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我国纺织品出口论文

我国纺织品出口论文

发布时间:

我国纺织品出口论文

太难

[摘 要] ATC(Agreement on Textile and Clothes)即《纺织品与服装协议》的简称, 随着2005年1月1日ATC有效期的终止,国际纺织产业贸易进入后ATC时代。实施超过40年的全球配额制度基本终结,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向自由化迈进了实质性的一步。美国、欧盟等主要的纺织品服装进口国对除中国以外的其他WTO成员国全面开放了纺织品服装市场。国际纺织品服装市场份额的分配基础开始由配额向竞争力转变。很多一直受配额限制的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的纺织产业的竞争力得到了发挥的空间,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有了较大的增长。基于这一背景,本文对后ATC时代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后ATC时代 纺织品服装贸易 经过多年来的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纺织品服装生产大国。近年来,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来,在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强劲推动下,纺织行业快速发展。棉纺、丝绸生产能力居世界第一位,化纤生产能力和化纤总产量居世界首位,毛纺生产能力居世界第二位,棉纱、棉布、丝和丝织品产量居世界首位,昵绒产量居世界第二位。纺织工业三大最终产品服装、装饰用纺织品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中服装产量居世界第一位。2006年纺织品服装出口1471亿美元,进口181亿美元,其中一般贸易出口1059亿美元,民营企业出口同比增长达到0%,占纺织品服装出口的0%。按出口交货值计算,我国纺织品服装内需仍占工业销售产值的1%。2006年,行业城镇企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30亿元,同比增长1%,其中纺织业投资同比增长6%,增幅有所回落,服装业投资同比增长7%,化纤业投资同比增长9。东部沿海地区投资回落,中西部地区投资有较大增长。 从我国纺织产业的出口市场来看,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是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主要国家和地区,三者合计占2006年我国纺织品出口总额的30%,服装出口总额的51%。非配额地区成为拉动增长的主要力量。对非配额地区(包括欧盟、美国、土耳其以外的所有国家和地区)出口共计4亿美元,占服装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二,增幅达到1%,远超过配额地区。随着欧美对我国纺织品服装产品重设配额限制,我国在市场多元化开拓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韩国、越南、加拿大等国加大了出口的力度。服装贸易中,针织服装、梭织服装和衣着附件三大类商品出口额分别增长9%、4%和8%。其中棉制、化纤制和毛制服装的出口增长都比较快,增幅分别达到6%、31%和20%。丝制服装出口下降6%。出口数量增长最快的是棉制服装和化纤制服装,增幅分别达到6%和20%。服装中的针织服装和梭织服装进口分别增长1和3%,其中棉毛制和化纤制服装的进口增长较快,增幅都接近10%,棉制服装进口增长6%,只有丝制服装进口下降。2007年1月~6月,纺织品服装出口总值为3亿美元,增长3%。其中,纺织品出口2亿美元,增长8%;服装出口1亿美元,增长7%。表1和2分别显示了我国纺织品和服装主要进出口市场统计情况: 下面就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在对外经贸中的地位及世界市场上的地位进行分析: 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在对外经贸中的地位 (1)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在我国出口贸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从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来看,我国已成为世界纺织品服装的最大供应国,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多年来一直呈快速增长趋势。中国加入WTO也为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带来了很好的机遇和发展空间。1985年纺织品出口仅为4亿美元,而到2006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约1440亿美元,同比增长51%,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86%。其中,纺织品出口488亿美元,同比增长70%;服装出口92亿美元,同比增长90%。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对全国出口贸易的贡献率已达到20%。由于出口的迅速增长,我国纺织业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已越来越高,目前对外依存系数在40%以上,是我国出口依存度最高的产业。因此,纺织品出口在我国出口贸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2)纺织品服装贸易是我国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纺织品出口一直是我国贸易顺差的最大来源。尽管纺织品服装在全国货物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近年来有所下降,但纺织品服装贸易的大幅顺差始终是支持全国贸易扭转逆差局面和维持顺差增长的中坚力量。2002年贸易顺差为430亿美元,占全国比重158%,是净创汇的行业。2005顺差超过了900亿美元,占同期全国贸易顺差1018亿美元的90%。2006年全国纺织品服装累计贸易顺差额为1259亿美元,增长6%,在全国货物贸易总顺差中所占的比重为9%,比上年减少了2个百分点,纺织品服装对全国货物贸易总顺差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减弱。 (3)纺织业对我国就业率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纺织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它为我国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纺织行业快速发展和提升,对大批农民转为产业工人,农村城镇化,促进解决二元经济,为工业反哺农业承担了重要的历史责任。2004年工业普查结果,纺织行业中法人企业达3万户,从业人员达8万人,包括其他类型的单位,国内纺织业现有直接就业者1900万人,间接就业者超过1亿人。2005年全国规模以上出口企业5万家,就业者约630万人。《2006年1-12月纺织全行业经济运行分析》显示,2006年1月~12月,我国规模以上纺织全行业企业数量为39422家,行业整体从业人数25 万人,同比增加95%。ATC的终止给我国纺织业带来的发展契机已有所显现,面临全球纺织品贸易自由化的背景,我国纺织业也在进行着结构调整,在吸纳劳动力就业方面将继续扮演重要角色。 我国纺织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地位 我国纺织工业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随着出口贸易的迅速发展,对国际纺织品市场的依存度越来越高,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国和出口国。近25年来,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在全球的地位逐年上升,在世界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排名由1980年的第十位跃居1995年的第一位,至今己是连续十一年排名第一,而且总体呈不断增长的趋势。 2006年7月24日,据世界贸易组织(WTO)发表《世界贸易报告》中对纺织品贸易的评述认为: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比重已占全球24%。由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放缓和汇率变动影响,2005年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仅增长5%。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了21%,略高于2004年,在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中的比重达到了24%的新高。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占世界纺织品服装出口额的比重见图2。 资料来源:WTO官方网站 虽然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的地位比较重要,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国内方面,虽然宏观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但仍存在许多影响纺织业发展的因素,如出口退税率下调、原材料涨价、劳工成本提高等因素均造成了企业生产成本的增加和利润的减少;再者我国纺织品服装产品结构还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创新设计能力不足,技术装备水平不高,纺织工业的外部环境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长期以来,棉花购销实行垄断经营,棉花流通体制改革滞后,对国际市场变化反应迟钝,国内价格往往背离国际市场。国际方面,外贸问题政治化趋势日益明显,贸易摩擦带来的影响日益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世界范围内纺织服装生产过剩,行业利润空间很小,在配额限制取消和遭遇世界经济增长乏力时,过度竞争很难避免;我国纺织品和服装市场受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双重挤压;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仍然受到一些特殊条款的制约。例如2005年4月,美国以“市场扰乱威胁”为由,对中国出口的棉制裤子、棉制针织衬衫、棉制及化纤内衣自主启动纺织品特别限制措施调查程序,5月美国又在一周之内先后两次宣布对我国主要纺织品实施特殊保护措施。同年4月6日,欧盟不顾中方多次坚决反对,在其官方网站公布《对华纺织品特限措施行动指南》。4月24日,欧盟宣布对我9种纺织品依据指南予以调查,并称其他几类产品也将列入密切监控清单。其他国家也纷纷效仿,加拿大、韩国、印度等国相继完成对中国出口产品实施“特保条款”的国内立法。土耳其、南非、巴西、厄瓜多尔、阿根廷等都以不同形式对我国纺织品采取限制策施,或发出预警信号;纺织服装行业的国际贸易壁垒依然存在。配额取消之后,贸易壁垒尤其是非关税壁垒将成为发达国家的主要贸易保护工具。除了质量壁垒,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反倾销、反补贴等手段也对我国纺织业服装贸易产生很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郝伟民顾强:纺织工业面临的国际竞争环境与对策[J]国际经济合作,2003年第8期P14-17 [2]戴红梅刘煜:后配额时代中国纺织出口遭遇阻击战[J]纺织信息周刊,2004年第23期P8-10 [3]李娜:入世三年中美纺织品贸易变动情况浅析[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7月P50-53 [4]周顺王立:2005年中国纺织品贸易回顾[J]国际经济合作, 2006年第2期P25-28

纺织品出口论文

我也是写的这个 有空可以讨论讨论

1 我国是一个纺织品出口大国,在纺织品贸易的国际舞台中一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国际贸易的发展,我国的纺织品贸易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新形势前我们应看清的现状,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了解国际贸易的规则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改进自己的不足,利用国际贸易的规则,政府、社会、企业各自发挥自己的能力,互相合作,互相配合,提高中国纺织品的出口国际竞争力2 纺织行业是我国创汇的第一大户,但我国纺织业出口竞争秩序现状不容乐观,而且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品牌意识淡薄,整体素质不高,对国际上的各种贸易壁垒无所适从,制约了我国纺织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从出口竞争秩序的含义入手,结合我国纺织业出口现状,探寻了导致其无序竞争的原因,阐述建立合理有序竞争秩序的对策,使纺织业的出口竞争秩序更加合理、有序3

纺织品出口外文文献

纺织品出口退税的文献你可以登陆商务部网站查看对外经济贸易文告,记得有英文版的。3000个英文单词,涉及外贸术语的话,网上N多,随便搜索一下就有啦。

五千字…

很难很难找

纺织品出口文献综述

1、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由于出口退税调整的是实际汇率,而升值将会调整名义汇率,在当前汇率稳步微调的形势下,下调出口退税率,将会直接增加被调整行业的出口成本,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一些行业减少出口转为内销,另一些主要从事出口的低附加值企业将退出这个行业,从理论上讲,下调出口退税率对抑制过剩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减少资源浪费和污染的作用会更加直接。 根据近年来纺织主要子行业的经济运行监测数据显示。国内主要纺织子行业平均净利率在2%-5%左右,纺织全行业平均净利率仅为48%。2006年以来,受输欧美纺织品配额限制、原材料、劳动力价格、汇率上调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中国纺织品出口企业被成本上升等诸多问题所困扰。目前已经有很多订单滑落到巴基斯坦、印度、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行业净利率有所下降。 由于出口总额中包括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而加工贸易不涉及退税问题,因此不受退税率下降的直接影响。目前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的比例约为70∶30。退税率降低2个百分点,通过测算可知,纺织品出口退税率下调2%,将使2006年纺织全行业净利率下调06%。从退税率下调对不同子行业的影响来看,化纤行业影响最大,净利率将因此下调21%,其次为麻纺行业,净利率将因此下调13%,其他行业净利率可能下调幅度在04%-07%左右。 分析认为,纺织品出口退税率下调对行业影响的大小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 �1 行业利润空间。行业利润空间越小,出口退税率下调影响越明显,两者相关度系数高达-70%。2006年化纤行业净利率仅为94%,2007年1-7月化纤行业净利率为2%,利润空间偏小使得行业抗风险能力偏低,政策面或宏观面的略微调整都使行业整体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2 纺织品占出口比率。纺织品占出口产品的比率越高,出口退税率下调的影响越明显,两者相关度系数高达50%。根据行业数据显示,在全部出口的纺织服装产品中,纺织品占出口总额的38%,服装占62%。在纺织主要子行业中,麻制品中纺织品占比为100%,化纤制出口产品中,纺织品占比高达7%。针织制出口产品中仅有3%为纺织品,7%为服装。 �3 贸易竞争力。贸易竞争力系数�又称特化系数或出口竞争力系数 =�出口-进口 /进出口总额,它表明一个国家的某种产品在进出口贸易中的竞争力状况。商品的竞争力指数越接近100%,竞争力越强;反之,越接近-100%,则竞争力越弱。根据本网(编着注:“本网”为中国第一纺织网)数据显示,贸易竞争力越强,出口退税率下调对相关行业的影响越小,两者相关度系数高达-2%。我国丝制产品贸易竞争力系数高达90%,而毛制产品、化纤制产品贸易竞争力系数均低于平均水平,分别为0%和5%,麻制品竞争力系数仅为8%。 综合以上三点来看,行业盈利能力越低,受出口退税率下调的影响越为明显;产品出口竞争力越低,对出口退税的依赖程度越大,出口退税率下调的不利影响在相应行业中的不利影响越为明显,出口退税率的调整对于不同行业的影响有明显的方向性,选择性。有利于淘汰部分落后产能、抑制过剩行业。

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已呼之欲出,此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最核心的内容是将平均税率下调2%,主要涉及轻工、纺织、冶金、钢铁、机械等资源型出口的行业,“两高一资”(高污染、高能耗、资源型)的出口退税很可能被大降或全额取消,甚至还有被加增环保税和资源税的可能。 从现实情况来看,出口退税下调乃是大势所趋。首先,我国部分行业的出口退税率较高,这是国内一些企业常发生内讧、大打价格战的原因之一。以纺织品为例,2002年,我国取代墨西哥成为美国纺织品服装第一大进口国,但是,在美国纺织进口10大来源国中,我国纺织品平均单价仅为53美元/平方米,低于位居第二的墨西哥达24%。这是价格战的必然结果。 其次,相关好处并没有落到中国企业手中。仍以纺织品为例,目前出口型纺织企业出口退税率为13%,外商对此了如指掌,他们常常在谈判的时候将出口退税部分也算进去,拼命压低价格。由于竞争激烈,加上行业协调机制缺位,我国纺织企业不得不忍气吞声,将一部分出口退税让出,接受外商的低价。这就是说,相当一部分出口退税,最终落入了外商的手中。 第三,出口退税使得我国出口商品的价格更低(很多商品的出口价格比内销价格还低),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更大,很容易引起贸易摩擦,并招致反倾销调查,在国际贸易中处于“双重吃亏”状态。而“两高一资”商品,不仅造成了环境污染,还耗费了有限的资源,对于这种商品给予出口退税是得不偿失的,既不利于环境治理,也不利于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 第四,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贸易顺差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有增无减。研究表明,出口退税率每下调一个百分点,一般贸易出口成本就增加约一个百分点,出口增速将下降9个百分点,显然,下调出口退税率有利于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而且,这也有利于促使我国企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中走出来,提高研发能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从而,从整体上提高我国产品的竞争力。 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像纺织这样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吸纳了巨大的就业人群,我们应在出口退税降低之前,采取相关措施弥补由此给这些行业造成的不利影响。据悉,此次纺织品的出口退税率可能从13%降至11%。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和国家发改委有关部门的测算,出口退税率每降低一个百分点,纺织业利润就下降40亿元,降低2个百分点,利润就下降80亿元左右。 出口退税下调,将增大纺织行业的成本,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提价。目前,我国纺织品价格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有较大的提价空间。问题在于,我们的纺织行业仍然是散沙一片,内讧现象极其严重,倘若仅个别企业提价而另外一些企业不提价,提价的企业就有可能因遭到外商的抵制而失败。这迫切需要中国企业齐心协力一致对外,否则,中国纺织业将因出口退税降低而遭受损伤。 中国企业必须认识到,团结是自救的惟一出路,自戕只会让外商渔翁得利。有关部门和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等行业组织,应该加强行业内协调,强化行业内团结,化解出口退税下调带来的不利影响。

纺织品出口外文文献综述

1、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由于出口退税调整的是实际汇率,而升值将会调整名义汇率,在当前汇率稳步微调的形势下,下调出口退税率,将会直接增加被调整行业的出口成本,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一些行业减少出口转为内销,另一些主要从事出口的低附加值企业将退出这个行业,从理论上讲,下调出口退税率对抑制过剩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减少资源浪费和污染的作用会更加直接。 根据近年来纺织主要子行业的经济运行监测数据显示。国内主要纺织子行业平均净利率在2%-5%左右,纺织全行业平均净利率仅为48%。2006年以来,受输欧美纺织品配额限制、原材料、劳动力价格、汇率上调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中国纺织品出口企业被成本上升等诸多问题所困扰。目前已经有很多订单滑落到巴基斯坦、印度、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行业净利率有所下降。 由于出口总额中包括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而加工贸易不涉及退税问题,因此不受退税率下降的直接影响。目前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的比例约为70∶30。退税率降低2个百分点,通过测算可知,纺织品出口退税率下调2%,将使2006年纺织全行业净利率下调06%。从退税率下调对不同子行业的影响来看,化纤行业影响最大,净利率将因此下调21%,其次为麻纺行业,净利率将因此下调13%,其他行业净利率可能下调幅度在04%-07%左右。 分析认为,纺织品出口退税率下调对行业影响的大小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 �1 行业利润空间。行业利润空间越小,出口退税率下调影响越明显,两者相关度系数高达-70%。2006年化纤行业净利率仅为94%,2007年1-7月化纤行业净利率为2%,利润空间偏小使得行业抗风险能力偏低,政策面或宏观面的略微调整都使行业整体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2 纺织品占出口比率。纺织品占出口产品的比率越高,出口退税率下调的影响越明显,两者相关度系数高达50%。根据行业数据显示,在全部出口的纺织服装产品中,纺织品占出口总额的38%,服装占62%。在纺织主要子行业中,麻制品中纺织品占比为100%,化纤制出口产品中,纺织品占比高达7%。针织制出口产品中仅有3%为纺织品,7%为服装。 �3 贸易竞争力。贸易竞争力系数�又称特化系数或出口竞争力系数 =�出口-进口 /进出口总额,它表明一个国家的某种产品在进出口贸易中的竞争力状况。商品的竞争力指数越接近100%,竞争力越强;反之,越接近-100%,则竞争力越弱。根据本网(编着注:“本网”为中国第一纺织网)数据显示,贸易竞争力越强,出口退税率下调对相关行业的影响越小,两者相关度系数高达-2%。我国丝制产品贸易竞争力系数高达90%,而毛制产品、化纤制产品贸易竞争力系数均低于平均水平,分别为0%和5%,麻制品竞争力系数仅为8%。 综合以上三点来看,行业盈利能力越低,受出口退税率下调的影响越为明显;产品出口竞争力越低,对出口退税的依赖程度越大,出口退税率下调的不利影响在相应行业中的不利影响越为明显,出口退税率的调整对于不同行业的影响有明显的方向性,选择性。有利于淘汰部分落后产能、抑制过剩行业。

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已呼之欲出,此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最核心的内容是将平均税率下调2%,主要涉及轻工、纺织、冶金、钢铁、机械等资源型出口的行业,“两高一资”(高污染、高能耗、资源型)的出口退税很可能被大降或全额取消,甚至还有被加增环保税和资源税的可能。 从现实情况来看,出口退税下调乃是大势所趋。首先,我国部分行业的出口退税率较高,这是国内一些企业常发生内讧、大打价格战的原因之一。以纺织品为例,2002年,我国取代墨西哥成为美国纺织品服装第一大进口国,但是,在美国纺织进口10大来源国中,我国纺织品平均单价仅为53美元/平方米,低于位居第二的墨西哥达24%。这是价格战的必然结果。 其次,相关好处并没有落到中国企业手中。仍以纺织品为例,目前出口型纺织企业出口退税率为13%,外商对此了如指掌,他们常常在谈判的时候将出口退税部分也算进去,拼命压低价格。由于竞争激烈,加上行业协调机制缺位,我国纺织企业不得不忍气吞声,将一部分出口退税让出,接受外商的低价。这就是说,相当一部分出口退税,最终落入了外商的手中。 第三,出口退税使得我国出口商品的价格更低(很多商品的出口价格比内销价格还低),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更大,很容易引起贸易摩擦,并招致反倾销调查,在国际贸易中处于“双重吃亏”状态。而“两高一资”商品,不仅造成了环境污染,还耗费了有限的资源,对于这种商品给予出口退税是得不偿失的,既不利于环境治理,也不利于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 第四,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贸易顺差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有增无减。研究表明,出口退税率每下调一个百分点,一般贸易出口成本就增加约一个百分点,出口增速将下降9个百分点,显然,下调出口退税率有利于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而且,这也有利于促使我国企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中走出来,提高研发能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从而,从整体上提高我国产品的竞争力。 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像纺织这样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吸纳了巨大的就业人群,我们应在出口退税降低之前,采取相关措施弥补由此给这些行业造成的不利影响。据悉,此次纺织品的出口退税率可能从13%降至11%。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和国家发改委有关部门的测算,出口退税率每降低一个百分点,纺织业利润就下降40亿元,降低2个百分点,利润就下降80亿元左右。 出口退税下调,将增大纺织行业的成本,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提价。目前,我国纺织品价格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有较大的提价空间。问题在于,我们的纺织行业仍然是散沙一片,内讧现象极其严重,倘若仅个别企业提价而另外一些企业不提价,提价的企业就有可能因遭到外商的抵制而失败。这迫切需要中国企业齐心协力一致对外,否则,中国纺织业将因出口退税降低而遭受损伤。 中国企业必须认识到,团结是自救的惟一出路,自戕只会让外商渔翁得利。有关部门和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等行业组织,应该加强行业内协调,强化行业内团结,化解出口退税下调带来的不利影响。

  • 索引序列
  • 我国纺织品出口论文
  • 纺织品出口论文
  • 纺织品出口外文文献
  • 纺织品出口文献综述
  • 纺织品出口外文文献综述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