束了它们本身的任务,成了废物而又用作做原料,对造纸工业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新原料的使用必然提出新技术的要求,但是由于典籍流失,实际的操作如何,已缺乏记载,无从考知,但大概是先张布或网撕破或剪断,然后放在水里浸渍相当长的时间并且需要加以舂捣,才能做成纸浆。用树皮做纸张,困难更大一些.除初步切短和后部舂捣外,中间还需要烹煮和加入石灰浆之类的促烂剂。下图是中国古代造纸工程之(抵压帘覆)及(干焙火烘)。 造纸术 是用以书写、印刷、绘画或包装等的片状纤维制品。一般由经过制浆处理的植物纤维的水悬浮液,在网上交错的组合,初步脱水,再经压缩、烘干而成。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根据考古发现,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8年),我国已经有了麻质纤维纸。质在粗糙,且数量少,成本高,不普及。公元105年,蔡伦在东汉京师洛阳总结前人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以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为原料造纸。大大提高了纸张的质量的生产效率,扩大了纸的原料来源,降低了纸的成本,为纸张取代竹帛开辟了的前景,为文化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关于蔡伦发明造纸见之古籍记载,《后汉书·蔡伦传》中说:“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筒;其用缣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后世遂尊他为我国造纸术的发明人。针对企图否定蔡伦是造纸术发明人,否定中国是造纸的发明国的歪风990年8月18日至22日在比利时马尔梅迪举行的国际造纸历史协会第20届代表大会一致认定,蔡伦造纸术的伟大发明家,中国是造纸的发明国。据洛阳市地方史志编委会石建厚同志考证。位于洛阳汉魏故城近郊的缑氏(今本魏书注: “纸氏”作“缑氏”,马涧河流经缑氏那一段河流古时为“造纸河”,沿岸原有“造纸河碑刻”,借已失损。据史书记载:汉和帝曾到缑氏巡视过,有可能是参观这里的造纸作坊)和纸庄(现分前纸庄和后纸庄,位于洛阳汉魏故城东约2000米,面临洛河)很可能是汉代造纸作坊所在地。这两个地方,附近有造纸需要的优越的地理环境,有比较丰富的造纸资源(如麻、楮林等)。近年来,在其附近的汉代墓葬中,发现有数百块形状各异的空心砖砖的规格为长140—169公分,宽52—70公分,厚14—17公分),既有不同的砖孔,又有不同的榫口,如同现代建筑的预制构件,象是按一定程序装配的。汉代造纸的焙干体是什么样式,史书上没有记载。但和明宋应星《天工开物》中说:“焙纸先以砖砌成夹巷。用砖盖夹巷,火薪从头穴烧发热,湿纸逐张贴上焙干,揭起成帙”相对照,这些特制的大型空心砖很可能是汉代用于修筑纸焙干体的原材料。在这些出土的大型空心砖的砖面上,绘制有很多楮树、木芙蓉、扶桑的图案,这些树皮都是造纸原料,很可能反映了当时造纸的现实。如果我们按照空心砖孔、榫口、传热程序来研究恢复造纸所用的焙干体,将会使研究汉代造纸工艺取得新的突破。

工业废水处理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我国工业废水处理行业主要上市公司有:格林美(SZ)、润邦股份(SZ)、节能国祯(SH)、中持股份(SH)。本文核心数据:纸及纸板生产量及其增长速度、造纸行业工业废水处理产业链、造纸行业工业废水排放政策和规划行业产成品数量不断增长,废水排放量持续减少工业废水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污水和废液,其中含有随水流失的工业生产用料、中间产物和产品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工业用水产生的废水如果随意排放往往会对周围的环境和生态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其中造纸行业一直是我国工业废水排放量较为严重的行业。据中国造纸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我国纸及纸板产量整体呈现震荡上行趋势,增速保持在低位运行。2017年我国纸及纸板生产量首次突破11000万吨,创历史新高;2018年,受行业景气度下滑影响,整体产量小幅下滑。2020年,尽管收疫情影响,但我国纸及纸板生产量仍进一步增长,累计产量达11260万吨,同比增长6%。从造纸行业工业废水排放量来看,2020年造纸行业废水排放量占比达31%,仅次于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是我国工业废水排放量第二大行业。尽管我国造纸行业产量不断增长,但具体看造纸行业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变化,近年来,造纸工业废水排放量波动下降。前瞻结合造纸行业产成品变化以及过往数据测算,至2020年,中国造纸工业废水排放量约为04亿吨,占我国工业废水总排放量的31%。政策与技术是行业废水排放下降的主因在造纸行业产成品产量波动增长的情况下,我国造纸行业废水排放量不断下降的原因主要有政策因素和技术因素。政策因素方面,我国近年来不断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经济发展,针对造纸行业废水排放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规划,并从行业供给侧减少过剩产能,从源头减少了工业废水排放量。其次是技术方面,我国的造纸技术不断改进,在节水用水方面不断提升,从技术角度上提高了造纸行业的水资源利用率,从而减少了行业废水排放量。十四五期间,绿色可持续发展仍然是政策发展主旋律,而技术使得造纸行业水资源利用率的不断提高,既可以减少废水排放量还能降低造纸生产企业的生产成本,预计未来我国造纸行业技术将不断改善,行业工业废水排放将持续下降。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工业废水处理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造纸工业未来的发展其实潜力并不大,因为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现在很多人用的都是信息科技,一些平板手机电脑已经取代了纸质文件,这就是造纸工业最大的瓶颈!

造纸用料工艺的四种方法 用印刷厂的边角余料、白纸边、木浆、棉浆、草浆生产卫生纸、餐巾纸、书本纸、学生用纸可直接造纸,工艺简单、 用废旧书本、报纸作卫生纸、餐巾纸、白板纸、学生用纸需用脱墨机、漂洗增白工艺,投资要比1增大点、场地增大点、根据机型确定。 用竹子、竹浆、粉碎、打浆等工艺做烧纸、土纸、工艺简单。 用废纸盒、纸箱做花炮纸、烧纸、土纸、包装纸、黄板纸、瓦楞纸。 大型制浆的厂跑昌地漏废浆,经回收处理后使用。 加热烘干消毒的四种方法 用电传递烘干,适合600型、787型纸机。 燃油燃气锅炉产生蒸汽烘干,环保国家倡导,投资大。 用焦碳或煤直接蒸干(称作烧缸),适合600型、787型纸机,产量小。 最佳方法是用燃煤锅炉产生蒸汽加热烘干,节约能源,烘干均匀,提高产量,质量和速度。 以上四种根据本地条件自行决定。一、废纸造纸环保工艺技术,核心是采用一系列的生物工程及环保新技术,包括生物水解、一次成浆、生物脱墨新工艺、活性式水、墨分离工艺,实现连续化、小型化工业生产。对成套设备的开发、设计、制造、价格定位、废纸吞吐量均根据投资者的承受能力做过周密调研。 二、工艺技术主要采用造纸机工业设计方案,综合中国实际情况研制。经调整缩小后座国产化开发为主的思路,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设计,制造成本,力求设备投资小,安装简单,操作容易,能生产各种纸品,以迎合投资者。 三、采用APO制浆原理和APO复合助剂,实现超浓快速打浆脱墨,其环保效益经济效益比着普通制浆法大大提高。 四、以废旧书刊纸、边角纸、报纸、纸箱等为原料,经过一次完成碎纸、制浆、上浆、造纸,可生产出卫生纸、面巾纸、书写纸、板纸、瓦楞纸、烧纸等待。(参看上述四种造纸方法) 五、生产原理:主要以旧纸回收纸打浆后,经过技术处理,还原成纸浆造纸减少木浆、草浆、芦苇制浆的生产工艺,操作简便,节约了能源,降低了成本,简化了工艺,提高了利润。 六、我厂的循环用水是采用APO方案中和物理、化学、生物处理技术使其水质确保达到国家《造纸工业污水排放标准》,它将墨汁,泥沙悬浮物等不溶固体经过絮凝、沉淀、过滤等工序可全部去除,可确保废水中含有的墨污、蜡质、氧化物等有机物质得到分解并达到消毒除臭的目的,选用药剂生物活性炭均为可降节水处理转用药剂,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七、TW造纸机采用循环水作业,其环保性能达到目前造纸行业国家标准。循环用水是当今我国造纸业对造纸用水处理的重大贡献。

造纸行业的核心技术是啥技术

造纸业作为重要的基础原材料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造纸业关系到国家的经济、文化、生产、国防各个方面,其产品用于文化、教育、科技和国民经济的众多领域。本文详细介绍了近年来我国造纸行业运营情况以及纸及纸板产销情况。造纸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造纸行业相关上市企业有晨鸣纸业(000488)、山鹰纸业(600567)、太阳纸业(002078)、景兴纸业(002067)、岳阳林纸(600963)、青山纸业(600103)等。本文核心数据:中国造纸企业数量、纸及纸板产量、造纸行业营收等行业整合加速企业淘汰我国是传统造纸大国,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造纸行业也逐步经历着从早期的产能分散、工艺粗放式生产向集约型发展模式的过渡。通过引进技术装备与国内自主创新相结合,中国造纸行业部分优秀企业已完成由传统造纸业向现代造纸业的转变,步入世界先进造纸企业行列。同时,中国也成为全球纸品产销大国,造纸总产量和消费量已经跃居世界首位。据中国造纸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我国规模以上造纸生产企业数量整体呈现震荡下行趋势,截至到2020年底,我国规模以上造纸生产企业数据下降至2500家,较2014年减少超过400家。行业供需同步回升据中国造纸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我国纸及纸板产量整体呈现震荡上行趋势,增速保持在低位运行。2017年,我国纸及纸板生产量首次突破11000万吨,创历史新高;2018年,受行业景气度下滑影响,整体产量小幅下滑,到2019年,我国纸及纸板生产量有所回升,累计产量为10765万吨,同比增长16%。2020年,我国纸及纸板生产量持续增长,达到11260万吨,同比增长6%,再创新高。具体到各地区来看,我国纸及纸板生产主要集中在广东、山东、浙江以及江苏等沿海省份。据中国造纸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广东省纸及纸板生产量为1864万吨,排名第一;山东紧随其后,产量为1920万吨;三四名江苏省和浙江省位置互换,江苏以1402万吨的生产量反超浙江。纸及纸板消费方面,据中国造纸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我国纸及纸板产量整体呈现震荡上行趋势,增速保持在低位运行。2019年,我国纸及纸板消费量为10704万吨,较上年增长54%,人均年消费量为75千克。2020年,我国纸及纸板消费再创新高,全年消费11827万吨,同比增长49%。行业营收持续下滑2014-2017年,我国规模以上造纸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稳步提升,2018年以来,随着我国造纸行业落后产能淘汰工作的持续深入以及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我国规模以上造纸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有所下滑,2020年,我国造纸行业整体营收为7186亿元,同比下降1%。在统计的2409 家造纸生产企业中,亏损企业有527家,占88%。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造纸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Part 1造纸行业简介造纸行业属于中游制造行业,从产业链来看,其上游是纸浆、废纸等原料,下游是包装行业。根据原料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废纸系和纸浆系两个大类:废纸系,顾名思义以废纸为原料,其中约2/3为国产,另外1/3依靠进口。主要品类分别有:箱板纸(又称牛皮纸,是纸箱用纸的主要纸种之一)、瓦楞纸(瓦楞纸箱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纸容器包装)、白板纸(印刷用纸)、新闻纸(报刊及书籍的主要用纸)等,主要供给下游包装、印刷行业。纸浆系,以木浆为原料,与废纸系相反,原料1/3为自给, 2/3依靠进口,生产以铜版纸(又称印刷涂布纸,在原纸表面涂一层白色涂料,经超级压光加工而成,纸表面光滑、洁白度高、吸墨着墨性能很好)、双胶纸(印刷用纸,也叫胶版纸)为主的文化纸原纸,用于书刊、杂志的印刷需求。目前国内废纸系龙头企业主要有玖龙纸业、理文造纸、山鹰纸业、华泰纸业等,纸浆系龙头企业主要有太阳纸业、晨鸣纸业、博汇纸业等。造纸行业受到宏观经济的影响,具备长期的波动性。产能建设具有2年左右的周期;同时,需求也受到节日、季节、学汛的影响,在一年内形成常规性的波动。从大周期来看,07年至今行业经历了完整的波动:(1)2007-2008年,经济发展繁荣,受下游需求旺盛推动,价格上涨,供给稳步增长,行业主动补库存。(2)2008-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下游需求迅速回落,供给端调整滞后,产能过剩,行业处于被动补库存阶段。(3)2009-2010年,国家出台多项经济刺激政策,提振下游需求,价格回升显著,行业产能建设进入高峰。(4)2010-2012年,随着刺激政策逐步消化,需求回归常态,而产能正处建设中,对未来产能大规模投放的预期致使企业降价出售,主动去库存,行业库存波动下降。(5)2012-2016年,产能进入释放阶段,行业供给过剩导致纸价低迷,小企业出清,行业处于被动去库存阶段。(6)2016-2017年,随着国家供给侧改革以及环保压力的提升,部分产能关停,行业供给下滑,而库存处于长期低位状态,导致纸价大幅上涨,企业盈利状况明显改善,进入主动补库存阶段。(7)2018年以来,受到贸易战影响以及环保持续趋严,原料供给受限,企业生产成本增长,同时下游需求不振,盈利状况有所下滑。造纸行业也是高污染与高能耗的资源密集型产业。从造纸生产流程上来看,工艺上主要分为制浆和造纸,其中制浆部分污染排放严重,占比达整体制浆造纸行业的80%以上。由于其各阶段生产工艺流程均会产生各种污染物,包括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和噪声污染,污染严重,加上近年产能过剩问题突出,造纸行业成为供给侧改革和环境保护的重点关注产业。行业进入壁垒高技术壁垒造纸程序繁多及工艺复杂。另外对纸张具有定量,厚度、紧度、平滑度、抗张强度、撕裂度、耐折度、伸缩率等一系列要求。资金壁垒造纸行业属于传统重资产型制造业,对资金需求量高。现阶段,我国造纸行业的产业政策要求不断淘汰落后产能,企业新建生产线投资额须在数亿元以上,资金的规模和运转效率成为造纸企业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规模与成本壁垒特种纸行业与其他行业一样,经济上存在着企业规模效应。行业先入者由于具备一定的经济规模和上下游产业链配套等优势,在成本控制方面明显占优。政策环保壁垒造纸企业具有废水排放量多、治理难度大、资金投入大等特点,行业环保要求高。从2007年开始国家就开始制定“节能减排”方案,提高了造纸行业的环保准入门槛。受以上行业特征加上政策性因素影响,2011-2017年,造纸行业前五企业集中度(CR5)市占率从49%提升至56%,CR10从70%提升至95%,市场集中度稳步提升。从各细分纸种的竞争格局来看,箱板瓦楞纸主要企业为玖龙纸业、理文造纸、山鹰纸业,市场集中度相对较高;文化纸方面,太阳纸业、晨鸣纸业、金光APP为产能领先企业。Part 2研究造纸行业的关键指标价格造纸行业作为周期性行业,核心指标即为价格数据,包括纸价以及上游原料价格。由于纸价受到行业供需、原料价格、竞争格局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通过跟踪高频的每日纸价数据、原料价格数据、行业供需状况,分析价格变动的原因,能够有效掌握行业所处阶段,帮助我们对后续的行业走向做出判断。成本造纸行业的成本中,60%-70%是原材料,10%-15%是煤炭、电力等能源动力,剩下部分则为人工、折旧、其他辅料成本。废纸系约2吨废纸生产1吨原纸,纸浆系约8吨木浆生产1吨原纸。因此原材料的价格以及供需对造纸行业的生产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废纸系有1/3原料依赖进口,而随着17年以来环保政策的趋严,外废配额发放显著收紧,并且向龙头集中趋势明显,并且低品级废纸禁止进口。2018年前25批次外废配额约1828万吨,玖龙纸业、理文造纸、山鹰纸业三家废纸系龙头获得配额占比达63%,较17年48%提升明显。汇率波动影响纸浆系成本2016年全球纸浆生产量达858亿吨,美国、巴西、加拿大、中国等10个国家,产量占比达到83%。由于我国木浆2/3靠进口,人民币贬值导致企业原料成本上升。通过汇率对各龙头纸企净利润影响的敏感性测试,人民币贬值对于各企业原材料成本都有较大影响,其中山鹰纸业、太阳纸业原料成本受汇率影响更大。龙头公司优势较为明显龙头公司在成本的控制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太阳纸业多纸种多业务布局,平滑单一纸种带来的风险。在原材料供应上,玖龙纸业和太阳纸业布局海外原料市场及产能,解决环保大势下外废原料不足的核心问题,同时获得低价原料以及当地政策、人力带来的成本红利。而山鹰纸业则进行产业链一体化布局,通过构建上游废纸、纸浆,中游造纸以及下游包装的一体化产业链模式,获得超过行业的成本优势,并抵御行业周期波动带来的盈利波动,这些龙头企业均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

造纸行业的核心技术是什么技术

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是促使人类文化传播的伟大发明。 造纸术相传是由中国东汉时代的蔡伦发明,但是也有考古证据说明,造纸术早就存在,蔡伦只是改进造纸术的重要发展者,使造纸的成功率更高,成本更低。在造纸术发明的初期,造纸原料主要是树皮和破布。意义与价值造纸术——尤其是东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又称“蔡侯纸”),是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它便于携带,取材广泛不拘泥,推动了中国、阿拉伯、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文化发展。有了文字之后,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个很好的载体。古代埃及人利用尼罗河的纸草来记述历史;在古代的欧洲,人们还长时间地利用动物的皮比如羊皮来书写文字;而中国,在造纸术发明以前,甲骨、竹简和绢帛是古代用来供书写、记载的材料。但是甲骨、竹简都比较笨重,秦始皇一天光阅读奏章,就要整整一车;绢帛虽然轻便,但是成本非常昂贵,也不适于书写。到了汉代,由于西汉的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甲骨和竹简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了,从而促使了书写工具的改进——纸被发明出来了。造纸是一项重要的化学工艺,纸的发明是中国在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上,所做出的一项十分宝贵的贡献,是中国史上的一项重大的成就,对中国历史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造纸影响中国丝也传进了印度。最早的记录是在印度的古书中找到的。在印度政治家、哲学家考底利耶(Kautilya)的《政事论》(又译《治国安邦术》)一书中有cinapatta一字,意思就是“中国的成捆的丝”。考底利耶据说生于公元前四世纪,是孔雀王朝(古印度摩揭陀国的王朝,建于公元前321年,约公元前187年为巽加王朝所取代)月扩大王的侍臣。这说明,最晚在公元前四世纪,中国丝便已输入印度。另外,从梵文的许多字中也可看出,古代印度人民对蚕丝的认识要比希腊人和罗马人准确得多,因为他们知道丝是虫子吐的,丝是茧(旧n)抽成的。在丝传人印度之前,古代印度人民的衣料只有棉衣、羊毛、鹿皮等。印度古代可能有野蚕丝,但一直到唐代,丝还很少被采用。中国丝的传入给古代印度人民增添了新的衣服材料。到了宋代,靠近两国通商口岸一带的印度人,已经可以穿丝制衣服了。当然,古代中国输入印度的不只是丝织品,而且也有生丝,印度人再把生丝染色加工织成绫、罗。锦、绢。印度绸薄如蝉翼,精美异常。除了丝之外,古代中国传入印度且对印度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的还有纸和造纸术。在古代印度,书写材料有时用木板和竹片,更多的是用烨树皮和贝叶。在梵文古典著作里常会见到“白桦树皮”这个字,最初是书写材料的意思,中国纸输入后,人们便用这个字来称呼纸,可见桦树皮应用之广;贝叶是一种棕榈树叶,大而且长,古代印度人在树叶上面写字、抄经。过去一般认为,12世纪,纸张才由伊斯兰教徒带到南亚的印度,然而实际情况并不尽然。既然蔡伦造纸术改革之后不久,纸张就大量传入西域、中亚,采用纸张书写的也不限于汉人,那么东汉至南北朝时期,因传播佛教而频繁活动于此地的印度人,或与印度有关之中亚民族,必会接触和使用纸张,因为纸张远比当地传统书写工具树皮、树叶优越。

“电子纸张”的核心技术,靠的是一种悬浮在只有人类头发丝直径大小胶囊中的黑白微粒。这些微粒会对不同极的电流做出反应,负极电流将黑色微粒浮现于纸张表面,从而产生黑颜色,正极则产生白色效果。

造纸术(Papermaking technique/Paper Making technics)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是促使人类文化传播的伟大发明。 造纸术相传是由中国东汉时代的蔡伦发明,但是也有考古证据说明,造纸术早就存在,蔡伦只是改进造纸术的重要发展者,使造纸的成功率更高,成本更低。在造纸术发明的初期,造纸原料主要是树皮和破布。东汉元兴元年(105)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原料,经过挫、捣、抄、烘等工艺制造的纸,是现代纸的渊源。这种纸,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逐渐普遍使用。为纪念蔡伦的功绩,后人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纸是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纸是用以书写、印刷、绘画或包装等的片状纤维制品。一般由经过制浆处理的植物纤维的水悬浮液,在网上交错的组合,初步脱水,再经压缩、烘干而成。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根据考古发现,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8年),中国已经有了麻质纤维纸。质地粗糙,且数量少,成本高,不普及。远古以来,中国劳动人民就已经懂得养蚕、缫丝。秦汉之际以次茧作丝绵的手工业十分普及。这种处理次茧的方法称为漂絮法,操作时的基本要点包括,反复捶打,以捣碎蚕衣。这一技术后来发展成为造纸中的打浆。此外,中国古代常用石灰水或草木灰水为丝麻脱胶,这种技术也给造纸中为植物纤维脱胶以启示。纸张就是借助这些技术发展起来的。历史上关于汉代的造纸技术的文献资料很少,因此难以了解其完整、详细的工艺流程。后人虽有推测,也只能作为参考之用。总体来看,造纸技术环节众多,因此必然有一个发展和演进的过程,绝非一人之功。它是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在造纸术发明的初期,造纸原料主要是树皮和破布。当时的破布主要是麻纤维,品种主要是苎麻和大麻。据称,我国的棉是在东汉初期,与佛教同时由印度传入,后期用于纺织。当时所用的树皮主要是檀木和构皮(即楮皮)。最迟在公元前2世纪时的西汉初年,纸已在中国问世。最初的纸是用麻皮纤维或麻类织物制造成的,由于造纸术尚处于初期阶段,工艺简陋,所造出的纸张质地粗糙,夹带着较多未松散开的纤维束,表面不平滑,还不适宜于书写,一般只用于包装。直到东汉和帝时期,经过了蔡伦的改进,形成了一套较为定型的造纸工艺流程,其过程大致可归纳为四个步骤:第一是原料的分离,就是用沤浸或蒸煮的方法让原料在碱液中脱胶,并分散成纤维状;第二是打浆,就是用切割和捶捣的方法切断纤维,并使纤维帚化,而成为纸浆;第三是抄造,即把纸浆渗水制成浆液,然后用捞纸器(篾席)捞浆,使纸浆在捞纸器上交织成薄片状的湿纸;第四是干燥,即把湿纸晒干或晾干,揭下就成为纸张。汉代以后,虽然工艺不断完善和成熟,但这四个步骤基本上没有变化,即使在现代,在湿法造纸生产中,其生产工艺与中国古代造纸法仍没有根本区别。造纸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两个方面:在原料方面,魏晋南北朝时已经开始利用桑皮、藤皮造纸。到了隋朝、五代时期,竹、檀皮、麦杆、稻杆等也都已作为造纸原料,先后被利用,从而为造纸页的发展提供了丰富而充足的原料来源。其中,唐朝利用竹子为原料制成的竹纸,标志着造纸技术取得了重大的突破。竹子的纤维硬、脆、易断,技术处理比较困难,用竹子造纸的成功,表明中国古代的造纸技术已经达到相当成熟的程度。唐时,在造纸过程中加矾、加胶、涂粉、洒金、染色等加工技术相继问世,为生产各种各样的工艺用纸奠定了技术基础。生产出来的纸张质量越来越高,品种越来越多,从唐代到清代,中国生产的用纸,除了一般的纸张外,还有各种彩色的腊笺、冷金、错金、罗纹、泥金银加绘、砑纸等名贵纸张,以及各种宣纸、壁纸、花纸等。使纸张成为人们文化生活和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纸的发明、发展也是经过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公元105年改进造纸后,造纸术就从河南向经济文化发达的其它地区传播。蔡伦被封到陕西洋县为龙亭侯,造纸术就传到汉中地区并逐渐传向四川。据蔡伦家乡湖南耒阳的民间传说,蔡伦生前也向家乡传授过造纸术。东汉末年山东造纸也比较发达,出过东莱县(今掖县)的造纸能手左伯。公元二世纪造纸术在我国各地推广以后,纸就成了和缣帛、简 牍的有力的竞争者。公元三到四世纪,纸已经基本取代了帛、简而成为我国唯一的书写材料,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科学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公元三到六世纪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造纸术不断革新。在原料方面,除原有的麻、楮外,又扩展到用桑皮、藤皮造纸。在设备方面,继承了西汉的抄纸技术,出现了更多的活动帘床纸模,用一个活动的竹帘放在框架上,可以反覆捞出成千上万张湿纸,提高了工效。在加工制造技术上,加强了碱液蒸煮和舂捣,改进了纸的质量,出现了色纸、涂布纸、填料纸等加工纸。从敦煌石室和新疆沙碛出土的这一时期所造出的古纸来看,纸质纤维交结匀细,外观洁白,表面平滑,可谓“妍妙辉光”。公元六世纪的贾思勰还在《齐民要术》中,专门有两篇记载了造纸原料楮皮的处理和染黄纸的技术。同时,造纸术传到我国近邻朝鲜和越南,这是造纸术外传的开始。

其实很简单,目前国内另有一家企业在生产石头纸的主基料和辅料,全部销往日本,然后日本直接使用这家企业生产的母料,生产石头纸,不过他们称为钙塑复合纸。这家企业主要使用的是重质碳酸钙和其他化工原料(这种化工原料,我们国家只有二个厂家能提供),并不是网上那些吹的那些乱七八糟东西。

  • 索引序列
  • 造纸行业的核心技术是
  • 造纸行业的核心技术
  • 造纸行业的核心技术是啥
  • 造纸行业的核心技术是啥技术
  • 造纸行业的核心技术是什么技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