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国兽医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

中国兽医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

发布时间:

中国兽医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

来稿应为一式2份(含线条图与照片),一份为原稿,另一份为清晰的影印件。作者一定要自留底稿,以便于编者对文稿有关内容核对时用。欢迎作者以软盘(最好采用方正、华光排版系统)形式投稿,投稿时将软盘及手写稿或打印稿一并寄交编辑部。研究论文应按科技论文的一般格式撰写,并须有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3~8个);其他栏目的文章不一定套用科技论文的书写格式,但必须附英文文题和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来稿首页下脚处应注明第1作者的姓名、出生年、职称、学位,以供有关数据库统计用。凡省部级以上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63”课题、攀登计划课题、攻关课题等的论文,均应在首页下脚注明,并注明批准号或编号。来稿须附单位推荐信及作者未一稿两投的声明。作者单位负责稿件的保密审查。为便于与作者联系,来稿请附联系电话。2.文稿用16开方格稿纸正楷书写,或用4号以上字打印。为减少排印错误,稿内所有英文最好都用打字机打印,并注意大小写、上下角和正斜体。容易引起误解的字母、符号,还需用铅笔注明。文稿字数一般不超过5000字(包括图表)。文稿中的计量单位,采用1984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计量单位一律使用符号,如时间单位使用s(秒)、min(分)、h(小时)、d(天、日)。文稿中数字的表示,按《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GB/T15835?1995)。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又很得体的地方,特别是当所表示的数目比较精确时,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3.正文各层次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左顶格,后空一格写标题;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用下圆点“”相隔,最末数字后面不加标点,如“1”,“1”,“2”。正文层次不宜过多。4.来稿均须有参考文献(论坛稿除外)。参考文献必须是作者亲自阅读过的、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内部资料切勿引用。每篇文稿的参考文献一般不宜超过15篇,综述一般不超过40篇,并按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以阿拉伯数字标注,用方括号括起,如……[3-4]。文后的参考文献表中,各条文献按序号顺序排列,序号编码加方括号,不加“.”。文献结尾处加“.”。文献的作者,不超过3位时,全部列出;超过3位时,只列前3位,后面加“等”字或相应的外文;作者之间用“,”分开,不用“和”或“and”;中国人和外国人的姓名一律采用姓前名后著录法,外国人的名字部分缩写,并省略缩写点。由2个以上单词组成的外文刊名一般应缩写,并省略缩写点。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如下:(1)期刊--[序号]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注意:卷号不加(),期号加(),二者不可混淆。中文例:[2]何孔旺,林继煌,江杰元,等牛轮状病毒性腹泻的研究[J].中国兽医学报,1998,18(3):224~227.外文例:[4]BishopMD,KappesSM,KeeleJW,Ageneticlinkagemapforcattl[J]Genetics,1994,136:619~639.(2)图书--[序号]作者书名[M]版次(第1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中文例:[1]殷震,刘景华动物病毒学[M].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80~85.外文例:[5]TimoshenkoSPTheoryofplateandshells[M]NewYork:McGraw.Hill,17~36.(3)论文集--序号]作者题名[A]主编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中文例:[6]张全福,王里青“百家争鸣”与理工科学报编辑工作[A]郑福寿主编学报编辑论丛第2集[C]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外文例:[11]DupontBBonemarrowtransplantationinseverecombinedimmuno-deficiencywithanunrelatedMLCcompatibledonor[A]WhiteHJ,SmithR,ProceedingsofthethirdAnnualMeetingoftheInternationalSocietyforExperimentalHematology[C]Houston:InternationalSocietyforExperimentalHematology,44~(4)学位论文--[序号]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5.编辑部有权对来稿文字进行删改。编辑部收到稿件后,将及时送编委审阅,在4个月之内无论采用还是不采用,均通知作者。拟采用的研究论文、研究简报类稿件收取一定的发表费。论坛、综述、动态类稿件不收发表费。来稿一律不退,请自留底稿。稿件刊出后,按规定付给稿酬,并赠送本期学报2本,寄交第1作者。

中国兽医学报编辑部主任

来稿应为一式2份(含线条图与照片),一份为原稿,另一份为清晰的影印件。作者一定要自留底稿,以便于编者对文稿有关内容核对时用。欢迎作者以软盘(最好采用方正、华光排版系统)形式投稿,投稿时将软盘及手写稿或打印稿一并寄交编辑部。研究论文应按科技论文的一般格式撰写,并须有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3~8个);其他栏目的文章不一定套用科技论文的书写格式,但必须附英文文题和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来稿首页下脚处应注明第1作者的姓名、出生年、职称、学位,以供有关数据库统计用。凡省部级以上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63”课题、攀登计划课题、攻关课题等的论文,均应在首页下脚注明,并注明批准号或编号。来稿须附单位推荐信及作者未一稿两投的声明。作者单位负责稿件的保密审查。为便于与作者联系,来稿请附联系电话。2.文稿用16开方格稿纸正楷书写,或用4号以上字打印。为减少排印错误,稿内所有英文最好都用打字机打印,并注意大小写、上下角和正斜体。容易引起误解的字母、符号,还需用铅笔注明。文稿字数一般不超过5000字(包括图表)。文稿中的计量单位,采用1984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计量单位一律使用符号,如时间单位使用s(秒)、min(分)、h(小时)、d(天、日)。文稿中数字的表示,按《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GB/T15835?1995)。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又很得体的地方,特别是当所表示的数目比较精确时,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3.正文各层次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左顶格,后空一格写标题;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用下圆点“”相隔,最末数字后面不加标点,如“1”,“1”,“2”。正文层次不宜过多。4.来稿均须有参考文献(论坛稿除外)。参考文献必须是作者亲自阅读过的、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内部资料切勿引用。每篇文稿的参考文献一般不宜超过15篇,综述一般不超过40篇,并按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以阿拉伯数字标注,用方括号括起,如……[3-4]。文后的参考文献表中,各条文献按序号顺序排列,序号编码加方括号,不加“.”。文献结尾处加“.”。文献的作者,不超过3位时,全部列出;超过3位时,只列前3位,后面加“等”字或相应的外文;作者之间用“,”分开,不用“和”或“and”;中国人和外国人的姓名一律采用姓前名后著录法,外国人的名字部分缩写,并省略缩写点。由2个以上单词组成的外文刊名一般应缩写,并省略缩写点。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如下:(1)期刊--[序号]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注意:卷号不加(),期号加(),二者不可混淆。中文例:[2]何孔旺,林继煌,江杰元,等牛轮状病毒性腹泻的研究[J].中国兽医学报,1998,18(3):224~227.外文例:[4]BishopMD,KappesSM,KeeleJW,Ageneticlinkagemapforcattl[J]Genetics,1994,136:619~639.(2)图书--[序号]作者书名[M]版次(第1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中文例:[1]殷震,刘景华动物病毒学[M].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80~85.外文例:[5]TimoshenkoSPTheoryofplateandshells[M]NewYork:McGraw.Hill,17~36.(3)论文集--序号]作者题名[A]主编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中文例:[6]张全福,王里青“百家争鸣”与理工科学报编辑工作[A]郑福寿主编学报编辑论丛第2集[C]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外文例:[11]DupontBBonemarrowtransplantationinseverecombinedimmuno-deficiencywithanunrelatedMLCcompatibledonor[A]WhiteHJ,SmithR,ProceedingsofthethirdAnnualMeetingoftheInternationalSocietyforExperimentalHematology[C]Houston:InternationalSocietyforExperimentalHematology,44~(4)学位论文--[序号]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5.编辑部有权对来稿文字进行删改。编辑部收到稿件后,将及时送编委审阅,在4个月之内无论采用还是不采用,均通知作者。拟采用的研究论文、研究简报类稿件收取一定的发表费。论坛、综述、动态类稿件不收发表费。来稿一律不退,请自留底稿。稿件刊出后,按规定付给稿酬,并赠送本期学报2本,寄交第1作者。

负责学科建设、研究生教育、科研、科技产业开发和人事工作。分管研究生处、科学技术处、人事处、《中国兽医学报》编辑部。联系单位:畜牧兽医学院。从事临床兽医学教学和动物营养代谢病、生物毒素检测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承担省部级和军队科研课题18项,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围产期奶牛能量代谢障碍性疾病分子机理及防治基础》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7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成果6项,主编、参编专著、编著9部,其中《兽医内科学》被国家新闻出版署评为全国优秀图书二等奖。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内科学分会副理事长,全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军兽医卫生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九、十届生命科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兽医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993年享受国家特殊津贴,2000年获解放军总后勤部科技银星奖,2001年被评为总后勤部先进师旅团级主官,2002年获总后勤部优秀科技人才建设伯乐奖。

中国编辑部主任是谁

冯亦代,原名贻德,笔名楼风。散文家,文学翻译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创办《中国作家》(英文),主编《电影与戏剧》,曾任重庆中外文化联络社经理。 冯亦代 (1913年~2005年)笔名楼风、冯之安等。浙江杭州人。民盟成员。毕业冯亦代于沪江大学。历任中外文化联络社经理,人民救国会中央常务理事、上海分会负责人,民盟上海市委负责人,民盟中央干事。美国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协理事,中外文学交流委员会委员,国际笔会中心理事,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北京翻译工作者协会副会长,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副董事长。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会委员。1926年开始发表作品。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崔跃松 全国社会科学普及专家。供职于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安徽省委讲师团高端宣讲专家;省直机关讲师团成员;中国伦理学会理事;全国思想政治工作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素质教育》特约专家;新安百姓讲堂金牌主讲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海军特聘理论教员。安徽省演讲学会会长;多年来,潜心研究精神文明建设、党建和干部职工思想教育工作,2004年朝核“六方会谈”前专程为钓鱼台国宾馆干部职工做礼仪及综合素质培训;担任2008年北京奥运火炬手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形象大使专业指导老师。曾在国务院、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委、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社、国家博物馆等单位和全国300多个城市的机关、部队、企事业单位、大中小学校,中国科学院等高校和单位做过近3000场专题讲座。著有《别让借口占上风》、《爱,我们有话要说》、《崔跃松 演讲的艺术》、《家庭教育101招》等系列丛书。主要讲授专题1、时政及党建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时事政治报告解读;党风廉政建设等。2、干部职工综合素质类: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执行力;创建学习型机关(单位);企业文化;公务礼仪;家风家教;年终述职和竞聘上岗演讲技巧;领导干部演说能力等。3、励志类:做快乐有为的机关干部;打造阳光心态,做新时代有为干部等。4、其他类:可根据单位实际和要求命题作专题。

中央电视台新闻编辑部主任李昕

青海畜牧兽医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主编

放心的去吧 好好学习就是了 生活问题都不用担心的!!

文天祥!!!

青海大学农牧学院可以追溯到1958年成立的青海畜牧兽医学院,1959年青海畜牧兽医学院与青海农学院合并为青海农牧学院,1960年青海农牧学院与青海师范学院、青海工学院、青海医学院等组成青海大学,1961年青海大学撤销后又恢复了青海农牧学院,1962年青海农牧学院并入青海民族学院以后又改为畜牧兽医系,农学部分撤销。1963年再次成立了青海大学,青海民族学院中的畜牧兽医系归入青海大学,成为青海大学畜牧兽医学院。1969年,青海大学畜牧兽医学院被撤销。1978年,恢复重建了青海畜牧兽医学院。1997年省委、省政府决定青海畜牧兽医学院与青海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青海大学。兽医、畜牧、草原、农学四个系组成青海大学农牧学院,为青海大学二级学院。

青海畜牧兽医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

最大的就是文天祥,他做过大宋的丞相 是文职当中最大的官了。

负责学科建设、研究生教育、科研、科技产业开发和人事工作。分管研究生处、科学技术处、人事处、《中国兽医学报》编辑部。联系单位:畜牧兽医学院。从事临床兽医学教学和动物营养代谢病、生物毒素检测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承担省部级和军队科研课题18项,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围产期奶牛能量代谢障碍性疾病分子机理及防治基础》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7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成果6项,主编、参编专著、编著9部,其中《兽医内科学》被国家新闻出版署评为全国优秀图书二等奖。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内科学分会副理事长,全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军兽医卫生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九、十届生命科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兽医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993年享受国家特殊津贴,2000年获解放军总后勤部科技银星奖,2001年被评为总后勤部先进师旅团级主官,2002年获总后勤部优秀科技人才建设伯乐奖。

提起冬虫夏草,就不能不提到“沈南英”这个名字。1980年,正是沈南英教授在全世界第一个分离出并证明中国被毛孢是唯一的中国冬虫夏草菌种,对之后的冬虫夏草产业化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他一直被国内外同行尊称为“中国冬虫夏草第一人”。沈南英教授出生于1929年,祖籍江苏宜兴。1954年他从北京农业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内蒙古畜牧兽医科学院,成为新中国第一代从事草原定位研究的科学家之一。1964年,为支援西部开发,被选为优秀干部的沈南英教授受命前往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工作,先后从事草原定位研究及草原虫害防治工作,而吃草根的冬虫夏草寄主蝙蝠蛾幼虫正是属于草原害虫。当时青海的外汇收入主要靠冬虫夏草出口,每年都有几千万元的创收,给当地政府和人民带来了巨额的经济效益。正是在这种“强国富民”的思想指导下,沈南英教授开始收集冬虫夏草的相关资料,着手冬虫夏草的生态研究工作。那时候,研究冬虫夏草的人很少,国内的学术界甚至不知道冬虫夏草的寄主究竟属于哪一类真菌。在这样薄弱的科研基础下,沈南英教授发挥他身处产区的优势,从零开始,一步一步将研究开展起来。1977年,沈南英教授获得青海省科技厅和外贸厅的支持,在条件极端艰苦、海拔4600米的青藏高原上设立了一个高水平的实验基地,重点开展冬虫夏草无性型菌种分离、培养的研究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1980年,沈南英教授终于在世界范围内第一个成功分离出冬虫夏草菌种。1983年,又在模拟冬虫夏草自然生态条件下,让冬虫夏草菌种的子座芽发育,长成子座,并弹射出与天然冬虫夏草一样的子囊孢子,成功完成了冬虫夏草菌种的生物学鉴定,即冬虫夏草无性型到冬虫夏草有性型的生物学世代循环,并推翻了日本东京大学小林义雄关于冬虫夏草无菌性理论。1983年,沈南英教授申请了冬虫夏草分离方法的中国专利,并组织和启动了冬虫夏草菌种的产业化运作;此后的十余年里,沈南英教授又申请了冬虫夏草菌种的液体培养方法、冬虫夏草发酵技术等多项国家专利。提高冬虫夏草利用价值和人体吸收率创世界新高,达到90%以上。2002年,73岁高龄的沈南英教授不幸患上癌症。手术后,他接受了西医化疗并开始每天坚持食用10g左右的冬虫夏草。令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是,沈南英教授的身体奇迹般恢复了健康!为之付出所有青春和热情的冬虫夏草,真的救了沈南英教授一条命!也许,这正是冥冥中命运的一种巧合和必然吧。如今,完全康复的沈南英教授再次登上青藏高原4600米的冬虫夏草产地,全身心的投入到冬虫夏草研究与产业化发展中去。2011年,年过八旬的沈南英教授又加盟成都采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创新鲜冬虫夏草与冬虫夏草原浆品牌,力求以最新科研成果开启冬虫夏草产业化的新时代。有人问他:为什么81岁了还要创业?这位值得尊敬的老科研人员这样回答道:冬虫夏草是我们国家的宝贝,更应该是所有人乃至子孙后代的宝贝;现在市场上很乱,假货很多,价格很贵,老百姓不敢买。我要扭转它。让最需要的人,吃得到最正宗的冬虫夏草!

  • 索引序列
  • 中国兽医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
  • 中国兽医学报编辑部主任
  • 中国编辑部主任是谁
  • 青海畜牧兽医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主编
  • 青海畜牧兽医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