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成本管理国外文献综述2019

成本管理国外文献综述2019

发布时间:

成本管理国外文献综述2019

:科技咨询导报 2007年 第26期 1成本会计目标会计目标是建立和完善会计理论体系的基石,确立成本会计目标是建立和发展成本会计理论结构的首要问题。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1938年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会计的目标是“有助于企业的运行,以达到其既定的目的”, 浅谈成本会计理论的基本问题 裘卫红 文献来自:科技咨询导报 2007年 第23期 浅谈成本会计理论的基本问题@裘卫红$辽宁省阜新市中心医院财务科成本会计在旧中国只是粗具雏形,在新中国才有巨大发展。由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我国培育了数代成本管理人才,且其中不乏者,但许多富有创造性的实践并不曾在 管理理论与方法对成本会计的影响 李金琛 文献来自:商业会计 2007年 第18期 理论研究应针对我国成本会计实际问题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建立成本会计理论研究成果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成本理论研究对成本会计实践的指导作用。(二)成本会计工作者应更新观念,树立成本效 关于成本会计理论的若干理解 李冬梅 文献来自:今日科苑 2007年 第16期 本文首先对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进行了分析,最后又对成本会计理论的相关问题作了说明。成本会计;;理论;;认识 浅论资本成本会计的理论基础及其影响 郭艺侠 文献来自:中国科技信息 2007年 第19期 资本成本会计的普遍运用仍需一定时日,但其有利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浅论资本成本会计的理论基础及其影响@郭艺侠$西安经发经贸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财务部资本成本会计是以现代金融市场和企业制度为依托,以企业 成本会计几个理论问题的探讨 袁秀霞 文献来自:农业与技术 2005年 第02期 成本会计目标是成本会计理论的最高层次,对成本会计假设、成本会计原则等具有方向性、根本性的影响。3关于成本会计的假设与原则问题3 成本会计几个理论问题的探讨@袁秀霞$沈阳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电子学院!110000成本会计 环境成本会计理论与实务研究 被引次数:2次 林光侨 文献来自:煤炭经济研究 2004年 第06期 环境成本会计理论与实务研究@林光侨$神华国际贸易有限责任公司 关于会计主体概念及资本成本会计理论的思考(二) 胡玉明 文献来自:中国会计电算化 2004年 第04期 资本成本会计理论构想提出的“主体权益”概念进一步强化了会计主体概念。(二)现代会计主体概念:资本成本会计理论构想的基础如前所述,在金融市场不发达和企业组织形式以独资或合伙形式为主体时,指导会计主体的基本理论是所有权 关于会计主体概念及资本成本会计理论的思考(一) 被引次数:2次 胡玉明 文献来自:中国会计电算化 2004年 第03期 以现代企业理论为基础,讨论安东尼教授所提出的资本成本会计理论构想,并以此为契机对会计学概念进行经济学思考。一、现代企业理论:现代会计学的理论基石在现代企业理论中,关于企业的性质,有两种影响较大的观点,表现为对企业的两种不 关于会计主体概念及资本成本会计理论的思考(一)@胡玉明 最新成本会计理论与方法评述 被引次数:3次 沈红 陈汐 文献来自:现代管理科学 2003年 第09期 二、西方成本会计理论与方法的总体评价近20年来成本会计研究又进入了第二个繁荣时期,然而成本会计理论研究仍未跳出传统会计范式的束缚。成本会计新方法虽涌现出许多,至今为止系统的成本理论尚未形成。目前西方对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 国内外对目标成本管理研究文献分析

工程项目管理学科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在工程项目管理方面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科学体系。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建设部与国家计委、经贸委意欲尽快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行工程总承包与工程项目管理的指导意见》和((工程项目管理(服务)办法 ,以制定工程总承包与项目管理(服务)的实施细则,规范其基本做法,进一步促进其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从而指导我国工程总承包与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开展,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与国际惯例接轨。项目经理(PM)在我国已成为新世纪黄金职业,项目管理师职业资格认证工作已开始试点。作为当今时代商海先锋,掌握着我国经济腾飞脉动的特殊群体,项目管理知识的学习迫在眉睫。今天,我国的项目经理角色群体的服务目标已经被赋予全球视角。  为实现21世纪我国的新发展,强化我国的产业竞争力,就必须分析和研究当前国内外工程项目管理科学体系发展的现状,尤其是近年来国际上比较先进的工程公司,为了适应项目建设大型化、一体化以及项目大规模融资和分散项目风险的需要,推出了一些成熟的项目管理方式。研究这些管理方式,了解和掌握国际通行的模式、程序和标准,取长补短,参考借鉴,以人为本,与时俱进。这对于探索符合我国基本建设客观规律的管理体制,有效地实施建设项目的进度、费用和质量三大控制,获得最佳的投资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我国企业尤其是我石化企业正进行的结构调整、改制分流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项目管理承包(PMC)  国外目前的现状对美国、加拿大的柏克德(BECHTEL)、凯洛格(KBR)、福斯特威勒(ROsTER WHEELER)、鲁姆斯(ABB LUMMUS)、浮卢(FLOUR)、兰万灵(SNC LAVALIN)等六家国际大型工程公司的工程项目管理进行考察,这些国外企业的比较先进的工程项目管理形式主要是项目管理承包。此外,还有项目管理组(PMT)和施工管理(CM)等。PMC是指项目管理承包商代表业主对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项目管理,包括进行工程的整体规划、项目定义、工程招标、选择E、P、C承包商,并对设计、采毋≈、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管理,一般不直接参与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和试运行等阶段的具体工作。PMC的费用一般按“工时费用+利润+奖励”的方式计取。PMC是业主机构的延伸,就从定义阶段到投产全过程的总体规划和计划的执行,对业主负责,与业主的目标和利益保持一致。  对大型项目而言,由于项目组织比较复杂,技术、管理难度比较大,需要整体协调的工作比较多,业主往往都选择PMC承包商进行项目管理承包。作为PMC承包商,一般更注重根据自身经验,以系统与组织运作的手段,即业主首先委托一家有相当实力的国际工程公司对项目进行全面的管理承包。其次,把项目分成两个阶段来进行,第一阶段为项目定义阶段,第二阶段为项目执行阶段。在项目定义阶段,PMC的任务是代表业主对项目的前期阶段进行管理,即对项目进行多方面的计划管理(PROGRAM MANAGEMENT)。比如,有效地完成项目前期(FEL)阶段的准备工作;协助业主获得项目融资;对技术来源方进行管理,对各装置间的技术进行统一和整合;对参与项目的众多承包商和供应商进行管理(尤其是界面协调和管理),确保各工程承包之间的一致性和互动性在执行阶段,由总承包商负责执行详细设计、采购和建设工作。PMC在这个阶段里,代表业主负责全部项目的管理协调和监理作用,直到项目完成。在两个阶段中,PMC都及时向业主报告工作,业主则派出少量人员对PMC的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总之,力求项目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总成本最低。  PMC可分为三种类型:  (1)代表业主管理项目,同时还承担一些界外及公用设施的EPC工作。(EPC,即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是英文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的缩写)。这种方式对PMC来说,风险高,而相应的利润、回报也较高。  (2)代表业主管理项目,同时完成项目定义阶段的所有工作,包括基础工程设计、±10%的费用估算、进行工程招标选择EPC承包商和主要设备供应商等。  (3)作为业主管理队伍的延伸,负责管理EPC承包商而不承担任何EPC工作,这种方式的风险和回报都比较小。  为了使公司组织机构更有效地为项目服务,大多数工程公司都是采用以项目管理为核心的矩阵型的项目管理机制,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即以永久的专业机构设置为依托,按项目组织临时的、综合严密的项目管理组织,具体组织实施项目建设。公司常设专业职能部门负责向项目组派出合格的人员,并对其派往项目组的人员给予业务上的指导和帮助,但不干预项目组的工作,项目组人员应同时向项目经理和各自部门汇报工作。采用矩阵型的项目管理模式,不仅便于专业人员的培养,有利于专业水平的提高,而且便于专业人员的调配,保证专业人员的工时得到充分利用,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将多专业人员调配到某一项目上,便于协同工作和对专业人员业绩和能力的全面考核。  大型的工程公司不仅有良好的项目管理体制和机制,还都有先进的项目管理技术和手段作支撑。  2、实行PMC模式应当具有的条件任何一种项目管理方式都有其特定的使用条件和存在理由,PMC也不例外。PMC通常用于具有这样特点的国际性大型项目中:一是项目融资超过l0亿美元,并且有大量复杂的技术含量;二是业主方面包括许多公司,甚至有政府部门介人三是需要得到商业银行或出口信贷机构的国际信贷;四是业主不以原有资产进行担保五是业主想完成这个项目,但是由于内部资源短缺而难于实现。在国内,在没有政府担保的情况下,国际银行的贷款从未超过l0亿美元,因此采用PMC项目管理方式有利于增强项目融资能力,增强向国际信贷金融机构融资的项目可信性。但是,PMC管理方式在报酬系统设计、项目VIP(VALUE IMPROVING PROCESS)、项目融资、项目风险分散等方面有许多好的做法,适应了目前大型国际工程多项目、高融资、低风险要求。  3、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现状及主要差距  目前,我国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建设企业,尤其中国石化企业工程项目管理的开展与国外相比,差距是多方面的,根据考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多数石化企业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企业没有建立与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相对应的组织机构和项目管理体系。除极少数设计单位改造为国际型工程公司外,多数开展工程总承包业务的设计单位没有设立项目控制部、采购部、施工管理部、试运行(开车)部等组织机构, 只是设立了一个二级机构工程总承包部,在服务功能、组织体系、‘技术管理体系、人才结构等方面不能满足工程总承包的要求。监理企业一般把服务领域局限在专业工程的施工阶段监理上,组织结构、技术标准体系和人才结构都不能满足全过程、全方位项目管理服务的功能。  (2)多数石化企业设计、施工、监理没有建立系统的项目管理工作手册和工作程序,项目管理方法和手段较落后,缺乏先进的工程项目计算机管理系统。设计体制、程序、方法等也与国际通行模式不接轨。而国外一般都具有高水平的信息管理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工程项目实施和管理有强大的基础数据库作支撑,高水平的CAD辅助设计系统和集成化的项目管理系统得到普遍采用,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科技创新机制不健全,不注重技术开发与科研成果的应用。企业普遍缺乏国际先进水平的工艺技术和工程技术,没有自己的专利技术和专有技术,独立进行工艺设计和基础设计的能力也有待加强。而国外的却非常重视技术开发,尤其善于与研究机构合作,将专利技术转化为工艺设计和基础设计,形成自己的技术优势。  (4)企业高素质人才严重不足,专业技术带头人、项目负责人以及有技术、懂法律、会经营、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缺乏。尤其是缺乏高素质、能按照国际通行项目管理模式、程序、标准进行项目管理的人才,缺乏熟悉项目管理软件,能进行进度、质量、费用、材料、安全五大控制的复合型的高级项目管理人才。  (5)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工程公司数量太少,目前只有化工、石化等行业有少数国际工程公司,并且业务范围较窄,国际承包市场的占有份额较小。如美国的柏克德公司每年总营业额为l 30亿美元,而我国在2001年对外工程的总营业额仅为89亿美元,还不及美国一个工程公司。这些外国公司业务领域宽,涉及多个行业而且都是跨国公司,国外营业额占总营业额的50%左右,有的甚至更高,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其中EPC总承包占业务总量的60%~85%,并具有很强的融资能力,在市场上竞争力很强。  (6)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健全。除了1984年国家计委、建设部颁发的((工程承包公司暂行办法》外,目前还没有制定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的有关法规。  (7)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的市场发育不健全,多数国有投资为主体的项目业主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不愿采用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方式组织项目建设等。:  4、国内工程公司应如何有效实施PMC模式  1 正确处理PMC管理方式和其他项目管理形式的关系项目前期工作、项目EPC服务或者EPC,仍是国内工程公司工作的主要内容,是PMC管理的组成部分,其管理的基本原则、方法并没有改变。在管理方式上,只是根据项目投资大小、风险分担方式、业主项目管理人员多少,决定最优的项目执行模式,如南海乙烯、扬巴和漕泾乙烯。并不是PMC来了,项目管理的其他形式就过时了、落后了。因此,就国内工程公司的任务来说,继续提高项目水平,培养项目管理人才,仍旧是主要任务。另一方面,由于目前国内大型合资项目普遍采用PMC项目管理方式,尤其是利用国际信贷资金项目,这是国内工程公司认识掌握PMC的良机。因此,在加强项目管理的同时,要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特别是国内第一流的大型工程公司,应该积极行动,不能认为国内EPC还没有被认识,PMC还很遥远,放弃发展机会。从政府角度看,也应该支持国内大型工程公司向PMC方向发展,这不仅是提高国内工程公司项目管理水平的问题,同时也是走向国际大市场的需要;是带动我国工程建设业走向国际市场的需要。  2 积极学习项目融资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大量资金寻求投资机会和投资回报是必然的。在现阶段由于国内资金还比较有限,同时由于中国股市不规范,因此国内各种基金的成立虽然不少,但主要集中在操作股市上,这种现象是不会长久的。随着中国国内股市的规范和资金的增加,成立各种投资性基金的趋势不可避免。今后十年或二十年的时间,必然是国内资本市场兴起、规范和大发展时期,能否把握这种机遇,对工程公司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目前项目融资已经作为一种融资方式而存在,其核心是筹划融资结构,避免融资风险。世界发展银行、亚洲开发银行、欧洲发展银行以及比较大的投资机构,对项目融资都有比较繁杂而严谨的操作规程,需要认识它,熟悉它。搞PMC而没有项目融资,没有项目风险管理,不是完整意义上的PMC 3 正确认识项目管理集成化、基准化特点,提高项目管理水平项目管理集成化是指利用项目管理的系统方法,对项目相关资源进行系统整合,合理使用项目管理技术和应用工具,实现项目管理效益的最大化的过程。项目集成化管理包括了两个层次的集成,其一是以工程数据库和管理数据库为基础,完成设计、采购、施工业务流程的集成;其二是以工程数据库和管理数据库为基础,围绕进度、费用、资源、质量管理的集成。项目管理集成化对提高项目管理公司或项目承包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5、探讨与建议  1 促进项目管理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建立科学的工程项目管理体系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作业过程,工作建设实施过程中需要快速处理大量的数据,及时显示当前工程项目实施效果(进度、费用、质量等)有无偏差,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和指导下步工作,这样庞大的工作量只有领先计算机和信息技术这个现代化工具和手段才能完成。因此,管理软件的应用是实施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实现与国际管理模式接轨的重要手段和标志之一。推广应用管理软件,必将使我国项目管理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由于工程总承包与项目管理是以系统工程学、控制论和信息论为理论基础,采用赢得值原理、信息集成技术和矩阵式管理结构,以高度专业化、科学化、市场化的手段,对项目实施的进度、费用、质量、资源、财务、风险、安全等建设全过程实行动态、量化管理和有效控制,以达到最佳的投资效益。目前工业发达国家的工程公司和项目管理公司,都建立了本企业的工程项目管理体系。因此,建议组织各方面专家深入研究项目管理体系,以指导工程总承包企业和项目管理企业建立和完善其项目管理体系。同时,建立对企业项目管理体系的考核制度,以促进项目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  2 要重视为工程项目管理进行风险补课如何进行风险分析是目前国内从事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项目管理研究的工作者普遍关心的问题。我国在这方面刚刚处在起步阶段,对风险分析与评价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缺乏系统化和科学化,工程项目风险分析的研究领域几乎还处在空白状态,大部分工程项目的风险分析还处于定性阶段,缺乏系统性定量的分析方法。风险管理仍然是个新鲜事物。美国企业对于风险管理的态度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风险管理已渗透到企业中,所有的大型公司中都任命了一名负责风险管理的副总载和一名资深风险管理人员。形成和接受了一种“风险文化” 并被视为经营企业的过程中一部分很重要的成本。 这种做法及其运作模式很值得我们借鉴。  国际清算银行拟定的巴塞尔新协议要求,各国从事国际业务的银行要对债务和业务风险进行管理。这意味着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会从银行系统推广到私有和公有行业。在通过制度的方法将风险减低到可以接受的地步方面,我国落后于西方。例如在财务计划方面就急需完善石化项目责任成本预控机制,这已经引起国际专家的提示。因此,要进行文化上的转变——工程项目管理体制要积极地承担风险和进行风险管理,而不要依据传统的方法如规避风险以及其他被动防御的策略。将风险管理系统仅仅只是嫁接到现有的体制上,其程度是很肤浅的。这种做法也是很危险的。因此必须要重视进行风险补课,尤其要重视工程项目管理风险补课。 3 我国石化项目责任成本预控机制急需完善近年来,随着石化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加强施工项目成本的管理与控制已经成为施工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它是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先进管理方法。石化项目责任成本预控机制的主要内容概括起来就是:建立一个体系,落实五项制度,实现两个挂钩。① 建立一个体系,即建立项目成本责任控制体系。② 落实五项制度,即施工方案的逐级优化制度、工程数量的逐级控制制度、责任预算的动态调整制度、“零利润”集体承包制度、项目经理基金调控制度。③ 实现两个挂钩,即工程公司向项目部收取企业费用同责任预算编制挂钩,项目部职工工资收入同责任预算执行情况挂钩。  工程项目责任成本预控机制的实施步骤和具体做法有:  (1)规范操作流程。具体为制定相关办法;做好开工前的准备工作编制项目责任预算,确定项目上交款指标,公司总经理与项目负责人签订责任预算承包合同;建立项目内部责任体系;分解责任预算;进行责任成本核算;绩效评价。  (2)处理好三个层次的经济关系。具体为处理好公司与项目部的经济利益关系;处理好项目部与各责任中心的经济利益关系;处理好责任中心与作业职工之间的关系。  (3)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具体为建立公司、项目部两级成本管理及相应的两级责任成本管理机制,明确职责和权限;建立责任成本督察制度;建立责任成本绩效考评制度。  总之,成本控制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效益,工程产品的价格一旦确定,成本便是最终效益的决定因素,只有控制住成本,利润空间才能打开,而又因为工程产品的一次性,其成本控制没有现成的依据可循,更需要因项目而异,因时间而异。  4 改造和培育一批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在市场准入政策上予以扶持  (1)鼓励有条件的大型工程设计、施工企业可以通过改造和重组,调整结构,完善功能,充实人力资源,尽快成为具有设计、采购、施工(施工管理)、开车功能的国际型工程公司。故对具备施工管理能力的大型设计企业,在转为工程公司时在申请相应的施工承包资质时应给予政策支持。对具备设计能力的大型施工企业,在申请相应的设计资质时予以政策支持。  (2)改造和培育一批工程项目管理企业。有条件的工程咨询、设计、施工、监理、招标代理和造价咨询企业,可以通过充实相应的工程项目管理专业人员,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完善项目管理体系,成为专业化的工程项目管理(服务)企业。故对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在申请咨询、设计、监理、招标代理和造价咨询资质时应给予适当政策支持。  (3)建议权威部门从现有条件较好、实力较强的大型设计、施工、监理企业或企业集团中,确定一批重点扶持企业,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外经贸部等部门关于大力发展对外承包工程意见通知 (国办发[2000]32号)中提出的七项扶持政策。

成本管理国外文献综述

成本管理国外文献综述2020

【摘要】本文从企业角度出发,基于全生命周期思想,建立以产品目标全生命周期环境成本为导向的全生命周期环境成本控制流程,并以产品全生命周期生态设计、清洁生产、绿色营销、建立回收再利用系统等为主要控制方法,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实施环境成本控制。人类社会的发展依赖自然和生态环境的支撑,同时又对资源存量和环境质量产生严重影响。企业产品的生产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企业产品生产所需的原料来自于自然资源;企业产品在其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废弃物和污染物;企业产品在其最终废弃时会对环境产生或大或小的负面影响。据统计,造成全球环境污染70%以上的排放物来自制造业,而且产品报废后所造成污染的70%是在产品设计阶段就已经被决定了。因此,从企业产品生产经营的角度看,要使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有效控制,有必要从产品的设计原材料获取-产品生产-产品销售-产品使用直到报废的生命周期全过程进行环境成本的分析和控制。  一、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研究的现状  (一)环境成本的定义  1998年,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ISAR)在日内瓦召开了第15次会议,主题是讨论通过了《环境会计和财务报告的立场公告》,这是目前国际上第一份关于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系统完整的国际指南。此公告提出:“环境成本是指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被要求采取的措施成本,以及因企业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对于企业环境成本的定义,这是国内目前普遍认同的观点。  (二)环境成本控制的含义  对企业而言,环境成本控制行为不仅要实现经济效益目标,同时还应实现一定的社会效益目标。所以,环境成本控制是指企业通过对环境成本核算提供的环境成本信息的基本分析,采用一定的方法,通过对环境成本形成过程中所有因素的控制,以达到环境法规的要求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进而实现环境效益与企业经济效益最优的双重目的。  (三)全生命周期思想应用于环境成本的国内研究  全生命周期思想应用于环境成本方面的研究国内主要有:徐瑜青、王燕祥、于增彪等在对生命周期全成本法进行了理论探讨的基础上,分析了企业实施全成本法的可行性,认为全成本法是环境成本计划与控制的有效方法。谢家平、孔令丞、陈荣秋等在分析产品多生命周期的闭环物流链的基础上,借鉴供应链和价值链的概念,建立了基于环境价值链的绿色产品设计成本分析模型。王寿兵、王如松等提出了生命周期环境成本评估方法;张蓉、王京芳、陶建宏运用生命周期法对环境成本进行了合理的分析;肖序提出基于生命周期思想下的作业成本法核算环境成本;葛晓梅等建立了基于生命周期的产品环境成本分析模型;李虹等提出基于循环经济的产品生命周期环境成本控制;林万祥等提出了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成本评估法,并就其具体评估过程进行了探讨。  (四)企业对环境成本控制的现状和不足  目前大多数企业依然保持着传统的成本观念,认为企业的环境成本控制范围只限于生产过程,往往在产品设计阶段缺乏环保理念,销售阶段缺乏环保方面的宣传和营销,对于产品使用阶段和最终废弃阶段的环境成本更欠考虑。这种传统的成本控制方法没有考虑到消费者的使用成本和废弃成本,没有实现环境效益与企业经济效益最优的双重目的。因此,企业应转变观念,对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全过程进行环境成本的分析和控制。  二、全生命周期环境成本控制  (一)全生命周期的含义  全生命周期成本(WLCC)是指产品从开始酝酿,经过论证、研究、设计、发展、生产和使用一直到最后报废的整个生命周期内所耗费的研究、设计与发展费用、生产费用、使用和保障费用及最后废弃费用的总和。全生命周期环境成本控制就是采用全生命周期法控制环境成本,不再局限于企业的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环境成本,而且包括了产品设计、生产、销售、使用直至报废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的环境成本。这既有利于挖掘企业内部潜力、降低成本、保持成本优势,更有利于企业管理者根据真实的成本资料有效地进行生产经营决策。  (二)全生命周期环境成本的重新分类  对产品进行全生命周期分析,可将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分为以下5个阶段:设计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使用阶段和报废阶段。根据全生命周期成本理论,每一阶段企业直接和间接承担的环境成本具体如表1所示。  由表1可见,企业产品各生命周期阶段的活动均会对环境产生影响,此处所划分的各类环境成本既包括企业直接承担的内部环境成本,也包括了需要企业间接承担的外部环境成本。这种环境成本划分方式修正了传统成本会计系统下环境成本扭曲分配的问题,使产品的环境成本正确地分配到特定产品的各个生命周期阶段上。企业只有深入到产品各阶段界定环境成本,才能发现产品各个阶段成本发生的不合理之处,才便于寻求改进方法,以降低企业的总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三)全生命周期环境成本控制  建立全生命周期环境成本控制流程  开展产品全生命周期分析,并就产品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消耗的原材料和产生的废弃物进行跟踪检测,就产品的生产销售、使用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从摇篮到坟墓”式的全过程的评价和分析,针对不同的生命阶段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尽可能有效地预防环境成本的发生,从根本上控制环境成本的支出。  然而,企业不可能无限制地降低环境成本而不顾自身经济利益的减少,其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里能承担的环境成本是有一定限度的。企业应对产品进行全生命周期评估,确定所能承担的目标全生命周期环境成本的范围,并以目标环境成本为基础,进行产品全生命周期环境设计,有效预防将来环境成本的发生,在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实施控制。由此,建立如图1所示流程,进行全生命周期环境成本的控制。  表1 产品各阶段生命周期的环境成本  确定目标全生命周期环境成本  目标全生命周期环境成本的设定主要是针对标的产品的特性,确定一个在目标利润下的目标环境成本。企业首先要搜集消费者对产品环境效益要求的信息,并进行加工整理,以此作为企业设定目标环境成本的参考标准;然后,企业要进行市场研究,根据市场目前和将来的需要确定标的产品的主要功能、需求量、消费者愿意为产品环境效益改进所支付的价格;并根据企业中长期的目标利润计划,考虑产品环境效益改进带来的投资报酬率和现金流量等因素确定最终的目标利润,从而估算出产品的目标全生命周期环境成本。  需要注意的是,企业目标全生命周期环境成本的设定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企业既要接受下游企业或消费者传递来的环境成本降低压力,又要通过采购环节将成本降低的压力传递给上游企业,又要考虑来自于上游企业对目标环境成本的调整意见,并将自身的目标环境成本调整意见通过销售和顾客服务环节传递给下游企业,如此反复。  开展全生命周期环境成本的生态设计  在产品的工艺、构成既定的情况下,降低的只能是有限的环境成本,对于产品整个存在过程,所起的作用往往很小。在环境的全生命周期控制流程中应注重产品的生命周期设计,它是指利用生态学思想,在产品开发阶段综合考虑与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将保护环境、人类健康和安全有机地融入其中的设计方法。这种从产品生命周期角度进行的生态设计,从产品的开发阶段就纳入了环境保护的预防性思想,选择环保材料,进行清洁生产,建立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加大对资源再生循环利用。这一设计思想要求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每一阶段都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从而及时修正生态设计在执行中产生的误差。

国内成本管理现状 成木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二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控制和管理企业的经营活动成本。在保证企业经营活动不常开展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降低企业成本,达到提高企业盈利能刀。为企业创造更大经济效益的目的。企业进行成本管理的好处很多;并不仅仅限制于经济效益上优质、有效的企业成水管理工作还有利于企业的发展进步,利于企业市场地位的提升,尤其是规代化经济社会。为了实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国内企业有必要加强其内部的成木管理和控制从管理方式上入手,建立一套完善的现代化企业制度为企业内部管理话动的正常开展提供有利条件。  1、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分析  当前,国内企业在成本管理上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但不管从哪一个角度来说,造成企业成本管理地位削弱、管理行为软化的根本原因是企业领导者成本管理意识的缺乏。上行则下效,然而企业领导者并没有做到对成本管理的高度重视。所以下属部门对成本管理工作也不看重,正是由于有了企业领导和员工这种不重视、不执行、不认真的管理心态的存在,所以才造成了今天国内企业成本管理水平普遍低下的局面。结合当前国内企业的成本管理现状来看,大部分企业在实际管理中都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缺乏市场观念,管理只求效率而不重效益  从成本的定义上看,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所发生的成本大致可分为两类,即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其中固定成本是指企业为了维持基本的生产经营条件而向外支付的成本,在业务量范围内,企业向外支付的成本的总额与业务量无关,所以不会发生变化。某些企业捉住了这点,在保持成本总额不变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对单品种产品进行大量生产。一味的增加产品生产数量。希望通过生产规模效应,来达到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获得更大利润的目的。这便是国内企业长期以来所坚持的“重产不重销”的成本管理原则。事实是,如果我们从成本管理()的全局上对其作客观分析。即可发现同为企业所坚持的这种成本管理原则;其实是一个谬论企业的成本管理思维走进了一个误区。  (2)对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没有进行全面的了解,从而忽视了成本效益市场需求和消费者的需求是企业定位产品类型、生产规模以及生产数里的先决条件简单来说便是企业需要根据市场需求来对产品作详细的定位,也就是业界常说的”以销定产,以需定产”。但需要注意的是市场需求是个动态变化量,从目前看来虽然市场总需求量仍然处于不断增长的状态但如果具体到市场需求的某一特定品种时,就会出现市场需求个体化的细分趋势。消费老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以及经济能力的不同使其对同功能、同品种产品的质量、性能、美观度等多方面的需求也不尽相同,这就是市场需求所出现的个体化细分趋势。因此,企业在开展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时,必须要随时掌握不同消费者群体的不同需求,设计对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并深受消费者喜欢的产品。  (3)企业成本的内部控制弱化  企业内部控制弱化是造成企业成本管理工作难以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企业内部控弱化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人方面:一,企业内部所建立的控制和管理制度不健全。就目前来说‘我国好多企业有开展其内部的经营管理活动之,企业领导者所设立的内部控制度井不完善。当相关工作人员将成本管理制度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时,往往会因管理活动事中控制的不足,而导致成本管理所收获的成效并不大。比如:企业内部的责任中心没有得到明确的规定,企业经营者所设定的,关于企业成本管理的层次、投资等内容都不特别清楚所以极易导致企业内部成本管理与控制情况复杂而混乱。

成本管理国内外文献综述

:科技咨询导报 2007年 第26期 1成本会计目标会计目标是建立和完善会计理论体系的基石,确立成本会计目标是建立和发展成本会计理论结构的首要问题。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1938年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会计的目标是“有助于企业的运行,以达到其既定的目的”, 浅谈成本会计理论的基本问题 裘卫红 文献来自:科技咨询导报 2007年 第23期 浅谈成本会计理论的基本问题@裘卫红$辽宁省阜新市中心医院财务科成本会计在旧中国只是粗具雏形,在新中国才有巨大发展。由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我国培育了数代成本管理人才,且其中不乏者,但许多富有创造性的实践并不曾在 管理理论与方法对成本会计的影响 李金琛 文献来自:商业会计 2007年 第18期 理论研究应针对我国成本会计实际问题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建立成本会计理论研究成果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成本理论研究对成本会计实践的指导作用。(二)成本会计工作者应更新观念,树立成本效 关于成本会计理论的若干理解 李冬梅 文献来自:今日科苑 2007年 第16期 本文首先对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进行了分析,最后又对成本会计理论的相关问题作了说明。成本会计;;理论;;认识 浅论资本成本会计的理论基础及其影响 郭艺侠 文献来自:中国科技信息 2007年 第19期 资本成本会计的普遍运用仍需一定时日,但其有利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浅论资本成本会计的理论基础及其影响@郭艺侠$西安经发经贸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财务部资本成本会计是以现代金融市场和企业制度为依托,以企业 成本会计几个理论问题的探讨 袁秀霞 文献来自:农业与技术 2005年 第02期 成本会计目标是成本会计理论的最高层次,对成本会计假设、成本会计原则等具有方向性、根本性的影响。3关于成本会计的假设与原则问题3 成本会计几个理论问题的探讨@袁秀霞$沈阳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电子学院!110000成本会计 环境成本会计理论与实务研究 被引次数:2次 林光侨 文献来自:煤炭经济研究 2004年 第06期 环境成本会计理论与实务研究@林光侨$神华国际贸易有限责任公司 关于会计主体概念及资本成本会计理论的思考(二) 胡玉明 文献来自:中国会计电算化 2004年 第04期 资本成本会计理论构想提出的“主体权益”概念进一步强化了会计主体概念。(二)现代会计主体概念:资本成本会计理论构想的基础如前所述,在金融市场不发达和企业组织形式以独资或合伙形式为主体时,指导会计主体的基本理论是所有权 关于会计主体概念及资本成本会计理论的思考(一) 被引次数:2次 胡玉明 文献来自:中国会计电算化 2004年 第03期 以现代企业理论为基础,讨论安东尼教授所提出的资本成本会计理论构想,并以此为契机对会计学概念进行经济学思考。一、现代企业理论:现代会计学的理论基石在现代企业理论中,关于企业的性质,有两种影响较大的观点,表现为对企业的两种不 关于会计主体概念及资本成本会计理论的思考(一)@胡玉明 最新成本会计理论与方法评述 被引次数:3次 沈红 陈汐 文献来自:现代管理科学 2003年 第09期 二、西方成本会计理论与方法的总体评价近20年来成本会计研究又进入了第二个繁荣时期,然而成本会计理论研究仍未跳出传统会计范式的束缚。成本会计新方法虽涌现出许多,至今为止系统的成本理论尚未形成。目前西方对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 国内外对目标成本管理研究文献分析

工程项目管理学科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在工程项目管理方面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科学体系。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建设部与国家计委、经贸委意欲尽快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行工程总承包与工程项目管理的指导意见》和((工程项目管理(服务)办法 ,以制定工程总承包与项目管理(服务)的实施细则,规范其基本做法,进一步促进其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从而指导我国工程总承包与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开展,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与国际惯例接轨。项目经理(PM)在我国已成为新世纪黄金职业,项目管理师职业资格认证工作已开始试点。作为当今时代商海先锋,掌握着我国经济腾飞脉动的特殊群体,项目管理知识的学习迫在眉睫。今天,我国的项目经理角色群体的服务目标已经被赋予全球视角。  为实现21世纪我国的新发展,强化我国的产业竞争力,就必须分析和研究当前国内外工程项目管理科学体系发展的现状,尤其是近年来国际上比较先进的工程公司,为了适应项目建设大型化、一体化以及项目大规模融资和分散项目风险的需要,推出了一些成熟的项目管理方式。研究这些管理方式,了解和掌握国际通行的模式、程序和标准,取长补短,参考借鉴,以人为本,与时俱进。这对于探索符合我国基本建设客观规律的管理体制,有效地实施建设项目的进度、费用和质量三大控制,获得最佳的投资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我国企业尤其是我石化企业正进行的结构调整、改制分流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项目管理承包(PMC)  国外目前的现状对美国、加拿大的柏克德(BECHTEL)、凯洛格(KBR)、福斯特威勒(ROsTER WHEELER)、鲁姆斯(ABB LUMMUS)、浮卢(FLOUR)、兰万灵(SNC LAVALIN)等六家国际大型工程公司的工程项目管理进行考察,这些国外企业的比较先进的工程项目管理形式主要是项目管理承包。此外,还有项目管理组(PMT)和施工管理(CM)等。PMC是指项目管理承包商代表业主对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项目管理,包括进行工程的整体规划、项目定义、工程招标、选择E、P、C承包商,并对设计、采毋≈、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管理,一般不直接参与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和试运行等阶段的具体工作。PMC的费用一般按“工时费用+利润+奖励”的方式计取。PMC是业主机构的延伸,就从定义阶段到投产全过程的总体规划和计划的执行,对业主负责,与业主的目标和利益保持一致。  对大型项目而言,由于项目组织比较复杂,技术、管理难度比较大,需要整体协调的工作比较多,业主往往都选择PMC承包商进行项目管理承包。作为PMC承包商,一般更注重根据自身经验,以系统与组织运作的手段,即业主首先委托一家有相当实力的国际工程公司对项目进行全面的管理承包。其次,把项目分成两个阶段来进行,第一阶段为项目定义阶段,第二阶段为项目执行阶段。在项目定义阶段,PMC的任务是代表业主对项目的前期阶段进行管理,即对项目进行多方面的计划管理(PROGRAM MANAGEMENT)。比如,有效地完成项目前期(FEL)阶段的准备工作;协助业主获得项目融资;对技术来源方进行管理,对各装置间的技术进行统一和整合;对参与项目的众多承包商和供应商进行管理(尤其是界面协调和管理),确保各工程承包之间的一致性和互动性在执行阶段,由总承包商负责执行详细设计、采购和建设工作。PMC在这个阶段里,代表业主负责全部项目的管理协调和监理作用,直到项目完成。在两个阶段中,PMC都及时向业主报告工作,业主则派出少量人员对PMC的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总之,力求项目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总成本最低。  PMC可分为三种类型:  (1)代表业主管理项目,同时还承担一些界外及公用设施的EPC工作。(EPC,即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是英文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的缩写)。这种方式对PMC来说,风险高,而相应的利润、回报也较高。  (2)代表业主管理项目,同时完成项目定义阶段的所有工作,包括基础工程设计、±10%的费用估算、进行工程招标选择EPC承包商和主要设备供应商等。  (3)作为业主管理队伍的延伸,负责管理EPC承包商而不承担任何EPC工作,这种方式的风险和回报都比较小。  为了使公司组织机构更有效地为项目服务,大多数工程公司都是采用以项目管理为核心的矩阵型的项目管理机制,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即以永久的专业机构设置为依托,按项目组织临时的、综合严密的项目管理组织,具体组织实施项目建设。公司常设专业职能部门负责向项目组派出合格的人员,并对其派往项目组的人员给予业务上的指导和帮助,但不干预项目组的工作,项目组人员应同时向项目经理和各自部门汇报工作。采用矩阵型的项目管理模式,不仅便于专业人员的培养,有利于专业水平的提高,而且便于专业人员的调配,保证专业人员的工时得到充分利用,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将多专业人员调配到某一项目上,便于协同工作和对专业人员业绩和能力的全面考核。  大型的工程公司不仅有良好的项目管理体制和机制,还都有先进的项目管理技术和手段作支撑。  2、实行PMC模式应当具有的条件任何一种项目管理方式都有其特定的使用条件和存在理由,PMC也不例外。PMC通常用于具有这样特点的国际性大型项目中:一是项目融资超过l0亿美元,并且有大量复杂的技术含量;二是业主方面包括许多公司,甚至有政府部门介人三是需要得到商业银行或出口信贷机构的国际信贷;四是业主不以原有资产进行担保五是业主想完成这个项目,但是由于内部资源短缺而难于实现。在国内,在没有政府担保的情况下,国际银行的贷款从未超过l0亿美元,因此采用PMC项目管理方式有利于增强项目融资能力,增强向国际信贷金融机构融资的项目可信性。但是,PMC管理方式在报酬系统设计、项目VIP(VALUE IMPROVING PROCESS)、项目融资、项目风险分散等方面有许多好的做法,适应了目前大型国际工程多项目、高融资、低风险要求。  3、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现状及主要差距  目前,我国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建设企业,尤其中国石化企业工程项目管理的开展与国外相比,差距是多方面的,根据考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多数石化企业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企业没有建立与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相对应的组织机构和项目管理体系。除极少数设计单位改造为国际型工程公司外,多数开展工程总承包业务的设计单位没有设立项目控制部、采购部、施工管理部、试运行(开车)部等组织机构, 只是设立了一个二级机构工程总承包部,在服务功能、组织体系、‘技术管理体系、人才结构等方面不能满足工程总承包的要求。监理企业一般把服务领域局限在专业工程的施工阶段监理上,组织结构、技术标准体系和人才结构都不能满足全过程、全方位项目管理服务的功能。  (2)多数石化企业设计、施工、监理没有建立系统的项目管理工作手册和工作程序,项目管理方法和手段较落后,缺乏先进的工程项目计算机管理系统。设计体制、程序、方法等也与国际通行模式不接轨。而国外一般都具有高水平的信息管理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工程项目实施和管理有强大的基础数据库作支撑,高水平的CAD辅助设计系统和集成化的项目管理系统得到普遍采用,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科技创新机制不健全,不注重技术开发与科研成果的应用。企业普遍缺乏国际先进水平的工艺技术和工程技术,没有自己的专利技术和专有技术,独立进行工艺设计和基础设计的能力也有待加强。而国外的却非常重视技术开发,尤其善于与研究机构合作,将专利技术转化为工艺设计和基础设计,形成自己的技术优势。  (4)企业高素质人才严重不足,专业技术带头人、项目负责人以及有技术、懂法律、会经营、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缺乏。尤其是缺乏高素质、能按照国际通行项目管理模式、程序、标准进行项目管理的人才,缺乏熟悉项目管理软件,能进行进度、质量、费用、材料、安全五大控制的复合型的高级项目管理人才。  (5)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工程公司数量太少,目前只有化工、石化等行业有少数国际工程公司,并且业务范围较窄,国际承包市场的占有份额较小。如美国的柏克德公司每年总营业额为l 30亿美元,而我国在2001年对外工程的总营业额仅为89亿美元,还不及美国一个工程公司。这些外国公司业务领域宽,涉及多个行业而且都是跨国公司,国外营业额占总营业额的50%左右,有的甚至更高,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其中EPC总承包占业务总量的60%~85%,并具有很强的融资能力,在市场上竞争力很强。  (6)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健全。除了1984年国家计委、建设部颁发的((工程承包公司暂行办法》外,目前还没有制定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的有关法规。  (7)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的市场发育不健全,多数国有投资为主体的项目业主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不愿采用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方式组织项目建设等。:  4、国内工程公司应如何有效实施PMC模式  1 正确处理PMC管理方式和其他项目管理形式的关系项目前期工作、项目EPC服务或者EPC,仍是国内工程公司工作的主要内容,是PMC管理的组成部分,其管理的基本原则、方法并没有改变。在管理方式上,只是根据项目投资大小、风险分担方式、业主项目管理人员多少,决定最优的项目执行模式,如南海乙烯、扬巴和漕泾乙烯。并不是PMC来了,项目管理的其他形式就过时了、落后了。因此,就国内工程公司的任务来说,继续提高项目水平,培养项目管理人才,仍旧是主要任务。另一方面,由于目前国内大型合资项目普遍采用PMC项目管理方式,尤其是利用国际信贷资金项目,这是国内工程公司认识掌握PMC的良机。因此,在加强项目管理的同时,要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特别是国内第一流的大型工程公司,应该积极行动,不能认为国内EPC还没有被认识,PMC还很遥远,放弃发展机会。从政府角度看,也应该支持国内大型工程公司向PMC方向发展,这不仅是提高国内工程公司项目管理水平的问题,同时也是走向国际大市场的需要;是带动我国工程建设业走向国际市场的需要。  2 积极学习项目融资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大量资金寻求投资机会和投资回报是必然的。在现阶段由于国内资金还比较有限,同时由于中国股市不规范,因此国内各种基金的成立虽然不少,但主要集中在操作股市上,这种现象是不会长久的。随着中国国内股市的规范和资金的增加,成立各种投资性基金的趋势不可避免。今后十年或二十年的时间,必然是国内资本市场兴起、规范和大发展时期,能否把握这种机遇,对工程公司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目前项目融资已经作为一种融资方式而存在,其核心是筹划融资结构,避免融资风险。世界发展银行、亚洲开发银行、欧洲发展银行以及比较大的投资机构,对项目融资都有比较繁杂而严谨的操作规程,需要认识它,熟悉它。搞PMC而没有项目融资,没有项目风险管理,不是完整意义上的PMC 3 正确认识项目管理集成化、基准化特点,提高项目管理水平项目管理集成化是指利用项目管理的系统方法,对项目相关资源进行系统整合,合理使用项目管理技术和应用工具,实现项目管理效益的最大化的过程。项目集成化管理包括了两个层次的集成,其一是以工程数据库和管理数据库为基础,完成设计、采购、施工业务流程的集成;其二是以工程数据库和管理数据库为基础,围绕进度、费用、资源、质量管理的集成。项目管理集成化对提高项目管理公司或项目承包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5、探讨与建议  1 促进项目管理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建立科学的工程项目管理体系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作业过程,工作建设实施过程中需要快速处理大量的数据,及时显示当前工程项目实施效果(进度、费用、质量等)有无偏差,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和指导下步工作,这样庞大的工作量只有领先计算机和信息技术这个现代化工具和手段才能完成。因此,管理软件的应用是实施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实现与国际管理模式接轨的重要手段和标志之一。推广应用管理软件,必将使我国项目管理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由于工程总承包与项目管理是以系统工程学、控制论和信息论为理论基础,采用赢得值原理、信息集成技术和矩阵式管理结构,以高度专业化、科学化、市场化的手段,对项目实施的进度、费用、质量、资源、财务、风险、安全等建设全过程实行动态、量化管理和有效控制,以达到最佳的投资效益。目前工业发达国家的工程公司和项目管理公司,都建立了本企业的工程项目管理体系。因此,建议组织各方面专家深入研究项目管理体系,以指导工程总承包企业和项目管理企业建立和完善其项目管理体系。同时,建立对企业项目管理体系的考核制度,以促进项目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  2 要重视为工程项目管理进行风险补课如何进行风险分析是目前国内从事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项目管理研究的工作者普遍关心的问题。我国在这方面刚刚处在起步阶段,对风险分析与评价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缺乏系统化和科学化,工程项目风险分析的研究领域几乎还处在空白状态,大部分工程项目的风险分析还处于定性阶段,缺乏系统性定量的分析方法。风险管理仍然是个新鲜事物。美国企业对于风险管理的态度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风险管理已渗透到企业中,所有的大型公司中都任命了一名负责风险管理的副总载和一名资深风险管理人员。形成和接受了一种“风险文化” 并被视为经营企业的过程中一部分很重要的成本。 这种做法及其运作模式很值得我们借鉴。  国际清算银行拟定的巴塞尔新协议要求,各国从事国际业务的银行要对债务和业务风险进行管理。这意味着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会从银行系统推广到私有和公有行业。在通过制度的方法将风险减低到可以接受的地步方面,我国落后于西方。例如在财务计划方面就急需完善石化项目责任成本预控机制,这已经引起国际专家的提示。因此,要进行文化上的转变——工程项目管理体制要积极地承担风险和进行风险管理,而不要依据传统的方法如规避风险以及其他被动防御的策略。将风险管理系统仅仅只是嫁接到现有的体制上,其程度是很肤浅的。这种做法也是很危险的。因此必须要重视进行风险补课,尤其要重视工程项目管理风险补课。 3 我国石化项目责任成本预控机制急需完善近年来,随着石化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加强施工项目成本的管理与控制已经成为施工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它是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先进管理方法。石化项目责任成本预控机制的主要内容概括起来就是:建立一个体系,落实五项制度,实现两个挂钩。① 建立一个体系,即建立项目成本责任控制体系。② 落实五项制度,即施工方案的逐级优化制度、工程数量的逐级控制制度、责任预算的动态调整制度、“零利润”集体承包制度、项目经理基金调控制度。③ 实现两个挂钩,即工程公司向项目部收取企业费用同责任预算编制挂钩,项目部职工工资收入同责任预算执行情况挂钩。  工程项目责任成本预控机制的实施步骤和具体做法有:  (1)规范操作流程。具体为制定相关办法;做好开工前的准备工作编制项目责任预算,确定项目上交款指标,公司总经理与项目负责人签订责任预算承包合同;建立项目内部责任体系;分解责任预算;进行责任成本核算;绩效评价。  (2)处理好三个层次的经济关系。具体为处理好公司与项目部的经济利益关系;处理好项目部与各责任中心的经济利益关系;处理好责任中心与作业职工之间的关系。  (3)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具体为建立公司、项目部两级成本管理及相应的两级责任成本管理机制,明确职责和权限;建立责任成本督察制度;建立责任成本绩效考评制度。  总之,成本控制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效益,工程产品的价格一旦确定,成本便是最终效益的决定因素,只有控制住成本,利润空间才能打开,而又因为工程产品的一次性,其成本控制没有现成的依据可循,更需要因项目而异,因时间而异。  4 改造和培育一批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在市场准入政策上予以扶持  (1)鼓励有条件的大型工程设计、施工企业可以通过改造和重组,调整结构,完善功能,充实人力资源,尽快成为具有设计、采购、施工(施工管理)、开车功能的国际型工程公司。故对具备施工管理能力的大型设计企业,在转为工程公司时在申请相应的施工承包资质时应给予政策支持。对具备设计能力的大型施工企业,在申请相应的设计资质时予以政策支持。  (2)改造和培育一批工程项目管理企业。有条件的工程咨询、设计、施工、监理、招标代理和造价咨询企业,可以通过充实相应的工程项目管理专业人员,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完善项目管理体系,成为专业化的工程项目管理(服务)企业。故对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在申请咨询、设计、监理、招标代理和造价咨询资质时应给予适当政策支持。  (3)建议权威部门从现有条件较好、实力较强的大型设计、施工、监理企业或企业集团中,确定一批重点扶持企业,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外经贸部等部门关于大力发展对外承包工程意见通知 (国办发[2000]32号)中提出的七项扶持政策。

成本管理国外文献综述小结

:科技咨询导报 2007年 第26期 1成本会计目标会计目标是建立和完善会计理论体系的基石,确立成本会计目标是建立和发展成本会计理论结构的首要问题。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1938年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会计的目标是“有助于企业的运行,以达到其既定的目的”, 浅谈成本会计理论的基本问题 裘卫红 文献来自:科技咨询导报 2007年 第23期 浅谈成本会计理论的基本问题@裘卫红$辽宁省阜新市中心医院财务科成本会计在旧中国只是粗具雏形,在新中国才有巨大发展。由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我国培育了数代成本管理人才,且其中不乏者,但许多富有创造性的实践并不曾在 管理理论与方法对成本会计的影响 李金琛 文献来自:商业会计 2007年 第18期 理论研究应针对我国成本会计实际问题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建立成本会计理论研究成果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成本理论研究对成本会计实践的指导作用。(二)成本会计工作者应更新观念,树立成本效 关于成本会计理论的若干理解 李冬梅 文献来自:今日科苑 2007年 第16期 本文首先对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进行了分析,最后又对成本会计理论的相关问题作了说明。成本会计;;理论;;认识 浅论资本成本会计的理论基础及其影响 郭艺侠 文献来自:中国科技信息 2007年 第19期 资本成本会计的普遍运用仍需一定时日,但其有利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浅论资本成本会计的理论基础及其影响@郭艺侠$西安经发经贸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财务部资本成本会计是以现代金融市场和企业制度为依托,以企业 成本会计几个理论问题的探讨 袁秀霞 文献来自:农业与技术 2005年 第02期 成本会计目标是成本会计理论的最高层次,对成本会计假设、成本会计原则等具有方向性、根本性的影响。3关于成本会计的假设与原则问题3 成本会计几个理论问题的探讨@袁秀霞$沈阳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电子学院!110000成本会计 环境成本会计理论与实务研究 被引次数:2次 林光侨 文献来自:煤炭经济研究 2004年 第06期 环境成本会计理论与实务研究@林光侨$神华国际贸易有限责任公司 关于会计主体概念及资本成本会计理论的思考(二) 胡玉明 文献来自:中国会计电算化 2004年 第04期 资本成本会计理论构想提出的“主体权益”概念进一步强化了会计主体概念。(二)现代会计主体概念:资本成本会计理论构想的基础如前所述,在金融市场不发达和企业组织形式以独资或合伙形式为主体时,指导会计主体的基本理论是所有权 关于会计主体概念及资本成本会计理论的思考(一) 被引次数:2次 胡玉明 文献来自:中国会计电算化 2004年 第03期 以现代企业理论为基础,讨论安东尼教授所提出的资本成本会计理论构想,并以此为契机对会计学概念进行经济学思考。一、现代企业理论:现代会计学的理论基石在现代企业理论中,关于企业的性质,有两种影响较大的观点,表现为对企业的两种不 关于会计主体概念及资本成本会计理论的思考(一)@胡玉明 最新成本会计理论与方法评述 被引次数:3次 沈红 陈汐 文献来自:现代管理科学 2003年 第09期 二、西方成本会计理论与方法的总体评价近20年来成本会计研究又进入了第二个繁荣时期,然而成本会计理论研究仍未跳出传统会计范式的束缚。成本会计新方法虽涌现出许多,至今为止系统的成本理论尚未形成。目前西方对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 国内外对目标成本管理研究文献分析

物流治理会计与物流企业降低本钱的基本途径 摘要:物流本钱研究的目的是以一定的物流本钱实现最高的物流服务水平。物流本钱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战略资源。从物流本钱的现状看主要症结在于对物流本钱的构成熟悉不清,以及对物流本钱的计算和控制分散,缺乏相对权威的行业数据。现有会计核算体系与物流本钱治理的现实之间存在着技术冲突,客观上需要有一种新的会计方法能够为企业决策机构提供详尽的物流信息、明确物流责任、考核物流业绩、控制物流本钱,这就是物流治理会计。为此,确立了物流治理会计为主导,以探讨寻求物流企业降低本钱的基本途径,来实现物流活动的最优化和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物流;物流本钱;物流治理会计  Abstract: The goal of logistics cost study is to achieve the highest service level at certain logistics Logistics cost is an important resource for enterprises to participate in the market competition, but the present study of it has such major problems as unclear knowledge of the logistics cost components, incomplete calculation of and slack control on the cost, and a lack of authoritative data in the The technical conflict between the existing financial accounting system and the operation of logistics cost management requires a new accounting method that can provide detailed logistics information for the decision-makers of enterprises, clarify logistics responsibilities, assess logistics performances and control logistics That method is called logistics management Therefore, the *** establishes logistics management accounting as dominant methodology and points out some basic approaches to lower logistics cost so as to optimize logistics activities and maximize the benefits of logistics   Key words: logistics; logistics cost; logistics management accounting    1物流及物流本钱    物流就是对处于运动和静止过程中的存货的治理。物流本钱是指产品在实物运动过程中,如包装、装卸、储存、流通加工等各个环节所支出的人、财、物的总和。通常由运输本钱、存货持有本钱和物流行政治理本钱三部分构成。物流本钱的分类方式大致有三种:(1)按物流活动可划分为:情报流通本钱、物流环节本钱、物流治理本钱。(2)按物流范围可划分为:供给物流本钱、生产物流本钱、销售物流本钱、回收物流本钱、废弃物物流本钱。(3)按用度支出形式可划分为:直接物流本钱和委托物流本钱。直接物流本钱包括人工费、燃料动力费、治理费、折旧费、利息支出及其它。委托物流本钱包括运输费、仓储费、保管费及其它。    2物流本钱研究的目的及现状    现代物流研究的核心围绕着物流本钱展开,所有物流公道化手段的终极目的都是:以最少的物流本钱实现预期的物流服务水平,或者以一定的物流本钱实现最高的物流服务水平。对于企业而言,要实施现代化的物流治理,关键在于全面、正确地把握企业内外发生的所有物流本钱。由于物流本钱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战略资源。  纵观我国物流本钱的现状,主要症结在于对物流本钱的构成熟悉不清,以及对物流本钱的计算和控制分散,缺乏相对权威的行业数据。在现有的会计制度下,本钱按照人工和产品来分摊,不设单独的物流本钱会计科目,相关本钱都列在用度栏中,所以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并无物流本钱的直接记录,较难对企业发生的各项物流用度作出明确、全面的计算和分析。在财务预、决算表中,物流用度核算的是企业对外部运输业者所支付

  • 索引序列
  • 成本管理国外文献综述2019
  • 成本管理国外文献综述
  • 成本管理国外文献综述2020
  • 成本管理国内外文献综述
  • 成本管理国外文献综述小结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