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机器人刊物

机器人刊物

发布时间:

机器人刊物

你说的顶级我可能了解不多,这方面的我知道一个人工智能与机器人

有本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顶级称不上,但是还是值得看一看的

自动化领域三大顶级期刊是:1、《自动化学报》创刊于1963年,由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共同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刊载自动化科学与技术领域的高水平理论性和应用性的科研成果。自2014年起,《自动化学报》为全中文学术期刊,同时向国际检索系统提供各篇文章的英文摘要。《自动化学报》被EI, SA, JICST, AJ等数据库收录,多次获得"百强报刊", "精品科技期刊"、"百种杰出学术期刊"、"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等荣誉称号,并持续获得中国科学院出版基金和中国科协出版基金等资助。2、《自动化学报》英文版 IEEE/CAA Journal of Automatica Sinica (JAS) 创刊于2014年,由中国自动化学会和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主办,与IEEE合作办刊,全球发行。JAS报道自动控制、人工智能、智能控制、模式识别、信息处理、机器人等自动化领域热点和前沿方向的研究进展,是一本全英文学术期刊。JAS已被IEEE, ESCI, EI,Inspec, Scopus, CSCD等国内外多个数据库收录,荣获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称号。3、《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tomation and Computing》(简称IJAC, 中文名《国际自动化与计算杂志》)是由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和英国旅英华人自动化与计算学会共同主办的一本全英文学术期刊,与Springer、科学出版社合作出版,全球发行。期刊重点报道人工智能、机器人、智能计算等相关学科的前沿和热点。IJAC现已被ESCI, EI, Inspec, Scopus, ACM, CSCD等15家国际数据库收录,多次获得"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称号,并连续两次获得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B类支持。据《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年报》数据显示,自动化所主办的3本学术期刊《自动化学报》、《IEEE/CAA Journal of Automatica Sinica》 (IEEE/CAA JA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tomation and Computing》(IJAC)荣获“2018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称号。在自动化和计算机领域的143本学术期刊中,仅有6本脱颖而出、获此殊荣,自动化所占据三席!其中,IEEE/CAA JAS各项指标位列榜首,IJAC排名第三,《自动化学报》排名第五。 《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年报》(2018版)由中国学术文献国际评价研究中心和清华大学图书馆研制、中国知网出版。截至2018年,《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年报》已连续发布7年,其提供的统计数据科学准确、客观公正地分析我国自主创办的本土学术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水平。入选“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称号的期刊,是我国学术期刊“走出去”的杰出代表,对我国学术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提升起到了良好的带动作用。

《机器人》期刊

《机器人》,是核心级的,《机器人技术与应用》也是有正规刊号公开发行的。仿真方面也有一些期刊,例如《系统仿真技术》。当然还有一些科技类的。

种机器人则是除工业机器人之外的、用于非制造业并服务于人类的各种先进机器人,包括: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娱乐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农业机器人、机器人化机器等。在特种机器人中,有些分支发展很快,有独立成体系的趋势,如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微操作机器人等。目前,国际上的机器人学者,从应用环境出发将机器人也分为两类:制造环境下的工业机器人和非制造环境下的服务与仿人型机器人,这和我国的分类是一致的。   古代机器人   机器人一词的出现和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的问世都是近几十年的事。然而人们对机器人的幻想与追求却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人类希望制造一种像人一样的机器,以便代替人类完成各种工作。   机器马车   西周时期,我国的能工巧匠偃师就研制出了能歌善舞的伶人,这是我国最早记载的机器人。   春秋后期,我国著名的木匠鲁班,在机械方面也是一位发明家,据《墨经》记载,他曾制造过一只木鸟,能在空中飞行“三日不下”,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公元前2世纪,亚历山大时代的古希腊人发明了最原始的机器人──自动机。它是以水、空气和蒸汽压力为动力的会动的雕像,它可以自己开门,还可以借助蒸汽唱歌。   1800年前的汉代,大科学家张衡不仅发明了地动仪,而且发明了计里鼓车。计里鼓车每行一里,车上木人击鼓一下,每行十里击钟一下。   后汉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成功地创造出了“木牛流马”,并用其运送军粮,支援前方战争。   1662年,日本的竹田近江利用钟表技术发明了自动机器玩偶,并在大阪的道顿堀演出。   1738年,法国天才技师杰克·戴·瓦克逊发明了一只机器鸭,它会嘎嘎叫,会游泳和喝水,还会进食和排泄。瓦克逊的本意是想把生物的功能加以机械化而进行医学上的分析。   写字机器人   在当时的自动玩偶中,最杰出的要数瑞士的钟表匠杰克·道罗斯和他的儿子利·路易·道罗斯。1773年,他们连续推出了自动书写玩偶、自动演奏玩偶等,他们创造的自动玩偶是利用齿轮和发条原理而制成的。它们有的拿着画笔和颜色绘画,有的拿着鹅毛蘸墨水写字,结构巧妙,服装华丽,在欧洲风靡一时。由于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这些玩偶其实是身高一米的巨型玩具。现在保留下来的最早的机器人是瑞士努萨蒂尔历史博物馆里的少女玩偶,它制作于二百年前,两只手的十个手指可以按动风琴的琴键而弹奏音乐,现在还定期演奏供参观者欣赏,展示了古代人的智慧。   19世纪中叶自动玩偶分为2个流派,即科学幻想派和机械制作派,并各自在文学艺术和近代技术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1831年歌德发表了《浮士德》,塑造了人造人“荷蒙克鲁斯”;1870年霍夫曼出版了以自动玩偶为主角的作品《葛蓓莉娅》;1883年科洛迪的《木偶奇遇记》问世;1886年《未来的夏娃》问世。在机械实物制造方面,1893年摩尔制造了“蒸汽人”,“蒸汽人”靠蒸汽驱动双腿沿圆周走动。   进入20世纪后,机器人的研究与开发得到了更多人的关心与支持,一些适用化的机器人相继问世,1927年美国西屋公司工程师温兹利制造了第一个机器人“电报箱”,并在纽约举行的世界博览会上展出。它是一个电动机器人,装有无线电发报机,可以回答一些问题,但该机器人不能走动。1959年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可编程、圆坐标)在美国诞生,开创了机器人发展的新纪元。四、现代机器人  现代机器人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中期,其技术背景是计算机和自动化的发展,以及原子能的开发利用。   自1946年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计算机取得了惊人的进步,向高速度、大容量、低价格的方向发展。   大批量生产的迫切需求推动了自动化技术的进展,其结果之一便是1952年数控机床的诞生。与数控机床相关的控制、机械零件的研究又为机器人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另一方面,原子能实验室的恶劣环境要求某些操作机械代替人处理放射性物质。在这一需求背景下,美国原子能委员会的阿尔贡研究所于1947年开发了遥控机械手,1948年又开发了机械式的主从机械手。   铆接机器人   1954年美国戴沃尔最早提出了工业机器人的概念,并申请了专利。该专利的要点是借助伺服技术控制机器人的关节,利用人手对机器人进行动作示教,机器人能实现动作的记录和再现。这就是所谓的示教再现机器人。现有的机器人差不多都采用这种控制方式。   作为机器人产品最早的实用机型(示教再现)是1962年美国AMF公司推出的“VERSTRAN”和UNIMATION公司推出的“UNIMATE”。这些工业机器人的控制方式与数控机床大致相似,但外形特征迥异,主要由类似人的手和臂组成。   1965年,MIT的Roborts演示了第一个具有视觉传感器的、能识别与定位简单积木的机器人系统。   机器狗   1967年日本成立了人工手研究会(现改名为仿生机构研究会),同年召开了日本首届机器人学术会。   1970年在美国召开了第一届国际工业机器人学术会议。1970年以后,机器人的研究得到迅速广泛的普及。   1973年,辛辛那提·米拉克隆公司的理查德·豪恩制造了第一台由小型计算机控制的工业机器人,它是液压驱动的,能提升的有效负载达45公斤。   到了1980年,工业机器人才真正在日本普及,故称该年为“机器人元年”。   随后,工业机器人在日本得到了巨大发展,日本也因此而赢得了“机器人王国的美称”。   自治潜水器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机器人在功能和技术层次上有了很大的提高,移动机器人和机器人的视觉和触觉等技术就是典型的代表。由于这些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机器人概念的延伸。80年代,将具有感觉、思考、决策和动作能力的系统称为智能机器人,这是一个概括的、含义广泛的概念。这一概念不但指导了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而且又赋予了机器人技术向深广发展的巨大空间,水下机器人、空间机器人、空中机器人、地面机器人、微小型机器人等各种用途的机器人相继问世,许多梦想成为了现实。将机器人的技术(如传感技术、智能技术、控制技术等)扩散和渗透到各个领域形成了各式各样的新机器——机器人化机器。当前与信息技术的交互和融合又产生了“软件机器人”、“网络机器人”的名称,这也说明了机器人所具有的创新活力。编辑本段自主意识的机器人  据《新科学家》杂志报道,人工智能专家亚伦·斯洛曼(Aaron Sloman)日前发表声明,宣称自己想发明一个数学家机器人。他说他已经找到了“人是怎样发展数学才能”的关键点。假如他的思路是对的,那么就应该有可能使机器人如同人一样有很好的数学才能,甚至可能会更好。 带有自主意识的女性机器人英国伯明翰大学的斯洛曼(Sloman)说:“人类的大脑不是通过魔法而运转的,因此,大脑所能做到的事同样也适合于机器人。”斯洛曼发明的机器人并不意味着就是个能够引领数学界的数学天才。斯洛曼希望“所有的路都通往这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新数学领域”。他认为,人类的数学能力关键期在童年,所以“我们将为机器人制造一个孩童般的大脑,让它自己逐渐发展自己的数学命运”。为了认识世界,婴孩们必须获得很多技能。例如,他们要获得这样的知识——“玩具火车驶入隧道,将会在隧道的另一端驶出”;或者是智力拼图玩具,只有找到凹凸合适衔接口才能拼好。编辑本段人类与机器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的分工越来越明细,尤其是在现代化的大产业中,有的人每天就只管拧一批产品的同一个部位上的一个螺母,有的人整天就是接一个线头,就像电影《摩登时代》中演示的那样,人们感到自己在不断异化,各种职业病逐渐产生,于是人们强烈希望用某种机器代替自己工作,因此人们研制出了机器人,用以代替人们去完成那些单调、枯燥或是危险的工作。由于机器人的问世,使一部分工人失去了原来的工作,于是有人对机器人产生了敌意。“机器人上岗,人将下岗。”不仅在我国,即使在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也有人持这种观念。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任何先进的机器设备,都会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也就必然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这已被人类生产发展史所证明。任何新事物的出现都有利有弊,只不过利大于弊,很快就得到了人们的认可。比如汽车的出现,它不仅夺了一部分人力车夫、挑夫的生意,还常常出车祸,给人类生命财产带来威胁。虽然人们都看到了汽车的这些弊端,但它还是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英国一位著名的政治家针对关于工业机器人的这一问题说过这样一段话:“日本机器人的数量居世界首位,而失业人口最少,英国机器人数量在发达国家中最少,而失业人口居高不下”,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机器人是不会抢人饭碗的。   美国是机器人的发源地,机器人的拥有量远远少于日本,其中部分原因就是因为美国有些工人不欢迎机器人,从而抑制了机器人的发展。日本之所以能迅速成为机器人大国,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当时日本劳动力短缺,政府和企业都希望发展机器人,国民也都欢迎使用机器人。由于使用了机器人,日本也尝到了甜头,它的汽车、电子工业迅速崛起,很快占领了世界市场。从现在世界工业发展的潮流看,发展机器人是一条必由之路。没有机器人,人将变为机器;有了机器人,人仍然是主人。编辑本段乐高RCX NXT机器人  RCX是是一块可编程积木,即课堂机器人(机器人指令系统)的大脑。它是整个用乐高积木、马达、 用乐高机器人套件制作的人形机器人传感器等组建搭建的机器人系统的中枢,就像大脑一样控制、指挥机器人的行为。使用ROBOLAB软件,人们可以创造、搭建、编程真正的机器人,让它运动、做运动、甚至自己去“想”。   RCX升级!NXT机器人!   这位全新组装型机器人全身布满了感应器,让它可以根据感应到的声音和动作做出适当反应,也让它对于光线和触觉的反应更加灵敏。NXT 机器人的心脏系统是一个 32位的微型处理器,可以经由 PC 或 Mac 操作程序。   光学传感器   根据传感器的助攻,帮助您的机器人,以“见” 。 它可以让您的机器人,以区分轻,皮肤黝黑,以及确定光照强度在一个房间内,或光照强度不同的颜色。   声音传感器   声音传感器可让机器人听到! 声音传感器能够测量的噪音水平都分贝(分贝)及DBA (频率约为3-6千赫哪里人耳是最敏感的) ,以及认识到健全的模式和确定基调的分歧。   触碰传感器   触摸传感器的反应接触和释放,机器人创造“感觉”一样,以前从未! 它可以侦测到单个或多个按钮,压力机,和报告回给nxt 。   超声波传感器   超声波传感器“看到”物体的地方!超声波传感器是能够侦测到一个目标和措施,在其邻近英寸或厘米。编辑本段北京奥运会曾经使用过的机器人一、福娃机器人  福娃机器人能够感应到一米范围内的游客,与人对话、摄影留念、唱歌舞蹈,还能回答与奥运会相关 奥运会中使用的福娃机器人的问题。二、翻译机器人  能够实现在任何时间、场所,对任何人和任何设备的多语言服务。三、安保机器人  其杰出代表为排爆机器人。编辑本段上海世博会使用过的机器人一、海宝机器人  迎宾服务   (1)自动进入迎宾状态,采用中英语言做初始问侯。   (2)请来宾在触摸屏上选择服务语种,包括中英双语,再次进行热情问候和自我介绍。   (3)流畅的肢体运动实现动感十足的拟人交流。   欢迎期间,海宝适时通过语言和主动伸手动作向游客表达握手意愿,在感受到游客的握合回应后,自然轻巧地上下摇晃,完成生动的握手动作。   语音服务   (1)在海宝的引导下,游客可以与海宝进行语言交互及问答。   (2)配合肢体动作、声光电效应营造出动人的时尚感。   信息服务   (1)提供世博会信息平台服务,为来宾介绍上海世博会情况、世博会各场馆介绍。   (2)为来宾介绍机场、车站附近可换乘的公交路线及著名景点,以及播报近期天气信息等。   照相服务   (1)在欢迎来宾后/监测到游客长期驻立身侧/在某些景点,海宝会主动询问游客是否需要照相服务,包括:与游客合影、为游客拍照。   在准备合影过程中,机器人会随机摆出可爱的姿势与表情,并询问参与者是否满意。   若游客提议“换一个”,机器人会更换另一姿势;游客表示“好的”等满意评价后,机器人还会询问参与者是否已经准备好,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便和参与者一起倒数准备拍照。   游客通过触摸屏选择也可触发海宝的照相服务。   海宝将语音引导参与者站到指定的位置进行拍照。拍照时,可基于人体检测和人脸检测实现自动对焦。参与者可在机器人触摸屏上看到所拍摄的照片,若对照片不满意,参与者可选择进行重拍。   提供大头贴照相效果服务,利用人物提取、背景融合等技术为相片添加世博主题相关的趣味特效,游客可选择采用何种特效,特效处理结果可实时显示可在服务中心打印照片,或者将照片传到网上,供游客下载。   (3)通过友善可爱的语言提醒并控制单次服务时间。   导航服务   (1)无论室内室外,海宝可随时知道自己的准确位置。   (2)海宝通过语音交互或触摸屏选择获知游客目的地。   (3)为游客规划一条最便捷的到达路径。   才艺表演   (1)可表演多种舞蹈:中国特色舞蹈、中国各民族舞蹈、各国风情舞蹈   (2)讲笑话/说故事   (3)歌曲   协作引领参观   室内外、展区间,机器人在完成了本区间的引领任务后,会将游客带领至下一区间的服务机器人处。下一区间的服务机器人将继续引领,直至游客达到目的地。   机器人换岗仪式   机器人电量低、检修、故障时,可自动召唤备用机器人前来换岗;可设计具有较强观赏性的机器人定时换岗仪式。   团体舞蹈表演   海宝家族的兄弟姐妹们可以一同协作,完成群体舞蹈或队列表演。二、女子机器人  女子机器人乐队可以轻挪舞步,合力弹奏一曲“茉莉花”或其他乐曲。三、机器人  除了以上这些,还有的机器人能表演太极拳,身怀中国功夫的机器人也将出现在世博会上。编辑本段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State Key Laboratory of Robotics)依托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沈阳自动化所前身是中国科学院机器人学开放实验室。该实验室是我国机器人学领域最早建立的部门重点实验室,我国机器人学领域著名科学家蒋新松院士1989-1997年曾任实验室主任。近二十年来,实验室在机器人学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发展,并在机器人技术前沿探索和示范应用等方面取得一批有重要影响的科研成果,充分显示出实验室具有解决国家重大科技问题的能力。目前,我国在沈阳浑南技术开发区的“新松机器人”公司即是我国的该科研领域的基地。该实验室机器人学研究总体水平在国内相关领域处于核心和带头地位,是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机器人学研究基地。   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定位于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重大科学工程提供所需要的机器人技术与系统,研究机器人学基础理论与方法、发展可行技术和平台样机系统,培养和汇聚从事机器人学研究的高水平人才,推动我国先进机器人技术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主要面向发展具有感知、思维和动作能力的先进机器人系统,研究机器人学基础理论方法、关键技术、机器人系统集成技术和机器人应用技术。   实验室坚持对外开放,吸引国内外专家学者开展交流与合作研究。通过设立基金课题,实验室与国内有关从事机器人学研究的近30所大学、研究所和企业建立了联系,几乎涵盖国内从事机器人学研究的所有单位。近几年来,实验室结合自身的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与国内外知名科研团队建立合作关系。这些合作,对于本实验室加强学科建设、了解国家需求、建立有针对性的演示验证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   水下机器人:   Rofish 为仿生机器鱼系列产品,该产品以先进的电子、机械技术,模拟鱼类的游动方式,通过新材料对其外形进行精确仿真,使之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   Rofish 采用结构化的设计方法,高稳定性的电机保证其产品的稳定性。控制方式有两种选择:串口/USB控制和遥控器控制。产品内核采用Bootloader无线编程的编程方式,可随时更改游动程序以适应实际的环境。   性能参数:   Ø 体长:20cm--80cm,需要特殊尺寸可定做。   Ø 外形:锦鲤、金鱼、海豚、鲨鱼等,可定制。   Ø 游速:1BL/S。BL为身体长度,即游速与体长有关,游速为1倍体长每秒。   Ø 连续工作时间:3--4小时,锂动力电池供电。   Ø 通讯方式:RF通讯或声纳(Sonar)通讯,可选其一。   Ø 控制方式:串口/USB控制或遥控器控制,二者可选其一。   串口/USB控制方式可同时控制多条机器鱼,通过简单的编程控制可实现多鱼之间的相互追逐、嬉戏等。编辑本段机器人相关  1.有一个身体   2.有记忆或程序功能   3.有大脑   1886年法国作家利尔亚当在他的小说《未来夏娃》中将外表像人的机器起名为“安德罗丁”(android),它由4部分组成:   1,生命系统(平衡、步行、发声、身体摆动、感觉、表情、调节运动等);   2,造型解质(关节能自由运动的金属覆盖体,一种盔甲);   3,人造肌肉(在上述盔甲上有肉体、静脉、性别等身体的各种形态);   4,人造皮肤(含有肤色、机理、轮廓、头发、视觉、牙齿、手爪等)。   1984年电影《终结者》,有了真皮包裹的机器人的创意;   1991年电影《终结者2》,有了液态金属机器人概念;   2003年电影《终结者3》,固液混合态机器人出现。   影视作品中逐渐诞生了多种自主智能生化机器人,则固液混合自主智能生化机器人也会诞生。编辑本段日本最新机器人  名古屋市商业设计 美国战斗机器狗BIGDOG研究所推出了新款机器人“网络兔子”。它的两只耳朵可以变换许多姿态,会根据人的声音作出反应。“网络兔子” 通过无线通信与家里的电脑相连,如果有电子邮件它会朗读给人听,也可以播放网络电台的节目。最有趣的是不同的“网络兔子”还能够“结婚”、“分手”,通过网络连接让其中一个“网络兔子”的双耳做出一个动作,它远方的“伴侣”也会接着做出同样的动作。   三菱重工业公司的保姆机器人“若丸”连续几年都是各种机器人展上的明星,在本次展会上它依然吸引着众人的目光。“若丸”能在早晨来到主人床边,报告当天的天气或新闻头条。它还能记住主人的生日,或是提醒主人的结婚纪念日。   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制造的用于陪伴老人和小孩的机器人“Paro”、本田公司的“阿西莫”双足步行机器人也继续受到关注。   阿西莫:本田公司开发的双脚步行机器人,于2000年11月首次在横滨国际和平会议中心举行的机器人展示会上亮相。2006年12月,本田公司曾改进过“阿西莫”的性能,增加了它的关节和马达,使其可以以每小时6公里的速度小跑,而且将其身高也由最初的1.2米提高到1.3米。   美国战斗机械狗研制成功   网上引发轰动近日美国官方公布了一段关于军用机械狗的录像,视频中机械狗展示了它惊人的活动能力和适应性,一举在互联网上造成轰动。研发公司称经过测试,这个机械狗能在战场上为士兵运送弹药、食物和其他物品。   日本首个歌姬机器人HRP-4C未梦,能歌善舞   据法新社2010年10月17日报道,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近日开发出一款可以学习和模仿人类唱歌的美女机器人。这款机器人名叫“HRP-4”,身高58米,体形和真人大小相当,她不仅能够像真人那样唱出优美动听的歌,还可以模仿人类歌手丰富的面部表情。 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采用了一种名为Choreonoid的技术,意思是能够让机器人模仿人类的舞蹈动作。日前,这款机器人已经在东京举行的数码产品博览会上亮相。[3]编辑本段阿西莫夫机器人三定律  他根据对朗宁博士生前在3D投影机内留下的信息分析和对自杀现场的勘查,怀疑对象锁定了朗宁博士自己研制的NS-5型机器人桑尼,而公司总裁劳伦斯·罗伯逊似乎也与此事有关。   斯普纳结识了专门研究机器人心理的女科学家苏珊·凯文(碧姬·奈娜汉 饰),随着二人调查的深入,真相一步一步被揭露出来:机器人竟然具备了自我进化的能力,他们对“三大法则”有了自己的理解,他们随时会转化成整个人类的“机械公敌”。     在大多科幻作品里,机器人具有人的外形,甚至穿着各种时尚的机甲,他们相当聪明。像《我,机器人》及迪士尼出品的《机器人总动员》就是这类机器人的代表。还有一类是机甲类,他们保护人类,受人类所控制,像近年热片《阿凡达》中就有很多这种机器人。另一类就是可爱型的,他们没有威风的装备,也没有炫酷的外表,更没有各式各样的招术,只是给人带来快乐,他们不是战争机器人,而是和平中的“伪人”,像中日合作影片《阿童木》中的主人公就是一个例子。编辑本段机器人的模样一定要像人吗?  有些人认为,最高级的机器人要做的和人一模一样,其实非也。实际上,机器人是利用机械传动、现代微电子技术组合而成的一种能模仿人某种技能的机械电子设备,他是在电子、机械及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然而,机器人的样子不一定必须像人,只要能独立完成一些人类的技能或有一定危险性的工作,就属于机器人大家族的成员。编辑本段世界上第一台机器人  世界上第一台真正实用的机器人的工业机器人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它的模样像一个坦克的炮塔,基座上有一个机械臂,他可以绕着轴在基座上旋转,臂上有一个小一些的机械臂,可以“张开”和“握拳”。无人机发展的动力——现代战争 日本研制美女机器人 能像真人一样唱歌跳舞 机器,科技,发明,人工智能,机器人 搜索引擎术语 编辑本义项机器人  Robot英文直译是机器人,在搜索引擎优化SEO中,我们经常翻译为:探测器。   有时,你会碰到crawlew(爬行器),spider(蜘蛛),都是探测器之一,只是叫法不同。    科学学术期刊 编辑本义项机器人  《机器人》是中国自动化学会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全国性学术期刊,双月刊,A4开本,96页,刊号:ISSN1002-0446;CN21-1137/TP,邮发代号8-59,单月15日出版发行,定价15元。 本刊创刊于1979年,原名《国外自动化》,1979年成为国内外公开发行期刊,1986年更名为《机器人》。   《机器人》设有论文与报告、综论与介绍、研究通讯、短文等栏目,主要报道中国在机器人学及相关领域中的学术进展及研究成果,机器人在一、二、三产业中的应用实例,发表机器人控制、机构学、传感器技术、机器智能与模式识别、机器视觉等方面的论文。   收录情况:中文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   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INSPEC数据库   EI PageOne数据库词条图册更多图册“机器人”在汉英词典中的解释(来源:百度词典): a robot 我来完善 “机器人”相关词条: FLL工厂自动化自动化数控机床自动控制飞机仪器计算机工业自动化工业机器人仪器仪表FLL 工厂自动化 自动化 数控机床 自动控制 飞机 仪器 计算机 工业自动化 工业机器人 仪器仪表 机械识图 人工智能 注塑机专用机械手 心智科学 生化机器人 迷你哆啦 蓝脑计划 苏中江都机场。

CG Chosen N6 CG Chosen N6|机器人杂志将带领你进入一个非比寻常的智能化世界。在那里你将欣赏到世界上最完美,最疯狂的机器人作品及图像。同时,你还可以从一些相关的文章和访谈上学到机器人制作的技巧。还在等什么,快来体验一下吧!

你好!工业机器人都没有合法刊号,哪来的核心期刊一说。机器人方面就只有《机器人》是核心期刊,EI收录如果对你有帮助,望采纳。

期刊机器人

TRO IJRR网页链接

杂志原名《机器人情报》,本杂志是由国家高技术计划(863计划)机器人技术主题专家组和兵器工业第210所主办,公开发行的科技刊物,国际机器人联合会会员单位,在国内自动化领域享有很高的声誉,国外亦有一定的影响。本刊主要报道工业自动化和机器人领域的相关理论、技术与应用等方面的最新进展情况,涵盖面广,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可读性。机器人技术与应用杂志社坐落在北京市,机器人技术与应用发行周期为月刊:机器人技术与应用发行途径主要是订阅、报刊亭零售、特定人群赠送等。欢迎在机器人技术与应用投放广告,机器人技术与应用广告价格请参看机器人技术与应用广告价格明细表,机器人技术与应用广告折扣和代理公司可以参看机器人技术与应用广告代理频道。如果本机器人技术与应用简介仍然无法满足您的要求,请到机器人技术与应用问题频道提问。如果不了解北京市,请查看北京市的介绍。《机器人技术与应用》杂志是由国家高技术计划(863计划)智能机器人专家组和兵器工业第210所主办,公开发行的科技刊物,在国内自动化领域享有很高的声誉,国外亦有一定的影响。本刊主要报道工业自动化和机器人领域的相关理论、技术与应用等方面的最新进展情况,涵盖面广,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可读性。读者对象主要是从事汽车、电子、机械、航天航空等行业的广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销售人员以及院校师生和机器人爱好者。

《机器人》,是核心级的,《机器人技术与应用》也是有正规刊号公开发行的。仿真方面也有一些期刊,例如《系统仿真技术》。当然还有一些科技类的。

机器人sci

SCI哪个分区 或者 多少IF? 这个是你求职的关键。 还有博士大学的排名,参与过的项目。说实话SCI四篇的同学不要太多,四篇一作也并不是什么巨牛,关键是看你在哪里发的,SCI差别不要太大。

变形金钢

Android Science Hiroshi Ishiguro makes perhaps the most humanlike robots around--not particularly to serve as societal helpers but to tell us something about ourselvesTEXT SIZE: By Tim HornyakAt the 2005 World Exposition in Japan's Aichi prefecture, robots from laboratories throughout the country were on The humanoids came in all shapes and sizes: they moved on wheels, walked on two legs, looked like lovable little dolls or fantastic mechanical All, however, were instantly recognizable as artificial Except one: it had moist lips, glossy hair and vivid eyes that blinked Seated on a stool with hands folded primly on its lap, it wore a bright pink blazer and gray For a mesmerizing few seconds from several meters away, Repliee Q1expo was virtually indistinguishable from an ordinary woman in her In fact, it was a copy of To many people, Repliee is more than a humanoid robot--it is an honest-to-goodness android, so lifelike that it seems like a real Japan boasts the most advanced humanoid robots in the world, represented by Honda's Asimo and other bipedal They are expected to eventually pitch in as the workforce shrinks amid the dwindling and aging But why build a robot with pigmented silicone skin, smooth gestures and even makeup? To Repliee's creator, Hiroshi Ishiguro, the answer is simple: "Android " Director of Osaka University's Intelligent Robotics Laboratory, Ishiguro has a high furrowed brow beneath a shock of inky hair and riveting eyes that seem on the verge of emitting laser Besides the justification for making robots anthropomorphic and bipedal so they can work in human environments with architectural features such as stairs, Ishiguro believes that people respond better to very humanlike Androids can thus elicit the most natural "Appearance is very important to have better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with a robot," says the 42-year-old I "Robots are information media, especially humanoid Their main role in our future is to interact naturally with " Although Ishiguro grew up as a typical robot-mod?el-?building Japanese boy near Kyoto, he was more keen on philosophical questions about life than on inventing Mild colorblindness forced him to abandon his aspirations of a career as an oil painter, and he was drawn to computer and robot vision He built a guide robot for the blind as an undergraduate at the University of Yamanashi, and elements of his later humanoid Robovie went into the design of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s new household communications robot, W A fan of the android character Data from the Star Trek franchise, he sees robots as the ideal vehicle to understand more about To emulate human looks and behavior successfully, Ishi?guro yokes robotics with cognitive In turn, cognitive science research can use the robot as a test bed to study human perception, communication and other This novel cross-fertilization is what Ishiguro describes as android In a 2005 paper, he and his collaborators explained it thus: "To make the android humanlike, we must investigate human activity from the standpoint of [cognitive science, behavioral science and neuroscience], and to evaluate human activity, we need to implement processes that support it in the " One key strategy in Ishiguro's approach is to model robots on real He began research four years ago with his then four-year-old daughter, casting a rudimentary android from her body, but its few actuator mechanisms resulted in jerky, unnatural With Tokyo-based robotics maker Kokoro Company, Ishiguro built Repliee also by "copying" a real person--NHK TV newscaster Ayako Fujii--with shape-memory silicone rubber and plaster Polyurethane and a five-millimeter-thick silicone skin, soft and specially colored, cover a metal Given clothing, a wig and lipstick, it is a near mirror image of F Appearance, though, is only part of human To achieve smooth upper-body movement in Repliee, Ishiguro equipped it with 42 small, quiet air servo- Because a fridge-size external air compressor powers the actuators, locomotion was Similarly, Ishiguro off-loaded most of the android's control elements and Floor sensors track human movement, video cameras detect faces and gestures, and microphones pick up The result is a surprisingly "I was developed for the purpose of research into natural human-robot communication," Repliee says in velvety prerecorded Japanese, raising its arm in instantaneous response to a touch picked up by its piezoelectric skin Humanlike robots run the risk of compromising people's comfort Says Ishiguro collaborator Takashi Minato: "Because the android's appearance is very similar to that of a human, any subtle differences in motion and responses will make it seem " The negative emotional reaction is known as the "uncanny valley," first described in 1970 by Japanese roboticist Masahiro M Repliee, though, is so lifelike that it has overcome the creepiness factor, partly because of the natural way it One of Ishiguro's android-science experiments demonstrates the importance of He had subjects identify the color of a cloth behind a curtain after it had been pulled back for two Unknown to participants, Repliee was also behind the curtain, either motionless or exhibiting prelearned "micro movements" that people unconsciously When the android was static, 70 percent of the subjects realized that they had seen a But when Repliee moved slightly, only 30 percent realized it was an In a land where Sony Aibo robot dogs are treated like family, it is not surprising that the engineering students who work on Repliee daily have developed a special protectiveness for Gaze-direction experiments suggest that nonengineers can unconsciously accept androids on a social level, In these studies, subjects pausing to consider a thought looked away during conversations with both people and Repliee, leading Ishiguro and his associates to consider that the breaking of eye contact can be a measure of an android's human They see this as key to eliminating psychological barriers to robots playing everyday roles in (Less sophisticated androids are already at work in Japan: Saya, a robot with fewer sensors and limited movement that was developed by Hiroshi Kobayashi of Tokyo University of Science, has been a receptionist in the university's lobby for ) "An android is a kind of ultimate experimental apparatus and test bed," states Ishiguro collaborator Karl MacDorman, who has been examining possible links between the uncanny valley and fear of "We need more of " Although Ishiguro's automatons may even evolve to bipedalism, perhaps ironically, he is sure that androids will never be able to pass for There will be no need, say, for the elaborate Blade Runner-type "empathy " "Two seconds or 10 seconds of confusion is possible, but a whole day is not," Ishi?guro "It's impossible to have the perfect " Still, he wants his next android, a male, to be as authentic as The model? H Ishiguro thinks having a robot clone could ease his busy schedule: he could dispatch it to classes and meetings and then teleconference through "My question has always been, Why are we living, and what is human?" he An Ishiguro made of circuitry and silicone might soon be answering his own

机器人sci期刊

比较有名的有以下杂志: ADVANCED ROBOTICS《先进机器人学》荷兰 2006 IF 318 2007年IF504 BimonthlyISSN: 0169-1864VSP BV, BRILL ACADEMIC PUBLISHERS, PO BOX 9000, LEIDEN, NETHERLANDS, 2300 PA AUTONOMOUS ROBOTS 《自主式机器人》荷兰 2006 IF578 2007IF413 BimonthlyISSN: 0929-5593SPRINGER, VAN GODEWIJCKSTRAAT 30, DORDRECHT, NETHERLANDS, 3311 GZ BIOINSPIRATION & BIOMIMETICS《生物灵感与仿生学》英国 Quarterly (注:2008年开始被SCI收录) ISSN: 1748-3182IOP PUBLISHING LTD, DIRAC HOUSE, TEMPLE BACK, BRISTOL, ENGLAND, BS1 6BE IEEE ROBOTICS & AUTOMATION MAGAZINE《IEEE机器人学与自动化杂志》美国 2006 IF652 2007年IF892 QuarterlyISSN: 1070-9932IEEE-INST ELECTRICAL ELECTRONICS ENGINEERS INC, 445 HOES LANE, PISCATAWAY, USA, NJ, IEEE TRANSACTIONS ON ROBOTICS《IEEE机器人学汇刊》美国2006IF 292 2007年IF813 BimonthlyISSN: 1552-3098IEEE-INST ELECTRICAL ELECTRONICS ENGINEERS INC, 445 HOES LANE, PISCATAWAY, USA, NJ, INDUSTRIAL ROBOT-AN INTERNATIONAL JOURNAL《工业机器人》英国 2006IF278 2007年IF400 BimonthlyISSN: 0143-991XEMERALD GROUP PUBLISHING LIMITED, HOWARD HOUSE, WAGON LANE, BINGLEY, ENGLAND, W YORKSHIRE, BD16 1W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OID ROBOTICS《国际人性机器人杂志》新加坡 Quarterly 2004年创刊(注:2007年开始被SCI收录) ISSN: 0219-8436WORLD SCIENTIFIC PUBL CO PTE LTD, 5 TOH TUCK LINK, SINGAPORE, SINGAPOR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BOTICS & AUTOMATION《国际机器人学与自动化杂志》加拿大 2006IF 404 2007年IF203 QuarterlyISSN: 0826-8185ACTA PRESS/I A S T E D, 4500-16TH AVE NW, STE 80, CALGARY, CANADA, AB, T3B 0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BOTICS RESEARCH《国际机器人研究杂志》美国 2006 IF591 2007年IF318 BimonthlyISSN: 0278-3649SAGE PUBLICATIONS LTD, 1 OLIVERS YARD, 55 CITY ROAD, LONDON, ENGLAND, EC1Y 1SP 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仿生工程学报》中国 Quarterly (注:2008年开始被SCI收录) ISSN: 1672-6529SCIENCE CHINA PRESS, 16 DONGHUANGCHENGGEN NORTH ST, BEIJING, PEOPLES R CHINA, JOURNAL OF FIELD ROBOTICS《野外机器人杂志》美国 2007年IF960 MonthlyISSN: 1556-4959JOHN WILEY & SONS INC, 111 RIVER ST, HOBOKEN, USA, NJ, JOURNAL OF INTELLIGENT & ROBOTIC SYSTEMS《智能和机器人系统杂志》荷兰 2006 IF265 2007年IF633 MonthlyISSN: 0921-0296SPRINGER, VAN GODEWIJCKSTRAAT 30, DORDRECHT, NETHERLANDS, 3311 GZ REVISTA IBEROAMERICANA DE AUTOMATICA E INFORMATICA INDUSTRIAL《拉丁美洲工业自动化杂志》西班牙 Quarterly (注:2008年开始被SCI收录,西班牙语) ISSN: 1697-7912COMITE ESPANOL AUTOMATICA CEA, C VERA 14, APDO 22012, VALENCIA, SPAIN, E- ROBOTICA《机器人学》英国 2006IF483 2007年IF410 BimonthlyISSN: 0263-5747CAMBRIDGE UNIV PRESS, 32 AVENUE OF THE AMERICAS, NEW YORK, USA, NY, 10013- ROBOTICS AND AUTONOMOUS SYSTEMS 《机器人学和自控系统》荷兰 2006IF832 2007年IF633 MonthlyISSN: 0921-8890ELSEVIER SCIENCE BV, PO BOX 211, AMSTERDAM, NETHERLANDS, 1000 AE ROBOTICS AND COMPUTER-INTEGRATED MANUFACTURING《机器人学与计算机集成制造》英国 2006IF810 2007年IF0804

机械工程学报中文版是EI收录,但是影响因子较高,在国内一些大学可以视同SCI,机械工程学报英文版是SCI收录,是国内机械行业唯一SCI收录的期刊。

TRO IJRR网页链接

还是我说说吧,中国机械工程学报,就是机械工程学报的英文版,是机械类的NO1,中国顶级期刊,机械类杂志唯一SCi。机械工程学报是EI

  • 索引序列
  • 机器人刊物
  • 《机器人》期刊
  • 期刊机器人
  • 机器人sci
  • 机器人sci期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