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材料化学论文

材料化学论文

发布时间:

材料化学论文

碳有原来的石墨发展到如今的碳纳米管

①、议论文的论点考点:第一,分清所议论的问题及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所持的看法(即分清论题和论点)。第二,注意论点在文中的位置:(1)在文章的开头,这就是所谓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写法。(2)在文章结尾,就是所谓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中心的写法。这种写法在明确表达论点时大多有。所以,总之,因此,总而言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第三、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分论一般位于段首或有标志性词语:首先、其次、第三等第四、要注意论点的表述形式:有时题目就是中心论点。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第五、通过论据来反推论点:论据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分析论据可以看出它证明什么,肯定什么,支持什么,这就是论点。②、议论文的论据考点:论据是论点立足的根据,一般全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1、用事实作论据。事例必须真实可靠,有典型意义,能揭示事物本质并与论点有一定的逻辑联系。议论文中,对所举事例的叙述要简明扼要,突出与论点有直接关系的部分。明确论据时,不仅要知道文中哪些地方用了事实论据,还要会概括事实论据。概括时,要做到准确,必须依据论点将论据本质特点把握住,然后用确切的语言进行表述。 2、用作论据的言论,应有一定的权威性,直接引用时要原文照录,以真核对,不能断章取义;间接引用时不能曲解原意。③、议论文的结构、层次考点:结构有:并列式结构、对照式结构、层进式结构、总分式结构。此考点的基本形式:作者如何证明论点的?

材料化学毕业论文其实也不是很难,志文网上有些资料,我的毕业论文选题是化学纤维方面的,材料化学毕业论文还需要一些实验的,还是选择一些带有实验数据的那种好些。

化学新材料论文

你好,需要的了赞助很多的题目

估计你是不是要写小论文啊。建议你去下面看看。

材料化学毕业论文其实也不是很难,志文网上有些资料,我的毕业论文选题是化学纤维方面的,材料化学毕业论文还需要一些实验的,还是选择一些带有实验数据的那种好些。

可以辅导你

化学与材料论文

可以辅导你

估计你是不是要写小论文啊。建议你去下面看看。

介绍本书《化学与材料: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 化学具有极强的渗透性,它以材料的形式,无孔不入地渗入了现代社会的工业、农业、医药、卫生、交通、能源等高科技领域,化学与材料同人类社会的发展及人们日常生活都是息息相关的。本书通过介绍人们所生活的化学世界,描述林林总总的材料世家,展示了名扬四海的中国晶体材料,揭示了各种新型材料在开发新能源、在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在举世瞩目的高科技领域里 的应用。这是一本用通俗的语言介绍绚丽多彩的功能高分子材料、超导材料、智能材料、仿生材料、信息材料和能源材料等及其用途的科普读物,取材新颖,内容丰富,值得一读。 化学与材料: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施开良著--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 233页:图;--(“化学·社会·生活”丛书)ISBN 7-5355-3281-0:CNY80 Ⅰ①化②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Ⅱ施Ⅲ材料科学ⅣTB3-49

催化材料论文

于化江, 熊亮, 熊中琼, 张国庆, 复合电沉积制备TiO2/泡沫镍光催化材料及其催化活性研究, 化工进展, 2011,30(9)Xiong L, Zhang G Q, Pan H G Study on the Preparation of Ni-P-TiO2 Coatings by Electroless Plating and its Photocatalytic Properties[J]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1, 311: 319-张国庆, Nanosized Lithium Vanadium Phosphate/Carbon Li3V2(PO4)3/C): Synthesis by Microwave, Advanced Science Letters Vol ,2011 ,4:1-张国庆, Preparation an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SnO2/graphite/carbon nanotube composite anode for lithium-ion ,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 2011, 150-151:1387-张国庆, Thermal properties of paraffin wax based composites containing graphite, Energy Sources, Part A 2011, 33(7): 587-Lei Zhang, Guoqing Zhang, Zhonghao Rao, Yong Li, Haiyan Zhang, Manufacture and performance tests of lithium iron phosphate batteries used as EV power, International Steering Committee and International Program Committee of 25th World Battery, Hybrid and 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 Symposium & Exhibition (EVS25), N5-9, 2010, SZhonghao Rao, Guoqing Z, Simulate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air-cooled thermal energy management of lithium ion power , International Steering Committee and International Program Committee of 25th World Battery, Hybrid and 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 Symposium & Exhibition (EVS25), N5-9, 2010, S张国庆, 光催化技术对工业循环冷却水微生物灭活实验研究 , 工业水处理, 2010, 30(10): 56-傅李鹏,张国庆,杨承昭,陈贻波,潘华耿, 三维镍网负载纳米TiO2光催化反应器降解活性红3BS与活性黑GR的实验研究, 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3,2010,上海张国庆, 镍网负载纳米TiO2光催化反应器对酸性品红脱色效果实验研究 , 环境工程学报, 2010, 4(2): 342-傅李鹏, 张国庆, 杨承昭, Fu Li-peng, Zhang Guo-qing, Yang Cheng-zhao, 负载TiO2工程化光催化水处理器降解活性黑GR实验研究,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10,27(1),傅李鹏, 张国庆, 杨承昭, 陈贻波, 潘华耿, FU Lipeng, ZHANG Guoqing, YANG Chengzhao, CHEN Yibo, PAN Huageng, 三维镍网负载Ti02光催化反应器降解活性红3BS, 化工进展,2010,29(7),张国庆, 添加无机粒子的P(VDF-HFP)-PMMA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性能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2009, 27(5): 679-张国庆, Thermal properties of paraffin/graphite composite phase change materials in battery thermal management , Energy Materials: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for Energy Systems, 2009, 4(3): 141-张国庆, P(VDFHFP)PMMA/CaCO3(SiO2)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电化学性质, 物理化学学报, 2009, 25(3): 555-张国庆, 吴忠杰, 饶中浩, 傅李鹏, , 动力电池热管冷却效果实验, 化工进展,2009,28(7),饶中浩, 张国庆, 杨銮, 吴忠杰, 傅李鹏, Rao Zhonghao, Zhang Guoqing, Yang Luan, Wu Zhongjie, Fu Lipeng, 新型铁路空调客车空调装置的设计, 洁净与空调技术,2009,(2),张国庆, 马莉, 吴忠杰, 张海燕, 倪佩, ZHANG Guo-Qing, MA Li, WU Zhong-Jie, ZHANG Hai-Yan, NI Pei, P(VDF-HFP)-PMMA/CaCO3(SiO2)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电化学性质, 物理化学学报,2009,25(3),张国庆, 碳/金属复合材料在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材料工程,2008,z1:351-353饶中浩, 张国庆, 陈远景, 吴忠杰, 傅李鹏, Rao Zhonghao, Zhang Guoqing, Chen Yuanjing, Wu Zhongjie, Fu Lipeng, 通信基站空调的智能型综合节能系统研究,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8,21(12),吴忠杰, 张国庆, Wu Zhong-jie, Zhang Guo-qing, 混合动力车用镍氢电池的液体冷却系统,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8,25(4),张国庆, 马莉, 倪佩, 刘元刚, ZHANG Guoqing, MA Li, NI Pei, LIU Yuangang, 锂离子电池低温电解液的研究进展, 化工进展,2008,27(2),陈雨婷, 张海燕, 张国庆, 陈易明, 朱清峰, CHEN Yu-Ting, ZHANG Hai-Yan, ZHANG Guo-Qing, CHEN Yi-Ming, ZHU Qing-Feng, 储氢合金电极中添加碳纳米管对SC型高功率电池性能的影响, 物理化学学报,2008,24(3),马莉, 张国庆, 曾彩明, MA Li, ZHANG Guoqing, ZENG Caiming, 化学强化剂在电动修复技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化工进展,2008,27(1),张国庆, 马莉, 张海燕, Zhang Guo-qing, Ma Li, Zhang Hai-yan, HEV电池的产热行为及电池热管理技术,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8,25(1),张国庆, 马莉, 倪佩, ZHANG Guoqing, MA Li, NI Pei, 锂离子电池用微孔型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进展, 材料导报,2007,21(10),张国庆,游阳明,, 高性能芳纶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在混凝土结构加固中的应用, 高分子通报,2006,6张国庆, 游阳明, 超前实验法的研究与探索, 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5),张国庆, 张海燕, ZHANG Guoqing, ZHANG Haiyan, 相变储能材料在电池热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材料导报,2006,20(8),尹建峰, 张国庆, 张海燕, 陈易明, 付小娟, 陈进, 贺春华, YIN Jian-feng, ZHANG Guo-qing, ZHANG Hai-yang, CHEN Yi-ming, FU Xiao-juan, CHEN Jin, HE Chun-hua, 碳纳米管用作镍氢电池负极材料的充放电性能研究,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6,24(4),邓宗才,王璋水,张国庆, 改性腈纶纤维混凝土梁的弯曲疲劳特性,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43,11邓宗才,张国庆,何唯平, 改性腈纶纤维混凝土的韧性评价体系, 《水利水电技术新进展》(2003年版)邓宗才,张国庆,何唯平, 腈纶纤维混凝土的抗弯韧性,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 2003年4期邓宗才, 何唯平, 张国庆, 高性能腈纶纤维混凝土韧性评价方法, 混凝土,2003,(11),邓宗才, 何唯平, 张国庆, 聚丙烯腈纤维对混凝土早期抗裂性能的影响, 公路,2003,(7),潘桂梅、贺玲凤、张国庆, 芳纶纤维约束混凝土的抗压力学性能研究, 第二届全国土木工程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2002,7,中国昆明Guoqing Zhang, Effects of γ-NiOOH on overcharge durability after a long term storage, 196th Meeting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 Hawaii, Volume 99-2, Joint International Meeting, October 17-22, 1999龚正烈, 刘冰, 姚素薇, 张国庆, 张卫国, 程晓曼, Gong Zhenglie, Liu Bing, Yao Suwei, Zhang Guoqing, Zhang Weiguo, Cheng Xiaoman, 调Q脉冲YAG三波长激光诱导液相沉积Si基Ni-Pd-P纳米膜, 中国激光,1999,26(10),李爱昌、张国庆, P-Si上电沉积非晶Ni-W-P薄膜的耐蚀性研究, 功能材料,1999,30(01),82刘冰, 张国庆,陈静, 姚素薇,郭鹤桐,袁华堂,张允什, 具有析氢催化活性的纳米微晶Pd/Si电极的制备及表征, 化学物理学报,1998,11(04),312张国庆、李爱昌、刘冰, P-Si上电沉积Ni-W-P薄膜的结构与热稳定性, 应用化学,1998,15(3),35刘冰 张国庆 姚素薇 郭鹤桐 龚正烈 , P型Si上Ni-Pd薄膜的电沉积及界面硅化物的研究, 电镀与精饰,1998,02张国庆、姚素薇、郭鹤桐, 半导体硅上电沉积及激光诱导电沉积镍薄膜, 天津大学学报,1998,31(1),29李爱昌、张国庆、张允什, 单晶Si上电沉积Ni-W-P非晶薄膜, 化工冶金,1997,18(4),308张国庆、游阳明、张允什, 单晶Si上电沉积Ni-P非晶薄膜的循环伏安研究, 南开大学学报,1997,30(03),5张国庆、姚素薇、郭鹤桐, 单晶Si上电沉积Ni-P非晶薄膜及其表征, 化工冶金,1997,18(2),176张国庆、刘冰、姚素薇, P-Si/Ni-Pd薄膜的电化学制备及其表征, 应用化学,1997,14(2)张国庆、刘冰、姚素薇, Ni-Pd/Si界面常温扩散及硅化物形成的XPS证据, 物理化学学报,1997,13(2),164张国庆、姚素薇、郭鹤桐, 半导体硅上激光诱导选择性电沉积铜, 应用化学,1997,14(1),33游阳明、张国庆, 简析SU(3)群在量子物理中的应用, 现代物理知识,(1996),122郭永、张国庆、姚素薇、郭鹤桐, P-Si上电沉积镍磷非晶薄膜催化剂, 物理化学学报,1996,12(5),436郭永、张国庆、姚素薇、郭鹤桐, P-Si上电沉积Ni - W合金薄膜研究, 应用化学,1996,13(2),12张国庆、姚素薇, 铜、镍在P-Si上的激光辅助电沉积, 河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270姚素薇、张国庆、郭鹤桐, 铜在P-Si上激光诱导电沉积过程的研究, 物理化学学报,1995,11(8),730郭鹤桐、张国庆、姚素薇, P-Si上激光诱导选择性电沉积铜, 第六届全国电子电镀年会论文集,北京,1995,P40郭鹤桐、张国庆、姚素薇, 激光辅助半导体表面精饰实验控制及数据采集系统, 第六届全国电子电镀年会论文集,北京,1995,P160游阳明、张国庆, 电沉积制备纳米薄膜材料, 电镀与精饰,1995,17(4),20姚素薇、张国庆、郭鹤桐, 镍阳极氧化膜形成和破坏过程的光电化学响应,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1995,15(3),217张国庆、郭鹤桐, 金属在半导体上的激光电化学沉积, 电镀与精饰,1994,16(4),13张国庆、童汝亭、金世勋, 采用光电流谱技术现场监测镍阳极氧化膜的形成和生长, 93中国天津电镀与精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天津,1993,P46周国定、张国庆、蔡生民, 镍电极在硼砂硼酸缓冲溶液中的钝化和点蚀, 物理化学学报,1992,8(3),418

[1] Yu,M-F,Files,B S,Arepalli,S,Ruoff,R S Tensile loading of ropes of single wall carbon nanotubes and their mechanical properties P R L 2000, 84 :5552~5555 [2] J Hone,B Batlogg,Z Benes,A T Johnson,J E F Quantized Phonon Spectrum of Single-Wall Carbon Nanotubes Science, 2000, 289 (5485) :1730 - 1733 [3] Li Wenzhen, Liang Changhai, Qiu J Carbon Nanotubes as Support for Cathode Catalyst of a 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 Carbon, 2002, 40(7) :787 [4] N M Rodriguez M S Kim F Fortin I Mochida and R T K B Carbon deposition on iron-nickel alloy particles Applied Catalysis A: General, 1997, 148 (2) :265-282 [5] R Gao, C D Tan and R T K B Ethylene hydroformylation on graphite nanofiber supported rhodium catalysts Catalysis Today, 2001, 65 (1) :19-29 [6] Cuong Pham-Huua,Nicolas Keller a,Gabrielle Ehret c,et Carbon nanofiber supported palladium catalyst for liquid-phase re-actions:An active and selective catalyst for hydrogenation of cin-namaldehyde into hydrocinnamaldehyde[J] Journal of MolecularCatalysis A:C 2001, 170 :155-163 [7] P A Simonov, A V Romanenko, I R Prosvirin et On the nature of the interaction of H_2PdCl_4 with the surface of graphite-like carbon materials Carbon, 1997, 35 :73-82 [8] Rodriguez N M Review of Catalyst of a catalytically growncarbon nanofibers[J] Mater Res, 1993, 8 (12) :29-33 [9] Chamber A,Nemes T,Rodriguez N M,et Catalytic be-havior of Graphite nanofiber supported nickel parti-Comparison with other support media[J] Phys ChemB, 1998, 102 (12) :2251-2258 [10] Park C,Baker R T K Catalytic behavior of graphite nanofibersupported nickel The influence of the nanofiberstructure[J] Phys Chem B, 1998, 102 (26) :5168-5177 [11] Park C,Baker R T K Catalytic behavior of graphite nanofibersupported nickel The effect of chemical blocking onthe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J] Phys Chem B, 1999, 103 (13) :2454-2460 [12] Mestl G,Maksimova N I,Schlogl R Catalytic activity ofcarbon nanotubes and other carbon materials for oxidative de-hydrogenation of ethylbenzene to styrene[J] Stud Sur SciCatal, 2001, 40 :2066-2072 [13] Keller N,Maksimova N I,Roddatis V V,et The cata-lytic use of onion-like carbon materials for styrene synthesisby oxidative dehydrogenation of ethylbenzene[J] AngewChem Int Ed, 2002, 41 (11) :1885-1888 [1] 李权龙,袁东星,林庆梅 多壁碳纳米管的纯化[J] 化学学报, 2003,(06)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1] 项丽 应用纳米碳管固相萃取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研究进展[J] 安徽农学通报, 2008,(21) [2] 张晓明,王洪艳,李俊锋 改性MWNTs/纳米HA/PLA骨修复材料的制备[J]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8,(04)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1] 韩素芳 普鲁士蓝类化合物/碳纳米管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 北京化工大学, 2007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8 条[1] 张娟玲,崔屾 碳纳米管/聚合物复合材料[J] 化学进展, 2006,(10) [2] 温轶,施利毅,方建慧,曹为民 压缩集结碳纳米管电极对活性艳红染料的电催化降解研究[J] 化学学报, 2006,(05) [3] 张新荣,姚成漳,王路存,曹勇,戴维林,范康年,吴东,孙予罕 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的高效碳纳米管改性Cu/ZnO/Al_2O_3催化剂[J] 化学学报, 2004,(21) [4] 唐文华,邹洪涛,张艾飞,刘吉平 碳纳米管纯化技术评价与研究进展[J] 炭素, 2005,(03) [5] 陈灿辉,李红,朱伟,张全新 二茂铁及其与DNA复合物的电化学行为[J] 物理化学学报, 2005,(10) [6] 方建慧,温轶,施利毅,曹为民 碳纳米管电极电催化氧化降解染料溶液的研究[J] 无机材料学报, 2006,(06) [7] 赵弘韬,张丽芳,张玉宝 碳纳米管纯化工艺的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 2008,(26) [8] 李权龙,袁东星 多壁碳纳米管用于富集水样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的研究[J]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4)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 条[1] 王哲 多壁碳纳米管的形态控制及场发射性能研究[D]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7 [2] 邓春锋 碳纳米管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组织性能研究[D]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7 [3] 胡长员 碳纳米管功能化及其负载非晶态NiB合金催化剂的加氢性能研究[D] 南昌大学, 2006 [4] 米万良 多孔陶瓷负载碳纳米管膜的制备及其气体渗透性能[D] 天津大学, 2005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8 条[1] 张仲荣 气相色谱应用于尾气排放的分析技术研究[D] 天津大学, 2006 [2] 张娟玲 多壁碳纳米管/聚乙烯醇复合材料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 天津大学, 2006 [3] 王翔 催化裂解无水乙醇制备纳米碳管研究[D] 西北工业大学, 2007 [4] 张麟 碳纳米管改性双马来酰亚胺复合材料的研究[D] 西北工业大学, 2007 [5] 李柳斌 聚氯乙烯的熔融共混改性研究[D] 武汉理工大学, 2008 [6] 高远 碳纳米管/丁苯橡胶/天然橡胶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研究[D] 南京理工大学, 2007 [7] 华丽 大孔径CNTs功能化处理及NiB/CNTs合金催化性能研究[D] 南昌大学, 2006 [8] 仪海霞 碳纳米管球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 北京化工大学, 2007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1] 李权龙,袁东星 碳纳米管作为吸附剂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A] 第二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 2004 [2] 徐雪梅,黄碧纯 碳纳米管负载V_2O_5脱氮催化剂的研究[A] 第五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 2007

人类正面临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环境危机,由于人口急剧的增加,资源的消耗日益扩大,人均耕地、淡水和矿产等资源占有量逐渐减少,人口与资源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环保问题就成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的化学工业及相关产业,在为创造人类的物质文明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在生产活动中不断排放出大量有毒物质,化学工业也为环境和人类的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发达国家对环境的治理,已开始从治标,即从末端治理污染转向治本,即开发清洁工业技术,消减污染源头,生产环境友好产品。“绿色技术”已成为21世纪化工技术与化学研究的热点和重要科技前沿。 绿色化学又称绿色技术、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即是用化学及其它技术和方法去减少或消除那些对人类健康、社区安全、生态环境有害的原料、催化剂、溶剂、试剂、产物、副产物等的使用和产生。 化学可以粗略地看作是研究从一种物质向另一种物质转化的科学。传统的化学虽然可以得到人类需要的新物质,但是在许多场合中却既未有效地利用资源,又产生大量排放物,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绿色化学则是更高层次的化学,它的主要特点是“原子经济性”,即在获得物质的转化过程中充分利用每个原料原子,实现“零排放”,因此既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又不产生污染。传统化学向绿色化学的转变可以看作是化学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绿色化学可以变废为宝,可使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绿色化学已在全世界兴起,它对我国这样新兴的发展中国家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1 采用无毒、无害并可循环使用的新物料1 原料选择 工业化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许多新物料,它们在不断改善人类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带来大量生活废物,使人类的生活环境迅速恶化。为了既不降低人类的生活水平,又不破坏环境,我们必须研制并采用对环境无毒无害又可循环使用的新物料。 以塑料为例,据统计,到1989年美国在包装上使用的塑料就超过43亿kg(20世纪90年代数量进一步上升),打开包装后即被抛弃,这些塑料废物破坏环境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问题:掩埋它们将永久留在土地里中;焚烧它们会放出剧毒。 我国也大量使用塑料包装,而且在农村还广泛地使用塑料大棚和地膜,造成的“白色污染”也越来越严重。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研制可以自然分解或生物降解的新型塑料,目前国际上已有一些成功的方法,例如:光降解塑料和生物降解塑料。前者已经投入生产。光生物双降解塑料研究是我国“八五”科技攻关的一个重大项目,已取得一些进展。2 溶剂的选择 大量的与化学制造相关的污染问题不仅来源于原料和产品,而且源自在其制造过程中使用的物质。最常见的是在反应介质,分离和配方中所用的溶剂。在传统的有机反应中,有机溶剂是最常用的反应介质,这主要是因为它们能较好地溶解有机化合物。但有机溶剂的毒性和难以回收又使之成为对环境有害的因素。因此,在无溶剂存在下进行的有机反应,用水作反应介质,以及超临界流体作反应介质或萃取溶剂将成为发展洁净合成的重要途径。1 固相反应 固相化学反应实际上是在无溶剂化作用的新颖化学环境下进行的反应,有时可比溶液反应更为有效并达到更好的选择性。它是避免使用挥发性溶剂的一个研究动向。2 以水为溶剂的反应 由于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性差,而且许多试剂在水中会分解,因此一般避免用水作反应介质。但水作为反应溶剂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因为水是地球上自然丰度最高的“溶剂”,价廉、无毒、不危害环境。此外水溶剂特有的疏水效用对一些重要有机转化是十分有益的,有时可提高反应速率和选择性,更何况生命体内的化学反应大多是在水中进行的。 水相有机合成在有机金属类反应,水相Lewis酸催化的反应现都已取得较大进展。因此在某些有机化学反应中,开发利用以水作溶剂是大有可为的。3 超临界流体作为有机溶剂 超临界流体是指超临界温度及超临界压力下的流体,是一种介于气态与液态之间的流体。在无毒无害溶剂的研究中,最活跃的研究项目是开发超临界流体(SCF),特别是超临界CO2作溶剂。超临界CO2是指温度和压力在其临界点(10℃,7 79KPa)以上的CO2流体。它通常具有流体的密度,因而有常规常态溶剂的溶解度;在相同条件下,它又具有气体的粘度,因而又具有很高的传质速度。而且,由于具有很大的可压缩性,流体的密度,溶剂溶解度和粘度等性能可由压力和温度的变化来调节。其最大优点是无毒、不可燃、价廉等。3 催化剂的选择 许多传统的有机反应用到酸、碱液体催化剂。如烃类的烷基化反应一般使用氢氟酸、硫酸、三氯化铝等液体酸做催化剂,这些液体酸催化剂的共同缺点是:对设备腐蚀严重,对人身危害和产生废渣污染环境。为了保护环境,多年来人们从分子筛、杂多酸、超强酸等新催化材料入手,大力开发固体酸做为烷基催化剂。其中采用新型分子筛催化剂的乙苯液相烃化技术较为成熟,这种催化剂选择性高,乙苯收率超过6%,而且催化剂寿命长。2 化学反应的绿色化 为了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合成效率成了当今合成方法学研究中关注的焦点。合成效率包括两方面,一是选择性(化学、区域、非对映体和对映体选择性),另一个就是原子经济性,即原料分子中究竟有百分之几的原子转化为产物,理想的原子经济反应是原料分子中的原子百分之百的转变为产物,不产生副产物或废弃物,实现废物的“零排放”。为此,化学化工工作者在设计合成路线时,要减少“中转”、增加“直快”、“特快”,更加经济合理地利用原料分子中的每一个原子,减少中间产物的形成,少用或不用保护基或离去基,避免副产物或废弃物的产生。实现原子经济反应的有效手段很多,在些不作赘述。3 生物技术的应用 生物科学是当代科学的前沿。生物技术是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化工是21世纪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它将成为创造巨大社会财富的重要产业体系。采用生物技术已在能源、采油、采矿、肥料、农药、蛋白质、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催化剂、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精细化学品的制造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从发展绿色化学的角度出发,它最大的特点和魅力就在节约能源和易于实现无污染生产而且可以实现用一般化工技术难以实现的化工过程,其产品常常又具有特殊性能。因此,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倍受青睐。 绿色化学是人类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绿色化学的根本目的是从节约资源和防止污染的观点来重新审视和改革传统化学,从而使我们对环境的治理可以从治标中转向治本。绿色化学的发展不仅将对环境保护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将为我国的企业与国际接轨创造条件!

新型化学材料论文

为了保密,在这里只发论文的一部分,如下  ioriyin若想要论文的全文,留下邮箱地址吧。:)  “一种改性聚乙酸乙烯酯乳液的合成与性能  摘要:通过在乳液聚合过程中引入单体 N2羟甲基丙烯酰胺参与共聚的方法 ,制得一种改性聚乙酸乙烯酯乳液,实验结果表明,该乳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耐水性、成膜性、粘接性 ,N2羟甲基丙烯酰胺的用量以乙酸乙烯酯质量的 1%~2%为宜 ,聚合周期比普通 PVAc乳液缩短 40%左右。  关键词:聚乙酸乙烯酯;N2羟甲基丙烯酰胺;乳液聚合  聚乙酸乙烯酷乳液(PVAc)广泛应用于几木材加工、家具制造、建筑装琪、织物粘接、印刷装订等领域,被认为是一种绿色环保型胶粘剂。但是聚乙酸乙烯酷原料成本较高,而且乳液的耐寒性、耐热性、耐水性、力学稳定性和贮存稳定性较差,故国内外都将其改性作为开发研究的重点。本文是在参照普通PVAc乳液合成工艺,采用一种交联剂N-羟甲基丙烯酸胺与乙酸乙烯酷进行共聚,初步探讨了N-羟甲基丙酞胺的不同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1实验部分   1原料一和仪器  乙酸乙烯酯(VAc),工业品,聚合级,中国石化集团四川维尼纶厂;乳化剂OP-10,工业品,中国石化集团四川维尼纶厂;过硫酸钱(A PS),工业品,中国石化集团四川维尼纶厂;N-羚甲),L丙烯酸胺(NMA ),化学纯,南京大唐化上有限公司;碳酸氢钠,工业品,自贡鸿鹤化上股份有限公司;苯甲酸钠,工业品,武汉有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 P),工业品,中国石化集团四川维尼纶厂;乙醇,工业品,中国石化集团四川维尼纶厂;聚乙烯醇(PVA),工业品,中国石化集团四川维尼纶厂,聚合度为1700,醇解度为87~89%  98~99%。  恒温水浴锅,金坛巾大地自动化仪器厂;电子恒速搅拌  器,上海医械专机厂;旋转离心机,上海乎术器械厂,NDJ-79  型旋转式孰度计,上海天平仪器厂;岛津万能力学材料一实验  机。  L2乳液制备   1普通聚乙酸乙烯酷乳液的制备  向装有电动搅拌器、温度计、回流冷凝管的四口烧瓶内  加入适量的去离子水、PVA,搅拌升温至95C使其个部溶解,  降温至25C,添加适量乳化剂O P-10和消泡剂,搅拌均匀。

介绍本书《化学与材料: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 化学具有极强的渗透性,它以材料的形式,无孔不入地渗入了现代社会的工业、农业、医药、卫生、交通、能源等高科技领域,化学与材料同人类社会的发展及人们日常生活都是息息相关的。本书通过介绍人们所生活的化学世界,描述林林总总的材料世家,展示了名扬四海的中国晶体材料,揭示了各种新型材料在开发新能源、在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在举世瞩目的高科技领域里 的应用。这是一本用通俗的语言介绍绚丽多彩的功能高分子材料、超导材料、智能材料、仿生材料、信息材料和能源材料等及其用途的科普读物,取材新颖,内容丰富,值得一读。 化学与材料: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施开良著--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 233页:图;--(“化学·社会·生活”丛书)ISBN 7-5355-3281-0:CNY80 Ⅰ①化②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Ⅱ施Ⅲ材料科学ⅣTB3-49

碳有原来的石墨发展到如今的碳纳米管

  • 索引序列
  • 材料化学论文
  • 化学新材料论文
  • 化学与材料论文
  • 催化材料论文
  • 新型化学材料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