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1期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1期

发布时间: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1期

可以明确的告诉你《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入选了2011版北大中文核心。

目前仍然是核心 新的目录没出 就是核心

目前入选中文核心期刊目录的内蒙古杂志有《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并没有《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朋友你是评职称用吗?  现在咱们国内,学术已经沦落为商品了,学术买卖已经见怪不怪了,基本上交上版面费就给你发表。因为论文发表已经是刚性需求。发表的时候注意以下几点就可以。  第一,先考虑你发表论文的用途,评中职,还是高职。中职一般发表省级以上就可以,高职就需要有国家级的了,甚至核心期刊。毕业论文的话,还是根据学校的要求了。  第二,考虑价格方面,省级 国家级 核心价格都不一样,但是咱们也不能一再追求低价格,网上假刊太多,小心占小便宜吃大亏,了几百快无所谓,主要是耽搁了事情,评职称一年就一次(要找可以用支付宝付款的)。  第三,时间问题,刊物确定好了 一定要确定下(新闻出版总署)是否能查到。然后就是时间,一般杂志从定稿到出刊都得需要1个月,赶上高峰期3月都有可能,如果对方什么都答应你,今天给稿子明天邮递给你刊物,这个肯定是假刊的。  第四,价格方面,这个不好说,杂志种类太多,没法完全根据省级 国家级来判断价格,核心期刊的话 悬殊很大。  最后祝你成功,这是我发表论文的经验,我帮我同事也发表了一些,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看了一下这个系统的介绍,有个疑问,这套系统对于文字复制鉴别还是不错的,但对于其他方面的内容呢,比如数据,图表,能检出来吗?检不出来的话不还是没什么用吗?  学术不端的各种行为中,文字复制是最为普遍和严重的,目前本检测系统对文字复制的检测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对于图表、公式、数据的抄袭和篡改等行为的检测,目前正在研发当中,且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欢迎各位继续关注本检测系统的进展并多提批评性及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其前身是于1988年创刊、1999年获准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原《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汉文)版。2000年,内蒙古教育学院并入内蒙古师范大学,原《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汉文)版更名为《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改为双月刊,2004年改为月刊。国际刊号 ISSN 1671—0916;国内刊号CN 15—1215/G4。《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是内蒙古师范大学主办、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术期刊社与内蒙古教育科学研究所、内蒙古终身教育研究会共同编辑出版的教育科学类学术期刊,分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两大板块,每板块各6期,其中单月为高等教育板块,双月为基础教育板块,刊登各学科教育科学类论文,旨在为内蒙古自治区以及全国的教育发展服务。 本刊被国内外多家数据库和文摘杂志列为固定期刊源,并加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 2003年,获得《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2005年,入选“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国社会科学期刊精品数据库”。2005年5月,在教育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等有关单位组织的首届中国教育传媒调研评选活动中,获得“读者最喜爱的学术期刊”的殊荣。2006年5月,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组织的第三届评优活动中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2006年12月,荣获“首届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汉文)版出版(期刊)奖”。2007年2月,被评为“第二届北方(十省区)优秀期刊”。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蒙文版2000年

近日,我校学术期刊社两种刊物分别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入。《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即第六版)之综合性科学技术类的核心期刊;《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即第六版)之教育类的核心期刊。 在我校党政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经过期刊社历届领导班子、编委会全体编委、主编及几代编辑的共同努力,《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的几个版本的学术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两种学术期刊入选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在自治区师范类高校学报中尚属首次,标志着我校学报办刊质量有了显著提升,也显示出近年来我校整体科研水平的提高,在我校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可以明确的告诉你《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入选了2011版北大中文核心。

内蒙古师范大学成立于1952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高等学校之一,自治区重点大学,是培养基础教育、民族教育师资和蒙汉兼通少数民族复合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是自治区中学教师培养中心、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基础教育与民族教育改革发展研究中心,被誉为“民族教育的摇篮”。 内蒙古师范大学创建于1952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高等学校之一,自治区重点大学,是培养基础教育、民族教育师资和蒙汉兼通少数民族复合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是自治区中学教师培养中心、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基础教育与民族教育改革发展研究中心,被誉为"民族教育的摇篮"。内蒙古师范大学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学校占地面积38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80余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4亿余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亿余元。馆藏图书220余万册,电子图书1600GB,长年购置的电子文献数据达9种,长期订阅中外文期刊(含电子期刊)近14000种。学校下设22个职能处室,34个二级学院,1个独立学院,3个教研部。现有教职工24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500余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03%,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3%,有博士生导师20名、硕士生导师544人;有自治区高等学校教学名师7人,国家和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8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自治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111人才工程"共120人(次),享受政府津贴教师40人,荣获内蒙古杰出人才奖1人,乌兰夫基金奖1人。   学校在校全日制本专科生28000余人,各类研究生3700余人,各类成人教育学生6000余人,各类留学生300余人,形成了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开设61个本科专业,涵盖9大学科门类。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有自治区级品牌专业25个,自治区精品课程42门,自治区级教学团队3个;有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自治区重点学科和重点培育学科18个,校级重点学科37个。   学校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2个,硕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18个、二级学科112个,专业硕士8个,此外,还招收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2008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正式成为具有硕士研究生免试推荐入学资格的高校。学校有科研机构66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3个,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中央与地方高校共建基础实验室和特色实验室8个,自治区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十一五"以来,学校共承担国家级课题77项,省部级课题224项,厅局级课题260项,横向课题74项,科研经费总额达到5600余万元。共发表学术论文3647篇,出版学术专著 224部,被三大检索收录的论文126篇。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07项,申请专利14项,省部级以上鉴定成果60项。2011年,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学位委员会初审通过增列的1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名单和审核通过增列的6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名单,已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批准。其中,我校心理学获批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理论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体育学、艺术学、历史学、数学、化学、生物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11个学科获批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半个多世纪以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学校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实践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审时度势,深刻认识自身在自治区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客观分析学校的发展历史与现状,经过多次教育思想大学习、大讨论,明确提出了"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坚持内涵发展为主,外延发展为辅,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本科教育为主,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艰苦奋斗、改革创新,努力把内蒙古师范大学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师范大学"的办学指导思想。   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对大学的功能、使命和规律的理性认识逐渐深化,经过沉淀、凝练和升华,形成了"求真务实,育人至上"的办学理念,强化了"双学位教师教育和蒙汉兼通人才培养"的办学特色。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学校秉承"献身、求实、团结、奋进"校训,已培养输送各类毕业生15万余人。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加强对外交流,与美国、英国、荷兰、俄罗斯、日本、韩国、蒙古国等国家及国内一些知名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积极发展留学生教育,成立了蒙汉语留学生教育中心。先后聘请包括五位两院院士在内的二百余位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任学校学术顾问、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   目前,学校正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抓机遇、求发展、创特色、上水平、建名校"的办学思路,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为实现"把学校建设成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师范大学"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领导机构    党委领导 党委 书记 陈中永 党委副书记 杨一江、斯日古楞、傅永春 纪委 书记 傅永春 党委 委员 王希明、亚新、云炜恒、云国宏、阿拉腾巴特尔、格日乐图、韩猛 行政领导 校 长 杨一江 副 校 长 王希明、亚 新、云炜恒、照日格图、郑福田、云国宏 巡 视 员 刘新华 校长助理 阿拉腾巴特尔 校本部:  呼和浩特市昭乌达路295号;盛乐校区:  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盛乐经济园区;   办学条件学校占地面积2746376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56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5亿元。馆藏图书204万余册,电子图书47万册,藏书中以蒙文图书和蒙古学图书资料丰富而独具特色,长期订阅中外文期刊(含电子期刊)近14000种。   学校下设20个职能处室,21个二级学院,6个直属系、教研部。设有网络中心、学术期刊社和高等教育研究所。拥有图书馆2个,博物馆1个,附属中学2所,实验中学2所,实验幼儿园1所。学校编辑出版5个版本的《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蒙汉文哲社版、自然科学版及教育科学版),以及《语文学刊》、《作文导报》等刊物。 教职工   现有教职工2151人,其中专任教师1332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8%,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的比例达到7%。有硕士生导师286人,兼职博士生导师8人;国家和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自治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111人才工程”共121人(次),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教师46人。   全日制本专科生24238人,全日制研究生1110人,成人教育学生10232人,留学生53人,形成了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   开设53个本科专业,涵盖了8大学科门类,有自治区重点学科8个,校级重点学科21个。现有博士学位点和硕士学位点共131个,1个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点。有48个科研机构,其中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为自治区重点开放实验室。学校现有院系  教育科学学院   蒙古学学院   文学院   外国语学院   国际交流学院   历史文化学院   旅游学院   法政学院   经济学院   音乐学院   体育学院   美术学院   国际现代设计艺术学院   雕塑艺术研究院   数学科学学院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地理科学学院   传媒学院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田家炳教育书院   继续教育学院   青年政治学院   人民武装学院   基础教育学院   社会学民俗学学院   科学史与科技管理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军事教研室   公共体育部   公共管理学院(筹)   鸿德学院   大学外语部编辑本段科研成果  近五年来,该校教师出版学术著作291部;发表论文6776篇,其中被SCI、EI等收录的论文337篇;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奖励255项;拥有国家发明专利6项。学校教师在荷兰进修期间在国际权威刊物《Nature》发表论文1篇。目前,学校主持或参与各级各类科学研究项目510项,科研经费近5000万元。盛乐校区(20张)编辑本段积累经验  半个多世纪以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学校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实践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审时度势,深刻认识自身在自治区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客观分析学校的历史发展与现状,经过多次教育思想大学习、大讨论,明确提出了办学指导思想,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以教师教育为主体,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本科教育为主,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艰苦奋斗,改革创新,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师范大学。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对大学的功能、使命和规律的理性认识逐步深化,经过积淀、凝练和升华,形成了“与时俱进,改革创新,育人为本,人才强校,教学为主,协调发展,民族团结,艰苦奋斗”的办学理念和“大力发展民族高等教育,培养蒙汉兼通的少数民族复合型人才”的办学特色。   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学校秉承“献身、求实、团结、奋进”的校训,已培养输送毕业生8万余人,遍布内蒙古自治区和全国各地,历届毕业生中有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陈奎元,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史培军,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刘钝,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所长刘纪远等众多杰出人才。编辑本段对外交流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加强对外交往,与美国、荷兰、俄罗斯、日本、韩国、蒙古国等国家及国内一些知名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积极发展留学生教育,建立了蒙汉语留学生教育中心。先后聘请包括五 内蒙古师范大学图书馆位两院院士在内的百余位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任学校学术顾问、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编辑本段当前任务  当前,学校正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抓机遇,求发展,上规模,上水平,创特色,建名校”的办学思路,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为实现“把学校建设成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师范大学”这一目标而努力奋斗!编辑本段历任校长  内蒙古师范大学历任校领导一览表    内蒙古师范大学盛乐校区学生公寓管理中心姓 名 性 别 民 族 职 务 任 职 时 间   左 智 男 汉 院 长 7---9   副院长 2---6   副书记、院长 6---2   郭以青 男 汉 书记兼院长 11---12   郝绍尧   男   汉 副院长 8---12   戈 瓦   男   蒙古 副院长 8---2   冀丕扬   男   汉 副院长 8---1971   副院长 11---1983   韩 明 男 汉 书记兼院长 2---6   书 记 6---3   特木尔巴根 男 蒙古 副书记 7---3   书 记 3---6   副书记、副院长 2---6   纪 之 男 汉 副院长 5---1   副书记 2---1   书 记 1---1971   王 修 男 汉 副书记、副主任 11---8   书记、主任 9---12   王 炜 男 汉 副主任 12---6   高源涵 男 汉 副书记、副主任 1---3   图 和 男 蒙古 副书记、副主任 1973---2   关 方 男 满 副主任 1---12   林 阳 男 汉 副院长 11---1   王建平 男 汉 副院长 2---9   岳正仁 男 汉 副院长 2---9   葛洪儒 男 汉 副院长 2---1983   土木尔 男 蒙古 副院长 6---3   赛西娅 女 蒙古 副院长 1---4   马振铎 男 蒙古 书 记 12---3   沙 驼 男 鄂温克 副书记、院长 12---4   书 记 4---7   李向义 男 汉 副书记 12---3   刘献文 男 汉 副书记、副院长 12---6   窦伯菊 女 汉 副院长 12---4   副书记、校长 4---9   那音太 男 蒙古 副校长 5---3   新 思 男 达斡尔 副校长 6---1   敖特根 男 蒙古 副书记 4---10   白 音 男 蒙古 副校长 9---7   副书记 7---7   书 记 7---8   赵维章 男 汉 副校长 9---1   梁仲仁 女 汉 副书记 7---4   韩永久 男 蒙古 副书记 2---8   书 记 8---1   曹世明 男 汉 副校长 4---9   副书记、校长 9---5   杨效春 男 汉 副书记 3---8   副书记、校长 5---6   书 记 6---12   德力格尔 男 蒙古 副书记 3---8   呼格吉勒图 男 蒙古 书 记 1---6   陈 山 男 蒙古 副校长 1---8   乌汉格日勒 男 蒙古 副校长 1---8   副书记 8---6   申建中 男 汉 副校长 9---8   范 勇 男 汉 副书记 8---11   能乃扎布 男 蒙古 副校长 8---9   陈中永 男 蒙古 副校长 8---6   副书记、校长 6---4   初志壮 男 汉 副校长 8---4   刘丽华 女 汉 副书记 3---6   刘新华 男 汉 副校长 3---   亚 新 男 蒙古 副校长 8---   王占荣 男 汉 副书记 6---12   书 记 12---2006-4   特木尔 男 蒙古 副书记 6---2004   王希明 男 汉 副校长 6---   石忠文 男 汉 纪检委书记 6---2005 斯日古楞男 蒙古 党委副书记 3---   照日格图 男 蒙古 副校长 3---   郑福田 男 汉 副校长 3---   赵丽娟 女 汉 纪检委书记 4---   陈中永 男 蒙古 书记 4--- 杨一江 男 汉 校长 4---   云炜恒 男 蒙古 副校长 4---   傅永春 男 汉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5---   云国宏 男 蒙古 副校长 5---编辑本段鸿德学院  学院坐落于呼和浩特市区内机场路北侧,占地500多亩,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紧邻新建火车东站,是距离呼市政府、内蒙政府大楼最近的高等学府。学院自主拥有漂亮的教学楼、宿舍楼、餐厅、运动场地及休闲场所;建有多个计算机房、多媒体教室、舞蹈室、钢琴室等;开辟多家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馆藏50多万册图书;现有教师298人,其中正教授占8%,副教授占30%,聘请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各国的外籍教师14名。学院现有办学条件能同时满足4500名在校生的各种教学与生活需求。   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秉承内蒙古师范大学的文化传统,依托其优质教育教学资源,面向当代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着力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   2008年之前鸿德学院是一所全日制高等专科院校,08年成为了一所全日制本科独立院校,首次列入学院招生计划的有英语、旅游管理、学前教育、工程管理、新闻学、艺术设计6个本科专业,共14个专业培养方向。学院在全日制本科生的教学管理、学籍管理、学生管理、就业推荐及毕业派遣等方面,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有关规定落实执行。新生入学即可依据国发[2007]13号文件享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及国家助学金贷款等高校助学政策。   学院将充分利用以新机制、新模式举办高等教育优势,坚持以质量打品牌,以特色谋求发展,努力将学院办成国内同类高校中的一流的、以有效教学见长的新型大学,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编辑本段师资情况  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校园文化教职工总数为294人,其中外聘教师109人、专职教师111人、行政后勤保卫人员55人、外籍教师19人。2009年度学院拟定教师招聘计划48人,截止2009年年末,专职教师人数将曾到159人。从事教学第一线的教师绝大部分是近几年从各高校毕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按照择优录取的原则,经过学院的严格审定和考核,进行聘用。教师们在经历了专科段和本科段的教学实践,课堂组织教学能力和教学技能均得到大幅度提高,受到学院广泛认可和学生的称赞,为我院的可持续性发展和内蒙古自治区民办高等教育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目前,教师们除了进行教学研究和科研研究外,非师范类教师正在积极参加内蒙古自治区教育招生考试中心定期举办的教育学、心理学考试,为早日获取大学教师资格证而努力。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

2010年全年共获批科研项目423项,共获准科研经费36589万元,到位经费12500万元。发表论文1017篇,被SCI、EI、ISTP、CSSCI检索论文283篇;出版著作90部。2012年全年共获批科研项目385项,共获准科研经费13182万元,到账经费10288万元。被SCI、EI、CPCI-S、CSSCI、SSCI检索论文522篇;出版著作70部。在蒙古学与内蒙古少数民族发展、草地生态学与农牧业生物技术、内蒙古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等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例能产生ω-3脂肪酸的转基因克隆牛和一批优质品种肉牛、转基因克隆绒山羊、体细胞克隆绒山羊;在国内率先开展绵羊精原干细胞移植研究,成功繁育了供体公绵羊的后代;完成了国家动物转基因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关键技术研究取得重要成果。面向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政府部门和地方企事业单位开展了大量合作研究,多项成果被采用。 截至2012年,图书馆及各分馆、院(所)资料室共入藏纸本文献274万册(其中校本部图书馆223万册),电子图书26万种(其中校本部图书馆21万种),引进中外文数据库42个(其中校本部图书馆41个),自建数据库12个,已建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点和地区特色,以蒙古学和生命科学为重点,以学校教学、科研专业用书为保障的科学藏书体系。内蒙古大学图书馆已经成为自治区规模最大、文献资源最丰富、现代化服务水平最高、最受读者青睐和欢迎的大型文献信息中心之一。 学术刊物内蒙古大学主办有《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内蒙古大学学报》(蒙古文社会科学版)等自治区级学术刊物,是中国核心期刊之一。

是核心的 还挺贵 不好发表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可以。有基金资助项目的稿件优先刊用。当然并不是所有有基金项目支持的论文都是好文章,但由这些简则中的说明我们可以看到是否有基金项目的支持,文章得到的待遇还是有区别的。因此,作者在投稿时就要注意自己的文章是否有基金项目的支持,是校级的还是省级的或是国家级的基金项目,如有基金项目支持就应在投稿时注明,以使自己的研究成果更受关注。当然,还应注意所投的学报近年来发表的论文情况。如,同为核心期刊的《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近年来发表的带基金项目的论文约占20%(包括校级的基金项目),而《广西师范大学》(自然科学版)近年来发表的带基金项目的论文约占98%,并且这些基金项目全部为省级以上的基金项目,一篇不带基金项目或只带校级基金项目的论文在这两种期刊上发表机率的大小是显而易见的。

2011年第六版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已经收录了《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呼格吉勒图 海山等 包头城市形成发展的区位条件分析 经济地理,2003年10月2、呼格吉勒图 都布新巴雅尔 初谈蒙古族保护环境风俗形成的自然地理条件 中国蒙古学 2006年第2期3、呼格吉勒图 对调整牧区产业结构及减轻草场压力的思考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蒙文版) 2005年2期4、呼格吉勒图 海山 内蒙古牧区区域差异与嘎查社会经济管理(蒙古高原及其邻近地区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第一届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英文) 2005年8月5、呼格吉勒图 浅谈内蒙古牧区区域差异及发展对策 内蒙古牧区经济研究院成立及学术研讨会宣读论文(论文集)2005年12月24日6、呼格吉勒图 内蒙古牧区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 内蒙古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中、日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8年3月7、呼格吉勒图 内蒙古牧区区域发展条件与发展对策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4年增刊8、呼格吉勒图 海山 内蒙古牧区嘎查社会经济管理系统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9、呼格吉勒图 内蒙东北部近十年耕地面积变化评价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1999年4月10、呼格吉勒图 乌铁红 蛮汉山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内蒙古师大学学报 1998年第1期11、呼格吉勒图 郭丽霞 达茂旗畜牧业地域结构初探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2005年第1期12、呼格吉勒图 新牧区建设与草原生态保护 (蒙古高原及其邻近地区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第二届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英文) 2006年8月13、呼格吉勒图 张卫青 李景芳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思考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第12期14、呼格吉勒图 苏雅拉图 阿拉腾巴特尔 内蒙古牧区牧民畜群规模与收入关系的定量析 “牧区发展论坛及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2007年8月20-21日15、呼格吉勒图 苏雅拉图 阿拉腾巴特尔 赵玲玲 爱弟 内蒙古牧区牧户畜群规模与收入关系的定量析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蒙古文)版 2007年4期16、呼格吉勒图 退化草原成为沙尘暴的主要沙源地 The Foury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Dust/Sand Storm and Associated Dustfall 2007年5月18日 乌兰巴托17、 呼格吉勒图 赵玲玲 伊勒胡 内蒙古牧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蒙古文)版 2008年2期18、呼格吉勒图、包爱弟 ,《蒙古秘史》地名考与开发利用—乌珠穆沁历史地名为例 首届全国乌珠穆沁历史、文化研讨会议论文 2008年8月19、呼格吉勒图、包爱弟 ,浅谈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蒙文版),2006年4期20、呼格吉勒图 内蒙古东北部近十年耕地面积变化及评价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99年增刊21、呼格吉勒图 香宝 乡域土地利用结构与合理利用研究—以科右前旗大石寨镇为例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1994年地理学增刊22、呼格吉勒图 宝音 海山 关于我国高等院校地理教育改革的几点意见 经济地理 1995年第5期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中国北部边疆史地研究蒙古学民族区域与经济心理学 全国百强社科学报

2011年第六版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已经收录了《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报是校级报刊,它条理清晰,集内蒙古师范大学教学资讯,教育动态,人才招聘,专业介绍,优秀学生专家团队介绍为一体的校级报刊,而教育科学版是专业介绍教育动态的校级报刊,也是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下属的分支报,除了教育科学版,还有人文科学版,精选美文等众多专刊。

可以明确的告诉你《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入选了2011版北大中文核心。

  • 索引序列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1期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蒙文版2000年
  •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