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采矿技术期刊级别划分

采矿技术期刊级别划分

发布时间:

采矿技术期刊级别划分

刊名: 露天采矿技术 Opencast Mining Technology主办: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周期: 双月出版地:辽宁省抚顺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671-9816CN: 21-1477/TD邮发代号: 8-33历史沿革:现用刊名:露天采矿技术曾用刊名:露天采煤技术;露天采矿创刊时间:1985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09)期刊荣誉:Caj-cd规范获奖期刊这本刊在本专业领域算是不错的核心期刊了。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采矿学术委员会的52名委员来自有色、冶金、黄金、化工、核工业等系统的大型矿山企业和与矿业有关的科研、教育、设计单位及行业管理部门,由长沙矿山研究院院长简富昌任主任委员,长沙矿山研究院副院长周爱民、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副院长饶绮麟、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副院长彭怀生、金川有色金属公司副总经理刘同有、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总经理王善元、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规划发展司副司长王春生、中南大学科技处处长吴爱祥任副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古德生院士、于润沧院士为高级顾问,集中代表了我国硬岩开采领域的先进水平。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采矿信息网成立于1975年,理事长(网长)单位为长沙矿山研究院,副理事长单位为大冶有色金属公司、江西铜业公司、金川有色金属公司、铜陵有色集团金属公司、中金岭南股份有限公司、金堆城钼业公司、南京铅锌银矿、黄沙坪铅锌矿、柳州华锡集团公司、白银有色金属公司、长城铝业公司、云浮硫铁矿等12个矿业企业单位,是一个矿业企事业单位自愿以单位参加的全国性的矿业信息交流共享团体。现有191个理事单位,包括矿山企业、科研设计单位、高等院校、矿山设备厂商,涉及有色、黑色、黄金、化工和核工业等系统。《采矿技术》是为了顺应广大矿山企业技术进步与创新的要求, 在长沙矿山研究院的支持下,经湖南省、国家科技部、国家新闻出版署期刊主管部门批准于2001年创刊的公开出版刊物。《采矿技术》作为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采矿学术委员会的会刊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采矿信息网的网刊,将取代创办于1975年的内刊《有色金属采矿》,并继承原《有色金属采矿》的优良传统,继续植根于广大矿山企业,保持其矿山企业自己的专业性刊物的良好形象,以服务矿山,推广先进实用的技术,沟通、传播国内外信息为宗旨, 为发展矿业竭尽全力。《采矿技术》正刊为季刊,版面为大16开,设有综合评述、资源开采与综合利用、矿山机电与系统工程、环境控制与保护、矿业经济与管理和信息园地等六个主要栏目,将从不同侧面展示我国矿业发展的成就和业绩。《采矿技术》作为采矿学会的会刊和采矿信息网的网刊,其读者群除矿山企业的一般科技人员外,学会的委员和信息网的理事都是它的特定读者,这些特定读者一般都是矿山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或生产技术主管,因而历来为矿山企业所重视。投稿要求说明本刊只刊登首发稿。来稿文责自负,为保证作者的署名权和知识产权以及防止泄密的需要,作者应自行完成知识产权和保密等相关事项的审查。本刊编辑在收稿后2个月内,确定该文是否刊用,并发函通知作者。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增强论文的传播效果,提高作者及本刊在知识信息交流中的地位,本刊已加入清华、万方、维普等期刊全文数据库,,凡在本刊上发表的论文,即认为作者默认并同意其论文被以上数据库收录使用,在向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检索机构报送时,不再征求作者同意。稿件一经刊出,即付稿酬,包括上述数据库的稿酬(合著的文章稿酬统一寄第一作者),本刊编辑部对来稿有文字修改权,对所发稿有相应版权。作者投寄的稿件请附寄相关电子文件。电子文件格式最好是方正书版,Word系统生成的文档格式,其他格式的文件均应转换为f格式或纯文本文件(图片另附)。 文稿内容应包括标题、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文摘、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正文、参考文献。文稿卷面:用A4纸打印。用5号字,行间距等于1倍字高,各边空白不小于30 mm。文稿首页下方应有作者简介和基金项目等注释,注释文字格式为:作者简介:第一作者的姓名(出生年-),性别,出生地,职称,学位,主要研究方向等。基金项目:基金项目类别(项目编号)。本刊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省(部)级以上重大攻关项目和开放实验室研究项目等优秀论文优先发表。中文标题一般不超过20字。应准确、简明地反映文章内容,避免使用未约定俗成的缩写词、字符、代号等。作者姓名按署名顺序排列,姓名之间以逗号分隔。作者工作单位应写正式全称,不用简称,后加省名、城市名、邮政编码。多位作者不同单位时,请在作者姓名右上角用数字与作者单位一一对应,同一名作者跨多个单位时,在该作者姓名右上角用数字区分(数字间用逗号间隔)。文摘应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研究结论4个层次。研究方法中可有主要的原理、边界条件,使用的主要设备、仪器或软件;结论中可有成果或应用情况。中文文摘字数不少于150字。关键词应根据文章内容和创新点,规范写出3~5个。关键词应包罗该文所有主题概念、实际代表文献所讨论的主要内容、手段方法等且专指度高,关键词词与词之间用分号分隔。量的符号与量单位的符号: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100~3102-93量与单位》的规定,正确使用量的符号与量单位的符号。正确使用字符的正体和斜体。量的符号(如:x, y, z)、一般函数(如:f(x))等用斜体。矢量(向量)、矩阵、 张量的符号用黑斜体。SI词和量单位应该用正体,量数值与量单位之间空1/4汉字的间隔。如“10毫米”应写为“10 mm”,不应写为“10mm”或“10mm”。叙述性外文文字、化学元素符号、缩略语、仪器的规格型号、文字的上下角标等、 某些常数的符号(仅限自然对数的底e,圆周率π, 复数的虚部i或j)、各种字母的数字运算符(如:微分号d,连加号∑,矩阵转置号T,以及lim, min, max, lg, ln, lb, sin,等等)用正体表示。数字一律用正体表示。数值的表示: 合理使用SI词头或10的幂,使量的数值范围在1~999之间。 合理地选取数值的有效位数。数值中小数点向左或向右的数字超过3位数时,从小数点算起,向左或向右,每3位空1/4汉字,如“π=141 592 6”。层次标题序号: 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码。一级标题使用1, 2,3,…;二级标题使用1,2,3,…。序号左顶格,末位数码后不加标点,空1字排文字。引言不写编号和标题。图片、表格、引文、公式、定理等的序号均要按其在正文中被引用的顺序, 全文统一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码。例:图1、表2、文献[3]、式(4)、定理5等。插图的数量: 图应精心设计,力求少而精(一般不超过5幅)。插图在文中的位置:应随文给出, 先见文后见图。插图要有图号和简明扼要的图题。分图要有分图号和简明扼要的分图题。墨线图:图形规正,墨色黑,线条匀,主、辅线粗细分明。轮廊用粗线,粗线宽度为35 mm(0p);尺寸线、坐标轴用细线, 细线宽度为18 mm(5p)。直角坐标的函数图只画坐标,不画其他边框;坐标刻度方向朝图内。坐标分度值宜为2,5的整倍数。照片或灰度图:应主题鲜明,反差适当,边界规正,注明方向。 图片需指明放大或缩小的比例时,应当在图上以标尺表示,而不应使用“倍数” 或“分数”。图的宽度一般不要超过5 cm或15 cm。图中注字一律用7 p字。汉字用正方形宋体字; 英文和数字用Times New Roman字体。表格(指量表)应使用三线表表示。“三线”指表头顶线、表头底线、 数据表底线。表格的宽度:最好控制在24个汉字(相当于48个字符)以内。表格的位置:应随文给出,先见文后见表。表格要有表格序号和简明扼要的表题。参考文献:只列出在正文中被引用过的、新的、重要的、正式发表的文献资料,本刊要求投稿时参考文献篇数不少于5~10篇,为反映本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建议适当引用本刊和相关期刊最近两年发表的文章。参考文献请按文中引用的顺序附于文末,采用顺序编码制。在参考文献表中: 作者不超过3个的姓名全写, 超过3个的,余者写“, 等”或“, et al”。 姓名之间用逗号分隔。中外作者的姓名一律“姓前名后”。国外作者姓名的名字部分应缩写,缩写后不加缩写点。几种主要参考文献的格式(其中空格、 标点符号照写)举例如下:连续出版物:[标引序号]作者 文题[J] 刊名,年,卷(期):起始页码-终止页码专著:[标引序号]作者 书名[M]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译著:[标引序号]作者 书名[M] 译者 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论文集:[标引序号]作者 文题[A] 编者 文集 [C]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起始-终止页码学位论文:[标引序号]作者 文题[D] 所在城市: 保存单位, 年份专利:[标引序号]申请者 专利名[P] 国名及专利号, 发布日期技术标准:[标引序号]技术标准代号 技术标准名称[S]技术报告:[标引序号]作者 文题[R] 报告代码及编号, 地名: 责任单位,年份报纸文章:[标引序号]作者 文题[N] 报纸名, 出版日期 (版次)在线文献(电子公告):[标引序号]作者 文题[EB/OL] …,日期光盘文献(数据库):[标引序号]作者 [DB/CD] 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日期

期刊级别划分如下:核心、本科学报、专科学报、普刊核心又分为南核、北核、CSCD、统计源核心(也叫做科技核心)核心期刊审核1-3个月,从投稿到出刊整个时长基本1年+,而且对作者的单位、学历都有门槛限制,本科和研究生能过稿的寥寥无几,基本不用想,本科学报大体也差不多,有些即使要发也要带导师二作,本科学报也大体差不多。ps:核心里还有SCD核心和RSSCE核心,比较小众,没有上面提到的四种认可度高,费用比较便宜些,周期也稍短,这里就不多说了。专科学报对作者基本没要求,主要看文章,不过周期也比较长,审核时间1周-1个月不等,版面费比普刊略贵,两千-五千之间都有。普刊就是大家常发的一类了。对普刊的划分主要是依据期刊收录网站来的,国内主流收录网站主要有以下几种:知网、万方、维普、龙源、超星、中国期刊网中国期刊网假刊比较多,超星小众化,认可度比较低,龙源听说目前在整改,所以个人不建议发只被这三个网站收录的期刊,但是,这三个收录的期刊比较便宜,所以如果你们单位对期刊完全没要求,那也完全可以发。剩下知网、万方、维普这三个收录网站,认可度和知名度依次降低,也因此,费用、审核难度、周期也是依次降低,一般来找我咨询的,如果单位对期刊收录网站没有特别要求,只要是这几个主流的网站即可,我都建议他们按照“就低原则”来选择期刊——维普能用的,不要选万方;万方满足要求,就不要选知网。至于你问的省级期刊,与之相对的是国家级期刊,之所以有这种划分,是因为期刊的主管主办单位分为国家级和省级,而这也只是为了便于管理,和期刊质量、等级毫无关系,有些作者不明真相,总认为国家级比省级期刊好,这其实是完全错误的,不然一个国家级普刊难道比省级核心好?这显然不对。如何区分国家级和省级也很简单,一般看期刊的主管主办单位,写着“中国、中央、国务院及其所属部门”等字眼,或者是全国性的组织、机构等主管主办的,那么就称之为国家级,这些“XX省……”就是省级。本人从事期刊投稿咨询工作,有其他不懂的,欢迎继续咨询。

其实刊物只有普通和核心之分。

采矿核心期刊级别划分

在校硕士以及博士都需要有文章发表的要求,文章发表的数量与质量也是老师以及工程师评职称的硬性条件,但是很多开始读研的同学不知道核心期刊是什么意思,更加不知道怎么去判定一本期刊是否和 核心期刊,很多学校只有中文核心期刊才会给加分,或者外文的核心期刊,这里就逐步演示怎么去判定一本期刊是否为核心期刊。

那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这个主办单位的级别喽

为什么非要发核心刊物呢?那么多银子,舍得吗?

其实,期刊是不分级别的,只有合法出版物与非法出版物之分。

采矿技术期刊级别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采矿学术委员会的52名委员来自有色、冶金、黄金、化工、核工业等系统的大型矿山企业和与矿业有关的科研、教育、设计单位及行业管理部门,由长沙矿山研究院院长简富昌任主任委员,长沙矿山研究院副院长周爱民、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副院长饶绮麟、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副院长彭怀生、金川有色金属公司副总经理刘同有、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总经理王善元、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规划发展司副司长王春生、中南大学科技处处长吴爱祥任副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古德生院士、于润沧院士为高级顾问,集中代表了我国硬岩开采领域的先进水平。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采矿信息网成立于1975年,理事长(网长)单位为长沙矿山研究院,副理事长单位为大冶有色金属公司、江西铜业公司、金川有色金属公司、铜陵有色集团金属公司、中金岭南股份有限公司、金堆城钼业公司、南京铅锌银矿、黄沙坪铅锌矿、柳州华锡集团公司、白银有色金属公司、长城铝业公司、云浮硫铁矿等12个矿业企业单位,是一个矿业企事业单位自愿以单位参加的全国性的矿业信息交流共享团体。现有191个理事单位,包括矿山企业、科研设计单位、高等院校、矿山设备厂商,涉及有色、黑色、黄金、化工和核工业等系统。《采矿技术》是为了顺应广大矿山企业技术进步与创新的要求, 在长沙矿山研究院的支持下,经湖南省、国家科技部、国家新闻出版署期刊主管部门批准于2001年创刊的公开出版刊物。《采矿技术》作为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采矿学术委员会的会刊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采矿信息网的网刊,将取代创办于1975年的内刊《有色金属采矿》,并继承原《有色金属采矿》的优良传统,继续植根于广大矿山企业,保持其矿山企业自己的专业性刊物的良好形象,以服务矿山,推广先进实用的技术,沟通、传播国内外信息为宗旨, 为发展矿业竭尽全力。《采矿技术》正刊为季刊,版面为大16开,设有综合评述、资源开采与综合利用、矿山机电与系统工程、环境控制与保护、矿业经济与管理和信息园地等六个主要栏目,将从不同侧面展示我国矿业发展的成就和业绩。《采矿技术》作为采矿学会的会刊和采矿信息网的网刊,其读者群除矿山企业的一般科技人员外,学会的委员和信息网的理事都是它的特定读者,这些特定读者一般都是矿山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或生产技术主管,因而历来为矿山企业所重视。投稿要求说明本刊只刊登首发稿。来稿文责自负,为保证作者的署名权和知识产权以及防止泄密的需要,作者应自行完成知识产权和保密等相关事项的审查。本刊编辑在收稿后2个月内,确定该文是否刊用,并发函通知作者。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增强论文的传播效果,提高作者及本刊在知识信息交流中的地位,本刊已加入清华、万方、维普等期刊全文数据库,,凡在本刊上发表的论文,即认为作者默认并同意其论文被以上数据库收录使用,在向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检索机构报送时,不再征求作者同意。稿件一经刊出,即付稿酬,包括上述数据库的稿酬(合著的文章稿酬统一寄第一作者),本刊编辑部对来稿有文字修改权,对所发稿有相应版权。作者投寄的稿件请附寄相关电子文件。电子文件格式最好是方正书版,Word系统生成的文档格式,其他格式的文件均应转换为f格式或纯文本文件(图片另附)。 文稿内容应包括标题、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文摘、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正文、参考文献。文稿卷面:用A4纸打印。用5号字,行间距等于1倍字高,各边空白不小于30 mm。文稿首页下方应有作者简介和基金项目等注释,注释文字格式为:作者简介:第一作者的姓名(出生年-),性别,出生地,职称,学位,主要研究方向等。基金项目:基金项目类别(项目编号)。本刊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省(部)级以上重大攻关项目和开放实验室研究项目等优秀论文优先发表。中文标题一般不超过20字。应准确、简明地反映文章内容,避免使用未约定俗成的缩写词、字符、代号等。作者姓名按署名顺序排列,姓名之间以逗号分隔。作者工作单位应写正式全称,不用简称,后加省名、城市名、邮政编码。多位作者不同单位时,请在作者姓名右上角用数字与作者单位一一对应,同一名作者跨多个单位时,在该作者姓名右上角用数字区分(数字间用逗号间隔)。文摘应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研究结论4个层次。研究方法中可有主要的原理、边界条件,使用的主要设备、仪器或软件;结论中可有成果或应用情况。中文文摘字数不少于150字。关键词应根据文章内容和创新点,规范写出3~5个。关键词应包罗该文所有主题概念、实际代表文献所讨论的主要内容、手段方法等且专指度高,关键词词与词之间用分号分隔。量的符号与量单位的符号: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100~3102-93量与单位》的规定,正确使用量的符号与量单位的符号。正确使用字符的正体和斜体。量的符号(如:x, y, z)、一般函数(如:f(x))等用斜体。矢量(向量)、矩阵、 张量的符号用黑斜体。SI词和量单位应该用正体,量数值与量单位之间空1/4汉字的间隔。如“10毫米”应写为“10 mm”,不应写为“10mm”或“10mm”。叙述性外文文字、化学元素符号、缩略语、仪器的规格型号、文字的上下角标等、 某些常数的符号(仅限自然对数的底e,圆周率π, 复数的虚部i或j)、各种字母的数字运算符(如:微分号d,连加号∑,矩阵转置号T,以及lim, min, max, lg, ln, lb, sin,等等)用正体表示。数字一律用正体表示。数值的表示: 合理使用SI词头或10的幂,使量的数值范围在1~999之间。 合理地选取数值的有效位数。数值中小数点向左或向右的数字超过3位数时,从小数点算起,向左或向右,每3位空1/4汉字,如“π=141 592 6”。层次标题序号: 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码。一级标题使用1, 2,3,…;二级标题使用1,2,3,…。序号左顶格,末位数码后不加标点,空1字排文字。引言不写编号和标题。图片、表格、引文、公式、定理等的序号均要按其在正文中被引用的顺序, 全文统一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码。例:图1、表2、文献[3]、式(4)、定理5等。插图的数量: 图应精心设计,力求少而精(一般不超过5幅)。插图在文中的位置:应随文给出, 先见文后见图。插图要有图号和简明扼要的图题。分图要有分图号和简明扼要的分图题。墨线图:图形规正,墨色黑,线条匀,主、辅线粗细分明。轮廊用粗线,粗线宽度为35 mm(0p);尺寸线、坐标轴用细线, 细线宽度为18 mm(5p)。直角坐标的函数图只画坐标,不画其他边框;坐标刻度方向朝图内。坐标分度值宜为2,5的整倍数。照片或灰度图:应主题鲜明,反差适当,边界规正,注明方向。 图片需指明放大或缩小的比例时,应当在图上以标尺表示,而不应使用“倍数” 或“分数”。图的宽度一般不要超过5 cm或15 cm。图中注字一律用7 p字。汉字用正方形宋体字; 英文和数字用Times New Roman字体。表格(指量表)应使用三线表表示。“三线”指表头顶线、表头底线、 数据表底线。表格的宽度:最好控制在24个汉字(相当于48个字符)以内。表格的位置:应随文给出,先见文后见表。表格要有表格序号和简明扼要的表题。参考文献:只列出在正文中被引用过的、新的、重要的、正式发表的文献资料,本刊要求投稿时参考文献篇数不少于5~10篇,为反映本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建议适当引用本刊和相关期刊最近两年发表的文章。参考文献请按文中引用的顺序附于文末,采用顺序编码制。在参考文献表中: 作者不超过3个的姓名全写, 超过3个的,余者写“, 等”或“, et al”。 姓名之间用逗号分隔。中外作者的姓名一律“姓前名后”。国外作者姓名的名字部分应缩写,缩写后不加缩写点。几种主要参考文献的格式(其中空格、 标点符号照写)举例如下:连续出版物:[标引序号]作者 文题[J] 刊名,年,卷(期):起始页码-终止页码专著:[标引序号]作者 书名[M]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译著:[标引序号]作者 书名[M] 译者 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论文集:[标引序号]作者 文题[A] 编者 文集 [C]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起始-终止页码学位论文:[标引序号]作者 文题[D] 所在城市: 保存单位, 年份专利:[标引序号]申请者 专利名[P] 国名及专利号, 发布日期技术标准:[标引序号]技术标准代号 技术标准名称[S]技术报告:[标引序号]作者 文题[R] 报告代码及编号, 地名: 责任单位,年份报纸文章:[标引序号]作者 文题[N] 报纸名, 出版日期 (版次)在线文献(电子公告):[标引序号]作者 文题[EB/OL] …,日期光盘文献(数据库):[标引序号]作者 [DB/CD] 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日期

一、期间简介: 《煤矿开采》期刊是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主管、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主办的国家级综合性学术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11-3677/TD,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6-6225。是煤炭行业矿井开采新技术、新产品及研究成果的主要发布媒体之一。《煤矿开采》期刊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国家图书馆重点收藏期刊。读者对象:主要是从事工程行业的技术人员、科研与设计人员、管理干部、大专院校师生。2012年,《煤矿开采》成为双核心期刊,《煤矿开采》期刊连续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在工程类核心期刊表中位列前茅。 二、期刊资料:期刊名称:煤矿开采创办日期:1991年主管部门: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荣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11-3677/TD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6-6225 三、用稿方向: 《煤矿开采》主要用稿方向:专题综述、煤矿机械、煤矿电气、开采技术、选煤技术、安全技术、建井技术、技术交流、地质勘探、煤炭转化、问题探讨、企业管理及国外煤炭。《煤矿开采》是最新版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煤矿开采》设有煤矿机械、矿山电气、建井技术、开采技术、选煤技术、安全技术、安全教育、环境保护、技术交流、技术进步、计算机技术、机电技术、地质勘探、煤炭转化、视频监控和企业管理等栏目。主要刊登煤矿机械、矿山电气、煤炭化学、开采技术、选煤技术、安全技术、安全教育、环境保护、技术交流、技术进步、机电技术、地质勘探、煤炭转化、问题探讨和企业管理的文章。目前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列为中文核心期刊,《煤矿开采》还被《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及《中国科学论文引文数据库》、《全国报刊索引》、《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国地质文摘》、《中国石油文摘》等国内外多家检索机构收录。 在线QQ:2967320272联系电话:0523-82829326责任编辑:朱编辑

采矿技术期刊级别排名

v

当然是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采矿学术委员会会刊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采矿信息网刊全国有色金属行业优秀期刊这本期刊在业界很重要。知网空间、维普、万方都有收录!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采矿学术委员会的52名委员来自有色、冶金、黄金、化工、核工业等系统的大型矿山企业和与矿业有关的科研、教育、设计单位及行业管理部门,由长沙矿山研究院院长简富昌任主任委员,长沙矿山研究院副院长周爱民、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副院长饶绮麟、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副院长彭怀生、金川有色金属公司副总经理刘同有、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总经理王善元、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规划发展司副司长王春生、中南大学科技处处长吴爱祥任副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古德生院士、于润沧院士为高级顾问,集中代表了我国硬岩开采领域的先进水平。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采矿信息网成立于1975年,理事长(网长)单位为长沙矿山研究院,副理事长单位为大冶有色金属公司、江西铜业公司、金川有色金属公司、铜陵有色集团金属公司、中金岭南股份有限公司、金堆城钼业公司、南京铅锌银矿、黄沙坪铅锌矿、柳州华锡集团公司、白银有色金属公司、长城铝业公司、云浮硫铁矿等12个矿业企业单位,是一个矿业企事业单位自愿以单位参加的全国性的矿业信息交流共享团体。现有191个理事单位,包括矿山企业、科研设计单位、高等院校、矿山设备厂商,涉及有色、黑色、黄金、化工和核工业等系统。《采矿技术》是为了顺应广大矿山企业技术进步与创新的要求, 在长沙矿山研究院的支持下,经湖南省、国家科技部、国家新闻出版署期刊主管部门批准于2001年创刊的公开出版刊物。《采矿技术》作为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采矿学术委员会的会刊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采矿信息网的网刊,将取代创办于1975年的内刊《有色金属采矿》,并继承原《有色金属采矿》的优良传统,继续植根于广大矿山企业,保持其矿山企业自己的专业性刊物的良好形象,以服务矿山,推广先进实用的技术,沟通、传播国内外信息为宗旨, 为发展矿业竭尽全力。《采矿技术》正刊为季刊,版面为大16开,设有综合评述、资源开采与综合利用、矿山机电与系统工程、环境控制与保护、矿业经济与管理和信息园地等六个主要栏目,将从不同侧面展示我国矿业发展的成就和业绩。《采矿技术》作为采矿学会的会刊和采矿信息网的网刊,其读者群除矿山企业的一般科技人员外,学会的委员和信息网的理事都是它的特定读者,这些特定读者一般都是矿山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或生产技术主管,因而历来为矿山企业所重视。投稿要求说明本刊只刊登首发稿。来稿文责自负,为保证作者的署名权和知识产权以及防止泄密的需要,作者应自行完成知识产权和保密等相关事项的审查。本刊编辑在收稿后2个月内,确定该文是否刊用,并发函通知作者。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增强论文的传播效果,提高作者及本刊在知识信息交流中的地位,本刊已加入清华、万方、维普等期刊全文数据库,,凡在本刊上发表的论文,即认为作者默认并同意其论文被以上数据库收录使用,在向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检索机构报送时,不再征求作者同意。稿件一经刊出,即付稿酬,包括上述数据库的稿酬(合著的文章稿酬统一寄第一作者),本刊编辑部对来稿有文字修改权,对所发稿有相应版权。作者投寄的稿件请附寄相关电子文件。电子文件格式最好是方正书版,Word系统生成的文档格式,其他格式的文件均应转换为f格式或纯文本文件(图片另附)。 文稿内容应包括标题、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文摘、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正文、参考文献。文稿卷面:用A4纸打印。用5号字,行间距等于1倍字高,各边空白不小于30 mm。文稿首页下方应有作者简介和基金项目等注释,注释文字格式为:作者简介:第一作者的姓名(出生年-),性别,出生地,职称,学位,主要研究方向等。基金项目:基金项目类别(项目编号)。本刊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省(部)级以上重大攻关项目和开放实验室研究项目等优秀论文优先发表。中文标题一般不超过20字。应准确、简明地反映文章内容,避免使用未约定俗成的缩写词、字符、代号等。作者姓名按署名顺序排列,姓名之间以逗号分隔。作者工作单位应写正式全称,不用简称,后加省名、城市名、邮政编码。多位作者不同单位时,请在作者姓名右上角用数字与作者单位一一对应,同一名作者跨多个单位时,在该作者姓名右上角用数字区分(数字间用逗号间隔)。文摘应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研究结论4个层次。研究方法中可有主要的原理、边界条件,使用的主要设备、仪器或软件;结论中可有成果或应用情况。中文文摘字数不少于150字。关键词应根据文章内容和创新点,规范写出3~5个。关键词应包罗该文所有主题概念、实际代表文献所讨论的主要内容、手段方法等且专指度高,关键词词与词之间用分号分隔。量的符号与量单位的符号: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100~3102-93量与单位》的规定,正确使用量的符号与量单位的符号。正确使用字符的正体和斜体。量的符号(如:x, y, z)、一般函数(如:f(x))等用斜体。矢量(向量)、矩阵、 张量的符号用黑斜体。SI词和量单位应该用正体,量数值与量单位之间空1/4汉字的间隔。如“10毫米”应写为“10 mm”,不应写为“10mm”或“10mm”。叙述性外文文字、化学元素符号、缩略语、仪器的规格型号、文字的上下角标等、 某些常数的符号(仅限自然对数的底e,圆周率π, 复数的虚部i或j)、各种字母的数字运算符(如:微分号d,连加号∑,矩阵转置号T,以及lim, min, max, lg, ln, lb, sin,等等)用正体表示。数字一律用正体表示。数值的表示: 合理使用SI词头或10的幂,使量的数值范围在1~999之间。 合理地选取数值的有效位数。数值中小数点向左或向右的数字超过3位数时,从小数点算起,向左或向右,每3位空1/4汉字,如“π=141 592 6”。层次标题序号: 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码。一级标题使用1, 2,3,…;二级标题使用1,2,3,…。序号左顶格,末位数码后不加标点,空1字排文字。引言不写编号和标题。图片、表格、引文、公式、定理等的序号均要按其在正文中被引用的顺序, 全文统一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码。例:图1、表2、文献[3]、式(4)、定理5等。插图的数量: 图应精心设计,力求少而精(一般不超过5幅)。插图在文中的位置:应随文给出, 先见文后见图。插图要有图号和简明扼要的图题。分图要有分图号和简明扼要的分图题。墨线图:图形规正,墨色黑,线条匀,主、辅线粗细分明。轮廊用粗线,粗线宽度为35 mm(0p);尺寸线、坐标轴用细线, 细线宽度为18 mm(5p)。直角坐标的函数图只画坐标,不画其他边框;坐标刻度方向朝图内。坐标分度值宜为2,5的整倍数。照片或灰度图:应主题鲜明,反差适当,边界规正,注明方向。 图片需指明放大或缩小的比例时,应当在图上以标尺表示,而不应使用“倍数” 或“分数”。图的宽度一般不要超过5 cm或15 cm。图中注字一律用7 p字。汉字用正方形宋体字; 英文和数字用Times New Roman字体。表格(指量表)应使用三线表表示。“三线”指表头顶线、表头底线、 数据表底线。表格的宽度:最好控制在24个汉字(相当于48个字符)以内。表格的位置:应随文给出,先见文后见表。表格要有表格序号和简明扼要的表题。参考文献:只列出在正文中被引用过的、新的、重要的、正式发表的文献资料,本刊要求投稿时参考文献篇数不少于5~10篇,为反映本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建议适当引用本刊和相关期刊最近两年发表的文章。参考文献请按文中引用的顺序附于文末,采用顺序编码制。在参考文献表中: 作者不超过3个的姓名全写, 超过3个的,余者写“, 等”或“, et al”。 姓名之间用逗号分隔。中外作者的姓名一律“姓前名后”。国外作者姓名的名字部分应缩写,缩写后不加缩写点。几种主要参考文献的格式(其中空格、 标点符号照写)举例如下:连续出版物:[标引序号]作者 文题[J] 刊名,年,卷(期):起始页码-终止页码专著:[标引序号]作者 书名[M]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译著:[标引序号]作者 书名[M] 译者 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论文集:[标引序号]作者 文题[A] 编者 文集 [C]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起始-终止页码学位论文:[标引序号]作者 文题[D] 所在城市: 保存单位, 年份专利:[标引序号]申请者 专利名[P] 国名及专利号, 发布日期技术标准:[标引序号]技术标准代号 技术标准名称[S]技术报告:[标引序号]作者 文题[R] 报告代码及编号, 地名: 责任单位,年份报纸文章:[标引序号]作者 文题[N] 报纸名, 出版日期 (版次)在线文献(电子公告):[标引序号]作者 文题[EB/OL] …,日期光盘文献(数据库):[标引序号]作者 [DB/CD] 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日期

采矿技术期刊级别排序

期刊可以分为非正式期刊和正式期刊两种。正式期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与国家科委在商定的数额内审批,并编入“国内统一刊号”,办刊申请比较严格,要有一定的办刊实力,正式期刊有独立的办刊能力。

2区。期刊排名:  JCR  - Q2 ( Mineralogy ) /  CiteScore  - Q2 ( Geology )。影响因子: 644(2020);5年影响因子:737(2020)。Minerals (ISSN 2075-163X) 是一本国际开放获取期刊,涵盖矿物学、经济矿产资源、矿产勘探、创新采矿技术和矿物加工进步等广泛领域。它发表评论、定期研究论文和简短的笔记。我们的目标是鼓励科学家尽可能详细地发表他们的实验和理论结果。论文的长度没有限制。必须提供完整的实验细节,以便重现结果。学科领域:矿物学和矿物资源、矿物分析技术的进步、新矿物和矿物数据、宝石和宝石矿床、生物矿物学、工业矿物、勘探和采矿地质学、采矿、技术和矿物工程、矿物冶金。涵盖领域增材制造、生物材料、复合材料; 计算材料科学与工程、腐蚀; 电冶金和火法冶金、电子封装和互连材料、能量转换和储存、高温合金、湿法冶金、综合计算材料工程、磁性材料、纳米材料、核材料、粉末材料、回收和环境技术、耐火材料、表面工程、以及薄膜和界面。

  • 索引序列
  • 采矿技术期刊级别划分
  • 采矿核心期刊级别划分
  • 采矿技术期刊级别
  • 采矿技术期刊级别排名
  • 采矿技术期刊级别排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