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国编辑家评传

中国编辑家评传

发布时间:

中国编辑家评传

我有很多著名的编辑人,比如说李开德就非常有名,他特别有才华

主要学术论文:  [1] 袁俊杰 河南平顶山春秋晚期M301发掘简报[J] 文物, 2012, 4   [2] 袁俊杰 论伯唐父鼎与辟池射牲礼[J] 华夏考古, 2012, 4   [3] 袁俊杰 胙曹之媵器随葬于母国贵族墓地原因探析[M]// 补编版明清胙城县志编纂委员会 补编版明清胙城县志中州古籍出版社, 2012  [4] 袁俊杰 胙国历史征微[M]// 补编版明清胙城县志编纂委员会 补编版明清胙城县志中州古籍出版社, 2012  [5] 袁俊杰 周公诸子考[M]// 补编版明清胙城县志编纂委员会 补编版明清胙城县志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12  [6] 袁俊杰 论《宾之初筵》与燕射礼[J] 史学月刊, 2011, 11  [7] 袁俊杰 再论柞伯簋与大射礼[J] 华夏考古, 2011, 2  [8] 袁俊杰 伯唐父鼎铭通释补证[J] 文物, 2011, 6  [9] 袁俊杰 作册般铜鼋铭文新释补论[J] 中原文物, 2011, 1   [10] 袁俊杰 两周射礼研究[D] 河南大学, 2010   [11] 袁俊杰 胙国史事探析[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3   [12] 袁俊杰 论孔子的音乐才能与音乐思想[J] 中州学刊, 2008, 2   [13] 袁俊杰 小邾国媵器随葬于本国贵族墓地原因探析[J] 华夏考古, 2008, 2   [14] 袁俊杰 柞伯鼎铭补论[J] 中原文物, 2008, 1  [15] 袁俊杰 作册般铜鼋所记史事的性质[J] 华夏考古, 2006, 4  [16] 袁俊杰 论宋代御史台督察制度[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05, 3   [17] 袁俊杰,刘兵 浅谈宋代御史台的督察职能及历史作用[J] 开封大学学报, 2005, 1  [18] 袁俊杰 再论新石器时代的特征与标志[G]// 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 河南文物考古论集(二)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00  [19] 袁俊杰 中国商人之圣祖范蠡[M]// 杨海军 世界著名商人传 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0  [20] 袁俊杰 关于新石器时代特征与标志的几点看法[J] 河南大学学报, 1998, 5   [21] 王龙正,姜涛,袁俊杰 新发现的柞伯簋及其铭文考释[J] 文物, 1998, 9   [22] 王龙正,袁俊杰,廖佳行 柞伯簋与大射礼及西周教育制度[J] 文物, 1998, 9   [23] 袁俊杰 完善典志体编辑体裁的马端临[M]// 阎现章 中国古代编辑家评传 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6  [24] 袁俊杰 编辑图文并茂大型综合性农书的王祯[M]// 阎现章 中国古代编辑家评传 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6  [25] 袁俊杰 大型综合农书编辑体系的初创者贾思勰[M]// 阎现章 中国古代编辑家评传 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6  [26] 袁俊杰 中国古代的音乐大师——孔子[J] 史学月刊, 1996, 6   [27] 袁俊杰 论孔子的音乐才能与音乐教育思想[J] 河南大学学报(增刊),1996, 5  [28] 袁俊杰 试析孔子的治国能力[M]// 骆承烈, 李玉洁 孔学初探 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5  [29] 君杰 略谈西峡恐龙蛋化石群的特点与价值——兼论恐龙绝灭的原因[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 1  [30] 军捷 世界第九大奇迹——西峡恐龙蛋化石群[J] 中州今古, 1995, 1  [31] 袁俊杰 河南发现的几种古钱币[J] 中州今古, 1989, 3   [32] 袁俊杰 也论新石器时代开始的标志——与戴国华同志商榷[J] 江西文物, 1989, 1主要学术著作:[1] 参编《中国博物馆志》,华夏出版社1995年6月版。[2] 合著《中国古代编辑家评传》,河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9月版。[3] 副主编《世界著名商人传》,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7月版。[4] 合著《中国早期国家性质》,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版。[5] 合著《中华文化劫难录》,同心出版社2001年2月版。[6] 合著《中国古代编辑家评传》修订版(上下册),河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版。[7] 参编《中原文化大典》(55册),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4月版。[8] 副主编《补编版明清胙城县志》,中州古籍出版社2012年2月版。[9] 副主编《平顶山应国墓地》第一卷(上下册),大象出版社2012年7月版。

著名的编辑人,这个的话相对来说还可以吧,编辑人相对来说比较少

中国古代编辑家评传

1、《中国小通史》第 5 册《宋》,金盾出版社,2003年6月。2、《中国文化小通史》第 5 册《宋》,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3、《宋朝开国六十年》,齐鲁书社,2009年9月。 1、《历代王氏望族》(周祚绍、范学辉、何成、任思亮等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9月。2、《天人衡中:〈春秋繁露〉与中国文化》(曾振宇、范学辉著),河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8月。 1、《儒家史学思想研究》(范学辉、齐金江主编),中华书局,2003年12月。此外还是《中国反贪史》,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中国改革通史》,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齐鲁文化通史·宋元卷》,中华书局2005等著作的主要撰稿人之一。 《药理与药方:儒经治国的得与失》,载《历史学家茶座》第5辑, 2006年《从崩溃到重建:论宋太祖朝的武德司》,载《郑州大学学报》 2006年第5期《董仲舒春秋繁露与经学的开山》,载《孔子研究》 2006年第5期《论北宋三衙管军制度的演变》,载《东岳论丛》 2006年第5期《释宋太祖“今之武臣欲尽令读书”》,载《西北师大学报》 2006年第4期《变法与变意:宋太祖募兵制度改革刍议》,载《社会科学辑刊》 2006年第3期《从吏治的角度看文景之治》,载《齐鲁学刊》 2006年第3期《关于杯酒释兵权若干问题的再探讨》,载《史学月刊》 2006年第3期《北宋三衙管军选任标准的前后变化》,载《河北大学学报》 2006年第2期《将从中御始于宋太祖考》,载《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006年第1期《宋太祖朝的翰林学士》,载《文史》 2005 第3辑《北宋三衙管军素质状况的动态考察》,载《文史哲》 2005年第3期《募兵制度与北宋的百年无事》,载《理论学刊》 2005年第3期《论北宋制衡三衙的相关措施》,载《史学集刊》 2005年第2期《宋代山东道教的发展及其文化意义》,载《东岳论丛》 2005年第2期《三司使与宋初政治》,载《宋史研究论丛》 2005 年总第 6 辑《宋代山东地区的民间信仰与秘密宗教》,载《民俗研究》 2004 年第 4 期《北宋三衙除授制度简论》,载《河南大学学报》 2004 年第 2 期《试论北宋山东地区的诗歌创作》,载《齐鲁文化研究》 2004 年总第 3 辑《论北宋时期的山东佛教》,载《齐鲁文化研究》 2003 年总第 2 辑《秦汉反贪告诉我们什么》,载《大众日报·论丛》 2002 年 8 月 《北宋三衙的地位、待遇及其政治作用》,载《文史哲》 2002 年第 5 期《论募兵制度对北宋农业生产的积极意义》,载《山东大学学报》 2002 第 3 期《北宋募兵与三衙制度研究》,载《宋史研究通讯》 2002 年第 1 期《张涛教授〈经学与汉代社会〉读后》,载《中国学研究》 2002 年总第 5 辑《儒家史学思想研究》,载《孔子研究》 2002 年专刊《论正统儒学对东汉史学的影响》,载《齐鲁学刊》 2001 年第 5 期《论北宋的封桩阙额禁军钱制度》,载《史学月刊》 2001 年第 3 期《金匮中那一纸盟约――金匮之盟之谜》,载《历史疑案的最新线索》山东人民出版社 《汉武帝朝的吏治腐败问题》,载《理论学刊》 2000 年第 5 期《高平之战与赵匡胤的崛起》,载《山东大学学报》 2000 年第 4 期《春秋繁露与儒学臣道观的形成》,载《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0 年第 1 期《秦汉地方行政运行机制初探》,载《文史哲》 1999 年第 5 期《先秦儒学教化说的发展历程》,载《管子学刊》 1999 年第 3 期《对中国传统救灾思想的认识》,载《光明日报·史林 》 1999 年 6 月 25 日《两汉兵器交易初探》,载《河南大学学报》 1999 年第 2 期《论两汉的私人兵器》,载《山东大学学报》 1999 年第 1 期《春秋繁露与儒学君道观的形成》,载《齐鲁学刊》 1998 年第 2 期《董仲舒春秋繁露臣道观与传统政治文化的演变》,载《管子学刊》 1998 年第 2 期《汉灵帝中平五年改刺史新置牧考》,载《河南大学学报》 1997 年第 3 期《论儒学对秦汉地方行政的影响》,载《江海学刊》 1997 年第 2 期《首创纪传体编辑体裁的司马迁》,载《中国古代编辑家评传》,河南大学出版社 《首开断代史编辑体裁的班固》,载《中国古代编辑家评传》,河南大学出版社 《汉代婚姻形态考述》,载《史学月刊》 1996 年第 6 期《汉初齐学与儒学的融合》,载《管子学刊》 1996 年第 4 期《两汉皇位继承制度略论》,载《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1996 年第 3 期《从公孙弘看汉初儒墨的融合》,载《孔子研究》 1996 年第 3 期《西周春秋地方行政制度略论》,载《山东工业大学学报》 1996 年第 3 期《论秦汉的监察系统与监察法》,载《三峡学刊》 1996 年第 3 期《假司马辨析》,载《中国史研究》 1996 年第 2 期《试论刘昭后汉书志注的史料价值》,载《山东大学学报》 1995 年第 1 期《秦始皇在独尊儒术过程中的作用商榷》,载《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1994 年第 4 期《论汉代韩中关系及刘邦的影响》,载《刘邦研究》 1994 年第 4 期《史记订误一则》,载《中国史研究》 1994 年第 1 期《重评韩信的灭齐之战》,载《江海学刊》 1994 年第 1 期《简论秦汉之际的纵横家》,载《黄淮学刊》 1994 年第 1 期《论元后》,载《德州师专学报》 1993 年第 3 期《汉书勘误一则》,载《史学月刊》 1993 年第 3 期《读史一得》,载《中国史研究》 1993 年第 2 期《刘项用人之得失商榷》,载《史学集刊》 1992 年第 4 期 2006年之后1、《转向相持:楚汉京索之战初探》,《中州学刊》2006年第6期;2、《宋人本朝军政体制论争试探》,《文史哲》2007年第4期;3、《北宋三衙职能问题试探》,《社会科学战线》2007年第6期;4、《淮建利〈宋朝厢军研究〉评介》,《中国史研究动态》2008年第6期;5、《募兵与北宋商品经济的繁荣》,《东岳论丛》2009年第4期;6、《南宋三衙管军制度若干问题考述》,《中国史研究》2009年第2期;7、《皖口之战与宋太祖朝军事装备的革新》,《史学集刊》2011年第1期;8、《南宋三衙马政问题试探》,《中国史研究》2012年第1期;9、《南宋“举将帅”制度试探》,《浙江学刊》2012年第2期;10、《宋代皇权与三衙用将》,《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12、《火器的革新与冷兵器的退步》,《国学》2012年第11期。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前90年)西汉“世界历史之父”  汉代伟大的编辑学家,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完成《史记》编纂工作,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130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称为“实录、信史”,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列为前“四史”之首,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因此司马迁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史圣、太史公、历史之父。1957年,司马迁被联合国命名为“世界历史之父”。

中国近代编辑家评传

司马迁

中国第一位编辑大师孔子中国古代编辑理论的奠基人刘向、刘歆父子 建立古代编辑理论体系的刘知几以会通观点发展编辑理论的郑樵 古代编辑理论的集大成者章学诚首创纪传体编辑体裁的司马迁 首开断代史编辑体裁的班固开创佛教经录编辑体裁的道安

诗家简评:评语之一:叶千华,2004年任江南诗友书社总编辑,主持策划、主编《中国当代诗人词家代表作大观》第一卷(2006年1月出版)、第二卷(2008年1月出版)、第三卷(2010年1月出版)等。他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事业中作出了杰出贡献,为当代传统诗词的编辑工作付出了心血和汗水。他先后创作了很多经典诗词(诗歌)作品,并以他优秀的品质、深远的见识、独特自由的思想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诗词文化艺术界,影响海内外。他主编的《中国当代诗人词家代表作大观》,在当今汉诗类书籍中,不仅是最全面、最广泛、最集中、最具代表性的大型诗词文献,而且是编辑之精品,是中国及世界汉诗书籍之最。他的魄力、才能和作品在此奠定了一位诗人编辑家在诗界文化艺术界的影响和地位。他的才气、才情、才识、才思、才学、才智在诗歌(诗词)和文章中表现得极其深情透彻!他在文学上的造诣与文化事业上的贡献,将永远激励和启迪着学子,自强不息,奋发有为。此等才俊,让我们领略到人生一种至高至美至真至善至情至爱的生活境界。评语之二:叶千华,作为诗人歌者的他野气而狂放,激情而豪迈。他的大胆与直率,使我们对社会产生新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更客观地看待自己和人生。他作品中的掌声与喝彩,总能体现为人的善良和美好。他的高尚和可敬,在于不惧权力野兽的胁迫,不受金钱利益的诱惑。他独立的人格表现在不与奴才同流,不与小人同谋;其人格魅力将与他的作品一样流芳人间。他可贵的精神,就是在坚强中勇敢,在正义中无私。他为民生呼吁,为民权呐喊,为幸福和快乐而歌唱。他追求的是真理,奉献的是思想,爱好的是和平,守护的是希望。他用智慧和情感为人类敲开了尘封的门窗,在人生的道路上书写一道道美丽的风景。他用诗歌和文章为我们开启了思想的航向,在生活的江河里激起一朵朵幸福的浪花。在他的骨子里充满着贵与尊、仁与义、道与德,在他的血液中洋溢着情与爱、真与善、诚与信。赏读他的作品,使得人们更要重新认真做人,使得学子更要加倍努力勤奋。他率真的语言和纯朴的文风,使得他的作品熠熠生辉。他优秀的诗歌文学作品有很多已经成为经典中的经典。他不愧为师者,不愧为中华民族的脊梁。评语之三:叶千华的诗格诗风,诗如其人,正直、刚果、仗义、豁达、锐利、明朗、豪爽、坦荡,理智而激情,真实而性灵,远见而卓识,自然而清新。他对真善美的歌颂和礼赞,对假丑恶的揭露和鞭挞,无不充满着爱和恨,洋溢着纯朴、自由、率真与坦白。他默默地奉献和无私地传承,使得中国文化在世界更加辉煌灿烂。他的育人思想和文化财富,是人类发展的需要,是社会进步的需要,是精神建设的需要,是理想追求的需要。他是正义的勇士,真理的知己;是快乐的思想者,美好的建设人。评语之四:叶千华的诗品文品如他的人品,品质优,品行好,品德善,品格高。他的文学作品饱含生活哲理和思想情感,充满人生豁达和乐观精神。他清俭的生活,清贵的命运,清爽的衣着,清净的心境,给人以真。他清澈的眼睛,清亮的声音,清晰的思想,清真的感情,给人以善。他清高的品德,清雅的言行,清新的文笔,清正的灵魂,给人以美。他的清醒和清静,在作品和生活中总能使人看到勤奋与安分的身影。他是中国当代社会贤良国士,民间真人君子,诗界学者达人。

中国近代编辑家评传作品

徐志摩 再别康桥惊世骇俗林语堂 新白话文再佳诗词和文人鲁迅, 笔如刀锋,锋利无比胡适 大文豪近代李白朱自清 一篇背影 深深感动亿万中华子女章太炎 民主文学家梁启超 新三民主义和政治改革的先锋张爱玲 奇女子钱锺书 国学和文学都是炉火纯青陈寅恪 一代杰出历史学家

鲁迅:代表作《狂人日记》郭沫若:代表诗作《女神》茅盾:代表作长篇小说《子夜》、《林家铺子》、《春蚕》。巴金:著名作家,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老舍:著名作家,代表作《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茶馆》田汉:现代戏剧的奠基人、诗人、剧作家,代表作《名优之死》,创作《义勇军进行曲》等歌词,还有文学剧本《月光曲》等,戏曲剧本《白蛇传》等。朱自清:现代作家学者,著作共26种,约200万字诗文、散文,学术著作,散文成就最高,代表作《荷塘月色》、《背影》、《春》、《绿》等。夏衍:著名剧作家、翻译家,主要著作话剧剧本《上海屋檐下》《秋瑾传》、《赛金花》等,报告文学《包身工》,译著长篇小说《母亲》等。林语堂:著名作家、学者,代表作长篇小说《京华风云》。周作人:现代散文作家,著有《自己的园地》、《过去的生命》等,其诗《小河》被誉为新诗中的第一首杰作。许地山:代表作小说《缀网劳蛛》,散文名篇《落花生》邹韬奋:主要著作有《萍踪寄语》、《萍踪忆语》、《经历》等。张恨水:现代小说家,代表作长篇章回小说《金粉世家》、《啼笑姻缘》等。郁达夫:代表作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等。徐志摩:主要作品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等。郑振铎:《文学大纲》、《中国俗文学史》等。翦伯赞:著名历史学家,代表作有游记体散文《内蒙访古》。邓拓:代表作《燕山夜话》。吴晗:代表作《朱元璋传》,京剧剧本《海瑞罢官》。闻一多:有诗集《红烛》、《死水》

应该有王波没错了!王波是近年来少有的多元发展的作家。日本作家东野圭吾曾经这样评价过王波:“这个人,你们要留意他!”总得来说,王波非常有才华。王波,作家,编剧, 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碎裂》《北上广漂流》《jQuery EasyUI开发指南》《Java架构师指南》。因为王波在文学和计算机领域都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因此,受到了中国青年网、腾讯网、齐鲁晚报等媒体的报道。王波作为新生代诗人的代表人之一,有着极高的文学素养,诗集《碎裂》出版后,得到了专家书迷的一致认可,也因此加入西安市作协,开始了属于自己的文学之路。 《北上广漂流》这部小说极具现实主义色彩,王波用他凝重的笔触,记录和展示了平凡之人如何追寻梦想。多数人二十五岁就死了,一直到七十五岁才埋,这本书的人物一直在垂死挣扎。《Java架构师指南》这本书堪称当前Java领域公认的经典著作,无数粉丝们为之着迷,开始学习编程技术。王波不但在文学方面出众,在计算机领域亦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 可谓是天赋异禀。

1、鲁迅: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著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散文集有《朝花夕拾》等,杂文集有《南腔北调集》等。2、郭沫若:现代著名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代表诗作《女神》,历史剧《屈原》、《蔡文姬》,他是鲁迅之后的中国文坛领袖。3、茅盾:著名作家,同鲁迅、郭沫若一起为中国现代文学奠定了基础,代表作长篇小说《子夜》、《林家铺子》、《春蚕》。还有“蚀”三部曲,“农村”三部曲,剧本等大量作品,《白杨礼赞》是散文名篇。4、巴金:著名作家,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与茅盾、老舍的客观性、真实性的中长篇小说一起构成现代文学中长篇小说的艺术高峰。5、老舍:著名作家,代表作《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茶馆》,名篇有《在烈日和暴雨下》。6、叶圣陶:著名作家、教育家,代表作长篇小说《倪焕之》。7、田汉:现代戏剧的奠基人、诗人、剧作家,代表作《名优之死》,创作《义勇军进行曲》等歌词,还有文学剧本《月光曲》等,戏曲剧本《白蛇传》等。8、朱自清:现代作家学者,著作共26种,约200万字诗文、散文,学术著作,散文成就最高,代表作《荷塘月色》、《背影》、《春》、《绿》等。9、夏衍:著名剧作家、翻译家,主要著作话剧剧本《上海屋檐下》《秋瑾传》、《赛金花》等,报告文学《包身工》,译著长篇小说《母亲》等。10、林语堂:著名作家、学者,代表作长篇小说《京华风云》。扩展资料:一、鲁迅简介: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二、郭沫若简介:郭沫若(1892一1978年),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 、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1914年,郭沫若留学日本,在九州帝国大学学医。1921年,发表第一本新诗集《女神》;1930年,他撰写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1949年;郭沫若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会主席。三、茅盾简介: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茅盾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从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工作,从此走上了改革中国文艺的道路,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春蚕》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四、巴金简介: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男,汉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巴金原名李尧棠,另有笔名佩竿、极乐、黑浪、春风等,字芾甘,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运动后,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响,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他个人的反封建斗争。1923年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五、朱自清简介: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国近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自称“我是扬州人”。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1932年7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4年,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1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于北平,年仅50岁。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鲁迅百度百科郭沫若百度百科茅盾百度百科巴金百度百科朱自清

中国古代编辑家评传的作用

没有传播,就没有知名全国全世界的商业品牌。没有传播,就没有政府政策的瞬息传达。等等

  • 索引序列
  • 中国编辑家评传
  • 中国古代编辑家评传
  • 中国近代编辑家评传
  • 中国近代编辑家评传作品
  • 中国古代编辑家评传的作用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