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投稿评审过程中的问题

投稿评审过程中的问题

发布时间:

投稿评审过程中的问题

论文写好之后为了发表都要投稿到期刊、杂志社,这个时候论文就要经过审稿,才能决定是不是适合发表。期刊网告诉大家论文审稿周期不一,核心级期刊审稿时间最长,时间大概  论文写好之后为了发表都要投稿到期刊、杂志社,这个时候论文就要经过审稿,才能决定是不是适合发表。期刊网告诉大家论文审稿周期不一,核心级期刊审稿时间最长,时间大概是3-6个月,而且由于其他原因可能还会延后,国家级或省级普刊一般一周左右,其他级别的期刊审稿的时间一般是一个月为期限。   论文的审稿制度、过程是怎样的,大多数人不是很熟悉,只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期刊网阐释,论文审稿的流程一般是:初审、专家审稿、最终定稿。其中初审是期刊杂志社内部编辑进行的,通过之后才能进入专家审核,然后再由主编进行审核,最终才能发布,所以审稿的严谨可见一斑。期刊杂志社初审是基本过滤,一般无大问题的论文都能通过,审稿主要还是在于专家审稿。   其实对于每一份专业的期刊(或称学术期刊),其编辑部都会有编辑委员会,编委会主任一般都由在本行业(或专业)有一定知名度的专家、学者担任,而编辑选择审稿专家的原则,首先,是专家的经历和学历,特别是专家的经历是最重要的。其次,是专家对审稿工作的认真负责态度。第三,是专家的审稿水平。当然,审稿专家的学历、经历不同,对一篇论文的审查结论也会有所不同。而专家审稿所处的角度不同,对稿件的评价高度也就不尽相同。作为某一行业的专家学者,对其所处专业的学术动态和技术水平应有一个全面地了解,专家审稿主要是对论文内容的审查,如论文的观点是否正确,所采用的原理、公式、推导过程以及结论的正确与否,试验数据是否与国外文献上数据有出入,参考文献是否是最新的等等。从某种程度上说,专家审稿是对论文的学术水平、技术水平,以及论文的创新性、先进性等进行正确地评价。   专家审稿时,必须对学术论文所反映的内容进行全面而细致地审查,如论点、实验过程、结果与讨论、结论等应进行细致的审查,对不同的学术观点和论点,专家应静下心来,进行认真地、理性地思考,给论文以正确而恰如其分地评价,切不可臆测、臆想和臆断地评价论文的学术价值。具体的方法如下:   政治性审查。政治上主要审8个方面问题:国家领土和主权问题;民族尊严问题;党的方针、政策问题;涉外问题;宗教问题;历史问题;保密问题;其他政治问题。   创新性审查。创新主要是指论文对人类知识、技术或观念等的新贡献。分析方法和途径大致如下:   3、分析论文来源:基金课题的审批严,经费支持好,其论文可能较有创新性。   4、分析作者信息:公认的高水平作者的新作质量可能好,因为研究有继承性,论文质量与作者素质呈正相关。   6、分析正文:论题鲜明、新颖,实验过程和数据完整,论据典型充分,论证严密,结论明确的论文一般较具创新性。   论文审稿之后很多都需要回稿重新修改,每篇文章被打回都是有其自身的原因的,作为作者接到审稿人的意见时,首先要摆正心态,保持冷静。这是要做到:所有问题必须逐条回答;尽量满足意见中需要补充的实验;满足不了的也不要回避,说明不能做的合理理由;4。对于你不认同的意见,也要委婉有技巧地回答,做到有理有据有节; 审稿人推荐的文献一定要引用,并加以讨论。

投稿时须注意以下5个问题: 投稿要对路 每种报刊杂志都有自己特定的办报(刊)方针和宗旨,有自己的读者对象,投稿前必须先对此进行了解,搞清它的发行出版周期是双月刊、季刊、月刊还是半月刊、周刊,如果是报纸的话,是日报、周二报、周报还是半月报、月报,接下来要了解各种报刊都开设了哪些栏目,各栏目都发表些什么样的文章,可能的话还应该了解一下报刊的办刊历史,看看近年都发表过什么样的文章,对照一下你研究的问题以及撰写的论文原来有没有人研究过写过,研究现状如何,原来发表过的此类文章是从哪些角度写的,你的文章有无创新发展。此外,还应对报刊的发稿动态和走向以及下一步热点稿件是哪一类进行研究,最后看看你撰写的文章适合于哪些报刊的哪些栏目,投寄时最好在信封上注明栏目名称,以便于编辑人员及时准确地处理稿件。要做到这一点,平时对有关报刊必须多看、多翻阅, 至少对近期目录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投稿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致于把中学化学教学方面的稿件寄给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报刊。 例如:中学化学教学研究的权威杂志——《化学教育》是中国化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月刊。经常在每年第一期刊登《化学教育》栏目简介,《化学教育》征稿简则。如果要向这家杂志投稿,就必须仔细研究这两篇文章。其它几家杂志如: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中学化学等也会对其读者对象、投稿要求、杂志栏目等方面进行介绍。 注意把握时机 教研论文按时效性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时效性强,与教学进度配合(例如《中学化学教学参考》的新教材教学参考,各种同步练习等),另一类时效性不强,与教学进度无关。后者什么时候投稿都行, 而前者必须掌握一定的提前量,到底提前多长时间投稿,一般报刊都会通过报刊启示提醒读者和作者。正常情况下,如果报刊没有规定,与教学进度配合的稿件,双月刊、月刊应提前4—6个月。总的说来,新闻类稿件越及时越好,报刊发行周期越短,提前量相应要小些。投稿最忌讳“马后炮”,一般不是很出色的稿子,“马后炮”是很难发表的,比如:与下学期一开学要学的内容有关的稿件, 一般在上学期期末最迟在假期当中就要发,这样才能给教师备课提供借鉴和参考,如果你等到教完这部分内容后再写出来投出去,那就成了“马后炮”,这类稿件不是极有价值一般不会保留到第二年再发。这便产生了矛盾,因为大多数与教学进度有关的稿件都是在教学后发现了问题才研究撰写出来的,而此时已经错过了投稿时机。怎么办?笔者的经验是可以先写出来慢慢加工仔细斟酌,到第二年合适的时候再投出去,这样经过冷加工后,稿件会更成熟。有些报刊采用期长达几个月甚至半年,即使只有一个月,由于不能一稿多投,等到收到答复,再投给其它报刊也已错过了时机。这种情况下也可以采用上述办法,只是最好有个发稿记录,记下何时发给谁?结果如何?再投稿时心中有数。 注意格式要规范 如果稿件是手写的,要注意书写认真规范,整洁清楚,无错别字,标点符号准确无误,而且必须使用方格稿纸誊清,注明每页字数。如果是打印稿,还应注意字不可太小,一般正文部分以三号字或小三号字为宜,页脚须注明页数与字数,便于编辑排版时参考。一般报刊编辑部都不收复写稿和复印稿。不少报刊编辑部对稿件格式都有详细而明确的要求,投稿前要认真研究。正规论文的格式应该是标题、标题之下是通讯地址、通讯地址之后是加小括号的邮政编码,然后空格后是作者姓名。较长的论文在正文之前应有200—300字的“摘要”,和不超过5个的关键词,以便于编辑阅稿时节约时间,了解要点,通常正文之后还应注明“引文出处”或“备注”以及主要参考书目,参考书目要写清书名、出版社名、版本、编著者等。如果是第一次投稿,最好文后加“作者简介”,以方便编辑了解情况,建立作者档案,同时这也是自我推销的需要。当然,简介必须实事求是,不可海吹,因为稿件最后能否采用,不是看你的简介来决定,关键还是稿件的质量,提高命中率的根本还在于稿件质量。 适当控制字数 不同的刊物,对论文字数的要求不同,而且差别很大,有的喜欢长篇大论,有的喜欢短小精悍,投稿时应对各刊物发表的文章进行研究,总结归纳出一些规律,这样投稿才有针对性。一般说来,寄给报刊发表的文章,应尽量短些,选题最好小一点,内容实用些,可操作一些,让别人看了能受到启发教育或拿过来就可以用;而参加评选的论文,理论性应强些,选题可稍大点,字数亦应适当多一些,这样才能将问题说清说透。通常组织论文评选的部门下通知或发启示时,对论文选题、格式、字数都有明确要求,撰写时应充分注意,如果没有要求,笔者以为参加评选的论文字数以3000- 5000字为宜,一般不要少于3000字,也不要多于7000字,根据选题只要论述清楚了就行,不必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字数多少上。就发表的文章来看,字数多少的差别亦很大,这主要与选题性质、报刊容量、些读者对象等因素有关,一般理论性较强的选题可稍长些,应用性较强的选题应短些,投给杂志的稿件可稍长些,而投给报纸的稿件应尽量短些,面向教师及研究工作者的论文可稍长些,面向学生的作品应尽量短些,选题较大的、学术性强的论文可稍长些,选题很小、学术性不强的、普及性的作品应尽量短些。这里的“稍长”或“稍短”是相对而言,没有严格规定,在笔者看来,“稍长”一些的文章可掌握在 3000-5000字之间,当然,如果1500-2000字能解决问题则最好;“ 稍短”一的文章以不超过2000字为宜,如果500-1000字顶多1500 字能说清问题则最好。不论哪类文章,在控制字数的同时应十分注意文章的科学性和可读性。所谓科学性是指文章的观点不能出错,引用的论据资料应准确无误,论证过程应经得住推敲;所谓可读性主要是指文字表述要让人喜闻乐读,一看题目就想看内容,一看内容就让人爱不释手,非一口气读完不可,当然这不是一日之功,需要长时间磨炼,文字功底是练出来的。 例如:《化学教育》的“化学与社会”栏目字数应在5000字以内,“复习指导”字数应在3000字内,“调查报告”字数在3000字内,“实验教学与教具研制”字数在500—2000。 讲究投稿策略 刚开始投稿的人,将稿子投出后总希望尽快得到编辑部的回音。事实上,由于编辑部每天要处理的稿件无以数计,所以,不少刊物收到稿件后常常连收稿通知都懒得发,这挫伤了不少作者的积极性,甚至有人从此不再写稿。还有个别刊物大量地照顾“关系稿件”,眼睛只盯住几个“名人”,结果使很多新人退避三舍。但应该承认,任何刊物都会考虑自己的信誉,真正有生命力的刊物在用稿上一定会坚持认稿不认人的原则,只要稿件对路时机合适,质量属于上乘之作,任何编辑部都没有舍优求次的道理。基于这种考虑,从撰稿者角度出发,笔者以为,投稿时应注意以下策略:一是持之以恒,管寄不管发,即经常投稿,投出后就不要再去想它,不要指望它一定能发表,压低期望值,用不用让编辑部去考虑,事实上你想也没有用;二是猛打猛冲,以多取胜,越不发越寄,时间长了,编辑就会有印象,特别是一些稿源充足级别较高的刊物,很可能你寄的稿子连仔细看都未来得及就提出了处理意见,“屡投屡退,屡退屡投”就可能感动上帝,如果你写的稿件确有水平,不用说,只仔细看一次就可能改变你的命运,甚至连你以前投的稿子都会引起编辑的注意; 三是认准的路走到底,只要你感到你的稿件确有价值,就可以反复投,也可以转投其它同类刊物,相信是金子就一定有被人发现认可的时候;四是由低到高,循序渐进,一般来说,刊物的级别越低,发行范围越小,稿源越不足,同样质量的稿件投给这样的刊物就可能增加命中的机会,刚开始写稿打知名度的新人尤其应注意这一点,梦想一鸣惊人一口吃成个胖子是不现实的;五是趁热打铁,即收到刊物的采用通知后马上再寄,趁编辑部对你的稿子还有印象,继续开拓。六是注意对准档次,即投稿时注意稿件的质量与刊物的级别影响对应一致,这可以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原来发表过文章有一定知名度的作者,可以“好稿子”对“高级别”刊物,这样可以扩大影响、创牌子、打名声,提高知名度,当然作品一定是“ 拳头产品”,如刊物多次发表过你的稿子属于“熟门熟路”,可采取中档稿子对高级刊物的策略;第二种情况是原来未发表过文章,没有什么名气,门路不熟,属于淌路子的作者,可采用“田忌赛马”的办法,以好对中、以中对低,如此可取得“三局二胜”的效果。 最后说一下“一稿多投”。各刊物都有自己的规定,都反对“ 一稿多投”,都要求过了采用期之后再改投它刊。但是很多稿子时效性很强,特别是配合教学进度的稿件常常是“过了这个村就没那个店”了。在这种情况下,有两个办法:一是按规定办,过期改投或留待明年再投,二是采取变相的“一稿多投”,变通的办法就是作好投稿记录,收到采用通知后立即通知其它刊物,不要再发。一般说来,知名度不大、刚开始写稿的作者,特别是质量一般的稿件,即使一稿多投,也很少会出现几家刊物同时采用的情况。从这个角度出发,从维护作者权益的角度出发,笔者赞成第二种办法,各报刊杂志编辑部似亦不应反对这种办法。要说责任的话,作者写稿很不容易,你不用又不及时通知作者,耽误了用稿时机,这个责任编辑部应该负,不知笔者的看法是否正确。 从事文学刊物编辑工作十五余年,对作者不规范的投稿感触颇深,现将投稿应该注意的事项告诉广大作者,以便提高投稿命中率。 一、 稿件首先要书写整齐,字迹不要潦草,稿纸要用方格纸。不少作者在这一方面不太注意,抄写得乱七八糟,字迹潦草。更有甚者,随便将一首诗抄在烟盒上或写在用过的稿纸背面。有些作者虽然用稿纸抄写但未用方格稿纸等等。对于这一类来稿,编辑一般都不会认真去阅读。一是阅读起来太费劲。二是编辑感觉到作者创作不严谨,投来的稿件质量肯定好不到那里去。三是不用方格稿纸抄写,若稿件刊用修改起来也不方便,算行距,字数也不好计算。 二、 投稿时作者要谦虚。不少作者投稿时总爱附言。作者附言可以说五花八门。附言适当地介绍一下自己未尝不可,但要言简意赅,谦虚有礼。记得我刚参加工作在一家市级文学刊物作编辑工作时看到过不少类似的附言:我是某协会会员,某华人文学联谊会会员``````在全国各地文学大赛中多次获奖,可以说我是有一定影响的作家、诗人。今寄诗作几首,在你们这类市级刊物上发表应该是绰绰有余吧``````。诚想,有哪一位编辑愿发这种骄傲自大的作者稿件。你既然这么高的水平,既然眼中没市级刊物,何以给市级刊物投稿呢!当时,我还年轻,耐着性子看完诗作,其实所谓的诗作连上县级刊物的水平都达不到,纯粹是作者自吹自擂罢了。再者作者往往不了解自己的创作水平,总认为自己的稿件水平高,真应了那句“孩子是自己的好”的谚语,来稿时总是过高地估计自己的稿件,甚至讲已得到了某主编的肯定或得到了某位作家的赏识。其实,稿件的好与坏,编辑阅完便知,作者没有必要画蛇添足,往往适得其反。因此,投稿时作者一定要谦虚,不要过高地宣传自己。 三、投稿要有的放矢。目前,国内报刊林立,据不完全统计,文学报刊在国内有一千余家,再加上各类报纸的文学副刊,那就数不胜数。经常有作者埋怨自己的稿件得不到编辑的赏识,除了质量外,不外乎是作者没找对投稿的报刊。其实,每一家报刊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自己用稿的标准,不能写完稿不加选择就投,那肯定是不容易投中。一般来讲,报纸副刊发表的文章都要比纯文学刊物发表的作品水平低,而且报纸副刊发表的文学作品一般都要配合本时期报纸宣传主题,也可以说是应景之作。如果是这种稿件,一般不易在纯文学刊物发表。当然,也有一些大报副刊发表的文学作品水平并不低,这要看是什么报了。文学刊物一般分为市级、省级、中央级。通常来讲,级别的不同,所选稿件质量就不同,比如说《小说月报》、《小说选刊》可以说选载的都是小说精萃,一般作者的作品不易被选中。如何让自己的稿件提高命中率,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创作水平,根据自己的创作水平向相应的报刊投稿,这样就容易投中。 四、 稿件最好不要寄给某一位编辑。作编辑久了,认识的文友也就多了。因此,编辑的私人信件或寄给编辑的稿件就多了,案头上压满了来信、来稿,处理都处理不完。编辑部都有专门的收发人员,来稿及时登记,及时分发,一般都不会积压,反而寄给某一位编辑的稿件常常会积压,得不到及时处理。 五、 稿件要自留底稿,便于一稿多投。现在所有报刊都不退稿,一是工作量大;二是支付不起大量的邮费。一般来讲二个月(有约定的除外)内未见采用通知可另投它刊。稿件还是要多投几家报刊(同一时间不要一稿两投),说不定被哪一家报刊选上了。未发表不一定就是水平低,关键是要有的放矢的投稿。 六、给报纸副刊投稿切忌投长稿。众所周知,报纸副刊的容量极其有限,稿件字数太多,版面无法容纳,编辑修改起来费时费脑,在这种情况下,编辑一般都会选择其它稿件,稿件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 七、 寄稿时要在稿末写清固定地址、邮编、姓名,以便编辑联系。不要认为这是一件小事,有不少作者往往忘了在稿末写地址,使编辑无法与作者取得联系。 呵呵希望你能投稿成功!

哲学动态投稿评审过程中的问题

同学看了你的摘要你就算报了博雅杯也准定过不了。

《哲学动态》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办的全国性的哲学专业刊物。它提供国内外哲学界信息;反映哲学各学科研究的新动向、新问题、新成果;刊登学术论文和研究资料;开展对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的讨论;促进哲学研究、教学和宣传工作。本刊自创办以来,一直以其前沿性和探索性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和广大读者的欢迎。2013年,《哲学动态》将继续贯彻办刊宗旨,进一步保持学术性、前沿性、动态性、资料性的特色,更加重视对当前重大哲学问题和现实问题的探讨。现有栏目基本保持不变。每期所刊各类稿件的篇幅根据内容不同要求也相应不同。其中,研究性论文、学者访谈类文章的字数一般在8000字左右;学派或理论观点评介、研究述评、研究资料、治学笔谈、访问见闻等类文章的字数在6000字左右;学术会议综述类文章的字数在3000字左右。特殊文章的字数可特殊处理。在体例上,除符号的规范标准用法外,注释和参考文献将继续沿用本刊以往的体例。本刊为月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热诚欢迎新老作者踊跃投稿。来稿应符合学术规范,严禁一稿多投。投稿方式为通过电子邮箱提供电子文本或邮寄印刷文本,并将文章题目翻译成英文。文章一经刊用,即付稿酬。本刊审稿周期为六个月,自本刊收到来稿六个月内未采用者,作者可对稿件自行处理。

上面的详细的介绍要记得采纳哦

哲学动态投稿评审过程中的问题及建议

一.SCI 论文,并没有想像中的难写 要熟悉你的专业,实验方法;要尊重结果,实事求是面对结果,下笔之前多看 看文献, 尤其是国外近期文献。 相信只要是正确试验得来的结果都是可以解释的, 是可以发表的。 对于初写者,“抄写”不可避免,妙在“抄写”技巧。同类性质的研究文章,撰写格式大同小异,所以,格式可以“照抄”。常用句型可灵活“抄”用。有些描述性、结论性的句子在读懂的情况下尽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和总结。但千万不可照抄未读懂的原句,否则,小者笑话百出,大者断送文章前程。 尽量使用你熟悉的词汇。不要故意使用华丽、少用或罕见词汇。 要舍得投入精力和时间。 文章写成后,一定要请导师、老板、共同作者或者同事审阅,有必要的话也可 以请信誉度高的专业服务公司(比如美捷登)把关,提高成功率。二. 如何投稿 论文投向哪份杂志其实还是有学问的。一般视课题的新颖及创造性、实验结果的完整及可靠性和论文写作质量而定。 如果你有足够的时间(1 年以上)等,最好先投比你的目标杂志更高的杂志,哪 怕是 Lancet, NEJM,JAMA 等都不妨一试。这些杂志要么直接拒稿,要么送审后退 稿(及少数直接收稿)。前者一般不到一周完成,后者 1-2 个月。所以即使拒稿,你不会有任何损失,反而有可能收到非常有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要知道,给这些杂志审稿的全非等闲之辈。他们在一针见血提出里文章的“软肋”的同时,往往会提出许多改进论文的良好建议。如果你没有时间等,想让论文一次中的,又不愿“下嫁”你的大作,那么就要费心选择了。三. 如何选择审稿人 许多杂志编辑希望你推荐 3-4 名审稿人,并很可能向你推荐的审稿人发审稿邀请。所以推荐审稿人还是有学问的。 如果你推荐的审稿人太忙或者太“牛”,他们根本不会理睬一般杂志的邀请,你的文章就可能不能及时找到审稿人。其实杂志对审稿人的身份要求不是太高的,但审稿人必须是某专业的专家。因此,许多在某专业发过论文的作者都会收到审稿邀请信。因此,你在推荐审稿人时,不必太“挑剔”。 建议: 推荐国外发过与你结果、结论相似文章的作者; 推荐你论文中曾引用论文的作者; 推荐你或你老板认识的同专业的教授、副教授。四.关于撤稿 有作者投稿后因种种原因需要撤稿,但又担心编辑不高兴, 甚至会被打入黑名单。 其实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但需要说明的是,你为什么要撤稿?材料方法不可靠,结果不能重复,还是设计本身有问题?这都是撤稿的理由。 但目前因体制原因国内有许多作者一稿多投,当文章被其中一份杂志接受后,作者就开始要求其他杂志撤稿。此种一稿多投的行为为国外学者所不齿。因为这样会浪费编辑和审稿人的大量时间。 五 如何对待编辑来信 拒绝(Rejection) 国外刊物的拒稿率高低不等,5 分以上的杂志拒稿率可高达 80%,一般杂志拒稿 率在 30%以上。所以,如果收到这样的答复,应根据评审意见修改文稿,然后根据修改质量再投其它杂志。通常是投到影响因子更低的杂志。但是,如果审稿人提出了非常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而你又感觉已充分合理地回答了这些意见和建议,你完全可以投向更好的杂志。 修改后再投(Re-submission)这种情况时有发生。往往表明论文竞争力不够,甚至有缺陷。通常需要补试验或资料。多个审稿人之间意见也不一致,褒贬参半,编辑无法定夺。所以会退回作 者修改。这时,作者应该认真阅读编辑和每个审稿人的意见和建议,至少补充审稿人建议的一个试验(能全部补充当然更好),然后有理有据的回答审稿人的每一个问题。修改后再投的论文被当作新投稿件,会重新编号,往往会给原审稿人重新评审,甚至送另一批审稿人评审。但只要认真回应了编辑和审稿人的意见和建议,论文大多是会被接受的。 修改(大修(Major revision)或小修(Minor revision) 修改与修改后再投不同的是,修改后的文章不会重新编号,只在原编号后加 R1。 其实, 许多杂志的“大修”其修改程度不亚于上述的“修改后再投”。 不易轻视。 同样,修改后的文章很可能会送原审稿人评审。 一般被接收的机会很大。 “小修” 的文章一般原则上已被接受,但有少量地方需作者确认修改,故与有些杂志的 “有条件接受”差不多(见下)。 接收(Accepted with or without minor revision) 除少数杂志外,绝大多数杂志,尤其高质量的杂志,不会“直接接受(Accept as it is)”第一次投稿的论文。最好的情况是“有条件接受(Accepted with or without minor revision)”,也就是只要作者同意做某方面的修稿或补充,论 文即被接受。 但大多收论文经过第一次修后接收。有时需要第二次修改。一般修改两次还不能 让审稿人满意,编辑往往会拒稿。 六 如何回答审稿人 要摆正心态,保持冷静。不要用“偏见“的心态去断定审稿人有”偏见 “、“歧视”。做研究的确很辛苦,发表文章也确实很不容易。但审稿人同样也很辛苦,也很不容易。他们认认真真地阅读你的文章,给你提出中肯的意见,甚至很好的建议。如果还被你措辞强硬的怪罪一阵,换着谁也会生气。要知道,找理由拒绝一篇文章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此,这个时候,你一定要好好的静 下心来,好好分析理解审稿人的意见,找出问题的所在。七 论文被接受后的事项 论文被接受后,就会收到印刷编辑寄回的校样。校样不容许大幅改动,除非有原则错误。校稿时主要查看基金号是否写错,作者名字是否写错,图表中的数据是否有误。有的杂志清样校正后的稿子是不允许再改动的。再改动要收费,并且延误出版。校样一般需要尽快寄还给印刷编辑。寄校样时,出版商会要求填写版权转让书(Transfer of Copy Right), 并告知支付版面费的办法和订购单行本的方法。以往绝大多数杂志不收版面费,现在,随着Open access流行,收版面费的杂志多了,但至少半数以上的杂志仍然不收版面费。但目前向作者索要论文的已经不多,而且作者很容易从网上得到自己论文的 pdf 文本,电邮给索要者即可。八 论文被发表后的事项 论文一旦发表,不宜撤稿。 在许多人眼里, “撤稿”几乎等同“学术不端行为”。 所以,一稿多投或一稿多发亦涉及诚信问题,应在发表论文之前慎重考虑。 另外,论文发表后,你有可能收到来自不发达国家或国内学者的论文索要信。这表明,你的论文有人感兴趣,其次,有人可能会阅读并引用你的论文,从而增加你的知名度。许多大学按论文所在杂志的影响因子和被引用次数来评价论文水平。 对此, 你应抱积极态度,尽量用电子邮件发给他们你在网上下载的 pdf 文本。九品论文网、提供论文发表,职称论文发表,教育论文发表,学术论文,建筑论文发表,医学论文发表。论文领域:教育,建筑,经济,管理,社科,医学 ,文学 ,农业 ,体育 ,财会,科技,机械 ,计算机 ,法学,艺术,新闻,工程 ,交通 ,理工,护理等专业。

写好学术论文的方法从攻读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到作为研究人员,几乎很少有人真正研究过如何写好一篇学术论文的问题。在读书期间,导师一般是交给学生专业知识和获得专业知识的方法,而不会叫给学生写好论文的方法,从事研究之后,大多数人又忙于写论文,给予发表论文,而不会去考虑撰写论文的方法。因此,国内学术界存在着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为拿学位、为职称、为获奖而撰写论文,基本上不会去考虑如何使自己的论文有学术创新。结果,都很难发表出来,而为了发表出来就走关系,找熟人。一旦达到自己的目的之后,学术就永远拜拜了,什么学术研究、学术创新,都不过是人生目的的手段而已,根本就不是目的。因此,有学术责任感的学者越来越少,甚至根本没有,而为学术之外的目的来捞取学术功名的确比比皆是。也难怪有中国学术大多数是垃圾之说了。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要撰写好一篇学术论文,必须要掌握好撰写学术论文的方法。本人从事研究二十余年,从事学术刊物的主编已有近十年的经历。从事学术研究使我有专业的眼光来看待学术问题,而作为主编则使我有机会抛弃学术研究的浮躁而冷静地从刊物的角度来思考学术创新的可能性。因而,我可以有机会把两种不同的眼光和视角交织在一起来谈谈如何撰写好一篇学术论文的问题。一、选题选题是否成功是研究成功的前提。有一种说法,哲学社会科学不像自然科学,没有成功与不成功之说,只要愿意去做,最后必然成功。此话谬矣。没有好的选题,即便是洋洋洒洒数万言乃至数十万、数百万言,结果都是无用的废话。这就不能视为成功的研究。成功的研究一定是建立在成功的选题之上的。那么,什么是成功的选题呢?简而言之就是选题要有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是什么呢?一是指研究的目标取向。成功的选题应该是揭示研究的目标取向,也就是要使研究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研究的目标取向所反映的是研究是否有价值,是否值得研究。因此,从选题来看就可以知道该问题研究的状况和可能发展的趋势。如果选题没有揭示研究的目标取向,而只是陈述了一个事实,那么就意味着该研究不值得研究,或者说前人已经做了比较详尽的研究,在目前的状况下已经没有深入的可能了。这种选题就不应该去选。二是指研究的具体范围。成功的选题应该是范围具体,不是大而全的。也就是选题不能过大,过大的选题会使研究无法深入下去,只是如蜻蜓点水。另一方面是题目太小,研究就会过于沉迷于琐碎的细节,从而使研究失去了价值和品位。特别是有的细节并不具有代表性,也不能真正反映事物发展的趋势,但由于研究者的视野太小,没法从细节中发现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特别是做历史史料研究的往往都有这样的毛病。三是要对一个学术问题产生质疑,或者说要有争鸣性。学术研究是无止境的,真理更是无止境的。很多学术观点在当时是对的,或者说是真理,但时间和条件都变化了,因而其真理性也会发生变化。因此,选题一定要敢于质疑,但质疑必须要有理有据,而不是随便怀疑。在有理有据的基础上的怀疑,这样的选题一定是有价值的。总之,选题是很讲究技巧的。选题实际上是积累后的第一次思想井喷,没有积累就无法进行选题。好的选题可以使研究事半功倍,好的选题是论文成功的前提。在选题之后,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题目的表达,即怎样把这个内容表达出来。这里也有几个讲究:一是题目不宜太长,太长表明作者缺乏概括能力和抽象能力,题目要求精炼、简洁,要力求达到多一个字太长、少一个字太短的水平。二是核心概念不宜多,最多两个,最好一个。这就必须贯彻“计划生育”政策。核心概念超过两个,论文到底研究什么就非常难把握了,而且概念太多通篇很可能就是在解释概念,实质性的内容就被冲淡了。三是表达要精准,题目如果引起歧义,或者模糊不清,那么论文在写作是很可能出现跑题现象。二、文献梳理和文献的使用文献是写好论文的材料,也是研究的基础。它反映的是研究者的专业基础和专业能力。没有文献,就相当于造房子没有砖块一样;同时,没有文献也像在空中造房子一样没有基础。文献是学术传承和学术伦理的载体。尊重文献就是尊重前人的研究,尊重文献,也体现了学术发展的脉络。因此,文献在撰写论文中至关重要。在撰写论文之前,一是要对文献进行必要的梳理,二是要善于使用文献。(一)关于文献梳理1、梳理文献的目的是什么?选题的问题意识来源于对文献的阅读和分析,问题意识不是凭空产生的,二是基于既有的研究而发现问题。梳理文献的目的在于:其一,梳理所选问题的历史发展脉络。任何问题都有一个发展脉络,不了解学术发展的脉络就不能对学术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也就是说,这个问题是从哪里来的,然而才能预判这个问题的未来发展方向可能是什么。不仅要梳理这一问题国内研究是的现状,而且还有梳理国际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现状,从而全面把握这一问题研究的基本状况。如果打开电脑就直奔主题,对某一具体问题洋洋洒洒地写下去,也不去查阅相关文献,结果可能是低水平重复的东西。这样的论文时没有任何价值的,即便发出来,也仅仅是作为工作量或评职称的成果而已,并不代表它对学术有什么贡献。在学术论文中,开头就直奔主题的论文,一般都不是好的论文。人贵在直,文贵在曲。论文的贵也在曲。而这种曲是通过对前人既有研究的追述和分析表现出来的。其二,梳理文献是充分肯定前人所做的学术贡献。任何人的研究都是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进行新的探索。这就是牛顿所说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研究中,这个巨人不是具体的一个人,而是所有对该学术问题作出了贡献的前人。学术的传承就是要尊重历史,不尊重前人的学术贡献,就难以开拓新的研究领域,也难以对学术研究进行深入研究。不尊重历史,我们同样会陷入盲目自大的学风,以为别人都没有达到自己的水平,从而最终也会陷入重复别人已经说过的故事,浪费学术资源。其三,梳理文献最根本的目的是发现前人研究中的问题,从而为自己的研究找到突破口。学术问题大多不是一代学人就能解决的,一代学人只能解决那一代学人的认知水平之下所能解决的问题,但即便如此,也存在着研究的疏忽和漏洞,也会因主观能力的不足而存在着研究的缺陷。因此,后辈学人就是要反复不断地阅读、比较和分析前人的既有研究成果,从中发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这样,自己的选题就有可能或者延续前人的研究使之深化,或者发现前人研究的漏洞和不足以进行弥补,或者在原有的问题领域发现新的研究处女地。这才真正体现了所做选题的研究价值。2、如何梳理文献?不少作者喜欢在引言中一口气把所有相关的文献都罗列出来,认为这就叫文献梳理。但是,把所有相关文献罗列出来肯定会占据了论文的篇幅,会导致宣兵夺主的论文结构。文献罗列太多,正文就要腾出篇幅来,结果正文想写下去但发现篇幅越拉越长而不敢深入下去了。这种文献梳理方法是最不可取的。正确的文献梳理方法是:其一,选择有代表性的文献,即在权威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和权威论著,这些论文论著代表了学术发展的基本状况。不能把那些不入流的刊物上的文章都罗列出来。其二,选择有代表性的作者的论文,也就是权威学者,或者是活跃在学术界的作者的论文、论著。这些论文论著同样也代表了学术发展的基本态势。其三,选择研究的视角来梳理文献。也会是结合你要研究的视角特别是具体的问题来梳理文献,这样范围就大大缩小,也有利于作者把握文献。其四,不一定千篇一律地要在引言中进行文献梳理,引言可以对问题的来龙去脉进行适当阐述,在正文撰写的过程中,可以对具体的观点进行文献追述。这种方法要求作者对学术史特别是前人的学术观点十分清楚,对论文的写作已经有娴熟的技术。这就不是一般的新手能够把握的了。(二)如何使用文献?在文献的使用上,相当多的作者以为文章有注就是使用了文献。但是,论文究竟使用了什么文献?还有就是所用文献是否与所引用观点具有一致性。在使用文献上有以下几种错误倾向:1、为文献而文献,也即是在文献上凑数。用一大堆文献来吓唬读者,显示作者是看阅读了大量文献的,但仔细看后,会发现文献与论文的观点关联度不高。实际上就是假文献。一般的审读者可能不会认真看文献,但作为编者,特别是主编第一眼就是要把我好文献关,决不能让作者在文献上鱼目混珠。2、文献与所引用的观点属于张冠李戴,引用的观点本来是张三的,但作者因有惰性不愿意去查对,只是在二手文献中看到了李四用了该观点,于是就以为这个观点就是李四的。这种情况非常严重。3、绝大多数是自引文献,完全回避其他学者的研究。这种情形体现作者的是自傲,以为这个问题没有人超过自己,因此不愿意引用他人的观点。甚至为了突出自己,把自己在非常不起眼的刊物、报纸上发表的小文章都自引出来。这种情形表明作者有沽名钓誉之心。因此,使用文献是不能有任何投机取巧的方法上的,必须老老实实。使用文献体现了一个学者治学是否严谨,研究是否下功夫。因此,使用文献时:1、切忌文献堆砌,使用文献的价值在于体现论文的研究深度和严谨性,而不是通过堆砌文献了炫耀自己的专业知识多么广博。如果是这样,结果可能是适得其反。2、切勿张冠李戴,一定要去查找文献的源头,如果是经典著作的文献,就更加需要去阅读和查对。比方说,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是合在一起的,但有的作者没有去读他们的著作,而是从别人的引用中直接就引过来。同时由于没有弄清楚究竟是马克思的观点还是恩格斯的观点,可能会弄错了。这样就成为学术笑话了。切记要查阅文献,不可“人云亦云”。尤其是外国文献有的作者不愿意阅读,而别人引用之后,自己在没有阅读的情形下而引用了,甚至还想用外文形式来冒充。这在学术界是有公案的。张冠李戴还有一种情形就是引用观点时是一个学者,但注释文献时却是另一名学者。这表明,作者根本没有读过背阴观点的学者,而是从注释文献归属作者的论文中看到了这句话,同时又不愿意花时间去查对,所以也是一种张冠李戴的情形。3、切勿用网络文献、报纸文献。学术的浮躁与否,学术的严谨与否,从文献的使用上一看就清清楚楚。如果通篇文章的文献都是网络文献或者是报纸文献,这样的论文无论如何都是不深入的。有的作者会说,网络文献、报纸文献表明论文时最新的观点。但是,网络文献和报纸文献并非是学术观点,也并非是经过严格论争的学术观点。或者说,这样的观点没有学术底蕴。因而,这些文献不能支撑一篇学术论文。当然,网络文献、报纸文献是否就不能用了呢?那也未必。有的数据必须通过网络来发布,如一些统计机构的统计数据,调查数据等都是从网络上发布的。简而言之,权威机构的网站、权威学术机构的学术网站、国际知名的研究机构网站等,这些网络文献完全可以用。4、切勿想当然地使用文献,包括弄错出版时间、引用内容错误、页码错误、作者和译者错误等。这些会导致论文出现严重的硬伤。三、论证的逻辑研究是一个论证的过程,论证是一个严密的逻辑思维过程。这个过程应该是然而,当前众多的论文缺乏这种思维,大多数用发散性思维来写论文的,因而论文就缺乏深度。论争的逻辑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层次感,而不是平面感好的论证逻辑一定是立体的、有层次感的,而不是平面性。世界是平的,这只是一种臆想,论文的论证逻辑是立体感的,这是一个刚性的现实要求,而不是臆想。好的论证逻辑就像博洋葱,一层一层拨到中心,最后才知道洋葱中心究竟是什么。而平面性的论证逻辑缺乏新奇感,就像摊大饼,一开始就知道大饼中是什么内容了,所以这样的论证不会给人遐想,也不会带来新奇。好的论文,同样要给读者带来出人意料的结果。2、缜密性,而不是一盘散沙论证真缜密性体现的是作者的思维能力,也体现作者对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专业基础扎实的,其逻辑思维能力肯定要强。相反,没有扎实的专业根基,那么其论证肯定是碎片化的。因为,他掌握的专业知识本身就是碎片化的。碎片化的专业知识,只能导致碎片化的论证逻辑。有不少学者,虽然在学术界也有一定的知名度了,但专业基础并不扎实,所以在撰写论文时,基本上就是用1、2、3、4……进行罗列,而缺乏缜密的逻辑推理和逻辑证明。这种状况可能还不是几个人,而是一代人的问题。因为,中国又一代学人是在文革中成长起来的,读书不多,且能有经过专业的训练,缺乏专业素养,但通过自己的努力也的确跻身于知名学者之列,但这种缺陷他本人根本就没有办法弥补。所以,这一代人基本上是在碎片化的知识结构中提出一些碎片化的观点,而不可能成为治学严谨、有深厚学术底蕴的学者、思想者。3、科学性,而不是宣传性学术研究无疑是一个求真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通过大量的事实或史料经过逻辑论证之后才能得出结论。正是这样,学术才具有真理性和科学性。然而,当今的学术研究越来越缺乏这样的精神,做历史研究的不愿泡图书馆、档案馆,做现实研究的不愿做田野调查,用的是二手材料和二手数据,并且先预设一个价值立场,用这些材料和数据来证明这个预设的立场或观点。殊不知,同样的材料和数据可以证实完全相反的两种观点。这样,学术研究因没有按照学术规范而导致学术失去了科学性和真理性。反过来,预设一个观点,可以毫不费力地找到相应的材料和数据来证明这个观点,这同样也会导致难以找到学术的真理。这两种情况都会造成对学术的伤害,即任何人都可以从事学术研究,学术也就从根本上丧失了其尊严,也无所谓学术权威可言。正确的方法是在阅读了大量文献之后而形成新的观点,然后再回到材料通过更多的材料来证明你的观点的科学性。预设观点然后来找材料这是宣传的基本方法。当前学术的科学性越来越被宣传性所取代,原因在于:一是当今行政干预学术的现象非常严重,学术质量(评奖)、学术水平(各种学术称号)、学术考核等都是行政领导来评价的,在这种情况下,甚至行政级别与学术水平成正比。在行政干预之下,学术就越来越多地为行政服务,从而使学术成为政治的附属品,为政治宣传服务。二是一些学者为了尽快地提升自己的行政级别而不断做政治宣传的“学问”,学理性的研究被束之高阁,应景性的宣传文章则一挥而就,但往往是正确的空话、无用的废话。三是宣传性的“研究”比真正意义的学术研究容易出成果,而且也轻松。看积分报纸,浏览几个主流网站的文章,就马上形成了自己的一篇文章。而且,只要政治正确,这类文章不愁没有地方发表。学术界的浮躁也就可想而知。4、学理性,而不是口语化学术论文肯定是学术性很强的,它必须要超越日常生活的口语化表达。口语强调是能让读者听得懂,所以具有随意性。而学术论文并不是要大众听得懂,而是要有专业背景的人才能听得懂。如果都能听得懂,那就不是学术论文了,那就是日常的讲话了。有一种观点在嘲笑,学者的论文时在自娱自乐,别人都看不懂,这种论文对社会根本就没有用。我觉得这种观点实在是肤浅可笑。学术论文都听得懂、看得懂,那就不叫专业学术论文了,学术论文肯定只有专业人士才能看得懂;而且学术论文传承的不是一般的文化,而是一个民族的核心文化,这种文化是民族发展最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它的影响是战略性的,而不是当前的普罗大众能不能看得懂和听得明。当然,学术的思想肯定要进行大众传播,这时候就需要用通俗的口语化方式来跟大众交流。5、严谨性,而不是随意性学术研究是一个求真的过程,因而需要研究者必须在论文写作中要有严谨的态度。当前学术的浮躁特别是科研管理部门要求快出成果,从而助长了学术上的各种不端行为。例如,一是随意使用数据。学术论文在使用数据时一定要是权威性的数据,也就是权威机构发布的数据。然而,由于当前数据发布的机构比较多,一些作者在选取数据时太随意,不去研究一下机构本身的权威性,结果所用的数据被学界所质疑。有的甚至因找不到数据的来源而随意改动数据,导致数据时去了真实性。包括所用材料和文献也是一样,近年来,外国著作引进翻译太多,翻译也太随意,甚至译著中曲解了原著的意思的都有,但作者在使用这些翻译著作时没有认真挑选,手中有什么就是用什么,结果把错误的文献内容引入自己的论文中,导致论文出现一些硬伤。此外,研究的严谨性还可以从使用文献中体现出来。有的丛书文献出版时间是不一样的,而引者可能会想当然地就整套丛书都是同一出版时间,这也是论文的严重硬伤。如《邓小平文选》(1-3卷)其出版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关于调查的可靠性在于,调查的手段是否可行,抽样的方法,以及统计的方法等。6、围绕核心问题展开论证,而不是学术散文天马行空学术论文肯定有一个核心观点,因而在论证过程中就必须是围绕这个核心观点展开,所有的材料的目标都是指向这个核心观点的,而不是从核心观点延伸出去。一旦延伸出去就有可能偏离主题。然而,现在不少作者完全是为了凑字数,为了这个目的,论文的关键词非常多,几乎是每一小节讲述一个关键词,整篇论文很有可能是一个拼盘,而不是在一个关键词或者一个核心观点统领之下的论文。结果,篇幅很长,但不知所云,完全是如脱缰的野马,怎么也拉不回来。这样的文章之可以说是学术散文,而不是学术论文。四、论文的修改与查证文章不厌百回改。这是研究的一种态度。如今大多数人不愿意修改,也不愿意查证文献和材料。这显然缺乏对学术研究的认真和严谨性。作者自己修改文章的要求:其一、对文章的总体结构在进行斟酌。主要是看是否在结构上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如虎头蛇尾;或者是结构上的不相称性(把没有直接关系的两个问题放在一起来讨论)。其二,对文章的逻辑进行梳理,看是否存在逻辑上的不连贯性。其三,对文句进行斟酌,看表达是否存在问题其四,对文献进行查证,是否存在着文献的错误其五,对数据进行核对,看是否存在数据的错误其六,对注释进行核对,看是否存在差错如何对待编辑部的修改意见其一,在正常情况下,编辑部提修改意见就意味着此文有可能经过修改后达到发表的水平。而没有任何新意的情形下和没有人脉的情况下,编辑部不会对没有任何新意的文章提修改意见。其二,编辑部看问题一般视野要宽一些,看问题的视角要大一些,提出修改意见,作者尽可能满足编辑部的要求其三,如果编辑部的修改意见确实不妥,作者可以回信阐述自己的观点,编辑部认为说的有道理的话,一般也会尊重作者。其四,不要以为编辑部可以刁难,多次的来往只能回使论文跟家完善,而不是在修改多次后否定作者的文章。即便有的修改时多余的,编辑部也会反复推敲的。五、论文的结尾论文的结尾既是整篇论文的点睛之处,也是揭示学术在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因而,结尾一定要有气势,气势磅礴的结尾,往往能够凸显论文的整体品质。从当前的学术论文来看,结尾主要有以下几种问题:其一,论文根本就没有结尾,当论证完毕后,论文就嘎然而止。这是典型的虎头蛇尾。其二,没有对前面的研究进行总结,而是离开前面的研究谈体会,因而没有体现结束语的作用。其三,对前面的研究泛泛而谈,没有集中到观点上来,从而显得太平淡。其四,太简单,有结尾与没有结尾没有什么区别,这样的结尾就没有意义。那么,什么样的结尾才是好的结尾呢?我认为至少要体现一下几个方面:一是要能够从宏观上对论文进行观点性的总结。前面主要是论证,证实或者证伪,但尚未突出自己的观点,所以必须要有一个结尾来提炼作者的观点,使读者更清楚作者的观点。二是要有大气磅礴之势,有行云流水之气。前面的论证是一个小心求证的过程,不能展示作者的文笔,但在结尾部分,可以放开手脚,解放思想;可以充分展示作者的文采来归纳和抽象论文的要义。三是结尾除了归纳观点外,也可以对该问题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科学的预测,以及对该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六、遵守学术规范,信守学术道德学术规范是学术的生命线。学者必须要按照学术规范从事学术研究,而不可随心所欲题“想法”。如果仅仅是提“想法”,没有被证明的“想法”,仅仅是一个假设而已。一个假设性的观点决不能代表一种学术水平。只有用理论方法进行了符合逻辑的证明之后,如果这个“想法”具有创新性同时又符合学术逻辑,那么这个“想法”才转变为学术观点,这个观点就代表了学者的学术水平。当前,社会的浮躁也同样渗透到学术领域,使学者不再沉寂与象牙塔,而是通过学术论文的大跃进而成就自己的虚名,从而获得各种各样的学术荣誉和学术奖项,最终捞取相应的学术地位。结果,有的就不折手段,通过各种学术不断行为和学术腐败进行学术制假造假。当前,学术不断、学术制假造假行为在论文上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抄袭剽窃或抄袭观点,或抄袭材料,或抄袭段落,或抄袭文献,或将别人的文章略作改动整体性剽窃,或仅仅是把题目改动署上自己的名字。2、强行在他人成果上署名这主要有一下几种情形:一是导师与学生的关系,导师规定学生发表文章必须把导师的名字署上,甚至要求署名第一作者,但导师并没有审阅文章,一旦文章被人举报,导师就千方百计回避;或者公然宣称自己不知道,是学生自作主张署上的。二是上下级同事关系,尤其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或者是下级刻意为领导捉刀代笔;或者是上级借用行政权力强行要求3、篡改文献和数据、故意断章取义这主要是不愿意去核对数据和文献,而自己的论文可能又特别需要这样一组数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结果只好对边缘有数据进行为我所用地篡改,或对文献的观点进行刻意地曲解,或断章取义地引用,以迎合自己研究的需要。4、注释有误或做“伪注”,如前面所说的张冠李戴5、低水平重复不愿意去阅读文献,因而不知道学术发展动态,导致自己的研究在重复着前人的研究,甚至重复着同辈学人的研究。6、转引二手文献并且未核对导文献导致以讹传讹7、只引证自己的论文,自我吹嘘8、阅读中文文献却引用外文表达文献,结果弄巧成拙9、源于外文书刊却译成中文,结果牛头不对马嘴10、转引外文注释却不注明原出处,让人难以查找原文献,难以辨认其真伪11、一稿多投,有的甚至是略作一点“乔装”后就投给不同的多家刊物

首先要肯定编辑的建议,然后说明自己的理由,不要太直接就可以了∞

他是一个开创性的哲学家不需要用别的理论解释

哲学动态投稿评审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去这个里面看看吧,里面有他的主要理论

创作思路:(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提出问题-论点;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结论。正文:采用丰富多彩的游戏游戏永远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游戏,调动了他们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表演游戏如:在学习古诗《咏鹅》教学活动中,活动前制作了许多白鹅头饰,鹅翅膀,红掌等,教学时学生扮成一只只曲项向天歌的大白鹅浮水,拨清波,跟着白鹅妈妈玩游戏,在快乐,有趣的白鹅戏水游戏中学会咏诵了古诗,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学习三字经过程中让学生分角色游戏,使学生知道学习的目标和意义。在学习弟子规过程中使学生懂得了尊敬老师孝敬父母和做人方面的知识等。智力游戏智力游戏是教学中经常使用一种有效的游戏形式,在国学经典教学中,我们设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智力游戏。极大地调动孩子学习积极性,取得较好教学效果。(3)竞赛游戏孩子们的竞赛意识很强,并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合作意识。我们常常开展一些个人或小组的竞赛,比一比,看谁诵读的内容多。

生活中到处都是哲学,用动画的方式传播知识

沃恒怒(中国石化华东分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摘 要 本文对生产单位上交实验成果资料,包括电子文档、纸介质文档等,以及网上发单制作中存在的一些技术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的办法,强调实验成果地质资料的真实性、可用性、完整性。以保证上交地质资料的质量,充分发挥地质资料在石油勘探开发研究中的作用。关键词 实验分析 成果资料 上交 解决方法0 引言实验分析资料是实验室研究人员通过对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岩心、岩屑、油气水等实物进行各种项目的实验分析、物模试验等所产生的实验数据及相关文件。主要是用于地质研究、油藏研究以及工程研究,是石油工程领域各项研究的基础性资料,其真实性和可利用性尤其重要。所以,进一步规范实验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纸介质文件上交程序,提高实验地质资料管理水平,确保实验成果地质资料的纸介质、电子文件能有效地得到管理和利用显得尤为重要。虽然按照《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国务院第 349 号令)及《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要求》(国土资发 [2006]210 号)等文件来规范本单位实验成果资料上交,以及《中石化地质资料管理系统》网上发单制作质量,合格率较过去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仍存在不少问题。针对本单位以往汇交验收报告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本文进行简单描述,并提出了解决对策,希望能进一步提高汇交质量。1 实验资料文件的真实性、安全性、有效性制作实验地质资料电子文件的基础数据信息,是通过实验室仪器和试剂操作中直接形成的源头实验数据,其形成仪器、存储方式、采集等方面存在许多局限性,它的真实性、安全性、存储方式、有效性等直接影响着电子文档的利用。所以,实验数据形成单位在制作电子文件时必须把源头数据的真实性检查放在首位,确保实验数据和实验地质资料电子文件真实可靠。由于本单位不是所有实验地质资料的产生主体,其主要来源是另外一个单位。本单位作为一个科研单位,是实验资料的主要利用单位,也是对实验地质资料进行上交的单位之一,所以上交验收前应对其安全性、有效性逐一进行全面的检查。检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接收的电子文档不能携带病毒。这是非常重要的,必须严格做好病毒查杀工作,任何带有病毒的电子文档都会对实验地质资料的电子文件保管和利用造成风险,有时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2)其载体应能在通用的读取设备上被正确读取,并能在其相应的软件环境下正常打开浏览和利用。2 实验资料文件的完整性、准确性实验资料的齐全、完整、准确,是实验资料质量和研究人员对地质研究、油藏研究以及工程研究的基本保证。对每份电子文档中的每一个电子文件,从形式到内容上都应对照纸质载体逐一进行检查,检查文件格式、文件命名及组织方式、目录文件的制作等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电子文件所记载的信息内容与对应的纸质资料是否一致,影像是否清晰、完整等,以保证电子文件的齐全、完整、准确。实际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由于实验资料的形成有它的局限性,需要实验的项目以及实物不同,其需要的仪器和操作也不同,例如:钻井岩心作铸体薄片鉴定,由于是全电脑操作,直接出来结果报告,无法取得完整的实验报告的电子文件,但出来的并不是它的最终定稿,电子文件内容与纸介质报告不能一一对应。要想解决此问题,必须进行对照检查,发现缺少的要进行扫描,并插入原文件中,且需统一格式。按《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国务院第 349 号令)及《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要求》(国土资发 [2006]210 号),电子文档内容与纸介质报告必须一一对应。(2)生产单位的实验资料没有按照规定格式汇交电子文件。如:目前生产单位交上来的部分实验资料是通过电子扫描仪扫描成像的图像文件,由于其是成批出来的,所有同一批的实验资料是一起形成一个压缩包,一起发过来的,而资料上交的形式是以单井资料方式进行上交。所以,要解决此问题,资料管理人员就必须在上交前做很多文档整理工作,把同一口井的不同实验项目的电子扫描图像文件进行归类,并转换成规范格式后的汇交电子文件。(3)生产单位没有提供电子文件登记表,给下一步资料验收造成不便。由于生产单位实验资料是按批出来的,单井所实验的项目、批次和时间存在差异,同一钻井实验资料会形成很多批次,一年内会有很多件,给上交工作带来很多问题。最典型的问题就是漏交和重复上交。要想解决此问题,除完善单位资料上交管理制度外,资料管理人员需要制作完善的实验资料电子文件登记表,要对同一钻井、不同批次、相同实验项目进行区分,使其有一定的连续性,并进行归类处理,为资料上交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4)存在纸介质实验资料中,部分图片文件(主要是相片和实验相关曲线)没有对应的电子文件。此种情况,会造成研究人员应用困难和上交不全。解决对策:资料管理人员通过电子扫描形成电子图像文件,插入电子文件中,并进行相关处理,形成可上交文档。3 实验资料文件的内容与形式1 文字部分实验单位上交的文字报告中经常有 A4 横向插图、插表、插照。报告中页码混乱,特别是文字中版面发生变化或插入整页图版(照片、图、表)时,页码不连续。插图、插表、插照在电子文件中的方向不是正立的。这时应灵活应用“Word”中的“分节符”,使 A4 横向插图、插照、插表保持正向显示。2 内容部分纸质的文字描述是完整的,但在电子文件中经常发生缺少其中的一段;或者是电子文件能够浏览,但纸质文件缺少一页;有的插图不清晰;有的电子文件中的目录不是用“Word”自动生成的,而是手工录入的。很多岩心需要看其形状,故还会配很多照片,由于在拍照片的过程中受灯光、设备、人为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会出现模糊、不全等现象。造成研究人员在研究过程中的误导。要想解决该问题,就必须向实验单位提出特殊要求,把影响质量的因素降到最小,提供出合格的实验成果资料。3 装订折叠不规范,大小、长短不规则,一份报告中有 A4 纸也有 A3 纸,由于装订的方向和大小的问题,往往会出现头在外的结果。实验报告中的照片处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每一份实验资料不一定是相同样式的,有时实验照片不是一张,而是一组,一张 A4 上要贴 4 ~ 6 张照片。如果照片多的话,就会很混乱,影响使用。解决此类问题,首先要在源头上来解决,严格要求按图头在里、页码在外,照片要在图片下进行文字说明,按从小到大进行排列装订,即形成正规的书本形式。在装订材料上也要提出一定的要求,禁止使用塑料封面或者易锈蚀的金属物进行装订,这些都不利于长期保存。4 实验资料文件的上交实验资料是基础资料,在石油勘探开发研究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由于课题研究成果汇交只提交成果报告,实验成果资料一般是以单井的形式存在,故资料管理员一般以单井资料的模式进行上交,且中国石化要求使用资料管理系统进行网上发送。其主要的步骤如下。1 网上发单的制作由于实验单位上交的是行业标准的固定格式,是按计量论证样式完成的,改变困难。如下:第八届全国地质档案资料学术研讨会文集而中国石化资料管理系统网上汇交模式是:第八届全国地质档案资料学术研讨会文集由于资料提交和上交都有不相同的固定模式,而且一口井多数情况下并不是一件或一档实验资料,有的钻井一次有二十几份实验资料。如果每一份都要单独上交的话,就必然有一部分相同的内容要重复二十几次,很容易出错,且很繁琐。解决此问题是通过小程序,实现一起导入,不仅确保无误,而且也相对轻松。具体表格如下:第八届全国地质档案资料学术研讨会文集由于网络上交有很多必填项目,如果不填,就根本无法上交。资料管理员在做网上发单时要结合实验资料原件来逐项填写,多次复核无误后才能上交。千万不能出错,因为一旦上交后,就必须要求上级返回才能修正;如果是空号还无法消除,空号一直会存在,为以后的统计工作带来很多麻烦。2 实物上交本单位有自己的实验室,但能完成的实验项目有限,还有很大一部分需要委托外单位进行实验,各实验单位的成果资料文件样式各不相同,因而就存在多种实验资料的格式。且从实验单位上交到相关资料单位还要经过 2 个以上的交接环节,交接的环节越多,出错的概率就越大。还有一个容易出错的地方就是,实验单位交给管理单位的资料往往只是打印一份,其他几份是通过复印机复印后再进行装订的,会出现装订错、少复印等现象。要想降低出错的概率,首先就要尽量减少中间环节,并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要求实验单位通过严格检查,确定无误后再上交。5 结语综上所述,实验成果资料的上交管理是一项持续性很强的工作,只有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提高实验成果资料的上交质量。资料管理员要做好纸质、电子文档形成前的检查、验收等专项工作,同时要不断地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更好地掌握网上上交途径和新方法,保证安全、完整、准确、有效地为石油勘探开发研究提供服务。

投稿评审过程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精品论文》(CN11-9150/N5,ISSN 1674-2850)为正式出版物,请确认您投稿的论文没有在其他刊物上发表或被录用。本刊目前只收录自然科学领域的中文论文,且不收取任何版面费用。您可以通过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网站和邮件两种方式进行投稿。通过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网站投稿《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精品论文》电子期刊的主要稿件来源为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网站()发布的优秀科技论文。您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和流程进行投稿: 注册为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的用户。 下载投稿模板撰写论文。 在线提交论文时,选择同意评审、同意发表。 评审后的论文星级在3星以上。《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精品论文》编辑部会根据本刊的出刊方案,给符合录用要求的作者发送本刊的拟录稿通知。作者收到拟录稿通知后,需登录精品论文稿件交互平台(从本网站右上方登录框进入)进行回复和后续的稿件上传。您也可以登录精品论文稿件交互平台,将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网站上已经发表并符合本刊录用要求的论文主动投稿到本刊编辑部。邮件投稿稿件要求: 论文应具有创新性;立论科学,主题明确,推理严谨;词语准确,句子精练,使用标准简化字;遵从国家法定计量单位、数字用法、标点符号及其他标准。稿件格式要求详见附件。 本刊只刊登首次发表的论文。为保证作者的署名权和知识产权,所有作者应在《版权转让协议》上签名(手签)。作者向本刊投稿即视为向本刊转让论文著作权中的汇编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印刷版和电子版(包括光盘版和网络版等)的复制权、发行权、翻译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专有使用权等。投稿程序: 作者按照本刊的格式要求将论文手稿发送至本刊编辑部邮箱:e-,邮件主题标明“精品论文投稿”,邮件内注明投稿人姓名、联系电话。若投稿人为“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网站或《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精品论文》的注册用户,请告知注册邮箱;若投稿人首次投稿,请在邮件中注明作为后续登录精品稿件交互平台的邮箱账户名(如未告知,则默认以投稿邮箱作为登录账户名)。论文被本刊录用后,会为作者直接建立本网站的登录账号。 编辑初审,5个工作日内回复投稿论文是否进入复审(专家评审)。 通过初审的论文需全部作者签署版权转让协议。 注:只接受第一作者来稿1篇/期,出刊方案见网站的通知公告。注意: 自投稿之日起90天内,若未收到退稿通知,则不得将投稿论文投往其他刊物。 每篇论文均需要注明投稿作者和通信作者,可以由同一人担任。如果投稿作者是学生,则通信作者应为指导教师。稿件流程: 作者以word形式将论文手稿发送到编辑部邮箱后,作者会接到编辑部回复的稿件收到通知; 稿件经初审合格后,作者会收到初审编辑发送的初审通过通知;作者发送所有作者手动签名的版权转让协议扫描件至编辑部邮箱; 收到版权转让协议后,该学科卷组稿负责人会将投稿论文送专家评审,以确认论文星级; 专家评定为三星以上的论文本刊会择优录用。拟录用论文的作者会收到编辑发送的复审通过通知,并向作者收集论文所有作者的常用邮箱(若为“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网站或《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精品论文》的注册用户,请告知注册邮箱); 论文拟录用后,编辑部将为投稿作者建立精品稿件交互平台的登录账号,并向作者发送拟录稿通知,告知作者登录账号和密码(若为已注册用户,则采用原注册账号和密码); 作者凭账号、密码登录精品稿件交互平台,回复论文同意刊发,并补充联系信息,同时,上传按照评审意见修改后的论文; 作者积极配合完成论文稿件的两修、三校、终审及定稿工作; 若专家评定星级为三星以下,则不予以录用,版权转让协议失效,且不退原稿,请自留底稿。来稿如涉及保密事项,概由作者本人负责。

初审-复审-终审,等终审吧~不过初审过了一般你就不能再另投了~

几乎杂志都是分初审和终审,”初审已审回”就是说你初审过了,然后等待终审,终审过了,就可以发表。扩展资料:几乎杂志都是分初审和终审,以下为“审稿状态”的说明:(1)新到稿件:投稿成功,等待稿件送审(2)初 审:稿件已在审理中。(3)初审已审回:稿件已返回编辑部,等待编辑部处理(未被录用,将会被退稿;初审通过,可继续送评审;)稿件状态自动更新。(4)评 审:稿件已在审理中。(5)评审已审回:稿件已返回编辑部,等待编辑部处理(未被录用,将会被退稿;评审通过,可继续送终审;)稿件状态自动更新。(6)终 审:稿件已在审理中。(7)终审已审回:稿件已返回编辑部,等待编辑部处理(未被录用,将会被退稿;终审通过,需要修改,返回作者修改;)稿件状态自动更新。(8)退修稿件:编辑部会将退修意见发至作者邮箱,作者按修改意见修改后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出版

在你自己写好文章后,你自己去找SCI的一些期刊,你平时要关注这些期刊的信息和内容,选一个适合你文章方向的期刊,然后难度程度是你自己能够够得着的。2020年下半年中科院给出了1个SCI期刊预警名单,该名单公布后,各大高校纷纷也将这些期刊列入本校SCI期刊的黑名单。根据“模术狮”众多专家的分析,目前“审稿又快、质量又水”的SCI期刊,建议看看MDPI旗下的,但是呢,友情提醒:去年很多MDPI旗下的SCI期刊都被列为预警期刊了,此外,MDPI旗下的SCI、EI期刊有个显著的特点,初审通过率极低,尤其是中国作者的稿件。1、非预警审稿慢非预警SCI期刊中,审稿快的极少极少,自己投稿一般都要3~6个月才能获得一审返修意见,投稿到录用6~9个月是非常正常的。我们接触过超级多的大牛专家,文章写得非常好,但是投过去半年多了还没收到反馈意见。2、推荐出版审稿快委托专家推荐到Special Issue的稿件,审稿会快一些,因为Special Issue的审稿人都是主编认识的专家,主编可以请他们加快审稿进度。3、稿件质量有要求然而,无论您是自己投稿,还是委托专家推荐到Special Issue,稿件质量都是有要求的,太差的稿件肯定不行。现在SCI期刊审稿流程是非常严格的,每篇稿件都要在投稿系统中经过如下流程:编辑初审、第1次同行评审、作者返修、多次同行评审和多次返修、出版社QA编辑质量把关、主编最终决定、Proof、出版、WOS数据库收录。太水的稿件,建议转投EI会议。4、SCI收稿方向窄不同于中文核心期刊,大部分SCI期刊收稿方向非常窄,很多稿件连初审都很难通过,更别提外审、录用了。具体投哪个期刊,需要根据您的研究方向、影响因子要求、中科院分区要求、录用时间要求、检索时间要求来匹配。

  • 索引序列
  • 投稿评审过程中的问题
  • 哲学动态投稿评审过程中的问题
  • 哲学动态投稿评审过程中的问题及建议
  • 哲学动态投稿评审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 投稿评审过程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