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动物科学科技论文范文

动物科学科技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

动物科学科技论文范文

题目:蒙古绵羊胚胎肺的组织学发生本文研究了不同体长时期蒙古绵羊胚胎肺的组织学发生及变化。蒙古绵羊4mm的胚胎咽底面出现喉气沟,呈纵向隙状开口,此口形成喉气管,胚胎发育到10mm时,气管芽已经产生出2个管泡状分枝,进而发育成左右主支气管。胚长为85mm长之前胚胎肺,整个肺组织由密集的管径细小的气管芽构成,是胚胎肺发育的假腺期;自85mm长胚胎的时期开始,胎儿肺组织中出现一些较大的支气管,其外膜有明显的软骨片,黏膜下层混合腺已形成。此时胚胎肺的组织发育开始进入小管期;终末囊泡期指250mm的胎儿至347mm胎儿长肺的发育阶段,即原始肺泡期。此期毛细血管快速增殖的同时,原始肺泡分化。体长为400mm(130天)以后到出生前的胚胎肺的结构与终末囊泡期有明显的区别,基本与成体相似,称之为“生前期”。300mm胚胎肺的电镜下可见有类Ⅰ型、类Ⅱ型肺泡细胞出现。类Ⅰ型肺泡细胞梭形,细胞核不规则,核仁不明显。细胞质较少。类Ⅱ型肺泡细胞呈立方形,细胞质丰富,核仁明显。细胞器较多,线粒体丰富。粗面内质网发达,但没有分泌颗粒。体长400mm以后胚胎的肺已经出现了比较典型的两种肺泡细胞,即Ⅰ型、Ⅱ型肺泡细胞。有些Ⅱ型肺泡细胞出现了典型的内分泌颗粒。推荐你到去看看,上面很多相关的文章的。

一、先谈对动物科学的认识:动物科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分支。它的基本任务是在认识和掌握动物遗传变异、生长发育、繁殖消化代谢等生命规律的基础上,为人类提供质优量多的动物产品。动物科学旨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高档肉类饮食需求,主要进行动物营养与饲养、饲料资源开发、饲料配动物科学专业方与饲料工艺设计,以及饲料与饲养企业管理的研究。通过大量的动物实验和畜禽生产实践,你将了解兔子、小白鼠、马、牛、猪、鸡甚至猫和犬等动物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并学习对其进行饲养管理、帮助它们繁殖后代等等的科学方法。近期研究生产绿色肉食品的课题非常热门。动物科学更偏重对相关技术的综合运用,管理科学研究方面则需要注意统筹布局;同时希望你有爱动物的心,并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21世纪,动物科学发展火热,该类专业人才奇缺以后的发展前途不可限量。对学习者生产实践经验积累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会很重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动物科学的研究领域在范围上已从传统的畜牧业扩展到了水产动物、珍禽异兽、伴侣动物、观赏动物的饲养、育种繁殖、产品加工等各个领域;在研究深度上已从动物整体水平、细胞水平和亚细胞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使得人们可以在基因水平上认识动物遗传、发育、繁殖、代谢的规律。克隆动物、转基因动物的成功育成表明,动物科学是21世纪生命科学中最富有挑战性和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之一。 二、谈谈我国畜牧业发展的现状和不足 1、我国是畜牧业生产大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政策的调整,国家投入的增加,畜禽品种、防疫卫生,特别是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技术的普及,使得畜产品及水产品产量有了极大增长。据联合国粮农组织2000年公布的统计资料数据:生猪存栏5亿头,出栏2亿头,居世界第一位,出栏率为122%;绵羊27亿只,山羊49亿只,均居世界第一位;牛04亿头,居世界第三位;禽类存栏40亿只,也居世界第一位。肉类生产总量自1990年以来一直稳居世界首位,肉类总产量已达7000万吨,占世界肉类总量的28%。人均肉、蛋、奶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人均肉类34kg,其中牛肉05kg、羊肉91kg、猪肉93kg、禽肉45kg;奶类23kg;蛋类16kg,亦居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水产品总量达4122万吨,已连续十年居世界水产品总产量第一、水产养殖产量世界第一大国之位,也是世界上唯一的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人均水产品占有量31kg,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畜牧业生产从计划经济时期的缓慢发展到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的迅猛发展,说明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对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强大的推动力,形成了我国畜牧业庞大的生产规模格局。1、畜牧业增长方式明显转变。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我国许多地方在巩固和完善已建畜牧小区的同时,按照发展方式不变,扶持力度不减,工作考核不放松的要求,采取整村推进,适度规模的思路,启动建设县级标准化养殖小区;通过“挂钩指导,技术服务,资金扶持,规范生产,扩大销售”等相关措施,带动农户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畜产品质量,增加养殖效率,推动畜牧业标准化生产过程,使标准化养殖取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同时,通过采取资金、技术扶持和税收优惠等措施,培育、扶持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架起养殖大户,加工企业与市场的桥梁,使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壮大。2、饲草饲料开发利用有了新进展。从饲草饲料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率来看,我国畜牧业打破了以前传统的养殖方式,结合规模,大力推广饲草种植、青贮氨化、生物发酵等饲草开发实用技术。即加强牧草新品种的筛选与推广,大量种植;将过去作燃料和肥料的秸秆,经青贮氨化发酵后,作为畜禽的优质饲料;加大生物发酵,推广熟改生喂技术,促进了牛、羊、兔等草食畜禽的发展。3、动物防疫工作得到强化,畜产品标准化生产有了良好开端。自1998年以来,全国许多县区连续九年认真组织实施农业部下达的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项目,大大提高了防疫灭病水平,在认真宣传和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的情况下,强化管理,严格把关,从饲料场选址,建设到饲料用药、防疫等各个环节都严格按照标准执行,为全面实施畜牧业标准化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4、然而,我国畜牧业总体上尚处于个体单一经营阶段,养殖规模小、管理粗放、资金不足、经济效益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尽管在一些地区出现了专业化、集约化养殖场,但基础差、底子薄,受整个大环境影响的因素较多,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德国、荷兰等国同样人多地少,人口密度分别比我国高9倍和2倍,但它们都是世界上的牧业大国和强国,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70%以上。而其它国家,如美国占50%以上、瑞典75%以上、爱尔兰80%以上、丹麦和新西兰90%以上,我国牧业产值的比重只占农业总产值31%,只是发达国家70年代的水平。因此,要解决中国农业问题,必须提高畜牧业产值的比重。

动物科学科技论文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2006届毕业生的毕业论文工作,目前已圆满结束。 参加今年毕业论文答辩的2006届毕业生包括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动物医学(师资)三个专业,共计177名学生。其中,有5名学生参加了学院组织的答辩,172名学生参加了相应7个专业组的答辩。 经指导教师和答辩专业组的认真评审,有11篇毕业论文(设计)评为优秀,占21%;46篇毕业论文(设计)评为良好,占99%;118篇毕业论文(设计)评为及格,占67%;2篇毕业论文(设计)评为不及格,占13%。 为了保证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学院加强了对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过程管理,召集多次指导教师和答辩专业组工作会议,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和反馈,针对毕业论文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和情况,及时予以解决,使学院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绝大部分同学的毕业论文(设计)成绩均达到了及格以上。 同时,学院认真执行学校关于毕业论文工作的有关规定,在论文成绩的评定中,坚持标准,严格把关,对确不符合要求的论文不迁就,特别是对全文抄袭他人文章的1名学生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其毕业论文评为零分,并报请学校给予严重警告处分,维护了学校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严肃性。

牛奶富有营养价值,其成分可分为水和固形物两部分,固形物包括乳蛋白、乳脂肪、乳糖、矿物质、维生素等多种物质。固形物含量多少影响乳的品质,乳脂率是衡量乳质优劣的重要指标,含量一般为3%~5%。乳脂中含有人体必需的亚麻酸和花生油酸及多种脂溶性维生素、磷脂类等。提高乳脂率的主要方法是进行奶牛品种改良,选择优质饲料,饲养管理也是提高乳脂率的重要因素之一。1 选育好的品种和个体不同品种牛的产乳量和乳脂率有很大差异。经过精心选育的品种如荷斯坦牛,其产乳量显著高于地方品种。产乳量和乳脂率之间存在负相关,产乳量较高奶的乳脂率相应较低。但产乳量高的品种通过有计划地选育,乳胀率仍可提高。同一品种内的不同个体虽然处在相同的生长阶段、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其产乳量和乳脂率仍会有差异,如荷斯坦牛的产乳量变异范围在3000~12000kg,乳脂率为 2.6%~6.0%。选育优良的品种和个体并不断地进行改良,是奶牛优质高产的有效途径。2 选择优质饲料牛的瘤胃代谢产物中挥发性脂肪酸即乙酸。丙酸和丁酸的比例结构,对奶牛的产奶量和乳脂率有重大影响。乙酸被吸收后,通过血液被输送到乳腺,用以合成乳脂肪中的一系列短链脂肪酸;丙酸被吸收后,输送到肝脏,成为合成葡萄糖的原料;丁酸是乳脂肪中的一种短链脂肪酸,也可与乙酸辅酶A缩合形成高级脂肪酸。乙酸、丁酸比例增加,有利于提高奶牛乳脂率。乳脂是由两种基本类型的前体合成的,其中约50%的脂肪是以瘤胃发酵产生的乙酸和醋酸为原料由乳腺合成,其余部分则由饲料的脂肪或体内积蓄的脂肪供给(以长链脂肪酸的形态直接形成乳脂人不同饲料组成对乳胀的体内合成有极大影响。2.l粗纤维饲料中对乳脂肪影响最大的是粗纤维含量。纤维在瘤胃内被分解后生成乙酸,而淀粉则能增强瘤胃发酵、降低pH值,促进丙酸的生成,乳脂率与瘤胃内乙酸/丙酸比呈正相关。若日粮中的牧草低于50%,或者ADF(酸性洗涤纤维)低于19%,或把全部饲料的粗纤维限定在13%时,由于日粮纤维含量的减少将导致乙酸/丙酸比下降,从而降低乳脂含量。2.2脂肪脂肪的正作用是能量高并能直接为乳脂合成提供脂肪酸,约50%的乳脂肪必须由日粮中脂肪供给。当奶牛处于能量正平衡时,很难动用体脂肪并把它运入乳腺,因此在泌乳期内日粮脂肪是乳脂的唯一来源。脂肪的负作用是不饱和脂肪代谢产生的不饱和脂肪酸,在瘤胃内和氢结合促进丙酸生成从而降低乳脂含量;由于氢的加入,生成的转移单不饱和脂肪酸也能抑制脂肪在乳腺内的合成。根据脂肪的上述双重作用,为了不妨碍瘤胃发酵等特性,在饲料中添加3%~6%脂肪为宜。游离油脂常降低乳脂含量,而整粒油籽未产生此作用。大豆油或整粒大豆可以降低乳蛋白含量,而棉籽油和棉籽的影响很小。添加不饱和脂肪或大剂量脂肪常可导致乳脂率下降,主要原因是其对瘤胃发酵的影响。所以,人们试图通过某些措施以减少脂肪的负面影响,如饲喂整的或压碎的油饼,用甲醛处理使脂肪免受瘤冒发酵,采用钙皂化等。这些技术措施在维持和提高乳脂率方面具不同的效果。高士争等(1998)报道,添加脂肪酸钙300g/d·头可使奶中乳脂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总脂、必需脂肪酸中的亚油酸和亚麻酸及钙含量显著增加(p<0.05)。奶牛添加脂肪酸钙仅限于乳脂率3.5%以下的奶牛,对高乳脂率的奶牛无效。由于乳脂率的提高必须有50%乙酸作为合成前体物,故添加脂肪酸钙时,日粮于物质中要求维持粗纤维17%、ADF21%的水平(张延利,1996)。2.3能量及蛋白质当日粮能量水平提高时,乳蛋白含量提高,但可能会降低乳脂率。日粮中蛋白质含量提高通常并不提高乳蛋白含量,但蛋白质低于需要时可能会降低乳蛋白。只有当奶牛在极低营养或长期营养不良的情况下,能量及蛋白质才有可能对乳脂率发生影响。2.4无机盐当瘤胃pH值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时,乙酸的形成较丙酸更容易些,由于乙酸的增多,奶牛的采食量、产奶量和乳脂率都将得到提高。在高水分谷物和青贮玉米等易发酵饲料中添加碱化剂可以取得理想效果,但在干草和青贮鲜草等含ADF占20%以上的饲料中添加碱化剂无明显效果。常用的碱化剂多为碳酸氢钠或碳酸钠,氧化镁和碳酸氢钠以1:2的比例制成的混合剂其碱化效果很好。沸石能增大瘤胃pH值,但同时可能降低乳脂和乳蛋白含量。韩正康(1986)报道,当瘤胃处于丙酸型发酵时,添喂乙酸钠能提高乳脂率。2.5 其他饲料添加剂 烟酸能增加乳脂率或产奶量。据报道,在奶牛产后120 d内,每日饲喂烟酸6 g,可使产奶量提高11.9%,在泌乳中期给奶牛添喂烟酸其效果远不如泌乳早期,原因可能是奶牛在泌乳早期常处于能量负平衡状态。

一、先谈对动物科学的认识:动物科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分支。它的基本任务是在认识和掌握动物遗传变异、生长发育、繁殖消化代谢等生命规律的基础上,为人类提供质优量多的动物产品。动物科学旨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高档肉类饮食需求,主要进行动物营养与饲养、饲料资源开发、饲料配动物科学专业方与饲料工艺设计,以及饲料与饲养企业管理的研究。通过大量的动物实验和畜禽生产实践,你将了解兔子、小白鼠、马、牛、猪、鸡甚至猫和犬等动物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并学习对其进行饲养管理、帮助它们繁殖后代等等的科学方法。近期研究生产绿色肉食品的课题非常热门。动物科学更偏重对相关技术的综合运用,管理科学研究方面则需要注意统筹布局;同时希望你有爱动物的心,并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21世纪,动物科学发展火热,该类专业人才奇缺以后的发展前途不可限量。对学习者生产实践经验积累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会很重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动物科学的研究领域在范围上已从传统的畜牧业扩展到了水产动物、珍禽异兽、伴侣动物、观赏动物的饲养、育种繁殖、产品加工等各个领域;在研究深度上已从动物整体水平、细胞水平和亚细胞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使得人们可以在基因水平上认识动物遗传、发育、繁殖、代谢的规律。克隆动物、转基因动物的成功育成表明,动物科学是21世纪生命科学中最富有挑战性和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之一。 二、谈谈我国畜牧业发展的现状和不足 1、我国是畜牧业生产大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政策的调整,国家投入的增加,畜禽品种、防疫卫生,特别是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技术的普及,使得畜产品及水产品产量有了极大增长。据联合国粮农组织2000年公布的统计资料数据:生猪存栏5亿头,出栏2亿头,居世界第一位,出栏率为122%;绵羊27亿只,山羊49亿只,均居世界第一位;牛04亿头,居世界第三位;禽类存栏40亿只,也居世界第一位。肉类生产总量自1990年以来一直稳居世界首位,肉类总产量已达7000万吨,占世界肉类总量的28%。人均肉、蛋、奶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人均肉类34kg,其中牛肉05kg、羊肉91kg、猪肉93kg、禽肉45kg;奶类23kg;蛋类16kg,亦居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水产品总量达4122万吨,已连续十年居世界水产品总产量第一、水产养殖产量世界第一大国之位,也是世界上唯一的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人均水产品占有量31kg,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畜牧业生产从计划经济时期的缓慢发展到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的迅猛发展,说明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对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强大的推动力,形成了我国畜牧业庞大的生产规模格局。1、畜牧业增长方式明显转变。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我国许多地方在巩固和完善已建畜牧小区的同时,按照发展方式不变,扶持力度不减,工作考核不放松的要求,采取整村推进,适度规模的思路,启动建设县级标准化养殖小区;通过“挂钩指导,技术服务,资金扶持,规范生产,扩大销售”等相关措施,带动农户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畜产品质量,增加养殖效率,推动畜牧业标准化生产过程,使标准化养殖取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同时,通过采取资金、技术扶持和税收优惠等措施,培育、扶持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架起养殖大户,加工企业与市场的桥梁,使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壮大。2、饲草饲料开发利用有了新进展。从饲草饲料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率来看,我国畜牧业打破了以前传统的养殖方式,结合规模,大力推广饲草种植、青贮氨化、生物发酵等饲草开发实用技术。即加强牧草新品种的筛选与推广,大量种植;将过去作燃料和肥料的秸秆,经青贮氨化发酵后,作为畜禽的优质饲料;加大生物发酵,推广熟改生喂技术,促进了牛、羊、兔等草食畜禽的发展。3、动物防疫工作得到强化,畜产品标准化生产有了良好开端。自1998年以来,全国许多县区连续九年认真组织实施农业部下达的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项目,大大提高了防疫灭病水平,在认真宣传和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的情况下,强化管理,严格把关,从饲料场选址,建设到饲料用药、防疫等各个环节都严格按照标准执行,为全面实施畜牧业标准化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4、然而,我国畜牧业总体上尚处于个体单一经营阶段,养殖规模小、管理粗放、资金不足、经济效益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尽管在一些地区出现了专业化、集约化养殖场,但基础差、底子薄,受整个大环境影响的因素较多,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德国、荷兰等国同样人多地少,人口密度分别比我国高9倍和2倍,但它们都是世界上的牧业大国和强国,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70%以上。而其它国家,如美国占50%以上、瑞典75%以上、爱尔兰80%以上、丹麦和新西兰90%以上,我国牧业产值的比重只占农业总产值31%,只是发达国家70年代的水平。因此,要解决中国农业问题,必须提高畜牧业产值的比重。

动物科学论文范文

一、先谈对动物科学的认识:动物科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分支。它的基本任务是在认识和掌握动物遗传变异、生长发育、繁殖消化代谢等生命规律的基础上,为人类提供质优量多的动物产品。动物科学旨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高档肉类饮食需求,主要进行动物营养与饲养、饲料资源开发、饲料配动物科学专业方与饲料工艺设计,以及饲料与饲养企业管理的研究。通过大量的动物实验和畜禽生产实践,你将了解兔子、小白鼠、马、牛、猪、鸡甚至猫和犬等动物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并学习对其进行饲养管理、帮助它们繁殖后代等等的科学方法。近期研究生产绿色肉食品的课题非常热门。动物科学更偏重对相关技术的综合运用,管理科学研究方面则需要注意统筹布局;同时希望你有爱动物的心,并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21世纪,动物科学发展火热,该类专业人才奇缺以后的发展前途不可限量。对学习者生产实践经验积累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会很重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动物科学的研究领域在范围上已从传统的畜牧业扩展到了水产动物、珍禽异兽、伴侣动物、观赏动物的饲养、育种繁殖、产品加工等各个领域;在研究深度上已从动物整体水平、细胞水平和亚细胞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使得人们可以在基因水平上认识动物遗传、发育、繁殖、代谢的规律。克隆动物、转基因动物的成功育成表明,动物科学是21世纪生命科学中最富有挑战性和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之一。 二、谈谈我国畜牧业发展的现状和不足 1、我国是畜牧业生产大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政策的调整,国家投入的增加,畜禽品种、防疫卫生,特别是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技术的普及,使得畜产品及水产品产量有了极大增长。据联合国粮农组织2000年公布的统计资料数据:生猪存栏5亿头,出栏2亿头,居世界第一位,出栏率为122%;绵羊27亿只,山羊49亿只,均居世界第一位;牛04亿头,居世界第三位;禽类存栏40亿只,也居世界第一位。肉类生产总量自1990年以来一直稳居世界首位,肉类总产量已达7000万吨,占世界肉类总量的28%。人均肉、蛋、奶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人均肉类34kg,其中牛肉05kg、羊肉91kg、猪肉93kg、禽肉45kg;奶类23kg;蛋类16kg,亦居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水产品总量达4122万吨,已连续十年居世界水产品总产量第一、水产养殖产量世界第一大国之位,也是世界上唯一的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人均水产品占有量31kg,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畜牧业生产从计划经济时期的缓慢发展到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的迅猛发展,说明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对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强大的推动力,形成了我国畜牧业庞大的生产规模格局。1、畜牧业增长方式明显转变。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我国许多地方在巩固和完善已建畜牧小区的同时,按照发展方式不变,扶持力度不减,工作考核不放松的要求,采取整村推进,适度规模的思路,启动建设县级标准化养殖小区;通过“挂钩指导,技术服务,资金扶持,规范生产,扩大销售”等相关措施,带动农户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畜产品质量,增加养殖效率,推动畜牧业标准化生产过程,使标准化养殖取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同时,通过采取资金、技术扶持和税收优惠等措施,培育、扶持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架起养殖大户,加工企业与市场的桥梁,使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壮大。2、饲草饲料开发利用有了新进展。从饲草饲料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率来看,我国畜牧业打破了以前传统的养殖方式,结合规模,大力推广饲草种植、青贮氨化、生物发酵等饲草开发实用技术。即加强牧草新品种的筛选与推广,大量种植;将过去作燃料和肥料的秸秆,经青贮氨化发酵后,作为畜禽的优质饲料;加大生物发酵,推广熟改生喂技术,促进了牛、羊、兔等草食畜禽的发展。3、动物防疫工作得到强化,畜产品标准化生产有了良好开端。自1998年以来,全国许多县区连续九年认真组织实施农业部下达的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项目,大大提高了防疫灭病水平,在认真宣传和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的情况下,强化管理,严格把关,从饲料场选址,建设到饲料用药、防疫等各个环节都严格按照标准执行,为全面实施畜牧业标准化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4、然而,我国畜牧业总体上尚处于个体单一经营阶段,养殖规模小、管理粗放、资金不足、经济效益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尽管在一些地区出现了专业化、集约化养殖场,但基础差、底子薄,受整个大环境影响的因素较多,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德国、荷兰等国同样人多地少,人口密度分别比我国高9倍和2倍,但它们都是世界上的牧业大国和强国,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70%以上。而其它国家,如美国占50%以上、瑞典75%以上、爱尔兰80%以上、丹麦和新西兰90%以上,我国牧业产值的比重只占农业总产值31%,只是发达国家70年代的水平。因此,要解决中国农业问题,必须提高畜牧业产值的比重。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2006届毕业生的毕业论文工作,目前已圆满结束。 参加今年毕业论文答辩的2006届毕业生包括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动物医学(师资)三个专业,共计177名学生。其中,有5名学生参加了学院组织的答辩,172名学生参加了相应7个专业组的答辩。 经指导教师和答辩专业组的认真评审,有11篇毕业论文(设计)评为优秀,占21%;46篇毕业论文(设计)评为良好,占99%;118篇毕业论文(设计)评为及格,占67%;2篇毕业论文(设计)评为不及格,占13%。 为了保证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学院加强了对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过程管理,召集多次指导教师和答辩专业组工作会议,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和反馈,针对毕业论文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和情况,及时予以解决,使学院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绝大部分同学的毕业论文(设计)成绩均达到了及格以上。 同时,学院认真执行学校关于毕业论文工作的有关规定,在论文成绩的评定中,坚持标准,严格把关,对确不符合要求的论文不迁就,特别是对全文抄袭他人文章的1名学生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其毕业论文评为零分,并报请学校给予严重警告处分,维护了学校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严肃性。

动物医学科技进展论文范文

学术性的还是用来毕业用的。

That's OK

动物医学方面的论文我给你解决

动物医学科技论文

动物医学专业论文的方向有哪些?你还是最好问你的导师,你的导师会告诉你了。

学术性的还是用来毕业用的。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2006届毕业生的毕业论文工作,目前已圆满结束。 参加今年毕业论文答辩的2006届毕业生包括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动物医学(师资)三个专业,共计177名学生。其中,有5名学生参加了学院组织的答辩,172名学生参加了相应7个专业组的答辩。 经指导教师和答辩专业组的认真评审,有11篇毕业论文(设计)评为优秀,占21%;46篇毕业论文(设计)评为良好,占99%;118篇毕业论文(设计)评为及格,占67%;2篇毕业论文(设计)评为不及格,占13%。 为了保证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学院加强了对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过程管理,召集多次指导教师和答辩专业组工作会议,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和反馈,针对毕业论文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和情况,及时予以解决,使学院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绝大部分同学的毕业论文(设计)成绩均达到了及格以上。 同时,学院认真执行学校关于毕业论文工作的有关规定,在论文成绩的评定中,坚持标准,严格把关,对确不符合要求的论文不迁就,特别是对全文抄袭他人文章的1名学生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其毕业论文评为零分,并报请学校给予严重警告处分,维护了学校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严肃性。

我看,可帮的。

  • 索引序列
  • 动物科学科技论文范文
  • 动物科学科技论文
  • 动物科学论文范文
  • 动物医学科技进展论文范文
  • 动物医学科技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