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飞航导弹期刊官网首页最新版

飞航导弹期刊官网首页最新版

发布时间:

飞航导弹期刊官网首页最新版

飞航导弹指战略巡航导弹、战术巡航导弹、各种反舰导弹和部分空地导弹、反坦克导弹等

飞航导弹?你台湾的间谍吧?在大陆叫巡航导弹。长剑-10这是以公开的。据说还有红鸟,空射型的。

飞航导弹是我国特有的导弹分类,主要在大气层内飞行、带有发动机、能改变弹道并依靠动力击中目标。在我国,巡航导弹就属于飞航导弹。1961年9月1日,航天三院在北京成立。我国第一型岸舰导弹、第一型空舰导弹、第一型超音速飞航导弹、第一型固体多用途反舰导弹、第一型潜射反舰导弹、第一型中程反舰导弹、第一型巡航导弹等,均由这里研制生产。为了尽早结束新中国“有海无防”的历史,1961年9月1日,现在的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中国飞航技术研究院)的前身——国防部五院三分院应运而生,新中国“倚天铸剑”的历史也由此拉开大幕。“就是饿着肚子,就是拼了性命,也要把导弹搞出来!”这是建院后第一代科研工作者的心声,当时,他们正承受着巨大的自然灾害和外援专家撤走的双重考验。无所畏惧、攻坚克难、自主创新,在中国飞航导弹事业诞生之日,这些便成为塑造其精神品格的内在基因。“海鹰二号”导弹,是我国第一型岸舰导弹,在研制的关键时期,前苏联撤走了技术专家,也带走了所有图纸资料。突破关键技术的最大问题是导弹发动机油箱材料的耐腐蚀性。苏制耐腐蚀材料当时国内生产不了,也找不到可替代材料。“渤海湾的战士们日夜期盼着早日装备自己的海防武器”,时任总设计师、被誉为我国“海防导弹之父”的梁守槃知道,他必须尽快越过这道门槛儿。最终,他从篮球的结构中得到启发,创新研制了双层皮球式油箱,外层坚固、里层耐腐蚀,一举突破了技术难关,“海鹰”起飞!哪一个型号导弹的研制背后没有述说不尽的故事?“海鹰二号”之后,新中国第一型空舰导弹、第一型超音速飞航导弹、第一型固体多用途反舰导弹、第一型潜射反舰导弹、第一型中程反舰导弹……陆续在航天科工三院这个摇篮中诞生、成长,十余个系列、数十种导弹武器装备,形成了射程覆盖远中近程,发射平台包括舰艇、潜艇、飞机、车辆,飞行高度覆盖高中低空,飞行速度涵盖亚声速、超声速,能攻击海、陆多种目标的庞大的飞航导弹家族。在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上,某型巡航导弹的精彩亮相,更实现了我军远程精确打击能力的跨越式发展……与此同时,5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0项一等奖、3项国防科技进步特等奖,近1300项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励。记录了中国飞航人50年自主创新的前行印记。 秋日,大漠戈壁,无名小站。十几个“文弱书生”,在漫天的黄沙中,喊着号子,奋力推着一节节十几吨重的车厢缓缓前进……这不是电影中的感人镜头,而是真实发生的故事。那年,某型号试验弹进场,由于申请不到专列,研究人员只好将七八节自备车厢拖挂在西去的货运列车上。在甘肃境内的一个小站上,自备车厢必须转挂到另外一列火车上继续前进。两趟列车不在同一轨道上,小站又没有多余的机车协助转运。时间紧迫,那些平日在科研一线的“书生”毅然作出决定——“推火车”。又是一个类似“小二黑”式的传奇故事。虽然,今天的航天科工三院已是集预研、研制、生产、保障于一体,拥有多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高空模拟试车台和水下试车台,国内一流飞航导弹系统仿真、射频仿真、综合环境等综合试验验证体系的飞航导弹研究院。但,研制“小二黑”时那种锲而不舍、忘我拼搏的精神,却始终在一代又一代科研工作者中薪火相传。胃被切除了四分之三的某型号总师刘永才院士,就曾因忙于在试验现场排除故障而导致胃病复发,造成大出血。当人们将他用直升机火速送回北京推进手术室的时候,他的血压已经降到了零。但是,一旦摆脱了死神的纠缠,他又回到工作岗位,往来奔波、挑灯夜战,继续着超负荷地工作……“活着干,死了算。”这是刘永才院士的口头禅,也是很多飞航人现实工作的写照。 “在抗震救灾的关键阶段,作为航天高科技企业,贵单位表现出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向我方捐赠了一台专门为抗震救灾赶制的新型钻孔测斜仪,派人送到四川灾区并进行技术指导,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我们对此表示非常感谢……”落款日期是2008年6月8日,距那场震惊世界的大地震仅仅27天。在航天科工三院,珍藏着汶川大地震期间来自四川的一封求助信和五封感谢信。求助信发自著名的唐家山堰塞湖前线指挥部,当时,抢险救灾部队遇到了难题——天然形成的堰塞湖坝体能否支撑大型施工机械上坝?坝体高至少150米,而已知的检测设备只有国外能生产。危急时刻,地质专家支招:去找航天科工三院!收到求助信后,三院技术人员连夜赶制出5套特制测斜仪,第二天空运入川……三年多来,这5套设备已辗转四川多地监测大地的细微变化,为防灾减灾发挥了巨大作用。如今,由航天科工三院研制的地灾监测系统在国土监测、水利水电、交通运输、露天矿山和尾矿等领域作出重要贡献。“在承担我国重要武器装备研制生产的50年中,我们具备了雄厚的技术实力,完全有能力,也有责任将航天高科技转化为能够服务国计民生的产品。”航天科工三院院长刘尔琦说。他们研制的微型燃气轮机发电站,“通吃”柴油、煤油、天然气、沼气、垃圾气等多种燃料,可在类似2008年冰雪灾害中作为救援保障的应急电源;针对森林火灾研制的森林灾害预警指挥调度系统,实现了火灾发生后的报警与自动报警;人体体温监测系统若遇发热病人,能立即进行声光报警,有效地防止交叉感染;智能安防报警系统能够以最快速度和最佳方式发出警报和提供重要信息,成为应对恐怖主义袭击和处理突发事件的有力辅助工具……飞航人正在悉心打造平安“智能城市”,用航天高科技撑起社会安全网。“中国飞航导弹事业已经确立‘十二五’及2030年前发展战略,围绕‘飞航导弹、空天飞行、无人机’三大领域,正在全力推进导弹武器装备体系的转型升级,全力打造整体式创新型能力型高科技产业集团,建设国际一流飞航技术研究院。”刘尔琦说。

又称巡航导弹,大概就是反舰的和对地攻击,其中比较出名的是长剑-10

飞航导弹期刊官网首页最新

航天科工是个集团,航天科技是下属的单位,这个要层次不一样。

如今中国在导弹领域的成绩、造诣颇深,除了在各类弹道导弹领域发展上经常技惊四座以外,在各类巡航导弹领域的研究发展也颇有心得,不时还一鸣惊人。 中国在巡航导弹领域起步较迟,时间上落后其他强国不少,但是后劲十足。目前中国巡航导弹家族已经是人丁旺盛,应有尽有,种类非常齐全。例如对地打击的巡航导弹就有陆基的DF-10/10A远程巡航导弹、舰基/潜基的鹰击-18A陆攻弹、空基的KD-20A空射巡航导弹。反舰的巡航导弹就更多了,有岸基的鹰击-62、鹰击-12B;舰基的鹰击-83、鹰击-12A、鹰击-18;空基的鹰击-83K、空射版鹰击-12以及潜基的鹰击-18等等,数量多得完全数不过来。所以,要问中国巡航导弹的技术水平如何,实在是无法进行一一对比解读,只能是选取某一领域进行探讨。下面就以中国最新装备的三款舰舰、岸舰为例。 目前鹰击-12A和鹰击-18两款反舰导弹正在成为中国舰艇上的主力反舰导弹,其中鹰击-18主要装备到新近服役的主力驱逐舰上,而鹰击-12A则更多出现在老舰上,例如167“深圳”舰、136“杭州”舰都在大规模升级改进时换装了鹰击-12A导弹。鹰击-12和鹰击-18两款反舰导弹各有特色,可以说是“前者快,后者怪”。鹰击-12导弹的射程约400公里,最高飞行速度超过4马赫,拥有很强的突防能力和毁伤能力,能够以“快”制敌。而鹰击-18反舰导弹的“怪”体现在它采用亚超结合方式,导弹由两部分组成。在巡航阶段使用涡喷发动机,以增加航程。在接近目标时改用火箭发动机,把导弹加速到5马赫以上进行末端超音速突防。这种设计令它在拥有约600公里的射程时还能有强大的末端超音速突防能力,堪称完美。除了这两款新型反舰导弹,今年中国还首次公开展示了一款“又快又怪”的对陆/反舰巡航导弹——东风/长剑-100超音速巡航导弹。这款导弹目前仍披着神秘的面纱,具体性能没有确切的数据。简单来说,它拥有比弹道导弹更高的打击精度,比巡航导弹更快的飞行速度,在打击海上移动目标时有它的独特优点。  这些层出不穷的新型反舰导弹令中国拥有非常强大恐怖的反舰能力,从这些全球名列前茅的新型反舰巡航导弹中,就可以窥视中国巡航导弹技术水平有多强大了。

我国各类巡航导弹的技术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突破,但是具体上发展怎么样,还是得在实战中去发现。

回答 亲,这道题由我来回答,打字需要一点时间,还请您耐心等待一下 航天科技集团与航天科工集团都是属于国有特大型高科技企业,它们在职能和管理方面有所区别,它们的区别为: 1、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是由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特大型高科技企业;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是国有特大型高科技企业。 2、航天科工现由总部、5个研究院、2个科研生产基地、11个公司制、股份制企业构成,控股6家上市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拥有11个国防科技重点试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5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 3、中国航天科技是拥有“神舟”、“长征”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而中国航天科工是参与了“神舟”系列飞船和“嫦娥”探月工程的研制、生产、测试、监控等任务。 4、中国航天科工以航天防务、信息技术、装备制造为主业,建立了完整的防空导弹系统、飞航导弹系统、固体运载火箭及空间技术产品等技术开发和研制生产体系,所研制的产品涉及陆、海、空、天、电磁等各个领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发产品主要有卫星,运载火箭,卫星应用设备及产品,卫星运营服务产品,高端工业计算机、集成电路、光机电等信息技术产品,碳纤维、覆铜板、飞机刹车盘等新材料产品,太阳光伏、风力发电设备等新能源产品。 更多4条 

飞航导弹期刊官网首页最新发布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双月刊)创刊于1972年,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主办。被列为国家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多次被评为航天优秀期刊。1993年改刊名为《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主要报道中国导弹与火箭系统及分系统技术及与其相关的学术研究论文与报告,并适当报道国际航天领域的热点、最新成果及新动态。本刊设有综述与述评、专家论坛、运载器总体及分系统技术、论文与报告、研究简报、高科技窗口、国外进展、热点漫谈、简讯、广告等栏目。《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中文核心期刊;航天优秀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还有其他的可以在杂志之家看到!

飞航导弹是一本书军事书,和巡航导弹扯不上关系

不知道楼主找到国外的期刊没,最好是英文的…求分享^_^

咱们叫巡航导弹。

飞航导弹期刊官网首页最新消息

咱们叫巡航导弹。

飞航导弹指战略巡航导弹、战术巡航导弹、各种反舰导弹和部分空地导弹、反坦克导弹等

飞航导弹是一本书军事书,和巡航导弹扯不上关系

海鹰-1反舰导弹,1974年设计定型,原为岸对舰导弹,后改为岸舰通用。自从1961年仿制542岸舰导弹下马造成空白后,重要频海城市和港口依旧要部署大量的岸防炮兵。而且在修建大型骨干基地的同时,还要在远离建立临时基地,一些鱼雷艇和炮艇也配置在这些重要地区附近的基地,以便及时出动和减少提高巡逻效率。当时大型舰艇少,续航能力差,对于不断的袭扰,有些疲于奔命。在1963年拦截入侵的美军驱逐舰时,双方对峙达7天时间,超过了我国舰艇最大续航时间,为减少淡水消耗,官兵们只好用海水做饭。面对严峻的海防形势,在“上游一号”仿制成功后不久,国家就下达了研制岸舰导弹的任务,命名为“海鹰一号”。仿制“上游一号”舰舰导弹成功后,中国获得了导弹生产和装备使用的经验,同时也消化了导弹技术,为研制岸舰导弹打下了基础。1965年4月23日,国防工办在北京召开了“海鹰一号岸舰导弹武器系统方案审定”会议。飞航式导弹研究院和320厂共同提出了以544导弹为基础,进行改型设计,增大射程的方案。由于“上游一号”导弹还是苏联544导弹仿制产品,在射程上并没有提高,不能满足岸防作战需要,因此对其进行改进,增加射程转为岸基发射在技术上是风险很小和最便捷的方案。就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如果重新设计一种导弹,连气动外形都没有技术储备,光是飞行包线测试就要花费很长时间。要在很短时间内开始装备和部署岸舰导弹,扭转当时不利的岸防落后状况,必须争取时间。因此方案很快就获得通过。方案包括加大推进剂箱容量、延长发动机工作时间、研制地面发射控制系统。国防工办决定由飞航导弹研究院担任武器技术和总体负责,由320厂负责试制生产。会议后不久,320厂在仿制544导弹的工艺生产流程基础上,迅速制定了技术方案和研制进度。改型对于设计的任务不重,但是不断有新问题需要解决,因此以生产厂为主,研究院技术负责的办法,能够很快且很直观地处理相关问题。不到半年时间,320厂就拿出了模样弹,主要体现弹内设备安装和燃料容量,摸索重量和重心变化情况。1966年3月生产出了遥测弹,并在当年11月运送到了试验基地。遥测弹是没有安装战斗部,加装了测试记录仪器。在整个飞行中记录导弹的飞行状态及弹上雷达、控制系统等的信号情况。这些记录数据都必须用统一的时基作为基准,才能看出同一瞬时那些信号不协调等情况。当时没有先进的电子设备,记录很多靠磁带录制或热笔记录仪记录在纸带上,然后回来用仪器或放大镜直尺分析。中国飞航导弹科研的前辈们就是用这样简陋的办法制造第一代导弹。在研制导弹的同时,岸舰导弹的地面发射控制系统的研制也在同步进行。544导弹作战时,首先要确定目标方位和距离。“上游一号”导弹的原型是射程只有35千米的苏联544舰舰导弹,因此相配套的雷达只保证这个射程内的增益和精度,而“海鹰一号”导弹设计射程达100千米,原雷达的增益和精度不足,因此必须重新研制雷达。在方案审定会上决定由飞航导弹研究院负责技术和总体,地面跟踪雷达由786厂研制,后来因为其他原因改由788厂承当。射击指挥仪由总体部和706所等单位联合研制。发射架和运输装填车由710所设计,沪东造船厂生产,电源车分别由郑州电器厂和兰州综合电机厂研制,综合测试车和射前检查车由总体部负责,其他通用设备选用已经定型的产品。雷达转由788厂试制后,788厂也采取在已有型号上进行渐改的方案。当时考察所有技术资料,核实一种用于岸炮校射的322雷达只要稍作改进,就能在增益和精度上能够满足“海鹰一号”导弹最大射程上的跟踪要求。322雷达基础上改进的导弹火控跟踪雷达代号为331。这种雷达是由一个安装在解放卡车车厢顶上的抛物面天线和相应的雷达发射机、操作台等组成,整个雷达全部在一辆越野卡车上。由于设计时,考虑了兼顾搜索和跟踪,雷达的转速教高,使数据信号更新快,对于每小时最快只有30多海里航速的舰船完全可以连续描迹和跟踪。雷达的P显也做了相应处理,能使射手迅速量出目标航路等等。但是由于当时缺乏经验及国内电子元件产品可靠性差,整机性能不好,调试也非常艰苦。在和指挥仪对接联合调试中,问题层出不穷,但是科研人员还是努力保证了进度和试验的顺利进行。1966年12月26日,在辽宁锦西海岸进行了首次发射试验。试验由国防科委第23基地组织实施。导弹要飞完最大动力航程,目标是命中该航程上的靶船。试验时,随着倒计时数秒,科研人员最担心导弹在发射架上爆炸。导弹在一声巨响中成功的射了出去,然而问题却刚开始。导弹虽然成功完成巡航飞行,但是弹上雷达没有捕捉到目标,飞完航程掉进海中,试验没有达到目的。320厂很快又提供了新的试验弹,但是通过试验,发现弹上雷达能捕捉到目标的次数与没有捕捉到的次数相近。围绕这些情况,先后开了三次故障分析研究会。最后飞航导弹专家推断是弹上末导雷达处于时好时坏的临界状态造成的。发射时的振动是最大的怀疑对象。通过计算改善了弹架协调关系,将发射架导轨长度截短了2米,并且将导向梁末段底板向下弯曲20度,同时加大了天线回调角,增加了减震措施。1967年导弹试验取得初步成功。随后加强了弹体强度,并进行了局部修改。从1966年首射到1970年定型,“海鹰一号”导弹总共试射了25发弹。1970年9月,导弹定型。1971年开始批量生产。从此中国海岸有了岸舰导弹,并且能在100千米范围内形成有效威慑。

飞航导弹期刊官网首页

没有啊

世界军事

咱们叫巡航导弹。

我国各类巡航导弹的技术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突破,但是具体上发展怎么样,还是得在实战中去发现。

  • 索引序列
  • 飞航导弹期刊官网首页最新版
  • 飞航导弹期刊官网首页最新
  • 飞航导弹期刊官网首页最新发布
  • 飞航导弹期刊官网首页最新消息
  • 飞航导弹期刊官网首页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