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当代石油石化期刊官网订购网

当代石油石化期刊官网订购网

发布时间:

当代石油石化期刊官网订购网

本刊技术顾问胡永康院士(中国石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 曹恒武(原中国化工报社长)主任钱新华(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分公司副经理、教授级高工)常务副主任方向晨(中国石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院长、教授级高工)化工白鸿博主编王雪丽(编审、作家、2001年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银牛奖获得者)驻外办事处广东地区——荆京北京地区——杨秀玲浙江地区——吴宏富山西地区——左占起

马建明阿尔及利亚位于非洲西北部,国土面积238万km2,人口3320万,绝大多数是阿拉伯人。阿尔及利亚国土面积在非洲居第二,仅次于苏丹,经济规模居于第三,仅次于南非和埃及,阿尔及利亚人口大部分居住在北部沿海地区,国土的其余部分被撒哈拉沙漠所覆盖。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非常丰富,被誉为“北非油库”。石油和天然气工业是阿尔及利亚的经济支柱,油气产品大部分出口,天然气与石油出口收入占国家外汇收入的90%以上。2006年阿尔及利亚国内生产总值约为1050亿美元,人均GDP 3443 美元,经济增长率2%,外汇储备8亿美元,外债50亿美元,进出口总额738亿美元,得益于稳定的政局、稳定的石油出口和良好的金融状况,阿尔及利亚经济仍保持了较高的增长势头。一、储量和资源阿尔及利亚主要矿产为石油和天然气,其他矿产还有煤炭、铁矿、铅矿、锌矿、金矿、汞矿、钨矿、锡矿、铀矿、稀土金属、磷酸盐、盐矿、重晶石、大理石、金刚石、宝玉石等30多种矿产。主要矿产储量见表1。表1 阿尔及利亚主要矿产储量与储量基础资料来源:①Mineral Commodity Summaries,2007;②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2005;③Mineral Yearbook,2005。石油、天然气截至2005年底,剩余探明石油储量为55亿t,天然气储量为20亿m3。目前已知全国共有180多个油气田,主要分布在阿尔及利亚东部和东北部的含油气盆地中。阿尔及利亚含油气盆地很多,例如:北部的谢利夫盆地和君士坦丁东南部盆地、西北部的大高原盆地、西部的廷杜夫盆地、中部的哈西霍默盆地、中南部的雷甘盆地和阿赫内特盆地、东部和东北部的伊利兹盆地和三叠纪盆地。伊利兹盆地和三叠纪盆地是最主要的油气聚集区。伊利兹盆地位于阿尔及利亚东部与利比亚交界地区,境内面积约11万km2。寒武纪、石炭纪地层厚3000 m以上。盆地的主要生油层是志留系的笔石页岩,中、上泥盆统的黑色页岩也可能生油,油气田主要为南北向的平缓构造圈闭。煤炭主要集中于西部边界处的贝萨尔盆地,产在晚石炭世沉积层中,储量不大。煤灰分8%~20%,挥发物20%~35%,硫2%~5%。铁矿铁矿资源主要分布于北部和西南部。在阿尔及利亚西南廷多夫Tindouf台向斜谷内发现了最大的泥盆纪鲕状沉积铁矿(贾拉杰比利特Gara Djebilet铁矿和迈舍里阿布拉齐兹Mecheri Abdelaziz铁矿),总储量42亿t,含铁57%。在阿尔及利亚北部的礁灰岩中探明了接触变质型铁矿(分布在温扎Ouenza地区、布哈里堡Boukhadra地区和哈尼尼-塞蒂夫山Djebel Hanini-Setif地区),总储量超过7000万t,铁含量为60%。锰矿锰储量不大,乌艾德盖塔拉矿床属火山热液型,产在贝萨尔省,总储量150万t,锰的含量为40%~50%。铅锌矿铅、锌总储量居非洲第二位,主要分布在阿尔及利亚北部。矿床为层状、脉状(远成热液型)、透镜状脉状(热液型)多金属矿床。层状矿床产在侏罗纪(埃尔阿别德、杰格连矿床)和白垩纪(柯尔杰特约瑟失、麦斯卢拉、伊什木里山矿床)碳酸盐沉积层。脉状矿床产在白垩纪砂质粘土质岩层中(格卢马、萨卡莫齐矿床),与三叠纪蒸发岩的底辟褶皱共生。铜储量不大,主要分布于阿尔及利亚的东南部。阿尔及利亚探明铅锌矿石储量150万t,其最大的瓦迪阿米祖尔Oued Amizour铅锌矿平均含锌0%,含铅2%,厚度48 m。铜矿含铜多金属矿床属火山成因和深成热液型。矿床产在白垩纪-新第三纪的岩层中,与中新统火山岩(如布苏发、乌艾德艾尔柯比里矿床)、花岗岩有关(如布杜卡、阿沙伊什、艾因巴尔巴尔、柯夫乌姆杰布尔矿床)。含铜砂岩矿点见于白垩纪和三叠纪(阿特拉斯的西部艾因谢夫拉、萨拉列基)、前寒武纪(乌加尔特区的本塔因)和文德期(罕克)的沉积层中。汞矿汞总储量居非洲第一位,主要矿床产在东北部的安纳巴区的白垩纪陆源碎屑岩中和前寒武纪的片岩中。格尼萨矿床金属储量4500t,矿石含汞16%;穆拉什马矿床金属储量7700t,矿床含汞9%;伊什马因汞矿床已采完。锑矿锑储量居非洲第二位。矿床主要产在阿尔及利亚的北部地区。哈马姆努贝尔斯矿床属超低温型矿床。钨矿钨储量居非洲第一位。主要分布于东南部的阿哈加尔地区,主要矿床有纳赫达(拉乌尼)、廷阿姆洛、艾尔卡卢萨、巴什尔、提夫塔祖宁等。这些矿床为石英锡石脉状矿床。在阿尔及利亚的北部还有别列舍塔矽卡岩白钨矿矿床。金矿金集中产于阿尔及利亚南部霍加尔Hoggar地区。其中,季列赫Tirek金矿距塔曼拉塞特Tamanrasset市400km,探明地质储量73万t,金平均品位18g/t。阿米斯米萨Amessmessa金矿位于塔曼拉塞特市以西460km,探明地质储量338万t,金平均品位18g/t。提里林-汗纳Tiririne-Hanane金矿位于塔曼拉塞特Tamanrasset市以东450km,探明地质储量1万t,金平均品位17g/t。阿比圭 Abegui 金矿为网脉状金矿,探明地质储量7万t,金平均品位59g/t。阿尔及利亚金矿储量有100t,总资源量有200t。磷酸盐磷酸盐分布在阿尔及利亚北部翁克山Djebel Onk磷酸盐盆地,储量20亿t,居非洲第五位。磷块岩一般为粒状,产在晚白垩世古近纪的粘土碳酸盐岩沉积层中,最大的矿床是杰贝勒翁格,其次是艾尔库伊夫、木扎伊塔矿床。重晶石储量居非洲第二位。在阿尔及利亚北部发现的矿床有:木扎布脉状矿床,储量215万t,BaSO4含量90%,阿芬苏、布马尼、瓦尔谢尼斯和西提堪贝尔矿床。在贝萨尔区分布着布卡伊斯、阿巴德拉重晶石脉田。金刚石阿尔及利亚拉甘Reggane地区正在进行金刚石勘查,发现了一座金刚石砂矿,勘查工作主要目的是在西非地块找到原生金刚石矿。饰面石材饰面石材主要分布在奥兰 Oran省瓦迪马达赫 Oued Madakh蛇纹岩矿、艾因泰穆普特Aïn Témouchent地区哈西夏拉Hassi Ghala石灰华和石灰岩矿、克莱夫Chlef地区的泰内斯Ténès石灰岩矿、艾因泰穆普特Aïn Témouchent地区的门杰尔Dhar El Mendjel黑石灰石矿、泰贝萨Tébessa地区的代尔山 Djebel Dyr虫状石灰石和燧石矿、代夫山Djebel Def黑石灰石矿、盖尔达 Ghardaïa省、瓦尔格拉 Ouargla省和别恰 Béchar省的石膏花和硅化木矿。这些饰面石材矿颜色多样、质地均匀、色泽光亮、交通便利、易于露天开采。宝玉石包括绿宝石、刚玉、黄玉、锆石、绿宝石、石英晶体、蓝晶石、萤石、玛瑙和玉髓。膨润土分布在阿尔及利亚西部第三纪的火山盆地玛格丽亚 Maghnia 地区和穆斯特加奈姆Mostaganem地区,该地区毗邻港口、公路和铁路,交通便利。盐矿阿尔及利亚盐矿资源很丰富,岩盐资源有10亿t,湖盐资源有15亿t,主要分布在阿尔及利亚东南部的盐湖中。阿尔及利亚盐矿资源还有较大远景,可供大量出口。其他矿产还有高岭土、硅藻土、白云岩、长石、萤石、锡矿、铀矿、铌、钽、铷、石膏、珍珠岩和滑石等。二、矿业阿尔及利亚是非洲地区重要的矿业大国,石油、天然气生产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占阿尔及利亚政府收入的76%,占阿尔及利亚国内生产总值的超过30%,此外,氨水、粘土、水泥、金矿、氦、铁矿石、甲醇、磷酸盐、钠盐、钢铁、锌等也有一定的产量(表2)。表2 阿尔及利亚主要矿产品产量资料来源:①Mining Annual Review,2004;②Mineral Yearbook,2005;③-/statistics/htm。2000年以来注册登记了1995个矿权,320个正在研究;已授予经营747个矿点,其中370个正在勘探。矿点勘探开发权的授予使政府收入达32亿第纳尔。另外,2006年登记的矿权数量比2005年增长了18%。目前,阿国有矿业加工厂674家,国有占29%;其中有骨料生产厂68家、水泥生产厂15家、粘土矿厂94家、天然采沙厂63家、石膏生产厂39家、大理石加工厂12家、石料加工厂5家、盐厂14家及采沙厂15家。石油天然气阿尔及利亚的石油产量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主要油田有:哈西梅萨乌德、哈乌德贝尔卡努伊、艾尔哈西、哈西艾尔阿格列布、古尔德艾尔巴盖里区。阿尔及利亚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SONATRACH)目前在世界同行业列第十一位,是地中海地区第一大石油公司。该公司为世界液化石油气和液化天然气第二大供应商,天然气的第三大供应商。2005年阿尔及利亚原油和凝析油产量7711万 t,天然气8亿m3,液化石油气860万t。阿尔及利亚原油加工能力为每年2250万t。2005年阿尔及利亚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共生产各类油气制品4万t油当量,阿尔及利亚的经济主要依赖石油天然气工业。铁矿石铁矿石近年产量也在逐年减少,2005年产量为9万t。主要矿山有旺扎、布哈德拉、汗盖特和贝尼萨夫等,其中旺扎矿最大,为大型露采矿山,年生产能力为360万t,矿石品位在53%~60%之间。矿石主要供给安纳巴附近的艾尔哈贾尔钢厂。铝迪拜铝业公司(Dubai Aluminium CL)计划在阿尔及利亚吉杰勒Jijel地区的贝拉拉Bellara工业园区建设一座年产60万t的铝厂,所生产的铝大部分供出口。金阿尔及利亚黄金生产主要分布在南部地区的阿米斯米萨 Amesmessa 金矿、季列赫Tirek金矿和济塔Zita金矿,共采出矿石65718t,平均品位35g/t。2005年阿尔及利亚阿米斯米萨金矿完成了年处理30万t矿石选矿厂的可行性研究。2005年,加拿大撒哈拉资源公司(Sahara Resources I)获得提姆加温Timgaouine金矿的矿权,该金矿位于阿尔及利亚塔曼拉赛特Tamanrasset地区西南170km。磷酸盐磷酸盐主要产于阿尔及利亚东北边城安纳巴以南330km的杰贝勒翁格矿山。该矿山规模大,磷矿赋存层位稳定,近似水平产状产出,埋藏浅,矿石品位高,平均为40%,易采、易选。近年来磷酸盐产量逐年下降,2005年继续下降,产量仅为8万t。重晶石重晶石产量不大,2005年产量为52813 t。生产主要集中在艾因穆蒙、西济堪贝尔、麦尔卡矿山。水泥2005年阿尔及利亚水泥产量达到了1280万t,主要生产公司包括阿尔及利亚水泥公司(Algerian Cement C),该公司正在扩建水泥年生产能力到250万t,新建年生产能力55万t的白水泥生产线,所生产的白水泥大部分供出口。三、对外贸易由于国际市场石油和天然气价格的连续大幅上涨,导致了阿尔及利亚出口额的大幅增长。2005年阿尔及利亚出口总额488亿美元,其中石油天然气出口额456亿美元,石油天然气出口额占阿尔及利亚出口总额的4%,石油天然气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阿尔及利亚出口均是通过8个主要港口或天然气管道进行的。2005年出口原油和凝析油价值256亿美元,管道天然气73亿美元,液化天然气54亿美元,石油冶炼产品40亿美元,石油液化气33亿美元。2005年阿尔及利亚原油出口额比2004年增长了47%,原油出口量46700万桶,比2004年增长7%。其他一些重要矿产品包括磷酸盐2080万美元,甲醇2030万美元,钠盐1200万美元等。阿尔及利亚原油出口的90%输往西欧。欧盟国家是阿尔及利亚天然气出口的第一大市场,其年进口量占阿尔及利亚天然气出口量的90%。阿尔及利亚与俄罗斯、挪威是欧洲三大天然气的供应国。阿尔及利亚政府计划到2005年使天然气的年产量达到1500亿m3,出口达到850亿m3。为此,政府计划大规模投资,一方面为了增强天然气运输和分配网络的能力;另一方面为巩固出口的基础设施。石油天然气出口是阿尔及利亚的主要外汇来源。表3 2005年阿尔及利亚主要出口目的国与出口额 单位:百万美元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驻阿尔及利亚民主人民共和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从分地区看,欧盟是阿尔及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2005年,阿欧贸易总额为5亿美元,占阿对外贸易总额的7%。阿从欧盟进口7亿美元;向欧盟出口8亿美元。经济发展合作组织(除欧盟国家外)与阿尔及利亚的贸易总额位居欧盟之后。2005年,阿与经济发展合作组织成员国实现贸易额7亿美元。其中,阿从经济发展合作组织国家进口7亿美元,向上述国家出口148亿美元。阿尔及利亚与亚洲、南美洲、大洋洲、非洲等世界其他地区的贸易比重较小,2005年与上述地区总贸易额为109亿美元。表4 2005年阿尔及利亚主要进口来源国与进口额 单位:百万美元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驻阿尔及利亚民主人民共和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从分国家看,美国、法国、意大利分别为阿尔及利亚第一、二、三大贸易合作伙伴。出口方面,美国是阿尔及利亚的最大出口目的地国,阿全年向美出口产品6亿美元;其次为意大利5亿美元,西班牙8亿美元,法国9亿美元,巴西9亿美元,荷兰4亿美元,加拿大7亿美元。阿对上述七国的出口额约占阿总出口额的78%。进口方面,法国是阿尔及利亚的最大进口来源国,达3亿美元,其次为意大利15亿美元,美国3亿美元,中国9亿美元,德国3亿美元,西班牙5亿美元。阿自上述六国进口金额约占阿总进口额的54%。2005年,中国超越德国,成为阿尔及利亚第四大进口来源国。四、矿业政策阿尔及利亚于1993年出台了投资法,鼓励私人投资并赋予许多优惠政策,对外国投资者实行国民待遇,积极吸引外资。投资法案规定:除国家限定的战略部门外,实行自由投资的政策;外资企业和本国企业缴纳相同的所得税,税率一律为42%,但对符合阿尔及利亚国家经济发展计划的优先项目前3年实行免税,第四年、第五年分别减缴50%和25%;外资企业5年免缴土地税。目前该投资法不断得到完善,落实情况良好。石油天然气工业是阿尔及利亚最重要的产业,根据阿尔及利亚碳化氢法,对在阿尔及利亚从事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炼化的阿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SONATRACH)以及外国石油公司,阿尔及利亚政府征收85%的公司利润税,根据实施区域不同此税率可降低至75%或65%;对在阿从事石油天然气管道运输、天然气液化、石油与天然气分离的阿尔及利亚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和外国石油公司征收38%的公司利润税,免征上述公司的职业行为税以及增值税。目前,在阿尔及利亚的投资国主要包括埃及、美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德国以及沙特阿拉伯和约旦等部分西亚国家。在石油天然气开发方面,1986年,阿尔及利亚首次允许外国资本涉足石油天然气领域,迄今,阿尔及利亚先后同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日本、中国等近20个国家签署了50余项合作协定,近50余家国际石油公司来阿尔及利亚参与阿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迄今阿油气领域吸引的外来投资金额累计已逾100亿美元。在众多公司中,美国石油公司投资居首位,投资逾50亿美元,占35%,其后依次为意大利、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法国、西班牙和中国。阿尔及利亚实行有管制的浮动汇率制,中央银行掌控着所有的外汇资源。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信贷担保金融机构和权威经济组织之一的法国外贸保险公司,根据政治稳定、外汇储备、偿还能力、货币贬值风险、银行风险、经济形势和支付状况等7类指数,在2004年“国家风险”评级结果中,将阿尔及利亚列入B级,即小风险投资国家。五、展望由于阿尔及利亚靠近欧洲,以及阿尔及利亚丰富的油气资源,阿尔及利亚油气工业一直是吸引外国投资的主要部门。阿尔及利亚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石油产量受石油输出国组织生产配额的制约。目前阿尔及利亚政府计划提高石油天然气产量,增加石油天然气出口。阿尔及利亚政府积极扩大天然气出口,目前阿尔及利亚与欧洲有两条天然气管线连接,一条是长1078km输送能力6570万m3/日的Trans-地中海管线,起于哈西鲁迈勒气田,经过突尼斯最终到达意大利;另一条是长1609km输送能力2322万m3/日的Maghreb欧洲天然气管线,经过摩洛哥将哈西鲁迈勒气田与西班牙连接。阿尔及利亚还计划新建3条天然气管线:阿尔及利亚与欧洲之间的Medgaz天然气管线,预计2008年竣工;阿尔及利亚至意大利之间的新管线,预计2008年投入使用;Warri天然气田与哈西鲁迈勒气田之间新建一条7160km的天然气管线。随着油气生产和出口的增长,阿尔及利亚已经成为国际能源市场重要的供应国。阿尔及利亚是非洲第二大铅锌生产国,近年来又有较大发现。随着国际市场铅锌价格上扬,铅锌矿的勘查开发也可能为阿尔及利亚的矿业发展提供重要机遇。主要参考文献[1]Omar CAMining Annual Review,2004[2]Mineral Commodity Summaries,2007[3]Philip MMThe Mineral Industry of AUSGeological Survey,Minerals Ydarbook,2005[4]夏景华阿尔及利亚石油和天然气工业现状当代石油石化,2006年,第2期[5]柳正阿尔及利亚矿业投资环境资源·产业,2002年,第4期[6]王有勇,中国与阿尔及利亚的能源合作阿拉伯世界研究,2007年,第2期[7]Ministry of Energy and Mining-Algeria,-/[8]中华人民共和国住阿尔及利亚民主人民共和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

石油被广泛运用于工业、农业、国防和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被称为经济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推动剂。“黑色金子”、“工业血液”,这是人们对石油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形象比喻,说明了石油资源对于发展国民经济、推动社会进步的极端重要性。石油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商品,而且是一种“政治商品”,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石油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石油和石油产地的控制一直是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之一。当今世界,但凡是重要的石油出产地,就必然有世界强国、大国之间的战略竞争。国际政治力量围绕石油产地展开的较量不仅表现在国际经济竞争领域,而且还广泛地渗透到国际政治斗争领域,甚至在强国和大国的地缘战略、军事战略中也有充分表现。正如美国作家丹尼尔·耶金在其著作《石油风云》中写道,现代战争史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石油资源的争夺史。石油作为极其重要的战略资源,是与国家战略、国家实力和经济、政治、军事、外交等紧紧交织在一起的。事实证明,谁控制了世界石油资源,谁就掌握了控制世界权力的把柄。一、世界石油供需状况按照已探明的储量大小,当今世界石油分布地区依次为中东、美洲、非洲、东欧及独联体、亚太地区和西欧地区。其中,中东地区的油气储量占世界已探明油气储量的42%,美洲地区的油气储量占97%,非洲地区的油气储量占87%,东欧及独联体地区的油气储量占28%,亚太地区的油气储量占02%,西欧地区的油气储量占44%(《当代石油石化》2004年第1期,第45页)。与已经探明的石油储量相对应,石油产出量的世界排名也依次为中东、美洲、非洲、东欧及独联体、亚太地区和西欧地区。最近,俄罗斯政府非常重视石油工业。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说,俄罗斯将采取措施,减少对石油企业征税,促进石油生产,以为稳定世界石油市场作出贡献。俄罗斯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出口仅次于沙特阿拉伯。虽然世界各地石油产量的高低与石油储量的多少直接相关,但是石油的消耗量却与产量或储量不存在对应关系。以1995年为例,当年石油消耗最多的国家并不在中东地区,而是经合组织成员国,其石油消耗总量占全世界消耗量的约8%,其中自产石油占世界的9%,消费量的一半依赖进口。同年石油产量占世界总产量大约7%的中东地区,其石油出口量占全世界的1%,而消费量却只占8%。据德国科隆经济研究所杂志2007年第29期(7月19日)消息,2006年世界石油的消耗总量为96亿吨,其中十大原油消费国分别是,美国(42亿吨)、中国(47亿吨)、日本(41亿吨)、俄罗斯(36亿吨)、德国(23亿吨)、印度(19亿吨)、巴西(04亿吨)、加拿大(1亿吨)、朝鲜(1亿吨)、法国(94亿吨)。与世界石油的生产和消费地理分布不平衡相对应,世界政治、经济强国和国家集团对石油进口的极大依赖以及石油输出国多为小国、弱国的特征,则成为世界大国、强国围绕石油而展开国际政治斗争的现实客观条件。当今世界,综合国力最强的国家是美国、西欧国家和日本(其中多为经合组织成员国)等,而这些国家自身的石油开采量极小,都要依赖大量的石油进口以维系经济的持续发展。仍以1995年为例,当年这些国家的石油进口占全世界石油进口总量的约3%,而当年世界石油出口最多的中东地区全部石油出口的4%是输往上述国家和地区的。二、世界石油政治环境石油天然气资源分布与消费的不均衡,导致全球对石油天然气资源的追逐越来越激烈。石油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不仅遵循市场的逻辑,更大程度上要遵守政治权力的逻辑。石油从来都是与政治紧密联系的,它既可视为国家间关系的风向标,又是促进国家间关系向前发展的粘合剂。美国方面———石油是美国建立全球霸权的基础美国对全球石油中心的控制权开始产生兴趣并付诸实践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始的。“二战”后,在战争中受到重创的西欧,特别是英法,不得不全面收缩它们在海外的势力范围,其中就包括重要的石油产地———中东和北非地区;此时的美国既具备实力,也有战略上的需要———遏制苏联的扩张,保护西欧地区的生存并控制该地区。在整个冷战时期,美苏对全球石油中心的争夺是双方争夺世界霸权的一部分。在冷战后,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谋求对全球石油中心的控制权则是为巩固自身超级大国的地位并在此基础上谋求世界霸权这一战略企图服务的。美国经济发展速度快,对石油的需求量也大,因此,美国通过各种手段来试图控制石油储备量大的国家及地区,以保证其国家的能源安全。第一,在中东地区,美国通过战争手段等对中东地区加以控制,这是因为:一方面中东地区石油生产量大,另外,中东地区是欧盟和日本的石油供应地,通过对中东石油的控制,美国可以将它们更牢固地捆绑在自己的战车上。第二,在拉美地区,美国视其为自己的后院,其中墨西哥是首要的和可靠的石油进口来源,其巨大的石油储量使得墨西哥很可能将在未来十年成为世界石油产量增长的来源。第三,新兴的中亚里海地区由于其巨大的石油储藏和生产潜力而吸引了美国的注意。该地区主要由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以及与该地区部分接壤的伊朗和俄罗斯组成。美国企图在该地区成立亲美政府,排斥俄罗斯的影响。这些做法无疑都是以进一步巩固美国对该地区石油生产的控制为目的。第四,西部非洲地区是美国的又一个重要的石油进口地。目前,西部非洲生产的石油几乎全部运往美国市场。第五,从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到北美的加拿大这片广大的能源区域内,美国也成功地取得了即使不是决定性,也是对该地区石油生产相当大的控制权。在美国看来,“俄罗斯如今已成为美国市场一个潜在的可靠的石油供应者”。这不仅表现为俄罗斯的石油通过帮助美国石油进口的多样化以及满足美国国内不断增长的石油需求,从而有助于美国的能源安全,而且还表现为大量俄罗斯石油进入国际市场将有助于国际油价的稳定。欧盟方面———石油是欧盟保证国际事务中独立性的重要条件欧盟是当今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然而欧盟各国,除英国、挪威以及新加入的罗马尼亚外,基本上没有石油资源,因此,欧盟对进口石油有严重的依赖性。中东地区是欧盟的主要石油供应地。在2001年“9·11”之后,美国将伊朗列入所谓的“邪恶轴心”国家,但是作为美国盟友的欧盟却没有追随美国对伊朗的政策,而是继续坚持与伊朗保持对话与合作,并建立与俄罗斯的战略性能源伙伴关系。出于地缘战略的考虑,近几年来,由于国际能源价格的上涨,欧盟不再把石油输出国组织作为石油资源的唯一来源,而是将俄罗斯作为能源方面的主要合作伙伴,因此,能源领域的合作成为俄欧双方政治对话中一个重要的主题。为改善对中东石油过度依赖的现状,法国、德国等西欧国家除了加强与俄罗斯的石油合作外,也开始积极寻求新的能源合作伙伴,其目标包括:大力开拓东南亚市场,努力打入拉美油气资源领域,积极进军非洲能源市场。俄罗斯方面———石油是俄罗斯复兴大国地位的有力武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已无法与昔日的苏联相比。俄罗斯的综合国力在世界上的排名直线下落,对国际事态的发展无能为力。尽管如此,俄罗斯从未放弃过复兴大国地位的努力。在叶利钦执政后期,确立了以“恢复大国地位,确保势力范围”为目标,东西方平衡的全方位外交战略。普京上台后又对该战略作了进一步的扩充,其主要内容是:大力推行以国家利益为基础,以恢复俄罗斯世界大国地位和全球战略稳定为目标,积极推动多极化和世界新秩序的建立,欧亚并重、东西兼顾、平衡的全方位外交。但是在看到俄罗斯的勃勃雄心的同时也应该要看到,当前国力衰落的俄罗斯可运用的外交筹码是十分有限的,而在这些有限的外交筹码中,石油已经成为俄罗斯复兴大国一件特别重要的武器。对俄罗斯而言,除了中东作为世界第一大产油区这一重要战略角色外,中东还有其他更为重要的战略意义。首先,高加索地区是俄罗斯西南部战略屏障,而该地区正好与中东地区,特别是伊朗相邻;其次,中东的石油是俄罗斯石油最有力的竞争者,保持俄罗斯在中东的影响力有助于俄罗斯石油在国际油价变动中的收益;最后,在里海—地中海输油管线开通后,俄罗斯在欧洲的石油市场份额以及俄罗斯对独联体产油国,特别是哈萨克斯坦的影响力都将遇到不小的挑战。尽管中东对俄罗斯是如此重要,但是长期以来俄罗斯在与美国的竞争中却基本处于劣势,特别是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后,俄罗斯在苏联时期在该地区的传统盟友,如叙利亚、利比亚等国都迫于美国的压力而动摇了长期的强硬政策,而坚持对美国强硬的伊朗也因核问题上的拒绝让步而笼罩在美国的战争阴影下。对于这些传统盟友的处境,俄罗斯常常表现得爱莫能助。如何保证俄罗斯在中东的战略利益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自从俄罗斯的外交战略从独立初期“大西洋主义”逐渐转向“欧亚主义”后,俄罗斯对亚太地区的重视日益提高,因为这里是“拥有巨大核潜力、在军事和经济关系领域中的大国利益的交汇地”。特别是出于联合中国与印度这两个世界的重要大国来制衡美国的考虑,普京总统上台后,把加强与上述两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作为俄亚太外交的重点,而石油外交在俄亚太外交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四个石油消费国中,除美国外,中国、日本、韩国都是亚太国家(印度目前排名也达到第七位)。这些国家都在积极从俄罗斯寻求新的石油来源,降低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度以保证本国的石油安全。这无疑给石油储量丰富,同时具有地缘政治优势的俄罗斯一个十分有利的外交态势。当前,与俄罗斯展开大规模能源合作的亚太国家主要是中、日、印三国,通过与这三个国家,特别是与中国和印度的能源合作,俄罗斯在亚太逐渐形成了稳定的影响力,这同时也很好地巩固了俄罗斯在世界石油格局中作为“一极”的地位。此外,亚太石油外交的成功也令在欧洲和中东、中亚地区受挫的俄罗斯保住了作为一个世界大国的自信心。日本方面———石油是谋求国家生存和大国地位的重要筹码日本能源及其匮乏,完全依赖进口。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日本政府一直重视制订国家的能源战略。可以说,能源战略是日本经济战略的核心部分。中东地区始终是日本石油供应的最重要地区;日本除了重视中东外,还扩大到从亚太地区,包括中国和印度尼西亚和文莱等国进口石油;还有一个则是与当时的苏联接触,试图共同开发苏联的远东地区油田。但除了在与印度尼西亚和文莱等东南亚国家的石油合作方面取得一定成绩外,在与中国的石油贸易合作由于中国自身经济高速发展带动了自身对石油需求的迅速增长而渐渐淡化;与原苏联共同开发远东石油的合作进程,更是由于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原因而长期没有大的突破。在保障石油安全方面,日本主要依靠美国。冷战后日本迅速对石油安全战略作出新的补充和调整,除了继续加强美日同盟,借助美国的力量来保障其石油的供应安全外,也开始了直接向海外投放军事力量来保障石油供应安全的尝试。在寻找新能源方面,日本把重点放在俄罗斯、中亚里海地区、东海地区。日本在这些地区和国家展开了积极的石油外交行动,通过投资合作的形式,日本与俄罗斯等国初步建立起能源合作关系。日俄双方的交涉一度使得中俄关于修建远东输油管线的“安大线”的方案搁浅,而有利于日本的“安纳线”一度占据了上风。但目前双方的合作因在北方四岛问题上的相持不下而陷入停滞。在冷战结束后至今,日本在继续保证国内经济对石油的需求,以继续保持经济大国地位的同时,尽力遏制自己的战略对手(主要是中国)的发展,构建自身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国地位。因此,不论是日本围绕着争取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新成员的目标而在世界各国展开了积极的外交活动,还是日本与中国在俄罗斯、中亚以及东海地区的石油之争都是其在保障国家生存和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印度方面———石油是跻身世界强国的必要条件跻身世界强国之列一直是印度不断追求的目标,如今的印度已经基本具备了作为一个世界大国的条件,并有望在不远的将来成为一个重要的世界经济体。但是,尽管印度的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就,并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一个制约其前进脚步的因素也在慢慢扩大,这个因素就是石油安全问题,这个问题能否得到解决直接关系到印度强国之梦能否实现。印度的能源问题很早就出现了,除了煤矿储量丰富之外,印度的石油和天然气储备十分缺乏,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印度就成为了石油进口国。目前,印度的石油需求量居世界第六位,日均石油消费量达到200万桶以上。到2010年,印度将取代韩国成为世界第四大能源消费国,排在美国、中国和日本之后。印度石油战略主要是利用地理上的优势,以保持与中东地区的能源合作作为立足点;加强与俄罗斯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俄罗斯的石油作为重要补充;扩大能源合作范围,在非洲和拉美地区寻找合作伙伴;以企业收购和直接收购双管齐下,确保对海外石油资源的控制。印度的国家石油战略将不仅会影响未来南亚地区的地缘政治图景,甚至对未来全球能源和地缘政治图景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三、中俄两国石油政治两国政治关系发展进程自苏联解体,中国与俄罗斯正式建交以来,两国关系一直处在一种良性的发展势头中。新中国成立初期,曾得到苏联大量物质和技术的支持。1989年邓小平和戈尔巴乔夫在北京举行了“结束过去,开辟未来”的历史性会晤。两国在1992年12月19日发表的联合声明中互相确认对方为友好国家。1994年9月两国建立了建设性伙伴关系。1996年4月,在叶利钦总统访华期间,两国关系又升华为“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1997年中俄签署了《关于世界多级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联合声明》,同年,中、俄、哈、吉、塔五国共同签署了《关于在边界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1998年发表了《关于中俄边界问题的联合声明》。2001年7月江泽民主席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与普京总统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互视对方为友好国家,共同倡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将两国和两国人民“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和平思想用法律形式确定了下来,为中俄关系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02年,中俄又签订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中俄双方在涉及双方关系的几乎所有领域均已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双方建立了最高级定期会晤机制,各层次的交流和人员往来频繁,军事、经贸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不断扩大;中共十六大召开后,中国新一届领导班子走马上任,时任俄罗斯总统的普京是中共十六大后第一位访华的外国元首。而俄罗斯同样是胡锦涛担任中国国家主席后首次出访的第一站,这充分表明了中俄两国对加强双边关系的高度重视。2005年,胡锦涛访问俄罗斯,两国元首签署了《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双方都赞成以国际法、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和多边方式加强联合国在世界政治中的作用等为基础,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2005年6月初,中国与俄罗斯互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的批准书,标志着两国彻底解决了所有的历史遗留边界问题,为深化中俄战略合作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2007年11月俄罗斯总理祖布科夫在与访俄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举行会谈时说:“俄中关系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并成为构建21世纪国家间关系的榜样。”两国元首共同宣布2006年和2007年在两国互办“国家年”活动,中国与俄罗斯关系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前景十分广阔。影响中俄石油合作的美国因素从全球地缘战略层次来看,中俄共同面临的是“一超多强”的地缘战略格局。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在世界事务中处于霸权地位。其单边主义政策虽然屡遭挫折,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世界地缘政治格局。中俄作为发展中大国仅仅是这个“一超多强”格局中的两强,只能在被迫认可美国的霸权地位的基础上,通过积极、主动参与现有秩序来维护和争取自己的利益。在这个层面上,中美、俄美关系仍然是最主要的。中美两国近年来虽然矛盾不断,冲突日益增多,但总体上仍处于较为平稳的发展时期。但从长期看,中国的崛起必然将改变世界政治舞台的格局,担负起更为重要的责任,同时也会对美国的全球霸权和全球战略利益形成挑战。因而,协作和牵制便成为美国对华关系的双重战略基石。一方面,美国意识到其全球战略利益的实现越来越多地需要来自日益强大的中国的合作,实行保持与中国的接触乃至合作战略;另一方面,美国并不甘心中国的崛起,积极向中国周边地区进行战略延伸,对中国实行遏制战略。一方面通过不断强化同日本和印度的关系来牵制中国;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对中国的安全构成威胁。而台湾问题和朝鲜半岛问题的不确定性,更是为中美关系增添了许多变数,未来的中美关系存在许多不稳定因素,变数较大,不容乐观。俄美关系在苏联刚刚解体时,曾经度过一段短暂的蜜月期。随着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的相继爆发和北约东扩速度的加快,俄美关系开始出现裂痕,并呈不断加深趋势。尤其是进入2007年后,在美国宣布将在捷克或格鲁吉亚部署反导防御系统的雷达站,在波兰建立部署10枚截击导弹的军事基地之后,俄美关系又一次陷入了危机。目前,俄美关系总体上处于一种既矛盾又协调、斗争多于合作的状态。俄美关系的如此走向,实质上是由两国的重大战略利益冲突所决定的。借助国际能源市场价格的飙升,复兴俄罗斯经济,提升综合国力,重振俄罗斯的大国地位,是俄罗斯近些年的主要战略诉求,但这一点恰恰是美国所不能容忍和接受的。防止俄罗斯的重新崛起,千方百计打压和削弱俄罗斯,成为冷战以来美国对俄罗斯的战略政策和目标。事实上,在外交与安全领域,美国从未放松过对俄罗斯的挤压,并不断构筑防范和削弱俄罗斯的屏障。美国不顾俄罗斯的反对,将北约东扩至波罗的海,还极力推动格鲁吉亚和乌克兰加入北约,挤压俄罗斯战略空间。借反恐之机空降中亚,积极推进“大中亚”战略,与俄罗斯在中亚、里海等地争夺能源。在俄罗斯传统势力范围内推动了一系列“颜色革命”,削弱俄罗斯对独联体国家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尽管如此,两国在反恐、防核扩散、伊核问题、朝核问题等方面仍需要合作。再加之俄罗斯自身力量的不足,需要创造一个相对安定的国际环境来发展国内经济,提升综合国力,因此,俄罗斯不会选择与美国进行全面对抗。俄美关系今后将会继续维持斗争与合作并存的格局,保持一种斗而不破的态势。中俄两国同样面临“合围”的格局,中俄两国都需要建立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以便集中精力来解决安全威胁和经济发展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专心致力于国内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俄罗斯也认识到要确保大国地位,关键在于振兴经济。普京强调指出:“稳定的经济是民主社会的主要保障,是世界上受尊敬的强国的基础之基础。”振兴经济是俄罗斯最基本的国家利益所在,“如果在最近一段时间俄罗斯不能集中进行振兴国家、恢复经济和人民福利的工作,国家就注定要停滞,最终将走向解体”。对于中俄而言,今后的十年是两国发展经济的重要机遇期,两国都希望周边环境能够和平稳定。但是两国的周边环境并不安宁,俄罗斯地跨欧亚大陆,其政治、经济中心位于欧洲部分。在欧洲,美国主导的北约东扩极大地挤压了俄罗斯的战略空间,给俄罗斯国家安全带来潜在威胁。目前,北约已将边境推进到俄罗斯家门口,与立陶宛和波兰相邻的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州的这块飞地已经被北约彻底包围。作为俄罗斯战略依靠的独联体离心倾向日益明显。1999年3月,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乌兹别克斯坦三国退出独联体安全体系。在亚洲,俄日之间存在“北方四岛”的领土纠纷,美日不断强化军事同盟,并积极研发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对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安全构成了潜在的威胁。中国是一个陆地海洋性国家,与很多国家陆地或海洋连接,是相邻强国最多的国家,地缘关系十分复杂。东边,钓鱼岛的归属问题悬而未决,东海问题又已经提上了桌面,日本不断强化美日安保体系,扩大美日同盟的职能与范围,并积极研发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对中国的安全构成威胁,中日关系长期处于紧张态势;东南边,南海诸岛的归属问题仍未解决,东盟在发展同中国关系的同时,不断加强同美国的双边和多边合作,来牵制中国;南边,与印度的关系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双方在边界问题上仍然没有达成协议,相互间的不信任根深蒂固。西边,美国借着反恐的名义,在中亚驻军,危及中国的安全。在这种政治环境下,两国应该建立睦邻友好的合作关系,使对方成为自己可靠的后方,两国都需要对方的支持,实现共同繁荣。俄罗斯面对美国和欧盟咄咄逼人的挤压政策,被迫修正其向西方“一边倒”的外交战略,重视加强同亚洲国家特别是中国的外交,以便为俄罗斯在与西方斗争中创造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避免东西两线的地缘形势同时恶化,腹背受敌。中国是俄罗斯最大的邻国,双方有4300千米的边界线。中国同时又是亚洲的一个经济和军事大国,综合国力在不断上升。中俄客观存在的地缘关系和中国所处的重要地缘战略地位是俄罗斯加强对华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发展同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不仅可以为俄罗斯赢得一个稳定的战略大后方,也可以是俄罗斯保持同西方力量对比均衡的一个重要筹码。同时,俄罗斯是中国最大的邻国,在中国地缘政治战略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俄罗斯对中国周边国家中的中亚三国、蒙古、印度有很大的影响力,发展同俄罗斯的友好合作关系,有利于中国同这些国家建立良好的互信关系,确保中国北线、西北线和南线的地缘政治安全,使中国有一个可靠的战略大后方。加强同俄罗斯的友好关系,同时也是中国实行大国外交,维持大国间战略均势的需要。中俄在打击国内分裂势力、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立场方面需要得到对方的支持,为中俄石油合作奠定基础两国在打击国内分裂势力、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给予充分的支持和理解。“俄罗斯认为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外部势力无权干涉。俄罗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台湾独立’,不接受‘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反对台湾加入联合国及其他只能由主权国家参加的国际组织,不向台湾出售武器。俄方理解中方根据《反分裂国家法》为实现国家和平统一所做的努力。”中国则坚持不介入俄罗斯的国内问题,支持俄罗斯反对车臣分裂势力,对涉及俄罗斯主权和国家安全的敏感问题予以充分理解和支持,“坚定支持俄罗斯在维护国家主权和统一、打击分裂主义和恐怖主义方面所做的努力”。有了对方的支持,让两国在国际社会赢得更大合作的空间。推动世界多极化,中俄两国有着相同的立场和看法中俄都反对美国建立单极世界,并致力于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俄罗斯主张世界多极化,“因为它不想受制于美国”,“不想扮演美国的小伙伴角色”,只有在多极世界中俄罗斯才有希望成为独立一极。多极化就是以建立多极世界为目标,进行多方位、多边外交运筹,这是普京外交的核心。这首先是由俄罗斯实力衰退、难以独立构成世界一极的现实决定的,更是由俄罗斯一定要成为世界强国的战略目标决定的。中国经过改革开放之后,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其成为世界经济中越来越重要的力量,中国无论如何也是世界的一极。中俄两国都是当今世界上有能力成为一极的国家,为了自己国家的根本利益,选择在政治和战略上接近,大力发展相互关系,在国际法的框架中加强协调、合作,能够共同制衡唯一的超级大国单极独霸世界的企图。这种新型的大国力量重组趋势有利于保持世界战略力量的平衡和稳定,中俄两国互相借重、相互支持,共同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发展。中俄在国内与国际领域的许多方面存在着共同利益,正是在这种国际政治环境下为两国石油合作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因为许多私营加油站的汽油质量非常的不好,在私营加油站加油之后,可能会对汽车造成伤害,所以不能加。

当代石油石化期刊官网订购

中文化学化工核心期刊化学类核心期刊: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分析化学化学学报 化学通报 中国科学B辑,化学 物理化学学报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催化学报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应用化学 高分子学报 有机化学 无机化学学报 分析实验室 色谱    冶金分析 分子催化 分析测试学报 化学物理学报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化学试剂 结构化学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化学进展化工核心期刊:化工学报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石油化工 硅酸盐学报 高分子学报 燃料化学学报 中国塑料 应用化学无机材料学报化学工程工程塑料应用 化工进展 现代化工 膜科学与技术 精细化工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功能高分子学报 功能材料 塑料工业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合成纤维工业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化学世界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日用化学工业 精细石油化工 离子交换与吸附 塑料科技 合成橡胶工业 橡胶工业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合成树脂及塑料 化工新型材料 新型炭材料 涂料工业 硅酸盐通报 塑料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煤炭转化 无机盐工业 过程工程学报

当代化工研究-国家级,知网 万方 维普收录 杂志社在线审稿。QQ:1319993092Tel:18203239330 (微信同)

行政区划属于惠阳区,大亚湾区管委会也是惠阳区政府派出机构

材料化学前沿化学工程与技术分析化学进展等等望采纳!!

当代石油石化期刊官网订购网站

马建明阿尔及利亚位于非洲西北部,国土面积238万km2,人口3320万,绝大多数是阿拉伯人。阿尔及利亚国土面积在非洲居第二,仅次于苏丹,经济规模居于第三,仅次于南非和埃及,阿尔及利亚人口大部分居住在北部沿海地区,国土的其余部分被撒哈拉沙漠所覆盖。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非常丰富,被誉为“北非油库”。石油和天然气工业是阿尔及利亚的经济支柱,油气产品大部分出口,天然气与石油出口收入占国家外汇收入的90%以上。2006年阿尔及利亚国内生产总值约为1050亿美元,人均GDP 3443 美元,经济增长率2%,外汇储备8亿美元,外债50亿美元,进出口总额738亿美元,得益于稳定的政局、稳定的石油出口和良好的金融状况,阿尔及利亚经济仍保持了较高的增长势头。一、储量和资源阿尔及利亚主要矿产为石油和天然气,其他矿产还有煤炭、铁矿、铅矿、锌矿、金矿、汞矿、钨矿、锡矿、铀矿、稀土金属、磷酸盐、盐矿、重晶石、大理石、金刚石、宝玉石等30多种矿产。主要矿产储量见表1。表1 阿尔及利亚主要矿产储量与储量基础资料来源:①Mineral Commodity Summaries,2007;②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2005;③Mineral Yearbook,2005。石油、天然气截至2005年底,剩余探明石油储量为55亿t,天然气储量为20亿m3。目前已知全国共有180多个油气田,主要分布在阿尔及利亚东部和东北部的含油气盆地中。阿尔及利亚含油气盆地很多,例如:北部的谢利夫盆地和君士坦丁东南部盆地、西北部的大高原盆地、西部的廷杜夫盆地、中部的哈西霍默盆地、中南部的雷甘盆地和阿赫内特盆地、东部和东北部的伊利兹盆地和三叠纪盆地。伊利兹盆地和三叠纪盆地是最主要的油气聚集区。伊利兹盆地位于阿尔及利亚东部与利比亚交界地区,境内面积约11万km2。寒武纪、石炭纪地层厚3000 m以上。盆地的主要生油层是志留系的笔石页岩,中、上泥盆统的黑色页岩也可能生油,油气田主要为南北向的平缓构造圈闭。煤炭主要集中于西部边界处的贝萨尔盆地,产在晚石炭世沉积层中,储量不大。煤灰分8%~20%,挥发物20%~35%,硫2%~5%。铁矿铁矿资源主要分布于北部和西南部。在阿尔及利亚西南廷多夫Tindouf台向斜谷内发现了最大的泥盆纪鲕状沉积铁矿(贾拉杰比利特Gara Djebilet铁矿和迈舍里阿布拉齐兹Mecheri Abdelaziz铁矿),总储量42亿t,含铁57%。在阿尔及利亚北部的礁灰岩中探明了接触变质型铁矿(分布在温扎Ouenza地区、布哈里堡Boukhadra地区和哈尼尼-塞蒂夫山Djebel Hanini-Setif地区),总储量超过7000万t,铁含量为60%。锰矿锰储量不大,乌艾德盖塔拉矿床属火山热液型,产在贝萨尔省,总储量150万t,锰的含量为40%~50%。铅锌矿铅、锌总储量居非洲第二位,主要分布在阿尔及利亚北部。矿床为层状、脉状(远成热液型)、透镜状脉状(热液型)多金属矿床。层状矿床产在侏罗纪(埃尔阿别德、杰格连矿床)和白垩纪(柯尔杰特约瑟失、麦斯卢拉、伊什木里山矿床)碳酸盐沉积层。脉状矿床产在白垩纪砂质粘土质岩层中(格卢马、萨卡莫齐矿床),与三叠纪蒸发岩的底辟褶皱共生。铜储量不大,主要分布于阿尔及利亚的东南部。阿尔及利亚探明铅锌矿石储量150万t,其最大的瓦迪阿米祖尔Oued Amizour铅锌矿平均含锌0%,含铅2%,厚度48 m。铜矿含铜多金属矿床属火山成因和深成热液型。矿床产在白垩纪-新第三纪的岩层中,与中新统火山岩(如布苏发、乌艾德艾尔柯比里矿床)、花岗岩有关(如布杜卡、阿沙伊什、艾因巴尔巴尔、柯夫乌姆杰布尔矿床)。含铜砂岩矿点见于白垩纪和三叠纪(阿特拉斯的西部艾因谢夫拉、萨拉列基)、前寒武纪(乌加尔特区的本塔因)和文德期(罕克)的沉积层中。汞矿汞总储量居非洲第一位,主要矿床产在东北部的安纳巴区的白垩纪陆源碎屑岩中和前寒武纪的片岩中。格尼萨矿床金属储量4500t,矿石含汞16%;穆拉什马矿床金属储量7700t,矿床含汞9%;伊什马因汞矿床已采完。锑矿锑储量居非洲第二位。矿床主要产在阿尔及利亚的北部地区。哈马姆努贝尔斯矿床属超低温型矿床。钨矿钨储量居非洲第一位。主要分布于东南部的阿哈加尔地区,主要矿床有纳赫达(拉乌尼)、廷阿姆洛、艾尔卡卢萨、巴什尔、提夫塔祖宁等。这些矿床为石英锡石脉状矿床。在阿尔及利亚的北部还有别列舍塔矽卡岩白钨矿矿床。金矿金集中产于阿尔及利亚南部霍加尔Hoggar地区。其中,季列赫Tirek金矿距塔曼拉塞特Tamanrasset市400km,探明地质储量73万t,金平均品位18g/t。阿米斯米萨Amessmessa金矿位于塔曼拉塞特市以西460km,探明地质储量338万t,金平均品位18g/t。提里林-汗纳Tiririne-Hanane金矿位于塔曼拉塞特Tamanrasset市以东450km,探明地质储量1万t,金平均品位17g/t。阿比圭 Abegui 金矿为网脉状金矿,探明地质储量7万t,金平均品位59g/t。阿尔及利亚金矿储量有100t,总资源量有200t。磷酸盐磷酸盐分布在阿尔及利亚北部翁克山Djebel Onk磷酸盐盆地,储量20亿t,居非洲第五位。磷块岩一般为粒状,产在晚白垩世古近纪的粘土碳酸盐岩沉积层中,最大的矿床是杰贝勒翁格,其次是艾尔库伊夫、木扎伊塔矿床。重晶石储量居非洲第二位。在阿尔及利亚北部发现的矿床有:木扎布脉状矿床,储量215万t,BaSO4含量90%,阿芬苏、布马尼、瓦尔谢尼斯和西提堪贝尔矿床。在贝萨尔区分布着布卡伊斯、阿巴德拉重晶石脉田。金刚石阿尔及利亚拉甘Reggane地区正在进行金刚石勘查,发现了一座金刚石砂矿,勘查工作主要目的是在西非地块找到原生金刚石矿。饰面石材饰面石材主要分布在奥兰 Oran省瓦迪马达赫 Oued Madakh蛇纹岩矿、艾因泰穆普特Aïn Témouchent地区哈西夏拉Hassi Ghala石灰华和石灰岩矿、克莱夫Chlef地区的泰内斯Ténès石灰岩矿、艾因泰穆普特Aïn Témouchent地区的门杰尔Dhar El Mendjel黑石灰石矿、泰贝萨Tébessa地区的代尔山 Djebel Dyr虫状石灰石和燧石矿、代夫山Djebel Def黑石灰石矿、盖尔达 Ghardaïa省、瓦尔格拉 Ouargla省和别恰 Béchar省的石膏花和硅化木矿。这些饰面石材矿颜色多样、质地均匀、色泽光亮、交通便利、易于露天开采。宝玉石包括绿宝石、刚玉、黄玉、锆石、绿宝石、石英晶体、蓝晶石、萤石、玛瑙和玉髓。膨润土分布在阿尔及利亚西部第三纪的火山盆地玛格丽亚 Maghnia 地区和穆斯特加奈姆Mostaganem地区,该地区毗邻港口、公路和铁路,交通便利。盐矿阿尔及利亚盐矿资源很丰富,岩盐资源有10亿t,湖盐资源有15亿t,主要分布在阿尔及利亚东南部的盐湖中。阿尔及利亚盐矿资源还有较大远景,可供大量出口。其他矿产还有高岭土、硅藻土、白云岩、长石、萤石、锡矿、铀矿、铌、钽、铷、石膏、珍珠岩和滑石等。二、矿业阿尔及利亚是非洲地区重要的矿业大国,石油、天然气生产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占阿尔及利亚政府收入的76%,占阿尔及利亚国内生产总值的超过30%,此外,氨水、粘土、水泥、金矿、氦、铁矿石、甲醇、磷酸盐、钠盐、钢铁、锌等也有一定的产量(表2)。表2 阿尔及利亚主要矿产品产量资料来源:①Mining Annual Review,2004;②Mineral Yearbook,2005;③-/statistics/htm。2000年以来注册登记了1995个矿权,320个正在研究;已授予经营747个矿点,其中370个正在勘探。矿点勘探开发权的授予使政府收入达32亿第纳尔。另外,2006年登记的矿权数量比2005年增长了18%。目前,阿国有矿业加工厂674家,国有占29%;其中有骨料生产厂68家、水泥生产厂15家、粘土矿厂94家、天然采沙厂63家、石膏生产厂39家、大理石加工厂12家、石料加工厂5家、盐厂14家及采沙厂15家。石油天然气阿尔及利亚的石油产量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主要油田有:哈西梅萨乌德、哈乌德贝尔卡努伊、艾尔哈西、哈西艾尔阿格列布、古尔德艾尔巴盖里区。阿尔及利亚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SONATRACH)目前在世界同行业列第十一位,是地中海地区第一大石油公司。该公司为世界液化石油气和液化天然气第二大供应商,天然气的第三大供应商。2005年阿尔及利亚原油和凝析油产量7711万 t,天然气8亿m3,液化石油气860万t。阿尔及利亚原油加工能力为每年2250万t。2005年阿尔及利亚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共生产各类油气制品4万t油当量,阿尔及利亚的经济主要依赖石油天然气工业。铁矿石铁矿石近年产量也在逐年减少,2005年产量为9万t。主要矿山有旺扎、布哈德拉、汗盖特和贝尼萨夫等,其中旺扎矿最大,为大型露采矿山,年生产能力为360万t,矿石品位在53%~60%之间。矿石主要供给安纳巴附近的艾尔哈贾尔钢厂。铝迪拜铝业公司(Dubai Aluminium CL)计划在阿尔及利亚吉杰勒Jijel地区的贝拉拉Bellara工业园区建设一座年产60万t的铝厂,所生产的铝大部分供出口。金阿尔及利亚黄金生产主要分布在南部地区的阿米斯米萨 Amesmessa 金矿、季列赫Tirek金矿和济塔Zita金矿,共采出矿石65718t,平均品位35g/t。2005年阿尔及利亚阿米斯米萨金矿完成了年处理30万t矿石选矿厂的可行性研究。2005年,加拿大撒哈拉资源公司(Sahara Resources I)获得提姆加温Timgaouine金矿的矿权,该金矿位于阿尔及利亚塔曼拉赛特Tamanrasset地区西南170km。磷酸盐磷酸盐主要产于阿尔及利亚东北边城安纳巴以南330km的杰贝勒翁格矿山。该矿山规模大,磷矿赋存层位稳定,近似水平产状产出,埋藏浅,矿石品位高,平均为40%,易采、易选。近年来磷酸盐产量逐年下降,2005年继续下降,产量仅为8万t。重晶石重晶石产量不大,2005年产量为52813 t。生产主要集中在艾因穆蒙、西济堪贝尔、麦尔卡矿山。水泥2005年阿尔及利亚水泥产量达到了1280万t,主要生产公司包括阿尔及利亚水泥公司(Algerian Cement C),该公司正在扩建水泥年生产能力到250万t,新建年生产能力55万t的白水泥生产线,所生产的白水泥大部分供出口。三、对外贸易由于国际市场石油和天然气价格的连续大幅上涨,导致了阿尔及利亚出口额的大幅增长。2005年阿尔及利亚出口总额488亿美元,其中石油天然气出口额456亿美元,石油天然气出口额占阿尔及利亚出口总额的4%,石油天然气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阿尔及利亚出口均是通过8个主要港口或天然气管道进行的。2005年出口原油和凝析油价值256亿美元,管道天然气73亿美元,液化天然气54亿美元,石油冶炼产品40亿美元,石油液化气33亿美元。2005年阿尔及利亚原油出口额比2004年增长了47%,原油出口量46700万桶,比2004年增长7%。其他一些重要矿产品包括磷酸盐2080万美元,甲醇2030万美元,钠盐1200万美元等。阿尔及利亚原油出口的90%输往西欧。欧盟国家是阿尔及利亚天然气出口的第一大市场,其年进口量占阿尔及利亚天然气出口量的90%。阿尔及利亚与俄罗斯、挪威是欧洲三大天然气的供应国。阿尔及利亚政府计划到2005年使天然气的年产量达到1500亿m3,出口达到850亿m3。为此,政府计划大规模投资,一方面为了增强天然气运输和分配网络的能力;另一方面为巩固出口的基础设施。石油天然气出口是阿尔及利亚的主要外汇来源。表3 2005年阿尔及利亚主要出口目的国与出口额 单位:百万美元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驻阿尔及利亚民主人民共和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从分地区看,欧盟是阿尔及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2005年,阿欧贸易总额为5亿美元,占阿对外贸易总额的7%。阿从欧盟进口7亿美元;向欧盟出口8亿美元。经济发展合作组织(除欧盟国家外)与阿尔及利亚的贸易总额位居欧盟之后。2005年,阿与经济发展合作组织成员国实现贸易额7亿美元。其中,阿从经济发展合作组织国家进口7亿美元,向上述国家出口148亿美元。阿尔及利亚与亚洲、南美洲、大洋洲、非洲等世界其他地区的贸易比重较小,2005年与上述地区总贸易额为109亿美元。表4 2005年阿尔及利亚主要进口来源国与进口额 单位:百万美元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驻阿尔及利亚民主人民共和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从分国家看,美国、法国、意大利分别为阿尔及利亚第一、二、三大贸易合作伙伴。出口方面,美国是阿尔及利亚的最大出口目的地国,阿全年向美出口产品6亿美元;其次为意大利5亿美元,西班牙8亿美元,法国9亿美元,巴西9亿美元,荷兰4亿美元,加拿大7亿美元。阿对上述七国的出口额约占阿总出口额的78%。进口方面,法国是阿尔及利亚的最大进口来源国,达3亿美元,其次为意大利15亿美元,美国3亿美元,中国9亿美元,德国3亿美元,西班牙5亿美元。阿自上述六国进口金额约占阿总进口额的54%。2005年,中国超越德国,成为阿尔及利亚第四大进口来源国。四、矿业政策阿尔及利亚于1993年出台了投资法,鼓励私人投资并赋予许多优惠政策,对外国投资者实行国民待遇,积极吸引外资。投资法案规定:除国家限定的战略部门外,实行自由投资的政策;外资企业和本国企业缴纳相同的所得税,税率一律为42%,但对符合阿尔及利亚国家经济发展计划的优先项目前3年实行免税,第四年、第五年分别减缴50%和25%;外资企业5年免缴土地税。目前该投资法不断得到完善,落实情况良好。石油天然气工业是阿尔及利亚最重要的产业,根据阿尔及利亚碳化氢法,对在阿尔及利亚从事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炼化的阿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SONATRACH)以及外国石油公司,阿尔及利亚政府征收85%的公司利润税,根据实施区域不同此税率可降低至75%或65%;对在阿从事石油天然气管道运输、天然气液化、石油与天然气分离的阿尔及利亚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和外国石油公司征收38%的公司利润税,免征上述公司的职业行为税以及增值税。目前,在阿尔及利亚的投资国主要包括埃及、美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德国以及沙特阿拉伯和约旦等部分西亚国家。在石油天然气开发方面,1986年,阿尔及利亚首次允许外国资本涉足石油天然气领域,迄今,阿尔及利亚先后同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日本、中国等近20个国家签署了50余项合作协定,近50余家国际石油公司来阿尔及利亚参与阿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迄今阿油气领域吸引的外来投资金额累计已逾100亿美元。在众多公司中,美国石油公司投资居首位,投资逾50亿美元,占35%,其后依次为意大利、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法国、西班牙和中国。阿尔及利亚实行有管制的浮动汇率制,中央银行掌控着所有的外汇资源。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信贷担保金融机构和权威经济组织之一的法国外贸保险公司,根据政治稳定、外汇储备、偿还能力、货币贬值风险、银行风险、经济形势和支付状况等7类指数,在2004年“国家风险”评级结果中,将阿尔及利亚列入B级,即小风险投资国家。五、展望由于阿尔及利亚靠近欧洲,以及阿尔及利亚丰富的油气资源,阿尔及利亚油气工业一直是吸引外国投资的主要部门。阿尔及利亚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石油产量受石油输出国组织生产配额的制约。目前阿尔及利亚政府计划提高石油天然气产量,增加石油天然气出口。阿尔及利亚政府积极扩大天然气出口,目前阿尔及利亚与欧洲有两条天然气管线连接,一条是长1078km输送能力6570万m3/日的Trans-地中海管线,起于哈西鲁迈勒气田,经过突尼斯最终到达意大利;另一条是长1609km输送能力2322万m3/日的Maghreb欧洲天然气管线,经过摩洛哥将哈西鲁迈勒气田与西班牙连接。阿尔及利亚还计划新建3条天然气管线:阿尔及利亚与欧洲之间的Medgaz天然气管线,预计2008年竣工;阿尔及利亚至意大利之间的新管线,预计2008年投入使用;Warri天然气田与哈西鲁迈勒气田之间新建一条7160km的天然气管线。随着油气生产和出口的增长,阿尔及利亚已经成为国际能源市场重要的供应国。阿尔及利亚是非洲第二大铅锌生产国,近年来又有较大发现。随着国际市场铅锌价格上扬,铅锌矿的勘查开发也可能为阿尔及利亚的矿业发展提供重要机遇。主要参考文献[1]Omar CAMining Annual Review,2004[2]Mineral Commodity Summaries,2007[3]Philip MMThe Mineral Industry of AUSGeological Survey,Minerals Ydarbook,2005[4]夏景华阿尔及利亚石油和天然气工业现状当代石油石化,2006年,第2期[5]柳正阿尔及利亚矿业投资环境资源·产业,2002年,第4期[6]王有勇,中国与阿尔及利亚的能源合作阿拉伯世界研究,2007年,第2期[7]Ministry of Energy and Mining-Algeria,-/[8]中华人民共和国住阿尔及利亚民主人民共和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

您好,经过期刊导航网小编认真查询,该杂志是核心期刊,而且是双核心期刊,以下是关于该杂志的简单介绍,希望有所帮助:《现代化工》杂志创刊于 1980 年,是由中国化工信息中心主办的大型综合性化工技术类期刊。以战略性、工业性和信息性为特色, 致力于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 ,全面报道国内外最新化工科研、技术应用和技术革新成果,探讨化工行业和科研领域的热点、焦点话题,报道内容广,发行范围大,是化工及其相关领域从事科研、设计、教学、信息研究和技术管理人员的首选综合性技术类期刊。

回答 可以混加的,只要汽油标号相同,都是可混加的。 汽油标号是实际汽油抗爆性与标准汽油的抗爆性的比值。标号越高,抗爆性能就越强。标准汽油是由异辛烷和正庚烷组成。92号汽油则表示该标号的汽油与含异辛烷92%、正庚烷8%的标准汽油具有相同的抗爆性。 标准汽油是由异辛烷和正庚烷组成。异辛烷的抗爆性好,其辛烷值定为100;正庚烷的抗爆性差,在汽油机上容易发生爆震,其辛烷值定为0。如果汽油的标号为90,则表示该标号的汽油与含异辛烷90%、正庚烷10%的标准汽油具有相同的抗爆性。 汽油选择标准: 汽车选择汽油标号的首要标准就是发动机的压缩比,也是当代汽车的核心节能指标。引擎的运行是由气缸的“吸气--压缩--燃烧--排气--吸气”这样周而复始的运动所组成,活塞在行程的最远点和最近点时的气缸体积之比就是压缩比。 降低油耗的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方法就是提高发动机的压缩比。提高压缩比只是改变活塞行程,混合油气压缩得越厉害,它燃烧的反作用也越大,燃烧越充分。但压缩比不是轻易能动的,因为得有另一个指标配合,即汽油的抗爆性指标,亦称辛烷值,即汽油标号。 不要经常加下92又加95就没关系,经常混加92是没关系的,私人的油不建议混加 更多5条 

石油被广泛运用于工业、农业、国防和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被称为经济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推动剂。“黑色金子”、“工业血液”,这是人们对石油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形象比喻,说明了石油资源对于发展国民经济、推动社会进步的极端重要性。石油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商品,而且是一种“政治商品”,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石油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石油和石油产地的控制一直是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之一。当今世界,但凡是重要的石油出产地,就必然有世界强国、大国之间的战略竞争。国际政治力量围绕石油产地展开的较量不仅表现在国际经济竞争领域,而且还广泛地渗透到国际政治斗争领域,甚至在强国和大国的地缘战略、军事战略中也有充分表现。正如美国作家丹尼尔·耶金在其著作《石油风云》中写道,现代战争史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石油资源的争夺史。石油作为极其重要的战略资源,是与国家战略、国家实力和经济、政治、军事、外交等紧紧交织在一起的。事实证明,谁控制了世界石油资源,谁就掌握了控制世界权力的把柄。一、世界石油供需状况按照已探明的储量大小,当今世界石油分布地区依次为中东、美洲、非洲、东欧及独联体、亚太地区和西欧地区。其中,中东地区的油气储量占世界已探明油气储量的42%,美洲地区的油气储量占97%,非洲地区的油气储量占87%,东欧及独联体地区的油气储量占28%,亚太地区的油气储量占02%,西欧地区的油气储量占44%(《当代石油石化》2004年第1期,第45页)。与已经探明的石油储量相对应,石油产出量的世界排名也依次为中东、美洲、非洲、东欧及独联体、亚太地区和西欧地区。最近,俄罗斯政府非常重视石油工业。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说,俄罗斯将采取措施,减少对石油企业征税,促进石油生产,以为稳定世界石油市场作出贡献。俄罗斯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出口仅次于沙特阿拉伯。虽然世界各地石油产量的高低与石油储量的多少直接相关,但是石油的消耗量却与产量或储量不存在对应关系。以1995年为例,当年石油消耗最多的国家并不在中东地区,而是经合组织成员国,其石油消耗总量占全世界消耗量的约8%,其中自产石油占世界的9%,消费量的一半依赖进口。同年石油产量占世界总产量大约7%的中东地区,其石油出口量占全世界的1%,而消费量却只占8%。据德国科隆经济研究所杂志2007年第29期(7月19日)消息,2006年世界石油的消耗总量为96亿吨,其中十大原油消费国分别是,美国(42亿吨)、中国(47亿吨)、日本(41亿吨)、俄罗斯(36亿吨)、德国(23亿吨)、印度(19亿吨)、巴西(04亿吨)、加拿大(1亿吨)、朝鲜(1亿吨)、法国(94亿吨)。与世界石油的生产和消费地理分布不平衡相对应,世界政治、经济强国和国家集团对石油进口的极大依赖以及石油输出国多为小国、弱国的特征,则成为世界大国、强国围绕石油而展开国际政治斗争的现实客观条件。当今世界,综合国力最强的国家是美国、西欧国家和日本(其中多为经合组织成员国)等,而这些国家自身的石油开采量极小,都要依赖大量的石油进口以维系经济的持续发展。仍以1995年为例,当年这些国家的石油进口占全世界石油进口总量的约3%,而当年世界石油出口最多的中东地区全部石油出口的4%是输往上述国家和地区的。二、世界石油政治环境石油天然气资源分布与消费的不均衡,导致全球对石油天然气资源的追逐越来越激烈。石油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不仅遵循市场的逻辑,更大程度上要遵守政治权力的逻辑。石油从来都是与政治紧密联系的,它既可视为国家间关系的风向标,又是促进国家间关系向前发展的粘合剂。美国方面———石油是美国建立全球霸权的基础美国对全球石油中心的控制权开始产生兴趣并付诸实践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始的。“二战”后,在战争中受到重创的西欧,特别是英法,不得不全面收缩它们在海外的势力范围,其中就包括重要的石油产地———中东和北非地区;此时的美国既具备实力,也有战略上的需要———遏制苏联的扩张,保护西欧地区的生存并控制该地区。在整个冷战时期,美苏对全球石油中心的争夺是双方争夺世界霸权的一部分。在冷战后,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谋求对全球石油中心的控制权则是为巩固自身超级大国的地位并在此基础上谋求世界霸权这一战略企图服务的。美国经济发展速度快,对石油的需求量也大,因此,美国通过各种手段来试图控制石油储备量大的国家及地区,以保证其国家的能源安全。第一,在中东地区,美国通过战争手段等对中东地区加以控制,这是因为:一方面中东地区石油生产量大,另外,中东地区是欧盟和日本的石油供应地,通过对中东石油的控制,美国可以将它们更牢固地捆绑在自己的战车上。第二,在拉美地区,美国视其为自己的后院,其中墨西哥是首要的和可靠的石油进口来源,其巨大的石油储量使得墨西哥很可能将在未来十年成为世界石油产量增长的来源。第三,新兴的中亚里海地区由于其巨大的石油储藏和生产潜力而吸引了美国的注意。该地区主要由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以及与该地区部分接壤的伊朗和俄罗斯组成。美国企图在该地区成立亲美政府,排斥俄罗斯的影响。这些做法无疑都是以进一步巩固美国对该地区石油生产的控制为目的。第四,西部非洲地区是美国的又一个重要的石油进口地。目前,西部非洲生产的石油几乎全部运往美国市场。第五,从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到北美的加拿大这片广大的能源区域内,美国也成功地取得了即使不是决定性,也是对该地区石油生产相当大的控制权。在美国看来,“俄罗斯如今已成为美国市场一个潜在的可靠的石油供应者”。这不仅表现为俄罗斯的石油通过帮助美国石油进口的多样化以及满足美国国内不断增长的石油需求,从而有助于美国的能源安全,而且还表现为大量俄罗斯石油进入国际市场将有助于国际油价的稳定。欧盟方面———石油是欧盟保证国际事务中独立性的重要条件欧盟是当今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然而欧盟各国,除英国、挪威以及新加入的罗马尼亚外,基本上没有石油资源,因此,欧盟对进口石油有严重的依赖性。中东地区是欧盟的主要石油供应地。在2001年“9·11”之后,美国将伊朗列入所谓的“邪恶轴心”国家,但是作为美国盟友的欧盟却没有追随美国对伊朗的政策,而是继续坚持与伊朗保持对话与合作,并建立与俄罗斯的战略性能源伙伴关系。出于地缘战略的考虑,近几年来,由于国际能源价格的上涨,欧盟不再把石油输出国组织作为石油资源的唯一来源,而是将俄罗斯作为能源方面的主要合作伙伴,因此,能源领域的合作成为俄欧双方政治对话中一个重要的主题。为改善对中东石油过度依赖的现状,法国、德国等西欧国家除了加强与俄罗斯的石油合作外,也开始积极寻求新的能源合作伙伴,其目标包括:大力开拓东南亚市场,努力打入拉美油气资源领域,积极进军非洲能源市场。俄罗斯方面———石油是俄罗斯复兴大国地位的有力武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已无法与昔日的苏联相比。俄罗斯的综合国力在世界上的排名直线下落,对国际事态的发展无能为力。尽管如此,俄罗斯从未放弃过复兴大国地位的努力。在叶利钦执政后期,确立了以“恢复大国地位,确保势力范围”为目标,东西方平衡的全方位外交战略。普京上台后又对该战略作了进一步的扩充,其主要内容是:大力推行以国家利益为基础,以恢复俄罗斯世界大国地位和全球战略稳定为目标,积极推动多极化和世界新秩序的建立,欧亚并重、东西兼顾、平衡的全方位外交。但是在看到俄罗斯的勃勃雄心的同时也应该要看到,当前国力衰落的俄罗斯可运用的外交筹码是十分有限的,而在这些有限的外交筹码中,石油已经成为俄罗斯复兴大国一件特别重要的武器。对俄罗斯而言,除了中东作为世界第一大产油区这一重要战略角色外,中东还有其他更为重要的战略意义。首先,高加索地区是俄罗斯西南部战略屏障,而该地区正好与中东地区,特别是伊朗相邻;其次,中东的石油是俄罗斯石油最有力的竞争者,保持俄罗斯在中东的影响力有助于俄罗斯石油在国际油价变动中的收益;最后,在里海—地中海输油管线开通后,俄罗斯在欧洲的石油市场份额以及俄罗斯对独联体产油国,特别是哈萨克斯坦的影响力都将遇到不小的挑战。尽管中东对俄罗斯是如此重要,但是长期以来俄罗斯在与美国的竞争中却基本处于劣势,特别是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后,俄罗斯在苏联时期在该地区的传统盟友,如叙利亚、利比亚等国都迫于美国的压力而动摇了长期的强硬政策,而坚持对美国强硬的伊朗也因核问题上的拒绝让步而笼罩在美国的战争阴影下。对于这些传统盟友的处境,俄罗斯常常表现得爱莫能助。如何保证俄罗斯在中东的战略利益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自从俄罗斯的外交战略从独立初期“大西洋主义”逐渐转向“欧亚主义”后,俄罗斯对亚太地区的重视日益提高,因为这里是“拥有巨大核潜力、在军事和经济关系领域中的大国利益的交汇地”。特别是出于联合中国与印度这两个世界的重要大国来制衡美国的考虑,普京总统上台后,把加强与上述两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作为俄亚太外交的重点,而石油外交在俄亚太外交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四个石油消费国中,除美国外,中国、日本、韩国都是亚太国家(印度目前排名也达到第七位)。这些国家都在积极从俄罗斯寻求新的石油来源,降低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度以保证本国的石油安全。这无疑给石油储量丰富,同时具有地缘政治优势的俄罗斯一个十分有利的外交态势。当前,与俄罗斯展开大规模能源合作的亚太国家主要是中、日、印三国,通过与这三个国家,特别是与中国和印度的能源合作,俄罗斯在亚太逐渐形成了稳定的影响力,这同时也很好地巩固了俄罗斯在世界石油格局中作为“一极”的地位。此外,亚太石油外交的成功也令在欧洲和中东、中亚地区受挫的俄罗斯保住了作为一个世界大国的自信心。日本方面———石油是谋求国家生存和大国地位的重要筹码日本能源及其匮乏,完全依赖进口。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日本政府一直重视制订国家的能源战略。可以说,能源战略是日本经济战略的核心部分。中东地区始终是日本石油供应的最重要地区;日本除了重视中东外,还扩大到从亚太地区,包括中国和印度尼西亚和文莱等国进口石油;还有一个则是与当时的苏联接触,试图共同开发苏联的远东地区油田。但除了在与印度尼西亚和文莱等东南亚国家的石油合作方面取得一定成绩外,在与中国的石油贸易合作由于中国自身经济高速发展带动了自身对石油需求的迅速增长而渐渐淡化;与原苏联共同开发远东石油的合作进程,更是由于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原因而长期没有大的突破。在保障石油安全方面,日本主要依靠美国。冷战后日本迅速对石油安全战略作出新的补充和调整,除了继续加强美日同盟,借助美国的力量来保障其石油的供应安全外,也开始了直接向海外投放军事力量来保障石油供应安全的尝试。在寻找新能源方面,日本把重点放在俄罗斯、中亚里海地区、东海地区。日本在这些地区和国家展开了积极的石油外交行动,通过投资合作的形式,日本与俄罗斯等国初步建立起能源合作关系。日俄双方的交涉一度使得中俄关于修建远东输油管线的“安大线”的方案搁浅,而有利于日本的“安纳线”一度占据了上风。但目前双方的合作因在北方四岛问题上的相持不下而陷入停滞。在冷战结束后至今,日本在继续保证国内经济对石油的需求,以继续保持经济大国地位的同时,尽力遏制自己的战略对手(主要是中国)的发展,构建自身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国地位。因此,不论是日本围绕着争取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新成员的目标而在世界各国展开了积极的外交活动,还是日本与中国在俄罗斯、中亚以及东海地区的石油之争都是其在保障国家生存和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印度方面———石油是跻身世界强国的必要条件跻身世界强国之列一直是印度不断追求的目标,如今的印度已经基本具备了作为一个世界大国的条件,并有望在不远的将来成为一个重要的世界经济体。但是,尽管印度的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就,并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一个制约其前进脚步的因素也在慢慢扩大,这个因素就是石油安全问题,这个问题能否得到解决直接关系到印度强国之梦能否实现。印度的能源问题很早就出现了,除了煤矿储量丰富之外,印度的石油和天然气储备十分缺乏,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印度就成为了石油进口国。目前,印度的石油需求量居世界第六位,日均石油消费量达到200万桶以上。到2010年,印度将取代韩国成为世界第四大能源消费国,排在美国、中国和日本之后。印度石油战略主要是利用地理上的优势,以保持与中东地区的能源合作作为立足点;加强与俄罗斯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俄罗斯的石油作为重要补充;扩大能源合作范围,在非洲和拉美地区寻找合作伙伴;以企业收购和直接收购双管齐下,确保对海外石油资源的控制。印度的国家石油战略将不仅会影响未来南亚地区的地缘政治图景,甚至对未来全球能源和地缘政治图景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三、中俄两国石油政治两国政治关系发展进程自苏联解体,中国与俄罗斯正式建交以来,两国关系一直处在一种良性的发展势头中。新中国成立初期,曾得到苏联大量物质和技术的支持。1989年邓小平和戈尔巴乔夫在北京举行了“结束过去,开辟未来”的历史性会晤。两国在1992年12月19日发表的联合声明中互相确认对方为友好国家。1994年9月两国建立了建设性伙伴关系。1996年4月,在叶利钦总统访华期间,两国关系又升华为“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1997年中俄签署了《关于世界多级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联合声明》,同年,中、俄、哈、吉、塔五国共同签署了《关于在边界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1998年发表了《关于中俄边界问题的联合声明》。2001年7月江泽民主席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与普京总统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互视对方为友好国家,共同倡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将两国和两国人民“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和平思想用法律形式确定了下来,为中俄关系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02年,中俄又签订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中俄双方在涉及双方关系的几乎所有领域均已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双方建立了最高级定期会晤机制,各层次的交流和人员往来频繁,军事、经贸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不断扩大;中共十六大召开后,中国新一届领导班子走马上任,时任俄罗斯总统的普京是中共十六大后第一位访华的外国元首。而俄罗斯同样是胡锦涛担任中国国家主席后首次出访的第一站,这充分表明了中俄两国对加强双边关系的高度重视。2005年,胡锦涛访问俄罗斯,两国元首签署了《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双方都赞成以国际法、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和多边方式加强联合国在世界政治中的作用等为基础,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2005年6月初,中国与俄罗斯互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的批准书,标志着两国彻底解决了所有的历史遗留边界问题,为深化中俄战略合作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2007年11月俄罗斯总理祖布科夫在与访俄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举行会谈时说:“俄中关系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并成为构建21世纪国家间关系的榜样。”两国元首共同宣布2006年和2007年在两国互办“国家年”活动,中国与俄罗斯关系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前景十分广阔。影响中俄石油合作的美国因素从全球地缘战略层次来看,中俄共同面临的是“一超多强”的地缘战略格局。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在世界事务中处于霸权地位。其单边主义政策虽然屡遭挫折,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世界地缘政治格局。中俄作为发展中大国仅仅是这个“一超多强”格局中的两强,只能在被迫认可美国的霸权地位的基础上,通过积极、主动参与现有秩序来维护和争取自己的利益。在这个层面上,中美、俄美关系仍然是最主要的。中美两国近年来虽然矛盾不断,冲突日益增多,但总体上仍处于较为平稳的发展时期。但从长期看,中国的崛起必然将改变世界政治舞台的格局,担负起更为重要的责任,同时也会对美国的全球霸权和全球战略利益形成挑战。因而,协作和牵制便成为美国对华关系的双重战略基石。一方面,美国意识到其全球战略利益的实现越来越多地需要来自日益强大的中国的合作,实行保持与中国的接触乃至合作战略;另一方面,美国并不甘心中国的崛起,积极向中国周边地区进行战略延伸,对中国实行遏制战略。一方面通过不断强化同日本和印度的关系来牵制中国;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对中国的安全构成威胁。而台湾问题和朝鲜半岛问题的不确定性,更是为中美关系增添了许多变数,未来的中美关系存在许多不稳定因素,变数较大,不容乐观。俄美关系在苏联刚刚解体时,曾经度过一段短暂的蜜月期。随着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的相继爆发和北约东扩速度的加快,俄美关系开始出现裂痕,并呈不断加深趋势。尤其是进入2007年后,在美国宣布将在捷克或格鲁吉亚部署反导防御系统的雷达站,在波兰建立部署10枚截击导弹的军事基地之后,俄美关系又一次陷入了危机。目前,俄美关系总体上处于一种既矛盾又协调、斗争多于合作的状态。俄美关系的如此走向,实质上是由两国的重大战略利益冲突所决定的。借助国际能源市场价格的飙升,复兴俄罗斯经济,提升综合国力,重振俄罗斯的大国地位,是俄罗斯近些年的主要战略诉求,但这一点恰恰是美国所不能容忍和接受的。防止俄罗斯的重新崛起,千方百计打压和削弱俄罗斯,成为冷战以来美国对俄罗斯的战略政策和目标。事实上,在外交与安全领域,美国从未放松过对俄罗斯的挤压,并不断构筑防范和削弱俄罗斯的屏障。美国不顾俄罗斯的反对,将北约东扩至波罗的海,还极力推动格鲁吉亚和乌克兰加入北约,挤压俄罗斯战略空间。借反恐之机空降中亚,积极推进“大中亚”战略,与俄罗斯在中亚、里海等地争夺能源。在俄罗斯传统势力范围内推动了一系列“颜色革命”,削弱俄罗斯对独联体国家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尽管如此,两国在反恐、防核扩散、伊核问题、朝核问题等方面仍需要合作。再加之俄罗斯自身力量的不足,需要创造一个相对安定的国际环境来发展国内经济,提升综合国力,因此,俄罗斯不会选择与美国进行全面对抗。俄美关系今后将会继续维持斗争与合作并存的格局,保持一种斗而不破的态势。中俄两国同样面临“合围”的格局,中俄两国都需要建立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以便集中精力来解决安全威胁和经济发展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专心致力于国内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俄罗斯也认识到要确保大国地位,关键在于振兴经济。普京强调指出:“稳定的经济是民主社会的主要保障,是世界上受尊敬的强国的基础之基础。”振兴经济是俄罗斯最基本的国家利益所在,“如果在最近一段时间俄罗斯不能集中进行振兴国家、恢复经济和人民福利的工作,国家就注定要停滞,最终将走向解体”。对于中俄而言,今后的十年是两国发展经济的重要机遇期,两国都希望周边环境能够和平稳定。但是两国的周边环境并不安宁,俄罗斯地跨欧亚大陆,其政治、经济中心位于欧洲部分。在欧洲,美国主导的北约东扩极大地挤压了俄罗斯的战略空间,给俄罗斯国家安全带来潜在威胁。目前,北约已将边境推进到俄罗斯家门口,与立陶宛和波兰相邻的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州的这块飞地已经被北约彻底包围。作为俄罗斯战略依靠的独联体离心倾向日益明显。1999年3月,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乌兹别克斯坦三国退出独联体安全体系。在亚洲,俄日之间存在“北方四岛”的领土纠纷,美日不断强化军事同盟,并积极研发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对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安全构成了潜在的威胁。中国是一个陆地海洋性国家,与很多国家陆地或海洋连接,是相邻强国最多的国家,地缘关系十分复杂。东边,钓鱼岛的归属问题悬而未决,东海问题又已经提上了桌面,日本不断强化美日安保体系,扩大美日同盟的职能与范围,并积极研发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对中国的安全构成威胁,中日关系长期处于紧张态势;东南边,南海诸岛的归属问题仍未解决,东盟在发展同中国关系的同时,不断加强同美国的双边和多边合作,来牵制中国;南边,与印度的关系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双方在边界问题上仍然没有达成协议,相互间的不信任根深蒂固。西边,美国借着反恐的名义,在中亚驻军,危及中国的安全。在这种政治环境下,两国应该建立睦邻友好的合作关系,使对方成为自己可靠的后方,两国都需要对方的支持,实现共同繁荣。俄罗斯面对美国和欧盟咄咄逼人的挤压政策,被迫修正其向西方“一边倒”的外交战略,重视加强同亚洲国家特别是中国的外交,以便为俄罗斯在与西方斗争中创造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避免东西两线的地缘形势同时恶化,腹背受敌。中国是俄罗斯最大的邻国,双方有4300千米的边界线。中国同时又是亚洲的一个经济和军事大国,综合国力在不断上升。中俄客观存在的地缘关系和中国所处的重要地缘战略地位是俄罗斯加强对华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发展同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不仅可以为俄罗斯赢得一个稳定的战略大后方,也可以是俄罗斯保持同西方力量对比均衡的一个重要筹码。同时,俄罗斯是中国最大的邻国,在中国地缘政治战略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俄罗斯对中国周边国家中的中亚三国、蒙古、印度有很大的影响力,发展同俄罗斯的友好合作关系,有利于中国同这些国家建立良好的互信关系,确保中国北线、西北线和南线的地缘政治安全,使中国有一个可靠的战略大后方。加强同俄罗斯的友好关系,同时也是中国实行大国外交,维持大国间战略均势的需要。中俄在打击国内分裂势力、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立场方面需要得到对方的支持,为中俄石油合作奠定基础两国在打击国内分裂势力、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给予充分的支持和理解。“俄罗斯认为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外部势力无权干涉。俄罗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台湾独立’,不接受‘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反对台湾加入联合国及其他只能由主权国家参加的国际组织,不向台湾出售武器。俄方理解中方根据《反分裂国家法》为实现国家和平统一所做的努力。”中国则坚持不介入俄罗斯的国内问题,支持俄罗斯反对车臣分裂势力,对涉及俄罗斯主权和国家安全的敏感问题予以充分理解和支持,“坚定支持俄罗斯在维护国家主权和统一、打击分裂主义和恐怖主义方面所做的努力”。有了对方的支持,让两国在国际社会赢得更大合作的空间。推动世界多极化,中俄两国有着相同的立场和看法中俄都反对美国建立单极世界,并致力于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俄罗斯主张世界多极化,“因为它不想受制于美国”,“不想扮演美国的小伙伴角色”,只有在多极世界中俄罗斯才有希望成为独立一极。多极化就是以建立多极世界为目标,进行多方位、多边外交运筹,这是普京外交的核心。这首先是由俄罗斯实力衰退、难以独立构成世界一极的现实决定的,更是由俄罗斯一定要成为世界强国的战略目标决定的。中国经过改革开放之后,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其成为世界经济中越来越重要的力量,中国无论如何也是世界的一极。中俄两国都是当今世界上有能力成为一极的国家,为了自己国家的根本利益,选择在政治和战略上接近,大力发展相互关系,在国际法的框架中加强协调、合作,能够共同制衡唯一的超级大国单极独霸世界的企图。这种新型的大国力量重组趋势有利于保持世界战略力量的平衡和稳定,中俄两国互相借重、相互支持,共同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发展。中俄在国内与国际领域的许多方面存在着共同利益,正是在这种国际政治环境下为两国石油合作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当代石油石化期刊官网订购网址

石油被广泛运用于工业、农业、国防和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被称为经济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推动剂。“黑色金子”、“工业血液”,这是人们对石油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形象比喻,说明了石油资源对于发展国民经济、推动社会进步的极端重要性。石油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商品,而且是一种“政治商品”,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石油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石油和石油产地的控制一直是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之一。当今世界,但凡是重要的石油出产地,就必然有世界强国、大国之间的战略竞争。国际政治力量围绕石油产地展开的较量不仅表现在国际经济竞争领域,而且还广泛地渗透到国际政治斗争领域,甚至在强国和大国的地缘战略、军事战略中也有充分表现。正如美国作家丹尼尔·耶金在其著作《石油风云》中写道,现代战争史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石油资源的争夺史。石油作为极其重要的战略资源,是与国家战略、国家实力和经济、政治、军事、外交等紧紧交织在一起的。事实证明,谁控制了世界石油资源,谁就掌握了控制世界权力的把柄。一、世界石油供需状况按照已探明的储量大小,当今世界石油分布地区依次为中东、美洲、非洲、东欧及独联体、亚太地区和西欧地区。其中,中东地区的油气储量占世界已探明油气储量的42%,美洲地区的油气储量占97%,非洲地区的油气储量占87%,东欧及独联体地区的油气储量占28%,亚太地区的油气储量占02%,西欧地区的油气储量占44%(《当代石油石化》2004年第1期,第45页)。与已经探明的石油储量相对应,石油产出量的世界排名也依次为中东、美洲、非洲、东欧及独联体、亚太地区和西欧地区。最近,俄罗斯政府非常重视石油工业。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说,俄罗斯将采取措施,减少对石油企业征税,促进石油生产,以为稳定世界石油市场作出贡献。俄罗斯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出口仅次于沙特阿拉伯。虽然世界各地石油产量的高低与石油储量的多少直接相关,但是石油的消耗量却与产量或储量不存在对应关系。以1995年为例,当年石油消耗最多的国家并不在中东地区,而是经合组织成员国,其石油消耗总量占全世界消耗量的约8%,其中自产石油占世界的9%,消费量的一半依赖进口。同年石油产量占世界总产量大约7%的中东地区,其石油出口量占全世界的1%,而消费量却只占8%。据德国科隆经济研究所杂志2007年第29期(7月19日)消息,2006年世界石油的消耗总量为96亿吨,其中十大原油消费国分别是,美国(42亿吨)、中国(47亿吨)、日本(41亿吨)、俄罗斯(36亿吨)、德国(23亿吨)、印度(19亿吨)、巴西(04亿吨)、加拿大(1亿吨)、朝鲜(1亿吨)、法国(94亿吨)。与世界石油的生产和消费地理分布不平衡相对应,世界政治、经济强国和国家集团对石油进口的极大依赖以及石油输出国多为小国、弱国的特征,则成为世界大国、强国围绕石油而展开国际政治斗争的现实客观条件。当今世界,综合国力最强的国家是美国、西欧国家和日本(其中多为经合组织成员国)等,而这些国家自身的石油开采量极小,都要依赖大量的石油进口以维系经济的持续发展。仍以1995年为例,当年这些国家的石油进口占全世界石油进口总量的约3%,而当年世界石油出口最多的中东地区全部石油出口的4%是输往上述国家和地区的。二、世界石油政治环境石油天然气资源分布与消费的不均衡,导致全球对石油天然气资源的追逐越来越激烈。石油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不仅遵循市场的逻辑,更大程度上要遵守政治权力的逻辑。石油从来都是与政治紧密联系的,它既可视为国家间关系的风向标,又是促进国家间关系向前发展的粘合剂。美国方面———石油是美国建立全球霸权的基础美国对全球石油中心的控制权开始产生兴趣并付诸实践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始的。“二战”后,在战争中受到重创的西欧,特别是英法,不得不全面收缩它们在海外的势力范围,其中就包括重要的石油产地———中东和北非地区;此时的美国既具备实力,也有战略上的需要———遏制苏联的扩张,保护西欧地区的生存并控制该地区。在整个冷战时期,美苏对全球石油中心的争夺是双方争夺世界霸权的一部分。在冷战后,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谋求对全球石油中心的控制权则是为巩固自身超级大国的地位并在此基础上谋求世界霸权这一战略企图服务的。美国经济发展速度快,对石油的需求量也大,因此,美国通过各种手段来试图控制石油储备量大的国家及地区,以保证其国家的能源安全。第一,在中东地区,美国通过战争手段等对中东地区加以控制,这是因为:一方面中东地区石油生产量大,另外,中东地区是欧盟和日本的石油供应地,通过对中东石油的控制,美国可以将它们更牢固地捆绑在自己的战车上。第二,在拉美地区,美国视其为自己的后院,其中墨西哥是首要的和可靠的石油进口来源,其巨大的石油储量使得墨西哥很可能将在未来十年成为世界石油产量增长的来源。第三,新兴的中亚里海地区由于其巨大的石油储藏和生产潜力而吸引了美国的注意。该地区主要由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以及与该地区部分接壤的伊朗和俄罗斯组成。美国企图在该地区成立亲美政府,排斥俄罗斯的影响。这些做法无疑都是以进一步巩固美国对该地区石油生产的控制为目的。第四,西部非洲地区是美国的又一个重要的石油进口地。目前,西部非洲生产的石油几乎全部运往美国市场。第五,从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到北美的加拿大这片广大的能源区域内,美国也成功地取得了即使不是决定性,也是对该地区石油生产相当大的控制权。在美国看来,“俄罗斯如今已成为美国市场一个潜在的可靠的石油供应者”。这不仅表现为俄罗斯的石油通过帮助美国石油进口的多样化以及满足美国国内不断增长的石油需求,从而有助于美国的能源安全,而且还表现为大量俄罗斯石油进入国际市场将有助于国际油价的稳定。欧盟方面———石油是欧盟保证国际事务中独立性的重要条件欧盟是当今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然而欧盟各国,除英国、挪威以及新加入的罗马尼亚外,基本上没有石油资源,因此,欧盟对进口石油有严重的依赖性。中东地区是欧盟的主要石油供应地。在2001年“9·11”之后,美国将伊朗列入所谓的“邪恶轴心”国家,但是作为美国盟友的欧盟却没有追随美国对伊朗的政策,而是继续坚持与伊朗保持对话与合作,并建立与俄罗斯的战略性能源伙伴关系。出于地缘战略的考虑,近几年来,由于国际能源价格的上涨,欧盟不再把石油输出国组织作为石油资源的唯一来源,而是将俄罗斯作为能源方面的主要合作伙伴,因此,能源领域的合作成为俄欧双方政治对话中一个重要的主题。为改善对中东石油过度依赖的现状,法国、德国等西欧国家除了加强与俄罗斯的石油合作外,也开始积极寻求新的能源合作伙伴,其目标包括:大力开拓东南亚市场,努力打入拉美油气资源领域,积极进军非洲能源市场。俄罗斯方面———石油是俄罗斯复兴大国地位的有力武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已无法与昔日的苏联相比。俄罗斯的综合国力在世界上的排名直线下落,对国际事态的发展无能为力。尽管如此,俄罗斯从未放弃过复兴大国地位的努力。在叶利钦执政后期,确立了以“恢复大国地位,确保势力范围”为目标,东西方平衡的全方位外交战略。普京上台后又对该战略作了进一步的扩充,其主要内容是:大力推行以国家利益为基础,以恢复俄罗斯世界大国地位和全球战略稳定为目标,积极推动多极化和世界新秩序的建立,欧亚并重、东西兼顾、平衡的全方位外交。但是在看到俄罗斯的勃勃雄心的同时也应该要看到,当前国力衰落的俄罗斯可运用的外交筹码是十分有限的,而在这些有限的外交筹码中,石油已经成为俄罗斯复兴大国一件特别重要的武器。对俄罗斯而言,除了中东作为世界第一大产油区这一重要战略角色外,中东还有其他更为重要的战略意义。首先,高加索地区是俄罗斯西南部战略屏障,而该地区正好与中东地区,特别是伊朗相邻;其次,中东的石油是俄罗斯石油最有力的竞争者,保持俄罗斯在中东的影响力有助于俄罗斯石油在国际油价变动中的收益;最后,在里海—地中海输油管线开通后,俄罗斯在欧洲的石油市场份额以及俄罗斯对独联体产油国,特别是哈萨克斯坦的影响力都将遇到不小的挑战。尽管中东对俄罗斯是如此重要,但是长期以来俄罗斯在与美国的竞争中却基本处于劣势,特别是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后,俄罗斯在苏联时期在该地区的传统盟友,如叙利亚、利比亚等国都迫于美国的压力而动摇了长期的强硬政策,而坚持对美国强硬的伊朗也因核问题上的拒绝让步而笼罩在美国的战争阴影下。对于这些传统盟友的处境,俄罗斯常常表现得爱莫能助。如何保证俄罗斯在中东的战略利益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自从俄罗斯的外交战略从独立初期“大西洋主义”逐渐转向“欧亚主义”后,俄罗斯对亚太地区的重视日益提高,因为这里是“拥有巨大核潜力、在军事和经济关系领域中的大国利益的交汇地”。特别是出于联合中国与印度这两个世界的重要大国来制衡美国的考虑,普京总统上台后,把加强与上述两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作为俄亚太外交的重点,而石油外交在俄亚太外交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四个石油消费国中,除美国外,中国、日本、韩国都是亚太国家(印度目前排名也达到第七位)。这些国家都在积极从俄罗斯寻求新的石油来源,降低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度以保证本国的石油安全。这无疑给石油储量丰富,同时具有地缘政治优势的俄罗斯一个十分有利的外交态势。当前,与俄罗斯展开大规模能源合作的亚太国家主要是中、日、印三国,通过与这三个国家,特别是与中国和印度的能源合作,俄罗斯在亚太逐渐形成了稳定的影响力,这同时也很好地巩固了俄罗斯在世界石油格局中作为“一极”的地位。此外,亚太石油外交的成功也令在欧洲和中东、中亚地区受挫的俄罗斯保住了作为一个世界大国的自信心。日本方面———石油是谋求国家生存和大国地位的重要筹码日本能源及其匮乏,完全依赖进口。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日本政府一直重视制订国家的能源战略。可以说,能源战略是日本经济战略的核心部分。中东地区始终是日本石油供应的最重要地区;日本除了重视中东外,还扩大到从亚太地区,包括中国和印度尼西亚和文莱等国进口石油;还有一个则是与当时的苏联接触,试图共同开发苏联的远东地区油田。但除了在与印度尼西亚和文莱等东南亚国家的石油合作方面取得一定成绩外,在与中国的石油贸易合作由于中国自身经济高速发展带动了自身对石油需求的迅速增长而渐渐淡化;与原苏联共同开发远东石油的合作进程,更是由于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原因而长期没有大的突破。在保障石油安全方面,日本主要依靠美国。冷战后日本迅速对石油安全战略作出新的补充和调整,除了继续加强美日同盟,借助美国的力量来保障其石油的供应安全外,也开始了直接向海外投放军事力量来保障石油供应安全的尝试。在寻找新能源方面,日本把重点放在俄罗斯、中亚里海地区、东海地区。日本在这些地区和国家展开了积极的石油外交行动,通过投资合作的形式,日本与俄罗斯等国初步建立起能源合作关系。日俄双方的交涉一度使得中俄关于修建远东输油管线的“安大线”的方案搁浅,而有利于日本的“安纳线”一度占据了上风。但目前双方的合作因在北方四岛问题上的相持不下而陷入停滞。在冷战结束后至今,日本在继续保证国内经济对石油的需求,以继续保持经济大国地位的同时,尽力遏制自己的战略对手(主要是中国)的发展,构建自身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国地位。因此,不论是日本围绕着争取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新成员的目标而在世界各国展开了积极的外交活动,还是日本与中国在俄罗斯、中亚以及东海地区的石油之争都是其在保障国家生存和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印度方面———石油是跻身世界强国的必要条件跻身世界强国之列一直是印度不断追求的目标,如今的印度已经基本具备了作为一个世界大国的条件,并有望在不远的将来成为一个重要的世界经济体。但是,尽管印度的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就,并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一个制约其前进脚步的因素也在慢慢扩大,这个因素就是石油安全问题,这个问题能否得到解决直接关系到印度强国之梦能否实现。印度的能源问题很早就出现了,除了煤矿储量丰富之外,印度的石油和天然气储备十分缺乏,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印度就成为了石油进口国。目前,印度的石油需求量居世界第六位,日均石油消费量达到200万桶以上。到2010年,印度将取代韩国成为世界第四大能源消费国,排在美国、中国和日本之后。印度石油战略主要是利用地理上的优势,以保持与中东地区的能源合作作为立足点;加强与俄罗斯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俄罗斯的石油作为重要补充;扩大能源合作范围,在非洲和拉美地区寻找合作伙伴;以企业收购和直接收购双管齐下,确保对海外石油资源的控制。印度的国家石油战略将不仅会影响未来南亚地区的地缘政治图景,甚至对未来全球能源和地缘政治图景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三、中俄两国石油政治两国政治关系发展进程自苏联解体,中国与俄罗斯正式建交以来,两国关系一直处在一种良性的发展势头中。新中国成立初期,曾得到苏联大量物质和技术的支持。1989年邓小平和戈尔巴乔夫在北京举行了“结束过去,开辟未来”的历史性会晤。两国在1992年12月19日发表的联合声明中互相确认对方为友好国家。1994年9月两国建立了建设性伙伴关系。1996年4月,在叶利钦总统访华期间,两国关系又升华为“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1997年中俄签署了《关于世界多级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联合声明》,同年,中、俄、哈、吉、塔五国共同签署了《关于在边界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1998年发表了《关于中俄边界问题的联合声明》。2001年7月江泽民主席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与普京总统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互视对方为友好国家,共同倡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将两国和两国人民“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和平思想用法律形式确定了下来,为中俄关系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02年,中俄又签订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中俄双方在涉及双方关系的几乎所有领域均已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双方建立了最高级定期会晤机制,各层次的交流和人员往来频繁,军事、经贸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不断扩大;中共十六大召开后,中国新一届领导班子走马上任,时任俄罗斯总统的普京是中共十六大后第一位访华的外国元首。而俄罗斯同样是胡锦涛担任中国国家主席后首次出访的第一站,这充分表明了中俄两国对加强双边关系的高度重视。2005年,胡锦涛访问俄罗斯,两国元首签署了《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双方都赞成以国际法、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和多边方式加强联合国在世界政治中的作用等为基础,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2005年6月初,中国与俄罗斯互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的批准书,标志着两国彻底解决了所有的历史遗留边界问题,为深化中俄战略合作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2007年11月俄罗斯总理祖布科夫在与访俄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举行会谈时说:“俄中关系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并成为构建21世纪国家间关系的榜样。”两国元首共同宣布2006年和2007年在两国互办“国家年”活动,中国与俄罗斯关系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前景十分广阔。影响中俄石油合作的美国因素从全球地缘战略层次来看,中俄共同面临的是“一超多强”的地缘战略格局。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在世界事务中处于霸权地位。其单边主义政策虽然屡遭挫折,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世界地缘政治格局。中俄作为发展中大国仅仅是这个“一超多强”格局中的两强,只能在被迫认可美国的霸权地位的基础上,通过积极、主动参与现有秩序来维护和争取自己的利益。在这个层面上,中美、俄美关系仍然是最主要的。中美两国近年来虽然矛盾不断,冲突日益增多,但总体上仍处于较为平稳的发展时期。但从长期看,中国的崛起必然将改变世界政治舞台的格局,担负起更为重要的责任,同时也会对美国的全球霸权和全球战略利益形成挑战。因而,协作和牵制便成为美国对华关系的双重战略基石。一方面,美国意识到其全球战略利益的实现越来越多地需要来自日益强大的中国的合作,实行保持与中国的接触乃至合作战略;另一方面,美国并不甘心中国的崛起,积极向中国周边地区进行战略延伸,对中国实行遏制战略。一方面通过不断强化同日本和印度的关系来牵制中国;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对中国的安全构成威胁。而台湾问题和朝鲜半岛问题的不确定性,更是为中美关系增添了许多变数,未来的中美关系存在许多不稳定因素,变数较大,不容乐观。俄美关系在苏联刚刚解体时,曾经度过一段短暂的蜜月期。随着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的相继爆发和北约东扩速度的加快,俄美关系开始出现裂痕,并呈不断加深趋势。尤其是进入2007年后,在美国宣布将在捷克或格鲁吉亚部署反导防御系统的雷达站,在波兰建立部署10枚截击导弹的军事基地之后,俄美关系又一次陷入了危机。目前,俄美关系总体上处于一种既矛盾又协调、斗争多于合作的状态。俄美关系的如此走向,实质上是由两国的重大战略利益冲突所决定的。借助国际能源市场价格的飙升,复兴俄罗斯经济,提升综合国力,重振俄罗斯的大国地位,是俄罗斯近些年的主要战略诉求,但这一点恰恰是美国所不能容忍和接受的。防止俄罗斯的重新崛起,千方百计打压和削弱俄罗斯,成为冷战以来美国对俄罗斯的战略政策和目标。事实上,在外交与安全领域,美国从未放松过对俄罗斯的挤压,并不断构筑防范和削弱俄罗斯的屏障。美国不顾俄罗斯的反对,将北约东扩至波罗的海,还极力推动格鲁吉亚和乌克兰加入北约,挤压俄罗斯战略空间。借反恐之机空降中亚,积极推进“大中亚”战略,与俄罗斯在中亚、里海等地争夺能源。在俄罗斯传统势力范围内推动了一系列“颜色革命”,削弱俄罗斯对独联体国家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尽管如此,两国在反恐、防核扩散、伊核问题、朝核问题等方面仍需要合作。再加之俄罗斯自身力量的不足,需要创造一个相对安定的国际环境来发展国内经济,提升综合国力,因此,俄罗斯不会选择与美国进行全面对抗。俄美关系今后将会继续维持斗争与合作并存的格局,保持一种斗而不破的态势。中俄两国同样面临“合围”的格局,中俄两国都需要建立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以便集中精力来解决安全威胁和经济发展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专心致力于国内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俄罗斯也认识到要确保大国地位,关键在于振兴经济。普京强调指出:“稳定的经济是民主社会的主要保障,是世界上受尊敬的强国的基础之基础。”振兴经济是俄罗斯最基本的国家利益所在,“如果在最近一段时间俄罗斯不能集中进行振兴国家、恢复经济和人民福利的工作,国家就注定要停滞,最终将走向解体”。对于中俄而言,今后的十年是两国发展经济的重要机遇期,两国都希望周边环境能够和平稳定。但是两国的周边环境并不安宁,俄罗斯地跨欧亚大陆,其政治、经济中心位于欧洲部分。在欧洲,美国主导的北约东扩极大地挤压了俄罗斯的战略空间,给俄罗斯国家安全带来潜在威胁。目前,北约已将边境推进到俄罗斯家门口,与立陶宛和波兰相邻的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州的这块飞地已经被北约彻底包围。作为俄罗斯战略依靠的独联体离心倾向日益明显。1999年3月,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乌兹别克斯坦三国退出独联体安全体系。在亚洲,俄日之间存在“北方四岛”的领土纠纷,美日不断强化军事同盟,并积极研发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对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安全构成了潜在的威胁。中国是一个陆地海洋性国家,与很多国家陆地或海洋连接,是相邻强国最多的国家,地缘关系十分复杂。东边,钓鱼岛的归属问题悬而未决,东海问题又已经提上了桌面,日本不断强化美日安保体系,扩大美日同盟的职能与范围,并积极研发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对中国的安全构成威胁,中日关系长期处于紧张态势;东南边,南海诸岛的归属问题仍未解决,东盟在发展同中国关系的同时,不断加强同美国的双边和多边合作,来牵制中国;南边,与印度的关系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双方在边界问题上仍然没有达成协议,相互间的不信任根深蒂固。西边,美国借着反恐的名义,在中亚驻军,危及中国的安全。在这种政治环境下,两国应该建立睦邻友好的合作关系,使对方成为自己可靠的后方,两国都需要对方的支持,实现共同繁荣。俄罗斯面对美国和欧盟咄咄逼人的挤压政策,被迫修正其向西方“一边倒”的外交战略,重视加强同亚洲国家特别是中国的外交,以便为俄罗斯在与西方斗争中创造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避免东西两线的地缘形势同时恶化,腹背受敌。中国是俄罗斯最大的邻国,双方有4300千米的边界线。中国同时又是亚洲的一个经济和军事大国,综合国力在不断上升。中俄客观存在的地缘关系和中国所处的重要地缘战略地位是俄罗斯加强对华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发展同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不仅可以为俄罗斯赢得一个稳定的战略大后方,也可以是俄罗斯保持同西方力量对比均衡的一个重要筹码。同时,俄罗斯是中国最大的邻国,在中国地缘政治战略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俄罗斯对中国周边国家中的中亚三国、蒙古、印度有很大的影响力,发展同俄罗斯的友好合作关系,有利于中国同这些国家建立良好的互信关系,确保中国北线、西北线和南线的地缘政治安全,使中国有一个可靠的战略大后方。加强同俄罗斯的友好关系,同时也是中国实行大国外交,维持大国间战略均势的需要。中俄在打击国内分裂势力、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立场方面需要得到对方的支持,为中俄石油合作奠定基础两国在打击国内分裂势力、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给予充分的支持和理解。“俄罗斯认为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外部势力无权干涉。俄罗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台湾独立’,不接受‘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反对台湾加入联合国及其他只能由主权国家参加的国际组织,不向台湾出售武器。俄方理解中方根据《反分裂国家法》为实现国家和平统一所做的努力。”中国则坚持不介入俄罗斯的国内问题,支持俄罗斯反对车臣分裂势力,对涉及俄罗斯主权和国家安全的敏感问题予以充分理解和支持,“坚定支持俄罗斯在维护国家主权和统一、打击分裂主义和恐怖主义方面所做的努力”。有了对方的支持,让两国在国际社会赢得更大合作的空间。推动世界多极化,中俄两国有着相同的立场和看法中俄都反对美国建立单极世界,并致力于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俄罗斯主张世界多极化,“因为它不想受制于美国”,“不想扮演美国的小伙伴角色”,只有在多极世界中俄罗斯才有希望成为独立一极。多极化就是以建立多极世界为目标,进行多方位、多边外交运筹,这是普京外交的核心。这首先是由俄罗斯实力衰退、难以独立构成世界一极的现实决定的,更是由俄罗斯一定要成为世界强国的战略目标决定的。中国经过改革开放之后,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其成为世界经济中越来越重要的力量,中国无论如何也是世界的一极。中俄两国都是当今世界上有能力成为一极的国家,为了自己国家的根本利益,选择在政治和战略上接近,大力发展相互关系,在国际法的框架中加强协调、合作,能够共同制衡唯一的超级大国单极独霸世界的企图。这种新型的大国力量重组趋势有利于保持世界战略力量的平衡和稳定,中俄两国互相借重、相互支持,共同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发展。中俄在国内与国际领域的许多方面存在着共同利益,正是在这种国际政治环境下为两国石油合作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中文化学化工核心期刊化学类核心期刊: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分析化学化学学报 化学通报 中国科学B辑,化学 物理化学学报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催化学报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应用化学 高分子学报 有机化学 无机化学学报 分析实验室 色谱    冶金分析 分子催化 分析测试学报 化学物理学报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化学试剂 结构化学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化学进展化工核心期刊:化工学报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石油化工 硅酸盐学报 高分子学报 燃料化学学报 中国塑料 应用化学无机材料学报化学工程工程塑料应用 化工进展 现代化工 膜科学与技术 精细化工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功能高分子学报 功能材料 塑料工业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合成纤维工业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化学世界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日用化学工业 精细石油化工 离子交换与吸附 塑料科技 合成橡胶工业 橡胶工业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合成树脂及塑料 化工新型材料 新型炭材料 涂料工业 硅酸盐通报 塑料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煤炭转化 无机盐工业 过程工程学报

当代石油石化期刊官网订购网电话

据说是因为感情矛盾发生冲突。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这名男子的作案手段也太过残忍了,应该严惩。

马建明阿尔及利亚位于非洲西北部,国土面积238万km2,人口3320万,绝大多数是阿拉伯人。阿尔及利亚国土面积在非洲居第二,仅次于苏丹,经济规模居于第三,仅次于南非和埃及,阿尔及利亚人口大部分居住在北部沿海地区,国土的其余部分被撒哈拉沙漠所覆盖。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非常丰富,被誉为“北非油库”。石油和天然气工业是阿尔及利亚的经济支柱,油气产品大部分出口,天然气与石油出口收入占国家外汇收入的90%以上。2006年阿尔及利亚国内生产总值约为1050亿美元,人均GDP 3443 美元,经济增长率2%,外汇储备8亿美元,外债50亿美元,进出口总额738亿美元,得益于稳定的政局、稳定的石油出口和良好的金融状况,阿尔及利亚经济仍保持了较高的增长势头。一、储量和资源阿尔及利亚主要矿产为石油和天然气,其他矿产还有煤炭、铁矿、铅矿、锌矿、金矿、汞矿、钨矿、锡矿、铀矿、稀土金属、磷酸盐、盐矿、重晶石、大理石、金刚石、宝玉石等30多种矿产。主要矿产储量见表1。表1 阿尔及利亚主要矿产储量与储量基础资料来源:①Mineral Commodity Summaries,2007;②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2005;③Mineral Yearbook,2005。石油、天然气截至2005年底,剩余探明石油储量为55亿t,天然气储量为20亿m3。目前已知全国共有180多个油气田,主要分布在阿尔及利亚东部和东北部的含油气盆地中。阿尔及利亚含油气盆地很多,例如:北部的谢利夫盆地和君士坦丁东南部盆地、西北部的大高原盆地、西部的廷杜夫盆地、中部的哈西霍默盆地、中南部的雷甘盆地和阿赫内特盆地、东部和东北部的伊利兹盆地和三叠纪盆地。伊利兹盆地和三叠纪盆地是最主要的油气聚集区。伊利兹盆地位于阿尔及利亚东部与利比亚交界地区,境内面积约11万km2。寒武纪、石炭纪地层厚3000 m以上。盆地的主要生油层是志留系的笔石页岩,中、上泥盆统的黑色页岩也可能生油,油气田主要为南北向的平缓构造圈闭。煤炭主要集中于西部边界处的贝萨尔盆地,产在晚石炭世沉积层中,储量不大。煤灰分8%~20%,挥发物20%~35%,硫2%~5%。铁矿铁矿资源主要分布于北部和西南部。在阿尔及利亚西南廷多夫Tindouf台向斜谷内发现了最大的泥盆纪鲕状沉积铁矿(贾拉杰比利特Gara Djebilet铁矿和迈舍里阿布拉齐兹Mecheri Abdelaziz铁矿),总储量42亿t,含铁57%。在阿尔及利亚北部的礁灰岩中探明了接触变质型铁矿(分布在温扎Ouenza地区、布哈里堡Boukhadra地区和哈尼尼-塞蒂夫山Djebel Hanini-Setif地区),总储量超过7000万t,铁含量为60%。锰矿锰储量不大,乌艾德盖塔拉矿床属火山热液型,产在贝萨尔省,总储量150万t,锰的含量为40%~50%。铅锌矿铅、锌总储量居非洲第二位,主要分布在阿尔及利亚北部。矿床为层状、脉状(远成热液型)、透镜状脉状(热液型)多金属矿床。层状矿床产在侏罗纪(埃尔阿别德、杰格连矿床)和白垩纪(柯尔杰特约瑟失、麦斯卢拉、伊什木里山矿床)碳酸盐沉积层。脉状矿床产在白垩纪砂质粘土质岩层中(格卢马、萨卡莫齐矿床),与三叠纪蒸发岩的底辟褶皱共生。铜储量不大,主要分布于阿尔及利亚的东南部。阿尔及利亚探明铅锌矿石储量150万t,其最大的瓦迪阿米祖尔Oued Amizour铅锌矿平均含锌0%,含铅2%,厚度48 m。铜矿含铜多金属矿床属火山成因和深成热液型。矿床产在白垩纪-新第三纪的岩层中,与中新统火山岩(如布苏发、乌艾德艾尔柯比里矿床)、花岗岩有关(如布杜卡、阿沙伊什、艾因巴尔巴尔、柯夫乌姆杰布尔矿床)。含铜砂岩矿点见于白垩纪和三叠纪(阿特拉斯的西部艾因谢夫拉、萨拉列基)、前寒武纪(乌加尔特区的本塔因)和文德期(罕克)的沉积层中。汞矿汞总储量居非洲第一位,主要矿床产在东北部的安纳巴区的白垩纪陆源碎屑岩中和前寒武纪的片岩中。格尼萨矿床金属储量4500t,矿石含汞16%;穆拉什马矿床金属储量7700t,矿床含汞9%;伊什马因汞矿床已采完。锑矿锑储量居非洲第二位。矿床主要产在阿尔及利亚的北部地区。哈马姆努贝尔斯矿床属超低温型矿床。钨矿钨储量居非洲第一位。主要分布于东南部的阿哈加尔地区,主要矿床有纳赫达(拉乌尼)、廷阿姆洛、艾尔卡卢萨、巴什尔、提夫塔祖宁等。这些矿床为石英锡石脉状矿床。在阿尔及利亚的北部还有别列舍塔矽卡岩白钨矿矿床。金矿金集中产于阿尔及利亚南部霍加尔Hoggar地区。其中,季列赫Tirek金矿距塔曼拉塞特Tamanrasset市400km,探明地质储量73万t,金平均品位18g/t。阿米斯米萨Amessmessa金矿位于塔曼拉塞特市以西460km,探明地质储量338万t,金平均品位18g/t。提里林-汗纳Tiririne-Hanane金矿位于塔曼拉塞特Tamanrasset市以东450km,探明地质储量1万t,金平均品位17g/t。阿比圭 Abegui 金矿为网脉状金矿,探明地质储量7万t,金平均品位59g/t。阿尔及利亚金矿储量有100t,总资源量有200t。磷酸盐磷酸盐分布在阿尔及利亚北部翁克山Djebel Onk磷酸盐盆地,储量20亿t,居非洲第五位。磷块岩一般为粒状,产在晚白垩世古近纪的粘土碳酸盐岩沉积层中,最大的矿床是杰贝勒翁格,其次是艾尔库伊夫、木扎伊塔矿床。重晶石储量居非洲第二位。在阿尔及利亚北部发现的矿床有:木扎布脉状矿床,储量215万t,BaSO4含量90%,阿芬苏、布马尼、瓦尔谢尼斯和西提堪贝尔矿床。在贝萨尔区分布着布卡伊斯、阿巴德拉重晶石脉田。金刚石阿尔及利亚拉甘Reggane地区正在进行金刚石勘查,发现了一座金刚石砂矿,勘查工作主要目的是在西非地块找到原生金刚石矿。饰面石材饰面石材主要分布在奥兰 Oran省瓦迪马达赫 Oued Madakh蛇纹岩矿、艾因泰穆普特Aïn Témouchent地区哈西夏拉Hassi Ghala石灰华和石灰岩矿、克莱夫Chlef地区的泰内斯Ténès石灰岩矿、艾因泰穆普特Aïn Témouchent地区的门杰尔Dhar El Mendjel黑石灰石矿、泰贝萨Tébessa地区的代尔山 Djebel Dyr虫状石灰石和燧石矿、代夫山Djebel Def黑石灰石矿、盖尔达 Ghardaïa省、瓦尔格拉 Ouargla省和别恰 Béchar省的石膏花和硅化木矿。这些饰面石材矿颜色多样、质地均匀、色泽光亮、交通便利、易于露天开采。宝玉石包括绿宝石、刚玉、黄玉、锆石、绿宝石、石英晶体、蓝晶石、萤石、玛瑙和玉髓。膨润土分布在阿尔及利亚西部第三纪的火山盆地玛格丽亚 Maghnia 地区和穆斯特加奈姆Mostaganem地区,该地区毗邻港口、公路和铁路,交通便利。盐矿阿尔及利亚盐矿资源很丰富,岩盐资源有10亿t,湖盐资源有15亿t,主要分布在阿尔及利亚东南部的盐湖中。阿尔及利亚盐矿资源还有较大远景,可供大量出口。其他矿产还有高岭土、硅藻土、白云岩、长石、萤石、锡矿、铀矿、铌、钽、铷、石膏、珍珠岩和滑石等。二、矿业阿尔及利亚是非洲地区重要的矿业大国,石油、天然气生产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占阿尔及利亚政府收入的76%,占阿尔及利亚国内生产总值的超过30%,此外,氨水、粘土、水泥、金矿、氦、铁矿石、甲醇、磷酸盐、钠盐、钢铁、锌等也有一定的产量(表2)。表2 阿尔及利亚主要矿产品产量资料来源:①Mining Annual Review,2004;②Mineral Yearbook,2005;③-/statistics/htm。2000年以来注册登记了1995个矿权,320个正在研究;已授予经营747个矿点,其中370个正在勘探。矿点勘探开发权的授予使政府收入达32亿第纳尔。另外,2006年登记的矿权数量比2005年增长了18%。目前,阿国有矿业加工厂674家,国有占29%;其中有骨料生产厂68家、水泥生产厂15家、粘土矿厂94家、天然采沙厂63家、石膏生产厂39家、大理石加工厂12家、石料加工厂5家、盐厂14家及采沙厂15家。石油天然气阿尔及利亚的石油产量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主要油田有:哈西梅萨乌德、哈乌德贝尔卡努伊、艾尔哈西、哈西艾尔阿格列布、古尔德艾尔巴盖里区。阿尔及利亚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SONATRACH)目前在世界同行业列第十一位,是地中海地区第一大石油公司。该公司为世界液化石油气和液化天然气第二大供应商,天然气的第三大供应商。2005年阿尔及利亚原油和凝析油产量7711万 t,天然气8亿m3,液化石油气860万t。阿尔及利亚原油加工能力为每年2250万t。2005年阿尔及利亚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共生产各类油气制品4万t油当量,阿尔及利亚的经济主要依赖石油天然气工业。铁矿石铁矿石近年产量也在逐年减少,2005年产量为9万t。主要矿山有旺扎、布哈德拉、汗盖特和贝尼萨夫等,其中旺扎矿最大,为大型露采矿山,年生产能力为360万t,矿石品位在53%~60%之间。矿石主要供给安纳巴附近的艾尔哈贾尔钢厂。铝迪拜铝业公司(Dubai Aluminium CL)计划在阿尔及利亚吉杰勒Jijel地区的贝拉拉Bellara工业园区建设一座年产60万t的铝厂,所生产的铝大部分供出口。金阿尔及利亚黄金生产主要分布在南部地区的阿米斯米萨 Amesmessa 金矿、季列赫Tirek金矿和济塔Zita金矿,共采出矿石65718t,平均品位35g/t。2005年阿尔及利亚阿米斯米萨金矿完成了年处理30万t矿石选矿厂的可行性研究。2005年,加拿大撒哈拉资源公司(Sahara Resources I)获得提姆加温Timgaouine金矿的矿权,该金矿位于阿尔及利亚塔曼拉赛特Tamanrasset地区西南170km。磷酸盐磷酸盐主要产于阿尔及利亚东北边城安纳巴以南330km的杰贝勒翁格矿山。该矿山规模大,磷矿赋存层位稳定,近似水平产状产出,埋藏浅,矿石品位高,平均为40%,易采、易选。近年来磷酸盐产量逐年下降,2005年继续下降,产量仅为8万t。重晶石重晶石产量不大,2005年产量为52813 t。生产主要集中在艾因穆蒙、西济堪贝尔、麦尔卡矿山。水泥2005年阿尔及利亚水泥产量达到了1280万t,主要生产公司包括阿尔及利亚水泥公司(Algerian Cement C),该公司正在扩建水泥年生产能力到250万t,新建年生产能力55万t的白水泥生产线,所生产的白水泥大部分供出口。三、对外贸易由于国际市场石油和天然气价格的连续大幅上涨,导致了阿尔及利亚出口额的大幅增长。2005年阿尔及利亚出口总额488亿美元,其中石油天然气出口额456亿美元,石油天然气出口额占阿尔及利亚出口总额的4%,石油天然气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阿尔及利亚出口均是通过8个主要港口或天然气管道进行的。2005年出口原油和凝析油价值256亿美元,管道天然气73亿美元,液化天然气54亿美元,石油冶炼产品40亿美元,石油液化气33亿美元。2005年阿尔及利亚原油出口额比2004年增长了47%,原油出口量46700万桶,比2004年增长7%。其他一些重要矿产品包括磷酸盐2080万美元,甲醇2030万美元,钠盐1200万美元等。阿尔及利亚原油出口的90%输往西欧。欧盟国家是阿尔及利亚天然气出口的第一大市场,其年进口量占阿尔及利亚天然气出口量的90%。阿尔及利亚与俄罗斯、挪威是欧洲三大天然气的供应国。阿尔及利亚政府计划到2005年使天然气的年产量达到1500亿m3,出口达到850亿m3。为此,政府计划大规模投资,一方面为了增强天然气运输和分配网络的能力;另一方面为巩固出口的基础设施。石油天然气出口是阿尔及利亚的主要外汇来源。表3 2005年阿尔及利亚主要出口目的国与出口额 单位:百万美元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驻阿尔及利亚民主人民共和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从分地区看,欧盟是阿尔及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2005年,阿欧贸易总额为5亿美元,占阿对外贸易总额的7%。阿从欧盟进口7亿美元;向欧盟出口8亿美元。经济发展合作组织(除欧盟国家外)与阿尔及利亚的贸易总额位居欧盟之后。2005年,阿与经济发展合作组织成员国实现贸易额7亿美元。其中,阿从经济发展合作组织国家进口7亿美元,向上述国家出口148亿美元。阿尔及利亚与亚洲、南美洲、大洋洲、非洲等世界其他地区的贸易比重较小,2005年与上述地区总贸易额为109亿美元。表4 2005年阿尔及利亚主要进口来源国与进口额 单位:百万美元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驻阿尔及利亚民主人民共和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从分国家看,美国、法国、意大利分别为阿尔及利亚第一、二、三大贸易合作伙伴。出口方面,美国是阿尔及利亚的最大出口目的地国,阿全年向美出口产品6亿美元;其次为意大利5亿美元,西班牙8亿美元,法国9亿美元,巴西9亿美元,荷兰4亿美元,加拿大7亿美元。阿对上述七国的出口额约占阿总出口额的78%。进口方面,法国是阿尔及利亚的最大进口来源国,达3亿美元,其次为意大利15亿美元,美国3亿美元,中国9亿美元,德国3亿美元,西班牙5亿美元。阿自上述六国进口金额约占阿总进口额的54%。2005年,中国超越德国,成为阿尔及利亚第四大进口来源国。四、矿业政策阿尔及利亚于1993年出台了投资法,鼓励私人投资并赋予许多优惠政策,对外国投资者实行国民待遇,积极吸引外资。投资法案规定:除国家限定的战略部门外,实行自由投资的政策;外资企业和本国企业缴纳相同的所得税,税率一律为42%,但对符合阿尔及利亚国家经济发展计划的优先项目前3年实行免税,第四年、第五年分别减缴50%和25%;外资企业5年免缴土地税。目前该投资法不断得到完善,落实情况良好。石油天然气工业是阿尔及利亚最重要的产业,根据阿尔及利亚碳化氢法,对在阿尔及利亚从事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炼化的阿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SONATRACH)以及外国石油公司,阿尔及利亚政府征收85%的公司利润税,根据实施区域不同此税率可降低至75%或65%;对在阿从事石油天然气管道运输、天然气液化、石油与天然气分离的阿尔及利亚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和外国石油公司征收38%的公司利润税,免征上述公司的职业行为税以及增值税。目前,在阿尔及利亚的投资国主要包括埃及、美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德国以及沙特阿拉伯和约旦等部分西亚国家。在石油天然气开发方面,1986年,阿尔及利亚首次允许外国资本涉足石油天然气领域,迄今,阿尔及利亚先后同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日本、中国等近20个国家签署了50余项合作协定,近50余家国际石油公司来阿尔及利亚参与阿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迄今阿油气领域吸引的外来投资金额累计已逾100亿美元。在众多公司中,美国石油公司投资居首位,投资逾50亿美元,占35%,其后依次为意大利、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法国、西班牙和中国。阿尔及利亚实行有管制的浮动汇率制,中央银行掌控着所有的外汇资源。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信贷担保金融机构和权威经济组织之一的法国外贸保险公司,根据政治稳定、外汇储备、偿还能力、货币贬值风险、银行风险、经济形势和支付状况等7类指数,在2004年“国家风险”评级结果中,将阿尔及利亚列入B级,即小风险投资国家。五、展望由于阿尔及利亚靠近欧洲,以及阿尔及利亚丰富的油气资源,阿尔及利亚油气工业一直是吸引外国投资的主要部门。阿尔及利亚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石油产量受石油输出国组织生产配额的制约。目前阿尔及利亚政府计划提高石油天然气产量,增加石油天然气出口。阿尔及利亚政府积极扩大天然气出口,目前阿尔及利亚与欧洲有两条天然气管线连接,一条是长1078km输送能力6570万m3/日的Trans-地中海管线,起于哈西鲁迈勒气田,经过突尼斯最终到达意大利;另一条是长1609km输送能力2322万m3/日的Maghreb欧洲天然气管线,经过摩洛哥将哈西鲁迈勒气田与西班牙连接。阿尔及利亚还计划新建3条天然气管线:阿尔及利亚与欧洲之间的Medgaz天然气管线,预计2008年竣工;阿尔及利亚至意大利之间的新管线,预计2008年投入使用;Warri天然气田与哈西鲁迈勒气田之间新建一条7160km的天然气管线。随着油气生产和出口的增长,阿尔及利亚已经成为国际能源市场重要的供应国。阿尔及利亚是非洲第二大铅锌生产国,近年来又有较大发现。随着国际市场铅锌价格上扬,铅锌矿的勘查开发也可能为阿尔及利亚的矿业发展提供重要机遇。主要参考文献[1]Omar CAMining Annual Review,2004[2]Mineral Commodity Summaries,2007[3]Philip MMThe Mineral Industry of AUSGeological Survey,Minerals Ydarbook,2005[4]夏景华阿尔及利亚石油和天然气工业现状当代石油石化,2006年,第2期[5]柳正阿尔及利亚矿业投资环境资源·产业,2002年,第4期[6]王有勇,中国与阿尔及利亚的能源合作阿拉伯世界研究,2007年,第2期[7]Ministry of Energy and Mining-Algeria,-/[8]中华人民共和国住阿尔及利亚民主人民共和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

核心以下级别的期刊,应该中的难度都不大吧!主要就是挑个版面费便宜的就行。核心就比较难了,

因为这些私营加油站,他们的油都不耐烧。没跑多长的距离,你就发现油就快没了。

  • 索引序列
  • 当代石油石化期刊官网订购网
  • 当代石油石化期刊官网订购
  • 当代石油石化期刊官网订购网站
  • 当代石油石化期刊官网订购网址
  • 当代石油石化期刊官网订购网电话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