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国粮油学报评审周期有多长

中国粮油学报评审周期有多长

发布时间:

中国粮油学报评审周期有多长

EI检索周期一般是收到出版物后3-9个月,可以在EI数据库全文检索。出版物你是收到了吗?淡定啊……表着急……

中国粮油学报审稿周期

EI检索周期一般是收到出版物后3-9个月,可以在EI数据库全文检索。出版物你是收到了吗?淡定啊……表着急……

一、文稿:来稿论点明确、内容充实创新、文字简练、数据可靠、图表简明清晰。每篇论文(包括图、表)不超过6千字,中、英文题目应一致,不超过20个字。文前附中英文摘要(200~300字)、关键词(3~8个)中图分类号和文献标识码,首页下方注明课题资助项目名称(批准号)和第一作者简介(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技术职称、专业方向)。同时请提供电子版和纸质文稿。二、计量单位:采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公元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各种计数计量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如s(秒)、min(分)、h(小时)、d(天)、L(升)、kg(千克)、hm2(公顷),溶液浓度用mol/L或mg/L等表示。三、图表:表、图、照片要少而精。数量关系尽量用图表示,文字部分避免罗列与图、表标题重复的数字。表格编排采用三线表,力求简明、得体。图中点线要准确、清晰,最好用计算机绘制,宽(包括纵坐标的单位、名称)要求在6~7cm或13~15cm,高7~10cm。图、表需注明序号。四、专业符号:文稿、图表中出现的英文及其它文种的专业符号,请注明文种(英、俄、希腊、拉丁文等),大、小写,正、斜体及上、下角标等,斜体字以下画横线表示,易混淆者请用铅笔标注清楚。五、参考文献:选用与本文有关的文献并按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排,用上角标[]的形式在文中引用处标出。未公开发表的资料或私人通讯不作为文献列出,可在文中用括号注明。参考文献按顺序编码制编写。参考期刊写明作者文章题目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参考图书写明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起止页码。作者姓名列到第三位,三位以上加等或et al。 六、稿件处理周期:从投稿之日起,半年内不得改投它刊。如修改期超过3个月又未及时申明理由者,作新稿处理。刊登与否由编委会审定。刊登后酌致薄酬,并赠送样书2本。七、版权:来稿发表后,文章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文责由作者自负,编辑权归本刊所有。本刊有权将其编入万方数据网和中国期刊网。作者如不同意将自己的文章编入上述网络,请在投稿时声明,否则视为同意。八、收费:每篇来稿不论录用与否,均需在投稿时支付审稿费100元。

中国粮油学报评审已审回

几乎杂志都是分初审和终审,”初审已审回”就是说你初审过了,然后等待终审,终审过了,就可以发表。1.系统在接收投稿后,会发送收稿回执和交审理费通知;2.稿件交责任编辑初审并送2位专家评审,进入评审过程,状态为“评审”;3.若1位审稿人已返回审稿意见,状态为“评审部分已审回”;若2位审稿人均已返回审稿意见,状态为“评审已审回”;4.责任编辑将审回的稿件加上处理意见,送主编终审(状态:“终审”); 5.主编终审后将稿件返回责任编辑处; 6.责任编辑将编辑部最终意见返回作者。扩展资料审稿的三步走:各类原稿的审读,通常采用初审、复审、终审三级审稿制度。初审:要求通读原稿,提出基本评价和处理意见。复审:要求复核初审意见,判断其正确程度,并解决初审中未能解决的问题。终审:应对原稿质量和能否采用,作出最后决定。三级审稿都应有书面审稿意见,这是一部书稿在编辑过程中一项重要的记录,是书稿档案的重要部分,它还是对各级编辑人员进行业务考核的重要依据。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审稿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初审

意思应该是初审已经通过可以发表了吧]

几乎杂志都是分初审和终审。也就是说编辑回复说你初审过了,就等于可以终审,终审过了,才可以发表。(初审是指第一次对你的文审核)]

1. 系统在接收投稿后,会发送收稿回执和交审理费通知;2. 稿件交责任编辑初审并送2位专家评审,进入评审过程,状态为“评审”;3. 若1位审稿人已返回审稿意见,状态为“评审部分已审回”;若2位审稿人均已返回审稿意见,状态为“评审已审回”;4. 责任编辑将审回的稿件加上处理意见,送主编终审(状态:“终审”);5. 主编终审后将稿件返回责任编辑处;6. 责任编辑将编辑部最终意见返回作者;作者可随时登陆网站查询稿件处理状态,但只有在第6步,作者才可以看到审稿意见及最终处理意见。在位于中间状态,如“评审部分已审回”、 “评审已审回”、 “终审”,请作者耐心等待。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审稿周期多长

是的被SCI收录的期刊有1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MMM英文版) 2 材料科学技术(英文版) 30 无机材料学报 3 大气科学进展(英文版) 31 无机化学学报 4 代数集刊(英文版) 32 武汉工业大学学报(材料科学英文版) 5 地球物理学报 33 物理化学学报 6 地质学报、土壤圈(英文版) 34 物理学报 7 分析化学 35 物理学报—海外版 8 钢铁研究学报(英文版) 36 稀土学报(英文版) 9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37 稀有金属(英文版) 10 高等学校化学研究(英文版) 38 稀有金属与材料工程 11 高分子科学(英文版) 39 应用数学和力学(英文版) 12 高分子学报 40 有机化学 13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41 植物学报 14 固体力学学报(英文版) 42 中国海洋工程(英文版) 15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43 中国化学(英文版) 16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44 中国化学工程学报(英文版) 17 化学学报 45 中国化学快报(英文版) 18 计算数学(英文版) 46 中国科学A辑(英文版) 19 结构化学 47 中国科学B辑(英文版) 20 科学通报(英文版) 48 中国科学C辑(英文版) 21 理论物理通讯(英文版) 49 中国科学D辑(英文版) 22 力学学报(英文版) 50 中国科学E辑(英文版) 23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51 中国文学(英文版) 24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52 中国物理快报(英文版) 25 生物医学与环境科学(英文版) 53 中国药理学报 26 世界胃肠病学杂志(英文版) 54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 27 数学年刊B辑(英文版) 55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 28 数学物理学报(英文版) 56 自然科学进展(英文版) 29 数学学报(英文版)

楼主的文章应该已经被接受了吧,恭喜。系统中,终审也会有录用、退修和退稿等几个选项,不过应该是外审的结果比较积极,希望比较大。

我的是3个外审,其他的不知道。

本人有一篇英文文章投往中国有色金属学报,已经整整一个月了,状态还是初审,网上说一般初审十个工作日左右,但现在除去春节假期也不止一个月了,状态还是没变。发邮件去编辑部,得到的回音在网上投稿和查询。毕业在即,有些着急了,会不会这个文章就像被放在办公室哪个角落一样,被静静地遗忘了?请有经验的虫友们帮分析分析。感激不尽-----不容易啊,1月20日投稿,3月7日终于外审了:tuzi12:打电话问,我也投过。以前也出现这样的情况。 但是要小心啊! 如果他们觉得你的文章不怎么样,可能第二天就会拒搞,如果可以,第二天也就会外审慢慢等待,希望你好运。 如果把全部毕业的希望压在这一篇上可能会有点曲折,建议你做多方计划。

中国粮油学报审稿严么

更多信息可以去万维书刊网看看,上面有该学报的投稿信息。

我哦的方式刚有点事很多事

励建荣,男,汉族,博士,食品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百千万人才、辽宁省攀登学者、辽宁省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64年9月出生于浙江省慈溪市,198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于浙江大学生物化工专业并获博士学位。曾多次到美国 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美国 Auburn University、英国 Cranfield University、澳大利亚 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等大学高访和合作研究。历任杭州澳医保灵有限公司工程师(1989-1992);浙江工商大学讲师 (1992-1995)、副教授 (1995-1999)、教授(1999-)、博士生导师(2003-),食品工程研究所副所长(1993-1998)、食品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1998-2003)、校长助理兼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2003-2011);2011年4月起任渤海大学副校长兼食品科学研究院院长。主要从事水产品和果蔬贮藏加工及质量安全控制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优先发展领域、国家863重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外国政府、省杰青团队、省重大科技攻关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30余项,完成产业化项目50余项;主持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和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各一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8项;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被SCI和EI收录100余篇),近5年被SCI收录论文60余篇(平均影响因子766,最高影响因子636);2008年度食品科学学科高被引作者中被引文章数全国第一、被引频次全国第二, 2009年度食品科学学科高被引作者中被引频次全国第一、被引文章数全国第二。已经培养博士后和博士生10余名、硕士生60余名;目前在读博士后和博士生6名、硕士生10余名。曾担任浙江省食品学会理事长、浙江省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重中之重学科带头人、浙江省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主任等;目前任辽宁省高校重大科技平台—“食品贮藏加工及质量安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辽宁生鲜农产品贮藏加工及安全控制协同创新中心” 主任、辽宁省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主任(科技厅)、“辽宁省生鲜农产品贮藏加工及安全控制工程研究中心” 主任(发改委)、辽宁省高等学校 “农(水)产品贮藏加工与安全控制”创新团队带头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食品质量与安全”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辽宁省重点支持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负责人等。现任国际食品工程协会(ISFE)执委、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常务理事兼食品物流技术分会副理事长、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常务理事兼食品安全与标准技术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水产学会水产加工和综合利用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水产学会副理事长;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轻工食品组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科学部食品科学评审组成员;Food Chemistry、Food Control、Food Engineering Reviews、《中国食品学报》、《水产学报》、《中国粮油学报》、《食品科学》、《食品工业科技》、《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等期刊的编委和审稿专家。曾获全国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活动积极分子、全国三农科技服务金桥奖、浙江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才、浙江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等荣誉;于2006年和2009年两次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的接见并合影留念。

  • 索引序列
  • 中国粮油学报评审周期有多长
  • 中国粮油学报审稿周期
  • 中国粮油学报评审已审回
  •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审稿周期多长
  • 中国粮油学报审稿严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