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昭通文学杂志

昭通文学杂志

发布时间:

昭通文学杂志

文学是人类精神世界中最丰富、最绚丽、最变幻不居的风景,每一个时代都需要能够体现民族风貌、振奋民族精神的文学。在昭通这块热土上,磅礴乌蒙的群山孕育了生生不息的文学。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昭通文学主体,主要是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诗词。从有正式记载的魏晋时期的《行人歌》到民国期间涌现出的魏定一、谢文翘、肖瑞麟、邓子琴、张希鲁等一批著名学者创作的诗作。1949年到70年代末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昭通的文学创作一直处于“散兵游勇”状态,在《诗刊》《解放军文艺》《边疆文艺》等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过文学作品的仅有淡墨、邹长铭、麦芒、廖天云、贾书伟、向吉星、李兴禄、李厚昌、杨忠伦等屈指可数的几个人。他们大多是自学成为当地的“作家”的,由于时代的局限,这个时期昭通人发表的作品不多,佳作也很少,但带动了不少文学爱好者。进入80年代后,随着傅泽刚、李骞、潘灵、胡性能、雷平阳、陈衍强、张仲全、杨昭创办昭通诗人协会,夏天敏、宋家宏、傅泽刚、蒋仲文、铁云峰创办荒原诗社,铁云峰、陈剑宁、曹先林创办山之声文学社;随着他们创办的《荒原》诗报、《山之声》文学报、《大家》诗报、《山里人》诗歌杂志在云南文坛产生一定影响,使昭通诗歌创作极为活跃,省内外报刊频频发表昭通诗人作品,激发了不少年轻人特别是大中专学生的文学梦。“昭通作家群”雏形的形成与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期的昭通师专活跃的校园文化密不可分。昭通师专的教师除致力于教学、科研外,还创作发表过不少文学作品,对昭通师专乃至昭通地区的文学活动起到积极的参与示范作用。昭通师专云集了曾令云、陈孝宁、杨家柱、周天忠、宋家宏、黄玲、胡性能、傅泽刚、李骞、杨昭、吕崇龄、吴开有、刘廉昌等一大批知名作家学者,其中大部分曾任教中文系。“野草”、“茂林”、“拓荒”、“秋雁”、“红湖”、“星火”、“家园”、“南星”文学社等十余个学生社团活跃在校园里,张广森主编的《野草》、刘虎林主编的《茂林》、庄晓光主编的《灵光报》、艾自由主编的《师苑》、陈永华主编的《守望者》、何昌府主编的《自留地》、陆开宏主编的《拓荒》、范雪主编的《耕耘》成为昭通师专生生不息的独特风景,在云南省大中专院校中很有名气,其中1995年创刊的《守望者》还跻身“全国百佳民间文学报刊”之列。这一时期昭通逐渐形成了一股“文学热潮”。昭通报社、昭通电视台、昭通人民广播电台和各县编辑的县报、县台等主流媒体办的文艺栏目各有特色。《昭通报》副刊“砚池”栏目1996年获中国地市报名栏目创办奖,李云飞获优秀编辑奖。许多学校、工厂、单位都办有报纸或杂志,作者从学生、工人、干部到农民,各种层次都有,真可谓“全民创作”。正是在这种“全民”喜欢文学、喜爱创作的良好氛围中,昭通迎来了报刊杂志发展史的黄金时代,有近80种报刊杂志活跃于昭通文学爱好者之间,成为他们煮酒论文学的沃土。除昭通师专校园内兴起活跃的文学社团和办刊热潮外,遥相呼应的还有杨力主编的《千顷池》,蒋仲文主编的《昭通小戏报》,艾焱主编的《南星文学》,尹默、沈沉主编的《星星河》《荒火》,尹马主编的《骑手》,王军主编的《红枫》,赵高虎主编的《茶花林》,杜美主编的《乌蒙青年报》,阮殿文主编的《红土地》,李兴德主编的《起点》,朱冬才主编的《绥江群众文艺》,刘光华主编的《毛纺织厂报》,胡朝芳主编的《昭通烟草报》,刘成俊主编的《云天化报》,刘家寿主编的《水富文艺》,李盛江主编的《新扎西》,孙凯主编的《麻园水泥报》,艾自由主编的《旧城通讯》,吕翼主编的《洒渔河》、《乡村教育》,沈洋主编的《山风》,刘兴德主编的《山味》,王昭荣主编的《方寸天地》,范雪主编的《春潮》等一大批报刊。这些报刊杂志,不论是文联、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文学社主办,还是机关单位、企业、乡镇主办,大多是自筹资金、免费赠阅,刊登了不少具有昭通特色的文学作品,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文学爱好者。时任云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省文学院院长的黄尧在“云南省昭通作家创作研讨会”上感慨地说,昭通市大中专院校连同高中在校学生,为数不多,但却有数十个上百个自发的文学社团,学生们将可供他们生活的饭票收起来办自己的诗刊和小报,此情景在全国十分罕见而在此地却十分常见。“昭通作家群”和“昭通文学现象”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成为昭通市的一张靓丽名片。而昭通师专无疑是诞生“昭通作家群”的主阵地,是管窥“昭通文学现象”最突出的窗口,一批昭通作家在昭通师专的校园里成长起来。昭通师专的文学社团活动,师专同仁在创作、理论方面所起的示范促进作用,谱写了昭通文学交响曲的动人乐章。从昭通师专走向文坛的知名作家及文学新秀至少可以列出上百人的一大串名单,占了“昭通作家群”的半壁江山。

昭通作家在近似的文化环境中成长,被近似的甚至同一地域的文化打上烙印。他们通过相互激励,共同进步,形成了一个相对紧密的群体。昭通作家以地域性文学群体方式出现,为这一地区带来时代的文明高度和文化影响力。作为一个以地域来命名的文学作者群体,“昭通作家群”主要指的是现在在昆明和昭通两地的一群昭通籍的文学写作者,他们文学创作的相对丰收与他们文学发生地经济的相对落后,构成了一个奇特的反差,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昭通文学现象”。20世纪80年代以来,云南逐步崛起并形成了一个默默耕耘、勤奋创作的作家群体,他们植根于昭通深厚的文化土壤中,坚持不懈地从事文学创作活动并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据不完全统计,昭通作家近年来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当代》《十月》《钟山》《诗刊》《星星》《大家》《解放军文艺》《散文》《啄木鸟》《文学评论》等数十种全国性报刊杂志上发表作品数百万字,并有多篇作品被《小说月报》《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小小说选刊》《诗选刊》《名作欣赏》《作品与争鸣》等全国著名选刊多次转载,产生了如《好大一对羊》等大批创作题材和手法多元化、关注弱势群体、具有强烈忧患意识、使命感和责任感的艺术精品,出版了100多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报告文学、文学评论个人作品专集,一些作品荣获了鲁迅文学奖、骏马文学奖、中国戏剧文学奖、人民文学奖、当代文学奖、金盾文学奖、梁斌文学奖、路遥青年文学奖、云南省政府文学奖、云南杂文奖、边疆文学奖、滇池文学奖等多种奖项,一些作品被改编为电影或电视剧,涌现出了曾令云、夏天敏、雷平阳、樊忠慰、夏吟、刘广雄、李骞、宋家宏、潘灵、黄玲、陈衍强、杨昭、蒋仲文、麦芒、邹长铭、贾薇、吕翼、刘平勇、黄代本、张绍九等一批不断在国家级大型纯文学刊物发表作品,在全国产生影响的作家诗人评论家,引领了一大批昭通本土文学爱好者,形成了独具魅力的“昭通文学现象”,引起了国内文学界的强烈关注。 昭通出作家,这在云南文学界是一个公认的事实。进入21世纪初的昭通文学是幸运的,也是辉煌的。两次高规格的研讨会标志着“昭通作家群”的崛起,随后“昭通文学现象”很快成为中国文坛和评论界探讨和解析的文学热点。2002年的冬天对昭通作家来说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冬天。10月13日至21日,由云南省作家协会、云南人民出版社和昭通市委宣传部联合举办的“昭通文学现象及作家群研讨会”分别在昭通和昆明两地举行,对昭通这样一个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文学现象和作家群进行专门的研讨,这在云南省的文学史上还是第一次。参加这次研讨会的不仅有云南省的各级领导和知名作家、评论家,还有来自《人民日报》《文艺报》《人民文学》《诗刊》《十月》《当代》等全国名牌报刊杂志的编辑家们。他们说,昭通文学现象是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现象,在昭通作家的作品中,饱含着对文学纯洁性和神圣性的向往和维护,同时这种现象也展示了一种成功的充满活力的文学生产方式,有数以千计的文学爱好者以文字激活心灵,在文学潮起潮落的20多年时间里,拒绝时尚化的诱惑,坚持挖掘本土文化的积淀,坚持为现实为人民歌咏吟唱,这种现象不得不令人深思。“用热血和苦难谱写的历史,往往更能震古烁今,昭通的山水蕴藏着丰厚的文学矿藏,昭通作家的作品不仅在云南文坛,也在全国文坛引起关注。他们用赤子之心拥抱时代,拥抱生活,把脉管里真实的血蒸发奉献给读者,用自己的作品捍卫和守护着文学的品格和自尊。”这是中国作协副主席、全国著名作家李存葆为祝贺这次研讨会召开发来的贺信,他给予了昭通作家们名符其实的肯定。黄尧始终关注和关心着“昭通作家群”的成长,他认为“昭通文学现象”的形成,可以有多种表述方式,但它是与昭通雄浑深厚、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积淀熏染,与一批又一批的昭通作家们顽强拼搏、相互勉励、坚韧不拔的创新精神,与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是分不开的。昭通文学现象就是在一个地区“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现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种“文学表述方式”。由于2002年10月下旬至12月《云南日报》以《昭通文学现象及作家群研讨会举行》,《共铸明天的辉煌——昭通文学现象及作家群研讨会侧记》为题进行系列报道,《人民日报》以《“我对脚下的土地爱得深沉”——昭通文学现象及作家群研讨会侧记》为题,《了望》以《文坛崛起昭通作家群》为题,《民族文学》以《“昭通文学现象及作家群研讨论会”在昭通、昆明两地举行》为题纷纷予以宣传报道,很快“昭通作家群”和“昭通文学现象”两个词就走出云南风靡中国文坛,并在不同场合被各界人士津津有味地谈论。2004年“昭通作家群”和“昭通文学现象”再次引人注目地进入人们的视野,一些与昭通有关的、由官方组织的大型宣传活动主要就是以昭通作家为核心来展开的。有资料显示,自2002年昭通文学现象及作家群研讨会召开以来,昭通作家已在《人民文学》《当代》《十月》《诗刊》《大家》《散文》等省级以上文学刊物发表作品数百篇,出版小说、散文、诗歌、传记文学、文学评论集21部,有的作品还拍成了电影或电视剧,在全国刊物发表的作品占了云南省作家所发表作品的70%左右,夏天敏、宋家宏、雷平阳、樊忠慰等频频获奖。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为进一步繁荣云南文学创作、开创云南文学创作新局面,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省文联和昭通市委邀请全国著名作家赴云南访问指导工作,对云南省文学创作事业进行一次大检阅。11月28日至12月1日,“云南省昭通作家创作研讨会”在昭通隆重召开,丹增、晏友琼等云南省委分管领导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建功、蒋子龙、张平,著名作家张胜友、白桦、贾平凹、白描以及昭通籍在昆部分作家与昭通市本土作家欢聚一堂,共同探讨昭通文学发展大计。会上,丹增在讲话中全面回顾了解放以来云南省文艺创作取得的巨大成就,认真分析了昭通文学现象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特点,高度赞扬“昭通文学是云南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昭通作家群是云南文学创作的重要力量”,同时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增强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积极投身到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大潮中去,把云南经济、政治、文化领域中的火热生活反映到文学作品中,创作出更多内容健康、具有艺术魅力、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优秀作品。陈建功等著名作家高度评价了云南省、昭通市各级党委、政府对“昭通作家群”的关爱扶持和充分尊重文学艺术规律的博大胸怀与远见卓识,充分肯定了昭通作家态度严肃、执著追求、持之以恒的文学精神以及昭通文学创作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同时,他们还以文学大家的思想和眼光对昭通的文学创作进行了严肃、严谨的点评,为昭通作家指点迷津,使参加研讨会的全体人员大受裨益。由于中国作家协会7位重量级作家齐聚昭通为昭通文学创作认真“把脉”,解读“昭通作家群”和“昭通文学现象”,此举在中国文坛实属罕见,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昭通作家群”和“昭通文学现象”再度深入人心,成为中国文坛的一道独特的亮丽风景。这是昭通文学史上的空前盛事,对昭通文学创作活动具有里程碑意义。

昭通文学的半壁江山:昭通师专文学作品集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火恋——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文学30年作品集》和《守望者——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30年校园文学作品集》!

昭通文学论文

昭通文学的半壁江山:昭通师专文学作品集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火恋——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文学30年作品集》和《守望者——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30年校园文学作品集》!

首届中国西部(昆明)文化产业博览会幕以来,昭通作家在西博会上拍卖22部文学作品改影视作品的改编权成为了本次博览会引人注目的焦点,众多媒体在报道中称:“在云南,作家集团化,在市场‘叫卖’文学作品,昭通作家成为‘第一群’吃‘螃蟹’的人,是‘云南文学的又一惊人之举’。”在昭通作家拍卖的22部文学作品中,著名作家夏天敏的作品就占了10部,曾经在出租《好大一对羊》改影视剧改编权时还羞于谈钱的夏天敏,如今也理直气壮地卖起了作品改编权,这不能不说是作家观念的更新和跃进。因此,不论这次在西博会上,昭通作家的作品能否在拍卖上取得成绩,对昭通作家都是一个不小的收获,至少他们放下了“作家”的面子昂首挺胸地面对市场,迎接市场的挑战,另一方面,如何把文学变为产品,把文学变为产业使昭通文学的优势资源变为经济优势,为昭通社会,经济的发展添上一个活力点、让昭通作家勇敢地把自己的作品放到市场上?这仅是昭通文学产业化发展的开始。 ●在当代中国,关注现实的作品是文学的需要,也是读者的需要 ●创作手法的问题总是好解决的,关键是要写出有切肤之痛的作品、令人感动的作品 ●作者采取传统写作方式时,不要俗不可耐;选择现代写作方式时,也不要雅不可耐 ●昭通这样的文化交汇地带是点燃文学灵性最好的火石,是丰富作家品格的天然营养库 文学需要关注市场吗 在日前举行的昭通作家群创作研讨会上,文学需不需要关注市场,成为作家们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 著名作家张平说:“作家在写作时,是不会去考虑市场的,但写作之前,作家肯定要首先想到读者,首先要解决写给谁看的问题。读者分两类,一类是职业读者,包括作家、文科学生等知识分子,另一类是普通读者,即具有一般文化水平的读者。我曾经为普通读者写过大量家庭戏、妇女问题,因为我的家族阅历很丰富,可以写一辈子。后来变了,是因为有一次我遇到了一位县领导,他对我诉说惊心动魄的社会现实,使我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强烈的创作冲动,我突然就从一个小事业跳到一个大事业中。我写《天网》,可以一天写一万字。读者来信也和从前不一样了,作品改编成影视剧后,有时一天竟接到400多封来信,读者群的扩大令我很兴奋。在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传统小说拥有大量读者并不意味着现代小说缺少读者群。我后来也写探索性作品,研究法国文学的柳鸣九对我说,我的探索小说有西方现代派的意味,高中生看起来会很费劲。而事实却是,多样化的写作使我的读者群成若干倍地扩大了。但不管怎样,我至今还是偏向传统写作模式。我的反腐小说也引来过很多来自纯文学写作者的批评,认为这样的作品没有长久的生命力,而我觉得只要能为改革开放做点贡献,我宁愿速朽。在当代中国,关注现实的作品是文学的需要,也是读者的需要,这样的作品肯定畅销。” 要传统还是要现代 在研讨会上,大多数作家都肯定现实主义是昭通作家群文学创作的主流。获得鲁迅文学奖的夏天敏说:“一提起笔,我的眼前就呈现出贫瘠的土地,简陋的街巷,为生活的沉重折了腰、驼了背、满脸皱纹的父老乡亲,就呈现出一大批基层干部的形象……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邪恶在这些人身上呈现为复杂的混合体,我更加坚信,生活的主流仍旧是美好的,人性中之善良,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愿望,仍然是生活的主题。” 这代表了昭通作家的总体特征。他们对脚下的土地有着深沉的爱,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因此他们以一个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和良知、良心,以更多的笔墨深入到现实社会,对生活进行严酷冷峻的解剖,关注弱势群体,关注小人物的命运。 但也有作家对昭通作家群写作的同质化提出了警告。 著名文学评论家白描认为,当今文坛处于“杂语时代”,有的作家求新求变的欲望十分强烈,为吸引眼球不惜陷入虚浮、迷失自我的状态中,昭通作家群却对劳动者怀有深切同情,爱憎分明,不投机、不取巧,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真实反映所看到的世界、所感受到的人生,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昭通作家由于大多数出生在农村,有共同的情感、思想、道德、价值判断。如果创作主题和手法保持不变,虽然有起步快的好处,但长期这样会消解个人的特征。作者不要在题材的开掘上,在审美的手法上太趋同,趋同不如求变。陕西作家群过去就太趋同了,后来经过反省,才对求变创新重视起来。创作手法的问题总是好解决的,关键是要写出有切肤之痛的作品、令人感动的作品。这样的作品无论用什么样的手法写都没错。现在有的著名作家写法很老练,但却很飘。许多的评论整版都说他们的好话,这是有目的的包装。 诗人及小说家白桦认为:“没有诗意的小说是乏味的小说,最好的小说既是现实故事,又是一个寓言。”著名作家贾平凹认为:“有现实的描写不一定就是现实主义,真正的作家应是热情的生活参与者、记录者、思考者。文学创作是十分难产的,以60年为周期划分一代。真正好的作家难得,能写作人生、命运这个层面的作家尤其难得。当今文学观、思维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文学观念不行了,19世纪的文学观念也不适应了,现在这个时代是‘命运时代’。要成为这个时代真正意义上的优秀作家,必须知道痛、愁、渴望是什么,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现代意识。” 那么,有没有介于传统和现代之间的路呢?记者就这个问题询问张平,张平认为:“要做到雅俗共赏的可能性太小,有的写作者既想使作品先锋,又想要作品畅销,无奈一辈子都写不出这样的作品。在国外没有传统派和现代派的争执,两种文学分得很清。比如在日本有纯文学协会,也有大众文学协会,我们还没有这样的严格划分,因此出现争执。但这样的划分正在形成之中。目前国内的文学刊物许多已成为探索性作品的试验场,而出版社出书更多考虑的是市场效应。”张平认为两种写作方式都存在风险,“作者采取传统写作方式时,不要俗不可耐,选择现代写作方式时,也不要雅不可耐。两种写作者都不要互相指责。” 昭通为什么会出现作家群现象 对于昭通为什么会出现作家群现象,著名作家陈建功认为,昭通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秦开“五尺道”,汉筑“南夷道”,是“锁钥南滇、咽喉西蜀”的交通要道,也是中原文化、巴蜀文化、楚文化传入云南最初的文化驿站和枢纽,以“朱提”文化为代表的古代昭通文化与滇文化、洱海文化三足鼎立,是云南历史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为陆上“南方丝绸之路”的要冲和云、贵、川3省经济、文化交汇重地。在历史上为加强中原与云南的联系,为西南地区的开发和繁荣起过重要的作用。这一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使昭通人才辈出,遍及军事、政治、文化等广阔领域,同样也使这方土地成为了文学的沃土,昭通作家群就是被这沃土滋养的文学族群。 白描认为:“像昭通这样的文化交汇地带是点燃文学灵性最好的火石,是丰富作家品格的天然营养库,是最有利的写作地形。”著名作家蒋子龙说:“文学创作也和地缘优势有很大的关系,为什么云南的西双版纳就不会出现作家群,因为那里的自然环境实在太优越了。作家要认准自己的比较优势,没有谁是不具备任何优势的,只要像作家张平那样找准自身优势,把这种优势推向极端,你就会成功。极端的带深刻偏见的作家,往往能够达到深刻的片面,达到超越。比如昭通诗人樊忠慰就是因带有深刻偏见而走向成功的作家之一。” 白描忠告昭通作家群:“要突破地缘给自己带来的局限性,要与时俱进,建构属于自己的生活理念、价值取向,拓展观察生活的视野。” 如何培养昭通作家群 我省评论家宋家宏就如何培养昭通作家群提出建议:以“驻校作家”的名义,分批选送一些作家到高校去,边听课,边写作;以“见习编辑”的名义,选送一些作家到有影响的出版社和文艺刊物编辑部去,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读者市场的需要;以挂职体验生活的方式,送一些作者到他所要熟悉的生活中;昭通作家群的基地在昭通,形成不间断的作者梯队有重要意义,对一时难以走出去的年轻作者,需要为他们提供“请进来”的方式,像这次全国著名作家到昭通,对昭通作家、作者面对面指导、交流,就是一次成功的实践。

这个的话一般是查不到的,会根据你在哪里发布或者怎么的,然后你去查可能是找不到的。

昭通学院论文

昭通学院有16793名左右的学生。 昭通学院设有人文学院、管理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体育学院、艺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院、预科教育学院等14个教学学院、部,拥有附属完全中学1所。建设成果据201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教师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70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180余篇,SCI、EI收录40篇);在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上海三联出版社等出版机构出版专著、教材60余部;发表文学艺术作品200多篇(件);承担和参与国家、省、市科研课题110余项;获省级以上教学、科研成果奖40余项。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昭通学院

昭通学院是一所省属应用型普通本科学校,位于云、贵、川三省结合部的云南省昭通市。学院坐落在市区北部中心地带,北依乌蒙群山,南临省耕秀水,山水相映,杨柳堆烟,环境优雅,景色宜人,是读书求学的理想园地。昭通学院文脉传承,底蕴丰厚,其历史可追溯到1906年清政府创设的师范传习所,历经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昭通地区师范学校,1978年成立昭通师范专科学校,是云南省州、市建校较早的高校之一。201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学校长期坚持立足昭通,服务乌蒙山区办学,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和较为雄厚的办学实力,形成了文理并重,文理工管教育多学科协调发展,师范教育、文学创作与评论、生物技术开发与利用等学科特色彰显的办学格局。目前设有人文学院、管理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体育学院、艺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等13个教学学院、部,15个本科专业,39个专科专业,面向全国15个省、市招生。昭通学院目前占地面积07亩,总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面积2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仪器总值86万元,馆藏图书1万册,订阅期刊杂志1226种,各种电子图书、电子期刊24万余种;学校拥有各类试验室43个,有校外固定教学实习场所61个(处),附属完全中学1所;学校的千兆主干校园网运行良好,数字化校园建设初步完成,为学校教学、科研、办公管理信息化提供了基本保证。昭通学院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2301人,各类成人在籍学生1000多人;教职工536人(其中专任教师397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234人(其中博士6人),另有在读硕士13人、在读博士12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185人(其中教授46人)。此外,学校还聘有兼职教授、客座教授和外籍教师多人,逐步形成了较合理的师资梯队。近六年来,全校教师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70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180余篇,SCI、EI收录40篇);在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上海三联出版社等出版机构出版专著、教材60余部;发表文学艺术作品200多篇(件);承担和参与国家、省、市科研课题110余项;获省级以上教学、科研成果奖40余项。学校现有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1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35个:省级重点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改研究项目5个,云南省教学名师4名,“社会教学名师”1名,名师工作室1个,优秀教材2部,精品教材3部,示范实习实训基地1个,“十二五”规划教材5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项,东南亚南亚特聘教师支持计划1项,云南省高等学校对口支援合作帮扶建设项目1项,云南省2014年部分本科高等转型发展相关建设项目1项(卓越青年教师特殊培养项目1人)。1978年以来,学校为昭通市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3万多名普通专科毕业生,各类函授、夜大等成教本、专科学生万余人,成为昭通市乃至云南省各类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推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振兴昭通基础教育中实现着自己的价值,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学校先后获得中共中央宣传部和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的“警民共建先进单位”、国家体育总局授予的“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云南省委和省政府授予的“文明单位”、云南省高校工委和省教育厅授予的“云南省文明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昭通学院师生员工将秉承“大学无疆,大人有容”的校训,团结一心,励精图治,为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国内外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应用型地方大学而努力奋斗!

昭通文学投稿

先联系杂志社,需要哪种类型的文章,再把稿子带过去给他们看看,谈谈结果

意林,读者,格言,文苑,青年文摘……

投稿啊?可以分为邮局投稿和网络投稿两种。。看清楚你想投稿编辑社的约稿函,就是对所投稿件的要求。你的作品最好是符合报社杂志社的要求的。不然退回来几率较大。将写好的稿件用平信或者特快专递通过邮局寄出。再将写好的稿件用电子邮件发到编辑的信箱里。然后等待编辑回复。有回复就是被录取了,没有回复就是没有录取。切记:在稿件里附注你的联系方式,邮编、通信地址。真实姓名。。编辑联系你后就会问你如何给你稿费的方式。一般是在见刊一个月后付稿费。稿费可以用银行卡或者邮局汇款。

去天使领域论坛的浮云殿版块,点“公众号”类,会有很多公众号收稿,你按约稿要求投稿试试,置顶有扫盲课,第一次投稿前可以看看免得不懂常识得罪编辑就不好了。

昭通学院学报

wokeyi

有大学 高中 初中 小学 幼儿园 还有技术学校 就看你想念什么喽````

大中专: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昭通财经学校、昭通卫生学校等等。

师范专科学校

  • 索引序列
  • 昭通文学杂志
  • 昭通文学论文
  • 昭通学院论文
  • 昭通文学投稿
  • 昭通学院学报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