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国图书馆学报2017年发表多少篇论文

中国图书馆学报2017年发表多少篇论文

发布时间:

中国图书馆学报2017年发表多少篇论文

发表论文70余篇,如:  竞争情报价值及其析取模型研究,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2),第一作者;  信息技术投资效益实现研究,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2),第一作者;  基于工作流的知识地图及其在企业知识管理中的应用,中国图书馆学报,2005(2),第一作者;  分布式协作参考咨询共享平台的构建,情报学报,2005(1),第一作者。(图书馆学、信息科学、资料工作,2005(4)转载);  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质量问题研究,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1),第一作者;  信息系统项目负责人的绩效评估,中国图书馆学报,2003(6),第一作者;  网络计划技术在信息系统项目开发中的应用,情报学报,2003(2),第一作者。

(2001年以来)1.高校图书馆组织结构的重组 《重庆图情通讯》 网络环境下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现状的调查报告 《中国图书馆学报》 43.合并浪潮中的大学图书馆藏书分布问题研究 《情报资料工作》 我国图书馆学专业毕业生不愿从事图书馆工作的社会心理因素分析 《图书馆杂志》 115.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员 《重庆图情通讯》 46.对中国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审视与展望 《图书情报工作》 17.论社区图书馆的功能、模式及管理机制 《中国图书馆学报》58.我国图书馆事业之“西学东渐” 《图书情报工作》 1010.用户信息在图书馆工作中的应用 《图书馆杂志》 1211.试论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建设与开发 《重庆图情研究》 412.图书馆学研究2001年进展 中国科协《学科发展蓝皮书2001》,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3.看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危机 《图书情报工作》 314.图书馆学情报学园地中的又一朵奇葩——写在《信息管理科学博士文库》诞生之时 《中国图书馆学报》 415.关于数字图书馆评价的若干问题探讨 《四川图书馆学报》316.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几点看法 《图书馆》417.新技术环境下图书馆组织结构的变革研究 《江西图书馆学刊》318.图书馆学研究2002年进展 中国科协《学科发展蓝皮书2002》,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9.图书馆学本土化的思考 《图书馆建设》120.论公共图书馆事业与城市文化战略的互动关系 《中国图书馆学报》21.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学研究 《科技和产业》 发展与创新:全国第四次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学术研讨会综述 《中国图书馆学报》 423.论公共图书馆精神在数字时代的弘扬和延伸 《图书馆》 424.美国大学图书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两种合作类型 《图书馆建设》525.试论图书馆学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 《新世纪图书馆》 526.试论图书馆学本土化的目的与特征 《图书馆杂志》 1127. 一种全新的学术出版模式:开放存取出版模式探析 《中国图书馆学报》628. 图书馆学研究2003年进展 中国科协《学科发展蓝皮书2003》,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国的图书馆学研究 见: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日本筑波大学图书馆情报学系编《中日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进展》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关于图书馆权利的一点认识 《图书馆杂志》 再论图书馆学本土化 《图书与情报》 “新图书馆运动”的精神实质 《图书馆》 也谈图书馆学的研究规范 《图书与情报》 强化图书馆学研究者的主体意识 —— 关于图书馆学本土化的新思考 《图书馆论坛》 中国图书馆学2004年研究进展 见:中国科协《学科发展蓝皮书 2004 卷》 科学技术出版社, 服务质量测评的影响因素与控制研究 《中国图书馆学报》 对提高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科学性的一些建议 《江西图书馆学刊》 CASHL是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成功模式 《大学图书馆学报》 文献资源建设中一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会议——纪念全国文献资源布局学术讨论会20周年 《图书馆》 论中国图书馆学历史传统的传承 《图书馆论坛》 美国南康州大学的图书馆学远程教育 《重庆图情研究》 及之而后知 履之而后艰——纪念周文骏先生《文献交流引论》出版20周年 《中国图书馆学报》 图书馆危机管理研究背景 《图书与情报》 图书馆危机的基本概念及内容 《图书与情报》 图书馆安全危机的防范与处置 《图书与情报》 试析OA期刊发展中各利益关系方的作用 《数字图书馆论坛》 对我国图书馆学应用研究的一些看法 《国家图书馆学刊》 OCLC对我国信息资源共享的启示 《图书馆》 半世纪的峥嵘岁月 五十年的非凡业绩——祝贺《中国图书馆学报》创刊50周年 《中国图书馆学报》 论图书馆学研究的宏观调控 见:《构建面向图书馆职业的理论体系——第五次全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论我国图书馆学研究中对国外成果的借鉴 《图书馆论坛》 对我国图书馆学教育改革的一些思考 《重庆图情研究》 国内外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现状 《中国医院》 试析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特点 《图书馆建设》 感激、祝贺与希望:贺《图书馆建设》30周年 《图书馆建设》 第五次全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讨会综述 《中国图书馆学报》 图书馆管理思想与模式的变革 《中国图书馆学报》 对国家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一些思考 《国家图书馆学刊》 从毕业生的职业发展谈图书资讯学教育课程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国内外图书馆危机管理研究述评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图书馆学研究发展报告 见 中国图书馆学会,国家图书馆编 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报告 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6

中国图书馆学报2017年发表多少篇论文了

发表论文70余篇,如:  竞争情报价值及其析取模型研究,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2),第一作者;  信息技术投资效益实现研究,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2),第一作者;  基于工作流的知识地图及其在企业知识管理中的应用,中国图书馆学报,2005(2),第一作者;  分布式协作参考咨询共享平台的构建,情报学报,2005(1),第一作者。(图书馆学、信息科学、资料工作,2005(4)转载);  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质量问题研究,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1),第一作者;  信息系统项目负责人的绩效评估,中国图书馆学报,2003(6),第一作者;  网络计划技术在信息系统项目开发中的应用,情报学报,2003(2),第一作者。

发表文章60余篇,近年来的文章主要有:1.我国网络图书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探讨(第二作者),《中国图书馆学报》,2002年第2期2.因特网上信息检索服务的经济思考与对策选择(独著),《情报理论与实践》,2002,N5,人大复印资料2002年12期全文转载; WWW环境下信息资源的检索策略初探(独著),《图书情报知识》,2002,NO网络信息检索的失误分析及扩检与缩检措施的选择(独著),《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3,NO XML在信息检索中的应用初探(独著),《情报科学》,2003,NO96.论网络信息的索引方式(独著),《情报杂志》,2003,N107.学术信息需求表达的障碍及对策(独著),《图书情报知识》,2003, NO68.再论网络信息检索的失误原因(独著),《情报科学》,2004,N 论网络信息检索工具用于学术性信息检索的局限性(第一作者),《情报杂志》,2004,N 基于互联网的第三方信用信息服务(第二作者),《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年第3期11.企业信息消费环境初探(第一作者),《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年第4期学术兼职 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信息咨询分会理事

中国图书馆学报2017年共发表了几篇期刊论文

你是在问2019年  《中国图书馆学报》总共发表了多少篇学术论文对吗?首先我来简单的介绍一下这本期刊它是一本双核心期刊,北核+统计源ps:中文北大核心简称:“北核 ”   科技核心简称“统计源 ”期刊封面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办单位:中国图书馆学会;国家图书馆发行周期:双月刊  (一年只出6期)国内刊号:11-2746/G2国际刊号:1001-8867邮发代号:2-408--------------------------------------------期刊荣誉:知网收录(中)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万方收录(中)维普收录(中)国家图书馆馆藏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百种重点期刊中国科技期刊核心期刊社科双效期刊==========================最后讲一下一年发表了多少文章19年第一期发表了9篇文章     第二期发表了8篇文章第三期9篇文章第四期9篇文章第五期10篇文章第六期9篇文章       共计在一年的时间发表了18篇文章,可想而知核心期刊的录用录低的问题---------------数据来源:知网整理不易,麻烦对你有用后,点个赞  谢谢

这个还真没有统计过,所以不知道

中国图书馆学报2017年共发表了几篇期刊论文啊

探索交流 “个人信息世界”——一个信息不平等概念的发现及阐释----于良芝 口述资料采集与收藏的先行者——美国班克罗夫特图书馆----王子舟,尹培丽 服务研习:图书馆学研究生实践教学改革探索----周旖,肖鹏 数字化转变:电子书和电子内容对读者和图书馆的影响----[美]莫莉·拉斐尔(撰),张钰羚(编译) The Digital Shift:How eBooks and e-Content Are Changing Readers and Libraries----Molly Raphael 研究论文   省域“十二五”规划中的公共图书馆----俞碧飏,徐建华 DDC到《中图法》类目映射方法研究----贾君枝,郝倩倩 社会性网络服务用户使用激励因素研究——基于U&G理论的社会化视角----殷国鹏,崔金红 高校学生用户开放存取知识需求分析----晁亚男,毕强,滕广青 中国大陆图书馆资源共享现状调查----高波,黄洁晶 百科词条特征及用户贡献行为研究——以百度百科为例----黄令贺,朱庆华

这个还真没有统计过,所以不知道

期刊《中国图书馆学报》2017年共发表了()篇期刊论文

2009年度全院共发表论文844篇,包括《SCIENCE》与《NATURE》论文2篇,SCI检索论文170篇,EI、ISTP检索论文14篇,国内核心论文536篇,国内外一般性刊物122篇。出版中文专著26部,外文专著1部。2009年与2008年相比,发表论文总数增长了12%,发表高水平论文的数量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中国地质科学院年度发表论文数量统计分布图主办学术期刊及年度发表论文情况中国地质科学院及挂靠学会主办了9种学术期刊,包括ACTA GEOLOGICA SINICA、《地质学报》、《地质论评》、《地球学报》、《矿床地质》、《岩石矿物学报》、《岩矿测试》、《中国岩溶》、《地质力学学报》。《地质学报》英文期刊为SCI检索刊物,《地质学报》中文版、《矿床地质》为CA收录刊物,其他绝大部分院办学术期刊为中文核心期刊。2009年,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和“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的支持下,全院9个刊物:ACTA GEOLOGICA SINICA、《地质学报》、《地质论评》、《地球学报》、《矿床地质》、《岩矿测试》、《岩石矿物学杂志》、《中国岩溶》、《地质力学学报》建起了网站,实现了办公手段的现代化。以中国地质科学院9个刊物为依托,联合《地质通报》、《岩石学报》、《地球物理学报》、《地球物理学进展》、《湖泊科学》、《自然科学进展》、《地质与勘探》、《地球科学》等兄弟刊物,成功搭建“中国地学期刊网”,成为融办公系统与数据查询、分析功能为一体的专业数据库系统,也是目前国内科技期刊界最早建成、容纳单学科期刊最多的网站。《地质学报》(英文版)(ACTAGEOLOGICA SINICA):由挂靠中国地质科学院的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创刊于1922年,原名《中国地质学会志》,现为双月刊,2006~2009年连续4年荣获中国科协A类精品期刊工程资助(全国仅5个)。近年来,《地质学报》(英文版)在国际化的进程中步伐大大加快,向世界展示了我国地质科研的重大突破和国际水平。《地质学报》英文版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092009年《地质学报》(英文版)荣获中国期刊协会评选的“新中国数字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称号,编辑部主任郝梓国同志荣获“新中国数字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人”称号。《地质学报》(英文版)年,《地质学报》(英文版)取得的亮点主要有3个方面:(1)发挥科技期刊的导向作用,第4期紧急登载的汶川地震一周年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引起了地质学家的高度关注。据BLACKWELL网站统计,阅读率从每月500多次,提高到6500余次。董树文等发表有关汶川地震破裂、应力变化及影响因素、地震机理的论文全文下载量101次,摘要浏览量34次;徐锡伟等发表有关地震位移的论文全文下载量为67次,摘要浏览量53次。《地质学报》(英文版)2009年文章国外下载量(WILEY-BLACKWELL公司提供)“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专辑国外高浏览量文章(WILEY-BLACKWELL公司提供)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09(2)阅读、引用本刊论文的读者越来越多。据2009年JCR公布ACTA GEOLOGICA SINICA英文版影响因子为431,引文频次为1312次。在被SCI收录的256种国际地质刊物名列第110名;有110余种国际刊物引用《地质学报》英文版文章,引用2次以上的有70余种,包括世界著名刊物SCIENCE,表明本刊登载的论文水平基本上与国际刊物接轨。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09国际著名刊物Science引用本刊论文情况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09(3)刊物的国际影响不断提高。截至2009年底,国外收录本刊的数据库、网站达22家,其中国外数据库达16家,包括著名的《SCI》、《CA》、《GeoRef》、耶鲁大学图书馆网站、法国地质学会网站等,国际网站和数据库对《地质学报》英文版的介绍,为我刊走出国门、奔向世界做了很好的铺垫。据中国国家图书馆文献检索室提供的检索报告,截至2009年2月收录本刊的数据库等已达22个。它们是:1)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清华同方);3)中国《万方数据库》;4)中国《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5)香港大学图书馆网站;6)中国地学期刊网;7)SCI《美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网络版》;8)CA《化学文摘》;9)GeoRef《美国地质文摘》;10)TULSA(Petroleum A);11)Earthquake Engineering A;12)Current Contents Search;13)ICONDA-Intl Construction;14)Inside Conferences;15)Civil Engineering A;16)耶鲁大学科学图书馆网站;17)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网站;18)澳大利亚网上博物馆网站;19)法国地质学会网站;20)SJR网站(国家不祥);21)The Open University网站(国家不祥);22)Blackwell出版公司网站。《地质学报》中文版《地质学报》(中文版)由挂靠中国地质科学院的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其前身为《中国地质学会志》,是中国最早的科技期刊之一。它以反映中国地质学界在地质科学的理论研究、基础研究和基本地质问题方面的最新、最重要成果为主要任务,兼及新的方法和技术。《地质学报》现为月刊,主编为中国地质科学院陈毓川院士。《地质学报》多次获得科技部、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表彰,入选2001年中国科技期刊方阵,2005年获国家期刊奖,2006~2008年连续3年赢得中国科协B类精品期刊工程资助,是国内外多家文摘或数据库的源期刊,在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统计中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指标一直名列前茅。2008年度影响因子为566,总被引频次为2013次,影响因子在全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中位居第26名。2009年度发表论文175篇,共2032页。《地质学报(中文版)》《地质论评》由挂靠中国地质科学院的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创刊于1936年,一直以爱国、争鸣为办刊宗旨。刊头图案,缺右上残左下,为创刊之时东北遭侵吞,西南被蚕食,一直沿用至今,表达了我国地质学家的忧国爱国之情。《地质论评》现为双月刊,主编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任纪舜院士。《地质论评》多次获得科技部、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表彰,入选2001年中国科技期刊方阵,2005年获“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06年、2007年赢得“中国科协精品期刊工程”的C类资助,2009年度被评为“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是国内外多家文摘或数据库的源期刊,在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统计中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指标一直名列前茅,2008年度影响因子为393,总被引频次为1702次,影响因子位居中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的第48位。2009年度共发表正式论文94篇,发表了6条通讯资料和16条中国地质学会和中国地质界的消息报道,共计912页。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09《地质论评》《地球学报》是中国地质科学院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地球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美国《CA》收录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主要刊登古生物、地层、岩石、矿床、矿物、构造、第四纪地质、同位素、地球化学、物化探、遥感、水文、石油地质与石油工程等基础类地质研究及其相关的新技术、新方法等科技论文或者综述性论文,现已成为全国地学界具有重要影响的科技期刊之一。为了实现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发行的电子化,推进科技信息交流的网络化进程,本刊除印刷版外,还被编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并被“中国期刊网”收录,已入网“万方数据数字期刊群”,2009年与兄弟刊物完全实现了网上办公功能。自2001年起《地球学报》改为大16开本,双月刊。主要设有学术研究、综述与进展、技术与方法等栏目。2008年,《地球学报》总被引频次1064次;影响因子940,在全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排名第138位。2009年度发表论文98篇,共883页。《地球学报》《地质论评》《地球学报》《矿床地质》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主办的双月刊,创刊于1982年。是中国唯一报道矿床学最新研究成果的期刊,内容包括矿床地质特征及与矿床有关的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研究成果和科学实验成果及新技术、新方法。被ChemicalAbstracts、CSATechnology ResearchDatabase、Pecbepamuвн\blûжypнa (俄罗斯文摘杂志)、《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数字化期刊——期刊论文库》、《数字化期刊——期刊引文库》、《中国地质文摘》、《全国报刊索引——自然科学技术版》、《有色金属文摘》和《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等检索期刊及数据库收录。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矿床地质》在近几年科技期刊的影响因子排序中名列前茅。2008年度影响因子为891,总被引频次为1233次,影响因子在全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中排名第10名。2009年度发表论文81篇,共866页。《矿床地质》《岩石矿物学杂志》《矿床地质》《岩石矿物学杂志》由中国地质学会岩石学专业委员会、矿物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创刊于1982年。2005年起改为双月刊,现任主编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侯增谦研究员。《岩石矿物学杂志》主要报道岩石学、矿物学各分支学科及有关边缘交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创造性和综合性研究成果,岩石和矿物鉴定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新仪器以及与有关的最新地质科技信息。《岩石矿物学杂志》是国内外多家检索系统和文摘的源期刊。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统计中,2008年度的影响因子为775,总被引频次为722次,在我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位居第217名。2009年度共发表论文72篇,共694页。《岩石矿物学杂志》《岩矿测试》是中国地质学会岩矿测试专业委员会和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共同主办的分析测试技术科技期刊,创刊于1982年,主要报道国内与分析科学、资源环境、地球科学相关的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和新设备等研究成果、动态、评述及相关实践经验。曾获国家级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地质矿产部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北京市科技期刊四通杯全优期刊奖,中国科协优秀学术期刊三等奖。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目前被美国《化学文摘》、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等国内外15家文摘和数据库收录。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统计中,2008年度的影响因子为735,总被引频次为579次,在我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位居第242名。2009年度共发表论文127篇,共604页。《岩矿测试》《岩矿测试》《中国岩溶》创刊于1982年,由中国地质科学院主管,是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主办的我国唯一公开出版的岩溶学术刊物,同时也是我国地学领域中最富学术影响力的科技期刊之一,曾多次被评为广西优秀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技期刊、全国中文科技期刊,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地质文献数据库(GeoRef)、波兰哥白尼索引(IC)、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等国际著名的文献检索数据库收录。创刊近30年来,《中国岩溶》始终坚持“争创名牌,构筑精品”的办刊理念,依托我国岩溶优势,突出特色栏目建设,严把质量关,刊物的学术影响力不断增强。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统计中,2008年度的影响因子为617,总被引频次为534次,在我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位居第373名。2009年度共发表论文65篇,共440页。《中国岩溶》《地质力学学报》1995年创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引文数据库的来源期刊,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是“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和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是反映地质力学研究所科研成果的对外窗口。主要报道地壳运动与大陆地质构造及其动力机制等方面的前沿动态和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同时关注矿产资源、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环境变迁规律等方面的应用科研成果。刊物的引用率和影响力逐年提高,2008年度的影响 因子为651,总被引频次为335次,在我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位居第333名。2009年度共发表论文40篇,共421页。《地质力学学报》《地质力学学报》

《中国图书馆学报》坚持从严选稿,刊登文章质量普遍较高。所发表的许多文章,都体现了中国图书馆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发文中列为国家或部委研究课题的论文占有相当比重。据统计,从90年代中期至今,《中国图书馆学报》所发文章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在国内图书馆学期刊中均位居第一。正因为其发表的文章学术水平高,观点新,在专业界影响大,所以被定为国家级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期刊,并荣获国家期刊奖之百种重点期刊奖,连续被评为全国优秀图书馆学期刊。被国际上许多著名的检索期刊如《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图书馆文献》和《最新连续出版物题录》等收录。

  • 索引序列
  • 中国图书馆学报2017年发表多少篇论文
  • 中国图书馆学报2017年发表多少篇论文了
  • 中国图书馆学报2017年共发表了几篇期刊论文
  • 中国图书馆学报2017年共发表了几篇期刊论文啊
  • 期刊《中国图书馆学报》2017年共发表了()篇期刊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