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国际关系文献报告

国际关系文献报告

发布时间:

国际关系文献报告

当前我国国际关系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无论是大国关系,还是周边关系均十分有利于我国的发展。关于当前国际关系,朱镕基同志在200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学习《政府工作报告》专题读本编写组,2003)因此,当前的国际关系呈现出两大趋势,一个主题。两大趋势,即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一个主题是和平与发展。经济全球化。自19世纪工业革命以后,开始使分散的区域性发展转变为具有整体关联性世界发展。从过去的一百多年发展可以看出,有两大力量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一是机制的力量,二是科技的力量。经过长时间的竞争与比较,人们开始从理想走向务实。市场经济国家引进计划机制,计划经济国家引进市场机制,两者的经济运行模式正在接轨。于是金融国际化,贸易国际化,企业跨国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猛。尤其是企业跨国化带动了生产全球化,产业结构的全球调整。资本技术的国际大流动。所以,人们赖以生存的经济命脉已经联合一体,世界各国已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经济关系。政治多极化。由于经济的全球化引发了政治的多极化,所以世界政治多极化既是一种客观现实,也是一种发展趋势。因为目前世界上确实存在着几大力量中心,这些国家或地区性组织的力量相对均衡,相互制约,而这种多极格局目前还很不稳定。真正的多极化世界,不应是由几个大国主宰的世界,而是由世界大国,地区大国和中小国家参加的国际或区域性组织在不同范围、不同层次上充分发挥作用的多极世界。这种多极化趋势是不可遏制的,推动这种趋势的主要力量是经济和科技力量。经济全球化的链条已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联在一起,并使全球经济格局不断发生变化。美国乃当今世界首富,其国民生产总值曾一度占世界的一半,而今只占30%,预测2020年将降至10%~15%。1960年亚洲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中只占4%,到1990年改为25%,现已增长到30%。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印度尼西亚等国在世界经济中所占份额都会不断增长。经济的背后是政治,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必将逐步发展并成熟,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和平和发展是时代的主题。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是在矛盾中推进和发展的。这些矛盾主要有,美国力图主宰世界与其他国家不服而谋求平等地位的矛盾;经济全球化与国家主权的矛盾;经济发展和生态危机的矛盾;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等等。如何面对这些矛盾呢?江泽民同志指出“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世界上的各种文明,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应彼此尊重,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中共中央宣传部,2003)这个答案是源自人类共同的智慧。198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奖得奖人集会法国巴黎,他们发表宣言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何为孔子的智慧?“礼之用,和为贵”。礼的作用是按“和为贵”的要求调节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使之圆满和谐。(王天玺,2003)中华文明的“和为贵”,是在承认世界多样性的基础上,崇尚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进入新世纪以来的世界形势告诉我们,和平与发展的确成为时代的主题。比如,大国关系在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下进行调整。“9·11”事件后,大国关系出现了空前频繁的互动与变化,中美元首多次会面,高层互访频繁,双方合作领域扩大,中美关系明显改善。中日关系,美欧关系,虽有不和谐音,但高层平稳。上述这种新型大国关系的基本特征是:平等互利,求同存异,发展合作,不搞对抗,不结盟,不针对第三国。也就是维护自身利益,着眼于和平与发展。各类国际组织在和平与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联合国致力于国际和平与发展,外求和平,内求发展。世贸组织协调国际贸易争端。地球村上的居民都在共商和平发展大计。虽然国际热点多,但大局稳定。所以,经济全球化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它把人类卷入和平与发展的大潮中,跨国界、跨民族、跨文明的生态危机使地球村的所有居民成为命运共同体。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知识经济等和各种新经济形态在和平与发展的潮流中诞生,成长,并将把人类带向更加美好的明天。一国的国际关系和地位与国力密不可分,没有发达的经济,强大的军事为基础,其对外关系不可能有力量。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曾说:“说话要和气,但手里要有大棒”。这句话把外交和实力的关系表达得淋漓尽致。一个世纪前的中国,由于制度陈旧、官腐民穷、国力衰弱、屈辱外交而沦为西方列强肆意宰割的猎物。那时中国的形象是“贫穷落后的中国”、“东亚病夫”、“弱国无外交的中国”。新中国的建立使我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同时坚持执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中国成了“东方睡狮觉醒”,“社会主义的希望”,“维护和平的中坚力量”,“负责任的大国”等等,受到各国政府和人民的普遍赞誉。进入21世纪以来,面对国际局势的变化。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广泛开展双边和多边外交活动,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和合作,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当然在经济全球化中,主权国家民族利益之争更为激烈,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些特点集中表现在以下方面:一、与大国关系发展顺利“9·11”事件后中美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政治上布什明言了不支持台湾独立的立场,并将中国由“潜在的竞争者”改视为“仍需防范但可合作的伙伴”,对合作的重视暂时超过了防范。我国政府意识到多边外交比较有利于自己的地位和安全。2002年首次与北约开展了安全对话,此举使中国与欧洲国家在外交政策上的接近越来越强。中俄进一步巩固了战略磋商伙伴关系,充实了睦邻友好内容。中印双方多层对话,关系有了改善。这些均有利于我国的安全,稳定与发展。二、与周边关系和谐友好新世纪初,我国大周边外交成果辉煌,出现了一个南北“两翼齐飞”的放射状区域合作框架。北面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依托,加强了与俄和中亚国家的安全合作,经贸合作。南面以“10+1”(东盟10国加中国)和“10+3”(东盟10国加中、日、韩3国)开创了东亚合作的新局面。近些年来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上,中国从成为其“全面对话伙伴”国,到举行非正式首脑会议,确立面向新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再到2002年11月中国和东盟领导人签署《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进程正式启动,它为2010年前建成拥有17亿人口的世界最大自由贸易区确定了明确而具体的目标、范围、措施和时间表,还有中国同东盟就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发表了《联合宣言》,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都使中国和东盟的政治信任提升到一个崭新水平。三、合作框架成功构建世界和平首先取决于大国关系。我国十分注意对美关系,对欧关系,对俄关系,对日关系,而且正积极平行发展,这样大大改善了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处境,扩大了回旋余地。当前“反恐”成为维护大国团结合作的重要内容,中美有了中长期“反恐”交流合作机制。中俄成立了反恐工作组,中国与巴基斯坦,印度,英,法,德等都进行“反恐”交流。所以中国同大国间的交流合作框架正在构建之中,这十分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四、依然面临危机和挑战不能忽视的是,意识形态、政治制度的不同依然是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根本差异。在国际交往中,所谓的“人权”、“民主”问题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向我国施压的筹码;“中国威胁论”在西方社会也颇有些市场。面临着世界范围的资源环境的压力,这些论调势必影响我国的石油对外合作。中俄“安大线”建设受阻,就是复杂的国际关系作用的结果。对此我们必须居安思危,不能掉以轻心。

留学生论文《The Silent Revolution in Europe: Intergenerational Change in Post-Industrial Societies》 寂静的革命在欧洲:后工业社会代际变化 范文

国际关系文献

国际关系论文 文献综述多少字?同学发给你啊

⑴ISI web of knowledge Engineering Village2 ⑵Elsevier SDOL数据库 IEEE/IEE(IEL) ⑶EBSCOhost RSC英国皇家化学学会 ⑷ACM美国计算机学会 ASCE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 ⑸Springer电子期刊 WorldSciNet电子期刊全文库 ⑹Nature周刊 NetLibrary电子图书 ⑺ProQuest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⑻国道外文专题数据库 CALIS西文期刊目次数据库 ⑼推荐使用ISI web of knowledge Engineering Village2

国际关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法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已逐渐成为一种各国不得不面对的客观事实,而因其对各国的影响而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对此,发达国家多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这一大背景下,资本、人才、技术的自由流动,带来了市场的扩大、效率的提高,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则更多地注意经济全球化对传统意义上的国家主权造成的威胁,全球化进程不平衡造成的贫富分化,对人类环境的更大破坏,以及由于目前尚未建立起有效的全球治理机制而产生的各种国际矛盾和冲突。这两种不同的态度也反映到了各国对经济全球化所采取的不同对策上:前者调整政策,修订法律,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地参与到全球化之中;而后者则多采取谨慎、批判的态度,贸易保护主义、排外浪潮屡见不鲜。综上,我们不难看出,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也是目前各国所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正影响到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而我们要在这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最大限度地趋利避害,则首先必须认识到这一进程对传统制度、秩序的影响,以采取相应的举措和规范。  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全球化”(Globalization)一词可以追溯到1978年罗马俱乐部发表的《增长的极限》一书。但是,直到上世纪90年代以后,全球化一词才真正被广泛使用。一般认为“,全球化”是一种进程,在这种进程中,原来局限于各个不同国家疆域内的诸多活动、制度正在冲破国界的限制,而成为全球性的。这种“全球化”多表现在经济领域,因此一般意义上的全球化多指的是“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范围涉及从国际分工与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到货物、服务、技术、资本、信息、人员的跨国流动,环境保护,打击国际犯罪、移民,劳动保护等许多领域。经济全球化主要指“市场”和“市场经济”的一体化,是以市场经济为特点的跨国界经济交流与交往。其形成发展不是偶然的,而是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各种因素长期以来共同发展和共同作用的结果。除了资本和市场天生具有的不断扩展、膨胀的本质促使之外,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其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如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卫星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等,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使全球性、无国界市场成为可能。另外,跨国公司在生产、贸易、金融和投资领域的蓬勃发展,已成为经济活动全球化的推动力量。值得肯定的是,以美国、日本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积极地开放政策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二、与经济全球化相关的几个国际经济法问题上述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发展,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当代国际经济法的发展。国际经济法是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各种法律制度和规范的总称,在经济全球化影响下的国际经济关系这样那样的变化,必然要求新的国际经济法律制度加以调整,这是一个客观规律。  经济全球化与国家经济主权经济主权,作为国际法意义上国家主权的一个方面,是指国家有完全的自由制定自己的经济发展计划、运行规则、制度规范,而不受制于他国的权利。上面提到过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世界统一市场的逐步形成,它必然要求全球运用统一的市场规则。反映在法律中,即要求各国法律制度的趋同化(这也便是学者们所争论的法律全球化),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消除人为障碍,保证正常的经济流转,达到效率最大化。而达到这种趋同化的运作方式便是改变国内法律规范中与全球经济活动规则相冲突的部分。否则,将被抛到全球经济增长的边缘,永远与贫穷为伴。“自我封闭”的后果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明证,而在经济全球化的前提下也不例外。目前,反映经济全球化这一主题的有关条约的缔结(如WTO),给缔约国发挥经济主权提出保留的空间就越来越少了。这说明,要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参与到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必须服从它的统一化规则,经济主权应作出一些让步。但法律的这种趋同化并不意味着主权的侵蚀和丧失。如何客观地看待当代国际经济关系中的主权?首先,国际商业交易的根本特点在于涉及不同法律的适用问题。以国际商业交易为基础的当代国际经济关系及其调整,都离不开跨国、跨法域的前提。这说明,无论国际关系发展如何,无论各国之间经济的相互依赖到什么程度,无论人权多么重要,至少在国家或法域存在的条件下,一国主权不会消失。否认了主权,就无法理解知识产权保护的地域性。

开题报告的写法  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论文名称  论文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  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论文的名称要把论文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论文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二)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主要内容包括:⑴ 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 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 ⑵ 通过分析本地(校) 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  (三) 本论文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  规范些应该有,如果是小课题可以省略。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  (四)论文研究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  (五) 论文写作的目标  论文写作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论文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论文写作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  常见存在问题是:不写研究目标;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 目标定得过高, 对预定的目标没有进行研究或无法进行研究。  确定论文写作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率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六)论文的基本内容  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大家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写作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  基本内容一般包括:⑴对论文名称的界说。应尽可能明确三点: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⑵本论文写作有关的理论、名词、术语、概念的界说。  (七)论文写作的方法  具体的写作方法可从下面选定: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 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  (八)论文写作的步骤  论文写作的步骤,也就是论文写作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论文写作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时间安排包括:整个研究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起止时间

国际关系参考文献

1 英,法在近代的外交发展战略有什么不同。2 试以现在国家关系理论分析18世纪的欧洲国际形势。3 试论美国建国前后对外政策。4 如何评价拿破伦时期前后两个不同阶段的法国对外政策。5 哪些条约组成了维也纳体系的基本框架?6 从1818年的亚琛会议,到1830年的希腊独立,大国的协调为什么逐渐失灵?7 维也纳和会所设计啊正统秩序和领土秩序,其地理范围是否包括美洲大陆和土耳其的衰落,对维也纳体系产生了什么影响?8 试评析维也纳体系运作过程中大国的均势政策。9 19世纪德意志和意大利两国在统治方式上有何异同点?

非常极其特别确定的告诉你,不需要二外

你的国际关系理论论文准备往什么方向写,选题老师审核通过了没,有没有列个大纲让老师看一下写作方向? 老师有没有和你说论文往哪个方向写比较好?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写个大纲,这样老师,好确定了框架,避免以后论文修改过程中出现大改的情况!!学校的格式要求、写作规范要注意,否则很可能发回来重新改,你要还有什么不明白或不懂可以问我,希望你能够顺利毕业,迈向新的人生。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提出-论点;  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drghdrghd

国际关系文献类型

SCI是美国《科学引文索引》的英文简称,其全称为: Science Citation Index,它是世界三大检索系统(EI,SCI,ISTP)之一,是由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简称ISI)1961创立并出版的一部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献检索工具,它是根据现代情报学家加菲尔德(Engene Garfield)1953年提出的引文思想而创立的。 SCI中的所有论文都是从ISI巨大的自然科学资料库(SCI date base)中选取的,这个资料库的文献源主要是期刊。收录全世界出版的数、理、化、农、林、医、生命科学、天文、地理、环境、材料、工程技术等自然科学各学科。所选用的刊物来源于94个类、40多个国家、多种文字,这些国家主要有美国、英国、荷兰、德国、俄罗斯、法国、日本、加拿大等,也收录一定数量的中国刊物,并包括少量的专著。 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 《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简称SSCI ,)为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建立的综合性社科文献数据库,涉及经济、法律、管理、心理学、区域研究、社会学、信息科学等。收录50个语种的1700多种重要的国际性期刊,累计约350万条记录。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中图法)分类法基本结构 (1)基本部类:如中图法分五大类部:马列毛邓;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综合性图书。 (2)基本大类:构成分类表的第一级类目。中图法为22个基本大类。 (3)简表:由基本大类与由其直接展开的一、二类目所形成的类目表。 (4)详表:由简表展开的各种不同登记的类目所组成的类目表,是文献分类的真正依据。 五个基本部类及下设的二十二个大类列表如下: A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A1马克思、恩格斯著作 A2列宁著作 A3斯大林著作 A4毛泽东著作 A49邓小平著作 A5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著作汇编 A7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生平和传记 A8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B 哲学、宗教 B0哲学理论 B1世界哲学 B2中国哲学 B3亚洲哲学 B4非洲哲学 B5欧洲哲学 B6大洋洲哲学 B7美洲哲学 B80思维哲学 B81逻辑学(论理学) B82伦理学(道德哲学) B83美学 B84心理学 B9宗教 C 社会科学总论 C0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论 C1社会科学现状与发展 C2社会科学机构、团体、会议 C3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C4社会科学教育与普及 C5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C6社会科学参考工具书 C7社会科学文献检索工具书 C8统计学 C91社会学 C92人口学 C93管理学 [C94系统科学 C95民族学 C96人才学 C97劳动科学 D 政治、法律 D0政治理论 D1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D2中国共产党 D33/37各国共产党 D4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 D5世界政治 D6中国政治 D73/77各国政治 D8外交、国际关系 D9法律 E 军事 E0军事理论 E1世界军事 E2中国军事 E3/7各国军事 E8战略学、战役学、战术学 E9军事技术 E99军事地形学、军事地理学 F 经济 F0经济学 F1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F2经济计划与管理 F3农业经济 F4工业经济 F49信息产业经济(总论) F5交通运输经济 F59邮电经济 F7贸易经济 F8财政、金融 G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G0文化理论 G1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 G2信息与知识传播 G3科学、科学研究 G4教育 G8体育 H 语言、文字 H0语言学 H1汉语 H2中国少数民族语言 H3常用外国语 H4汉藏语系 H5阿尔泰语系(突厥-蒙古-通古斯语系) H61南亚语系(澳斯特罗-亚细亚语系) H62南印语系(达罗毗荼语系、德拉维达语系) H63南岛语系(马来亚-玻里尼西亚语系) H64东北亚诸语言 H65高加索语系(伊比利亚-高加索语系) H66乌拉尔语系(芬兰-乌戈尔语系) H67闪-含语系(阿非罗-亚细亚语系) H7印欧语系 H81非洲诸语言 H83美洲诸语言 H84大洋洲诸语言 H9国际辅助语 I 文学 I0文学理论 I1世界文学 I2中国文学 I3/7各国文学 J 艺术 J0艺术理论 J1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J2绘画 J29书法、篆刻 J3雕塑 J4摄影艺术 J5工艺美术 J59建筑艺术 J6音乐 J7舞蹈 J8戏剧艺术 J9电影、电视艺术 K 历史、地理 K0史学理论 K1世界史 K2中国史 K3亚洲史 K4非洲史 K5欧洲史 K6大洋洲史 K7美洲史 K81传记 K85文物考古 K89风俗习惯 K9地理 N 自然科学总论 N0自然科学理论与方法论 N1自然科学现状与发展 N2自然科学机构、团体、会议 N3自然科学研究方法 N4自然科学教育与普及 N5自然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N6自然科学参考工具书 [N7]自然科学文献检索工具 N8自然科学调查、考察 N91自然研究、自然历史 N93非线性科学 N94系统科学 N99情报学、情报工作 O 数理科学和化学 O1数学 O3力学 O4物理学 O6化学 O7晶体学 P 天文学、地球科学 P1天文学 P2测绘学 P3地球物理学 P4大气科学(气象学) P5地质学 P7海洋学 P9自然地理学 Q 生物科学 Q1普通生物学 Q2细胞生物学 Q3遗传学 Q4生理学 Q5生物化学 Q6生物物理学 Q7分子生物学 Q81生物工程学(生物技术) Q89环境生物学 Q91古生物学 Q93微生物学 Q94植物学 Q95动物学 Q96昆虫学 Q98人类学 R 医药、卫生 R1预防医学、卫生学 R2中国医学 R3基础医学 R4临床医学 R5内科学 R6外科学 R71妇产科学 R72儿科学 R73肿瘤学 R74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R75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R76耳鼻咽喉科学 R77眼科学 R78口腔科学 R79外国民族医学 R8特种医学 R9药学 S 农业科学 S1农业基础科学 S2农业工程 S3农学(农艺学) S4植物保护 S5农作物 S6园艺 S7林业 S8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S9水产、渔业 T 工业技术 TB一般工业技术 TD矿业工程 TE石油、天然气工业 TF冶金工业 TG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TH机械、仪表工业 TJ武器工业 TK能源与动力工程 TL原子能技术 TM电工技术 TN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TP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TQ化学工业 TS轻工业、手工业 TU建筑科学 TV水利工程 U 交通运输 U1综合运输 U2铁路运输 U4公路运输 U6水路运输 U8航空运输 V 航空、航天 V1航空、航天技术的研究与探索 V2航空 V4航天(宇宙航行) V7航空、航天医学 X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X1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X2社会与环境 X3环境保护管理 X4灾害及其防治 X5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X7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X8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 x9安全科学 Z 综合性图书 Z1丛书 Z2百科全书、类书 Z3辞典 Z4论文集、全集、选集、杂著 Z5年鉴、年刊 Z6期刊、连续性出版物 Z8图书目录、文摘、索引 通用复分表 一、总论复分表 二、世界地区表 三、中国地区表 四、国际时代表 五、中国时代表 六、世界种族与民族表 七、中国民族表 八、通用时间、地点表

1、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缩写:SCI)是由美国科学资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简称ISI)于1960年上线投入使用的一部期刊文献检索工具,其出版形式包括印刷版期刊和光盘版及联机数据库。科学引文索引由科睿唯安公司(Clarivate Analytics)运营。2、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 SSCI)是一种跨学科的学术引用文献索引,由美国科学资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ISI)所发展,类似于科学引文索引,为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的产品。社会科学引用索引透过分析学术文献引用的资讯,了解目前社会科学领域中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并且说明相关性及先前文献对当前文献的影响力。目前它包含世界上主流的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共有2,474种期刊,并且横跨约50种的学科,目前社会科学引用索引可由付费的Web of Science学术文献数据库中检索。扩展资料:科学引文索引以布拉德福(S C Bradford)文献离散律理论、以加菲尔德(Eugene Garfield)引文分析理论为主要基础,通过论文的被引用频次等的统计,对学术期刊和科研成果进行多方位的评价研究,从而评判一个国家或地区、科研单位、个人的科研产出绩效,来反映其在国际上的学术水平。因此,SCI是目前国际上被公认的最具权威的科技文献检索工具。科学引文索引以其独特的引证途径和综合全面的科学数据,通过大量的引文进行统计,然后得出某期刊某论文在某学科内的影响因子、被引频次、即时指数等量化指标来对期刊、论文等进行排行,被引频次高,说明该论文在它所研究的领域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国际同行重视、学术水平高。由于SCI收录的论文主要是自然科学的基础研究领域,所以SCI指标主要适用于评价基础研究的成果。而基础研究的主要成果的表现形式是学术论文,所以,如何评价基础研究成果也就常常简化为如何评价论文所承载的内容对科学知识进展的影响。科学引文索引是当今世界上最著名的检索性刊物之一,也是文献计量学和科学计量学的重要工具。通过引文检索功能可查找相关研究课题早期、当时和最近的学术文献,同时获取论文摘要;可以看到所引用参考文献的记录、被引用情况及相关文献的记录。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科学引文索引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1、《全球议程—问题和视角》 美 Charles WKEGLEY ,JR Eugene RWittkopf 北京大学出版社2、《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 美 亚历山大·温特 3、《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美 吉尔平 4、《美国对外政策的政治学文献选读》美 Jerel ARosati5、《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读本》美 弗里德里克6、《无政府社会:世界政治秩序研究》英 赫德利·布尔

  • 索引序列
  • 国际关系文献报告
  • 国际关系文献
  • 国际关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国际关系参考文献
  • 国际关系文献类型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