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医诊断学参考文献

中医诊断学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中医诊断学参考文献

本草纲目

最新实用诊脉法 市场价 : ¥00 【出 版 社】 中医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4 年7月 本书主要介绍诊脉的实用技术。其中,一些内容是刚从古文献挖掘出来的。据考证,这些内容曾是脉诊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历史原因,被埋没了数百年或上千年,乃至更久。诊脉的方法充实了这些内容,适用范围更广,诊断作用更大,实用性更强,更容易掌握。一千多年以来,这是首次用通俗语言完整叙述26种脉名脉形规范、实际意义及其简便辨别方法的脉诊实用工具书。

[1]邓铁涛中医诊断学,第5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2]钱心如,陈依萍,胡庆福,等齿印舌的舌蕈状乳头计数及舌尖微循环观察[J]天津中医,1990,7⑶:34-[3]喻方亭,崔志英,林跃萍,等125例肾阳虚患者舌象与血透前后舌、甲皱微循环观察[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1990,10⑷:325-[4]钱心如,陈泽霖,戴豪良,等齿印舌的病理形态学研究[J]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10⑹:337-[5]钱心如,陈依萍,陈泽霖齿印舌患者临床调查分析[J]中医杂志,1991,32⑴:33-[6]王新奉,刘济跃462例老年前期者与老年人舌边齿痕观察[J]山东中医杂志,1991,10⑸:17

作者:何建成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教材的编写,是按照我国高等医药教育的发展及教育部的要求,为高校教学改革、人才培养与精品课程的建设,组织编写出版的教材。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是联系中医基础学科与临床各科的桥梁。有鉴于此,本教材不仅突出“三基”内容,知识点明确,能使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掌握所学课程的知识点,而且强调中医辨证的思维训练和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不仅注重继承,强化经典,而且重视发扬,强调拓宽学生视野,在“三基”内容的基础上,反映学术进展,使学生能够站在学科前沿,灵活掌握并运用本学科先进知识。  本教材在借鉴历版《中医诊断学》教材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分为绪论,上、中、下三篇10章及附篇。绪论扼要介绍了中医诊断学的性质、内容、原理、原则、发展简史及学习方法;上篇为四诊篇,共分4章,包括望、闻、问、切四诊;中篇为辨证篇,共分4章,包括八纲辨证、病因辨证(六淫、疫疠辨证、情志内伤辨证、劳伤、食积、虫积、外伤、药邪辨证)、病性辨证(气血辨证、津液辨证)、病位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经络辨证);下篇为诊断综合运用与病历篇,共分两章,介绍了病情资料的收集、属性分类与综合整理方法,辨证的逻辑思维方法、思路、内容与要求,以及病历书写与要求。以上每章之后又有小结和复习思考题,小结是对该章内容和重点进行的概括,复习思考题则是根据章节的重点和难点,提出了一些学习与思考的题目,有助于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和学习。附篇为现代研究与特殊诊法篇,共分3章,介绍了运用现代多学科的理论、方法以及技术手段,从宏观与微观以及不同角度方面,介绍中医四诊客观化、辨证规范化方面研究的一些较为成熟的方法、思路和所取得的成果;选择介绍了耳诊、甲诊和第二掌骨侧诊等特殊诊法的原理、临床意义。另附录有医籍选录、舌象彩色图谱和主要参考文献。可供参考。本教材的绪论、心病辨证由何建成编写,全身望诊由赵莺编写,局部望诊由严惠芳编写,望排出物由陈宏志编写,舌诊由许家佗编写,闻诊由杨朝阳编写,问诊由魏红编写,脉诊由邹小娟编写,按诊由庄燕鸿编写,八纲辨证由郑小伟、宋红编写,病因辨证由陈锐编写,病性辨证由胡志希编写,肺与脾病辨证由方朝义编写,肝与肾病辨证由贾育新编写,脏腑兼病辨证与特殊诊法由徐征编写,六经、卫气营血、三焦辨证与经络辨证由刘燕平编写,诊断综合运用与病历由邢淑丽编写,现代研究思路、方法与进展由陈家旭、许家佗、赵歆编写。最后,由主审吴承玉,主编何建成,副主编陈家旭、郑小伟、方朝义对全书进行审定,完成定稿。本教材望诊部分的插图由严惠芳提供,舌诊彩图由许家佗提供。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上海市第三期重点学科中医诊断学(S30302)的资助,也得到了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教研室全体老师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科学在不断发展,中医诊断学无论理论抑或临床均在不断完善与发展。本教材的编写,虽经编者多次修改、审定,几易其稿,但限于水平及时间,如有疏漏纰缪之处,望请各位专家及读者不吝指正。  本教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可供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药类、中西医结合等专业学生,尤其七年制学生及研究生、进修生等使用。《中医诊断学》编委会  2012年3月 绪论  一、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二、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三、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四、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五、中医诊断学的学习方法和要求上篇四诊  第1章望诊第1节全身望诊一、望神二、望色三、望形四、望态第2节局部望诊一、望头面二、望五官三、望颈项四、望胸胁五、望腹部六、望腰背部七、望四肢八、望二阴九、望皮肤第3节舌诊一、舌的组织结构与舌象的形成二、舌诊原理三、舌诊的方法与注意事项四、正常舌象及其生理变异五、舌诊的主要内容六、舌象分析要点七、舌诊的临床意义八、危重舌象诊法  第4节望排出物一、望痰涎涕唾二、望呕吐物三、望二便第5节望小儿食指络脉一、食指络脉的三关定位二、食指络脉的观察方法三、正常小儿食指络脉四、病理小儿食指络脉第2章闻诊第1节听声音  一、正常声音二、病变声音第2节嗅气味一、病体、排出物气味二、病室气味第3章问诊第1节问诊的意义及方法一、问诊的意义二、问诊的方法三、问诊的注意事项第2节问诊的内容一、一般情况二、主诉三、现病史四、既往史五、个人生活史六、家族史Ⅳ第3节问现在症状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疼痛四、问头身胸腹不适五、问饮食口味六、问睡眠七、问二便八、问情志九、问经带十、问男子十一、问小儿第4章切诊第1节脉诊一、脉象形成的原理二、脉诊的部位三、脉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四、脉象要素五、平脉六、常见脉象七、相兼脉八、真脏脉九、诊妇人脉与小儿脉十、脉症顺逆与从舍十一、脉诊的临床意义第2节按诊一、按诊的方法与意义二、按诊的内容中篇辨证第5章八纲辨证第1节概念与源流一、八纲辨证概念二、八纲辨证源流第2节八纲基本证候一、表里辨证二、寒热辨证三、虚实辨证四、阴阳辨证第3节八纲证候间的关系一、证候相兼二、证候错杂三、证候真假四、证候转化第4节八纲辨证的意义第6章病因辨证第1节六淫、疫疠辨证一、风淫证二、寒淫证三、暑淫证四、湿淫证五、燥淫证六、火淫证七、疫疠第2节情志内伤辨证一、喜伤证二、怒伤证三、思伤证四、忧伤证五、悲伤证六、恐伤证七、惊伤证第3节劳伤、食积、虫积、外伤、  药邪辨证一、过劳所伤二、过逸所伤三、食积四、虫积五、外伤六、药邪伤Ⅴ  第7章病性辨证第1节气病辨证一、气虚类证二、气滞类证第2节血病辨证一、血虚类证二、血瘀证三、血热证四、血寒证第3节津液病辨证一、津液亏虚证二、痰证三、饮证四、水停证  第4节阴阳虚损病辨证一、阴虚证二、阳虚证三、亡阴证四、亡阳证第5节气血津液阴阳兼病辨证一、气血两虚证二、气滞血瘀证三、气虚血瘀证四、气不摄血证五、气随血脱证六、气随津脱证七、痰瘀互结证八、气阴两虚证九、津血亏虚证十、阴阳两虚证第8章病位辨证第1节脏腑辨证一、心与小肠病辨证二、肺与大肠病辨证三、脾与胃病辨证四、肝与胆病辨证  五、肾与膀胱病辨证  六、脏腑兼病辨证第2节六经辨证一、辨六经病证二、六经病证的传变第3节卫气营血辨证一、辨卫气营血病证二、卫气营血病证的传变第4节三焦辨证一、辨三焦病证二、三焦病证的传变第5节经络辨证一、辨十二经脉病证二、辨奇经八脉病证下篇诊断综合运用与病历第9章诊断综合运用第1节病情资料的综合处理一、病情资料的收集二、病情资料的属性分类与综合  整理第2节辨证的逻辑思维方法、内容  与要求一、辨证的逻辑思维方法二、辨证方法与思路三、辨证的基本内容四、证名的具体要求第10章病历书写与要求第1节病历沿革与意义一、病历沿革二、病历的意义第2节病历的内容和要求一、基本要求二、门(急)诊病历书写要求及内容三、住院病历书写要求及内容第3节中医病历书写格式一、入院记录二、病程记录三、抢救记录四、病历示例  附篇现代研究与特殊诊法  第11章四诊现代研究思路与  方法  第1节望诊一、色诊现代研究二、舌诊现代研究第2节闻诊一、声诊现代研究二、嗅诊现代研究第3节问诊一、症状名称的规范二、症状量化的规范三、中医症状评定量表研制四、计算机中医问诊系统研究第4节脉诊一、脉象形成的生理学机制二、脉诊客观化的实验研究三、脉诊的临床研究及应用第12章证候现代研究思路与  方法  第1节证候文献和证候规范化  研究一、证候文献研究二、证候规范化研究第2节证候计量诊断和证候动物模型  研究一、中医证候计量诊断二、证候动物模型研究第3节常见证候生物学基础研究一、心病常见证候研究二、肝病常见证候研究三、脾病常见证候研究四、肺病常见证候研究五、肾病常见证候研究六、中医寒热证候研究七、气血津液病常见证候研究  第13章特殊诊法选介第1节耳诊一、诊断原理二、诊察方法与注意事项三、正常表现与生理变异四、临床应用第2节甲诊一、诊断原理二、诊察方法与注意事项三、正常表现与生理变异四、临床应用第3节第二掌骨侧诊一、诊断原理二、诊察方法与注意事项三、正常表现与生理变异四、临床应用附录医籍选录参考文献

中医诊断学参考文献最新

作者:何建成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教材的编写,是按照我国高等医药教育的发展及教育部的要求,为高校教学改革、人才培养与精品课程的建设,组织编写出版的教材。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是联系中医基础学科与临床各科的桥梁。有鉴于此,本教材不仅突出“三基”内容,知识点明确,能使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掌握所学课程的知识点,而且强调中医辨证的思维训练和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不仅注重继承,强化经典,而且重视发扬,强调拓宽学生视野,在“三基”内容的基础上,反映学术进展,使学生能够站在学科前沿,灵活掌握并运用本学科先进知识。  本教材在借鉴历版《中医诊断学》教材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分为绪论,上、中、下三篇10章及附篇。绪论扼要介绍了中医诊断学的性质、内容、原理、原则、发展简史及学习方法;上篇为四诊篇,共分4章,包括望、闻、问、切四诊;中篇为辨证篇,共分4章,包括八纲辨证、病因辨证(六淫、疫疠辨证、情志内伤辨证、劳伤、食积、虫积、外伤、药邪辨证)、病性辨证(气血辨证、津液辨证)、病位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经络辨证);下篇为诊断综合运用与病历篇,共分两章,介绍了病情资料的收集、属性分类与综合整理方法,辨证的逻辑思维方法、思路、内容与要求,以及病历书写与要求。以上每章之后又有小结和复习思考题,小结是对该章内容和重点进行的概括,复习思考题则是根据章节的重点和难点,提出了一些学习与思考的题目,有助于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和学习。附篇为现代研究与特殊诊法篇,共分3章,介绍了运用现代多学科的理论、方法以及技术手段,从宏观与微观以及不同角度方面,介绍中医四诊客观化、辨证规范化方面研究的一些较为成熟的方法、思路和所取得的成果;选择介绍了耳诊、甲诊和第二掌骨侧诊等特殊诊法的原理、临床意义。另附录有医籍选录、舌象彩色图谱和主要参考文献。可供参考。本教材的绪论、心病辨证由何建成编写,全身望诊由赵莺编写,局部望诊由严惠芳编写,望排出物由陈宏志编写,舌诊由许家佗编写,闻诊由杨朝阳编写,问诊由魏红编写,脉诊由邹小娟编写,按诊由庄燕鸿编写,八纲辨证由郑小伟、宋红编写,病因辨证由陈锐编写,病性辨证由胡志希编写,肺与脾病辨证由方朝义编写,肝与肾病辨证由贾育新编写,脏腑兼病辨证与特殊诊法由徐征编写,六经、卫气营血、三焦辨证与经络辨证由刘燕平编写,诊断综合运用与病历由邢淑丽编写,现代研究思路、方法与进展由陈家旭、许家佗、赵歆编写。最后,由主审吴承玉,主编何建成,副主编陈家旭、郑小伟、方朝义对全书进行审定,完成定稿。本教材望诊部分的插图由严惠芳提供,舌诊彩图由许家佗提供。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上海市第三期重点学科中医诊断学(S30302)的资助,也得到了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教研室全体老师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科学在不断发展,中医诊断学无论理论抑或临床均在不断完善与发展。本教材的编写,虽经编者多次修改、审定,几易其稿,但限于水平及时间,如有疏漏纰缪之处,望请各位专家及读者不吝指正。  本教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可供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药类、中西医结合等专业学生,尤其七年制学生及研究生、进修生等使用。《中医诊断学》编委会  2012年3月 绪论  一、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二、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三、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四、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五、中医诊断学的学习方法和要求上篇四诊  第1章望诊第1节全身望诊一、望神二、望色三、望形四、望态第2节局部望诊一、望头面二、望五官三、望颈项四、望胸胁五、望腹部六、望腰背部七、望四肢八、望二阴九、望皮肤第3节舌诊一、舌的组织结构与舌象的形成二、舌诊原理三、舌诊的方法与注意事项四、正常舌象及其生理变异五、舌诊的主要内容六、舌象分析要点七、舌诊的临床意义八、危重舌象诊法  第4节望排出物一、望痰涎涕唾二、望呕吐物三、望二便第5节望小儿食指络脉一、食指络脉的三关定位二、食指络脉的观察方法三、正常小儿食指络脉四、病理小儿食指络脉第2章闻诊第1节听声音  一、正常声音二、病变声音第2节嗅气味一、病体、排出物气味二、病室气味第3章问诊第1节问诊的意义及方法一、问诊的意义二、问诊的方法三、问诊的注意事项第2节问诊的内容一、一般情况二、主诉三、现病史四、既往史五、个人生活史六、家族史Ⅳ第3节问现在症状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疼痛四、问头身胸腹不适五、问饮食口味六、问睡眠七、问二便八、问情志九、问经带十、问男子十一、问小儿第4章切诊第1节脉诊一、脉象形成的原理二、脉诊的部位三、脉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四、脉象要素五、平脉六、常见脉象七、相兼脉八、真脏脉九、诊妇人脉与小儿脉十、脉症顺逆与从舍十一、脉诊的临床意义第2节按诊一、按诊的方法与意义二、按诊的内容中篇辨证第5章八纲辨证第1节概念与源流一、八纲辨证概念二、八纲辨证源流第2节八纲基本证候一、表里辨证二、寒热辨证三、虚实辨证四、阴阳辨证第3节八纲证候间的关系一、证候相兼二、证候错杂三、证候真假四、证候转化第4节八纲辨证的意义第6章病因辨证第1节六淫、疫疠辨证一、风淫证二、寒淫证三、暑淫证四、湿淫证五、燥淫证六、火淫证七、疫疠第2节情志内伤辨证一、喜伤证二、怒伤证三、思伤证四、忧伤证五、悲伤证六、恐伤证七、惊伤证第3节劳伤、食积、虫积、外伤、  药邪辨证一、过劳所伤二、过逸所伤三、食积四、虫积五、外伤六、药邪伤Ⅴ  第7章病性辨证第1节气病辨证一、气虚类证二、气滞类证第2节血病辨证一、血虚类证二、血瘀证三、血热证四、血寒证第3节津液病辨证一、津液亏虚证二、痰证三、饮证四、水停证  第4节阴阳虚损病辨证一、阴虚证二、阳虚证三、亡阴证四、亡阳证第5节气血津液阴阳兼病辨证一、气血两虚证二、气滞血瘀证三、气虚血瘀证四、气不摄血证五、气随血脱证六、气随津脱证七、痰瘀互结证八、气阴两虚证九、津血亏虚证十、阴阳两虚证第8章病位辨证第1节脏腑辨证一、心与小肠病辨证二、肺与大肠病辨证三、脾与胃病辨证四、肝与胆病辨证  五、肾与膀胱病辨证  六、脏腑兼病辨证第2节六经辨证一、辨六经病证二、六经病证的传变第3节卫气营血辨证一、辨卫气营血病证二、卫气营血病证的传变第4节三焦辨证一、辨三焦病证二、三焦病证的传变第5节经络辨证一、辨十二经脉病证二、辨奇经八脉病证下篇诊断综合运用与病历第9章诊断综合运用第1节病情资料的综合处理一、病情资料的收集二、病情资料的属性分类与综合  整理第2节辨证的逻辑思维方法、内容  与要求一、辨证的逻辑思维方法二、辨证方法与思路三、辨证的基本内容四、证名的具体要求第10章病历书写与要求第1节病历沿革与意义一、病历沿革二、病历的意义第2节病历的内容和要求一、基本要求二、门(急)诊病历书写要求及内容三、住院病历书写要求及内容第3节中医病历书写格式一、入院记录二、病程记录三、抢救记录四、病历示例  附篇现代研究与特殊诊法  第11章四诊现代研究思路与  方法  第1节望诊一、色诊现代研究二、舌诊现代研究第2节闻诊一、声诊现代研究二、嗅诊现代研究第3节问诊一、症状名称的规范二、症状量化的规范三、中医症状评定量表研制四、计算机中医问诊系统研究第4节脉诊一、脉象形成的生理学机制二、脉诊客观化的实验研究三、脉诊的临床研究及应用第12章证候现代研究思路与  方法  第1节证候文献和证候规范化  研究一、证候文献研究二、证候规范化研究第2节证候计量诊断和证候动物模型  研究一、中医证候计量诊断二、证候动物模型研究第3节常见证候生物学基础研究一、心病常见证候研究二、肝病常见证候研究三、脾病常见证候研究四、肺病常见证候研究五、肾病常见证候研究六、中医寒热证候研究七、气血津液病常见证候研究  第13章特殊诊法选介第1节耳诊一、诊断原理二、诊察方法与注意事项三、正常表现与生理变异四、临床应用第2节甲诊一、诊断原理二、诊察方法与注意事项三、正常表现与生理变异四、临床应用第3节第二掌骨侧诊一、诊断原理二、诊察方法与注意事项三、正常表现与生理变异四、临床应用附录医籍选录参考文献

肠易激综合症  什么是肠道易激综合症??  肠道易激综合症,亦称肠道易激惹综合征,是胃肠道最常见和最重要的功能性疾病,多见于壮年,男性略少于女性,50岁后首次发病者极少。  肠道易激综合首是一种具有特殊病理生理基础的、独立的肠功能紊乱性疾病。本病肠无结构上的缺陷,但对刺激和生理反应过度或出现反常现象。过去称此为“结肠功能紊乱”“结肠痉挛”“结肠过敏”“痉挛性结肠炎”“黏液性结肠炎”等。由于肠道功能紊乱不局限于结肠,故统称为肠道易激综合症。其特征为腹痛、腹胀、便秘或腹泻。肠易激综合征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结构的改变,神经、精神、感染因素所致的肠易激综合征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对生活质量和工作造成一定的困扰。一般来说,中青年是高发人群,其中女性发病多于男性,脑力劳动者高于体力劳动者。  腹痛、腹胀、便秘或腹泻,这样的特征可以断定为:足太阳膀胱经的问题。  足太阳膀胱经,人体十二经脉之一。简称膀胱经。循行部位起于目内眦(睛明穴),上达额部,左右交会于头顶部(百会穴)。本经脉分支从头顶部分出,到耳上角部。  足太阳膀胱经 足太阳膀胱经图[1],直行本脉从头顶部分别向后行至枕骨处,进入颅腔,络脑,回出分别下行到项部(天柱穴),下行交会于大椎穴,再分左右沿肩胛内侧,脊柱两旁(一寸五分),到达腰部(肾俞穴),进入脊柱两旁的肌肉,深入体腔,络肾,属膀胱。本经脉一分支从腰部分出,沿脊柱两旁下行,穿过臀部,从大腿后侧外缘下行至腘窝中(委中穴)。另一分支从项分出下行,经肩钾内侧,从附分穴挟脊(三寸)下行至髀枢,经大腿后侧至腘窝中与前一支脉会合,然后下行穿过腓肠肌,出走于足外踝后,沿足背外侧缘至小趾外侧端(至阴穴),交于足少阴肾经。  联系脏腑:属膀胱络肾,与心、脑有联系。  主要临床表现:恶寒,发热,鼻塞,鼻衄,头痛,目痛,项背、腰、臀部及下肢后侧疼痛,足小趾麻木不用,少腹胀满,小便不利,遗尿。  病机分析:足太阳膀胱经主一身之表,外邪侵袭,本经受邪,则恶寒,发热,鼻塞,鼻衄;膀胱经之脉上额交巅络脑,邪气随经上逆则头痛;膀胱经起于目内眦,下行项后,一支挟背抵腰,下行经股入奈窝,一支循背下行,至奈窝后又下行,至外踝折向前,至足小趾,经气不利,则目痛,项背、腰、臀部及下肢后侧疼痛,足小趾麻木不用。膀胱气化失司,则少腹胀满,小便不利,遗尿。  主治概要:头面五官病、项、背、腰、下肢部病证以及神志病,背部第一侧线的背俞穴及第二侧线相平的腧穴,与其相关的脏腑病证和有关的组织器官病证。如小便不通,遗尿,癫狂,疟疾,目痛,迎风流泪,鼻塞多涕,鼻衄,头痛,项强、背腰臀部以及下肢後侧本经循行部位疼痛等 。  常用腧穴,左右67穴。  (自己加以补充,和理清思路,应用文献,《黄帝内经》《伤寒论》《经络论》《西医纲要》《中医诊断学》大概大概,学习学习,参考参考)

中医诊断学参考文献有哪些

作者:何建成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教材的编写,是按照我国高等医药教育的发展及教育部的要求,为高校教学改革、人才培养与精品课程的建设,组织编写出版的教材。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是联系中医基础学科与临床各科的桥梁。有鉴于此,本教材不仅突出“三基”内容,知识点明确,能使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掌握所学课程的知识点,而且强调中医辨证的思维训练和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不仅注重继承,强化经典,而且重视发扬,强调拓宽学生视野,在“三基”内容的基础上,反映学术进展,使学生能够站在学科前沿,灵活掌握并运用本学科先进知识。  本教材在借鉴历版《中医诊断学》教材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分为绪论,上、中、下三篇10章及附篇。绪论扼要介绍了中医诊断学的性质、内容、原理、原则、发展简史及学习方法;上篇为四诊篇,共分4章,包括望、闻、问、切四诊;中篇为辨证篇,共分4章,包括八纲辨证、病因辨证(六淫、疫疠辨证、情志内伤辨证、劳伤、食积、虫积、外伤、药邪辨证)、病性辨证(气血辨证、津液辨证)、病位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经络辨证);下篇为诊断综合运用与病历篇,共分两章,介绍了病情资料的收集、属性分类与综合整理方法,辨证的逻辑思维方法、思路、内容与要求,以及病历书写与要求。以上每章之后又有小结和复习思考题,小结是对该章内容和重点进行的概括,复习思考题则是根据章节的重点和难点,提出了一些学习与思考的题目,有助于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和学习。附篇为现代研究与特殊诊法篇,共分3章,介绍了运用现代多学科的理论、方法以及技术手段,从宏观与微观以及不同角度方面,介绍中医四诊客观化、辨证规范化方面研究的一些较为成熟的方法、思路和所取得的成果;选择介绍了耳诊、甲诊和第二掌骨侧诊等特殊诊法的原理、临床意义。另附录有医籍选录、舌象彩色图谱和主要参考文献。可供参考。本教材的绪论、心病辨证由何建成编写,全身望诊由赵莺编写,局部望诊由严惠芳编写,望排出物由陈宏志编写,舌诊由许家佗编写,闻诊由杨朝阳编写,问诊由魏红编写,脉诊由邹小娟编写,按诊由庄燕鸿编写,八纲辨证由郑小伟、宋红编写,病因辨证由陈锐编写,病性辨证由胡志希编写,肺与脾病辨证由方朝义编写,肝与肾病辨证由贾育新编写,脏腑兼病辨证与特殊诊法由徐征编写,六经、卫气营血、三焦辨证与经络辨证由刘燕平编写,诊断综合运用与病历由邢淑丽编写,现代研究思路、方法与进展由陈家旭、许家佗、赵歆编写。最后,由主审吴承玉,主编何建成,副主编陈家旭、郑小伟、方朝义对全书进行审定,完成定稿。本教材望诊部分的插图由严惠芳提供,舌诊彩图由许家佗提供。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上海市第三期重点学科中医诊断学(S30302)的资助,也得到了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教研室全体老师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科学在不断发展,中医诊断学无论理论抑或临床均在不断完善与发展。本教材的编写,虽经编者多次修改、审定,几易其稿,但限于水平及时间,如有疏漏纰缪之处,望请各位专家及读者不吝指正。  本教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可供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药类、中西医结合等专业学生,尤其七年制学生及研究生、进修生等使用。《中医诊断学》编委会  2012年3月 绪论  一、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二、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三、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四、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五、中医诊断学的学习方法和要求上篇四诊  第1章望诊第1节全身望诊一、望神二、望色三、望形四、望态第2节局部望诊一、望头面二、望五官三、望颈项四、望胸胁五、望腹部六、望腰背部七、望四肢八、望二阴九、望皮肤第3节舌诊一、舌的组织结构与舌象的形成二、舌诊原理三、舌诊的方法与注意事项四、正常舌象及其生理变异五、舌诊的主要内容六、舌象分析要点七、舌诊的临床意义八、危重舌象诊法  第4节望排出物一、望痰涎涕唾二、望呕吐物三、望二便第5节望小儿食指络脉一、食指络脉的三关定位二、食指络脉的观察方法三、正常小儿食指络脉四、病理小儿食指络脉第2章闻诊第1节听声音  一、正常声音二、病变声音第2节嗅气味一、病体、排出物气味二、病室气味第3章问诊第1节问诊的意义及方法一、问诊的意义二、问诊的方法三、问诊的注意事项第2节问诊的内容一、一般情况二、主诉三、现病史四、既往史五、个人生活史六、家族史Ⅳ第3节问现在症状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疼痛四、问头身胸腹不适五、问饮食口味六、问睡眠七、问二便八、问情志九、问经带十、问男子十一、问小儿第4章切诊第1节脉诊一、脉象形成的原理二、脉诊的部位三、脉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四、脉象要素五、平脉六、常见脉象七、相兼脉八、真脏脉九、诊妇人脉与小儿脉十、脉症顺逆与从舍十一、脉诊的临床意义第2节按诊一、按诊的方法与意义二、按诊的内容中篇辨证第5章八纲辨证第1节概念与源流一、八纲辨证概念二、八纲辨证源流第2节八纲基本证候一、表里辨证二、寒热辨证三、虚实辨证四、阴阳辨证第3节八纲证候间的关系一、证候相兼二、证候错杂三、证候真假四、证候转化第4节八纲辨证的意义第6章病因辨证第1节六淫、疫疠辨证一、风淫证二、寒淫证三、暑淫证四、湿淫证五、燥淫证六、火淫证七、疫疠第2节情志内伤辨证一、喜伤证二、怒伤证三、思伤证四、忧伤证五、悲伤证六、恐伤证七、惊伤证第3节劳伤、食积、虫积、外伤、  药邪辨证一、过劳所伤二、过逸所伤三、食积四、虫积五、外伤六、药邪伤Ⅴ  第7章病性辨证第1节气病辨证一、气虚类证二、气滞类证第2节血病辨证一、血虚类证二、血瘀证三、血热证四、血寒证第3节津液病辨证一、津液亏虚证二、痰证三、饮证四、水停证  第4节阴阳虚损病辨证一、阴虚证二、阳虚证三、亡阴证四、亡阳证第5节气血津液阴阳兼病辨证一、气血两虚证二、气滞血瘀证三、气虚血瘀证四、气不摄血证五、气随血脱证六、气随津脱证七、痰瘀互结证八、气阴两虚证九、津血亏虚证十、阴阳两虚证第8章病位辨证第1节脏腑辨证一、心与小肠病辨证二、肺与大肠病辨证三、脾与胃病辨证四、肝与胆病辨证  五、肾与膀胱病辨证  六、脏腑兼病辨证第2节六经辨证一、辨六经病证二、六经病证的传变第3节卫气营血辨证一、辨卫气营血病证二、卫气营血病证的传变第4节三焦辨证一、辨三焦病证二、三焦病证的传变第5节经络辨证一、辨十二经脉病证二、辨奇经八脉病证下篇诊断综合运用与病历第9章诊断综合运用第1节病情资料的综合处理一、病情资料的收集二、病情资料的属性分类与综合  整理第2节辨证的逻辑思维方法、内容  与要求一、辨证的逻辑思维方法二、辨证方法与思路三、辨证的基本内容四、证名的具体要求第10章病历书写与要求第1节病历沿革与意义一、病历沿革二、病历的意义第2节病历的内容和要求一、基本要求二、门(急)诊病历书写要求及内容三、住院病历书写要求及内容第3节中医病历书写格式一、入院记录二、病程记录三、抢救记录四、病历示例  附篇现代研究与特殊诊法  第11章四诊现代研究思路与  方法  第1节望诊一、色诊现代研究二、舌诊现代研究第2节闻诊一、声诊现代研究二、嗅诊现代研究第3节问诊一、症状名称的规范二、症状量化的规范三、中医症状评定量表研制四、计算机中医问诊系统研究第4节脉诊一、脉象形成的生理学机制二、脉诊客观化的实验研究三、脉诊的临床研究及应用第12章证候现代研究思路与  方法  第1节证候文献和证候规范化  研究一、证候文献研究二、证候规范化研究第2节证候计量诊断和证候动物模型  研究一、中医证候计量诊断二、证候动物模型研究第3节常见证候生物学基础研究一、心病常见证候研究二、肝病常见证候研究三、脾病常见证候研究四、肺病常见证候研究五、肾病常见证候研究六、中医寒热证候研究七、气血津液病常见证候研究  第13章特殊诊法选介第1节耳诊一、诊断原理二、诊察方法与注意事项三、正常表现与生理变异四、临床应用第2节甲诊一、诊断原理二、诊察方法与注意事项三、正常表现与生理变异四、临床应用第3节第二掌骨侧诊一、诊断原理二、诊察方法与注意事项三、正常表现与生理变异四、临床应用附录医籍选录参考文献

[1]邓铁涛中医诊断学,第5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2]钱心如,陈依萍,胡庆福,等齿印舌的舌蕈状乳头计数及舌尖微循环观察[J]天津中医,1990,7⑶:34-[3]喻方亭,崔志英,林跃萍,等125例肾阳虚患者舌象与血透前后舌、甲皱微循环观察[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1990,10⑷:325-[4]钱心如,陈泽霖,戴豪良,等齿印舌的病理形态学研究[J]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10⑹:337-[5]钱心如,陈依萍,陈泽霖齿印舌患者临床调查分析[J]中医杂志,1991,32⑴:33-[6]王新奉,刘济跃462例老年前期者与老年人舌边齿痕观察[J]山东中医杂志,1991,10⑸:17

中医诊断学参考文献怎么找

根据注释或者文后的参考文献查找。如果不知道源文献的作者、题名等,建议通过全文检索查找。现在的很多检索系统都支持全文查找的,只需要在你摘抄的内容中找出一两句具有代表性的话,进行全文查找就可以了。试试看就知道了。

根据原文如何查找参考文献?我们平时在写论文时,经常会涉及到参考文献,这是论文写作过程中的要求,很多小伙们即将毕业,在写论文时还不知道如何查询参考文献,下面小猎简单说下查询参考文献的方法。1我们查询参考文献的方法很多的,我们可以先以“百度学术”为准,打开百度,输入“百度学术”。2进入“百度学术”,我们在框中输入要搜索论文的相关内容。3我们以“中医治疗”为例,输入框中,点击百度一下,这时候我们会看到很多关于这类论文文献的文章。4如何将一些文献复制下来添加到自己的论文中呢?我们点击文献下面的“批量引用”。5这时我们的文献会添加到电脑屏幕右下角的添加图标中。6我们点击该图标,进入下图界面,将格式改成“GB/T”格式,点击“一键复制”即可,这样论文的参考文献就查到了,也复制了下来,可以粘贴到自己文档中。

护理诊断参考文献

容 评价系统包括组织评价、护理程序评价和护理效果三个方面。这三方面的评价均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护理效果评价,它可提供护理状况的护理实效的有力证明;护理程序评价是评价护士在实施护理程序每一步骤中行为的正确性,有利于护理取得最好的效果;组织管理评价又使护理程序的运用及护理实效得到组织的保证。因此,它们三者之

一、护理估计 (一)定义 从各方面有步骤、有计划地收集资料以评估病人健康状态的过程谓之估计。 估计是护理程序的开始,估计阶段是提供高质量的个体化护理的基础,为确定每个病人的护理诊断、制定目标、实施护理计划和评价护理效果提供了依据。因此收集资料十分重要,除了入院第一次的总体估计外,在护理程序实施的过程中,还应对病人进行随进估计,将有助于及时确定病人进展情况,发现病人住院期间出现的新问题,并根据这些资料决定是否需要修改、中断或继续护理措施。 (二)收集资料的内容与范畴 收集资料应从以人的基本需要为基础,以病人为中心来考虑,即病人的健康情况与他对目前疾病的反应是护士最应关心和解决的问题。所以护士应着重了解病人的健康状况、生长发育状况、生活方式、环境及对疾病的生理心理反应等。以利于为如何帮助病人恢复最佳功能状况而作出决策。在收集资料时可以从下列14个方面进行: 社会心理状况 (1)社会状况 包括病人的职业、单位、职务、经济、教育、宗教信仰及对病人生活有影响的人。 (2)家庭状况 家庭成员 ,病人在家庭中的作用,居住条件等。 精神情感状况 (1)感知能力,让病人说出自己在什么地方,今天是几月几日,辨认人,并检查其写和说的能力及词汇水平。 (2)病人对压力的反应。 (3)对其周围人和事、物的反应,以前是否住过院,对这次住院是否惧怕等。 (4)病人目前考虑的问题,对护理有何要求。 (5)病人对自己目前状况的看法及自我形象概念和希望得到的健康状态。 生殖系统 无性功能改变。对女性应了解月经史、分娩情况、计划生育情况等。 环境状况 (1)安全感。 (2)从病人的年龄或精神状况分析,是否需要安全保护措施,如床栏等。 (3)是否有引起交叉感染的环境因素。 感觉状况 (1)视觉 视力,对光反射,有无幻视、幻觉等。 (2)听力 是否能清楚地听到一般说话声音,是否单耳或双耳听力有问题,有无耳鸣。 (3)嗅觉 检查病人嗅觉是否与众不同。 (4)味觉 是否存在最简单、最基本的味觉,有无与众不同。 (5)触觉 包括对各种疼痛、冷热,以及触摸的感觉等。 活动神经状况 (1)活动状况 行动是否受限和对日常活动及剧烈活动的承受性。 (2)肌肉骨骼状况 关节活动,握力大小,走路方式 ,是否要借助拐杖等工具,四肢肌肉有无萎缩、软瘫等情况。 营养状况 (1)饮食习惯 一天吃多少及喜欢吃什么,是否经常有饱胀感或饥饿感,有无挑食习惯等。 (2)身高、体重及活动能力 是否过于消瘦或肥胖,量近有无体重减轻及其程度,以及通过观察皮肤,指甲等方面了解营养状况。 (3)食欲情况 最近有无变化,有哪些影响食欲的因素。 (4)消化系统 有无义齿、缺牙、吞咽困难、恶心呕吐,胃肠道有无手术史,有无因特殊检查、治疗或服药影响消化及食欲。 排泄状况 (1)平时病人排泄习惯,目前有无改变。 (2)哪些方法 有助于病人正常排泄。 (3)引起排泄状况改变的原因。 (4)排泄方法是否改变,是否需要辅助设施。 (5)最近有无其它特殊问题,如大小便失禁、便秘、腹泻、尿潴留、尿失禁、尿频、夜尿多等。 水、电解质平衡状况 (1)正常摄入及排泄情况,如每日饭量,摄入液体量,以及尿量等。 (2)有无特殊健康方面的问题影响正常摄入,有无多饮或不饮,其原因何在,有无水肿、脱水征象。 (3)检查血液酸碱值了解电解质情况,测量血压了解循环血容量。 循环状况 (1)脉搏速率、强弱、节律、脉型。 (2)心音是否正常,心率与脉率是否一致。 (3)血压是否正常,应分别检测直立血压,卧位血压及两上肢血压。 (4)观察皮肤、口唇、指甲,了解末梢循环情况。 (5)心脏监护的数据报告和图象。 (6)有关实验室检查情况及临床意义。 呼吸状况 (1)直接观察 呼吸道是否通畅,呼吸频率,呼吸音,体位对呼吸的影响。 (2)间接观察 有无吸烟史,每日吸烟量,烟的种类;周围有无吸烟者;有无服用影响呼吸系统功能的药物;是否有焦虑、恐惧影响呼吸的情况;是否使用呼吸机、氧气辅助呼吸;皮肤、口唇、指甲颜色及类型;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其临床意义。 体温状况 (1)病人对自我体温感觉的主诉。 (2)病人(家属)是否了解发烧时降温及发冷时保暖的一般措施。 (3)测量体温,了解基础体温。 (4)出汗时间、方式,有无盗汗。 皮肤情况 (1)皮肤的颜色、弹性、干湿度、完整性,有无皮下出血、褥疮及其它损伤。 (2)卫生习惯及皮肤排泄情况。 舒适和休息状况 (1)不舒适的原因,哪些措施可使病人感到不舒适。 (2)睡眠是否足够,借用何种方法帮助睡眠,疾病是否影响睡眠或还有其他原因,白天是否感到嗜睡、疲乏。 护士从上述14个方面了解病人的资料,看病人是否能达到满足,如发现某一项基本需要不能满足,再从中寻找原因。 (三)资料的类别 资料的类型包括主观与客观的资料,过去和现在的资料,固定和可变的资料。 主观与客观资料 主观资料即病人的主诉,包括对疾病的感觉、态度、愿望以及需要等。如恶心、眩晕、疼痛等为主观资料。客观资料即医护人员的观察。通过观察、测量、体格检查或实验室检查来确定,如病人的身高、体重、血压等都是客观资料。主客资料为病人健康情况提供信息,并可帮助鉴别问题。 过去与现在资料 过去资料即发生于以往的事件。包括既往史、住院史、家庭史、以及影响健康的习惯史等。现在资料即目前存在的。如血压、呕吐、术后疼痛等。现在与过去资料在估计时可获得时间的概念或可与平时行为习惯等相比较,二者结合起来证实问题或鉴别矛盾。 固定与可变资料 有些资料是固定不变的,如病人的出生日期、地点、 性别是固定的。有些资料则是可变的,如病人的体重、体温、血压进食量、排出量等则可能改变。对可变资料应注意动态的观察,及进或定期收集、记录,以便分析、判断。 (四)收集资料的方法 方法 收集资料的方法主要有4种,即阅读、交谈、观察、测量。 (1)阅读 包括查阅病历及有关记录、文献资料,了解病人的姓名、职业、主诉、检查结果、初诊、医疗措施等,使交谈有的放矢处于主动地位。 (2)交谈 包括询问及倾听病人谈话。在护理估计中与病人进行交谈的目的主要是收集有关病人以往健康状况、现在对疾病的反应及家庭社会有关情况的信息,取得了确立护理诊断所需的各种资料,同时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护理估计交谈的同时,也可以给病人以获得有关自身疾病、治疗和护理有关信息,给以咨询意见,提供精神上和心理上的支持。 护理估计交谈不仅要在病人刚入院时进行也应在以后的护理过程中持续不断地进行,以评估病情的进展情况,或给以教育、指导和帮助。因此,护士应掌握交流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巧,方能更容易接触病人,了解真实和及时的信息,然后将它输入程序中并用于护理工作。 (2)观察 观察是进行科学工作的基本方法 是护士进行任何护理活动中应掌握的技巧。系统的观察包括使用视、触、听、嗅等知觉全面了解病人的身体和心理状态。通过有关的观察对交谈中所收集的资料进行验证和补充,有利于对护理问题作出科学的判断(表23-1) 表23-1 护理观察的主要内容 病人外观和功能特点 病人与他人相互作用与交谈的内容和过程 环境 视觉 眼神 姿势 步态 平衡状况 衣着 修饰 面色 肤色口唇颜色,舌苔 粘膜 毛发指甲 体型 义肢 分泌物 排泄物性状 身体动作,手势 眼光接触,表情 病人对家属的反应,家属亲友对病人态度 病室和病床单元清洁度,衣物用具清洁整齐情况 光线对病人的影响起居是否方便 舒适有无导致意外 感染和疾病的因素 触觉 皮肤温度、湿度 弹性 张力 肌力 脉搏变化 肿块大小有无压痛 空气湿度,物品清洁度和质量 听觉 语言能力 心肺 肠鸣音听诊 叩诊 咳嗽声 血压变化 与他人交谈的量声音的强度,讲述的特殊内容 病室噪音是否有刺激听觉的因素存在 味觉嗅觉 痰液、尿液 粪便及呕吐物的特殊气味 特殊气味 护理观察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一般常用的观察方法有两种;一是从头到足式,即按头、颈、胸、腹、脊柱、四肢、生殖器、肛门、神经反射、交流、环境的顺序进行,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遗漏。二是按几大系统式,即从身体的几大系统着手,而不是从局部着手。通常医院多按系统将重点检查项目印在体检表格上,可按项检查不致遗漏或重复。在观察时应综合运用视、触、听、嗅`等知觉。 (4)测量 测量是通过运用一些仪器来测定事物的高低、大小、频率、节律、量等,以补充和证实感官观察所得的资料。测量的资料包括实验室结果、生命体征、身高、体重、尿量等。有些量化的一般性观察资料也可以作为测量资料,如交谈期间吸烟支数、一日三餐量,心电图监测观察数据等。 在进行护理估计时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与病人的良好关系有利于收集资料,特别是与病人的情感、认识有关的资料,并有助于对相互语言的理解。 (2)收集资料时分清主次顺序 一般应首先估计病人的主要健康问题以及与这些问题有关的多方面 情况,然后再收集病人的一般健康状况。 (3)资料的来源可以是多方面 病人常常是主要的资料来源,但是也不要忽视其它资料来源,如病人家庭成员、工作单位有关人员、医生、医疗病历等。 (4)在收集资料时应选择合适的方法 要根据病人的年龄、健康状况和所运用的资料来源而决定选择何种方法最为适宜。对某一项有用的资料至少要有两种收集资料的方法共同证实。 (5)资料必须客观 无论是通过交谈、观察,还是通过测量所收集的资料都必须是客观的,护士对这些资料的解释可以是进一步收集资料的依据,但决不可成为资料本身。 (6)收集资料的工作是持续不间断的,在第一次的护理估计后,必将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此时常常会发现一些空白,即未收集到的遗漏之处,为使护理诊断正确,须再回到病人身边补充收集资料。在此后的护理过程中,也不断会有新的信息资料表现出来,应及时进行估计。 二、护理诊断 (一)定义 护理诊断是对病人现有的或潜在的身心健康问题的描述,这些问题是在护理工作范围内,护士有责任、有能力进行处理的。具体地说,护理诊断就是指护士询问、察看,检诊病人后,通过对病人的病情、心理、家庭和社会状况的了解,判断出需要采用护理手段解决的核心问题,据此做出的结论。 (二)护士诊断的组成及公式 组成 确立一个护理诊断,应有4个方面的基本内涵。 (1)诊断名称 对护理对象健康状况的概述性描述,即诊断名称,亦称健康总题。 (2)定义 定义是对诊断名称的一种明确的表达以此与其它诊断作鉴别。如口腔粘膜改变的定义是口腔粘膜组织的破坏状态。 (3)该诊断的有关因素 即各种可引起问题或影响问题发展的直接、主要的促成因素和危险因素。 (4)诊断的依据 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精神各方面的表现。 公式 护理诊断包括三个部分,称为PES公式。 (1)健康问题(Problem),是护理诊断的名称,是对个体健康现有的或潜在状况的描述。这些问题均反映了健康状况的变化,但并不说明变化的程度。 (2)原因或有关因素 (Etiology) ,即相关健康问题或与此相关的因素,或危险因素。原因常指引起该问题的直接因素。有关因素常指引起该问题的相关因素。 (3)症和体症 (Signs and Symptoms) ,在病人身上观察到的一组症状和体征,往往是健康问题的重要特征。 例如,营养失调P,肥胖S与饮食摄入过多有关E临床上护理诊断经常是问题(或症状和体征)+原因(在明确的情况下,或有关因素,即PE或SE公式,例如:“疼痛,由于手术后伤口引起”,“焦虑,与担心手术效果不理想有关”。 (三)护理诊断的类型 护理诊断分成两种类型,确定护理诊断的类型主要看症状的体征。 现有症状的诊断 是指那些此时此刻病人正经历着的问题,即病人已表现出来的症状如“原有的舒适状况改变与股骨牵引的强迫卧位有关”,病人伴有疼痛、全身不适、睡眠不好、活动受限等一系列症状或体征。 潜在症状的诊断 是指病人目前尚无某些特定的症状体征,但具有一些先兆或有某些危险因素存在,如果在护理中未考虑到其危险因素,未采取预防措施,病人就会发生问题。如“潜在跌伤、与肌无力有关”,对这些影响健康的潜在问题做出诊断称为潜在症状的诊断。还有一种“可能的护理诊断”类型,指当缺乏足够的资料来支持一个已存在的或潜在的护理诊断时,可写一个“可能的护理诊断”,此时,护士应继续针对该问题收集资料,根据补充的资料排除此诊断或进一步确定诊断。 (四)护理诊断与医疗诊断的区别与联系 疗诊断是对一个疾病、一组症状体征的叙述,是用一个名称来说明疾病的原因、病理生理改变,以便指导治疗措施;护理诊断是叙述病人由于病理、心理状态改变所引起的现存的或潜在的影响健康的护理问题,是制订护理措施的依据。护理诊断由护士作出,护理诊断既要参照医疗诊断,认识病人的疾苦和生理需要,采取配合医疗的措施或与医生合作,治疗疾病,促进、恢复病人的健康;又要按照病人的个体差异,心理、社会因素的不同,对疾病的反应和需求各有不同的特点,确立不同的护理诊断。同一种疾病可有不同的护理诊断,不同的疾病也可以有相似的护理诊断。一般认为护理诊断涉及三方面。 配合性护理诊断 如执行医嘱,在这一范畴中,护士的职责在于使医嘱中的治疗方案得到准确无误地执行,对医嘱范畴内的问题一般不需要护士作诊断,而执行医嘱过程中监测病情变化及治疗反应、预防并发症,则需要护士对之作出护理诊断。例如当发现某一糖尿病病人有低血糖先兆症状,护士应诊断“有低血糖可能,与使用胰岛素有关”,须准确测试尿糖,按标准调配饮食,严格记录进食量,观察临床症状,为医生提供调整胰岛素用量的依据。 合作性护理诊断 对病人的治疗目标往往由护士与医生共同合作完成。如脑脊液漏的病人“有颅内感染的可能”,医疗范畴是选用抗生素,护理工作是切断感染源。如将病人安置在清洁的病房,保持适当卧位,头部垫无菌治疗巾,定时清洁鼻腔、外耳道、防止逆行感染或结痂。预防感冒,避免因咳嗽影响裂缝愈合。这是医护合作为一个共同目标―――预防颅内感染的过程。 独立性护理诊断 根据病人现有的或潜在的身心疾苦或不良反应,在护理职能范围内,护士有责任对病人的健康问题作出诊断,并自行选择护理措施以促进健康或缓解病情。限制和预防各种不利于健康的消极因素,包括生活护理方面、功能锻炼方面、营养代谢方面、排泄功能方面、休息睡眠方面、认识感知方面,情感行为方面以及家庭、社会支持方向等。如当病人因疼痛害怕咳嗽或无力咳出分泌物时,护理诊断为“不能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与痰液粘稠、无力咳出有关”,护理措施为定时给病人翻身、叩背、雾化吸入、吹水泡锻炼,帮助保持正确体位,指导腹式呼吸、有效咳嗽等促使痰液排出,以预防肺部并发症。 独立性护理诊断是由护士独立完成的工作,它与医疗诊断有根本区别;而配合性与合作性护理诊断,与医疗诊断有一定联系。一个病人的医疗诊断确立后,常用相应的配合性与合作性的护理诊断,但这一点不是绝对的,相同医疗诊断的病人由于生理、心理、家庭、社会因素不同,其护理诊断也可有不同之外。 建立护理诊断是护士独立性职责的体现,它帮助护士决定对病人的护理目标和护理措施,护理诊断的功能在于护士可根据它提出预防性措施,如健康教育、功能、褥疮防治、预防并发症等。也可根据它提出纠正性措施,如定时挤压胸管,帮助病人咳嗽,以解决胸腔闭式引流管有效能降低的可能。 总之,护理诊断反映了病人在生理、心理、社会因素各方面的状况,提示了病人应得到的护理,这与医疗诊断既有根本性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 (五)书写护理诊断时应注意的问题 问题明确,简单易懂。 一个诊断针对一组具体问题。 护理诊断必须是根据所收集到的资料经过整理后得出的,不同的病人患有同样的病,不一定具有相同的护理诊断,要看病人的资料情况,要有足够的证据做出诊断。 确定的问题是需要用护理措施来解决、缓解或进行监测的,而不能是与医疗范畴有关的问题。 护理诊断应该为护理措施提供方向,所以对原因或有关因素的陈述必须详细、具体、容易理解。如“睡眠状态紊乱,与住院有关”,此诊断没有为护理措施提供方向,若按如下陈述就比较好,“睡眠状态紊乱,与住院破坏家庭起居习惯有关”,它为护理提供了一定的信息。 三、护理计划 (一)定义 针对护理诊断,制定具体护理措施 计划是对病人进行护理活动的指南,是针对护理诊断找出一些措施来预防、减轻或解决有关问题。制定计划的目的是为了使病人得到适合于他个人的护理,保持护理工作的连续性,促进医护人员的交流和利于评价。 (二)内容 在计划过程 ,须建立目标、制定措施。 建立目标 目标是理想的护理结果。其目的是指导护理措施的制定,衡量措施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为此,目标应具备下述特点;必须以病人为中心,反映病人的行为;必须现实,能够达到;可观察和测量,有具体的检测标准;有时间限度;由护患双方共同制定。 目标有远期与近期之分,远期目标是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实现的,范围广泛;近期目标则是具体达到远期目标的台阶或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如下肢骨折病人,其远期目标是“三个月内恢复行走功能”,近期目标分别为:“第一个月借助双拐行走”、“第二个月借助手杖行走”、“第三个月逐渐独立行走”。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互相配合、呼应。 制定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是解释帮助病人达到期待目标的行为,是护士为病人提出的特定护理工作项目;是确立护理诊断与目标后的具体实施方案。重点放在捉进健康;维持功能正常;预防功能偿失;满足人的基本需要;预防、减低或限制不良反应。 护理措施可分为依赖性的、相互依赖的和独立的三类: (1)依赖性的护理措施 即护士执行医嘱的具体方法,它描述了贯彻医疗措施的行为。如医嘱“每周测体重3次”。护士执行如下:每周一、三、五早餐前测体重。 (2)相互依赖性护理措施 这类护理措施包括了医、护、技营养师、理疗师之间的合作。由护士联系医嘱,共同执行。如肾功能衰竭病人, 医嘱“每24小时口服液体50ml”,静脉补液5%葡萄糖在执行上述医嘱时,护士要与营养师一起计算该病人在每班须摄入的液体量,护士制定的措施为: ①静脉补液30ml/小时,由输液泵控制输入。 ②口服液体: 7:30am—3:30pm总量 315ml,240ml由食物摄入,75ml由服药时摄入。 3:30pm—11:30pm 总量195ml,120ml由食物摄入 75ml服药时摄入。 11:30pm—7:30am 总量100ml服药时摄入 ③独立性护理措施 这类护理措施完全由护士设计并实施,不需要医嘱。护士凭借自己的知识、经验、能力,根据护理诊断制定;是在职责范围内,独立思考,判断决定的措施。 例:患者女,52岁,十二指肠溃疡,主诉失眠。经收集资料分析后认为失眠与日间睡眠有关。护士根据病人情况,自己的经验制定以下措施:①7:00am至9:00pm病人不入睡;②每天在想睡时行走锻炼;③睡前帮助病人进行促进睡眠的活动,用温水洗脚、阅读报纸、听轻音乐、松弛疗法。 护理措施应具备下述特点和组成:充分利用各种合适的资源,包括设备、经济实力和人力资源;符合实际,体现了个体化的护理;内容具体明确、清晰简洁;有病人参与;有科学理论依据。为保证能正确执行,护士措施应包括;日期、动词、谁去执行?什么时间?应作什么?怎样作?在何处?对一些常规操作步骤不必在措施中写出,如因病人情况特殊,不能按常规步骤执行的,就应在护理措施中列出。护理措施的最后内容是签名。 护嘱是护理计划的一组成部分。护嘱的内容有:护理等级、饮食护理、病情观察、基础护理、检查前后护理、心理护理、管理效能的维持、功能锻炼、健康教育、对症护理、医嘱执行等。护嘱应当清楚、明确,专为适合某个病人的护理需要而提出,不应千篇一律如同常规。 四、实施计划 (一)定义 实施是为达到护理目标而将计划中各项措施付诸行动的过程。包括各种护理活动,以解决护理问题,记录护理活动的结果及病人反应。 实施由计划者执行或指定他人执行,患者积极参与。实施过程的要点是使护理行为个体化、安全化。实施的质量如何与护士的知识、人际关系技巧和操作技术三方面的水平有关。实施过程中的情况应随时用文字记录下来。 (二)实施前的准备 进一步熟悉和理解计划 执行者对计划中每 一项措施的目的、要求、方法和时间安排应了如指掌,以确保措施的落实,并使护理行为与计划一致。此外,护士还应理解各项措施的理论基础,保证科学施护。熟悉计划的方法是在阅读计划的基础上,参阅有关书籍,或是在病区内、责任小组内组织讨论,分析重点病人的计划。 分析所需要的护理知识和技术 护士必须分析实施这些措施所需要的护理知识和技术,若有不足,则应复习有关书籍或资料,或向其他有关人员求教。 明确可能会发生的并发症及期预防 某些护理措施的实施有可能对病人产生一定程度的损伤。护士必须充分预想可能发生的并发症,避免或减少对病人的损伤,保证病人的安全。 合理安排、科学运用时间、人力物力 实施护理措施的时间选择和安排要恰当,并估计自己的时间以保证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该项措施的实施,防止因忙乱而导致实施不当。在人力的安排上,责任护士组长或护士长也应确保有足够的、合适的人员支完成相应的工作。另外还要考虑将所需的设备准备完善,创造一个使病人感到舒适、安全、并有利于护士工作的环境。 (三)实施过程 在实施阶段,护理的重点是着手落实已制定的措施,执行医嘱、护嘱,以达到目标,解决问题。在实施中必须注意既要按护理操作常规规范化地实施每一项措施,又要注意根据每个病人的生理、心理特征个性化地实施护理。 在实施中需进行健康教育,以满足病人的学习需要。内容包括获取知识、学习操作技术、改变个人心理和情感状态。 实施是估计、诊断、和计划阶段的延续,须随时注意估计病人的生理、心理状态,了解病人 对措施承受能力,反应及效果,努力使护理措施满足病人的生理、心理需要、促进疾病的康复。 责任护士是实施计划的主要人员,还必须依靠各班辅助护士,并要取得病人及家属的合作与支持,护理活动与医疗工作关系密切,虽然各有其内容,但总目标是一致的,因而在实施中医护人员应互通信息,密切配合。 在实施中,责任护士要把各种护理活动的结果及病人的反应进行完整、准确的文字记录,即护理病历中的护理病程记录。以反映护理效果,为评价做好准备。 五、评价阶段 (一)定义 评价是将病人的健康状况与原先确定的护理目标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的比较过程。评价是贯穿在护理全过程的活动,对病人最初估计阶段的资料,是评价中与之进行比较的基础资料;护理诊断是评价的依据;护理目标是评价的标准。 (二)目的 进行评价的目的最主要是确定病人健康状况向目标进步的程度。同时也是判断护理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效果的过程。在测定病人的健康状况好转的同时,也是评价护理质量和促进护理工作改进的过程。 (三)内容 评价系统包括组织评价、护理程序评价和护理效果三个方面。这三方面的评价均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护理效果评价,它可提供护理状况的护理实效的有力证明;护理程序评价是评价护士在实施护理程序每一步骤中行为的正确性,有利于护理取得最好的效果;组织管理评价又使护理程序的运用及护理实效得到组织的保证。因此,它们三者之间是相互关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5 临床医学新技术、新业务护理配合方面的进展 临床护理学与临床医学密切相关。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新仪器、手段运用到临床医学中,产生了许多新技术、新业务。与之相适应,护理工作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如对冠状动脉斑块旋切术配合[16]、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的护理配合[17]等介入性治疗操作,护理人员摸索出了一套经验。同时护理人员通过学习新知识,掌握了许多新的手术配合技巧如一些复杂外科手术的配合:原位心脏移植术[18]、6台器官移植术的护理配合[19]等。在一些新技术、新业务开展后,护理人员及时总结经验,预防并减少了一些并发症的发生,对新技术的推广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如肝动脉栓塞术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20]、减影支气管动脉造影与灌注治疗肺癌的护理[21]、伽玛刀治疗鼻咽癌病人的护理[22]等。 2 我国临床护理研究的展望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临床护理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同时也摸索出一套进行护理科学研究的方法,对临床护理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然而由于我国在临床护理领域研究历史较短,其理论体系及研究方法等尚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展望未来,面向21世纪,提出以下几点设想。 1 树立现代护理观,拓宽临床护理研究领域 目前我国的临床护理研究多局限于对疾病的研究,虽有涉及心理、社会方面的研究,但内容少,研究不深入。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出现,使我们更新了护理观念。现代护理观强调人是一个整体,强调人的心理、社会状态对人的健康的影响,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把临床护理研究范围仅限于疾病护理,显然是不能满足科学发展要求的,为适应新的情况,现代临床护理研究范围还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3] 1 探索新技术应用对护理所提出的新课题 心理精神方面的疾病;长期依赖药物或某些人工装置存活(如瓣膜置换、心脏起搏器)等病人护理中的问题;遗传技术及航天环境中人的健康护理问题。 2 社会护理 社会环境对健康的影响;社会保健体系的构成和建立;家庭护理体制;健康人成为病人使社会关系发生变化;建立公众健康指导对预防疾病或慢性病人康复的作用。 3 精神和心理护理 病人心理变化规律;心理平衡训练与建立;护士(医师)行为对病人心理环境的影响。 4 健康教育方面的问题 对不同年龄、不同健康状态(智力和精神)的人的教育策略和手段方面的研究;人们的健康概念、寻求健康行为和方式以及在此过程中可能存在问题的研究。 5 老年病及临终关怀方面的研究 21世纪中国将进入老龄化社会,对于老年病方面的研究还应加强。临终关怀方面虽有研究,但不深入,还应在对患者弥留之日的精神需求及心理偏颇方面进行研究。 2 加强对临床护理理论的深入研究 在目前引入的一些先进临床护理理论中,有的适合我国国情,有的不适合,应在这些方面加强研究。如对护理诊断的研究,应研制出适合于我国临床应用的护理诊断。同时还要注意把临床护理工作中所取得的经验上升到理论方面的研究,在临床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进行科学论证发展成理论,这样既能丰富临床护理理论又能指导实践。 3 逐步完善临床护理研究的方法论 临床护理学是一门科学,它要求临床护理研究要有科学性,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在以往的实践中,护理人员已经掌握了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但还是以描述性研究及回顾性总结较多。临床护理研究可采用临床群体医学研究方法,大力发展前瞻性研究,通过严密的实验设计,科学的数据,利用统计学手段,形成一套自己的方法论。同时还要利用信息为临床护理科研服务,在我国今后要建立护理信息系统的专门机构,建立全国护理信息网,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最新护理信息及学科发展动态,并加强国内外的学术交流,逐步缩短与世界先进护理水平的差距。 护理科学研究工作是探索未知的创造性劳动,是高层次的实践活动,是学科发展和进步的动力[24]。临床护理研究对于发展现代护理学、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和医疗护理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深信经过广大护理人员的努力及社会各方面的支持,21世纪我国的临床护理学研究将会出现新的飞跃。 致谢 本文承赵静轩主任的指导,在此表示感谢! 作者单位:王玉玲 秦力君(北京市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临床护理中心 100853) 参考文献 [1]项学林,王效益主编护理,知识,更新续篇沈阳:辽宁科技出版社, [2]林菊英,金乔主编中华护理全书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3]阎惠中走自己的路中国医院管理杂志,1997,17(5): [4]邹恂主编现代护理诊断手册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4- [5]郝永红,郑唯强,宋蓓佳,等静脉外渗后早期不同处理方法的比较中华护理杂志,1990,25(8): [6]祝梅华,何中秋,白小英,等为老年人测量体温的方法探讨中华护理杂志,1990,25(2): [7]姜秀文,高梅珍,梁景华,等不同浓度酒精湿化给氧对改善肺水肿所致缺氧的实验研究中华护理杂志,1996,31(7): [8]李惠章小儿胃管留置长度的探讨中华护理杂志,1995,30(4): [9]范丽凤,徐玉兰,唐兴碧留取24小时尿糖定量标本方法的改进研究中华护理杂志,1991,26(7): [10]毛秀英,李兰岑,时淑美,等妇科腹部术后保留尿管时间的探讨中华护理杂志,1994,29(1): [11]施雁,龚梅芳,王永其心脏起搏器术后卧床时间的研究中华护理杂志,1998,33(5): [12]倪秀华新生儿肺炎的体位护理中华护理杂志,1994,29(6): [13]李丽朝,王美,宁学才头颈部持续冷敷预防化疗药物所致脱发的临床研究中华护理杂志,1995,30(11): [14]沈宗云计算机在护理领域的应用中华护理杂志,1995,30(8): [15]计惠民,张琴绵我国护理心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中华护理杂志,1996,31(3):182- [16]刘秀清,高榆枫,刘萍霞冠状动脉斑块旋切术的配合中华护理杂志,1995,30(1): [17]刘萍霞,高玉清,高玉枫,等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的护理配合中华护理杂志,1995,30(1): [18]黄淑英原位心脏移植的手术配合中华护理杂志,1993,29(1): [19]刘正良,刘秋秋6台器官移植手术的护理配合中华护理杂志,1995,30(8): [20]王金平肝动脉栓塞术并发症的护理与预防中华护理杂志,1990,25(2): [21]李荣英数字减影支气管动脉造影与灌注治疗38例肺癌的护理中华护理杂志,1990,26(12): [22]王勇,邓印辉伽玛刀治疗鼻咽癌病人的护理中华护理杂志,1997,32(73): [23]沈宁,刘华平主编内外科常见疾病护理诊断和计划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24]吕青护士长在护理科研工作中的作用中华护理杂志,1997,32(10):

现代护理发展趋势研究郭云萍 孟庆明 杨月明 刘建明【摘要】 现代护理模式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行为,实现了工作模式的根本转变。传统护理工作模式是以完成任务为中心,其弊端是护士只关心工作,而关心病人不够。整体护理模式则要求以病人为中心,为病人提供主动、全面、系统的护理服务,形成关心病人、一切为病人的行为模式。   关键词 现代护理 模式 趋势   Study on advantage of modern nursing    Guo Yunping,Meng Qingming,Yang Yueming,et   Bethune International Peace Hospital of PLA,S   【Abstract】 The key content of modern nursing mode is patient-oriented nursing act,and this philosophy has changed completely the concept of nursing care,while the traditional nursing was aimed at fulfilling the nursing task with a disadvantage that nurses only paid attention to particular action but not took enough care of In the pri-mary nursing mode,patient-centered care is required and respected to offer active,complete and systematic nursing service to any patients and perform a service and behavior option of taking care of patients,doing all for patients and meeting all their   Key words modern nursing mode trend   现代护理趋势是以病人为中心,根据病人身心、社会及文化等需要,按护理计划、护理方案进行身心整体护理、健康教育和社区保健,这亦是21世纪护理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1] 。一些发达的欧美国家均已按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实践20多年,我国各大城市教学医院和军队医院也都按这一新模式进行护理实践与教学改革。为了推广这些经验和做法,现将近年来有关心身整体护理信息综述如下。    1 现代医学护理模式   1 现代医学护理模式产生的背景 [2,3] 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疾病谱和死亡谱的改变以及与社会、心理因素相关疾病发病率与死亡率的不断上升,引起人类的反思及研究,发现人类的健康和疾病是由生物、心理、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决定的。除生物体可致病外,社会环境因素、不良生活事件均可给人体以恶性刺激———产生心理变化———大脑皮层功能失调———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功能障碍———导致心、身疾病。如:环境恶劣、人际关系不良、工作紧张等社会刺激因素反复作用于人体,引起应激情绪反应和交感神经兴奋,使肾上腺素系统功能亢进,产生身心障碍,由心理、社会和环境等因素以不同强度、不同时间叠加而致病。   近半个世纪,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迅猛发展,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三论)对医学发展影响极大。美国医学家恩格尔曾提出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取代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这是一种在保护人类健康、治疗疾病时,将生物、心理、社会等因素联系起来考虑的医学思维方式。提出整体信息调控,强调心身统一、内外环境统一及疾病是整体变化而不是局部病变。   2 现代医学护理模式 [1~5] 随着医学模式转变,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模式已不能再适应护理专业的发展及医学护理服务于人类生命的全过程。护理学的核心思想从单一的疾病护理向重视身心健康的整体护理拓展。护理对象———人,是生理、心理、社会和精神文化的统一体,不断与环境进行能量、物质、信息的交换,具有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   现代护理模式已从单纯的床边护理扩大到院外社区护理,从单纯的疾病护理扩大到以预防保健为主的护理,从单纯的生理护理扩大到心理治疗和康复护理,从单纯执行医嘱转向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    2 系统化护理   1 系统化整体护理概念 [5~7] 系统化整体护理是以现代医学模式理论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护理临床业务和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系统化的模式。我国卫生部医政司1996年提出我国将逐步实行整体护理模式。所谓“整体”就是把疾病与患者视为整体,把生物学的患者与社会心理的患者视为整体,把患者的物质生活与患者的社会文化生活视为整体,从患者身、心、社会、文化的需要出发,考虑患者的健康问题及护理措施,解决患者实际需要。系统化整体护理的程序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就是一个符合逻辑的科学的解决问题的程序。因此,按护理程序框架做护理工作就是一个系统工程。   2 系统化整体护理基本内容 以生物技术医学为指导的对各种疾病的技术护理;以心理、行为医学为指导的对患者的各种心理护理;以社会医学、生态环境医学为指导的对患者健康的指导与护理。整体护理要求护理哲理、护士职责与评价、护理人员的组织结构、标准护理计划、标准患者教育计划、各种表格的书写及护理质量控制等均要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环环相扣,协调一致,以确保护理水平的全面提高。   3 身、心整体护理 [2,8,9]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可将人的需要分成6个层次,概括起来为生理需要(低级)和心理文化需要(高级)。护理患者时,必须首先想到患者是人,有普通人一样的基本需要。所有护理实践均应以患者整体为护理目标,理解其在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和精神之间的关系,理解患者整体对内外环境的反应,在患者住院时满足他们的需要,尽可能保持患者的自主性,必要时予以协助;从患者身心文化需要考虑护理措施,建立心理监测系统和心理信息调节系统,随时观察心理变化并进行调节和矫正;建立心身护理常规,收集身、心疾病转归信息,对患者的言行、心理活动进行观察,进行心理疏导、镇静、音乐疗法、角色教育和心理咨询等治疗。通过护理人员的语言、行为、态度、表情和姿势等良性刺激,改变患者的不良心理应激状态和行为,采用预防性、针对性、平等性和科学性的方法消除疑虑和心理障碍,促进疾病好转和早日康复。   4 我国医学护理模式现状 [2,10~12]   目前国内医学护理实践为生物医学模式,护理患者多采用功能制护理,着重于患者功能性治疗和恢复;护理教育偏重于职业技术的基本技能,社会学、心理学和伦理学等人文学科课程设置少,缺乏“护理程序”、“护理诊断”和“系统论”等国际先进的护理核心内容;构建现代医学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系统制定对各种疾病的心理行为护理常规尚未形成氛围;病房设施、环境条件未能形成系统化护理格局;护理实践、护理教育和护理管理与现代医学模式不相适应,与国际医学护理过程尚有一定的差距。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学科的交叉渗透,迫切需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护理模式,并广泛推行。现代护理学要研究社会条件、环境变化、生长发育和心理因素的影响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运用护理方式减轻或消除不利于人类健康因素的影响,保护人类健康。    5 护理诊断 [13,14]   护理诊断是护理程序的核心部分。1990年第9次NANDA会议上通过的护理诊断是:有关个人、家庭或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生命过程反应的一种临床判断。经过不断地制定和修改,目前护理诊断己发展至128个。护理诊断还将被编入WHO国际疾病编码系统中。护士通过实施护理诊断,可学会收集资料(问诊),与患者交流,根据诊断依据确定护理诊断、提出护理措施,下达护嘱,实施护理;学会独立处理人对健康问题的反应。    6 护理计划 [15,16]   护理计划包括估计(综合判断护理诊断或合作性问题);相关因素/危险因素(依据);预期目标和护理措施;健康教育/患者教育,评估(反馈)。   1 标准护理计划 将每种疾病最常见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写在标准计划卡片上,每张卡片都留有空白部分,以备增减护理计划。遇到某一疾病的患者,护士只需要找到该疾病的标准护理计划卡,写上患者的姓名,根据该患者的具体情况在卡片上选择相符合的护理诊断、目标和护理措施。若缺少个别护理诊断和措施,护士可在卡片空白处补充附加护理计划,以构成一份完整的护理计划。标准护理计划可由各科室根据本病区的病种,组织有经验、高职称的护理人员书写、实践、修改、定形。采用标准护理计划,可减少常规护理措施的书写,减轻护士负担,把护士的时间还给患者。   2 护理诊断项目单 随着每个护士对标准护理计划的日益熟悉,可不用标准护理计划而用此单代替。项目单的内容包括时间/签名、护理诊断、预期目标、问题解决时间/签名、评估5部分。   参考文献   1 王筱慧,姚梅芳医院改革形势下护理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中华护理杂志,1998,33(3):   2 周启霞医学护理发展新趋势———心身护理实用护理杂志,1998,14(61):   3 陶寅更新医疗服务观念,适应医学模式转变中国医院管理,1998,18(8):   4 张红伟,汤群,任柳清整体护理在手术室的实施及体会中华护理杂志,1998,33(4):   5 雷同声,蒋光裕,陈险峰,等医院医疗管理江苏职工医科大学、江苏省维多利亚州卫生事业管理培训中心教材,1995,   6 沈宁,何仲对整体护理几个基本概念的探讨中华护理杂志,1998,33(9):   7 曲维香标准护理计划·内科分册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6,   8 王淑萍,徐书卉整体护理中有关问题解答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8,18(2):    9 李铁君心身健康指南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6,162-   10 赵立民,骆坚玲如何保证整体护理有效实施实用护理杂志,1998,14(9):   11 施雁实施整体护理注重实效中华护理杂志,1998,33(7):   12 孙小娅,赵智护士素质与整体护理的实施中华护理杂志,1998,33(5):   13 孙升芝,贾堂宏整体护理临床指南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4,   14 张长蕙面向21世纪的护理管理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8,17(3):   15 杜治政社会人文医学与整体护理实用护理杂志,1998,14(5):   16 黄津芳,刘王莹,郑欣,等加强模式病房建设,实现三个转变中华护理杂志,1998,33(2):     作者单位:050082河北石家庄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

  • 索引序列
  • 中医诊断学参考文献
  • 中医诊断学参考文献最新
  • 中医诊断学参考文献有哪些
  • 中医诊断学参考文献怎么找
  • 护理诊断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