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高原地震期刊有哪些

高原地震期刊有哪些

发布时间:

高原地震期刊有哪些

你可以到佰腾科研导航站上去找找,可以先在“期刊”分类里搜索一下,如果没有合适的就按照学科分类来查询。希望能帮到你。

还有:Journal of Arid Land 《干旱区科学》(英文版)

地理学报 自然资源学报 地理研究 地理科学 地理科学进展 岩石学报 资源科学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经济地理 气象 中国沙漠 古地理学报 地学前缘 高原气象 地球科学进展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干旱区研究 水科学进展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测绘学报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沉积学报 遥感学报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海洋与湖沼 地质科技情报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湿地科学 冰川冻土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遥感技术与应用 地球与环境 地质与勘探 测绘科学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测绘通报 海洋工程 热带地理 海洋科学 测绘信息与工程 世界地震工程 海洋湖沼通报 地层学杂志 矿物学报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海洋技术 空间科学学报 海洋地质前沿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 天文研究与技术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海洋科学集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地质学报 广东气象 地球物理学报 当代经济管理 大气科学 地球物理学进展 海洋开发与管理 地质通报 地质论评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气象研究与应用 应用气象学报 石油实验地质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第四纪研究 气象学报 湖泊科学 热带气象学报 气象科技 石油物探 海洋学报(中文版) 中国地质 现代地质 大气科学学报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山地学报 地理空间信息 遥感信息 地球化学 海洋通报 矿床地质 水文 地球学报 地质科学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灾害学 物探与化探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国土资源 国土资源遥感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气象科学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工程地质学报 矿物岩石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气象与环境科学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测绘工程 高校地质学报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世界地质 岩石矿物学杂志 陕西气象 地震地质 国土资源情报 气候与环境研究 台湾海峡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热带海洋学报 海洋测绘 新疆地质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国际地震动态 气象与环境学报 中国农业气象 资源环境与工程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国土资源导刊 山东国土资源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海洋科学进展 中国海洋平台 地理信息世界 地震学报 沙漠与绿洲气象 南方国土资源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中国岩溶 海相油气地质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现代测绘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地质力学学报 海洋预报 地质找矿论丛 干旱气象 浙江国土资源 贵州气象 西北地质 四川地质学报 海洋学研究 暴雨灾害 山东气象 海洋信息 铀矿地质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内蒙古气象 地震 北京测绘 地震研究 气象与减灾研究 地质与资源 云南地质 吉林地质 地矿测绘 贵州地质 西北地震学报 黑龙江气象 测绘 地质学刊 世界核地质科学 地质调查与研究 上海国土资源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国土资源信息化 测绘技术装备 浙江气象 资源调查与环境 安徽地质 西部资源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中国地震 吉林气象 化工矿产地质 华南地质与矿产 华南地震 天文学报 甘肃地质 天文学进展 华北地震科学 青海国土经略 Applied Geophysics 福建地质 极地研究 震灾防御技术 陕西地质 防灾减灾学报 山西地震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内陆地震 四川地震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城市地质 高原地震 时间频率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Research in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国外测井技术 资源导刊 海洋世界 地图 国土资源通讯 城市与减灾 今日国土 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 青海气象 江西测绘 山西气象 黄金地质 防灾博览 华北国土资源 中国测绘 世界地震译丛 湖南地质 测绘科技情报 岩相古地理 测绘标准化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 测绘文摘 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 Annual Report 大地纵横 气象教育与科技 华北地质矿产杂志 北京地质 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文集 南海地质研究 江西地质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 西北地质科学 福建地震 天文爱好者 Marine Science Bulletin 内蒙古地质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紫金山天文台台刊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Global Geology Abstracts of Chinese Geological Literature 江西地质科技 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 大气科学研究与应用 Advances in Polar Science 时间频率公报 Geotectonica et Metallogenia 人天科学研究 Scientia Geologica Sinica Continental Dynamics 地层古生物论文集 地震地质译丛 中国地质科学院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 中国地质科学院562综合大队集刊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文集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文集 Journal of Arid Land Geoscience Frontiers 国外地质勘探技术 国外火山地质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高原地震期刊有哪些杂志

你可以到佰腾科研导航站上去找找,可以先在“期刊”分类里搜索一下,如果没有合适的就按照学科分类来查询。希望能帮到你。

地球,很重要。

地理学报 自然资源学报 地理研究 地理科学 地理科学进展 岩石学报 资源科学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经济地理 气象 中国沙漠 古地理学报 地学前缘 高原气象 地球科学进展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干旱区研究 水科学进展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测绘学报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沉积学报 遥感学报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海洋与湖沼 地质科技情报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湿地科学 冰川冻土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遥感技术与应用 地球与环境 地质与勘探 测绘科学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测绘通报 海洋工程 热带地理 海洋科学 测绘信息与工程 世界地震工程 海洋湖沼通报 地层学杂志 矿物学报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海洋技术 空间科学学报 海洋地质前沿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 天文研究与技术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海洋科学集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地质学报 广东气象 地球物理学报 当代经济管理 大气科学 地球物理学进展 海洋开发与管理 地质通报 地质论评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气象研究与应用 应用气象学报 石油实验地质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第四纪研究 气象学报 湖泊科学 热带气象学报 气象科技 石油物探 海洋学报(中文版) 中国地质 现代地质 大气科学学报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山地学报 地理空间信息 遥感信息 地球化学 海洋通报 矿床地质 水文 地球学报 地质科学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灾害学 物探与化探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国土资源 国土资源遥感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气象科学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工程地质学报 矿物岩石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气象与环境科学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测绘工程 高校地质学报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世界地质 岩石矿物学杂志 陕西气象 地震地质 国土资源情报 气候与环境研究 台湾海峡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热带海洋学报 海洋测绘 新疆地质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国际地震动态 气象与环境学报 中国农业气象 资源环境与工程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国土资源导刊 山东国土资源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海洋科学进展 中国海洋平台 地理信息世界 地震学报 沙漠与绿洲气象 南方国土资源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中国岩溶 海相油气地质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现代测绘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地质力学学报 海洋预报 地质找矿论丛 干旱气象 浙江国土资源 贵州气象 西北地质 四川地质学报 海洋学研究 暴雨灾害 山东气象 海洋信息 铀矿地质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内蒙古气象 地震 北京测绘 地震研究 气象与减灾研究 地质与资源 云南地质 吉林地质 地矿测绘 贵州地质 西北地震学报 黑龙江气象 测绘 地质学刊 世界核地质科学 地质调查与研究 上海国土资源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国土资源信息化 测绘技术装备 浙江气象 资源调查与环境 安徽地质 西部资源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中国地震 吉林气象 化工矿产地质 华南地质与矿产 华南地震 天文学报 甘肃地质 天文学进展 华北地震科学 青海国土经略 Applied Geophysics 福建地质 极地研究 震灾防御技术 陕西地质 防灾减灾学报 山西地震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内陆地震 四川地震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城市地质 高原地震 时间频率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Research in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国外测井技术 资源导刊 海洋世界 地图 国土资源通讯 城市与减灾 今日国土 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 青海气象 江西测绘 山西气象 黄金地质 防灾博览 华北国土资源 中国测绘 世界地震译丛 湖南地质 测绘科技情报 岩相古地理 测绘标准化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 测绘文摘 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 Annual Report 大地纵横 气象教育与科技 华北地质矿产杂志 北京地质 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文集 南海地质研究 江西地质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 西北地质科学 福建地震 天文爱好者 Marine Science Bulletin 内蒙古地质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紫金山天文台台刊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Global Geology Abstracts of Chinese Geological Literature 江西地质科技 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 大气科学研究与应用 Advances in Polar Science 时间频率公报 Geotectonica et Metallogenia 人天科学研究 Scientia Geologica Sinica Continental Dynamics 地层古生物论文集 地震地质译丛 中国地质科学院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 中国地质科学院562综合大队集刊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文集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文集 Journal of Arid Land Geoscience Frontiers 国外地质勘探技术 国外火山地质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摘抄自百度百科:地球物理学领域的知名国际性期刊有美国的《地球物理学研究杂志》和《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德国的《地球物理学年鉴》和日本的《地球,行星和宇宙空间》等。

高原地震期刊有哪些专家

司马光预测的? 哈哈 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

张永志,男,汉族,1961年出生,地质测量工程专家。长安大学地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0~1984年就读于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大地系,获大地测量专业工学学士学位;1984~1987年在云南省地震局从事中美合作项目:激光地磁联测及有关的数据处理和分析研究工作;1987年9月就读于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地学部,1988年9月在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从事重力场时空变化及地壳形变方面的理论研究,1990年7月获地壳形变专业理学硕士学位;1990年8月在中国地震局第二地形变监测中心从事重力测量、GPS观测及其有关形变理论的研究工作;1991年任工程师,1996年任高级工程师,1997年担任硕士生导师,2001年在西北工业大学获固体力学专业博士学位。2002年调长安大学地测学院测绘科学与工程系从事教学及研究工作。2002年任副教授, 2004年12月晋升为教授、2006年担任博士生导师。目前主要从事GPS、DInSAR、固体地球物理、大地测量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已发表学术论五十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参与完成国家及各部级科研项目二十余项。获得各种奖励十余项。教学情况近三年来,为测绘工程及相关专业本科生主讲专业核心课程“大地测量学基础”,周学时数为4学时,3届学生共200人;指导本科生控制测量实习,学生总人数300余人;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学生人数共22人。同时为本科生主讲了《重力测量》、《测绘专业英语》、《GPS测量原理及应用》等课程。连续3年为本科生讲课、指导教学实习、指导毕业设计,年完成的平均教学工作量在400学时以上。学术研究在科学研究方面,先后承担、参与完成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联合科学基金;国家大型科学工程;“八五” 、 “九五” 国家科技攻关课题;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等国家、省部级重大科研任务10多项。研究成果分别获得部级科技成果奖三等奖一项;局级科技成果一等奖一项,局级科技成果二等奖三项、四等奖一项。在《地震学报》、《地壳形变与地震》、《西北地震学报》等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其中,一篇论文获得中国地震学会李善邦青年优秀地震科技论文奖二等奖,一篇论文获得陕西省测绘学会第九次综合性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等。 近年来发表的主要论文张永志,崔笃信,王琪等 利用GPS资料研究区域应力场变化地震活动,地震学报,2000,22(4):449-456张永志,王双绪,河西地区地壳的垂直形变的小波分析结果与中强震关系研究,地震学报,1998, 20(2):150-157张永志,王文萍,梁伟锋,地壳损伤状态的重力频域反演研究 ,地震学报, 1998, 20 (3):322-326张永志,李辉,张伯宏,孕震过程中重力位、重力、重力梯度变化的数值模拟研究,地震,2002,22(2)35~42,第一作者张永志,梁伟锋,祝意青,丽江0级地震过程的重力变化与小波分析,西北地震学报,1999,21(2)149- 155张永志,朱桂芝,王琪等,新疆伽师地区地应力的GPS损伤模拟研究,西北地震学报, 2000,22(4):386-389,第一作者张永志、孙和平、王卫东,利用GPS观测研究新疆伽师地区的水平变形特征,地震研究,2004,27(2):179-183,第一作者张永志,王卫东,青臧高原东北缘断层活动变形的模拟研究,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4,24(1):63-67张永志,张克实,地震孕震过程的重力变化研究,地壳形变与地震,2000,20(1):8-6张永志,王文萍,朱桂芝,损伤地壳中应力场变化与地震活动,地壳形变与地震,2001, 21(1):53-60,第一作者张永志等,河西重力变化的小波分解与地震活动关系研究,地壳形变与地震,1997,V17,N 3,第一作者张永志,王庆良,朱桂芝,火山地区重力场变化的数值模拟,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3,23(2)69-73张永志,朱桂芝,祝意青,利用重复重力观测研究地震活动与地壳的损伤演化过程,地壳形变与地震,2001,21(3)14-21张永志、胡斌、程宏宾,应用GPS观测研究青臧高原东北缘应力场变化,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3,25(4):80-84Yong-zhi Zhang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regional stress field variation and earthquake activities from GPS data,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 V13,N5,pp483-490,Yong-zhi Zhang and Shuang-xu Wang, The research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wavelet transform on vertical deformation and moderate earthquake in Hexi region, Gansu,Province,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 1998,V11, N2 ,179-188Yong-zhi Zhang et The Inverse Study of Damage State in Earth Crust with Gravity Data in Frequency Domain, Strength Theory: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Prospects for 21st MHYU and SC FAN(E),Science Press, Beijing, new Y 1998,987-993,Yong-zhi Zhang et The Inverse Study of crustal Damage State with Gravity Data in Frequency Domain,1998,V11, N3 ,381-385,ACTA Seismologica Sinica,第一作者祝意青,张永志,胡斌,永登5.8地震前后重力场动态图象特征研究,1999,V19, N1,地壳形变与地震,第三作者胡亚仙、施行觉、王庆良、张永志,腾冲火山区地表垂直形变分析,2003,V23, N2,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张永志,损伤裂纹对地壳形变的影响研究,中国地震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文集地震出版社(陈运泰主编),王卫东、张永志等,1995年临0级地震Q值的时间变化特征,2004,第3期,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王卫东,张永志等,渭河断裂盆地及临近地区地震活动的深部背景,2004,第3期,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王卫东,张永志等,陕西关中及邻区地震的震源参数研究,2004,第3期,地震研究王卫东,张永志等,渭河断裂盆地及临近地区Q值速度场分布特征与地震活动性,2004,第3期,山西地震张永志,王卫东,祝意青,昆仑山口西1级地震前重力变化,2003,第3期,地震学报,地震学报张永志,王卫东,李萍,INSAR图象的最小范数法相位解缠研究,2005,第1期,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祝意青等,Gravity variation before Kunlun mountain pass western Ms=1 earquake,2003,第3期,ACTA Seismologica Sinica,第六作者张永志,王卫东,祝意青,青藏高原东北侧断层活动引起的地壳三维变形与重力场变化研究,2004,V25, N5,地球学报张永志,王文萍,牛安福,华北定点形式的小波分析与地震活动研究,地壳形变与地震,1999, 19 (3):48-54张永志,地震过程中地形变的Lyapunov指数变化,地壳形变与地震,1993,V13 ,N3王双绪,张永志等,两次强震过程中垂直形变分维特征研究,地壳形变与地震, 1993,V13 ,N4张永志,震前地壳的动力学超熵变化,地壳形变与地震,1992,V12 ,N4张永志,有误差数据的最佳斯托克斯积分,地壳形变与地震,1991,V12 ,N4张永志,粘性力在地形变动力学模型演化中的作用,西北地震学报,1994,V16 ,N4张永志等,地震过程形变能的演化特征,地震研究,1994,V17 ,N2张永志,王双绪,河西地区几次强震前的垂直形变分维特征研究,内陆地震,1993,V 7 ,N3张永志,祝意青,孙伟利,北祁连地区震前重力场变化及其动力学特征,高原地震,1992,V4 ,N3张永志等,九泉4级地震前后重力变化特征及预报探讨,1992,流动重力通讯张永志等,垂直地壳运动的均衡失稳条件的探讨,内陆地震,1992,V6 ,N1张永志,利用空间张永志测地资料研究地壳应力场变化与损伤过程,2001,西北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王卫东,张永志等,临猗0级地震前后Q值变化特征研究,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05,第1期:70-72张正涛、张永志,GPS观测研究青藏东北缘水平变形特征,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5,第三期:6-8张永志等(1)利用GPS资料反演祁连山断层的三维滑动速率,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6(2):31-35,2006张永志等(1)三轨法DInSAR 观测确定区域的垂直变形,地震研究,29(3):281-285,2006科学研究方面的成果1、1-12,断层错动的不均匀分布于地面变形的关系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持人2、1-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774214,利用空间测地技术研究地壳的损伤演化过程,主持人3、5-5,地震联合科学基金96100,区域重力变化的小波分析与震源过程的时——频反演研究,主持人4、8-5,国家九五攻关项目96-913-07-03,伽师强震群区及帕米尔东北侧现代构造运动和地形变的GPS监测, 主要参加者5、1996-1998,国家九五攻关项目96-913-04-01-03,重力场动态图象及其与强震关系的研究, 主要参加者6、1996-2001,国家地震局九五重点项目9510,国家大型科学工程《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 中国地震局技术专家组成员7、5-5,地震联合科学基金197066,地震中短期前兆的力学特征与综合检测技术,主要参加者8、1996-1997,中国地震局第二第形变监测中心,小波分析在重力、形变数据处理中的应用研究,主持人9、 2003-2004,山东省基础地理信息与数字化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测绘基础研究),DINSAR在垂直形变监测中的应用研究,主持人10、2002-2004,陕西省交通厅,公路边坡灾害一机多天线GPS监测系统研究,参与11、2002-2004,陕西省计委,黑河引水工程库岸滑坡变形监测,参与12、2002-2004,长安大学, GPS定位原理及精品课程,主要参与13、2002-2004,教育部,基于地球动力学的地壳运动连续形变场研究与应变场,主要参与14、2002-2005,美国国家基金,GPS测定喜马拉雅山板块与地壳形变,主要参与15、2005-2008交通部西部交通项目,基于网络的GPS单点精密定位及一机多天线在交通中的应用研究,主要参与获奖情况10 2002年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0213602),中国地震局利用空间测地技术研究地壳的损伤演化过程,第一9 李善邦青年优秀地震科技论文奖二等奖,中国地震学会利用GPS资料研究区域地壳应力场变化与地震活动关系,第一3 第九次综合性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二等奖,陕西省测绘学会丽江0级地震过程的重力变化与小波分析,第一6 二○○一年度基层防震减灾优秀成果二等奖(20013601),中国地震局二测中心区域重力变化的小波分析和震源过程的重力时——频域反演研究,第一4 二○○二年度基层防震减灾优秀成果一等奖(20023601),第十四,1999-2001年度地震趋势研究报告,中国地震局二测中心4 二○○二年度基层防震减灾优秀成果一等奖(20023603),第一,利用空间技术研究地壳的损伤演化过程,中国地震局二测中心4 一九九八年度基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9813602),第一, 中国地震局二测中心孕震过程中形变能的累积判据研究4 二○○三年度基层防震减灾优秀成果二等奖,第三, 中国地震局二测中心,北祁连——河西地区流动重力观测、预报研究12 全国青年地震科技优秀论文二等奖,独著, 中国地震局学术委员会均衡地壳运动的失稳条件探讨8 第四届西北地区地震工作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 独著,均衡地壳运动的失稳条件探讨, 第四届西北地区地震工作学术研讨会3 一九九五年度基层科技进步四等奖,(953602),第一, 中国地震局二测中心垂直地壳运动的均衡失稳条件探讨

高原地震期刊有哪些专家看

松潘-阿坝地区和西藏羌塘地区,是战略选区项目开展高原地区地震调查攻关所选择的代表性地区,这两个地区的地球物理勘探难点主要如下:地震测线经过高山、荒漠、河谷、草原及沼泽等复杂地形,地形起伏相对较大,沟壑纵横。老地层广泛出露和近地表冻土层的普遍存在,对地震波能量的屏蔽、吸收、散射作用严重;地下地质条件复杂,地层褶皱严重,产状多变,地层倾角大,断层发育,新老地层互相切割。羌塘盆地是一个具有特殊地表、复杂地下地质条件的勘探新区,其地震资料品质差异大,整体信噪比偏低。(一)前期地震调查工作前期地震勘探概况松潘-阿坝地区地球物理工作开展较少,仅有的几条地震采集剖面由于受地层褶皱及地表覆盖等的影响,反射波组特征不明显,仅有少数波组在剖面上可连续追踪对比。从以往采集资料分析可知,该地区中、浅层地震地质条件较差,主要表现为资料上浅中层(5s以内)反射能量较弱或无明显反射。深层—超深层(5~8s)有较强的反射波组,且广泛分布。从以往地质资料看,本区深部地层主要为古生界,缺失中新生界,古生界最厚超过10000m。盆地周边断裂发育,地层倾角较大。依据区内出露头资料,本区三叠系以下地层密度和速度差异较小,造成波阻抗界面不明显,这可能是造成浅、中层无明显反射的原因之一。青藏高原石油地震勘探工作程度极低。仅在海相的羌塘盆地工作程度较高,二维地震勘探工作量有2640测线千米,其中在万安湖地区测网密度达到4km×4km。但是由于信噪比低,可用于解释的地震剖面不多,影响了油气勘探的效果,以至于对羌塘盆地的油气资源评价主要还是依据地表地质资料的分析综合,可靠性不高。因此提高或改善地震剖面的品质就成为能否在前人基础上有所突破的关键问题之一。前期地震调查方法(1)地震采集方法2002年12月~2003年6月,松潘-阿坝地区中石化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组织胜利物探、物探局等单位进行野外地震采集攻关,对该区的地震地质条件等取得了一定认识。其主要采集参数见表9-3。震源类型:炸药震源(单井激发)井深:14~25m接收道数:240道,少数480道、600道记录格式:SEGD道间距:50m,少数20m最大排列长度:5975m记录长度:12s采样间隔:2ms,少数1ms覆盖次数:60次,少数为120次至300次中石油1995年首次进入羌塘盆地,使用可控震源和炸药震源,部分地区获得了可用的甚至较好的地震记录,但绝大多数资料品质极为欠佳。在激发能量不足的前提下,小道距、高覆盖次数试验的效果也不明显。在原始资料整体品质不高的条件下,虽然也进行了当时技术条件下的精细处理,不同公司处理或同一公司先后处理的剖面面貌都不相同,因此至今没有获得一条区域性基准剖面,仅有少量剖面的局部被用于石油构造解释。1998年INDEPTH-III分别在班戈、伦坡拉、多玛和双湖分段进行了深反射地震试验,采用井炮激发,井深15~18m,获得了有效反射信息,这提示加大井深和适当加大激发药量可能是改善青藏高原(羌塘盆地)地震资料品质的有效途径之一。表9-3 原石油部门羌塘地区地震采集参数一览表(2)处理方法技术在松潘-阿坝地区,其前期主要处理技术包括:层析成像反演静校正与相对折射波静校正相结合的静校正;线性校正后FK域均值加权减去法压制折射多次波、速度分析与预测反褶积相结合的方法压制多次反射波;FK域均值加权减去法压制线性相干噪音;速度分析与剩余静校正多次迭代提高反射同相轴的连续性与信噪比等。针对羌塘盆地资料的特点,原石油部门总结认为,信噪比低和静校正量大是两大难题,从处理方法试验和处理过程中总结出以下认识:1)羌塘盆地由于特殊的地表条件、复杂的地下地质结构和恶劣的环境因素等造成所采集到的地震资料品质普遍较差。处理之前应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才能采用针对性技术措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2)叠前去噪的力度和范围要掌握适度,既要有效压制噪音,又不能损害有效波。3)通过试验和分析对比几种静校方法的效果,采用针对性强的通用技术。4)叠后去噪要适当,应注意保真,过重修饰会使剖面波组特征不明显。5)对同一批资料处理的流程要一致,否则对同一区块资料的解释会存在困难。前期地震调查认识从以往的地震工作分析来看,信噪比和静校正量大是羌塘盆地地震勘探面临的两大难题。2004年、2006年和2007年连续3年的地震攻关,累计获得150km试验剖面,采取增加井,选择最佳药量,加大排列长度、小道距等一系列改进措施,取得了一定效果。(二)选区地震调查工作战略选区项目在以往羌塘盆地地震攻关的基础上,抓住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为核心,根据本区所存在的面波、折射以及多次折射波、高频随机噪音的特点,拟定了采集施工中的主攻策略。地震采集方法具体采集参数见表9-4。表9-4 2009年地震调查采集施工参数一览表1)针对记录信噪比低,采取的对策是:检波器面积组合;增加检波器个数来压制随机干扰。其具体接收参数如下:组合形式:36个检波器沿线矩形面积组合;组合基距:LX=4m LY=11m;组内距:δx=4m δy=1m;组内高差:小于1m;埋深:不小于20cm。2)针对表层结构纵横向变化大,采取的对策是:加密表层结构调查点,控制潜水面变化,具体激发参数如下:激发深度:高速层顶界面下3m;最小钻井深度不得小于15m(除砾石河滩外);砾石河滩最小钻井深度不得小于12m;激发药量:18kg。3)针对主要目的层埋藏浅,以往采用了48~60次的覆盖次数,再加上排列长度大,炮点距大,致使主要目的层有效覆盖次数低、成像效果差。采取的对策是:增加叠加次数,确保叠加效果;减小炮点距离,增加有效覆盖次数;采用可变线元观测系统,以利于获得较多的地质信息。4)针对本地区刮风时间长,雨雪、冰雹频繁等恶劣气候环境,采取检波器埋置;用仪器监视外界噪声,干扰大时不放炮;优选时段进行低噪音施工。5)针对河滩砾石井,含水丰富成井难,利用陶土粉和烧碱配成泥浆打井。2009年与2008年在羌塘地区开展地震调查的采集施工参数进行对比,可以看出,2009年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围绕通过提高覆盖次数来提高采集资料的信噪比来进行,如表9-5所示。表9-5 2008年与2009年地震调查采集施工参数对比表地震资料处理针对羌塘盆地地震资料信噪比低的问题,强化对本区地震地质条件的了解以及原始资料的采集分析,结合以往低信噪比资料处理经验,采取以下有针对性的处理技术,有效地改善了资料品质。(1)静校正处理技术采用层析静校正方法求取长、中波长的静校正量;地表一致性静校正解决短波长的剩余静校正量。(2)多系统、多方法的联合去噪选用不同处理系统的最佳去噪手段组合应用,有效提高叠前数据信噪比。(3)地表一致性和提高分辨率的处理技术在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增益曲线分析、时频分析等进行叠后剩余振幅分析与补偿,使波组特征清楚、强弱特征明显;此外,采用地表一致性多道反褶积,消除表层因素对子波的影响,改善叠加效果,提高剖面品质。地震调查效果地震攻关所获得的剖面,浅、中层反射波组齐全,主要反射波组连续性好,过渡自然,易于识别和追踪,所反映的构造特征明显、可靠,基本可以达到了解地腹基底起伏和划分构造格局的地质任务,如图9-15所示。通过对本次选区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基本了解了本区地层展布状况、侏罗系和三叠系主要目的层的展布特征、上覆盖层的构造格架及构造样式、基底埋深、基底形态及断裂特征,为西藏地区进一步油气资源评价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础。图9-15 TS2009-03线地震地质解释剖面图

张永志,男,汉族,1961年出生,地质测量工程专家。长安大学地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0~1984年就读于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大地系,获大地测量专业工学学士学位;1984~1987年在云南省地震局从事中美合作项目:激光地磁联测及有关的数据处理和分析研究工作;1987年9月就读于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地学部,1988年9月在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从事重力场时空变化及地壳形变方面的理论研究,1990年7月获地壳形变专业理学硕士学位;1990年8月在中国地震局第二地形变监测中心从事重力测量、GPS观测及其有关形变理论的研究工作;1991年任工程师,1996年任高级工程师,1997年担任硕士生导师,2001年在西北工业大学获固体力学专业博士学位。2002年调长安大学地测学院测绘科学与工程系从事教学及研究工作。2002年任副教授, 2004年12月晋升为教授、2006年担任博士生导师。目前主要从事GPS、DInSAR、固体地球物理、大地测量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已发表学术论五十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参与完成国家及各部级科研项目二十余项。获得各种奖励十余项。教学情况近三年来,为测绘工程及相关专业本科生主讲专业核心课程“大地测量学基础”,周学时数为4学时,3届学生共200人;指导本科生控制测量实习,学生总人数300余人;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学生人数共22人。同时为本科生主讲了《重力测量》、《测绘专业英语》、《GPS测量原理及应用》等课程。连续3年为本科生讲课、指导教学实习、指导毕业设计,年完成的平均教学工作量在400学时以上。学术研究在科学研究方面,先后承担、参与完成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联合科学基金;国家大型科学工程;“八五” 、 “九五” 国家科技攻关课题;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等国家、省部级重大科研任务10多项。研究成果分别获得部级科技成果奖三等奖一项;局级科技成果一等奖一项,局级科技成果二等奖三项、四等奖一项。在《地震学报》、《地壳形变与地震》、《西北地震学报》等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其中,一篇论文获得中国地震学会李善邦青年优秀地震科技论文奖二等奖,一篇论文获得陕西省测绘学会第九次综合性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等。 近年来发表的主要论文张永志,崔笃信,王琪等 利用GPS资料研究区域应力场变化地震活动,地震学报,2000,22(4):449-456张永志,王双绪,河西地区地壳的垂直形变的小波分析结果与中强震关系研究,地震学报,1998, 20(2):150-157张永志,王文萍,梁伟锋,地壳损伤状态的重力频域反演研究 ,地震学报, 1998, 20 (3):322-326张永志,李辉,张伯宏,孕震过程中重力位、重力、重力梯度变化的数值模拟研究,地震,2002,22(2)35~42,第一作者张永志,梁伟锋,祝意青,丽江0级地震过程的重力变化与小波分析,西北地震学报,1999,21(2)149- 155张永志,朱桂芝,王琪等,新疆伽师地区地应力的GPS损伤模拟研究,西北地震学报, 2000,22(4):386-389,第一作者张永志、孙和平、王卫东,利用GPS观测研究新疆伽师地区的水平变形特征,地震研究,2004,27(2):179-183,第一作者张永志,王卫东,青臧高原东北缘断层活动变形的模拟研究,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4,24(1):63-67张永志,张克实,地震孕震过程的重力变化研究,地壳形变与地震,2000,20(1):8-6张永志,王文萍,朱桂芝,损伤地壳中应力场变化与地震活动,地壳形变与地震,2001, 21(1):53-60,第一作者张永志等,河西重力变化的小波分解与地震活动关系研究,地壳形变与地震,1997,V17,N 3,第一作者张永志,王庆良,朱桂芝,火山地区重力场变化的数值模拟,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3,23(2)69-73张永志,朱桂芝,祝意青,利用重复重力观测研究地震活动与地壳的损伤演化过程,地壳形变与地震,2001,21(3)14-21张永志、胡斌、程宏宾,应用GPS观测研究青臧高原东北缘应力场变化,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3,25(4):80-84Yong-zhi Zhang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regional stress field variation and earthquake activities from GPS data,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 V13,N5,pp483-490,Yong-zhi Zhang and Shuang-xu Wang, The research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wavelet transform on vertical deformation and moderate earthquake in Hexi region, Gansu,Province,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 1998,V11, N2 ,179-188Yong-zhi Zhang et The Inverse Study of Damage State in Earth Crust with Gravity Data in Frequency Domain, Strength Theory: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Prospects for 21st MHYU and SC FAN(E),Science Press, Beijing, new Y 1998,987-993,Yong-zhi Zhang et The Inverse Study of crustal Damage State with Gravity Data in Frequency Domain,1998,V11, N3 ,381-385,ACTA Seismologica Sinica,第一作者祝意青,张永志,胡斌,永登5.8地震前后重力场动态图象特征研究,1999,V19, N1,地壳形变与地震,第三作者胡亚仙、施行觉、王庆良、张永志,腾冲火山区地表垂直形变分析,2003,V23, N2,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张永志,损伤裂纹对地壳形变的影响研究,中国地震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文集地震出版社(陈运泰主编),王卫东、张永志等,1995年临0级地震Q值的时间变化特征,2004,第3期,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王卫东,张永志等,渭河断裂盆地及临近地区地震活动的深部背景,2004,第3期,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王卫东,张永志等,陕西关中及邻区地震的震源参数研究,2004,第3期,地震研究王卫东,张永志等,渭河断裂盆地及临近地区Q值速度场分布特征与地震活动性,2004,第3期,山西地震张永志,王卫东,祝意青,昆仑山口西1级地震前重力变化,2003,第3期,地震学报,地震学报张永志,王卫东,李萍,INSAR图象的最小范数法相位解缠研究,2005,第1期,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祝意青等,Gravity variation before Kunlun mountain pass western Ms=1 earquake,2003,第3期,ACTA Seismologica Sinica,第六作者张永志,王卫东,祝意青,青藏高原东北侧断层活动引起的地壳三维变形与重力场变化研究,2004,V25, N5,地球学报张永志,王文萍,牛安福,华北定点形式的小波分析与地震活动研究,地壳形变与地震,1999, 19 (3):48-54张永志,地震过程中地形变的Lyapunov指数变化,地壳形变与地震,1993,V13 ,N3王双绪,张永志等,两次强震过程中垂直形变分维特征研究,地壳形变与地震, 1993,V13 ,N4张永志,震前地壳的动力学超熵变化,地壳形变与地震,1992,V12 ,N4张永志,有误差数据的最佳斯托克斯积分,地壳形变与地震,1991,V12 ,N4张永志,粘性力在地形变动力学模型演化中的作用,西北地震学报,1994,V16 ,N4张永志等,地震过程形变能的演化特征,地震研究,1994,V17 ,N2张永志,王双绪,河西地区几次强震前的垂直形变分维特征研究,内陆地震,1993,V 7 ,N3张永志,祝意青,孙伟利,北祁连地区震前重力场变化及其动力学特征,高原地震,1992,V4 ,N3张永志等,九泉4级地震前后重力变化特征及预报探讨,1992,流动重力通讯张永志等,垂直地壳运动的均衡失稳条件的探讨,内陆地震,1992,V6 ,N1张永志,利用空间张永志测地资料研究地壳应力场变化与损伤过程,2001,西北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王卫东,张永志等,临猗0级地震前后Q值变化特征研究,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05,第1期:70-72张正涛、张永志,GPS观测研究青藏东北缘水平变形特征,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5,第三期:6-8张永志等(1)利用GPS资料反演祁连山断层的三维滑动速率,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6(2):31-35,2006张永志等(1)三轨法DInSAR 观测确定区域的垂直变形,地震研究,29(3):281-285,2006科学研究方面的成果1、1-12,断层错动的不均匀分布于地面变形的关系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持人2、1-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774214,利用空间测地技术研究地壳的损伤演化过程,主持人3、5-5,地震联合科学基金96100,区域重力变化的小波分析与震源过程的时——频反演研究,主持人4、8-5,国家九五攻关项目96-913-07-03,伽师强震群区及帕米尔东北侧现代构造运动和地形变的GPS监测, 主要参加者5、1996-1998,国家九五攻关项目96-913-04-01-03,重力场动态图象及其与强震关系的研究, 主要参加者6、1996-2001,国家地震局九五重点项目9510,国家大型科学工程《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 中国地震局技术专家组成员7、5-5,地震联合科学基金197066,地震中短期前兆的力学特征与综合检测技术,主要参加者8、1996-1997,中国地震局第二第形变监测中心,小波分析在重力、形变数据处理中的应用研究,主持人9、 2003-2004,山东省基础地理信息与数字化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测绘基础研究),DINSAR在垂直形变监测中的应用研究,主持人10、2002-2004,陕西省交通厅,公路边坡灾害一机多天线GPS监测系统研究,参与11、2002-2004,陕西省计委,黑河引水工程库岸滑坡变形监测,参与12、2002-2004,长安大学, GPS定位原理及精品课程,主要参与13、2002-2004,教育部,基于地球动力学的地壳运动连续形变场研究与应变场,主要参与14、2002-2005,美国国家基金,GPS测定喜马拉雅山板块与地壳形变,主要参与15、2005-2008交通部西部交通项目,基于网络的GPS单点精密定位及一机多天线在交通中的应用研究,主要参与获奖情况10 2002年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0213602),中国地震局利用空间测地技术研究地壳的损伤演化过程,第一9 李善邦青年优秀地震科技论文奖二等奖,中国地震学会利用GPS资料研究区域地壳应力场变化与地震活动关系,第一3 第九次综合性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二等奖,陕西省测绘学会丽江0级地震过程的重力变化与小波分析,第一6 二○○一年度基层防震减灾优秀成果二等奖(20013601),中国地震局二测中心区域重力变化的小波分析和震源过程的重力时——频域反演研究,第一4 二○○二年度基层防震减灾优秀成果一等奖(20023601),第十四,1999-2001年度地震趋势研究报告,中国地震局二测中心4 二○○二年度基层防震减灾优秀成果一等奖(20023603),第一,利用空间技术研究地壳的损伤演化过程,中国地震局二测中心4 一九九八年度基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9813602),第一, 中国地震局二测中心孕震过程中形变能的累积判据研究4 二○○三年度基层防震减灾优秀成果二等奖,第三, 中国地震局二测中心,北祁连——河西地区流动重力观测、预报研究12 全国青年地震科技优秀论文二等奖,独著, 中国地震局学术委员会均衡地壳运动的失稳条件探讨8 第四届西北地区地震工作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 独著,均衡地壳运动的失稳条件探讨, 第四届西北地区地震工作学术研讨会3 一九九五年度基层科技进步四等奖,(953602),第一, 中国地震局二测中心垂直地壳运动的均衡失稳条件探讨

司马光预测的? 哈哈 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

李四光预测的四大地震是:唐山 四川 邢台 临沂网络有流传,李四光预测的四大地震是:唐山 四川 邢台 临沂!!!四个中有三个:唐山 四川 邢台 都已经地震过了……我认为是谣传,并试着寻找相关的可靠信息,几乎完全找不到可以相信的出处。事实上,根据李四光的预测,我国有四大地震带,它们是:l 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l 华北的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l 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l 西部的新疆,甘肃和宁夏首先,让我们共同理解一下相关的概念:什么是地震带?答:地震发生较多又比较强烈并与大型活动构造带有内在联系的地带,叫地震带。世界上主要有三大地震带:①环太平洋地震带;②欧亚地震带;③海岭地震带。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这五个地区是:①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②西南地区,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③西北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天山南北麓;④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⑤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我国的台湾省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西藏、新疆、云南、四川、青海等省区位于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上,其他省区处于相关的地震带上。现代科学对地震的成因作了以下解释:由于地球在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地震绝大部分都发生在地壳中。地震共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诱发地震四种。l 构造地震是指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当地应力达到并超过岩层的强度极限时,岩层就会突然产生变形,乃至破裂,将能量一下子释放出来,就引起大地震动,这类地震被称为构造地震。l 火山地震是指在火山爆发后,由于大量岩浆损失,地下压力减少或地下深处岩浆来不及补充,出现空洞,引起上覆岩层的断裂或塌陷而产生地震。这类地震数量不多,只占地震总数量7%左右。l 陷落地震是由于地下溶洞或矿山采空区的陷落引起的局部地震。陷落地震都是重力作用的结果,规模小,次数更少,只占地震总数的3%左右。l 人工地震和诱发地震是由于人工爆破,矿山开采,军事施工及地下核试验等引起的地震。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触发某些断层活动,引起的地震称诱发地震,主要有水库地震,深井抽水和注水诱发地震,核试验引发地震,采矿活动、灌溉等也能诱发地震。我国广东新丰江水库自1959年10月建成蓄水以来,截止到1987年,已记录到337次地震,其中1962年发生了1级地震,使混凝土大坝产生82米长的裂缝。构造地震是最容易被引起的种类,占地震总数90%以上。李四光老人科学的分析了我国地质结构,预测出相对其他地区容易产生地区的的几大地震带,并没有可靠的资料明确显示,他曾经预测过唐山 四川 邢台 临沂四大地震,所以网络流传毕竟是惟恐天下不乱的小人在散播的谣言。我们要做的是科学的认识地震和关心、支持受灾地区的家园重建。让我们一起为受灾地区的人民真诚的祈祷!

高原地震期刊有哪些国外的

地理学报 自然资源学报 地理研究 地理科学 地理科学进展 岩石学报 资源科学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经济地理 气象 中国沙漠 古地理学报 地学前缘 高原气象 地球科学进展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干旱区研究 水科学进展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测绘学报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沉积学报 遥感学报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海洋与湖沼 地质科技情报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湿地科学 冰川冻土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遥感技术与应用 地球与环境 地质与勘探 测绘科学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测绘通报 海洋工程 热带地理 海洋科学 测绘信息与工程 世界地震工程 海洋湖沼通报 地层学杂志 矿物学报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海洋技术 空间科学学报 海洋地质前沿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 天文研究与技术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海洋科学集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地质学报 广东气象 地球物理学报 当代经济管理 大气科学 地球物理学进展 海洋开发与管理 地质通报 地质论评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气象研究与应用 应用气象学报 石油实验地质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第四纪研究 气象学报 湖泊科学 热带气象学报 气象科技 石油物探 海洋学报(中文版) 中国地质 现代地质 大气科学学报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山地学报 地理空间信息 遥感信息 地球化学 海洋通报 矿床地质 水文 地球学报 地质科学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灾害学 物探与化探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国土资源 国土资源遥感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气象科学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工程地质学报 矿物岩石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气象与环境科学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测绘工程 高校地质学报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世界地质 岩石矿物学杂志 陕西气象 地震地质 国土资源情报 气候与环境研究 台湾海峡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热带海洋学报 海洋测绘 新疆地质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国际地震动态 气象与环境学报 中国农业气象 资源环境与工程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国土资源导刊 山东国土资源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海洋科学进展 中国海洋平台 地理信息世界 地震学报 沙漠与绿洲气象 南方国土资源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中国岩溶 海相油气地质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现代测绘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地质力学学报 海洋预报 地质找矿论丛 干旱气象 浙江国土资源 贵州气象 西北地质 四川地质学报 海洋学研究 暴雨灾害 山东气象 海洋信息 铀矿地质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内蒙古气象 地震 北京测绘 地震研究 气象与减灾研究 地质与资源 云南地质 吉林地质 地矿测绘 贵州地质 西北地震学报 黑龙江气象 测绘 地质学刊 世界核地质科学 地质调查与研究 上海国土资源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国土资源信息化 测绘技术装备 浙江气象 资源调查与环境 安徽地质 西部资源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中国地震 吉林气象 化工矿产地质 华南地质与矿产 华南地震 天文学报 甘肃地质 天文学进展 华北地震科学 青海国土经略 Applied Geophysics 福建地质 极地研究 震灾防御技术 陕西地质 防灾减灾学报 山西地震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内陆地震 四川地震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城市地质 高原地震 时间频率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Research in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国外测井技术 资源导刊 海洋世界 地图 国土资源通讯 城市与减灾 今日国土 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 青海气象 江西测绘 山西气象 黄金地质 防灾博览 华北国土资源 中国测绘 世界地震译丛 湖南地质 测绘科技情报 岩相古地理 测绘标准化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 测绘文摘 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 Annual Report 大地纵横 气象教育与科技 华北地质矿产杂志 北京地质 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文集 南海地质研究 江西地质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 西北地质科学 福建地震 天文爱好者 Marine Science Bulletin 内蒙古地质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紫金山天文台台刊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Global Geology Abstracts of Chinese Geological Literature 江西地质科技 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 大气科学研究与应用 Advances in Polar Science 时间频率公报 Geotectonica et Metallogenia 人天科学研究 Scientia Geologica Sinica Continental Dynamics 地层古生物论文集 地震地质译丛 中国地质科学院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 中国地质科学院562综合大队集刊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文集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文集 Journal of Arid Land Geoscience Frontiers 国外地质勘探技术 国外火山地质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WOK, EiVillage,PRDT,IEEE,外加一些专业数据库

SCI即《科学引文索引》,每个学科领域都有其各自的期刊,种类非常繁多,以环境领域为例,著名的期刊有《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Water Research》、《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等等,这些都是这个领域的一流期刊,其他领域也有自己的不同等级的期刊, 值得一提的是,有的期刊是不太区分领域的,比如《nature》、《science》等,这两个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有名的,也是极难发表的,绝大部分科研人员究其一生也难以在上面发表文章,即使是顶级高校在这两个发表了文章,也会被大肆宣扬一番,甚至会奖励几十万给发表在这两个期刊的科研人员。

国外有影响的英文地震期刊有哪些What are som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foreign earthquake journals

  • 索引序列
  • 高原地震期刊有哪些
  • 高原地震期刊有哪些杂志
  • 高原地震期刊有哪些专家
  • 高原地震期刊有哪些专家看
  • 高原地震期刊有哪些国外的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