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武汉大学报考人数减少

武汉大学报考人数减少

发布时间:

武汉大学报考人数减少

华东的一些高校,几乎人手一个排名机构。这些学校纠集一伙“社会闲散教育工作者”,每天编造发布各种各样的分档评比排名,故意歪曲,断章取义,移花接木暗渡陈仓。这些人,每天轮番炒作,逐个污蔑贬损其他学校,把个高端端的“985”规划炒得乌烟瘴气,和街头无赖血拼一样,读书人的斯文哪里去了?

人数会变得很少,毕竟武汉现在是水深火热之中。大家都是比较害怕的,自然不会去报考,去报考的也是胆子比较大的。

因为武汉大学是比较不容易报考的。也需要有很高的分数,所以很多人都不推荐。

是的。武汉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武汉大学溯源于1893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历经传承演变,1928年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是近代中国第一批国立大学。1946年,学校已形成文、法、理、工、农、医6大学院并驾齐驱的办学格局。新中国成立后,武汉大学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武汉大学报考人数多少

武汉大学现当代不难考。虽然报录比较高,但大家都知道,绝大多数人是没有竞争力的,也就是打酱油的。所以不用管这个报录比例,只要好好复习,坚持到底,方法得当,就一定可以考上。另外武大的文学类分数线也不是很高,今年比兰大都低。

1、武大MPA苏州班情况武汉大学MPA苏州班2022年入学苏州班未招生,2023年入学招生目前待定。苏州班学费目前2万/2年。2、以往招生情况以往武大MPA全国招生【开班地区】:武汉、深圳、苏州以往全国招生人数180人,苏州班30人左右。拟录取总分排名为全国大排名。3、复试录取人数2022年分数线200/135/60(总分/管综/英语):上线人数214,复试录取比例119%2021年分数线为195/125/55,实际录取人数200人2020年分数线为200/120/55,实际录取人数200人按照以往的数据,武大MPA复试录取成功率满高,主要是笔试得过关,武大MPA复试分数线挺高,备考目前分数得定到200+,笔试好好备考,加油!

不是的,要分专业的,武大热门专业录取率很低的,而且所谓的录取率也必须看官方公布的数据。我是近年考上武大的研究生,我考的新闻,报考人数在1600左右,录取人数在130多点,报录比大约12:1,同学,要报考985院校的热门专业,报录比都是比较低的,关于分数线也不能仅看他公布的复试线,一定要看他的最低录取线!就是近年录取名单当中最后一名那个人的成绩,那才是最具有参考价值的。比如我们宿舍有一小妞报考了武汉某财经类大学的研究生,复试线很低,大约国家线左右,但是最后录取的分数线比国家线高了30多分,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很是恐怖!这只是一个过来人的切身只谈,希望对你有用。

武汉大学信息学报考人数少

考上武汉大学是有一定难度的。武汉大学在河南省的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617分,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619分,文科课共过线869人,河南省2017年高考总人数为17万人,武汉大学在河南共招生491人,占总考生比为 056%。1万个人只有6个人被武汉大学录取,被录取人数非常少。武汉大学是我国创办时间比较早的大学之一,创办于1893年,是我国双一流重点大学,截至2015年9月,武汉大学共有四个校区。扩展资料:武汉大学的介绍如下:中学生还是高中生,如果已经下定决心想考武大的话,都必须要好好学习,对于自己比较弱势的科目赶紧补习争取拿到高分,让每一科都比较平均,相信很多因为偏科导致拉低了整个总分而没考上理想大学的同学大有人在。武汉大学设有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理学、工学、信息科学和医学六大学部35个学院,开设124个本科专业。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10个):理论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参考资料来源:新华网-到2050年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武汉大学公布线路图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武汉大学

报考人数现在无法统计,但是招生人数可以在本院校的招生专业目录里查看。

2019年武汉大学全国排名第九名,可见要考上武汉大学并不容易。从2018年录取分数线看,北京一本理科线是532,武汉大学录取最低分是653,高出一本线121分,可见也是很难考的。2020年武汉大学录取最低分是641,高出了一本线也有一百多分,考上武汉大学有多难可想而知,但如果刻苦学习、不断垒实基础知识,考入武汉大学还是有希望的。因为校区和教育资源有限,不可能无限扩招,所以考入武汉大学都是天之骄子。武汉大学录取规则:按照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投档方式),调档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05%以内,进档学生若服从专业调剂且没有其他受限性条件予以录取,原公布计划中未完成的计划采取征集志愿录取。根据各省平行志愿模拟投档情况,本校分省增加计划原则上不超过原计划的5%,增量计划中因考生不服从调剂等原因造成计划无法完成时,增量计划收回。在实行非平行志愿的批次(投档方式),当第一志愿考生生源不足时,学校接收非第一志愿报考考生,但提档人数不超过我校在该省剩余招生计划数,且只能录取在该批次该类型该省尚有空额的专业。以上内容参考:武汉大学本科招生网——武汉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武汉大学报考人数2020

为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根据《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教学[2020]1号)等文件,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经批准我校2020年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简称“强基计划”),探索多维度考核评价模式,选拔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  一、招生对象及报名条件  在我校安排强基计划招生的省份,符合2020年普通高考报名条件,理想信念坚定、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人格健全、身心健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对所报考的基础学科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以及强烈的专业兴趣、科研志向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高中毕业生均可申请报名。  申请报名考生分为以下两类:  第一类:综合素质优秀、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下同)优异的考生。  第二类:基础学科拔尖,在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等五项学科竞赛获得全国决赛二等奖及以上,高考成绩达到生源省第一批本科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合并本科批次的省份,参照该省份确定的部分特殊类型相应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执行,下同。以下简称一本线)以上的考生。  二、招生专业及计划  结合学校相关专业优势与办学特色,我校强基计划招生专业为哲学、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历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基础医学8个,招生规模为150人。各专业招生计划及高考改革省份选考科目要求如下:  根据各省高考综合改革进程、中学素质教育推进情况以及学校历年招生情况,我校强基计划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招生,详细分省招生计划以我校强基计划报名系统公布为准。  三、报名方式与选拔程序  (一)报名时间和办法  2020年5月10日10:00至30日12:00考生可登录武汉大学强基计划报名系统(),按要求准确、完整地完成网上报名。报考我校强基计划的考生不能兼报其他高校,但可以最多报考我校在生源省有强基计划的同科类(新高考改革省份指同选考科目要求)3 个专业。  (二)考生参加全国统一高考  (三)入围学校考核测试办法  对于第一类考生,高考成绩达到生源省一本线之上的,按照我校在生源省强基计划各专业招生计划的4倍,以考生高考成绩从高到低确定入围学校考核测试名单(末位同分同入围)。报考了多个专业的,将以“高考成绩优先”原则确定入围学校考核测试的唯一专业。  对于第二类考生,只要其高考成绩达到生源省一本线,即破格入围我校考核测试,不占用招生计划4倍的名额。报考了多个专业的,以所填报的第一专业为入围学校考核测试的唯一专业。  (四)学校考核测试  我校考核测试分为体育测试、综合能力测试两个环节,详细考核测试方案在入围考生报名参加测试前公布。我校考核测试将于2020年8月4日前完成。  体育测试项目为中长跑(男生1000米跑、女生800米跑)和立定跳远两项,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高三毕业生评价指标)(详见附件),所有考生均需参加。凡有一项测试不合格者即失去参加综合能力测试资格。因身体原因不能参加体育测试的考生,须出具相关证明;因临时生病不能参加体育测试的考生,凭县级以上医院病历办理缓测手续,录取后在新生报到前先行参加测试并合格后方可办理新生报到手续。  综合能力测试分专业进行,主要以“对专业学科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立志于为国家发展做重大贡献”为标准,结合考生综合素质档案,重点考查学生在所申报基础学科领域的志趣、天赋、潜质以及已经或可能展现出的能力等。考核方式由各专业从笔试、面试、实践操作等三种方式中选择(不超过两种),其中笔试和面试主要考查学生所申报学科的基本素养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辨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实践操作主要考查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满分100分。综合能力测试成绩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学校考核测试方案可能将视本地疫情防控情况做出相应调整,届时再另行通知。  (五)录取办法  我校将以考生综合成绩为依据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  考生综合成绩合成办法  综合成绩计算时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确定录取名单  对于第一类考生,根据我校在生源省强基计划的招生计划,分省分专业按综合成绩高低择优确定强基计划拟录取名单(考生综合成绩同分时,学校综合能力测试成绩高者优先)。  对于第二类考生,综合成绩达到同省第一类考生最低录取分数线的,予以录取,所需计划不占已公布的各省强基计划名额。  拟录取名单于8月5日前经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定批准后报各省级招办审核,并办理录取手续。  我校分省分专业录取标准将在我校本科招生网进行公示。被正式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本省(区、市)后续高考志愿录取;未被录取的考生可正常参加本省(区、市)后续各批次高考志愿录取。  四、培养方案  学校成立强基计划招生及培养专责领导机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学校本科生和研究生招生与培养工作的副校长、副书记任副组长,成员单位包括:党委学生工作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办公室、本科生院、研究生院、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财务部、国际交流部、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后勤保障部及相关学院。  强基计划录取入校的学生实行单独编班、小班制教学,设置首席教授,实施烛光导航工程,安排知名教授“一对一”指导学生的学习及科研活动。  学校将对强基计划学生实行阶段性考核及动态分流补入机制。本科二年级末,组织专家对强基计划学生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学生分流到同专业普通班,空缺人数可由学习成绩优异、表现突出的同专业普通班学生申请转入。本科三年级末,组织专家对强基计划学生进行考核,考核良好和优秀者即可获得继续攻读研究生资格,其中考核优秀者优先获得直博资格。研究生阶段,继续实行专家考核机制,监控培养质量,对不合格学生进行分流管理。  学校将通盘考虑本、硕、博阶段的学习和科研,以学术为纽带,以拔尖创新的学术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制定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方案,本科阶段培养重点夯实基础学科能力素养,硕博阶段在本学科或本学院所涉及相关领域继续深造;推进科教协同育人,学校相关科研项目以及科研机构如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实验室、前沿科学中心、协同创新中心等优先吸纳强基计划学生参与项目研究。  学校将多渠道增加强基计划学生国际交流交换学习机会,学校支持学生出国交流经费优先保证强基计划学生需求;突出能力培养,培养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基础科学领域拔尖人才,并在奖学金评定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  学校将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改革创新举措,树立标杆。为每名“强基计划”录取学生建立人才成长档案,跟踪培养发展情况,根据质量监测和反馈信息不断完善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教育和指导,积极为关键领域输送高素质后备人才。  五、其他说明  (一)关于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已建立省级统一信息平台的省份,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直接上传至强基计划报名系统;尚未建立省级统一信息平台的省份,由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汇总本地各中学报考学生的综合素质档案后,统一上传至强基计划报名系统。学校不要求报考考生另行提供与此相关的材料。  (二)对于在我校考核中舞弊的考生,将取消强基计划的报名、考试和录取资格,并将有关情况通报有关省级招生考试机构或教育行政部门,取消其当年高考报名、考试和录取资格,并视情节轻重给予3年内暂停参加各类国家教育考试的处理。已经入学的,按教育部和我校相关规定取消学籍,毕业后发现的取消毕业证、学位证。  (三)强基计划录取学生入学后本科学习期间不得转专业,本科期间阶段性考核分流原则上限于本校普通类同专业。  (四)考生来校参加考核测试的交通、食宿等费用自理。考生须缴纳考试费。  (五)学校未委托任何个人或中介组织开展强基计划等考试招生有关工作,不举办任何形式的培训活动。  六、监督保障机制  (一)我校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招生工作在武汉大学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武汉大学招生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的组织和实施。我校在实施本简章的过程中做到招生信息公开、选拔方法公平、录取结果公正、录取标准公示。  (二)我校将对录取的学生进行入学资格复查,对不具备入学资格的学生,按教育部相关规定处理。  (三)武汉大学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招生工作接受武汉大学纪检、监察部门全程监督,并接受社会监督。  七、咨询方式  武汉大学招生办公室  地址:武汉大学本科生院楼南205、206室  邮编:430072  招生咨询电话:027-68754231(正常工作时间)  传真:027-68755571  电子邮箱:  武汉大学本科招生网:  武汉大学监察部  电话:027-68752636(正常工作时间)  邮箱:  阳光高考信息平台:  八、本简章由武汉大学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  附件:《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高三毕业生评价指标)  项目  男  女  优秀(90)  良好(80)  合格(60)  优秀(90)  良好(80)  合格(60)  1000米  3'30"  3'45"  4'35"  \  \  \  800米  \  \  \  3'32"  3'46"  4'36"  立定跳远(cm)  260  245  205  194  180  150

今年湖北文科第664名考生成绩在612613分之间。其中612分以上有685人。武汉大学2020年文科一股录取分数线应该为613分左右。

我认为2020年高考报考武汉高校的人数可能会相对减少,因为很多的学生会考虑自身的安全情况,以及在家长的劝说之下会选择其他区域的高校。

武汉大学报考人数2022

全日制招生12人,非全日制招生20人根据公示的武汉大学艺术学院2022年考研招生专业目录来看,本次武大艺术学院总共招生艺术类研究生全日制共12人,非全日制共20人。

32名根据学校关于推免生接收的有关文件、夏令营优秀营员相关政策及《药学院2022年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工作实施细则》等文件精神,经过学院初审、复试以及研究生院审核通过,目前拟录取硕士推免生32人。

12月25日,中国教育在线掌上考研发布《2022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摘要2022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创下最高纪录,达到457万,涨幅达21%。这是最近5年连续在高位上超过两位数的高增长。就业压力显然是硕士研究生报考热的一个重要原因。数据表明,研究生报考热和GDP增长有相关性,即GDP高增长,研考报名人数增长较低,甚至会出现停滞,GDP下滑时,研考报名人数相对增长较快。这一增长也和高等教育普及化直接相关。2022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将创下历史最高纪录,首次突破1000万,达到1076万,比上年增长167万,净增长人数则达到往年的3倍左右,高校毕业生已经占据城镇新增劳动力的90%。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背景下,学历“贬值”是一个不争的现实,包括“双一流”高校在内的著名高校也纷纷宣传其本科毕业生的国内高升学率,读研究生俨然已经成为优秀学生的标配。与此同时,研究生招生也一再创下最高纪录。2020年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对未来研究生培养划出了方向,也对适度的规模扩张,尤其是博士的扩张定下了基调。2020年研究生招生达到110万,2021年招生则超过120万,招考录取比保持了相对的平稳。在硕士招生上,专硕逐渐成为主体,并明确提出,未来新增硕士原则上主要以专硕为主,即硕士层面更多定位于专业应用人才的培养,而不再是学术,对于著名高校,学术人才逐渐向博士阶段靠拢。因此,一些著名高校开始取消部分专业学硕招生,全面转向博士阶段培养。考研热,热的主要还是人文社科专业。无论哪所学校,报考最热的往往都是工商管理,即便是理工科高校,很多高校人文社科考生占据多数。从这个角度看,我们需要对研究生的培养结构进行大力气调整,尤其是学科结构上,毕竟社会发展与建设更需要理工科人才,这无关是否忽视人文学科。面对美国对中国人才培养的打压,尤其是理工科人才培养的打压,今年召开的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强调需要有忧患意识,加强和提高高层次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尤其是理工科人才的培养。与美国的竞争,表面是技术,背后则是人才,科学技术人才是核心和关键。一、研究生报名热度持续高涨,报考人数屡创新高1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持续增长,实现新突破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457万,比2021年增长80万,增幅为21%。从近年数据来看,2020年考研报名人数比2019年增加了51万人,2021年比2020年增加了36万人。自2016年起,我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在高位上保持高增长趋势。2015-2022年,7年平均增长8%。数据来源:教育部1 各省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再次增长2022年山东省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41万人,较2021年增加了2万人,增幅为8%。数据来源: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2022年四川省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为5万人,较2021年增加了4万余人,增幅为22%。数据来源:四川省教育考试院2022年河南省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为9万人,较2021年增加了7万人,增幅为5%。数据来源:河南省教育考试院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为9万人,较2021年增加了5万人,增幅为4%。数据来源:广西招生考试院2022年北京市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为4万人,较2021年增加了6万人,增幅为6%,这也是各省市中增幅最少的省市之一。数据来源:北京教育考试院2多所高校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大幅增长,同比超过50%多所高校2022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相比2021年增长率超过40%。据统计,长江大学、青岛理工大学、重庆理工大学等高校2022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增长率超过50%。中国人民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27604人,比2021年增长1161人,增长率为39%。最近三年,该校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逐年增长。来源: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招生网深圳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27966人,比2021年增长8231人,增长率为7%。来源:深圳大学官网2022年“双一流”院校的硕士研究生报考增速放缓,相比之下,双非院校的报考热度上涨,考研报考人数大幅度增加。西藏民族大学2022年考研报名人数较上一年同比增长2%。数据来源:各高校官网这一变化既说明了部分考生的理性,也说明了考生在迅速降低目标,“上岸”为第一目标,而不再是名校。2专业硕士报考规模超过学术硕士报考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人数普遍超过学术硕士,也是研考报考的一个显著特点,尤其是在双非高校。数据显示,2022年报考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的人数达到12146人,其中专业学位考生7787人,在总报考人数中占比64%。数据来源: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官网2022年报考西安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的人数为5115人,专业学位报考人数3691人,占比为72%。数据来源:西安财经大学官网2022年报考兰州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的人数达5852人,专业学位研究生报考人数3953人,占比达到68%。数据来源:兰州交通大学官网根据中国教育在线的调查,近83%的考生愿意报考专业型硕士。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调查考生对于专硕的青睐,一方面是专硕的认可度有所改变,更反映了研究生招生竞争程度的增加,更多的人追求的是尽快“上岸”。3专业报考热度差异较大,人文社科竞争激烈从深圳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来看,应用心理、心理学、新闻与传播、计算机技术等成为网报人数排前四的专业,均突破千人。而智能制造技术、现代教育技术等理工科专业报考不足百人,差异较大。从报考计划比来看,工商管理(学术学位)、心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理论、新闻与传播等专业报考计划比值均超过40。但临床医学、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等报考计划比值不足10,差异明显。数据来源:深圳大学官网杭州师范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各专业差异较大。数据显示,应用心理专业报考851人,而物理学专业仅有51人报考。数据来源:杭州师范大学官网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这所工科高校,2022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中,工商管理专业报考1147人位居第一,会计与法律(非法学)报考人数也均超过了400人,高居第五与第六位。数据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究生招生网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中,电子信息专业报考2723人位居第一,公共管理、工商管理及工程管理专业报考人数也均超过了1000人。来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官网4考研热度只增不减,就业压力仍为主要因素根据对考研动机的调查分析,就业压力成为考生选择考研的最主要因素。近六成的考生因为就业压力大,想增强就业竞争力而选择考研,近五成考生是为了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和加强文化素养。留恋校园生活以及想在学术上深造的考生占比分别超过30%。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调查通过对考生的调查发现,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超过四成的考生认为就业有一定难度,对找到理想工作信心不足。33%的考生认为通过努力可以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有信心找到理想的工作。22%的考生则表示担忧,认为就业形势严峻,担心找不到工作。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调查1大学毕业生快速增长,经济承压,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是几十年来增长最多的一年,总量也创下历史新高。如果加上回国留学生,大学毕业生将超过1100万,占我国城镇新增劳动力的90%以上。从报考计划比来看,工商管理(学术学位)与此同时,受疫情影响,我国经济也受到全面影响,持续下行,用人需求受到一定的遏制。同时,受“双减”等政策影响,相关行业大批从业者面临转型与再就业,也加入了再深造的行列。数据显示,研究生报名人数与经济发展趋势紧密相关。据统计,当我国GDP增速放缓时,研究生报名人数增长率会升高,两者呈现负相关。2008-2010年期间,我国GDP快速增长,与此同时,研究生报名人数增长率呈下降趋势;此后,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低增长率发展阶段,2015年后,研究生报名人数增长率快速上升。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 内卷加剧,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就业者比例稳步提升伴随就业竞争的加剧,高等教育的普及化,用人单位对从业者学历要求越来越高。我国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就业者比例稳步上升。2007年我国就业人群中研究生学历人数占比为2%,之后占比不断上升。到2019年,我国就业人群中研究生学历占比达到1%。也就是说每100名就业者中就有1名拥有研究生学历。数据来源:《中国人口与就业统计年鉴》3 研究生学历成为刚需,著名高校本科生升学率连续上升根据各高校发布的2020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著名高校本科毕业生国内升学率持续上升。其中,北京科技大学2020届本科毕业生国内升学率高达93%,复旦大学2020届本科毕业生国内升学率高达78%。数据来源:各高校官网据北京科技大学发布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本科毕业生国内升学率2018年为81%,2019年为91%,2020年为93%。本科毕业生国内升学率连年上升。数据来源:北京科技大学官网据复旦大学发布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本科毕业生国内升学率2018届55%,2019届85%,2020届78%。三年间增长23%。数据来源:复旦大学官网二、研究生招生规模继续扩大,扩招重点向专业学位倾斜1 研究生招生数量保持连续增长伴随高等教育的普及化,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持续扩大。2011年研究生招生总人数56万,到2020年达到6万人,2021年则达到了约120万。十年间,研究生招生总人数增长近一倍。尤其是2020年招生中,为应对疫情带来的冲击,缓解就业压力,当年研究生招生增长7%,创下近年新高。数据来源:教育部在研究生招生总人数中,硕士研究生招生量约占总量的90%。比如2020年6万人中,仅有11万人为博士研究生。数据来源:教育部1 高校继续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著名高校继续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与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相比,2022年 “双一流”高校招生计划均明显增长。其中,重庆大学2022年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6000人,相比2021年增加招生计划700人。数据来源:各高校官网福州大学五年间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持续增长。2018年计划招收3118人,2022年计划招收人数达到4943名,五年间增长1825人。数据来源:福州大学官网河南大学近三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持续增长。由2020年招收3400人,2022年达到5000人,三年间硕士研究生招生增长1600人。数据来源:河南大学官网2 研究生招生增量全面转向专业学位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硕士研究生招生总人数中,专硕招生人数增长明显。从2011年的8万增长到2020年的2万,专硕招生人数增长近4倍。2017年起,专硕招生人数首次超过学硕,并持续高速增长。数据来源:教育部近十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中,专硕占比逐年提升,2020年占比超过60%。数据来源:教育部教育部最新发布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的通知中指出,支持学位授予单位优化人才培养结构,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增量主要用于专业学位。可以预见,未来专业硕士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福州大学近五年来招收专业硕士人数逐年增加。从2018年招收专硕1831人,到2022年招收专硕3140人,五年间扩招专硕1309人。数据来源:福州大学官网暨南大学近五年来招收专业硕士人数逐年增长。从2018年招收专硕1700人,到2022年招收专硕3400人,五年间扩招专业硕士1700人。数据来源:暨南大学官网安徽大学2018年招收专硕1328人,到2022年招收专硕2476人,五年间扩招专业硕士1148人。数据来源:安徽大学官网1 2020年新增学位授权点中专硕占比超七成近日,教育部发布《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下达2020年审核增列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在学位授权审核结果中:新增1500多个硕士点,其中专硕占了1115个,占比高达70%以上。经动态调整增列的学位授权点(分省)中,四川省增列授权点数量最多,增列学位授权单位8个,学位授权点13个;其次是江苏省,增列学位授权单位7个,学位授权点12个。数据来源:教育部3著名大学停招学硕,高层次学术人才培养转向博士2021年5月,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发布通报:自2022年开始,该学院不再招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此前,复旦大学软件学院已经宣布,2021年起不再招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北京大学也宣布,2021年起,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取消学术型硕士研究生项目招生,增扩博士研究生项目招生;除此之外,四川大学、福州大学也分别停招了心理学学硕和情报学学硕,相关专业仅保留专业学位招生。此举显然并非个案。根据2020年全国研究生工作会议精神,研究生培养结构需要做必要调整,博士研究生显然将成为著名大学学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硕士更多地将转向专业人才培养。4非全日制招生专业增多,部分专业停招全日制研究生部分学校专硕停招全日制,转为非全日制招生,也是最近的一个明显变化。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2021级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仅招收推免生源,统考阶段仅招收非全日制定向就业生源;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发布的研究生招生公告中也明确提到:2022年会计专硕拟进行调整,将不再招收全日制统招普通考生。此外,北京大学应用心理硕士、南京大学的新闻与传播专业、南开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的应用心理专硕、哈尔滨工业大学和武汉大学会计专硕、北京科技大学的电子信息(软件工程方向)等同样已不再招收全日制,只招收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停招全日制、仅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的专业大多为会计、审计、应用心理学、新闻与传播等实操性较强的专业,显然也和专业硕士培养方向是直接关联的。5推免生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总体占比保持平稳推免生受到高校与广大研究生导师的欢迎,在研究生招生规模持续扩大的背景下,推免生招生规模也逐步扩大,但总体比例并未出现增长。1 扩招趋势下高校推免招生数量逐年增长近年来,在研究生招生扩招的大形势下,部分院校的推免招生数量呈现上升趋势,但相比招生增量,推免并未完全实现同比例的增长。中国科学院大学2020年推免生的招生数量为4880人,2022年推免招生数量增至5532人,两年增加了652人。数据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官网重庆大学2020年推免研究生招生人数为1328人,2022年推免生招生数量增至1757人,增加了429人。数据来源:重庆大学官网北京大学2020年推免研究生招生数量为2757人,2022年推免生招生数量增至3048人,增加了291人福州大学近五年来招收专业硕士人数逐年增加。从2018年招收专硕1831人,到2022年招收专硕3140人,五年间扩招专硕1309人。数据来源:北京大学官网兰州大学2020年推免生招生数量为858人,2022年推免生招生数量增至1151人,增加了293人。数据来源:兰州大学官网2 双非院校推免数量增幅明显从推免招生的整体情况来看,双非院校的推免名额增幅最为突出。山东财经大学2022年推免名额为163人,较2021年增加40人,增长率为52%。数据来源:山东财经大学官网江苏大学2022年推免数量为293人,较2021年推免数量增加50人,扩增率为58%。数据来源:江苏大学官网燕山大学2022年推免数量为531人,较2021年增加75人。增长率为45%。数据来源:燕山大学官网3推免重点向国家急需领域倾斜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蔡长华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曾表示,硕士研究生招生增量主要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倾斜,向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公共卫生等服务国家战略、社会民生急需领域相关学科倾斜。推免作为高质量研究生招生的重要渠道之一,名额也同样向国家急需领域倾斜。2022年上海交通大学网络空间安全、生物医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农村发展、核科学与技术等国家急需领域相关专业只招收推免生,推免比例达到100%。其他部分专业的推免比例在50%以下,资源与环境专业的推免比例为28%,翻译专业的推免比例为35%,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推免比例为08%,科学技术史专业的推免比例为67%。数据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官网2022年浙江大学药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制药工程(人工智能药学项目)、海洋技术与工程等专业只招收推免生,推免比例达到100%,还有部分专业推免比例虽未到100%,但远超50%,如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推免比例为75%。部分专业推免比例则不足50%,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的推免比例为45%,美术专业的推免比例为36%,政治经济学专业的推免比例为25%,科学与技术教育的推免比例为20%,遗传学专业则不接收推免生。数据来源:浙江大学官网2022年复旦大学部分专业的推免比例达90%以上,其中电子科学与技术、神经生物学、病原生物学等专业的推免比例达到100%,生物医学工程的推免比例为66%,物理学专业的推免比例为40%部分专业推免比例不足50%,新闻与传播专业的推免比例为45%,戏剧专业的推免比例为29%,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的推免比例为33%,出版专业的推免比例为17%,法律(法学)专业的推免比例为57%。数据来源:复旦大学官网2022年重庆大学部分专业的推免比例高于75%,其中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等专业的推免比例在80%以上,分别为16%、14%、80%,土木工程专业的推免比例为53%,软件工程专业的推免比例为57%。部分专业的推免比例不足50%,其中光学工程专业的推免比例为44%,力学专业的推免比例为81%,资源与环境专业的推免比例为73%,材料与化工专业的推免比例为71%,法律(非法学)专业不接收推免生。数据来源:重庆大学官网虽然推免生广受招生单位与导师欢迎,但相关部门对推免生招生还是有严格限定。根据教育部200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试行)》和2013年《关于进一步加强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的通知》,高校招收推免生数量不得超过本单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50%,各专业必须留出一定比例招生计划用于招收统考考生。三、研究生教育改革深入 提高研究生质量多措并举2020年7月29日首次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召开,由此开启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篇章,我国研究生教育从不断改革迈进全面系统改革。1 调整学科专业,大力发展交叉学科从1980年至今,我国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学科专业的每一阶段发展都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息息相关。2020年9月发布的《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中表示,要“适应社会需求变化,加快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建立基础学科、应用学科、交叉学科分类发展新机制,按照单位自主调、市场调节调、国家引导调的思路,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健全退出机制“。2021年1月13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正式下发通知,决定设置“交叉学科”门类为第十四个研究生学科门类,下设“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和“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2020年我国自主设置交叉学科的院校数量为160个,相较于2019年的院校数量增加6个。2021年比2020年再度增加25个,自主设置交叉学科的院校数量达到185个。数据来源:教育部2020年我国学位授予单位(不含军队单位)自主设置交叉学科数量为549个,较2019年同比增长6%,2021年学位授予单位(不含军队单位)自主设置交叉学科数量为616个,较2020年增幅达到2%。推进招生制度改革,扩大直博生招生比例,力推博士申请考核制招生为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近一年来,全国各省市相继下发相关政策。2021年4月7日,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发改委、广东省财政厅发布《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大力支持广州、深圳等地建设研究生教育高地,稳步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区域重大需求为重点,积极增加一批博士、硕士授权单位和学位点。优化考试招生制度,健全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招生选拔机制,扩大直博生招生比例。4月27日,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印发《深化医教协同 进一步推动山东中医药教育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其中提出,招生计划向重大科研平台、重大科技任务等倾斜,并逐步扩大博士“申请-考核制”招生比例,开展“优秀推免生直攻博”“硕博连读”等招生改革工作。6月16日,北京市教委发布了《关于推进新时代北京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健全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招生选拔机制,扩大直博生招生比例等。8月23日,上海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新时代上海市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出,继续推行博士“申请—考核”制,拓宽博士生选拔通道,扩大直博和硕博连读比例。努力提高本科生推免比例,开展直博生和硕博连读的长周期贯通培养。3 保障质量,多校延长专硕学制高校调整学制的方式主要有3种:一是批量调整,如河北师范大学2021年8月发布《关于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工作有关信息的公告》,2022年起该校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类别下的小学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等7个专业(领域)学制拟调整为3年。二是少量微调。如郑州大学2019年招生简章中,图书情报专硕学制为2年,2020年起调整为3年;2020年新闻与传播专硕学制2年,2021年起变为3年。三是全面调整。如中南大学收紧了专硕毕业年限的“弹性”。该校2019年之前硕士研究生实行三年制弹性学制,优秀硕士生可申请提前毕业。2021年7月,中南大学发布《关于2017级及以后研究生的学制与学习年限的说明》中显示:硕士生学制三年,优秀硕士生可以提前半年毕业。这表明专硕的学制与学硕同为3年。2021年9月,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发布的2022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中显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除工商管理硕士)学制均为3年。据统计,华中科技大学2022年专业学位硕士招生专业中,学制为2年的专业有15个,学制为3年的专业则为89个,3年制专业占比达到86%。数据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官网河海大学2022年专业学位硕士招生专业中,学制为3年的专业为18个,占比达到75%。4 严把毕业关,研究生清退成为新常态为满足我国经济发展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我国研究生教育一方面扩大招生规模,另一方面加强质量建设,严格把控毕业关。近年来,高校清退研究生的事件频繁发生,实施研究生淘汰制成为常态化。2021年1月,河海大学研究生院发布公告,125名博士研究生被予以退学处理。7月,同济大学发布公告,拟对超最长学习年限以及学业成绩未达到学校要求的15名研究生进行退学/结业处理。9月,华南理工大学发布公告,给予36名研究生退学预告11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发布《关于拟对超过最长学习年限研究生退学处理的公示》,拟对即将超过最长学习年限的20名研究生作自动退学处理,其中14名为博士研究生。数据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官网河海大学2022年专业学位硕士招生专业中,学制为3年的专业为18个,占比达到75%。5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与管理研究生教育是学历教育的最高层次,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任。导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学术水平和工作作风直接影响着研究生的成长,要真正实现研究生“严进严出”,就不能忽略导师的职责,要强化导师的培养责任,从而督促导师更用心地培养研究生。广西大学44名研究生导师因指导多人次未通过学位申请审核的(或个别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查被界定为“问题论文”),被先后暂停2020年或2021年招生资格。四川大学学生未毕业导师也会受罚。四川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万学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只要3年内有2个同学在最长学习期限内没毕业,或者3年以内有2个同学没有就业,导师就要停止招收研究生1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明确了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岗位职责。实施导师负面清单管理,将研究生导师负面清单分为师德师风负面清单和职责履行负面清单,对存在负面清单所列情形的,实行一票否决制,引导研究生导师加强师德师风修养,保证导师队伍质量。内容详见下方链接↓↓2022 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

  • 索引序列
  • 武汉大学报考人数减少
  • 武汉大学报考人数多少
  • 武汉大学信息学报考人数少
  • 武汉大学报考人数2020
  • 武汉大学报考人数2022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