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植物学综述论文

植物学综述论文

发布时间:

植物学综述论文

G伽利略在1609年,根据望远镜倒视有放大物体的效应,制成一台复合显微镜,并对昆虫进行了观察。英国物理学家R胡克于1665年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软木薄片,发现有许多蜂窝状小空室并称之为细胞(cell)。这个名词一直沿用至今。这张软木显微结构图,登载于1665年英国出版的《显微图谱》上。他还对鱼鳞、蜜蜂螫针、家蚕卵、家蝇的头和足以及跳蚤等进行了精细的描绘。  意大利解剖学家M马尔皮基开创了动物与植物的显微解剖工作。1660年他通过向蛙肺动脉注水的方法,发现有连接动脉与静脉的毛细血管,证实了W哈维未能观察到的由毛细血管连接动、静脉的血液循环。他描述了肝脏的微细结构,舌的乳头突,大脑皮层,以及用他名字命名的肾小体和皮肤微细结构等。他对家蚕进行了显微解剖,发现同样具有复杂的微细结构。他关于家蚕的著作是无脊椎动物方面的第一本专著。他对不同的植物进行了比较研究,系统地描述了植物各部分的结构,指出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间的区别,以及虫瘿是由昆虫引起等。并且提出植物的各部分是由“小囊”(即细胞)组成的。他在植物解剖方面的许多精确绘图未能为当时的植物学家所理解,直到19世纪才被重新认识。    英国植物学家N格鲁在显微镜下发现植物叶面有气孔,它们可使植物体内的水分蒸发并吸入空气。他发现植物的组织是由多孔的小胞(即细胞)所组成,但他经 常描述的只是小胞的壁。他认识到花是植物的生殖器官,可区分为萼、花冠、雄蕊与雌蕊,并指出雌蕊、雄蕊和花粉分别相当于雌性器官和雄性器官,而且植物一般是雌雄同体的。他的著作《植物解剖》由M马尔皮基译成拉丁文,流传了100多年后才有人做了一些重要补充。    荷兰显微镜学家 Avan列文虎克自制了许多性能优良的显微镜,最高的放大倍数达270倍。他通过大量细微的观察,解释并完善了M马尔皮基提出的关于毛细血管系统的知识,证明动脉与静脉分别和毛细血管直接相连。他发现人和哺乳类的红细胞是无核的,而鸟类、两栖类、鱼类的红细胞是有核的;发现了人的精子,并研究了各种动物特别是鱼和蛙的受精作用;还发现了许多小的水生生物,如轮虫、水螅、纤毛虫等。还在19世纪显微镜改进之前,他首先看到并记述了细菌,实属难得。    荷兰显微镜学家J斯瓦默丹对不同类型的昆虫发育 做了许多研究。他的著作《昆虫志》、《蜉蝣的生活》 中有许多出色的显微解剖图,如昆虫的神经节,气管系 统等。他去世几十年后出版的《自然的圣经》是当时显微镜观察的最好著作,其中对蜜蜂内部器官、蚊子、蜻蜓发育的描述,都非常精确但由于复合显微镜的色差问题,使这方面的工作在其后的100多年内没有多大进展。

好吧,我只能说,论文的框架始终就是那样,题目,综述,摘要,正文,引用文献,但你要细问的话,你可以在(植物学研究)里面去学下~会给你提供些许的灵感吧~

植物综述论文

方位可以简单介绍一下,如果说该地交通非常便利,做多少多少公车可以到达,也可乘坐多少多少公车到达,从市区到那只需要几分钟这样的话,不是太复杂了?所以,只需要简单的说坐公车就可以到达,这样不是简单点,让大家看了一目了然~~

联系我帮忙

植物不同,规格方面我可以,我来了解

我写了一篇,在我的文档里有,你可以去下载看看,质量可能不是很高,呵呵

植物学论文综述范文

方位可以简单介绍一下,如果说该地交通非常便利,做多少多少公车可以到达,也可乘坐多少多少公车到达,从市区到那只需要几分钟这样的话,不是太复杂了?所以,只需要简单的说坐公车就可以到达,这样不是简单点,让大家看了一目了然~~

联系我帮忙

植物保护学报》是中国科协主管、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主办的一种综合性学术期刊 ,创刊于1962年,1986年挂靠在中国农业大学 。它始终坚持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开展学术交流,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服务" 的办刊宗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新闻出版方面的政策和法规,重视编辑出版方面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实施,并注意加强与国内外的信息交流。刊登了大量植物保护学科各方面,包括农作物病害、虫害、草害、鼠害、农药等,偏重应用或与应用联系较紧密的未曾发表过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及研究简报等。为传播科技信息、 推动我国的植物保护学科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植物保护学报》为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大16开,112页/期。本刊先后与国内外35个单位进行长期交换。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中心、中国科学院中国引文数据库、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高校期刊研究会等统计系统中均被列为核心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英国国际农业和生物中心的《国际生物农业数据库(CABI)》收录,同时被该中心的《Review of Agricultural Entomology》及《Review of Plant Pathology》收录,被国内《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农业科技文献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引文分析数据库(CSTPI)》、《中国生物学文摘 》、《中国农业文摘 -植物保护》、《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农业文摘 》、《棉花文摘 》、《水稻文摘》、《中国古生物文摘 》、《麦类文摘 》、《 茶叶文摘 》、《全国报刊索引--自然科学技术版》等收录。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所信息分析中心报告,本刊2003年度总被引次数583次 ,影响因子556 , 即年指标012 , 他引总引比950 ,基金和资助论文数所占比例95 ,各年指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本刊于1998年纳入中国科技信息网,即万方网络系统,进行网络服务。在中国科协第2届期刊评比中获优秀期刊三等奖,并获中国科协2003年度择优支持基础性和高科技学术期刊专项资助。

6 稿件格式 1 单位 使用 SI 或派生于 SI 的单位系统。 时间单位:天、秒、分钟、小时 ( 正文中用中文,表格中用 d 、 s 、 min 、 h) 2 缩写 为了使读者轻松阅读,减少重复,请在词语首次出现时,给出全称,圆括号中列出其缩写,其后均用缩写。 3 商业名 化学物质均用普通名,不用商业名。 4 拉丁名 除常用名(如水稻、拟南芥等)在题目中出现可以省略拉丁名外,其他用名首次出现时(题目、摘要、正文),均应写出英文名,圆括号中正确书写拉丁学名 ( 应包括属名、种加词 ) ,如: tobocco ( Nicotiana tabacum ) 。如无英文名,则只写拉丁名。 如出现品种名,请用单引号标示并在括号中注明其品种名全称(栽培品种的品种名全称表示为:种名 + 雅名)。 5 遗传学术语 应使用标准的遗传学术语。请参见 Trends in Genetics (Elsevier Science, 1998) 。 7 稿件组成 提交稿件时应按如下顺序:( 1 )标题页,( 2 )摘要和关键词,( 3 )正文,( 4 )致谢,( 5 )参考文献,( 6 )附录,( 7 )表(含表头和注释),( 8 )图和图注。 1 标题页 含( 1 )文章标题,( 2 )全部作者名,( 3 )完成单位名称,( 4 )通讯作者和写作作者的地址、电话、传真、和 E-mail 等联系方式。标题应短小精悍,含主要关键词,不含缩写词。 2 摘要和关键词 摘要中要概述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主要结论,特别要突出创新的结果。摘要中不要用缩写和标引参考文献。关键词 4-5 个,按英文关键词的字母排序,中文关键词调整为与英文关键词对应排序。 中文摘要 研究论文要求写成报道性摘要(突出论文的创新点);综述建议写成报道 — 指示性摘要;理论类论文和论坛摘要可以根据论文内容需要调整写作结构。研究论文中文摘要 400 字以内,其他栏目文章根据篇幅相应调整。 英文摘要 要求突出论文的主题和应用范围,充分反映并突出该研究的创新之处 , 字数 300 - 400 字。摘要内容包括研究背景、目的、方法和结论,不使用引文、图表和公式。 3 基金 省部级以上基金资助请注明基金名称及项目编号。 4 正文 一般应分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和讨论四个部分写作。 5 致谢 含对研究者和机构的感谢。 6 参考文献 本刊采用“著者出版年制”,只列出与本文有关的近期主要文献。作者应对所引文献的准确性负责。具体格式请参照网站介绍。 7 附录 置于正文后,以罗马数字编号并于文中提到,如果其不是由本文作者所做,请将附录作者名加在附录标题下。 8 表 表不是文章内容的简单复制,应力求准确完整和具有自明性,即在没有正文提示的情况下,读者单见此表即可理解其含义。表应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采用三线表,表中字号为 8 磅 。表题和表注中英文双释,单位括在圆括号中,表格内容仅用英文。所有缩写和所定义符号应在表注中予以说明,注解内容应用“;”隔开。 p 差异性检验应以 * 、 ** 和 *** 标注,统计指标如 SD 或 SEM 应在表头中写明。 9 图 图力求准确完整并有自明性。图应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图号在正文中也应连续出现。照片图应使用清晰的原照片,多个照片应制成图版。 图的大小分单栏 ( ≤ 8 cm ) 和通栏 ( ≤ 14 cm ) ,低于 300 dpi 的图片不能用于出版。多个照片应制成图版,图版内小图用大写英文字母连续编号,字号为 10 磅 。图版宽不超过 14 cm ,高 ( 包括图版说明 ) 不超过 21 cm ,图版在文中的位置用方框表示。线条图请用计算机绘制并请提供激光样,分辨率≥ 600dpi 。坐标图主线 ( 函数线 ) 粗 25 ~ 0 50 mm ,辅线 ( 坐标轴 ) 为主线的一半。图表中的文字以及图注的字号为 8 磅 。放大倍数应以 bar 的形式在图和图注中标明。调整后的图分辨率应在 300 ~ 396(pixels/inch) 之间,并存为 if 格式文件,彩色图以蓝绿、紫红、黄、黑为宜,不宜用红、绿、蓝,以更接近于印刷后的效果。 10 综述类文章图表中内容请用中文表述,化学合成途径中间产物以及不能用中文表达的情况例外;研究类文章图表中内容用英文表述。 2007 年《植物学通报》参考文献规范 一、关于标点符号的格式 所有中、英文文献中(包括文中对文献的引用)涉及的标点符号都使用英文标点符号。逗号、分号和圆点后加一个英文空格;年代的前括号前加一个英文空格。中文用宋体,英文用Arial字体。二、文中参考文献引用标准规范 文献引用格式为著者年代制。 中英文文献中只有一位作者的文献在文中的引用格式如下: (王晓刚, 2000), (Smale,2001) 或王晓刚(2000), Smale(2001) ;两位作者的文献在文中引用格式:如:(于江川和武维华, 1999),(Clough and Bent, 1998) 或于江川和武维华(1999), Clough 和 Bent(1998) ;有 3 位或 3 位以上作者的文献在文中的引用格式如:(王晓刚等, 2000), (Moore et , 2001) 或王晓刚等(1999),Moore 等(2001) 。 同一作者文献在文中同一处引用,不同的年代用逗号分开,并按年代由远及近的顺序排列,如 : ( 王晓刚, 1999, 2000, 2001) 。 不同作者文献在文中同一处引用,按年代由远及近的顺序排列,文献之间用分号隔开,如: ( 李荣等, 1985; 刘珈, 1990)。 未出版的会议论文 ( 集 ) 不能作为正式文献引用。未出版数据及个人信息的相关文献,请勿在文后列出。 博士学位论文不能作为正式文献引用,但可以脚注形式在其引用页面下方标出,引用处用 ①② 等以上标形式标出;硕士论文不作为正式文献引用,也不列在脚注中 。 三、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正文及图表中所有正式引用的文献,必须在文后列出;且文后参考文献必须与文中的引用一一 对应 ,准确性请作者负责。 文后文献排列顺序应按中、中文译著、日、西文编排。 中文按第一作者姓氏的字母排序,日文按第一作者的姓氏笔画、西文按第一作者的姓氏字母排序。 请列出全部著者、作者姓名。西文期刊名缩写 ( 请登录我刊网站:友情链接( NCBI )查询 ) ,斜体。 西文作者的姓名写法:姓全拼,名首字母大写并连写。 连续编码期刊,不标注期号;非连续编码的期刊,需标注期号。 段落格式为悬挂缩进,缩进度量值为一个中文字符(两个英文字符)。

植物学文献综述

6 稿件格式 1 单位 使用 SI 或派生于 SI 的单位系统。 时间单位:天、秒、分钟、小时 ( 正文中用中文,表格中用 d 、 s 、 min 、 h) 2 缩写 为了使读者轻松阅读,减少重复,请在词语首次出现时,给出全称,圆括号中列出其缩写,其后均用缩写。 3 商业名 化学物质均用普通名,不用商业名。 4 拉丁名 除常用名(如水稻、拟南芥等)在题目中出现可以省略拉丁名外,其他用名首次出现时(题目、摘要、正文),均应写出英文名,圆括号中正确书写拉丁学名 ( 应包括属名、种加词 ) ,如: tobocco ( Nicotiana tabacum ) 。如无英文名,则只写拉丁名。 如出现品种名,请用单引号标示并在括号中注明其品种名全称(栽培品种的品种名全称表示为:种名 + 雅名)。 5 遗传学术语 应使用标准的遗传学术语。请参见 Trends in Genetics (Elsevier Science, 1998) 。 7 稿件组成 提交稿件时应按如下顺序:( 1 )标题页,( 2 )摘要和关键词,( 3 )正文,( 4 )致谢,( 5 )参考文献,( 6 )附录,( 7 )表(含表头和注释),( 8 )图和图注。 1 标题页 含( 1 )文章标题,( 2 )全部作者名,( 3 )完成单位名称,( 4 )通讯作者和写作作者的地址、电话、传真、和 E-mail 等联系方式。标题应短小精悍,含主要关键词,不含缩写词。 2 摘要和关键词 摘要中要概述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主要结论,特别要突出创新的结果。摘要中不要用缩写和标引参考文献。关键词 4-5 个,按英文关键词的字母排序,中文关键词调整为与英文关键词对应排序。 中文摘要 研究论文要求写成报道性摘要(突出论文的创新点);综述建议写成报道 — 指示性摘要;理论类论文和论坛摘要可以根据论文内容需要调整写作结构。研究论文中文摘要 400 字以内,其他栏目文章根据篇幅相应调整。 英文摘要 要求突出论文的主题和应用范围,充分反映并突出该研究的创新之处 , 字数 300 - 400 字。摘要内容包括研究背景、目的、方法和结论,不使用引文、图表和公式。 3 基金 省部级以上基金资助请注明基金名称及项目编号。 4 正文 一般应分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和讨论四个部分写作。 5 致谢 含对研究者和机构的感谢。 6 参考文献 本刊采用“著者出版年制”,只列出与本文有关的近期主要文献。作者应对所引文献的准确性负责。具体格式请参照网站介绍。 7 附录 置于正文后,以罗马数字编号并于文中提到,如果其不是由本文作者所做,请将附录作者名加在附录标题下。 8 表 表不是文章内容的简单复制,应力求准确完整和具有自明性,即在没有正文提示的情况下,读者单见此表即可理解其含义。表应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采用三线表,表中字号为 8 磅 。表题和表注中英文双释,单位括在圆括号中,表格内容仅用英文。所有缩写和所定义符号应在表注中予以说明,注解内容应用“;”隔开。 p 差异性检验应以 * 、 ** 和 *** 标注,统计指标如 SD 或 SEM 应在表头中写明。 9 图 图力求准确完整并有自明性。图应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图号在正文中也应连续出现。照片图应使用清晰的原照片,多个照片应制成图版。 图的大小分单栏 ( ≤ 8 cm ) 和通栏 ( ≤ 14 cm ) ,低于 300 dpi 的图片不能用于出版。多个照片应制成图版,图版内小图用大写英文字母连续编号,字号为 10 磅 。图版宽不超过 14 cm ,高 ( 包括图版说明 ) 不超过 21 cm ,图版在文中的位置用方框表示。线条图请用计算机绘制并请提供激光样,分辨率≥ 600dpi 。坐标图主线 ( 函数线 ) 粗 25 ~ 0 50 mm ,辅线 ( 坐标轴 ) 为主线的一半。图表中的文字以及图注的字号为 8 磅 。放大倍数应以 bar 的形式在图和图注中标明。调整后的图分辨率应在 300 ~ 396(pixels/inch) 之间,并存为 if 格式文件,彩色图以蓝绿、紫红、黄、黑为宜,不宜用红、绿、蓝,以更接近于印刷后的效果。 10 综述类文章图表中内容请用中文表述,化学合成途径中间产物以及不能用中文表达的情况例外;研究类文章图表中内容用英文表述。 2007 年《植物学通报》参考文献规范 一、关于标点符号的格式 所有中、英文文献中(包括文中对文献的引用)涉及的标点符号都使用英文标点符号。逗号、分号和圆点后加一个英文空格;年代的前括号前加一个英文空格。中文用宋体,英文用Arial字体。二、文中参考文献引用标准规范 文献引用格式为著者年代制。 中英文文献中只有一位作者的文献在文中的引用格式如下: (王晓刚, 2000), (Smale,2001) 或王晓刚(2000), Smale(2001) ;两位作者的文献在文中引用格式:如:(于江川和武维华, 1999),(Clough and Bent, 1998) 或于江川和武维华(1999), Clough 和 Bent(1998) ;有 3 位或 3 位以上作者的文献在文中的引用格式如:(王晓刚等, 2000), (Moore et , 2001) 或王晓刚等(1999),Moore 等(2001) 。 同一作者文献在文中同一处引用,不同的年代用逗号分开,并按年代由远及近的顺序排列,如 : ( 王晓刚, 1999, 2000, 2001) 。 不同作者文献在文中同一处引用,按年代由远及近的顺序排列,文献之间用分号隔开,如: ( 李荣等, 1985; 刘珈, 1990)。 未出版的会议论文 ( 集 ) 不能作为正式文献引用。未出版数据及个人信息的相关文献,请勿在文后列出。 博士学位论文不能作为正式文献引用,但可以脚注形式在其引用页面下方标出,引用处用 ①② 等以上标形式标出;硕士论文不作为正式文献引用,也不列在脚注中 。 三、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正文及图表中所有正式引用的文献,必须在文后列出;且文后参考文献必须与文中的引用一一 对应 ,准确性请作者负责。 文后文献排列顺序应按中、中文译著、日、西文编排。 中文按第一作者姓氏的字母排序,日文按第一作者的姓氏笔画、西文按第一作者的姓氏字母排序。 请列出全部著者、作者姓名。西文期刊名缩写 ( 请登录我刊网站:友情链接( NCBI )查询 ) ,斜体。 西文作者的姓名写法:姓全拼,名首字母大写并连写。 连续编码期刊,不标注期号;非连续编码的期刊,需标注期号。 段落格式为悬挂缩进,缩进度量值为一个中文字符(两个英文字符)。

1、首先确定是那种植物的花期。2、明确几个不同的调查地点。3、每个地点五点取样会随机取样,确定不少于5棵树。4、从芽体萌动时开始记录。5、特别注意记载:萌动期、膨大期、初花期、盛花期、谢花期。

植物文献综述

植物保护学报》是中国科协主管、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主办的一种综合性学术期刊 ,创刊于1962年,1986年挂靠在中国农业大学 。它始终坚持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开展学术交流,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服务" 的办刊宗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新闻出版方面的政策和法规,重视编辑出版方面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实施,并注意加强与国内外的信息交流。刊登了大量植物保护学科各方面,包括农作物病害、虫害、草害、鼠害、农药等,偏重应用或与应用联系较紧密的未曾发表过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及研究简报等。为传播科技信息、 推动我国的植物保护学科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植物保护学报》为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大16开,112页/期。本刊先后与国内外35个单位进行长期交换。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中心、中国科学院中国引文数据库、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高校期刊研究会等统计系统中均被列为核心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英国国际农业和生物中心的《国际生物农业数据库(CABI)》收录,同时被该中心的《Review of Agricultural Entomology》及《Review of Plant Pathology》收录,被国内《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农业科技文献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引文分析数据库(CSTPI)》、《中国生物学文摘 》、《中国农业文摘 -植物保护》、《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农业文摘 》、《棉花文摘 》、《水稻文摘》、《中国古生物文摘 》、《麦类文摘 》、《 茶叶文摘 》、《全国报刊索引--自然科学技术版》等收录。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所信息分析中心报告,本刊2003年度总被引次数583次 ,影响因子556 , 即年指标012 , 他引总引比950 ,基金和资助论文数所占比例95 ,各年指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本刊于1998年纳入中国科技信息网,即万方网络系统,进行网络服务。在中国科协第2届期刊评比中获优秀期刊三等奖,并获中国科协2003年度择优支持基础性和高科技学术期刊专项资助。

方位可以简单介绍一下,如果说该地交通非常便利,做多少多少公车可以到达,也可乘坐多少多少公车到达,从市区到那只需要几分钟这样的话,不是太复杂了?所以,只需要简单的说坐公车就可以到达,这样不是简单点,让大家看了一目了然~~

将信箱发给我。yctu_,5分还叫重赏????

1、首先确定是那种植物的花期。2、明确几个不同的调查地点。3、每个地点五点取样会随机取样,确定不少于5棵树。4、从芽体萌动时开始记录。5、特别注意记载:萌动期、膨大期、初花期、盛花期、谢花期。

  • 索引序列
  • 植物学综述论文
  • 植物综述论文
  • 植物学论文综述范文
  • 植物学文献综述
  • 植物文献综述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