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漯河许慎文化论文2000字

漯河许慎文化论文2000字

发布时间:

漯河许慎文化论文2000字

星期五,也就是清明节前夕,我们学校举行了春游,地点是南街村的植物园,我早就知道我们漯河有一个南街村,也吃过那的方便面,可就没去过,终于有机会去参观了,我真高兴啊!   我们唱着愉快的歌,坐着大巴车,一路浏览着春天的美景,向南街村开去。我们来到植物园,首先看到的是迎宾花园,那里的花五彩缤纷:有红的、有黄的、粉的、白的、、、、、、有的弯着腰,有的直着腰,有的斜躺在地上、、、、、、有的叫菊花、有的是玫瑰花、有的是迎春花、还有许多叫不出名字的花,真是争奇斗艳,芬芳迷人。   一直向前走,我们又来到椰子园,那里是椰子王国,有各种各样的椰子树,有大王椰子,它的形状像一个瓶子,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走了冬天的寒冷。   接着,我们来到了百果园,百果园里有香蕉树,香蕉挂满枝头,像弯弯的月亮一样。还有芒果树,上面好像挂满了一个个黄灯笼。   最后,我们来到了末站——沙漠园。沙漠园里有 稀奇古怪、形态各异的仙人掌类植物,比如:火龙果、巨人柱、山影、状元扇、莲花座、金手指、、、、、、   看,这就是南街村的植物园。

许慎“六书”理论是对汉字如何记录汉语的一种总结,不仅仅是造字方法。“六书”的前四种为造字法,后两种为用字法,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四体二用”。前四种造字法中其中“象形”是基础,其他三种都是在“象形”的基础上增添符号或组合形成新的字形。“二用”即“转注”与“假借”是用字法。学者在“二用”方面争论颇多。(可去图书馆找相关资料,充充电。)我的理解是:“二用”就是不增加汉字的总量,扩大汉字的使用功能。“转注”通过改变汉字的某部分产生新字体,新产生的字体与原来的字体意义之间有联系,比如像许慎所举的例子就是“考,老也”。而假借更是一种扩大汉字用途的一种方法。汉字是表意文字(前面四种造字法造出的汉字都与意义关联),当语言中某些词无法直接通过字形表示出来的时候,就借用同音的现有的汉字记录这个词。比如“莫”小篆字形是日落草中,即太阳落到草中了,表示傍晚的“暮”。语言中还有一个表示“不要”意思的词与之同音,我们就借用了它的同音词“莫”表示“不要”的意思。也就是说“莫”一个字形实际上记录了声音相同,意义毫无关系的两个词。即借了表日落的“莫”字形,记录了表示“不要”的副词。未造新字形但通过同音借形却完成了记录语言的需要。许慎探求字的本义主要通过字形解释。当然是通过对小篆字形的解释字的本义的,即造字本义,有些是对的,后代文献中可以找到用例,但也有不少牵强附会的地方。许慎的时代没见到甲骨文,他见到的字形很多已不是最初的字形,仅依据小篆字形来解释本义,有些解释是有问题的,再比如《说文解字》中有一些用汉代的谶纬之学来解释字的本义,这些都是不可取的。但许慎为我们保存了最早的成系统的小篆字形,做出的许多解释都是正确的,我们不能苛求前人。要想真正了解《说文解字》还是需要认真读原著的。后来许多人研究说文,有关说文的论文更是汗牛充屋。仅仅为交作业,去期刊网一查,会搜到很多。我只谈了点皮毛,仅供参考。

漯河许慎文化论文

1.长篇历史小说《亭长小武》,东方出版社,36万字,2005年1月。繁体字本,台湾知书房出版公司2005年7月。修订版,凤凰出版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年4月。2.长篇历史小说《婴齐传》,新世界出版社,31万字,2006年1月。繁体字本,台湾馥林文化公司2006年10月。3.长篇历史小说《赌徒陈汤》,东方出版社,23万字,2007年4月。繁体字本,台湾馥林文化公司2007年5月。4.长篇历史小说《赤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万字,2008年4月。繁体字本,台湾大地出版社2008年6月。韩文本,韩国出版社2009年6月。5.长篇历史悬疑小说《鹄奔亭》,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6万字,2009年3月。繁体字本,台湾馥林出版公司2009年6月。7.诗词鉴赏集《秦观》,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年11月。8.长篇历史随笔《文景之治》,重庆出版社,16万字,2007年7月。繁体字本,台湾馥林文化公司,2008年3月。 长篇历史随笔《楚汉争霸》,华夏出版社,23万字,2012年1月。散文随笔集 《旧时天气旧时衣》,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年1月。中篇传奇小说《楚墓》,广东人民出版社,2014年7月 《关于包山楚简的四个地名》,《陕西博物馆馆刊》第5辑,1998年。2.《〈仪礼〉今古文差异释例》,《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9年3期。3.《读包山司法文书简札记三则》,《简帛研究》2001,2003年。4.《谈谈上海博物馆楚简的从“今”从“石”之字》,《简帛研究》2005年6月。5.《包山楚简研究四篇》,《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5年3期。6.《由楚简帛书异文谈谈几个上古屋部连绵词的意思》,《咸宁学院学报》2005年5期。7.《汉语大字典“憯”字条的立项与义例配合》,《辞书研究》2006年2期。8.《〈孔子诗论〉简中的“諀言”和传世文献中相关字词疏证》,《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六辑,2006年11月。9.《上博竹简(三)注释补正》,《考古与文物》古文字学专刊,2006年。《上博简〈容成氏〉字词考释二则》,《江汉考古》2007年1期。11.《“垄断”及相关词词义疏证》,《民俗典籍与文字学刊》第四辑,商务印书馆,2007年。12.《上古部分唇音声母字和闭口韵字的词源以及对上古文献解读的作用》,《中国经学》第四辑,2009年1月。13.《呈今豒古 埤我遴人——章太炎文章及其文学观念浅议》,《大学生GE阅读》第二辑,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14.《释上博简〈鲍叔牙与隰朋之谏〉中的“耇鲐 ”》,《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八辑,中华书局,2010年10月。15.《从郭店〈老子〉简的几条简文谈到古书中的幽物相通现象暨相关问题》,《简帛》第五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10月。16.《由郭店和上博竹简〈缁衣〉中的几条简文谈〈礼记〉文本的形成》,首届中国古文献与传统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香港),2010年6月。《说文解字“豩”和从其得声之字的音义及相关问题研究》,《第二届许慎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漯河),2010年10月。《释包山楚简的“锾”字》,《简帛》第六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10月。

漯河许慎文化园的论文高中

许慎文化园是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许慎墓规划建设而成。全园占地150余亩,按照中国传统建筑规制,采用中轴对称布局。六书石柱、中华辞书博物馆、说文解字文物陈列馆、状元堂、汉字大道、字圣殿、叔重堂、说文馆、字形牌坊、许慎墓沿中轴线依次分布,构成园区游览参观的主线。魁星亭(金榜石)、字形解义、字圣碑林、蟾桂山、字源石、部首方阵等景点以中轴线为界东西对称分布,构成景区的环线。 许慎文化园以展示汉代建筑和汉字文化为主要特色。字圣殿采用传统建筑构造手法,仿汉风格,重檐庑殿,九开五进,砖木结构。整个建筑由48根粗壮的东南亚进口红柳桉木立柱支撑。是供奉字圣先师的神圣殿堂。许慎文化园的意义许慎文化园是多元文化的结合体,体现出文化的多样性。汉字文化是园区的核心文化,同时通过经学故事长廊、字形解义、部首方阵、蟾桂山、魁星亭、金榜石等景观小品彰显出儒家文化思想和科举文化的价值。许慎文化园是一个文化遗产保护展示、历史名人纪念凭吊、许学资料收藏研究、汉字文化观览消享的集萃地,具有较强的学术性、纪念性、教育性、旅游性。它必将成为国内许慎文化的学研基地,海内外许学传人和许氏宗亲朝圣拜祖的精神家园以及广大民众观赏体悟汉字文化的旅游目的地。以上内容参考 许慎文化园官网-景点介绍

_page_type=1/ssid=0/uid=0/baiduid=A81EE6983354236F09BD518E2A1EC0FE/w=0_10_/t=zbios/l=1/tc?ref=www_zbios&pu=sz%401320_480%2Ccuid%40lO2i80uI-f_Nu-ii_PHu8gu2Sa0quStol82La_80Buimu283_u-38_uS2fgua2fHA%2Ccua%40_avYCYa0vCIDJEjPkJAiC_aDXizHas8DgI2FiAqqC%2Ccut%40r93jOqiWv843asiDouD58gN-WMEu0qqSB%2Cosname%40baiduboxapp%2Cctv%402%2Ccfrom%401001703e%2Ccen%40cuid_cua_cut%2Ccsrc%40bdbox_tserch_txt%2Cta%40zbios_2_1_6_6%2Cusm%401%2Cvmgdb%400020100228y&lid=14720088133641247797&order=1&fm=alop&h5ad=0&tj=site_together_1_0_10_l1&url_mf_score=4&vit=osres&m=8&cltj=cloud_title&asres=1&dict=32&wd=&eqid=cc48422acc212000100000055aed47f2&w_qd=IlPT2AEptyoA_ykx9hgbvgquCSJSjpQnrVgZeBHS-B7&tcplug=1&sec=29549&di=2956f2a57b58f1ba&bdenc=1&tch=0&nsrc=IlPT2AEptyoA_yixCFOxCGZb8c3JV3T5AAyNLCpZ0XSwnESzbbrgHtkfEFXeRXqJF5z7uiPQpx9JuXGh0m1l8hZ4t_6ksmId8nT8v0iprq&clk_info=%7B%22srcid%22%3A205%2C%22tplname%22%3A%22site_together%22%2C%22t%22%3A1525500849486%2C%22xpath%22%3A%22div-div-div-div-a-p2

许慎文化园是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许慎墓规划建设而成的集文物保护、名人凭吊、经典教育、汉字文化观光于一体的国家AAA级文化旅游景区。全园占地150亩。园区地势由南向北依次抬升,共分三大功能区,即广场服务区、中心展示区、墓冢保护区。许慎文化园遵守中国传统建筑模式,采用中轴对称布局。六书石柱、汉字大道、字圣殿、叔重堂、说文馆、字形牌坊、许慎墓沿中轴线依次分布,构成园区游览参观的主线。字形解义、部首方阵、魁星亭(金榜石)、蟾桂山、字源石等小品以中轴线为界东西对称分布,构成景区的环线。 许慎文化园以展示汉代建筑风格和汉字文化为主要特色。主体建筑字圣殿为仿汉风格,重檐庑殿,砖木结构,被专家誉为近年来全省乃至全国少有仿古建筑;叔重堂和说文馆,则按照博物馆陈展规范要求进行布展,将许慎生平事迹、学术贡献交流展示;80米长的汉字大道,按照汉字发展的十个阶段采用石刻和铜铸工艺实例摹刻汉字不同的书体原貌,寓意一部汉字发展史。2010年开园经来,许慎文化园秉承弘扬汉字文化、传承许慎精神,传播中华文化经典的价值追求,致力打造许慎文化研究中心、许学文献资料中心、汉字文化旅游中心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基地,接待了多位国家领导和美、法、日本、意大利等多个境外团体,清明祭先贤全城诵经典、许慎文化庙会等主要活动。吸引了广大学子和群众,成为崇文尚学、礼拜祈福的首选之地。 许慎文化园是许慎文化的集萃地,汉字文化的博览园,经典教育的好场所,热情欢迎四海宾朋前来参观交流。 许慎是我国东汉时期的文字学家、经学家。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儒学思想治天下的汉朝,在他被尊为“五经无双” 和古、今文经学纷争的特殊时期,放弃所有功名利禄,胸怀国家和民族,以科学严谨的理念和执着敬业的态度,倾其一生心血撰著了对中华民族发展壮大和中华文明传承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字典《说文解字》。许慎的著作和他的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也因其巨大贡献而被后人尊为字圣。 许慎生于斯、长于斯、眠于斯,是我们漯河人的骄傲。近年来,漯河市委、市政府为弘扬汉字文化、传承许慎精神、打造文化品牌、提升文化软实力、进一步加快漯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了许多重大科学决策。 许慎文化园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许慎墓为核心,占地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总投资5000万元,2008年9月开工。园区建筑按传统规制对称布局,三区一轴,十二个节点。由南向北分布在三级台地之上。广场服务区2万平方米,有六书石柱、文字大门、翰林阁、景区管理中心、许慎文化研究中心、游客服务中心、旅游纪念品商店等建筑。中心展示区3万平方米,有汉字大道、字圣殿、叔重堂、说文馆、文化长廊、魁星亭、字形牌坊等主要建筑。墓冢保护区3万平方米,主要为文物本体以及部首方阵、字形解义、字源石、蟾桂山等景观小品。 1、六书广场 位于广场服务区的中央,在园子中轴线最南端,中间立有六根红色花岗岩石柱,上面分别刻有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归纳总结的六书理论,每根柱子上分别刻有例字和用小篆、隶书、楷体的注解说明。 2、翰林阁 在大门二层,主要用来展览多年来收藏的有关以许慎文化为题材的名家字画。阁名由张海先生题写。 3、汉字大道 汉字大道在展示区中央,宽3米,长80米,由黑、红、灰三色花岗岩制成,呈展开的画轴状。由南向北依次镌刻远古符号、甲骨文、金文、简帛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和3000个常用汉字。汉字大道寓意一部汉字发展史。 4、字圣殿 字圣殿建筑面积617平方米,采用传统工艺建造,木石结构,九开五进,重檐庑殿带前后回廊,全部为金砖铺地,是近年来省内乃至国内少有的仿古建筑。殿名由欧阳中石先生题写。殿中央立许慎青铜贴金坐像,两侧分别摆放“许慎潜心著说文”和“许冲代父上书”两幅木雕屏风。东西墙壁上悬挂竹简,上面刻写内容为《说文解字叙》、《许冲上书表》和汉安帝诏书,由当代篆书名家王友谊先生用小篆书写。 5、叔重堂 建筑面积411平米,仿汉风格,砖混结构,单檐庑殿。主要用来展示许慎生平。馆名由张海先生题写。进门为汉阙造型,正面为许慎介绍,背面是历代学者对他的评价,周边悬挂反映许慎一生重要节点的24幅生平国画。展柜中摆放着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说文解字》和经学书籍。6、说文馆 建筑面积411平米,仿汉风格,砖混结构,单檐庑殿。主要用来展示许慎的学术思想及学术贡献。馆名由沈鹏先生题写。展厅中央为书模墙,整个展厅按汉字简说、说文解字、历代研究、字书、辞书四个部分进行展览。 7、故事长廊 连接大殿和配殿,为木石结构。东边是汉字故事长廊,西边是儒家经典故事长廊,分别选取13个汉字发展故事和儒学故事场景,刻制成木雕版画,配以文字说明,悬挂在长廊上方。 8、字形牌坊 为展示区与墓冢区的分界标志。取两个文字的“字”设计而成,用整块青石作成。正面刻写“字学宗师”,背面刻写“五经无双”,高度概括许慎生前、生后名。。 9、蟾桂山 位于墓冢后面,高5米,取蟾宫折桂之寓意,山上按北斗七星之形分别放置七块自然石,周围植桂花树,代表二十八星宿。 10、字形解义、部首方阵 在墓冢保护区东侧,沿园区环路立五块自然石,分别刻写五常即仁、义、礼、智、信,并加以解释,是对中华传统价值观念的提炼,让游客休息的同时,有所收获。与字形解义对称分布在西边的环路两边,同样立有五块自然石,上面刻写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并加以解释,同时地面刻有以五行为部首的文字的另一半内容,让游客进行组字。 11、字源石 位于园区西北角,立有三块自然石,分别刻写按以人体器官、动物、工具、自然物象为素材所造出的甲骨文,极具原始味道。 12、魁星亭、金榜石 位于大殿东南角,为一六角石亭,取名“魁星亭”,并由沈鹏先生题写。按西安碑林中的魁星点斗碑厡样复制立于亭内,“魁星亭”旁立自然石一块,名曰金榜石。 许慎文化园是多元文化的结合体,体现出文化的多样性。汉字文化是园区的核心文化,同时通过经学故事长廊、字形解义、部首方阵、蟾桂山、魁星亭、金榜石等景观小品彰显出儒家文化思想和科举文化的价值。 许慎文化园是一个文化遗产保护展示、历史名人纪念凭吊、许学资料收藏研究、汉字文化观览消享的集萃地,具有较强的学术性、纪念性、教育性、旅游性。它必将成为国内许慎文化的学研基地,海内外许学传人和许氏宗亲朝圣拜祖的精神家园以及广大民众观赏体悟汉字文化的旅游目的地。

漯河汉字文化论文

汉字的文化魅力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的锤炼,创造出世界上唯一古老却仍具有旺盛生命力的表意文字。它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的主要载体,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汉字是中华民族文明之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在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上具有不可磨灭的功勋。汉字具有多方面的优越性,她以优美的形态、和谐的韵律、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世界上流传至今的古老的文字,并在新世纪越发散发出她无与伦比的魅力!汉字形体优美。汉字是由图画发展而来、由线条图形构成的表意文字,线条图形本身的结构就能表现出图画美。仔细端详我国的汉字,有的端庄秀美,有的自然简洁,有的流畅飘逸。正因为如此,中国才有那么丰富的书法艺术。汉字优美的形态,给我们以无限的想象力。翻开书本,你会觉得每一个汉字都是鲜活的,一个个汉字犹如一幅幅精美的画卷展现在我们眼前。“日”的形状像太阳,“月”的形状像月牙,“山”像高高隆起的连绵山峰,“川”像飞流直下的悬崖瀑布;“马”像骏马在奋蹄奔驰,“鸣”似鸟儿在引吭高歌,“旦”似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集”似三只鸟儿在树上依偎栖息;三人为“众”,日月为“明”,“步水(三点水)”为“涉”,双“木”成“林”几乎每一个汉字都能为我们插上一双想象的翅膀,让我们在汉字的世界里自由畅想,在汉字艺术的画廊里得到形象真实的美感。汉字音韵和谐。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在一个音节内,没有复辅音,无论开头或是结尾,都没有两个或三个辅音连在一起的现象,因此,音节与音节的界限分明,音节的结构形式整齐。汉语的音节元音占优势,一个音节中可以没有辅音,但不能没有元音,而且,由复元音构成的音节比较多,因元音是乐音,所以汉语音节乐音成分比例大。汉语的每一个音节都有若干声调,声调可以使音节和音节之间界限分明,又富于高低升降的变化,于是形成了汉语音乐性强的特殊风格。许多汉字韵母相同或相近,把这些韵母相同或相近的音节放在每一句或隔一句的末尾,就可以使音调和谐悦耳,富于音乐节奏,诵唱顺口,好听好记。诗歌就是利用汉字的这一规律构成的韵文。每一个汉字有一个特定的声调,阴平、阳平读起来比较舒缓,叫平声,上声、去声读起来比较急促,叫仄声,有规律地交替使用这两大类声调,可以使音调抑扬顿挫、悦耳动听。汉字历史积淀深厚。几千年来,中国历史文献,浩如烟海,文献中典故、成语、丰富多彩。几个汉字,可以表达一篇文章、一个故事的内容。如“班门弄斧”、“滥竽充数”、“黔驴技究”、“江朗才尽”、“车水马龙”、“门可罗雀”„„数不清的简洁词汇,将含义丰富深远的内容,鲜明生动地表现出来。中国古籍,车载斗量。《老子》五千字,奥妙无穷,已形成一个学派《老子学》。《孙子兵法》几千字,变换不测,不仅适用与军界,世界多国的商界也在应用。而且,汉字字与字之间区分明显,个性突出,便于高速新产品试销读。由汉字排列组成的诗词歌赋和析字联等,讲究整齐、压韵、平仄、对仗,文字精炼,内涵丰富,高雅清新,是其它文字难以具备的。汉字是汉文化的创造物。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符号系统,故可直接传递语义信息。“江、河、汛、汤、泊”与“水”有关,“扎、打、扑、扒、扔”与手的动作行为有关。汉字的构造有一定的理据性。张斌指出:“汉字的理据性透露出丰富的汉民族文化信息,通过汉字内部结构的分析,我们甚至可以窥见古代的风俗、社会发展、认知水平等。”深入到每一个汉字的结构中去,就会发现其中都蕴藏着很深的造字理据,从中可以窥探当时的社会生活。例如远古用贝壳作货币,故记录有关经济活动的汉字都加上一个“贝”,如“贪、贫、货、贷、资、贱、财、购”等,汉字体现了汉民族的思想观念和认知水平。例如,封建社会妇女地位低下,故含有贬义色彩的汉字都加上一个“女”,如“妒、奸、婪、妖、妄、嫖”等。汉语中表示思想感情的汉字都从心旁(或心的变形),如:想、忘、忠、恕、怨、愁、忆、恼、悦、惮、愠、恭、慕等,这是古人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一种观念的反映。先人认为,心是思维的器官,鉴于这种认识,在造字时,留下了一批从心旁的表示思想、感情的汉字。“汉字”是世界上唯一从古代一直演变过来没有间断过的文字形式。从甲骨文到西周时期的金文、大篆(钟鼎文、石鼓文),再到秦朝时期的“小篆”,实现了“书同文”,之后“隶变”实现了古文字向今文字阶段的转变,隶书、楷书以及

我觉得中国之所以历经数千年而文明没有中断且国家没有分裂,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汉字。 为什么这么说呢?先让我们来看看汉字的特点。中国的汉字恐怕在全世界也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它是表意文字,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有字无音,一个汉字可以用普通话来读,也可以用上海话、陕西话、福建话甚至日本话来读,这一特点是世界上大部分文明所使用的拼音文字所不具备的。可以说在全世界范围内只有中华文明是真正建立在文字的基础之上的。而别的那些使用拼音文字的文明就其本质其实是建立在语言的基础之上的,其传承文明的载体其实是语言而非文字,一旦语言发生了变迁,后世的人们就会放弃原有的文字而改用以新的语言为基础的文字,而那些原有文字和以这些文字为载体的古老文明也就慢慢的衰弱和消失,就算有文字被保存了下来,也会因无人能够看懂而变得毫无意义。 在了解了汉字的这一特点之后,让我们再来看一下那些使用拼音文字的文明的发展历程。就以曾经和中国一样强大的古罗马为列。罗马曾经统治欧洲达好几个世纪,罗马文明对欧洲的影响不可谓不深,然而在罗马帝国衰落和灭亡之后,由其维持的统一局面立刻土崩瓦解,并且再也没有重新统一过。出现这一现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恐怕就是因为文字。其实在罗马统治欧洲时期也象中国一样统一过文字,当时整个欧洲基本上使用的都是拉丁文,并且在罗马灭亡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使用的也都是拉丁文。然而,正是因为拉丁文是拼音文字,当时除首都罗马之外的大部分欧洲地区的人民要想学拉丁文就必须先学拉丁语,因此,罗马统一文字的过程与其说是在统一文字不如说是在统一语言,而在当时,统一语言是相当困难的。(看看即使是在资讯高度发达的现在,推广普通话依然困难重重就不难想象。)这就使得拉丁文的普及率极低,且当时的欧洲各地对其都有很强的排斥性,而到了中世纪,大部分处于社会最顶层的欧洲贵族们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且以此为荣)。到了近代,更是争相发明本民族的语言而放弃了拉丁文。由此我们也不难理解在欧洲的大部分地区的人民很难对罗马文明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事实上即使是在被罗马统治了几百年之后,除罗马城周边的少数意大利地区之外的大部分欧洲地区依然将罗马视为外来的侵略者而无法形成一个大一统的民族概念。而随着罗马帝国的崩溃,罗马文明的没落也就势所必然了。 现在回过头再来看看中国。其实中国在历史上也并非始终如铁板一块,期间朝代更替,分分和和,各种分裂势力数不胜数,然而却始终没有脱离中华文明的大框框,那些历史上的分裂势力不管实力是强是弱,君主贤明亦或昏庸,无不以入主中原,一统华夏为最高政治纲领,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聚拢人心,拓展势力(这要是在欧洲,哪个君主要敢提出一统欧洲的口号,立刻被视为战争狂人,众叛亲离,群起而攻之。)。其间原因何在?其实中华文明之所以有这么强的凝聚力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汉字。由于汉字有字无音的特点,使得中国的统一文字只是单纯的统一文字而不用统一语言,从而在实行和推广上少了一个很大的障碍。事实上严格意义上的所谓汉语根本就不存在,上海话是汉语,广东话、陕西话也是汉语,而现在代表汉语的普通话说白了不过是首都北京的方言,如果哪天中央领导头脑一热把首都迁到南京,恐怕普通话就要变成南京话了。当然也天晓得我们汉唐时期的老祖宗们说的是什么语言。然而不管语言如何变迁都没有影响到文字,而且汉字的发展和汉语的发展其实是脱离的,秦汉时期的文章满纸的之乎者也,到了唐宋时期依然是满纸的之乎者也,甚至到了清末还是满纸的之乎者也,和当时的日常用语几乎没有联系,然而这却没有影响我们的阅读和理解。尽管这一僵化的文言文体系受到了近、现代文人的批判,但也反映出中国语言和文字相脱离的现实。现在的中国人,只要是受过九年义务教育,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的,给他一篇文章,不管是两千年前写的还是一千年前写的,都能阅读和理解。就算是一个日本人,给他一篇汉字写的文章(当然是用繁体写的),他也可以用日语阅读和理解(事实上古代流传到日本的中国书籍基本都是原版的)。正是汉字的这一特点,使得当年秦始皇在统一文字的时候所受到的阻力很小,而且尽管秦朝很快就灭了,而文字却始终统一,后世出现的那些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不管是在哪个偏僻角落里,说的是哪门子土语,无一例外的都是以汉字作为官方文字,也没听说有哪个势力异想天开、别出心裁的要另创一套文字来代替汉字。甚至是远离中国大陆的日本和朝鲜,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都是以汉字为官方文字。(而且他们的这种行为完全出于自愿而非中国强迫。)由此可见汉字那强大的亲和力,而这些使用汉字的地区在长久的历史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对汉字以及以汉字为载体的汉文化的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构成了以汉字为纽带的结合体。在中国不管你是哪个地方的人,说哪种方言,也不管你有多强烈的乡土情结,只要你写的是汉字,就会被视为中国人,同样你也会自认为中国人。 这种力量在面对外族入侵的时候也表现的依然强大。中华民族或者说汉民族同世界上很多曾经创造过灿烂文明的古老文明一样,也曾经被外来民族整体侵占。而其他那些使用拼音文字的古老民族的文明(如埃及和印度),不管他们有多么的灿烂辉煌,几乎都被侵略者所抹杀,在历史长河中逐渐衰弱甚至消失。而反观中华文明,不管那些侵占中国的外民族有没有自己的文明(如南北朝时刚走出混沌状态的北朝诸胡,以及宋以后那些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文字和文明的蒙古、女真等部。),最终都成了文化上的被征服者,逐渐融入整个中华民族之中。其原因我认为也是由于汉字的特点所影响。由于学汉字不必懂汉语,没有语言的隔阂,使得那些外民族的贵族们对汉字的排斥感大大降低,从而很快发现汉字的诸多优点,继而接受汉字,然后再由汉字逐渐了解和接受以汉字为载体的汉文化,有些甚至放弃了本民族的原有文化而完全融入到汉文化之中,成了汉民族的一部分。纵观整个中国历史,没有一个外来民族实施过消灭汉文化的行为(也许有过这一想法,但很快就打消了这一念头),也没有一个外来民族能够抵御汉文化的吸引力,出现这一情况绝非偶然,而这正是独特的汉字的功劳。汉字的这一凝聚力甚至影响到中国周边那些同样使用汉字的邻国,当年日本处心积虑、不惜代价,甚至放弃本土也要占据中国,其心理和性质,与当初偏居一偶,却一心入主中原的秦国,以及满清入关就有很多相似之处,再此我做个大胆的假设,如果当年日本侵略中国成功了,其结果也很有可能和那些中国历史上曾经侵占过中国的少数民族一样,最终被汉文化征服。 综上所诉,我们可以说,正是由于汉字的独有特点,才保证了中华文明或者说是汉族文明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始终不成中断,同时也保证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和作为一个国家的相对稳定性。

学好语文 传承中国汉字文化  曾几何时,写一手漂亮的好字是一件非常引以为荣的事,尤其是擅长写书法的人,其作品如行云流水,洋洋洒洒,更是令别人羡慕不已。中国的唐诗宋词、书法艺术等享誉世界,让世界更多的人了解了中国,了解了中国文化的无穷魅力。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生活、工作节奏越来越快,越来越讲究效率,电脑技术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办公一体化已经基本普及。书信、便条已被电子邮件和手机短信替代,写日记已变为写博客,效率是提高了,用笔书写汉字的时候越来越少,或者只是书画展时单纯的欣赏。读错字、写错字或“提笔忘字”的现象很普遍,很多曾经很熟悉、很通用的汉字却变成了陌生,成人书写应用汉字的能力甚至不如在校的学生,曾有记者在街上做过调查,写十个常用的词组,写对的寥寥无几。看似就在眼前,却无从下笔,写完后对与不对,都看着似乎不太像,不单纯是尴尬,可以说很悲哀。相比较而言,网络语言却是家喻户晓,流行迅速,雷字、雷句泛滥,甚至用符号代替文字的使用。尤其是被年轻人所推崇,简便简洁,毫无语法或语言艺术,有时直接对学生有误导作用,让学生困惑,给学校的教育带来不少的麻烦。   作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的汉字,是人类从懵懂走向文明的象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曾经记载着中国几千年文化和悠久历史的变迁,博大精深,蕴藏着深广的内涵,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汉字对发展全民族的经济文化,对外传播中华文化,增进中国和世界人民的交流和友谊,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如今,享誉世界的中国汉字文化在信息时代正面临着潜伏的危机,如何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找回汉字书写乐趣,从小珍惜宝贵的文化遗产,提高全民的汉字水平,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就是势在必行的一项艰巨的任务。尤其是作为小学教师而言,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精髓的深刻内涵,传承祖国的语言文字,并把他代代相传,发扬光大,为汉字的发展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值得我们警醒和深思。在人们享受键盘时代快捷的同时,应该充分利用闲暇时间拿起笔练练字,培养学生对汉字对书法的兴趣爱好,既传承了传统文化,又是怡情养性、休闲娱乐的健康积极的途径和方式。我觉得需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1 上好语文课,学习语文扎实的基本功   对照语文课程标准,注重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这一基本特点,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在实践中能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提升语文素养。同时,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2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比如百词听写、朗读比赛、演讲比赛、征文大赛等。通过开展类似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良性健康竞争的意识,既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语文知识,又检验了学生实际运用水平,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3 说写普通话,创设良好说写氛围   提倡学生收看电视节目中的汉字听写比赛,如收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新闻联播等益智类节目。结合普通话宣传,在全校倡议读书活动,开展读书交流会等,营造书香校园,有益于学生受到良好文化品位的熏陶,提高文化素养。

漯河汉字文化论文题目

  • 索引序列
  • 漯河许慎文化论文2000字
  • 漯河许慎文化论文
  • 漯河许慎文化园的论文高中
  • 漯河汉字文化论文
  • 漯河汉字文化论文题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