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平顶山师专学报投稿邮箱

平顶山师专学报投稿邮箱

发布时间:

平顶山师专学报投稿邮箱

直接去报社平顶山市建设西段268号 或者发邮件到 电子信箱:即可!

给个邮箱地址,我发给你。

用邮箱投就可以了

可以给晚报打电话!

平顶山师专学报投稿邮箱地址

年,卷(期):起止页码你翻翻一般杂志的投稿要求就知道了

1、来稿内容应依次包括:题名,作者姓名,工作单位,摘要,关键词,作者简介,正文,参考文献,英文题名、作者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作者详细通信地址、邮编、电话号码或电子邮件地址。  2、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  3、作者姓名及工作单位:宜署作者真名;工作单位包括单位全称、所在省市名及邮政编码;多位作者名之间用逗号分隔,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在姓名右上角及相应的工作单位前加注不同的数字序号。例:曹辛华1,李世红2,刘励1(1、郑州大学中文系,河南郑州450052;2、河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河南新乡453002)  4、作者简介:文章的主要作者在中文关键词下面位置标注作者简介,内容依次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职称,学位,简历及研究方向。例:作者简介:乌兰娜(1968)),女(蒙古族),内蒙古达拉特旗人,内蒙古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博士,1994年赴美国哈佛大学研修,主要从事蒙古学研究。  5、摘要:篇幅为100―300字,内容应为文章观点的高度浓缩,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不用类似“本文论述了……”等报道语式,不用序号,不分段。  6、关键词:选取反映文章最主要内容的术语3―8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  7、正文:篇幅以8000字以内为宜,用word格式排版,A4纸打印。文中层次符号用一、(一)、1、(1),引用文献序号用方括号标注,一条文献多次引用时均用一个序号表示。解释或补充性的注释用圆括号放在文中,并在当页下方列出注释内容。  8、凡获得基金资助产出的文章,应在首页地脚注明基金项目的正式名称,并在圆括号内注明其项目编号。例:基金项目:中国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9637050)  9、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依次包括: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及版本(初版省略),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文献出处或电子文献的可获得地址,文献起止页码,文献标准编号。文献类型标识方法为: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其他未说明的文献[Z]。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表于文后,以“参考文献:(左顶格)”标识;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一致。例:A、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1]孙启林、战后韩国教育研究[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5、321―322B、期刊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2]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C、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名  [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原文献题名  [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3]辛希俊、信息技术的应用展望  [A]、赵玮、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468―470D、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4]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E、国际、国家标准[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5]GB/T16159―1996,汉语拼音法正词法基本规则[S]

《十月》 杂志简介:大型综合性文学双月刊,以不断推出文学新人的佳作为特色,既注重作品的思想性又注重作品的艺术性和可读性。是北京市优秀期刊,华北地区“十佳”期刊,第二届百种全国重点社科期刊首届国家期刊奖。 投稿要求:着重刊登内容坚实、风格多样的中篇小说以及品位高雅、文笔优美的散文,同时也发表优秀的长、短篇小说和诗歌、报告文学。对广大读者所关注的热点题材作品优先刊登。 通讯地址:北京北三环中路6号,邮编:100011,电话:010-62012338 《人民文学》 杂志简介:文学类杂志 投稿要求:小说:精品荟萃;记忆:前程梦影;点击:网上风情;随笔:异彩分呈;观点:尖锐酣畅;圆桌:众声喧哗;现场:独家报道;诗歌:引领风骚;专栏:名家散文;插页:当代艺典。 通讯地址:北京农展馆南里10号楼,邮编:100026,电话:010-65003120 《小说选刊》 杂志简介: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月刊,每月2日出版。提供浓缩的文学享受。 投稿要求: 通讯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沙滩北街2号,邮编:100009,电话010-64011046 《诗刊》 杂志简介: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中国诗坛最具影响力的刊物,全国百种社科重点期刊“首届国家期刊奖”获奖期刊。每月十号在北京出版。 投稿要求:展示诗坛全貌,披露世界诗歌动向,鼎力推出年轻新锐,开设理性权威论坛。坚持高品质作品的编辑,发展独家拥有的特色栏目。 通讯地址:北京农展馆南里10号诗刊社,邮编:100026,电话:010-65389326(编辑部)010-65002969(发行部) 《莽原》 杂志简介:大型纯文学双月刊 投稿要求:提供更多高质量作品,给读者更多获益。 通讯地址:郑州市经七路34号,邮编:450003 《作家文摘》 杂志简介:《作家文摘》和《作家文摘·青年导刊》均为中国作家协会主管,作家出版社主办,是一份熔知识性、趣味性、新闻性为一体的高品位文学类文摘报。 投稿要求: 通讯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王家园10号商之苑大厦,邮编:100027 电话:010-65518026 65518025(fax) 《芙蓉》 杂志简介:大型文学双月刊,具有传播文坛新动向、挑战传统阅读、推出新人新作之功能。 投稿要求: 通讯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银盆南路67号《芙蓉》杂志社 邮编:410006 电话、传真:0731-8882784 Email: 《杂文月刊》 杂志简介:是我国唯一刊登杂文、随笔、小品、讽刺小说、杂文学术文章,选登全国报刊杂文佳作,海内外公开发行的杂志。 投稿要求:华夏论苑、鲁迅风骨,要求风格独特:尖锐、泼辣、幽默,雅俗共赏:可读、可信、可亲。 通讯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东路210号,邮编:050013,电话:0311-8631153 8631194 《书屋》 杂志简介:湖南省新闻出版局主办的文学月刊,有“说长论短、书屋品茗、灯下随笔、奇谈怪论、我的书屋”等十余个栏目。 通讯地址:湖南省新闻出版局 《中国作家》 杂志简介:全国首家224页特大容量文学月刊。 投稿要求:以中、长篇幅的报告文学、纪实文学和小说为主打,以“关注现实、贴近时代、雅俗共赏”为办刊宗旨。 通讯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沙滩北街2号,邮编:100720,电话:010-64035706 《当代》 杂志简介: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主办,主要版块有“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 、散文诗歌、纪实文学、旧文摘、直言、新民间文学(含网事随笔等)”。是中国最有影响的高品位的大型文学期刊之一。 投稿要求:注重作品的当代性、社会性、文学性,兼容百家。顺应时代,力求题材、格和表现手法的多样化。 通讯地址:北京朝内大街166号 邮编:100705 电话:010-86521109 E-mail: 《啄木鸟》 杂志简介:是公安部主管的全国公安系统唯一大型法制文学月刊。自1984年正式创刊以来始终以其鲜明醒目的公安法制文学特色,备受社会各界赞许和厚爱。主要有“长篇连载、中短篇小说、纪实文学、散文随笔”四大版块。 投稿要求:深层披露各类热点案件、最新中外侦探小说精品、强力聚焦关注现实关注社会之力作、透视社会众生领悟警世箴言、充分展示充 满神气色彩的警察世界。 通讯地址:电话:010-67625979 67633344转121 《中篇小说选刊》 杂志简介:为大型文学双月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发行量居全国大型文学刊物之首。是您丰富人生、充实精神、提高文化素养的良师益友,是您订阅刊物的最佳选择。 投稿要求:作品思想性强、艺术性高、可读性好。能为读者提供创作经验、了解作家创作历程和文学生涯。 通讯地址:福州市东水路76号福建出版中心8层,邮编:350001,电话:0591-7557277 《中华散文》 杂志简介:主要栏目有:人生感悟、社会幽微、文化随笔、人与自然、闲情偶记等。 投稿要求:关注生活、直面人生、注重文化内涵和思想内涵,充满时代意识和当代生活气息。 通讯地址:北京朝内大街166号,邮编:100705,电话:010-65283501 65287359 《海上文坛》 杂志简介:创刊十年,难得纪实文章很高雅,难得高雅文章很大众。难得大众文章很前卫,难得前卫文章很休闲。 投稿要求: 通讯地址:上海市巨鹿路675号,邮编:200040,电话、传真: 021-54041807 投稿地址 《时代作家报》 关注实力作家诗人,长期策划出版各类文艺作品集。 通信地址:北京25支局037信箱 邮编:100025 咨询电话:010-65729778 电子信箱:[email][/email] ☆大型民刊《伯乐》 伯乐期刊长期征各类体裁的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等,并策划出版图书。) 投稿地址:100025 北京25支局033信箱*伯乐文学编辑部 收 电子信箱:[email]DFBOLECOM[/email] 语言通道:010-65157362 65761589 伯乐文学论坛:[url][/url] ☆《边缘艺术》总第七辑2003年3月出版 本期重点推荐中国水墨画大师李世南先生的“僧缘作品”。 投稿地址:100101 北京朝阳区安立路66号安立花园2D-1101室 电话联系:010-64907253 电子信箱:[email][/email] [email][/email] ☆ 著名民刊《诗参考》每年出一期。 投稿地址:100088 北京海淀区北三环中路67号*中央电视台新影中心 王立忠收 诗参考论坛:[url][/url] ☆ 《国际汉语诗坛》 投稿地址:400020 重庆市江北区观音桥邮局031信箱 张智收 ☆《独立》民刊 投稿地址:615300 四川普格县农机厂内发星工作室 发星收 ☆《新诗界》季刊 投稿地址:100089 北京市8938信箱 李青松收 ☆《守望》民刊 电话联系:0313-3039481 投稿地址:075100 河北宣化大北街10号 温国收 ☆《爆炸》民刊 投稿地址:467000 河南平顶山市湛河南路12号楼1单元10号 张杰收 论坛投稿:[url][/url] ☆《放弃》民刊 投稿地址:365400 福建宁化地税局 鬼叔中收 ☆《年度诗选》主编 投稿地址:250014 山东济南市文化东路*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张清华收 ☆《诗歌与人》民刊 投稿地址:510500 广州市沙河顶新一街14号 黄礼孩收 ☆《新城市》民刊 投稿地址:200435 上海临汾路1320弄13号404室 达陆收 ☆《诗前沿》民刊 投稿地址:100025 北京朝阳区八里庄南里5号大楼407室 孙文涛收 ☆《在人间》民刊 投稿地址:313000 浙江省湖州市新华路湖州师院598号信箱 王平收 ☆《寄身虫》民刊 投稿地址:深圳福田皇冈村三龙花园13幢803室 农夫收 ☆《存在》民刊 投稿地址:四川内江市艺术馆(邱家咀干校内) 刘泽球或陶春收 ☆《中华文学选刊》期刊 投稿地址:100705 北京市朝内大街166号 编辑部收 ☆《艺术广角》期刊 投稿地址:110003 沈阳市和平区8经街74号 编辑部收 ☆《上海文学》期刊 投稿地址:200040 上海市巨鹿路675号 编辑部收 ☆《中华诗词》期刊 投稿地址:100009 北京市东城区北兵马司17号 编辑部收 ☆《文学自由谈》期刊 投稿地址:300040 天津市新华路237号文学自由谈杂志社 编辑部收 ☆《作品与争鸣》期刊 投稿地址:100025北京市慈云寺邮局005信箱 编辑部收 ☆《中西诗歌》期刊 投稿地址:510510 广州市同和邮局121信箱 编辑部收 ☆《中国新诗刊》民刊 电话联系:010-89594064 投稿地址:101100 北京通州区龙旺庄23幢141室 飞沙收 网上论坛:[url][/url] ☆《香稻诗报》民刊 投稿地址:124010 辽宁盘锦市邮政218信箱 编辑部收 ☆《翼》民刊 投稿地址:100732 北京建内大街5号文学所 周瓒收 ☆《槎诗刊》民刊 投稿地址:517000 广东河源市华达街1号《河源青年》编辑部 东方舟收 ☆《第三说》民刊 投稿地址:363000 福建省漳州市大同路市图书馆 康城收 电子信箱: [email][/email] [email][/email] ☆《方向》民刊 电话联系:0953-6012685(办)0953-6011261(宅) 投稿地址:751500 宁夏盐池县文化馆美术室《方向》诗社 何武东 ☆《黄河文学》期刊 投稿地址:150004 银川市民生街23号 编辑部收 ☆《山花》期刊 投稿地址:550002 贵阳市科学路66号 编辑部收 ☆《芙蓉》期刊 投稿地址:410006 长沙银盆南路67号 主编:萧元 ☆《大家》双月期刊 投稿地址:650034 昆明市环城西路609号云南新闻出版大楼10层 电子信箱:[email]MasterMAG[/email] ☆《作品》期刊 投稿地址:510635 广州市天河北路龙口西路552号广东文学艺术中心7楼 编辑部收 ☆《台湾诗学》期刊 投稿地址:台中逢甲邮局25-427号信箱 (注:地址用繁体写) 电子信箱:[email][/email] 电话联系:0911-132371 ☆《诗艺文出版社》 投稿地址:台北县新店市三民路75巷2弄3号 (注:地址用繁体写) 电子信箱:[email]P[/email] ☆《扬子江》诗刊 投稿地址:210034 南京市颐和路2号 编辑部收 ☆《绿风》诗刊 投稿地址:832000 新疆石河子北二路艾青诗歌馆《绿风》编辑部收 ☆《诗选刊》月刊 投稿地址:050021 石家庄市槐北路192号 ☆《诗潮》双月刊 投稿地址:110003沈阳市和平区北三经街66号 编辑部收 ☆《星星》诗刊 投稿地址:610012 成都市红星路二段85号 上半月或下半月编辑部一起收 论坛投稿:[url][/url] ☆《诗刊》半月刊 投稿地址:100026 北京农展馆南里10号 上半月或下半月编辑部一起收 ☆《诗歌月刊》 投稿地址:230001 安徽合肥市大钟楼邮局518信箱 编辑部收 网上投稿:[url][/url] ☆《墓草工作室》不定期编辑网刊或民刊选集等 通信地址:100025 北京25支局037信箱 苏向辉(墓草)收

买份晚报看看!上面肯定有!

平顶山师专学报投稿邮箱是多少

现在叫平顶山学院,相关专业及资料你可以登陆他们学校网站查询。网址

直接去报社平顶山市建设西段268号 或者发邮件到 电子信箱:即可!

现在都是把文章电子稿投到期刊编辑部的邮箱,

1、来稿内容应依次包括:题名,作者姓名,工作单位,摘要,关键词,作者简介,正文,参考文献,英文题名、作者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作者详细通信地址、邮编、电话号码或电子邮件地址。  2、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  3、作者姓名及工作单位:宜署作者真名;工作单位包括单位全称、所在省市名及邮政编码;多位作者名之间用逗号分隔,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在姓名右上角及相应的工作单位前加注不同的数字序号。例:曹辛华1,李世红2,刘励1(1、郑州大学中文系,河南郑州450052;2、河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河南新乡453002)  4、作者简介:文章的主要作者在中文关键词下面位置标注作者简介,内容依次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职称,学位,简历及研究方向。例:作者简介:乌兰娜(1968)),女(蒙古族),内蒙古达拉特旗人,内蒙古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博士,1994年赴美国哈佛大学研修,主要从事蒙古学研究。  5、摘要:篇幅为100―300字,内容应为文章观点的高度浓缩,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不用类似“本文论述了……”等报道语式,不用序号,不分段。  6、关键词:选取反映文章最主要内容的术语3―8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  7、正文:篇幅以8000字以内为宜,用word格式排版,A4纸打印。文中层次符号用一、(一)、1、(1),引用文献序号用方括号标注,一条文献多次引用时均用一个序号表示。解释或补充性的注释用圆括号放在文中,并在当页下方列出注释内容。  8、凡获得基金资助产出的文章,应在首页地脚注明基金项目的正式名称,并在圆括号内注明其项目编号。例:基金项目:中国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9637050)  9、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依次包括: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及版本(初版省略),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文献出处或电子文献的可获得地址,文献起止页码,文献标准编号。文献类型标识方法为: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其他未说明的文献[Z]。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表于文后,以“参考文献:(左顶格)”标识;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一致。例:A、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1]孙启林、战后韩国教育研究[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5、321―322B、期刊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2]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C、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名  [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原文献题名  [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3]辛希俊、信息技术的应用展望  [A]、赵玮、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468―470D、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4]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E、国际、国家标准[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5]GB/T16159―1996,汉语拼音法正词法基本规则[S]

平顶山师专学报投稿

2002年,平顶山师专学报17期2刊,第1-8页

年,卷(期):起止页码你翻翻一般杂志的投稿要求就知道了

1、来稿内容应依次包括:题名,作者姓名,工作单位,摘要,关键词,作者简介,正文,参考文献,英文题名、作者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作者详细通信地址、邮编、电话号码或电子邮件地址。  2、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  3、作者姓名及工作单位:宜署作者真名;工作单位包括单位全称、所在省市名及邮政编码;多位作者名之间用逗号分隔,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在姓名右上角及相应的工作单位前加注不同的数字序号。例:曹辛华1,李世红2,刘励1(1、郑州大学中文系,河南郑州450052;2、河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河南新乡453002)  4、作者简介:文章的主要作者在中文关键词下面位置标注作者简介,内容依次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职称,学位,简历及研究方向。例:作者简介:乌兰娜(1968)),女(蒙古族),内蒙古达拉特旗人,内蒙古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博士,1994年赴美国哈佛大学研修,主要从事蒙古学研究。  5、摘要:篇幅为100―300字,内容应为文章观点的高度浓缩,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不用类似“本文论述了……”等报道语式,不用序号,不分段。  6、关键词:选取反映文章最主要内容的术语3―8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  7、正文:篇幅以8000字以内为宜,用word格式排版,A4纸打印。文中层次符号用一、(一)、1、(1),引用文献序号用方括号标注,一条文献多次引用时均用一个序号表示。解释或补充性的注释用圆括号放在文中,并在当页下方列出注释内容。  8、凡获得基金资助产出的文章,应在首页地脚注明基金项目的正式名称,并在圆括号内注明其项目编号。例:基金项目:中国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9637050)  9、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依次包括: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及版本(初版省略),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文献出处或电子文献的可获得地址,文献起止页码,文献标准编号。文献类型标识方法为: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其他未说明的文献[Z]。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表于文后,以“参考文献:(左顶格)”标识;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一致。例:A、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1]孙启林、战后韩国教育研究[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5、321―322B、期刊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2]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C、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名  [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原文献题名  [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3]辛希俊、信息技术的应用展望  [A]、赵玮、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468―470D、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4]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E、国际、国家标准[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5]GB/T16159―1996,汉语拼音法正词法基本规则[S]

平顶山师专学报

平顶山教育学院旅游专业诞生于2006年。200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院成立平顶山文化旅游学校,旅游专业成为了我院重点建设的专业,旅游与酒店管理部也应运而生。经过5年多的发展,我部专业力量雄厚,硬件设施齐全。现有专业教师15人,其中副教授5人,讲师7人,硕士5人,双师型人才4人。在人才培养中,我部十分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注重知识的复合性、前沿性和应用性,突出实践环节,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我部现已建成校内“模拟客房实验室 ”、“模拟(中、西)餐厅实验室”、“3D模拟导游实验室 ”“模拟酒吧实验室”、“茶艺室”、“模拟旅行社”、“模拟咖啡实验室”、“插花实验室”等等。目前我部毕业生已遍布全省乃至全国星级宾馆、旅行社、旅游公司、风景区以及外事、外贸等旅游企事业及相关行业和部门。近年来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均达 98%以上。 戏曲表演与舞蹈表演两个专业是我校着力打造的精品骨干专业之一。戏曲表演专业开设于1982年,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戏曲表演能力、能在文艺团体从事表演工作的专业人才。学校建有戏曲表演专业练功房;有演出实践场地,配备了符合专业演出要求的灯光、音响设备,以及戏曲表演专业教学教具、演出服装。开设有艺术概论、表演基础理论、基本乐理、视唱、戏曲声腔知识、基、武、身、把、唱、念、做等专业技巧训练课。现有专业教师16名,其中,副高级职称6名,中级职称8名,省级优质课教师3名。多年来,学校在戏曲表演专业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围绕艺术实践,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思路,注重学生理论知识与艺术实践的融会贯通,特别是开设的舞台艺术实践课,被省教育厅列为“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项目”,并通过验收。戏曲表演专业学生在国家、省、市级举办的各项文艺赛事活动中屡屡获奖,2002、2003年连续两次代表河南省参加了第六届、第七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荧屏荟萃决赛,参赛的豫剧折子戏《盗草》《挂画》《顶灯》的主角分别荣获“小梅花金花状元花”和“小梅花金花奖”,填补了河南省专业戏曲学校没有“小梅花”奖的空白。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刘晓燕、国家一级演员徐萍、白伟以及市豫剧团、市曲剧团、中平能化豫剧团等专业团体的业务骨干均是该校戏曲表演专业毕业生。在省内外大型文艺活动中均能看到该专业学生的身影。近年来,学校与贵州省京剧院、河南省京剧院、焦作市歌舞团、平顶山市豫剧团等用人单位建立了长期联系,并为其输送了一批又一批戏曲表演专业毕业生,还有部分毕业生分别考入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等高等院校学习深造,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舞蹈表演专业开设于1992年,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舞蹈表演能力、能在文艺团体及相关单位从事舞蹈表演和教学工作的专业人才。开设有舞蹈表演基础理论、芭蕾基训、民族民间舞、古典舞、毯技训练等课程。现有专业教师10名。并定期聘请上海舞蹈学院、北京舞蹈学院等知名院校老师来校授课。舞蹈表演专业教学过程中,学校在严抓基础教学的同时,采取“以舞带功”、“以舞促教”的教学方式,将学生排练舞蹈的过程,变成学生提升自身专业水平的过程,变成教师完善自身教学方法的过程,使舞蹈专业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在第三届“小桃李”杯全国青少年舞蹈选拔赛中,孙萌同学荣获专业组唯一金奖。在全省文化系统艺术学校历届舞蹈大赛中,该校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引起有关领导、专家和全省同类学校的关注,被誉为“平顶山现象”。另外,舞蹈表演专业学生已成为我市各项大型文艺演出活动的主力军,先后参加了平顶山建市50周年文艺晚会、“华合论坛”开幕式、人大成立50周年文艺演出等大型文艺晚会演出活动。近年来,舞蹈表演专业毕业生或被专业歌舞剧院、部队文工团等文艺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录用,或考入北京舞蹈学院、上海舞蹈学院等高等院校学习深造,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 幼儿师范部成立于2010年8月25日,现有学前教育专业五年制大专和三年制中专(综合、英语、音乐、舞蹈、美术方向)在校学生1341余人。学前教育专业为我院的特色专业,2010年被平顶山市教育局确定为示范(重点)专业。一、 培养目标培养体现本专业“基础理论+职业道德+专业技能”特点的幼儿园和早教机构教师及保育员。紧紧围绕职业和岗位需求,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为师,教学生学会生存、学会专业技能,德能两方面共同创新。二、 课程设置创建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职业能力为引领、与幼儿教师资格和专业教学技能竞赛相衔接的课程标准。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卫生学、幼儿园艺术、科学、语言、社会、健康等五大领域的教育活动设计、儿童文学、阅读与写作、教室口语、职业道德、写字、声乐、舞蹈、钢琴、弹唱、手工、简笔画等,从幼儿心理观察与研究,到幼儿各领域教学活动指导研究与训练,本专业构建了以培养幼儿教师理论素养和教学技能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教学上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强化专业技能,培养社会需要的、多样化的、适应性强的高质量专业人才”的办学方针和“理论够用,加强技能,注重德育,一专多能”的教学指导思想。在保证“够用、必须”的前提下,降低学生对过深理论和过难知识的要求,加强专业技能教学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三、就业前景通过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实验实习基地20余家,加强实习。与30家省市知名幼儿教育机构建立广泛、稳定的合作关系,签订就业基地协议,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在每年举办的“校园招聘洽谈会”上,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备受用人单位青睐,就业率连续多年稳定在98%以上。 计算机科学与应用系,简称计算机系。计算机系按照学院“理论够用,强化技能,注重德育,一专多能”的教学指导思想,致力于教学。全系形成“求真、尚能、敬业、爱生”要求自己,以“树立目标,坚定信念,惜时如金,奋力拼搏,塑造自己,挖掘智慧,设计明天”勉励学生。一.专业结构与办学方向计算机系始建于1999年,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开始招收普通专科生,是目前学院最早创建的系部之一。经过10多年的积淀,计算机系造就了一支锐意创新、团结实干的教学与科研团队,建立了完备、优越的教学条件,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计算机专业人才。目前我系开设有“计算机应用技术(师资方向)”高职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中专专业。二.教师队伍建设计算机系现有教职工19人,其中副教授3人,讲师11人,助教5人。主讲教师均为本科以上学历,其中具有硕士学位教师5人,在读硕士4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人,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市级优秀教师1人,院级教学名师1人。三.实践教学环境(1)计算机基础教育机房4个。(2)平顶山教育学院网络中心。(3)校内实习基地:①组装与维护实训室1个;②锐捷网络实训室1个;③多媒体实训室1个;④非线编实训室1个;⑤综合布线实训室1个。四.系部特色1、2011年中央财政支持的计算机应用职业教育实训基地。2、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NTET)考点,一直承担NTET初、中级培训和辅导工作。3、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NIT)考试中心。4、计算机操作员、计算机文字录入处理员职业技能鉴定站。五.发展思路计算机系坚持面向应用、服务社会、特色强系的理念,通过准确专业定位、明确专业方向,优化培养方案,加强能力培养,凝练强势特色,实现资源共享、构建优质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群。定位:应用型和服务型(应需,主动,优质,持续,更新),特长:培养学生素质高,上手快的职业能力。 中文系是平顶山教育学院成立最早的系部之一,2006年经河南省教育厅批准开始以规范化名称“语文教育专业”招生,旨在培养具有高尚思想品质、良好职业道德、过硬教学技能、从事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应用型教育工作者。中文系拥有一支职称、学历、年龄结构相对合理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其中有副教授以上职称者12人,占专任教师总人数的5%;取得硕士学位的有10人,占3%,有10名是双师型教师。他们为中文系的教育教学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保障了本专业各项工作的有效进行。语文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明确,课程体系规范,教学环节优化,突出了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中文系现有五年制大专、普专两个层次共9个教学班、在校生445人,生源充足,人才培养素质优秀。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达到了85%以上,对口就业率63%。此外,中文系还成立了专门的学生活动室,每个学期都积极举办各类学生活动,以丰富学生们的课余生活,同时,也为他们展现自己的才华提供了宽广的舞台。中文系成立的社团:“雏鹰文学社”和“蓝天青年志愿者协会”更是吸引了大批的学子,在校内外有着很高的知名度。 平顶山教育学院外语系建系历史悠久,教学实力雄厚,承担着我院专业英语、公共英语以及日语等学科的教学工作。多年来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适应经济发展和中、小学英语教学需要的专业人才。外语系师资力量雄厚,共有专职教师26名,其中硕士研究生学历占20﹪以上,并先后聘请外国英语教学专家多名,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朝气蓬勃的师资队伍。多年来外语系教师教研并重,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在承担全院英语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进行教学科学研究。近几年来,本系教师在《教师教育研究》、《大学时代》、《现代教育通讯》、《科学时代》、《成才之路》、《宿州师专学报》、《吉林教育学院学报》等各类学术期刊和国家级正规刊物上共发表专业学术论文上百篇,主编或参编专业著作3部,主持或参与完成科研项目及课题60多项,其中国家级一项,省级15项,市级35项,另有院校级奖项及荣誉40多项。外语系教师所取得的科研成果有力地促进了外语教学,并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雄厚的师资力量和深厚的科研能力为培养现代化外语人才、提高我院学生的外语专业素质创造了良好条件。外语系在课程设置上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努力打造精品课程。在大力开展课程教学活动的同时,外语系还积极拓宽学生英语学习空间,大力开展第二课堂,举行各种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英语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增强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外语系指导下的社团有:星空英语社、英语演讲协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等。每年一度的英语演讲比赛、英语写作比赛以及圣诞晚会,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和校园文化,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水平,促进了同学友谊,深受全院学生的喜爱和好评。外语系下辖8个英语专业教学班,在院党委的坚强领导和广大教师的辛勤努力下,本系在育人方面硕果累累。近三年来,本系学生在专升本、特岗以及各地市招教考试中所取得的优异成绩一直在我院广大各系中独占鳌头。其中,2010年本系有19位同学顺利通过专升本考试,被我省本科院校成功录取继续深造,录取率占我院七个系部录取总数的25%,名列全院前茅;另有19位同学顺利通过2010年各地市特岗或招教考试,占我院七个专业系录取总数31%以上,位居全院第一名。2012年本系09普英班有15位同学参加专升本考试,其中12位同学顺利通过,被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安阳师范学院等本科院校成功录取,继续深造。近年来本系有十个班级获校级优秀班集体,其中一个班级获省级优秀班集体;有十八名同学荣获省级优秀三好学生、省级优秀学生干部和省级优秀毕业生等光荣称号; 07普英(1)班岳静和09普英班赵雯琼两位同学品学兼优、表现突出,分别于2008年和2011年荣获国家奖学金(8000元),全院唯一;另有二十七名同学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值得骄傲的是,在2010年5月和7月份举行的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和英语口语比赛河南赛区选拔赛中,我系09普英班赵雯琼同学在高手林立的赛场上,发挥出色,成绩优异,最终两次荣获全省英语专业组一等奖,在全省高职高专院校中为我院树立了形象,扩大了影响,争得了荣誉。另外本系还有多名教师和学生在省级乃至全国规模的教学技能(说课、书法等)大赛中获奖,其中姬昆生老师在最近三年来三届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和第七届全国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河南赛区选拔赛)以及2011年河南省中等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大赛英语演讲比赛中五次辅导我院选手参赛,均获得一等奖的优异成绩,该老师本人亦五次荣获省级“优秀辅导教师”光荣称号。 平顶山教育学院数学系是我院建系最早的系科之一。全系教职员工现有22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5人,讲师11人,具有硕士学位6人,院级优秀教师8人,省级优秀班主任2人,院级优秀班主任6人。本系教师具有较强的科研水平,科研气氛浓厚。近两年来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篇,在CN期刊上发表论文20多篇,获省市级教学成果奖6项,主持省市级科研课题5项。本系的大学生课余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曾举办了“诗歌朗诵比赛”,“我的就业观”演讲比赛,职业规划大赛等。数学系从建系到现在共培养了毕业生273人,“专升本”升学率高达97℅,一次性就业率达90%以上,特岗和招教考试中数学系学生也名列前茅,他们分布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各条战线,都成为各自岗位上的骨干力量。 我院物理与电子技术系的前身,是原平顶山教育学院物理系和平顶山师范学校的物理教研室。该系组建以来,已为社会培养物理教育和电子应用技术等专业人才数百名,其毕业生除考入高一级院校继续深造外,其余大部分广泛地就职于高校、中小学、教育管理和电子电器等企事业单位与部门,他们以其扎实的理论功底、较高的文化素养、过硬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道德风尚赢得了社会的肯定与好评。2009年,经河南省教育厅批准、教育部备案,该系正式开设了普通专科层次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并于同年开始招生。该专业开设有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技术、可偏程控制技术、电子检测与制作技术、家电原理与维修技术、实用电工技术等二十余门专业课程。该专业的开设,填补了我院在此方面的一个空白,南方多家大型企业集团也闻讯而至,向我院表示了急切的用人意向,据统计,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已超过了省定的就业标准。经过不懈的努力与拼搏,物理与电子技术系从人员配备到教学体制的完善等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该系现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7人,硕士1人,双师型教师7人;省市级学科带头人2人,河南省教师教育专家1人、市级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人,多位教师多次参加过国内的专业培训和学习;在教学的硬件建设方面,不仅具有完善的多媒体教室和微机室,而且已建成电子制作、电子电器检测、单片机技术、可编程控制技术等7个专业实验实训室,可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在教科研方面,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该系教师主编、参编专业教材12部,在《大学物理》、《物理实验》、《物理通报》、《河南大学学报》、《河南师范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56篇,主持和参与完成省市级教科研规划课题16项,研制教具获教育部二等奖2项,另获其他省级以上各种教科研成果奖28项,获国家专利3项。成果的取得,不仅体现了该系教师扎实的知识功底和奋发向上的教科研精神,而且也充分彰显了该系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助教学的执教方针与教育理念。我们相信,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专业优势,有我们学院正值蓬勃发展的烘托与促动,有全系的共同努力,有来自社会各方的大力支持,我们的物理与电子技术系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音乐系在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从武汉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华中师大等多所音乐院校引进优秀人才。积极依靠老教师的丰富经验,充分发挥中青年教师的生力军作用,努力培养青年骨干教师,优化师资队伍。推动不同教学流派和艺术风格间的学术交流。先后有多人次赴国内名牌音乐学院进修深造,为音乐系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多年来,我系把音乐教学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教学能力,专业主课围绕音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育人特色,确立了本系的学科定位,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重视基础训练,突出创作实践,关注就业需求,鼓励个性发展。往届毕业生以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完善的知识结构,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与好评,教学能力与实践成果已初见成效。为加强音乐教育专业的专业建设,目前音乐教育专业拥有琴房66间(钢琴62台)、数码钢琴教室1个(32台)、音乐教室4个、舞蹈教室2个,综合实训室1个,内设电视机、DVD;另有其他实训器材:铜管乐120件、电声乐1套。目前,音乐教育专业实训开课率为100%。为学生提供艺术实践的舞台,使学生在演练中不断提高。音乐教育专业教师共28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占18%),中级职称13人(占47%),助教10人(占35%)。具有硕士学位和在读研究生9人(占32%),本科学历23人(占85%)。40岁以下20人,双师型人才占教师总数的36%,已经形成一支以老带青,老、中、青结合,中青骨干为主,年龄、职称、资历结构搭配合理的教学队伍。这样一支锐意进取的教师队伍在课堂教学内承担着专业授课任务,在课下承担着专业实践指导任务。全体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在科研、音乐创作和艺术表演等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院领导鼓励教师学生走出校园广泛参与社会艺术活动和比赛,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创新。近年来又有教师和学生在国家、省、市级各类比赛中获奖。为教育学院的特色教育提高了知名度。到2012年7月为止,我们先后与平顶山市教育单位、艺术培训机构建立了稳定的、运行良好、有保障机制的校外实训基地多达16个,并随时与艺术团体、社会企事业保持联系及时参与文艺演出。 平顶山教育学院美术系是教育学院建立较早、师资力量雄厚的科系之一。美术教育专业的开设由来已久。1987年,尚属教育学院前身的平顶山师范学校就开设了首届三年制中等美术教育专业,这是平顶山历史上第一个培养中小学教师的美术教育专业班,毕业学生在当时非常抢手。随着多校合并和学院的不断发展,2006年招收了第一届三年制普通大专美术教育专业。根据社会需求,在专业结构上开设大专课程美术教育、五年制美术教育、中专室内设计三个专业,基本设施齐备,拥有配置一流的设计实训室和多媒体美术专用教室、设计制作室、专业美术展览馆、有艺术设计、壁画等美术实训室;构建具有艺术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美术系根据学生就业需求,以职业训练为中心,以职业体验为起点,围绕职业技能的形成和增强来精选专业与技能课;以实训为中心课堂,优化艺术实践教学,突出职业技能实践开发的综合性,大力开展第二课堂及实践创造能力的培养,使所学专业走向社会、走向市场。20多年来,学院美术系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美术教育专业的人才,毕业后工作在我市及全国、全省各地的中小学、政府机关及企事业单位,成为目前平顶山地区大部分小学及部分中学美术教育和其它部门美术宣传的骨干力量。2003年,我系开始承担着平顶山市中、小学美术教师的培训工作,为平顶山美术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受到我市美术教育界及社会各界的好评及广泛关注。人才培养总体目标为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一定视觉艺术理论研究能力、书画与设计创作能力以及适应社会实际工作需要的中等以上学校美术教师、为社会所需求的设计类高级人才和美术、宣传的组织人才。美术系现有专业教师16名,其中副教授2名,讲师、助教13名;10年以上教龄占95%以上。 平顶山教育学院体育系有光荣的历史,其前身为平顶山师范学校体育教研室,1986年9月开始招收中等师范体育生。两校和并后,2009年9月体育系开始招收大专体育专业,现有体育教育一个专业,是一个新办系,学科、专业课程建设处于起步阶段。体育系主要承担全院的公共体育课程和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组织开展全院师生课外各项体育活动以及校内外的体育竟赛与交流等。体育系现有教职工11名,副教授4名,讲师6名,其中研究生3名,省院级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一名。主持完成省厅级课题3项,公开出版著作8部,发表学术论文32篇,核新期刊7篇,获得平顶山教育系统教工蓝球赛冠军三次,获得河南省第15届大学生田经云动会女子800米第二名,2008年平顶山市迎奥运长跑比赛女子组比赛获得第一名、第二名。曾承担平顶山市三运会和七运会开幕式大型团体操表演。1999年获得省中师田径运动会男子团体第一名。1999年全省中专篮球比赛师生混合组第一名。体育系的职称,学历层次和理。根据发展要,体育系特邀省内知名体育专家、教授张林娟为体育系的客座教授,以专家论坛、学术报告、教学指导等形式,进一步推进了体育系教学、科研工作的全面发展。 体育系现有室外400米标准塑胶田径场一个,足球场一个,塑胶篮球场12块 ,排球场3块,网球场2块,羽毛球场3块,体操房一个。体育教育专业主干课程为;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史、学校体育学、球类(蓝球、足球、排球)、田径、体操、武术。 平顶山教育学院生物化学系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业教师13人,其中副教授等高级职称7人,讲师4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2人,专业硕士2人。逐步形成一支学历、职称结构合理,业务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目前,生物化学系教师主要承担学院幼儿师范部《幼儿卫生学》,教育系学前教育专业的《学前卫生学》和体育系的《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生物化学系实验室仪器设备先进,实验条件优良。实验室不仅具有规范完善的基础实验设施,能满足学生实验需要,同时具有一批大型精密的现代化实验仪器,以满足教师和学生专业教学及科研的需要。生物化学系标本室收藏动植物标本丰富,充分满足学生学习和实践的要求。生物化学系科研风气浓厚,科研成果显著。近年来,研究成果显著。在国内各级刊物上发表了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中文核心20余篇。出版了专业著作十余本。教师承担的科研项目中获得省级一等奖、市级一等奖的表彰。生物化学系全体教职工正以饱满的热情,团结一致、抓住机遇、一如既往,勤奋工作,为平顶山教育学院的发展贡献力量!

1.《试论孙炎的语言学成就》,《古籍研究》1987年第4期。2.《试论汉语委婉修辞格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87年第6期。3.《中国现代史上的广东语言学家》(合作),《岭南文史》1988年第1期。4.《试论古汉语修辞中的层次性》,《淮北煤师院学报》1988年第4期。5.《“乡思”呼唤着“月夜箫声”--香港诗人杨贾郎〈乡思〉〈月夜箫声〉赏析》,《语文月刊》1988年第5期。6.《中国哲学思想在汉语辞格形成中的投影》,《营口师专学报》1989年第1期。7.《试论吴方言数词的修辞色彩》,载《语文论文集》,百家出版社,1989年10月。8.《试论黄遵宪的诗歌创作与成就》,《岭南文史》1990年第2期。9.《〈经传释词〉在汉语语法学上的地位》(合作),综合类核心期刊《复旦学报》1991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 年第 期转载。10.《〈西湖二集〉:一部值得研究的小说》,权威期刊《明清小说研究》1991年第2期。11.《情·鬼·侠小说与中国大众文化心理》,《上海文论》1991年第4期。1994年获“第一届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优秀论文奖。12.《点化名句的艺术效果》,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学语文》1992年第4期。13.《情真意绵绵,绮思响“雨巷”--谈戴望舒〈雨巷〉一诗的修辞特色》,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2年第5期。14.《回顾·反思·展望--复旦大学组织全国部分青年学者关于中国修辞学研究的过去现状及未来的讨论综述》,《鞍山师专学报》1993年第4期。15.《语言美学发轫》,综合类核心期刊《复旦学报》1993年第5期。16.《汉语外来词音译艺术初探》,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3年第5期。17.《论〈文则〉在中国修辞学史上的地位》,《鞍山师院学报》1994年第2期。18.《汉语外来词音译的特点及其文化心态探究》,综合类核心期刊《复旦学报》1994年第3期。19.《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评王希杰新著〈修辞学新论〉》,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4年第4期。20.《试论赋的修辞特点》,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5年第1期。21.《先秦时代中国修辞哲学论略》,《上海文化》1995年第2期。22.《试论汉语委婉修辞手法的范围》,《南昌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23.《关于中国修辞学发展的历史分期问题》,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5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95年第10期转载。24.《王引之〈经传释词〉的学术价值》,核心期刊《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5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96年第4期转载。25.《修辞结构的层次性与修辞解构的层次性》,《延边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96年第4期转载。26.《两汉时代中国修辞哲学论略》,综合类核心期刊《江淮论坛》1995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96年第2期转载。27.《〈经传释词〉对汉语语法学的贡献》,《中西学术》第1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5年6月版。28.《创意造言的艺术:苏轼与刘攽的排调语篇解构》,台湾《国文天地》1995年第11卷第6期(总第126期)。29.《旧瓶装新酒:一种值得深究的语言现象》,香港《词库建设通讯》1995年第4期(总第6期)。30.《改革开放与汉语的发展变化学术研讨会综述》,1995年11月《上海社联年鉴》。31.《〈经传释词〉之“因声求义”初探》,核心期刊《古籍研究》1996年第1期。1998年获上海市(1996-1997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32.《谐译:汉语外来词音译的一种独特型态》,《长春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33.《英雄侠义小说与中国人的阿Q精神》,台湾《国文天地》1996年第11卷第8期(总128期)。34.《论修辞的三个层级》,《云梦学刊》1996年第1期。35.《音义密合:汉语外来词音译的民族文化心态凸现》,《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1996年第2期。36.《咏月嘲风的绝妙好辞--晏子外交语篇的文本解构》,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6年第2期。37.《论汉语外来词音译的几种独特型态》,《雁北师院学报》1996年第4期。38.《触景生情的语言机趣--陶糓与钱俶外交语言解构》,台湾《国文天地》1996年第12卷第6期(总138期)。39.《〈语助〉与汉语虚词研究》,《平原大学学报》1996年第4期。40.《关于〈声类〉的性质与价值》,核心期刊《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6年第6期。41.《论夸张的次范畴分类》,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6年第6期。42.《新世纪中国修辞学的发展和我们的历史使命》,全国综合类核心期刊《复旦学报》1997年第1期。43.《论委婉修辞生成与发展的历史文化缘由》,核心期刊《河北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44.《清代语言学繁荣发展原因之探讨》,《云梦学刊》1997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97年第8期转载。45.《论中国修辞学研究今后所应依循的三个基本方向》,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7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97年第6期转载。46.《80年代以来中国修辞学理论问题争鸣述评》,《黄河学刊》1997年第2期。47.《论委婉修辞的表现形式与表达效应》,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湘潭大学学报》1997年第3期。48.《中国修辞哲学论略》,全国人文和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49.《论夸张表达的独特效应与夸张建构的心理机制》,核心期刊《扬州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50.《训诂学居先兴起原因之探讨》,载《语文论丛》第5辑,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6月。51.《语言美学的建构与修辞学研究的深化》(第一作者,与宗廷虎教授合作),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7年第5期。52.《“夫人”运用的失范》,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语文建设》1997年第6期。53.《论〈马氏文通〉在中国语言学史上的地位》,《江苏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第1期。54.《论委婉修辞生成的心理机制》,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8年第2期。55.《论孔子的修辞哲学思想》,《雁北师院学报》1998年第3期。56.《“水浒”现象与历史变迁》,《人民政协报》1998年4月27日第3版《学术家园》。57.《二十世纪中国现代修辞学发展的省思》,全国综合性社科核心期刊《社会科学》(上海)1998年第5期。58.《修辞心理学论略》,全国综合类核心期刊《复旦学报》1998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1998年第11期转载。59.《中国现代修辞学研究走向语言美学建构的历史嬗变进程》,全国人文和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6期。60.《二十世纪的汉语修辞学》(与宗廷虎教授合作),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丛书《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6月出版。61.《关于中国修辞学发展的历史分期及各个时期研究成就的估价问题》,载《郑子瑜〈中国修辞学史稿〉问世十周年纪念论文集》(宗廷虎教授主编),中国社会出版社,1998年2月。62.《潘金莲形象的意义》,台湾《古今艺文》1998年11月第25卷第1期。63.《进一步沟通海峡两岸的修辞学研究》,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8年第4期。64.《吴方言数词的独特语用效应》,载《修辞学研究》第8集,南海出版公司1998年年 6月。65.《中国风格学源流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湘潭大学学报》1998年第6期。66.《语言理论新框架的建构与21世纪中国语言学的发展》,云南省一级学术期刊《学术探索》(云南)1999年第1期。67.《修辞学转向与现代语言学理论》,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9年第2期。68.《论夸张》,载《中国第一届修辞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师范大学1999年6月。69.《论修辞文本建构的基本原则》,核心期刊《扬州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70.《平淡情事艺术化的修辞策略》,《徐州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71.《修辞主体论》,《锦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72.《方言研究:透视地域文化的重要途径》,云南省一级学术期刊《学术探索》1999年第3期。73.《[请读我唇]三人谈》(与宗廷虎教授等合作),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语文建设》1999年增刊。74.《看文人妙笔生花,让生命得到舒畅——评沈谦教授[林语堂与萧伯纳]》,台湾《中国语文》1999年第4期(总508期)。75.《修辞学研究新增长点的培植与催化》(与宗廷虎教授合作),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9年第4期。76.《借代修辞文本建构的心理机制》,全国人文和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6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0年第2期选摘。77.《论中国现代修辞学发展嬗变之历程(上)》,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研究论丛》第54号(1999年)。78.《[金瓶梅]的语言艺术》,载《经典丛话·金瓶梅说》,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79.《中国古典言情小说模式与中国传统文化心理》,台湾《国文天地》2000年第1期(总181期)。80.《论中国现代修辞学发展嬗变之历程(下)》,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研究论丛》第55号(2000年)。81.《评黎运汉著[汉语风格学]》(与宗廷虎教授合作),《文汇读书周报》2000年12月9日第2版。82.《论比拟修辞文本的表达与接受心理》,《深圳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83.《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论中国文学中的双关修辞模式》,台湾《国文天地》2000年第4期(总184期)。84.《委婉修辞的语用学阐释》,载《语文论丛》第6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9月。85.《修辞学研究的深化与修辞学教材的改革创新》,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2001年第1期。86.《比喻修辞文本的心理分析》,《平顶山师专学报》2001年第3期。87.《论精细修辞文本的心理机制》,全国优秀社科学报《锦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88.《异语修辞文本论析》,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2001年第4期。89.《语言的艺术:艺术语言学的建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90.《论旁逸修辞文本的建构》,湖南省一级学术期刊《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5期。91.《论拈连修辞文本》,《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92.《论结尾的修辞策略》,《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93.《顶真式衔接:段落衔接的一种新模式》,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2002年第2期。94.《论顶真修辞文本的类别系统与顶真修辞文本的表达接受效果》,《平顶山师专学报》2002年第4期。95.《论锻句与修辞》,《锦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96.《吞吐之间,蓄意无穷——留白的表达策略》,台湾《国文天地》2002年8月第18卷第3期(总207期)。97.《关于建立言语学的思考》(合作),武汉大学《长江学术》第3辑,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11月。98.《论事务语体的修辞特征及其修辞基本原则》,《平顶山师专学报》2003年第1期。99.《从统计分析看“简约”与“繁丰”的修辞特征及其风格建构的原则》,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2003年第2期。100.《与时俱进:语言学由理论研究走向应用研究的意义》,《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101.《基于计算分析的法律语体修辞特征研究》,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102.《论学习修辞学的意义》,《平顶山师专学报》2004年第1期。103.《论起首的修辞策略》,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104.《论口语体的基本修辞特征和修辞基本原则》,载《语文论丛》第8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平淡风格与绚烂风格的计算统计研究》,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106.《韵文体刚健风格与柔婉风格的计算研究》,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107.《庄重风格与幽默风格的计算统计研究》,《渤海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108.《中国修辞学:走出历史偏见和现实困惑》,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109.《从<汉语修辞学>修订本与原本的比较看王希杰教授修辞学的演进》,载《修辞学新视野》,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110.《从计算分析看文艺语体的修辞特征及其修辞基本原则》,《修辞学论文集》第七集,新华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111.《评谭学纯、朱玲 》,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112.《关于建立言语学的思考》(合作),《言语与言语学研究》,崇文书局,2005年8月出版。113.《话本小说“正话”结构形式及其历史演进的修辞学研究》,载《语言研究集刊》第二辑,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年8月。114.《话本小说“篇首”的结构形式及其历史演进》,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115.《话本小说“篇首”的结构形式及其历史演进》,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116.《话本小说“题目”的形式及其历史演进》,《平顶山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117.《话本小说“头回”的结构形式及其历史演进的修辞学研究》,核心期刊《复旦学报》,2006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6年第7期全文转载。118.《论修辞学与语法学、逻辑学及语用学的关系》,《平顶山师专学报》2006年第4期。119.《汉语外来词音译的四种特殊类型》,载《词汇学理论与应用》(三),商务印书馆,2006年3月。120.《由汉语词汇的实证统计分析看林语堂从中西文化对比的角度对中国人思维特点所作的论断》,《跨越与前进――从林语堂研究看文化的相融与相涵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东吴大学,2006年10月出版。121.《八股文篇章结构形式的渊源》,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研究论丛》,2006年(平成18年7月)LXVII。《评朱玲[文学文体建构论]》,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123.《修辞学的科学认知观与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发展》,载《继往开来的语言学发展之路:2007学术论坛论文集》,语文出版社,2008年1月。124.《八股文“收结文”之“煞尾虚词”类型及其历史演进》,载《修辞学论文集》第十一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4月。125.《比喻造词与中国人的思维特点》,核心期刊《复旦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2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8年第3期转摘。126.《〈史记〉史传体篇章结构修辞模式对传奇小说的影响》,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127.《“用典”的定义及其修辞学研究》,核心期刊《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年第1期。128.《段落衔接的修辞策略》,《平顶山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129.《南北朝时代列锦辞格的转型与发展》,《楚雄师范学院学报》(月刊),2009年第8期。130.《从〈全唐诗〉所存录五代诗的考察看“列锦”辞格发展演进之状况》,核心期刊《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1期。131.《学术史研究与学科本体研究的延展与深化》,《外国语言文学》(季刊)2010年第1期。132.《从〈全唐诗〉的考察看盛唐“列锦”辞格的发展演变状况》,《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1期。133.《从〈全唐诗〉所录唐及五代词的考察看“列锦”辞格的发展演变状况》,《楚雄师范学院学报》(月刊),2010年第1期。134.《从〈全唐诗〉所录唐及五代词的考察看“列锦”辞格的发展演变状况》,《楚雄师范学院学报》(月刊),2010年第1期。135.《不迷其所同而不失其所以异——论黎锦熙先生的汉语修辞学研究》,核心期刊《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第一作者。2010年第5期。136.《“列锦”修辞格的源头考索》,核心期刊《长江学术》,2010年第4期。137.《修辞学与汉语史研究》,核心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0年第4期138.《“列锦”辞格在初唐的发展演进》,《平顶山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139.《还原海峡两岸现代汉语词汇差异的真实面貌》,《楚雄师范学院学报》(月刊),2011年第1期。140.《艺术语言的创造与语言发展变化的活力动力》,《楚雄师范学院学报》(月刊),2011年第5期。141.《网络词汇成活率问题的一点思考》(第一作者),《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142.《名词铺排与唐诗创作》,《蜕变与开新——古典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东吴大学,2011,7出版。143.《海峡两岸词汇“同义异序”现象的理据分析兼及“熊猫”与“猫熊”成词的修辞与逻辑理据》,载郑锦全·曾金金主编《二十一世纪初叶两岸四地汉语变迁》,台湾新学林,2011年12月出版。144.《晚唐时代“列锦”辞格的发展演进状况考察》,《平顶山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145.《关于中国修辞学研究走向的几点思考》,《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146.《海峡两岸现代汉语词汇“同义异序、”同义异构“现象透析》,核心期刊《复旦学报》(社科版),2012年第2期。147.《王力先生对汉语修辞格的研究》,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12年第4期。148.《由〈全唐诗〉的考察看中唐“列锦”辞格发展演进之状况》,核心期刊《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年第4期。149.《孔子“正名”论的语言学阐释》,《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150.《杜甫诗歌与名词铺排》(第一作者),《平顶山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151.《中国传统文化心理在海峡两岸的存续现状探析——以海峡两岸对西方人名翻译的修辞行为为例》(第一作者),《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152.《列锦辞格的基本类型》,《平顶山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152.《列锦辞格的基本类型》,《平顶山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153.《先秦两汉诗赋列锦结构模式及其审美特点》,《宜春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154.《元曲“列锦”结构模式及其审美追求》,《平顶山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155.《“古为今用”与“洋为中用”——陈望道先生的治学经验及对中国当代修辞学研究的启示》,《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4年第2期。156.《修辞的性别分野与女性修辞研究》,《宜春学院学报》,2014年第10期。157.《宋词“列锦”结构模式的继承与发展》,《语言研究集刊》第十二辑,核心期刊,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年12月出版。158.《明清词“列锦”结构模式的发展演进考察》,《语言研究集刊》第十三辑,核心期刊,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年12月出版。

一般期刊,不是北大2011中文核心

  • 索引序列
  • 平顶山师专学报投稿邮箱
  • 平顶山师专学报投稿邮箱地址
  • 平顶山师专学报投稿邮箱是多少
  • 平顶山师专学报投稿
  • 平顶山师专学报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