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建筑材料学报小木虫

建筑材料学报小木虫

发布时间:

建筑材料学报小木虫

“小木虫”网上可以下载这篇文章“前沿建筑--《华中建筑》2008年07期”,其他网上也有类似的讨论,您可以在百度网页里面搜索。

材料科学与工程就业方向主要有钢企、重工企业、研究院、各种材料研究公司。还算比较好就业。但不属于高薪职位。要说好不好的话,当然是好!国家对材料的研发是越来越大。我觉得材料科学以后会是工科里边的热门吧。想对材料科学有更好得了解,建议常去一些相关的论坛,比如小木虫,这是第一学术型论坛。比如材料人论坛,这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性的论坛。

首先,选择合适的材料科学与工程院校报考是考研成功的关键,也关系到未来人生的发展。这个过程并非可有可无。只有综合考虑各方因素,才算是对自己未来二到三年的研究生时光以及随后的职业生涯负责。(1)排名是浮云,就业才是选校的王道考研选校的最重要的因素应该是就业。每位考研的同学都应该有一个研究生毕业之后的职业规划,清晰自己将来要做什么,想进入哪些行业企业发展。假如你想进入材料科学某一领域内的企业,那你在选校过程中应该考虑的是该领域内拥有就业优势的高校或者研究院校。高校在各自的领域内经营数十年,积攒下丰富的人脉,其毕业生也多会集中在系统内企业。行业企业与高校之间的联系也会紧密,相互之间有很多合作项目。假如你毕业后想在某一城市发展,特别是大城市发展,那你应该更多地考虑该地域的知名高校。学校所在的位置同样影响到就业。而除了学校实力和地域因素之外,所研究的方向也是决定就业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研究生招聘过程中,研究内容和工作岗位的内容是否相关看得还是比较重的。(2)考研择校时应该考虑材料院校复试规则其次,考研选校还需考虑复试的因素。复试是高校在研究生录取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的一个步骤,是与高考纯粹分数决定论不同的关键一步。公开的复试办法和不公开的复试政策都是挑选学生的一个规则。录取的学生都是在这个规则挑选下的胜出者。所以在考研报考前,大家应该了解这个规则,看看这个规则是否不利于自己。对于考研同学来说,大家应该关注往年材料学院公布的复试办法里的复试比率、初试复试权重、复试各科的权重以及调剂政策。假如,你对本科出身耿耿于怀,或者本科成绩较差,或者等等之类的考虑对复试的面试比较忌惮,那么你可以选择复试比率不是很高的,初试权重比复试权重高的,专业课笔试比专业复试权重高的。总而言之,以笔试成绩为主要录取因素的学校是你比较好的目标。(3)不能仅凭复试线高低而简单断定第三,复试线。比较不同材料科学院校的复试线需要辩证地来看待,而不能仅凭复试线的高低而简单断定该校考研竞争激烈,考研难度大。考研复试分数线除了与当年的考生成绩有关之外,还与该学院的复试比率有关。而比较不同高校复试线时,还需要考虑地域和各自专业课难易程度的影响。不建议的考研参考因素是:第一,纯粹为了获得名牌高校的硕士学位,而罔顾该校材料专业实力一般。第二,只盯着各类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排名。没有考虑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统庞大,并没有高校能够做到面面皆强,而是有侧重点。就业情况相应地千差万别。第三,太过考虑复试线、报录比等部分反映考研竞争激烈的因素。

1 引言1引言本人小硕毕业于一个很小的学校,专业性很强,学术性不好;所在土木工程专业是一个陈旧的老学科(一位老教授的话,我觉得有道理),实践性很强、创新性很弱,发论文主要以中文为主,硕士毕业能发一篇中文核心就算不错了,能发一篇EI就算比较牛气的了。本人读研期间,大多时间是在参与导师的横向课题,并没有花太多时间用于科研和论文,但后来自己觉得还是很喜欢搞科研,所以就认真回味了自己这几年的学习过程,将其写下来传给刚读研的师弟们,希望他们不要走我的弯路。期间恰好看到“古可ぷ”版主发起了这次征文活动,就适当做了修改和补充写成此贴。当然,本人的知识和阅历还是非常的有限,在知识的海洋中显得微不足道,在众多业内人士面前必定是班门弄斧,但还是希望能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肯定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大家指正!2 抗震入门书籍介绍1 力学基础所谓的力学基础主要是指结构动力学,但以前学的静力学也是必须的,这里只说动力学。研究生第二学期应该有这门课,是XX老师主讲的,个人认为讲的很不错,王老师虽然不怎么搞学术,但还是很有学问的;用的教材是克拉夫的《结构动力学》,这本书动力学中名望最高一本,算得上经典。但从地震工程的角度说,另有一本则更为经典,那就是乔普拉(chopra)的《结构动力学:理论及其在地震工程中的应用》,这本书写的非常详细,假如能把其吃一边,必定受益匪浅。国内的动力学教材大都不伦不类,我比较推荐刘晶波、杜修力主编的那本,那本书基本是目前国内动力界最牛的人合编的,写很好,容易理解且深度适宜,当然前面两章中的部分内容可能有些难理解,这需要结合其他资料来看,比如王光远院士的早期作品,好像叫结构动力学基础。抗震基础的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地震,讲地震最好的书我还没有发现,我自己搞的也是稀里糊涂,最近这方面正在充电。不得不提的两本书是:胡聿贤--《地震工程学》(内容总体比较全,但不详细,初学者不见得能理解),周锡元等--《抗震工程学》(比较容易理解,建议看)。另外一本很经典的书是Wilson--《Three-Dimensional Static and Dynamic Analysis of Structures》(结构静力与动力分析:强调地震工程学的物理),这本书是SAP2000的创始人写的,非常经典,但我还掌握其精髓。关于这本书,大家可以看看我转的这个帖子,里面写的很好,。2 桥梁抗震基础(1)入门:假如你没有一点抗震基础,入门书我还是比较推荐叶爱君老师的《桥梁抗震》,假如你本科阶段学过抗震可以直接看范立础--《桥梁抗震》。另外,谢旭老师的《桥梁结构地震响应分析与抗震设计》是本很好的书,谢老师是留日学者,非常严谨,这本书写的也是非常完善,全书基本能搞定的话,就可以进入抗震课题了。(2)深入:从扩招知识面的角度可以看一下几本书。范立础--《桥梁抗震理论与应用丛书》(每一本都很不错,目前基本已经绝版,我把电子版放到公共邮箱了);普瑞斯特里--《Seismic design and retrofit of bridge》(国外最经典的桥梁抗震教材,原版忒贵,可下电子版,中文有袁万城老师翻译本,翻译的还是很不错的);王克海--《桥梁抗震研究》(王克海老师也很严谨,这本书写的很全面,可以作为抗震科普性的书籍);柳春光--《桥梁结构地震响应与抗震性能分析》(对抗震性能评估的内容居多,买回来有一段时间了,但还没顾上看,就暂不做评价)。3 进一步学习资料1 强地震动作用了解地震动的基本特性是抗震的基础,这方面的书籍我暂时没感觉到有什么特别好的,胡聿贤的《地震工程学》还可以,但写的很泛。假如要研究近断层地震的话,建议直接看外文文献,somerville、abrahamson等人的论文和研究报告才是最经典的,当然刚开始看可能因为不熟悉地震知识而有点费劲,国内刘启方、王海云、谢礼立等人翻译过相关的文章。2 延性延性方面的资料不少,国内最经典的肯定是范立础、卓卫东--《桥梁延性抗震设计》,另外还可以看谢旭--《桥梁结构地震响应分析与抗震设计》和陆新征--《建筑抗震弹塑性分析》;国外的话,鲍雷等写的《Seismic design of reinforced and precast concrete buildings》非常经典,有中文版,但翻译的极其次,还可以参考孙克俭的《钢筋混凝土抗震结构的延性及延性设计》。3 减隔震减隔震技术无非是通过采用一些减隔震装置来实现的,比如减隔震支座、阻尼器等,所以要想做好减隔震首先得了解减隔震装置的性能,然后才是设计方法、试验等。国内桥梁减隔震设计还远远不完善,08细则也只是给出了一个大概的轮廓,城市桥梁抗震规范稍微完善了一点,比较完善了单阵型的分析方法。对于减隔震的学习,我觉得这么比较容易融会贯通。(1)减隔震装置的性能:推荐的书范立础、王志强--《桥梁减隔震设计》:这本书还算很不错,基本把当时国外的减隔震技术总结出来了,通过该书了解整个基本思路;不得不说的是,由于这本书已经出了10年了,里面的部分设计方法、国外规范的介绍等已经严重out了,所以必须得与时俱进。谢礼立翻译的《工程隔震概论》(An Introduction to Seismic Isolation),周福霖的《工程结构减震控制》,这两位院士的书也很不错。日本建筑学会--《隔震结构设计》:相对不错的一本书,认真读了也许能收到启发,就是贵了点,不过咱们也有电子版。阻尼器方面,有一本刚出的新书,是陈永祁老先生写的《桥梁工程液体黏滞阻尼器设计与施工》,陈老师在阻尼器方面的造诣绝对是国内顶级,曾师从大师宋祖德,也得到过著名的减隔震大手Michael C Constantinou(康斯坦丁诺)教授的指导;陈老师也很严谨,在钢结构论坛、科学网等时常能看到他的身影。陈老师的这本书也比较贵,我暂时还没买到,回头去拜访他的时候顺便要一本,哈哈。。。(2)规范了解了隔震装置之后,就该掌握设计方法,我建议直接参考国外的规范,首先推荐的是AASHTO的《Guide Specifications for Seismic Isolation Design》,其次是日本的《Manual for Menshin Design of Highway Bridges》与《道桥示方书-耐震篇》中的隔震部分,再次是欧洲设计规范:Eurocode 8 -Design of structures for earthquake resistance -Part 2: Bridges。(3)最新的研究成果:研究成果就得看国外研究机构的报告和文献,比如Michael C Constantinou他们就出了很多权威的报告,主要的基本我都有,大家若需要可以找我要。4 基于性能:最经典的可以参照ATC40和FEMA等报告,到处都能找到电子版。《Displacement-Based Seismic Design of Structures》是奠基之作,你可以只看其中的桥梁部分。假如需要研究隔震桥梁的基于性能设计的话,有一本书是绝对的佳作,就是Calvi教授(国际抗震大牛)等人写的《Displacement-based seismic design of isolated bridges》,这本书国内不好买,我便抱着侥幸行李联系calvi教授,没想到他非常友好地把该书从意大利寄给我了,这种学术精神真的让人特别感动,有需要的同学可以找我复印。国内的书中,谢礼立--《基于性态的抗震设防与设计地震动》,以及有一本基于性能的建筑结构抗震规范可以参考。5 抗震性能评估与加固技术美国的联邦公路委员会(FHWA)总结出版了“公路结构物抗震加同改造手册”比较权威,国内学者王克海老师都翻译成中文了--《公路结构物抗震加同改造手册 上 第1部分 桥梁》,英文原版的电子书也可以找到。6 抗震试验关于抗震试验的书不太多,个人感觉邱法维的《结构抗震实验方法》和周锡元等--《抗震工程学》不错。另外,国内学者肖岩在伯克利时完成过一个研究报告,可以在PEER官网下载。4 抗震软件1 抗震软件综述做桥梁抗震比较好的软件很多,但各个方面兼顾的软件不算多,我根据个人的理解做一简单介绍,按推荐顺序排列,不见得说的在理。OpenSees:最大的好处是开源、单元和材料库很全,难得的好软件,在国内非常风靡。SAP2000:杆系单元分析很好,其中的link单元是其最强大的地方,在国内应用一般(与其广告效果有关),但做美国应该很广泛。国内同济的桥梁抗震组好多人都用。ABAQUS:我没用过,但看到好多人在用,做FRP加固等,听说该软件的非线性功能非常强大。UC-win FRAME(3D):这个软件可能很多人都没听说过,它是日本学者根据日本的抗震规范编制的,大家都知道日本在抗震方面很先进,所以这个软件也是非常好;由于初入中国市场,所以国内人用的很少,目前在北京也有办事处,用兴趣的同学可以申请试用版的,他们服务很热情,我就要了一份。ANSYS:是个功能很强大的通用软件,但非线性分析并不好,国外很少用该软件做抗震(从文献的角度)。地震动处理软件:SeismoSignal(免费的,可以用非商业邮箱申请序列号);地震波下载:(1) (新版:_ground_motion_database )(2) 。2 如何掌握土木的问题归根揭底都是力学问题,所以我一直认为软件不应该成为我们的绊脚石,只是力学和专业知识不足才是最根本的。第一,软件没有高级与低级之分,只有擅长于某个方面和不擅长于某个方面之分;假如你觉得ANSYS比MIDAS高级的人,那我让你用ANSYS模拟个考虑徐变的施工阶段分析,你能算对吗?第二,学软件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练习,遇到问题看帮助文件,实在解决不了问人、上论坛。第三,将你所研究的对象转化为合理的力学模型,才是所有问题的关键。我以前用SAP2000比较多,对其了解的比较多一点,故这里简单推荐几本相关的书:李森#--《Sap2000入门与工程上之应用》(台湾书籍,很不错,老师那里有复印本);陆新征--《建筑抗震弹塑性分析》;彭俊生--《结构动力学,抗震计算与sap2000应用》、《结构概念分析与SAP2000应用》。SAP2000使用过程中,我总结的一些东西,对你们可能有用:Sap2000中地震波输入总结: ;sap2000中的单位: ;Sap2000 V14非线性时程功能考证: (每个软件在使用时都要验证其可靠性)。推荐OpenSees的学习交流论坛:(1)官方论坛:(2)厦门大学古泉老师的主页:(3)陈学伟博士的主页: (4)QQ群:61667191、96728987、167918254、108677474、1892760295 如何发小论文1 如何掌握国内外动态(1)看文献:从其他老师和我自己体会感觉国外做的东西要比国内超前10年,所以跟进国际脚步才就意味着不被OUT;一篇好的学位论文应该从其参考文献的质量和数量就能看出来(瞎胡乱抄的除外),举两个例子,一是大连理工大学的孙治国,二是重庆交大的李贵乾,你看看人家的硕士论文读了多少文献。(2)看团队和研究机构:看那些国内外的专业团队,国内的研究都不怎么开放,国外相对要好一些,你可以查看一些研究机构的动态。国内:同济桥梁抗震组、公路院王克海、北交杨庆山(以前朱晞)、天大李忠献、广州大学结构抗震中心、北工大杜修力、台湾科技大学营建工程系等;国外:PEER、MCEER、EERI、EERC。2 好期刊介绍土木的SCI期刊不多,而且IF都低的要命,这就是土木行业为啥发SCI少的原因,不过现在国内越来越注重发SCI,所以做科研的还是不得不了解。个人统计的土木SCI期刊见: 。下面简单介绍几个比较顶级的:Earthquake Spectra:这是EERI的期刊,有一年IF都达到7了,可以说是抗震类最牛的期刊,国内最近这几年没有人在这说明发过文章,以前工力所的人好像有发过。Earthquake Engineering & Structural Dynamics (EESD):抗震类的另一牛刊,国内每年都有那么几篇Journal of Earthquake Engineering:日本的期刊,也是非常不错。ASCE:美国土木工程学会的刊物都算是不错,国内这几年发的很多。国内期刊:一级学报:土木工程学报、铁道学报、中国公路学报、应用力学学报等;其他EI:中国铁道科学、振动与冲击;因为国内期刊大多要版面费,所以对学生自己发表文章时,钱是一种考验,这里转了关于版面费和审稿费的一个帖子,大家可以参考:。3 如何查找文献与文献管理现在王老师都会给大家一些文献,但在我那个年代,老师主要忙着做横向,开题前从来没有给过我文章,后来在写作过程中好像给了几篇;因此,查找文献的任务全由我自己完成,这也为我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现在和这边的博士比,这方面的能力我还是不差的。(1)先参考中文、以综述入门:我们的基础相对都有限,所以刚开始就看英文可能太吃力,假如国内有这方面的研究,那就先把国内的搞懂。(2)外文文献用google学术搜索最全:-CN,其中很多文献直接可以在线下载。(3)下载不了的文献怎么办:可以找同学师兄弟在其他学校帮忙下载,但求人不如求自己,我最讨厌在小事上求人了;那又什么办法了?去相关的学术论坛求助!有哪些论坛可以求?我老早就把帖子放到共享资料了,下面的版块会介绍到;至于怎么求,你去了就知道。(4)文献管理;参考文献管理软件我硕士期间听说了但一直没用起来,才是今年基本用了起来,推荐两个软件:Noteexpress和Endnote,到处都可以下载到破解版的,找不到可以向我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种管理软件可以为你省很大的精力去做其他事情。当然,假如你只看几篇文献的话,那就没必要了。4 交流万一你需要的资料找不到,也求助不到,怎么办了,向作者发邮件要呗,大不了他不理你,你又不会损失啥。以我的经历,大多数国外学者,尤其是那些素质比较高的大牛们,对学术的态度特别端正而认真,所以只要你张口合理,人家一般都会理你的。以我的具体经历为例: 。5 发小论文的必要性以前很多学校都要求发小论文才能毕业,但现在要求的越来越少了,这也导致很多硕士毕业的时候连一篇文章都没写过,我总觉得这种连一篇小论文都没发过就毕业的硕士是不完整的,就像一个女人一辈子没生过孩子一样(这个比喻可能欠妥)。至于发论文对你有没有好处,我想只要文章不是你剽窃来的,肯定对你没坏处。每个人第一次做某件事总是困难的,也是颇有新鲜感的,写文章亦如此;你不真正自己动手去写文章你永远不会有那方面的进步,哪怕是你看了多少别人的文章(天赋极佳者除外)。有一次和一位老师聊天,他说第一次写论文获得信心是非常重要的,说到他第一次写的那篇论文,当时他还是找了一个著名的大教授修改,那位教授对其赞赏有佳、给予他很大信心,虽然在现在看来很不好甚至都有一些错误,他现在已经有好多篇EI和SCI了。当然,咱们老师的学生写的论文要想在老师面前获得赞扬的可能性是几乎没有(还是天赋极佳者除外),因为老师是典型的批判性思维的人(让他老人家看见,还不把我杀了,要不就克扣我版面费,嘿嘿嘿),我也是同样被老师批评过来的人。所以,在老师面前主要是保持凤姐般的自信,要有越挫越勇的精神,或者你甚至可以找其他修改,得点信心。另外,老师现在根本看不上那种低档次的文章,但我觉得第一篇论文不一定都能达到很高水平,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只要是用你自己的idea、自己的method、自己的analysis得出了自己的result,那就足够了,得到的进步同一片EI是同等的。6 专业论坛(1)学术交流类:中华钢结构论坛:学术性最强的论坛,以前特别火,不过现在有点没落,但还是留下宝贵的讨论资料;里面有很多土木界各类高手,比如我前面提到的陈永祁老师(老先生)、王新敏老师(三月雨)等,非常推荐;仿真论坛:仿真类不错的论坛,不过现在也有点冷落,而且土木这块并非其热门;傲雪论坛:不错的工科论坛,好不容易注册了一个,由于其注册机制等原因,现在非常的冷;岩土论坛:岩土专业很好的论坛,土币也好挣;小木虫:国内科研界最火、最强大的网站,里面主要以生物、化学、医学等这种科研性比较强的学科为主,高手非常多(有拿过好几次国家自然基金的、有申请杰青的,土博士阳博士一大堆),假如你要学习发表SCI相关的事情,去这里是最佳选择。在论坛和QQ群里交流时应注意:一是不要没礼貌,大家彼此都是素不相识,不喜欢没礼貌的人;二是表达清楚自己遇到的问题和需要得到的帮助,曾看到很多连问题说不明白的人,这也是一种训练。(2)文献及资料求助类:博研联盟:“文献求助”、“书籍求助”版块的应助很积极,有什么找不到的资料建议去那里求助;零点花园:也是个比较的求助资料的论坛。小木虫:里面也有求助版块。求助书籍和文献建议去博研联盟,像Earthquake Engineering & Structural Dynamics、Journal of Applied Mechanics JSCE、ACI Structural Journal、Earthquake Spectra、Journal of Earthquake Engineering等权威期刊的文献学校没有买,本人在学位论文文献综述过程中,为了得到需要的文献求了不少人帮忙下载,很麻烦,自从上了“博研论坛”,我可以随心所欲的求助自己想要的文献,只需花几个虚拟的盟币即可。在比如王克海《桥梁抗震研究》、陆新征《建筑抗震弹塑性分析》等一些不大好找的书,我在该论坛皆已求助到。(3)资料下载类:东南西北人:土木工程最佳共享平台,好资料很多,尤其是很多外文的;桥头堡:桥梁资料挺多的,尤其是图纸资料非常多,包括一些标准图;网易土木:资料不少,但比较乱;天工网:资料很多,大学时候就开始玩了,尤其毕业设计的东西比较多;天圆地方建筑论坛:还不错吧也是大学时候去过的论坛;下载资料还有个不错的地方:新浪爱问--资料,不过现在好像隔一段时间会清除以前的资料;我之所以熟悉这么多论坛,主要是因为自己不想在小事情上求人,需要的东西都是自己找。最初可能有点困难,后来就如鱼得水了。下一些资料什么的建议中文先百度、英文先google。像仿真、傲雪、岩土、天圆地方等论坛注册时都需要注册码,好几个我都是费了老大劲才注册到的,大家在注册中有困难可找我。9 态度与习惯一个人能否做好事情,无非两个方面:态度和能力,体现在学位论文上前两章是态度,后两章是能力;为什么这么说了?因为前两章往往是综述性的东西,需要你认认真真看文献、做总结,后两章则是自己做的核心内容,体现了你的工作数量和质量。假如你的论文担心反抄袭过不了,那我就说你的这人做事的态度铁定不好,如果你是认真看了文献、做了总结,就根本不会担心自己抄东西;假如你的论文涉嫌抄袭,那我认为你的态度太不好了,而且对自己都不负责。关于学习态度,我还是贴出上次帖子里内容,仅供参考:第一,要有自信,别人做出来的东西,要相信自己也能做出来;你做不出来的东西,也不要随便就说:这东西不可能做出来,以免误导别人。第二,研究生最基本的能力是找文献,老师现在都给你们文章,但老师从来没有给过我文章,我手上的十几G的资料都是我亲手找的。学校里面找不到的文章,怎么搜索怎么求助,我想我以前已经说过了。我硕士论文参考文献列了50篇外文文献,看过的大概是列出的3倍以上,其中大部分都是学校不能下载,那我是怎么得到的了?能靠老师找文献吗?记住永远要靠自己。第三,同门问题。同门最好的是上一届能带下一届,这样一届届的传承问题,会使新手少走很多弯路。但老师现在觉得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了恶行循环,上一届不但没有教给下一届什么,反而在一些思想上起到消极的作用,我觉得老师的担心也是有一定道理的。第四,别人靠不住,关键看自己。假如你觉得OS太难学了,根本不可能做出成果,那你去知网上看看为什么有那么多的硕士都做出了成果。假如你觉得老师不会OS不了什么,我还是那句老话,所有的问题都是力学问题,在这方面老师指导还是没有问题的。第五,把基础搞扎实是必须的。我谈不上懂桥梁抗震,但起码了解各个方面,入门看什么书,进一步提升看什么书,我都写成帖子了,就怕你没看。假如你看了一年的桥梁抗震,还不知道什么是振型、什么是自振频率、什么是反应谱、什么是时程分析,那就检讨自己了。古人云:磨刀不误砍柴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该买的书一定不要怕浪费钱,因为根本花不了太多钱。第六,勤与老师交流。可能你怕老师批评,因此而不去找老师,那样的话你永远不可能做好,除非你是传说中的强人。老师的学生当中,可能就属我和老师联系最多,读研期间的那么多横向不是一起外出就是一起看模型改报告,尤其是在做论文期间,我经常主动找老师讨论,当然也不乏对我批评,但还是不假思索的去找了,因为每次都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第七,老师只是把关,具体的事情都得自己做。假如你最后发现所做的东西错了,假如不是导师误导你的话,就不要抱怨导师;至于导师有没有提醒你,或者他有没有指点到那些细节,那都不是导师的问题,作为一个成年人应该有承担这种错误的勇气才对。第八,关于是否该做科研,或者说做科研有没有用。也许你说做科研求用都没,都是自欺欺人,何况对自己以后的发展也起不到用,所以做科研没有丝毫意义。那我问你,你不做科研,你能做出什么其他有意义的事情?憋在被窝里睡觉?瞅着电脑Dota?还是和女人花前月下?假如说你真能做出什么有意义的事,那也无可厚非,每个人的路都不同。从读研的角度看,之所以称之为研究生,研究是必然的,也就是我们的本质,做不好本质工作的人,我想不会是一个什么优秀的人。奉劝两句话:睡货迟早会沦为水货,混日子的人迟早会被日子所混。第九,与其埋怨,不如实干。假如因为导师说了你几句,你就耿耿于怀;假如因为导师让你做了横向项目,你就觉得花了你的时间,你论文做不好是应该的。10 工作与深造考博就得早做准备,要选好学校,更要选好导师(人品+学问):第一、出身不好、基础不好。需要过考试关,故需要复习考试科目;出身不好,过去无法改变,必须得通过现在的努力强大自己。第二、在中国出身永远被看得很重,学到了本事但出身不好,往往也是四处碰壁,没有优势;我自认为凭自己做过的项目、完成的成果,不必那些名校名导的学生差,但我在找工作中照样处处碰壁。

材料研究学报小木虫

材料研究学报个人觉得比功能材料知名度高一些。

介绍一下(The Engineering Index,简称EI)创刊于1884年,是美国工程信息公司(Engineering information I)出版的著名工程技术类综合性检索工具。

TH机械、仪表工业类核心期刊表1机械工程学报 2中国机械工程 3磨擦学学报 4机械科学与技术 5机械设计 6仪器仪表学报 7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8润滑与密封 9机械传动 10机床与液压 11工程机械 12机械设计与研究 13起重运输机械 14轴承 15流体机械 16光学精密工程 17制造业自动化 18机械设计与制造 19水泵技术 20液压与气动 21制造技术与机床 22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23压力容器 TB 一般工业技术类核心期刊表1复合材料学报 2无机材料学报 3材料研究学报 4功能材料 5材料导报 6材料科学与工程 7摩擦学学报 8材料工程 9工程设计(改名为:工程设计学报) 10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11振动工程学报 12应用声学 13计算力学学报 14玻璃钢/复合材料 15材料科学与工艺 16振动与冲击 17真空 18噪声与振动控制 19低温工程 20计量学报 21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22声学技术 23制冷学报 24低温与超导 25包装工程 26工程图学学报

复合材料学报小木虫

(1) 来稿应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层次分明,文理通顺,文字精炼。对于缺乏创新的实验报告、计算报告以及一般综述性稿件(研究生开题报告),本刊不予刊登。(2) 本刊采用盲审制,请作者在投稿时删除word/pdf稿件中作者及其单位,并务必在网站投稿步骤“输入本文作者信息”中输入各作者及其单位,文章作者及单位一旦确定,不得随意增减或调整。文章经录用后,在投修改稿时将作者及其单位补全,且文题、作者姓名(一般不超过 6 人)、作者单位及所在城市和邮编、摘要、关键词及正文中的图表题均需中英文对照。(3) 论文题目应简洁、准确,不宜使用缩略词;中英文摘要内容应包括研究目的、方法及研究结果和结论(不含或减少研究背景信息,英文摘要撰写具体要求请参见本刊网站“Ei文摘要求”);中英文摘要应一致;字数:中文摘要一般300 字左右,英文摘要200~300词。中、英文关键词个数为5~8个(英文关键词请参考本刊网站 “Keywords for Composites”)。(4) 来稿请务必做到清稿定稿。公式应通篇分别编号;文中量、单位及符号的使用应符合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非许用单位,务请换算成许用单位。注意容易混淆的外文字母的文种、大小写、正斜体及上下角标的正确书写。文中外国人名、术语统一为英文,不宜采用中文译法。(5) 文中只附必要的图或表,图表内容不能重复,并应注意文-图/文-表的一致性(如:曲线变化趋势、数据、符号等)。图题、表题应有中英文对照。表格应采用三线表形式(可加横辅线),图、表内文字以英文表述。

建筑材料木材论文

2000字数的建站类型的小论文,其实很好写的,如果不知道怎么写,建议你搜几篇相关的学术论文来看看,看下别人怎么写,你百度搜下:普刊学术中心,上面很多论文范文,各个领域都有,比较全面,还有很多写作方面的资料可以学习下

建筑材料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引言建设项目的造价控制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即项目决策阶段、项目设计阶段、项目招标阶段、项目实施阶段和竣工阶段都关系到建设项目的造价控制。统计资料显示,在项目决策阶段及设计阶段,影响建设项目造价的可能性为30%~75%,而在实施阶段影响建设项目造价的可能性仅为5%~25%。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就在于项目实施之前的项目决策和设计阶段,项目决策是决定因素,而设计则是关键因素。使人力、物力、财力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建筑工程中,材料费约占工程总造价的60~70%左右,是整个费用的主体。所以从材料所占比重来看,其成本是对工程造价影响最大的因素。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构成工程成本比重最大的材料价格不断波动起伏,人工费、机械费也在不断变化,工程成本不断增加,一方面是由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施工费用不断增加造成的;另一方面是由于工程图纸来考虑经济实用的方法或设计不合理及施工中管理不善造成的。材料使用成本高低对有限的投资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是工程技术人员和造价人员的一项重要课题。从工程造价定额的构成来看,材料价格是相对较灵活的因素。工程造价主要是由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等构成的,其中人工费和机械费的计取和调整都是由定额价格主管部门统一规定的,比较稳定;而材料费是相对较灵活也是对工程造价影响较大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可调整差价的材料和未计价的材料,如果控制管理不到位,即便是工程量计算和定额套用再准确,费用计取再合理,也会使工程造价失真,严重影响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因此搞好材料的管理工作对于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建筑材料的发展概况及趋势1 建筑材料的概念及分类 建筑材料是构成建筑工程结构物的各种材料之总称。建筑工程材料的品种繁多,性质各异,用途也不同,为了便于应用,工程中常从不同角度对其做出分类。1 按基本成分分类(1)有机材料以有机物构成的材料,包括:天然有机材料(如木材等),人工合成有机材料(如塑料等)。(2)无机材料以无机物构成的材料,包括:金属材料(如钢材等),非金属材料(如水泥等)。(3)复合材料有机一无机复合材料(如玻璃钢等),金属一非金属复合材料(如钢纤维混凝土)。复合材料得以发展及大量应用,其原因在于它能够克服单一材料的弱点,发挥复合后材料的综合优点,满足了当代土木建筑工程对材料的要求。2 按功能分类(1)结构材料:承受荷载作用的材料,如构筑物的基础、柱、梁所用的材料(2)功能材料具有其他功能的材料,如起围护作用的材料;起防水作用的材料;起装饰作用的材料;起保温隔热作用的材料等。3 按用途分类包括:建筑结构材料;桥梁结构材料;建筑装饰材料;建筑防水材料,建筑保温材料等2 建筑材料的地位 建筑材料是建筑事业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建筑工程关系到非常广泛的人类活动的领域,涉及生活、生产、教育、医疗、宗教等诸多方面。而所有建筑物或构筑物都是由建筑材料构成,建筑材料的数量、质量、品种、规格、性能、经济性以及纹理、色彩等,都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功能、适用性、坚固性、耐久性、经济性和艺术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建筑材料的运输、存放及使用方式和施工方法。 建筑材料与建筑、结构、施工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密切关系。建筑工程中许多技术问题的突破和创新,往往依赖于建筑材料性能的改进与提高。而新的建筑材料的出现,又促进了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的发展,也使建筑物的功能、适用性、艺术性、坚固性和耐久性等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为了使建筑物满足适用、坚固、美观等基本要求,材料在建筑的各个部位,充分发挥着各自的功能作用,分别满足各种不同的要求。如钢材和混凝土的出现产生了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使得高层建筑和大跨度建筑成为可能;轻质材料和保温材料的出现对减轻建筑物的自重、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改善工作与居住环境条件等起到了十分有益的作用,并推动了建筑节能的发展;新型环保装饰材料的出现使得建筑物的造型与建筑物的内外装饰焕然一新,生机勃勃。因此,建筑材料是加速建筑革新的一个重要因素。 3 建筑材料的发展概况 从建筑材料发展史可以看出,建筑材料的发展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科技水平的提高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建筑材料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建筑材料的发展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的。在当今的社会,建筑材料犹如那令人目不暇接的商品一般,款款色色,不胜枚举。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生产工具得到极大改善, 又由于长期的自然生活以及石材本身给人的坚实安全感,人类开始利用大块石材建造房屋或构筑物。石材具有坚硬耐用等性质,在相当的一段时间里成就可观。如被称为世界七奇观之一的埃及吉萨金字塔,历经了5000余年沧桑仍然挺立,其结构就是石材结构,由250万重达5吨的石料砌成。公元前400-前500年古希腊雅典卫城主要建筑材料也是石料。中国万里长城有些残段构筑材料是石块。这段时间内的石材应用,给人类留下了宝贵而丰富的文化遗产。在今天砌体结构发展成熟,各类砖体层出不穷,功能各异。砖瓦一直以来颜色形状各异的砖瓦构建成视觉美感强烈的建筑,典雅非凡,因而直到今天砖瓦依然是重要的建筑材料。伴随漫漫发展过程,建筑材料日益丰富。在这个过程中除了石材外还有一种建筑材料贯穿历史,堪称经典——木材。例如一千多年前建成的杭州六合塔,始建于1056年的山西应县木塔,最大木结构建筑群北京故宫等。经历了漫长的石材砖瓦的砌体建筑史以及木结构建筑史,到18世纪工业革命之后,建材的发展成果更是令人瞩目,材料的多样性更令人眼花缭乱。其中里程碑式的发展是水泥的出现。它与传统胶凝材料石灰胶相比,具有高强度以及硬行等特点,如果与砂石等骨料水拌形成混凝土,可使墙体更加坚固。混凝土自此后广泛应用,使土木工程活动范围和规模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工业革命以后,钢材的建筑用途被世界重视,建筑材料家庭里于是加入了重要角色——钢材。从此钢筋混凝土地建筑主导地位被确立。此时,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纷纷拔地而起。1940年以后,钢材、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钢骨钢筋混凝土令建筑物的规模产生飞跃性发展。与此同时,玻璃等采光材料也得以广泛应用,出现了玻璃墙体。合成工艺的发展又促使了根据功能需要而生产合成建筑材料,如木纤维水泥板、集成木材、化学塑胶材料等。传统建筑材料也大为改善,空(实)心砌替、配筋砌体、木材、石材应用多样化。一时间性能更加多样化的建筑材料纷纷出现。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局面。20世纪以后,人们要求建筑物功能多样化,对建筑物安全性要求也增高,高分子有机材料、新型金属材料、智能化材料和各种复合材料迎来了建筑物的功能外观根本性的变革。例如纤维材料与混凝土混合弥补了混凝土材料的脆性缺陷。建筑材料的发展适应着社会发展以及社会要求,自此之后新型材料不断产生。现代世界人口急剧增长,建筑用地日益紧张,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不再是幻想,而是实实在在的要求,而仍不断要求建筑物向更高更深方向发展。人类渴望的不仅仅是舒适美观,更有渴望居住环境能和谐自然。质轻高强材料、高耐久材料等的产生以及性能深化已经刻不容缓,“绿色环保建材”的要求也应运而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材观,研究环保美观材料、耐火防火材料以及材料智能化,将材料的优良性能与环境协调,构建和谐自然的居住环境,是现代建筑工程工作者的努力方向和责任,也是建材发展的必然趋势。  工程设计中材料选择对工程造价的影响设计阶段是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控制的龙头。在投资计划得以合理确定以后,进入设计阶段,它是把技术与经济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过程。有效控制工程造价要求在施工图设计中严密、全面。当前我国的工程设计也实行招投标制、公平竞争,把对设计阶段有效控制工程造价作为选择中标单位的主要标准之一,对全过程造价进行控制的管理。但目前我国大部分设计单位对工程项目的技术与经济进行深入分析不够、在设计中大多重技术轻经济,设计人员似乎只对设计工程的质量负责,对工程造价的高低不太关心。以致无法通过优化设计方案,编制初步设计、概算起到控制总造价的作用。工程设计图的质量和深度等也不够,工程量清单中的工程量错算、漏算,也引起暂估项目的增多,使招投标工作的质量难以保证,因而也无法有效控制工程造价。设计阶段是建设项目成本控制的关键与重点。尽管设计费在建设工程全过程费用中比例不大,一般只占建设成本的5%~2%,但材料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可达75%以上,由此可见,设计中材料选择的价格直接影响建设费用的多少,直接决定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的多少。合理科学的设计选材,可降低工程造价10%。但在工程设计中,不少设计人员重技术、轻经济,任意提高安全系数或设计标准,而对经济上的合理性考虑得较少,从根本上影响了项目成本的有效控制。掌握各种工程材料的特性,正确地选择和使用材料是对从事工程设计人员的基本要求,因为建筑工程的设计不只是结构设计,还应该包括材料的选用。因此,材料选择是工程设计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其对工程质量及工程造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选材工作影响整个设计过程。但是就目前国内的状况而言,不少设计人员有一种倾向,只重视结构设计与计算,而把选材看成是一种简单而不太重要的任务,认为只要翻翻手头材料手册,找出一种通用材料,便可万无一失。材料选择与应用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与造价。所谓选材,就是在众多材料中,寻找既能满足工程上的要求,又能降低工程成本获得最大经济利益,同时还能符合使用环境条件和环保与资源供应情况的材料。选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困难之一是如何正确地选用材料,使其既满足工程的设计功能(如强度和耐久性要求),又符合技术、经济和美观的要求,以达到产品结构耐久与价廉物美的完美统一;困难之二是材料的类型和品种繁多,如何去确定可供选择的范围以及最终选定某一种最佳或最合适的材料;困难之三是材料选择与科学研究不同,科学研究对于所有的问题一般都具有惟一正确的答案,而材料选择则要求考虑候选材料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再做必要的折衷和判断,因此,材料选择可能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每一种选材对造价都采生很大的因响。例采用大面积玻璃门窗(幕墙)是现代建筑的一种潮流。目前采用的几种节能玻璃材料主要有镀膜玻璃、中空玻璃和带薄膜型热反射材料玻璃。玻璃材料在建筑设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除了满足建筑结构设计如强度,刚度,风压,抗震和温度变形等要求外,在节能设计时应满足节能围护结构功能要求。在建筑设计上要求建筑师能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以及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正确选用各种节能玻璃材料,创造出新型建筑节能技术和设计方法。做到减少能耗又控制造价,是建筑师注意的问题。严格控制设计变更,以保证投资限额不轻易突破。建设单位的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应与设计部门积极配合,及时提供可靠的工程基础资料。优化选择设计方案,认真会审图纸,积极提出修改意见设计方案的优化选择,对工程造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结语 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管理是集专门性、知识性、政策性于一体的工作,是一门多学科、综合性的工作。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管理对造价预算管理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它要求造价预算管理人员不但要掌握工程预算的专业知识及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还要了解设计、材料设备采购、施工工艺、工程基本结构、投资控制等相关的基础知识。同时,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管理又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工程造价预算管理人员经常要深入工程第一线,从事资料收集(特别是构成实体的建筑材料的市场价格))工作,因此,工程造价预算管理人员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基本功,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要养成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具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五彩缤纷的现代建筑 令人耳目一新的亮派 这是新崛起的一个建筑流派,其特色是采用光泽,如合金、不锈钢、镜面玻璃、塑料、闪光涂料等,用作建筑物的墙壁或装饰物,使建筑物闪闪发光,绚丽异常。 亮派建筑以美国居多。由于商业竞争激烈,为了突出广告的效力,才大量使用光泽材料造房。上世纪50年代,专营肥皂和洗衣粉的纽约丽华公司,投巨资建造了一幢玻璃大厦,颇引人注目,招来不少生意。 日本东京草月会馆是亮派建筑的代表作。外墙全用蓝色镜面玻璃砌成,阳光云彩辉映其中,与周围融为一体,大大美化了市容,使那些遮天蔽日的摩天大楼相形见绌! 不仅在建筑外墙上采用光泽材料,美国建筑师还尽可能在室内采用光泽材料来装饰。美国为新加坡滨华酒店制作的金属饰品,安放在22层高的酒店大厅内,被认为是目前 世界上最大的 品。它高36米,宽21米,重约1700公斤,从上垂挂而下,由数百个镀金金属体组合而成。通过上方柔美的灯光照射,汇成从上流泻下数条光带,是亮派建筑室内饰物的杰作。 我国也有亮派建筑。座落在上海外滩边上的联谊宾馆可视为国内亮派建筑的代表。联谊宾馆四周外墙全部采用玻璃幕墙,整幢高层建筑金碧辉煌,光彩夺目,与黄浦江的一条银光闪烁的水带互为相映,组合成光亮的世界,为上海市容增添了光彩。 庄重典雅的新古典建筑 1985年是世界上传统主义盛行的一年,在建筑方面古典风格得到了发展 。这种建筑古典化实际是古典与现代 结合的产物,它除了追求古朴、自然 的建筑风格之外,建筑师们还于设计中揉进了不规则线条与自己的想象力,而决不是单纯的模仿古典建筑物。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所 学校教学楼是20世纪后叶新的都市古典主义流派的代表作。它座落在罗马哥特式的校园内,周围是错落不齐的建筑物。它通过镀锌钢架、胶合板的拉毛水泥来显示校舍坚韧不拔和高贵的气质,在古典气氛中透出新意。美国的政府大楼、建筑,甚至动物园都在采用这种风格。 在风景点里安家 住宅是一种活动住宅,也称“野外别墅”。当代旅游业十分发达。对于出门的人来说,最大的事莫过于 和住宿这两件事了。国外一些专家,针对这一现状,在一般小汽车或大卡车的基础上,研制出旅游住宅,它较之旅游帐蓬和塑制拆装房屋要先进得多。这种能跑的住宅不仅设有卧具,让旅途劳累的人能舒舒服服地睡上一觉,而且还备有箱、橱、柜、台等,便于存放衣物和办公。有的甚至还配置有小型厨房设施,如气灶、冰箱、备餐台等,可供多人用餐。这种旅游住宅不仅对旅游者来说是理想的临时家庭居所,而且倍受野外勘测人员的青睐,大有发展前途。不久前,某国的一个旅游团来我国观光,带来了几辆这样的旅游住宅,国内的参观者都极为欣赏,认为我国生产这样的旅游住宅并不困难,国内可以自行制造。 不拘一格的造型建筑 现代一些西方建筑师常把建筑设计成某一特定的造型,以增强建筑的真实、自然感,给人亲切的感染力。美国有一幢建筑物,远看酷似一架大型的三角钢琴,不仅形象犹如钢琴,而且色彩也与钢琴一般,其造型别具一格,引人注目。美国政府还曾花费十五万美元制作了一根完全按照球棒设计的钢铁雕塑,它高达三十多米,矗立在高楼大厦间,远看是一根巨大的球棒,近看是一根柱子,气魄很是雄伟。其他如人体型、动物型、轮船型等等的建筑物也不断出现,已逐渐形成一种新的流派,这一流派往往还揉入了雕塑艺术,使造型建筑更具有艺术性和生活情趣,很受城市居民的欢迎。 耐用结实的陶瓷住宅 传统的住宅都是土木结构和砖混结构,而日本新近利用一种新型建筑材料研制一种陶瓷住宅,它有可能成为21世纪的理想住宅。这种材料极轻,可浮于水上,但抗压力大极难破碎。它的特点有:抗火,耐久,不易腐蚀,隔音,吸音,能控制湿度。这种陶瓷住宅在空气潮湿时可以吸进水汽,空气过分干燥时又可散发水汽。制造的方法 是,把矽土和石灰石混合,加水后在1800℃的高温下加热成型,生产快捷,低廉。 我国在用陶瓷作建筑材料上也作了尝试,现已能制造出几十种建筑用材料,并已开始远销国外。 应急住纸宅 美国世界造纸公司研制成一种纸造房屋。这种纸造房屋不仅费用低廉,而且具有容易搬迁和建筑迅速等特点,适合牧区、林区和农场使用,还可以解决自然 灾害所造成的需大量提供过渡性用房之急。 这种新型房子的墙壁是由一种专门设计的带皱纹的牛皮纸制成的,经过化学处理使用寿命可达15~20年。它的厚度为12~41厘米,纸板外面涂上树脂和玻璃纤维,其每平方厘米的抗压强度为211公斤,内壁墙面和天花板上的涂料能经受高达1000℃的高温,并可防虫害。房子除了为房顶斜度所需要的几块特别纸板外,其他所有的板块都完全相同,可以任意装配,只要稍加改动,便可装配成教室、图书室或会议室等。 方兴未艾的塑料建筑 现代 科学 技术的应用 ,使得传统的建筑三大材料:混凝土(水泥)、钢材、木材一统天下的局面被塑料打破。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建筑塑料的应用,已占塑料总量的25%以上。塑料是以合成或天然的高分子化合物为主要成分的。它具有质轻、绝缘、耐腐蚀、美观、易加工等特点,能满足建筑材料的及其他性能要求,甚至比传统的建筑材料有更多的优点。在国内外都已有了全塑料建筑。在我国,建筑非结构材料和建筑结构材料却已广泛应用塑料,从住宅的防水保温,室内外装饰到建筑结构用复合材料、轻质材料,大型构件等均已能用塑料制作。目前 塑料建筑不论是充气式、拆装式、楼房式都具有实用性,可作为展览厅、体育 馆、游泳池、雷达站、战地医院 、飞机库、工作棚、农作物暖房等。大力开发塑料建筑,能大大缩短施工时间,减轻结构重量,提高装配化程度,便于使用现代化施工方法 ,改善建筑质量和耐久性,并可加强美观效果。 如前所述,当今世界新颖别致的现代建筑层出不穷。可以想象,不久的将来,一些现代人不可思议的新型建筑会更多的涌现,它将为美化市容、丰富生活放射出更为绚丽夺目的光辉。

现代室内设计的发展日新月异,室内空间呈现出多流派、丰富多彩的繁荣态势。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和环境质量的不断提高,对建筑装饰装修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环保理念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人们意识到环保型装饰材料的重要性,在家居装修中也尽可能地选用环保型装饰材料,改善室内环境,确保健康的生活。  一、简述环保型装饰材料的优点  绿色健康,产品多选用无毒无害低排放的原料,对人体无害,给人们一个舒适安全的家居环境,对环境无特别的影响,符合保护环境的社会发展战略。  环保型装饰材料所用的原料尽可能少用天然资源,采用低能耗的制造工艺和不污染环境的生产技术。大量使用废物渣、废液、垃圾等废弃物。节约全球有限的资源和能源,为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环保型装饰材料本着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宗旨,即产品不仅不危害人体健康,而且还应具有多功能化,如抗菌、灭菌、防雾、除臭、防火、调温、调湿、消音等功能,提高人们居住的环境质量。  环保型装饰材料最吸引人的一个特点就是其在产品配制或生产过程中,不使用甲醛、卤化物溶剂或芳香族碳氢化合物;产品中不含有汞及其化合物,不含有铅、镉、铬及其化合物的颜料和添加剂。从而使人们可以放心使用,而不必担心装饰材料对身体健康带来的消极影响。  二、环保型装饰材料的粗略分类  低毒低排放型装饰材料  此种装饰材料是指经过加工、合成等技术手段来控制有毒有害物质的积聚和缓慢释放,因其毒性轻微对人体健康不构成危害的装饰材料,所以广受欢迎。举例来说,无甲醛人造板,目前国内生产的大多数人造板所使用的木材胶粘剂基本上是脲醛树脂。脲醛树脂是由甲醛+ 尿素聚合而成的,给家庭装修带来了极大的污染。使人几个月内无法入住。实际上, 甲醛缓慢释放持续时间达3~15 年, 严重威胁着我们的健康。经过几年的努力,由烟台万华等几家国内骨干公司联合承担的环保人造板科研项目顺利完成,成功推出全球第一个实现连续化作业的环保人造板生产线。该环保人造板以天然植物为原料,采用人造板专用黏合剂“ 聚氨酯生态黏合剂”  抗菌、除臭建筑装饰材料  实现杀菌或抑制微生物生长和繁殖,进而达到长期卫生、安全的目的。用抗菌材料制成的产品,具有卫生、自洁功能,其抗菌性可与制品寿命同步。目前,抗菌材料及制品已在发达国家大量使用,而我国则刚刚起步, 如抗茵玻璃、抗菌釉面砖、抗菌卫生陶瓷等抗菌制品正在我国形成一个新的消费热潮。  绿色装饰材料  装饰材料品种很多,当前如下绿色化产品的开发已如火如荼的展开。例如,北京特普利装饰材料公司开发的绿色纸基壁纸和布基壁纸则具有美观、装饰效果好、透气性好、易施工、粘接力强、  不开裂等特点。遇火燃烧时,产生的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对人体无害。目前,这种绿色壁纸已在北京饭店、王府饭店、上海花园饭店、广州东方宾馆等数十家高档酒店使用。还有绿色木质人造板材和绿色非木质人造板的发展也很迅速,如以麦秸为原料制成的人造板及饰面板,具有质轻、坚固耐用、防蛀、防水等性能,无游离甲醛的污染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吊顶、墙面、地面等场合的装饰。  三、对于环保型建筑装饰材料前景展望  近20年来,欧美目等发达国家对环保型建筑装饰材料发展非常重视,特别20世纪90年代后,环保型装饰材料的发展更加迅猛。正因为环保型建筑装饰材料的诸多优点和性能,其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下面从几个具体的材料来剖析环保型装饰材料的未来发展。  低放射性石材  放射性对人体最大的危害主要是放射性元素在衰变过程中所产生的“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内照射。氡是一种放射性元素,且是气体。如果人长期生活在氡浓度过高的环境中,氡经过人的呼吸道沉积在肺部,尤其是支气管及上皮组织内,并大量放出射线,从而危害人体健康。所以发展低放射性的建筑材料是我们需要努力研究的方向。  无甲醛型木质材料的发展  目前国内生产的各种人造板所使用的木材胶粘剂基本上是脲醛树脂,脲醛树脂是由甲醛+尿素聚合而成的,因此甲醛释放量基本上均大于El≤5ms/L,甚至远大于E2≤0 mgrL。  给家庭装修带来了极大的污染,几个月内无法人住。即使间隔长时间入住,但实际上甲醛缓慢释放持续时间长达3—15年,所以其对人体健康危害是非常严重的。故无甲醛型木质材料的发展在未来将赢得广阔的市场。  环保型涂料  当代房屋装修中涂料的使用已必不可少。近来,一种用于木制家具的水性木器漆应运而生,它以水为介质,无毒无味、无环境污染,而且漆膜平滑光亮。避免了传统木器漆刺鼻气味,完全符合涂料环保化的发展趋势。虽然现在涂料的种类繁多,但人们在注重其多功能的同时,更注重其绿色健康及环保的特性。所以发展健康绿色的环保型涂料是势在必行的。  四、结束语  环保型建筑装饰材料不仅对环境的保护资源能源的节约有重要意义,也对人类的身体健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重视环保型装饰材料的发展,提高环保型装饰材料的制作和应用水平是建设行业的主要任务之一。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小木虫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投稿指南一、范围及内容《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浙江大学主办的材料领域学术性中文科技期刊(双月刊)。本刊主要刊登材料科学与工程科学研究领域的评论论文、研究论文和研究快报。除评述论文外,本刊也欢迎用英文撰写的论文,一经录用,将优先刊登。评述论文是指关于某个专题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情况的综合评论性论文,长度一般不超过8印刷页(约1600字,含标题、图表、参考文献、空格等,下同)。评述论文的撰写者必须是正在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专家,内容应包括作者对本人及所在课题组的相关研究工作的评述。引用的参考文献数量以30~50篇为宜,除个别有关科学史方面的评述论文以外,参考文献应以近五年发表的论文为主。本刊不发表只述不评的文献综述。本刊优先录用发表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或重要应用价值、能引起读者广泛兴趣或对读者有普遍性指导意义的评述论文。研究论文必须是作者本人未发表的科学研究成果,长度一般不超过4页(约8000字)。本刊主要刊登高新技术材料研究领域的原创性论文,本刊特别欢迎并优先发表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其他国家重大项目资助的科学研究论文。研究快报是快速发表的简短论文,长度不超过2页(约4000字)。研究快报是作者本人最新研究成果的简短介绍。研究快报不分节,不含中文摘要,但需包含英文题目、作者及其单位和地址、英文摘要。研究快报发表周期一般为6个月(自收到稿件之日起),审稿后一般不返回作者修改。二、投稿方式本刊接受电子稿件,电子稿件采用Microsoft Word 格式。投稿电邮:。投稿地址为:浙江省杭州市浙大路38号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编辑部,邮编310027。电话,传真:。编辑部收到作者投稿后即会回复作者,作者根据回复内容完成投稿程序。投稿声明可在文章被录用后和修改稿的两份打印稿一起寄送给编辑部,声明中至少要有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的本人签名。三、稿件格式来稿按以下顺序排版:1、中外题目:不超过20字,小三黑体加粗,居中。2、作者姓名:居中。3、作者单位、地址、邮编:居中。4、中文摘要:不少于150字。5、中文关键词:3~5个。6、中图分类号。根据论文内容查出,必须准确贴切。7、英文题目,英文作者姓名。英文作者单位:格式与中文相应内容一样。8、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英文摘要以100~150 words为宜,第1句话不可与标题重复,否则不被检索。9、正文:除研究简报以外,可根据内容加分标题,标题用1,2,…排序。评述论文可根据需要使用二级和三级标题,格式分别如:1,2,……和1,1,……。文中所有计量单位一律采用ISO单位。为了方便读者,在文字叙述中,也可以采用nm和μm表示微观尺度,用日、月、年表示长时间过程。10、参考文献:只择主要并已公开发表的文献。私人通信和其他非公开出版发行物不宜作为参考文献引用。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如下:期刊论文:[序号]全部作者 题名[J] 期刊名,年份,卷(期):起始页码¬—终止页码著作:[序号]全部作者 著作名[M] 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引用内容的起始页码¬—终止页码独立成章论著:[序号]全部作者 题名,书名[M] 主编:主编姓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始页码¬—终止页码会议论文:[序号]全部作者 题名[C] 会议名,会议地点,会议年月论文集名称,论文集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始页码¬—终止页码。专利:[序号]全部作者 专利题名[P] 专利国名 专利号,专利授权日标准:[序号]标准名称[S] 标准编号学位论文:[序号]作者 学位论文题目[D] 学位授予单位名称及学位论文名称,导师姓名,地点,单位,学位论文答辩年月插图、表格:图、表要同时给出中、英文图题和表题,并尽量保证其准确性,表格内部文字全部使用英文表述。图内的曲线,文字和符号要清晰。第一页脚注(五号宋体),内容包括:[作者简介]: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职称或学位,研究方向。Email地址。[基金项目]:(若属各类基金资助项目,需注明基金名称和编号)。[通讯作者]:(若通讯作者不是第一作者,则需注明:本文联系人,姓名,职称,通讯地址,邮编,电话、传真、Email地址)。本刊对论文英文表达内容的具体要求一、对英文摘要的要求按美国EI数据库的要求,论文英文摘要应包含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部份。应具独立性和自明性。尽量给出定量信息,反映创新之处。提倡使用简单句型。篇幅150  200个单词,约占我刊刊出期刊7  10行。摘要中以过去时态叙述作者已做的工作,用现在时态叙述“结论”。不用“This paper”、“In this paper”或“The”开句。二、其它英文内容的表达论文题目应突出要点,尽量概括论文所要表达的内容,让人一看就知道你工作的创新之处。英文题目不以冠词开头。论文中所有图、表的图题与表题也不以“The”开头。四、投稿及对稿件处理稿件寄出后6个月内未收到录用通知可另行处理,本刊概不退稿,请自留底稿。请勿一稿两投甚至多投。《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编辑部附:投稿声明样本我(们)代表全体作者声明,向《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投稿的论文:(论文题目)中的内容除特别注明以外,均为我们未曾发表且未考虑在其他公开出版物上发表的研究成果,论文中不含有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其他法律的内容,文责由作者承担。上述论文的全体作者已同意该论文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上发表。若该论文被《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录用,则该论文的版权(包括:印刷版、光盘版、网络版)自动转移给《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若6个月内未收到《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的录用通知,作者有权自行处理上述论文中的全部内容。第一作者(签名)通讯作者(签名)年 月 日

2016的EI目录,中文期刊没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 索引序列
  • 建筑材料学报小木虫
  • 材料研究学报小木虫
  • 复合材料学报小木虫
  • 建筑材料木材论文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小木虫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