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历史地理研究编辑部怎么样

历史地理研究编辑部怎么样

发布时间:

历史地理研究编辑部怎么样

地理在古代是附属于历史的,现在是历史学和地理学交叉的学科,谭琪欀、葛剑雄都是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研究的是历史地理的沿革,著名历史学家钱穆说历史学有两只脚,一只脚是制度,另一只脚就是历史地理了

要看运气,好考,老兄,看开点

是地理学与历史学的交叉学科!研究区域历史,通过考古学获取资料;分析区域发展的历程,推动区域开发

历史是个冷门~~~地理还行~~~地质勘测什么的~~有前途~~~

历史地理研究编辑部怎么样啊

国家公务员考试。每年对历史地理学专业的人才都有需求。去一些比较不错的大型旅行社看看。去一些外事部门看看。继续考博,做学术研究。按说,就目前的人才市场需求来看,研究生还是比较好找工作的,可能再过几年就难说了。

暨南大学的历史地理研究有悠久的历史。建国前,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教授曾在本校文学院工作,讲授中国沿革地理。建国后,又有李长傅、陈代光、汤开建、陈伟明教授等继承不绝。近年来,学校又先后引进系出历史地理名门的王元林、王颋、郭声波、吴宏岐等博士、教授,初步形成一支年富力强的科研教学队伍,在民族与边疆历史地理、社会与环境历史地理、中外交通历史地理、城市与经济历史地理四个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  一、民族与边疆历史地理研究  暨南大学关于民族与边疆历史地理的研究,发轫于上世纪朱杰勤、汤开建教授对西域南海、西北边疆民族史地的探索,近年则大力开展古代西南、中南民族地理及东南沿海港澳台地区的历史地理研究,形成特色。郭声波教授在国家及教育部项目《唐宋羁縻府州研究》、《青藏高原历史地理研究》、《彝族历史地理研究》的支持下,运用多学科综合研究手段,对西南地区数百个长期以来为学术界深感棘手的唐宋羁縻府州的建置沿革、部族分布、社会经济文化、交通与地望及相关的帝国西部边界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仅在《民族研究》、《中国史研究》等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就有20多篇,受到国内外同行关注。王颋教授对辽、金、蒙古国政区地理的研究,也多有成果问世。  暨南大学以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为核心,已形成一支力量较强的民族与边疆历史地理研究队伍,出版著作《完颜金行政地理》、论文集《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民族与边疆历史地理》等多部,在《中国史研究》、《中国藏学》、《西域研究》等核心学术刊物发表有关学术论文70多篇,在研国家及省部级项目7项,学术骨干多次参加国内外有关学术会议并作报告。  二、社会与环境历史地理研究  早年李龙潜、唐森教授等曾在岭南社会与环境历史地理研究方面作出了贡献。近年,本方向研究不仅在空间上拓展到中南、西南、西北地区,并且运用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对这些地区少数民族等特殊社会集团的生产、生活、文化心理特征及相关的自然、人文环境进行全方位考察,阐释了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陈伟明教授主持《全方位与多功能——历史时期岭南交通地理》、《历史时期华南少数民族生态学研究》等省部项目,出版《明清澳门与内地移民》等专著3部,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了30多篇有关澳门城市移民、闽粤海商、华南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农工商贸、社会文化地理等方面的论文,中国社会科学院有关学科前沿报告给予了较高评价。吴宏岐教授对历史社会地理的理论问题有所发明,主编《黄河文化丛书·住行卷》。王颋、郭声波教授对华东、四川某些地区的环境变迁,有比较精到的研究。王元林教授的新著《泾洛流域自然环境变迁研究》更是这方面的力作。刘正刚教授对南方移民问题、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开发问题也有论著。  目前,本方向研究队伍承担了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8项,出版学术著作5部,在《中国史研究》、《历史地理》、《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90多篇。  三、中外交通历史地理研究  由于著名中外关系史专家朱杰勤教授的倡导和培养,长期以来,就是我校学者认真从事的学术点面之一。早年以岭南与南洋史地研究为特色,如李长傅、卢苇教授等,著有若干论文揭橥南粤。近5年来,承担《从中国走向世界:16世纪中叶至20世纪的粤商海商》、《明清之际天主教在广东的传播及兴衰》等6项国家及省部级有关课题,出版了《古代中外交通史略》、《鴐泽抟云——中外关系史地研究》等6部教材、著作和论文集,在《文史》、《中国史研究》等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  本方向研究在传统学科西域南海史地、中西交通史方面有较强优势。王颋教授对古代西域南海史地的研究成果比较突出,在《中国史研究》等核心期刊上发表有论文多篇,或以典籍所载异域地名的勘同,或以动物、生态为切入点,多所发明,其后收入《西域南海史地研究》一书中。纪宗安教授对清代中英俄在中亚的领土争夺及三角关系进行了细致研究,新意勃发;王元林教授对岭南沿海外贸港口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关系发表有系列研究论文,并出版了专著《国家祭祀与海上丝路遗迹——广州南海神庙研究》。总之,暨南大学中外交通历史地理的总体研究水平在全国属一流,在国外也有较大影响。  四、城市与经济历史地理研究,  在城市地理方面,陈代光教授著有《广州城市发展史》,为其代表作。郭声波教授曾对唐代长安水利有过深入研究。吴宏岐教授承担《中国北方城乡居民生活史研究》、《近1000年来黄土高原地区小城镇发展与环境影响因素研究》、《中国古代都城内部空间结构演变及其规律研究》、《中国历史城市地理》等国家及省部项目,在城市与社会历史地理方面取得了在学术界有较大影响的科研成果,推出了新著《西安历史地理研究》,显示了深厚的研究功力,现在又开始对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历史城市地理进行研究。  在历史经济地理方面,郭声波、吴宏岐教授均曾从事过历史农业、工矿业地理研究,出版了专著《四川历史农业地理》、《元代农业地理》等,在学术界受到较高评价,被认为在历史农业地理研究领域具有示范性作用,前者获得了国家教委首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显示了坚强的研究实力和影响力。  本方向在《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等核心期刊上已发表论文20多篇,承担国家和省级项目3项。  在教学上,以历史系历史地理教研室为核心,已有历史地理学博士点和硕士点。2005年3月,成立了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本中心以专职科研教学人员郭声波教授、吴宏岐教授、陈伟明教授、王颋教授、王元林教授等为骨干,另有勾利军教授、赵善德副教授等兼职授课教师数人,郭声波教授任主任,吴宏岐教授任副主任。已招收历史地理专业硕士生三届,共31名。招收专门史专业边疆与民族史地方向博士生3届,共6名;2007年开始招收历史地理专业博士生。

历史是个冷门~~~地理还行~~~地质勘测什么的~~有前途~~~

历史比较冷门啊,就业渠道非常窄,地理的话比历史强一点

历史地理研究编辑部怎么样工作

不好就业率很少有招历史专业的,建议换专业,去人文地理就比历史地理强很多

学这个不太多,算是冷门吧,应该好就业。祝你好运!

史志办在事业单位中是什么具体地位呢?它的外聘人员怎么样?各级史志办,是同级政府的直属事业单位,其所用经费由财政全额拨款,担负着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有关地方志的工作方针、政策的重任,地位相当重要。史志办的外聘人员,如果纳入了事业单位编制,其工资和福利待遇与单位的其他人员相同。如果一时没有事业单位的编制,是临时性质的“帮忙”人员,其工资和待遇由所聘单位负责筹措,一般情况下也有保障。全额单位,就是说国家财政拿钱。现在进编很难,你可能不是正式编制,那在待遇上肯定和正式编制是不一样的。你可以在那学到好多东西,特别是当地历史,还有文字方面。当然他们有吃酒的机会我想也会叫你的。如果你酒量大又不惹事,领导会更喜欢你的。

国家公务员考试。每年对历史地理学专业的人才都有需求。去一些比较不错的大型旅行社看看。去一些外事部门看看。继续考博,做学术研究。按说,就目前的人才市场需求来看,研究生还是比较好找工作的,可能再过几年就难说了。

历史地理研究编辑部

好,听考陕西师大的研究生的同学说很好,很强。

是地理学与历史学的交叉学科!研究区域历史,通过考古学获取资料;分析区域发展的历程,推动区域开发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成立于1999年6月,中心主任由葛剑雄教授担任,副主任是为满志敏教授。研究中心下设四个专业委员会,其为:环境变迁专业委员会 邹逸麟教授;边疆史地专业委员会 周振鹤教授;历史人口专业委员会 葛剑雄教授 ;历史地理信息专业委员会满志敏教授。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现聘有研究人员24名。其中教授7名,副教授8名,讲师4名,16人具有博士学位。另有图书资料丰富的资料室及设备一流的电脑室。  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要职能是从事历史地理的基础研究、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的研究及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本学科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建成国际一流水平的中国历史地理学科,使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成为国内第一,国际领先的历史地理研究机构,具备研究、信息、咨询、高级人才培养中心的功能。  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主任由校长聘任,并与校长签订责任权利明确的合同书,对中心的建设目标和日常管理负责。与此同时,成立学术委员会,作为中心的决策、评估和谘询机构。第二届学术委员会仍由7人组成,本校有邹逸麟教授、葛剑雄教授,其余五人是北京大学历史系辛德勇教授、厦门大学历史研究所所长杨国桢教授、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侯甬坚教授、北京大学历史地理中心主任唐晓峰教授、暨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郭声波教授。学术委员会每年召开会议,并保持经常性通讯联系。主任每月召开教授会议,讨论决定中心的日常工作。  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继承了历史地理研究所的优良学术传统,崇尚严谨扎实的学风。为配合研究生的培养,到目前为止,中心开设了硕士专业基础课4门,专业课10门,选修课17门;博士基础专业课11门,选修课12门。在1983年培养出全国首批2名文科博士之后,截止至2005年,已培养研究生123名,其中博士57名,硕士66名。现在校研究生85名,其中博士生37名,硕士生48名。1996年设立博士后流动站,至今已有6名博士后工作人员出站工作,仍在站内工作者6名。同时,历史地理研究中心还承担了大量的科研工作。现已完成及正在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8项,其他国家重点项目11项,国家教委、上海市及省部级科研项目32项。至2005年,中心的研究人员已出版专著140多部,2001年-2005年发表学术论文500多篇。编辑出版了《历史地理研究》2辑(复旦大学出版社),《历史地理》集刊20辑(上海人民出版社)。  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前身的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自成立以来,总体学术水平长期处于国内第一的地位,其骨干均为各分支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尤其是在疆域政区、水道变迁、地名考证、历史地图的研究和编绘、历史地理古籍整理、历史气候和灾害等方面一直处于学科前沿。近年来在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历史人口地理、移民史、历史政治地理、历史文化地理、历史社会地理等人文地理分支学科又有了很大的发展。在2001年-2005年的近五年期间,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出版专著30部,发表学术论文500多篇。到目前为止,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已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8项,其他国家重点项目11项,国家教委、上海市及省部级科研项目32项。  到目前为止,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是国内专业人员最齐备、设备条件最好、研究领域最广、成果最丰硕、培养人才最多的历史地理研究与教学机构。

历史地理研究编辑部工作

可以当老师

是地理学与历史学的交叉学科!研究区域历史,通过考古学获取资料;分析区域发展的历程,推动区域开发

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继承了历史地理研究所的优良学术传统,崇尚严谨扎实的学风。为配合研究生的培养,到目前为止,中心开设了硕士专业基础课4门,专业课10门,选修课17门;博士基础专业课11门,选修课12门。在1983年培养出全国首批2名文科博士之后,截止至2005年,已培养研究生123名,其中博士57名,硕士66名。现在校研究生85名,其中博士生37名,硕士生48名。1996年设立博士后流动站,至今已有6名博士后工作人员出站工作,仍在站内工作者6名。同时,历史地理研究中心还承担了大量的科研工作。现已完成及正在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8项,其他国家重点项目11项,国家教委、上海市及省部级科研项目32项。至2005年,中心的研究人员已出版专著140多部,2001年-2005年发表学术论文500多篇。编辑出版了《历史地理研究》2辑(复旦大学出版社),《历史地理》集刊20辑(上海人民出版社)。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成立于1999年6月,中心主任由葛剑雄教授担任,副主任是为满志敏教授。研究中心下设四个专业委员会,其为:环境变迁专业委员会 邹逸麟教授;边疆史地专业委员会 周振鹤教授;历史人口专业委员会 葛剑雄教授 ;历史地理信息专业委员会满志敏教授。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现聘有研究人员24名。其中教授7名,副教授8名,讲师4名,16人具有博士学位。另有图书资料丰富的资料室及设备一流的电脑室。  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要职能是从事历史地理的基础研究、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的研究及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本学科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建成国际一流水平的中国历史地理学科,使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成为国内第一,国际领先的历史地理研究机构,具备研究、信息、咨询、高级人才培养中心的功能。  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主任由校长聘任,并与校长签订责任权利明确的合同书,对中心的建设目标和日常管理负责。与此同时,成立学术委员会,作为中心的决策、评估和谘询机构。第二届学术委员会仍由7人组成,本校有邹逸麟教授、葛剑雄教授,其余五人是北京大学历史系辛德勇教授、厦门大学历史研究所所长杨国桢教授、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侯甬坚教授、北京大学历史地理中心主任唐晓峰教授、暨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郭声波教授。学术委员会每年召开会议,并保持经常性通讯联系。主任每月召开教授会议,讨论决定中心的日常工作。  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继承了历史地理研究所的优良学术传统,崇尚严谨扎实的学风。为配合研究生的培养,到目前为止,中心开设了硕士专业基础课4门,专业课10门,选修课17门;博士基础专业课11门,选修课12门。在1983年培养出全国首批2名文科博士之后,截止至2005年,已培养研究生123名,其中博士57名,硕士66名。现在校研究生85名,其中博士生37名,硕士生48名。1996年设立博士后流动站,至今已有6名博士后工作人员出站工作,仍在站内工作者6名。同时,历史地理研究中心还承担了大量的科研工作。现已完成及正在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8项,其他国家重点项目11项,国家教委、上海市及省部级科研项目32项。至2005年,中心的研究人员已出版专著140多部,2001年-2005年发表学术论文500多篇。编辑出版了《历史地理研究》2辑(复旦大学出版社),《历史地理》集刊20辑(上海人民出版社)。  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前身的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自成立以来,总体学术水平长期处于国内第一的地位,其骨干均为各分支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尤其是在疆域政区、水道变迁、地名考证、历史地图的研究和编绘、历史地理古籍整理、历史气候和灾害等方面一直处于学科前沿。近年来在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历史人口地理、移民史、历史政治地理、历史文化地理、历史社会地理等人文地理分支学科又有了很大的发展。在2001年-2005年的近五年期间,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出版专著30部,发表学术论文500多篇。到目前为止,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已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8项,其他国家重点项目11项,国家教委、上海市及省部级科研项目32项。  到目前为止,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是国内专业人员最齐备、设备条件最好、研究领域最广、成果最丰硕、培养人才最多的历史地理研究与教学机构。

  • 索引序列
  • 历史地理研究编辑部怎么样
  • 历史地理研究编辑部怎么样啊
  • 历史地理研究编辑部怎么样工作
  • 历史地理研究编辑部
  • 历史地理研究编辑部工作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