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原文化研究杂志社招聘信息

中原文化研究杂志社招聘信息

发布时间:

中原文化研究杂志社招聘信息

查历史书吧!

《明代宫廷教育思想初论》,《求是学刊》2015年第2期。《怀柔远人:国史〈明实录〉对西域“回回”记载的价值取向》,《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5年第2期。《明清实录对武当山记载的差异》,《南都学坛》2015年第2期。《〈湖北天门熊氏契约文书〉的学术价值》,《中华读书报》2015年2月4日第15版。《〈清实录〉修纂中的汉化现象论析》,《华中国学》第三卷,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年1月,第311—324页。《论中国史学谱系的层累与延展——兼论中国史学史体系的发展模式》,《人文杂志》2014年第8期。《历史与社会(文摘)》2014年第4期转载;又《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5年第1期转载。《王士祯家族历史撰述初探》,《中原文化研究》2014年第5期。《明代皇室子弟教育初论》,《长白学刊》2014年第4期。《中国宫廷的游戏与娱乐》,《紫禁城》2014年第2期。《〈宋实录〉川蜀作者群初探》,《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翁心存日记〉所见〈清宣宗实录〉版本考》,《文献》2013年11月第6期。《论国学的学格》,《光明日报》2013年8月26日第15版“国学版”。《试析〈明实录〉对刘基形象的记载与塑造》(与谢盛合作),《学术研究》2013年第5期。《〈宋实录〉河南作者群初探》,《中原文化研究》2013年第4期。《〈清实录〉的文献价值与文本解析》,《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又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2013年第10期转载。《试论〈清实录〉在整饬吏治中的指导性作用》,《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民国学者应用、整理和研究〈清实录〉初探》,《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试论儒学思想在史学实践中的贯彻》,《学习与实践》2012年第5期。《从〈翁心存日记〉看清代实录馆的修纂与运作》,《史学史研究》2012年第4期。《试述〈清实录〉史料的来源与流向》,《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又《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12年第8期转载。《实录体史书在中国文化承传上的特殊贡献》,《人文杂志》2012年第1期。《中西比较视野下的中国皇帝实录》,《人文论丛》2011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试述〈明实录〉对武当山的记载及其价值》,《江汉论坛》2011年第12期;又收入《故宫·武当山研讨会论文集》,故宫出版社2012年。《王朝与天下之辨:明末清初“新民本”对君主私天下本质的揭露》,《明史研究论丛》第9辑,紫禁城出版社2011年。《从〈清实录〉看海南的航海与海盗问题》(与谢盛合作),《新东方》2011年第3期。《欲乐还忧:崇祯宫廷娱乐生活》,《紫禁城》2011年第6期。《化神奇为腐朽——明熹宗宫廷娱乐生活》,《紫禁城》2011年第5期。《追回失去的快乐——明神宗后期宫廷娱乐生活》,《紫禁城》2011年第4期。《没有快乐的童年——明神宗早期宫廷娱乐生活》(与谢盛合作),《紫禁城》2011年第3期。《压抑后的“井喷”——明穆宗的宫廷娱乐生活(与谢盛合作),《紫禁城》2011年第2期。《修醮宴安求长生——明世宗的宫廷娱乐生活》(与谢盛合作),《紫禁城》2011年第1期。《试述〈明太宗实录〉对建文帝形象的描写与塑造》,《学习与探索》2011年第1期。《从历史与新闻的关系看史学的传播和普及》,《郑州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明宣宗宫廷娱乐生活特征与影响述论》,载《明永乐宣德文物特展·永宣时代解读》,紫禁城出版社2010年;又载《永宣时代及其影响——两岸故宫第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故宫出版社2012年。《论儒学与史学的关系——以儒学对实录体史书编纂的影响为例》,载《中国的思想与社会——历史研究的回顾、探索与展望》,上海大学出版社2010年。《张舜徽中华人民通史新探》,《华中学术》第二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清实录〉世传版本考》,《明清论丛》第十辑,紫禁城出版社2010年。《试述〈明太祖实录〉对朱元璋形象的塑造》,《学术研究》2010年第5期。《试论〈明实录〉对建文帝的态度及其变化》,《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11年第1期转载。《逐步突围——明武宗娱乐生活的阶段性特征(下)》,《紫禁城》2010年第9期。《逐步突围——明武宗娱乐生活的阶段性特征(上)》,《紫禁城》2010年第8期。《突破围城(下)——明武宗肆无忌惮的娱乐生活》(与谢盛合作),《紫禁城》2010年第7期。《突破围城(上)——明武宗肆无忌惮的娱乐生活》(与谢盛合作),《紫禁城》2010年第6期。《滑向逸游:明宪宗与明孝宗的宫廷娱乐》,《紫禁城》2010年第5期。《儒家伦理与皇帝私欲的冲突与折衷——明英宗与明代宗的宫廷娱乐生活》,《紫禁城》2010年第4期。《促织瞿瞿叫,宣德皇帝要——明宣宗骄奢荒唐的宫廷娱乐》,《紫禁城》2010年第3期。《新年共乐逢亨运,多寿惟惭祝眇躬——明宣德年间的宫廷节庆娱乐》,《紫禁城》2010年第2期。《红叶舞丹霜后落,青山如画马前看——明宣宗的效游和巡游》,《紫禁城》2010年第1期。《明实录所见登州的对外往来》,《登州与海上丝绸之路》,人民出版社2009年。《明代宫廷修书仪制考述》,《故宫学刊》总第五辑,紫禁城出版社2009年。《朝回足清暇,抚景情更怡:明宣宗的宫廷游乐活动》,《紫禁城》2009年第12期。《闲暇琴书足自娱,每从周孔溯唐虞:宣宗的宫廷文艺娱乐》,《紫禁城》2009年第11期。《天理与人欲的动态平衡:明宣宗宫廷娱乐生活特征》,《紫禁城》2009年第10期。《从心所欲不逾距:明成祖的宫廷娱乐生活》,《紫禁城》2009年第9期。《围城里的陶醉:明太祖的宫廷娱乐生活》,《紫禁城》2009年第8期。《〈宋实录〉史料的来源与流向》,《武汉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中国历史文献学与中国史学史的交叠与分野》,《湖北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2009年第7期转载。《皇史宬尊藏〈清实录〉考》,《故宫博物院院刊》2009年第1期。《论儒臣与宦官对明代皇帝娱乐的影响及较量》,《故宫博物院院刊》2008年第6期。《清实录宫藏版本考》,《中国历史学会史学集刊》(台湾),第40期,2008年。《利玛窦“送礼”初探》,(澳门)《文化杂志》2008年春季刊。《〈清实录〉稿底正副本及满汉蒙文本形成考论》,《史学集刊》2008年第2期。《明代的〈汉书〉经典化与刘邦神圣化的现象、原因与影响》,《长江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从英法德意俄美汉译国名的演变看中国人对西方列强的认知过程》,载《语义的文化变迁》第145~173页,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五代实录修纂考》,《人文论丛》2005年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唐五代实录修纂机构考述》,《历史文献研究》总第26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中国实录体史学研究:让中华文明的特色更鲜明》,《社会科学报》(上海)2007年5月17日。《实录修撰与少数民族政权的汉化》,《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朱熹修纂〈宋高宗实录〉考论》,《朱子学刊》2006年第1辑(总第16辑),黄山书社2006年。《司马迁所创纪传体对实录体的影响》,《史记论丛》第三集《逐鹿中原》,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从边缘到中心:明清实录对东北历史观察视角的转换》,《学习与探索》2006年第6期。《从唐实录体裁看实录体的特征与地位》,《长江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宋钦宗实录〉的修纂与价值》,《史学史研究》2006年第4期。《明代西器东传探研》,《兰州大学学报》2006第1期。《〈唐太宗实录〉的修纂及历史影响》,《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1期。《明实录职官校正》,《历史文献研究》总第24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大明志书〉修纂及特点考论》,《明清安徽典籍研究》,黄山书社2005年。《饶宗颐对史学正统论研究的学术贡献――〈中国史学上之正统论〉发微》,《史学理论研究》2005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2005年第9期转载。《张居正官史修纂的革新措施》,《长江大学学报》2005年1期。《明至清中叶长江流域的西器东传》,《中国文化》第21期,2004年6月。《谶谣:一种特殊的社会语言》,《社会学家茶座》总第7辑,2004年第2辑,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家建立新型君臣关系的尝试》,《历史文献论集》,崇文书局2003年。《试论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江汉论坛》2003年10期;《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04年2期。《西器东传与前近代中国社会》,《学术月刊》2003年8期;《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03年6期转载。《试析章学诚妇女观及对其史学观的影响》,《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评中国古代史学的“史才”论》,《史学史研究》2003年3期。《〈明夷待访录〉的近代“误读”与“新民本”思想的历史影响》,《哲学研究》2003年第2期。《“国民性改造运动”与中国民族旅游性格的重塑》,《人文论丛》2001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试论直书与曲笔对明实录价值的影响》,《历史文献研究》总第21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从唐甄对君民关系的考察看其新民本思想》,《武汉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明代起居注的兴废及其对明实录修纂的影响——兼论儒家意识与君主专制的冲突与摩擦》,《史学月刊》2002年第4期。《明代史馆探微》,《史学史研究》2000年2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2000年8期转载。《张舜徽与二十世纪后半叶的国学研究》,《求索》2001年第6期。《明代国史与野史的生态关系——以〈明实录〉的禁藏与流传为线索》,《学术月刊》2000年5期。《从唐甄的旅游观看中国文化的转型》,《旅游学刊》2000年3期。《明实录修纂程序述要》,《武汉大学学报》2000年1期。《略论中国传统旅游的人文精神》,《人文论丛》1999年卷,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明实录修纂考述》,《历史文献研究》总18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中国传统旅游的伦理特征》,《旅游学刊》1999年第4期。《直书与曲笔:传统修史原则的一体二翼》,《学术月刊》1999年3期。《睿宗、崇祯及南明诸朝实录修纂考述》,《史学史研究》1999年第2期。《明实录研究述略》,《人文论丛》,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试论〈洪芳洲公文集〉的史料价值》,《洪芳洲研究论集》,台湾洪芳洲研究会1998年。《从宋明家庭经济的经营看中国文化的转型》,《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8年1期;《人大复印资料·宋辽金元史》1998年第3期。《从明代城市功能的转变看中国文化的转型》,《中国前近代史理论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张舜徽清代学术史研究初论》,《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11月专辑。《朱元璋历史观与史学思想初探》,《江汉论坛》1997年5期。《明实录体裁与体例研究》,《史学史研究》1997年第3期。《会通思想及其历史回声》,《船山学刊》1997年1期。《明实录的版本与收藏》,《文献》1997年1期。《明实录修纂与明代政治斗争》,《武汉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1997年第3期转载。《明实录主题思想及民族史料价值》,《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6年4期。《试论〈殷虚书契考释〉的方法和价值》,《历史文献研究》(北京新六辑)1995年10月。《大戴礼记经文校正》,《文史》第39辑,中华书局1994年。《从朱元璋的正统观看他对元蒙的政策》,《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明实录人名校勘补遗》,《历史文献研究》(北京新四辑),燕山出版社1993年。《朱元璋偶像崇拜与政策走向》,《安徽史学》1993年第2期。《谣谚与古代教育及科举》,《中国典籍与文化》1993年第2期。《史记人民性悖论》,《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1993年第1期转载。《明实录地名校勘》,《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1期。《明实录人名校勘》,《历史文献研究》(北京新二辑),燕山出版社1991年。《大戴礼记校正》,《古籍整理与研究》,第6期,中华书局,1991年6月。《钱大昕史学思想钩沉》,《嘉定文化研究》,三秦出版社1990年;又收入《钱大昕研究》论集,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年。《在历史学视角及体例的转折点上——张舜徽先生〈中华人民通史〉研究》,《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989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1990年第5期转载。《司马迁与郑樵的比较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4期。《史记不朽之迷——史记成功原因新探》,《古籍整理》1990年2期。《时代中心的史学》,《社会科学家》1989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1989年第10期转载。《苏颂与史学》(与张三夕合作),《古籍整理》1988年第3期;后收入《苏颂研究文集》,鹭江出版社1993年版。《大戴礼记校正二十则》,《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第5期。

这是个什么专业阿名号这么惊人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的前身是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文学教研组和语言教研组,后发展为北京广播学院语言文学部,其职能即为全校文科类、艺术类以及理工科类专业提供语言、文学、写作等文科公共基础课教学;后来合并了中国矿业大学文科班,有了自己的汉语言专业,2000年开始有了文科硕士点。2002年,语言文学部升格为北京广播学院文学院,2003年正式开始招收汉语言文学专业和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2004年,随着学校更名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始称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并随着学校的强劲发展而不断壮大。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有着悠久的学术传承。从成立之初,直至今天,文学院学术名家辈出,例如,田本相(后为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所所长)、黄侯兴(后为郭沫若纪念馆馆长)、时煜华(后为鲁迅博物馆副馆长)、吴为章、唐永德、吴军、林薇教授等等都是出身文学院的著名学者;现今中国传媒大学其他学院的一些名家如赵凤翔、曾庆瑞教授等都是从语言文学部走出去的;目前,在文学院还活跃着蒲震元、张晶、李佐丰、苗棣、姚小鸥、刘丽文、张民权、钟涛等众多著名专家学者;近年来文学院又引进了大批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学者,从而使文学院成为中国传媒大学师资力量最强的学院之一。[编辑本段]二、基本职能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现在承担着为全校所有学院提供文科基础公共课教学和本学院各专业提供专业课教学这两大职能,高素质、高学历、高职称的学者型师资为繁重的教学任务提供了质量保证,而制度化、规范化的教学管理则为复杂的教学任务提供了后勤保障。 现在,文学院在规模上是传媒大学最小的学院之一,但在科研和教学上堪称传媒大学最大的学院之一。[编辑本段]三、基本结构 文学院的学科建设近年来发展迅猛,包括两系一所: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汉语言专业)、中国语言文化系(对外汉语专业)、审美文化研究所(其中包含创作室和剧评室);拥有3个本科专业、6个硕士点、2个博士点、1个中国语言一级学科,具备了自己的学科发展空间。 文学院的学生以学风严谨、成绩优秀、能力出众而在传媒大学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中原文化研究杂志社招聘信息官网

河南省中原文化产业发展中心有限公司是2006-10-24在河南省郑州市市辖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郑州市郑东新区商务外环25号楼6层611号。河南省中原文化产业发展中心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10100794284745X,企业法人赵幸,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河南省中原文化产业发展中心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工艺品、文化用品的设计与展示;文化资源开发技术咨询;文化产业策划;人才信息咨询;网络技术开发;代理、发布国内广告;互联网信息服务(履盖范围河南省,不含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批发零售:针纺织品、日用百货、化妆品、服装服饰、珠宝首饰、玉器、家具、工艺品、体育用品。需经有关部门审核的信息项目,未经审核不得提供;法律、法规禁止的信息内容,不得提供。(含特别规定事项)。在河南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210186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1000-5000万 和 5000万以上 规模的企业中,共88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良好。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河南省中原文化产业发展中心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中州学刊》是河南省社科院主管主办的综合性社科类学术理论期刊。1979年创办时名为《学术研究辑刊》,1981年更名《中州学刊》,1982年改为双月刊,正式交邮局向国内发行;1984年第1期起由河南省社科院主办,对国内外公开发行。1996年第1期起,每期由128页改为144页,并于当年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由清华大学光盘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学术电子出版物编辑部出版并向世界发行。2005年页码改为258页。《中州学刊》以“崇尚科学、追求真理、提倡原创、打造精品”为办刊理念,广集百家睿智,编发精品力作,弘扬中原文化,服务改革开放。曾先后被认定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与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连续多年被评为河南省社科类优秀期刊、一级期刊、二十佳期刊。《中州学刊》是国际学术交流期刊,是中原学术交流的重要窗口,发行范围遍及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远及东南亚、欧美等地。中州学刊杂志社目前设有编务室、第一编辑室、第二编辑室、第三编辑室。现在工作人员10人,其中正高职称2人(含省优秀专家1人),副高职称2人,中级职称6人。《中州学刊》主编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兼任。 跨世纪杂志社成立于1993年,隶属文学研究所。2000年,跨世纪杂志社从文学所分离。2007年10月,社科院机构改革,跨世纪杂志社被定为社科院直属独立的正处级部门。杂志社下设编务室、编辑一室、编辑二室。跨世纪杂志社主要工作任务是编辑出版社科类文化期刊《跨世纪》。1993年3月《跨世纪》期刊正式创刊,刊期为月刊。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2004年《跨世纪》期刊由月刊改为半月刊。成立16年以来,杂志社紧跟时代步伐,坚持主旋律,秉承“传承文心,博采时华,至情至纯,透悟人生”的办刊宗旨,坚持“经典、时尚、现代”的办刊特点,以健康向上的内容,博得读者欢迎,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中原文化研究杂志社招聘

隶属河南大学

去中国书法史看看

《明代宫廷教育思想初论》,《求是学刊》2015年第2期。《怀柔远人:国史〈明实录〉对西域“回回”记载的价值取向》,《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5年第2期。《明清实录对武当山记载的差异》,《南都学坛》2015年第2期。《〈湖北天门熊氏契约文书〉的学术价值》,《中华读书报》2015年2月4日第15版。《〈清实录〉修纂中的汉化现象论析》,《华中国学》第三卷,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年1月,第311—324页。《论中国史学谱系的层累与延展——兼论中国史学史体系的发展模式》,《人文杂志》2014年第8期。《历史与社会(文摘)》2014年第4期转载;又《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5年第1期转载。《王士祯家族历史撰述初探》,《中原文化研究》2014年第5期。《明代皇室子弟教育初论》,《长白学刊》2014年第4期。《中国宫廷的游戏与娱乐》,《紫禁城》2014年第2期。《〈宋实录〉川蜀作者群初探》,《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翁心存日记〉所见〈清宣宗实录〉版本考》,《文献》2013年11月第6期。《论国学的学格》,《光明日报》2013年8月26日第15版“国学版”。《试析〈明实录〉对刘基形象的记载与塑造》(与谢盛合作),《学术研究》2013年第5期。《〈宋实录〉河南作者群初探》,《中原文化研究》2013年第4期。《〈清实录〉的文献价值与文本解析》,《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又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2013年第10期转载。《试论〈清实录〉在整饬吏治中的指导性作用》,《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民国学者应用、整理和研究〈清实录〉初探》,《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试论儒学思想在史学实践中的贯彻》,《学习与实践》2012年第5期。《从〈翁心存日记〉看清代实录馆的修纂与运作》,《史学史研究》2012年第4期。《试述〈清实录〉史料的来源与流向》,《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又《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12年第8期转载。《实录体史书在中国文化承传上的特殊贡献》,《人文杂志》2012年第1期。《中西比较视野下的中国皇帝实录》,《人文论丛》2011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试述〈明实录〉对武当山的记载及其价值》,《江汉论坛》2011年第12期;又收入《故宫·武当山研讨会论文集》,故宫出版社2012年。《王朝与天下之辨:明末清初“新民本”对君主私天下本质的揭露》,《明史研究论丛》第9辑,紫禁城出版社2011年。《从〈清实录〉看海南的航海与海盗问题》(与谢盛合作),《新东方》2011年第3期。《欲乐还忧:崇祯宫廷娱乐生活》,《紫禁城》2011年第6期。《化神奇为腐朽——明熹宗宫廷娱乐生活》,《紫禁城》2011年第5期。《追回失去的快乐——明神宗后期宫廷娱乐生活》,《紫禁城》2011年第4期。《没有快乐的童年——明神宗早期宫廷娱乐生活》(与谢盛合作),《紫禁城》2011年第3期。《压抑后的“井喷”——明穆宗的宫廷娱乐生活(与谢盛合作),《紫禁城》2011年第2期。《修醮宴安求长生——明世宗的宫廷娱乐生活》(与谢盛合作),《紫禁城》2011年第1期。《试述〈明太宗实录〉对建文帝形象的描写与塑造》,《学习与探索》2011年第1期。《从历史与新闻的关系看史学的传播和普及》,《郑州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明宣宗宫廷娱乐生活特征与影响述论》,载《明永乐宣德文物特展·永宣时代解读》,紫禁城出版社2010年;又载《永宣时代及其影响——两岸故宫第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故宫出版社2012年。《论儒学与史学的关系——以儒学对实录体史书编纂的影响为例》,载《中国的思想与社会——历史研究的回顾、探索与展望》,上海大学出版社2010年。《张舜徽中华人民通史新探》,《华中学术》第二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清实录〉世传版本考》,《明清论丛》第十辑,紫禁城出版社2010年。《试述〈明太祖实录〉对朱元璋形象的塑造》,《学术研究》2010年第5期。《试论〈明实录〉对建文帝的态度及其变化》,《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11年第1期转载。《逐步突围——明武宗娱乐生活的阶段性特征(下)》,《紫禁城》2010年第9期。《逐步突围——明武宗娱乐生活的阶段性特征(上)》,《紫禁城》2010年第8期。《突破围城(下)——明武宗肆无忌惮的娱乐生活》(与谢盛合作),《紫禁城》2010年第7期。《突破围城(上)——明武宗肆无忌惮的娱乐生活》(与谢盛合作),《紫禁城》2010年第6期。《滑向逸游:明宪宗与明孝宗的宫廷娱乐》,《紫禁城》2010年第5期。《儒家伦理与皇帝私欲的冲突与折衷——明英宗与明代宗的宫廷娱乐生活》,《紫禁城》2010年第4期。《促织瞿瞿叫,宣德皇帝要——明宣宗骄奢荒唐的宫廷娱乐》,《紫禁城》2010年第3期。《新年共乐逢亨运,多寿惟惭祝眇躬——明宣德年间的宫廷节庆娱乐》,《紫禁城》2010年第2期。《红叶舞丹霜后落,青山如画马前看——明宣宗的效游和巡游》,《紫禁城》2010年第1期。《明实录所见登州的对外往来》,《登州与海上丝绸之路》,人民出版社2009年。《明代宫廷修书仪制考述》,《故宫学刊》总第五辑,紫禁城出版社2009年。《朝回足清暇,抚景情更怡:明宣宗的宫廷游乐活动》,《紫禁城》2009年第12期。《闲暇琴书足自娱,每从周孔溯唐虞:宣宗的宫廷文艺娱乐》,《紫禁城》2009年第11期。《天理与人欲的动态平衡:明宣宗宫廷娱乐生活特征》,《紫禁城》2009年第10期。《从心所欲不逾距:明成祖的宫廷娱乐生活》,《紫禁城》2009年第9期。《围城里的陶醉:明太祖的宫廷娱乐生活》,《紫禁城》2009年第8期。《〈宋实录〉史料的来源与流向》,《武汉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中国历史文献学与中国史学史的交叠与分野》,《湖北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2009年第7期转载。《皇史宬尊藏〈清实录〉考》,《故宫博物院院刊》2009年第1期。《论儒臣与宦官对明代皇帝娱乐的影响及较量》,《故宫博物院院刊》2008年第6期。《清实录宫藏版本考》,《中国历史学会史学集刊》(台湾),第40期,2008年。《利玛窦“送礼”初探》,(澳门)《文化杂志》2008年春季刊。《〈清实录〉稿底正副本及满汉蒙文本形成考论》,《史学集刊》2008年第2期。《明代的〈汉书〉经典化与刘邦神圣化的现象、原因与影响》,《长江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从英法德意俄美汉译国名的演变看中国人对西方列强的认知过程》,载《语义的文化变迁》第145~173页,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五代实录修纂考》,《人文论丛》2005年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唐五代实录修纂机构考述》,《历史文献研究》总第26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中国实录体史学研究:让中华文明的特色更鲜明》,《社会科学报》(上海)2007年5月17日。《实录修撰与少数民族政权的汉化》,《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朱熹修纂〈宋高宗实录〉考论》,《朱子学刊》2006年第1辑(总第16辑),黄山书社2006年。《司马迁所创纪传体对实录体的影响》,《史记论丛》第三集《逐鹿中原》,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从边缘到中心:明清实录对东北历史观察视角的转换》,《学习与探索》2006年第6期。《从唐实录体裁看实录体的特征与地位》,《长江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宋钦宗实录〉的修纂与价值》,《史学史研究》2006年第4期。《明代西器东传探研》,《兰州大学学报》2006第1期。《〈唐太宗实录〉的修纂及历史影响》,《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1期。《明实录职官校正》,《历史文献研究》总第24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大明志书〉修纂及特点考论》,《明清安徽典籍研究》,黄山书社2005年。《饶宗颐对史学正统论研究的学术贡献――〈中国史学上之正统论〉发微》,《史学理论研究》2005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2005年第9期转载。《张居正官史修纂的革新措施》,《长江大学学报》2005年1期。《明至清中叶长江流域的西器东传》,《中国文化》第21期,2004年6月。《谶谣:一种特殊的社会语言》,《社会学家茶座》总第7辑,2004年第2辑,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家建立新型君臣关系的尝试》,《历史文献论集》,崇文书局2003年。《试论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江汉论坛》2003年10期;《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04年2期。《西器东传与前近代中国社会》,《学术月刊》2003年8期;《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03年6期转载。《试析章学诚妇女观及对其史学观的影响》,《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评中国古代史学的“史才”论》,《史学史研究》2003年3期。《〈明夷待访录〉的近代“误读”与“新民本”思想的历史影响》,《哲学研究》2003年第2期。《“国民性改造运动”与中国民族旅游性格的重塑》,《人文论丛》2001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试论直书与曲笔对明实录价值的影响》,《历史文献研究》总第21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从唐甄对君民关系的考察看其新民本思想》,《武汉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明代起居注的兴废及其对明实录修纂的影响——兼论儒家意识与君主专制的冲突与摩擦》,《史学月刊》2002年第4期。《明代史馆探微》,《史学史研究》2000年2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2000年8期转载。《张舜徽与二十世纪后半叶的国学研究》,《求索》2001年第6期。《明代国史与野史的生态关系——以〈明实录〉的禁藏与流传为线索》,《学术月刊》2000年5期。《从唐甄的旅游观看中国文化的转型》,《旅游学刊》2000年3期。《明实录修纂程序述要》,《武汉大学学报》2000年1期。《略论中国传统旅游的人文精神》,《人文论丛》1999年卷,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明实录修纂考述》,《历史文献研究》总18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中国传统旅游的伦理特征》,《旅游学刊》1999年第4期。《直书与曲笔:传统修史原则的一体二翼》,《学术月刊》1999年3期。《睿宗、崇祯及南明诸朝实录修纂考述》,《史学史研究》1999年第2期。《明实录研究述略》,《人文论丛》,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试论〈洪芳洲公文集〉的史料价值》,《洪芳洲研究论集》,台湾洪芳洲研究会1998年。《从宋明家庭经济的经营看中国文化的转型》,《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8年1期;《人大复印资料·宋辽金元史》1998年第3期。《从明代城市功能的转变看中国文化的转型》,《中国前近代史理论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张舜徽清代学术史研究初论》,《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11月专辑。《朱元璋历史观与史学思想初探》,《江汉论坛》1997年5期。《明实录体裁与体例研究》,《史学史研究》1997年第3期。《会通思想及其历史回声》,《船山学刊》1997年1期。《明实录的版本与收藏》,《文献》1997年1期。《明实录修纂与明代政治斗争》,《武汉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1997年第3期转载。《明实录主题思想及民族史料价值》,《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6年4期。《试论〈殷虚书契考释〉的方法和价值》,《历史文献研究》(北京新六辑)1995年10月。《大戴礼记经文校正》,《文史》第39辑,中华书局1994年。《从朱元璋的正统观看他对元蒙的政策》,《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明实录人名校勘补遗》,《历史文献研究》(北京新四辑),燕山出版社1993年。《朱元璋偶像崇拜与政策走向》,《安徽史学》1993年第2期。《谣谚与古代教育及科举》,《中国典籍与文化》1993年第2期。《史记人民性悖论》,《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1993年第1期转载。《明实录地名校勘》,《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1期。《明实录人名校勘》,《历史文献研究》(北京新二辑),燕山出版社1991年。《大戴礼记校正》,《古籍整理与研究》,第6期,中华书局,1991年6月。《钱大昕史学思想钩沉》,《嘉定文化研究》,三秦出版社1990年;又收入《钱大昕研究》论集,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年。《在历史学视角及体例的转折点上——张舜徽先生〈中华人民通史〉研究》,《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989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1990年第5期转载。《司马迁与郑樵的比较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4期。《史记不朽之迷——史记成功原因新探》,《古籍整理》1990年2期。《时代中心的史学》,《社会科学家》1989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1989年第10期转载。《苏颂与史学》(与张三夕合作),《古籍整理》1988年第3期;后收入《苏颂研究文集》,鹭江出版社1993年版。《大戴礼记校正二十则》,《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第5期。

历史上的 楷书代表书法家有: 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行书:王羲之、王献之、王洵、董其昌、王铎草书:怀素、张旭。等等 按照朝代大致有:魏晋南北朝:曹操 钟繇 王羲之 王献之 王徽之 索靖 卫恒 卫夫人 谢安 王珣 薄绍之 萧思话 萧衍 王荟 王僧虔 王志 王慈 羊欣 隋唐五代 : 智永 贺知章 张旭 欧阳询 褚遂良 颜真卿 李邕 徐浩 怀素 孙过庭 柳公权 杨凝式 宋辽金: 李建中 苏轼 黄庭坚 米芾 蔡襄 蔡京 欧阳修 林逋 赵佶 薛绍彭 白玉蟾 朱熹 张即之 吴琚 文天祥 元代 赵孟頫 杨维桢 鲜于枢 倪瓒 邓文原 康里巎巎 饶介 冯子振 张雨 柯九思 明代: 董其昌 王铎 文徵明 祝允明 徐渭 王宠 张瑞图 黄道周 倪元璐 陈淳 陈献章 陈继儒 陈洪绶 憨山 蔡羽 唐寅 米万钟 莫是龙 沈度 沈粲 宋克 孙慎行 释担当 文彭 解缙 邢侗 姚绶 张弼 清代: 傅山 八大山人 伊秉绶 金农 邓石如 何绍基 吴昌硕 顾炎武 石涛 宋曹 查士标 郑簠 包世臣 巴慰祖 陈鸿寿 铁保 莫友芝 张照 周亮工 高凤翰 郑燮 汪士慎 李鱓 黄慎 梁巘 刘墉 王文治 钱沣 万经 龚贤 丁敬 黄易 赵之谦 翁同龢 翁方纲 吴让之 徐三庚 吴大徵 沈曾植 曾国藩 张裕钊 俞樾 杨守敬 姚鼐 蒲华 康有为 谭嗣同 梁启超现代书法家也比较多。

草原杂志社招聘信息

江南杂志社现下设编辑部、市场部、办公室等部门,各部门职能分别为:编辑部:负责征集、编选大学生原创投稿,并编辑、采写杂志其他文章和《江南》杂志美术编辑、排版设计等工作。市场部:负责对外联系、交流,为企业与学生生活搭建联系平台,并负责《江南》杂志广告、大学生旅行和杂志印刷、发行、征订业务及杂志社经费运做。办公室:负责杂志社与学校和校内其他学生组织的联系、交流,并负责杂志社常规活动与《江南》杂志发行中的宣传工作。

我就是在杂志社做广告推广的,日常不需要接触文字,跟普通的市场推广有点类似。只要善于和客户沟通,其他东四可以慢慢了解其他职位有文字编辑、美术编辑、发行等等

1:看具体的杂志了哈,如果效益好的还是很高的,3千起吧;2:四川市场与发展杂志社 / 东升街89号蜀源大厦十三楼 / 86674087 高尔夫时尚杂志社 / 体育场路1号 / 6742574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杂志社 / 下汪家拐街16号 / 6138809 《财富时代》杂志社 / 东胜街1号青羊大厦7楼 / 6626320 人民日报时代潮杂志社四川办事处 / 永陵路5号泰艺楼6楼 / 13808097426 农村经济杂志社 / 青羊宫四川省社科院内 / 87013295 经营管理者杂志社 / 通锦桥路93号 / 6644767 《新食品》杂志社 /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三洞桥街8号 / 66000119 四川省《分忧》杂志社读者之家 / 宁夏街树德里3号 / 6693584 财经科学杂志社 / 外西光华村西南财经大学内 / 7352248 经济学家杂志社 / 外西光华村街55号西南财经大学内 / 7352177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 / 青羊宫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内 / 7013893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 商业街16号 / 86603211 《当代职校生》杂志社 / 陕西街26号3楼9号 / 86113069 毛泽东思想研究杂志社 / 百花东路二号 / 7014462 《分忧》杂志社 / 宁夏街树德里3号 / 6632884 《民族》杂志社 / 文殊院街18号 / 6610665 四川大自然探索杂志社 / 清江路口温哥华广场13楼F座 / 7775873 四川省情杂志社 / 清江东路31号 / 87366023 四川小学生生活杂志社 / 大安东路61号太升大厦10楼E座 / 028-86910952 现代领导杂志社驻西南记者站 / 实业街30号 / 6265228 《警苑》杂志社 / 文庙后街40号 / 6301426 中华儿女杂志社驻成都记者站 / 金河路57号团市委大院四楼 / 6125394 四川烹饪杂志社读者服务部 / 人民中路三段4号 / 6641387 晚霞杂志社 / 文庙前街92号 / 6116148 四川烹饪杂志社 / 人民中路三段4号 / 86644735 银幕内外杂志社 / 东城根南街37号 / 6120448 《高校招生》杂志社 / 学道街81号中电大厦8楼B座 / 86654103 外贸与交流杂志社 / 红星路一段9号 / 6623811 金税杂志社 / 南新街37号 / 6664774 《民主法制建设》杂志社 / 人民南路二段锦江大礼堂后楼401室 / 6135350 优雅杂志社 / 红星路二段85号 / 86743834 四川省教师之友杂志社 / 盐道街3号内招待所406,408号 / 86650231 电子天府杂志社 / 桂王桥西街66号 / 4372965 《高校招生》杂志社 / 学道街81号中电大厦8楼B座 / 86654103 四川省国家税务局税务杂志社 / 福字街88号 / 6740338-6901 《商》杂志社 / 督院街30号省政府办公厅401室 / 86604245 西部旅游杂志社 / 盐道街3号 / 6670439 四川都市丽人杂志社 / 提督街54号锦阳商厦14楼I座 / 6618396 外事天地杂志社 / 人民南路二段72号 / 6248967 音乐世界杂志社 / 红星路二段85号 / 86785547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杂志社读者服务部 / 东玉龙街52号 / 13908090667 四川视听技术杂志社 / 鼓楼南街99号 / 6748982 《钢管》杂志社 / 牛市口攀钢集团成都无缝钢管有限责任公司内 / 4553136 中国商贸杂志社四川办事处 / 双栅子街27号4单元9号 / 6612517 四川档案杂志社发行部 / 花牌坊189号 / 87699357 《西部皮革》杂志社 / 一环路北三段二号 / 83231807 四川建材杂志社 / 马鞍西路15号 / 3347475 家庭电子杂志社 / 抚琴东南路10号 / 87778793 《中国区域经济》杂志社 / 花牌坊街新20号 / 87741805 畜禽业杂志社 / 茶店子东街130号 / 7533133 建筑安全杂志社 / 解放路二段95号 / 83379323 四川档案杂志社 / 花牌坊街191号 / 87660619 成都理科爱好者杂志社 /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一环路西三段白果林小区百寿路8号 / 87770659 《建筑电气》杂志社 / 星辉西路八号 / 3310296 《中国区域经济》杂志社 / 花牌坊街新20号 / 87741805 四川建筑杂志社 / 解放路二段95号 / 3336908 海峡两岸杂志社 / 蜀汉东路海峡大厦 / 87529567 汽车杂志社 / 九兴大道6号 / 85184287 四川交通安全之友杂志社 / 七道堰6号 / 6301448 中国西部科技杂志社 / 一环路南二段10号 / 5250805 科学与财富杂志社 / 致民路36号 / 5451128 四川科学文艺杂志社 / 人民南路四段 11号 / 5580328 中国质量万里行杂志社四川工作站 / 磨子桥天歌大厦 / 5577648 技术开发与贸易机会杂志社 / 人民南路四段11号 / 5229772 《管理世界》杂志社驻四川记者站、《现代企业导刊》四川记者站 / 菊乐路24号406室 / 7041930 科幻世界杂志社 / 人民南路四段11号 / 5228745 西部畜牧经济(杂志社) / 武侯祠大街3号 / 85571033 中国西部科技杂志社 / 一环路南二段10号 / 5250805 四川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杂志社 / 创业路6号院内212,214,223房 / 5193030 《电焊机》杂志社 /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二环路东一段29号 / 028-83243976 中国西部杂志社 / 一环路东三段100号 / 84361647 四川大自然探索杂志社读者服务部 / 成华西街8号省图书音像批发市场2楼26号 / 7786116 四川草原杂志社 / 犀浦四川省草原研究所办事处 / 85546877 3:都市丽人的编辑工资不高,基本上2-3千吧4:目前不招人,多为内部推荐

太原杂志社招聘信息

钉钉企典数据来源于企业征信机构,包含企业风险数据,公司官网,公司简介,更多公司招聘信息详询公司官网,更多公司电话地址企业邮箱可在钉钉企典进行查询• 公司简介: 太原澄泓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05-22,注册资本00万人民币元,法定代表人是王淑梅,公司地址是太原高新区长治路308号11层阿里众创公司众创空间第055号工位,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与税号是91140100597356228N,行业是互联网广告服务,登记机关是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工商行政管理局,经营业务范围是代理电视、电台、报纸、杂志广告;广告设计、制作;会务组织、策划、咨询;文化传媒创意咨询、策划;平面设计;灯箱、门头、条幅装饰设计;展览展示策划;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发与应用;体育活动策划;体育设施安装与管理;计算机软硬件的开发与应用;办公用品、办公设备、电子产品、工艺美术品、五金交电、通讯器材、灯光音响设备、日用百货、服装鞋帽的销售(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太原澄泓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工商注册号是140191205038823 • 股东: 张薇,出资比例00%,认缴出资额是000000万王淑梅,出资比例00%,认缴出资额是000000万 • 高管人员: 王淑梅在公司任职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张薇在公司任职监事

钉钉企典数据来源于企业征信机构,包含企业风险数据,公司官网,公司简介,更多公司招聘信息详询公司官网,更多公司电话地址企业邮箱可在钉钉企典进行查询• 公司简介: 太原市子夜企划广告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10-15,注册资本00万人民币元,法定代表人是刘艳玲,公司地址是太原市杏花岭区解放路162号,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与税号是91140107764684510H,行业是电视,登记机关是太原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杏花岭分局,经营业务范围是设计、制作国内报纸、杂志、电视、印刷品广告***(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太原市子夜企划广告有限公司工商注册号是140100200157459 • 股东: 刘艳玲,出资比例20%,认缴出资额是100000万刘艳萍,出资比例80%,认缴出资额是900000万 • 高管人员: 刘艳玲在公司任职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姜博飞在公司任职监事

太原童话大王杂志社有限公司是2006-05-23在山西省太原市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太原市迎泽区劲松路12号9幢3单元2号。太原童话大王杂志社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14010040574821XD,企业法人赵岩平,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太原童话大王杂志社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办公用品的销售;童话大王期刊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太原童话大王杂志社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 索引序列
  • 中原文化研究杂志社招聘信息
  • 中原文化研究杂志社招聘信息官网
  • 中原文化研究杂志社招聘
  • 草原杂志社招聘信息
  • 太原杂志社招聘信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