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文科研论文写作

中文科研论文写作

发布时间:

中文科研论文写作

百度啊

据学术堂了解,撰写科技论文是有流程步骤的,对于初学写作的人来说,可以先学习别人的步骤,再在实践中不断调整、提炼出自己的步骤,从而让写作过程逐渐变得得心应手。我自己总结出了这样8个步骤:   目的  首先,明确自己写的是什么类型的文章,如果是科技论文要用科技论文的语言来撰写,去掉修辞,不要写成新闻或者运用口语化的表达。  其次,要搞明白我为什么写?我要写什么?写到什么程度才算好?比如,有大一新生微信我,想让我指导她们完成一个比赛,形式是社会调查报告。那么,就需要首先了解这个比赛的主题是什么?然后,围绕着这个主题再结合自己的专业、兴趣来决定写什么,从而定一个合适的题目。还要搞清楚评奖的标准是什么?知道写到什么程度才算好。   读者  明确你的读者是谁?他希望看到什么?满足他的需求而不是你自己的,这点尤其重要。当你从读者的角度出发,你的论文才有可能会基于读者需求来撰写,而不是自嗨。比如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的第一读者一定是导师,当你不清楚导师的要求(包括论文格式、内容等方面)时,就要先找导师问清楚,而不是盲目下笔。   阅读  这一步对于科技论文写作尤为关键,注意这里所说的阅读,实际上是:阅读+思考。阅读和思考是一体的,不带思考的阅读是无效的。为了避免遗忘也为了方便后续的初稿写作过程,在阅读过程中就需要及时记录下你的思考内容,主要包括做以下三方面的笔记:  (1)文献笔记  查阅文献时随手把自己查阅的文献按照参考文献的格式罗列出来,不要等到论文写完了也忘了引用了哪些文献,这一步其实很像是收纳。把看过的文献按照格式要求记录下来,就像是把衣服按照一定方式叠好后放到收纳箱里的过程,便于我们随时找到它(文献)。我们可以借助中国知网自带的“导出文献”功能,轻松实现参考文献笔记。  (2)引用笔记  引用笔记是指把文献阅读中你觉得好的原文和观点通过摘抄或者转换成自己的语言重新表达出来。方式有两种:可以摘抄内容统一记录整理在一个word文档中,也可以在阅读文献的时候直接用亮显、划线、批注的方式随手在文献上做记录。采用第二种方式时,我都会重新命名文献名字,按照“与自己文章的关联程度排序+关键词”来起名字。  (3)观点笔记  观点笔记主要记录文献阅读过程中你的新想法、新观点。这些想法或者观点是宝贵的灵感火花,有可能会激发你产生新的写作思路,从而成为你论文的创新点。观点笔记一般我会手写记录在专门的笔记本上,方便放在手边随时记录和翻阅。   头脑风暴  这一步把你想写进论文的所有内容,逐条罗列写出来,用头脑风暴的方式不加批判的方式尽可能多的罗列,只追求数量,不追求质量。最好用纸笔记录,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   组织  在头脑风暴的基础上,整理、筛选、分类形成论文的框架结构,切记:只需围绕你的论文题目来组织大纲框架,而不是像一个购物狂,看到什么东西好就都加入到购物车,要有所选择,只选择哪些对你题目有用的内容来写。这一步最好能列出到三级标题。   案例or数据  这一步需要完成案例或数据的搜集、整理与分析。其中,在数据分析中,可能会用到数据分析软件,比如Excel、SPSS或者Python、Matlab编程等,建议大家都要至少熟练掌握一个数据分析软件。   初稿  初稿撰写中一定要避免一稿定终身的想法,也就是直接终稿,因为抱着这种想法很容易在写作的过程中反反复复修改,不仅影响进度而且因为进展缓慢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初稿是在大纲框架的基础上展开的,这就好比有了骨架,就差“有血有肉”了,这时可以把步骤3中的三种笔记和步骤6中的案例or数据在骨架的适当位置填充进去,让论文内容丰满起来,并且尽量多用图表让表达形式更加丰富。  在初稿写作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卡住写不下去,这时可以回到步骤1-6中查缺补漏,特别是回到步骤3中重新查阅相关文献找到新的写作灵感。   改稿  改稿不要趁热打铁,要让自己的论文“冷一冷”再来改,否则会因为还沉浸在自己的原有想法中而很难发现问题。也就是“让子弹飞一会儿”。

先是要自己想好要写的是什么文章,然后自己再整理出来,最后就是写作了。要是不会的话是可以来文哦、

科研论文写作

怎样写好论文---一个大学教授、审稿专家的写作经验 给全国十五、六种学报、杂志审稿占用了我业余生活的大部分时间,每年的审稿量少说有100篇。近年来,觉得稿件质量大不如前。在我前几年开始审稿时,一审的通过率在90%以上;这一年来大概只有20%,有各种问题需要改后再审的约占60%,不能录用的约占20%。我常常想,是不是稿子看多了,眼睛看刁了,什么都看不惯;仔细想想,确实不是,实在是近来稿件质量滑坡太明显。 有一次,在某学报编辑部开座谈会,主题是如何提高学报的水平。提高水平的前提是稿件的质量要高,这是大家公认的。大家对近年来稿件质量的下降也是有同感的。至于原因,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同志认为是作者队伍的年轻化;有的同志认定为是论文数作为指标被定在某些对个人或单位的评价体系中,造成单纯追求数量而粗制滥造。应该承认,这些都可以是原因,但其中有些问题并不以我们自己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应该看到,作者队伍的年轻化是必然趋势也是好事,尤其是年轻作者正处在创造力旺盛时期,是出好文章的重要保证。我认为,论文质量下降从面上看严重了一些,但究其原因,主要是论文写作的基础训练不够。这种情况是可以通过努力改变的。因此,我把在审稿中碰到的问题总结了一下,希望对一些作者写作有所帮助。 一、科技论文的内容 中学时就学过,文章的体裁最主要的有记叙文和议论文两种。记叙文说的是某一事件发生的背景、过程及影响,也可以加点作者的感想。议论文要说的是对某些问题的论点和为证明论点的正确性而做的求证工作,即提供论据,进行推理,最后得出结论。因此,这两种体裁是很不相同的。还有一种接近议论文但严格说来不算议论文的体裁是只对某些问题或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观感,虽有观点但并不刻意去证明观点的正确性,这种文章属于散文中的随笔,本文即属于这种文章。 科技论文应该是议论文,至少应该有观点。通俗地说,科技论文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不是“是什么”,而是“怎样做” 和“为什么”,对于“怎样做”的文章,最好要有“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内容。 有的作者很容易把议论文写成记叙文,特别是在做了某个项目的研究后的总结性文章,只说自己是怎样做的,很少去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原因可能是这样写很顺,因为工作是他(们)做的,过程很清楚,用不着费劲就可以说明白。这样的文章深度不够。近年来软件受到大家重视,但软件类的文章大多属于这种情况。加之软件的头绪一般很多,要说明白了,不分粗细,面面俱到,篇幅不短,很有点雾里看花的味道。 科技论文不是工作总结,也不是说明书。 论文内容的正确性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不过,不同领域的出错情况很不相同,很难概括。然而,有五点是应该注意的: ⑴ 要有创新,至少要有新意。是否有创新,是很多刊物考虑录用的最主要出发点,特别像《中国科学》这样的权威性刊物,没有创新就不可能录用。可以说,创新有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两种。工学类论文中,原始创新比较少,大多是提出一些新方法、新算法,或是以别人没有用过的方法对一个问题进行分析,属于集成创新。虽然这也是可取的,但论文必须雄辩地说明采用采用新方法所取得的结果。有一篇论文写基于hermit样条的彩色图象道路提取方法,方法本身并没有错,但有两个结论有问题。一是说用hermit样条对提取的间断的道路标志线拟合后可以得到连续的标志线,实际上,一般的三次样条或多项式拟合也能解决这个问题;二是说hermit样条更适于表达图象上的弯曲的道路标志线,但是没有数据表明为什么其它的拟合曲线就不适合。这样一来,虽然别人在道路提取中没有用过 hermit样条,这篇论文的新意也就荡然无存了。 ⑵ 论文的写法一定要突出重点。有篇文章谈及机器人的灵巧手,这个项目本身做得不错,但这篇文章把灵巧手的结构、手指驱动、抓握控制面面俱到地说了一遍,每一部分都说得不透彻,没有深度。如果这篇文章能集中论述尺寸受限制的灵巧手的驱动,就要好得多。还有一篇谈遥在技术的文章,先泛泛地讲了微型摄像头的结构,再从一些书上摘录了人所共知的模糊控制的基本概念,二者之间又没有有机联系,这样的文章根本没有内容。如果集中论述在视觉系统微小型化中所解决的问题,恐怕还能写出点东西。 ⑶ 论文的内容要真实、正确。这一点是很重要的,不弄虚作假是良好的科学道德。如果让人看出虚假的东西,这篇文章就肯定不能用。有一篇写控制算法的文章,对算法做了仿真。仿真时用的关节角函数是q=1sin(3πt),周期显然是(2/3)s,而做出的仿真曲线的周期却是8s,角速度的最大值也小得多,这样的结果至少使人怀疑作者并没有真正做了仿真。 ⑷ 关于综述性文章。综述性文章的内容主要是前人对某一专题做过哪些研究、哪些问题已经解决、哪些问题还需要继续研究,最重要的是要指出对这一专题继续研究的方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写综述性文章实际上是比较难的,需要占有大量资料,而且,对资料要分析,去粗存精,去伪存真,高屋建瓴。千万不要看了几篇发表过的论文就写综述。 ⑸ 关于论文中的公式。科技论文一般少不了公式。公式推导的正确固然很重要,但也并非一定要把一步一步的推导过程写清楚。有的文章虽然写出了公式,但是,不注意对公式中所用符号的说明,不注意说明公式的适用条件,这样的公式是没什么用的。有一篇文章论述以三条人工肌肉作为作动器的并联机构,作者试图建立它的数学模型,前面写出了人工肌肉输入气压与肌肉长度的关系式,又列出力平衡方程,然后就说把前一式与后一式相结合,得到一个非线性的状态方程,把它作为数学模型。方程中有很多系数,显然是与机构及肌肉参数有关的,作者恰恰没有写出系数与参数的关系,这就使人怀疑这个模型是不是推导出来的。即使是,这样的模型只是通式,没有用处。 二、论文的标题 论文的标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标题应该与文章的内容非常贴切。这一点往往不被注意。有的标题过大;有的又过于局限。有一篇文章的标题是“服务机器人仿人手臂运动学研究”,内容是作者在研制一种服务机器人时对一种七自由度手臂运动学所做的分析。“仿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提出了这种冗余自由度手臂逆运动学的一种解法,这样的解法并不只能用于服务机器人。如果把标题改为“七自由度仿人手臂逆运动学的一种解法”,则既有学术意义,又兼顾了作者的研究项目。还有一篇论文的题目是“登月机器人关节润滑技术的研究”,内容是一种固体润滑膜的制备和特性。论文的题目太大,而且,如果题目中就明确提出登月机器人,就需要有在模拟月球超低真空、超低温、强粉尘环境中的实验,目前尚无条件。如果将题目改为 “mos2基固体润滑膜制备方法及特性的研究”,既缩小了范围,又避开了尚不能进行的实验。还有些论文题目本身就有问题,例如,有一篇博士学位论文题目是 “仿人机器人的动态行走控制”,行走有静态的吗?肯定没有,连原地踏步都是动态的。这样的标题岂不让人笑话? 三、摘要 摘要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摘要应写得简练,只需说明写论文的目的、所用的方法及取得的结果即可。写得不好的摘要中常常有一些没用的话。例如,“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应用领域更加广阔,某问题成为研究的热点”,之类的话就没有用。 四、引言 论文引言的作用是开宗明义提出本文要解决的问题。引言应开门见山、简明扼要。有的写机器人的文章,一开始写捷克一作家写的戏剧中一个机器奴隶叫robota,美国1950年制造了第一台工业机器人,这就绕了太大的圈子,有点“言必称希腊”。 很多论文在引言中简要叙述前人在这方面所做过的工作,这是必要的。特别是那些对前人的方法提出改进的文章更有必要。应该注意的是,对前人工作的概括不要断章取义,如果有意歪曲别人的意思而突出自己方法的优点就更不可取了。在一篇论文中,对前人工作的概括应尽可能放在引言中。在正文中,如非很必要,就不要再有这类段落了。 文献的引述要正确。你的文章里引用了某些文献,别人的文章也可能引用你的文章。如果引用时不注意正确性,就可能以讹传讹。有一篇谈遥操作的文章引用了美国《自然》杂志的文章,提到在相距7000km的两地进行遥操作,从操作端发出操作命令到执行端反馈回信息只用了150μs。这是完全不可能的。即使电波直线传播,至少也需要67ms。后来查明是作者引用时单位写错了。如果文章发表了,以《自然》杂志的权威性及这篇文章作者的影响力,这个错误的数据肯定还会接着被引用。 一些论文也开始引用互联网上的文献和消息。网上文献的可信度要好一些;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消息的可*性不高。我们曾用装甲车为某试验基地研制了一台遥控靶车,在《兵器知识》上曾有过报道。由于某些内容不便公开,对文章做了一些技术处理。这个消息到了网上却变成了“我国研制成功遥控装甲车”,“蚂蚁”成了“大象”。所以,如果要引用网上的消息,一定要通过其它渠道对消息进行核实。 不少论文在引言中还说明了文章的结构,虽然话不多,但并非很必要。对于学位论文,因篇幅大,在绪论中交代一下整个论文的结构是应该的。在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就没有这个必要。 五、实验验证 论文中的实验的目的是验证论文提出的理论或方法的正确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有一个阶段我不太同意把仿真叫做实验,但随着仿真技术的进步,至少它可以成为一种验证的手段。 理论的正确性并非总是要用实验来验证的。那些用公认的定理证明的新定理就不需要验证。 方法可行性的验证相对简单一些,实验只要说明所用的方法解决了问题即可。 方法(特别是算法)有效性的验证在很多论文里做得不好。所谓有效性,应该是比别的方法更快或更简单地解决了问题,或是计算复杂性低,或是计算速度更高,或是占用的内存小。要说明有效性,一是要有比较,不能“老王卖瓜”;二是要有相应的数据。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论文中的实验往往是一种为说明问题而专门设计的实验。实验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要说明某一因素的作用,就要设法将它孤立起来。 我曾连续审了四篇关于构建机器人仿真球队的论文。这四篇论文除了叙述性的内容偏多以外,写得还是不错的。文章的内容涉及个人技巧、决策机制及整体协调,并不重复。而且,球队两次参加了机器人足球世界杯仿真组的比赛,都取得亚军的好成绩。这就是说,在构建球队时代所采取的技术措施还是有成效的。但是,这四篇文章都用参赛对阵的得分来说明技术措施的有效性,这是不合适的。因为,足球赛的成绩只是一种排名,只说明参赛队实力的相对强弱。如果对手的实力太低,即使己方取得冠军,也不能有效地说明自己所采取的措施是正确的。而且,如前所述,一个队能否取得胜利与个人技巧、决策能力、整体协调等多种因素有关,取得较好成绩倒底是哪个因素起了作用往往是说不清楚的。作者在最近的两篇文章中用了相同的比赛结果来说明不相同的技术措施的作用,显然也是没有说服力的。如果对同一对手以采取论文中的措施和不采用这种措施进行两次比赛,则比赛的结果就能较好地说明这种措施的作用。 有不少论文由于各种原因不能用严格的理论证明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也暂时做不了实验,于是就用仿真的方法来说明。这时应注意的是,尽管文章中只能给出个别的仿真实例,但做仿真时应该尽可能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多做一些实例,因为,用一、两个实例的仿真结果说明的结论很可能被另一个实例推翻。有一篇论文要在相互距离已知的几个点中寻找一条最短的遍历路径,论文的篇幅很长,所用的方法兜了不少圈子,方法倒也对,但没有证明。最后用了一个实例做仿真。我在审稿时写了一个更简单的方法,与论文方法所得的结果一致。这样一来,这篇文章所提出的方法虽然不错,但一点意义也没有了。 六、结论 结论中出现的问题不太多,不过精彩的结论也不多。由于word等文字处理软件提供的“复制”、“粘贴”的方便,论文正文、引言、摘要中的一些话也就被拷贝到结论中,还没看到结论就知道结论说什么,这样的结论已经没味了。不过偶尔也碰到“过火”的,正文中根本未涉及的问题在结论中突然冒了出来。比较罕见的情况是,有的论文的结论把文章中的论述部分或全部推翻了。 七、文字 以前用笔写字的时候,常听人说“字是人的脸面”,意思是说,一手好字会为你增添光彩,看着也舒服。现在,论文上的字都是打印机打出的印刷体,文章是不是通顺就很突出了,也就成为“人的脸面”了。俗话说“文如其人”,如果一篇文章的文字方面的问题太多,念不顺口,作者给人的印象也不会好。 送审稿中,比较突出的文字、标点方面的问题有; ⑴ 天一句,地一句,想到哪里,说到哪里,语气、语意不连贯。 ⑵ 语意重复,用词罗嗦,不善运用代词。 ⑶ “而”、“故”、“然”、“其”之类的虚构词用得别扭。 ⑷ 技术术语使用不当或生造术语,这是在论文中最不应出现的文字问题。如果某一领域的名词术语已经有了国家标准,虽然这类标准一般是推荐性标准,但也应首先使用标准核定的术语,为的是与别人有“共同语言”。在论文中不应使用俗名,即使这样的名词已被较多的人使用。术语是有内涵的,在制定术语标准时,对收纳的每条术语都有严格的定义。如果在论文中不得不创造一条新的术语,对它的内涵一定要说清楚,要有严格的定义。我对一篇论文中的“轨迹跟踪控制”提出过质疑。表面看来“跟踪控制”还说得过去,细想想,能与“控制” 相连的无非是两类词,一是对象,如“温度控制”、“压力控制、“位置控制”、“力控制”等等;另一是方法,如“pid控制”、“自适应控制”、“模糊控制”等等。“轨迹跟踪控制”是什么?“轨迹跟踪”既不是控制对象,也不是控制方法。实际轨迹对期望轨迹的跟踪正是对运动轨迹进行控制的效果。所以,“轨迹跟踪”和“轨迹控制”都是可用的术语,而“轨迹跟踪控制”则站不住脚。还有,在学术性文章中不应使用“电脑”、“光碟”这类商业化和港台化的名词。 ⑸ 乱用标点符号。错得最多的是句号,或是长句不断,或是断句不当。最不容易用错的只有问号和感叹号。 ⑹ 近年来有个很时髦也用得很滥的词“基于”。有时侯翻开一本杂志十有二、三的文章标题有“基于”二字。“基于x”的英文是“x-based”或“based on x”。应该说“基于”一词翻译得还是不错的。“基于规则的系统”比早年译的“规则基系统”、“以规则为基础的系统” 听起来要顺耳一些。问题是要把“基于”用得必要、得当。不是非用不可的地方,大可不必用它来追求文皱皱的味道。而且,既然是“在x的基础上”,x就应该是个可以被当做基础的实实在在的东西。一篇文章用了“基于任务级……”,这个“任务级”就不是实在的东西。还有一个用得不当的词就是“智能”,有些根本没有智能的东西也被带上了这个帽子。 其实,解决文字方面的问题并不难。作者在写完文章后只要念一、两遍,大部分文字问题都可以发现。不过,如果作者在口语表达上就有不规范的地方和固癖,这样做的收效不大。 八、英文稿的特殊问题 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用英语写作论文当然就会出现一些问题。大多数人还不具有用英语思考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比较好的做法是先写中文稿再译成英语,这样至少能避免直接写英文稿时容易出现的语意不连贯的问题。 英文稿中最容易出现的用词问题是: ⑴ 按汉语硬译,形成所谓的“中式英语”。虽然不大会看到“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这类“洋泾浜”,硬译的情况还是常见的。有一篇论文把“车载的”译为“tank-load”,其实,单词“vehicular”的意思就是车载。 ⑵ 介词的使用不当,用“of”、“to”较多,其它介词用得少。 ⑶ 代词“this”、“that”用得多,“it”用得少,而后者恰恰在科技文章中用得多。 ⑷ 句型单调,喜欢(或不得不)用“to be”构成句子。 ⑸ 不注意动词的词性。有些动词既可是及物动词也可是不及物动词,应该优先用不及物动词成句,而不要用及物动词的被动语态成句。 ⑹ 冠词“a”、“the”的使用不当,尤其容易忘记使用定冠词“the”。 ⑺ 不注意名词的单、复数,不注意主、谓语的人称配合。 ⑻ 论文中的用词应该比较正式,尽量少用一词多意的词,例如,口语中“get”有“获得”的意思,但论文中最好用“obtain”。 ⑼ 中西文化的差异常常使英文稿带有“中国特色”。有一篇稿件的作者很谦虚,在文章的结尾分析了所提出的方法的缺点,说在今后的研究中会逐步克服这些缺点。外国人就不会这么说,他们总是向前看,即使看到了缺点,也会说随着研究的深入,这种方法将会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有些文章的作者介绍中非要在“教授”后面加个“博士导师”,外国人就相象不出不是博士导师的教授是什么样子。 九、论文的署名 毫无疑问,论文的第一作者应该是执笔者。这不仅体现了对他劳动的尊重,而且有对文章的责任。不少文章是在读的研究生写的,导师的名字署在后面,这无可非议。但是,从有些文章可以明显看出,在投稿前导师并没有看过。甚至有的文章已经发表,导师还不知道。这种情况不好。导师即使在成文前参加过意见但成文后不看,这是导师没有负起责任;如果学生在导师不知情的情况下就署上导师的名字投稿,从好的方面理解是对导师的尊重,从不好的方面理解则有“拉大旗作虎皮”之嫌。 近来论文署名还有人数增多的趋势,甚至一篇不长的文章署了五、六个人的名字。这种情况在某个项目的总结性文章中比较多见。诚然,项目参与者在研究过程中的主意是很难分清楚的,但是,论文不是工作总结,在写论文时不太可能集中很多人的想法。至于在署名时多写几个人送人情或者写上根本没有参加工作的领导的名字的做法,更是不应提倡的风气。 十、如何面对审稿意见 一般来说,投送的稿件至少要经过一次技术性审查,英文稿还有一次文字性审查。这种审查通常是学报或杂志的编辑部聘请同领域的专家进行的。编辑部的责任是统一论文的格式、审查文字、处理审稿意见。审稿人的责任是对论文的创新性和正确性进行审查,审稿意见一般应包括为提高稿件质量而应做的修改的建议。 作者对审稿人提出的审查意见首先应很重视,考虑他为什么要提出这些建议。审稿人的意见毕竟是来自一个旁观者的意见,俗话说“旁观者清”,他的意见总有一定道理。有的作者觉得审稿人没有读懂自己的文章(我并不排除有这种可能性),对他的意见也就不认真考虑,这是不对的。审稿人是论文的第一读者,如果他都没有读懂,作者也得考虑自己的文章有什么问题让人家不懂,否则发表后如何面对更多的读者?

刚开始写文章的时候,总会是有种恐惧感。脑袋里思绪万千,可是真要表达出来,却总觉得一片空白。虽然看了一肚子的学术文章,但是写下来的文字就跟小说或者散文一样,零零碎碎地弄不成一片。那么多的术语也不知道怎么摆放才好。这种焦虑一开始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都需要用时间和练习去弥补。写学术文章其实有点像编程。刚开始学习编程语言的时候,不明白语法规则,就不敢乱写。即使写了,编译器老是报错,找原因的时候又觉得语法规则怎么设计得那么复杂,找了半天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但是当最终掌握了这门编程语言之后,写起代码来就是信手拈来了,该定义的自然而然就定义了,该用函数地方的就用函数了。不复杂的流程都可以边想边写了。复杂的流程,只要把逻辑想清楚了,一切似乎就是顺其自然地完成了。这个时候再回头看语法规则,又会觉得有规则限定就是好,要是代码写成了散文,调试起来会疯掉的。如何撰写和发表科研论文, 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牵扯到科研成果, 写作技巧等等面向提供您一个网站: 里面有英文写作技巧、专家建议与学术研究论文发表与写作资讯。

一,引言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的代表作,是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全过程的概括与总结,是培养研究生的重要环节它集中反映了一名研究生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扎实性,系统性,反映了学生在本门学科中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也反映了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基本实验技能由此来衡量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以及是否已达到研究生培养的目标 在评阅硕士或博士学位论文中都有规范性标准,同时形成了一段规范性语言,即:硕士论文-在本门学科已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论文工作有所创新 博士论文:在本门学科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论文做出了创新性成果 这既是对不同学位研究生水平的衡量标准,也是对学位论文的总要求当然,学位论文的全部工作也要根据这一要求进行实际上凡是作过学位论文的学生都有体会,在选题那一刻开始就已进入了论文的撰写工作,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整个攻读学位的过程就是撰写论文的过程 二,论文选题 要做出好的学位论文,好的选题是至关重要的论文选题工作也是指导教师承担的重要责任之一 一个好的论文选题应具有先进性,前瞻性和创造性,在一定程度上还要有可实现性一般来说"科研"是作好论文的必要条件,但并不充分在我们当今的"科研"有实用价值而没有论文价值的很多,并不是所有的项目都可以做一篇好论文一篇好的论文选题要具备"三性",其具体含义如下: 先进性:论文选题应是本学科的热点,学位论文的起点永远应在最高点 前瞻性:有一定的预测性质,通俗地说,就是针对这个研究课题有希望取得成果的几个方向是什么,也就是对科研的结果有个基本预测 创造性:研究方法,提出的概念,实验结果较前人有所进步和改进或有重大突破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有一个好的选题,论文工作就已完成了一半 三,论文撰写 论文撰写总体上看应是整个研究工作的总结与升华,是由表及里的分析过程,是数学分析对物理概念的诠译过程,也是用实验数据对理论有力佐证的过程要写好学位论文,就必须掌握学位论文的文体体例和语言特点,一篇好的论文各个环节都要精雕细刻 在科技领域里,我们自然科学工作者的任务是描写自然现象,分析自然现象的规律,研究各种自然规律用于人类实践的方法,描述和表达取得的各类成果其科研工作的特点,在论文中表达的思想要严谨准确,语言简洁明快,推理要合乎逻辑,避免产生歧意和误解 撰写学位论文的体系结构一般比较固定,它包含一些主体项目,而且,每一个主体项目具有一定的功能,写作时有一定的语言特点和具体要求下边谈一下行文的要点,以抛砖引玉,仅供参考 1,标题(Title):论文的第一个主体就是标题,其基本功能是: 1)概括全文:标题应能准确地概括全文内容,一般要求提纲挚领,点明主题,做到文题相符 2)吸引读者:读者往往"以题取文",论文题目应有吸引力,这样才能吸引人去读正文,一般情况下,看标题的读者远远高于读正文的读者 3)便于检索:标题是检索论文的重要索引,好的论文标题有利于流通和传播标题的语言特点有:首先,标题一般只是文章的"标签","称呼",不反映具体内容,一般不必用完整的句子;另外,多用名词,词组(英文更是如此) 标题的写作要求是: 1)言简意赅专家们建议不要超过15个字,根据人的记忆特点,最好不超过12个字,否则不易记忆如果实在难以精炼,可加副标题但标题过短而令人费解也不可取 2)避免太空洞,太广泛,太笼统的标题应坚决杜绝,如"图像编码研究",就太广泛,令人摸不著边际,而"基于Walsh--Hadanard变换的图像编码研究"就是一个较好的标题使人一看就知道该论文研究的是图像变换编码,而且所用的变换是Walsh-Hadamard变换 3)少用问题型标题在学术论文中,问题型标题一般不多见,因为疑问型标题编制索引也比较困难 4)尽量少用非标准化的缩略语如果英文标题还应尽量避免名词,动名词混用 2,关键词(Keywords):关键词是指论文中最主要,最关键的,重复率最高的词或词组关键词的功能在于使读者据名猜意,有助于了解全篇主旨为便于检索,一般关键词常常作为索引列入文献检索系统,因此,有利于全文检索 关键词的语言特点有: 1)多用名词;字数有限;一般4到6个,最多不超过10个 2)出处明确:一般从标题或摘要中选取,这部分一般是最重要的部分 3)写作要求:书写规范,包括称谓,位置,书写等要符合规范,一般关键词间用逗号或分号隔开 3,摘要:摘要是论文的重要部分,必须精心组织 摘要的功能是: 1)摘要是论文的缩影,是全文的高度概括和浓缩,便于读者了解全文的梗概 2)摘要是扩大流通的媒介,有的情报人员根据论文摘要编制索引资料,也有的编入文摘刊物,这样流通范围会大大扩展 摘要的语言特点:短小精悍,论文摘要必须提纲携领,言简意赅,重点突出 论文摘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概括型摘要,一类是资讯型摘要概括型摘要概括论文的主要论点,分析过程和结论一般短小精悍概括型摘要主要用于理论性较强的论文 资讯类摘要一般是全文的浓缩,不但要综述论文的内容,要旨,重点,而且要概要地介绍论文采用的主要方法,列出有关的数据,试验结果如果是创新方法,演算法,还要说明基本原理,操作步骤,采用的数据等关键资料这种摘要多用于技术性较强的论文其长度应为全文的1∕30左右 总体上说,概括性摘要比较宏观,文体比较正式,篇幅比较小资讯型摘要比较微观,文体比较灵活,篇幅比较长 论文摘要的文体比较固定,一般为"三段式"结构,即:开头,展开,结尾开头就是主题句,开门见山点出主题;展开段进一步阐明论文的内容,研究方法,分析过程及论证要点;结尾段是给全文做出结论,并指出结论的意义 论文摘要的内容一定要完整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研究的目的;研究的方法;研究的结果;研究的主要结论一般论文摘要可独立成篇 论文摘要协作应避免过于简短,避免句子结构太呆扳,避免使用非规范的缩略语,一般不用疑问句和感叹句 4,正文 学位论文的正文一般结构比较固定科技论文是说理性文章,主要功能是论述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因此,科技文体比较写实在写作过程中注意语义的准确性,非形象性,注意不要有感情色彩,尽量保持叙述的客观性论文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章:综述 论文的第一章一般安排"综述",近年来有许多论文都写"绪论",我个人认为应写"综述"因为"综述"是综合论述(summarize),是针对该论文的主题对前人工作进行的总结性段落而绪论的英文是(introduction)通常在写书的时候多用绪论 要求:主要简述一下研究背景材料,有关主要文献的观点,以往的研究历史,未来研究与过去研究的关系,现在的主要研究方法,主要研究的结果,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引出自己的研究目标,同时也交待了研究的重要意义 特点:1)综述应围绕著研究主线进行;2)一般代表性的方法,演算法应有年代,作者,主要成果的简单描述,主要成果指标对该研究方向发展的贡献,存在的主要问题(标出出处--文献号);3)最后引出自己的论文是延续哪一方法继续进行(一般另辟途径的不多见);4)一般好的综述应在10~20页左右 第二章:原理性介绍 主要是起铺垫作用,应是系统性与精炼性和谐的统一,把必要的起铺垫作用的知识都说到 第三章:论文主体 论文的主体主要大篇幅地介绍自己的研究,这部分内容应占整个论文的60%以上 论文主体写作应做到:1)论点明确,创新点叙述突出;2)基础理论扎实,逻辑推理严密;3)多用科技语言或数学语言,避免平铺直叙,白话连篇 一般情况下,我们希望的研究程式是:物理现象->抽象为数学模型->数学->推导->结论->物理概念如果找不到确定性模型或统计模型,采用"演绎法","归纳法"也是可以的一切结论力争用图表和数据说话"最优"的结论不可随便提,一定要求证明 总之,论文主体要立论正确,推理严密,创新点突出,论述完整,结论可靠 第四章:实验描述 基本功能:使人相信实验结果具有可靠性,令人信服;使人重复,没有可重复性的实验,没有多大意义;使人受益,可促使后人进一步思考 特点:侧重叙述,交待前因后果步思考;注重说明,交待实验的软硬体条件,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徵,成因关系,功能说清楚 写作要求:准确说明实验要求,如材料,环境等;清楚介绍实验设备,如性能,指标,规格等;细致描述方法,步骤,过程,工艺等;精确计算数据,列出计算公式推导等;介绍判断推理方法这一部分对于研究生来说十分重要,一般讲,要对前人的工作充分了解,必须亲自实践才行 第五章:结果与讨论 基本功能:浓缩观察事实;归纳实验发现;分析研究结果;指出争议问题;阐明作者观点;得出最后结论 特点:句式尽量简单,一目了然;常用图表加以分析;篇幅可长可短 要求:1)结果和讨论是论文中的关键,是画龙点睛之笔,成败由此判断,一切结果以此为据,不可轻视;2)通常分题讨论,注意阐述分析结果,不要重复实验过程;3)成功的部分是核心,要有评述;4)失败的部分也可加以分析,引起同行考虑总之,结果是作者通过实验,推理得出的最后见解,是整个论文的归宿既要反映事物内在联系,又要鲜明准确 最后,鸣谢:表达谢意,承认他人工作 功能:表明对前人工作的尊重;交待本研究的科学依据;便于读者查证有关资料 要求:有一定格式,内容准确,格式一致,特别要注意把文献的出处(如:杂志或书籍名称等),发表年限日期,作者,出版单位,页码等标写清楚,便于后人引用 5,结束语 学位论文质量好坏固然取决于选题及科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但根据大量实验及所取得的数据进行总结与提升也是极其重要的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敏锐的观察能力,宽泛的知识积累,深厚的文学功底,是写好学位论文的基本功让我们努力学习,勤于实践,逐步提高我们的学位论文水平及研究生培养质量

中文科研论文写作教程

本科到研究生阶段,大大小小的论文写了不少,现在还在做论文查重,可以说是长期跟论文打交道了,对于如何写好一篇论文已经非常了解,但一些新手写论文非常难,那写论文的步骤是什么?写论文1确定题目:论文题目可以从专业知识中来,也可以从时政热点中来,平常多看书、多积累、多思考,便会发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或大或小,都可以成为论文选题的一个方向。同时,根据自身兴趣加以甄别、优选,然后确定一个合适的论文题目。要精炼论文题目,使得一看题目就很具吸引力。2细列提纲:确定题目后,要全面收集资料,最好是通过中国知网下载一些与所写论文相关的核心期刊文章;要花点时间精读文献,即便是在确定论文题目时,心中已有提纲,也必须再去阅读一些相关文献,这是列好提纲的基础,也是后面撰写论文的必要积累和热身。3全心撰写:在一二步完成后,接下来就是按计划撰写。要根据提纲内容,规定每天应该完成的撰写部分,且不折不扣地执行;当然,也可以根据自身的习惯来,有些人喜欢不间断写,因为思想观点转瞬即逝,高度集中撰写时,思想观点连续性强,写起来效率高;有些则喜欢每天完成一点,这样不仅不累,而且有更多的时间思考。4精心修改:论文主体内容完成后,不意味着论文完成。这时可以放一放,过一两天再看论文,从头到尾阅读、查看论文,有无错别字,有无不通顺,有无撰写不深不全的地方等等,修改可以一次甚至多次,完全根据自己对待论文的态度来,精益求精当然最好。5导入引言:论文一般还需要一个引言。这是论文开头的部分,主要阐述写作的原因,目的,意义等等,是进入正文的必备程序,如果直接从提纲进入,难免有所缺失,似乎没有开头。这一部分可以在撰写正文前写,也可以正文完成后再写。这里建议是完成正文后再写,这样可以更精准地把握全文,写好引言。7完善要素:全文完成后,还需完善一些要素,主要有参考文献、中英文摘要、关键词、作者简介、页码等要素。特别是摘要,要在写完论文后,在对全文精深把握的基础之上再写摘要,这样可以更好的把握摘要内容、写好摘要内容。以上是关于写论文的步骤,如果你自己不会写论文,那你可以看看上面的写论文步骤,希望可以帮助到你吧!

全中文询问六个步骤的正确顺序,我认为这个应该直接按照他一些技术暴涨,这应该进得金融数学,这个应该还比较不错,能更好进一些实用的。

一、确定题目论文题目可以从专业知识中来,也可以从时政热点中来,平常多看书、多积累、多思考,便会发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或大或小,都可以成为论文选题的一个方向。同时,根据自身兴趣加以甄别、优选,然后确定一个合适的论文题目。要精炼论文题目,使得一看题目就很具吸引力。二、细列提纲确定题目后,要全面收集资料,最好是通过中国知网下载一些与所写论文相关的核心期刊文章;要花点时间精读文献,即便是在确定论文题目时,心中已有提纲,也必须再去阅读一些相关文献,这是列好提纲的基础,也是后面撰写论文的必要积累和热身。三、全心撰写在一二步完成后,接下来就是按计划撰写。要根据提纲内容,规定每天应该完成的撰写部分,且不折不扣地执行;当然,也可以根据自身的习惯来,有些人喜欢不间断写,因为思想观点转瞬即逝,高度集中撰写时,思想观点连续性强,写起来效率高;有些则喜欢每天完成一点,这样不仅不累,而且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四、精心修改论文主体内容完成后,不意味着论文完成。这时可以放一放,过一两天再看论文,从头到尾阅读、查看论文,有无错别字,有无不通顺,有无撰写不深不全的地方等等,修改可以一次甚至多次,完全根据自己对待论文的态度来,精益求精当然最好。五、导入引言论文一般还需要一个引言。这是论文开头的部分,主要阐述写作的原因,目的,意义等等,是进入正文的必备程序,如果直接从提纲进入,难免有所缺失,似乎没有开头。这一部分可以在撰写正文前写,也可以正文完成后再写。这里建议是完成正文后再写,这样可以更精准地把握全文,写好引言。六、完善要素全文完成后,还需完善一些要素,主要有参考文献、中英文摘要、关键词、作者简介、页码等要素。特别是摘要,要在写完论文后,在对全文精深把握的基础之上再写摘要,这样可以更好的把握摘要内容、写好摘要内容。

“论文写作学术之旅“第一关”:绪论(introduction);论文写作学术之旅“第二关”:文献探讨(literature review);论文写作学术之旅“第三关”:研究方法(research★method)与研究设计(research design);论文写作学术之旅“第四关”:研究结果(research★results)与讨论(discussion)分析(analysis);论文写作学术之旅“第五关”:结论(conclusion)与建议(recommendation);论文写作学术之旅“第六关”:参考文献(references)及附录(appendix)

中文科研论文写作软件

国外有一些免费开源软件不错,比如Mendeley,Zotero,但一方面不支持中文,另外Zotero只可以配合Firefox使用,不支持IE),国内有两款Notefirst和Noteexpress二者功能上大同小异,各有特点不过Noteexpress要收费,约200左右。Notefirst的普及版是永远免费的,而且功能上几乎没有限制。推荐:Notefirst

Endnote 强烈推荐!!!Thomson Reuters 发布 EndNote for Windows (全世界数以百万研究者、图书管理员和学生都在使用的文献管理软件)的一个重要升级。作为一个节省时间的软件,EndNote X3 包括 EndNote Web,交付了使用户更加具有生产力的合作解决方案。EndNote X3 扩展了在离开校园后,用于组织参考和查找全文的方法。Cite While You Write�6�4 现在和 OpenO Writer 3 集成在了一起,并且独一无二的为化学以及更多风格提供支持。数以百万计的研究者、学术作家、学生和图书管理员使用 EndNote 来搜索在线参考文献数据库,组织他们各自语言的参考书目、图片和 PDF 文件,以及快速创建参考、涉及书目列表。他们不需要消耗数以小时计的时间来录入参考书目,或者使用索引卡来组织他们的参考书目,而仅仅需要一个简单的方法:使用 EndNote。EndNote 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集成了如下的多项功能:-搜索互联网上的参考文献数据库-组织参考书目、图片和 PDF 文件-利用嵌入模板构建你的稿件-在你撰写的时候查看参考书目!搜索互联网上的参考文献数据库:-使用 EndNote 的 “C”和“S”命令,你可以搜索互联网上的数据库,就好像搜索你自己电脑上的 EndNote 图书馆一样简单。-只需要简单的打开超过800个预先定义的连接文件中的任何一个,你已经在线并且可以搜索了。 NoteFirst文献管理软件 (NoteFirst是新一代的网络版文献管理软件,完全支持中文,是国内最专业的文献管理、论文写作工具。软件完美支持网络运行和单机运行的多模式选择, 解决了用户在不同地点不同电脑上轻松同步个人文献数据库的问题。 NoteFirst可以帮助用户通过多种途径高效,自动的搜索(含互联网),下载和管理文献资料, 并自动在Word中形成引文标示和文后参考文献列表。 NoteFirst在功能上不仅具有了主流的文献管理软件所能提供的功能, 还具有全面支持国标GB/T 7714-2005,支持双语参考文献自动形成,支持多语言方案等特有的功能, 是中国科研人员和研究生不可缺少的文献管理和论文写作工具) 个人推荐 JabRef一个非常不错的文献管理软件。更加好用。因为它小巧,跨平台(是用Java编写的),功能强大,并且支持输入BibTex格式的文献信息。由于理论计算机科学领域基本都使用Tex撰写论文,所以对BibTex格式的支持是非常有价值的。 Bibus 不太熟悉 ,也有人用

又是一年毕业季,毕业论文的写作是每个同学都必须面临的一个问题,通过交流发现,很多同学甚至研究生毕业都没有用过专业的文献管理、公式编辑等工具,而这些工具可以极大的提高论文写作的效率。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本文将常用的论文写作相关工具进行整理,并加以简单说明,方便各位同学在写毕业论文的时候能够有意识去用。Office是论文写作的基本工具,虽说WPS等第三方软件也能够满足日常生活的大部分文字处理需求,但是在第三方插件支持以及具体功能设计上还有一定的缺失,因此对于论文写作来说仍然推荐使用微软的Office软件。Office软件目前常用的有2003、2007以及2010、2013等多个版本,这里推荐2010或者2003版本。另外针对64位操作系统,微软还有64位的Office软件,由于部分软件不支持64位Office,因此我推荐大家按照32位,本文所涉及的软件在64位操作系统中(Windows 7 64bit或Windows 8 64bit)仍然兼容,总之推荐大家安装32为的Office软件,但是操作系统是否是32位无关紧要。

有论文的管理文档endnote,比较强大,可以试试

中文科研论文写作技巧

写论文前你要先设计自己的大纲,理清自己的思路,写论文的语言通俗易懂,不要华而不实,尽可能突出你研究的重点和研究的成果。

学术写作注意事项:一、结构学术写作与小说或新闻写作不同,其整体结构是正式且有逻辑的。这意味着句子和段落之间应该有叙述性的联系,这样读者才能理解论点。引言应包括对论文其余部分如何组织的描述,以及在整个论文中正确引用的所有来源。二、基调整体基调是指一篇文章所传达的态度。论文中以叙述语气陈述他人的观点是很重要的。当陈述一个你不同意的立场或论点时,准确地描述这个论点,不要使用带有偏见的语言。在学术写作中,应该从正规的角度来研究问题。因此,应该使用中立的语言,而不是对抗或轻蔑的语言。三、措辞 措辞是指使用的词语的选择。因为具有几乎相同字典定义的单词可能有非常不同的内涵(隐含意义)。学术写作中尤其如此,因为词语和术语可以演变出一种微妙的含义。四、语言  使用明确的语言很重要。结构良好的段落和清晰的主题句使读者能够容易地跟随你的思路。你的语言应该简洁、正式,并准确表达你想要表达的意思。不要使用不具体或不够精确的模糊表达。

多读书,用心读,学会借鉴。好的文章、好词、好句,学会积累。确立新颖、独特的文章标题。有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坚持写日记,既能练笔,又积累了素材。学会引用名人名言,引用仙人的诗词歌赋,使你的文章更加有说服力。

  • 索引序列
  • 中文科研论文写作
  • 科研论文写作
  • 中文科研论文写作教程
  • 中文科研论文写作软件
  • 中文科研论文写作技巧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