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统计源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统计源

发布时间: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统计源

很不幸啊,朋友们,又要到谈论新冠疫情的时候了。每当我打出这些字时,我就意识到我们离2020年之前的那个世界,又远了很长一段距离。今天的标题是:新冠病毒最新变异毒株Omicron究竟有多可怕?这也是微博热搜的词条,后台也有读者在问我,希望我写一篇文章,毕竟之前都写过那么多疫情文章了。所以我去查了一下资料,打算写写我所看到的东西。一、起源大概半年多之前,全世界首次重点关注新冠病毒的最新变异毒株,当时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delta。是的,这就是和我们鏖战近半年的毒株。这半年以来,中国社会发生的所有大大小小的疫情,基本都是由delta引发。传染力有多强呢?这么说吧,如果你看新闻,你会发现自从delta出现之后,其它新冠变异毒株就销声匿迹了。就只剩这一位在全球范围内和人类正面对线。当制药大厂宣布已经研发出口服新冠特效药的时候,我本以为delta将是人类面对的最后一个变异株。但现在,最新的研究发现,新冠病毒出现了新变种,而且人们很快发现,在新变种毒株面前,七大洲(除了中国)打遍人类基本无敌手的delta也要跪下叫爷爷。2021年11月11日,光棍节这天,一株携带刺突蛋白S371L突变(学术名词,你可以理解为病毒的某个地方发生了突变)的新冠病毒出现在博茨瓦纳的一个样本中。博茨瓦纳,大家很陌生。一个非洲小国,人口大概只有两百多万人,拉出来不足中国一个县城人口多,南部和南非接壤。*博茨瓦纳最开始的时候,这个样本并没有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原因也很简单,新冠病毒基本上每到一个地方会出现变种,印度养出了德尔塔,英国和巴西也各自养出了属于自己的毒株,没什么大不了的。所以研究人员只是照常录入信息而已。然而,紧接着坏消息就来了。仅仅3天后,博茨瓦纳的邻国南非,也发现了携带同样突变的变异毒株,而且重点在于,南非相关研究机构发现,携带有最新突变的变异株在检测出来的感染样本中的比例,直线上升。大有超过delta的势头,后来发现,早在9号,南非就有了。于是在11月24日,南非卫生部向世卫组织报告了这个最新变异毒株,世卫组织当天即将情况向世界各国通报,并在26日,列入了VOC,命名为Omicron。当天,这个名叫Omicron的毒株,就向全世界秀了一把肌肉。26日,比利时卫生大臣范登布鲁克宣告,发现欧洲首例携Omicron变异株的感染病例,并给出了流调信息,是11日光棍节那天从埃及入境的,随后被确诊。11日,刚好也是博茨瓦纳发现首例病例的时间点,这意味着最新的变异株,已经悄然在非洲流行了很久,而且覆盖面积很大。同一天,以色列卫生部也宣布发现了Omicron变异株的感染病例,也是从非洲来的,马拉维。第二天,27日,香港发现三例感染Omicron变异株的病例,流调显示,疫情是由一位从南非飞抵香港的印度男子引起的。还是27日,荷兰卫生局发布通告,从南非飞往荷兰的两架航班上有61名旅客全部感染新冠病毒,至于是不是Omicron变异株引发感染,还在检测。还是27日,德国确定发现2例感染Omicron变异株的病例,疫情源头还是南非。从11日被首次发现,截止到上周末前一天,不到半个月时间,Omicron变异株已经在全球蹦跶了,delata开始给大佬让路。而且,从目前世界各国发出的流调信息来看,Omicron变异株感染病例分别来自非洲不同国家,南非只是主要来源,这足以说明该毒株至少在非洲已经普遍流传。

什么样的是传染病?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具有传染性并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可引起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有许多,包括病菌、细菌、真菌、立克次体、螺旋体、支原体和衣原体等。常见病原体对人有致病作用的致病原有上百种,可引起上千种数量众多的传染病。传染病发展现状。传染病的数量在不断的变化中,既有被消灭或消失的传染病,也有新发现的传染病,据统计70年代后发现的传染病就有40多种。目前我国传染病法把我国主要的39种传染病列为法定传染病。比如鼠疫、霍乱、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麻疹、猩红热、狂犬病、布氏菌病、疟疾、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等都是法定传染病。非典病毒目前还有许多新发传染病,比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埃博拉出血热、中东呼吸综合征、寨卡病毒病等。为什么病毒性传染病不宜控制  病毒性传染病指在人体内寄生,且能致病的病毒,所导致的一种传染病。传染性疾病的分类,可以根据传播途径和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种类的,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性传染病,如流行性感冒,比如肝脏类的病毒传染病、新冠状病毒艾滋病、狂犬病、麻疹、风疹、呼吸道病毒感染、天花流行性腮腺炎、水痘、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等。表现的症状是比较多,比如头疼、发热和全身中毒等。    病毒性传染病是具有六大特点:普遍性、依赖性、恶毒性、顽固性、适应性、难预测。传染病的预防预防传染病,主要是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控制传染源。第二、切断传播途径。第三、易感人群。控制感染源,主要是指对传染病人,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防止传染病的蔓延。切断传染途径,主要是指要讲究个人卫生以及环境的卫生,要对特殊的传染途径进行消毒。保护易感者,在流行病期间,应该注意保护容易被感染的患者,比如老年患者以及抵抗力低下的患者。而如果本人抵抗力低下,尽量不要接触可疑到感染者,并且要注意锻炼身体,提高自己的免疫力,这样才能够抵御传染病。平时患者要改善营养,锻炼身体提高自身免疫力,某些传染病可以接种疫苗预防被传染。

沙特阿拉伯西南部的一个废弃村庄吸引了大批科学家的到访,他们纷纷在此设置陷阱抓蝙蝠研究新型MERS病毒,意图找出MERS病毒在环境中的传染源。抓蝙蝠是对一种新型致命病毒性疾病开展的研究的一部分,该病毒性疾病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科学家来到沙特阿拉伯进行研究。这种病毒最早于去年在沙特检出,据悉已经感染了八个国家的至少77人,并造成其中40人死亡。这种疾病被称为MERS,意为“中东呼吸综合征”(Middle Eastern respiratory syndrome),它是由一种冠状病毒引起的。该冠状病毒和导致sars(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的病毒相似度很高,后者起源于中国,在2003年引发了全球疫情,感染至少8000人并导致将近800人死亡。乔纳森·H·爱泼斯坦(左)和凯文·J·奥利瓦尔在一间被他们设下捕蝙蝠陷阱的屋子里随着病例数不断攀升,有关MERS的一些关键问题仍有待解答。科学家们不知道该病毒从何而来,在自然界中存在于何处,为何现在出现,人们如何接触到病毒,也不知道该病毒的感染性是否会增加,进而有可能像SARS那样爆发更大规模的疫情。几乎可以肯定的是,该疾病的起源是一人或多人从动物身上(可能是蝙蝠)感染病毒,但科学家不清楚这种类型的人类感染出现了多少例,也不清楚这种情况继续发生的可能性有多高。寻找答案迫在眉睫。已知的病例中有一半导致死亡,不过实际的死亡率可能会低一些,因为几乎可以肯定有一些程度较轻的病例并未得到统计。但该病毒仍然让很多卫生专家感到担心,因为它能会引发严重的疾病,在住院病人之间的传播能力也相当惊人。该病毒能引发与流感相似的症状,并能进一步发展为肺炎。该疾病是一个令人恐惧的例子,显示了卫生专家们所说的新发传染病的威力。这类传染病是由突然进入人体的病毒或其他微生物导致的。很多类似疾病都是“通过动物传染的”,意味着这些病毒通常由动物携带,但以某种方式跨越物种进入了人体。生态健康联盟(EcohealthAlliance)主席、疾病生态学家彼得·达什亚克(Peter Daszak)说,“随着人口的持续增加,我们不断接触野生动物,而它们正好携带着某种我们从未见过的恶性病毒。”生态健康联盟是一个研究人类健康、野生动物和家畜,以及环境之间联系的科学团体。沙特阿拉伯目前出现的患者最多(62人),但约旦、卡塔尔和阿联酋也出现了此类病例。来自阿拉伯半岛的旅行者把该疾病带到了英国、法国、意大利和突尼斯,并感染了这些国家的一些人。卫生专家还很担心麦加朝圣,这一朝圣活动会吸引数百万穆斯林在10月前往沙特阿拉伯。这种疾病可以通过咳嗽、打喷嚏、被污染的表面来传播,而患有慢性疾病的人似乎更容易感染这种病毒。患者中男性人数比女性多,可能是因为女性有面纱的保护。从4月开始在沙特一家医院爆发的疫情最终感染了23人,包括若干名家庭成员和医务人员。一名男子传染了七人,这七人中的每个人又至少传染了其他一人。5月,沙特卫生官员邀请国际医务人员小组来协助调查医院感染的人群。当时的一个顾虑是,许多传染病例发生在透析诊所的患者身上,医生担心透析机或透析液可能会传播这种疾病。这个小组的成员,丹佛健康医疗中心(Denver Health Medical Center)传染病科主任康妮·S·普赖斯(Connie S PrICE)说,“很容易看出情况并非如此。”在医院里与透析无关的其他部分,显然也有传播的病例。那么疫情为什么会在需要透析的病人中爆发呢?答案似乎是他们要年长一些,患有慢性疾病,通常患有糖尿病;糖尿病会抑制免疫系统抵抗感染的能力。所以,一名透析患者感染MERS病毒时,其他碰巧在诊所中的人也很容易成为病毒的目标。普赖斯说,“被带入透析中心的病毒获得了一个完美的传染环境,能够在数小时里在不设防的患者身上传播。”找出疾病在环境中的来源,或许能让人们了解如何避免感染。蝙蝠受到的怀疑最多,因为它们是sars病毒的储主,而且能携带基因与MERS相似的冠状病毒。蝙蝠可以直接把疾病传播给人们,或者它们会把病毒传播给其他能够感染人类的动物。但是哪一类蝙蝠呢?共有1200种蝙蝠,其中在沙特阿拉伯发现了20到30种。研究人员拿着一只在沙特某偏远沙特村庄抓到的蝙蝠MERS病毒颗粒的电子显微镜图片 去年10月,为了检验这一理论,一组来自沙特卫生部、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和生态健康联盟的科学家,开始在报告出现MERS病例的沙特城镇附近进行搜寻,向人们展示蝙蝠的图片并问他们是否见到过。当一个人把他们带到西南部一座据说有数百年历史的被遗弃村庄时,他们发现了自己要找的东西。就是在那里,在一片漆黑当中,科学家们发现了一间栖息着大约500只蝙蝠的小屋。科学家们张起了网,在蝙蝠黄昏时飞出来捕食昆虫时捕捉它们,接下来在夜里检查它们是否携带ME

不是的。就是最最最普通的省级期刊。什么核心期刊也不是的。〈现代医药卫生〉主办单位:重庆厂矿卫生管理协会

新发电子传染病杂志

目前,该刊已被列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经《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统计,该刊发表的论文被列为较高影响力医学论文,并被收录入《中国高影响力医学期刊论文计量报告》。

来稿的要求:  文稿: 应具有先进性、科学性、真实性、实用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文字精练,结构严谨,数据准确,必要时应做统计学处理。   来稿格式:    投稿清单:  ①投稿函(推荐信)、医学伦理知情同意书;  ②题名及作者,作者单位,基金资助项目,项目负责人,Email,电话,传真,投稿日期;   ③中文摘要;   ④英文摘要;   ⑤正文: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志谢,参考文献(视文章体裁选择相关项目)。   医学伦理问题及知情同意:当论文的主体是以人为研究对象时,作者应说明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负责人体试验的委员会(单位性的、地区性的或国家性的)所制订的伦理学标准,并提供该委员会的标准文件及受试对象或其亲属的知情同意书。  基金项目: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如为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或攻关项目,应在文章首页地脚以“基金项目:”作为标识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并在圆括号内注明其项目编号。基金项目名称应按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正式名称填写,多项基金应依次列出,其间以“;”隔开。如“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71269);“十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3AA205005)”作为脚注的第一项,并须附基金项目证明复印件。  文题:力求简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以20个汉字以内为宜,最好不用副标题,一般不用标点符号,尽量不使用缩略语。中、英文题名含义应一致。  作者: 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时由全体作者共同讨论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更改,确需改动,必须出示单位证明。作者单位名称(应标注到科室)及邮政编码脚注于同页左下方。如作者有电子信箱,可在单位名称后加括号写出。  作者应是:    ①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    ②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   ③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界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以上3条均需具备。   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也不宜列为作者。对文章中的各主要结论,均必须至少有1位作者负责。集体署名的文章必须明确对该文负责的关键人物;其他对该研究有贡献者应列入志谢部分。作者中如有外籍作者,应征得本人同意,并有证明信,脚注中外籍作者的通讯地址应用其本国文字加注。   摘要: 论著需附中、英文摘要。必须是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应给出主要数据)、结论四部分的结构式摘要。各部分冠以相应的标题。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中文摘要应简略,英文摘要可略详(400个实词左右)。英文摘要尚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及邮政编码。作者应全部列出,如不属同一单位时,在第一作者姓名右上角加“*”,同时在单位名称首字母左上角加“*”。例如:ZHANG Bei?chuan*,LI Xiu?fang,HU Tie?zhong,SHI Tong?xin, CAO Ning?xi *The? Sex Health Center of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Medical Co llege, Qingdao University, Qingdao, China     关键词: 论著需标引2~5个关键词。应尽量从美国NLM的MeSH数据库中选取,其中文译名可参照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编译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未被词表收录的新专业术语(自由词)可直接作为关键词使用。关键词中的缩写词应按MeSH还原为全称,如“HBsAg”应标引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每个英文关键词第一个字母大写,各词汇之间用“;”隔开。    名词术语: 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尚未通过审定的学科名词,可选用最新版《医学主题词表(MeSH)》、《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的主题词。对没有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于文内第一次出现时应注明原词。中西药名以最新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均由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为准。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在题名及正文内药名一般不得使用商品名,确需使用商品名时应先注明其通用名称。文中尽量少用缩略语。已被公知公认的缩略语可以不加注释直接使用。    图表:每幅图表单占1页,集中附于文后,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每幅图表应冠有图(表)题。核实每幅图表在文中是否均有标示。说明性的文字应置于图(表)下方注释中,并在注释中标明图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本刊采用三横线表(顶线、表头线、底线),如遇有合计或统计学处理行(如t值、P值等),则在这行上面加一条分界横线;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一般按标准差的1/3确定有效位数。线条图高宽比例约为5∶7左右。以计算机制图者应提供激光打印图样。照片图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图中需标注的符号(包括箭头)请用另纸标上,不要直接写在照片上,每幅图的背面应贴上标签,注明图号、作者姓名及图的上下方向。图片不可折损。若刊用人像,应征得本人的书面同意,或遮盖其能被辨认出系何人的部分。大体标本照片在图内应有尺度标记。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图表中如有引自他刊者,应注明出处。    计量单位: 执行GB 3100~3102?1993《量和单位》中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规定及其书写规则,具体执行可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写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注意单位名称与单位符号不可混合使用,如ng·kg-1·天-1应改为ng·kg-1·d-1;组合单位符号中表示相除的斜线多于1条时应采用负数幂的形式表示,如ng/kg/min应采用ng·kg-1·min-1的形式;组合单位中斜线和负数幂亦不可混用,如前例不宜采用ng/kg·min-1的形式。在叙述中,应先列出法定计量单位数值,括号内写旧制单位数值;但如同一计量单位反复出现,可在首次出现时注出法定计量单位与旧制单位的换算系数,然后只列法定计量单位数值。 数字:执行GB/T 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小数点前或后≥5位数字时,每三位一节,节间空1/4个汉字空,如,“12,476,57”应写成“12 476 57”。但序数词和年份、页数、部队番号、仪表型号、标准号不分节。百分数的范围和偏差,前一个数字的百分符号不能省略,如:5%~95%不要写成5~95%,而百分数公差其中心值与公差用圆括号括起,其后写“%”,如(65±2)%,不得写作“65±2%”,宜写作“65%±2%”。附有长度单位的数值相乘,按下列方式书写:4 cm×3 cm×5 cm,而不写成4×3×5 cm3。   缩略语:文题不使用,文中尽量少用,不超过4个汉字的名词不宜使用。必须使用时于首次出现处先叙述其全称,然后括号注出中文缩略语或英文全称及其缩略语,后两者间用“,”分开(如该缩略语已公知,也可不注出其英文全称)。缩略语不得移行。   参考文献:引用文献(包括文字和表达的原意),务请作者与原文核对无误。按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并将序号置方括号中排列于文后。尽量避免引用摘要作为参考文献。确需引用个人通讯时,可将通讯者姓名和通讯时间写在括号内插入正文相应处,内部刊物及资料均不作文献引用。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1992年,美国医学会提出新发传染病的概念:“新的、刚出现的或呈现抗药性的传染病,其在人群中的发生在过去20年中不断增加或者有迹象表明在将来其发病有增加的可能性。”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发传染病至今达40余种,且病原微生物种类复杂,有病毒、细菌、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等。一些新发传染病已在我国出现并造成流行,例如艾滋病、SARS、禽流感、莱姆病、登革热、埃立克体病等。由于人类对新发传染病缺乏认识,还没有掌握其有效防治方法;同时人类又无天然免疫力,因而新发传染病对人类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危害,同时给社会经济带来极大损失。

新发传染病是指近30年来由新发现的新种或新型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新发传染病的种类之多,引起世人瞩目。20世纪70年代以来,除少数年份外,大都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新传染病被发现,新发传染病至今达40余种,而且其病原微生物种类复杂,有病毒、细菌、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及寄生虫等。由于人类对新发传染病缺乏认识,还没有掌握其防治方法,又无天然免疫力,对人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同时给社会经济带来极大损失。新发传染病的传播发展之快,令世人吃惊。其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受染人数多,如自1981年以来发现的艾滋病,即以惊人的速度向全球传播,全球每天约有16000人新感染HIV,目前全球已有6000多万人感染了HIV;1976年发现的肾综合症出血热至今已遍及4大洲40多个国家,累计发病人数近150万例;1992年出现的O139霍乱来势凶猛,1993年1至4月,仅孟加拉南部就发病107297人;O157:H7肠炎是1982年首先在英国出现的疯牛病,目前已席卷欧洲,1996年,英国首次报告疯牛病可通过食物传染人。新发传染病已成为全球现今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对整个人类构成严重威胁,其不分年龄、性别、生活方式、伦理背景和社会经济状况,连世界最发达的美国也未能幸免。新发传染病的危害之重,令世人震惊。如艾滋病被列为“世纪瘟疫”;埃博拉出血热在非洲以其极强的传染性、极高的死亡率而被称为“死亡天使”;莱姆病已遍及5大洲70多个国家,在美国其危害仅次于艾滋病;在英国出现的疯牛病已导致约20万头牛受到感染,特别是与疯牛病相关的高死亡率的人类新型克雅氏病的出现,触发了全球性危机,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震撼;其他如军团菌病、禽流感等都曾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发生较大规模的暴发或流行,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新发传染病不仅危害人体健康,并给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畜牧业和旅游业造成毁灭性打击,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导致人类的生存环境遭受新一轮严重污染,使地球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可以说,这将是新世纪人类所面临的最大的威胁与挑战之一。  一些新发传染病已在中国出现并造成流行,例如艾滋病、SARS、禽流感、莱姆病、登革热、埃立克体病等。中国还存在其它新发传染病传入的可能,包括埃博拉、西尼罗、尼帕等,因此对于新发传染病的防控必须加强。新发传染病不仅危害人体健康,并给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畜牧业、旅游业造成毁灭性打击,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导致人类的生存环境遭受新一轮严重污染,使地球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可以说,这将是新世纪人类所面临的最大的威胁与挑战之一。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对新发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提高对新发传染病及其危害的认识。尽管有些新发传染病目前仅限于在国外某些国家和地区发生,在我国尚未发现,有些新发传染病虽已在国内发现但危害并不严重,但历史的教训必须吸取。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一些新发传染病传入我国并发生较大规模流行是完全可能的。

新发传染病杂志电子版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手册》(周旺)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 _wQ 提取码: t8zm     书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手册作者:周旺豆瓣评分:5出版社: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年份:2020-1页数:84内容简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手册》是周旺主编,2020年1月由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型冠状病毒预防普及书籍。全书内容分为六部分:认识冠状病毒、理解传播风险、早发现早治疗、个人卫生防护、场所卫生要求和传染病相关知识等。该书以增进大众及有关专业人员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认识和理解、指导个人预防、降低传播风险为目的,以文字和图片解读了与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关的专业问题与疑惑,既着眼于当前(2020年1月)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又注重解答预防工作中具体细节,是现阶段(2020年1月)急需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的普及读本。作者简介:周旺,医学博士,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二 级),2003年入选武汉市人民政府“213人才工程计划”,2005年-200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高级访问学者,2015年入选武汉市委“黄鹤英才计划”,现(2020年1月)兼任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大学教授、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理事、湖北省预防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预防医学会武汉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武汉市性病艾滋病防治学会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杂志》和《中国病毒病杂志》通信编委等。

新发传染病是指近30年来由新发现的新种或新型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新发传染病的种类之多,引起世人瞩目。20世纪70年代以来,除少数年份外,大都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新传染病被发现,新发传染病至今达40余种,而且其病原微生物种类复杂,有病毒、细菌、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及寄生虫等。由于人类对新发传染病缺乏认识,还没有掌握其防治方法,又无天然免疫力,对人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同时给社会经济带来极大损失。新发传染病的传播发展之快,令世人吃惊。其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受染人数多,如自1981年以来发现的艾滋病,即以惊人的速度向全球传播,全球每天约有16000人新感染HIV,目前全球已有6000多万人感染了HIV;1976年发现的肾综合症出血热至今已遍及4大洲40多个国家,累计发病人数近150万例;1992年出现的O139霍乱来势凶猛,1993年1至4月,仅孟加拉南部就发病107297人;O157:H7肠炎是1982年首先在英国出现的疯牛病,目前已席卷欧洲,1996年,英国首次报告疯牛病可通过食物传染人。新发传染病已成为全球现今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对整个人类构成严重威胁,其不分年龄、性别、生活方式、伦理背景和社会经济状况,连世界最发达的美国也未能幸免。新发传染病的危害之重,令世人震惊。如艾滋病被列为“世纪瘟疫”;埃博拉出血热在非洲以其极强的传染性、极高的死亡率而被称为“死亡天使”;莱姆病已遍及5大洲70多个国家,在美国其危害仅次于艾滋病;在英国出现的疯牛病已导致约20万头牛受到感染,特别是与疯牛病相关的高死亡率的人类新型克雅氏病的出现,触发了全球性危机,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震撼;其他如军团菌病、禽流感等都曾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发生较大规模的暴发或流行,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新发传染病不仅危害人体健康,并给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畜牧业和旅游业造成毁灭性打击,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导致人类的生存环境遭受新一轮严重污染,使地球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可以说,这将是新世纪人类所面临的最大的威胁与挑战之一。  一些新发传染病已在中国出现并造成流行,例如艾滋病、SARS、禽流感、莱姆病、登革热、埃立克体病等。中国还存在其它新发传染病传入的可能,包括埃博拉、西尼罗、尼帕等,因此对于新发传染病的防控必须加强。新发传染病不仅危害人体健康,并给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畜牧业、旅游业造成毁灭性打击,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导致人类的生存环境遭受新一轮严重污染,使地球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可以说,这将是新世纪人类所面临的最大的威胁与挑战之一。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对新发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提高对新发传染病及其危害的认识。尽管有些新发传染病目前仅限于在国外某些国家和地区发生,在我国尚未发现,有些新发传染病虽已在国内发现但危害并不严重,但历史的教训必须吸取。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一些新发传染病传入我国并发生较大规模流行是完全可能的。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社

黄热病(yellow fever),是黄热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经伊蚊唾液传播,重型患者有发热、黄疸和蛋白尿等。本病在非洲和南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呈地方性流行,亚洲尚无本病的报告。由于黄热病的死亡率高及传染性强,已纳入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之检疫传染病之一。

新发传染病是指近30年来由新发现的新种或新型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新发传染病的种类之多,引起世人瞩目。20世纪70年代以来,除少数年份外,大都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新传染病被发现,新发传染病至今达40余种,而且其病原微生物种类复杂,有病毒、细菌、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及寄生虫等。由于人类对新发传染病缺乏认识,还没有掌握其防治方法,又无天然免疫力,对人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同时给社会经济带来极大损失。新发传染病的传播发展之快,令世人吃惊。其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受染人数多,如自1981年以来发现的艾滋病,即以惊人的速度向全球传播,全球每天约有16000人新感染HIV,目前全球已有6000多万人感染了HIV;1976年发现的肾综合症出血热至今已遍及4大洲40多个国家,累计发病人数近150万例;1992年出现的O139霍乱来势凶猛,1993年1至4月,仅孟加拉南部就发病107297人;O157:H7肠炎是1982年首先在英国出现的疯牛病,目前已席卷欧洲,1996年,英国首次报告疯牛病可通过食物传染人。新发传染病已成为全球现今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对整个人类构成严重威胁,其不分年龄、性别、生活方式、伦理背景和社会经济状况,连世界最发达的美国也未能幸免。新发传染病的危害之重,令世人震惊。如艾滋病被列为“世纪瘟疫”;埃博拉出血热在非洲以其极强的传染性、极高的死亡率而被称为“死亡天使”;莱姆病已遍及5大洲70多个国家,在美国其危害仅次于艾滋病;在英国出现的疯牛病已导致约20万头牛受到感染,特别是与疯牛病相关的高死亡率的人类新型克雅氏病的出现,触发了全球性危机,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震撼;其他如军团菌病、禽流感等都曾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发生较大规模的暴发或流行,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新发传染病不仅危害人体健康,并给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畜牧业和旅游业造成毁灭性打击,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导致人类的生存环境遭受新一轮严重污染,使地球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可以说,这将是新世纪人类所面临的最大的威胁与挑战之一。一些新发传染病已在中国出现并造成流行,例如艾滋病、SARS、禽流感、莱姆病、登革热、埃立克体病等。中国还存在其它新发传染病传入的可能,包括埃博拉、西尼罗、尼帕等,因此对于新发传染病的防控必须加强。新发传染病不仅危害人体健康,并给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畜牧业、旅游业造成毁灭性打击,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导致人类的生存环境遭受新一轮严重污染,使地球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可以说,这将是新世纪人类所面临的最大的威胁与挑战之一。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对新发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提高对新发传染病及其危害的认识。尽管有些新发传染病目前仅限于在国外某些国家和地区发生,在我国尚未发现,有些新发传染病虽已在国内发现但危害并不严重,但历史的教训必须吸取。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一些新发传染病传入我国并发生较大规模流行是完全可能的。保护好自己美国进口普卫欣天 猫

2003年的非典

  • 索引序列
  •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统计源
  • 新发电子传染病杂志
  •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 新发传染病杂志电子版
  •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社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