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唐代文献综述

唐代文献综述

发布时间:

唐代文献综述

高适是盛唐时期“边塞诗派”的领军人物,“雄浑悲壮”是他的边塞诗的突出特点。其诗歌尚质主理,雄壮而浑厚古朴。高适少孤贫,有游侠之气,曾漫游梁宋,躬耕自给,加之本人豪爽正直的个性,故诗作反映的层面较广阔,题旨亦深刻。高适的心理结构比较粗放,性格率直,故其诗多直抒胸臆,或夹叙夹议,较少用比兴手法。如《燕歌行》,开篇就点出国难当头,突出紧张气氛:“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结尾处直接评论:“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既有殷切期待,又有深切感叹,含蓄而有力。  高适诗歌的注意力在于人而不在自然景观,故很少单纯写景之作,常在抒情之时伴有写景的部分,因此这景带有诗人个人主观的印记。《燕歌行》中用“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勾划凄凉场面,用大漠、枯草、孤城、落日作排比,组成富有主观情感的图景,把战士们战斗不止的英勇悲壮烘托得更为强烈。高适在语言风格上用词简净,不加雕琢。如《别董大二首》之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技巧上看来全不用力,词从意出,没有刻意辞彩修饰。  高适生平和创作可分四个时期:  ①开元二十年前,谋事不成,困守宋中,是诗歌创作开始时期;  ②开元二十年至天宝八载,首次出塞,浪游无成,为创作极盛时期;  ③天宝八载至十四载,侧身下僚,从戎入幕,创作才能继续得到发挥;  ④至德元载(756)后,仕途得意,虽然也写过一些佳作,但总的说来,较前三个时期逊色。  高适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现实性较强。主要有以下几类:  ①边塞诗,成就最高。代表作如《燕歌行》、《蓟门行五首》、《塞上》、《塞下曲》、《蓟中作》、《九曲词三首》等,歌颂了战士奋勇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也写出了他们从军生活的艰苦及向往和平的美好愿望,并揭露了边将的骄奢淫逸、不恤士卒和朝廷的赏罚不明、安边无策,流露出忧国爱民之情。高适有些赞美不义战争、歧视少数民族的作品,如《李云南征蛮诗》等,是这类诗歌的糟粕。  ②反映民生疾苦的诗。这些诗比较深刻地揭露了统治者与广大人民之间的矛盾,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之九、《东平路中遇大水》等,真实地描写了广大农民遭受赋税、徭役和自然灾害的重压,对他们的困苦境遇表示同情,他还写过一些赞美“良吏”的诗,从“仁政”思想出发,提倡轻徭薄赋,在当时也有一定的进步作用。  ③讽时伤乱诗。大抵指斥弊政,对统治者的骄奢淫逸有所批判,如《古歌行》、《行路难二首》等。还有一些诗作于安史乱后,对政局流露出忧虑和愤慨,如《酬裴员外以诗代书》、《登百丈峰二首》等。  ④咏怀诗,数量最多,思想内容比较复杂。象《别韦参军》、《淇上酬薛三据兼寄郭少府微》、《效古赠崔二》、《封丘作》等,抒写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忧愤,对现实有所不满。  而像《赋得还山吟送沈四山人》、《人日寄杜二拾遗》等,或抒发友情和别意,或向往隐居生活,情意真挚,颇有感染力。这类诗中也有一些企羡功名富贵和吹捧达官贵人之作,并无可取。此外,还有一些咏史之作如《宋中十首》,以及某些描写旅途景色的诗如《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赴彭州山行之作》,也颇有佳句。高适的诗在当时已享有声名。《新唐书·高适传》说他“以气质自高。每一篇已,好事者辄传布”。殷璠《河岳英灵集》也称许他“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故朝野通赏其文”。王士祯指出高诗风格为“悲壮而厚”(《带经堂诗话》)。  感情深挚,意气骏爽,语言端直,笔力浑厚,是高适诗风的基本特点。以诗体而论,高诗古体胜过近体,尤以七古最为擅长。歌行长篇,波澜浩瀚,声情顿挫,最是沉雄激壮。五古质朴古直,接近汉魏古诗的气息。近体则以七律和七绝为优。高适作品的编集,原有天宝七载左右张九皋编、颜真卿作序的诗集,今佚。新、旧《唐书》著录其文集20卷,亦不存。今有《四库全书》所收明汲古阁影宋抄本《高常侍集》,凡诗8卷、文2卷。又有《四部丛刊》影印明活字本8卷。另有明张逊业、许自昌等辑本,皆为2卷。明杨一统辑《高适集》1卷。敦煌《唐诗选残卷》、《高适诗集残卷》等,尚存部分佚诗。注本有今人刘开扬《高适诗集编年笺注》、孙钦善《高适集校注》,皆附年谱。研究高适生平的著述有王达津《诗人高适生平系诗》、彭兰《高适系年考证》、周勋初《高适年谱》、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高适年谱中的几个问题》。

文献综述就是以往的人对此主题(无题诗的朦胧美)的研究的概述总结嘛。你可以在图书馆借研究李商隐的文献,在CNKI上找期刊等等方式,写的话板块我觉得可以分为朦胧的原因,如何朦胧美,产生的影响等等,或者分研究的时间:从古到今地将研究的观点提炼出来,点明你的研究价值,最后说你现在论文的准备情况。 他的诗这方面研究得很多,资料应该很好找。如果要好好做的话建议找找李商隐的年谱

从汉唐中日文化交流史看中国服饰对日本服饰的影响

唐代文学文献综述

一、唐代文学概况唐代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辉煌、最富有创造力的时期之一。唐代文学的繁荣,表现在诗歌、散文、小说、词的全面发展上。(一)唐代诗歌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是诗歌,有一代文学之称誉。诗歌的创作不仅古体、近体等各种形式及艺术技巧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且作家和作品众多。《全唐诗》所收诗歌近5万首,作者2200余人,而且杰出诗人和优秀作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是其它时代无法比拟的。唐代诗歌一般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这也是整个唐代文学的一般划分。初唐诗歌是唐代诗歌走向兴盛的准备阶段。初唐大致是指从唐初到唐玄宗先天时期(618-712)。初唐前期诗歌受南朝齐梁诗风的影响较大。贞观时期聚集在唐太宗周围的宫廷诗人虞世南、李百药等,他们的创作日趋宫廷化、贵族化,多是奉和应制之作,琢磨技巧,雕饰辞藻,齐梁积习犹存。以上官仪为代表的“上官体”,成为当时宫廷诗人创作的典范。初唐后期诗歌虽没有完全摆脱齐梁诗风的影响,但出现了新的转机。“四杰”的创作开创了不同于宫廷诗人的新诗风,在内容题材、审美追求和风格上都发生了关键性的转变。“文章四友”、“沈宋”虽也都是宫廷诗人,但对律诗的定型和成熟作出了贡献。陈子昂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转变唐代诗风的重要人物,他力反齐梁诗风,主张恢复汉魏风骨和风雅的兴寄传统,并且实践了这个主张。总而言之,初唐诗歌显示了过渡和创新的特点。盛唐诗歌是唐代诗歌的极度繁荣时期。盛唐大致从唐玄宗开元元年到唐代宗永泰元年(713-765)。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风格独具的诗人。出现了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比较有名的田园诗人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人。出现了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写作边塞诗的著名诗人还有王昌龄、王之涣、李颀、崔颢等。成就最卓著的两位诗人就是“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他们达到了浪漫与现实诗歌创作的顶峰。中唐诗歌是唐代诗歌的继续繁荣时期。中唐大致从代宗大历元年到文宗太和九年(766-835)。这一时期作家众多,流派林立。大历至贞元年间出现了韦应物、刘长卿以山水诗为主的诗歌创作、元结、顾况等新乐府先驱的诗歌创作,以及以钱起、卢纶等“大历十才子”和李益的边塞诗创作。贞元以后出现了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张籍、王建、李绅等人参加的新乐府运动,出现了以韩愈、孟郊为代表追求奇崛险怪的韩孟诗派,还有风格奇谲怪诞的诗人李贺。此外,刘禹锡、柳宗元的诗歌创作也都独具独具一格。晚唐诗歌是唐代诗歌的衰落时期。晚唐大致从文宗开成元年到唐灭亡(836-907年)。晚唐诗歌影响较大的诗人是李商隐和杜牧,二人有“小李杜”之称。陆龟蒙、皮日休继承了新乐府运动的传统,但多具闲适淡泊的情调。此外,温庭筠、杜荀鹤、韦庄等都有一定的成就。(二)唐代散文唐代散文主要有骈文和“古文”两大类,并且在不同阶段中各自占据着优势,在相互斗争中消长,相互交融。此外,古文创作走向低潮后的晚唐小品文也显示了它的奇光异彩。《全唐文》所录的作家有3千余人,作品有2万余篇。初唐时期沿着南北朝骈文创作的道路,骈文仍然占据着文坛的统治地位。奏疏、章表、论说等等的写作仍使用骈文,而且一直延续到盛唐。初唐骈文创作的优秀作家是“初唐四杰”,如王勃的《滕王阁序》、骆宾王的《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此时古文运动的先驱陈子昂提出复古的主张,其文章也在向单行散体方向发展。骈文创作总体上是向着散文化的方向发展。盛唐时期骈文的创作仍很兴旺,但也显示了新的变化。玄宗开元时号称“燕许大手笔”的张说、苏頲主张“崇雅黜浮”,骈文能够运散入骈。

惊天地,泣鬼神!

一、唐代文学概况唐代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辉煌、最富有创造力的时期之一。唐代文学的繁荣,表现在诗歌、散文、小说、词的全面发展上。(一)唐代诗歌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是诗歌,有一代文学之称誉。诗歌的创作不仅古体、近体等各种形式及艺术技巧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且作家和作品众多。《全唐诗》所收诗歌近5万首,作者2200余人,而且杰出诗人和优秀作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是其它时代无法比拟的。唐代诗歌一般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这也是整个唐代文学的一般划分。初唐诗歌是唐代诗歌走向兴盛的准备阶段。初唐大致是指从唐初到唐玄宗先天时期(618-712)。初唐前期诗歌受南朝齐梁诗风的影响较大。贞观时期聚集在唐太宗周围的宫廷诗人虞世南、李百药等,他们的创作日趋宫廷化、贵族化,多是奉和应制之作,琢磨技巧,雕饰辞藻,齐梁积习犹存。以上官仪为代表的“上官体”,成为当时宫廷诗人创作的典范。初唐后期诗歌虽没有完全摆脱齐梁诗风的影响,但出现了新的转机。“四杰”的创作开创了不同于宫廷诗人的新诗风,在内容题材、审美追求和风格上都发生了关键性的转变。“文章四友”、“沈宋”虽也都是宫廷诗人,但对律诗的定型和成熟作出了贡献。陈子昂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转变唐代诗风的重要人物,他力反齐梁诗风,主张恢复汉魏风骨和风雅的兴寄传统,并且实践了这个主张。总而言之,初唐诗歌显示了过渡和创新的特点。盛唐诗歌是唐代诗歌的极度繁荣时期。盛唐大致从唐玄宗开元元年到唐代宗永泰元年(713-765)。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风格独具的诗人。出现了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比较有名的田园诗人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人。出现了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写作边塞诗的著名诗人还有王昌龄、王之涣、李颀、崔颢等。成就最卓著的两位诗人就是“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他们达到了浪漫与现实诗歌创作的顶峰。中唐诗歌是唐代诗歌的继续繁荣时期。中唐大致从代宗大历元年到文宗太和九年(766-835)。这一时期作家众多,流派林立。大历至贞元年间出现了韦应物、刘长卿以山水诗为主的诗歌创作、元结、顾况等新乐府先驱的诗歌创作,以及以钱起、卢纶等“大历十才子”和李益的边塞诗创作。贞元以后出现了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张籍、王建、李绅等人参加的新乐府运动,出现了以韩愈、孟郊为代表追求奇崛险怪的韩孟诗派,还有风格奇谲怪诞的诗人李贺。此外,刘禹锡、柳宗元的诗歌创作也都独具独具一格。晚唐诗歌是唐代诗歌的衰落时期。晚唐大致从文宗开成元年到唐灭亡(836-907年)。晚唐诗歌影响较大的诗人是李商隐和杜牧,二人有“小李杜”之称。陆龟蒙、皮日休继承了新乐府运动的传统,但多具闲适淡泊的情调。此外,温庭筠、杜荀鹤、韦庄等都有一定的成就。(二)唐代散文唐代散文主要有骈文和“古文”两大类,并且在不同阶段中各自占据着优势,在相互斗争中消长,相互交融。此外,古文创作走向低潮后的晚唐小品文也显示了它的奇光异彩。《全唐文》所录的作家有3千余人,作品有2万余篇。初唐时期沿着南北朝骈文创作的道路,骈文仍然占据着文坛的统治地位。奏疏、章表、论说等等的写作仍使用骈文,而且一直延续到盛唐。初唐骈文创作的优秀作家是“初唐四杰”,如王勃的《滕王阁序》、骆宾王的《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此时古文运动的先驱陈子昂提出复古的主张,其文章也在向单行散体方向发展。骈文创作总体上是向着散文化的方向发展。盛唐时期骈文的创作仍很兴旺,但也显示了新的变化。玄宗开元时号称“燕许大手笔”的张说、苏頲主张“崇雅黜浮”,骈文能够运散入骈。

唐诗文献综述

1、到图书馆的人大复印资料那里,根据题目一篇一篇慢慢找,有关柳意象的论文,看看摘要,有时得看完原文,总结其中心思想、论点,然后归纳成文。但这是十几年前的方法了。2、到学校的电子图书馆,找到人大复印资料的信息库,同时可用的资料信息库还有很多,如维普、同方等,看你们学校买不买他的账号了。输入关键字,然后文章就出来了。再按照第一步来做。PS:关键字检索,除了选择关键字之外,还可以试试内容、摘要、题目检索等,这样才全面。

新旧唐书

高适是盛唐时期“边塞诗派”的领军人物,“雄浑悲壮”是他的边塞诗的突出特点。其诗歌尚质主理,雄壮而浑厚古朴。高适少孤贫,有游侠之气,曾漫游梁宋,躬耕自给,加之本人豪爽正直的个性,故诗作反映的层面较广阔,题旨亦深刻。高适的心理结构比较粗放,性格率直,故其诗多直抒胸臆,或夹叙夹议,较少用比兴手法。如《燕歌行》,开篇就点出国难当头,突出紧张气氛:“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结尾处直接评论:“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既有殷切期待,又有深切感叹,含蓄而有力。  高适诗歌的注意力在于人而不在自然景观,故很少单纯写景之作,常在抒情之时伴有写景的部分,因此这景带有诗人个人主观的印记。《燕歌行》中用“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勾划凄凉场面,用大漠、枯草、孤城、落日作排比,组成富有主观情感的图景,把战士们战斗不止的英勇悲壮烘托得更为强烈。高适在语言风格上用词简净,不加雕琢。如《别董大二首》之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技巧上看来全不用力,词从意出,没有刻意辞彩修饰。  高适生平和创作可分四个时期:  ①开元二十年前,谋事不成,困守宋中,是诗歌创作开始时期;  ②开元二十年至天宝八载,首次出塞,浪游无成,为创作极盛时期;  ③天宝八载至十四载,侧身下僚,从戎入幕,创作才能继续得到发挥;  ④至德元载(756)后,仕途得意,虽然也写过一些佳作,但总的说来,较前三个时期逊色。  高适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现实性较强。主要有以下几类:  ①边塞诗,成就最高。代表作如《燕歌行》、《蓟门行五首》、《塞上》、《塞下曲》、《蓟中作》、《九曲词三首》等,歌颂了战士奋勇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也写出了他们从军生活的艰苦及向往和平的美好愿望,并揭露了边将的骄奢淫逸、不恤士卒和朝廷的赏罚不明、安边无策,流露出忧国爱民之情。高适有些赞美不义战争、歧视少数民族的作品,如《李云南征蛮诗》等,是这类诗歌的糟粕。  ②反映民生疾苦的诗。这些诗比较深刻地揭露了统治者与广大人民之间的矛盾,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之九、《东平路中遇大水》等,真实地描写了广大农民遭受赋税、徭役和自然灾害的重压,对他们的困苦境遇表示同情,他还写过一些赞美“良吏”的诗,从“仁政”思想出发,提倡轻徭薄赋,在当时也有一定的进步作用。  ③讽时伤乱诗。大抵指斥弊政,对统治者的骄奢淫逸有所批判,如《古歌行》、《行路难二首》等。还有一些诗作于安史乱后,对政局流露出忧虑和愤慨,如《酬裴员外以诗代书》、《登百丈峰二首》等。  ④咏怀诗,数量最多,思想内容比较复杂。象《别韦参军》、《淇上酬薛三据兼寄郭少府微》、《效古赠崔二》、《封丘作》等,抒写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忧愤,对现实有所不满。  而像《赋得还山吟送沈四山人》、《人日寄杜二拾遗》等,或抒发友情和别意,或向往隐居生活,情意真挚,颇有感染力。这类诗中也有一些企羡功名富贵和吹捧达官贵人之作,并无可取。此外,还有一些咏史之作如《宋中十首》,以及某些描写旅途景色的诗如《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赴彭州山行之作》,也颇有佳句。高适的诗在当时已享有声名。《新唐书·高适传》说他“以气质自高。每一篇已,好事者辄传布”。殷璠《河岳英灵集》也称许他“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故朝野通赏其文”。王士祯指出高诗风格为“悲壮而厚”(《带经堂诗话》)。  感情深挚,意气骏爽,语言端直,笔力浑厚,是高适诗风的基本特点。以诗体而论,高诗古体胜过近体,尤以七古最为擅长。歌行长篇,波澜浩瀚,声情顿挫,最是沉雄激壮。五古质朴古直,接近汉魏古诗的气息。近体则以七律和七绝为优。高适作品的编集,原有天宝七载左右张九皋编、颜真卿作序的诗集,今佚。新、旧《唐书》著录其文集20卷,亦不存。今有《四库全书》所收明汲古阁影宋抄本《高常侍集》,凡诗8卷、文2卷。又有《四部丛刊》影印明活字本8卷。另有明张逊业、许自昌等辑本,皆为2卷。明杨一统辑《高适集》1卷。敦煌《唐诗选残卷》、《高适诗集残卷》等,尚存部分佚诗。注本有今人刘开扬《高适诗集编年笺注》、孙钦善《高适集校注》,皆附年谱。研究高适生平的著述有王达津《诗人高适生平系诗》、彭兰《高适系年考证》、周勋初《高适年谱》、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高适年谱中的几个问题》。

唐朝文献综述

并不是这个样子的。这里的肥主要是说丰满,并不是肥胖的意思。胖妞并不会特别的受欢迎。

确实是肥胖的人比较受欢迎,但也并不是特别肥胖的那种,他们更喜欢的是略微丰腴的美感。

论文文献综述怎么写

关于和亲的一大堆诗集:《奉和送金城公主适两蕃应制》皇恩眷下人,割爱远和亲。少女风游兑,姮娥月去秦。龙笛迎金榜,骊歌送锦轮。那堪桃李色,移向虏庭春。《太和公主还宫》二纪烟尘外,凄凉转战归。胡笳悲蔡琰,汉使泣明妃。金殿更戎幄,青祛换毳衣。登车随伴仗,谒庙入中闱。汤沐疏封在,关山故梦非。笑看鸿北向,休咏鹊南飞。宫髻怜新样,庭柯想旧围。生还侍儿少,熟识内家稀。凤去楼扃夜,鸾孤匣掩辉。应怜禁园柳,相见倍依依。《送从翁中丞奉使黠戛斯六首》扬雄词赋举天闻,万里油幢照塞云。仆射峰西几千骑,一时迎着汉将军。旌旗杳杳雁萧萧,春尽穷沙雪未消。料得坚昆受宣后,始知公主已归朝。虽言穷北海云中,属国当时事不同。九姓如今尽臣妾,归期那肯待秋风。牢山望断绝尘氛,滟滟河西拂地云。谁见鲁儒持汉节,玉关降尽可汗军。山川险易接胡尘,秦汉图来或未真。自此尽知边塞事,河湟更欲托何人。秦皇无策建长城,刘氏仍穷北路兵。若遇单于旧牙帐,却应伤叹汉公卿。《破北虏太和公主归宫阙》毳幕承秋极断蓬,飘飖一剑黑山空。匈奴北走荒秦垒,贵主西还盛汉宫。定是庙谟倾种落,必知边寇畏骁雄。恩沾残类从归去,莫使华人杂犬戎。《送太和公主和蕃》北路古来难,年光独认寒。朔云侵鬓起,边月向眉残。芦井寻沙到,花门度碛看。薰风一万里,来处是长安。

唐代酒文化参考文献综述

有直接的关系,非常的发达,是因为当时人们的夜生活比较丰富,所以人们的饮酒量比较大,在饮酒的过程中也会作诗,之后就可以推动文学发展。

唐朝的酒文化非常盛行,唐朝由于文化经济的大力发展,出现了很多的文人墨客,他们都喜欢饮酒作乐,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感情,所以对于唐朝来说,酒的受众群体比较多,更文化的促进了酒文化的散播;唐代文学和酒文化息息相关的,文人墨客都喜欢饮酒抒发心中的豪情壮志,所以文学和酒文化,在唐代来说,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

中国唐酒文化中最具特色的当属大明宫酒,研制开发了具有中国盛唐文化的扛鼎之作——“大明宫酒”,产品分为六大品系,分别以:贞观之治(634年)、开元盛世(741年)、将进酒(李白)、盛世中华(2010年)、和谐珍藏、典藏大明宫为名,她们代表了唐朝到现代不同的几个鼎盛时期及故事。

诗酒情——唐诗中的酒文化诗,自产生就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古之诗与酒可谓浑然天成,诗中情也尽化酒中。历数之当以魏晋、唐宋为最。诗中有诗仙、诗圣、诗丐、诗魔,酒中也不乏酒圣、酒痴,更有酒中八仙,分别是贺知章、李王进、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焦遂(均为唐朝人)。杜甫在其《饮中八仙歌》中对此八人均有具体描述。古之文人离不开酒,古之诗人离不开酒,古之诗词也离不开酒。魏武帝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惟有杜康”,就体现了酒对文人的影响。到了唐代,文人饮酒做诗,更是蔚然成风,可谓无酒不成诗。酒之千秋功过,在文人来说大都充当了一种情感的消遣、排解之物,他们借酒吟诗,也借酒抒情。古之送别有酒,如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古人。”古之相思亦有酒:范仲淹“酒如愁肠,化作相思泪。”古之愁也有酒:李白“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古之悲也有柳永“今宵酒醒何处?”古之壮怀也有酒,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至于《自遣》中著名的“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更是表现了抛却人生得失的旷达情怀。酒,有英雄之酒,如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关羽温酒斩华雄。酒,有莽汉之酒,如张飞牛饮,李逵豪灌。就连赵匡胤一代帝王,也借酒一用,于是有了著名的“杯酒释兵权”。酒好,酒的佳话更好。汉之郦食自号“高阳酒徒”,为大汉建立,立下了杯酒功劳。卓文君当垆卖酒,可谓千古流传。“竹林七贤”中的刘伶,更是“惟酒是务,焉知其余”,并作《酒德颂》。而将诗与酒二者连为一体的,始于陶渊明,他以酒入诗,诗中有酒,酒中有诗。“渊明之诗,篇篇有酒”(梁萧统)。著名的“白衣送酒”更是体现了陶渊明对酒的如痴如狂。进入唐代,酒香之浓郁更是在诗人们笔下发挥到了及至。历数之,当有孟浩然、贺知章、李白、杜甫、白居易等。李白常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倾饮三百杯”。《饮中八仙歌》这样称赞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世人皆知李白是诗中仙,殊不知他也是酒中仙。而杜甫也是如此,每做诗常借助酒力,自称“宽心应是酒,谴兴莫过诗。”“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杜甫对酒的痴狂钟情,到老年为甚,但常常因囊中羞涩,不得已典衣沽酒,其死说法之一,也与酒有莫大的关系。白居易是饮者之中长寿的一位,在诗酒方面,白居易几乎是陶渊明再世,著名的酒赋《酒功赞》便是他嗜酒如命的最好见证。他的《劝酒》之作,更是让饮酒之人酒兴倍增,不饮酒之人也会情不自禁的想品尝酒味。至于张旭的醉中狂草更是少酒不可。酒能使人的大脑兴奋,使人的情绪和思维进入活跃的状态,调动起人的记忆和平时积淀在头脑中的各种信息,催发灵感。因而古之文人骚客若杯酒不沾,清醒理智,那么令人所津津乐道的《将进酒》、《月下独酌》、《饮酒》等诗篇,概不会出现。时过境迁,古人如此,那现代人又当如何看待酒,如何看待古诗中的酒意呢? 又如何看待酒意中的情怀呢?酒对诗可以说是一种发扬,诗对酒则是一种文化的积淀与情感的抒发。“ 来源秋雁南回( ) 原文: _9_html 唐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长久为人们所传诵。它不仅是中国古今诗歌的高峰,在唐诗中也体现了很多的民族文化。我觉得其中最出条而吸引人的就是酒文化了。 唐代诗人多嗜酒,杜就曾写过一首《饮中八仙歌》,而酒仙李白更是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佳句。 说到酒,首先就要提到新丰酒。新丰美酒堪称酒中之冠,诗人们常常以此来代表豪纵风流的气魄。王维在《少年行》中就写道:“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新丰美酒,似乎天生就为少年游侠而增色。再者,传说古时中山人狄希能造千日酒,饮之千日始醒,于是又有了中山浆。同现代人一样,古人也喝白酒,以及西域盛产的葡萄酒,而诗人皮日休在《春夕酒醒》中还提到过一种酃禄酒,据说是湘东酃县的酃水能酿出一种美酒,此酒酒气扑鼻,香味历时不散,因此得名。还有著名的兰陵美酒,是用郁金香加工浸制而成的,带有醇浓的香味和金黄色如琥珀般的光艳,难怪李白喝过后要“不知何处是他乡了”。 喝酒、品酒,自然少不了酒器,唐诗中多把那些精致的酒器称为金樽,而事实上酒器的品种实在是种类繁多。最朴实的是葫芦,古诗文习称瓢。今人所知的比如白玉杯、白玉碗、白玉壶、琉璃锺能在品酒时衬托出酒的色泽,相传周穆王时代,西胡以白玉精制成的酒杯犹如“光明夜照”,故称夜光杯,可谓白玉杯中的精品。李白在《襄阳歌》中也提到了很多酒器,如鸬鹚勺,这是一种形如长颈水鸟鸬鹚的长柄酒勺,还提到了形状和颜色像鹦鹉嘴的螺壳制成的鹦鹉杯及金雷等等。古代还有一种叫金屈卮的名贵酒器,用它敬酒,可以表示对人的尊重。 古人饮酒还有一些与今人不同的说法。比如,他们把饯别之酒称为别筵,把劝酒称为催,把酒肆称为旗亭,还有粕醅是指重酿而未过滤过的酒。诗人在诗句中有时也以绿来代替酒字,这是因为新酿的酒未滤清时,酒面浮着一层微绿色的酒渣,远看似蚂蚁,称为绿蚁,用得多了,就变成绿了。除此之外,当酒斟满时,捧觞必蘸指甲,故古人称斟满酒为蘸甲。那些不喝浊酒的人还被叫做避贤。这些词,在现代都几乎已经看不到了。 我以为,唐诗所包含的酒文化正如一个巨大的宝藏,想让人永远探索下去,更不用说其他文化了。也许通过多读多看,每个人都可从中看到很多珍贵的古文化,蕴含其中。

  • 索引序列
  • 唐代文献综述
  • 唐代文学文献综述
  • 唐诗文献综述
  • 唐朝文献综述
  • 唐代酒文化参考文献综述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