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终审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终审

发布时间: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终审

刊名: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Hoha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主办: 河海大学周期: 季刊出版地:江苏省南京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671-4970CN: 32-1521/C历史沿革:现用刊名: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时间:1999

看方向,河海大学的学报偏向水利,方向不同的化难,本人更推荐投稿一些专业方向的期刊,金属学报之类的

《中国语言文字学史料学》(高小方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3月第1版,2005年8月第2版。教育部推荐“研究生教学用书”。2.《〈尔雅〉评介》(高小方),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5月第1版《中国典籍精华丛书》本。3.《汉语史语料学》(第一作者高小方),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2月第1版。博士生“汉语史语料学”课程教学用书。4.《工具书使用与文献检索》(第一作者高小方),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5.《古代汉语》(高小方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2009年1月第2版。6.《大学语文》(高小方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用书。7.《古代汉语研究导引》(高小方等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第1版。8.《古文类选读本》(高小方参编,承担7万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4月第1版。《大学语文(大专版)》(高小方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8月第1版。《新闻语言学》(高小方主编),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2月第1版。 《汉语教学与研究》(高小方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1月第1版《江山语言学丛书》本。《大学语文》(高小方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新编版。《读书法与研究法》(高小方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高小方教授1996年以来发表的文章主要有:《〈汉语大字典〉音义指瑕》,《古汉语研究》1996年第3期。2.《关于〈广雅疏证补正〉的作者》,《古汉语研究》1997年第2期。3.《诗律与语言研究》,《南京大学中文学报》1998年第1期。4.《“古代汉语”课教学改革的回顾》,《南京大学中文学报》1998年第1期。5.《也谈比较研究》,《南京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6.《洪诚先生对于汉语史语料学的贡献》,《南京社会科学》1999年第12期。7.《论古代汉语中“非支配关系的动宾结构”──兼评“动词的为动用法”说》,《古汉语研究》2000年第2期。8.《古代汉语教学语法系统刍议》,《语文研究》2000年第4期。9.《汉语史语料学的对象、功用、研究原则与方法》,《南大语言学》第一编,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10.《论字与字、字与词的关系》,《三江学院学报》2005年创刊号。11.《〈中国语言学史论集〉序》,周远富《中国语言学史论集》,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12.《〈荀子〉中的“故曰”》,《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13.《南京大学〈大学语文〉》,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编《中国高校国家精品课程·文学类》(2003-2007),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版。14.《南京大学〈古代汉语〉》,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编《中国高校国家精品课程》(2008)(中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版。15.《语言要点分析法与“大学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国大学教学》2010年第1期。16.《“四环教学法”培养文科创新型人才》,《中国大学教学》2011年第3期。17.《大学教什么》,《学周刊》2011年第3期。18.《远航》,《艺术教育》2011年第2期。19.《〈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献疑》,《语言科学》2011年第3期。20.《说部八珍新品·序》,王同书《说部八珍新品》,作家出版社2011年第1版。贡献》(《南京社会科学》1999年第12期)7.《论古代汉语中“非支配关系的动宾结构”──兼评“动词的为动用法”说》(《古汉语研究》2000年第2期)8.《古代汉语教学语法系统刍议》(《语文研究》2000年第4期)9.《汉语史语料学的对象、功用、研究原则与方法》(《南大语言学》第一编,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等。10.《论字与字、字与词的关系》(《三江学院学报》2005年创刊号)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终审被拒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中文核心期刊,社会科学版是统计源期刊。

不是08版北大核心

刊名: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Hoha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主办: 河海大学周期: 季刊出版地:江苏省南京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671-4970CN: 32-1521/C历史沿革:现用刊名: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时间:1999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本刊为人文社科类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哲学、政治学、文学、史学、语言学、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高等教育学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学术论文、研究成果、综述等学术性文章。本刊可供有关专业的研究人员、管理人员、大专院校师生以及热爱人文社会科学的各界人士阅读和参考。

你可以看一下,微博上有一个河海大学校报的微博。或许对你有些帮助。

核心期刊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中文核心期刊,社会科学版是统计源期刊。

CSCD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等,近两年在水利工程类核心期刊中综合评价排名皆为第3

1、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民道德信仰研究》)。2、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魅力及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在研。3、主持江苏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江苏省思想政治状况研究》。4、主持江苏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共产党人精神追求研究》,在研。5、主持江苏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个体道德信仰论》(C3-033)。6、主持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道德需要论纲》7、主持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社会转型时期青少年道德信仰的培育》 1、黄明理:《婚恋道德:固守与突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2、侯惠勤、姜迎春黄明理:《冲突与整合: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实践过程对人们思想的影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3、黄明理、徐贵权编著:《伦理学原理新论》,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4、黄明理:《社会主义道德信仰研究》,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5、王家云、黄明理、邵广侠:《周恩来精神》,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6、黄明理:《公民道德信仰理论及实证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1、黄明理:《关于个人与集体、个人利益与共同利益的辩证关系——读<德意志意识形态>》,黄明理:《淮阴师专学报》1993年第3期;2、黄明理、蒋建民:《简析重义轻利的传统义利观》,《南通师专学报》1994年第2期;3、黄明理:《论道德对个体的意义》,《淮阴师专学报》1994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伦理学》全文复印,《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摘登;4、黄明理:《个体道德需要的含义及其特征──道德研究的新视角》,《淮阴师专学报》1995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伦理学》全文复印,《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摘登;5、黄明理、周志军:《关于道德需要之根据问题的历史探微》,《淮阴师专学报》1996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伦理学》全文复印,《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摘登;6、黄明理:《从人性看人的道德需要》,《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7、黄明理:《道德赏罚:道德生活的急切呼唤》,《道德与文明》1997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伦理学》全文复印;8、黄明理:《论道德的双重意义》,《学术月刊》1997年第7期;9、黄明理、张秀芳:《简论个体道德需要培养的客观条件》,《盐城师专学报》1997年第3期;10、黄明理:《论道德真理》,《淮阴师专学报》1997年第2期;11、黄明理:《杜威论道德与人性》,《学海》1998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伦理学》全文复印;12、黄明理:《周恩来:中华民族道德理想的范型》,《淮阴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第1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文播送;13、黄明理、张超:《试论中华传统女德及其现代意义》,《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5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摘登;14、黄明理、陈鸿秀:《道德之理与人的道德之需--个体道德需要论纲》,《淮阴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3期;15、黄明理、王家云:《淮、宿、连初中政治教师状况调查及建议》,《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5期;16、黄明理:《经济人的伦理精神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2期;17、黄明理:《论初中政治教师职业道德的新构建》,《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18、张超、黄明理:《周恩来与邓小平经济伦理观比较》,《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5期;19、黄明理:《马克思关于资本的伦理价值辩证》,《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1期;20、黄明理:《道德信仰研究综述》,《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21、黄明理、余小江:《论社会主义经济伦理的主体向度》,《学海》2002年第4期;22、黄明理、侯小硕:《对市场经济与伦理精神二元背离的哲学思考》,《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23、黄明理、刘莉:《对网恋的伦理思考》,《枣庄师专学报》2002年第1期;24、黄明理、宣云凤:《新<婚姻法>的伦理精神取向解读》,《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25、黄明理:《析市场经济与伦理精神不能自发统一的原因》,《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26、黄明理:《最大多数人利益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根本价值标准》,《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2期;27、黄明理、丁妍:《道德信仰危机的成因及其克服》,《伦理学研究》2003年2期;27、黄明理:《试论儒家道德信仰的根据》,《东南大学学报》2003年5期,第58-61页;28、黄明理:《在超越传统中构筑现代诚信理念》,《南京大学学报》2003年3期;29、黄明理:《论道德与个人幸福的内在统一性》,《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3年6期;30、黄明理:《论文化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性》,《广西社会科学》2003年6期;31、侯惠勤、杨亚军、黄明理:《关于“四信”问题的调查分析——基本群众的“四信”状况》,《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全文复印;32、刘俊、余小江、黄明理:《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求实》2003年第12期;33、黄明理、姜迎春、丁妍:《全国价值信仰与公民道德建设高级论坛综述》2003年第4期;34、郑勇、黄明理:《论文化多样化与意识形态一元性的辩证统一》,《求实》2003年第6期;35、黄明理:《最大多数人利益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根本价值标准》,《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36、黄明理:《宗教的道德信仰资源探析—由宗教道德擢升为道德宗教》,《学术月刊》2004年9期;37、黄明理、李德友:《论道德信仰及其意义》,《教学与研究》2004年8期,;38、黄明理:《两种不同类型的道德信仰危机辨识》,《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3期;39、黄明理:《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不彻底性的症候及原因》,《探索与争鸣》2004年3期;40、刘俊、黄明理、余小江:《物质利益原动力论:当代我国价值观的新理念》,《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第12期;41、黄明理、宣云凤:《公德、私德及道德危机》,《枣庄师专学报》,2004年第1期;42、黄明理:《大众文化的功能辩证及其人文提升》,《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43、黄明理、管爱华:《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道德信仰》,《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5年第9期;44、黄明理:《道德信仰论纲》,《江海学刊》2005年1期;45、黄明理:《由“公民道德”看当代伦理话语转换及其意义》,《道德与文明》2005年2期;46、黄明理:《在当今中国为合理个人主义正名并无可能—与黄显中同志<个人主义与市民社会>一文商榷》,《伦理学研究》2005年2期;47、黄明理:《论伦理学研究视角的创造性转换》,《学海》2005年第5期;48、黄明理:《道德的层次性:辩证维度中的道德》,《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5年2期;49、黄明理、颜长清、余小江:《论未成年人道德信仰的培育》,《南昌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50、黄明理、徐明德:《当代我国公民道德信仰的特点与信仰危机辨识》,《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51、黄明理:《市民社会伦理与国家伦理何以分离--兼与张博颖同志商榷》,《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52、黄明理、颜长清、余小江:《对“以德治”诘问之释疑--兼论法治与德治并举之必然》,《求实》2005年第11期;53、黄明理:《道德何以可能和有效之追问》,《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54、徐明德、黄明理:《论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本质区别》,《理论导报》2005年第12期;55、徐明德、熊建圩、黄明理:《信仰的含义及特征》,《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56、黄明理:《论集体主义的基本内涵和重要依据》,《江西财经大学》,2005年第6期;57、黄明理、徐贵权:《论周恩来的精神魅力》,《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6年第2期;58、黄明理、侯惠勤:《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及其对道德信仰的意义》,《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研究》2006年第6期转载;59、徐贵权、黄明理:《论公民道德信仰养成机制的构建》,2006年第6期;管爱华、黄明理《公民社会与公民道德信仰》,《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60、黄明理:《道德因果律之社会基础》,《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7年4期;61、黄明理:《对普遍伦理质疑的质疑》,《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4期;62、黄明理、张书:《当代公民道德信仰状况分析》,《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7年5期;63、丁妍、黄明理:《青少年学生的道德信仰危机、成因及对策》,《科学大众》,2007年1期;64、黄明理、吴丹:《对职业道德信仰状况的调查分析——以江苏为例的抽样调查》,《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65、黄明理:《论人性之善及其彰显限度——由汶川大地震引发的人伦思考》,《伦理学研究》2008年5期;66、黄明理、宣云凤:《当前我国公民社会公德信仰状况研究——以江苏为例的抽样调查分析》,《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4期;67、黄明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当代魅力》,《学海》2008年3期;(24)黄明理:《善恶因果律的现代转换——道德信仰构建的关键概念》,《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3期,人大复印资料《伦理学》2008年第7期全文转载;68、黄明理:《论“周恩来精神”提出的依据》,《毛泽东思想研究》2008年1期;69、黄明理、张秀芹:《论马克思的人性观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2期;70、黄明理、刘小华:《论制约马克思主义掌握群众的因素》,《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3期;71、黄明理、陈奎庆:《论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魅力及张显路径》,《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8年12期;72、王集权、黄明理、罗高峰:《当代公民婚姻道德观状况实证研究——基于对江苏省的调查》,《道德与文明》,2008年第5期;73、蔡玉莲、黄明理:《青年时期邓颖超婚恋自由信仰及其启示》,《南昌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74、黄明理:《马克思人性论思想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5期;75、黄明理、刘小华、张秀芹: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诚信信仰危机及其克服,《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9年第3期;76、黄明理:辩证维度中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河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3期;77、黄明理、傅欣:《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怀疑论之回应——兼解读<共产党宣言>两个重要论断》,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9年3期;78、黄明理、赵政委、戴锐:《论马克思主义的魅力与其大众化的内在逻辑》,《河海大学学报》(哲社版)2009年3期;79、陈奎庆、黄明理:《马克思主义哲学魅力弱化之反思——兼论哲学去意识形态化倾向》,《南京社会科学》,2009年第10期;80、王集权、黄明理:《论以人为本的语境和功能边界——基于道德价值维度的反思》,《道德与文明》,2009年第6期;81、黄明理、刘维兰:《马克思主义哲学去意识形态化倾向之反思》,《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82、黄明理、张秀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制约因素的认识论分析,《齐鲁学刊》,2010年第2期;83、黄明理、谈育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性的当代反思》,《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10年4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0年5期摘登;84、王集权、黄明理:论眼界与境界对社会制度评价的影响,《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0年9期;85、张秀芹、黄明理:《意识形态的“泛化”、“非化”和“再化”的历史反思及其启示》,《求实》2010年3期;86、黄明理、宣云凤、窦富吉:《试论当前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0年5期;87、黄明理、周晶:《论主体论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眼界与境界》,《河海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88、黄明理、陈悦:《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历史演进及其启示》,《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1年2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2011年7期转载;89、黄明理、王玉萍:《当代意识形态的问题与解题--读侯惠勤《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与当代中国》,《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年10期;90、刘维兰、黄明理:《马克思劳动发展逻辑及对资本主义批判与超越》,《求索》,2011年10期;91、张春、黄明理:《中西方道德信仰传统的差异性论纲》,《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92、黄明理、吕林:《泛道德化批判论析》,《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年第12期,《新华文摘》2013年第9期摘登,《北京日报》2013年2月25日理论周刊摘登;93、黄明理、杨成敏:《抽象的人与人的抽象:马克思人性观与时俱进的创新》,《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94、黄明理、徐青:《论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自觉与理论自信》,《理论探讨》2012年第6期;95、徐之顺、姚润皋、黄明理:《论新时期宣传思想文化主战线、主阵地、主力军的战略地位》,《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2年第6期;96、黄明理:《论“八荣八耻”荣辱观的伦理创新意义》,《群众》,2012年第6期;97、杨斌、黄明理:《马克思主义观研究综述》(上),《河海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98、杨斌、黄明理:《马克思主义观研究综述》(下),《河海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99、李映红、黄明理:《论河流的主体性及其内在价值——兼论互主体性的河流伦理》,《道德与文明》,2012年第1期;100、黄明理、力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自信与信仰研究》,《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101、黄明理、杨斌:《马克思主义批判观与泛道德化批判的反思》,《南京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3年5期摘登,人大、复印资料《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2013年10期复印;102、黄明理、曹天航:《论道德回报与道德回应》,《江海学刊》2013年第3期。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终审

《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 是苏州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其前身为1906年创刊的《学桴》,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校文科学报。办刊宗旨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贯彻 “双百”方针,追踪理论前沿和学术热点,刊发既有问题意识又有理论深度的学术性文章,反映国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取得的成果。读者对象面向国内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研人员、教师和学生》主要栏目设有“学术关注”、“哲学与时代问题”、“法治与社会发展”、“城镇化问题研究”、“明清近代诗文研究”、“吴文化研究”等专栏。收录情况该刊一直被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收录,并入选2010-2011年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获奖情况2009年被评为华东地区优秀期刊;2010年被评为全国高校三十佳社科期刊。 刊名: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uzhou University(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主办: 苏州大学周期: 双月出版地:江苏省苏州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1-4403CN: 32-1033/C邮发代号: 28-50历史沿革:现用刊名: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曾用刊名: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时间:1906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

211学校相比不错。这要看拿苏大和哪个学校一起衡量,不过在211高校里苏大算是很不错的,地理位置也好。我觉得南京师范和苏大差不多。(不过更喜欢苏大,毕竟母校)

苏州大学学报由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和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4本期刊组成。《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原名《苏州医学院学报》,1960年创刊,1986年,经国家科委、中宣部批准,《苏州医学院学报》列入国家正式出版刊物。2000年,苏州医学院与苏州大学合并,《苏州医学院学报》编辑部也并入苏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起更名为《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你好,我是苏州大学人文学院的老师,有苏大教师证可出示。今年苏州大学预计在各专业招收80个学生,主要针对高考成绩发挥失常,想继续读大学的同学开办的。苏州大学是一所名牌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校,苏大的特色自考受到社会广泛承认,待遇和高考考进来的学生一样。要求通过全部考试课程,准予毕业,并且发苏州大学毕业证书。

  • 索引序列
  •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终审
  •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终审被拒
  •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终审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