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先秦古典文献学的主要成就

先秦古典文献学的主要成就

发布时间:

先秦古典文献学的主要成就

先前根本几乎没史料。

姚淦铭:1948年生,苏州吴江人,毕业于南京大学,文学硕士。现为教育部所属“211”之江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古代文献研究所所长。 专著有:《王国维文献学研究》、编校《王国维文集》(四卷本)、《汉字与书法文化》、《汉字心理学》、《哲思众妙门——老子今读》、《礼记译注》、《趣谈中国摩崖石刻》等,已发表160多篇文献学、语言文字学等学术论文。曾获国家图书奖。 内容简介: 清代的思想家魏源曾经说:“《老子》是一本救世的书。”如果换一个角度去看的话,《老子》其实是一本教人成功的书,教你怎么样走向成功。 一、恍恍惚惚的成功之路 一个人要想成功,首先必定要去找那一条走向成功的路。老子说了,道这个东西是恍恍惚惚,但是确实存在,只不过我们看上去是模糊的,它里面有形象,有物体,有它的精神,还有它的规律。这个规律,而且是可以验证的。 二、有为与无为 陈省身是国际大数学家,他成功在“有为”和“无为”。他是怎么“有为”的呢?他一生当中只做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就是数学。他怎么“无为”的呢?什么名,什么利,他统统不管。他还有一种“无为”。他做数学所所长时,把有能力的数学家找在一起,找来之后就不管了,让他们自己搞去。这种理念和老子的“无为而治”是合拍的。 三、大器晚成 老子让人们知道,人最容易忽略的,是因为想早早出名,想脱颖而出,想及早地成功。人的毛病出在这儿。所以他叮嘱你,提醒你千万不要盲动,千万不要着急,千万不要早早地拔苗助长,而应该自然而然让他“大器晚成”。但不否认,“大器早成”确实应该,在今天这个时代当中,年轻人应该有一个“大器早成”的理念,但是还要用一个“大器晚成”来矫正自己,那才是聪明的。 四、以“柔”达到成功 老子叫你柔,老子叫你弱,老子叫你柔弱,就是在柔弱的当中,找到一种成功的力量。海啸来了,狂风来了,大树刮断了,小草依然在那里;大地震来了,大楼倒塌了,小平房还在,柔弱胜刚强;水滴滴答答地不停地滴,水滴石穿,等等。 五、功成身退 “功成身退”是老子成功论当中又一个智慧的亮点!范蠡他帮助勾践政治成功以后,他就引身而退,“功成身退”。历史上最不成功的人,可能韩信就是一个,他舍不得“功成身退”,结果被杀。“功成身退”还有一种智慧,就是说,你有功不要居功自傲、摆老资格,这也叫“功成身退”,人家也就尊重你了。并不是一定要隐居起来。 (全文) 在人生的问题上,有一个永恒的话题就是爱情。大家可以想,成功是不是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呢? 人人都想人生成功,哪一个人不想自己人生成功!自己发觉,我的人生不成功,大家很自然地会把这个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当孩子第二代还是不成功,又很自然把它寄托在第三代身上。同志们想,人生成功的问题是一个世代延绵的问题,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清代的思想家魏源曾经说:“《老子》是一本救世的书。”他写的这本书叫《老子本义》。我想,如果换一个角度去看的话,《老子》其实是一本教人成功的书,教你怎么样子走向成功。我们经常说,一字值千金,《老子》这本书只有多少个字啊?五千多个字。正因为它难读,所以它不普及。但是这五千多个字,字字胜过千金! 一、恍恍惚惚的成功之路 一个人要想成功,首先必定要去找那一条走向成功的路。你一辈子找不到这条走向成功的路,那你就一辈子不能成功。所以要找这一条路,要找这条达到成功的路。 今天我们这句话,大家一定很熟悉,叫“男怕干错行,女怕嫁错郎”。这是我们老百姓的话,男的就怕行业选择错了,一辈子这个路没有走准,女的婚姻问题很重要,就怕嫁错了郎,郎一嫁错,婚姻失败。所以我们老百姓最关心的成功问题,这两句话当中就看出来一个通向成功的道路问题,千万不能“干错行”,千万不能“嫁错郎”,因为路不对,走坏了。所以中国人对道,对路的问题体会是深刻极了。同志们想想看,我们经常说,人生有“白道”,有“黑道”,道啊。同志们你们看,我们叫“饮食之道”,叫“成功之道”,叫“茶道”,叫“棋道”,叫“剑道”,叫“长寿之道”等等,道啊,道就是路啊,路就是道啊。所以,要成功就要去找那条路,找那一条道,找到了那一条道,找到了那条路,你就开始往成功那个方向走去了。所以同志们想想看,为什么这本书叫《道德经》啊?《老子》叫《道德经》,就跟你讲里面的道,跟你讲里面的路,让你知道道,悟道,得道,行道,让你人生成功。所以这五千个字不得了,字字赛过千金。其实老子这个人是个天才,特别聪明,他把一个我们走路的一个实在性的道,升华成为一个抽象的、智慧的道,一个哲学的道,多高级!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这个东西啊,不是可以用平常的话说出来的;道这个东西,如果用平常的话说出来,这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了。同志们想想看,我们说出来的道,都是某一个具体的道,长寿之道——教你几个长寿的方法。你看看,正是宇宙这个大道,我们说不出来啊,物理学家、天文学家等人还在研究,是说不出来的。凡是说出来的道,都是某一个具体的道。很深刻!所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你看,宇宙当中好多,我们还没给它命名啊,命名不了啊!多深刻!一字千金!所以讲得出来的不是那个常道,是一般的道。 下面我们再看,老子说了,道这个东西啊,它是恍恍惚惚的,惚惚恍恍的,模模糊糊的,糊糊模模的,看不清楚的,辨不明白的,晃来晃去的。但是那个东西有“象”在啊,那个东西有“物”在啊,那个东西有个“精”在啊,那个东西有个“信”在啊。什么东西啊?就是道这个东西是恍恍惚惚,但是确实存在,只不过我们看上去是模糊的,它里面有形象,有物体,有它的精神,还有它的规律。这个规律,而且是可以验证的。譬如说,我们要到月亮上去,今天当然我们已经登上去了。但是老子要登上去,那个时代登上去,但是他想像的就有这个道,恍恍惚惚的道,有一天我们发现了,给它命名了,然后我们造了某个东西登上去。你看,实在啊! 我们要到宇宙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我们现在恍恍惚惚啊。但是老子说,你不要看,恍恍惚惚,中间有啊,有东西在里面。是的,经过多少年以后,可能我们就发现了。所以老子讲得多哲学,多深刻! 那么老子就跟我们讲了讲一个什么东西呢?成功的路。你要成功,你要人生成功,也有这么一条路,但是这条路是恍恍惚惚的。但是这条恍恍惚惚的路是存在的,它是有“象”,有“物”,有“精”,有“信”的,可以找到的。所以大家要去找,要去找到这条恍恍惚惚的路,找到这条成功的路。那么我们现在联系一些家长了,我们一些家长都希望成功,希望自己的孩子成功,希望孙子这一辈成功,希望孙子的儿子成功,一代一代希望他们成功。哪个不想成功?这是正常的心理,但是我们学了《老子》就知道,哦,要儿子成功,要孙子成功,中间有一条恍恍惚惚的道,你得找准了。现在我们的家长,心是非常好,从星期一到星期天,七天时间都给孩子“充电”——都安排了弹钢琴、唱歌、舞蹈、外语,统统排满了,以为这是一条成功之道。 NO、NO、NO,不一定对啊。你看看,丁肇中就这么说过:“考试能拿第一名并不代表一切,因为考试是解决别人解决了的问题。”听到这句话,同志们回去,思想境界就高了,儿子没有考第一名,孙子没有考第一名,不要怪他,不要紧的,丁肇中都说:“我所认识的20世纪的物理学家、化学家,拿诺贝尔奖的,几乎没有在学校考第一名的,考最后一名的倒有几位。但这些人都能挑一个题目,根据客观情况,认定这是自己一辈子最重要的事情。为了这个,其余的东西都可以放在次要的位置。” 由此,我们明白了这样的道理:第一,不要把小孩子星期一到星期天全部排满了,认为是成功之路;第二,小孩子不考第一名,要宽容,说不定大材,不一定考第一名。丁肇中就这么说的,成功之道确实是恍恍惚惚,模糊不清的。 杨振宁就这样说过,大学里有好多优秀的研究生,他们自己和老师都不能预测未来的成就有多大,可是二、三十年后,成就却可能有很大悬殊。事后一回想,成功的同学在当时不见得就比不成功者优秀许多。这其中的一个基本道理是,有人走对了路! 路,道路,这条路是多么重要!走对了路,他左右逢源;而有人走错了路,再努力也难以有大成就。深刻!同志们想想,就都是优秀的研究生和导师,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这个“不知道”就是老子说的成功之路恍恍惚惚,惚惚恍恍,不清楚。 那么我们要讲的,这样一来,不就没有希望了吗?不是。老子不是教导你嘛,那一个成功之路是在的,有的,问题是要不断地把握,调整,去寻觅这个成功之路。 下面我们就看一个例子。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朱棣文,他是一个美籍华人,祖籍是江苏太仓的,他也要走一条恍恍惚惚的成功之道,经过不断地努力,他悟出来了,这个悟悟得非常地巧妙,悟得出乎我们意料之外,就像老子从日常生活当中悟出来一样,他搞的是一个什么东西呢?是搞的一个激光的冷却和原子的捕捉技术。激光把它冷却下来,还有把原子要抓住,这样一种工作。他正因为这个工作的成功,获得了199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他这个灵感哪里来的?说来很奇怪,他在美国的纽约北部的一个大学里,那个地方很冷很冷,所以,大学生都要喝酒,为什么?喝酒抵抗寒冷。他突然就灵感来了。 你看,这些喝醉酒的酒鬼是怎么走路的?他是晃来晃去,恍恍惚惚,惚惚恍恍,模模糊糊,糊糊模模。但是其中有“象”,有“物”,有“精”,有“兴”啊,怎么回事啊?他总是往低的地方走,酒鬼总是往低的地方走,他不往高的地方走,他更不能往汽车顶上跳。哇,灵感来了。找到道了,悟到道了。他就想了,在那种激光束的,不同的激光一束一束打上去,不同的作用下,原子也是这样,就像喝醉酒的酒鬼一样往下走,往什么下走,往能阶、能量低的地方走,哇,有了,通了,明白了。怎么明白?你看,酒鬼他往底下走,不往上走,更不往汽车上走,那么我就在酒鬼往下走的地方,我挖一个洞,酒鬼不掉进去了吗?我不要挖在上面,我挖在下面,挖一个陷阱,酒鬼“扑通”掉下去了。那这个原子不是也可以这样吗?我就在各束的激光的作用下,原子不是往能量低的地方走吗,我就在下面设一个陷阱,好,给我逮住了。他这个灵感就从生活中间来,从酒鬼身上模模糊糊来,他成功了,他悟了道。多深刻! 二、有为与无为 老子讲“有为”之道,这一点好懂,“有为” 有所作为。但是老子又强调“无为”。老子在三十七章中,他就说了“道无为而无不为”。“道无为”但是“无不为”。什么意思?道它永远是不乱动的,不妄为的。它好像在那里不动,其实它发挥了天大的作用。譬如,我们举个例子,有两个车轮子,它们当中是空的,这就是“道”。它不跟你说,它发挥了作用,于是我们可以插车轴,于是我们可以装车厢,于是我们可以滚动,于是我们可以坐人,于是我们可以装货。你看看, 它不跟你说,它“无为”啊,它就两个空的。你看看,要你去利用它。所以“道无为而无不为”,多深刻!但是我们往往误解老子的话,而英国有一个哲人,这人很厉害,叫李约瑟。李约瑟就说了,中国人往往把老子这句话理解错了。无为是什么?并不是叫你一点都不为,“无为”是叫你不要违反自然的规律,不要乱来,要符合规律再去为,你就能够取得成功。 譬如,我们举个例子。2004年12月3号,陈省身——国际大数学家逝世。这个数学家活了93岁,他是一个特别完美的人生,告别人世,特别完美。他是国际大数学家,杨振宁说,他这个成就,国际上他这个领域可以排到第五个大人物。就在死之前的一个月,国际小行星联合会特地把发现的小行星用他的名字来命名,这多光荣啊!那么我们要问问,他这个成功也是成功在“有为”和“无为”。他是怎么有为的呢?他说,我一生当中只做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就是数学。我那个时候学体育跑不过男同学,别说跑不过男同学,连女同学也跑不过,所以搞体育不行。但是我听音乐呢,听不懂哪个曲子美,哪个曲子不美,所以搞音乐也不行。最后我选来选去只能搞数学。 第一,恍恍惚惚的路他找到了,你看,他有所为,有所不为,体育我不能为,音乐我没这个才能,我干数学这一行。选择对了,干数学。他从20多岁干数学,一直到93岁去世,他搞了70年的数学,专心致志。他说,我一生就干一件事情。他从中国到德国,从德国到美国,从美国再回中国。他说,我一生就干一件事情,就是数学,其他什么名,什么利,我统统不管。 我们再看,他晚年从美国到中国来,在哪里?在天津南开大学,他就给自己住的房子叫“宁园”,这个名字非常有意思,他这样说,这老先生说得很深刻,这晚年说的:“我一般不参加别的活动,只做我的数学。我现在这个住所叫宁园,就有这么个意思。一个人一生中的时间是一个常数,应该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中国人浪费时间的事太多。” 陈省身先生对于名利看得极淡、极淡。2004年,他一次得奖,大家说说看,他得了多少钱啊?100万美元,陈省身非常地洒脱,这些钱对我没有用了,我要这些钱干什么?他都捐献了,捐献出去。他还有一种“不为”,这种“不为”非常深刻。 1982年,陈省身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他建立了一个数学研究所,他出任第一任所长。他管理理念是什么呢?他管理理念非常有意思,我做所长,我要管好这个所,我怎么管?他就这样说了,他说:“办这个所最要紧的是,把有能力的数学家找在一起,找来之后就不要管了,让他们自己搞去……”这个理念就是“不为”啊。你看看,这种理念多超前!这种理念和老子是合拍的,老子是“无为而治”。自由——科学家研究一定要自由,自由才能研究出东西来。这是高级智慧,高级管理方法, 那么我们要说了,他又是怎么“有为”的呢?他说,数学嘛,好玩,玩啊,数学很美啊,很好玩。这位陈先生他也精通饮食之道,他说,这个东西就像炒木须肉,炒得多了,自然就熟悉了。深刻!这就是老子所说的“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你看看,他讲出来的是大道,但是他嘴巴里讲出来的,是淡然无味的。但是什么?“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你用,用不完。如果今天各位在座的你只要记住这一点,回去以后要让你的孩子成功,你千万注意一点,注意一点什么?要他爱好学习,愉快地学习,把学习当做一种玩,让他觉得学习我不是苦,学习我是玩,是一种审美,是一种审美的学习,你教育成功了。你看,这位大数学家,他的一个理念,“玩”,“好玩”,“审美”。你看,多深刻!因为什么?你如果去玩了,你就不觉得痛苦,你就不觉得逼着我学,我越玩越有劲。为什么小孩子上网他不肯下来了,玩啊。他玩得饭都不想吃了,玩啊;玩到晚上睡觉都不爱睡,如果你引导他正当地学习也是玩,也是审美,必定成功,必定大成功,必定成大器。 三、大器晚成 同志们马上要回去吃饭了,碗,我们从来没有这么琢磨过。今天回去可以琢磨琢磨。现在我们来比较一下,你家里一个普通的饭碗,别的人家里一个玉的碗,哪一个碗做起来麻烦啊?一个玉的碗。那比如我们来说好了,一个纸杯,跟我现在不是一个纸杯,是一个玉雕的,你们说,哪个难做啊?当然这个纸杯容易啊,一下就做成了;那个玉做的杯子,要找这块玉,还要雕刻,这个玉怎么用,要一步一步雕刻,把它雕刻成。那么现在我不是做一个玉杯,我要做一个青铜大鼎。同志们想想看,要做个青铜大鼎,和那一个纸杯能比吗?和那一个小小的玉杯能比吗?不能比。所以越是大的东西,越是贵重的东西,它必然是“大器晚成”。这是第一层道。 我们再看第二层。我们来看这一个纸杯,你说,它里面有没有道啊?有啊,有道啊。但是我现在拿一个玉做的杯子,你说说,哪个道厉害啊?当然玉做的杯子那个道高级,厉害。为什么?它不仅有纸杯的道,它还有工艺,还有工艺的道,还有玉的道,还有其他的道。你看,这道存在的,比那个纸杯存在的道要高级得多,一比比下去了。如果现在是一个大鼎,青铜大鼎,请问三件东西,一个纸杯,一个玉杯,一个大青铜鼎,你说,哪个东西承载的道厉害啊?当然是青铜大鼎。为什么?古代的青铜大鼎,它占的什么道?不得了。中国古代的青铜大鼎,它是一个国家的政权的象征。你看,这个道多厉害!是一个王权的象征,是一个王朝的象征,是一个国家政权的象征。所以我们有个成语叫“问鼎中原”。为什么叫“问鼎中原”?因为这个鼎承载的道,是一个国家的道,一个政权的道,从来没有说“问杯中原”,也没有说“问碗中原”,为什么?那个杯子,那个碗,不值得问啊,要“问鼎中原”!这个鼎有大道。这个是第二层意思。所以你看看,“大器晚成”有多么深刻的含义。 那么现在我们又反过来讲,青年人听了不服气啊,不对,今天的时代竞争多激烈啊,我们一个一个等了老了,再“大器晚成”,不行,不对,老子讲得不对。你看,跑一百米的,跑跨栏的运动员,“大器晚成”怎么办?年龄过了跑不动了,不对不对。你看看,我们的科学家,自然科学家,二十几岁,三十几岁,到四十到时就要出成果了。如果成果不出来的话,可能一辈子就不行,怎么说是大器晚成?我们的企业家有很年轻的企业家,不对,老子这句话应该改叫“大器早成”,才符合我们今天的时代节拍。NO,错了。错在哪里?老子这么一个灵动的心灵,这么一个天才,他不知道你的心灵?他难道不懂得他那个时代也有好多的神童,也有很多脱颖而出的那种人才,他不是,他比你更高一个档次,他让你知道人最容易忽略的,是因为想早早出名,想脱颖而出,想及早地成功,极易 成功。人的毛病在这儿。所以他叮嘱你,提醒你千万不要盲动,千万不要着急,千万不要早早地拔苗助长,自然而然让他“大器晚成”。这是很深刻的一点。难道不是吗?今天你看,有的人为了早早出名,早早成才,拔苗助长,结果弄得啼笑皆非。为什么历史上这么多神童,好多好多就没了呢?就是因为错在这个毛病上,想“大器早成”。但是我们不否定,“大器早成”确实应该,在今天这个时代当中,我们年轻人应该有一个“大器早成”的理念,但是还要用一个“大器晚成”来矫正自己,那才是聪明的。就是有一个“大器早成”这样一种志向,又有“大器晚成”这种准备,不断地矫正自己的心理,那就是厉害的人。 我们再说,都能“大器晚成”吗?都能“大器早成”吗?不是的。体育运动员,还有一些自然科学家能“大器早成”。但是有一些不能 “大器早成”,比如说,老练的政治家,他非要经过几十年的政治生涯的历练,才能够成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怎么能够“大器早成”啊?还有,老练的企业管理人才,他非要经过二、三十年的磨炼,他才能够胸有成竹,管好这个企业,怎么能够“大器早成”啊?还有那些艺术家,不经过一炉一炉的火的炼和烤,怎么能够“大器晚成”啊? 大家如果爱好书法,知道两种体,一种叫“颜体”,一种叫“柳体”,大家都知道。你学的哪一种体啊?我学的“柳体”。你学的哪一种?我学的“颜体”。什么叫“颜体”?颜真卿的体。我就分析过,颜真卿50岁的时候,这个面目,颜体的面目才刚刚露出一点苗头,要到50岁到65岁当中,他这个风格慢慢就成熟了。你看,50岁还刚露个头,50岁到65岁,他才将自己的“颜体”历练得形神兼备,趋于成熟。到65岁以后,不得了,怎么不得了,进入化境。他的“颜体”就把生命的哲学和书艺的哲学结合起来,一个是书艺的哲学,一个是生命的哲学,融化在一起。然后这棵生命之树上,书法之树上开出奇花异草出来。 四、以“柔”达到成功 老子很厉害,我们一般受的教育是什么?坚强,勇敢,前进,教你永远地前进,刚强。老子不是,老子叫你柔,老子叫你弱,老子叫你柔弱。老子说,《老子》五十二章说了“守柔曰强”,你守住柔弱,你就是刚强,多深刻! 老子还说“弱之胜强”,柔弱能胜过刚强。同志们注意了,就是在柔弱的当中,找到一种成功的力量。大家不是向往成功吗?成功要“贵柔”,要“守柔”,守住这个“柔”,要把这个“柔”看得很贵重,叫“贵柔”。“守柔”很重要。老子就跟我们讲了,不要怕自己柔弱,而使你自己守不住这个柔弱,你守着柔弱,永远有一种生命驱动你,你就会最后达到成功。所以如果我们能够正确运用“柔”的智慧的话,这是我们成功的一大秘诀。 同志们想想看,你看看,一个婴儿他为什么生机勃勃?“柔”,一个婴儿为什么生命力这么旺盛,“弱”,婴儿柔软极了。但是他的生命力是如此的旺盛。我们一个老年人,一个100岁的老年人,走路也走不动,为什么?骨头硬了,强硬了就开始没有生命力了。所以“柔”,无限的生机,无限的生命。难道不是吗?同志们想一想,大家有个体验,年纪越来越大,身上最坚硬的是牙齿啊,最柔软的是舌头。那么一比,就比出来了,年纪越来越大,牙齿动了,然后一个一个掉了,坚强的东西完了,牙齿都掉光了,舌头还是好好的,柔弱胜刚强啊,牙齿最刚强,都掉了,柔弱胜刚强。 我们再来看,海啸来了,狂风来了,大树刮走了,小草依然在那里。大树很刚强,刚强,吹掉了,小草依然在那里;强烈的大地震来了,摩天大楼倒塌了,小平房还在,柔弱胜刚强;水滴滴答答地不停地滴,水滴石穿;你看看,蝼蚁这么柔弱,可以把一个挡水的大堤坝蛀空;空气不动,空气最柔弱,空气的不动它的力量多大,可以把千年的铁柱锈掉;空气一流动,不得了,把大树都拔掉,最柔弱的东西,多厉害。所以老子这种慧心,这种聪明的智慧,感悟,慧眼,慧心,所以他强调,“柔”,“守柔”,“贵柔”——以柔克刚,柔中有刚,百炼成钢。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凡是研究梁实秋的人,都要说到他这个美妙的故事,一段佳话,他就是以“柔”取胜。 从27岁开始,他就翻译莎士比亚的戏剧,用了整整37年,翻译完了,创造了一个生命的奇迹。当时他已经64岁了,他一个人把莎士比亚的全集从头至尾统统完成。梁实秋他一个人坚持下来,37年非常地艰苦。他有怨啊,他有恨啊。他怨的时候他说了:“一个星期校对10本莎氏稿子,可把我整垮了,几乎把我累死!”这是他怨。他恨啊,他恨的时候就这样说:“有时候我真恨莎士比亚,为什么要写这么多!”他恨,为什么写这么多!他有时候苦,他苦的时候就说:“译书之苦,不下于生孩子!”他发牢骚的时候曾经说:“我翻译莎氏,没有什么报酬可言,穷年累月,兀兀不休,期间很少得到鼓励。”你看,他恨,他怨,他苦,他发牢骚,但是他坚持下来了。这就是“柔”的力量。 五、功成身退 “功成身退”是老子成功论当中又一个智慧的亮点,是老子成功的智慧链上的一颗大宝珠! 老子说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也就是“功成身退,天之道也”。“功成身退”,这是天的道,人要符合天的道,功业已经成了,就引身后退,这是一种自然的规律。这又是从哪里来的?从现实,从历史来。 现实当中,同志们看,花开了,花结果了,也就退了。自然不就是这样吗!人也是这样,一代一代一代人,功成身退。如果同志们到无锡去看到茫茫太湖,心胸开阔。无锡有一处名胜叫蠡湖,蠡湖有一个花园叫蠡园,蠡园有个典故,“功成身退”的典故,那就是范蠡。 范蠡他帮助勾践政治成功以后,他就引身而退,“功成身退”,他就带着西施,两个人乘着一条船,太湖里摇啊,摇啊,摇啊,飘然而去,引身而退,“功成身退”。 历史上最不成功的人,可能韩信就是一个,韩信这么大的功劳,他舍不得“功成身退”,最后没有好结果,杀了,被杀了。 那么“功成身退”,我“功成身退”,我一定要到深山老林里去啊?我一定要到太湖上雇条船,漂呀,漂呀,漂呀,不是的。“功成身退”还有一种智慧,就是说,你有功你不要居功自傲啊,你不要摆老资格啊,你不要动不动就是我当初怎么样,我怎么有功劳,这也叫“功成身退”啊,人家也就尊重你了,你不要老是“老子天下第一”,我当年创业怎么样,这就不行。所以这种是高级的“功成身退”,并不是一定要隐居起来。

先秦时期文献学起源的成就

A、秦汉时期 1、秦汉时期是我国正史的创立和新史学的产生时期,史学在大一统和先秦史学积累条件下有了划时代的发展。在史学方面的巨大成就有通史、皇朝史、学术史、风俗史、历史评论、起居注等等,在内容和撰述形式上也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 2、作为中国史学奠基作的通史巨著《史记》和作为正史格局形成标志的断代史巨著《汉书》的出现,把反映中华民族历史面貌和反映皇朝历史面貌结合起来,形成庞大的史学规模。在正史创立的基础上,《东观汉记》和《汉纪》也各有成就; 3、王充等唯物思想家的出现,以及他们对“天人感应”、“谶讳神学”的抨击,在秦汉时期历史思想的发展上有重大的社会意义与理论价值。这表明中国史学在大一统的历史形势下,已经摆脱了稚嫩的面貌,开始走向成熟。 B、唐朝时期 1、唐朝是我国古代史学的转折与繁荣时期,史书数量有了更大发展,其数量之多,超过以往任何时期,且正史编撰成绩斐然,被列为正史的二十四部史书中,有三分之一是在这个时期修成的,如唐代修的八部正史《梁书》《北齐书》《南史》《北史》等; 2、史学在思想文化领域逐步摆脱经学而独立地被社会认可,历史意识、史学意识和史家主体意识也得到加强,如这一时期的史家信念、良史标准与价值观念、修史制度的反省和史学批评的理论价值与社会价值等; 3、官修史书制度正式确立,并设立史馆为专门修史机构,完善相应的史官制度,表明皇家对修史的垄断,私修之风受到扼制。这一做法为后世各朝所效法,影响深远; 4、出现了史学理论专著和史学三长论,史学批评趋于成熟,标志着史学的发展进入更加自觉的阶段。如唐代著名史学理论家刘知几所著《史通》,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史学理论专著。 5、出现了典制体史书这一新的表现形式,诞生了我国第一部典制体通史,表明制度史受到重视,也丰富了史学的内涵,扩大了历史撰述的领域,为我国史学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如杜佑的《通典》,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论述历代典章制度的通史著作。 6、通史的撰述出现复兴的趋势,历史笔记开始发展起来。通史如杜佑的《通典》、马总《通历》、姚康《统史》等;历史笔记如刘肃的《大唐新语》、李肈的《国史补》等。 C、宋朝时期 1、宋朝是我国史学继续发展的时期,也是历史意识和史学意识进一步深化的时期,史家忧患意识传统、会通意识、史学批评意识和历史认同意识都有明显的发展。 2、正史的编修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有薛居正的《旧五代史》,欧阳修的《新五代史》和《新唐书》等。而且出现了带有总论性的通史巨著,如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和郑樵的《通志》。 3、南宋袁枢撰《通鉴纪事本末》,首创纪事本末体,朱熹著《资治通鉴纲目》开创纲目体,丰富我国史书的撰述体裁,这是中国历史编纂法的重要创造。 4、对当世社会历史问题的关注是这一时期史学活动的突出特点之一,如李心传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和徐梦梓的《三朝北盟会编》等。此外,会要体史书有了突出发展,如《唐会要》、《五代会要》、《西汉会要》和《东汉会要》等。 5、历史文献学成就突出,不论是在勘误、考异、辨伪各项,在目录书成果上,还是在金石、考古领域,都有令人瞩目的著作出现,尤其是金石学,独具特色,成绩斐然,如欧阳修的《集古录》和赵明诚的《金石录》等。 6、史学批评出现繁荣,产生一些有价值的史学批评理论和方法,对推动史学和史学批评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如吴缜的《新唐书纠缪》、曾巩的史学批评和朱熹的读史之论等。 D、明朝时期 1、明朝是中国史学走向社会深层的时期,私家修史兴盛,野史发达,实录得到蓬勃发展。私家修史如谈迁的《国榷》和邓元锡的《明书》等;野史如李逊之的《三朝野记》和余继登的《典故纪闻》等;实录如《太祖实录》和《英宗实录》等。 2、方志的兴盛和经济史的兴起时这一时期的突出特点之一,也是明代史学向社会深层发展的一种标志。这一时期的方志获得了广泛的社会性,并开创了边关志和卫志等门类;经济史有治河、漕运与水利之史和农政、盐政与荒政之史。 3、史学在通俗形式方面取得长足发展,历史教育得到更广泛的展开。通俗形式史学是对前人史学著作的节选、摘录和重编,如《元史节要》和《史记钞》等;明代历史教育比前代更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4、晚明史学的崛起是明代史学发展的又一个特点,且史学思想活跃,一些成就突出的史家都集中在这一时期,如王世贞和谈迁等。 E、清朝时期 1、清朝是我国传统史学的总结延续和近代新史学萌生的时期,清代官修史书的数量和种类都超过了前代,对史学的控制之严也超过了以往封建王朝。如《明史》、《清实录》和《清会典》,以及“续三通”和“清三通”等。 2、历史思想的发展获得重大突破,展现出嬗变的历史面貌,如黄宗羲的历史批判精神、顾炎武的经世致用史学思想、章学诚的史学理论、龚自珍具有时代特征的历史思想和梁启超的新史学理论等都反映了这一时期历史思想新的发展。 3、历史考据学成果辉煌,出现了乾嘉考据三大家王鸣盛、赵翼和钱大昕以及崔述等著名考据学家。此外,阮元在历史文献学上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4、边疆史地研究兴起,出现有张穆的《蒙古游牧记》和姚莹的《康猷纪行》等;同时,外国史地研究出现新局面,著有魏源的《海国图志》和黄遵宪的《日本国志》等,他们对传统史学的继承和近代史学的发展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5、方志学成就突出,包括总志、省志和州县志三类,如清代官修的地理总志是《大清一统志》。此外,清代私家史学成就独创性强,贡献卓著。如黄宗羲的《明儒学案》和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等。

从兽骨上的甲骨文到鼎上的金文在春秋战国时期,普辩使用竹简,也有少数富人用丝绸,直到蔡伦法明了纸

先秦文献典籍

中国古代先秦时期典籍的目录是《周礼》、《周髀算经》、《竹书纪年》、《楚辞》、《庄子》、《春秋》及其三传 、《尔雅》、《韩非子》、《鹖冠子》、《孝经》、《荀子》、《黄帝内经》、《易经》、《逸周书》、《仪礼》、《管子》、《公孙龙子》、《孔子家语》、《国语》、《老子》、《礼记》、《列子》、《论语》、《吕氏春秋》、《孟子》、《墨子》、《穆天子传》、《山海经》、《商君书》、《尚书》、《申鉴》、《申子》、《慎子》、《诗经》、《孙子兵法》考古发掘的孙膑兵法《大戴礼记》、《晏子春秋》。 先秦是中国对古代历史所做划分的时间区间,全称为先秦时期(又称先秦时代),中国秦朝以前(即公元前221年以前)的时代的统称,是指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战国时期这个阶段。狭义的先秦史研究的范围,包含了我国从进入文明时代直到秦王朝建立这段时间,主要指夏、商、西周、春秋、战国这几个时期的历史。由于秦朝是中国君主集权、部落共主与封建的分水岭,君主集权自秦朝才开始,故先秦时期也是中国政治处于部落共主或封建制度的时期。著名学者黄摩崖先生将先秦比作中华文明的头颅。

六艺类:诗经,尚书,周易,易传,仪礼,礼记,大戴礼记,周礼,春秋,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尔雅史书类:逸周书,国语,战国策,穆天子传,竹书纪年,世本子书类:论语,曾子,子思子,孝经,孟子,荀子,老子,庄子,文子,列子,鹖冠子,慎子,申子,商君书,韩非子,邓析子,尹文子,公孙龙子,墨子,鬼谷子,尸子,吕氏春秋,鬻子,管子,晏子春秋兵书类:司马法,六韬,孙子,齐孙子,吴子,尉缭子其他:山海经,黄帝内经,楚辞,考工记

子部”包括哪些典籍四库全书将中国历史上创立一种学说或建立一个学派的人物文集列入“子部”,包括哲学、宗教、科技、医、农、兵、法以及类书、杂著等诸多方面。实际上,凡经、史、集无法容纳的皆入子部,十分庞杂。《四库全书总目》将其分为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历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等十四类,总收典籍930部,17566卷。其中“杂家”类也收录现在图书分类中归于文学类的诗文评的一些笔记,如俞文豹《吹剑录》、周密《齐东野语》、王士祯《池北偶谈》等。  “子”类书籍坊间出版过《十子全书》、《二十二子》,其中以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世界书局出版的《诸子集成》最为完备,其中收录老子、庄子等二十六子,多用清儒校本。二十六子典籍为:《论语》、《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列子》、《墨子》、《晏子》、《尹文子》、《管子》、《商君书》、《慎子》、《韩非子》、《孙子》、《吴子》、陆贾《新语》、刘安《淮南子》、桓宽《盐铁论》、扬雄《法言》、王充《论衡》、荀悦《申鉴》、王符《潜夫论》、葛洪《抱朴子》、刘义庆《世说新语》、颜之推《颜氏家训》。  《四库全书》中子部的儒家类有:王肃《孔子家语》、《荀子》、陆贾《新语》、桓宽《盐铁论》、贾谊《新书》、刘向《新序》、扬雄《法言》、荀悦《申鉴》、王符《潜夫论》、徐干《中论》、傅玄《傅子》、王通《中说》、唐太宗《帝范》、林慎思《续孟子》、《伸蒙子》、司马光《家范》、张载《张子全书》、朱熹编次《二程遗书》、吕本中《童蒙训》、朱熹《延平答问》、《近思录》、《杂学辨》、《小学集注》、黎靖德编《朱子语类》、真德秀《大学衍义》、《读书记》、《心经》、《政经》等。查看全文2018-01-240更多回答(1)相关搜索国学子部明清小说三国演义国学国学有哪些内容国学经典有哪些书国学典故国学典籍网国学起名网唯一官网法老再发文“

著名的有《山海经》《春秋》《战国策》《左传》《道德经》《论语》《孟子》《墨子》等等!

先秦古籍文献

《山海经》

⒈儒家:  孔子(春秋中期)《论语》(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根据孔子的言行编纂的儒家经典,四书之一);  曾子(春秋后期)《大学》(四书之一);  子思(战国前期)《中庸》(四书之一);  孟子(战国中期)《孟子》(四书之一);  荀子(战国后期)《荀子》。  ⒉道家:  老子(春秋前期或春秋中期)《道德经(老子)》;  庄子(战国中期)《庄子(南华经)》。  ⒊法家:  申不害(战国中期)《申子》(大多散佚);  商鞅(战国中晚期)《商君书》  韩非(战国晚期)《韩非子》。  ⒋墨家:  墨子(春秋中后期—战国前期)《墨子》  先秦时期其他一些经典作品:  《国语》:传为左丘明所著。  《春秋左氏传》:左丘明所著。孔子所著的《春秋》为经,此书则为传,并与《国语》的内容互相参证。  《易经》(周易):传为周文王所著。(五经之一)  《礼记》:传为孔子整理。(五经之一)  《孙子兵法》:“兵圣”孙子所编。  《吕氏春秋》:由吕不韦召集门客所编。  《诗经》:孔子整理。(五经之一)。  《离骚》《九歌》: 屈原。

山海经。史记里比较详细。

春秋三传,诗经,离骚,国语、战国策、论语、孟子,书经,礼记、易经、乐经(已失传}、道德经等等等等!

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方向先秦两汉

汉语言文学和汉语国际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个大方向,分为文学类、文字类、语言类、理论类等,有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字学、文艺学、美学等多种种类,看你对哪方面感兴趣了,就学哪一方面。汉语言考研的分数一向很高,英语分较高、专业课相对简单,北师大是自主划线的学校,分数会更高一些,只要努力就没问题的。

汉语言文学考研,该选择哪个方向?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简介: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魅力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个专业以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文学体裁的演变、历代作家作品、文学流派、文学现象、典籍、文论、各个时期文学承前启后的关系等为研究对象,因而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古文功底和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熟悉某一段历史阶段的文学发展情况。研究方向:先秦两汉文学、魏晋隋唐文学、宋元文学、明清及近代文学、分体文学史、古代文论等。就业前景:近年来兴起的“国学热”使中国古代文学专业重新焕发活力,此专业招生人数较多,毕业生多从事教学、文化宣传、学术科研、新闻出版采编等方面的工作。很多古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认为,选择这个专业是因为兴趣,而不是它的实用价值。事实上,从近几年的形势来看,对古代文学的兴趣似乎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取向。这使原本热度稳定的古代文学专业越来越火。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简介: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注重学理研究与现实问题的紧密结合。它主要是对20世纪以来的文学理论与文学思潮予以重审,对现当代文学的历史发展、思潮流变、文学群体、作家作品进行深入研究,探讨文学与乡土文化、启蒙文化、政治意识形态之间的联系,以开阔的视野,结合新兴的研究方法,将传统的文学研究置于不断加剧的“现代化”和“全球化”进程中来思考,以此来认识和回应当代社会巨变所带来的新的文学、文化问题。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为国家重点学科。研究方向: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儿童文学、戏剧影视文学、科幻文学、民间文学、当代文化与文学研究、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思潮、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乡土文化等。就业前景:一般就职于企业、高等院校、文化单位、新闻出版机构。由于现当代文学招生人数多,时代感强,知识涵盖时间段较短,便于入门和复习,成为众多跨专业生的首选。加之本专业继续深造的空间广阔,该专业的报考人数一直居高不下,近两年的情况尤为突出。

汉语言文学考研有八大方向,包括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鉴于题主说对语言兴趣不大,正好我兴趣也不大,那文学这块,基本就是中国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了。当初我报考的是中国现当代文学,所考科目除了统考的政治和英语,其余的两科专业课是文学史与文学评论写作。文学史包括中国古代文学史和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其中现当代占主要部分,当然,古代文学史也是超级重要的呀。据我所知,应该考文学这块的研究生,文学史是要考所有的呀。就文学史考试的内容来看,题主无论是选择考古代文学还是现当代文学,都是差不多的。就看你是更喜欢古代文学一点还是现当代文学一点,因为这会涉及到以后你学习更细化的方向。再说说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不知道题主有没有学过比较文学这个科目,因为有的学校他不开设这个科目。我们学校是开设了的,只学了一期,加之来的老师讲课总是蜜汁微笑,导致上课时我的注意力总是在老师身上而没有放在学习上。(比较文学老师:你学不好怪我咯?)怎么说呢,比较文学我没什么感觉,因为觉得这个没什么用,可能这也是我没有学好的原因之一。但有一点是,因为比较文学会涉及到中外文学的比较,包括语言的比较,当你进行文学研究的时候其实还是蛮有趣的。我记得有好几次做比较文学的课后作业,我还是很认真地查资料写小论文,做完还是蛮有成就感的,分分钟觉得自己是一个又聪明又可爱的boy呀。世界文学呢,说白了就是外国文学(好特么一句废话!)。跟中国文学最不一样的是,(算了,这个我没法回答,难过。自己挖了个什么坑!!可能是对英语要求比较高一点23333)题主既然说了“兴趣”,那么问题来了,在三个文学类的专业里,你是更喜欢古代的还是现当代的还是外国的呢?我想题主心中是有答案的。在这里,我想多说几句。关于你为什么决定考研,考研之后又做什么,这些,又会直接指向你后来的就业问题。考研的人大致分这几类:一是逃避就业(嗯,说的就是我,然而我最终还是成为了一枚工作狗),二是为了更好就业(毕竟很多地方还是看学历),三是想做学术方面的研究,成为一名研究狗。对于这三类,后两者考研的自动小马达要大些,一是因为生活所迫,一是因为热爱。题主是为什么想考研呢?你想过考上研之后又怎么办吗?考研之路是艰辛的,尤其很多学校,当你在备考时,同学们都跑出去找工作实习了,你内心会不由得认为他们已经有了工作形势一片大好,而你一个人默默地奋战,尤其冬天,寒风刺骨阴风阵阵,全世界的冷空气都在与你作对。学习与心理上的压力真的不容小觑。如果此刻你恰巧有个男朋友,也很容易在考研期间与他分手(还好当时我没有,我只有室友~\(≧▽≦)/~啊哈哈,我是乱说的)题主说学校考研榜上大多都是语言类的,这个其实关系不大。也许他们上榜的仅仅也是因为喜欢呢?最后,无论是报考什么专业,我们都需要明白的一点是,不是只用去学需要考的,广泛的阅读和大量的写作很重要。写作会为你文字语言的运用奠定基础,包括在考研中最实际的文学评论写作。还有就是,语言也不要放下,毕竟我们所学专业是汉语言文学,语言和文学是不分家的,它们同样重要。以上,希望对你有帮助。

研干嘛地。目的不明确源动力就不足,后续漫长的复习就坚持不下来。即使是将来考上了也不会觉得开心。

  • 索引序列
  • 先秦古典文献学的主要成就
  • 先秦时期文献学起源的成就
  • 先秦文献典籍
  • 先秦古籍文献
  • 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方向先秦两汉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