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出版日期怎么查看不了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出版日期怎么查看不了

发布时间: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出版日期怎么查看不了

1,清代满族作家诗词选(与张菊玲、李红雨合著),时代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2,多重选择的世界——当代少数民族作家文学的理论描述(与朝戈金合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1995年3月版3,中国满族(学术图册,撰稿兼主编),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1993 年版。4,文学:劳动与生活之花(“跨世纪民族百科文库”之一),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1998年版。5,老舍评传,重庆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2003年第二版/台湾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6,塞风集,辽宁民族出版社 1998年版。7,《骆驼祥子》导读(与石兴泽合著),中华书局2002年版。8,老舍图传,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9,老舍与满族文化,辽宁民族出版社2008年3月版。10,《八旗艺文编目》(古籍整理点校),辽宁民族出版社2006年版。11,20世纪中华各民族文学关系研究(主编),民族出版社2006年版。12,满学朝鲜学论集 (执行副主编),中国城市出版社1995年版。13,满族的历史与文化 (执行副主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14,当代满族短篇小说选 (与王科合作选编),民族出版社1988年版。15,老舍短篇小说选(选编),湖南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16,满族现代文学家艺术家传略(主编),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17,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副主编),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18,老舍与二十世纪——’99国际老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主编之一),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19,中华史诗咏史诗本事(主编之一),广西民族出版社2000年版。20,中国少数民族俗文学(主编),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21,当代满族作家论(主编之一),春风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1,当代满族文学的瑰丽珍宝——试探老舍《正红旗下》的创作,收入《老舍研究论文集》,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2,略论清代满族作家的诗词创作 (与张菊玲、李红雨合作),《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3年第1期。3,清代宗室诗坛掠影,《民族文学研究》1984年第4期。4,满族作家老舍和他的长篇小说《正红旗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984年6月30日。5,老舍创作个性中的满族素质,《社会科学战线》1984年第4期。6,“几回掩卷哭曹侯”——清代宗室诗人永忠和他凭吊曹雪芹的诗,《少数民族文艺研究论文集》1985年。7,中国民族民间文学 (中央民族学院少数民族文学艺术研究所集体撰著,参与撰写5万字),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7 年版。8,满族文学研究漫笔,《满族研究》1985年第1期。9,纳兰词的审美价值(与李红雨合作),《民族文学研究》1986年第1期。10,群星璀璨业绩卓然——满族当代作家创作纵览(与李红雨合作),《满族文学》1986年第5期。11,民族特质时代观念艺术追求—对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理论的几点理解(署名两刊评论员),《民族文学研究》1986年第4 期。12,满族与沈阳语、北京语(与孟宪人合作),《满族研究》1987年第1 期。13,让“德布达理”唱下去——《当代满族短篇小说选》前言,民族出版社1988年版。14,纪念老舍 研究老舍(署名“编辑部”),《民族文学研究》1986年第6期。15,社会历史文化的深层积淀(与王科合作),《满族文学》1987年第1期。16,少数民族作家的使命与选择,《广西文学》1987年第6期。17,呼唤改革题材的文学,《民族文学》1988年第1期。18,多重选择的世界—民族文学谈话录(与朝戈金、尹虎彬合作),《民族文学》1988年第10期。19,扩宽视角深度开凿(与朝戈金、苑利合作),《民族文学研究》1989年第1期。20,《波努河》读后致作者,《民族文学研究》1990年第4期。21,弄潮儿向涛头立”——写在《民族文学》创刊十周年之际,(与尹虎彬合作),《民族文学》1991年第1 期。22,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历史性嬗变,《民族文学研究》1991年第2期。23,民族文化传统刍议,《民族经济与社会发展》1992年第1期。24,雪域歌扬民族魂——读伊丹才让两部新出版的诗集,《民族文学研究》1993年第1期。25,少数民族作家与民族文化传统的关联,《民族文学研究》1994年第1期。26,少数民族文学的历史文化批判意识,《满族研究》1994年第2期。27,论各民族文学互动状态下的多元发展,《社会科学辑刊》1994年第6期。28,民族文学·总体文学·世界文学,《文论报》1995年5月15日。29,老舍:民族文学流变中的多重意蕴,收入《满学朝鲜学论集》,城市出版社1995年版。30,《八旗艺文编目》检读札记,收入《满族历史与文化论集》,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31,读《晓雪》,收入《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晓雪专集》,云南教育出版社 1997年版。31,清代满族文学中的“长白山情结”,《民族文学研究》1997年第3期。32,顺治康熙时期的诗歌与散文——清代前期的满族文学,《中华文学通史》,华艺出版社 1997年版。33,乾隆年间京城满族作家群,《中华文学通史》,华艺出版社 1997年版。34,满族作家的文言短篇小说,《中华文学通史》,华艺出版社 1997年版。35,满族诗人铁保、英和、奕绘,《中华文学通史》,华艺出版社 1997年版。36,满族作家的散文与文论,《中华文学通史》,华艺出版社 1997年版。37,近代满族文学,《中华文学通史》,华艺出版社 1997年版。38,现代蒙古族、回族、维吾尔、哈萨克、锡伯族文学,《中华文学通史》,华艺出版社 1997年版。39,别样惨淡的人之初——老舍的童年,《满族研究》1996年第4期。40,老舍名作欣赏,《老舍名作欣赏》中国和平出版社 1996年。41,老舍与他的小说创作,《民族文学研究》1998年第3期。42,《骆驼祥子》与老舍的其他小说,《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43,在纪念老舍诞生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李岚清代拟,1999年2月3日在人民大会堂纪念座谈会会上宣读,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多家媒体于次日播发)。44,老舍:民族文学的光辉旗帜,《民族文学》1999年第2期。45,老舍,一位十分“民间艺术化”的大文豪,《民间文化》1999年第1期。46,让少数民族文学双翼齐飞——《1949—1999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经典文库》(理论评论卷)前言,《民族文学》1999年第7期。47,满学研究的里程碑——读学术新著《满族文化史》,《满族研究》1999年第4期。48,《中国百科大辞典》有关少数民族文学的系列辞条,中国大百科出版社2000年版。49,兴替由来岂瞬间——评台湾女作家林佩芬的长篇小说《努尔哈赤》,《民族文学研究》2000年第4期50,《中国少数民族俗文学》前言,《中国少数民族俗文学》,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51,长篇小说《秋霄落雁女儿情》序言,《秋霄落雁女儿情》,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52,打造全向度的民族文学理论平台——既往民族文学理论建设的得失探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12期。53,旗人作家老舍,收入《老舍的文学地图》,新世界出版社2005年版。54,“葬送三个时代”的《茶馆》,新世界出版社2005年版。55,论旗人作家老舍,《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56,20世纪中华各民族文学关系谫论,《民族文学研究》2006年第1期。57,深切缅怀启孮师翁,日本东亚历史文化研究会《金启孮先生逝世周年纪念文集》,2005年4月版。58,假使不曾有过老舍,《北京青年报》2006年8月25日。59,老舍民族心理刍说,《满族研究》2006年第3期。60,《边地梦寻》序,《三峡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61,老舍与北京,《兰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62,老舍词典(电视文化访谈),中央电视台1频道2006年8月10日起滚动播出。63,阅读老舍(电视文化访谈,两讲)。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银河剧场”2006年5月起滚动播出。64,永远的老舍(访谈录),中央电视台1、4频道“中国风”栏目,1999年2月起滚动播出。65,百年老舍(访谈录),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1999年1月31日。66,“人民艺术家”老舍(访谈录),日本NHK广播公司电视节目,1999年11月播出。67,旗人作家老舍,中央电视台10频道“百家讲坛”,2004年6月6日起滚动播出。68,《茶馆》的文化符号,中央电视台10频道“百家讲坛”2004年6月11日起滚动播出。69,马迹蛛丝辨纳兰——成容若民族心理管窥,《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6年第4期。70,清代满族文学与“京腔京韵”,《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年第6期。71,拭去历史的尘垢——“老舍对满族文化的忧思与自省”之一,《北方民族》2007年第4期。72,满族伦理观念赋予老舍的精神烙印,《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73,水乳交融:满族与北京,《百科知识》2007年第9期(下半月)。74,创建并确立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民族文学研究》2007年第2期。75,应当确立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中国民族》2007年第4期。76,风雨如晦书旗族——也谈儒丐小说《北京》,《满族研究》2007年第2期。77,满族对北京的文化奉献,《北京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78,多重文化场域中的老舍,《满语研究》2007年第2期。79,关于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理论建设,《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80,老舍作品的“雅俗共赏”,《北京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81,闪耀着现代人文光芒的民族观,《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82,满族与“京腔京韵”,《中国文化研究》2008年第1期。83,老舍与“京腔京韵”,《满族研究》2008年第1期。84,老舍幽默的满族文化调式,《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85,中华精神文化的批判与重构——老舍对满族文化的忧思与自省,《江汉论坛》2008年第1期。86,老舍研究个案与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福建论坛》2009年第2期。87,老舍,一位文化巨子的伦理站位,《兰州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88,“后母语阶段”的满族 满语研究 2009,289,沟通: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建设的必要一环甘肃社会科学 2009,590,关于京旗作家王度庐民族文学研究 2010,191,综合性高等院校应普遍开设民族理论及多民族文学课程探索与争鸣 2010,692,“妹娃”如何过得河——读土家族作家叶梅的小说 草原 2010,1093,《儿女英雄传》管见 民族文学研究 2011,194,一梦红楼何处醒——假如启动满学视角读《红楼梦》又会怎样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295,“欲引人心之趋向”——关于清末民初满族报人小说家蔡友梅与王冷佛 满语研究2011,296,文脉贯今古源头活水来——满族说部的文化价值不宜低估东北史地2011,597,朔方气跃——由康熙朝三位满人创作看清初满族诗魂之铸成 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598,藉海扬帆——清代满族文学汉文书写之肇端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1,499,一个民族文学研究者的追思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4100,当代满族小说的普世价值关怀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11,4101,抗战期间的满族作家端木蕻良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11,4102,杖底吼西风,秋林黄叶坠——清代满洲小说家和邦额与他的《夜谭随录》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03,为霞满天纵歌吟——满族资深作家们的文学“新时期” 满族研究2011,3104,心上自有高楼——当代满族诗歌、散文与报告文学巡礼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05,写出“真我”——清初满族文学的一项诉求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106,中国近现代文学与民族主义关系的系统阐释——评王学振《民族主义与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及话语嬗变(晚清至民国)》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107,清代满族文学家铁保素描 大理学院学报2011,11108,在多民族文学研究中应当力戒两种倾向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11109,满族作家关仁山和他的《麦河》满族文学2011,5110,当代满族文学的“族性”叙说 民族文学研究2012,2111,“手挽颓风大改良”——关于清末满族英杰汪笑侬、英敛之 甘肃社会科学2012,1112,“十七年”满族作家文学梳理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13,中华全民抗战期间的东北籍满族作家——关于舒群、李辉英、马加、关沫南等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114,“为人间,留取真眉目”——清代满族文学家奕绘与太清 汉语言文学研究2012,4115,满族书面文学谫议 社会科学战线2012,8116,“须知我亦工愁者,风趣还应与细论”——清代满洲小说家庆兰与他的《萤窗异草》 黑龙江社会科学2012,1117,满族母语文学之检讨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6118,“便击筑悲歌,谁与衔杯?”——清代晚期的满族诗词书写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19,“我的见解总是平凡”——早期老舍精神理路之再梳理 文学评论2013,1120,广角镜下鲜活的形象——谈谈《最后一个冬天》中我军人物塑造,《民族文学》1986年第1期。121,《荒唐王爷》观赏断想,《人民日报》1988年9月6日。122,《英和与奎照》:双重的的收获,《民族文学研究》1990年第1期。123,读赵大年的满族题材小说(署名“伊澈”),《民族文学》1991年4月。124,圣殿之门为顶礼者洞开—关增铸先生艺术漫谈,收入《关增铸评集》,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125,真诚·真情·真切,《鲁野康启昌散文选》,辽宁民族出版社1996年版。126,1994年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民族文学研究》1996年第3期。127,当代中国大陆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情况举要,《海峡两岸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1996年版。128,长相知不相疑——读《牛街故事》,《文艺报》1999年7月27日。129,犯上与犯众——长篇历史小说《清官海瑞》研讨,《文艺报》1999年8月28日。130,叫过好,且回味——电视连续剧《离婚》观后,《北京晚报》1999年9月19日。131,清词天际的星座——纳兰性德,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32,满洲宗潢之秀岳端,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33,民俗诗人文昭,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34,传神文笔足千秋——文学大家曹雪芹,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35,文言小说家和邦额,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36,“长白浩歌子”庆兰,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37,满族女诗人佟佳氏,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38,北方才子铁保,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39,满族政治家、诗人英和,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40,宗室诗人奕绘,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41,“俗曲儿”作家鹤侣,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42,晚清白话小说家文康,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43,词坛女杰太清,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44,京剧改革先驱汪笑侬,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45,“十全大净”金少山,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46,披肝沥胆,报效中华——民主革命家高崇民,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47,现代文学巨子老舍,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48,语言大师罗常培,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49,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程砚秋,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50,京剧“四大须生”之一奚啸伯,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51,关于故事影片《骆驼祥子》,北京电视台2001年2月3日至6日“纪念老舍先生诞生101周年故事影片展播”。152,关于故事影片《离婚》,北京电视台2001年2月3日至6日“纪念老舍先生诞生101周年故事影片展播”。153,关于故事影片《龙须沟》,北京电视台2001年2月3日至6日“纪念老舍先生诞生101周年故事影片展播”。154,关于故事影片《茶馆》,北京电视台2001年2月3日至6日“纪念老舍先生诞生101周年故事影片展播”。

1、《吴门书派研究的界定与成因探析》发表于《书法研究》(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2年第5期。2、《文徵明的出蓝高足——陈淳》发表于《中国书法》(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3年第6期。3、《论三年翰林院待诏对文徵明书法的影响》发表于《书法研究》(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3年第6期。;4、《丰坊的书法学习观及其得失》发表于2004年第1期《云梦学刊》(全国社科核心期刊)。5、《从文徵明写经谈起――兼论书家写经与经生抄经的区别》发表于2004年第5期《书法》。6、《丰坊的书法学习观》发表于2004年第12期《书法世界》。7、《吴门书派》发表于2004年第8期《青少年书法》(青年版)。8、《文彭的篆刻与书法艺术》发表于2005年第1期《青少年书法》(青年版)。9、《明代苏州的书画市场与吴门书派成员的书画交易》发表于2005年第3期《青少年书法》(青年版)。10、《论吴门书派的领袖祝允明》入选2005北京书法国际双年展学术讨论会,入编《2005北京国际书法双年展书法论文集》,北京出版社,2005年10月。11、《论吴门书派的领袖―――祝允明》发表于2005年第6期《书法研究》(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2、《王宠书法艺术风格研究》发表于2005年第6期《艺术百家》(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3、《文徵明的处世思想与书法审美观》发表于2005年第6期《艺术教育》(全国艺术类核心期刊)。14、《对四年制书法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思考》,入选“中国书法文化国际论坛”,入编《高等书法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2005年12月。15、《论三年翰林院待诏对文徵明书法的影响》入编《翰圃积跬·理论编》,文物出版社,2006年3月。《技能课程设置----书法专业研究生教育的一道难题》入选新世纪----高等书法教育学术研讨会,入编《新世纪----高等书法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年7月。《“启功模式”与当代书法人才培养》入选“第二届启功书法学国际研讨会”,入编《第二届启功书法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18、《简论陆游的书法观》(合著,第一作者)发表于2006年第12期《中国书法》(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9、《从心境到书境――略论周雪耕书法艺术》发表于2007年第2期《中国书法》,(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唐宋两代书学的课程设置与教材使用状况》(独著)发表于2008年第4期《艺术百家》(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1、《中国古代皇室书法教育考察》(独著)发表于2008年第5期《艺术百家》(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2、《文徵明的书法题跋刍议》入选“明清书法史国际学术会”,入编《明清书法史国际学术会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08年7月。23、《我国古代书学设置始末管窥》山东省第二届书学讨论会优秀论文,06。24、《西晋至北宋书学设置沿革管窥》获全国第八届书学讨论会一等奖,入编《全国第八届书学讨论会论文集》,河南美术出版社,09。25、《论当代书法本科教育中文字学课程的设置----从唐宋两代“书学”的课程设置谈起》参加中国文字博物馆“第二届文字与书法学术讨论会”,04。26、《当代高等书法教育生源状况与人才培养——以聊城大学为例》入编《2010杭州国际高等书法教育论坛论文集》,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2。27、《肩负培养学者书家的使命——丛文俊先生的书法教育观》发表于2011年2月2日《书法导报》。28、《学习正典 培养通材----张传旭博士的书法教学观》发表于2011年2月16日《书法导报》。29、《在三种学术意识中成材----浅论张金梁教授的书法育人观》发表于2011年2月23日《书法导报》。30、《在书法教学中育人——任平教授的书法教学观》 发表于3月9日《书法导报》。31、《从文徵明的书法题跋看其在书法考证与鉴定上的成就》发表于《书法》(全国中文核心期刊),08。32、《中国古代小学书法教育的教材研究》发表于《美术学报》(广州美术学学报)2011年第5期。33、《自我修养与艺术追求——论我国古代文人对书法学习的定位》发表于《书法》(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1。34、《论我国古代书院中的书法教育》发表于《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全国社科核心期刊)2011年第6期。35、《山东省中小学书法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首位),发表于《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36、《谁给书法家验明正身》发表于《书法》(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12年第4期。37、《文徵明书法题跋在考证、鉴定上的作用》发表于2012年4月7日《中国书画报》。38、《论当代书法本科教育中文字学课程的设置——从唐宋两代“书学”的课程设置谈起》发表于《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39、《欧体成为小学书法技能教育内容的可行性分析》(首位),发表于《书法》2012年第11期。40、《论草书之格——从米芾<论书帖>谈起》,入编《全国第三届行草书展论文集》,安徽美术出版社,2012年12月。41、《书法门槛与书法圈》发表于《书法》2013年第1期。42、《文不饰者乃饰之极——评杨宝林教授<刘熙载书学研究>》发表于2013年第1期《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43、《小学书法教材内容选择探析》(首位),发表于《书法》2013年第4期。44、《文徵明<西苑诗>书法研究》,发表于2013年第5期《中华书画家》。45、《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何以能为当代书坛树典范》,发表于2013年第5期《书法》。46、《蒋伯宣藏<十七帖>题跋考论》,发表于2013年第7期《书法》。47、《文徵明跋钟繇<荐季直表>考论》,发表于2013年第8期《中华书画家》。48、《楷体印刷字对中小学书法教育的负面影响——以“重捺出锋”为例》,发表于2013年第4期《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9、《论文徵明的书法审美观》,发表于2013年第10期《书法》。50、《论草书之‘格’——从米芾<论书帖>谈起》发表于2014年第2期《书法》。 51、《文徵明跋<王右军思想帖>考论》发表于2014年第7期《书法》。 52、《当代书法的创作心理与形式应用分析》发表于2014年第10期《中华书画家》。 53、《文徵明<跋袁生帖>考论》发表于2014年第5期《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4、《西晋至北宋书学设置沿革管窥》被2014年12月31日《书法导报》全文转发。 55、《徐悲鸿书法形态研究》发表于2015年第1期《美术观察》。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出版日期怎么查询不了

1、《吴门书派研究的界定与成因探析》发表于《书法研究》(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2年第5期。2、《文徵明的出蓝高足——陈淳》发表于《中国书法》(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3年第6期。3、《论三年翰林院待诏对文徵明书法的影响》发表于《书法研究》(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3年第6期。;4、《丰坊的书法学习观及其得失》发表于2004年第1期《云梦学刊》(全国社科核心期刊)。5、《从文徵明写经谈起――兼论书家写经与经生抄经的区别》发表于2004年第5期《书法》。6、《丰坊的书法学习观》发表于2004年第12期《书法世界》。7、《吴门书派》发表于2004年第8期《青少年书法》(青年版)。8、《文彭的篆刻与书法艺术》发表于2005年第1期《青少年书法》(青年版)。9、《明代苏州的书画市场与吴门书派成员的书画交易》发表于2005年第3期《青少年书法》(青年版)。10、《论吴门书派的领袖祝允明》入选2005北京书法国际双年展学术讨论会,入编《2005北京国际书法双年展书法论文集》,北京出版社,2005年10月。11、《论吴门书派的领袖―――祝允明》发表于2005年第6期《书法研究》(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2、《王宠书法艺术风格研究》发表于2005年第6期《艺术百家》(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3、《文徵明的处世思想与书法审美观》发表于2005年第6期《艺术教育》(全国艺术类核心期刊)。14、《对四年制书法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思考》,入选“中国书法文化国际论坛”,入编《高等书法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2005年12月。15、《论三年翰林院待诏对文徵明书法的影响》入编《翰圃积跬·理论编》,文物出版社,2006年3月。《技能课程设置----书法专业研究生教育的一道难题》入选新世纪----高等书法教育学术研讨会,入编《新世纪----高等书法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年7月。《“启功模式”与当代书法人才培养》入选“第二届启功书法学国际研讨会”,入编《第二届启功书法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18、《简论陆游的书法观》(合著,第一作者)发表于2006年第12期《中国书法》(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9、《从心境到书境――略论周雪耕书法艺术》发表于2007年第2期《中国书法》,(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唐宋两代书学的课程设置与教材使用状况》(独著)发表于2008年第4期《艺术百家》(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1、《中国古代皇室书法教育考察》(独著)发表于2008年第5期《艺术百家》(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2、《文徵明的书法题跋刍议》入选“明清书法史国际学术会”,入编《明清书法史国际学术会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08年7月。23、《我国古代书学设置始末管窥》山东省第二届书学讨论会优秀论文,06。24、《西晋至北宋书学设置沿革管窥》获全国第八届书学讨论会一等奖,入编《全国第八届书学讨论会论文集》,河南美术出版社,09。25、《论当代书法本科教育中文字学课程的设置----从唐宋两代“书学”的课程设置谈起》参加中国文字博物馆“第二届文字与书法学术讨论会”,04。26、《当代高等书法教育生源状况与人才培养——以聊城大学为例》入编《2010杭州国际高等书法教育论坛论文集》,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2。27、《肩负培养学者书家的使命——丛文俊先生的书法教育观》发表于2011年2月2日《书法导报》。28、《学习正典 培养通材----张传旭博士的书法教学观》发表于2011年2月16日《书法导报》。29、《在三种学术意识中成材----浅论张金梁教授的书法育人观》发表于2011年2月23日《书法导报》。30、《在书法教学中育人——任平教授的书法教学观》 发表于3月9日《书法导报》。31、《从文徵明的书法题跋看其在书法考证与鉴定上的成就》发表于《书法》(全国中文核心期刊),08。32、《中国古代小学书法教育的教材研究》发表于《美术学报》(广州美术学学报)2011年第5期。33、《自我修养与艺术追求——论我国古代文人对书法学习的定位》发表于《书法》(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1。34、《论我国古代书院中的书法教育》发表于《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全国社科核心期刊)2011年第6期。35、《山东省中小学书法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首位),发表于《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36、《谁给书法家验明正身》发表于《书法》(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12年第4期。37、《文徵明书法题跋在考证、鉴定上的作用》发表于2012年4月7日《中国书画报》。38、《论当代书法本科教育中文字学课程的设置——从唐宋两代“书学”的课程设置谈起》发表于《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39、《欧体成为小学书法技能教育内容的可行性分析》(首位),发表于《书法》2012年第11期。40、《论草书之格——从米芾<论书帖>谈起》,入编《全国第三届行草书展论文集》,安徽美术出版社,2012年12月。41、《书法门槛与书法圈》发表于《书法》2013年第1期。42、《文不饰者乃饰之极——评杨宝林教授<刘熙载书学研究>》发表于2013年第1期《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43、《小学书法教材内容选择探析》(首位),发表于《书法》2013年第4期。44、《文徵明<西苑诗>书法研究》,发表于2013年第5期《中华书画家》。45、《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何以能为当代书坛树典范》,发表于2013年第5期《书法》。46、《蒋伯宣藏<十七帖>题跋考论》,发表于2013年第7期《书法》。47、《文徵明跋钟繇<荐季直表>考论》,发表于2013年第8期《中华书画家》。48、《楷体印刷字对中小学书法教育的负面影响——以“重捺出锋”为例》,发表于2013年第4期《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9、《论文徵明的书法审美观》,发表于2013年第10期《书法》。50、《论草书之‘格’——从米芾<论书帖>谈起》发表于2014年第2期《书法》。 51、《文徵明跋<王右军思想帖>考论》发表于2014年第7期《书法》。 52、《当代书法的创作心理与形式应用分析》发表于2014年第10期《中华书画家》。 53、《文徵明<跋袁生帖>考论》发表于2014年第5期《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4、《西晋至北宋书学设置沿革管窥》被2014年12月31日《书法导报》全文转发。 55、《徐悲鸿书法形态研究》发表于2015年第1期《美术观察》。

截至2014年,该校拥有1个校级研究院、2个校级研究中心。校级研究院:辽东学院应用技术研究院;校级研究中心:辽东学院发展战略研究中心、辽东学院朝鲜半岛研究中心。 馆藏资源截至2014年7月,该校图书馆纸质图书59万册,电子图书3126GB。 学术刊物《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88 年,季刊,80页,每季末月15日出版,现设有《化学工程与材料》 《鸭绿江流域研究》《信息科学与工程》 《机械与电子工程》 《服装与纺织工程》 《建筑与规划》 《农业科学与技术》 《生物科学与技术》 《医药与卫生》 《环境科学与工程》 《基础科学理论与应用》 《高等教育研究》等栏目。该刊已被《化学文摘》(CA)和《剑桥科学文摘》(CSA)等国内外数据库收录。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出版日期怎么查看不到

省级期刊和国家级期刊的主办单位不同:省级期刊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各部门、委办、厅、局、所,省级社会团体和机构以及各高等院校主办。国家级期刊的主办单位:由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或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领导说详情搜:高级职称论文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中国职称大学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必搜最关键的“郑密路航海路”)、高级经济师学院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高级农经师学院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高级会计师学院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高级审计师学院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高级统计师学院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高级政工师学院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高级工程师学院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高级教师学院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学院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等。

这个非常多,如果你要看最全面的资料,可以百度搜下:普刊学术中心,上面有个期刊大全全是国家级的刊物,非常全面,各个领域的都有。当然你还可以学习下上面的论文写作技巧和相关知识,对你论文写作能力提高应该有很大帮助

截至2014年,该校拥有1个校级研究院、2个校级研究中心。校级研究院:辽东学院应用技术研究院;校级研究中心:辽东学院发展战略研究中心、辽东学院朝鲜半岛研究中心。 馆藏资源截至2014年7月,该校图书馆纸质图书59万册,电子图书3126GB。 学术刊物《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88 年,季刊,80页,每季末月15日出版,现设有《化学工程与材料》 《鸭绿江流域研究》《信息科学与工程》 《机械与电子工程》 《服装与纺织工程》 《建筑与规划》 《农业科学与技术》 《生物科学与技术》 《医药与卫生》 《环境科学与工程》 《基础科学理论与应用》 《高等教育研究》等栏目。该刊已被《化学文摘》(CA)和《剑桥科学文摘》(CSA)等国内外数据库收录。

教育类:继续教育中国成人教育教学与管理(理论版)中国电化教育中国远程教育教师教育研究职业技术经济贸易类:商业时代商场现代化改革与战略集团经济研究财会类中国乡镇企业会计财会通讯财会研究会计之友文学类:时代文学(双月版)山东文学星星新闻艺术类:电影评介电影文学综合类:学术交流东岳论丛医药类:山东医药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CSSCI来源期刊:经济导刊北大中文核心和CSSCI来源期刊:甘肃社会科学(增)船山学刊(增)本科学院学报:辽东学院学报大庆师范学院学报哈尔滨学院学报绥化学院学报大庆师范学院学报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重庆科技学院学报中国农业大学武汉培训学院学报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牡丹江大学学报佳木斯大学学报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教育类:继续教育中国成人教育教学与管理(理论版)中国电化教育中国远程教育教师教育研究职业技术经济贸易类:商业时代商场现代化改革与战略集团经济研究财会类中国乡镇企业会计财会通讯财会研究会计之友文学类:时代文学(双月版)山东文学星星新闻艺术类:电影评介电影文学综合类:学术交流东岳论丛医药类:山东医药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CSSCI来源期刊:经济导刊北大中文核心和CSSCI来源期刊:甘肃社会科学(增)船山学刊(增)本科学院学报:辽东学院学报大庆师范学院学报哈尔滨学院学报绥化学院学报大庆师范学院学报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重庆科技学院学报中国农业大学武汉培训学院学报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牡丹江大学学报佳木斯大学学报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 省国家级刊物包括科技类:《数学爱好者*教育论坛》《陕西教育》(教学版)《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版、教师教育版、职业教育版等《新课程》(教育学术版) 《中学教学参考》(下半月刊)系列《理论探索与研究》《科教文汇》《吉林教育》《中国校外教育》《希望月报》《电脑知识与技术》《青年导报》《科学教育家》《考试周刊》《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 《试题与研究》(综合版)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国家级大型综合性科教类学术期刊) 《中国科技教育》《商场现代化》《电影文学》《煤炭科学技术》《煤炭学报》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出版日期怎么查看

截至2014年,该校拥有1个校级研究院、2个校级研究中心。校级研究院:辽东学院应用技术研究院;校级研究中心:辽东学院发展战略研究中心、辽东学院朝鲜半岛研究中心。 馆藏资源截至2014年7月,该校图书馆纸质图书59万册,电子图书3126GB。 学术刊物《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88 年,季刊,80页,每季末月15日出版,现设有《化学工程与材料》 《鸭绿江流域研究》《信息科学与工程》 《机械与电子工程》 《服装与纺织工程》 《建筑与规划》 《农业科学与技术》 《生物科学与技术》 《医药与卫生》 《环境科学与工程》 《基础科学理论与应用》 《高等教育研究》等栏目。该刊已被《化学文摘》(CA)和《剑桥科学文摘》(CSA)等国内外数据库收录。

1,清代满族作家诗词选(与张菊玲、李红雨合著),时代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2,多重选择的世界——当代少数民族作家文学的理论描述(与朝戈金合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1995年3月版3,中国满族(学术图册,撰稿兼主编),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1993 年版。4,文学:劳动与生活之花(“跨世纪民族百科文库”之一),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1998年版。5,老舍评传,重庆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2003年第二版/台湾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6,塞风集,辽宁民族出版社 1998年版。7,《骆驼祥子》导读(与石兴泽合著),中华书局2002年版。8,老舍图传,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9,老舍与满族文化,辽宁民族出版社2008年3月版。10,《八旗艺文编目》(古籍整理点校),辽宁民族出版社2006年版。11,20世纪中华各民族文学关系研究(主编),民族出版社2006年版。12,满学朝鲜学论集 (执行副主编),中国城市出版社1995年版。13,满族的历史与文化 (执行副主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14,当代满族短篇小说选 (与王科合作选编),民族出版社1988年版。15,老舍短篇小说选(选编),湖南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16,满族现代文学家艺术家传略(主编),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17,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副主编),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18,老舍与二十世纪——’99国际老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主编之一),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19,中华史诗咏史诗本事(主编之一),广西民族出版社2000年版。20,中国少数民族俗文学(主编),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21,当代满族作家论(主编之一),春风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1,当代满族文学的瑰丽珍宝——试探老舍《正红旗下》的创作,收入《老舍研究论文集》,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2,略论清代满族作家的诗词创作 (与张菊玲、李红雨合作),《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3年第1期。3,清代宗室诗坛掠影,《民族文学研究》1984年第4期。4,满族作家老舍和他的长篇小说《正红旗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984年6月30日。5,老舍创作个性中的满族素质,《社会科学战线》1984年第4期。6,“几回掩卷哭曹侯”——清代宗室诗人永忠和他凭吊曹雪芹的诗,《少数民族文艺研究论文集》1985年。7,中国民族民间文学 (中央民族学院少数民族文学艺术研究所集体撰著,参与撰写5万字),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7 年版。8,满族文学研究漫笔,《满族研究》1985年第1期。9,纳兰词的审美价值(与李红雨合作),《民族文学研究》1986年第1期。10,群星璀璨业绩卓然——满族当代作家创作纵览(与李红雨合作),《满族文学》1986年第5期。11,民族特质时代观念艺术追求—对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理论的几点理解(署名两刊评论员),《民族文学研究》1986年第4 期。12,满族与沈阳语、北京语(与孟宪人合作),《满族研究》1987年第1 期。13,让“德布达理”唱下去——《当代满族短篇小说选》前言,民族出版社1988年版。14,纪念老舍 研究老舍(署名“编辑部”),《民族文学研究》1986年第6期。15,社会历史文化的深层积淀(与王科合作),《满族文学》1987年第1期。16,少数民族作家的使命与选择,《广西文学》1987年第6期。17,呼唤改革题材的文学,《民族文学》1988年第1期。18,多重选择的世界—民族文学谈话录(与朝戈金、尹虎彬合作),《民族文学》1988年第10期。19,扩宽视角深度开凿(与朝戈金、苑利合作),《民族文学研究》1989年第1期。20,《波努河》读后致作者,《民族文学研究》1990年第4期。21,弄潮儿向涛头立”——写在《民族文学》创刊十周年之际,(与尹虎彬合作),《民族文学》1991年第1 期。22,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历史性嬗变,《民族文学研究》1991年第2期。23,民族文化传统刍议,《民族经济与社会发展》1992年第1期。24,雪域歌扬民族魂——读伊丹才让两部新出版的诗集,《民族文学研究》1993年第1期。25,少数民族作家与民族文化传统的关联,《民族文学研究》1994年第1期。26,少数民族文学的历史文化批判意识,《满族研究》1994年第2期。27,论各民族文学互动状态下的多元发展,《社会科学辑刊》1994年第6期。28,民族文学·总体文学·世界文学,《文论报》1995年5月15日。29,老舍:民族文学流变中的多重意蕴,收入《满学朝鲜学论集》,城市出版社1995年版。30,《八旗艺文编目》检读札记,收入《满族历史与文化论集》,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31,读《晓雪》,收入《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晓雪专集》,云南教育出版社 1997年版。31,清代满族文学中的“长白山情结”,《民族文学研究》1997年第3期。32,顺治康熙时期的诗歌与散文——清代前期的满族文学,《中华文学通史》,华艺出版社 1997年版。33,乾隆年间京城满族作家群,《中华文学通史》,华艺出版社 1997年版。34,满族作家的文言短篇小说,《中华文学通史》,华艺出版社 1997年版。35,满族诗人铁保、英和、奕绘,《中华文学通史》,华艺出版社 1997年版。36,满族作家的散文与文论,《中华文学通史》,华艺出版社 1997年版。37,近代满族文学,《中华文学通史》,华艺出版社 1997年版。38,现代蒙古族、回族、维吾尔、哈萨克、锡伯族文学,《中华文学通史》,华艺出版社 1997年版。39,别样惨淡的人之初——老舍的童年,《满族研究》1996年第4期。40,老舍名作欣赏,《老舍名作欣赏》中国和平出版社 1996年。41,老舍与他的小说创作,《民族文学研究》1998年第3期。42,《骆驼祥子》与老舍的其他小说,《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43,在纪念老舍诞生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李岚清代拟,1999年2月3日在人民大会堂纪念座谈会会上宣读,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多家媒体于次日播发)。44,老舍:民族文学的光辉旗帜,《民族文学》1999年第2期。45,老舍,一位十分“民间艺术化”的大文豪,《民间文化》1999年第1期。46,让少数民族文学双翼齐飞——《1949—1999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经典文库》(理论评论卷)前言,《民族文学》1999年第7期。47,满学研究的里程碑——读学术新著《满族文化史》,《满族研究》1999年第4期。48,《中国百科大辞典》有关少数民族文学的系列辞条,中国大百科出版社2000年版。49,兴替由来岂瞬间——评台湾女作家林佩芬的长篇小说《努尔哈赤》,《民族文学研究》2000年第4期50,《中国少数民族俗文学》前言,《中国少数民族俗文学》,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51,长篇小说《秋霄落雁女儿情》序言,《秋霄落雁女儿情》,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52,打造全向度的民族文学理论平台——既往民族文学理论建设的得失探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12期。53,旗人作家老舍,收入《老舍的文学地图》,新世界出版社2005年版。54,“葬送三个时代”的《茶馆》,新世界出版社2005年版。55,论旗人作家老舍,《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56,20世纪中华各民族文学关系谫论,《民族文学研究》2006年第1期。57,深切缅怀启孮师翁,日本东亚历史文化研究会《金启孮先生逝世周年纪念文集》,2005年4月版。58,假使不曾有过老舍,《北京青年报》2006年8月25日。59,老舍民族心理刍说,《满族研究》2006年第3期。60,《边地梦寻》序,《三峡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61,老舍与北京,《兰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62,老舍词典(电视文化访谈),中央电视台1频道2006年8月10日起滚动播出。63,阅读老舍(电视文化访谈,两讲)。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银河剧场”2006年5月起滚动播出。64,永远的老舍(访谈录),中央电视台1、4频道“中国风”栏目,1999年2月起滚动播出。65,百年老舍(访谈录),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1999年1月31日。66,“人民艺术家”老舍(访谈录),日本NHK广播公司电视节目,1999年11月播出。67,旗人作家老舍,中央电视台10频道“百家讲坛”,2004年6月6日起滚动播出。68,《茶馆》的文化符号,中央电视台10频道“百家讲坛”2004年6月11日起滚动播出。69,马迹蛛丝辨纳兰——成容若民族心理管窥,《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6年第4期。70,清代满族文学与“京腔京韵”,《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年第6期。71,拭去历史的尘垢——“老舍对满族文化的忧思与自省”之一,《北方民族》2007年第4期。72,满族伦理观念赋予老舍的精神烙印,《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73,水乳交融:满族与北京,《百科知识》2007年第9期(下半月)。74,创建并确立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民族文学研究》2007年第2期。75,应当确立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中国民族》2007年第4期。76,风雨如晦书旗族——也谈儒丐小说《北京》,《满族研究》2007年第2期。77,满族对北京的文化奉献,《北京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78,多重文化场域中的老舍,《满语研究》2007年第2期。79,关于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理论建设,《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80,老舍作品的“雅俗共赏”,《北京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81,闪耀着现代人文光芒的民族观,《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82,满族与“京腔京韵”,《中国文化研究》2008年第1期。83,老舍与“京腔京韵”,《满族研究》2008年第1期。84,老舍幽默的满族文化调式,《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85,中华精神文化的批判与重构——老舍对满族文化的忧思与自省,《江汉论坛》2008年第1期。86,老舍研究个案与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福建论坛》2009年第2期。87,老舍,一位文化巨子的伦理站位,《兰州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88,“后母语阶段”的满族 满语研究 2009,289,沟通: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建设的必要一环甘肃社会科学 2009,590,关于京旗作家王度庐民族文学研究 2010,191,综合性高等院校应普遍开设民族理论及多民族文学课程探索与争鸣 2010,692,“妹娃”如何过得河——读土家族作家叶梅的小说 草原 2010,1093,《儿女英雄传》管见 民族文学研究 2011,194,一梦红楼何处醒——假如启动满学视角读《红楼梦》又会怎样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295,“欲引人心之趋向”——关于清末民初满族报人小说家蔡友梅与王冷佛 满语研究2011,296,文脉贯今古源头活水来——满族说部的文化价值不宜低估东北史地2011,597,朔方气跃——由康熙朝三位满人创作看清初满族诗魂之铸成 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598,藉海扬帆——清代满族文学汉文书写之肇端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1,499,一个民族文学研究者的追思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4100,当代满族小说的普世价值关怀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11,4101,抗战期间的满族作家端木蕻良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11,4102,杖底吼西风,秋林黄叶坠——清代满洲小说家和邦额与他的《夜谭随录》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03,为霞满天纵歌吟——满族资深作家们的文学“新时期” 满族研究2011,3104,心上自有高楼——当代满族诗歌、散文与报告文学巡礼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05,写出“真我”——清初满族文学的一项诉求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106,中国近现代文学与民族主义关系的系统阐释——评王学振《民族主义与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及话语嬗变(晚清至民国)》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107,清代满族文学家铁保素描 大理学院学报2011,11108,在多民族文学研究中应当力戒两种倾向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11109,满族作家关仁山和他的《麦河》满族文学2011,5110,当代满族文学的“族性”叙说 民族文学研究2012,2111,“手挽颓风大改良”——关于清末满族英杰汪笑侬、英敛之 甘肃社会科学2012,1112,“十七年”满族作家文学梳理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13,中华全民抗战期间的东北籍满族作家——关于舒群、李辉英、马加、关沫南等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114,“为人间,留取真眉目”——清代满族文学家奕绘与太清 汉语言文学研究2012,4115,满族书面文学谫议 社会科学战线2012,8116,“须知我亦工愁者,风趣还应与细论”——清代满洲小说家庆兰与他的《萤窗异草》 黑龙江社会科学2012,1117,满族母语文学之检讨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6118,“便击筑悲歌,谁与衔杯?”——清代晚期的满族诗词书写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19,“我的见解总是平凡”——早期老舍精神理路之再梳理 文学评论2013,1120,广角镜下鲜活的形象——谈谈《最后一个冬天》中我军人物塑造,《民族文学》1986年第1期。121,《荒唐王爷》观赏断想,《人民日报》1988年9月6日。122,《英和与奎照》:双重的的收获,《民族文学研究》1990年第1期。123,读赵大年的满族题材小说(署名“伊澈”),《民族文学》1991年4月。124,圣殿之门为顶礼者洞开—关增铸先生艺术漫谈,收入《关增铸评集》,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125,真诚·真情·真切,《鲁野康启昌散文选》,辽宁民族出版社1996年版。126,1994年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民族文学研究》1996年第3期。127,当代中国大陆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情况举要,《海峡两岸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1996年版。128,长相知不相疑——读《牛街故事》,《文艺报》1999年7月27日。129,犯上与犯众——长篇历史小说《清官海瑞》研讨,《文艺报》1999年8月28日。130,叫过好,且回味——电视连续剧《离婚》观后,《北京晚报》1999年9月19日。131,清词天际的星座——纳兰性德,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32,满洲宗潢之秀岳端,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33,民俗诗人文昭,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34,传神文笔足千秋——文学大家曹雪芹,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35,文言小说家和邦额,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36,“长白浩歌子”庆兰,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37,满族女诗人佟佳氏,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38,北方才子铁保,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39,满族政治家、诗人英和,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40,宗室诗人奕绘,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41,“俗曲儿”作家鹤侣,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42,晚清白话小说家文康,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43,词坛女杰太清,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44,京剧改革先驱汪笑侬,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45,“十全大净”金少山,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46,披肝沥胆,报效中华——民主革命家高崇民,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47,现代文学巨子老舍,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48,语言大师罗常培,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49,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程砚秋,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50,京剧“四大须生”之一奚啸伯,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51,关于故事影片《骆驼祥子》,北京电视台2001年2月3日至6日“纪念老舍先生诞生101周年故事影片展播”。152,关于故事影片《离婚》,北京电视台2001年2月3日至6日“纪念老舍先生诞生101周年故事影片展播”。153,关于故事影片《龙须沟》,北京电视台2001年2月3日至6日“纪念老舍先生诞生101周年故事影片展播”。154,关于故事影片《茶馆》,北京电视台2001年2月3日至6日“纪念老舍先生诞生101周年故事影片展播”。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出版日期怎么查询不出来

[span](一)国际关系理论与方法论[span]1、《性别伦理与合作偏好——女性主义国际合作观述评》,《伦理学研究》(CSSCI来源期刊)2010年第5期;[span]2、《结构性权力视角下的美韩同盟变迁》,《社会主义研究》(CSSCI来源期刊)2010年第1期;[span]3、《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述评:从研究范式的角度》,《求实》(CSSCI来源期刊)2009年第7期;[span]4、《变革中的国际政治经济学:主要流派及其核心原理》,《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2009年第1期;[span]5、《试析均势与均势功能的维持》,《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span]6、《 [span]国际体系转型与东北亚多边制度安排构想 [span]》,《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来源期刊)2008年第6期;[span]7、《 [span]意识形态与美国的朝鲜政策:后冷战时代的视角与认知 [span]》,《韩国研究论丛》(CSSCI来源集刊)2007年第3期;[span]8、《体系秩序与中朝关系:视域、轨迹与启示》,《远东中文经贸评论》(新加坡)2006年第1期;[span]9、《安全共同体刍议》,载于《战略与管理评论》(第二卷),北京:团结出版社2005年12月版;[span](二)军备控制与东亚安全[span]1、《韩国海洋安全战略调整与海军军备发展》,《国际论坛》(CSSCI来源期刊)2011年第2期;[span]2、《近年来日本军工产业转型研究》,《现代日本经济》(CSSCI来源期刊)2011年第1期;[span]3、《 [span]朝鲜半岛乱局与美朝韩博弈 [span]》,《领导之友》2011年第2期;[span]4、《美韩联合军演的动向及其影响》,《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第1期;[span]5、《巧实力·冷处理·多渠道——奥巴马政府对朝政策的新理念及其走向》,《同济大学学报(社科版)》(CSSCI来源期刊)2010年第4期;[span]6、《俄罗斯东北亚战略评估——地缘环境、主旨目标、战略资源及实施路径》,《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第1期;[span]7、《虚幻的“安全困境”与冷战后中日安全关系变迁》,《日本研究》(CSSCI来源期刊)2010年第2期;[span]8、《奥巴马政府对朝政策评估及其走向》,《美国问题研究》(CSSCI来源集刊)2010年第1期;[span]9、《民族主义与韩国外交政策》,《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CSSCI来源期刊)2010年第3期;[span]10、《从朝鲜2010年元旦社论看其政策走向》,《亚非纵横》2010年第2期;[span]11、《俄韩军事技术合作及其战略问题的研究》,《太平洋学报》(CSSCI来源期刊)2010年第1期;[span]12、《 [span]美国意识形态中的朝鲜:后冷战时代的知觉与议题 [span]》,《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span]13、《冷战后韩国国家战略的调整与评估》,《当代韩国》2009年第4期;[span]14、《 [span]安全视野下的中俄能源合作 [span]》,《江南社会学院学报》(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2009年第3期;[span]15、《中俄能源安全合作的概念体系、逻辑困境与现时问题》,《统计与决策》(CSSCI来源期刊)2009年第23期;[span]16、《中俄能源合作的问题与对策》,《经济纵横》(CSSCI来源期刊)2009年第9期;[span]17、《朝鲜:东北亚的敏感神经》,《领导之友》2009年第5期;[span]18、《朝核危机,尘埃落定?》,《领导之友》2008年第5期;[span]19、《 [span]东北亚新秩序的制度安排与路径选择 [span]》,《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span]20、《后冷战时代朝鲜国家战略论析》,《当代韩国》2007年第4期;[span]21、《 [span]国际秩序转型中的东北亚安全合作——地缘环境、意识形态与一般原则 [span]》,《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span]22、《 [span]东北亚体系秩序转型与其集体安全合作问题 [span]》,《理论导刊》2006年第11期;[span]23、《 [span]日本的海权观及其海洋领土争端——一种建构主义的尝试分析 [span]》,《日本学论坛》2006年第2期;[span]24、《 [span]朝鲜半岛和平统一的若干内在课题 [span]》,《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span]25、《 [span]驻韩美军基地整合及其动向效应 [span]》,《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span]26、《 [span]朝鲜核危机:解决途径及其安全效应 [span]》,《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CSSCI来源期刊)2003年第4期;[span]27、《朝鲜核问题与东北亚安全格局》,《政策科学研究》(韩国)2004年冬季号;[span]28、《整体视角的东北亚——地缘政治的分析》,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6月版,参编;[span]29、《和谐世界论:从国际法角度》,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年7月版,参编;[span](三)当代中国外交[span]1、《 [span]冷战后美俄日韩对朝政策的知觉与错误知觉——兼论中国对朝政策的知觉定位 [span]》,《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span]2、《论中国维护西部安全的战略选择——上海合作组织及其评估》,《公共管理论坛》2009年第1辑;[span]3、《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国际战略思想比较研究》,《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span]4、《 [span]中国与朝鲜半岛国家关系的历史流变——一种体系秩序的认知与建构 [span]》,《韩国研究论丛》(CSSCI来源集刊)2007年第1期;[span]5、《 [span]中朝韩经贸关系纵深发展的战略进路 [span]》,《国际经贸探索》(CSSCI来源期刊)2006年第4期;[span]6、《 [span]朝鲜半岛与中国大战略 [span]》,《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CSSCI来源期刊)2006年第1期;[span]7、《建构中国的朝鲜半岛大战略》,《中国评论》(香港)2005年第3期;[span](四)公共管理研究[span]1、《科学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理论与实践创新》,《中国行政管理》(CSSCI来源期刊)2010年第3期;[span]2、《大众传媒与群体性事件处理:作用及功能》,《长江论坛》2010年第2期;[span]3、《继往开来 再谱新篇——“纪念华北人民政府成立60周年座谈会”综述》,《中国行政管理》(CSSCI来源期刊)2008年第11期;[span]4、《 [span]中国行政改革的政治哲学考量:一种价值系统的分析 [span]》,《长江论坛》2008年第1期;[span]5、《 [span]理念转变与党的执政能力提升 [span]》,《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span]6、《 [span]政府危机管理中的外部沟通与合作问题 [span]》,《长江论坛》2007年第4期;[span]7、《 [span]法律与制度规范下的美国政府采购 [span]》,《经济视角》2007年第7期;[span]8、《和谐社会与政府治理:观念·模式·路径》,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副主编;[span]9、《地方政府管理前沿问题研究》,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4年版,参编;[span]10、《试析日本地方自治体分权改革》,载于《战略与管理评论》(第一卷),北京:团结出版社2004年12月版。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核心其月 刊 亻弋 写发 口口①⑦⑥0④⑤⑦⑥⑨③ ②⑤⑧⑨③①⑥⑥⑥④主管单位:辽宁省教育厅主办单位:辽东学院快捷分类:社会经济与管理综合出版地区:辽宁国际刊号:1672-8572国内刊号:21-1513/C创刊时间:1988发行周期:双月刊期刊开本:A4审稿时间:1个月内所在栏目:经济与管理科学综合影响因子:068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 索引序列
  •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出版日期怎么查看不了
  •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出版日期怎么查询不了
  •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出版日期怎么查看不到
  •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出版日期怎么查看
  •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出版日期怎么查询不出来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