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杂志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杂志

发布时间: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杂志

跟你推荐《极客》杂志吧, 英文名 Geek。

中国美食,或者至少是其中一部分,可能将很快加入韩国泡菜和地中海食物的行列,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烹饪协会在2011年就曾试图让中国美食加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在当时申报了逾30种食物和烹饪技艺。如今,该协会再次作出尝试,然而这一次,他们的推进更加具有针对性了。该协会副会长边疆称,有一件事是确定的,那就是该协会将不再会把中国美食打包申请了。他说,该协会在2011年曾尝试过这一策略,但是甚至都没有在中国文化部获得通过。“申遗”均需要先获得文化部的批准。所以今年,该协会召集了一个专家团队来缩短名单。边疆称,中国美食体系庞大、复杂,Unesco官员把它作为一个整体去理解是很难的。他说,最终他们可能将会挑选一种特色食品(例如饺子),或者一种烹饪技巧(例如腌制)。Unesco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的在于对仪式和民俗文化表示敬重,尤其是对可能没有马丘比丘(Machu Piccus)或帕特农神庙(Parthenons)的文化。而非物质这个词,有时候就可以解读为美食及其工艺这类的东西。在2013年,韩国的泡菜(既包括制作又包括分享)以及地中海餐饮都进入了该名录。Unesco称,地中海餐饮反映了社会交流和沟通,是对家庭、集体或者社区身份的一种确认和延续,这也许可以解读为在一顿吃了三个小时的午餐时喝酒。那么,哪些中华美食应该被列入Unesco文化遗产名录呢?就像玲琅满目的中华美食一样,人们给出的答案也是五花八门。《饕餮之欲:当代中国的食与色》(Appetites: Food and Sex in Post-Socialist China)一书的作者冯珠娣(Judith Farquhar)说,她认为饺子该上榜。她说,饺子有特定的符号形式,有外表有内在,兼有肉和小麦这两种中华美食的基本元素。饺子拥有社交生活,它们成群做好,吃的时候也是成群下肚。曾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中华金厨奖”荣誉称号的屈浩推荐大葱烧海参,理由是这道菜历史悠久。他说,许多中国名厨为这道菜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虽然这是一道山东名菜,但在国内家喻户晓~

1、山西抿尖面抿尖面约在民国年间开始流行于太原郊区,制作时先在和好的豆面团(豌豆和小麦和成的面)中加水,使呈软糊状,然后放置在密布筛孔的木制抿尖床上,右手按床架,左手拿抿拐,通过筛孔将糊状豆面抿(刷抹)到沸水锅里,煮熟后用笊篱捞入碗中即可食用。2、过桥米线蒙自过桥米线的汤是用大骨、老母鸡、宜威火腿经长时间熬煮而成,以清澈透亮为佳。里面的配料也非常丰富,先将鸡脯、猪里脊、肝、腰花、鲜鱼等切成薄片,摆入小碟;米线则以细白、有韧性者为好,有酸浆米线和煮后的干米线之分,同时备有豌豆尖、黄芽韭菜、嫩菠菜等。3、洛阳水席洛阳水席总共有24道菜,8道凉菜和16道热菜,全部热菜皆有汤,汤汤水水,热菜吃完一道,撤下去后再上另外一道,吃一道上一道,就像流水一样不断的更新。荤素交替,菜汤交替,南北风味各具风采,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还和龙门石窟、洛阳牡丹并称为洛阳三绝。4、凉茶凉茶是粤、港、澳地区人民根据当地的气候、水土特征,以中医养生理论为指导,以中草药为原料,食用、总结出的一种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祛火除湿等功效,已经成为当地人的一种日常饮品。林立于广东、香港、澳门的凉茶铺,也形成了一条岭南文化的独特风景线。5、郫县豆瓣郫县位于四川省成都平原中部,在郫县的境内盛产胡豆(蚕豆)和辣椒,而且质量普遍较高。这两种原料经过晴天晒,雨天盖,白天翻,夜晚露这一传统发酵方式,有利于有益微生物生长繁殖,物料可以充分而完全的复式发酵。酿成的郫县豆瓣酱香醇厚浓郁,色泽红润油亮,非常鲜美。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讲经过发酵的豆子,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而且发酵后,维生素B12的含量也增加了,而且还会在此过程中产生一些香味物质,使其味道更好。以上内容参考 人民网-这些特色食物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你吃过吗?

《中国国家旅游》《中国国家地理》《时尚旅游》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杂志

有关你非遗的资讯和动态可以访问非遗文化网

中国美食,或者至少是其中一部分,可能将很快加入韩国泡菜和地中海食物的行列,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烹饪协会在2011年就曾试图让中国美食加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在当时申报了逾30种食物和烹饪技艺。如今,该协会再次作出尝试,然而这一次,他们的推进更加具有针对性了。该协会副会长边疆称,有一件事是确定的,那就是该协会将不再会把中国美食打包申请了。他说,该协会在2011年曾尝试过这一策略,但是甚至都没有在中国文化部获得通过。“申遗”均需要先获得文化部的批准。所以今年,该协会召集了一个专家团队来缩短名单。边疆称,中国美食体系庞大、复杂,Unesco官员把它作为一个整体去理解是很难的。他说,最终他们可能将会挑选一种特色食品(例如饺子),或者一种烹饪技巧(例如腌制)。Unesco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的在于对仪式和民俗文化表示敬重,尤其是对可能没有马丘比丘(Machu Piccus)或帕特农神庙(Parthenons)的文化。而非物质这个词,有时候就可以解读为美食及其工艺这类的东西。在2013年,韩国的泡菜(既包括制作又包括分享)以及地中海餐饮都进入了该名录。Unesco称,地中海餐饮反映了社会交流和沟通,是对家庭、集体或者社区身份的一种确认和延续,这也许可以解读为在一顿吃了三个小时的午餐时喝酒。那么,哪些中华美食应该被列入Unesco文化遗产名录呢?就像玲琅满目的中华美食一样,人们给出的答案也是五花八门。《饕餮之欲:当代中国的食与色》(Appetites: Food and Sex in Post-Socialist China)一书的作者冯珠娣(Judith Farquhar)说,她认为饺子该上榜。她说,饺子有特定的符号形式,有外表有内在,兼有肉和小麦这两种中华美食的基本元素。饺子拥有社交生活,它们成群做好,吃的时候也是成群下肚。曾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中华金厨奖”荣誉称号的屈浩推荐大葱烧海参,理由是这道菜历史悠久。他说,许多中国名厨为这道菜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虽然这是一道山东名菜,但在国内家喻户晓~

徐福山,字伯峻,号云山人,1970年生于山东平度。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 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梅兰芳纪念馆副馆长,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文化部青年联合会常委、书法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国际友好联络会理事。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副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评论》杂志社社长,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设计中心主任,《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编辑部副主编等。徐福山的绘画艺术从传统入手,以书入画,追求以诗为魂,骨法用笔、抒情言志的文人画基调。艺术言语沉实朴厚,大气而实在。章草的习学使其艺术风格高古,同时在对传统的追随与继承中注入时代气息,这让他的作品沉着而不失灵动,飘逸而不失端庄,透出正大之气象。他的花鸟画格调空灵、清高、清雅;画作中常有自作诗,通过诗作来阐发画面的意境。诗意所至,景则生,书意所到,则形简而象大,以笔墨意趣而唱和内心的诗韵。徐福山多次参加国内外美术、书法评奖展览并获奖。先后在报刊发表论文、诗词、艺术评论100余篇。出版有《徐福山书画集》《写意文心—徐福 山书画作品集》、《恭王府艺术系列展-徐福山书画作品集》、《徐福山书画》、《徐福山花鸟作品集》等。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杂志社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机构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简称非遗协会,成立于2013年11月6日,其隶属于文化部,是一家以保护和传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己任的社会团体法人机构。

以双月刊周期发行的《文化遗产》杂志在刊发非物质文化方面的文章,可以检索一下名称了解一下基本介绍。有一些文化类的期刊同样可以刊发,可以到平台进行线上沟通,看看能投稿的是不是也符合你的要求。

中国非物质文化主要包括:皮影戏,剪纸,古琴,第七,珠算,二十四节气,针灸,书法,京剧,活字印刷术,清明节!

有关你非遗的资讯和动态可以访问非遗文化网

非物质文化遗产杂志

从非遗的定义和特征来看,活态或再生产是非遗生存的希望,非遗的保护并不局限于静态固化的记录延续,而更重视向前的发展,活态也正是其生命需要延续的状态。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指导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操作形式,一是记录、封存、收藏(档案式管理研究),二是衍生、开发、传承(开放式活态保护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应从教育、生活、市场三个方面展开:传统民俗的活态延续是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首要条件;文化遗产教育在教育体制中的贯穿;开发传统文化创意产业,加大市场流通宣传,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艺术家、设计师取材于民间美术的创作,文化遗产在商品上的提升,汉声杂志等出版业以及教育界的重视等,都是活态传播传统文化的典型事例。

有关你非遗的资讯和动态可以访问非遗文化网

中国美食,或者至少是其中一部分,可能将很快加入韩国泡菜和地中海食物的行列,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烹饪协会在2011年就曾试图让中国美食加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在当时申报了逾30种食物和烹饪技艺。如今,该协会再次作出尝试,然而这一次,他们的推进更加具有针对性了。该协会副会长边疆称,有一件事是确定的,那就是该协会将不再会把中国美食打包申请了。他说,该协会在2011年曾尝试过这一策略,但是甚至都没有在中国文化部获得通过。“申遗”均需要先获得文化部的批准。所以今年,该协会召集了一个专家团队来缩短名单。边疆称,中国美食体系庞大、复杂,Unesco官员把它作为一个整体去理解是很难的。他说,最终他们可能将会挑选一种特色食品(例如饺子),或者一种烹饪技巧(例如腌制)。Unesco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的在于对仪式和民俗文化表示敬重,尤其是对可能没有马丘比丘(Machu Piccus)或帕特农神庙(Parthenons)的文化。而非物质这个词,有时候就可以解读为美食及其工艺这类的东西。在2013年,韩国的泡菜(既包括制作又包括分享)以及地中海餐饮都进入了该名录。Unesco称,地中海餐饮反映了社会交流和沟通,是对家庭、集体或者社区身份的一种确认和延续,这也许可以解读为在一顿吃了三个小时的午餐时喝酒。那么,哪些中华美食应该被列入Unesco文化遗产名录呢?就像玲琅满目的中华美食一样,人们给出的答案也是五花八门。《饕餮之欲:当代中国的食与色》(Appetites: Food and Sex in Post-Socialist China)一书的作者冯珠娣(Judith Farquhar)说,她认为饺子该上榜。她说,饺子有特定的符号形式,有外表有内在,兼有肉和小麦这两种中华美食的基本元素。饺子拥有社交生活,它们成群做好,吃的时候也是成群下肚。曾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中华金厨奖”荣誉称号的屈浩推荐大葱烧海参,理由是这道菜历史悠久。他说,许多中国名厨为这道菜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虽然这是一道山东名菜,但在国内家喻户晓。康卡迪亚大学(Concordia University)历史学教授塞多(Tim Sedo)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杭州菜。塞多和他的妻子制作烹饪系列视频,并在YouTube上发布。一些杭州菜具有历史渊源,宋代名将岳飞英勇抵抗大金国的侵略,成为名族英雄以及忠诚的象征。但他遭人背叛,据说是在杭州的一个牢中被毒死的。塞多说,正因为如此,在杭州有很多食物代表了对陷害岳飞的那些人的憎恨。例如油条,代表对陷害岳飞的两个人物施以下油锅的酷刑。在位于海牙的国际社会科学研究所(ISS)担任教授的谢敏仪(Mindi Schneider)提出了更进一步的想法,推荐中国本土生猪养殖技术以及所得到的高脂肪的猪肉。她说,中国是饲养家猪的鼻祖,早在6,000至10,000年前就实现了家猪饲养。每个地方都有当地培育的生猪品种,各有不同。这些本土牲畜品种很有必要被保留下来。谢敏仪发表了一份四页纸的报告来阐述其想法。大董烤鸭店的厨师兼总经理石秀松推荐自己餐厅的特色菜肴,称其兼具传奇历史的继承和创新。与此同时,中国杂志《悦食Epicure》主编兼几本美食书籍的作者 俏推荐了臭豆腐和绍兴黄酒。Unesco未透露评选的进程。该机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规划实施部门主管Frank Proschan称,他们不能谈论任何特定的提名。边疆说,中国烹饪协会确定其首选提名后,将在明年3月申报至文化部。明年6月或7月,中国文化部将向Unesco申报,要到11月份才会有结果。在Unesco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上,中国已取得的收获包括:使用算盘进行数学教学(2013年),皮影戏(2011年),针灸艾灸疗法(2010年)以及雕版印刷(2009年)。或许有一天饺子或高脂肪的猪肉也将上榜~

中国美食,或者至少是其中一部分,可能将很快加入韩国泡菜和地中海食物的行列,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烹饪协会在2011年就曾试图让中国美食加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在当时申报了逾30种食物和烹饪技艺。如今,该协会再次作出尝试,然而这一次,他们的推进更加具有针对性了。该协会副会长边疆称,有一件事是确定的,那就是该协会将不再会把中国美食打包申请了。他说,该协会在2011年曾尝试过这一策略,但是甚至都没有在中国文化部获得通过。“申遗”均需要先获得文化部的批准。所以今年,该协会召集了一个专家团队来缩短名单。边疆称,中国美食体系庞大、复杂,Unesco官员把它作为一个整体去理解是很难的。他说,最终他们可能将会挑选一种特色食品(例如饺子),或者一种烹饪技巧(例如腌制)。Unesco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的在于对仪式和民俗文化表示敬重,尤其是对可能没有马丘比丘(Machu Piccus)或帕特农神庙(Parthenons)的文化。而非物质这个词,有时候就可以解读为美食及其工艺这类的东西。在2013年,韩国的泡菜(既包括制作又包括分享)以及地中海餐饮都进入了该名录。Unesco称,地中海餐饮反映了社会交流和沟通,是对家庭、集体或者社区身份的一种确认和延续,这也许可以解读为在一顿吃了三个小时的午餐时喝酒。那么,哪些中华美食应该被列入Unesco文化遗产名录呢?就像玲琅满目的中华美食一样,人们给出的答案也是五花八门。《饕餮之欲:当代中国的食与色》(Appetites: Food and Sex in Post-Socialist China)一书的作者冯珠娣(Judith Farquhar)说,她认为饺子该上榜。她说,饺子有特定的符号形式,有外表有内在,兼有肉和小麦这两种中华美食的基本元素。饺子拥有社交生活,它们成群做好,吃的时候也是成群下肚。曾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中华金厨奖”荣誉称号的屈浩推荐大葱烧海参,理由是这道菜历史悠久。他说,许多中国名厨为这道菜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虽然这是一道山东名菜,但在国内家喻户晓~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刊物

《中国国家旅游》《中国国家地理》《时尚旅游》

至2013年6月,中国已有45处自然文化遗址和自然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6月22日在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被批准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1项世界文化遗产,使我国世界遗产增加至45处,位于世界遗产名录国家排名第二,仅次于拥有48个世界遗产的意大利。截至2013年12月,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总数已达37项,成为世界上入选“非遗”项目最多的国家。——常识文化篇。

永丰农民画农民画图册《永丰农民画》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永丰是一代文宗欧阳修的故里,也是全国著名的农民画乡,30余年来,有近3000幅农民画作品在各地展出并获奖,200余幅作品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1000余幅作品被国家、省、市有关部门和个人收藏。近日,记者在永丰采访,看到许多农民刚扔下镰刀、锄头,便拿起画笔,在画纸上抒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画出农民自己的梦想。永丰农民画植根于悠久的民族、民间艺术传统的沃土,倾注着劳动人民的情感并以其独特的艺术思维浓厚的生活气息,神奇瑰丽的色彩纯真质朴的艺术境界,焕发出现代中国民间艺术的独特光彩。永丰农民画经历了诞生、成长和发展三个时期。永丰农民历来擅长手艺,这里的木匠、篾匠、漆匠和织女素以精雕细刻、图案美丽而享誉四方。也许是传统文化和优美环境熏陶的缘故吧,永丰农民酷爱作画,耕作之余、闲暇之时,往往是放下锄头镰刀便拿起画笔涂抹,聊以自慰。永丰农民悄然作画的现象引起了县文化馆的关注为浇开永丰农民画这朵现代民间艺术奇葩。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至今,永丰农民画的创作一直没有间断过。而且其主动走出去,宣传自己,展现自己,也从没有间断过,并取得了丰硕成果:1988年,永丰县农民画作者参加吉安首届农民绘画大赛,包揽了一、二、三等奖全部名额;1992年至1995年先后有200余幅作品在海口和厦门展出;2010年4月,80幅农民画亮相上海世博会,并应邀在上海中国农民画村设立长期对外销售窗口;在2012年10月“喜迎十八大”江西省首届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精品展上,永丰县68幅农民画作品全部获奖……30余年来,永丰县有近3000幅农民画作品在各地展出并获奖,200余幅作品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1000余幅作品被国家、省、市有关部门和个人收藏。非遗传承为了延续和发展农民画,在民间艺术家和青少年学子之间搭建起展示、互动、发展的平台,该县文化馆聘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民间艺术家解振辉每周三下午在潭城中学授课。授课内容以基本功练习和即兴创作为主。该县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学习、参与农民画创作,既丰富校园素质教育内容,又有利于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1、皮影戏:皮影戏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被老北京人称为“驴皮影戏”。原名“皮影戏”或“灯笼戏”,是用动物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用蜡烛或烈酒等光源照射,表演故事的一种民间戏剧。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中国剪纸:中国剪纸是用剪刀或小刀在纸上剪刻图案,用来装饰生活或配合其他民间活动的一种民间艺术。在我国,剪纸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之中,是各种民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中国剪纸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3、古琴:古琴是最古老、最纯正的传统乐器。古琴音乐是中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有着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在古代,它被称为“秦”,还有其他的名字,如“四通”和“姚琴”。伏羲、神农、舜的传说虽不可信,但其历史相当悠久。2008年,古琴艺术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4、算盘:算盘是以算盘为工具的数值计算方法,被称为中国的第五次发明。算盘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和创造的一种简单的计算工具。“算盘”一词最早见于汉代徐岳所著的《书纪一》中。俗话说“算盘,四季控,经纬三才”。2013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5、24节气: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精髓。”“二十四节气”和“十二月建筑”是古代(或远古)确立的干支历的基本内容。根据古籍记载,皇帝的家族开始制作干部和树枝,以确定年龄。”“二十四节气”是指特定的季节、物候、气候变化以及在历法中确立的“十二月建筑”。北斗七星的旋转与季节的变化密切相关。2016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索引序列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杂志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杂志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杂志社
  • 非物质文化遗产杂志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刊物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