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哲学分析杂志是cssci吗

哲学分析杂志是cssci吗

发布时间:

哲学分析杂志是cssci吗

CSSCI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hinese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英文名称首字母缩写,是由南京大学研制成功的、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领域的标志性工程。教育部已将CSSCI数据作为全国高校机构与基地评估、成果评奖、项目立项、名优期刊的评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指标。CSSCI数据库已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国家图书馆、中科院等100多个单位包库使用,并作为地区、机构、学术、学科、项目及成果评价与评审的重要依据。SCI为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出版的一部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献检索工具。它收录全世界出版的数、理、化、农、林、医、生命科学、天文、地理、环境、材料、工程技术等自然科学各学科的核心期刊3700多种。通过其严格的选刊标准和评估程序来挑选刊源,使得SCI收录的文献能够全面覆盖全世界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为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为SCI的姊妹篇,亦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建,是目前世界上可以用来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科学论文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的大型检索工具。1999年SSCI全文收录1809种世界最重要的社会科学期刊,内容覆盖包括人类学、法律、经济、历史、地理、心理学等55个领域。收录文献类型包括:研究论文,书评,专题讨论,社论,人物自传,书信等。选择收录 (Selectively Covered)期刊为1300多种。人文/艺术, AHCI为艺术人文引文索引(Arts &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简称A&HCI)为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建立的综合性艺术与人文类文献数据库,包括语言、文学、哲学、亚洲研究、历史、艺术等内容。收录1400多种国际权威的期刊,累计200余万条记录。EI是美国《工程索引》(The Engineering Index)的简称。EI创刊于1884年,由美国工程情报公司(Engineering Information C)出版发行。EI是工程技术领域内的一部综合性检索工具,报道内容包括:电类、自动控制类、动力、机械、仪表、材料科学、农业、生物工程、数理、医学、化工、食品、计算机、能源、地质、环境等学科。看了介绍,基本区别就清楚了,后四者都是对发表文章国际范围内的评价标准。您的这个问题牵涉面太广,能否考虑提高悬赏或奖励,谢谢。

目前国内有7大核心期刊CSSCI的都是核心期刊?答案是肯定的入选核心期刊的都是CSSCI ?不一定,可能是其它6个机构的核心期刊

cssci 是南大核心,南京大学评选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每两年评一次核心期刊,通常是指北大核心,也就是平常说的中文核心,北京大学评选的,4年一次每个单位,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自己单位科研领先的专业相近的刊物,通常划归为A类,次之B类,再次之C类一般来说,单位能够划分A类、B类、C类的,基本上要求都是比较高的地方,A类、B类、C类这些刊物,多数都是从cssci 和中文核心期刊里面选择出来的,也有极个别把不是不是核心的报纸刊物划在A类、B类里面,比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等

cssci、A类、B类、C类、核心期刊的区别如下:一、创刊单位不同。1、cssci 是南大核心,南京大学评选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每两年评一次。中文全程: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英文全称为“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缩写为CSSCI。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开发研制的数据库,用来检索中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论文收录和文献被引用情况,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领域的标志性工程。2、核心期刊,通常是指北大核心,也就是平常说的中文核心,北京大学评选的,4年一次。3、每个单位,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自己单位科研领先的专业相近的刊物,通常划归为A类,次之B类,再次之C类。二、认可度和数量不一样。1、CSSCI是南大版核心,是在各高校认可度最高的一个核心目录。2、核心期刊是某学科的主要期刊。一般是指所含专业情报信息量大,质量高,能够代表专业学科发展水平并受到本学科读者重视的专业期刊。3、一般A类是最顶级的期刊,数量很少,比CSSCI目录中的还要少。B类次之。三、有没有被收录进CSSCI核心目录是A、B、C期刊的分类标准之一。A类、B类、C类这些刊物,多数都是从cssci 和中文核心期刊里面选择出来。1、A类一级:被SSCI、A&HCI收录的期刊。SSCI、A&HCI是衡量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学术界通常会把SSCI、A&HCI论文放在最前边。2、A类二级:CSSCI期刊。CSSCI期刊的学术水平在国内教育界被认可和推崇,是统计“211工程”建设成效、申报各级重点学科、博士点的重要数据,部分CSSCI期刊是高校公认的具有代表性的顶尖期刊。3、A类三级:属二级学科的全国权威性专业期刊。比B类水平高的重要期刊,可以作为高校科研能力比较、博士论文、省级国家级重点学科申报、教师高级职称评审的重要指标,通常都是某专业内的重要期刊。4、B类:其他被CSSCI收录的期刊,以及ISSHP收录的论文、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光明日报、人民日报发表的论文都算是B类。5、C类:没有被CSSCI收录但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的期刊,在学科内有重要影响,多为青年高校教师论文发表的期刊。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核心期刊百度百科-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哲学分析杂志主编是谁

没有通讯记者。并不是要求所有的论文都一定要写通讯作者。对于没有通讯作者的稿件,默认第一作者为通讯作者。 通讯作者多数情况和第一作者是同一个人,这样的话实际上是省略了通讯作者。哲学(philosophy)是研究普遍的、基础问题的学科,包括存在、知识、价值、理智、心灵、语言等领域。它与其他学科不同之处在于哲学有独特的思考方式,例如:批判的方式、系统化的方法等,并以理性论证为基础。在日常用语中,其可被引申为个人或团体的最基本信仰、概念或态度。最早使用philosophia(爱智慧)和philosophos(爱智者)这两个词语的是毕达哥拉斯。据蓬托斯的赫拉克利特在《论无生物》中记载,当毕达哥拉斯在同西库翁或弗里阿西亚的僭主勒翁交谈时,第一次使用了philosophia(爱智慧)这个词语,并且把自己称作philosophos(爱智者)。毕达哥拉斯还说,在生活中,一些奴性的人生来是名利的猎手,而philosophos(爱智者)生来寻求真理。他明确地把爱智者归到了自由人的行列,也把自由和真理联系在了一起。古希腊时期的自然派哲学家被认为是西方最早的哲学家。不管他们认识世界的方式是否正确,可他们的想法之所以有别于迷信的原因在于:这些哲学家是以理性辅佐证据的方式归纳出自然界的道理。苏格拉底、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奠定了哲学的讨论范畴,他们提出了有关形而上学,知识论与伦理学的问题,至今依然。某些现代哲学家认为,直到今日的哲学理论依旧只是在为他们三人做注脚而已,仍离不开他们所提出的问题。换言之即使数千年后,我们依旧在试著回答他们所提出的问题,这也代表着我们依然为这些问题或是这些问题所延伸的更多问题而感到困惑。1874年,日本启蒙家西周,在《百一新论》中首先用汉文“哲学”来翻译philosophy一词,1896年前后康有为等将日本的译称介绍到中国,后渐渐通行。(参考定义:哲学是普遍的事物及其客观规则,普遍的实事求是,诸多实践经验的总结概括,智慧之学,哲学主要内容是世界观的总结概括。)

实验心理学史【作 者】:(美)EG波林(Edwin GBoring)著;高觉敷译 【丛编项】: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装帧项】:精装 20cm / 886页 【出版项】:商务印书馆 / 1981 【原书定价】:¥20  《实验心理学史》是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作者EG波林(1886-1968),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实验心理学史的著名学者。该书曾多年为美国大学的心理学史的读本。由高觉敷译,商务印书馆于1982年出版,分上下两册,全约7万字。 波林(EdwinGarriguesBoring,1886—1968),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心理学史家。1908年毕业于康奈尔大学,1914年在铁钦纳的指导下获康奈尔大学心理学哲学博士学位。1919年任克拉克大学心理学教授。1922年转任哈佛大学教授,长期兼任心理实验室主任(1924—1949),并两度出任系主任。1928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32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1959年荣获美国心理学基金委员会的金质奖章。他是《美国心理学杂志》的编辑和创建者之一,并曾任《现代心理学杂志》的主编。1963年任第17届国际心理**合会主席,两次获得荣誉科学博士学位。 他曾在哈佛大学从事感知觉的实验研究,有关皮肤感受性、视觉大小常性、月亮错觉等研究,几乎均视为经典性的。尤其对“月亮错觉”进行了有趣的实验研究,认为月亮在天顶显得小,在地平线显得大,是由于眼睛上仰造成的。尽管他做出了许多经典的实验,但他所发表的论著,绝大部分却是理论性的。他作为心理学史专家而闻名于世。他的《实验心理学史》于1929年首次出版,1950年再修订出版,为美国首屈一指的心理学史著作。1942年波林出版了《实验心理学史中的感觉和知觉》,该书所搜集的资料非常丰富,但影响却不如《实验心理学史》。他的主要著作还有:《心理学:实用教科书》(1948)和《历史、科学与心理学》(1963)等。一、《实验心理学史》的主要内容 《实验心理学史》全书共27章。第l~8章的内容是近代心理学在科学中的起源,以生理学和神经生理学及人差方程式为主。第9~13章的内容是近代心理学在哲学中的起源。以笛卡尔哲学,英国的经验主义和联想主义,法国的经验主义和唯物主义以及赫尔巴特哲学为主。第14~16章论述实验心理学的建立。第17章论述与冯特同时代的德国心理学家。第18~19章分述“新”内容心理学与意动心理学。第20章论述英国心理学。第2l~26章分述冯特后的各国心理学流派。第27章作一扼要的回顾。以下就部分章概述其主要内容,其余各章则分类综述: 第1章近代科学的起源。在这一章中,作者本着“我常以为实验心理学家在其专攻的范围之内也需要历史的知识”的信仰,对欧洲最初的文艺复兴及近代科学的诞生,包括著名科学家(如哥白尼、刻卜勒、伽利略、牛顿等),均作了系统而扼要的“历史知识”的阐述,试图分析一番“心理学是如何加入科学阵营之内”的历史过程,论述实验心理学如何发展成今天的样子……在作者看来,“若没有这种知识,便不免将现在看错,将旧的事实和旧的见解视为新的事实和新的见解,而不能估计新运动和新方法的价值”。为此,作者在这一章中叙述了科学的出现,新兴的学术,近代科学的开始,生理学的开始和德国科学中的现象学等历史溯源性的内容。 第2章19世纪上半叶的心理生理学。19世纪上半叶实验心理学创始于实验生理学之内。1800—1850年间有9项重大的发现,它们是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特殊的神经能,感觉,颅相学,脑机能的定位,反射动作,神经冲动的电的性质,神经冲动的速率,人差方程式等,其中除两项外,都兼属于生理学史和心理学史。本章重点论述了上述9项电的4项: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反射动作,神经冲动的电的特性,神经冲动传导的速率等,其余5项分述于以后的各章之中。 第3章颅相学与身心问题。本章介绍了颅相学的倡导者弗朗茨·约瑟夫,加尔及其**施普茨海姆一起研究、讲学和著述及其社会影响等内容。作者非常看重加尔把心灵定位在脑内的研究。 第4章脑的生理学。本章阐述的是1800—1870年间脑的生理学研究,尤其是皮埃尔·弗卢龙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构造和机能的研究、神经系统的组织学、言语中枢、运动中枢和感觉中枢等方面的研究。 第5章神经的特殊能。“神经特殊能说”在感觉的心理生理的问题上起了重要的作用。缪勒将神经的特殊能说规定为10个法则,本章讨论其所包含的原则(1~10),而列举其中7个原则的每一原则所有经验的和历史的背景作必要的阐析。 第6章感觉的生理心理学。本章是对1800~1850年间有关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的感觉生理学的概略。这是19世纪中叶以前的实验的心理生理学的发展史略。 第7章催眠术。催眠术的早期研究几乎构成动机实验心理学的起点。本章介绍了维也纳医生麦斯麦创立的“麦斯麦术”;约翰·埃利奥特森把麦斯麦术用于医院中治疗某些神经病;埃斯代尔把麦斯麦术用于外科和内科的情况。同时还介绍了当时**的被采用情况和布雷德的催眠术等。 第8章人差方程式。当生理学家研究神经传导及脑机能定位和感觉,而医学家力驳催眠的麻醉和疗效的时候,天文学家则注意于其观察的一种生理的或心理的误差的原因。本章就是介绍这种有趣的现象:心理学从天文学获得了人差方程式,这是反应时间、态度和动机实验心理学的开端。 第9章近代心理学的肇始。本章主要叙述笛卡尔、莱布尼兹和洛克三位学者对近代心理学在哲学内的起源的贡献。笛卡尔给近代心理学以身心二元论,但他认为二者互相分离又互相影响;莱布尼兹给近代心理学提供平行论,以为是二元论的适当的形式,这个形式在19世纪40年代的能量守恒说流行后似为令人满意的形式;洛克创立了观念联合说,而这个联合说后便成为冯特的新心理学和19世纪后期的其他实验心理学家的主要基础。 第1章至第8章是以研究范畴为主线来介绍近代心理学在科学内的发展,第9章至第22章是以人物和学派为主线来介绍近代心理学在哲学内的起源,实验心理学的建立,近代心理学在德国、英国和美国的建立等内容。第10章至第22章的内容分别是:英国的经验主义:贝克莱、休谟与哈特莱;18世纪苏格兰和法兰西的心理学;英国联想主义:穆勒父子与培因;1850年前的德国心理学:康德、赫尔巴特与洛采,古斯塔夫·特奥多尔·费希纳,赫尔曼·冯·赫尔姆霍茨;威廉·冯特,海林、布伦塔诺、斯顿夫与G·E·缪勒;“新”内容心理学;意动心理学与奥国学派;英国心理学;美国心理学:它的先驱;美国的机能心理学。 第23章至第26章分别是:格式塔心理学、行为学、脑的机能、动力心理学。这是近代心理学的晚近趋势。在波林看来,“一种心理学的理论若没有历史趋势的成分,似不配称为理论”。 第27章作者用了两千多字概述了实验心理学(即科学心理学)的产生和现状,同时还回顾比较了1950年的修订版与第l版(1929年)的许多提法和认识。二、《实验心理学史》的特色 波林这部《实验心理学史》有许多突出的优点和特色: 1.这部著作具有经典性和划时代性。原丛书编者埃利奥特在为本书所作的简介中指出:“即使是吹毛求疵的心理学家,其中也没有一个大胆的批评家会起而否认波林这本历史是一部经典著作。”这是因为波林是写《实验心理学史》一书的恰当而合适的人选。用埃利奥特教授的话说:“他在他的学科中已经比谁都精通了。他以无比的技巧写成了这部历史。其中有人物和他们的观点,这些人物在有些难以控制的领域中进行实验时的奋斗,他们的胜利,他们的生活小节以及他们留给我们的遗产。我们知道科学心理学将会向前进展,接受未来的日益广泛的挑战。由于我们科学的开头已渐被淡忘了,这本书和附注将会是有关它的早期的参考资料的宝库了。”因此,埃利奥特教授告诫大家:“任何人都似乎难于再认为有必要去编著一本像波林的这本书那样精确而有决定性的早期实验心理学史。”由此可见,这部著作的经典性和划时代性是毋庸置疑的。 2.这部著作的逻辑起点是正确而恰当的。波林是以哲学分析和自然科学分析为其写作的逻辑起点,如本书开头的两个大部分就分别是“近代心理学在科学内的起源”和“近代心理学在哲学内的起源”。我们认为,以此为逻辑起点来论述实验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是正确的、恰当的。因此从全书中可以看到哲学给心理学的发展与研究提供了“体系”,而自然科学则给心理学的发展与研究提供了“方法”。波林在本书中比较明确地勾画出每一心理学家和每一流派的产生过程和来龙去脉。他说:“我这部历史把实验心理学看作起源于笛卡尔、莱布尼兹和洛克的哲学,而在19世纪初期的新的实验生理学中得到发展的。实验心理学的产生即由于这两种运动的结合。”正因为此,这本书让人读后倍感条理井然,因果明晰,逻辑性强。 3.这部著作立论明确,对各流派的分析客观而公正。波林希望他的著作的优点成为他们自己的代言人。因此波林对每一心理学家和每一流派,评价得比较正确、准确而客观。他们在全书的体系上虽有兼容并蓄倾向,有时广为罗列,但正误是非也有分辨,比较符合实际。 4.这部著作对心理学的发展潮流和趋势能作科学的预见。这本书的修订版从1950年出版到现在已经过去40年了,但是他在书中的一些论断,有的已经实现了。例如波林对屈尔佩关于未来心理学的影响的观点就是一个明显的证明。波林曾经高 瞻远瞩地指出:“40年后,我们知道屈尔佩改变思想的能力比铁钦纳的坚持不变的一贯性对心理学有更大的价值。心理学的焦点从意识到行为的后期的转移,由于屈尔佩在思维中对意识地位的贬低而有很大的促进。这个向动机问题的转移使任务和态度成为下一代的心理学的语言方面的工具”(第461页)。这一点,我们从舒尔茨的《现代心理学史》一书中,就可以完全看到波林早年论断的正确性。舒尔茨说:“人们日益觉悟到:动机领域是心理学的中心问题。令人鼓舞的是,许多学习理论家对于把动机作为学习的一个完整方面逐渐地感兴趣,研究知觉和人格的那些心理学家也正在认识到动机在他们这些研究领域里起着决定性因素的作用。”2 5.这部著作对材料的组织独具匠心,立论比较明确,取材相当丰富,论述与评价历史人物的范围极为广泛,对学术流派的分析脉络清楚。既有一定的历史深度,又能反映当时的历史概貌。尤其是修订版较之第l版,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如第11章的18世纪苏格兰和法兰西的心理学以及第26章的动力心理学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者为了对学说的来龙去脉及其中的纵横关系论述清楚明白,又不使学术研究陷于某种教条的困惑,作者从章节内容到标题的选用都颇具匠心。如第24章标题为“行为学”,这是作者为使全章的论述材料不致陷入于行为主义而选用的。在这一章中,作者阐述了意识和行为的关系,并以动物心理学为起点,讨论了从笛卡尔、实证主义、机能主义一直到谢切诺夫、巴甫洛夫等的客观心理学,然后研究了华生朴素的行为主义和霍尔特、托尔曼、拉施里、魏斯、亨特、斯金纳等人的复杂行为主义,最后叙述了操作主义者和逻辑实证主义者的动作还原论,指明就是这些人创造了“行为学”一词用以说明物理一元论的心理学。三、《实验心理学史》的局限 刘恩久在《(实验心理学史)评介》文中,3对波林的这部著作中存在的较大问题提出了4个“必须提出来予以商榷的地方”,这正是这部著作的局限所在。 1.关于波林的历史观。波林在这部著作的第l版序言中毫不掩饰地说:“也许我还得说明本书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传记材料,为什么讨论集中于学者的人格,而不集中于心理学的传统的章目的起源。我的理由是:由我看来,实验心理学史似全为个人的。人的关系太重要了。有权威者常可支配当世。”由于波林有这样的人格说的观点,所以这种观点便像一条线贯穿在这长达约66万字的巨著中。我们随时都可以看到这样的话语:“英雄造时势,但是时势也选择英雄”(第605页)。又如:“到此时为止,我们主要讲述伟大人物对这个发展的贡献,似乎历史的伟大人物创造历史的学说是正确无疑的”(第626页)。这是一种宣扬个别英雄、天才人物决定历史的历史唯心主义。以人为本,一切从个人出发,必然导致主观决定一切、主观与客观不能很好统一的错误结论。在这方面,刘恩久教授曾经告诫说,当我们阅读波林的这部著作时,对其“英雄创造历史”的历史唯心主义史观应当予以注意。 2.关于波林的思想基础。波林在全书中打着“时代精神说”(theZeitgeist theory)的旗号,并利用这一旗号来说明每一心理学家和每一流派理论所产生的根源。这是波林学术研究的一种思想基础。他说:“每一运动都是一种时代精神的象征,但它们又是不同的时代精神代表者的不同象征”(第669页)。还说:“铁款纳反时代精神的潮流而游泳,弗洛伊德则随时代精神而前进”(第861页)。又说:“弗洛伊德也是如此心理学家们长期不承认他是一个心理学家,然而他现在却成为最伟大的创始者,时代精神的代言人,以潜意识历程的原则完成了向心理学进军”(第860页)。诸如此类。波林抱着这样的思想基础去研究历史,去看待问题,必然要滑向纯粹的唯心主义历史观中去。我们都知道,每一心理学家和每一流派理论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他和他们的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离开了经济发展的基础,离开了社会历史条件空谈什么“时代精神的象征”是不会得出正确的结论来的。 3.关于波林的疏漏。在波林这部著作中把日内亚学派的创始人皮亚杰的生平和学说给完全忽视了。他在书中只提到一句皮亚杰。他说:“瑞士的心理学家克拉帕雷德和他的继承人皮亚杰也都是机能主义者”(第636页)。这种疏漏或忽视显然是不应该的。墨菲和柯瓦奇在《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一书中指出了皮亚杰在心理学领域上的重要性:“在20年代和30年代,在皮亚杰的思想中可以发现有一种连续不断的改变,他仍然是有魅力而且形象化的,但他正在变为一个严密的成体系的心理学家。” 4.关于波林的偏差。波林在这部著作中仍然把铁钦纳放在第18章“新”内容心理学的领域里,这也是不妥当的。须知冯特的内容心理学为后来的铁钦纳的典型的构造心理学奠定了基础。他们两人在理论上虽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许多不同的地方。特别是铁钦纳在注意心理内容的研究方面比冯特主张更趋极端。因此就不应该把构造主义心理学家的铁钦纳放在“新”内容心理学的领域中。在全部实验心理学上明确这一点是完全必要的。【提示】豆瓣上有。

《一个或所有问题》赵汀阳网页链接

文史哲是cssci吗

目前国内有7大核心期刊CSSCI的都是核心期刊?答案是肯定的入选核心期刊的都是CSSCI ?不一定,可能是其它6个机构的核心期刊

英文全称为“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缩写为CSSCI。它是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开发研制的数据库,用来检索中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论文收录和文献被引用情况。

刊大师:为作者投发学术期刊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研究生怎么在CN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快点进来看看吧!明天更新下半部分~(侵、私、删)

对作者论文水平、工作单位、个人学历都有要求,可以找壹品优刊网

医学与哲学是cssci吗

什么是SCI,SSCI CSSCI 目前,在国际科学界,如何正确评价基础科学研究成果已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而被SCI、SSCI收录的科技论文的多寡则被看作衡量一个国家的基础科学研究水平、科技实力和科技论文水平高低的重要评价指标。那么,究竟什么是SCI和SSCI呢?一、SCI SCI即《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简称ISI)创建的,收录文献的作者、题目、源期刊、摘要、关键词,不仅可以从文献引证的角度评估文章的学术价值,还可以迅速方便地组建研究课题的参考文献网络。SCI创刊于1961年。经过40年的发展完善,已从开始时单一的印刷型发展成为功能强大的电子化、集成化、网络化的大型多学科、综合性检索系统。 SCI从来源期刊数量划分为SCI和SCI-E。SCI指来源刊为3500多种的SCI印刷版和SCI光盘版(SCI Compact Disc Edition, 简称SCI CDE),SCI-E(SCI Expanded)是SCI的扩展库,收录了5600多种来源期刊,可通过国际联机或因特网进行检索。SCI涵盖学科超过100个,主要涉及农业、生物及环境科学;工程技术及应用科学;医学与生命科学;物理及化学;行为科学。二、SSCI SSCI即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为SCI的姊妹篇,亦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建,是目前世界上可以用来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科学论文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的大型检索工具。1999年SSCI全文收录1809种世界最重要的社会科学期刊,内容覆盖包括人类学、法律、经济、历史、地理、心理学等55个领域。收录文献类型包括:研究论文,书评,专题讨论,社论,人物自传,书信等。选择收录(Selectively Covered)期刊为1300多种。三、CSSCI 科学引文索引是从文献之间的引证关系上,揭示科学文献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引文的统计与分析,可以从一个重要侧面揭示学科研究与发展的基本走向,评价科学研究质量,为人文社会科学事业发展与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由南京大学研制成功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是国家、教育部重点研究项目。2000年该项目完成了CSSCI引文数据库的构建工作,相继研制成功了CSSCI数据库网络版和光盘版。经过数年的努力,现已开发的CSSCI(1998—2004年)7年数据并在国际互联网上和国内电讯网上向社会各界提供多种形式的查询服务,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该项成果填补了我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的空白,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目前,教育部已将CSSCI数据作为全国高校机构与基地评估、成果评奖、项目立项、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考核指标。CSSCI数据库已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大学等100多个单位购买使用,并将CSSCI作为地区、机构、学术、学科、职称、项目、成果评价与评审的重要依据。 作为我国社会科学主要文献信息统计查询与评价的重要工具, CSSCI提供多种信息查询、检索途径,可以为社会科学研究者提供国内社会科学研究前沿信息和学科发展的历史轨迹;为社会科学管理者提供地区、机构、学科、学者等多种类型的统计分析数据,从而为制定科学研究发展规划、科研政策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参考。目前南京大学CSSCI数据库已向社会开展服务,服务项目有网上包库(包库机构在限定的IP地址范围内的任何一台计算机上、任意时间段使用CSSCI数据库)、网上查询(非包库用户通过网络查询CSSCI数据库);委托查询(用户委托南京大学代为查询CSSCI数据库,出具查询报告)、手机查询(中国移动手机用户通过发送手机短信形式查询CSSCI数据库),详情可登录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网站()查询。

SCI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建的,收录文献的作者、题目、源期刊、摘要、关键词,不仅可以从文献引证的角度评估文章的学术价值,还可以迅速方便地组建研究课题的参考文献网络。SCI创刊于1961年。经过40年的发展完善,已从开始时单一的印刷型发展成为功能强大的电子化、集成化、网络化的大型多学科、综合性检索系统。SSCI即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CI的姊妹篇,亦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建,是目前世界上可以用来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科学论文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的大型检索工具。CSSCI由南京大学研制成功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是国家、教育部重点研究项目。教育部已将CSSCI数据作为全国高校机构与基地评估、成果评奖、项目立项、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考核指标。CSSCI数据库已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大学等100多个单位购买使用,并将CSSCI作为地区、机构、学术、学科、职称、项目、成果评价与评审的重要依据。

看到上面的回答,我觉得太复杂了,几句话能讲清楚的话,非要用一段话来让人看不明白,弄得好像很厉害,实在看不下去了。闲话少说,进入正题。SCI 是科学引文索引,通常发SCI指的是发被sci收录的期刊文章,SCI一般收理工科的文章,例如医学、化工、计算机、机械等等;SSCI 相比于SCI,是社会科学索引,与sci是姐妹关系,区别是收社科的文章,例如管理、经济、心理学等等;CSSCI 是南大核心,也称C刊,是国内的南京大学出的社会科学期刊目录,社科的为主;一般发表对作者身份、职称有比较高的要求,基本被顶尖的院校给覆盖了,一般人很难发;上述回答,个人一个个字码出来的;如果有不懂的,欢迎追问;原创回答,通俗易懂;如果觉得我回答得不错,请给我点赞,谢谢;

你可以参照中国知网()里面分的很详细的。

哲学分析杂志主编是谁啊

分析哲学创始人一般认为是弗雷格和罗素。弗雷格把数学和逻辑弄在一起,创建了现代逻辑的分析方法。但弗雷格主要的目的是为了给数学寻找一个基础,但是谓词逻辑是弗雷格首创。罗素同样也以这种方法来分析语言,并把这种方法发扬光大。罗素的学生维特根斯坦前期的思想和罗素很相似,写了一本书,名叫《逻辑哲学论》。这本书又被维也纳学派也可以说是逻辑实证主义的主要阵营所在地的哲学家所推崇。逻辑实证主义人物就多了,比较出名的有石里克,卡尔纳普,纽拉特,魏斯曼,艾耶尔等。以上是分析哲学理想语言学派的代表人物,推崇用现代逻辑的方法来分析语言。还有一部分哲学家推崇用直接分析日常语言就好,这就是分析哲学的日常语言学派。代表人物有摩尔,维特根斯坦后期,斯特劳森,奥斯汀,等。后来卡尔纳普去了美国,蒯因是卡尔纳普的学生。蒯因又影响了普特南,戴维森等。当然,逻辑实证主义到了美国就变样了,蒯因把它改造成了逻辑实用主义。奥斯汀有个学生叫塞尔,到英国学了一阵子回美国了。也算是分析哲学日常语言学派的一个代表人物吧。当然还有达米特,英国的一个哲学家。

弗雷格是现代数理逻辑的主要创始人,也是分析哲学的奠基者。贡献他以分析哲学的贡献主要在于,他所始创的数理逻辑成为大多数分析哲学家的主要研究手段,他在语言哲学方面的观点对后来的分析哲学也有很大影响。此外,他对罗素、维特根斯坦和分析哲学的另一主要代表人物R卡尔纳普等还直接发生过影响。

哲学思考

分析哲学中的逻辑经验主义学派,又名逻辑实证主义或新实证主义,它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中叶的奥地利,其核心是M石里克。所创立的维也纳学派,主要成员有卡尔纳普、O纽拉特、H汉恩等。此外,以H赖兴巴赫为首的德国经验哲学协会,以波兰的A塔尔斯基等逻辑学家组成的华沙学派,以及英国的AJ艾耶尔、北欧的凯拉等人的观点和理论都属于逻辑经验主义的范围。从20年代中叶到30年代中叶,是逻辑经验主义在欧洲流传的全盛时期。 它的基本观点大致可以概括如下:①把哲学的任务归结为对知识进行逻辑分析,特别是对科学语言进行逻辑分析。②坚持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的区分,强调形而上学的命题既不是分析命题,又不是综合命题,而是毫无认识意义的伪命题,并由此提出“通过对语言的逻辑分析以消灭形而上学” 的口号。但在 40年代以后,这种反形而上学的倾向逐渐减弱。③强调一切综合命题都以经验为基础,提出“可证实性原则”,认为综合命题只有在原则上可能被经验所证实或证伪的情况下,才具有认识意义。后来由于这一原则受到批驳,又代之以比较缓和的“可检验性原则”或“可确认性原则”。④主张物理语言是科学的普遍语言,并且由此提出以物理语言为基础,把一切经验科学还原为物理科学,实现“科学的统一”。 他们的基本观点是:①认为日常语言本身是完善的,哲学混乱之所以产生,是由于哲学家们背离了日常语言的正确用法,通过研究日常语言的用法,就能澄清或“医治”哲学中的混乱,因此没有必要建立人工语言系统。②认为形而上学命题虽荒谬,但带有启发性,哲学家的任务是通过研究荒谬的形而上学命题了解概念系统的结构。③强调对日常语言进行语义分析,主张研究日常语言本身及用法,仔细分析与认识有关的某些具体词汇。

  • 索引序列
  • 哲学分析杂志是cssci吗
  • 哲学分析杂志主编是谁
  • 文史哲是cssci吗
  • 医学与哲学是cssci吗
  • 哲学分析杂志主编是谁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