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官网首页入口查询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官网首页入口查询

发布时间: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官网首页入口查询

主要论著 《东林党议与晚明文学活动》 专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8月版 《明末清初党争视阈下的钱谦益文学研究》 专著,凤凰出版社2012年7月版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简史》 合著, 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年1月版 《贾三近年谱简编》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6期 《<金瓶梅>作者新论》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贾三近考论》 《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3期 《吴国伦文学思想及散文创作》 《中国古代散文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2年10月 《王世贞卒年考》 《山西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吴国伦年谱简编》 《聊城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搜神记>之“杂传”论》 《兰州学刊》2005年第5期 《孔子史学观念发微》 《船山学刊》2006年第1期 《中国诗学视野下的文学观念与文学风貌》 《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文学分论坛论文集》2004年10月 《子羔考论》 《文学遗产》2006年第4期 《天主教士在中国交游考略》 《许昌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吴国伦生平及文学复古》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东林党的实学思想及政治理念》 《江淮论坛》2006年第1期 《分代与分体的两种言说方式》 《高等教育实践教学研究与实施》广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9月版 《东林党议视野下性灵派内在革新理路的雅化》 《中国文学史的理论维度》广西师大出版社2007年11月版 《东林书院讲经活动与道德救世理念》 《南通大学学报》2007第2期 《东林党议视野下雅文学的区域化转移》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07第5期 《天下东林讲学书院考述》 《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7第4期 《东林学术与王学的斗法》 《许昌学院学报》2008第1期 《钱谦益与东林党争》 《殷都学刊》2008年第1期 《东林党议视野下晚明文学观念的演进》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钱谦益与东林学派的学术关联》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钱谦益与钟惺及竟陵派》 《中国文学史的理论维度》(第2辑)广西师大出版社2008年4月版 《晚明文社复古观念的新变》 《安阳工学院》2008年第3期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分类精选》(上)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版 《东林党议与江南社会的变迁》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阮大铖与晚明党争》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先秦儒家天人观的生态伦理思想探微》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东林党赵南星、孙承宗创作考述》 《衡水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东林党议视野下晚明文学的历史分期》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钟、谭与东林党议》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复社的源流与社集》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孔子乐正诗三百的经化效应》 《船山学刊》2008年第3期 《先秦儒家伦理生态情怀的现实观照》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晚明狂禅考》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复社与东林党关系的实态性分析》 《辽东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东林党议视野下党社一体化的生成》 《北方论丛》2008年第3期 《钱谦益与虞山诗派》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东林党七君子的节义诗创作》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古代文学教学与当代大学生荣辱观教育刍议》 《民族高校文科人才创新素质培养》,三晋集团出版社2008年7月版 《晚明狂禅运动与公安派的兴衰》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论钟谭体的形成》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刘宗周与证人社》 《温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几社的政治化与“经世文编”的编纂》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东林党六君子及其节义诗创作》 《湖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东林党顾宪成高攀龙创作考述》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孔子山水比德的生态审美思考》 《兰台世界》2008年9月 《论钱谦益的诗学体系》 《大连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东林党议视野下时事文学观念的演进》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关于东林党议与晚明文学的研究构想》 《北方论丛》2008年第5期 《钱谦益对明代文学复古观念的评议》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明中后期贬谪官宦与广西文化》 《河池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东林党冯琦公鼐王象春创作考》 《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山海经>原始生态观念发微》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论钱谦益对东林与狂禅的学术观照》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东林书院诗社活动考》 《阴山学刊》2009年第4期 《钱谦益在清初诗学观念的新变》 《江淮论坛》2011年第2期 《钱谦益与“楸枰三局”》 《名作欣赏》2012年第5期 教学科研获奖 大连大学文史学院1999年度学生论文年会一等奖 聊城师范学院2002年度研究生科研奖 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度研究生科研奖 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度研究生科研奖 华中师范大学2006届优秀毕业研究生 6广西民族大学2007年度优秀班主任 广西民族大学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优秀奖 广西民族大学2007年度人文社科成果二等奖 9.广西壮族自治区第11届人文社科成果三等奖 教学科研课题 《孔子德育观与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当代大学生中的教育》,广西民族大学2006年度教学课题B类立项 《明中后期贬谪广西文人群体研究》,广西民族大学2007年度青年课题 《东林党议与晚明文学活动》,广西民族大学2007年度人才引进项目 《晚明文人与党争》,2012年度广西高等学校科研项目 《明末清初党争视阈下的钱谦益文学研究》,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

(一)著作1、《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上册,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版。参加编辑。2、《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下册,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版。参加编辑。3、《教育大词典?中国古代教育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1版。负责宋代人名及明清部分人名词条300余条共计约10万字。4、《现代教育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1版。合著,主编(3),撰写3万字。5、《中国女子教育通史》,贵州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1版,独立,8万字。1996年获第四届中国西部地区教育图书一等奖,四川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6、《新中国教育改革研究》,重庆出版社1996年第1版。合著,参加撰写近6万字。1999年4月获重庆市人民政府第一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7、《女童教育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版。合作,主编(3)。2000年6月获四川省教育厅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8、《教育大词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2版。负责宋代人名及明清部分人名词条300余条共计约10万字。9、《教育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版。合著,参加撰写3万字。10、《女中学生潜能开发》,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参加撰写约3万字。11、《女童教育实践与研究》,天地出版社1999年第1版。合著,任执行副主编(3),参加撰写5万余字。12、《中国现代文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合著,主编(2),参加撰写约5万字。13、《中国女子教育文萃》,四川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1版。合著,主编(1)。2001年5月获四川省南充市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14、《人的本质?素质?素质教育》,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版,参加撰写约2万字。15、《中国师范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参加撰写近8万字。16、《女中学生现代素质的探索与培育研究》,重庆出版社2001年第1版。副主编(2),参加撰写2万余字。2003年获重庆市人民政府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17、《中外女童教育简史》,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独著,7万字。2002年7月获四川省教育厅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2003年获四川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18、《当代中国扫盲和农村成人教育的回眸与前瞻》,2003年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第1版。参加撰写2万字。19、《外国女子教育史》,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版。独著,6万字。2005年获四川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同年获得第四届“全国优秀妇女读物”称号。20、《女中学生潜能开发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版。合著,主编(2),参加撰写5万字。21、《杨贤江年谱长编》,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年第1版。合作撰写(1),撰著12万字。该书收入潘懋元、华长慧、宋恩荣主编,喻立森执行主编的《纪念杨贤江诞辰110周年丛书》。22、《戴续威教育论著选》,2005年四川大学出版社。合作编撰(1),全书21万字。(二)论文◆1986年1、《关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法体系问题》,熊明安、杜学元,《西南教育论丛》1986年第1、2合期◆1989年2、《试论教育与文化变迁的关系》,杜学元,《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89年第5期。第59—65页。◆1991年3、《浅谈陶行知的普及教育思想》,杜学元,《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1年第6期,第25—30页。◆1996年4、《浅谈<福翁百话>的教育思想》,杜学元,《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第4期,第118—124页。5、《浅谈雷培鸿的女子教育思想》,杜学元,载广西雷培鸿教育思想研究会编《雷培鸿教育思想研究文集(三)》,广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1版◆1997年6、《日本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给我们的启示》,杜学元,《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第4期,第82—88页。7、《维新运动时期梁启超的女子教育思想》,杜学元,《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5期,第89—91页。8、《加强教育综合改革 促进女童教育发展——川北地区农村女童入学及辍学问题的研究》,川北女童教育研究课题组,《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第5期,第51—55页。9、《发展女童教育 提高民族素质——大巴山、米仓山地带女童教育研究》,冉元辉、汤泽生、杜学元,《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第5期,第56—59页。◆1998年10、《对川北地区女子义务教育的现状及其改革研究报告》,《川北地区女子义务教育的现状及其改革研究》课题组,《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第4期,第56—59页。11、《对川北某重点师范学校女生素质的调查》,杜学元,《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第4期,第84—90页◆1999年12、《试论中日近现代女子高等教育的主要不同点及其成因》,杜学元,《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第23—29页。13、《近代广西壮族师范教育的发展及其给我们的启示》,杜学元(署名“杜玄”),《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5期,第56—61页14、《试论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杜学元,载金艳芬主编《教研论丛》,中国华侨出版社1999年第1版15、《试论梁漱溟的乡村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杜学元,载金艳芬主编《教研论丛》,中国华侨出版社1999年第1版16、主持承担的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川北地区女子义务教育现状及其改革研究”1999年3月获“世界银行贷款师范教育发展项目改革课题“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2000年17、《大学素质教育应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杜学元,《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第3期。第25—26页。◆2001年18、《我国西部边远地区女童失学原因调查与对策》,洪显利、刘电芝、杜学元,《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2003年19、《贫困山区中学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刘伟斌、杜学元、黄魁耀,《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增刊。20、《老年女性教育问题研究——四川省南充市老年大学的调查分析》,范琐哲、杜学元,《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21、Government and University——The relations between Chinese government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enlightenment in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Du Xueyuan,Contemporary Education (HK),2003(16)22、《加强教育科研,促进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杜学元、贾贵州,载叶上雄主编《教育强省——科教兴川的必由之路》,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1版。◆2004年23、《民国之前女子高等教育的回顾与审视:男性主义与女性主义的比较》,杜学元,《现代大学教育》2004年第3期。第36—39页。24、《浅谈美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及其成因》,杜学元,《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第99—102页。25、《论小城镇女童教育生活世界的建构》,吴立保、杜学元,《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基础教育),2004年第 12期第66—69页。26、《女性主义视角下的中国女子高等教育》,杜学元,《高等教育研究》(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第4期,90—93页。27、《高校教师聘任制管窥》,孙刚成、杜学元,《教育与职业》2004年10月(中),第75—77页。28、《简论网络教育与教育机会平等》,何岸、杜学元,《教育与职业》2004年11月(下),第7—8页。29、《高校专业设置雷同问题浅析》,何岸、杜学元,《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年第5期,第93—97页。30、《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刘伟斌、杜学元,《宜宾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第146—148页。31、《张澜教育思想评析》,杜学元、龚波,《教育史研究》2004年第4期。第35—39页。32、《新中国大学生资助体系的改革与发展》,曾庆红、杜学元,《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第154—156页。33、《福禄倍尔<人的教育>思想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启示》,卢长娥、杜学元,《中国西部科技》2004年第4期。34、《略谈洋务运动时期的留学教育》,刘伟斌、杜学元,《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4年第3期,第5—6页。35、《略论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投资体制的改革》,王勇、杜学元,《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第10—15页。36、《卢作孚的职工教育思想及其启示》,王小红、杜学元,载刘重来主编《卢作孚社会改革实践与中国现代化研究》,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第1版。◆2005年37、《我国小城镇女童教育学业状况的调查与分析》,杜学元、沈堰奇,《西华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第74—78、89页。38、《以人为本的高校人才资源管理探讨》,孙刚成、杜学元,《西安欧亚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39、《外出打工人员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张晓琳、杜学元,《宜宾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第99—101页。40、《论我国助学贷款的改革与发展展望》,曾庆红、杜学元,《宜宾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第103—105页。41、《建立在生活平台上的德育模式》,郑利波、杜学元,《宜宾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第116—118页。42、《从人的主体性谈促进教师个体专业化的方式》,吴薇、杜学元,《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第125—127页。43、《斯坦福大学产学研一体化模式的启示》,王勇、杜学元,《教育与现代化》2005年第1期。第24—26页。44、《教育劳动及其生产性投资》,郑海波、杜学元,《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第4期。第29—32页。45、《浅谈在外国教育史学科中如何创设富有探究性的教学过程》,范琐哲、杜学元、肖韵,《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第58—60页。46、《中学生学习压力源的社会学分析及其对策研究》,合作(2),《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基础教育)2005年第6期。第53—56页。47、《外国教育史教学中如何创设富有探究性的教学过程》,杜学元、范琐哲,载杨孔炽主编、黄仁贤副主编《百年跨越——教育史学科的中国历程》,鹭江出版社2005年第1版。48、《异曲同工——庄子与卢梭人文教育思想的契合》,孙刚成、杜学元,《河西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第78—79页。49、《以人为本的高校人才资源管理探讨》,孙刚成、杜学元,《延安大学学报》(社科)2005年第5期。第118—121页。50、《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代课教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安徽省某县为例》,张军、杜学元,《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基础教育), 2005年第12期。第137—138页。51、《小城镇初中女童的同伴同伴交往观探析》,刘青秀、贾云鹏、杜学元,《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基础教育),2005年第12期。第50—53页。52、《美日两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模式比较研究》,杜学元、杜永红,《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第75—77页53、《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妇女低教育探究》,严敏、杜学元、金珺,《成都中医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第2期。第95—96页。54、《羌族民俗与羌族教育》,蔡文君、杜学元,《贵州民族研究》(CSSCI收录期刊)2005年第6期。第197—202页。55、《欧阳修教育思想探微》,陈元、杜学元,《西南教育论丛》2005年第4期,第89—92页。◆2006年56、《社会转型时期我国教师职业声望的现状、成因及对策》,王新兵、杜学元,《教师教育研究》(CSSCI收录期刊)2006年第1期,第66—70页。57、《试论新世纪的教育发展观》,王新兵、杜学元,《教育探索》2006年第1期,第48—50页。58、《教育价值的回归——从功利到人格完善》,张忻、杜学元,《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第134—137页。59、《试论我国观念文化变迁对教师专业化的影响》,吴薇、杜学元,《教育现代化》2006年第1期。第30—31页。60、《浅谈民俗对女童教育的影响》,杜学元、吴立保,《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基础教育)2006年第2期。第29—32页61、《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是当今时代对教育的必然要求》,易莉、杜学元,《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第2期(上)。第120—121页。62、《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中的入学机会不均等》,杜永红、杜学元,《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第127—132页。63、《中小学实施生命教育初探》,严敏、杜学元,《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第4期,第155—156页。64、《荀子和亚里斯多德音乐教育观之比较》,张忻、杜学元,《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第118—120页。65、《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是当今时代对教育的必然要求》,易莉、杜学元,《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第121—123页。66、《从社会分层的视角反思当前教育的功利追求》,郑海波、杜学元,《内蒙古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第114—118页。67、《留守儿童初级社会化中家庭功能弱化问题研究》,刘继强、杜学元,《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第112—114页。68、《试论农村中学债务问题》,周兰英、杜学元,《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第7期(下),第14—15页。69、《中国男女分校与同校之争的历程、主要分歧及启示》,杜学元,《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第85—90页;《西部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第1期,第46—52页。70、《曾国藩教育思想探析》,杜学元、王新兵,《西部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第2期,第39—42页。71、《陈鹤琴的家庭教育思想及启示》,张丽、杜学元,《西部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第2期,第46—49页。72、《论社会主义荣辱观与我国高校师德建设》,周兰英、杜学元,《西部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第2期,第57—60页。73、《试论我国学校应加强学生的个性教育》,曹兆文、杜学元、苏济,《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第27—30页。74、《凸现教师魅力型权威,构建和谐教育》,杜学元、张忻,《成都中医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第1期,第1—2页。75、《论胡宏的教育哲学思想》,陈小明、杜学元,《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基础教育)2006年第6期,第51—53页。76、《行政导向下的我国大学学术权力》,陈小明、杜学元,《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第154—156页。77、《论大学校训》,庹红平、杜学元、李化树,《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第134 —136页;《高等教育研究》(西华大学),庹红平、杜学元、李化树,2006年第2期,第16—19页。78、《论高收费背景下高等教育的需求与市场化运作》,赵秋、杜学元,《当代教育科学》2006年第7期,第55—57页。79、《高等教育收费制实施中的教育机会不平等》,李敏敏、杜学元、赵秋、李江淘,《教书育人》(学术理论)2006年第6期,第6—7页。80、《对现行高校生师比要求一致性的质疑》,易莉、杜学元,《煤炭高等教育》2006年第2期,第70—72页。81、《徐特立教师论及其当代价值》,周兰英、杜学元,《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第10期,第164—167页。82、《唐君毅教育哲学思想及其当代启示》,杜学元、张忻,《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高等教育)2006年第11期,第13—15页。83、《试论应大力加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周兰英、杜学元,《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高等教育)2006年第11期,第68—71页。84、《浅谈我国高校应建立学术休假制度》,高建华、杜学元,《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高等教育)2006年第11期,第30—33页。85、《经济转型时期确定教师合理报酬初探》,刘飞燕、杜学元、徐安兴,《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第7期(上),第93—94页。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官网首页入口

钱伟强   1、简介  钱伟强,字弱侯,号仅卢。1980年生于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泗安镇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2002年毕业于湖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後执教于长兴中学。2007年调入浙江古籍出版社。伟强少年时代即爱好经史之学,树立根本;继则潜心古典诗文词赋,颇称擅长;暇事宗谱典礼之学,亦有所心得。在撰学术专著有《彊村先生词学研究》、《仪礼经注提要》、《公羊礼证大义蒙发》等。调往浙江古籍出版社之後,从事古籍整理编辑工作,以《三礼》、《春秋》为研究重点,撰有《孱守庵诗文存稿》五卷、《素丝堂晬语》二卷、《元代经传纂疏学研究》、《清儒学案节要》等。另撰有《春秋公羊学》、《书蔡氏传义疏》、《诗道学征》等,至於《浙西学术举要》、《会稽五钱公年谱》,则次第撰述之中。 2、著述  古籍整理:   《春秋胡氏传》,浙江古籍出版社,2010年。   期刊论文:   钱伟强:《朱孝臧早年行踪及他与王鹏运交游之始考》,《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增刊。 3、代表作  《西泠印社乙酉清明祭先贤文》   维岁次乙酉、时值清明,西泠印社同人聚於西湖孤山之阳,谨以清酌时羞,祭于先贤诸公之灵曰:   夫事之运替,文之嗣绝,固所难虞也。而人有不易得,世有不可无,故君子罹乱而昭其志,临危而见其受。斯文微茫,赓此渺存,孔子曰:“天生德於予”,其吾社诸先贤之谓乎!   方其神州陆沈,海岳崩析,公等遭世罔极,屯邅困踬,遂乃传心於艺事,联蹠而社结。一续斯文之钥脉,克绍龙泓之心法。秦鉩汉印,泥封龟篆,又有及于书画诗文者,人不一是,文赅诸体,志乎道而游於艺,其於斯文之流衍,厥有不替之崇勋。   今印社同人踵先贤之遗规,逢昌期之际会。当誉望之日隆,惟敬恭之勤务。于是相与猷谋,裒定群议,乃以名家之社、天下之社、博雅之社为实务,人无论少长,地不别中西,海滙百端,岳峙九州,继往开来,与时兼进。谨於此际,告我先贤,昭昭其志,实鉴厥行。   炳炳诸公,亹亹其宗。卋有斯伦,千载所雄。继述绝轨,何可遗委?尚期英灵,歆此薄酹!

王欣 女性主义操纵下的文学翻译——评《男人和女人女人和城市》英译本 [期刊论文] -九江学院学报2009(1)项红梅何明烈 中国语境下的女性主义翻译实践 [期刊论文]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1)熊婷 女性主义翻译研究 [期刊论文] -法制与社会2009(4)朱凡希 视野期待:双性同体策略的本土翻译实践 [期刊论文]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李红玉穆雷 女性主义意识的彰显——以朱虹译并非梦幻为例 [期刊论文]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8(6)郭秋香 多元系统下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述评及前景探析 [期刊论文]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梁春凤 西方女性主义翻译与中国女性翻译的比较——析朱虹翻译的《男人和女人,女人和城市》 [期刊论文] -怀化学院学报2008(05)李永红 我国女性主义翻译研究的调查与思考 [期刊论文] -东京文学2008(06)李文静穆雷 翻译性别他/她者——论译者的双性视角 [期刊论文]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03)曾丽馨 性别差异与翻译——管窥《紫色》男女译者的译著特征 [期刊论文]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03)吕晓菲杜民荣 中西女性主义翻译思想对比 [期刊论文]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03)杨朝燕胡素芬 朱虹与女性主义翻译观下的女性译者主体性 [期刊论文] -湖北社会科学2007(05)李红玉 性别与翻译——论翻译中的性别视角在国内的发展与现状 [期刊论文]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01)杨朝燕刘延秀 女性主义翻译观的启示与反思 [期刊论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宋以丰刘超先 关于后现代主义翻译观的思考 [期刊论文] -外语教学2006(03)王小兵 浅谈女性主义和翻译 [期刊论文] -甘肃农业2006(09)蒋骁华 女性主义对翻译理论的影响 [期刊论文] -中国翻译2004(04)

哦,网上有的是啊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官网首页入口查询

这里说的应该是贵州师范学院学报吧。如果是这个,那是省级的。

在贵州师范大学读书,大概就是一个在普通本科师范院校读书的体验吧。在师大读书出来就是当老师这应该是在师大读书后,最普遍的体验:——“在哪个大学读书呀?”——“贵州师范大学。”——“哦,当老师挺好的”是的,无论你是哪个专业,别人看来师大读书出来就是当老师。我是2013年考到贵州师范大学的,本科读的并不是师范专业,经管学院的电子商务专业,怎么看都不像是出来教书吧,毕业后也没听说有同学去当老师的,我也没想过当老师。后来我就考研了,还是在师大,还是在经管院,专业是职业技术教育(财经商贸方向)这下可真就是当老师了。(PS:就是培养中职教师的专业)在师大读书出来就是当老师,这样的印象不只是因为校名中有师范二字,师大毕业生出去当老师的确实不少,当老师的校友占了很大比例。就算是在学校里,同学们做的最多的兼职十有八九都是家教或者和教师相关的兼职。2017年毕业生申请并获得教师资格证的有3351人,占毕业生总数的57%。师大给自己的定位是:教师教育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高不高水平嘛另说,但教师教育特色肯定是很鲜明的。虽不算名校,但也并没有拖累后腿我是贵州人,但在高考前没有了解过贵州师范大学,了解师大都是在校时的事情了。省内倒是仅次贵大,但出了省嘛……贵州师大并不是什么百年名校,诞生在抗战期间,建校七十几年,却也从没有被中断过。贵州师大校址从雪涯路到相宝山,从白云到花溪,确实是一步步变大。也是因为入学就在花溪校区,住的都是新建的寝室楼,这点上倒是没有感受到师大的历史。师大宝山校区行政楼和毛主席塑像,都被列为了市属文物,我想在感受师大历史文化这点上,宝山校区的同学更有发言权。近年来在厦大帮助下申请几个博士点,今年又有两个博士点。每年还有到厦门大学学习的本科生、研究生。师大具备应届本科生攻读硕士学位推免权,保研到北师大、山东大学、西南大学的也不少。我觉得你真要刻苦学习、认真向上,师大也并不会拖你后腿。只不过你要指望有名校光环这种东西……师大真没有。在师大的吃喝住行体验师大花溪校区在花溪大学城,虽然叫花溪大学城,但其实已经归属于贵安新区,每次进城(就是到贵阳去)少则一两个小时,回来更是排队候车、耗时耗力。远离市区,实习兼职、吃喝玩乐什么的真的不太友好。以上指的只是花溪校区,宝山校区的话,交通便利、热闹繁华,宝山本就是市区。相对的,花溪校区建筑较新,宝山校区建筑已算文物。真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典范案例。师大食堂不多,美食城不少。师大花溪校区有三个食堂 ,最大的第一食堂有四层楼,据说能同时容纳上万人吃饭(除了军训期间也没见满过),师大现在有一个美食城,未来预计还有两个。2014年,师大西门那边思雅美食城开张,2015年因消防问题被关闭,整改至今仍未恢复,但总归是要重见天日的。2016年,师大东门那边照壁庭轩美食广场营业,现在仍旧火爆。行政楼背后的龙文小区,预计还会建一个美食城。除了吃,还有喝。师大的奶茶店很多,即便有的倒闭了,没过一个学期,就又有一个奶茶店换个名字在原来的地方营业。这点上,我觉得和贵阳很搭,奶茶店遍地。2017年,学校换了一个物业公司,道路上不仅仅是添加了人行道,也多了很多护栏。保安巡逻也是比以前更加密集,各个安保亭也是坐落在师大校园里各个角落。上课下课的时候,保安也会管制交通,禁止车辆通行,优先让同学们先走。师大的保安,还是挺让我安心的。在大学城诸多高校里,师大的校门是最霸气的,贵州师大的南大门是毕业照的绝佳拍摄地。补一张图,来自师大官网。西门对着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有一座天桥相连,晚上桥下各种街边小吃,恍若宝山校区门前的天桥下。东门是对着贵州财经大学,在照壁庭轩美食广场开张前,也是人烟稀少,但是美食广场开张后加之同学们入住17、18栋寝室楼,东门人气也是不断高涨。师大也就北边没有门,但是有山,龙文山,有水,思雅河(或者沟?),北面远一点是贵州大学明德学院。师大校内还有一座山体公园,登上去还可以鸟瞰大学城。师大在花溪大学城位置风水不错。男少女多,师大的男女比例 3:7曾经做过一份师大的网络问卷调查,收到有四千多份,男女比例大致是3:7。这个数据和我在学校体验大致是差不多的。但是也和所在学院专业有关,例如我在本科专业有70多人,男生只有20多人,但是机电、材建学院等专业的男女比例还是男生要多,部分学院如外国语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还是女生要远多于男生。我在师大读书四五年,就认识外国语学院的一个男生,真是相当稀少了。虽然男少女多,但要说容不容易找女朋友,我看还是得分人,师大女生虽然多但都不是瞎……下课快递排队难等师大花溪四大快递点之乐收,其他三个分别是西门天桥、菜鸟驿站、九栋圆通,排队领快递比较难等。。。西门天桥主要是在学校没有快递点的快递,其他三个总是你有空去领快递的时候,其他人也有空,然后一起排队吧。哦,还有学生超市旁边的京东,不过少在京东买东西不知道排队多不多。在贵州师大读书,美食不少。最近师大花溪校区西门思雅美食城重新开张,加上东门的壁照庭轩美食广场,师大两个门两个美食城,可以说是供应充足了。至于你觉得好不好吃,就看适不适合你口味了,要是口味对了嘛,那这个体验就是……钱包瘪了,身体胖了。在花溪校区出门还是很辛苦,容易变宅。去贵阳有两路车 207和255,去花溪稍微多一点,但是大学城不只是师大,还有财大、民大、医科大……好多学校,所以周末出门特别挤。新生关心问题的一些解答更新最近又到了填报志愿的季节,有很多同学咨询我一些问题,我这里也分享下。我在哪个校区?贵州师范大学目前有三个校区,宝山、白云、花溪校区,简称宝白花。这里插播一首师大歌曲《宝白花的记忆》言归正传,你在哪个校区基本上是按照你是在哪个学院,贵州师范大学二级学院有20几个。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独立学院)是在白云校区,音乐、体育、美术学院暂时还是在宝山校区,国际教育学院最近不太了解是不是搬过来了,国际教育学院有两个中外合作项目,一个是IGEC和HND,IGEC是在花溪校区,HND嘛,我认识的是在宝山,2018级不太确定。其余学院是在花溪校区,以录取通知书为准,部分专业肯定有些许不一样。比如部分专业是求是学院,但是在其他学院培养。分享师大最新招生宣传视频,看看师大的模样。学校宿舍怎么样?如何分配?宿舍如何,这个要分校区来讲。宿舍最好的是花溪校区,比较新,建成最多6年。布局是四人一间,上床下桌,独立卫生间。宿舍内没有热水,可以洗冷水澡或者打去热水房打热水,每层有一个热水房,两台热水机和两台洗衣机。这是花溪校区的情况,白云校区不太清楚,但肯定比花溪差一点,至于宝山校区嘛,我记得有一年新闻是说师大宝山建筑群被列为市级文物,这个自行体会。宿舍分配,据我所知一般是辅导员分配,按照学院里的专业分,如果恰好人数不对,也可能跨专业,一般不太会跨院。图片么,就不上了,师大贴吧有,还有各种新生群,以前我也经常混师大贴吧,尤其是大一大二的时候,但现在吧内无人管理,也逐渐凋零了。我是贵州文科/理科,XX分可以报师大吗?可以是可以的,被不被录取就看是多少分数线是多少了。分享下近两年贵州师范大学各专业录取分数线,这个比较有参考价值。由于2016年起,贵州二本三本分数线合并,所以大家看着两年的就行了。

贵州师范大学是一学习的地方,不过不是一个好地方。  在这里的人都知道,这里除了和一般大学一样可以念大学,和同学一起生活,拿毕业证书,还多了一条,学校主要以“节约"为主。  节约,就把我们这些穷书生给苦了,早上起来,你要在固定的时间段起来,不然,学校是不给你放水的(中、下午一样),除非你不用洗刷,如果你很荣幸起来得早,你就可以洗头了,在这个冬天,你若想吹头发,学校是支持这项工作的,不过你得去一楼进大门处,哪里有几个插座“标兵"。你若住在六楼,就当作既运动又得“享受"吧,谁叫寝室的插座只是用于充手机充电、MP3充电呢,认命才是你“最好的选择"。  上课了,老师是好样的,他会讲很多你不懂的东西,也有他的历史,看看电影是好的,一部电影放两三节课,然后这一天放几部电影就完了,很好混过去的,几个PPT一放,你们抄吧,等着下课,看你抄得快!!  放学了,该吃饭了,去食堂,好不容易打了一份菜,有一块钱一份的,不过几乎打不到,因为食堂一般不出哪种菜,太没有赚头了,土豆是两块钱一份的,因为原料很贵,可能5、6角一斤,其它菜也有四块钱一份的,因为师大的学生都很“有钱",菜是很丰富的,菜里面常常会看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作料,比如:头发丝、报纸、根杂等。这样的生活是用钱买来的,所以你不能不吃,而已要好好吃,难道你在打菜用钱买来的态度和菜就这样舍弃?学校考虑得周到,弄一大壶浆汤,因为珍贵,一般前100位才能有“机会"喝到。清汤要好一些,不过只是汤而已,他们就不加什么菜了,再说这是免费的。“凡是"都来得不容易嘛。  晚自习是要上的,因为学校重视教育嘛,所以中央新闻也不用看了,也不给你多媒体的钥匙,让你自己坐,然后看书,不管看什么,做什么,老师不来打扰你!除非有事了,说完就走,要么就看看你来没来,来了就行,不被学校查到就行。  学校之前是有网吧的,这很好,不仅是网费便宜,而且全天可以上,和外面的网吧一样,不管是非法与合法的,只要你想网游,都不受任何阻挠,不过最近被关了。因为他们的“好"上了报纸。不想再张扬了,就收场了。  晚上也很好,关了灯也没有谁来盯住你,你可以在寝室做任何事,只要不用他的水电,他就不会来打扰你。

一般的吧 学报的水平和学校是正相关或是成正比的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官网首页入口在哪

钱伟强   1、简介  钱伟强,字弱侯,号仅卢。1980年生于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泗安镇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2002年毕业于湖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後执教于长兴中学。2007年调入浙江古籍出版社。伟强少年时代即爱好经史之学,树立根本;继则潜心古典诗文词赋,颇称擅长;暇事宗谱典礼之学,亦有所心得。在撰学术专著有《彊村先生词学研究》、《仪礼经注提要》、《公羊礼证大义蒙发》等。调往浙江古籍出版社之後,从事古籍整理编辑工作,以《三礼》、《春秋》为研究重点,撰有《孱守庵诗文存稿》五卷、《素丝堂晬语》二卷、《元代经传纂疏学研究》、《清儒学案节要》等。另撰有《春秋公羊学》、《书蔡氏传义疏》、《诗道学征》等,至於《浙西学术举要》、《会稽五钱公年谱》,则次第撰述之中。 2、著述  古籍整理:   《春秋胡氏传》,浙江古籍出版社,2010年。   期刊论文:   钱伟强:《朱孝臧早年行踪及他与王鹏运交游之始考》,《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增刊。 3、代表作  《西泠印社乙酉清明祭先贤文》   维岁次乙酉、时值清明,西泠印社同人聚於西湖孤山之阳,谨以清酌时羞,祭于先贤诸公之灵曰:   夫事之运替,文之嗣绝,固所难虞也。而人有不易得,世有不可无,故君子罹乱而昭其志,临危而见其受。斯文微茫,赓此渺存,孔子曰:“天生德於予”,其吾社诸先贤之谓乎!   方其神州陆沈,海岳崩析,公等遭世罔极,屯邅困踬,遂乃传心於艺事,联蹠而社结。一续斯文之钥脉,克绍龙泓之心法。秦鉩汉印,泥封龟篆,又有及于书画诗文者,人不一是,文赅诸体,志乎道而游於艺,其於斯文之流衍,厥有不替之崇勋。   今印社同人踵先贤之遗规,逢昌期之际会。当誉望之日隆,惟敬恭之勤务。于是相与猷谋,裒定群议,乃以名家之社、天下之社、博雅之社为实务,人无论少长,地不别中西,海滙百端,岳峙九州,继往开来,与时兼进。谨於此际,告我先贤,昭昭其志,实鉴厥行。   炳炳诸公,亹亹其宗。卋有斯伦,千载所雄。继述绝轨,何可遗委?尚期英灵,歆此薄酹!

孙和平,男,1954年12月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1999年1月浙江大学哲学系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哲学硕士学位;1991-1995年瑞士伯尔尼大学哲学-历史系留学进修,同时,获德国歌德学院德语文凭;2003-2004年浙江大学哲学系STS中心高级访问学者;2004年6月被浙江大学接受申请哲学专业同等学历博士学位。现为湖州师院学院教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专职教师,浙江省哲学学会会员、湖州市哲学学会副会长。在教学方面,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选读》和《科技哲学》等课程的讲授,教学态度严谨,教学效果优良,在教学质量综合测评中多次被评为优秀,得到同行和同学们的好评。目前正参加国家级精品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建设工作。在科研方面,主要研究方向为哲学原理和科技哲学。已完成的论文有:《论对马克思实践概念的完整理解》(湖北汽车工业学院《高教研究》1996年第1期);《诺思关于技术与经济结构变迁相互关系的基本观点与马克思主义》(中国高等教育论丛·社科卷1997年第4辑);《马克思主义原理中实践概念的教学改进----兼与现行教材《原理》作者商榷》(南京社会科学1997年第2期,《教育与研究文选》全文收录);《论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原初领域》(南京社会科学1999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1999年第8期全文收录);《克里普克可能世界语义学与马克思主义概念的必然判断用法》(南京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钱威主编教材《高师素质教育引论·第一章大学生思想素质教育》(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社会主义的目的、自觉意识和主体性》(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1年第5期);《弗洛里迪信息伦理学的主体间性本质评述》(《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年11期第一作者(共2人));《论恩格斯如何扬弃“哲学基本问题”》(《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独立)《论“虚拟实在”对“科学实在”的内在化》(《哲学研究》2006年第4期第一作者);《信息空间中“恶”概念的基本内涵及其伦理问题》(《自然辩证法通讯》2006年第3期第一作者);〈信息哲学视阈下的工程伦理媒介基础转换〉(《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年1期第一作者);〈传媒哲学与科学研究的虚拟交互关系〉(《哲学研究》2007年第9期 独立,《人大复印资料》(B6科技哲学)2007年12月全文转载);〈“风险社会”的传媒哲学阐释〉(《哲学研究》2009年4期);译著《传媒、计算机、实在性》([德]克莱默尔,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11月)。主持浙江省教育厅课题《主体间性问题及科学与道德关系研究》,其成果专著《科学与道德关系的先验阐释》,并得到浙江省社联省级社会科学优秀学术著作出版资金资助,已由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年6月出版。主持省哲学社科规划重点课题《信息阈中的灾害伦理性质研究》(2008年)。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官网首页入口

湖北省黄石市黄石港区

学报有两种,一种是学术刊物,一种是学校官方介绍学校方方面报道的报纸,简称学报。学报一种是指专门进行学术研究成果报道的学术类期刊,如《化学学报》、《数学学报》等,一般大学主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多以“某某学报”冠名,如《北京大学学报》、《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等,信息蕴含高、情报价值大,具有很大的开发潜能。截止到2001年底,我国有期刊8889种,这些期刊都是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并配发国内统一刊号的。凡取得国内统一刊号的期刊,均为正式出版物。新闻出版总署从未就学术程度的上下为这些期刊划分过级别,仅从出版管理的角度,依照期刊主管单位的不同将期刊分红中央期刊和中央期刊,这样划分是为了依照期刊主管单位的不同对期刊施行有效的行政管理。有的期刊在封面上刊载“国度一级期刊”等字样,不是新闻出版总署组织评选出来的,并非政府行为。迄今为止,我国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尚未从各类学术期刊的学术程度这一角度制定过评价规范,这是一件十分复杂、难度十分大的工作,不是新闻出版管理部门能够简单地作出评价的。即便一些兴旺国度,也没有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制定权衡本人国度的学术期刊学术程度的客观规范。1992年国度科委、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署共同发布了《科学技术期刊质量请求》,1995年,新闻出版署发布了《社会科学期刊质量管理规范》,这两个文件是新闻出版管理部门从管理的角度对自然科学期刊的5大类、社会科学期刊的7大类期刊停止质量监管的根据。这两个规范中,固然对学术理论类期刊的业务规范有请求,但都是一些准绳性的,不能仅以此作为判别期刊学术程度上下的规范。

学报有两种,一种是学术刊物,一种是学校官方介绍学校方方面报道的报纸,简称学报。学报一种是指专门进行学术研究成果报道的学术类期刊,如《化学学报》、《数学学报》等,一般大学主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多以“某某学报”冠名,如《北京大学学报》、《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等,信息蕴含高、情报价值大,具有很大的开发潜能。截止到2001年底,我国有期刊8889种,这些期刊都是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并配发国内统一刊号的。凡取得国内统一刊号的期刊,均为正式出版物。新闻出版总署从未就学术程度的上下为这些期刊划分过级别,仅从出版管理的角度,依照期刊主管单位的不同将期刊分红中央期刊和中央期刊,这样划分是为了依照期刊主管单位的不同对期刊施行有效的行政管理。有的期刊在封面上刊载“国度一级期刊”等字样,不是新闻出版总署组织评选出来的,并非政府行为。迄今为止,我国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尚未从各类学术期刊的学术程度这一角度制定过评价规范,这是一件十分复杂、难度十分大的工作,不是新闻出版管理部门能够简单地作出评价的。即便一些兴旺国度,也没有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制定权衡本人国度的学术期刊学术程度的客观规范。1992年国度科委、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署共同发布了《科学技术期刊质量请求》,1995年,新闻出版署发布了《社会科学期刊质量管理规范》,这两个文件是新闻出版管理部门从管理的角度对自然科学期刊的5大类、社会科学期刊的7大类期刊停止质量监管的根据。这两个规范中,固然对学术理论类期刊的业务规范有请求,但都是一些准绳性的,不能仅以此作为判别期刊学术程度上下的规范。

截至2013年,学院共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和横向课题636项,获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27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3项。教师出版专著、教材127部,发表科研论文5146篇,其中被SCI等四大检索收录728篇。 学校用于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700多万元,固定资产5亿多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8万元,生均值41元。 馆藏资源湖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73年,是一个功能齐全、布局合理、开放式的省级优秀图书馆。有馆舍两座,面积共24560平方米。截至2011年9月底,馆藏纸质书刊22万册,可供读者使用的电子图书6979万册;2012年图书馆和各院系订有中文期刊2509种(图书馆2287种)、外文期刊49种,图书馆订有报纸102种;拥有中外文各类数字资源26种、共享数字资源10种。图书馆珍藏有《四库全书》、《丛书集成初编》等古籍图书1280种21586册,1949年以前《申报》、《民国日报》等影印报纸37种1015册。 学院学报《湖北师范学院学报》由湖北省教育厅主管,湖北师范学院主办,有哲学社会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两刊。学报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首届《CAJ-CD规范》优秀期刊。 截至2013年,学校建有计算机中心、电教中心、现代信息技术中心、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多功能学术报告厅、微机教学系统、CAI课件制作室、电脑绘画及非线性编辑和动画制作室等。建有大学生活动中心、大学生影视中心(湖师大礼堂)、标准塑胶运动场、综合体育训练馆和网球、篮球、排球等运动场、馆,现代化游泳馆等项目已列入建设规划。学校音乐学院教学大楼和实践基地──“湖师大剧院”位于校内青山湖风景区,是黄石市现代化标志性建筑,是中国第八届艺术节黄石地区的主场馆。学院拥有综合室内训练馆1座,标准综合运动场1个,篮球场16块,排球场5块, 300米操场1块,简易操场一块,室内外运动场31万平方米,生均25平方米。学院有校舍总面积6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8万平方米,生均30平方米。学院共有教室238间,类型多样,设施齐备,其中多媒体教室84间,10484座。语音室和学生自主学习中心19间1177座。 学校长期坚持聘请外籍教师、知名专家学者来校任教、讲学,接受海外留学生来校进修和攻读学位。派遣教师到国外进修、教学和进行合作研究,派遣学生到国外大学学习。截至2014年,学校共有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0门省级精品课程、优质课程。 校训:诚 毅 勤 敏诚: 诚实诚恳,光明磊落,处事公道,待人谦和。毅: 刚强坚毅,目标明确,义无反顾,坚定执着。勤: 勤奋向上,勇于探索,自强不息,精心耕作。敏: 思维敏捷,反应灵活,意识超前,创新开拓。 《湖师青年》创刊于二〇〇五年十一月,是一本由共青团湖北师范学院委员会主办,全面反映大学校园生活的综合性刊物(季刊)。由《团学通讯》改版而成,本着“办出青年特色,展现青年风采”的宗旨,“求新,求质量,求效率,求发展”的原则以及“励志”的创刊灵魂,正处于不断的探索和完善过程中。   学校有学生社团近50个,建有各类实习基地近300个。学校校园文化活动、科技创新活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活跃。学校为学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创业教育”等课程,指导学生就业创业。近几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3%以上。学校被评为“湖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和“湖北省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实施工作先进单位”。

  • 索引序列
  •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官网首页入口查询
  •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官网首页入口
  •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官网首页入口查询
  •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官网首页入口在哪
  •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官网首页入口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