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遥感学报编辑部邮政编码是多少

遥感学报编辑部邮政编码是多少

发布时间:

遥感学报编辑部邮政编码是多少

那里没有邮政编码的,001876是牙买加的国际代码,打电话用的!!寄信去写英文地址就可以了!!

安徽宿州萧县邮编:235272。 谢谢!!

邮政编码是什么意思怎么填

遥感学报编辑部邮政编码是多少啊

就哭哭哭就

PhysicsReviewLetters,这个期刊分的很细,每个volume涵盖某个特定方向,望采纳,谢谢!

学校隶属关系:教育部电话:0431-5684088学校所在地: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5268号 传真:0431-5684009邮政编码:130024 网址:http://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成立于1996 年,其前身为地理系和环境科学系。地理系成立于1949 年,最初为东北师范大学史地系的一部分,也是新中国在东北根据地最早建立的地理系。环境科学系成立于1986 年,其前身是1978 年建立的东北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是我国高校中最早创办的培养从事环境科学研究、教学和环境保护人才的基地之一。地理系设有人文地理、自然地理、地理信息系统3 个教研室;环境科学系设有环境科学、环境生态学、环境工程3 个教研室。学院还包括东北亚地理研究所、环境科学研究所、泥炭沼泽研究所、城市规划研究设计院等科学研究单位。2002年学校成立“东北师范大学中国东北研究院”,挂靠在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现有教授29 人,副教授24 人,高级工程师5 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8 人。近5 年来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级别课题118 项,其中国家重大课题2 项。拥有人文地理学、环境科学、区域经济学3 个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建有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拥有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学、区域经济学6 个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生态学、环境科学、地理信息系统5 个本科专业。一、专业设置本科专业地理科学专业为师范专业,主要培养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地理教育工作和地理工作者。开设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为非师范专业,主要培养从事城市规划、国土资源(土地)管理、区域规划等方向的专业技术人才和政府公务员。环境科学专业为非师范专业,主要培养环境监测、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质量评价及环境污染控制等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生态学专业为非师范专业,主要培养生态监测与评价、生态工程与生态系统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城市生态建设等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为非师范专业,主要培养应用数字技术从事城市、交通通讯、国土、自然资源、环境保护与监测等工作的管理与建设人才。硕士专业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包括资源环境经济学、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2个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包括区域开发与规划、区域经济与管理、国际区域经济学、区域可持续发展4个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包括地理教学论一个研究方向。自然地理学包括国土资源及规划管理、湿地与环境演变、资源环境信息工程3个研究方向。人文地理学包括区域经济地理与区域开发、城市地理与城乡规划、文化地理与区域旅游开发、经贸地理与物流4个研究方向。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包括遥感信息分析、GIS理论与开发、专题地图编制3个研究方向。城市规划与设计包括区域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小城镇规划、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3个研究方向。环境科学包括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地学3个研究方向。环境工程包括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生态治理工程3个研究方向。土地资源管理包括土地资源管理、土地规划、土地评估3个研究方向。博士专业区域经济学包括区域经济开发、区域经济现代化、城市与区域整合研究、区域科技创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区域资源整合与可持续发展7个研究方向。自然地理学包括综合自然地理学、植物地理学、湿地生态学3个研究方向。人文地理学包括区域经济地理、人文地理学理论与方法、城市地理学理论与实践、区域经济地理与区域规划4个研究方向。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包括空间信息集成分析模型1个研究方向。环境科学包括环境生态学、环境规划与评价、保护生物学、生态毒理学、环境污染化学、环境分析化学、低温等离子体与污染控制工程、放射环境学8个研究方向。二、师资队伍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员110人(其中专业教师80人),其中教授29人(博士生导师18人)、副教授26人,具高级职称的教师约占70%,讲师16人,助教9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29人,约占36%,具有硕士学位的36人,占教师比例的半数。学院聘请了两位校外教授作为“特聘教授”,其中一位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三、人才培养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了为基础教育服务的鲜明的办学特色。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创造和谐的人文环境。教学上注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积极实践“宽口径、厚基础、精专业、多出路”的培养模式,构建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的课程体系,注重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近5年来学院为中等学校、大专院校、科研机构、政府职能部门及企事业单位输送博士、硕士研究生249人、本科毕业生911人。2004年上半年,学院有在读博士研究生91人,硕士研究生216人,本科生680人。四、办学特色与优势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拥有大批年富力强的学术水平很高的教师,教师梯队结构合理,既有资深的院士和博士生导师,也有高学位的年轻的学术骨干,具有地理学、环境科学、生态学和地理信息系统多学科交叉的明显优势。近年来已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18项,在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869篇,已形成鲜明的区域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和城市规划、湿地科学和地理信息理论与技术的研究方向,拥有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和先进的区域开发信息系统实验室,图书资料和网络资源丰富,为国家培养了大量区域经济、城乡规划管理、国土资源环境监测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高级复合型人才。五、实验室建设经过多年建设及重大研究课题的开展,本院教学条件不断改善。现有多媒体教室,自然地理(地质、生物、土壤)实验室、区域开发信息工程实验室、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环境科学实验室、生态学实验室、环境工程实验室以及计算机房等设施。2002年,经批准,在学院设立了国家环境保护“湿地生态与植被修复重点实验室”。学院图书资料室拥有中外藏书5万余册,中文期刊245种,外文期刊42种。学院网站、地学信息港网站通过校园网与因特网相连。六、“九五”以来的科学研究简况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科学和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有着雄厚的历史积累和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多年来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国家的科学事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显著的贡献。主要研究方向有:区域经济地理学、湿地科学、城市地理与城乡规划、综合自然地理、地理信息理论与技术、生物地理与生态恢复、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环境生态学、有机污染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区域环境规划与评价、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等研究方向。近5年来本院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18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5项、“973”项目1项、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项目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项目总经费2396万元。近3年来,在SCI检索的期刊《地理学报》、《环境科学》、《地理科学》、《地理研究》、《第四纪研究》、《古地理学报》、《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生态学报》、《湖泊科学》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869篇,出版学术专著36部。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与地质学密切相关的第四纪环境演化和湿地环境演化的科研工作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多个项目得到国家资助,在环境代用指标和东北季风区全新世环境演化和定量古生态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七、国际合作与交流广泛地开展对外学术交流是学院长期坚持的方针。近年来对外学术交流不断发展,与俄罗斯、日本、德国、白俄罗斯、韩国、朝鲜、蒙古等国家和地区的有关科研部门、大学建立了长期的学术交流和科学研究的合作关系。(撰稿:介冬梅、王升忠)

遥感学报编辑部邮政编码是多少号

附录 APPENDIX附录 APPENDIX第三十九届理事会理事长:徐绍史常务副理事长:孟宪来副理事长: (按姓氏笔画排序)王京彬 马永生 邓 军 刘玉辰 朱伟林 李丕龙 李金发 杜金虎 邱建刚 范蔚茗 徐水师 琚宜太秘书长: 朱立新常务理事: (按姓氏笔画排序)朱 晴 朱立新 李建伦 李耀刚 杨文采 沈建忠 姜建军 胡清波 柴育成 阎凤增 彭土标 彭齐鸣 董树文 韩豫川潘 懋理事: (按姓氏笔画排序)丁 俊 丁孝忠 万 力 马申达 马永生 王 平 王 达 王小烈 王云龙 王立峰 王训练 王汝成 王志红 王果胜王京彬 王建青 王瑞江 毛景文 方先知 邓 军 邓运华 邓志奇 石建省 龙长兴 田凤鸣 田震远 史长义 冯安生冯志强 曲亚军 朱 晴 朱 敏 朱文A 朱立新 朱伟林 朱祥坤 任小华 任雨来 庄育勋 刘山青 刘 卉 刘玉辰刘亚川 刘传正 刘庆成 刘建朝 刘俊来 刘鸿飞 关凤峻 江新华 汤 毅 孙柏年 严光生 杜海燕 杜金虎 李 俊李大华 李子颖 李文渊 李文鹏 李丕龙 李在文 李连举 李金发 李建功 李建伦 李洪喜 李高生 李海兵 李海忠李超岭 李献华 李德连 李耀刚 杨艺华 杨文采 杨志刚 杨金湖 杨经绥 杨树峰 杨振宇 吴玉龙 吴永平 吴湘滨邱建刚 邱增果 何先涛 何远信 何南飞 沙金庚 沈建忠 宋永祺 宋光齐 宋胜武 张 陟 张 群 张训华 张永波张亚钧 张金昌 张顺金 张晓东 张培震 张维亮 张新兴 陈 汉 陈正国 陈宁璋 陈伟海 陈华文 陈军峰 陈建平武 强 苗丰民 范蔚茗 林畅松 欧阳志鸿 罗立强 金之钧 金若时 周海民 周新源 单昌昊 单海平 孟宪来 项尝培赵 越 赵文智 赵先良 赵保胜 赵宪敏 郝 芳 郝梓国 郝静野 胡 平 胡时友 胡建卫 胡清波 胡瑞忠 柏贵生段子清 侯金武 侯春堂 侯增谦 姜玉池 姜建军 姜树叶 姚华舟 姚秉忠 姚建新 贾跃明 夏 鸣 柴育成 倪师军徐义刚 徐水师 徐绍史 徐振坤 郭文秀 郭正堂 唐京春 黄润秋 崔 滨 阎凤增 琚宜太 彭土标 彭齐鸣 董书宁董树文 蒋忠诚 韩子夜 韩晋芳 韩晓峰 韩豫川 程 新 程利伟 舒良树 舒德干 谢富仁 楼小东 蔡剑辉 谭克龙熊先孝 熊盛青 潘 懋 霍全明 霍雅勤 魏连伟 魏国齐 魏雄斌副秘书长: (按姓氏笔画排序)万 力 尹功明 付水兴 叶建良 白星碧 陈正国 陈国胜 周少平 周尚国 姚 超 郝梓国 姚超美 郭齐军 崔炯成程爱国 雷时斌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理事长徐绍史 国土资源部 部长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内大街64号邮政编码:100812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常务副理事长孟宪来中国地质调查局 原局长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冠英园西区37号邮政编码:100035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副理事长马永生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地质师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北大街22号邮政编码:100728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副理事长王京彬 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 主任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外北苑5号楼4区邮政编码:100012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副理事长邓军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校长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邮政编码:100083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副理事长朱伟林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总地质师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北大街25号邮政编码:100010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副理事长刘玉辰 中国地震局副局长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63号邮政编码:100036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副理事长杜金虎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与生产分公司 副总经理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北大街9号石油大厦邮政编码:100007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副理事长李丕龙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总裁助理地址: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28号凯晨世贸中心邮政编码:100031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副理事长李金发 中国地质调查局 副局长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45号邮政编码:100037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副理事长邱建刚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总经理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南三巷一号邮政编码:100082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副理事长范蔚茗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 局长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邮政编码:100864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副理事长徐水师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 局长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羊坊店东路19号中国煤地大厦11层邮政编码:100038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副理事长琚宜太 中国冶金地质勘查总局 副局长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姚家园路105号邮政编码:100025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常务理事朱立新 中国地质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党委副书记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邮政编码:100037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常务理事朱晴 中国矿业联合会地质矿产勘查协会 秘书长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西坝河东里甲16号邮政编码:100028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常务理事李建伦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 主任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内大街北顺城街11号邮政编码:100035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常务理事李耀刚 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总经理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大街177号邮政编码:100007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常务理事杨文采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 院士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邮政编码:100037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常务理事沈建忠 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 处长地址:北京市复兴路乙15号邮政编码:100862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常务理事胡清波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副院长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15号中铁咨询大厦邮政编码:100055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常务理事姜建军 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 司长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内大街64号邮政编码:100812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常务理事柴育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 常务副主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83号邮政编码:100085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副理事长阎凤增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指挥部 原总工地址:北京市宣武区红莲南路55号邮政编码:100055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常务理事彭土标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 副总工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北小街2号邮政编码:100120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常务理事彭齐鸣 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 司长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内大街64号邮政编码:100812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常务理事韩豫川 中化地质矿山总局 局长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十三区甲20号邮政编码:100013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常务理事董树文 中国地质科学院 副院长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邮政编码:100037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常务理事潘懋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院长地址:北京大学东门逸夫贰楼(新地学楼)2442室邮政编码:100871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秘书长朱立新 中国地质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党委副书记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邮政编码:100037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副秘书长万力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副校长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邮政编码:100083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副秘书长尹功明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处长地址:朝阳区亚运村华严里1号邮政编码:100029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副秘书长付水兴 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 副主任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5号院4区邮政编码:100012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副秘书长叶建良 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 主任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45号院邮政编码:100037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副秘书长白星碧 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 副司长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内大街64号邮政编码:100812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副秘书长陈正国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 副主任兼总工程师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内北顺街11号邮政编码:100035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副秘书长陈国胜 中国核工业集团地质矿产事业部 副处长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七区十四号楼邮政编码:100013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副秘书长周少平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与科学技术局地球科学处 研究员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邮政编码:100864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副秘书长周尚国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矿产资源研究院 副主任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姚家园路105号邮政编码:100025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副秘书长姚超 中国石油股份有限公司勘探与生产分公司 主任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六铺炕街6号邮政编码:100724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专职副秘书长郝梓国 中国地质学会 专职副秘书长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邮政编码:100037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副秘书长姚超美 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地质勘查处 处长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十三区甲20号邮政编码:100013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副秘书长郭齐军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勘探与生产分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22号邮政编码:100728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副秘书长崔炯成 中海油研究总院科技管理部 总经理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外小街6号海油大厦2009室邮政编码:100027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副秘书长程爱国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煤炭地质分会 副会长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羊坊东路19号中国煤地大厦11层邮政编码:100039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副秘书长雷时斌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指挥部地质处 处长地址:北京市宣武区红莲南路55号邮政编码:100055中国地质学会分支机构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区域地质及成矿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廷栋 秘书长:耿树方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地质研究所邮政编码:100037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地学哲学研究分会主任委员:朱训 秘书长:毕孔彰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中路77号北影小区23-4-202邮政编码:100088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翟裕生 秘书长:陈宝国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地质学史研究室邮政编码:100083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非开挖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朱文A 秘书长:胡远彪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北京探矿工程研究所邮政编码:100083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矿物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汝成 秘书长:蔡剑辉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资源所邮政编码:100037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地质教育研究分会主任委员:孟宪来 秘书长:余际从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邮政编码:100083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第四纪冰川及第四纪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苏民 秘书长:赵志中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大学南路11号地质力学所邮政编码:100081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龙长兴 秘书长:雷伟志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大学南路11号地质力学所邮政编码:100081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海洋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马申达 秘书长:周华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环市东路477号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邮政编码:510075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水文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石建省 秘书长:张发旺地址:河北省正定县中山东路92号水环所邮政编码:050803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矿产资源保护综合利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刘亚川 秘书长:陈炳炎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二环路南三段五号成都综合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科技处邮政编码:610041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地质制图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耿树方 秘书长:范本贤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地质所邮政编码:100037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洞穴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姜玉池 秘书长:陈伟海地址:广西省桂林市七星路50号岩溶地质所邮政编码:541004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矿山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汪贻水 秘书长:王静纯地址:北京市复兴路乙12号1118房间邮政编码:100814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地质科技情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洪涛 秘书长:施俊法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45号地调局发展研究中心邮政编码:100037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探矿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达 秘书长:张林霞地址:河北省廊坊市金光道77号勘探所邮政编码:065000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地质灾害研究分会秘书长:刘传正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邮政编码:100081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岩矿测试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罗立强 秘书长:吴晓军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测试中心邮政编码:100037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勘查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朱立新 秘书长:史长义地址:河北省廊坊市金光道84号物探所邮政编码:065000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地质科学普及工作委员会秘书长:谢平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四羊肉胡同15号中国地质博物馆宣传联络部邮政编码:100034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岩溶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姜玉池 秘书长:裴建国地址:广西省桂林市七星路50号岩溶所邮政编码:541004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矿产勘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志红 秘书长:徐金芳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冠英园西区37号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邮政编码:100035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地层古生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项礼文 秘书长:姚建新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地质所邮政编码:100037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古地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朱日祥 秘书长:杨振宇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大学南路11号地质力学所邮政编码:100081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农业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姜建军 秘书长:侯春堂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大学南路11号邮政编码:100083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培震 秘书长:刘俊来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邮政编码:100083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前寒武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于海峰 秘书长:王惠初地址:天津市大直沽8号路4号天津地质所邮政编码:300170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非金属矿产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建伦 秘书长:李俊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内大街北顺城街11号建材工业地质勘查中心邮政编码:100035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遥感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鞠建华 秘书长:李志忠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航空遥感中心邮政编码:100083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21世纪中国地质研究分会主任委员:寿嘉华 秘书长:陆春榕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邮政编码:100037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城市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烈荣 秘书长:郑桂森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北路123号北京地矿局邮政编码:100195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刘宝珺 秘书长:林畅松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学院邮政编码:100083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地质期刊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兼秘书长:郝梓国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邮政编码:100037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主任委员:姜建军 秘书长:王艳君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邮政编码:100037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岩石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杨经绥 秘书长:吴才来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地质所邮政编码:100037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同位素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朱祥坤 秘书长:李延河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资源所邮政编码:100037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陈毓川 秘书长:毛景文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资源所邮政编码:100037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数学地质与地学信息专委会主任委员:陈建平 秘书长:陈建国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邮政编码:100083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黄润秋 秘书长:伍法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邮政编码:100029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环境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侯金武 秘书长:郝爱兵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邮政编码:100081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金之钧 秘书长:孙冬胜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1号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邮政编码:100083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群 秘书长:靳秀良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锦业一路82号邮政编码:710054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地质科技发展基金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寿嘉华 秘书长:王弭力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邮政编码:100037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徐霞客研究分会主任委员:张宏仁 秘书长:曲兴元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邮政编码:100081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桩基无损检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赵竹占 秘书长:胡平地址:河北省廊坊市金光道84号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邮政编码:065000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勘探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胡平 秘书长:米宏泽地址:河北省廊坊市金光道84号物化探所邮政编码:065000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大陆地壳与地幔研究分会主任委员:许志琴 秘书长:杨经绥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邮政编码:100037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丰成友 秘书长:王猛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邮政编码:100037中国地质学会省级地质学会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北京地质学会理事长:魏连伟 秘书长:刘学清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北路123号地质大厦邮政编码:100195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天津市地质学会理事长:任雨来 秘书长:李学美地址:天津市南开区长实道8号邮政编码:300191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河北省地质学会理事长:张维亮 秘书长:刘胜民地址:石家庄市中华南大街24号邮政编码:050081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山西省地质学会理事长:岳盛林 秘书长:李凤德地址:太原市并州北路27号邮政编码:030024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内蒙古自治区地质学会理事长:赵保胜 秘书长:乌恩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东路80号社会主义学院B座4楼邮政编码:010010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辽宁省地质学会理事长:汤毅 秘书长:王宏亮地址:沈阳市北陵大街29号邮政编码:110032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黑龙江省地质学会理事长:韩振新 秘书长:崔滨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红旗大街263号307室邮政编码:150090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上海市地质学会理事长:张阿根 秘书长:朱火根地址:上海市灵石路930号邮政编码:200072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江苏省地质学会理事长:陶培荣 秘书长:朱士鹏地址:南京市珠江路700号邮政编码:210018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浙江省地质学会理事长:楼小东 秘书长:王功逸地址:杭州市体育场路545号邮政编码:310007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安徽省地质学会理事长:李学文 秘书长:柏林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屯溪路296号邮政编码:230001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福建省地质学会理事长:何南飞 秘书长:丘文芬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湖东路49号邮政编码:350001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江西省地质学会理事长:吕细保 秘书长:黄越地址:南昌市站前路176号邮政编码:330002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山东省地质学会理事长:柏贵生 秘书长:王来明地址:济南市建筑新村南路35号邮政编码:250013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河南省地质学会理事长:段子清 秘书长:张天义地址:郑州市郑东新区郑光北街9号王鼎国贸大厦3号楼811室邮政编码:450016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湖北省地质学会理事长:孙亚 秘书长:沈贵文地址:武汉市武昌公正路27号国土资源厅学会办公室邮政编码:430071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湖南省地质学会理事长:方先知 秘书长:胡秋君地址:湖南省长沙市芙蓉中路二段223号邮政编码:410007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广东省地质学会理事长:欧阳志鸿 秘书长:李鉴伦地址:广州市东风东路739号地质大厦1808室邮政编码:510080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学会理事长:杨政中 秘书长:张如放地址:广西南宁市中心路2号广西国土资源厅大楼5楼邮政编码:530028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海南省地质地理学会理事长:廖正伟 秘书长:符和生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南沙路88号邮政编码:570206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地产学会理事长:李英儒 秘书长:董世琳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学田湾正街1号邮政编码:100035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四川省地质学会理事长:宋光齐 秘书长:秦钢地址:成都市人民北路一段25号四川省国土资源厅人北综合楼邮政编码:350003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贵州省地质学会理事长:李在文 秘书长:廖莉萍地址:贵阳市中华北路164号邮政编码:550004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云南省地质学会理事长:李连举 秘书长:张家良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87号地质大厦附楼201室邮政编码:650051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西藏自治区地质学会理事长:多吉 秘书长:刘鸿飞地址:拉萨市北京中路21号西藏地勘局地勘处邮政编码:850000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陕西省地质学会理事长:张德新 秘书长:周明地址:西安市雁塔路北段100号邮政编码:710054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甘肃省地质学会理事长:郭玉虎 秘书长:黄万堂地址:甘肃省兰州市红星巷168号邮政编码:730000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青海省地质学会理事长:刘山青 秘书长:李怀毅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南川西路107号青海地质调查院邮政编码:810012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宁夏回族自治区地质学会理事长:刘卉 秘书长:韩伟地址:宁夏银川市黄河东路915号邮政编码:750002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学会理事长:胡建卫 秘书长:张冀地址:新疆乌鲁木齐市天山区金银路52号国土资源厅办证大厅5楼邮政编码:830000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吉林省地质学会理事长:韩晓峰 秘书长:张兴洲地址:长春市建设街2199号鸽子楼323室(吉林大学地质调查研究院)邮政编码:130061中国地质学会办事机构工作职责秘书处工作职责中国地质学会秘书处是中国地质学会的常设工作机构之一,是落实上级有关部门批示精神和学会理事会决议的执行部门,是指导和协调分支机构及省级地质学会开展工作的部门,其主要工作内容及职责如下:◇负责学会常务理事会议、秘书长会及年度省级地质学会、分支机构秘书长工作会议等会议的筹备及学会学术年会的组织、协调工作。◇负责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院士申报、推荐,组织开展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地质科技奖、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等奖项的评审工作。◇负责学会相关文件、制度、计划、总结、报告等的起草,负责日常文件的收发、分类、立卷、归档。◇负责学会宣传工作,包括内部刊物《中国地质学会会讯》、《情况通报》等的编辑出版工作,负责学会网站的内容更新、发布、维护等。◇负责分支机构申报、年检等工作。◇负责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地质类专业认证委员会认证申报、培训、档案管理等日常业务工作。◇承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国土资源部等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禹启仁处长华丽娟副处长孟庆伟工程师金耀仙李彬飔孙莉莉期刊处工作职责◇负责《地质学报》(中文版)、《地质论评》和《地质学报》(英文版)3种期刊的编辑出版和发行工作;◇对中国地质学会各专业委员会和各省级地质学会主办或协办的刊物,做好管理、协调、服务和业务指导工作;◇负责《地质学报》(中文版)、《地质论评》和《地质学报》(英文版)网站的日常维护。郝梓国处长章雨旭副处长周健研究员张玉华工程师费红彩高级工程师刘恋黄敏王晓娟李捷孙立卿

北京100000区号010

其实寄广州的只需要写51000就可以了,不用记这么多邮编

天津 022

遥感学报编辑部邮政编码是

实话和你说,国内基本没有好的刊物。。。现实就是,基本塞钱就让上文章,一点意思没有,建议看国外的,可能开始有点困难,也正好提高英语水平

全解

学校隶属关系: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为主 电话:0773-5896079(院办)、5896271(资环系)学校所在地: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建干路12号 传真:0773-5892796邮政编码:541004 网址:http://桂林工学院创建于1956年,原为一所单科性地质专科学校,从创建到1977年,一直从事地质专科教学。1978年,学校升格为桂林冶金地质学院,成为以地学本科教学为主的工科院校。由于改革开放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从1983年开始,学院的办学方向开始转变,学院进入了漫长的转型期。1994年,学院更名为桂林工学院,标志着学院向多科性本科学校发展。经过多年努力,目前学院学科门类已涵盖理、工、文、管、艺5大类,14个二级类,36个本科专业,20个硕士专业。地质类专业在全院学科中所占比例已大大缩小。一、专业设置现有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珠宝首饰及材料工艺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给水排水工程等8个本科专业,本科学生近1200人;矿产普查与勘探、构造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环境工程、地球化学、市政工程、水文与水资源等8个硕士点,硕士研究生74名;与中南大学等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现有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5名。二、地质类教师队伍现状及队伍建设桂林工学院地质类专业全部在资源与环境工程系内。该系成立于1997年。全系现有86名教职工,其中教授(研究员)18名,博士生导师1名,副教授、副研究员、高级实验师30名。现有地质类专业教师30人,其中正高9人,副高15人,博士9人,师生比远高于其他专业。教师队伍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有38人,其中已取得博士学位的6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有13人。每年各教研室根据计划安排教师攻读学位或在国内外进修,已有3名教师从国外学成归来。阮百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桂林工学院副院长,是广西重点学科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先后主持和参加了数十项国家级、省部级、国际合作和科技开发项目,在《中国科学》、《物理探查》、《科学通报》、《地球物理学报》、《地球科学》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50余篇,获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广西首届“十大杰出”青年教师等荣誉称号。罗先熔教授:现任桂林工学院隐伏矿床预测研究所所长,资源与环境工程系系副主任,硕士生导师。一直从事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电化学勘查研究教学工作,先后主持和承担了20余项地质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出版学术专著2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中国青年地质科技银锤奖,广西优秀专家荣誉称号。目前正承担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西部荒漠戈壁区大型铜镍金矿勘查评价技术及综合示范研究”。冯佐海教授,现任资源与环境工程系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致力于花岗岩体构造、成矿构造解析和环境地质学等领域的研究,主持、参加过包括“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国家“973”规划)在内的国家级项目,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5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目前正主持国土资源大调查专项基础地质研究项目的研究工作。吴虹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桂林工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所长,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遥感/GIS课题同行评议专家。曾作为访问学者两赴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开展中德科研合作,在德国出版遥感/GIS专著一部,主攻研究方向为:环境与资源遥感、GIS与动力学模型、综合地学信息可视化分析、数字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等。钱建平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和矿床学及其相关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在研项目7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在控矿构造、构造地化与动力成矿理论和找矿实践方面科研成果较为突出,曾获第三届全国构造地化会议优秀论文一等奖,地洼学说二等奖。张良钜教授,现为桂林工学院珠宝教育与检测中心主任。资源与环境工程系矿物、宝石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宝石矿物学的教学、科研工作。先后参加或负责完成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项目5项,合编专著一部、在矿物学报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20多篇。研究方向为:矿物晶体化学、宝石矿物的研究与开发等。张桂林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构造地质学、岩石学、金矿床的控矿规律及GIS的应用研究,曾多次赴英国和澳大利亚学习工作。发表被SCI收录的论文30余篇,主持和参加科研项目15项,目前在研科研项目4项。张小路研究员,主要从事使用地球物理方法进行隐伏矿床找矿预测研究工作,和工程物探勘查研究工作。主持或参加过国家“九五”科研攻关项目、国家新疆三0五项目、国家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子课题研究等。获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一次。喻亨祥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桂林工学院隐伏矿床预测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花岗岩地质与成矿作用、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等,先后主持和承担了国家“973”、中澳国际合作研究等1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在国内外重要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2项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三、人才培养资源与环境工程系迄今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00多人,博士研究生8人。全系现有联合培养博士生5名,在校硕士研究生54名(不含研究生班),本科生1090人,高职生35名,函授生300余名。在一大批教授、博士的带动下,在浓厚学术氛围的影响下,资环系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近年来,共获得包括全国英语竞赛、全国数学建摸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在内的国家级、省部级各种奖励近20项,毕业生考研氛围浓厚,连年研究生考取率在15%左右。由于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扎实的专业知识,我系毕业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欢迎,近三年来,一次就业率均在85%以上,今年更是达到了96%。尤其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和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连年一次就业率100%。四、办学优势与特色资环系现有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珠宝及材料工艺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环境工程、给水排水工程7个教研室,地质工程中心实验室、环境工程中心实验室两个中心实验室,隐伏矿床预测研究所、高技术研究所、环境工程研究所、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室、工程物探科技开发中心、宝玉石测试鉴定中心等科研及科技开发机构。虽然经过转型,地质类专业已被大大压缩,但它在学校各学科中的地位依然无可替代。其中地质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环境工程3个学科为自治区重点建设学科,地质工程中心实验室、环境工程中心实验室2个实验室为自治区重点建设实验室。与招生相比,这些年地质类专业的分配形势越来越好。2001年我院地学类专业毕业生80人,而社会需求为400余人,供需比为1∶5,2002年毕业生73人,社会需求为450余人,供需比为1∶6;2003年毕业生为80人,需求量640人,供需比为1∶8。地质类专业毕业生连续三年就业率为100%,说明社会对地质类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保持旺盛。广西是沿海、沿边的西部少数民族省份,矿产、旅游、水能等资源比较丰富,有一定的地域优势和资源优势,虽然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于国内发达省区,但也为人才培养和教育进步提供了机遇。经过近50年的发展,桂林工学院已形成以工为主、文理经管等多学科相互支撑的学科专业结构,包括地矿类及相关的材料类、测绘类、环境类等许多专业都是广西独一无二或具有一定优势的,其中一些还被列为广西重点专业或精品专业。五、学科建设资源勘查工程本学科是我院最早建立的学科,也是地矿类学科群中的主干学科。1995年被广西第一批列为区级重点学科。在“六五”直至“九五”期间的20年中,承担了广西和全国乃至中外合作的各类研究课题。获得过包括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各级奖项。在有色多金属大型矿床的成矿规律、华南隐伏矿床的综合预测理论与找矿方法、花岗岩体构造侵位机制与岩浆动力学研究、显微构造与组构学、区域构造与成矿构造、构造地球化学与成矿地球化学等领域已经形成特色与优势,处于国内先进乃至部分国内领先水平。本重点学科现有一个本科学士学位授予点(资源勘查工程),四个硕士学位授予点(矿产普查与勘探,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和构造地质学),并挂靠在中南大学内招收博士生(矿产普查与勘探)。资源勘查工程学科建设的整体目标是:以广西的地质和矿产资源的预测、勘查、评价和开发为立足点,参与国内重要成矿区带的科研竞争,跟踪国际先进的成矿理论与预测技术,将本学科建设成为整体国内先进,部分国内领先并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能对广西地质和资源预测、勘查、评价、开发起带动和辐射作用的高层次人才培养、科研、测试,科技咨询与成果转让的基地。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成矿规律与隐伏矿床预测、矿产资源综合评价、综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花岗岩构造与成矿动力学、现代构造解析与成矿构造、成矿地球化学与构造地球化学。环境工程环境工程学科是在地质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着宽厚的多学科支撑体系。1993年,在地球化学勘探基础上,设置了环境工程本科专业和给水排水工程专业。2000年通过多学科横向联合申报,成为广西第一批成功申报环境工程学科硕士点学位授予权的单位。1996年来,在广西从事水环境防治、水资源保护规划、设计以及环境地质项目62项,其中,国家及国务院各部门包括广西科技厅、教育厅项目1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地方政府项目25项,应用研究项目22项,总科研经费836万,40%的科研成果已转化为生产力,取得了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发表学术论文208篇(其中学术会议56篇),出版专著6部,省部级获奖项目21项,转让或被采用的科研成果25项,使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及成果在我国和广西区内已有了一定的地位和声望。环境工程学科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坚持多学科横向联合,大力发展以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环境地质、水污染控制工程等几个方向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形成具有与我国国情尤其是广西地方特色相适应的环境工程研究中心与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在应用基础与应用技术研究开发领域达到广西领先、总体国内先进、部分领域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合理梯队结构的高水平学术队伍。该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水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利用、水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资源化以及环境地质。勘查技术与工程该学科是桂林工学院最早建立的重点学科之一。勘查技术与工程的主要对象是水土、矿产等资源及相关的地质地理环境。它涵盖应用地球物理学、应用地球化学、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学、勘查工程等学科及相关专业。自1996年以来,本学科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973”项目1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原地矿部、有色金属总公司指令和专项基金项目11项,国家攻关项目7项,其他科研项目60项。总项目数86项,总经费720万元,人均项目数3项(含交叉参加数)。共获省部级各类成果奖20项(含优秀论文奖11项)。勘查技术与工程发展整体目标是:以广西国土资源与生态环境为主要依托背景,重视占广西国土面积 41%的岩溶区,以资源、环境为纲,以地球系统学科和系统方法为经,以“地质—经济—社会”的复杂关系为纬,建成一个在矿产资源及水资源勘查、基础建设和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能适应国家和广西经济建设和社会需要,跟踪学科前沿,达国内领先、部分达国际水平,并对广西的资源勘查、工程勘察起带动和辐射作用,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对社会服务为一体的省(区)级重点学科基地。本学科主要研究领域围绕中国西部(重点在广西)资源、环境和生态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科学问题,推动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发展,为广西资源开发与管理、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提供新的科学依据,已初步形成学科自身独特的优势和特点。主要研究方向:应用地球物理、应用地球化学、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工程。六、实验室建设目前,资环系共有实验室20个,主要有矿物岩石实验室、宝石实验室、普通地质实验室、地学数据采集与处理模拟实验室等。专职实验人员12 人,其中高级实验师3 人,实验师、工程师4人。共有实验用房约2000 m2。有实验仪器设备479 台(件),总值达434万元。其中超过5万元的大型仪器设备3台套,比较大型的仪器设备有:总有机碳分析仪(日本);原子吸收光谱仪(美国);紫外光分析仪(美国)。七、科学研究在长期的学科建设与发展中,资源与环境工程系发扬地质、物探、化探、水文、环境等多学科交叉的优势,在地物化综合找矿、地质环境治理、水资源保护、水污染控制、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中取得了一批国内先进、部分达国际水平的成果,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优秀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各种奖励数十项,近年来先后承担包括国家“973”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各类科研项目100余项。全系目前在研项目40余项,合同经费800余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8项,省部级项23项,横向项目90项。主要研究机构及研究方向有:1)隐伏矿床预测研究所:成立于1984年,创始人、首任所长是国际知名地质学家、宝石(观赏石)学家、博士生导师袁奎荣教授。现任所长罗先熔教授。本研究所是全国地质系统第一个从事花岗岩与隐伏矿床预测研究的专业研究单位,现拥有专兼职科研人员20人。其中研究员5人,副研究员7人,助理研究员7人。该所通过18年的实践所提出的隐伏花岗岩预测及深部找矿理论和方法,已经逐步趋于完善,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两次举办全国隐伏花岗岩及深部找矿的学术讨论会,3次担任国际学术会议执行主席,与日本、德国、美国、澳大利亚、英国、俄罗斯的10所著名大学交流密切,为促进国际间的地学交流和提高我国学术地位做了开拓性工作。中科院院士、著名地质学家涂光炽教授、徐克勤教授、陈国达教授及南京大学王德滋教授等,都对研究所有较高评价。2)工程物探科技开发中心:成立于1994年3月,中心现有人员工12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6人,工程师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3人,中心拥有加拿大EKKO-100A地质雷达,EM-57(C)瞬变电磁仪,SWS-1G型多功能面波仪等先进设备,可以承接工程地基勘查、桩基检测、管线探测及漏水调查、金属矿地球物理勘探、地质灾害调查等工程项目。多年来承担了许多这方面的项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3)高技术研究所:成立于1987年,注册资金为人民币捌拾柒万元。主要从事废水处理工程、大气污染治理、固废处理工程、噪声控制工程及中央空调清洗工程等项目。同时从事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有关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开发。现有专职技术人员31人,其中有高级职称的17人(教授8人、副教授9人)。目前主要承担科技项目有:国家“863”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l项;广西科技厅项目6项;广西教育厅项目2项。4)遥感应用研究所:成立于2002年11月,主要利用当前最先进的各种空间分辨率尺度的商业卫星遥感影像,开展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查、构造地质填图、矿山矿产资源乱采乱挖调查、水资源调查与评价、地质灾害调查/监测、区域生态环境监测、农作物长势与病虫害监测、植被覆盖调查、森林火灾监测与损失评估、水灾监测与损失评估、城市区域地理构成现状调查、城市区域发展变化动态分析、城市热岛效应影响定量评价、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大型工程选址、海岸及近海生态环境监测与调查等遥感应用技术服务。5)环境工程技术研究所:成立于1993年7月,环境工程技术研究所技术力量十分雄厚,已经拥有国家环境工程水污染专项设计乙级资质书,能够承担污水处理工程的设计,并开展环境技术领域的各种工程咨询和技术服务。多年来,取得了一批颇具影响的学术成果,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高浓度味精有机废水处理新工艺获得了国家授予的发明专利。八、国际交流与合作对外科技学术交流活动十分活跃,目前,与近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学术交流及友好往来关系。目前学院有30多人分别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英国国家学习或进修。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学、英国明多萨克斯大学每年相互交换留学生。1995年起学院与英国皇家宝石协会联合办学,并在我院设立FGA教育培训中心和国际珠宝鉴定师资格考核考点。由我院负责教育培训的学员考试通过率连续 5年为100%,为世界宝石教育培训通过率之最,受到国际珠宝界的高度评价。九、出版物《桂林工学院学报》是CA收录期刊,BIG固定刊源,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1989、1995、1999连续三届获全国高校优秀自然科学学报一等奖。(撰稿:王殿华)

遥感学报编辑部邮政编码是什么

438300

你可以直接上网查询你那个地区的邮政编码

什么是邮政编码?事实上,邮政编码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为实现邮件分拣自动化和邮政网络数位化,加快邮件传递速度,而把全国划分的编码方式。邮递区号制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通信技术和邮政服务水平的标准之一。邮政编码通常是用阿拉伯数字组成,代表投递邮件的邮局的一种专用代号,也是这个局投递范围内的居民和单位通信的代号。事实上,邮政编码是实现邮件机器分拣的邮政通信专用代号,是实现邮政现代化的必需工具,因此,在填写邮政编码的时候,一定要填写正确。事实上,在中国各个省份和城市的邮政编码都是不一样的,这里仅仅列出了相关省份的邮政编码,如下所示:安徽省 230000北京市 100000重庆市 400000福建省 350000广东省 510000甘肃省 730000广西区 530000河南省 450000黑龙江省 150000湖南省 410000吉林省 130000江苏省 210000辽宁省 110000宁夏自治区 750000青海省 810000山东省 250000山西省 030000陕西省 710000天津市 300000新疆 830000云南省 650000浙江省 310000上海市 200000西藏自治区 850000江西省 330000四川省 610000海南省 570200河北省 050000湖北省 430000贵州省 550000内蒙古自治区 010000总而言之,以上就是这几个省份的邮政编码,希望可以帮到您。

安徽省 230000北京市 100000重庆市 400000福建省 350000广东省 510000甘肃省 730000广西区 530000河南省 450000黑龙江 150000湖南省 410000吉林省 130000江苏省 210000辽宁省 110000宁夏省 750000青海省 810000山东省 250000山西省 030000陕西省 710000天津市 300000新疆维 830000云南省 650000浙江省 310000上海市 200000西藏省 850000江西省 330000四川省 610000海南省 570200河北省 050000湖北省 430000贵州省 550000内蒙古 010000邮政编码是用阿拉伯数字组成,代表投递邮件的邮局的一种专用代号,是实现邮件机器分拣的邮政通信专用代号,也是实现邮政现代化的必需工具,最终目的是使您的信件在传递过程中提高速度和准确性,因此在交寄信件、包裹时务必写明邮政编码。为了实现邮件分拣自动化和邮政网络数字化,加快邮件传递速度,目前世界上已有40多个国家先后实行了邮政编码制度,并以此作为衡量一个国家通信技术和邮政服务水平的标准之一。各国邮政编码规则并不统一。大多数国家或地区的邮政系统都使用邮政编码,但有少数例外。爱尔兰、巴拿马、牙买加和香港都不使用邮政编码,而新西兰只在投寄大量邮件时才使用。

  • 索引序列
  • 遥感学报编辑部邮政编码是多少
  • 遥感学报编辑部邮政编码是多少啊
  • 遥感学报编辑部邮政编码是多少号
  • 遥感学报编辑部邮政编码是
  • 遥感学报编辑部邮政编码是什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