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国博物馆杂志投稿经验介绍

中国博物馆杂志投稿经验介绍

发布时间:

中国博物馆杂志投稿经验介绍

刊名: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Journal of National Museum of China 考古学专业资料性、学术性刊物。刊登关于中国古代史、近代史、古代中外关系及我国民族学、考古学、博物馆学、文物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和资料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编辑部审稿周期为3个月,若3个月内未收到用稿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

朋友你好,直接往要投的报刊的电子邮箱投稿即可。根据我多年从事文字工作的经验,我认为:如果投稿更有针对性,命中率会更高一些。这就关系到,你是哪里的?干什么的?写的稿件是什么体裁?什么内容?如果说投稿的话,最好投当地的报刊、网络或者是你从事的职业报刊发表,要投哪个媒体首先要研究哪个媒体,看它需要什么内容、什么体裁、什么格式的稿件,“对症下药”,这样会更轻松一些、方便一些,命中率会更高一些。如果你能够告诉我你的具体情况(干什么工作,哪里的,写的小说的大致内容等),我可以给你一些建议。我1993年开始在部队时开始发表各类文章,包括:报告文学、新闻、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体裁的,到目前,先后在《人民日报》《法制日报》《农民日报》《中国文化报》《法制文萃》《半月谈》《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中国绿色时报》《中国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公安报》《中国交通报》《中国安全生产报》《中国转业军官》《中国人事》《道路交通管理》等报刊发表的大约5000篇左右吧,有40多篇获奖。另外:投稿时,第一要有信心,第二要投对报刊媒体,这两点非常重要。祝你成功!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投稿经验介绍

2003年中国国家博物馆组建之后,时代又赋予了馆刊新的使命。在经历了历时3年半的改扩建工程之后,国家博物馆以其近20万平米的建筑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博物馆,成为国家重要的文化窗口,而“历史与艺术并重”的办馆定位,成为国家博物馆时代转型的重要标志。这就需要有一份能够反映“历史与艺术并重”的馆刊,以完善国家博物馆的学术建设。 2011年,国家博物馆对《中国历史文物》和《近代中国与文物》进行改刊,更名为《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图六),并突出“历史与艺术并重”的办刊理念。新馆刊为国际标准大16开本、10个印张、160个页码全彩精印月刊。其中常设古代史与文物研究、考古学研究、艺术史研究、博物馆学研究、近现代史与文物研究、展览评论等栏目,在内容策划和布局上,充分考虑学术发展的需求,紧追学术前沿,并结合博物馆主要的业务工作,配合重要展览、馆藏文物,随时增加相应专题栏目。 截止至2013年末,《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已经出刊10期,集中刊出业内专家的论文。其中围绕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抗倭图卷》组织的“比较研究:《抗倭图卷》与《倭寇图卷》”,围绕“20世纪中国美术名家系列展”之潘天寿、李可染、黄胄艺术展组织的“20世纪中国美术研究”,围绕德国“启蒙之艺术”大型展览以及“启蒙之对话”系列论坛组织的“启蒙的艺术”等专题,引人注目。 中国国家博物馆学术委员会中国国家博物馆学术委员会主要职责:组织学术研究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的论证、科研课题的立项和验收评审、科研成果奖励的评审、学术成果水平的评估,为学术研究和发展相关的决策提供咨询和建议。学术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学术研究中心,主要负责学术委员会活动组织和日常工作管理。 《国博讲堂》是中国国家博物馆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学术交流平台,它以“历史与艺术并重”为举办宗旨,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就相关领域的前沿问题和热点学术问题发表精彩演讲。截止至2013年末,《国博讲堂》已经举办讲座40余场,内容涵盖历史、艺术、文物考古等多个领域。

《中国博物馆 》是 国家级普刊,非核心复合影响因子:523 综合影响因子:102 主管单位:国家文物局 主办: 中国博物馆学会周期: 季刊出版地:北京市语种: 中文;开本: 16开ISSN: 1002-9648CN: 11-1462/G2历史沿革:现用刊名:中国博物馆创刊时间:1984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是国家级核心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主办: 中国国家博物馆周期: 月刊出版地:北京市语种: 中文;开本: 16开ISSN: 2095-1639CN: 10-1005/K历史沿革:现用刊名: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曾用刊名:中国历史文物;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创刊时间:1979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0)

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东侧,东长安街南侧,与人民大会堂相对称布局,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原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基础上组建而成,是一座系统展示中华民族悠久文化历史的综合性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前身分别是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原先两馆合为一体,以中央大厅为界,北半部是中国革命博物馆,南半部为中国历史博物馆。  该建筑于1958年11月动工,1959年与人民大会堂同时建成。为1959 年建国10周年首都十大建筑之一。同年10月1日,在国庆十周年之际,开始接待观众。1961年7月正式对外开放。整座建筑南北长313米,东西宽149米,总建筑面积达69000平方米。中央部位和两翼的中部是四层建筑,其余部分为三层。在总出人口处,24根方柱组成了富有中华民族风格的11孔巨型方柱式门廊,门廊两端是两座高达83米的柱楼。廊额上黄色和红色石料镶嵌成的多面红旗簇拥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浅黄色的外墙和用玻璃砖镶成的金黄翠绿的屋檐,色彩鲜明。

回答 您好,中国国家博物馆,英文National Museum of China,简称国博,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东侧,东长安街南侧,与人民大会堂东西相对称,是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国博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2013年末,中国国家博物馆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藏品100余万件,展厅48个。 国博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是中华文物收藏量最丰富的博物馆之一。2012年游客接待量达到537万人次,2013年达到745万人次 。 2019年4月10日重装开馆。国博同时还宣布了4月11日将在国博举办的三场活动--"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的功能与使命"全球博物馆馆长论坛、"殊方共享--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海外藏中国古代文物精粹·英国大英博物馆卷》新书首发式。 您好,中国国家博物馆,英文National Museum of China,简称国博,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东侧,东长安街南侧,与人民大会堂东西相对称,是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国博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2013年末,中国国家博物馆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藏品100余万件,展厅48个。 国博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是中华文物收藏量最丰富的博物馆之一。2012年游客接待量达到537万人次,2013年达到745万人次 。 2019年4月10日重装开馆。国博同时还宣布了4月11日将在国博举办的三场活动--"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的功能与使命"全球博物馆馆长论坛、"殊方共享--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海外藏中国古代文物精粹·英国大英博物馆卷》新书首发式。 更多6条 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投稿经验介绍

湖南省博物馆游记 湖南省博物馆位于长沙市开福区,馆藏文物丰富,特别以马王堆汉墓文物、商周青铜器、楚文物、历代陶瓷、书画和近现代文物等最具特色。 湖南省博物馆内绿树成荫,环境幽雅,历年修建的老陈列楼、办公楼和新陈列大楼等建筑古朴典雅,各具时代特点。 大楼通过空调和楼宇自动控制系统保持温度和湿度的恒定,设备先进。楼内设有陈列展室等,展示、接待功能齐全。《马王堆汉墓》、《湖南名窑陶瓷》、《湖南省商周青铜器》、《湖南十大考古新发现》、《馆藏明清绘画》等常设陈列及临时展览在这里展出。 从宏伟而精致的外观上看这座湖南第一,全国前列,世界著名的博物馆就深深的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和对祖国的灿烂的文明的崇拜和自豪。 马王堆汉墓陈列是该馆的基本陈列。有薄如蝉翼的素纱单衣、完好无损的印花敷彩丝绵袍、精巧绚料的刺绣、光亮如新的彩绘帛画和雕刻精致的木佣等等。马王堆汉墓中出土了这么多的丝织品和刺绣作品,难怪古代的中国被世界公认为“丝绸发源地”了。我想,现在丰富多彩的美丽湘绣大概是丝绸大国的耀眼光辉的一种继承和复兴吧。 在里面看到这些数不清的无价之宝,我的好奇心和渴望知道得更多的心情就更加强烈了。博物馆还给我们安排了一个讲解员,我们跟在他后面一路听着,学到了不少关于馆藏文物的知识。而最叫人惊叹的是一具深埋地下2100多年而保存完好全身润泽的女尸,也就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她的尸体到现在已经保存了两千多年。她被保存得相当好,就像是刚刚死去不久的新鲜尸体,这种技术甚至超过了古埃及闻名世界的干尸木乃伊。由于我的时间有限,没能看到更多文物,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肯定还会再来的。参观完了以后,我和许多其他游客一样,买了一些纪念品,我选的是“四羊方尊”的复制品,我国最著名的青铜器之一。 看到马王堆汉墓文物,总有说不完的话,因为这里蕴藏着太多神奇的传说与动人的故事。驻足于这批精美绝伦的文物中,愉悦的不仅是我们的眼睛,还有心灵。当我们步入这历史与艺术的殿堂,就开始不停地追寻着2100年前中国文明的神奇与辉煌。 湖南省博物馆荟萃了湖湘大地的文物遗珍,展现了湘楚文明的来龙去脉,在当今喧嚣日甚的都市内,不失为优雅宁静的文化休闲去处,是了解湖湘文化的最佳窗口。

简介:湖南省博物馆是湖南省最大的历史艺术类博物馆,占地面积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万平方米,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央地方共建的八个国家级重点博物馆之一、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文化强省建设有突出贡献先进集体。 湖南省博物馆自建馆以来,就以保护、传承优秀历史文化为己任,集文物征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服务于一身。多年来,作为长沙市的文化地标,她吸引了成千上万游客前来参观,是代表中华区域文明的国家级重点博物馆,是人们了解湖湘文明进程、领略湖湘文化奥秘的重要窗口。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与发展,湖南省博物馆在陈列展览、社会教育、公共服务、文创开发、运营管理等方面成绩显著,现已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博物馆之一,并跻身国际先进博物馆行列。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投稿经验介绍

播放的电视剧,有的人则兴高采烈地在聊天。 一个多小时后,汽车进入上海市区,我们也仿佛进入一个被林立的高楼大厦包围的 “都市丛林”。一边是川流不息的车水马龙,一边是风格各异样的一座座高楼大厦,构成了典型的上海景象。 下午一点钟,我们到达了上海科技馆。这次我们的游览方式是从一楼游览到顶楼。上海科技馆南临浦东世纪公园,,总投资15亿元人民币,以“自然·人·科技”为主题。2001年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就是在此举行的。它由天地馆、生物馆、智慧馆、创造馆和未来馆组成,几乎可以容纳现代科技的任何展示,体现了上海国际大都市21世纪的科技一流水平,是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科技馆。 上海科技馆外形独特,由硕大球体和4层的框架结构组成,整展馆以转合的弧形平面,螺旋上升立体,将立体复盖在一片由西向东缓缓升起的1万平方米的巨型翼状屋顶下,正好与科技馆的展示功能浑然一体,相映生辉。 建筑内最抢眼的是拥有2000平方米的中央大堂。那直径20米、形如地球的蛋黄悬浮球体矗立在卵形的中央大堂,即象征生命的孕育,又寓意宇宙的无限。球体内是极具特色的激光演示。大堂内巨大的马门溪龙化石和舞蹈机器人相映成辉,让你惊愕历史的深远和现代科技的深奥。进入地壳探区,苍穹的夜色中,不时有流星彗星从头顶掠过,让你置身太空的感觉;在生物万象展区,典型的活体雨林和生态景观,让你充分享受回归自然的乐趣;儿童科技园里,孩子们可利用激光操纵“光控飞机”、“栏河发电”,可经历独立探索、团队合作、竞争挑战等考验;到了智慧之光展区,你必须使出浑身解数,才能通过隧道幻光历险、陡壁吸盘攀越、雷区红外探测等关卡,在获得意外惊喜的同时理解相应的科学原理。 正是如此,科技馆才不断给我们以惊喜,我们亲身参与体验了各种视听娱乐活动,感受到了现代信息媒体影视技术的无穷魅力,我们的参与意识、想象能力得到了鼓励和激发。当然胆小的通讯员不时地会被那些栩栩如生的蛇,蟑螂,蜘蛛等吓得胆战心惊。但我并没有被这些动物们吓怕,我不断地逗逗小蜘蛛,向高空中的蝴蝶眨眨眼睛,仿佛又回到了童年。参观的过程中,每个地方都让我倍增知识,感觉像上了一堂堂科普课。 或许正是带给了我们很多乐趣和知识,使我觉得上海科技馆虽然不像东方明珠、金茂大厦等一系列标志性建筑、以矗入云霄、直指苍穹的高度傲人,却以近10万平方米的博大胸怀,涵盖科学、技术、人类、自然,“包容”中外、古今、未来乃至整个宇宙而震撼了我们的心灵。 我们在科技馆逗留了近4个小时才基本参观完毕。傍晚时分,乘车返回苏州。在回来的路上,我还在回想着上海一日游的精彩有趣,心想以后还要再来参观

上海《科学教育与博物馆》杂志社是2001-12-07在上海市黄浦区注册成立的全民所有制,注册地址位于上海市延安东路260号。上海《科学教育与博物馆》杂志社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1010142501490XH,企业法人张光斌,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上海《科学教育与博物馆》杂志社的经营范围是:刊物的出版、发行、销售,承办《科学教育与博物馆》杂志内广告。 【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在上海市,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237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100-1000万 规模的企业中,共2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上海《科学教育与博物馆》杂志社更多信息和资讯。

《教育界》杂志不错,纯教育的省级期刊,可以试试。他们的官方网站:

温州科技馆是温州市公益性科普教育基地之一,整个展厅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共有展品展项231多件套。是具有温州特色的标志性科普教育基地。温州科技馆,北展厅以少年儿童为主要参观对象,单独设置娱乐性较强的少儿科技天地展区。南展厅分为三层,展示主题以“3F”布置, FIELD- FRONTIER- FUTURE(科学大地、科学开拓、科学未来);此外还设置一座动感4D影院的特效影院。温州科技馆温州科技馆借鉴了各地科技馆的一些成功经验,在展示内容设置不仅基于基础理论的推广,而且充分体现我国先进科学技术及其发展的趋向,充分体现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是具有温州特色的标志性科普教育基地。她容纳了瓯越科技文化的深厚积淀,她秉承了温州人“敢为天下先”的创业精神,这是一颗熠熠生辉的瓯越明珠;她承载着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与方法的崇高使命,是温州人民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是一座英姿勃发的科学殿堂。温州科技馆整个展厅共分南北两个部分。一楼一楼北面展厅以少年儿童作为主要参观对象,设置了水世界、太空船、体能训练营等展项,将趣味性、知识性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让广大少年儿童在互动中获得到科学启迪。南面展厅分为三层,展示主题以“3F”布局设置,FIELD—FRONTIER—FUTURE(科学大地、科学开拓、科学未来)。一楼为基础科学展区,基础科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石,设置了科学语言、音的感知、视觉与色彩、力与机械以及电与磁等展厅,通过对基础科学经典展品的演示,将抽象、复杂的科学原理,转变成直观、简单的现象,展现在观众的眼前。此外,一楼还配有一座4D动感影院,让游客不但能在科技馆里学到科学知识,还能享受到科技带来的全新娱乐体验。二楼二楼为应用科学展区,科学技术的发展最终是为了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和谐,二楼展厅设置了全息音响、立体交通、古代天文、新能源与新材料,小制作工坊,体感游戏乐园展厅,就是从科学技术在生产、生活方方面面的应用来展示科技为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变革。三楼三楼为前沿科学展区,21世纪新兴科技迅猛发展,我们选取了计算机数码技术、纳米技术、机器人技术这三个方面,设置三个主题展厅,设置了许多参与性、互动强的展品,让观众近距离的接触,了解前沿科学的发展趋势。其他的你在到网址上找找吧:望采纳~~~

介绍博物馆的杂志

期刊来讲都有不同的侧重点,看你侧重那方面  《收藏家》杂志是北京市文物局主管,收藏家杂志社编辑出版的收藏类专业核心期刊。延请国内最著名的文物鉴定专家和收藏界知名人士组成编委会,1993年创刊以来,曾荣获“首届国家期刊奖”,第二届“百种全国重点社科期刊”和“高知名度、高学术水平”的双高奖。以其深湛的学术品位、高度的权威性和美轮美奂的图版印制,赢得了海内外收藏家、文博艺术界研究人员及广大收藏爱好者的青睐。  本刊刊载古今中外收藏界趣闻轶事,评介、推介国家馆藏和民间珍藏的文物、书画艺术精品,介绍各类藏品鉴赏、珍藏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及时报道国内外收藏界与艺术市场的最新资讯。设有:最新报道、博物精华、赏玩手札、真伪辨微、公私秘藏、知津问津、百科长廊、拍品点评、艺术市场、国宝巡礼以及拍前预览、拍后综述等栏目。  杂志简介:  《文物天地》是老牌杂志,也是本"新"杂志。"老"是指《文物天地》创刊20多年,在文博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新"是《文物天地》的重新定位:立足文博界,面向全社会的文物艺术品收藏者。  《文物天地》以宣传贯彻国家文物方针政策为宗旨,传承历史文化,倡导收藏文明,积极引导民间收藏和艺术品投资的健康发展。依托中国文物报社的渠道、专家作者队伍,《文物天地》的内容具有文物博物馆、收藏、拍卖行业权威水准,给读者提供好读(文字生动)好看(图片精美)、可信可靠的文本,和最新最快最受业界关注的信息。全刊分为关 注、人物、鉴赏、考古、收藏、市场、资讯七大版块,以内容"新"、表述"新"和视觉"新"来多层次多视角地反映文物艺术品收藏事业。  中国文物报社在文博行业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有着行业尖兵的模范作用,尤其是《文物天地》杂志在收藏、拍卖界有很高的知名度,发行量在几万册,随着收藏、拍卖、投资行业的不断升温,发行量继续呈现上升趋势,现已拥有为数众多的读者群,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收藏》 最偏向收藏大众的一本收藏类杂志。3次入围国家期刊奖的权威期刊。  追求大众化、面向低端收藏群体是《收藏》的根本特色。强调收藏文化,普及鉴藏知识,门类繁杂众多,对瓷器、书画、钱币、邮票关注较多。  《收藏家》 最讲究学术水平的一本收藏类杂志。国家高知名度、高学术水平期刊。  突出大型文物展览报道,偏重古董与书画鉴藏,品位非凡是其最大特色。  《收藏界》 最爱搞评选活动的一本收藏类杂志。中国收藏界年度评选创建机构。  “主编视线”敢于讲真话,打起假来毫不含糊。侧重瓷器杂玩,关注当代收藏。年度事件和人物评选轰轰烈烈。  《鉴宝》 最关注收藏文化的一本收藏类杂志。  依托央视《鉴宝》节目,致力于“让中国传统文化回归”,让更多的人珍视传统,热爱收藏是该杂志的追求和理念。集鉴藏知识与市场报道于一身。  《艺术市场》 离市场前沿最近的一本收藏类杂志。文化部主管国家级艺术类核心期刊。  突出市场,侧重拍卖,关注行情,投资指导性强。具有高度的新闻敏感性,专题策划能力强,“讨论区”经常探讨热点话题。  《文物天地》 最有媒体公信力的一本收藏类杂志。国家文物局主管的权威期刊。  202期的老杂志,2004年改版,由文物转向市场。敢于对国内艺术品市场弊端加以抨击,并就敏感话题展开学术争论。每期的“关注”栏目是一大看点。  《艺术与投资》 最关注当代艺术的一本收藏类杂志。  由杭州迁至北京798,突出当代艺术,关注画廊业动态。书画辨真识伪办得有声有色,对收藏爱好者大有裨益。  《艺术财经》 最追求财经气息的一本投资收藏杂志。  地处望京,倚靠中央美院师生资源。强调财经、学术,突出市场分析,侧重行情盘点和未来趋势研判是该杂志的一大特色。  《艺术新闻》 最具海内外视角的一本收藏类杂志。  突出新闻资讯,重点报道内地、港、台三地和苏富比、佳士得拍卖的最新动态。信息量大、专题深,侧重古董与当代艺术、新闻与艺术二者兼得。  《artvip艺术发现》 中国印量(每期20万册)最大的一本艺术品收藏投资理财直投杂志。  在全国一、二线机场书店直投,面向中高端收入群体和银行理财客户。以“艺术投资,价值发现者”为办刊宗旨,突出艺术品投资、理财和交易。

楼上说的是考古和文物方面的,博物馆只有《故宫博物院院刊》列入了cssci扩展目录,除此之外,文博方面最好的应该就算是《中国博物馆》了。

  • 索引序列
  • 中国博物馆杂志投稿经验介绍
  •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投稿经验介绍
  •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投稿经验介绍
  •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投稿经验介绍
  • 介绍博物馆的杂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