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西藏大学学报2020年第一期数据表

西藏大学学报2020年第一期数据表

发布时间:

西藏大学学报2020年第一期数据表

1、多交朋友。宿舍里,和舍友们打成一片,可以说舍友是大学朋友中最重要的,你和他们生活一起最多。在班上,和同学们保持良好的关系,大学同学对你以后的事业很有帮助。还可以在学校里多交一些朋友,有了这些人你的大学生活会更有趣。  2、学习。我的观点是,不要把学习看的太重,注意自学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学校学的永远赶不上社会,教材用的都是老的,工作后用不上,不然为什么现在的企业招聘的都是有工作经验的人。而且你学的未必就是你以后干的。      3、英语和计算机。记住学好这两门。不管你以后考什么都要用,比如考研、考公务员等等;平时玩电脑不要只顾玩游戏多学点计算机方面的知识。      4、生活费的使用。不要乱花,省下那些不必要的花销,平时积攒一些。报一些考试等等,或者到一些景点玩玩,长长见识。    5、爱情。在大学谈个恋爱无可厚非。有一点要记住,有了爱情不要忽略了朋友。有些同学交了女朋友后,天天和女朋友腻在一块,结果和身边的朋友交往淡了。参考第一条。只有爱情没有友情你会失去很多的。    6、对自己负责,不要对他人要求什么。待久了你就会发现学校或者有些同学很霸道,有些事情很没道理很蛮横,注意习惯,习惯了就好了。    7、参见学生组织,锻炼你自己。学校里有很多组织,广播台、学生会、社团等,去加入他们,这些组织很能锻炼人。我曾亲眼看见一个极度对自己缺乏自信的同学,在社团锻炼了一年,能力突飞猛进的提升,后来成为社团负责人。    8、把大学当作社会。可以说大学是亚社会,自己去好好感受体会吧。

我已经大三了,回首过去,有很多的美好也有很多不舍,同样抱有许多的遗憾。以下这些事是我觉得大学一定要做的!可以充实自己的生活同时不让自己后悔!一、学会一门外语学好专业课的同时,用外语作为自己的就业辅助,不仅在学校里有优势,而且在择业时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有很大的几率可以进入到外企工作,同时公司内部有出国机会也会有比较大的几率被选上。(推荐学习:法语、日语、葡萄牙语、韩语、俄语、阿拉伯语)二、旅行旅行,不一定非要名胜古迹,可以简单的去不同的地方感受不同的地域文化,领略不同的风土人情,与不同的人交流沟通,去看一看真正的社会、了解中国各地的风土人情。推荐地点:云南(昆明-大理-丽江风景秀丽)、丝绸之路、西藏(雪域高原)等三、关注招聘网站可以通过招聘网站看一看有这个社会上都有什么样的职业,提前了解一下这些职业都要求什么样的要求,这样就可以在大学期间就及时的弥补不足,提前为就业做准备。四、阅读书是社会的缩影。平时除了专业课的学习,我们应该多看书,不是网络小说,不是鸡汤软文,是那些真正有用的书。五、学习一些技能除了本身的学习和兴趣特长之外,我还建议大家可以利用大学的空余时间,自学一些硬性技能,这类的技能是可以直接为日后的就业增加竞争力的,能够带来直接的价值利益。推荐学习: PPT 、 Excel 、 PS Excel :一是为了数据的建立,二是数据进行分析,这两大类在工作中非常实用。PPT :工作汇报、开会总结都需要你用 ppt 来进行。 PS :掌握修图,会帮你在职场得到更多机会。六、发展一门爱好趁着大学还有时间就赶紧去发展自己的爱好,想学弹琴就赶紧去学,想画画就赶紧去学,把爱好努力发展起来。(学习渠道:辅导班、网站、 B 站、教程书籍、学校社团等)

2007-2011年,学校共获得各类科研立项324项。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立项138项,校内立项186项。共获得预算外科研经费65万元。出版学术著作69部,发表学术论文2087篇。其中包括权威期刊论文3篇,SCI论文7篇,EI论文29篇,核心期刊论文448篇。论文转载、摘编29篇 。2010-2014年,学校共获省部级以上科研立项261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立项52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项。据2015年5月学校公布数据显示,近五年,学校年均科研经费1万元。有26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 。 2013年西藏民族大学国家自然基金立项一览表项目批准号负责人项目名称项目类别41361044 刘炜 山地城市景观格局空间异质性与热环境效应的多尺度响应特征分析及数值模拟——以拉萨、重庆和兰州市为例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71361023 姬梅 拉萨旅游业利益相关者网络研究:基于动态社会网络视角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81360297 陈婷 运动通过改善心肌梗死后下丘脑室旁核氧化应激对心功能的保护效应及机制探讨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81360299 李文华 血清-蛋白质组学逆向识别高原低氧习服特异性生物标记物及功能鉴定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截至2014年,学校建有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自治区重点研究基地1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2个;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7个。学校作为牵头单位,联合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西藏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组建“西藏文化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该中心成为西藏自治区“2011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建设单位。学校与复旦大学合作建立了“高原医学与基因地理学研究基地”,与西北民族大学合作建立了“中国民族语言文字信息技术国家民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藏语语言资源建设研究中心”,与中国人民大学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合作建立了“西藏新闻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藏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研究基地、西藏社会和谐稳定与法治建设重点研究基地自治区重点研究基地:西藏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西藏高原相关疾病分子遗传机制与干预研究重点实验室、西藏光信息处理与可视化技术重点实验室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生命科学基础实验室、高原环境与疾病相关基因研究实验室、现代网络与通信工程重点实验室、西藏教育发展研究实验室、工商管理综合实验室、会计综合实验室、运动生理机能综合实验室 馆藏资源 截至2012年6月,西藏民族大学图书馆馆藏图书总量170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00余万册,中文电子图书62万余册,学位论文147余万篇,各种数据库20多种。形成了以文、理、经、管、法、医、教育、体育等多学科,印刷型与电子型文献并存的综合性藏书体系。图书馆建有“藏学文献情报资料中心”,收藏藏学图书5万余册,藏有德格版《藏文大藏经》、《藏文大藏经》对勘本、《大正新修大藏经》等珍贵典籍,同时,自建有“藏学专题数据库”、“藏学多媒体资源数据库”等多种类型特色资源数据库 。 学术刊物 截至2013年,学校出版有《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和《西藏高等教育研究》两种学术刊物,西藏民族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民族地区十佳学报”,“藏学研究”栏目被评为名栏。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什么核心期刊也不是的。就是普通的省级期刊。

西藏大学学报2020年第一期数据结果

当疫情完全过去之后,自己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去旅游一趟,呼吸一下外面的新鲜空气。自从2020年爆发新冠肺炎疫情以来,由于国外和国内的疫情都比较严重,而且国内管控也相当严格,所以自己一直没有出去旅游,这对自己来说,可以说是很大的折磨。因为自己一直希望可以出去旅游来放松一下心情,但疫情的影响让自己的计划被迫打断了两年。所以自己内心希望疫情赶快过去,这样就能够满足自己的愿望。回到现实中来看,到现在已经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尤其是变异病毒越来越厉害,如果疫情还得不到有效地控制,那么疫情还有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这样自己的旅行计划将会完全泡汤。自己在这段时间只能耐心等待,然后多去学习一些户外知识,等到疫情真正解封的那一天就可以更好地去旅游了。假设自己决定要在疫情期间出去游玩,那么该如何做好个人防护呢?首先一定要去打疫苗,然后再去做核酸检测。因为疫苗能帮助自己提高对病毒的免疫力,如果自己不小心感染了新冠病毒,也不至于病情加重,因为身体里面有抗体,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疗,这也是为什么一定要去打疫苗的原因。其次自己要去疫情防控比较松的地方旅行。如果要去疫情比较严重的地方,那么可能会导致管控比较严格,甚至还有可能面临封城的危险。如果一旦封城,自己的旅行计划将会完全泡汤,甚至会影响自己的基本生活,因此要去疫情管控比较松的地方,这样才有一定的保障。最后在游玩的时候,要多去关注实时动态。因为事实动态能够反映疫情的变化和每日的更新情况,这对自己出门在外是一个很好的数据反馈,因为自己的旅行可以根据数据的变化而进行调整,这样能避开一些高风险区域,对自己的游玩也是一个保障。从目前现在疫情的发展形势和未来的情况来看,疫情在近3~5年内还会存在,但是随着人类疫苗的普及以及免疫率的上升,未来的疫情走向肯定是朝下的。但是在疫情防控期间一定要做好准备,千万不要去高风险区,这样不仅会伤害自己,还会给当地政府带来一定麻烦。

一、出门疯狂地玩,补偿憋闷的内心。如果说这段时间对宅男宅女来说没啥影响的话,对出行党而言绝对是噩梦,不能出行,不能出去浪对于很多人来说痛苦至极,而随着疫情的结束,必然是一股脑地冲出家门,然后到处去浪,到处疯狂的玩,直到玩的精疲力尽或者囊中羞涩才肯罢休。二、约会、表白,将自己的感情真实地表达出来。疫情的发生,不仅阻挡了人们出行,同样也影响了很多人在感情方面的进展,特别是年轻人和适婚人群,在疫情解除之后,必然会珍惜美好的时光,去约会,去表白,把自己真实的情感表达出来。三、胡吃海喝,彻底的放纵自己一次。对于吃货而言,不能出去享受美食,比杀了他们还难受,一旦疫情警报解除,必然会报复性地去享受各种美食,而各种名优小吃也必然成了资深吃货的光顾之地。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建国以来,西藏第一所综合性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自治区唯一的CSSCI来源期刊,创刊于1986年。主管单位:西藏自治区教育厅主办单位:西藏大学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什么核心期刊也不是的。就是普通的省级期刊。

西藏大学学报2020年第一期期刊数量

期刊按照出版周期可分为:周二刊、周刊、旬刊、半月刊、月刊、双月刊、季刊、半年刊、年刊。因此是有半年刊周期的期刊的,比如:《西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Marine Science Bulletin》(海洋通报英文版)、《船舶设计通讯》等。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建国以来,西藏第一所综合性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自治区唯一的CSSCI来源期刊,创刊于1986年。主管单位:西藏自治区教育厅主办单位:西藏大学

西藏大学学报2020年第一期期刊

期刊按照出版周期可分为:周二刊、周刊、旬刊、半月刊、月刊、双月刊、季刊、半年刊、年刊。因此是有半年刊周期的期刊的,比如:《西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Marine Science Bulletin》(海洋通报英文版)、《船舶设计通讯》等。

学校性质: 大学  学校类别: 综合大学  学校网址:  主管部门: 西藏自治区教育委员会  在校学生: 普通本专科生 1305人 成人本专科生 72人 外国留学生 22人  师资情况: 专任教师数: 323人 其中: 教授 3人 副教授 32人  院系设置: 经济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学,艺术,历史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地理科学,电子与信息,预防医学  专业设置: 11, 思想政治教育, 汉语言文学,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音乐学, 美术学, 历史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 物理学, 化学, 生物科学, 地理科学  联系电话: 6323200  邮政编码: 850000  学校地址: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金珠东路5号  学校简介:  1985年7月20日,西藏大学诞生在"日光城"拉萨市, 她是西藏自治区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其前身可追溯到1952年创办的"西藏军区干部学校";随着西藏革命和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先后易名为"西藏地方干部学校"、"西藏行政干部学校"、"西藏自治区师范学校"、"西藏师范学院"等。西藏大学肩负着发展西藏民族教育事业的重任,故现阶段以培养师资为主,同时为继承发扬西藏优秀文化艺术和发展西藏经济培养专业人才。  西藏大学设有7个系16个专业和藏语文授课师资培训部。 根据西藏的建设需要,近年来还试办有成人大专藏汉翻译和藏文新闻2个专业。全校目前共设有28 个教研室和《格萨尔王传》研究室,既以具有西藏特色的学科为重点,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同时因地制宜地开展科学研究,不断提高教学、科研的水平。注重双语人才的培养,形成了藏学、文科、理科、艺术、管理等相结合的多学科专业的自治区综合性大学,实现了本科生、大专生、干部专科生、大专专业班等的多层次办学和包括师资培训,代培、进修、自费生、自学考试等多种形式办学。  截止1991年4月,学校有教职工593人,其中男392人,女201人;藏族382人,其他少数民族10人;少数民族教职工占全校教职工的1%。其中:教师293人(藏族176人、其他少数民族2人,共占75%),教学辅助人员52人(藏族42人占7%)。  党政干部123人(藏族77人,其他少数民族7人,共占29%)。工勤人员107人(藏族59人,其他少数民族1人占07%)。  附设机构人员18人(藏族15人,占33%)。  293名教师中:教授3人(藏族2人,占66%), 副教授11人,讲师97人(藏族59人,其他少数民族1人,占86%),助教99人(藏族61人,占62%)。教员70人(藏族46人,占71%)。  另有其它系列的中职20人(藏族14人,其他少数民族1 人,占75%)。初职45人(藏族3 7人,占2%),此外, 每年还有近10名西北师范大学、兰州大学、经济学院、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北京师范学院和南京师范大学的援藏教师和两名美国英语学会的外籍专家到我校任教讲学。  西藏大学目前在校生达1077人(包括20 名自费生), 男生633人,女生444人,藏族966人,其他少数民族5人,少数民族学生占全校在校生的2%。其中本科生734人,占15 %;专科生250人,占21%;培训学员93人,占64%。由藏、汉、回、纳西等4个民族和夏尔巴人组成的1077 名在校生分布在17个专业共30个教学班学习,全校学生党员45人,占6%;共青团员952人,占7%,全校每年近20%的学生分别获得"三好生","奖学金","优秀党员"、"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等荣誉和表彰。  学校图书馆面积达4754平方米,馆内藏书近14万册,加上各系和部门的9个资料室,全校藏书近20万册,订有杂志1006 种,报纸148种、外文期刊34种,人大复印报刊资料83种, 设期刊、报纸、藏文、教师、学生等5个阅览室。自然科学有19 个实验室及电视教学室、语言实验室。  学校主张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以科研促进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又以教学推动科研,教学科研相长,重视学科专业建设,重视基础研究,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注重西藏研究,1985年以来,先后编写出版了《藏文公共教材》一、二册,《藏文写作》、《英藏汉对照辞典》、《代数思考题》、《音乐藏文识谱》等教材和工具书,该校《格萨尔》研究室收录整理了大量口头说唱《格萨尔王传》的系统资料,录音154盘,整理出版了3部书。该校承担或协作国家及全区科研项目6项, 在区内外发表学术论文800余篇,学校每年组织学术报告会, 并试办《西藏大学学报》(藏汉两种版本)。  西藏大学占地面积约23公顷,现已基本形成教学楼、艺术楼、实验楼、电化教学楼、图书馆、办公楼、学生宿舍楼、职工宿舍楼、食堂、礼堂、医院、托儿所、印刷厂以及标准田径场、太阳能游泳池等结构合理的建筑群体;总建筑面积达5万平方米。  学校自1952年至1984年先后为西藏自治区培养输送了藏、汉、回、门巴、珞巴、纳西等族和夏尔巴人、登巴人等各类人才8000余人,1985年至1991年又为全区输送了1717名毕业生,其中本科生851人,获文学、理学、法学学士学位560人,大专生588 人,培训各类学员278人,各时期的毕业校友为维护祖国统一, 加强民族团结,为西藏革命和建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特别是师范生已经并正在成为西藏教育战线上的一支生力军,遍布全区各级各类学校,为发展西藏民族教育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西藏大学建校以来,结合西藏实际,不断深化改革,努力适应西藏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注重专业基础教学;注重藏族文化艺术学科专业的建设和其他学科领域内的西藏研究;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注重双语和三语(藏、汉、英)专门人才的培养,努力探索符合办学规律,又具有民族特色、地区特点的办学路子,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西藏民族高等教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改革开放政策为西藏大学与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协作开辟了途径,建校以来,该校接待国外友好人士,参观访问者达1千余人,聘请外国专家学者来讲学25人次。

西藏大学学报2020年第一期出版

(一)专著:1、《西藏昌都——历史·传统·现代化》(合著,格勒主编,王川系该书编委会、执行编委会的编委),重庆出版社2000年9月;2、《清实录西藏昌都地区史料选》,独著,20万字,西藏昌都地区方志委员会刊行,2001年1月;3、《拉萨河畔六十日——拉萨河流域的自然生态与人文景观》,独著,23万字,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7月;4、《西藏和其他藏区特殊开发途径》,合著,副主编,20万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8月出版。5、《西藏昌都近代社会研究》,独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年2月版。6、《学界泰斗——陈寅恪》,独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版。(二)论文(凡未注明者均为独著)1、《清代昌都三岩地区政事拾遗》,《西藏研究》2000年4期,第55—61页。全文收入:①西藏昌都地区地方志总编室主编《昌都地区论文选》,2001年4月,第93—108页;②“中国西藏信息网”和“西藏网”两个中文简体网站均全文转载2、《西洋望远镜与阮元望月歌》,《学术研究》2000年4期,第82—90页(全文收入:①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明清史》2000年第4期第74—82页全文转载;②中国“新青年”网全文转载;- 2003-12-17);3、《史学家陈寅恪在康乐园的生活情趣》,《岭南学报》(香港岭南大学学报)新第2期,2000年10月,第297—313页(刘克敌:《二十年来之陈寅恪研究述评》,《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5期评价了该文的观点,刘文又4、《民国时期西藏昌都地区的国民政府工作人员及其活动》,《西藏研究》2001年1期,第85—90页;5、《陈寅恪与陈述的学术交往》,《史学史研究》2003年1期,第23—31页;6、《陈寅恪、冼玉清的纯阳观之游》,《岭南文史》2003年1期;7、《陈寅恪与蜀中诸儒的交往》,《文史杂志》2003年3期;8、《陈寅恪与岭南花木》,《中山大学校报》2000年6月15日51K 2005-1-18 及“国学网”等数个网站全文转载);9、《“稳藏必先安康”的历史新启示——关于甘孜州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对策建议》(合作撰写),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民族问题研究中心委托课题,2002年4月;10、《刘文典与陈寅恪学术交往述论》,《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1期,第198—118页;11、《“茶马古道”旅游品牌打造的思考》,《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2期,第27—32页;12、《清及民国时期西藏地方的丹达神崇拜》,《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3年第1期,第76—84页(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中国近代史》2003年第7期第43—51页全文转载);13、《晚清民国时期藏政要员的洋务背景》,《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第13—19页(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中国近代史》2003年第8期第43—49页全文转载);14、《近百年来中国对文物建筑及历史地段的保护》,《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第64—69页;15、《历史学者陈寅恪姓名“恪”之读音》,《东方文化》2003年第6期,第146—148页;16、《研究中华传统政治文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北京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北京)2004年第1期第63页;17、《民国时期“西康农事试验场”的设置及其实际成效》,《西藏大学学报》(拉萨)2004年第1期第44—48、60页(①人大复印资料F7《经济史》2004年第3期第67—71页全文转载;②中国西藏信息中心全文转载见18、《西藏民俗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评<西藏民俗文化>》,《中国藏学》(北京)2004年第2期第113—114页(中国藏学网全文转载,见19、《藏区城市昌都在近代的变迁》,《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第106—114页;20、《民国三十六年西康省的植树节及其造林评价》,《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咸阳)2004年第3期第23—27页;21、《陈寅恪与伯希和学术交往述略》,《中山大学学报》(广州)2004年第5期第80—84页(教育部主办《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4年6期摘录主要观点);22、《谈蕃说胡 更上一层:蔡鸿生<唐代九姓胡与突厥文化>评议》,《西北民族研究》(兰州)2004年第3期第115—119页;23、《陈寅恪与伯希和》,载《文汇报》(香港)2004年6月8日(京港学术交流中心简报有报道,24、《略论汉藏教理院在促进汉藏文化交流中的贡献》,《西藏大学学报》(合著,第二作者)2004年第4期第51—59页。25、《清末、民国时期西康地区的农业改进及其实际成效》,《民国档案》(南京)2004年2004年,第4期,第54—59页26、《陈寅恪与四川学者的交往述论》,《中山大学学报》(广州)2004年第5期,第107—113页;27、《民国后期“西康省农业改进所”的设立始末及其历史意义——四川藏区农业近代化起源研究之一》,《西藏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28、《陈寅恪与藏学研究》,《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咸阳)2005年第1期第18—23页。

关于西藏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思考,《西藏教育》1999年增刊,《西藏自治区教育科研论文选编》(西藏人民出版社99年8月版)选载。西藏大学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研究,《西藏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第一作者。 西藏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对策浅谈,《西藏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第二作者。 西藏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教育研究》2000年第 12期。 巩固“三讲”成果,促进西藏高等教育发展,《西藏日报》2000年 9月。 西藏高校培养目标及专业设置结构调整问题研究,《民族教育研究》2001年第5期。第二作者。 西藏高等教育教材建设工作研究,《西藏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第一作者。 振奋精神,开拓创新,实现西藏高等教育可持续的跨越式发展,《西藏教育》2001 年第2期。 西部大开发与西藏高等教育发展,《北京藏学国际讨论会论文集》,2001年7月。 中国证券监管的法治化追求,《西藏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 加强依法治校、建设法治校园,《武汉大学报》2003年4月。 民商法在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的作用浅探,《法苑论坛》2003年第一期。第二作者。 高等学校办学活动中的主要法律问题及对策研究,《教育研究》2003年第10期。14.关于建设和完善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思考,《武汉大学学报》2004年“政治与公共管理论丛”。15.“三个面向”思想对建设和完善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指导意义,《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7卷。16.关于藏族古代法律及法律文化的若干思考,《法学评论》2004年第2期。--------------------------------------------------------------------------------科研项目 西藏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项目《西藏高校培养目标及专业设置结构调整问题的研究》,1999年,第二研究者。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西藏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2001年, 主持研究人。 教育部教学研究项目《跨学科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2001年,主要研究者。 教育部委托课题《推进高等学校法制建设的若干问题研究》2002年,主持研究人。

  • 索引序列
  • 西藏大学学报2020年第一期数据表
  • 西藏大学学报2020年第一期数据结果
  • 西藏大学学报2020年第一期期刊数量
  • 西藏大学学报2020年第一期期刊
  • 西藏大学学报2020年第一期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