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微生物对人类利弊的论文

微生物对人类利弊的论文

发布时间:

微生物对人类利弊的论文

好处:有些微生物可以为用于制作食品和调味品、饮料。如:乳酸菌、醋酸菌、酵母菌等。为人类提供抗生素。为农作物提供氮素。如根瘤菌。维持人体肠道环境。经改造用于发酵工业。用于治疗某些疾病。绿脓菌噬菌体治疗烧伤烫伤后感染。坏处:使人患传染病。使食品腐坏、霉变。

微生物是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却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可谓“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涵盖了有益有害的众多种类,广泛涉及健康、医药、工农业、环保等诸多领域。 一般地,在中国大陆地区的教科书中,均将微生物划分为以下8大类:细菌、病毒、真菌、放线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 有些人误将真菌当作细菌,是一种比较普遍的误解。尤其以80年代以前未受过系统生物学教育者。 微生物对人类最重要的影响之一是导致传染病的流行。在人类疾病中有50%是由病毒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公布资料显示:传染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所有疾病中占据第一位。微生物导致人类疾病的历史,也就是人类与之不断斗争的历史。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人类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新现和再现的微生物感染还是不断发生,像大量的病毒性疾病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一些疾病的致病机制并不清楚。大量的广谱抗生素的滥用造成了强大的选择压力,使许多菌株发生变异,导致耐药性的产生,人类健康受到新的威胁。一些分节段的病毒之间可以通过重组或重配发生变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流行性感冒病毒。每次流感大流行流感病毒都与前次导致感染的株型发生了变异,这种快速的变异给疫苗的设计和治疗造成了很大的障碍。而耐药性结核杆菌的出现使原本已近控制住的结核感染又在世界范围内猖獗起来。 微生物能够致病,能够造成食品、布匹、皮革等发霉腐烂,但微生物也有有益的一面。最早是弗莱明从青霉菌抑制其它细菌的生长中发现了青霉素,这对医药界来讲是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后来大量的抗生素从放线菌等的代谢产物中筛选出来。抗生素的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一些微生物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发酵,生产乙醇、食品及各种酶制剂等;一部分微生物能够降解塑料、处理废水废气等等,并且可再生资源的潜力极大,称为环保微生物;还有一些能在极端环境中生存的微生物,例如:高温、低温、高盐、高碱以及高辐射等普通生命体不能生存的环境,依然存在着一部分微生物等等。看上去,我们发现的微生物已经很多,但实际上由于培养方式等技术手段的限制,人类现今发现的微生物还只占自然界中存在的微生物的很少一部分。 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也相当奥秘。例如健康人肠道中即有大量细菌存在,称正常菌群,其中包含的细菌种类高达上百种。在肠道环境中这些细菌相互依存,互惠共生。食物、有毒物质甚至药物的分解与吸收,菌群在这些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以及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还不明了。一旦菌群失调,就会引起腹泻。 随着医学研究进入分子水平,人们对基因、遗传物质等专业术语也日渐熟悉。人们认识到,是遗传信息决定了生物体具有的生命特征,包括外部形态以及从事的生命活动等等,而生物体的基因组正是这些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因此阐明生物体基因组携带的遗传信息,将大大有助于揭示生命的起源和奥秘。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病原体的变异规律、毒力和致病性,对于传统微生物学来说是一场革命。 以人类基因组计划为代表的生物体基因组研究成为整个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而微生物基因组研究又是其中的重要分支。世界权威性杂志《科学》曾将微生物基因组研究评为世界重大科学进展之一。通过基因组研究揭示微生物的遗传机制,发现重要的功能基因并在此基础上发展疫苗,开发新型抗病毒、抗细菌、真菌药物,将对有效地控制新老传染病的流行,促进医疗健康事业的迅速发展和壮大! 从分子水平上对微生物进行基因组研究为探索微生物个体以及群体间作用的奥秘提供了新的线索和思路。为了充分开发微生物(特别是细菌)资源,1994年美国发起了微生物基因组研究计划(MGP)。通过研究完整的基因组信息开发和利用微生物重要的功能基因,不仅能够加深对微生物的致病机制、重要代谢和调控机制的认识,更能在此基础上发展一系列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基因工程产品,包括:接种用的疫苗、治疗用的新药、诊断试剂和应用于工农业生产的各种酶制剂等等。通过基因工程方法的改造,促进新型菌株的构建和传统菌株的改造,全面促进微生物工业时代的来临。 工业微生物涉及食品、制药、冶金、采矿、石油、皮革、轻化工等多种行业。通过微生物发酵途径生产抗生素、丁醇、维生素C以及一些风味食品的制备等;某些特殊微生物酶参与皮革脱毛、冶金、采油采矿等生产过程,甚至直接作为洗衣粉等的添加剂;另外还有一些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可以作为天然的微生物杀虫剂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通过对枯草芽孢杆菌的基因组研究,发现了一系列与抗生素及重要工业用酶的产生相关的基因。乳酸杆菌作为一种重要的微生态调节剂参与食品发酵过程,对其进行的基因组学研究将有利于找到关键的功能基因,然后对菌株加以改造,使其更适于工业化的生产过程。国内维生素C两步发酵法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菌株氧化葡萄糖酸杆菌的基因组研究,将在基因组测序完成的前提下找到与维生素C生产相关的重要代谢功能基因,经基因工程改造,实现新的工程菌株的构建,简化生产步骤,降低生产成本,继而实现经济效益的大幅度提升。对工业微生物开展的基因组研究,不断发现新的特殊酶基因及重要代谢过程和代谢产物生成相关的功能基因,并将其应用于生产以及传统工业、工艺的改造,同时推动现代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 农业微生物基因组研究认清致病机制发展控制病害的新对策 据资料统计,全球每年因病害导致的农作物减产可高达20%,其中植物的细菌性病害最为严重。除了培植在遗传上对病害有抗性的品种以及加强园艺管理外,似乎没有更好的病害防治策略。因此积极开展某些植物致病微生物的基因组研究,认清其致病机制并由此发展控制病害的新对策显得十分紧迫。 经济作物柑橘的致病菌是国际上第一个发表了全序列的植物致病微生物。还有一些在分类学、生理学和经济价值上非常重要的农业微生物,例如:胡萝卜欧文氏菌、植物致病性假单胞菌以及我国正在开展的黄单胞菌的研究等正在进行之中。日前植物固氮根瘤菌的全序列也刚刚测定完成。借鉴已经较为成熟的从人类病原微生物的基因组学信息筛选治疗性药物的方案,可以尝试性地应用到植物病原体上。特别像柑橘的致病菌这种需要昆虫媒介才能完成生活周期的种类,除了杀虫剂能阻断其生活周期以外,只能通过遗传学研究找到毒力相关因子,寻找抗性靶位以发展更有效的控制对策。固氮菌全部遗传信息的解析对于开发利用其固氮关键基因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环境保护微生物基因组研究找到关键基因降解不同污染物 在全面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滥用资源、破坏环境的现象也日益严重。面对全球环境的一再恶化,提倡环保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呼声。而生物除污在环境污染治理中潜力巨大,微生物参与治理则是生物除污的主流。微生物可降解塑料、甲苯等有机物;还能处理工业废水中的磷酸盐、含硫废气以及土壤的改良等。微生物能够分解纤维素等物质,并促进资源的再生利用。对这些微生物开展的基因组研究,在深入了解特殊代谢过程的遗传背景的前提下,有选择性的加以利用,例如找到不同污染物降解的关键基因,将其在某一菌株中组合,构建高效能的基因工程菌株,一菌多用,可同时降解不同的环境污染物质,极大发挥其改善环境、排除污染的潜力。美国基因组研究所结合生物芯片方法对微生物进行了特殊条件下的表达谱的研究,以期找到其降解有机物的关键基因,为开发及利用确定目标。 极端环境微生物基因组研究深入认识生命本质应用潜力极大 在极端环境下能够生长的微生物称为极端微生物,又称嗜极菌。嗜极菌对极端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极端微生物基因组的研究有助于从分子水平研究极限条件下微生物的适应性,加深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有一种嗜极菌,它能够暴露于数千倍强度的辐射下仍能存活,而人类一个剂量强度就会死亡。该细菌的染色体在接受几百万拉德a射线后粉碎为数百个片段,但能在一天内将其恢复。研究其DNA修复机制对于发展在辐射污染区进行环境的生物治理非常有意义。开发利用嗜极菌的极限特性可以突破当前生物技术领域中的一些局限,建立新的技术手段,使环境、能源、农业、健康、轻化工等领域的生物技术能力发生革命。来自极端微生物的极端酶,可在极端环境下行使功能,将极大地拓展酶的应用空间,是建立高效率、低成本生物技术加工过程的基础,例如PCR技术中的TagDNA聚合酶、洗涤剂中的碱性酶等都具有代表意义。极端微生物的研究与应用将是取得现代生物技术优势的重要途径,其在新酶、新药开发及环境整治方面应用潜力极大。

微生物的利与弊论文

总的来说,微生物对人类利大于弊。微生物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态,因世代时间短,容易变异,使其种类非常多。科学家估计,仅细菌可能就超过500万种。许多微生物能让人患上各种疾病,因此许多人觉得微生物非常可怕。但微生物种类虽多,绝大多数对人体无害,能让人致病的微生物只占微生物非常少的比例。而自然界如果没有了微生物,人类绝对无法存活。在地球生态系统的维持与稳定中,微生物起着无可比拟的作用,因为微生物是整个生态系统中的基础的基础。一是参与自然界碳、氮、氧三大循环。微生物是最初级的生产者。光合微生物利用沟通,把自然界中的碳氮氧组合在一起,形成最初级的有机物,成为其他微生物的营养来源。同时,微生物又是最末级的分解者。微生物把大量的动植物尸体快速分解,让其中的碳氮氧重新进入自然界,进行循环利用。如果没有微生物,生态系统就会崩溃。这是微生物最大的生态功能。二是微生物是对抗疾病的功臣。微生物能够致病,但微生物也同样能够治病。人类目前使用的抗菌素均是由各种微生物产生的。正是有了微生物,人我们才有了对抗微生物感染的有效手段和方法。目前生化药物和制剂的生产,也有许多是利用微生物进行的。三是微生物可用于农业生产和食品生产。有的微生物能将空气中的氮,转化成植物可以吸收的含氮物质。可以减少对农作物的施肥量。如根瘤菌。有的微生物能杀死农林害虫。如:苏云金杆菌,可使菜青虫生病而死亡。有的病毒可以防治一些农林害虫。我们每天吃的馒头、面包、泡菜等食品。我们喝的营养丰富的酸奶;各种酒类-调味品中的醋、酱油它们都是经过微生物的发酵制作出来的。还有我们吃的营养丰富的菌类,如各种蘑菇、木耳,银耳。还有药用价值的灵芝,冬虫夏草也都是微生物。四是微生物可用于保护环境。在众多的污水、废水处理方法中,生物学的处理方法具有经济方便,效果好的突出优点被广泛应用。有些微生物能将水中的含碳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等气体。将含氮有机物分解成氨,硝酸等物质。将汞、砷等对人体有毒的重金属盐在水体中进行转化,以便回收或除去。在污水处理中,微生物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弊应该都知道,利比如利用转基因大肠杆菌发酵,菌体培养,医疗药物的提取等,一些实验可以根据微生物的反映映射出其他成果对于人类一些作物、饲养业也有很多功效:土壤中的微生物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们却具有其他生物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这些微生物在分解利用有机物时可以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地球上的二氧化碳有90%是由微生物产生的,这就给生长在土壤上的各种植物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和食物。此外,土壤中的微生物能把有机氮变成无机氮。它们有两种转化功能:一种叫氨化作用。含氮的有机物经过微生物分解以后释放出氨。农民将有机肥料进行腐熟的过程就是利用微生物把有机氮转变成氨来供给植物利用。另一种是硝化作用。它是把氨转变成硝酸的过程,而硝酸在土壤中能够形成溶于水的硝酸盐,可以供给植物吸收利用。微生物还可以将一些有机体分解转化成各种物质元素,使这些元素又回到自然界中使构成生命的物质周而复始地得以循环。如果一棵死树或者一具动物尸体永久不被微生物分解掉,动植物尸体中的种种元就无法回到自然界,可以想象我们生活的地球将是多么丑陋不堪!

好处:肠道微生物形成肠道微环境等等,还有一些环境微生物作为分解者参与生态系统坏处:各种致病性

法规和他人

微生物对人类的好处论文

互联网对生活的利弊论文

相对论

互联网就是能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参与的互动平台。它的便捷迅速,多维化,海量性,全球性 虚拟性,交互性 自由平等性,内容丰富, 动态性„„改变了信息生产、传播方式,进而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工作、生活甚至思维方式。人们可以与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人朋友联系,共同完成一项工作,共同娱乐。

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主要的便利是我们可以轻松地进行交流,可以网络购物,可以用手机进行支付。不好的地方就是互联网,可能会使我们的个人信息泄露,另外就是伤害我们的眼睛和皮肤。

没写过,不过知道是相对的!

对外开放的利与弊的论文

现在的大多数知名高校已经开放,但是又有多少人真正的去学习呢?而且武汉大学的樱花热,已经告诉我们过度的开放造成的影响了。而且,开放,这两个字又有几个人真正的理解它?蔡元培校长和许多高明的前辈已经指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于制度,去行政化这一点尤为重要。而且我们也看不透所谓开放的背后是一种自我炫耀还是商业营销。现在网上的公开课也相继开放,在哪里你的学习面更广也更方便,毕竟好多人已经就业,他们属于在学习。学习在于自己而非形式这一点大家必须明确!

一、中国市场的优势分析中国市场很多比较优势,主要有六个方面。1、劳动力优势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来自于三方面。其一,中国劳动力资源总体上非常丰富。2011年,我国劳动力资源已在10亿左右,预计到2020年会达到11亿以上。与此同时,我国还有2亿的农业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会提供一个长期的人力资源优势保障 。其二,劳动力成本优势存在“和谁比”的问题。我国劳动力绝对价格与越南、印度相比,的确要高一些。但和欧美以及多数东南亚国家相比,仍然“质优价廉”。一项测算显示,在制造业,我国大陆的劳动力成本约为香港的1/10、美国的1/20,即使再涨一倍,还很便宜。 其三,近年我国劳动力价格增长明显,但同时劳动力素质、劳动效率也在提高。仅去年一年,我国就有1232万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新生劳动力中80%以上接受过正规培训。很多地方的社会劳动生产率增速大大高于职工平均工资增速,高技术人才不断增加。所以不能简单地说劳动力成本提高了,可能在某些领域还下降了。2、市场优势中国有13亿人口,是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中国国内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巨大的市场潜力,以及中国企业具有熟悉中国国情,了解国内市场的消费心理,加上中国产品在自己本土具有较强的亲和力,使中国企业在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中具有较强的优势和竞争力。3、国际竞争力优势一些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特别是在我国开放较早的一些竞争性行业及企业,他们在长期的市场竞争过程中,已经积累了相当的技术、人才和资本优势,一些企业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和较强的研发能力,掌握相关产品的关键制造技术,品牌已有相当的知名度。个别企业如海尔等企业,通过坚持走国际化经营的思路,使企业发展成为世界级跨国企业集团。海尔集团凭其实力与魄力,选准美国、德国等高度发达国家作为主攻目标,并在美国安营扎寨,建立生产制造基地,打开美国、德国市场,随即趁势开拓一般国家的市场。在福布斯杂志的最新统计中,全球白色家电海尔集团综合实力排到了第6位。目前,海尔已经在世界各地建立起12家海外工厂,56个贸易中心,15个设计中心,营销网点53000个,产品销往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0年,海尔的总销售额为406亿元,而出口创汇8亿美元,按照目前的速度,海尔集团在2003年就能列入世界500强的行列。中兴通讯集团最近向南斯拉夫提供价值总额达25亿美元的GSM移动通讯设备,实现了我国高新技术成套设备出口零的突破。4、行业的优势大致来说,我国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和产品,如纺织服装、文教体育用品、毛皮羽绒制品等多数纺织轻工行业,以及部分建材产品、部分家电产品、部分机电产品、部分化工产品及部分钢铁产品也是有很强的竞争能力的,具有相对的比较优势。加入世贸组织,短期内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型企业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可以利用国外市场配额和其他非关税壁垒的消除,使生产这些产品的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这些产品大多数已属于发达国家不生产或很少生产的。我国的纺织服装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典型代表,它占我国工业增加值的8%,是中国传统的支柱产业,是我国38个行业中的第二大行业,又是我国最大的创汇产业。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生产国,纤维加工总量达到了一千万吨;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出口国,出口额占世界纺织品出口贸易额的百分之十三,同时,也占中国商品出口总额的百分之二十三。中国纺织品出口在近几年在产品的结构,出口的附加值等方面也有了较大的进展,中国纺织行业在加入WTO后,中国有相对劳动力和资源的优势,有比较齐全的行业加工基础,这些均为中国参与竞争提供了有利条件。5、制造业的优势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表明,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也是增强国家竞争力的基础。无论今后科学技术如何发展,制造业将永远是人类社会的重要产业。但21世纪的世界,制造业正进行着一场深刻的战略性重组,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着新一轮制造业资源的优化配置。由于中国的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加之有丰富的土地资源,使很多跨国公司逐步将制造基地移往中国,在不久的将来中国有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中心。这就为我国的制造业带来了相当大的比较优势,而我国的制造业也有一定的基础。一是生产能力在世界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的钢铁、集装箱、水泥、平板玻璃以及电视机、钟表的总量已居世界第一位,造船业位居世界前位。我国已经建成门类比较齐全、具有较大规模的制造业体系,产值、利税、企业数目、职工人数等指标均处于主体地位。 二是掌握了一批重大技术装备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我国基础工业部门80%以上的生产能力是由国内设备提供的,农业装备几乎全部由国内提供。我国为电力、石化、冶金、交通等部门的生产的大型成套设备和重要机械产品中,有相当数量达到国外80年代中末期水平。三是对外开放程度较高。我国的制造业在利用外资和对外贸易方面已居全国领先地位,近20年来,制造业进出口的增长四是企业的规模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我国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加大了重组和整合的力度。即使国际竞争力差的汽车行业,通过兼并重组,从过去的100多家组装厂组装100多万辆汽车的分散状态集中到目前的13家整车厂,占到总产量的90%,并将进一步形成上汽、一汽和东风为核心的三大汽车集团,大大提高企业规模经济和竞争实力。6、本土化优势要进入一个国家的市场,除了要有产品优势以外,还要充分了解该国的文化和消费习惯。在中国的市场上,除了感情之外,中国企业还最了解中国人的消费水平、特点、购买心理、价值观与审美观。一是中国企业熟悉中国人的口味爱好。洋饮料、洋快餐在中国可以说风行一时,对我们的企业有一定冲击,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可口可乐、麦当劳、肯德基主要是迎合青年人和小孩,广大中国成人并不都喜欢。中国饮料工业“十强”中的健力宝、娃哈哈、椰树、乐百氏、露露等产品面对国外品牌的冲击,通过发挥比较优势、深入了解中国消费者特点与国外产品展开竞争,并逐渐取得竞争优势。二是中国企业熟悉中国人的文化底蕴。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中华文化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的服装服饰强调古朴、典雅,崇尚自然、和谐,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款式、造型、风采,非但深受国人欢迎,也赢得了海外消费者的青睐,在国际服装市场上作为一种流派呈现在世人面前。中国的化妆品市场是相当大的,全球知名公司宝洁公司和联合利华纷纷前来抢摊设点。上海家化针对跨国公司的挑战,充分发挥企业对本土文化和当地市场非常了解的优势,把中药材治疗的作用引入化妆品中,围绕自己的名牌产品“六神丸”开发出“六神花露水”,有提神醒脑、祛痱止痒的特殊功效,产品上市后很快获得了60%的市场占有率,随后推出的“六神沐浴露”也非常受市场欢迎。三是中国传统习惯使我国相关行业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如中医药行业在中国和世界市场具有独特的优势。中国的中医药有几千年的优良传统,“有病吃中药,保健吃中国补品”已成为很多中国人的传统习惯。尽管西医西药具有诊断精确、疗效快的特点,也被很多中国人接受。但是由于西医设备和西药价格昂贵,再加西药主要是化学合成品,副作用大,引起许多药物源性疾病,所以不仅在中国中医中药受到重视,连一向歧视中医中药的美国,也在大力开展以天然疗法为特点的中医药的研究。因此,以中医为基础的我国中医药产业大有发展前景。四是中国农村市场特点决定中国企业的比较优势。中国有近十亿的农民,是相当大的消费群体。国内外很多企业已经看好中国的农村市场,开拓市场的重点也着眼于启动中国农村市场。与外国企业相比,我们自己更了解中国农村市场的特点。中国农村由于受经济基础和文化水平的限制,更需要价廉、耐用、操作简便的产品。二、中国市场的劣势分析一是资源产出率低、物资消耗大。我们国家的能源、钢铁、淡水资源消耗都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06年我国单位国内资源总值能耗为9吨标准油,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石油消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煤消耗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倍。2000年到2007年,七年间单位国民生产总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水资源消耗为世界平均水平的9倍,而且连巴西、俄罗斯都不如,浪费很多。总体衡量,我们消耗了世界上1/3甚至1/2的主要基础原材料,创造了6%一7%的GDP。现在在国际上,我们买什么什么涨价,我们卖什么什么跌价,大众商品上我们没有控制权、定价权,很大程度上制约我国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讲,国家经济安全面临着很大威胁。二是主要污染物的排放强度大,环境污染严重。大陆城市严重的空气污染正导致每年有35万至40万人提早死亡,还有约30万人因室内空气污染而早逝。另一方面,每年还有6万多人因水质不佳而罹患严重腹泻、胃癌、肝癌或膀胱癌而身亡。 世界银行在已公开的报告还指出,大陆每年因空气污染和水污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于1,000亿美元,大约是GDP的8%。整个七大水系都污染,有的问题还很严重。三是大量使用廉价劳动力,劳动生产率比较低。这是我们经济发展中的劣势所在。中国当前可能是世界上劳动力最廉价并且人命也最不值钱的国家,每年光是工伤死亡就达15万左右,据中国社科院一位研究员的调查,四川外出打工者的死亡率大约为2-3%,伤残率大约在8-9%。中国大陆劳动者年均工作时间超过2200小时,而美国为1804小时。中国劳动力年均创造财富为美国1/5。四是产品出口市场过于倚重西方,倚重美国。比如,在美国一个小城市里面有些一美元店全是中国产品,用竹子做的圣诞火把、拖鞋、拖布、塑料盆、文具、小贺卡等。这些东西需要浪费很多资源,而价格却很低。中国现在外汇储备这么多,那也是千千万万个企业多少年水滴石穿的成果,但是也浪费了大量的中国资源。五是消费率低,对投资依赖过大。中国老百姓本身就挺穷,又不怎么消费,我们要改变投资偏高的情况,要扩大内需,扩大我们自己的消费,这样有助于改变我们国家整个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

利:引入先进的技术、设备、经验。有助于内地的发展,招商引资。有利于中国的文化走向世界,利于外国的优秀思想传入中国,促进思想的进一步解放,同时也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改善了生产关系。还有利于雄厚内地企业的竞争力,走国际化道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使企业能主动走向世界,经济实力增强,政治走国际化路线,文化在继承中发展,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总体来说,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生产力发展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增强了。弊: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强权文化与市场经济中的盲区的作用,人们越来越利欲熏心,视钱为至上之物,一部分人下海经商,先富,国家倡导先富带后富,但这在中国的初级社会主义阶段是断断行不通的(这个小平爷爷在晚年的时候也承认了这是他犯得一个错误),这回拉大贫富差距。还有人民的综合素质还不是很高,容易在鱼龙混杂的情况下动摇思想,走违背社会主义和谐、违背人民意志的路线。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国企易受外国商品的强烈打击,往往是外国设计,中国制造,而中国只能拿百分之零点几的利润。

  • 索引序列
  • 微生物对人类利弊的论文
  • 微生物的利与弊论文
  • 微生物对人类的好处论文
  • 互联网对生活的利弊论文
  • 对外开放的利与弊的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