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萌芽杂志的内容是关于什么的

萌芽杂志的内容是关于什么的

发布时间:

萌芽杂志的内容是关于什么的

《萌芽》杂志创刊于1956年7月,是中国第一本青年文学刊物,至今已50年了。目前《萌芽》发行量已达50万份,是对青年深具影响力的一本原创文学杂志。1999年,萌芽联合13所著名高校合办中国权威作文大赛,大赛发现韩寒、郭敬明、张悦然等80后文化偶像,而被誉为“80后偶像摇篮”。里面有很多小说 散文这些的 很青春8元一本 不贵挺好看的

一九三三年八月,《萌芽》由现代书局出版。随即被国民党当局查禁。改名为《雪》载于1934年1月出版的《文学》月刊,旋被检查机关抽去;同年八月将书中人物姓名改换,易书名为《煤》,但仍不准印行。1935年9月又改题为《雪》,自费印刷,托名为美国旧金山平社出版,秘密发行,直到1936年11月方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公开出版。

“萌芽”,是名词,是动词,更是一个中国知名青春文学文化品牌。  “萌芽”,一个全方位的青春文学文化平台,  “萌芽”,一本具有50年辉煌历史、仍为中国权威畅销的原创青春文学杂志,  “萌芽”,一个历时8年,被誉为“中国语文奥林匹克”的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  “萌芽”,一个销售已逾百万册的国内畅销青春文学书系品牌,  “萌芽”,一个近60万会员,每天百万流量的超人气青春文学文化网站。适合中学生看啊

青春文学杂志

文学刊物《萌芽》的主要内容

《萌芽》反映的是服娄矿场工人的罢工斗争,也写到附近的其它矿村。作家真实地描写了煤矿工人所遭受的剥削和压迫,形象地把服娄矿比作一只贪婪的、时刻准备吞噬人类的巨兽。工场里人们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从事非人的劳动。每天像畜牲一样被送到巨兽口中,然后在几百米深的地下,在恶劣的条件下干着极其沉重的劳动。矿井设备年久失修,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矿工们的肺叶已经被矽土所腐蚀,身体损坏了,还影响到他们的子女。他们的孩子发育不良,甚至长成畸形。工人们在井下给煤和汗水弄得污秽不堪,一天下来累得筋疲力竭,却只能拿到3个法郎,就连维持家里起码的生计都不够。矿工马赫祖上数代,很多人死在矿井下面,有的累死,有的压死。矿工们的居住条件十分恶劣,拥挤不堪。资本家还以各种名目克扣工人工资。有一次发工资后,矿工们手中拿着很少几个钱垂头丧气地回到家里,整个工人区升起了妇女的哭泣声和孩子们饥饿的号叫声。整个矿村笼罩着贫困和死亡的阴影。在《萌芽》中,工人群众是作为一个集体形象加以描写的。但作家对其中的一些工人和工人领袖则进行了突出的刻画。工人马赫一家就是作者所重点加以描写的。这是一个工人世家。这一家人祖祖辈辈都在煤矿劳动,其中有六人在矿井里丧了命。马赫的父亲给矿上干了50年,有45年是在井下。如今年老多病,吐的痰都是黑的。但因不再下井,而得了一个“善终”的混名。马赫是一个正直的矿工,在罢工斗争中觉悟逐渐提高,带领工人去请愿,在同军警进行面对面的斗争中献出了自己的生命。马赫的妻子马赫嫂从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成长为一个有觉悟的无产阶级战士。年轻时她曾是推煤车的女工,结婚后维持家中生活和抚养众多孩子的繁重劳动,都压在她的身上,损害了她的健康。起先,她对资本家的善心还抱有幻想,曾领着孩子去乞求施舍。那时她还没有觉醒,对丈夫参加斗争出于担心而反对。但在严酷的现实的教育下,她的思想觉悟不断提高,最终抛弃了对资本家的幻想,并且勇敢地起来参加斗争了。罢工时,她的一点家当全部都被卖光,但没有屈服,还鼓励丈夫和其他矿工坚持下去。罢工失败后,当艾蒂安劝工人屈服时,她愤怒地斥责了他。她还对丈夫说:“你听明白这个,如果我的男人回到矿坑里去,我将在大道上等着他,唾他的脸,认为他是个卑鄙的懦夫!”丈夫牺牲了,儿女也相继葬身矿井,公公发了疯,幼小的孩子面临饿死的威胁。面对这些打击,马赫嫂表现了坚强的意志。她顶替了丈夫的工作,虽然年纪已经不小,但又重新下井。她对未来充满信心,相信事情终有一天会改变的,复仇的日子一定会到来。在世界文学史上,《萌芽》是第一部正面而又准确地描写现代工人罢工运动的长篇小说。小说以煤矿工人马赫一家的命运为典型,写出矿工们暗无天日的工作,强烈地对比出资本家不劳而获,养尊处优的生活。作者清醒地估价了19世纪末法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形势。小说中描绘了早期社会主义者、产业工人艾蒂安的形象。他在煤矿工人的队伍中,看到大量社会不公平的事实,他刻苦钻研社会主义理论,并对工人作7大量的启发教育工作,他在工人协会指示下,具体地领导了声势浩大的罢工运动。使工人们团结一致,作为一支整体的社会力量活跃在历史舞台。《萌芽》是早期社会主义工人运动的一曲赞歌。

《萌芽》是当代中国社会全面转型过程中市场经济和网络时代开始阶段的文学史发展面貌的一个文学刊物标志。我的这个评价的主要依据就是十年前开始并迄今未衰的“新概念作文大赛”。“新概念作文大赛”的文学史意义至少在几个方面是极其突出的。一是在文学的写作和发表受到已显僵化的制度、常规或习惯的侵害时刻,新概念作文大赛以其崭新的文学写作理念,激活了社会层面中的原生的文学精神和文学生命,特别是使文学写作与一代甚至几代人的青春成长过程产生了直接的关系,文学写作由此从根本上 突破了以往的种种规约,真正成为“人生的文学”。这种巨大的改变,在中国经验里是必须由国家力量才能完成和做到的。但现在,却由《萌芽》借力于社会转型的时势大潮以一个刊物的努力而助成其功。二是不再主要依靠政治或意识形态的权力,将文学写作与文学教育直接联贯了起来,既使文学写作变得格外的纯粹,也使文学教育有可能走上自省而活泼开放之路。这又不单是文学写作或文学教育本身的问题,最重要的是,有生命的文学从此真正(重新)成为一种人生教育的方式和内容,它在广阔的社会意义上促进了制度化的学校教育的改变。三是直接促成了一批最年轻的当代文学作家的诞生。但又不仅是一代作家的诞生。这批作家(一般多习惯称为“80后”作家)因其诞生和成长的社会条件、文化条件、生活条件乃至政治条件等,全都迥异于此前的所有各代作家,所以,他们的出现才是真正标志了中国当代作家的实质性“换代”,此前所有各代作家之间的差别,恐怕加起来也无法赶上共同的与这代作家之间的差别鸿沟。中国作家换代了,岂不就意味着中国文学也开始换代了吗?我们也就不必再惊异于当今的文学为什么一下子会有那么多“看不懂”的东西冒出来。《萌芽》的新概念作文大赛直接写出了中国当代文学转折史的这一章。还有什么力量再能做到这一点?!  时势造英雄。《萌芽》当初的应势改革进而酿成了新概念作文大赛的这场文学史革命,不仅直接书写了文学史中的一章,而且,也使自己成为文学史必须关注和书写的重要对象。《萌芽》及其新概念作文大赛虽仍属现在进行时态,但显然也已经进入了历史。

3月,作为培养青年文学人才的阵地,《萌芽》杂志由上海市作家协会筹备。  7月,《萌芽》杂志创刊,哈华任主编。杂志的封面刊名采用鲁迅先生的手迹,旨在继承和发扬鲁迅先生30年代办《萌芽》的传统,在文学战线上培养大批新战士。  正如巴金在创刊号的祝词中说的那样,“任何美丽的花朵,任何参天的大树都是由萌芽长成的”,“任何萌芽只要得到阳光和雨露的养料,就会展开她那‘欣欣向荣’的前途。”  1960's 艰难岁月VS无人不知的《萌芽》  《萌芽》杂志创刊后,就受到全国各地读者的喜爱,来稿数量激增,发行量也直线上升。创刊号印数36000册,一年不到就达到20万份。在广大青年作者及青年读者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作为青年习作者的园地,不少作家,如新近去世的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陆文夫等,都是在《萌芽》起步跨上了文坛。而今天50岁左右的一代文化人,几乎无人不知《萌芽》。  最初,《萌芽》为半月刊,至1960年7月改为月刊,但只出了两期,因纸张供应紧张而被迫停刊。从创刊到停刊,共计出版了98期。  1964年,经济形势好转,《萌芽》复刊。  1966年7月席卷全国的“文化大革命”开始,再度被迫停刊,共计出版31期。  1980's 属于文学的80年代  1981年,《萌芽》杂志复刊,哈华同志主编。复刊后的《萌芽》很快便博得了广大青年读者的喜爱,发行量直线上升,刊物发表了一大批优秀文学作品。  1983年,湖南省青年作家彭见明1983年刊发表在5月号《萌芽》上的小说《那山那人那狗》,以及湖南省青年作家刘舰平刊于6月号《萌芽》上的小说《船过青浪滩》,荣获全国短篇小说奖。1998年被改编为同名电影,在国内外屡获殊荣,可见《萌芽》所刊作品的生命力之顽强。  当时《萌芽》的最高发行量突破30万份。与此同时,大型文学杂志《萌芽》增刊《电影电视文学》,在上海创刊。开风气之先,发行量高达36万。  1984年10月号《萌芽》发表的浙江省青年记者吴民民的报告文学《冰海沉船》,荣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  1986年5月,哈华离休,曹阳接任主编。以后的十年,《萌芽》被誉为“作家的摇篮”。(《萌芽》增刊改名为《电视电影文学》杂志,于86年5月划归上海市文联。)  为了激励与扶植青年创作,复刊后的萌芽开始举办一年一度的萌芽文学奖,并恢复了推出年轻作家的“萌芽丛书”的出版。如今的《萌芽》编辑中,就有多位从当年的“文学奖”中脱颖而出。  1988年6月,《萌芽》荣获中国作家协会、中华文学基金会颁发的“庄重文文学奖”。  1990年6月,《萌芽》杂志设计封面被评为国家刊物封面整体风格设计大奖。  1994年6月号《萌芽》,闫连柯的《耙耧山脉》系列小说荣获第三届“上海市中长篇小说优秀作品大奖”中篇小说二等奖、优秀作品编辑奖。  1996年 文学杂志的市场之路  1995年,赵长天接任《萌芽》杂志主编。  随着文化产业的市场化进程,1996年1月号《萌芽》又进行了改版,内容栏目化,开本从16开改为大16开,定价00元/册。  这明示了《萌芽》办刊的目的不再限于培养青年作家、少年作家这一小众圈子,同时扩大范围,将眼光放远到提高广大青年读者的文学素养上。杂志将读者群重新定位在“大、中学生”,即以大学生为主,向下辐射到高中生,向上辐射到工作一两年的青年读者。改版后的萌芽更贴近生活、贴近校园和青年学生,既是一本青年文学刊物又是一种青年文学修养性读物,《萌芽》的品牌栏目有:小说家族、校园清泉、青春心事、校园扫描、第一类接触、异域传真、社团之页等等。  1996年8月号《萌芽》,上海作家王周生的小说《星期四,别给我惹麻烦》,荣获《小说月报》’97百花奖、优秀编辑奖,以及首届《中华文学选刊》奖。  《萌芽》新人奖推出张磊、刘文诚、周洁茹、商羊、张雄、路玮、王淑瑾等一批文学新人。  1997年,萌芽杂志社与沪南供电局合作,每月向全国贫困地区赠阅《萌芽》杂志一千册,持续一年。并面向贫困地区举行了“沪南杯”散文征文活动。  2000年,考虑原价6元的月刊,给作为阅读主体的学生族每月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萌芽》杂志的开本从大16开,改回正16开,降价为8元保持至今。  通过不断的市场实践,“用一本杂志来体验青春,用一本杂志来感受文学”成为新时代萌芽的办刊口号。阅读萌芽成为大中学生的时尚。  2000年,迎着这样的奇迹,萌芽及时推出了由学生自己担纲编辑的“刊中刊(AMAZING)”不断更新栏目,“少年小说”、“学园Q弹”、“爱上男主角”、“大牌档”、“众议院”等参与性互动性强的栏目,使文学杂志不再是一个相对封闭的文化沙龙。  基于1999年起又成功举办了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培养了韩寒、郭敬明、张悦然等畅销书作家和文学新锐,萌芽的影响力再度节节攀升,销量达到每月的50万册上下。  2001年,随着优秀作者的队伍庞大,应读者的强烈要求和编辑部人员的积极筹划,《萌芽》恢复增刊的出版,一年为2期,为中长篇小说专号。  2001年,国家出版署批准《萌芽》作为“双效”期刊入选《中国期刊方阵》。  2005年,萌芽杂志被评为第三届国家期刊奖,被列为百种重点期刊之一。同年,萌芽杂志社被评为上海市宣传系统第一届(2003年—2004年)“文明单位”。  1999年 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掀起的作文革命  早在1997年末,中国的舆论界就对中学语文教育投入了极大关注。《萌芽》作为时代青少年与文学之间的媒介,具有敏锐的嗅觉,察觉到一场作文革命的时机已经到来。  1998年,《萌芽》联合了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等七所全国著名高校,向中学教育的“唯理模式”叫板,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就这样应运而生。  “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出发点就是探索一条还语文教学以应有的人文性和审美性之路,让充满崇高的理想情操、充满创造力、想象力的语文学科,真正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学科。大赛聘请国内一流的文学家、编辑和人文学者担任评委。除初赛作品要求字数控制在5000字以内、参赛者30岁以下之外,不收取报名费,无任何限制。“新概念”旨在提倡:“新思维”、“新表达”、“真体验”。初赛优胜者参加复赛,最后确定一、二等奖及入围奖名单。  1999年3月,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得圆满成功。当年有7位一等奖获得者幸运地得到了保送联合主办高校的破格录取资格,自中国大陆恢复高考以来第一次因作文比赛的奖项,获得深造机会。  自1999年7月第二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始,至第七届大赛止,新概念作文大赛由上海烟草(集团)公司独家协办并以“中华杯”冠名。  2005年,第八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由掌上灵通有限公司独家协办,以“掌上灵通”冠名,简称“灵通杯”第八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  至今新概念作文大赛已历时7年8届。7年来,参赛人数已经从最初的4千人次,逐年递增至7万多人次。随着社会影响力的不断扩大,高校合作力量由最初的7所陆续扩大为10所到后来的13所,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也先后加入了联合主办单位队伍。1999年以降,全国不计其数的媒体报道了“新概念作文”大赛对传统语文教育的冲击,引发社会各界对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深度思考。  “新概念”的参赛稿件给文坛吹来了清新之风。许多作品使评委铁凝、叶兆言等成名作家无法相信这样才华横溢的文章出自中学生之手。评委会主任王蒙甚至欣喜地说:“我们可以搁笔了。”作家赵丽宏也发出了“青春的光彩谁也无法扼杀”的感叹。许多潜在写作的年轻作者被发掘出来,文学的基础人口获得了拓展。而起步于新概念作文大赛的韩寒、郭敬明、张悦然等等“80后”作家,更成为如今文坛最活跃的分子之一,他们的作品之畅销是文学出版业中的奇迹。

萌芽杂志的稿费

80~150每千字

稿费100/千元,小说可以高点(我与萌芽之星李兰宁聊天时他说的,绝对没问题) 一般稿费会和样刊一块寄来 剩下的问题去看萌芽的《投稿须知》很全面

我记得萌芽的稿费还比较高,好像是800元/千字。

一百字35元

杂志《萌芽》

很不错的,青春型,又有哲理的这种,应该比读者,青年文摘之类更适合学生阅读

都是青春文学 档次较高 上海市作协编的 青少年看比较好

我高三上学期就是在看萌芽中度过的……适合初中生 高中生 很多懵懂的爱情小小说 写的都很好 很真实 不是像花火 男生女生 那种搞笑 幼稚的爱情都是看完然人感觉无奈 哀伤 让人思考人性的吧 很犀利的文笔 不乏幽默语句是一种类似韩寒的那种幽默……看完还真提高写作水平 毕竟杂志创立初刊登上海作文大赛新概念文章 现在也刊登……也不全爱情 哥们义气 小男女生友情 都有 还有一些这个年龄孩子的郁闷心事

高中生,觉得自己成熟了的小孩还有觉得自己还年轻的成年人,去看看,不一定里面所有东西都能看懂,都能接受,确实高三的看哪个有时候共鸣会多点

萌芽杂志稿费怎么算的

一千字的话基本上是一百元左右,但长篇的话会依照字数,基本会有上千的稿费。

稿费100/千元,小说可以高点(我与萌芽之星李兰宁聊天时他说的,绝对没问题)一般稿费会和样刊一块寄来剩下的问题去看萌芽的《投稿须知》很全面传送门:

一百字35元

我记得萌芽的稿费还比较高,好像是800元/千字。

  • 索引序列
  • 萌芽杂志的内容是关于什么的
  • 文学刊物《萌芽》的主要内容
  • 萌芽杂志的稿费
  • 杂志《萌芽》
  • 萌芽杂志稿费怎么算的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