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西北大学文献学

西北大学文献学

发布时间:

西北大学文献学

一般情况是:专业书籍首先查看该校推荐版本的书籍,并参看其它版本(不同出版社、不同作者的同类书目的书籍),前者是重点。另外,设法购买该校历年专业考研真题。查看该校本科教授的本专业书籍版本。 考研,除了专业书籍的阅读,应重视英语真题。 这几方面确定好了,就天天努力学习就可以了。

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文艺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第一外国语(英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马列经典著作选读、中国文化史论、语言学专题、文化研究方法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思潮。西北大学文学院,肇端于1902年陕西大学堂所设中学门与西学门辖属之文语科。学院现设中国语言文学系、广播电影电视系、对外汉语教育系和大学语文教学部。拥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二级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广播电视艺术学、电影学、戏剧戏曲学三个二级点),宗教学、美学硕士学位点,以及汉语国际教育、艺术学专业硕士学位点。

西北大学文学院有的专业,包括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文艺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语言及应用语言学、世界文学及比较文学、美术学、电影学。西北大学文学院是我国西北地区历史悠久的大学文科院系之一,至今已经历了100余载的风雨岁月。解放前,先后有一大批学植深厚,著述丰硕, 闻名遐迩的学者如黎锦熙、罗常培、高亨、许寿裳、曹靖华、罗根泽、高明、蒋天枢等执教于本院。1924年,中国现代新文化旗手鲁迅先生曾来此讲学,成为本院历史上的精彩华章。几十年来,文学院培养了包括何西来、王富仁、雷抒雁、贾平凹、迟子建、黄建新、张子良等成就不凡 、名播海内外的学者、作家和艺术家,为本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西北大学文献学真题

已发望采纳

西北大学历史文献学

本专业为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陕西省普通高校名牌专业。本专业是西北大学历史悠久、学者辈出的优势专业之一。该专业充分利用陕西特有的人文历史背景及资源,以传统史学与现代考古学相结合、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广泛的知识视野相结合为教学特色。培养具有较高业务素质、富于创新精神的历史学教学与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 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深厚的中外历史知识和掌握一定历史研究技能及良好思想品质、富于创新精神的研究型历史学高级专门人才。培养规格: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历史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史实及史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专业工作所需的基本研究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知识与能力: 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中外历史的基础知识,对有关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有一定的了解; 掌握历史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及分析方法; 具有从事历史研究的初步能力和较强的口头表达和文字写作能力; 熟悉古文字、版本目录学、音韵学、训诂学、史料学、历史地理及考古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了解国内外史学界最重要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掌握一定的外语语言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课程结构:主干课程: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上古中古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历史文选、史学概论、中国史学史、外国史学史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习:结合课程内容,参观有关博物馆。综合实习: 参观、考察及社会调查等。学分要求:本专业学生毕业应修总学分178学分,其中通修课程40学分,学科核心课程52学分,专业方向课程22学分,通识课程12学分,选修课程25学分,实践教育环节17学分,课外附加学分10学分。修业年限与授予学位: 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历史学学士学位。 国学是中国传统学术的简称,同时也包括了中国近代以来借鉴西方学术对于中国传统的文化学术所做的研究。国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了解和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造就新一代的国学研究与实践人才。培养学生具有较宽厚的国学专业基础与文化基础,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能胜任科研单位、政府部门、大专院校等单位教学、科研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主干课程:史学导论、国学概论、中国古代史、世界文明史、中国思想史、中国经学史、中国文学史、中国宗教史、中国历史文献学、中国儒家、道家道教史、中国礼制史,以及先秦典籍、秦汉典籍、唐宋典籍研读等,同时,包括古希腊罗马文明、世界近现代文明史及世界宗教史等。学分要求:本专业学生毕业应修总学分178学分,其中通修课程40学分,学科核心课程52学分,专业方向课程22学分,通识课程12学分,选修课程25学分,实践教育环节17学分,课外附加学分10学分。修业年限与授予学位: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历史学学士学位。

西北大学历史学院的前身历史系创建于1937年,历史专业是西北大学传统优势专业之一,长期以来在全国高校中有着较大的影响。先后有黄文弼、侯外庐、陈直、马长寿、陈登原、张岂之、彭树智、林剑鸣及周天游等著名学者任教。历史学院设有周秦汉唐研究中心、佛教研究所、古籍研究所及西安事变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历史文献学、专门史等专业博、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995年被国家教委批准为首批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之一。1997年以来,被列为西北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2002年,被评为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名牌专业。已成为历史学高级人才培养与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西北大学历史学院成立于2010年。其前身西北大学文博学院(1988年设立)源自于1937年设立的西北联合大学历史系,许寿裳任系主任。1939年,学校南迁汉中城固后改名国立西北大学,历史系为文学院三系之一。1946年,学校迁至现址,设四院十五系,马师儒以文学院院长兼任历史专业主任。自建系至新中国成立十二年间,历史学院调查张骞墓、整理地方文物史迹资料,在研究、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多有贡献。学院历史专业是西北大学传统优势专业之一,长期以来名师汇集,先后有侯外庐、陈直、马长寿、陈登原、张岂之、彭树智及林剑鸣等著名学者任教,在全国高校中有着较大影响。1995年被国家教委批准为首批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之一。1997年,被列为西北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2002年,被评为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名牌专业。2008年,“历史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被评为国家级创新实验区,“历史学”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10年,“中国古代史教学团队”被列为陕西省教学团队建设。现已成为历史学高级人才培养与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学院设有周秦汉唐研究中心、佛教研究所、古籍研究所、中国军事史研究中心、西安事变研究中心及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研究院等研究机构。现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历史文献学、专门史等专业博、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专任教师28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6人,讲师12人。所有教师均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其中博士学位获得者占专任教师的9%。在教学和科研上成果显著,承担了包括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研究课题,出版和发表了大量的专著和论文。现有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国思想文化”),2门陕西省精品课程(“中国通史”、“周秦汉唐文化史”),1门西北大学精品课程(“中国历史地理”)。专著和教材还先后获得郭沫若史学荣誉奖、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成果一、二等奖、陕西省人文社会科学成果一、二等奖,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等。先后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民族研究》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和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百篇,出版学术专著百余部。

很好的,西北地区历史好的就是西北大和兰州大了。

学院现设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教学、戏剧影视文学3个本科专业,有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后流动站。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为国务院批准的首批硕士点,2003年又获批为博士学位授权点,中国审美文化史为2006年自主设置博士学位授权专业,由文学院负责管理,中国语言文学于2007年获批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文艺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自20世纪80年代起,即在全国同类学科中享有广泛而良好的声誉,也是全国同类专业中较早获得硕士授权点的专业。1990年后,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电影学等4个专业相继获准为硕士授权点。在第10批硕士点申报中,中国语言文学被批准为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美学硕士点也同时获得。 1988年,中国古代文学学科被评为陕西省省级重点学科,2004年获“陕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先进集体”称号,2007年中文学科被整体列入“211工程”三期省级建设项目。2000年汉语言文学专业被确定为西北大学校内人才培养基地,2003年又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名牌专业”,2009年被评为校级特色专业。2004年中国古代文学课程获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奖,2008年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中国古代文学、文学概论、古代汉语3门课被评为陕西省“精品课程”。在2004年教育部本科教学评建中,我院的本科教学受到教育部专家组的积极肯定和高度赞扬。 西北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学科是与本校的中国古代文学、历史文献学及汉语言文字学等学科同步发展起来的。现有教师和科研人员42人,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15人,具有博士学位者20人,具有硕士学位者10人,博士生导师17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本学科在中国古代文学学科下设中国古代文学文献研究方向,已招收博士生三届。本学科相继出版了一批高质量的学术著作,在全国有影响的期刊发表了一批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主办了多次国际学术研讨会,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国务院古籍整理委员会、全国高校古委会以及陕西省政府和陕西省教育厅等不同层次的数十个科研项目,并有多项成果获得国家及省部委的奖励。西北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科的设立及学术研究的历史,由来已久。粤自二十世纪初,新潮涌起,西雍亦与时俱变,陕西大学堂创设,迭经百年,不断壮大。文献学之教学与研究人才济济,成就辉煌,并形成经部文献与史部集部文献并重、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并重、人文文献与科技文献并重的学术传统。高亨先生在先秦文化史及古籍校勘考据方面成果斐然。高明、蒋天枢等一批学界宗师亦曾先后传道于此。本学科成员参与了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儒藏》精华本、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儒藏》编纂与研究”、《汉字形音义演变大字典》、《近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词源词典》等的研究,不久将结题面世。本学科又与陕西省社科院古籍整理研究所联合,共建西北大学文献学科。该所为陕西省古籍整理研究的重镇之一,所编《全唐文补遗》和《陕西碑刻》丛书,以及以吴敏霞研究员为代表的一批中生代学者,颇为国内外文献学界倚重。双方联手,势必会将西北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推向新的高度。 西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肇端于1902年陕西大学堂所设“中学门”及“西学门”辖属的“文语科”,历经百年,不断壮大。1923年国立西北大学时期,已设立了文学院。1924年,鲁迅先生曾应邀讲学于此。1937年抗战爆发,西北联合大学成立,其文理学院下设国文系。1939年,西北联合大学复名国立西北大学,文学院为学校主要院系之一。1949年后,高等教育实行院系调整,撤消院级建制,遂又改称中文系。1994年,为适应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学校在原中文系基础上,成立了文学艺术传播学院。2001年,学校恢复原文学院之旧名。著名学者黎锦熙、罗常培、胡小石、曹靖华、杨晦、罗根泽、高亨、蒋天枢等曾在校执教;张西堂、傅庚生、刘持生、郝御风、宋汉濯、单演义、杨春霖等先生亦长期设帐讲学于此;安旗、马天祥、张华、刘建军、张学仁、雷成德、赵俊贤、薛瑞生、薛迪之、杨昌龙、周健、曹汾、赵俊玠、房日晰、费秉勋、韩理洲、阎琦、雷树田等仍笔耕不辍,新著迭出;王启兴、董乃斌、边兴昌、王富仁、同向荣、张中良、吴予敏、方兢、倪文东、牛宏宝等学者曾在本学科从事教学研究工作;知名学者何西来、王富仁、薛天纬、党圣元、罗钢、张永清,知名作家雷抒雁、贾平凹、迟子建,知名编剧及导演张子良、黄建新、周友朝、张晓春,知名新闻工作者马利、万武义等均毕业于本学科。本学科被学界和媒体誉为“唐代文学研究重镇”、“作家摇篮”。本学科现有在岗教职工69人,专任教师56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18人,讲师与助教20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32人(博士后7人)、在读博士2人、具有硕士学位者18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博士生指导教师10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10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省级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陕西省“四个一批”人才2人。本学科现设有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有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审美文化史两个博士授权点,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共8个二级学科)和美学、电影学、宗教学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另设有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点。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教学、戏剧影视文学三个本科专业。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审美文化史为省级重点学科,汉语言文学专业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与陕西省“名牌专业”,中国古代文学、文学概论、古代汉语、影视作品解读四门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团队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陕西文学古今演变研究”为陕西省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特色学科,“汉唐文化与陕西文学发展研究中心”获批为陕西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近五年,本学科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项,国务院古委会及高校古委会课题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10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4项、省教育厅等科研课题22项;出版学术著作6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及文艺作品520余篇;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24项、厅局级奖励20余项。本学科主编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刊《唐代文学研究》,主编《鲁迅研究年刊》(1974-1992共18期);编辑“西北大学语言文学研究丛刊”,已推出四辑20种著作;协办《陕西诗词》、《小说评论》、《美文》。

西北师范大学文献学

文献学先秦方向想考博的话有两个选择,1,古代文学先秦方向;2,文献学先秦文学方向或纯文献方向。按理说文献学的研究生的知识水平要高于其他方向,基础应该很牢固,不知道你学的怎么样。考博主要看导师了,联系好导师再考,要不然偶然性很大。导师同意了就很容易,英语别拖后腿就行。想考名校,如果考古代文学方向的话,实力强的学校很多,北大,南大,复旦,山大,浙大等等,选择面很广,现实是古代文学方向的生源太多了,竞争激烈,没导师帮忙不太容易。如果考文献学方向的话,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属于纯文献学的两个学校,其他学校各有侧重,复旦,浙大,厦大,南开,南大等实力都可以,很多学校都有先秦文学文献方向。考博最主要还是多了解信息,多接触导师吧,你自己的导师肯定能给你很好的意见,请教一下就行了。

敦煌学

第1名:浙江大学,等级A+;第2名:四川大学,等级A+;第3名:北京大学,等级A+;第4名:山东大学,等级A;第5名:复旦大学,等级A;第6名:华东师范大学,等级A;第7名:北京师范大学,等级A;第8名:武汉大学,等级A;第9名:南京师范大学,等级A;第10名:河南大学,等级A;第11名:华中师范大学,等级A;第12名:西北师范大学,等级A;B+等(20个):福建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郑州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兰州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上海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暨南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南昌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广州大学。B等(20个):山西师范大学、聊城大学、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南大学、安徽大学、徐州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学院、湖北大学、厦门大学、西华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山西大学、北京语言大学、苏州大学、鲁东大学。

西北大学古典文献学

学校附近会有一些小书店,那里有些会出售往年的复习资料,你可以去碰碰运气。

西北大学文学院有的专业,包括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文艺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语言及应用语言学、世界文学及比较文学、美术学、电影学。西北大学文学院是我国西北地区历史悠久的大学文科院系之一,至今已经历了100余载的风雨岁月。解放前,先后有一大批学植深厚,著述丰硕, 闻名遐迩的学者如黎锦熙、罗常培、高亨、许寿裳、曹靖华、罗根泽、高明、蒋天枢等执教于本院。1924年,中国现代新文化旗手鲁迅先生曾来此讲学,成为本院历史上的精彩华章。几十年来,文学院培养了包括何西来、王富仁、雷抒雁、贾平凹、迟子建、黄建新、张子良等成就不凡 、名播海内外的学者、作家和艺术家,为本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求资料的童鞋很多啊。加油。你可以看一下考研论坛有没有提供,另外西北大学精品课程网有些课程可以借鉴一下。还是很不错的。像是找师兄师姐之类的可以用人人网,直接就加到了。祝你考研成功。

西北大学文学院现辖中国语言文学、对外汉语教育、广播电影电视三系。设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教学、戏剧影视文学3个本科专业,有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后流动站。

  • 索引序列
  • 西北大学文献学
  • 西北大学文献学真题
  • 西北大学历史文献学
  • 西北师范大学文献学
  • 西北大学古典文献学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