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济南大学学报主编是谁

济南大学学报主编是谁

发布时间:

济南大学学报主编是谁

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济南市自立项目:《危山汉墓出土兵马俑保护及研究》,2005-2010年济南市自立项目:《洛庄汉墓陪葬坑研究》,2005-2010文化部批准的国家项目:《洛庄汉墓出土乐器研究》,2006-2008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长清双乳山发掘报告》,1997-1999年教育部项目:《长清仙人台发掘报告》,1996-1998年论著 :◎著作与教材:《济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程论丛》副主编,济南出版社,2004年9月。《济南重大考古发掘纪实》主编,黄河出版社,2003年12月;《山东重大考古新发现》编委,山东文化音像出版社,2003年9月;《考古发现的商代女将军——妇好传》,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3月;《历代名媛传》,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3月;《田野考古学》,山东大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主要论文:1.《洛庄汉墓1号马车与秦陵1号铜车马的初步对比研究》,《东方考古》,科学出版社,2007年;2.《近几年山东地区汉代考古的发现与研究》,《山东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3.《山东章丘洛庄汉墓陪葬坑的清理》,《考古》2004年第8期;4.《济南老城区发现地宫与佛像窖藏》,《文物天地》2004年5期;5.《章丘洛庄汉墓发掘成果及学术价值》,《山东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6.《济南市文物保护十大工程》,(内部资料)主执笔人,2004年;7.《洛庄汉墓出土编磬刻铭研究》,《汉代考古与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4年;8.《济南汉王陵博物馆园区建设规划设想》,《济南文史论丛》,济南出版社2003年10月;10.《济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内部资料)主执笔人,2003年;11.《洛庄汉墓9号坑出土的北方草原风格马具试析》,《中国历史文物》2002年第4期;12.《洛庄汉墓的动物坑和乐舞俑》,《文物天地》2002年第3期;13.《黄河岸边的西汉王陵》,《文明》2002年第2期;14.《山东章丘洛庄汉墓出土的鎏金铜当卢》,《文物世界》2002年第1期;15.《山东考古大发现》,《中国国家地理》2001年第8期;16.《济南章丘洛庄汉墓又有重大发现》, 《中国文物报》2001年3月14日;17.《洛庄汉墓的陪葬坑和祭祀坑》,《寻根》2001年第3期;18.《“吕大行印”可证,<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不确》,《中国文物报》2001年1月31日;19.《章丘洛庄汉墓陪葬坑发掘取得重大成果》,《中国文物报》2000年10月11日;20.《洛庄汉墓陪葬坑出土封泥及墓主初考》,《中国文物报》2000年6月21日;21.《章丘发掘洛庄汉墓》,《中国文物报》2000年6月7日第1版;22.《济南平阴西山发现春秋到宋元墓》,《中国文物报》2000年3月12日;23.《山东章丘洛庄汉墓陪葬坑1999年考古发掘》,《1999中国重要考古发现》文物出版社 2001年;24.《西汉济北王墓出土的金饼及相关问题》,《山东大学学报》,1999年;25.《山东长清县仙人台周代墓地》,《考古》,1998年;26.《长清仙人台五号墓发掘简报》,《文物》,1998年;27.《长清双乳山西汉济北王陵发掘成果的学术意义》,《山东大学学报》,1997年;28.《山东长清双乳山一号汉墓发掘简报》,《考古》,1997年;29.《双乳山一号汉墓一号马车的复原与研究》,《考古》,1997年;30.《山东长清县仙人台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97年。

是 是省市共建的综合性大学

济南大学始建于1948年,是山东省重点建设的省属综合性大学,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面向全国招生。建校60年来,学校铭记“弘毅、博学、求真、至善”的校训,传承“勤奋、严谨、团结、创新”的校风,发扬“艰苦奋斗、凝聚向上、与时俱进、追求卓越”的精神,已成为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为国家培养了10万余名毕业生。 学校现设学院21个、教学中心2个。拥有本科专业6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二级学科、专业61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5个,接受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学科、专业30个,学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和管理学等9个门类。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有 15 个联合培 养 博士学位授予学科,在建材料、化学、临床医学三个一级博士点。已基本形成了 “ 以工科、医科为主,文、理科协调发展 ” 的多学科研究生教育体系,成为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之一。 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研究生、留学生32000人。 学校建有一支以院士、“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国家和省部级突贡专家为带头人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940人,其中教授288人、副教授58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388人、硕士学位的86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泰山学者”特聘岗位教授5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9人,兼职博士生导师24人,硕士生导师379人。 学校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建有省部级以上重点学科及研究基地31个,其中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1个、山东省重点学科10个、山东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 学校以教育教学为中心。近年来,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品牌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精品课程17门,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主持国家级教研教改课题6项,省部级课题45项,主编“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3部,获省部级教学研究成果奖32项。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各项创新活动中,共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507项,其中国家一等奖5项,连续两届获得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 学校重视科研工作。近年来,共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课题12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7项;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1项、省部级科研奖励143项、国家发明专利53项;学术论文被SCI、EI、ISTP收录1558篇,出版专著、译著和教材214部;主办《中国粉体技术》、《中华肿瘤防治杂志》、《济南大学学报》等8种学术期刊。 学校校园占地167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9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亿元。图书馆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藏书及电子文献9万册,期刊14149种,引进和自主开发大型网络数据库总容量达到16T。拥有现代化的校园计算机网络和数字化校园环境。 学校坚持开放式办学理念,积极扩大与国外教育机构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学者互访、学术交流、合作办学等多种方式与美、英、德、法、加、澳、俄、日、韩、新等国家的28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165名知名学者受聘担任我校客座教授。 近年来,济南大学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学校的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得到全面提升,学校的中长期发展目标是建成一所综合性、开放式、国际化、有特色的国内外知名大学。 现任党委书记范跃进教授,校长程新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蒋民华教授任名誉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谢立信教授任学校学术委员会主任。 学校地址:山东省济南市济微路106号 邮政编码:250022 学校网址:

济南大学学报主编是谁呀

济南大学是山东省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拥有学士、硕士学位授予权,面向全国招生。学校前身之一原山东建材工业学院始建于1948年8月,是原国家建材工业部在全国按地域分布设立的四所部属高校之一,1998年7月,学校划归山东省管理;原济南联合大学的前身为1978年建校的济南师范专科学校和1983年建校的济南职业大学;2000年10月,经教育部批准,山东建材工业学院和济南联合大学合并组建济南大学;2001年4月,原民政部济南民政学校和原山东省物资学校并入济南大学;2007年12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决定、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批准,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并入济南大学,实行科教一体化。建校60年来,学校铭记“弘毅、博学、求真、至善”的校训,传承“勤奋、严谨、团结、创新”的校风,发扬“艰苦奋斗、凝聚向上、与时俱进、追求卓越”的精神,已成为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为国家培养了11万名毕业生。学校现设学院21个、教学中心2个。拥有本科专业6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二级学科、专业61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5个,接受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学科、专业30个,学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和管理学等9个门类。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研究生、留学生32000人。学校建有一支以院士、“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国家和省部级突贡专家为带头人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940人,其中教授288人、副教授58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388人、硕士学位的86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泰山学者”特聘岗位教授5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9人,兼职博士生导师24人,硕士生导师379人。学校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建有省部级以上重点学科及研究基地31个,其中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1个、山东省重点学科10个、山东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学校以教育教学为中心。近年来,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品牌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精品课程17门,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主持国家级教研教改课题6项,省部级课题45项,主编“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3部,获省部级教学研究成果奖32项。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各项创新活动中,共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507项,其中国家一等奖5项,连续两届获得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学校重视科研工作。近年来,共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课题12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7项;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1项、省部级科研奖励143项、国家发明专利53项;学术论文被SCI、EI、ISTP收录1558篇,出版专著、译著和教材214部;主办《中国粉体技术》、《中华肿瘤防治杂志》、《济南大学学报》等8种学术期刊。学校校园占地167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9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亿元。图书馆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藏书及电子文献9万册,期刊14149种,引进和自主开发大型网络数据库总容量达到16T。拥有现代化的校园计算机网络和数字化校园环境。 学校坚持开放式办学理念,积极扩大与国外教育机构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学者互访、学术交流、合作办学等多种方式与美、英、德、法、加、澳、俄、日、韩、新等国家的28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165名知名学者受聘担任我校客座教授。 近年来,济南大学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学校的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得到全面提升,学校的中长期发展目标是建成一所综合性、开放式、国际化、有特色的国内外知名大学。

我也是济南大学的,不知道你想知道什么,你可以现在网上了解一下,有什么再具体问一下。

杨波,男,1965年2月生,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济南大学副校长,国家建材局部级有重要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主创新重大科技专项等重要科研项目近20项,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其中被SCI收录10篇,EI收录25篇。已培养硕士研究生30多名,培养博士研究生3名。获奖情况: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山东省计算机优秀应用成果一等奖2项,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 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3项。社会兼职: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山东省信息化专家组副组长;山东省委保密委员会技术咨询专家组副组长;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科技工作者论坛学术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控制专委会委员;山东省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电子商务协会副理事长;陈月辉,男,1964年9月生。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教务处处长,电子科技大学兼职教授。2001年3月于日本熊本大学工学院计算机与电子工程系获得博士学位。 IEEE高级会员,IEEE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Society会员和IEEE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Society会员,A member of the World Federation on Soft Computing。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YOCSEF(济南)2007-2008主席。现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in Bioinformatics and Systems Biology主编;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Research副主编;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编委;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lligent Technology编委;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ignal Processing编委;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Computer Sciences编委和《济南大学学报》编委。近几年先后担任40个国际会议的指导委员会成员、程序委员主席、副主席和程序委员会委员。冯志全,山东博士,济南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优秀教师,师德标兵,山东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校级A3教授岗,基于自然人手的人机交互方向学科带头人,山东省网络环境智能计算技术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计算机辅助绘图设计与制造,CADDM》编委,《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计算机应用》《中国图形图像学报》等期刊审稿人、国际期刊《The Open Virtual Reality Journal》编委,四川省绵阳师范学院客座教授,ACM SIGCHI专委会成员,计算机图学专委会委员,多值逻辑与模糊逻辑专委会委员, CCF会员。孙英明,男,1965年5月出生。现为济南大学工程咨询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山东省工程咨询协会理事。1987年7月毕业于山东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研究生学历。王玉泰,男,1963年4月出生。信息学院电信系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济南大学优秀教师。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协作委员。1985年7月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获学士学位,199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原无线电电子学系)获硕士学位。李金屏,男,1968年8月出生。博士,教授,研究生导师,济南大学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研究所所长。现任《济南大学学报》编委,是济南市计算机学会理事、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等职。曾获得济南市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校优秀研究生导师等称号。山东省科技项目立项和省职称评定评审专家,济南市科技项目立项、成果评定专家。曲守宁,男,1962年9月出生。信息网络中心主任、教授,研究生导师,济南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点关键岗位教师。山东省计算机学会理事,济南市计算机学会副秘书长。1993年3月毕业于武汉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获得工学硕士学位。董吉文,男,1964年1月出生。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授,研究生导师。山东省计算机学会教育研究会理事。2006年12月在武汉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济南大学学报主编是谁啊

目前主要在职教授和研究员有:程 新 教授,男,1963年1月生,博士,校长,博士生导师,中共山东省第七届党代会代表,高等学校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优秀教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山东省先进工作者,山东省改革开放以来优秀大学毕业生。先后在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被SCI收录10余篇。现主持国家级、省级基金和攻关课题8项,获省级科技成果等各种教学、科研奖4项。耿浩然 教授,男,1954年4 月生,博士,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新材料研究所所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被SCI和EI收录15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2项,主编专著1部。主持国家、省、市级等科研项目1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4项。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14人。李国忠 教授,男,1956年3月生,硕士,山东千名知名技术专家,济南市科技拔尖人才。硕士生导师,学校特聘关键岗位教师。主要从事复合材料和新型墙体材料的研究,主持完成了多项省部级科技攻关课题。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被SCI和EI收录3篇。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等10余项,并取得多项国家专利。李仕群 教授,女,1946年2月生,硕士生导师,曾两次赴美学习和工作。为材料学和材料物理专业讲授专业基础课8门。主要研究高性能胶凝材料及其应用。承担国家及省、部级基金项目9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被SCI及EI收录8篇。获省高校优秀科技成果2等奖1次,省教育厅科技成果3等奖2次,部级3等奖1次。芦令超 教授,男, 1963年5月生,硕士,院长,硕士生导师,济南市学术带头人,兼任山东省水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济南大学学报编委。主要从事无机非金属材料与复合材料领域的研究。发表重要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3篇,获省级科技与教学成果奖3项。主持或参加省\部级以上研究项目6项。范素华 教授,女,1957年2月生,中共党员,硕士生导师,现任济南大学校长助理兼人事处处长。主要研究方向功能陶瓷。主持或参加省、部级项目4项,获省教育厅及学校优秀科技成果奖多项。在《硅酸盐学报》、《硅酸盐通报》、《中国陶瓷》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被EI、CA收录7篇,参编教材1部。岳云龙 教授,男,1964年6月生,硕士生导师。山东省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协会专家。曾获得山东省青年科技奖、济南市青年科技明星、济南市拔尖人才等光荣称号。作为项目主持人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多篇,有多篇被SCI、EI和CA收录。王 志 教授,男,1962年11月生,硕士生导师,现任教务处副处长,学校特殊岗位重点岗教师,市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为材料复合新技术和金属陶瓷材料,主持和参与完成多项省级科研项目,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被SCI、EI收录5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获省部级科研奖励4项。侯文萍 教授,女,1946年12月生,硕士生导师,山东省优秀教师和全国优秀教师。主要从事材料物理化学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近年来承担了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及多项自选项目和企业委托项目,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3篇被SCI收录。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山东省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郑少华 教授,男,1955年1月生,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是粉体工程,主持与参加山东省攻关项目3项并通过鉴定,先后主持了省科技厅、省教育厅、校级及企业横向研究课题多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被EI收录1篇。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一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多项。刘晓存 教授,男,1957年10月生,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胶凝材料、特种水泥、工业废物综合利用等。承担过1项山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和多项横向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被SCI和EI收录6篇,获省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省教育厅三等奖4项。陶珍东 教授,男,1957年生,山东颗粒学会秘书长。主要从事粉体改性和无机非金属材料与金属材料的复合。先后主持和参加完成了山东省科委项目1项,山东省教育厅项目1项,校级和横向项目9项,出版学术著作1部,主编的《粉体工程与设备》教材1部,发表学术论文38篇,其中1篇被EI收录。获实用发明专利1项。戴宝刚 教授,男,1944年9月生,主要研究方向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先后主持和参加省部级、校级及横向科研课题15项,编写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等3部教材和实验指导书,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在石材研究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现主持玻璃陶瓷增韧研究课题,研究用纳米晶界增韧玻璃陶瓷。李艳君 教授,女,1956年9月生。主要从事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的研究。先后主持和参加省科技攻关项目一项,企业委托及校级项目多项。发表重要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被SCI和EI收录6篇,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教委优秀科技成果奖3项。张学旭 教授,男 ,1957年12月生。主要研究方向:粉体工程;近年来主要参与和主持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教育厅基金、济南大学科研基金以及企业委托项目在内的共13个项目的科研工作,参与编写《粉体工程与设备》教材1部,在各种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共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1篇被ISTP收录。王复生 教授,男,1951年4月生,硕士。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讲授专业课程。科研方面主要进行高性能混凝土材料,高性能水泥,水泥生产新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完成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一项,参加海军后勤部项目一项,另外还承担企业委托项目和自选项目多项,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李学闵 研究员,男,1947年1月生,济南大学复合材料研究所所长,兼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常务理事,山东复合材料学会秘书长。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近20项,多次受奖;共发表论文60余篇,参编著作5部;授予专利15项。评为山东省千名知名专家,济南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中国专利山东优秀发者,省政府给予一等功奖励。

我也是济南大学的,不知道你想知道什么,你可以现在网上了解一下,有什么再具体问一下。

济南大学是山东省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拥有学士、硕士学位授予权,面向全国招生。学校前身之一原山东建材工业学院始建于1948年8月,是原国家建材工业部在全国按地域分布设立的四所部属高校之一,1998年7月,学校划归山东省管理;原济南联合大学的前身为1978年建校的济南师范专科学校和1983年建校的济南职业大学;2000年10月,经教育部批准,山东建材工业学院和济南联合大学合并组建济南大学;2001年4月,原民政部济南民政学校和原山东省物资学校并入济南大学;2007年12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决定、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批准,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并入济南大学,实行科教一体化。建校60年来,学校铭记“弘毅、博学、求真、至善”的校训,传承“勤奋、严谨、团结、创新”的校风,发扬“艰苦奋斗、凝聚向上、与时俱进、追求卓越”的精神,已成为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为国家培养了11万名毕业生。学校现设学院21个、教学中心2个。拥有本科专业6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二级学科、专业61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5个,接受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学科、专业30个,学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和管理学等9个门类。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研究生、留学生32000人。学校建有一支以院士、“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国家和省部级突贡专家为带头人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940人,其中教授288人、副教授58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388人、硕士学位的86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泰山学者”特聘岗位教授5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9人,兼职博士生导师24人,硕士生导师379人。学校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建有省部级以上重点学科及研究基地31个,其中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1个、山东省重点学科10个、山东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学校以教育教学为中心。近年来,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品牌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精品课程17门,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主持国家级教研教改课题6项,省部级课题45项,主编“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3部,获省部级教学研究成果奖32项。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各项创新活动中,共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507项,其中国家一等奖5项,连续两届获得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学校重视科研工作。近年来,共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课题12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7项;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1项、省部级科研奖励143项、国家发明专利53项;学术论文被SCI、EI、ISTP收录1558篇,出版专著、译著和教材214部;主办《中国粉体技术》、《中华肿瘤防治杂志》、《济南大学学报》等8种学术期刊。学校校园占地167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9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亿元。图书馆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藏书及电子文献9万册,期刊14149种,引进和自主开发大型网络数据库总容量达到16T。拥有现代化的校园计算机网络和数字化校园环境。 学校坚持开放式办学理念,积极扩大与国外教育机构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学者互访、学术交流、合作办学等多种方式与美、英、德、法、加、澳、俄、日、韩、新等国家的28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165名知名学者受聘担任我校客座教授。 近年来,济南大学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学校的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得到全面提升,学校的中长期发展目标是建成一所综合性、开放式、国际化、有特色的国内外知名大学。

济南大学始建于1948年,是山东省重点建设的省属综合性大学,具有学士、硕士学位授予权,面向全国招生。建校60年来,学校铭记“弘毅、博学、求真、至善”的校训,传承“勤奋、严谨、团结、创新”的校风,发扬“艰苦奋斗、凝聚向上、与时俱进、追求卓越”的精神,已成为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为国家培养了10万余名毕业生。学校现设21个学院、2个教学中心。拥有64个本科专业,5个一级学科、6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30个学科、专业接受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学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和管理学等9个学科门类。在校全日制本专科生、研究生、留学生30000余人。学校分东、西两个校区,教学条件优良,校园占地167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8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亿元。图书馆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建有先进的数字图书馆和国际联机文献查询检索系统,纸质藏书9万册,电子图书8万册,中外文期刊4200种,引进和自主开发大型网络数据库总容量达到16T。校园信息网络与中国教育科研网、国际互联网联网运行,建立起面向世界的信息高速公路。学校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建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山东省重点学科10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7个、山东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学校建有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爱岗敬业、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教师中有院士1人、教授208人、副教授646人,博士297人、硕士877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3人,省级学科带头人3名,山东省教学名师3人,国家、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人,省、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4人,国家和省部级优秀教师 17人,曾宪梓教育基金奖获奖教师14人,博士生导师18人、硕士生导师321人。学校以教育教学工作为中心。围绕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常规教学管理,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抓好教风学风建设,设立教师特殊岗位,制定了一系列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改革措施。近年来,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精品课程12门,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主持教研教改课题231项,其中国家级课题6项,省部级课题45项。主编“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3部,获省部级教学研究成果奖32项。学校重视科研工作。近年来,共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课题和各类省部级科研项目402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26项。近三年发表论文5097篇,被SCI、SSCI、EI收录论文711篇,出版学术专著82部,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54项。学校主办《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社会科学版)、《中国粉体技术》等3种学术期刊,其中两版学报分别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CSSCI扩展来源期刊。学校坚持开放式办学理念,积极扩大与国外教育机构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学者互访、学术交流、合作办学等多种方式与美、英、德、法、加、澳、俄、日、韩、新等国家的28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165名知名学者受聘担任我校客座教授。近年来,济南大学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得到全面提升,学校的中长期发展目标是建成一所综合性、开放式、国际化、有特色的国内外知名大学。 现任党委书记范跃进教授,校长程新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蒋民华教授任名誉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谢立信教授任学校学术委员会主任。

济南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

杨波,男,1965年2月生,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济南大学副校长,国家建材局部级有重要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主创新重大科技专项等重要科研项目近20项,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其中被SCI收录10篇,EI收录25篇。已培养硕士研究生30多名,培养博士研究生3名。获奖情况: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山东省计算机优秀应用成果一等奖2项,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 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3项。社会兼职: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山东省信息化专家组副组长;山东省委保密委员会技术咨询专家组副组长;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科技工作者论坛学术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控制专委会委员;山东省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电子商务协会副理事长;陈月辉,男,1964年9月生。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教务处处长,电子科技大学兼职教授。2001年3月于日本熊本大学工学院计算机与电子工程系获得博士学位。 IEEE高级会员,IEEE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Society会员和IEEE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Society会员,A member of the World Federation on Soft Computing。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YOCSEF(济南)2007-2008主席。现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in Bioinformatics and Systems Biology主编;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Research副主编;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编委;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lligent Technology编委;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ignal Processing编委;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Computer Sciences编委和《济南大学学报》编委。近几年先后担任40个国际会议的指导委员会成员、程序委员主席、副主席和程序委员会委员。冯志全,山东博士,济南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优秀教师,师德标兵,山东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校级A3教授岗,基于自然人手的人机交互方向学科带头人,山东省网络环境智能计算技术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计算机辅助绘图设计与制造,CADDM》编委,《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计算机应用》《中国图形图像学报》等期刊审稿人、国际期刊《The Open Virtual Reality Journal》编委,四川省绵阳师范学院客座教授,ACM SIGCHI专委会成员,计算机图学专委会委员,多值逻辑与模糊逻辑专委会委员, CCF会员。孙英明,男,1965年5月出生。现为济南大学工程咨询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山东省工程咨询协会理事。1987年7月毕业于山东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研究生学历。王玉泰,男,1963年4月出生。信息学院电信系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济南大学优秀教师。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协作委员。1985年7月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获学士学位,199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原无线电电子学系)获硕士学位。李金屏,男,1968年8月出生。博士,教授,研究生导师,济南大学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研究所所长。现任《济南大学学报》编委,是济南市计算机学会理事、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等职。曾获得济南市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校优秀研究生导师等称号。山东省科技项目立项和省职称评定评审专家,济南市科技项目立项、成果评定专家。曲守宁,男,1962年9月出生。信息网络中心主任、教授,研究生导师,济南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点关键岗位教师。山东省计算机学会理事,济南市计算机学会副秘书长。1993年3月毕业于武汉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获得工学硕士学位。董吉文,男,1964年1月出生。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授,研究生导师。山东省计算机学会教育研究会理事。2006年12月在武汉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真是胡说八道,一派胡言!我看“大树树干”不了解真相就不要往下结论,混淆视听,蛊惑观众。试问,你对济南大学了解多少?就你第一句话,你就说错了!不瞒你说,我就是从现在叫做“济南大学”毕业出来的,十几年前,我校叫做“山东建材学院”,是原国家建材局直属四所建材院校之一,为我国的水泥、玻璃、陶瓷和耐火材料培养了大批人才。无论走到祖国的各个角落,都有我的校友,尤其是近年水泥行业实行上大压小政策,新型水泥企业各地开花,人才短缺的很!有些地方水泥办厂,出现找不到专科毕业生,就拿学冶金的来顶替,这说明什么,说明你说的完全错。 鉴于此,建议你发表言论前,仔细调查和研究,不要胡说和乱说!

张书香教授,中共党员,工学博士。北京化工大学博士生导师,济南大学硕士点首席岗位教师,济南大学的“化学工艺”和“高分子化学”学科的学术带头人,是国家教育部首批资助的高校骨干教师,2004年全国优秀教师,兼任“济南市氟材料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山东省化学建材协会常务理事、山东省化学建材协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山东省颗粒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复合材料理事、《山东化工》、《济南大学学报》等杂志的编委等。

绝对不客观这个只是从一个侧面来谈论问题,就像是一个人,他肯定是会有优点和缺点,不可能说是只有好的没有坏的,更不能说是只有坏的没有好的。大学亦然!请问清华北大每年从国家拿走多少钱,济大拿走多少钱?那么请一个名师,名教又要多少钱?就不说请了,单是一个出场费就高的吓人,中国的学者现在更像经济学家,而中国的经济学家我认为大部分反而更像是流动商贩(有奶便是娘)再请问清华北大建校多少年,济大建校多少年?请问清华有没有毕业找不到工作的?那么每年招收了全国号称高考精英的清华北大,他们的学生毕业了以后找不到工作是因为教育的问题还是因为学校的问题或是学生个人的问题?那么全国其它高校能够找到一份很不错的工作的人是因为的教育还是因为学校本身?所以我认为:不能但从什么升学率之类的东西来评论一个学校的好坏,如果说是济南大学不好培养不出来研究生那么考上研究生的那一部分学生是否就不是济南大学的学生吗?教育的结果是一个多方面综合因素的合成,任何一方面除了问题都无法形成一个良好的结果,济南大学是一个刚刚诞生不久的综合类的大学,在经过短暂的磨合期以后必然会焕发出自己的光芒!

同济大学学报主编是谁

彭震伟,改革城乡土地制度统筹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城市规划,2012-3彭震伟、屈牛,我国同城化发展与区域协调规划对策研究,现代城市研究,2011-6彭震伟、孙婕,中国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城乡土地资源配置,时代建筑,2011-3罗长海、彭震伟,中国传统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的机制探析,上海城市规划,2010-1彭震伟、陆嘉,基于城乡统筹的农村人居环境发展,城市规划,2009-5彭震伟、高璟、刘文生,红色旅游中的历史街区保护规划探析——以云南省“扎西会议”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为例,城市规划,2007-7陆嘉、彭震伟、李玉琳,庄园模式在我国农村地区发展中的应用探讨,2007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年会论文集,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9月彭震伟、刘文生,城市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的动态评估研究,2007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年会论文集,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9月彭震伟,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理想空间——新形势下的城市总体规划,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彭震伟、孙婕,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居环境体系比较,城市规划学刊,2007-2彭震伟,上海大都市地区新城发展与规划的思考,城市,2007-2彭震伟,城镇密集地区农村居住模式的思考,城市规划学刊,2006-1彭震伟主编,《全国高校城市规划专业学生优秀作业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7月莫霞、彭震伟,农村居住用地的可持续利用,《可持续发展:经济与环境》,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陆嘉、彭震伟,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经济与环境》,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赵民、彭震伟,城市规划教育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发展创新改革——世行贷款21世纪初高等理工科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结题成果汇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2005年6月彭震伟、高璟,南桥新城城市空间发展策略研究,理想空间——上海郊区城镇发展研究,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彭震伟、刘文生,小城镇总体规划的城镇空间引导方法探讨,理想空间——上海郊区城镇发展研究,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彭震伟、樊保军,论小城镇建设中政府职能的转变,城市规划,2004-9彭震伟,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研究框架和案例,城市规划汇刊,2004-4彭震伟,经济发达地区小城镇发展的区域协调,城市发展研究,2003-4彭震伟、陈秉钊、李京生,中国小城镇发展与规划回顾,时代建筑,2002-4陈恺龙、彭震伟,上海半城市化地区小城镇透视,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3彭震伟、路建普,上海城市人口布局优化研究,城市规划汇刊,2002-2彭震伟、张磊,新世纪我国城市规划决策机制的思考,规划师,2001-4彭震伟主编,《全国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考试应试指南》,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年彭震伟,上海郊区小城镇发展的特色问题,上海城市发展,2001-2彭震伟,现代城市规划发展与城市规划专业课程建设的思考,《挑战与突破——面向21世纪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年彭震伟,城市发展的文化动力与城市规划的思考,规划师,2000-1彭震伟,城市规划专业社会经济类课程体系建设,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0-1黄建云、彭震伟、张捷,城市新区规划中的特色塑造——贵港市城北中心区规划设计,规划师,1999-4彭震伟,新时期我国城市总体规划工作的思考,《资源短缺条件下的城市规划探索》,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年彭震伟主编,《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年8月彭震伟,迈向21世纪中国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的思考,城市规划汇刊,1998-1彭震伟,上海大都市的小城镇与城乡协调发展,《为了上海的明天----上海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年彭震伟,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土地定级研究,《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24卷第2期(1997)彭震伟,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城镇化发展趋势研究,《上海城市的更新与改造》,同济大学出版社,1996年Peng Zhenwei,Evolution of, and Prospects for, the Functions of Small Towns in a Metropolitan Area: Some Thoughts on Small Town Development in Shanghai, Development of Small Cities, AURN, UBC PRESS, 1996彭震伟,新形势下的农村城镇化发展初探,城市经济研究,1995-6彭震伟,大都市地区小城镇发展的职能演变及其展望,城市规划汇刊,1995-2Peng Zhenwei,Market Towns in Metropolitan Shanghai: A Case Study of Hongmiao Town, Small Towns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AURN, UBC PRESS, 1995彭震伟,大都市地区集镇的发展特征及其对策,《上海人居中心研究》,同济大学出版社,1993年彭震伟,城市居住用地规划中的区位分析,城市规划汇刊,1990-3彭震伟、周宇、齐宏,北京西单商业区变化与发展研究,城市规划,1989-4

孙周兴,男,1963年9月生,汉族,浙江绍兴人。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九三学社社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外国哲学、西方诗学等,尤以德国现代哲学、现象学研究为重点。现任同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同济大学校学术委员,《同济大学学报》(文科版)主编,同济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院院长, 同济大学德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兼所长等。兼任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现象学研究中心教授、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德国《海德格尔年鉴》(Heidegger-Jahrbuch)编委、《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编委、《中国书评》编委、中山大学现象学研究所兼职教授、香港中文大学现象学与人文科学研究中心客座教授等。

  • 索引序列
  • 济南大学学报主编是谁
  • 济南大学学报主编是谁呀
  • 济南大学学报主编是谁啊
  • 济南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
  • 同济大学学报主编是谁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