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官网下载网址大全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官网下载网址大全

发布时间: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官网下载网址大全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浆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3年5月收治的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实验组和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和比较两组APTT、FIB、D-二聚体和hs-CRP的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脑梗死患者FIB、D-二聚体和hs-CRP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 < 05),而APTT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 < 05)。相关性分析显示:脑梗死患者hs-CRP和D-二聚体水平呈正相关(r=16,P < 01)。 结论 血浆APTT缩短,FIB、D-二聚体﹑hs-CRP水平升高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联合检测有助于了解脑梗死的发生和病情变化,对脑梗死的预防、治疗和早期诊断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APTT;FIB;D-二聚体;hs-CRP;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 R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03-0065-03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疾病。其在常规治疗中病情仍有较快进展(病灶扩大或新发),且因溶栓治疗时间短、适应证局限及易出现并发症等原因,许多患者就医时已失去了治疗时机,其致残率之高倍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1,2]。因此对脑梗死要及时及早地做相应的检查诊断,才能及时对脑梗死进行治疗和提高患者的预后情况。近年来,关于脑梗死的病因学研究尤其是血浆纤维蛋白原、纤溶状态及血小板因素与脑梗死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研究资料表明,脑梗死患者体内存在凝血、纤溶及血小板功能异常[3,4]。其他影响因素如:hs-CRP、D-二聚体等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亦渐成为脑梗死的研究热点。本文通过对住院脑梗死患者行血浆APTT、FIB、D-二聚体和hs-CRP测定,分析其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6月~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0例,男95例,女65例,年龄40~90岁,平均71岁。所有患者的临床诊断标准须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所修订脑梗死部分诊断标准[5];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扫描证实为脑梗死。对照组100例为同期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排除心脑血管疾病的健康成年人,男56例,女44例,年龄30~90岁,平均66岁。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比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具有可比性。所有研究对象在血液检测前2周均无服用影响血小板功能和凝血功能的药物史。   2 方法   1 标本采集 患者入院后,立即使用109 mmol/L枸橼酸钠抗凝管(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严格按1:9混匀)真空采血管采集静脉血3 mL,立即轻轻颠倒混匀,充分抗凝后于2 h内3000 r/min离心10 min,取血浆测定(血浆无脂血、溶血及黄疸)测定APTT、FIB、D-二聚体含量和另外用EDTA-K2抗凝的真空采血管采集静脉血3 mL,混匀,用于测定全血hs-CRP含量;健康对照组于体检当天空腹采血,处理方法同脑梗死组。   2 标本检测 血浆APTT、FIB、D-二聚体均采用贝克曼库尔特公司的ACL-TOP血凝仪,血浆hs-CRP采用杭州丽珠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提供的JS-2000。其中hs-CRP采用免疫荧光干式定量法,试剂由杭州丽珠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提供;血浆APTT、FIB采用凝固法测定,血浆D-二聚体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试剂盒由贝克曼库尔特商贸(中国)有限公司提供。所有标本均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在2 h内完成检测。   3 统计学处理   3 讨论   脑梗死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同时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功能失调,脑梗死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四大特点,已成为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所以及时有效地应用各种有效的实验室检查指标预防各种有效危险因素,对于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早期诊断十分重要。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抗凝系统,在纤溶过程中凝血酶在水解纤维蛋白原后即相继释放出纤维蛋白肽和剩余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因子作用下形成ABⅫa稳定的交联纤维蛋白[6],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作用下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其水平升高是继发纤溶亢进和体内新鲜血栓形成的标志之一。本研究结果显示,脑梗死患者D-二聚体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其可能原因在于急性脑梗死后脑组织损伤释放组织凝血因子以及颅内压升高,通过神经源性或激素源性机制激活凝血,导致体内出现高凝低溶的失衡状态,为调节这一失衡状态,机体出现代偿性的纤溶活性增高,反映继发性纤溶活性的D-二聚体随即升高[7]。有研究显示高凝状态,继发性纤溶症及血栓性疾病时D-二聚体明显增高,血浆D-二聚体可作为纤溶功能亢进及血栓形成的重要分子标志物,对血栓前危险评价血栓形成及溶栓治疗检测起重要作用。D-二聚体在血浆中稳定性好、敏感性高、特异性强[8],是无创伤性体内血栓形成的指标。因此通过检测D-二聚体而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干预有助于预防脑血管事件的发生[9]。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由白细胞介素-6(IL-6)所诱导、肝脏合成的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作为有价值的炎性标记物一般用于急性炎症或组织损伤的诊断[10]。hs-CRP是用高度敏感的方法检测出来的,提供了一种测量非常低水平的炎症信息的方法。研究表明,炎症反应是促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重要环节而且慢性炎症贯穿动脉粥样硬化的全过程。hs-CRP作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不仅是反映机体炎性反应的指标,而且是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重要炎性预测因子,而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脑梗死的主要病理基础之一。Muir等[11]的研究表明hs-CRP水平能反映脑梗死的严重程度。也有研究表明,这种相关性与病程有关,为反映病情的严重性和预后,hs-CRP的测定应在病后2周内进行[12]。本研究结果显示,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其报道结果一致。   FIB作为血浆中一种凝血因子,它的增高不仅能使内皮细胞迁移、变性,使平滑肌细胞增生、肥大,还可促进血小板聚集、增进血液黏稠度,从而导致血栓形成。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高者,血栓形成、斑块破裂的发生率也明显升高[13];FIB含量的增高是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14],本研究与上述结果一致。APTT主要反映凝血因子Ⅴ、Ⅷ、Ⅸ、Ⅹ、Ⅺ的变化,是内源凝血系统较为敏感和最常用的筛选试验,一般用来检测肝素抗凝过程的重要指标。APTT缩短、FIB浓度增高提示机体凝血功能增强,相反则提示凝血功能下降。本次研究结果中APTT缩短、FIB增高,提示血液凝固性增高,血液呈高凝状态。但FIB增高比APTT缩短稍明显,可能是因为脑梗死一般由血管损伤,组织因子释放引起的凝血造成的,即主要由外源性凝血机制引起,与内源性凝血系统关系不大[15]。   本研究结果显示脑梗死患者APTT、FIB、D-二聚体和hs-CRP与对照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5),表明血浆APTT、FIB、D-二聚体和hs-CRP与脑梗死的诊断和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临床医生可以根据其变化水平提前采取治疗措施,从而降低脑梗死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学锋,王鸿利 血栓与止血的检测及应用[M] 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2:417-   [2] Shiozaki T,Nakajimay,Taneda M,et Efficacy of moderate hypotherinia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head injury and intracranial hyertension refeactory to mild hypothermia[J] J Neurosurg,2003,99(1):47-   [3] 何蕴,马丽丽,邢秀萍 进展性脑梗死急性期纤维蛋白原和纤溶指标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J] 血栓与止血学,2003,9(3):129-   [4] 石冬敏,陈雪梅,钱连华 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意义[J]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4,14(1):97-   [5] 简崇东 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含量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 中外医疗,2009,7(36):   [6] 刘剑荣,永强 D-二聚体检测及临床意义分析[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61-   [7] 王克非,许珂,李荣 D二聚体和hs-CRP在老年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 12(4):   [8] 李飞,黄汉宁,吴钊坤,等 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和D-二聚体与脑梗死的关系[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20):2563-   [9] 姚爱荣,张玲 D-二聚体检测在脑梗死诊治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06):   [10] 刘彦书,韩丽 反应蛋白与脑梗死关系的探讨[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4):46-   [11] Muir KW,Weir CJ,Alwan W,et C-reactive protein and outcome after ischemic stroke[J] Stroke,1999,30(5):981-   [12] 曹红,赵耿毅,孙长凯,等 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脑梗死病情的关系[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1):8-   [13] 张燕,李卓江,景本年,等 糖尿病患者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和D-二聚体检测   [14] Alvarez-Perez FJ,Castelo-Branco M,Alvarez-Sabin J Usefulness of measurement of fibrinogen, D-dimer, D-dimer/fibrinogen ratio, C reactive protein and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to assess the pathophysiology and mechanism of ischaemic stroke[J] 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2011, 82(9):986-   [15] 林满华 脑梗死患者PT、APTT、FIB检测的临床意义[J] 河北医学,2001,7(6):481-

你算找对人了留下扣扣我下载给你

刊名 级别 刊期 发表周期《医学信息上》 国家级 旬刊 3个月左右《医学信息下》 国家级 旬刊 2个月左右《中国社区医师》 国家级 旬刊 3-4个月《按摩与康复医学》 国家级 旬刊 1-2个月《内蒙古中医药》 省级 半月刊 2-3个月《健康必读》 省级 月刊 20之前当月《中外健康文摘》 国家级 旬刊 2-3个月《临床合理用药》 省级 半月刊 1-2个月《中外妇儿健康》 省级 月刊 2-3个月《实用心脑肺血管病》 省级 月刊 2-3个月《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省级 半月刊 2-3个月《中国医药指南》* 国家级 半月刊 1-2个月《中国卫生产业》 国家级 月刊 1-2个月《健康研究》 省级 双月刊 2-3个月《医药前沿》 省级 半月刊 2-3个月《检验医学与临床》 省级 半月刊《中国伤残医学》* 国家级 双月刊 2-3月《亚太传统医药》 国家级(不收护理) 月刊 4个月《上海医药》* 省级 月刊 3-4个月《北方药学》 省级 月刊 《哈尔滨医药》 省级 月刊 5-6个月《中国医学工程》 国家级 月刊 1-2个月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官网下载网址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浆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3年5月收治的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实验组和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和比较两组APTT、FIB、D-二聚体和hs-CRP的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脑梗死患者FIB、D-二聚体和hs-CRP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 < 05),而APTT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 < 05)。相关性分析显示:脑梗死患者hs-CRP和D-二聚体水平呈正相关(r=16,P < 01)。 结论 血浆APTT缩短,FIB、D-二聚体﹑hs-CRP水平升高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联合检测有助于了解脑梗死的发生和病情变化,对脑梗死的预防、治疗和早期诊断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APTT;FIB;D-二聚体;hs-CRP;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 R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03-0065-03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疾病。其在常规治疗中病情仍有较快进展(病灶扩大或新发),且因溶栓治疗时间短、适应证局限及易出现并发症等原因,许多患者就医时已失去了治疗时机,其致残率之高倍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1,2]。因此对脑梗死要及时及早地做相应的检查诊断,才能及时对脑梗死进行治疗和提高患者的预后情况。近年来,关于脑梗死的病因学研究尤其是血浆纤维蛋白原、纤溶状态及血小板因素与脑梗死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研究资料表明,脑梗死患者体内存在凝血、纤溶及血小板功能异常[3,4]。其他影响因素如:hs-CRP、D-二聚体等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亦渐成为脑梗死的研究热点。本文通过对住院脑梗死患者行血浆APTT、FIB、D-二聚体和hs-CRP测定,分析其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6月~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0例,男95例,女65例,年龄40~90岁,平均71岁。所有患者的临床诊断标准须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所修订脑梗死部分诊断标准[5];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扫描证实为脑梗死。对照组100例为同期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排除心脑血管疾病的健康成年人,男56例,女44例,年龄30~90岁,平均66岁。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比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具有可比性。所有研究对象在血液检测前2周均无服用影响血小板功能和凝血功能的药物史。   2 方法   1 标本采集 患者入院后,立即使用109 mmol/L枸橼酸钠抗凝管(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严格按1:9混匀)真空采血管采集静脉血3 mL,立即轻轻颠倒混匀,充分抗凝后于2 h内3000 r/min离心10 min,取血浆测定(血浆无脂血、溶血及黄疸)测定APTT、FIB、D-二聚体含量和另外用EDTA-K2抗凝的真空采血管采集静脉血3 mL,混匀,用于测定全血hs-CRP含量;健康对照组于体检当天空腹采血,处理方法同脑梗死组。   2 标本检测 血浆APTT、FIB、D-二聚体均采用贝克曼库尔特公司的ACL-TOP血凝仪,血浆hs-CRP采用杭州丽珠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提供的JS-2000。其中hs-CRP采用免疫荧光干式定量法,试剂由杭州丽珠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提供;血浆APTT、FIB采用凝固法测定,血浆D-二聚体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试剂盒由贝克曼库尔特商贸(中国)有限公司提供。所有标本均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在2 h内完成检测。   3 统计学处理   3 讨论   脑梗死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同时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功能失调,脑梗死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四大特点,已成为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所以及时有效地应用各种有效的实验室检查指标预防各种有效危险因素,对于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早期诊断十分重要。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抗凝系统,在纤溶过程中凝血酶在水解纤维蛋白原后即相继释放出纤维蛋白肽和剩余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因子作用下形成ABⅫa稳定的交联纤维蛋白[6],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作用下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其水平升高是继发纤溶亢进和体内新鲜血栓形成的标志之一。本研究结果显示,脑梗死患者D-二聚体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其可能原因在于急性脑梗死后脑组织损伤释放组织凝血因子以及颅内压升高,通过神经源性或激素源性机制激活凝血,导致体内出现高凝低溶的失衡状态,为调节这一失衡状态,机体出现代偿性的纤溶活性增高,反映继发性纤溶活性的D-二聚体随即升高[7]。有研究显示高凝状态,继发性纤溶症及血栓性疾病时D-二聚体明显增高,血浆D-二聚体可作为纤溶功能亢进及血栓形成的重要分子标志物,对血栓前危险评价血栓形成及溶栓治疗检测起重要作用。D-二聚体在血浆中稳定性好、敏感性高、特异性强[8],是无创伤性体内血栓形成的指标。因此通过检测D-二聚体而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干预有助于预防脑血管事件的发生[9]。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由白细胞介素-6(IL-6)所诱导、肝脏合成的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作为有价值的炎性标记物一般用于急性炎症或组织损伤的诊断[10]。hs-CRP是用高度敏感的方法检测出来的,提供了一种测量非常低水平的炎症信息的方法。研究表明,炎症反应是促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重要环节而且慢性炎症贯穿动脉粥样硬化的全过程。hs-CRP作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不仅是反映机体炎性反应的指标,而且是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重要炎性预测因子,而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脑梗死的主要病理基础之一。Muir等[11]的研究表明hs-CRP水平能反映脑梗死的严重程度。也有研究表明,这种相关性与病程有关,为反映病情的严重性和预后,hs-CRP的测定应在病后2周内进行[12]。本研究结果显示,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其报道结果一致。   FIB作为血浆中一种凝血因子,它的增高不仅能使内皮细胞迁移、变性,使平滑肌细胞增生、肥大,还可促进血小板聚集、增进血液黏稠度,从而导致血栓形成。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高者,血栓形成、斑块破裂的发生率也明显升高[13];FIB含量的增高是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14],本研究与上述结果一致。APTT主要反映凝血因子Ⅴ、Ⅷ、Ⅸ、Ⅹ、Ⅺ的变化,是内源凝血系统较为敏感和最常用的筛选试验,一般用来检测肝素抗凝过程的重要指标。APTT缩短、FIB浓度增高提示机体凝血功能增强,相反则提示凝血功能下降。本次研究结果中APTT缩短、FIB增高,提示血液凝固性增高,血液呈高凝状态。但FIB增高比APTT缩短稍明显,可能是因为脑梗死一般由血管损伤,组织因子释放引起的凝血造成的,即主要由外源性凝血机制引起,与内源性凝血系统关系不大[15]。   本研究结果显示脑梗死患者APTT、FIB、D-二聚体和hs-CRP与对照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5),表明血浆APTT、FIB、D-二聚体和hs-CRP与脑梗死的诊断和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临床医生可以根据其变化水平提前采取治疗措施,从而降低脑梗死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学锋,王鸿利 血栓与止血的检测及应用[M] 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2:417-   [2] Shiozaki T,Nakajimay,Taneda M,et Efficacy of moderate hypotherinia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head injury and intracranial hyertension refeactory to mild hypothermia[J] J Neurosurg,2003,99(1):47-   [3] 何蕴,马丽丽,邢秀萍 进展性脑梗死急性期纤维蛋白原和纤溶指标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J] 血栓与止血学,2003,9(3):129-   [4] 石冬敏,陈雪梅,钱连华 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意义[J]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4,14(1):97-   [5] 简崇东 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含量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 中外医疗,2009,7(36):   [6] 刘剑荣,永强 D-二聚体检测及临床意义分析[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61-   [7] 王克非,许珂,李荣 D二聚体和hs-CRP在老年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 12(4):   [8] 李飞,黄汉宁,吴钊坤,等 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和D-二聚体与脑梗死的关系[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20):2563-   [9] 姚爱荣,张玲 D-二聚体检测在脑梗死诊治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06):   [10] 刘彦书,韩丽 反应蛋白与脑梗死关系的探讨[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4):46-   [11] Muir KW,Weir CJ,Alwan W,et C-reactive protein and outcome after ischemic stroke[J] Stroke,1999,30(5):981-   [12] 曹红,赵耿毅,孙长凯,等 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脑梗死病情的关系[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1):8-   [13] 张燕,李卓江,景本年,等 糖尿病患者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和D-二聚体检测   [14] Alvarez-Perez FJ,Castelo-Branco M,Alvarez-Sabin J Usefulness of measurement of fibrinogen, D-dimer, D-dimer/fibrinogen ratio, C reactive protein and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to assess the pathophysiology and mechanism of ischaemic stroke[J] 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2011, 82(9):986-   [15] 林满华 脑梗死患者PT、APTT、FIB检测的临床意义[J] 河北医学,2001,7(6):481-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浆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3年5月收治的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实验组和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和比较两组APTT、FIB、D-二聚体和hs-CRP的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脑梗死患者FIB、D-二聚体和hs-CRP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 < 05),而APTT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 < 05)。相关性分析显示:脑梗死患者hs-CRP和D-二聚体水平呈正相关(r=16,P < 01)。 结论 血浆APTT缩短,FIB、D-二聚体﹑hs-CRP水平升高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联合检测有助于了解脑梗死的发生和病情变化,对脑梗死的预防、治疗和早期诊断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APTT;FIB;D-二聚体;hs-CRP;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 R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03-0065-03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疾病。其在常规治疗中病情仍有较快进展(病灶扩大或新发),且因溶栓治疗时间短、适应证局限及易出现并发症等原因,许多患者就医时已失去了治疗时机,其致残率之高倍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1,2]。因此对脑梗死要及时及早地做相应的检查诊断,才能及时对脑梗死进行治疗和提高患者的预后情况。近年来,关于脑梗死的病因学研究尤其是血浆纤维蛋白原、纤溶状态及血小板因素与脑梗死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研究资料表明,脑梗死患者体内存在凝血、纤溶及血小板功能异常[3,4]。其他影响因素如:hs-CRP、D-二聚体等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亦渐成为脑梗死的研究热点。本文通过对住院脑梗死患者行血浆APTT、FIB、D-二聚体和hs-CRP测定,分析其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6月~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0例,男95例,女65例,年龄40~90岁,平均71岁。所有患者的临床诊断标准须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所修订脑梗死部分诊断标准[5];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扫描证实为脑梗死。对照组100例为同期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排除心脑血管疾病的健康成年人,男56例,女44例,年龄30~90岁,平均66岁。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比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具有可比性。所有研究对象在血液检测前2周均无服用影响血小板功能和凝血功能的药物史。   2 方法   1 标本采集 患者入院后,立即使用109 mmol/L枸橼酸钠抗凝管(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严格按1:9混匀)真空采血管采集静脉血3 mL,立即轻轻颠倒混匀,充分抗凝后于2 h内3000 r/min离心10 min,取血浆测定(血浆无脂血、溶血及黄疸)测定APTT、FIB、D-二聚体含量和另外用EDTA-K2抗凝的真空采血管采集静脉血3 mL,混匀,用于测定全血hs-CRP含量;健康对照组于体检当天空腹采血,处理方法同脑梗死组。   2 标本检测 血浆APTT、FIB、D-二聚体均采用贝克曼库尔特公司的ACL-TOP血凝仪,血浆hs-CRP采用杭州丽珠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提供的JS-2000。其中hs-CRP采用免疫荧光干式定量法,试剂由杭州丽珠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提供;血浆APTT、FIB采用凝固法测定,血浆D-二聚体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试剂盒由贝克曼库尔特商贸(中国)有限公司提供。所有标本均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在2 h内完成检测。   3 统计学处理   3 讨论   脑梗死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同时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功能失调,脑梗死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四大特点,已成为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所以及时有效地应用各种有效的实验室检查指标预防各种有效危险因素,对于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早期诊断十分重要。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抗凝系统,在纤溶过程中凝血酶在水解纤维蛋白原后即相继释放出纤维蛋白肽和剩余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因子作用下形成ABⅫa稳定的交联纤维蛋白[6],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作用下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其水平升高是继发纤溶亢进和体内新鲜血栓形成的标志之一。本研究结果显示,脑梗死患者D-二聚体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其可能原因在于急性脑梗死后脑组织损伤释放组织凝血因子以及颅内压升高,通过神经源性或激素源性机制激活凝血,导致体内出现高凝低溶的失衡状态,为调节这一失衡状态,机体出现代偿性的纤溶活性增高,反映继发性纤溶活性的D-二聚体随即升高[7]。有研究显示高凝状态,继发性纤溶症及血栓性疾病时D-二聚体明显增高,血浆D-二聚体可作为纤溶功能亢进及血栓形成的重要分子标志物,对血栓前危险评价血栓形成及溶栓治疗检测起重要作用。D-二聚体在血浆中稳定性好、敏感性高、特异性强[8],是无创伤性体内血栓形成的指标。因此通过检测D-二聚体而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干预有助于预防脑血管事件的发生[9]。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由白细胞介素-6(IL-6)所诱导、肝脏合成的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作为有价值的炎性标记物一般用于急性炎症或组织损伤的诊断[10]。hs-CRP是用高度敏感的方法检测出来的,提供了一种测量非常低水平的炎症信息的方法。研究表明,炎症反应是促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重要环节而且慢性炎症贯穿动脉粥样硬化的全过程。hs-CRP作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不仅是反映机体炎性反应的指标,而且是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重要炎性预测因子,而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脑梗死的主要病理基础之一。Muir等[11]的研究表明hs-CRP水平能反映脑梗死的严重程度。也有研究表明,这种相关性与病程有关,为反映病情的严重性和预后,hs-CRP的测定应在病后2周内进行[12]。本研究结果显示,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其报道结果一致。   FIB作为血浆中一种凝血因子,它的增高不仅能使内皮细胞迁移、变性,使平滑肌细胞增生、肥大,还可促进血小板聚集、增进血液黏稠度,从而导致血栓形成。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高者,血栓形成、斑块破裂的发生率也明显升高[13];FIB含量的增高是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14],本研究与上述结果一致。APTT主要反映凝血因子Ⅴ、Ⅷ、Ⅸ、Ⅹ、Ⅺ的变化,是内源凝血系统较为敏感和最常用的筛选试验,一般用来检测肝素抗凝过程的重要指标。APTT缩短、FIB浓度增高提示机体凝血功能增强,相反则提示凝血功能下降。本次研究结果中APTT缩短、FIB增高,提示血液凝固性增高,血液呈高凝状态。但FIB增高比APTT缩短稍明显,可能是因为脑梗死一般由血管损伤,组织因子释放引起的凝血造成的,即主要由外源性凝血机制引起,与内源性凝血系统关系不大[15]。   本研究结果显示脑梗死患者APTT、FIB、D-二聚体和hs-CRP与对照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5),表明血浆APTT、FIB、D-二聚体和hs-CRP与脑梗死的诊断和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临床医生可以根据其变化水平提前采取治疗措施,从而降低脑梗死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学锋,王鸿利 血栓与止血的检测及应用[M] 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2:417-   [2] Shiozaki T,Nakajimay,Taneda M,et Efficacy of moderate hypotherinia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head injury and intracranial hyertension refeactory to mild hypothermia[J] J Neurosurg,2003,99(1):47-   [3] 何蕴,马丽丽,邢秀萍 进展性脑梗死急性期纤维蛋白原和纤溶指标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J] 血栓与止血学,2003,9(3):129-   [4] 石冬敏,陈雪梅,钱连华 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意义[J]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4,14(1):97-   [5] 简崇东 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含量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 中外医疗,2009,7(36):   [6] 刘剑荣,永强 D-二聚体检测及临床意义分析[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61-   [7] 王克非,许珂,李荣 D二聚体和hs-CRP在老年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 12(4):   [8] 李飞,黄汉宁,吴钊坤,等 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和D-二聚体与脑梗死的关系[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20):2563-   [9] 姚爱荣,张玲 D-二聚体检测在脑梗死诊治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06):   [10] 刘彦书,韩丽 反应蛋白与脑梗死关系的探讨[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4):46-   [11] Muir KW,Weir CJ,Alwan W,et C-reactive protein and outcome after ischemic stroke[J] Stroke,1999,30(5):981-   [12] 曹红,赵耿毅,孙长凯,等 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脑梗死病情的关系[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1):8-   [13] 张燕,李卓江,景本年,等 糖尿病患者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和D-二聚体检测   [14] Alvarez-Perez FJ,Castelo-Branco M,Alvarez-Sabin J Usefulness of measurement of fibrinogen, D-dimer, D-dimer/fibrinogen ratio, C reactive protein and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to assess the pathophysiology and mechanism of ischaemic stroke[J] 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2011, 82(9):986-   [15] 林满华 脑梗死患者PT、APTT、FIB检测的临床意义[J] 河北医学,2001,7(6):481-

1 马铃薯块茎蛾对不同寄主植物的产卵选择性比较 马艳粉;李正跃;任明佳;李瑞蓉;肖春 农药 2010-05-10 期刊 7 134 分享2 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思考 李瑞蓉 引进与咨询 2005-11-30 期刊 1 118 分享3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多重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相关基因研究 李瑞蓉;李连青;李浩; 高亚静; 陕柏峰; 崔雪萍; 王春芳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14-03-15 期刊 18 分享4 不同温度条件下优质食用稻籽粒灌浆特性与整精米率的关系 罗先富;傅黎明;刘云开;邹永霞;李瑞蓉 中国农学通报 2006-08-05 期刊 2 34 分享5 我省优质稻米研究开发的现状、目标和措施 李瑞蓉 作物研究 2000-06-30 期刊 2 22 分享6 水稻新品种株两优90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周昆; 黄为; 罗先富; 李瑞蓉; 傅黎明 现代农业科技 2009-08-20 期刊 16 分享7 两系杂交稻培两优288的栽培技术措施 敬金星;李瑞蓉 杂交水稻 1997-11-30 期刊 6 7 分享8 湖南省近年早稻区试结果分析 敬金星;李瑞蓉 中国稻米 1999-02-15 期刊 4 11 分享9 湖南省晚稻品种区试结果分析 潘美山;付黎明;李瑞蓉 湖南农业科学 2000-04-10 期刊 1 27 分享10 提高省水稻区试质量的建议 敬金星;李瑞蓉 种子 2000-02-25 期刊 1 24 分享11 对我院种子产业的思考 李瑞蓉 中国种业 2003-05-25 期刊 6 分享12 湖南省杂交晚稻区试结果分析 敬金星;李瑞蓉 杂交水稻 1999-12-30 期刊 1 11 分享13 阴道形成术16例报告 李瑞蓉;苏宠嘉;白华 广西医学 1993-01-31 期刊 4 分享14 卵巢含睾丸母细胞瘤四例 李瑞蓉;白华; 谢希锦 广西医学 1991-03-02 期刊 5 分享15 优质稻优质高产高效技术讲座——第二讲 优质稻品种及其合理搭配 敬金星;李瑞蓉 湖南农业 1999-02-15 期刊 10 分享16 输尿管异位开口14例报告 江荣光;贺榜福;李瑞蓉 广西医学 1987-05-31 期刊 分享17 昆明卷烟厂:用虚拟化构建私有云平台(上) 红云红河烟草(集团)有限公司责任公司昆明卷烟厂 董健翔李瑞蓉周波 计算机世界 2014-05-26 报纸 8 分享18 昆明卷烟厂:用虚拟化构建私有云平台(下) 红云红河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昆明卷烟厂 董健翔 李瑞蓉 周波云 计算机世界 2014-06-09 报纸 5 分享找到 18 条结果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官网下载

山东省检验学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华微免学会山东省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检验学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学会检验分会常务委员,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编委,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检验学会肿瘤标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组成员,中国实验室认可委员会医学分会委员,《诊断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编委,《临床检验杂志》编委《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编委,《中国实验诊断学》编委,《齐鲁检验医学》杂志副主编,《实用检验医师杂志》顾问。

on time today, think you are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官网下载电子版

先后担任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主任委员,全国医学实验室及体外标准委员会主任委员,解放军医学计量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委兼第七届全军医学标准物质委员会主任委员,解放军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兼全军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名誉主任委员,中国国家实验室认可委员会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国家实验室认可委员会技术委员会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顾问,全国医学实验室及体外诊断系统标准化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院管理学会医学实验室分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检验医学杂志》总编辑、名誉总编辑,《实用检验医师杂志》主编以及《解放军医学》等杂志编委、常务编委、副主编。清华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和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兼职教授。

山东省检验学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华微免学会山东省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检验学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学会检验分会常务委员,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编委,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检验学会肿瘤标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组成员,中国实验室认可委员会医学分会委员,《诊断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编委,《临床检验杂志》编委《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编委,《中国实验诊断学》编委,《齐鲁检验医学》杂志副主编,《实用检验医师杂志》顾问。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官网下载网址大全

核心期刊:《中国基层医药》、《中国临床医学》、《实用预防医学》、《山东医药》、《重庆医学》如果你想发表,我可以帮你。

《实用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严世芸)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 提取码: aaii     书名:实用中医内科学作者:王永炎,严世芸出版社:上海科技出版年份:2009-1页数:742内容简介:《实用中医内科学(第2版)》不但保留了历代中医内科的学术精华和特色,而且还吸纳近几十年来中医内科学发展的优秀成果,比较全面、系统、客观地反映了目前中医内科学临床研究的最新水平,是一部既能体现传统中医内科特点和丰富内容,又极富时代特色的中医内科学专著。作者简介:《实用中医内科学》出版后历二十余载,共印刷十余次,为中医学学科的进步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值此,让我们深切缅怀辞世的黄文东、方药中、金寿山、黄星垣、董建华、任应秋、李聪甫、张伯臾、袁家玑、盛国荣、张伯讷等中医学家、中医临床家、教育家忠诚于中医事业并为编撰本书做出的卓越贡献!衷心感谢主编邓铁涛教授、李克光教授、陈可冀院士及第一版编委会的各位教授为编撰与推广本书所创造的光辉学术成就!有鉴于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倡议、老一辈中医学家的嘱托与读者们的期望,经编委会组织全国中医内科专家认真修订,第二版《实用中医内科学》与读者见面了,并期盼本书将能成为长版书流传于世。

首先,登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或者 维普数据库(此为中国三大专业文献数据库)或国外Pubmed/Medline等国外专业数据库,然后搜索相关的文献,写出您的文章。其次,再去以上数据库中搜索相关专业期刊编辑部信息(国家级或是非国家级,核心或者非核心,统计源或者非统计源期刊等等),找到投稿联系方式,这样的方法避免网上很多钓鱼网站,确保您投稿的期刊是合法的。最后,祝好运。欢迎交流。静石医疗,竭诚为您服务。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华厦医学、右江医学院学报、右江医学、医学文摘,等等。

  • 索引序列
  •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官网下载网址大全
  •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官网下载网址
  •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官网下载
  •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官网下载电子版
  •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官网下载网址大全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