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铁道概论论文结尾

铁道概论论文结尾

发布时间:

铁道概论论文结尾

你好!首先你要去了解一下高铁的运行还有铁路是无渣的,很多技术含量还是挺高的,要学会把自己的论点写清楚。

我靠,铁道技术学院的

我也在找啊

铁道概论总结论文

铁道概论ok 有的,

算你问对人了,俺是交通运输专业出生的!《铁道概论》上就有详细解析!比如说,车钩 缓冲装置 横梁 车钩 组成一个车辆连接机制!车在运行时,车钩处于闭锁状态,可以适当左右摆动上下也有适当的活动,加速时,机车钩通过车钩把拉力传给车辆缓冲装置。再传给横梁。减速时你可千万别再这样想了,它的每一个机车和车辆都有空气制动装置,采用增压缓解减压制动,同时减速所以车钩没有受力!还有不懂得去看铁道概论吧!

学院现设有铁道运输系、铁道工程系、铁道电信系、铁道建筑系、铁道动力系、城市轨道系、基础课部等7个教学单位。学院以铁道(轨道)运输类和铁道工程类专业为特色专业类别,兼顾发展通信、计算机、物流管理等专业类别。现开设有铁道工程技术、铁道机车车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电气化铁道技术、铁道通信信号、通信技术、建筑工程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技术、工程造价、物流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安全方向)等13个高职专业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输、铁道施工与养护等19个中职专业。 学院现有教职工500人,有专任教师240人,其中高级职称132人(副教授107人),讲师102人;研究生45人;“双师型”教师76人;实习指导教师30人。 铁道建筑系成立于2009年7月。现开设有建筑工程技术、基础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建筑经济管理等四个高职专业,学制三年;以及一个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中职专业,学制三年。高职有22个教学班,中职有1个教学班,在校生人数800余名。已形成中高职专业共存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铁道建筑系下设建工、造价、岩土、制图四个教研室及天津铁工装修装饰工程公司,具有建筑、造价、岩土、材料、力学、测量等实验室及实训基地。教职工总人数31人,其中高级职称14人,具有高级技师资格6人,注册监理工程师资格3人,硕士共16人,10人具有铁路特有工种和通用工种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任职资格,为双师型教师条件。已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术水平较高、治学严谨的高素质的教学科研队伍。 铁道运输系成立于2005年8月,是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具有行业特殊鲜明的一个系。2009年7月,学院本着立足铁路行业、服务区域经济的办学宗旨,根据行业发展变化趋势,按照岗位群和岗位能力要求,及时进行了系部调整。新的铁道运输系是由铁道运输系和经济管理系部分专业进行了重组。本系的理念是“成功是一种习惯”,努力培养适应现代轨道交通运输行业、物流行业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具有基础理论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沟通能力好、职业素养高的技能型专门人才。本系设有铁道交通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物流管理、高铁乘务四个专业。现有24个教学班,学生一千多人。有运输教研室、经济管理教研室、物流教研室,专职教师32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的15人,双师型教师10人,研究生学历11人。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素质较高,业务能力强的一只队伍。 工业与民用建筑教研室副教授。1989年7月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工程系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大学本科,学士学位。从事教学工作16年。先后承担《房屋建筑学》、《建筑结构》、《建筑施工》、《钢结构》、《建筑材料》、《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绘图》、《地基基础》、《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多门专业及基础课的教学。1995年获北京铁路局“说课”竞赛三等奖。1996年5月《加强实践性教学,培养综合应用技能》论文获铁道部中专建筑工程专业论文评比三等奖;1998年5月主审铁道部工民建专业《地基基础》教学大纲;1999年5月编写天津电视大学《建筑材料》教学大纲;2000年1月《工民建专业毕业设计应用计算机绘图的探讨》论文在『铁路中专教育』杂志2000年1期上发表; 2000年被评为“优秀教师”。2005年3月编写全国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教材《地基基础施工》(副主编)和《建筑(市政)工程安全管理》(副主编),9月将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铁道工程技术专业 1987年西南交通大学铁路工程地质专业本科毕业,1990年西南交通大学铁路工程地质专业研究生毕业。从事教学工作15年,副教授。 主要业绩: 《黔桂线崩塌落石的预测研究》获铁道部科技进步奖、国家科委科技项目完成者证书;《京九线衡水——荷泽段路基病害类型几综合整治方法的探讨》获铁道部成人中专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02年会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浅议植物防护在路基设计中的发展和应用》获全路高职中专建筑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02年会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铁路路基施工中常见的问题与防治》铁路工程科技动态报告文集 2004、2;编写《铁道线路》、《地质与路基》、《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土力学与路基》等教材。主要讲授课程:《计算机基础》、《土力学与路基》、《地质与路基》、《企业管理》、《高速铁路》、《高等数学》、《路基工程》等。并担任班主任工作及铁道部〈〈地质与路基〉〉杂志联络员。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 女,汉族,生于1959年2月26日,毕业于天津理工大学液压传动专业,副教授。1983年7月至1993年5月在天津市河北区职工大学任教,1993年6月至今在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任教,高级讲师。担任主要教学课程有《液压传动》、《理论力学》、《结构力学》、《静力学》、《公关礼仪》等。主要科研成果有论文《调整教学思路,适应成人教育新特点》在2001年6月《成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上发表。论文《结合土建专业,抓好“工程力学”的例题教学》在2001年全路中专力学教学研讨会上获三等奖。编写了《工程力学》实施性教学大纲适用于成人中专非脱产三年制)编写了《工程力学》自学指导书(适用于成人中专非脱产三年制)编写了《工程力学》习题集(适用于成人中专非脱产三年制)《材料力学——剪切》课件获铁道部职业技术指导委员会首届教学课件评比二等奖。曾多次获北京铁路局优秀教师、校级优秀教师、三八红旗手、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铁道运输管理专业 1982毕业于兰州铁道学院运输系运输专业,副教授,现已在天津铁路工程学校任教23年,主要讲授铁道运输专业的相关课程及计算机应用的有关课程。在2001年、2003年先后两次负责 “中坦赞三国技术合作项目”--坦赞铁路技术人员的培训运输专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编写,并担当了《铁道概论》、《铁路行车组织》课程的课堂教学和现场教学工作;2002年、2004年分别负责“天津津滨快速交通发展有限公司”、“天津地铁公司”的站务、车务人员的培训教学计划的编写,及《行车组织》课程的教学工作。铁道通信信号专业 中共党员,现任我校电信工程部主任、兼职党支部书记,副教授,铁路中专通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北京铁路局中专教师高评委委员。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从教多年来,积极承担各项教学任务,长期担任通信教研室主任,曾任本专业9门主干课程,并多年负责组织本专业的实习和毕业设计;十分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自学能力;关爱学生,为多名学生推荐了对口的技术工作。主编、主审正式出版教材各2册,主编北京铁路局职工培训教材1册,编写校内讲义3册,发表及获奖论文2篇;主持天津市教育科研课题1项,参加的1项教育科研课题获天津市二等奖;作为主要成员负责起草了《天津市中等职业学校通信专业标准》;主持、参加了多套(部颁)教学计划及大纲的制定和题库建设;主持了本校计算机通信专业的筹建;完成了4项铁路专用线的通信设计。获劳动部技能鉴定考评员资格,兼任《铁路职业技术教育》杂志编辑。曾多次被评为市、局、校级优秀教师,获北京铁路局八五建功立业奖章,被授予北京铁路局专业带头人称号。 信号教研室副主任,中共党员,副教授。专科学历,1973年从事教学工作至今,主要讲授:信号基础、区间信号、计算机原理、电子线路、BASIC语言等课程。撰写的论文《职业教育新模式的教学改革探索》获全国优秀职教教学成果二等奖,《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加强职业能力培养》获天津市中专学校优秀教学改革成果二等奖,《铁道信号专业教育体制改革的初步探索》获天津市普通中专学校教育科研学术论文三等奖,《信号实验室建设》获北京铁路局集体优秀成果一等奖,《铁道信号专业试行CBE体系教学计划》被选为1995年全国现代教育教学研讨会交流论文。担任北京局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曾先后多次被评为校级优秀班主任、优秀党员和先进工作者。曾被评为北京铁路局优秀班主任,获得北京铁路局“八五”建功立业奖章。 副教授,本科学历,1991年从事教学工作至今,主要讲授:计算机原理、信号基础、远程控制、车站信号、计算机联锁等课程。独立撰写的论文《关于铁路中专成人班教学的思考》发表在《铁路职业技术教育》2003年第三期上,论文《谈信息时代教师的信息素质》荣获第四届铁路职业教育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三等奖,论文《关于铁路成人中专教育的几点思考》荣获北京路局2002年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优秀奖,论文《改革远程控制课程的教学体会》在《铁路职业技术教育》2001年第4期发表,论文《对铁路中专成人班教学的思考》在第四次“全国优秀职教文章”中获优秀奖。此外针对脱产成人班的教学特点和王素倩老师合编了校内讲义《计算机办公应用上机指导书》,为作好本专业技能鉴定工作,为参加北京路局信号高级技师和高级信号工技能鉴定的人员与教研室其他教师共同编写了《高级信号工培训教材》。2004年和王素倩老师编写了中专及职教教材《ZPW——2000无绝缘移频轨道电路培训教程》。积极参加教学实践,参加了专业实验室微机联锁实验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全路信号评估准备工作。 信号教研室主任,中共党员,副教授。专科学历,1974年从事教学工作至今,主要讲授:车站信号、区间信号、信号基础、信号电源、设计与施工等多门课程。曾在铁路职业技术教育2002年第四期发表>论文一篇 1995年12月>获北京局优秀成果一等奖 1999年8月>获全国优秀职教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局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曾先后被评为校级优秀班主任、优秀党员和先进工作者。 男,汉族,1950年11月出生 测量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大学本科,1998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工程专业。从事教学工作近30年,主要担任《测量学》、《铁路测量》、《测量平差》、《工程材料》等课程的教学任务。曾获天津市中等职业学校优秀课评选二等奖,有5篇论文在省、部级刊物上发表,有一篇论文曾获全国优秀职教论文三等奖。多次获得校级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曾获局级优秀教师的称号。获工程测量工考评员证书,多年来担任考评工作。信息工程系教师 现任网络教研室副教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从教27年来,积极承担各项教学任务,多次被评为校级教学标兵和优秀教师。她积极进取,不断完善自己,先后担任了我校普通中专、广播电视大学和短期培训班等多种办学形式近20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以及学生课外活动小组、毕业设计等指导工作。特别是她所指导的学生在参加全国、市级计算机操作技能大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她根据企业用人需求,结合现场实际,科学地调整教学内容,大胆尝试项目教学,加强技能性和实践性环节,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职业教育原则。她撰写的《计算机网络实践性教学体系探讨》、《Netware系统的受托者权限分析》、《Photoshop图像的问题分析与打印前处理》、《Photoshop图像的印前处理》、《因材施教与因势利导》等多篇论文,在部级软件成果交流会、铁路中专计算机指导委员会三届会议上多次获奖;她的《进行计算机绘图教学和应用的实践》获天津市普通中专学校优秀教学改革成果一等奖;《Photoshop彩色通道效果分析》在国家二级刊物《现代技能开发》上发表。王维瑾同志为适应专业发展的需求,先后完成了专业认可的“平面图形设计师”和“网页设计师”认证,2002年被聘为天津市计算机技能大赛代表队指导教师;2002年被聘为全国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技能大赛评委;2003年被评为天津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计算机专业副教授职务。基础部教师 中共党员,现任础教学部数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兼任校工会委员。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从教以来,积极承担各项教学任务,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多次被评为校、局级先进教师,并荣获北京局“九五”建功立业奖章、2003年度铁道部先进教师称号和2004年度铁道部“火车头”奖章。朱化平老师治学严谨、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他作为铁路中专数学课程组成员,除搞好正常的教学工作,还积极进行学术研究,他撰写的《全概率公式的应用——调查特殊问题》一文,获铁道部普通课论文评选一等奖;《中专数学试题库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一文,获天津市中专学校教育学术论文评选三等奖 ;《排列组合应用题教学的几点意见》一文,获铁道部普通课论文评选二等奖;还参加了铁道部普通课数学课程组《简明数学》的编写。他指导张丽云、王欣、钱成霞三位青年教师所做的教学课件,在2002、2003年分别获得天津市教委优秀课评比二等奖。朱化平老师利用自己掌握的计算机知识,义务承担了基础部近50台计算机的日常故障处理工作,保证了所有教师计算机的正常工作,受到老师的一致好评。 女,汉族,1967年7月出生,于1989年7月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化学系化学专业,副教授。主要担任《化学》、《物理》课的教学任务。主要科研成果有:2003年3月 所撰写的《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论文被评为2002年度全国铁路教育系统一等优秀论文。2002年9月 上述论文获得第四届铁路职业教育优秀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论文评比一等奖。2003年6月,上述论文被评为2002年度中国铁道学会学术活动优秀论文二等奖;2003年3月,化学课《金属钠》获2002年天津市中等职业学校优秀课评选二等奖。2002年8月所撰写的论文《贯彻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在2002年“中国物理学会教学委员会、中国教育学会物理专业委员会”的两会学术年会上,荣获论文评比一等奖。所撰写的论文《利用化学学科特点 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刊登在2003年第3期《铁路职业技术教育》杂志。2003年12月,上述论文在全路高职和中专政研会论文评审中被评为三等奖。2003年9月, 所撰写的论文《“课改班”学生高一化学学习障碍分析及教学对策》在第四次“全国优秀职教文章”评选中荣获一等奖。2003年10月,上述论文在全国第五届职教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 荣获优秀奖。2004年5月, 所撰写的论文《浅谈同化论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在中国职教学会中专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三届优秀论文评选中荣获二等奖。获得的主要荣誉有:2000-2001学年、2001-2002学年、2002-2003学年连续三年获校级优秀班主任。2003-2004学年、2004-2005学年连续两年获校级优秀教师。取得过《工程系列化工工程师》证书。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论文结尾

根据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现状,从系统的角度挖掘导致事故发生的管理缺陷原因;提出保证轨道交通安全的根本出路在于建立现代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研讨了安全管理系统的运行机理,规范了保证系统、控制系统、信息系统贯穿在全过程管理的功能和作用;提出以信息系统为基础的旨在对安全生产进行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的安全管理体系,并对该体系的结构和内容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研究。通过所研究的安全管理体系的成果,对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现状改善、为适应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现代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也推动和丰富了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体系的学科建设。【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体系;保证系统;控制系统;信息系统一:轨道交通出现的必然性历史证明,城市主要是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荟萃点,许多城市成为复杂而又高度集中的活动中心,同时也促使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城市人口的增长。由于现代城市的居民出行和人口流动,在一天的高峰时间里,客流高度集中、流向大致相同的现象已很普遍,以往使用的公共汽车和无轨电车已很难适应现代客运交通的需要,尤其是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重点发展以快速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公共交通网络新体系势在必行。二:轨道交通存在的隐患

初学这些议论文的操作方法,可以从模仿开始。以一篇文章为例。最典型的是吴晗的《谈骨气》 :1.引论部分:开篇提出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接着,用孟子的话解释论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2.本论部分:用三个事例分别证明论点:文天祥的富贵不能淫;穷人不食嗟来之食的贫贱不能移,闻一多的威武不能屈。3.结论部分:解释当今无产阶级的骨气并发出号召。三个部分之间都有过渡:在引论和本论之间有“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他积极的教育意义。”引出下面三个事例的叙述。本论和结论之间有“孟子的这些话,虽然在两千多年以前说的,但直到现在,还有他积极的意义。”进行过渡。在第一和第二例之间,有“另一个故事”“还有个例子”进行过渡。这些过渡句,使文章浑然一体。三个部分分别回答了三个问题:引论部分解答 “是什么”的问题;本论部分解答“为什么(有骨气)”的问题;结论部分回答“我们怎么办”的问题。三个事例都是概括叙述的,每个事例的后面都有几句简短的议论。这些议论阐明了事件所包含的意义,把事例紧紧地扣在论点上,是论点和论据联系的纽带,否则就就事论事,论点和论据脱节了。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它通过列举事实材料和运用逻辑推理,来阐发,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表明对问题的观点和态度。各行各业的人为了接受或表达思想,都需要经常阅读和写作这种文体。一篇议论文,通常包含论点、论据、论证三大要素。论点是议论文所阐发的思想观点;论据是文中用来证明论点的根据;论证是论点与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揭示。这三者的紧密关系,构成了一篇议论文的主体。

选一个子系统来写,好写一点,比如轨道、车辆、车站、通信、信号、BAS系统、FAS系统、PIS系统、AFC系统、供电、牵引,行调等

铁道概论结课论文2000字

铁道概论ok 有的,

一、宏观视角的总体史式审视 将近代中国铁路作为一个整体,从某一个侧面来加以研究、审视,这种总体式的史学研究成果不少,其中有论述铁路的作用、影响的,有关于铁路发展方面的,有涉及外债问题的,此乃学界着意的大要所在。铁路的影响:学界在谈及此问题时,强调了三个方面,即城市化、农业、民俗。探讨铁路的城市化作用的文章有两篇:李占才所著《铁路与近代中国城镇变迁》(《铁道师院学报》1996年第5期)、姜益和徐精鹏合著《铁路对近代中国城市化的作用探析》(《上海铁道大学学报》2000年第7期),两文指出,铁路促进了客货运输,人口流动,市场扩大,经济发展及城市的变迁:一些新兴城镇崛起,一些古城镇的功能发生变化,一些不通铁路的古城镇衰落。关于铁路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李占才著有两文:《铁路对近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影响》(《同济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铁路与近代中国农业生产的商品化、区域化趋向》(《铁道师院学报》1997年第5期)。两文阐述的主体意思是:铁路运输促进了商品流通的扩大,从而也就促进了农业生产商品化、区域化倾向的发展,加速了农村自然经济的解体。从民俗角度看铁路的影响,这是较为新颖的探索。这方面李占才之文《铁路与近代中国民俗的嬗变》(《铁道师院学报》1994年第3期)及《铁路与中国近代的民俗嬗变》(《史学月刊》1996年第1期)认为:铁路引发了民俗心理的更新,导致衣、食、住、行等生活习俗的变迁,促使相见礼、婚礼、丧礼等礼仪风尚演变,推动了国人娱乐、纪年、剪辫放足等习俗的进化,尽管民俗嬗变中也产生了一些消极现象,但总体而论,是朝着进步、健康的方向发展。 另外,王旭章还著文《走向市场的中国铁路向历史借鉴什么》(《铁道师院学报》1995年第2期),指出铁路当之无愧是市场经济的主动脉,其表现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沿线资源的规模经营,加快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产业的转移,促使统一的全国市场逐步形成和国内外市场的接轨,经济区域化趋势发展。朱从兵著文《铁路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广西右江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第4期)相对要冷静一些,该文认为:铁路与沿线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双向需要的互动关系,铁路对沿线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是以工业为中介的,并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铁路建成后还需有正确的政策导向,完善配套的规章制度以及社会经济各部门的密切配合。 铁路发展:包括商办铁路、修筑及管理特色、政府政策、不发展的原因等方面的内容。 商办铁路的研究是学界的弱项,对此问题宓汝成著文(《中国近代铁路发展史上民间创业活动》,《中国经济史研究》1994年第1期)通过对民间投资铁路史的梳理,得出如下结论:民间资本有投资铁路的意愿,其压抑力量主要来自列强资本,其次才是封建势力;资金匮乏、技术落后不是商办资本铁路不发达的主要原因,二者的因果关系恰恰应该颠倒;商办铁路资本在清政府国有化政策影响下零碎化是历史的倒退。 关于铁路管理问题,芮坤改之文《晚清对官办铁路的管理述论》(《保定师专学报》2002年第3期)厘清了晚清朝廷逐渐将最初由地方大臣管理的“官办”铁路收归朝廷统一管理的过程。对于我国近代铁路的修筑及管理特色,胡正民、李占才著文(《强人筑路以线设局——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特色》,《铁道师院学报》1995年第2期)将之归纳为:强人筑路,以线设局,铁路的修筑及管理权掌握在实力派官僚的手中,因而非常混乱和纷繁。 论及清政府的铁路政策,骆向韶著文(《清政府的铁路政策》,《湘潭师院学报》2002年第6期)将之划分为三个阶段:1863—1889年、1889—1900年、1900—1911年。孙自俭之文《晚清铁路政策的官办与商办之争》(《安庆师院学报》2002年第6期)则主要讨论了官办还是商办的问题。该文指出:经过多年实践,清政府对铁路的认识逐步深化,最终在1911年确立了官办铁路政策,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其客观必然性和可行性。 关于铁路干线国有问题,马陵合著文(《论清末铁路干线国有政策的两个促动因素》,《社会科学研究》1996年第1期)认为,该政策出台的原因有二:一是盛宣怀建立官僚垄断资本集团的野心,二是立宪派社会舆论宣传的推动。 论述铁路权为外资侵夺的文章有谢撼澜之文《近代列强对中国铁路利权的疯狂掠夺》(《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3年第6期)。探讨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缓慢的原因的文章较多,其中归咎于内因的有三篇:祝曙光所著文《近代中日两国铁路发展比较研究》(《贵州师大学报》2000年第1期),尹铁所著《近代中国铁路建设延误原因探析》(《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李文耀、王成林之文《近代中国农民对铁路态度的变化》(《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归咎于外因的有宓汝成所著文《中国产业近代化为什么徘徊不前——以中国铁路的建设和运营(1895—1927年)为中心作一试探》(《中国经济史研究》1996年第1期)。铁路外债: 丁永刚在《论近代清政府建设中的外债问题》(《陕西省行政学院,陕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第3期)一文中,将清政府借用外债修铁路的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甲午战前、甲午到《辛丑条约》、《辛丑条约》到辛亥革命前。借债筑路符合历史趋向,功不可没,不应片面地认定是“卖国主义”行经。张九洲也著有《论甲午战后清政府的铁路借款》(《史学月刊》1998年第5期)一文,类之。孔永松、蔡佳伍之文《晚清铁路外债述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8年第1期)将清政府借外债修路划分为四个阶段:1881年唐胥铁路的修成到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1895年到1903年颁布《铁路简明章程》,1903年到1911年5月10日颁布铁路干线国有政策,1911年5月10日到10月10日武昌起义;外债的类别有筑路、赎路、路政借款三种;借款抵押有一个从以路为抵向以地方厘金税捐抵押的转变。基于解读近代国人外债观的努力,马陵合著文《经济民族主义的悖论——关于近代中国对铁路外债认识历程的思考》(《天津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以经济民族主义为概念支撑,道出了外债观中的超经济性质,及其所具有的政治上的功利。否定经济民族主义,有利于理性阐释铁路外债问题。马陵合另著文《略论清季东北铁路外债的超经济特质——以均势外交为中心》(《历史教学》2003年第10期)、《晚清铁路外债观初探——以芦汉铁路为中心》(《史学月刊》2001年第6期),类此。 从外债角度重新审视芦汉铁路的收回,马陵合之文《论芦汉铁路的外债问题》(《历史教学》1996年第5期)认为其意义要打折扣。马陵合之另文《文明排外与赎路情结》(《安徽师大学报》2003年第3期)也指出:文明排外是20世纪初中国收回铁路利权的基本口号,它较集中地体现了近代国人的赎路情结,文明排外不能解决近代中国所面临的维持国权与引进外资的两难抉择。至于《潜流:清季对铁路外债的重新估价》(《江汉论坛》2003年第11期)一文,马陵合的主体意思是:晚清最后几年,收回利权运动趋于式微。而从经济学理角度就债论债,肯定借款筑路的积极作用,逐渐为人注意。只是它的声音是微弱的,难以得到社会更多的认同。清季对铁路外债的部分认同,应是近代中国在维护主权与利用外资之间难以取舍的真实体现。在借款模式方面的研究中,马陵合著文《“浦口条件”:近代中国铁路借款模式的变与不变》(《中国经济史研究》2003年第1期),以1908年中国与英、德签定的、以地方税捐为担保而非以路作抵的《津浦铁路借款合同》为研究对象,集中论述了学界忽视的有关条约的运用情况及其如何被弃用等问题。从政策角度研究外债,王致中之文《论晚清铁路外债国家政策的确立》(《上海铁道大学学报》2000年第7期)认为:晚清铁路外债国家政策的确立,时在甲午战败之后。决策背景为筹筑卢汉铁路,铁路发展定为国家“实政图强”要务,但国库“点金乏术”,商资筹招落空,铁路资金来源仅有外债外资一途。政策要点乃“洋债”由国家铁路总公司统筹,路借路还,以路作抵,拒招洋股,“路权仍属于我”。 二、铁路与地方的区域史式探析 铁路与地方的关系研究,属于个案式、区域式的史学研究。京汉铁路作为晚清时期修筑的第一大动脉,此前学界已予以较多注目,对此,田伯伏从直隶采煤业人手,著文《京汉铁路与直隶沿线近代采煤业的起步》(《河北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分析了京汉铁路修建对直隶煤矿业如井陉、临城、磁州等的影响,指出铁路作用体现在运输速度的提高和运费的降低扩大了煤的销售市场,此外,铁路本身就是煤的固定消费者。我国近代的铁路网是以北京为中心的,苏生文著文《晚清以北京为中心的铁路网的形成》(《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2001年第1期),针对这一问题做了专题研究,该文认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修路风气已经大开,清政府在北方地区修筑了京奉铁路、京汉铁路、京张铁路和津浦铁路四条主干线和一些支线,构成了以北京为中心的铁路网。 西北铁路发展在近代属于落后地区,有关研究注意到了这一问题。赵志龙著文《近代西北铁路规划述论》(《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认为,从晚清到民国,西北铁路规划经历了一个内容由简到繁,地位由次要到主要的发展过程,西北铁路的重要性已成为共识。任军利著文《铁路与近代陕西的商品经济》(《宝鸡文理学院学报》1998年第2期),主要分析了铁路所导致的陕西经济变化。 正太铁路是山西近代第一条铁路,自如雪之文《正太铁路建筑始末》(《广西师大学报》1997年增刊),阐述了该路建设过程中的艰难历程,并指出其对山西经济的影响如下:运输量很大且逐年递增,收益可观屡有盈余,促进了工厂的建立。 滇越铁路对封闭的云南来说,高势能的影响之大可以相象。顾继国、杨金江合著《滇越铁路与云南近代进出口贸易》(《云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第5期),指出:滇越铁路开通后,云南形成了与世界资本主义相联系的、相对独立于国内市场的云南地方市场。王文成也著文《滇越铁路与近代云南对外贸易——兼谈云南与东南亚间的通道建设和经济技术合作》(《经济问题探索》1994年第1期)做了相似的分析。而张轶群之文《滇越铁路的历史记忆——滇越铁路沿线的近代铁路社区建筑初探》(《小城镇建设》2003年第4期),则以建筑为视点。 广西铁路的发展,绅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此,陈志波著文《绅商与近代广西经济》(《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指出其具体表现有二:首先,从领导力量上看,政府虽然是名义上的领导者,但直接操作各项具体事务的却是绅商;其次,从路款的认集的比例来看,绅商认集的路款占绝大部分。专论龙州铁路的有朱从兵之文《广西龙州铁路筹建始末》(《广西师大学报》1998年第4期)。 南浔路是近代江西第一条商办铁路,杨会清之文《略论南浔铁路兴衰的历史命运》(《抚州师专学报》2001年第1期),分析了筑路过程中在筹款、技术、时局等诸多方面的困难,运营中有关会计制度、股东大会制度等内部管理改革,及对汀西经济产业结构变化的促进作用。 沪宁铁路乃清末最为重要的铁路之一,对此,高志斌、王国平合著《晚清政府借外债修筑沪宁铁路述论》(《江海学刊》2000年第3期)阐释了借外债的原因、经过及民众抵制情形。除了上引文之外,还有其它一些文章,其中有粗涉上海铁路发展的(刘华明:《近代上海地区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工具的变迁(1840—1949)》,《史学月刊》1999年第3期),有谈论铁路与晋商兴衰关系的(谢元鲁:《明清北方边境对外贸易与晋商的兴衰》,《四川大学学报》1994年第2期),有探讨铁路对移民的助力的(周春英:《浅析近代华北移民大规模迁居东北的社会背景》,《荷泽师专学报》2000年第3期),有研究铁路促进城市发展的(王杉:《简析近代东北城市的兴起》,《辽宁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段光达:《哈尔滨早期城市特点刍议》,《北方文物》1994年第2期;纪凤辉、张翠华:《哈尔滨近代城市的特点与作用》,《黑龙江社会科学》1994年第4期),有介绍铁路股票的(夏详烈:《清代川汉铁路股票》,《中国钱币》1998年第3期)。 三、关键人物与铁路发展 与铁路发展有关的近代人物主要有李鸿章、张之洞、孙中山、詹天佑、刘铭传、盛宣怀、容闳等。在研究李鸿章与近代铁路的文章中,余明侠所著《李鸿章在中国近代铁路史上的地位》(《徐州师院学报》1994年第3期)论述的较为全面。该文认为,李鸿章在修建铁路问题上的认识,从1863—1867年的短短四年间,经历了严词拒绝、朦胧认识、正确了解和坚决实践等四个阶段。李鸿章不顾谤议丛集,独开风气之先,主张利用西方技术但必须权自我操,初步规划了铁路干路蓝图,执着不渝兴修铁路,于此可知,李鸿章在中国近代铁路史上的贡献是不容抹杀的。此外,余明侠另著有《李鸿章和甲午战争前后的铁路建设——兼论洋务运动在甲午战后的新发展》(《江苏社会科学》1994年第6期)一文,类之。从铁路外债角度研究李鸿章的文章有马陵合之文《论甲午前借债筑路的开启及其困境——兼评李鸿章的铁路外债观》(《安徽史学》2002年第1期)。相形亦肯亦否李鸿章的文章也有一些,如周辉湘之文《李鸿章与中国铁路业的开创》(《湖南社会科学》2003年第5期),在肯定了李于凇沪铁路谈判中维护国家利益、首倡自建铁路的同时,指出:李鸿章在19世纪80年代中法谈判中及之后的思想开始向出让路权转变,其借债修路思想损害了国家利益。此外,筑路也有发展个人实力的意图。类似的文章有赵东喜之文《论李鸿章与近代中国铁路的兴办》(《河南职业技术师院学报》2000年第1期)、朱从兵之文《李鸿章与中东铁路》(《徐州师大学报》1998年第1期)、《试论李鸿章在中国铁路史上的地位》(《玉林师专学报》1997年第4期)。从总体上研究张之洞的文章有吴剑杰之文《张之洞与近代中国铁路》(《武汉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该文认为,真正能从开发利源以振兴经济的高度认识铁路的近代化价值的,张之洞是第一人,铁路成为他一生最后20年的生命主题。此外,陈晓东也著文《张之洞与晚清铁路》(《铁道师院学报》1994年第3期)对张之洞发展铁路的贡献作了介绍。具体研究张之洞的文章有朱从兵之文《粤汉路权赎回后张之洞的自建主张与实践》(《广西师大学报》1999年第3期)、吴剑杰之文《论张之洞湖广任内的外才引进》(《武汉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将李鸿章与张之洞联系起来予以研究是有益的探索,这方面的文章有周辉湘所著《李鸿章和张之洞与近代中国铁路建设论略》(《长沙电力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研究孙中山与铁路的文章有数篇,之一是朱从兵所著《孙中山对近代世界铁路的认知述论》(《学术论坛》2003年第5期),该文认为:由于第二次现代化大浪潮时期美国的铁路建设速度最快,孙中山对近代世界铁路的认知以美国为主。他对近代世界铁路的发展大势、基本成就、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建设与管理体制或经验等方面均有一定的认识,其认知水平超出了他以前的中国近代的其他先进人物。之二是冯君之文《论孙中山铁路建设的战略构想》(《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第1期)。此外,朱从兵另有文《铁路建设与民生主义——民元孙中山铁路建设思想新探》(《学术论坛》2002年第5期)以铁路与民生的关系为视点,来探悉民元孙中山的铁路思想。詹天佑在近代中国铁路史上,如同秋瑾在近代妇女史上一样,是不可或缺的人物,也很值得研究。以往人们多注目于京张铁路的独立筑造,而经盛鸿等则着意于其他方面的内容,其著文《詹天佑与清末民办川汉铁路》(《南京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詹天佑与辛亥革命》(《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指出:爱国工程师詹天佑在中国近代铁路建设中,不仅开创了中国独立造路的奇迹,建成了震惊世界的京张铁路,而且率先支持在20世纪初兴起的民办铁路事业,并亲自主持艰险异常的民办川汉铁路。当清廷在1911年5月颁布铁路干线国有政策后,他勇敢地支持保路运动,进而支持辛亥革命。这是他对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又—伟大贡献。关于刘铭传在台湾修筑铁路问题,陈九如著文《刘铭传与台湾铁路近代化》(《安徽师大学报》2002年第1期)指出:刘铭传从御侮图强的目的出发,力主修筑台湾铁路,妥善解决资金短缺和技术力量不足的难题。台湾铁路的兴筑,便利了台湾的交通,促进了台湾的开发,传播了近代化观念。刘铭传在台湾近代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盛宣怀是近代中国铁路发展史上的关键人物,吕锡生著文《盛宣怀传略》(《无锡教育学院学报》1994年第1期)涉及到了这一问题。关于容闳的影响,陈汉才之文《容闳的留学教育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华南师大学报》1998年第6期)主要强调了他对铁路人才培养方面的贡献。

铁道概论论文

铁道概论ok 有的,

我也在找啊

关于铁道概论 这方面的论文 网上还真是少, 不过你可以上“求论文”论坛里面看看,百度排名第一个,每天有很多人在里面学习,交流的。

  • 索引序列
  • 铁道概论论文结尾
  • 铁道概论总结论文
  •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论文结尾
  • 铁道概论结课论文2000字
  • 铁道概论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