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青少年犯罪问题杂志官网订阅电话

青少年犯罪问题杂志官网订阅电话

发布时间:

青少年犯罪问题杂志官网订阅电话

浏览网上有杂志分类,这点比较好,你可以看到你想的分类。

别挣扎了,明天就要交了。。。。。。。我也在做 呵呵呵呵,不过我快做完了

青少年犯罪问题主管单位:上海市教委主办单位:华东政法学院快捷分类:政治社会学及统计学出版地区:上海国际刊号:1006-1509国内刊号:31-1193/D创刊时间:1982发行周期:双月刊期刊开本:A4审稿时间:3-6个月所在栏目:社会科学II综合影响因子:349期刊级别: CSSCI南大核心期刊杂志之家可以发表这类的期刊杂志。

浅谈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和预防宝应县小官庄中心初中 任 健学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合格劳动者的光荣任务。当今社会,作为一个劳动者,法律素质高低越来越被重视。宪法关于“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对未来劳动者的法律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应试教育的阴影仍然存在,不少学生成了应试教育条件下的失败者。他们年龄还小,心理压力大,心理发展很不稳定。在他们身上,容易养成不良习惯,发生违法行为,加上一些学校应试当先,忽视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极易导致上述学生造成或轻或重的法律后果,使得青少年犯罪率越来越高。因此当前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充实和完善学校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加强法制教育,增强青少年法律意识尤为重要。那么导致青少年犯罪率如此之高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主要是由于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年龄不成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正在走向成熟但又未完全成熟,心理上充满着独立性、依赖性、自觉性、反抗性的矛盾,起伏比较大、易冲动、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做事情欠缺考虑;而且他们的人生阅历浅,社会环境却又非常复杂,所以如果没有正确得法的引导,他们很容易走上歧途,甚至违法犯罪。 青少年学生心理发展的不成熟性还表现在:由于对自我的要求过分高于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客观生活环境困难,使得他们在心理上非常脆弱。家庭因素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一些父母过度关怀子女:有的不惜省吃俭用,也要给孩子舒适的环境;经济条件好的,更是把孩子当作“掌上明珠”,要啥给啥。这容易使青少年产生好逸恶劳,挥霍无度的不良习气,极易导致心理脆弱。 而很多青少年违法犯罪,都是因心理的脆弱而诱发的犯罪。现代青少年学生自我价值观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价值观是影响甚至支配人们行为的重要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自我价值出现了变化。在不否认主流是好的条件下,我们要指出有为数不少的青少年自我预期下降,思想出现了消极、颓废的倾向。许多青少年错误地以物质利益为尺度去评价个人得失,这诱发了一些青少年抢劫、盗窃、等违法犯罪活动。甚至有些青少年为了经济利益,连最基本的道德也放弃了。 青少年学生个人化个性化倾向越来越突出。面对改革浪潮,许多人的价值观念就出现了个人化、个性化倾向,这也波及到一些青少年学生。这种倾向是对不承认合理的个人利益、个人价值的“反对”,具有一定的积极性,但如果不能把握合适的“度”,就很容易陷入个人主义的泥潭,从而容易产生犯罪。社会文化对青少年学生的成长也发生着重要的影响。由于改革开放,文化也日益繁荣。一些非主流文化的负面影响及不同背景的西方文化、港台文化对青少年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这些影响也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之一。社会的主流文化是健康向上的,对青少年起着积极的正面引导作用,但色情、暴力、荒谬、享乐主义以及西方、港台文化中所宣传的私有化、极端个人主义文化及文化商业化作用下产生的文化糟粕,则在社会上起着极坏的影响,诱导着他们走上违法犯罪之路。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一种遍布全球的公共设施,它是一个比传统媒体传播和使用信息更高效、更方便、更自由,普及面更广的媒体。但从负面意义上讲,计算机网络与传统媒体最大的不同点可能是——由于网络的开放性、互动性、广泛性等功能特点,使那些在传统媒体和现实生活中无法作案的人在网上找到了实施其违法犯罪的空间和手段。因此自从计算机网络产生以来,网上违法犯罪行为便与之相伴而生并与日俱增。许多青少年身陷网络,难以自拔,成为青少年犯罪的重要诱因之一。总之,青少年学生生理和心理上都不成熟,当今社会给他们的成长环境又非常复杂,生理上和环境上的变化会导致其心理的变化,有变化就会有行为走偏的可能。如何有效遏制青少年犯罪,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已成为教育界的一项重要职责和任务。农村初中学生生源大部分是未满18周岁,成长环境越来越复杂,法律知识比较缺乏的青少年。学校法制教育是教育青少年学生知法、守法,减少青少年犯罪的最有效途径。只有加强学校法制教育,利用学校优势,根据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的放矢地施加法制影响,使青少年学生知法懂法,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才能有效地扼制青少年犯罪。这是农村初中学校对建设法治国家和维护社会稳定应尽的法律责任。那么如何有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呢?1.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青少年心理发展尚不成熟,学校要重视并正常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和心理咨询服务,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引导他们控制情绪,增强社会应变力,学会处理现实与愿望的矛盾,学会自我调试,做事前理智思考;引导他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放弃自卑心理,充满信心地对待生活,能够接纳他人,使自己的心理处于轻松愉快之中;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恋爱与性的问题,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2.坚持依法治校,大力加强法制教育,增强青少年法律意识。坚持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方略在学校的贯彻落实,是涉及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农村初中学校应结合工作实际,将国家法律法规具体化为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各方面工作的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加强“依法治教”和“学生管理法制化”,减少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违规性、随意性,切实尊重、维护师生的合法权益。 学校要进行全面教育,针对青少年中许多人不知法、不懂法、有的甚至是法盲的现象,我们坚持强化法制教育,使青少年知法、懂法、守法,指导其正确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在履行义务的前提下,合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帮助他们形成依法办事、同违反宪法、法律以及破坏我国法制的行为斗争的思想意识。3.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坚持不懈地开展法制宣传。加大法制宣传力度,通过黑板报、展板、橱窗、阅报栏、校报、校园广播、法制讲座、校园网等加强法制宣传,形成浓厚的校园法制教育氛围。 4.加强领导,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法制教育队伍。一支相对稳定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者队伍和一个相对稳定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将是青少年教育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保障。聘请法制副校长,把在公安、法院、司法局工作的有一定法制教育经验、思想品德优秀的业务骨干聘请为法制副校长,法制班主任并发给统一的聘书,定期邀请他们到校送法制课、法制讲座、法制展牌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法制教育实践活动。法制教育实践能够锻炼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法制意识。如,开展主题班会、法律征文、知识竞赛、模拟法庭、参加校内治安联防等活动;走出校园,旁听庭审、参观监狱和劳教所、到街道、集镇开展法律咨询、在“三下乡”活动中组织法制教育小分队深入农村、社区、企业进行法律宣传,普及法律知识;进行诚信、守法教育等,从而了解社会、服务社会。配合家庭发现和帮教有问题的学生。积极治理好周边环境。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建立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使青少年法制教育真正落到实处,避免了轰轰烈烈走过场、热热闹闹拉形式的错误现象,从而保障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顺利进行。5.加强校园内部常规管理,争取社会各部门的共同教育,共同管理。良好的校园生活环境是预防犯罪的重要条件之一。要保证校园是一个学习知识的场所,切实抵制社会不良文化的进入。学校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各项困难。 青少年的培养与教育,不仅仅是学校一个部门的事,社会各个部门也都负有重大责任。 家长要注重对自己孩子的了解,配合学校教育;司法机关也应该有重点地与学校定期联系,帮助学校建立良好的校园环境,同时加强校内的司法宣传教育;政府职能部门则应力所能及地为学校排忧解难。要切实采取可行的措施,优化社会大环境以及校园环境,加强教育领导,把青少年犯罪率降到最低限度。6.建立科学完善的法制教育课程体系,大力开展法制教育教科研活动,充实和完善法制教育理论,切实提高法制教育理论水平。法制教育在学校教育中之所以没有地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学校没有开设法制教育课程,更没有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材,使法制教育成了可有可无的“软任务”。有些学校每学期或每年请公安局,法院,劳教所等执法部门对学生进行1-2次法制讲座,这样的讲座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力度不够,作用不明显。其实法制教育作为一个单独学科具有自身的认知规律和结构体系,所以没有安排相应课程的法制教育就难有实效。因此教育决策部门应当及时修改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建立科学完善的法制教育课程体系,让法制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的学科纳入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中,使法制教育在学年编制、课时分配和教材编写方面都加以明确,开展法制教育教科研工作,提高法制教育理论水平。这样,法制教育才能落到实处,才能扎实有效。

青少年犯罪问题期刊官网订阅电话

我以前毕业论文也是做青少年犯罪 材料多如麻 看你连悬赏分都没 想帮你都没动力

刊名: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Juvenile Delinquency Prevention Research主办: 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中国青年出版社周期: 月刊出版地:北京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2095-3356CN: 10-1048/D邮发代号: 2-826 历史沿革:现用刊名: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创刊时间:2011ps:该刊为普通期刊

青少年犯罪问题杂志官网订阅号

刊名: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Juvenile Delinquency Prevention Research主办: 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中国青年出版社周期: 月刊出版地:北京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2095-3356CN: 10-1048/D邮发代号: 2-826 历史沿革:现用刊名: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创刊时间:2011ps:该刊为普通期刊

《英语周报》、《意林》、《读者》

青少年犯罪问题期刊官网订阅

根据2015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上海市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上海市高校知识服务平台1个。 上海市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外国法与比较法研究院、政府体制改革与监管模式创新法治保障研究中心、经济法律战略研究院 上海市高校知识服务平台(1个):社会治理研究院 2011年至2014年,何勤华、何明升、高富平、童之伟分别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其中何明升教授的研究成果三次被全国哲学社科规划办公室编制的《成果要报》采纳。 2012年,学校获19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总数位列上海高校第三。 2013年,学校立项27项,在上海与复旦大学并列第2,其中法学类课题立项15项,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一,这也是学校第4次位居全国第一;2014年,学校立项19项,在政法类高校中位列第一。 科研获奖情况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序号成果名称作者所获奖项1 TheEmergenceof'BlackSociety'CrimeinChina(中国的“黑社会”犯罪) 张筱薇 第四届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三等奖 2 《中国法学史》 何勤华 第三届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三等奖 全国法学教材和法学科研优秀成果奖序号成果名称作者所获奖项1 《外国法制史》(第三版) 何勤华 第二届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奖教材类三等奖 2 《日耳曼法研究》 李秀清 第二届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奖专著类三等奖 3 《从对峙走向和谐:循环型社会法的形成》 郑少华 第二届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奖专著类三等奖 4 《证券期货犯罪理论与实务》 刘宪权 第二届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奖专著类三等奖 5 中国丧服制度史 丁凌华 2002年度法学教材和法学科研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二等奖 6 经济法教程 顾功耘 2002年度法学教材和法学科研优秀成果奖教材类一等奖 7 土地使用权与用益物权 高富平 2002年度法学教材和法学科研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三等奖 8 竞争法论 徐士英 2002年度法学教材和法学科研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三等奖 科研项目情况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序号项目名称立项时间负责人经费(万元)1 可持续发展与竞争法关系之研究 2001年 徐士英 2 2 WTO规则与中国竞争法的完善 2001年 林燕萍 5 3 证券犯罪研究 2002年 刘宪权 7 4 宪法控权本质及机制研究 2003年 蒋德海 12 5 金融衍生工具的法律规制问题研究 2003年 顾功耘 7 6 人类基因的法律地位 2003年 邱格屏 5 7 自然垄断企业反垄断法调整机制研究 2004年 徐士英 6 8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中国反腐败法制的完善 2004年 周洪钧 7 9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 2005年 何勤华 7 10 国有自然资源管理、利用、保护法律制度研究 2005年 高富平 7 11 金融犯罪研究 2005年 刘宪权 7 12 和谐社会与理性制度选择 2005年 郑少华 5 13 健全全国统一大市场与我国省际之间利益冲突 2006年 李建勇 8 14 计算机取证相关法律与技术问题研究 2006年 王永全 8 15 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研究 2006年 罗培新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序号项目名称立项时间负责人经费(万元)1 技术创新、国际技术转移的非线性增长模型及其实证模拟 2005年 唐晓云 16 国家软科学计划项目序号项目名称立项时间负责人经费(万元)1 我国司法鉴定质量管理体系研究 2004年 杜志淳 8 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序号项目名称立项时间负责人经费(万元)1 自主创新立法保障研究 2006年 陈俊 5 2 强化法律监督制度研究 2007年 陈俊 4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序号项目名称立项时间负责人经费(万元)1 高新科技园区立法研究 2004年 陈俊 3 2 对版权“技术措施”的法律保护与法律规制研究 2005年 王迁 3 3 WTO与IMF框架下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法律问题 2006年 贺小勇 5 4 从独语到对话:和谐社会法治宣传转型研究 2006年 王永杰 3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5年3月华东政法大学官网) 馆藏资源 根据2015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图书馆有印刷型图书170余万册(图书馆藏书150余万册,二级学院及各研究中心藏书20余万册),中外文报刊1564种(外文90余种),电子书46余万册。馆内收藏的中外法学类图书品种、数量较为齐全,是华东地区法学类图书收藏最多的图书馆;配置了总共51种196个数据库,主要数字资源包括:中国学术期刊网、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数据库、北大法律信息网、北大法意法规及司法案例库、正典法律资源库、国研网、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字化年鉴平台、刑事司法资料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Lexis法律数据库、LexisNexis学术大全资源库、Westlaw、HeinOnline、EBSCO、龙源期刊网、方正报纸、网上报告厅、环球英语多媒体资源库、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方正电子书、书生电子书、超星电子书、华图法学文献全文数据库、非书资料管理系统等。 学术期刊 《法学》是由华东政法大学主办的一本中文法律类期刊,是中国为数不多的法律理论类月刊,创刊于1956年;是美国、英国等国会图书馆收藏的中国为数不多的法学刊物之一;是《中文核心期刊(法律类)”、“全国百强社科学报”、“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由上海市教委主管、华东政法大学主办,以法学为主、其他社会科学为辅的学术性刊物;为CSSCI法学来源期刊、中文法律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法学核心期刊、全国百强社科期刊 《犯罪研究》(原名《刑侦研究》)是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上海市犯罪学学会主办、学校协办,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出版的专业性理论刊物,创刊于1981年;该刊主要栏目有理论研究、经济犯罪研究、专题笔会、实践探索、检察官论坛、境外透视等,内容翔实、观点新颖,是犯罪学研究领域独具特色的学术刊物和全国法律类核心期刊。 《青少年犯罪问题》杂志创刊于1982年,是中国公开发行的青少年犯罪研究专业期刊,由华东政法大学主办、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管;该刊主要反映有关青少年犯罪、少年司法、青少年权益保护以及犯罪学领域的新动向、新观点、新问题、新经验;致力于整合犯罪学、法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资源,已经连续两届被遴选为CSSCI期刊,曾获法学类核心期刊称号。

浏览网上有杂志分类,这点比较好,你可以看到你想的分类。

青少年犯罪问题杂志官网订阅方式

编著:成果名称,出版社,出版时间(年月),作者排序1、《犯罪成立理论原理——前序性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年版,独著;2、《刑法总则定罪量刑情节通释》,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年版,第二作者;3、《刑法学》(上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参编;4、《刑法学》,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参编;5、《国内经典案例评析》,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参编。 1、《共犯制度模式比较研究——以解读我国共犯制度模式为线索》,《刑法论丛》2008年第15卷,独立,CSSCI来源期刊2、《我国教唆犯制度的逻辑困境及其反思》,《政治与法律》2008年第2期,独立,CSSCI来源期刊3、《论后实证主义法学时代的刑事违法观》,《当代法学》2008年第2期,独立, CSSCI来源期刊4、《前见的证成与修正:传统定罪思维之超越——兼论犯罪构成理论模式之选择》,《政治与法律》2008年第6期,第二作者,CSSCI来源期刊(该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刑事法学》2008年9月第9期全文转载)5、《定罪思维的常人化理解与犯罪构成理论模式之选择》,《刑事法评论》2008年第22卷,独立,CSSCI来源期刊6、《构成要件设定方式分析及其对刑事立法机制启示》,《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独立,CSSCI来源期刊7、《后实证主义法学时代的刑事违法观》,载《刑事违法性理论研究》(全国中青年刑法学者专题研讨会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独立8、《规范官员行为,内助贪廉不是关键》,《检察日报》2008-5-13第5版,独立;9、《罪数不典型情况下的自首认定与刑罚适用》,载《刑法实践热点问题探索》,(中国刑法学年会文集2008年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一作者10、《我国现行共犯制度下间接正犯的泛化及其反思》,《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独立,中文核心期刊11、《利用事前状态型绑架罪及其延伸》,《中国刑事法杂志》2007年第6期,独立,CSSCI来源期刊12、《未成年人非刑处遇的司法化》,《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第一作者,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该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7年3月第2期“学术卡片”转载)13、《犯罪成立理论研究范式的批判性思考》,载刘明祥田宏杰主编:《刑事法探究》(第一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独立14、《关于死刑存废和限制的几点疑问——来自困惑者的声音》,载《中国刑法学年会文集(2007年度)》(中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一作者15、《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视野下工读教育之未来》,《青少年犯罪问题》2007年第5期,独立,全国法学类核心期刊(该文被《犯罪学论丛》(第六卷)全文收录)16、《公正定罪实现论纲》,《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第3期,第二作者,CSSCI来源期刊(该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6年7月第4期转载)17、《我国现行共犯制度下片面共犯理论的尴尬及其反思》,《法学评论》2006年第6期,独立,CSSCI来源期刊18、《如何应对传统定罪思维的困境》,《法律科学》2006年第6期,独立,CSSCI来源期刊19、《我国犯罪成立理论的体系性特点及其缺陷》,《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第一作者,中文核心期刊,(该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刑事法学》2006年4月第4期全文转载)20、《立体化犯罪成立理论体系的过程价值》,《中国刑事法杂志》2006年第1期,独立, CSSCI来源期刊 21、《对职务侵占罪犯罪对象的案例解析》,《人民司法》2006年第2期,第一作者,中文核心期刊22、《变动中的刑法“主客观相统一原则”——以奸淫幼女犯罪的主观要件设定为线索》,《法制与社会发展》2006年第4期,独立,CSSCI来源期刊23、《论刑法中的行为——从“犯罪是行为”到“犯罪有行为”》,《当代法学》2006年第4期,独立,中文核心期刊24、《从平面化到立体化:犯罪成立理论的必然走向》,《刑事法评论》2006年第17卷,独立25、《论犯罪的既遂后中止——以危险犯为视角》,《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6年第3期,第一作者26、《犯罪成立理论完善的意义及其界限》,《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独立,全国优秀社科学报27、《我国犯罪成立理论的立体化重构》,《刑法评论》2006年第9卷,独立28、《刑法的限制机能的实现》,载《刑事法新论集萃Ⅰ:何鹏教授八十华诞纪念文集》,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独立29《也论过失累犯》,载《中国刑法学年会文集2005年度》(第一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独立30、《犯罪观的认识论考察》,《当代法学》2004年第2期,独立,中文核心期刊31、《“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解析》,《中国刑法学年会文集2004年度》(第二卷:实务问题研究),独立,32、《义务冲突研究》,《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2期,第一作者;33、《刑法解释中的公民诉求》,2003年度《中国刑法学年会文集》(第一卷:刑法解释问题研究),独立;34、《法人犯罪两罚制根据理论新探》,《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第一作者; 1、共犯制度的根基与拓展(05SFB5008),司法部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部级科研项目,2005年12月至今。2、我国未成年违法行为人制裁矫正机制的失效及其应对(2008GH080),共青团中央规划研究课题,12-12。

青少年犯罪问题主管单位:上海市教委主办单位:华东政法学院快捷分类:政治社会学及统计学出版地区:上海国际刊号:1006-1509国内刊号:31-1193/D创刊时间:1982发行周期:双月刊期刊开本:A4审稿时间:3-6个月所在栏目:社会科学II综合影响因子:349期刊级别: CSSCI南大核心期刊杂志之家可以发表这类的期刊杂志。

同学,不要什么都靠百度,还是得靠自己,昆工的吧

别挣扎了,明天就要交了。。。。。。。我也在做 呵呵呵呵,不过我快做完了

  • 索引序列
  • 青少年犯罪问题杂志官网订阅电话
  • 青少年犯罪问题期刊官网订阅电话
  • 青少年犯罪问题杂志官网订阅号
  • 青少年犯罪问题期刊官网订阅
  • 青少年犯罪问题杂志官网订阅方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