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南京社会科学期刊主编是谁

南京社会科学期刊主编是谁

发布时间:

南京社会科学期刊主编是谁

在 一查什么都有

13、2005,《社会发展理论》(与严强合作),南京大学出版社。12、2003,《中国行政管理学年鉴(2002)》,“人事行政”部分,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1、2002,《东亚公共行政比较研究》(与严强合作),南京大学版社。10、2000,《政治学方法论》(第4、6章),苏州大学出版社。09、2006,《中国大陆地区政治学发展报告(2000—2004年)——以CSSCI为基础的评价》(第二作者,与严强、白云合作),《江海学刊》第3期。08、2005,《公务员的权利保障与现代政府管理》(第二作者,与刘小吾合作),《群众》第6期。07、2005,《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问题与对策——以某地方政府为例》(第一作者,与温晋锋合作),《美中公共管理》第2期。06、2004,《中国立法听证会效能研究》(第二作者,与孔繁斌合作),《南京社会科学》第1期。收入杨雪冬、陈家刚主编《立法听证与地方治理改革》,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05、2002,《后官僚制下的政府人事管理——兼论其对中国政府人事制度改革的适用性问题》,《中国行政管理》第5期。04、2002,《政策过程阶段论》,《南京社会科学》第3期。03、2002,《政治学中的新制度主义》,《南京大学学报》第1期。02、1999,《从个人理性到集体理性——对管理核心问题的思考》,《南京社会科学》第7期。01、1997,《模仿与失范——从制度创新看发展中国家早期公务员制度的特点》,《江海学刊》第6期。A、期刊论文2012,《政策类型与政策执行——基于多案例比较的实证研究》,《南京社会科学》,2012年第3期2012,《政策类型理论的批判及其中国经验研究》,《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2012,《民主行政与行政民主——兼论中国行政改革的方向与困境》,《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12年第5期全文转载。2011,《从控制到治理绩效:中国党政干部分类制度改革研究》,《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11年第6期全文转载。2011,《性别因素在公务员录用和晋升中的影响——代表性官僚制理论视角下的分析》,《妇女研究论丛》,2011年第2期。2011,《知易行难:“十一五”期间中国政治学研究方法的进展与反思》(魏姝、严强),《江海学刊》,2011年第2期。 人大复印资料《政治学》2011年第6期全文转载。2010,《基于公民权视角的城市蚁族群体再研究》(朱磊、魏姝),《中国青年研究》,2010年第10期。 人大复印资料《青少年导刊》2011年第1期全文转载。2010,《服务型政府模式下政府人事制度的理想类型研究》,《中国行政管理》第8期,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10年第11期转载。2009,《社区公共生活质量-中国城市社区发展目标的理论分析》,《江苏行政学院学报》第5期。2009,《中国政治学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2005-2006)——基于CSSCI的分析》,《重庆大学学报》第2期。2009,《政治学研究领域学者和机构的学术影响分析——基于CSSCI(2005-2006年)数据》,《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第2期。2008,《中国政治学研究概况分析(2005-2006)——基于CSSCI的分析》,《重庆大学学报》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政治学》2009年第1期全文转载。2008,《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结构类型化研究》,《南京大学学报》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社会学》2009年第2期全文转载。2008,《治理视角下的社区矫正政策》,《江苏行政学院学报》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社会学》2008年第5期全文转载。2008,《公推公选:谁推谁选?》,《决策》第6期。2007,《城市社区空间下的政府、政党与社会》,《公共管理高层论坛》第4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中国大陆地区政治学发展报告(2000—2004年)——以CSSCI为基础的评价》(严强、魏姝、白云),《江海学刊》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政治学》2006年第9期转载。2006,《从义务本位到保障公务员的合法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解读之一》,《甘肃行政学院学报》第4期。2005,《公务员的权利保障与现代政府管理》(刘小吾、魏姝),《群众》第6期。2005,《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问题与对策——以某地方政府为例》(魏姝、温晋锋),《美中公共管理》第2期。2004,《中国立法听证会效能研究》(孔繁斌、魏姝),《南京社会科学》第1期。收入杨雪冬、陈家刚主编《立法听证与地方治理改革》,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2002,《后官僚制下的政府人事管理——兼论其对中国政府人事制度改革的适用性问题》,《中国行政管理》第5期。2002,《政策过程阶段论》,《南京社会科学》第3期。2002,《政治学中的新制度主义》,《南京大学学报》第1期。1999,《从个人理性到集体理性——对管理核心问题的思考》,《南京社会科学》第7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管理科学》1999年第6期全文转载。1997,《模仿与失范——从制度创新看发展中国家早期公务员制度的特点》,《江海学刊》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政治学》1998年第1期全文转载。B、著作、教材个人专著:2007,《政策中的制度逻辑——美国高等教育政策的制度基础》,南京大学出版社合著、教材:2009,《公共行政学》,严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担任第二执行主编,撰写第三、五章。2009,《行政学》(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张永桃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编写第七章和第九章。2007,《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影响力报告》(苏新宁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政治学”部分。(四万余字)2007,《政治学研究方法》(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严强、魏姝等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社会发展理论》,严强、魏姝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中国行政管理学年鉴(2002)》,“人事行政”部分,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2,《东亚公共行政比较研究》,严强、魏姝主编,南京大学版社。2000,《政治学方法论》,张铭、严强主编,苏州大学出版社,编写第四、六章。

南京社会科学期刊主编是谁啊

朱虹, 2012, 必须重塑社会信任, 《新华文摘》 19期 (摘录4000字)   朱虹, 2012, 信任危机与中国体验,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CSSCI 第五期 朱虹, 2012, 通过信任建设社会, 《社会科学报》 7月26日理论版 9000字(整版)   朱虹,郁检检, 2011, 社会偏见下的中国直销困境, 管理研究 第一期 (武汉大学内刊)   朱虹,张科,黄韫慧, 2011, 性别、积极情景线索与刻板印象——基于内隐联想实验的直销信任感检验, 《南开管理评论》CSSCI 第6期   朱虹, 2011, 消费空间的转向————基于社会理论的营销战略分析框架, 《江苏社会科学》CSSCI 第4期   朱虹,马丽, 2011, 人际信任的发生机制研究--相识关系的引入, 《江海学刊》CSSCI 第4期   朱虹, 2011, 消费信任发生机制探索, 《南京社会科学》CSSCI 第9期   朱虹, 2011, 生活方式的变迁与手机社会功能的演变——基于中低收入群体的调查分析, 《南京大学学报》CSSCI 第3期   朱虹, 2011, 转型时期社会信任的状况与特征--一项实证研究, 《贵州社会科学》CSSCI 第10期   朱虹, 2011, 亲而信到利相关--人际信任的转向, 《学海》CSSCI 第4期   朱虹, 2011, 手机成为中低收入群体重要的谋生手段,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1年8月18日,第19版   朱虹, 2011, 影响中国直销行业发展的三大问题, 《市场研究》 2011年第3期   朱虹, 2010, 社会信任与和谐社会建设,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CSSCI 2010年第五期   朱虹, 2009年, “信任:心理、社会与文化的三重视角”, 《社会科学》CSSCI 2009年第11期   朱虹, 2009年, “土气”与“洋气”:打工妹的城市适应,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09年2009年12月17日,第8版;   朱虹, 2009年, “博士论文是青年学者的成人礼”,北京2009年7月23日,第9版;,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09年7月23日,第9版   朱虹, 2008年, “身体策略与打工妹的城市适应”, 《社会》CSSCI 2008年第6期 该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摘录4000字   朱虹, 2008年, “‘奥运热’与中国青年的民族认同”, 《当代青年研究》CSSCI 2008年第1期   朱虹, 2008年, “‘奥运’、电视与国民社会化”, 《电视研究》CSSCI 2008年第9期   朱虹, 2008年, “打工妹的话语策略与城市适应”, 《南京大学学报》CSSCI 2008年第4期 被《中国社会学》第八辑中英文全文收录,并获得2008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朱虹, 2008年, “人际沟通与人际关系”, 《社会心理学》(周晓虹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2月版   朱虹, 2008, “切实提高农民工的城市文化适应能力”, 《社科基金成果专刊》 2008第12期   朱虹, 2006年, “民生新闻兴起的社会效应分析——以南京媒体为例”, 《学海》CSSCI 2006年第6期   朱虹, 2006年, “国家、民族与市场的共谋——韩国“干细胞”神话的演绎与破灭”,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CSSCI 2006年第9期   朱虹, 2006年, “南京公园里的纪念圣地与私人娱乐—明古宫遗址上的探戈”, 《中国的消费革命》 2006年版 翻译   朱虹, 2006年, “练双慧眼看社会”, 《高校招生》 2006年第7/8合刊,P51-52;   朱虹, 2004年, “大学校园:二元结构的延伸与城乡文化的冲突——马加爵事件的社会学反思”, 《探索与争鸣》CSSCI 2004年第4期   朱虹, 2004年, “打工妹的城市社会化”, 《南京大学学报》CSSCI 2004年第6期 全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朱虹, 2003, “SARS危机:卫生防御体系的断裂与重构”, 《 南京大学学报》CSSCI 2003年第5期   朱虹, 2003, “日常生活与互动”, 《现代社会学理论新编》(童星主编)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朱虹, 2001年, “乡村宗族文化兴起的社会学分析”, 《学海》CSSCI 2001年第5期 该文主要观点被《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1期摘录   李幸、朱虹, 2001年, “她世纪”, 《新周刊》 2001年3月,第101期。   朱虹, 2001, “ 结构性动因和地方政府法团化”, 《二十一世纪》(香港) 2001年八月号 全文被《世纪中国》杂志转载

13、2005,《社会发展理论》(与严强合作),南京大学出版社。12、2003,《中国行政管理学年鉴(2002)》,“人事行政”部分,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1、2002,《东亚公共行政比较研究》(与严强合作),南京大学版社。10、2000,《政治学方法论》(第4、6章),苏州大学出版社。09、2006,《中国大陆地区政治学发展报告(2000—2004年)——以CSSCI为基础的评价》(第二作者,与严强、白云合作),《江海学刊》第3期。08、2005,《公务员的权利保障与现代政府管理》(第二作者,与刘小吾合作),《群众》第6期。07、2005,《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问题与对策——以某地方政府为例》(第一作者,与温晋锋合作),《美中公共管理》第2期。06、2004,《中国立法听证会效能研究》(第二作者,与孔繁斌合作),《南京社会科学》第1期。收入杨雪冬、陈家刚主编《立法听证与地方治理改革》,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05、2002,《后官僚制下的政府人事管理——兼论其对中国政府人事制度改革的适用性问题》,《中国行政管理》第5期。04、2002,《政策过程阶段论》,《南京社会科学》第3期。03、2002,《政治学中的新制度主义》,《南京大学学报》第1期。02、1999,《从个人理性到集体理性——对管理核心问题的思考》,《南京社会科学》第7期。01、1997,《模仿与失范——从制度创新看发展中国家早期公务员制度的特点》,《江海学刊》第6期。A、期刊论文2012,《政策类型与政策执行——基于多案例比较的实证研究》,《南京社会科学》,2012年第3期2012,《政策类型理论的批判及其中国经验研究》,《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2012,《民主行政与行政民主——兼论中国行政改革的方向与困境》,《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12年第5期全文转载。2011,《从控制到治理绩效:中国党政干部分类制度改革研究》,《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11年第6期全文转载。2011,《性别因素在公务员录用和晋升中的影响——代表性官僚制理论视角下的分析》,《妇女研究论丛》,2011年第2期。2011,《知易行难:“十一五”期间中国政治学研究方法的进展与反思》(魏姝、严强),《江海学刊》,2011年第2期。 人大复印资料《政治学》2011年第6期全文转载。2010,《基于公民权视角的城市蚁族群体再研究》(朱磊、魏姝),《中国青年研究》,2010年第10期。 人大复印资料《青少年导刊》2011年第1期全文转载。2010,《服务型政府模式下政府人事制度的理想类型研究》,《中国行政管理》第8期,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10年第11期转载。2009,《社区公共生活质量-中国城市社区发展目标的理论分析》,《江苏行政学院学报》第5期。2009,《中国政治学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2005-2006)——基于CSSCI的分析》,《重庆大学学报》第2期。2009,《政治学研究领域学者和机构的学术影响分析——基于CSSCI(2005-2006年)数据》,《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第2期。2008,《中国政治学研究概况分析(2005-2006)——基于CSSCI的分析》,《重庆大学学报》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政治学》2009年第1期全文转载。2008,《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结构类型化研究》,《南京大学学报》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社会学》2009年第2期全文转载。2008,《治理视角下的社区矫正政策》,《江苏行政学院学报》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社会学》2008年第5期全文转载。2008,《公推公选:谁推谁选?》,《决策》第6期。2007,《城市社区空间下的政府、政党与社会》,《公共管理高层论坛》第4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中国大陆地区政治学发展报告(2000—2004年)——以CSSCI为基础的评价》(严强、魏姝、白云),《江海学刊》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政治学》2006年第9期转载。2006,《从义务本位到保障公务员的合法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解读之一》,《甘肃行政学院学报》第4期。2005,《公务员的权利保障与现代政府管理》(刘小吾、魏姝),《群众》第6期。2005,《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问题与对策——以某地方政府为例》(魏姝、温晋锋),《美中公共管理》第2期。2004,《中国立法听证会效能研究》(孔繁斌、魏姝),《南京社会科学》第1期。收入杨雪冬、陈家刚主编《立法听证与地方治理改革》,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2002,《后官僚制下的政府人事管理——兼论其对中国政府人事制度改革的适用性问题》,《中国行政管理》第5期。2002,《政策过程阶段论》,《南京社会科学》第3期。2002,《政治学中的新制度主义》,《南京大学学报》第1期。1999,《从个人理性到集体理性——对管理核心问题的思考》,《南京社会科学》第7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管理科学》1999年第6期全文转载。1997,《模仿与失范——从制度创新看发展中国家早期公务员制度的特点》,《江海学刊》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政治学》1998年第1期全文转载。B、著作、教材个人专著:2007,《政策中的制度逻辑——美国高等教育政策的制度基础》,南京大学出版社合著、教材:2009,《公共行政学》,严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担任第二执行主编,撰写第三、五章。2009,《行政学》(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张永桃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编写第七章和第九章。2007,《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影响力报告》(苏新宁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政治学”部分。(四万余字)2007,《政治学研究方法》(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严强、魏姝等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社会发展理论》,严强、魏姝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中国行政管理学年鉴(2002)》,“人事行政”部分,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2,《东亚公共行政比较研究》,严强、魏姝主编,南京大学版社。2000,《政治学方法论》,张铭、严强主编,苏州大学出版社,编写第四、六章。

南京社会科学期刊主编是谁呀

沈坤荣, ,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经济增长质量研究, 国家自然基金委, 编号:71073076沈坤荣(首席专家), ,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200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 编号:07&ZD009沈坤荣, ,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经济增长质量研究(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B类资助项目), 江苏省, 编号:NO2006013沈坤荣, , 知识经济与新增长理论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 编号:00CJL010沈坤荣, , 经济转型和发展创新基地子课题:经济增长与结构转型研究(子课题主持人之一), 财政部沈坤荣, , 经济转轨中城乡互动、工农互促的协调发展道路问题研究(子课题主持人), 国家社科基金, 编号:05&ZD033沈坤荣, , 经济转轨中的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子课题主持人), 国家社科基金, 编号:06&ZD027沈坤荣, , 发展循环经济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的若干问题研究(子课题主持人) , 国家社科基金, 编号:06&ZD026沈坤荣, , 《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子课题: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合作与发展研究(子课题主持人), 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 编号:2001ZDXM79002沈坤荣, , “十五”期间跨国购并与资本市场渐进开放的协调研究, 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编号:2001DG000037沈坤荣, , 中国资本市场的渐进开放及其风险监管研究,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基金重点课题, 编号:E2-01沈坤荣, ,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国家“985工程”二期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建设子项目沈坤荣, , 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国家人事部留学归国人员课题沈坤荣,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中国经济增长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 编号:03BJL026沈坤荣, , 推进实现公平的经济增长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编号:70473036 沈坤荣 耿强 付文林, 2010, 《宏观经济学教程》(第二版), 南京大学出版社沈坤荣 耿强 付文林, 2008, 《宏观经济学教程》, 南京大学出版社沈坤荣 参著, 2002, 政治经济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沈坤荣 参著, 2001, 21世纪数量经济学, 中国统计出版社 沈坤荣参著, 2010年8月, 《科学发展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上》, 江苏人民出版社沈坤荣参著, 2010年6月, 《江苏经济60年探索》, 南京大学出版社沈坤荣 耿强 付文林, 2010年11月, 《宏观经济学教程》(第二版), 南京大学出版社沈坤荣等, 2010年10月, 《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 南京大学出版社沈坤荣参著, 2009年9月, 《典范移转:学科的互动与整合》(沈坤荣参著), 国立中央大学文学院编印 9范从来,沈坤荣,郑江淮等 , 2009年9月, 中国后转型时代经济发展若干问题研究, 经济科学出版社沈坤荣参著, 2008年9月, 《中国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2008》, 中国经济出版社沈坤荣等, 2008年10月, 《中国经济的转型与增长——1978~2008年的经验研究》, 南京大学出版社沈坤荣(参加者), 2007, 基于科教资源优势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南京模式, 经济科学出版社沈坤荣等, 2005, 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研究, 人民出版社范从来,沈坤荣,郑江淮等, 2005, 转型中的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 经济科学出版社沈坤荣等, 2003, 新增长理论与中国经济增长论, 南京大学出版社沈坤荣(参著), 2002, 转轨时期中国经济运行与发展, 经济科学出版社沈坤荣, 2001, 中国经济增长论, 人民出版社洪银兴、沈坤荣、何旭强, 2000,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研究, 江苏人民出版社沈坤荣(参加者), 1999, 中国工业发展报告(1999), 经济管理出版社沈坤荣, 1999, 体制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增长, 南京大学出版社沈坤荣(参加者), 1998, 中国工业发展报告(1998), 经济管理出版社沈坤荣(副主编), 1996, 苏南乡镇企业:历程.机制.效应.趋势, 南京大学出版社 副主编沈坤荣(参著), 1996, 中国区域发展中的江苏经济, 南京大学出版社 参著高德正,洪银兴,范从来,沈坤荣,高波, 1996, 苏南乡镇企业, 南京大学出版社魏杰、沈坤荣, 1995, 居民储蓄分析, 经济科学出版社 李猛 沈坤荣, 2010, 地方政府行为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影响, 《经济研究》 第12期沈坤荣 傅元海, 2010, 外资技术转移与内资经济增长质量——基于中国区域面板数据的检验, 《中国工业经济》 第11期沈坤荣、魏锋, 2010, 中国保险市场发展的非线性增长效应研究, 《金融研究》 第7期余吉祥、沈坤荣, 2010, 中国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的地区差异:影响因素及路径, 《世界经济》 第1期刘东皇、沈坤荣, 2010, 公共支出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国的经验分析, 《经济科学》 第4期杨宇、沈坤荣, 2010, 社会资本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当代财经》 第8期杨宇、沈坤荣, 2010, 社会资本、制度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制度经济学研究》 第2期付文林、沈坤荣, 2010, 社会总需求波动、居民支出结构与消费鼓励政策, 《江苏社会科学》 第3期傅元海、沈坤荣, 2010, 外资企业生产本地化程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审计与经济研究》 第25卷第3期沈坤荣、李子联、李光泗, 2010, 江苏收入分配:结构评估及优化途径, 《南京社会科学》 第8期刘东皇、沈坤荣, 2010, 收入分配、居民消费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华东经济管理》 第11期沈坤荣、田伟, 2010, 后危机时代的中国经济增长——结构性特征及其国际比较,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第1期沈坤荣、李猛, 2010, 中国潜在产出和产出缺口的测算:1952-2008,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第5期沈坤荣、李影, 2010, 中国经济增长的能源尾效分析, 《产业经济研究》 第2期沈坤荣、王东新、田伟, 2010, 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增长效应研究——兼论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机制的重塑, 《经济与管理研究》 第9期沈坤荣 李 剑 , 2009, 企业间技术外溢的测度, 《经济研究》 4沈坤荣 孙文杰, 2009, 市场竞争、技术溢出与内资企业R&D效率, 《管理世界》 1魏 锋 沈坤荣 , 2009, 中国的法制建设演进及其经济增长绩效, 《经济管理》10孙文杰 沈坤荣, 2009, 人力资本积累与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差异性, 《中国工业经济》 3魏 锋 沈坤荣 , 2009, 所有制、债权人保护与企业信用贷款, 《金融研究》9魏锋 沈坤荣, 2009, 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和贸易发展方式转变, 《国际贸易问题》10沈坤荣 田伟 , 2009, 中国经济增长的两难困境与政策选择,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9 第7期沈坤荣 孙文杰 , 2009, 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基于中国的经验研究 ,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9 第2期李剑 沈坤荣 , 2009, 技术转化障碍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9 第3期李剑 沈坤荣 耿强 , 2009, 技术外溢影响因素的前沿及研究模式, 《现代经济探讨》 6李永友 沈坤荣,, 2009, 我国粗放式增长的成因与强化, 《学术月刊》 2沈坤荣 田伟 , 2009, 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微观机理研究, 《广东社会科学》 1沈坤荣 李剑, 2009, Measurement of Technology Spillovers, , A Paper for CES 2009 Macao Conference 2009-3 3张璟 沈坤荣 , 2008, 地方政府干预、区域金融发展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基于财政分权背景的实证研究, 《南开经济研究》 2008年第6期沈坤荣 张茹 , 2008, Dynamic Evolution of Regional Growth Disparity in China: Provincial Empirics from 1978 to 2005,, Paper of Fourth Annual APEA(Asia-Pacific Economic Association)2008 Conference , 11张璟 沈坤荣 , 2008, 财政分权改革、地方政府行为与经济增长, 《江苏社会科学》 2008年第3期师 博 沈坤荣 , 2008, 市场分割下的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 《世界经济》 9李永友 沈坤荣, 2008, 辖区间竞争、策略性财政政策与FDI增长绩效的区域特征, 《经济研究》 2008年第5期李永友 沈坤荣, 2008, 我国污染控制政策的减排效果, 管理世界 2008年第7期沈坤荣 科克·菲利普斯 , 2007, 中国的国有部门规模与地区经济增长, 《南大商学评论》 第14期单豪杰、沈坤荣, 2007, 制度与增长:理论解释及中国的经验, 南开经济研究 N05孙文杰、沈坤荣, 2007, 技术引进与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基于分位数回归模型的经验研究, 世界经济 N11沈坤荣、蒋 锐, 2007, 中国城市化对经济增长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 统计研究 N06沈坤荣、张?, 2007, 中国农村公共支出及其绩效分析――基于农民收入增长和城乡收入差距的经验研究, 管理世界 N01李永友、沈坤荣, 2007, 财政支出结构、相对贫困与经济增长, 管理世界 N11沈坤荣、付文林, 2006, 税收竞争、地区博弈及其增长绩效, 《经济研究》 第6期付文林、沈坤荣, 2006, 中国公共支出的规模与结构及其增长效应, 《经济科学》 第1期沈坤荣 李剑, 2006, Channels between Trade and Growth: Evidence from China,, Paper of 2006 Far Easten Meeting of the Econometric Society, 2006-7沈坤荣、唐文健, 2006, 大规模劳动力转移条件下的经济收敛性分析, 中国社会科学 N5沈坤荣、付文林, 2005, 中国的财政分权制度与地区经济增长, 《管理世界》 第1期Kerk L Phillips,Shen Kunrong, 2005, What Effect does the Size of the State-Owned Sector Have on Regional Growth in China? , 亚洲经济学杂志 VOL 15沈坤荣、李 莉, 2005, 银行监管:防范危机还是促进发展, 管理世界 N11沈坤荣、孙文杰, 2004, 投资效率、资本形成与宏观经济波动――基于金融发展视角的实证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 N6沈坤荣、李 莉, 2004, 西方国家银行监管工具及其在中国的运用,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N7沈坤荣、胡春风, 2004, 转型期中国股市变迁及其绩效的实证研究, 南京大学学报 N6沈坤荣、张 成 , 2004, 金融发展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跨地区动态数据的实证研究, 管理世界 N7沈坤荣、李 剑 , 2003, 中国贸易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经验研究, 经济研究 N5沈坤荣、张 成 , 2003, 中国企业的外源融资与企业成长, 管理世界 N7沈坤荣、马 俊, 2002, 中国经济增长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及其成因研究, 经济研究 第1期沈坤荣、田 源 , 2002, 人力资本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 管理世界 N11沈坤荣, 2002, 中国制度创新的增长效应分析 , 生产力研究 N2沈坤荣、范永俊, 2002, 充分发挥证?市场功能保持江苏经济竞争优势, 南京社会科学 N3沈坤荣、耿 强, 2001, 外国直接投资、技术外溢与内生经济增长, 中国社会科学 N5沈坤荣、汪 建 , 2001, 中国银行业开放的理论依据与预期效应研究, 管理世界 N5沈坤荣, 2001, 西部大开发对南京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南京社会科学 N9沈坤荣、相文燕, 2001, 资本市场开放与经济稳定增长,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N1沈坤荣、汪 建 , 2001,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我国银行业开放研究, 财贸经济 N1沈坤荣、耿 强, 2001,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外资政策趋向研究, 南京社会科学 增刊沈坤荣, 2000, Capital Inflow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World Economy & China N1-2沈坤荣、汪 建 , 2000, 实际利率水平与中国经济增长 , 金融研究 N8沈坤荣、相文燕 , 2000, 外国直接投资对东南亚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经济科学 N3沈坤荣、耿 强, 2000, 外国直接投资的外溢效应分析 , 金融研究 N3沈坤荣, 2000, 中国工业技术进步的体制、政策及其效应分析, 南京大学学报 N2沈坤荣, 2000, 南京市利用外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 南京社会科学 N9沈坤荣, 1999, 1978-1997年中国经济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 , 经济科学 N4沈坤荣, 1999, 中国经济增长的供需格局转变及其对策, 金融研究 N4沈坤荣, 1999, 中国经济增长 :扩大内需与优化供给, 金融研究 N3沈坤荣、相文燕 , 1999, 货币局制度对经济稳定作用的评析 , 世界经济 N9沈坤荣, 1999, 改革二十年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动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分析, 管理世界 N2沈坤荣, 1999, 外国直接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 , 管理世界 N5沈坤荣, 1999, 经济发展阶段与增长方式转变,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N9沈坤荣, 1998, 中国经济增长绩效分析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N1沈坤荣, 1998, 中国经济转型期的政府行为与经济增长, 管理世界 N2沈坤荣, 1998, 外商直接投资与江苏经济增长研究, 江苏社会科学 N5沈坤荣, 1998, 中国外资引进与出口贸易的政策效应-经济计量检验与分析 , 统计研究 N5沈坤荣, 1998, 中国的国际资本流入与经济稳定增长, 中国工业经济 N10曹 勇、沈坤荣 , 1997, The Development of Township and Village Enterprises and Its Impact on Jiangsu’s Economy , China Business Review N10沈坤荣, 1997, 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持续增长, 生产力研究 N2沈坤荣, 1997, 中国的分权化财政改革与经济增长, 南京社会科学 N9沈坤荣, 1997, 中国综合要素生产率的计量分析与评价,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N11沈坤荣, 1997,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World Economy & China N6沈坤荣, 1996, 江苏省乡镇企业发展的实证分析 , 中国工业经济 N2沈坤荣, 1996, 论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与可持续发展 , 财经研究 N3沈坤荣, 1996, 经济增长理论的新发展及其启示, 南京社会科学 N3沈坤荣, 1996, 从起飞进入持续增长---江苏乡镇企业跨世纪的选择 , 南京大学学报 N3洪银兴、沈坤荣, 1996, Several Problems Related to Furtuer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and Trade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s ,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N4洪银兴、沈坤荣, 1995, 海峡两岸经贸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几个问题 , 中国社会科学 N3沈坤荣, 1995, 中国农村非农化道路的背景探索,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N6沈坤荣, 1995,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 南京社会科学 N9沈坤荣, 1994, 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宏观调控体系, 生产力研究 N2沈坤荣, 1994,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体系研究, 江海学刊 N2沈坤荣, 1994, 综合要素生产率与中国经济增长 , 南京大学学报 N3沈坤荣, 1994, 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与分析, 南京社会科学 N5沈坤荣, 1994, 中国金融改革深化过程中的居民储蓄, 江苏社会科学 N6沈坤荣, 1994, 在有效的宏观调控中合理选择发展速度, 价格理论与实践 N6沈坤荣, 1993, 江苏乡镇工业增长因素研究 , 中国工业经济研究 N5沈坤荣, 1993, 综合要素生产率与江苏工业增长, 南京社会科学 N4沈坤荣, 1993, 我国货币需求的定量分析, 预 测 N2沈坤荣, 1991, 吸引外资与投资环境关系的相关分析, 亚太经济 N5沈坤荣, 1991, 技术进步与县域工业增长, 南京大学学报 增刊

A、个人著作及合著:1、 朱力著:《大转型――中国社会问题透视》,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2、 朱力著:《中国民工潮》,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3、 朱力等著《社会问题概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4、 朱力等著:《社会学原理》,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3年版。5、 朱力著:《变迁之痛――转型期的社会失范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版。6、 朱力著:《当代中国社会问题》,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7、 朱力等著:《我国重大突发事件解析》,南京,南京大学出处社,2009年版。8、 朱力等著《中外移民的城市适应》,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9、 朱力等著:《公共关系新论:理论与实务》,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10、 朱力著 《转型期中国社会问题与化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11、 朱力著《走出社会矛盾冲突的漩涡――中国重大社会性突发事件与管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B、主编、参著1、 宋林飞、朱力主编:《社会工作概论》(修订本),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2、 朱力、陈如主编:《南京市社会分层研究报告》,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版。3、 朱力、陈如主编:《新移民--南京市流动人口研究报告》,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4、 参著《社区服务与社区发展》,北京:学习出版社,2000版。5、 参著《增建抗逆韧力――探讨青少年自杀行为策略报告书》,香港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主编,新辉印务有限公司,2002版。6、 参著《中国转型期的社会风险及识别》,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版。7、 参著《社会学视角下的和谐社会》,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8、 参著《残疾人社会保障研究》,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9、 参著《中国妇女就业》,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3年版。10、 参著《实用护理人文学》,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1、 参著《农民工与城市融合》,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12、 参著《现代社会学理论》,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3、 Zhuli,2006,Cultural life of Rural Migrants and Urban Integration, Berliner China-Studien,New Brunswick(USA)and London(UK)  C、丛书主编:“社会工作丛书”执行主编:1、《社会保险》,执行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2、《社会工作行政》,执行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3、《团体社会工作》,执行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4、《个案社会工作》,执行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5、《社区社会工作》,执行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6、《人类环境与成长》,执行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社会工作丛书”副主编,7、《社会政策》副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8.《物业管理》副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9.《社会发展》副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10.《社会工作实务》副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新社会群体”丛书,副主编11、 《学生官》,副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12、 《转业军官》,副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13、 《私营业主》,副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14、 《职业股民》,副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社会风险丛书”副主编15、 《来自不公平竞争的风险》,副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16、 《经济全球化的风险》,副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D、主要学术论文: “社会稳定的三个环节”,南京:《南京大学学报》,1991年第1 期,《新华文摘》1991年第4 期转摘。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1991年第3期转载 。 “聚合行为及其对策”《南京大学报》1992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1992年第5期转载 。 “中国社会生活中的关系网亚文化”,成都:《社会科学研究》1993年第2期。 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1993年第2期转载。 “社会结构转轨与社会问题突现”,南京:《南京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1994年第4期转载。 “中国社会转型临近关节点”,南京:《南京社会科学》1994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1994年第3期转载。 “国际化大都市的公民素质”,南京:《南京社会科学》1994年第6期。 “社会结构转型与社会保障改革”,北京:《现代社会保险》1994年第3期。 “困难与突破市场经济下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思考”,北京:《社会学研究》1994年第5期。 “抑制社会转型中的不良亚文化”,《社会科学研究》1995年第2期。 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1995年第4期转载。 “腐败探源”,《南京大学学报》1995年第2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1995年第5期转载。 “改革中的社层分化与社会流动”,《南京社会科学》1995年第4期。 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1995年第5期转载。 “改革中的悖论分折”,哈尔滨:《求索》1995年第4期。 “大陆社会工作模式的转换”,台北:《社会建设》(台湾)1995年第5期。《海峡两岸社会福利研讨会论文集》 1996年6月版 。 “扶助脆弱群体 强化社会支持”,南京:《江苏社会科学》1995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1996年第2 期转载。 “中国社会中的制度化逃避”,成都:《社会科学研究》1996年第4 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1996年第4期转载。 “旁观者的冷漠”,南京:《南京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1997年第4期转载。 “中国黑社会研究”,成都:《社会科学研究》1997年第6期。 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1998年第1期转载。 “中国社会工作模式的转换”,北京:《中国社会工作》 1997年第2期。 “重视对贫困群体的研究”,北京:《现代社会保险》1997年第2期。 “社会问题的理论界定”,南京:《南京社会科学》1997年第12期。 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1998年第2期转载 。 “独辟蹊径的社会学视角”,南京:《江苏社会科学》1998年第2期。 “色情文化兴起的社会原因与防止对策”,上海:《社会学》1998年第2期。 “社会风尚的理论蕴含”,哈尔滨:《学术交流》1998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伦理学》1998年第11期转载。 “足球的社会魅力”,上海:《社会》1998年第11期。 “正确认识社会问题”,南京:《江海学刊》1999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1999年第2期转载。 “准市民与城市融合”,南京:南京大学学报,2000年12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2001年第4期转载,《高校文摘》2001年第4期转摘。 “城市再就业工程中的‘瓶颈’与突破”,天津:《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人大复印资料《工会工作》2002年第5期转载。 “群体性歧视与偏见”,南京:《江海学刊》2001年第6期,《新华文摘》2002年第5期转载,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2002年第4期转载。 “关于腐败的社会学断想”,《社会》2001年第11期。 “失业下岗问题的难点与突破”,南京:《南京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新华文摘》2003年第5期目录辑要。 “论农民工的城市适应”,南京:《江海学刊》,2002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2003年第4期转载。 “论农民工的城市适应”,《中国社会与中国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5月。 “城市行乞者群体滋生的社会原因”,上海:《探索与争鸣》2004年第5期。 “教育腐败是双重的腐败”,上海:《探索与争鸣》,2004年第3期。 “农民工阶层的特征与社会地位”,南京:《南京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4年1期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4年2期转载。 “就业机会中的性别不平等--市场转型与不平等关系的另一面”,南京:《南京社会科学》,2003年第11期。 “突发事件中的信息控制”,南京:《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论农民工阶层的城市适应”,孔祥智主编《聚集“三农”》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9月。 “空间权力的视角”,南京:《名镇世界》,2004年第5期。 “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发展的趋势”,《社会科学研究》,2005年第9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6年1期转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报》2005年12月20日转摘。 “社会整合机制的转换”,南京:《学海》,2005年第1期。 “和谐社会的社会学解读”,南京:《南京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 “从流动人口的精神文化生活看城市适应”,南京:《河海大学学报》2005年10期。 “化解失范: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北京:《社会学视野中的和谐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2006年。 “失范的三维分析模型”,南京:《江苏社会科学》,2006年4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2006年11期转载。 “第二种规范”,南京:《江海学刊》2006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2007年第3期转载。 “失范范畴的理论演化”,南京,《南京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关于社会失范机制的探讨”,成都:《社会科学研究》2006年5期 ,《新华文摘》2006年第10期转摘。 “规范的结构脆性”,南京:《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9期。 “关于失范的类型探讨”,南京:《公共管理高层论坛》,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1月。 “风险理论研究”(主持人语),南京:《南京大学学报》2007年2期。 “‘和谐’应成为社会转型时期的核心价值观念”,南昌:《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 乔晓征、朱力“谣言在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的发生机制”,南京:《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失范范畴的理论演化”,南京:《南京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突发事件的概念、要素与类型 南京:《南京社会科学》,2007年第11 期。 陈常花、朱力“知识移民的社会适应优势”,《南方人口》2008年第4 期。 “工会在调节劳动关系中的作用”,南京:《南京社会科学》2008年第12期。 “中国社会风险解析――群体性事件的社会冲突性质”,《学海》2009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2010年第 6期 转载。 “社会规范建设的困境――三种理性人的策略性选择”,上海《探索与争鸣》2009年第10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2011第4期转载。 朱力、卢亚楠“集体行为的结构性新特质——网络助燃理论探讨”,南京:《江苏社会科学》2009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2010年第 4期转载。 朱力、赵璐璐、邬金刚:“半主动适应”与“建构型适应”――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适应模型 兰州:《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人们为什么不容易遵守规范”,南京:《学海》,2010年10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1年第4期转载。 “中外移民的特殊性与普遍性”,南京:《南京社会科学》,2010年第10期。《新华文摘》2011年第2期转载。 朱力、谭先楚,“我国救灾的社会动员机制”,《东岳论丛》2011年第6期。 朱力、曹振飞“结构箱中的情绪共振”,《社会科学研究》2011年第4 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2011年第9期转载。 吴炜、朱力,“宿舍劳动体制对农民工权益的影响分析:以江苏为例”《中国人口科学》2011年第4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1年第10期转摘。 朱力、龙永红,我国现代慈善动员机制《南京社会科学》2012年1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保障》2011年第4期转载 朱力、龙永红,我国环境正义问题凸现 《南京大学》2012年第1期 朱力、吴炜,农民工的社会保险 《学海》2012年第2期 张义烈、朱力,和谐信访文化:概念、理念及其建构《学术探索》2012年第1 期 谭贤楚、朱力,贫困类型与政策含义:西部民族山区农村的贫困人口——基于恩施州的实证研究《未来与发展》2012年1 月 吕效华、朱力,流动人口文化福利支持机制构建研究——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理论探讨》2012年1期 吴炜 朱力 劳务派遣与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基于对珠三角和长三角的调查《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2012年7期转载。74、 吴炜;朱力,农民工住房福利现状与政策走向——基于福利多元主义的视角[J] 《长白学刊》2012年第2期75、 社会结构箱中的县域矛盾治理 人民论坛2012年10月中。76、 葛亮、朱力,《非制度性依赖》,《学习与实践》2012年12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2013年第4期转载77、 公众信心聚散的社会心理学解读,《人民论坛》(总第394期)2013年2月(中)78、 朱力、葛亮,道德环对中国慈善事业的启示,《南京社会科学》,2013年第4期79、 朱力、朱志玲,我国集体行动的重大转折,《江海学刊》,2013年第4期80、 朱力、毛飞飞,城市社会底层群体的复制传递机制,《学习与探索》,2013年第5 期81、 朱力、葛亮,美国税法对中国慈善事业的启示,《北京社会科学》,2013年第4 期81、我国重大社会矛盾冲突的主要形式、源泉及导火索,《信访与社会矛盾问题研究》2013年第3期

南京社会科学杂志主编是谁

13、2005,《社会发展理论》(与严强合作),南京大学出版社。12、2003,《中国行政管理学年鉴(2002)》,“人事行政”部分,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1、2002,《东亚公共行政比较研究》(与严强合作),南京大学版社。10、2000,《政治学方法论》(第4、6章),苏州大学出版社。09、2006,《中国大陆地区政治学发展报告(2000—2004年)——以CSSCI为基础的评价》(第二作者,与严强、白云合作),《江海学刊》第3期。08、2005,《公务员的权利保障与现代政府管理》(第二作者,与刘小吾合作),《群众》第6期。07、2005,《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问题与对策——以某地方政府为例》(第一作者,与温晋锋合作),《美中公共管理》第2期。06、2004,《中国立法听证会效能研究》(第二作者,与孔繁斌合作),《南京社会科学》第1期。收入杨雪冬、陈家刚主编《立法听证与地方治理改革》,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05、2002,《后官僚制下的政府人事管理——兼论其对中国政府人事制度改革的适用性问题》,《中国行政管理》第5期。04、2002,《政策过程阶段论》,《南京社会科学》第3期。03、2002,《政治学中的新制度主义》,《南京大学学报》第1期。02、1999,《从个人理性到集体理性——对管理核心问题的思考》,《南京社会科学》第7期。01、1997,《模仿与失范——从制度创新看发展中国家早期公务员制度的特点》,《江海学刊》第6期。A、期刊论文2012,《政策类型与政策执行——基于多案例比较的实证研究》,《南京社会科学》,2012年第3期2012,《政策类型理论的批判及其中国经验研究》,《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2012,《民主行政与行政民主——兼论中国行政改革的方向与困境》,《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12年第5期全文转载。2011,《从控制到治理绩效:中国党政干部分类制度改革研究》,《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11年第6期全文转载。2011,《性别因素在公务员录用和晋升中的影响——代表性官僚制理论视角下的分析》,《妇女研究论丛》,2011年第2期。2011,《知易行难:“十一五”期间中国政治学研究方法的进展与反思》(魏姝、严强),《江海学刊》,2011年第2期。 人大复印资料《政治学》2011年第6期全文转载。2010,《基于公民权视角的城市蚁族群体再研究》(朱磊、魏姝),《中国青年研究》,2010年第10期。 人大复印资料《青少年导刊》2011年第1期全文转载。2010,《服务型政府模式下政府人事制度的理想类型研究》,《中国行政管理》第8期,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10年第11期转载。2009,《社区公共生活质量-中国城市社区发展目标的理论分析》,《江苏行政学院学报》第5期。2009,《中国政治学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2005-2006)——基于CSSCI的分析》,《重庆大学学报》第2期。2009,《政治学研究领域学者和机构的学术影响分析——基于CSSCI(2005-2006年)数据》,《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第2期。2008,《中国政治学研究概况分析(2005-2006)——基于CSSCI的分析》,《重庆大学学报》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政治学》2009年第1期全文转载。2008,《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结构类型化研究》,《南京大学学报》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社会学》2009年第2期全文转载。2008,《治理视角下的社区矫正政策》,《江苏行政学院学报》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社会学》2008年第5期全文转载。2008,《公推公选:谁推谁选?》,《决策》第6期。2007,《城市社区空间下的政府、政党与社会》,《公共管理高层论坛》第4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中国大陆地区政治学发展报告(2000—2004年)——以CSSCI为基础的评价》(严强、魏姝、白云),《江海学刊》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政治学》2006年第9期转载。2006,《从义务本位到保障公务员的合法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解读之一》,《甘肃行政学院学报》第4期。2005,《公务员的权利保障与现代政府管理》(刘小吾、魏姝),《群众》第6期。2005,《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问题与对策——以某地方政府为例》(魏姝、温晋锋),《美中公共管理》第2期。2004,《中国立法听证会效能研究》(孔繁斌、魏姝),《南京社会科学》第1期。收入杨雪冬、陈家刚主编《立法听证与地方治理改革》,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2002,《后官僚制下的政府人事管理——兼论其对中国政府人事制度改革的适用性问题》,《中国行政管理》第5期。2002,《政策过程阶段论》,《南京社会科学》第3期。2002,《政治学中的新制度主义》,《南京大学学报》第1期。1999,《从个人理性到集体理性——对管理核心问题的思考》,《南京社会科学》第7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管理科学》1999年第6期全文转载。1997,《模仿与失范——从制度创新看发展中国家早期公务员制度的特点》,《江海学刊》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政治学》1998年第1期全文转载。B、著作、教材个人专著:2007,《政策中的制度逻辑——美国高等教育政策的制度基础》,南京大学出版社合著、教材:2009,《公共行政学》,严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担任第二执行主编,撰写第三、五章。2009,《行政学》(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张永桃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编写第七章和第九章。2007,《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影响力报告》(苏新宁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政治学”部分。(四万余字)2007,《政治学研究方法》(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严强、魏姝等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社会发展理论》,严强、魏姝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中国行政管理学年鉴(2002)》,“人事行政”部分,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2,《东亚公共行政比较研究》,严强、魏姝主编,南京大学版社。2000,《政治学方法论》,张铭、严强主编,苏州大学出版社,编写第四、六章。

一.教学为本科生讲授过的课程有:“欧洲哲学史”和“现代西方哲学”。为研究生开设过的课程有:人本主义哲学研究;现代德国哲学;西方哲学原著选读(德语);当代法国哲学;近代西方哲学;专业德语;胡塞尔研究。二.科研1.发表论文1)“理性自身的启蒙”,载《江苏社会科学》,2000年第4期2)“现象学对科西克《具体辩证法》认知模式的功能性建构作用”,载《学术研究》,2001年第4期3)“误置中的意外——论德里达解构胡塞尔符号理论之得失”,载《南京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4)“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三处断裂及其效应”,载《南京社会科学》2001年第10期5)“书评:倪梁康《胡塞尔现象学概念通释》”,载《中国学术》,2001年第3期6)“Para—阿多诺:张一兵《无调式的辩证想象》的方法论想象”,载《江海学刊》2002年第3期7)“从声音到‘supplément’”,载《现代哲学》2002年第4期8)“论德里达与胡塞尔的符号学之争”,载《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9)“德里达‘声音’概念的起源”,载《学海》2003年第1期10)“早期德里达的历史语境与支援背景”,载《南京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11)“生成与辩证法——德里达《胡塞尔哲学中的生成问题》主旨评析”,载《南京社会科学》2003年第8期12)“论德里达与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的关系”,载《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3年第4期13)“意识与时间”,载《中华读书报》2002年6月26日,又载《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第五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14)“论德里达对胡塞尔‘孤独的心灵生活’的解构”,载《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第五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15)“德里达:他者的耳朵”,载于《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16)“论阿多诺视域中的一段现象学公案”,载于《现代哲学》2004年第2期。17)“手势的现象学:从胡塞尔、德里达到亨利”,载于《南京社会科学》,2004年第10期18)“论‘Idee’的现象学分层”,载于《南京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19)“矛盾律与时间性——试论海德格尔对康德真理与时间观的批判”,载于《德意志思想评论》第二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年20)“试论德里达历史哲学中的准先验维度”,载于《同济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21)“直观与被给予——兼述马里翁对德里达和海德格尔的评论”,《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第八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22)“意识的平面性与存在的深度——与马里翁一起反思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现象’学”,载于《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23)“羞感的路径学空间——关于萨特现象学的批判性考察”,载于《江苏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24)“Unheimlichkeit:幽灵与真理的契合点——德里达‘幽灵’概念的谱系学研究”,载于《现代哲学》2006年第4期25)“无限好客与永久和平——与德里达一起思考勒维纳斯与康德在和平观上的对立”,载于《南京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26)“海德格尔‘先天’概念的学理起源”,载于《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27)“通向虚无的现象学道路”,载于《哲学研究》2007年第6期2.发表译文1)“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争再思考”,载《江苏社会科学》2000年第1期2)“客观性与交互文化的经验“,载《南京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3)“胡塞尔与历史的意义”,载《现象学经典文选》,倪梁康主编,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版4)“胡塞尔伦理学的发展”,载《世界哲学》2002年第1期5)“在‘构造’与‘分析’之间:《逻辑研究》在胡塞尔现象学中的地位”(译文),载《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特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6)“前摄‘前摄’了什么?——论胡塞尔贝尔瑙时间意识手稿中对前摄的分析”,载《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第六辑(艺术现象学与时间意识现象学),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7)“追问时间的佯谬”,载《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第六辑(艺术现象学与时间意识现象学),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8)“超越论的发生与存在论的发生——胡塞尔的发生现象学与海德格尔的解释学现象学”,载《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第八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3.出版译著和专著1)《胡塞尔<几何学的起源>引论》(德里达著),2004年6月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生成与解构:德里达早期现象学批判疏论》,2006年4月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3)《幽灵之舞:德里达与现象学》,2010年1月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三.课题1)南京大学科研启动基金项目2)中流—喜玛拉雅文教学术奖助金项目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5年度一般项目“德里达与现象学”4)“985”二期“当代资本主义研究”重点基地项目子项目“徘徊的幽灵——晚期德里达与现象学研究”5)200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胡塞尔手稿和海德格尔讲座稿中的时间现象学”四.获奖1)2003年10月获“2003年度熊伟青年学术奖”2)2004年12月获“南京大学2003至2004学年‘金箔奖’”3)2006年获华东地区大学出版社第七届优秀教材、学术专著二等奖

南京社会科学期刊主编是谁任命的

孙和平,男,1954年12月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1999年1月浙江大学哲学系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哲学硕士学位;1991-1995年瑞士伯尔尼大学哲学-历史系留学进修,同时,获德国歌德学院德语文凭;2003-2004年浙江大学哲学系STS中心高级访问学者;2004年6月被浙江大学接受申请哲学专业同等学历博士学位。现为湖州师院学院教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专职教师,浙江省哲学学会会员、湖州市哲学学会副会长。在教学方面,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选读》和《科技哲学》等课程的讲授,教学态度严谨,教学效果优良,在教学质量综合测评中多次被评为优秀,得到同行和同学们的好评。目前正参加国家级精品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建设工作。在科研方面,主要研究方向为哲学原理和科技哲学。已完成的论文有:《论对马克思实践概念的完整理解》(湖北汽车工业学院《高教研究》1996年第1期);《诺思关于技术与经济结构变迁相互关系的基本观点与马克思主义》(中国高等教育论丛·社科卷1997年第4辑);《马克思主义原理中实践概念的教学改进----兼与现行教材《原理》作者商榷》(南京社会科学1997年第2期,《教育与研究文选》全文收录);《论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原初领域》(南京社会科学1999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1999年第8期全文收录);《克里普克可能世界语义学与马克思主义概念的必然判断用法》(南京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钱威主编教材《高师素质教育引论·第一章大学生思想素质教育》(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社会主义的目的、自觉意识和主体性》(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1年第5期);《弗洛里迪信息伦理学的主体间性本质评述》(《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年11期第一作者(共2人));《论恩格斯如何扬弃“哲学基本问题”》(《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独立)《论“虚拟实在”对“科学实在”的内在化》(《哲学研究》2006年第4期第一作者);《信息空间中“恶”概念的基本内涵及其伦理问题》(《自然辩证法通讯》2006年第3期第一作者);〈信息哲学视阈下的工程伦理媒介基础转换〉(《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年1期第一作者);〈传媒哲学与科学研究的虚拟交互关系〉(《哲学研究》2007年第9期 独立,《人大复印资料》(B6科技哲学)2007年12月全文转载);〈“风险社会”的传媒哲学阐释〉(《哲学研究》2009年4期);译著《传媒、计算机、实在性》([德]克莱默尔,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11月)。主持浙江省教育厅课题《主体间性问题及科学与道德关系研究》,其成果专著《科学与道德关系的先验阐释》,并得到浙江省社联省级社会科学优秀学术著作出版资金资助,已由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年6月出版。主持省哲学社科规划重点课题《信息阈中的灾害伦理性质研究》(2008年)。

吴志杰,1979生,男,江苏通州人,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翻译研究所所长、国际语言规划与语言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博士。江苏省外国语言文学与翻译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获得者。曾在Meta: Translators’ Journal、Translation Quarterly、《中国语文》、《中国翻译》、《外语教学》、《外语研究》、《辞书研究》、《外国语文》、《南京社会科学》等期刊发表论文近50篇,出版专著、译著8部,其中《中国传统译论专题研究》被译成韩文出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社科基金、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江苏省应用研究课题等研究课题十多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一项。所授课程被评为“江苏省优秀研究生课程”。担任Meta: Translators’ Journal(A&HCI收录期刊)、Asia Pacific Translation and Intercultural Studies等国际学术期刊评审专家、中国语言战略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江苏省科技翻译协会副理事长、江苏省翻译协会理事。先后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语言学系(国家公派留学,师从George Lakoff教授)、北卡罗来纳大学英语系、密苏里大学布劳克学院、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进修学习与合作研究。

  • 索引序列
  • 南京社会科学期刊主编是谁
  • 南京社会科学期刊主编是谁啊
  • 南京社会科学期刊主编是谁呀
  • 南京社会科学杂志主编是谁
  • 南京社会科学期刊主编是谁任命的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