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新农村建设杂志社

新农村建设杂志社

发布时间:

新农村建设杂志社

《新农村》杂志投稿邮箱。

让专业代理给你发表么,公务员之家网站可以发表的

这个刊物应该是可以的 刊名:《人文社科论坛》   英文名: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Forum   主管:北京人文社科研究院   主办:人文社科论坛杂志社   国内统一刊号:CN 43-1519/N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290-2598   邮发代号:8-519   出版:中国计量出版社   创刊年:1996年   本开:大16开   语种:中文   刊期:月刊   发行总代理:中国报刊发行局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信箱:   定价:00元(RMB)每期   订阅:邮局订阅   补充说明:凡在《人文社科论坛》杂志上发表文章的作者,杂志出刊后即赠1册样刊!

看发的是什么级别的期刊。建议还是先写好了文章,再去选择期刊。

新农村建设杂志

《华北农学报》(双月刊)《农业现代化研究》《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双月刊)《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双月刊)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要有好政策,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好政策必须要有好的党组织和党员队伍来执行。因此,全面新农村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和党员队伍的作用。这个作用,在政治上表现为先锋模范作用,在发展经济上表现为带领和带头作用。当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部分农村党员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发生了深刻变化,如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体现农村党员的先进性就成为一个重要而紧迫的问题。从实际情况看,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农村广大党员干部思想解放的促进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市场观念、效益观念、竞争观念、科技观念等在头脑中日益强化,并在具体的生产和生活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1、迷失性。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各种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电脑甚至广告等现代传播媒介迅猛发展,使我们对全世界的整体状况和发展趋势有了更加清楚的了解。透过这些媒介,我们可以引进和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科技成果和管理思想,这是积极的一方面。但同时也为一些消极东西的进入提供了条件和渠道。加上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各种深层次的矛盾不断出现,个别党员干部对这些缺乏正确的理解和认识,思想上产生了迷茫和各种认识上的误区。有的农村党员认为搞市场经济就是讲经济效益,用不着再强调什么政治,只要把经济搞上去,就什么事情都做好了,极个别党员甚至理想信念发生动摇。思想上的迷失性,导致了行为上的无原则性。有的党员精神空虚,无所寄托,迷恋于“××××××”的歪理邪说之中;还有极个别的成为金钱、美色、权欲的俘虏。 2、不适应性。部分党员面对市场经济的大潮,茫然不知所措,缺乏驾驭市场的能力和带领农民致富的本领。如一些农村党员干部对市场经济的特点、运行规律了解不清楚,特别是在生产的手段和经营的方式上表现出了很强的不适应性,还习惯于传统的农业生产和落后的营销方式。对如何搞市场农业、现代农业,尤其是利用网络、信息等现代技术,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更是一窍不通,根本谈不上在农民致富中发挥带头作用。 一是加强党的领导,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二是狠抓农村普法教育,不断提高农民法律素质,培育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充分利用骨干培训、新闻媒体、法律工作者以案说法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广泛宣传,提高农民的法律素质,增强依法办事和参与村务管理和监督的能力。三是实行村民自治,规范建章立制。按照“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原则,让群众自我教育,干部自我约束。以村务大事民主决策制度为突破口,解决农村热点、难点问题,从而提高农民参与村务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行使法律法规赋予的民主权利,制定出切合实际、操作性强的工作规范。四是加强综合治理,维护农村社会,经济稳定。要加大对农村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打击力度。要齐抓共管,共创共建,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搞好农村综合治理,维护农村社会、经济稳定。五是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强化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把阶段性集中整治与日常性管理结合起来,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开展各项积极向上的群众评比活动,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促进新农村建设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8、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强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农民素质。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育工作的资金投入,对农民进行多方面的培训,一是面对市场为农民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使他们能够掌握新技术,了解新信息,增强致富发展的本领;二是法律知识培训,通过学习法律知识,真正达到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六、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的先进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新农村建设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要有好政策,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好政策必须要有好的党组织和党员队伍来执行。因此,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和党员队伍的作用。这个作用,在政治上表现为先锋模范作用,在发展经济上表现为带领和带头作用。当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部分农村党员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发生了深刻变化,如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体现农村党员的先进性就成为一个重要而紧迫的问题。从实际情况看,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农村广大党员干部思想解放的促进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市场观念、效益观念、竞争观念、科技观念等在头脑中日益强化,并在具体的生产和生活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2-8439 国内统一刊号:CN11-4418/TU已被收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已被收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2-8439 国内统一刊号:CN11-4418/TU “政策文件”栏目——第一时间发布政府相关部门关于城镇建设方面的文件指示;“新闻直击”栏目——集中报道城镇发展建设过程中最新热点话题、专家观点、各地资讯、工作成果等相关资讯;“小城镇建设纪实”栏目——各省各地城镇发展建设成果纪实报道;“规划前沿”栏目——以规划师的视角探讨规划前沿热点话题;“城镇化研究”栏目——城镇化进程中热点问题成果、经验交流的平台;“城镇规划”栏目——聚焦城镇规划的重要意义,探讨解决规划设计相关问题的办法,交流项目设计经验,以及优秀设计案例展示;“新农村建设”栏目——探讨十一五规划背景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果与经验;“产业与发展”栏目——共同探讨交流城镇一体化进程中城镇经济、产业发展热点问题与成果经验;“生态城镇”栏目——集中关注城镇发展建设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环保技术及材料的应用等相关话题;“小城镇旅游”栏目——把握城乡经济融合背景下的小城镇旅游产业发展的意义及其经验、态势;“历史文化村镇保护”栏目——在严峻迫切的背景下,探讨我国历史古镇村保护的重要意义、方法及其成果经验;

中国农业科学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中国棉花种子

新农村建设杂志官网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要有好政策,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好政策必须要有好的党组织和党员队伍来执行。因此,全面新农村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和党员队伍的作用。这个作用,在政治上表现为先锋模范作用,在发展经济上表现为带领和带头作用。当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部分农村党员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发生了深刻变化,如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体现农村党员的先进性就成为一个重要而紧迫的问题。从实际情况看,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农村广大党员干部思想解放的促进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市场观念、效益观念、竞争观念、科技观念等在头脑中日益强化,并在具体的生产和生活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1、迷失性。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各种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电脑甚至广告等现代传播媒介迅猛发展,使我们对全世界的整体状况和发展趋势有了更加清楚的了解。透过这些媒介,我们可以引进和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科技成果和管理思想,这是积极的一方面。但同时也为一些消极东西的进入提供了条件和渠道。加上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各种深层次的矛盾不断出现,个别党员干部对这些缺乏正确的理解和认识,思想上产生了迷茫和各种认识上的误区。有的农村党员认为搞市场经济就是讲经济效益,用不着再强调什么政治,只要把经济搞上去,就什么事情都做好了,极个别党员甚至理想信念发生动摇。思想上的迷失性,导致了行为上的无原则性。有的党员精神空虚,无所寄托,迷恋于“××××××”的歪理邪说之中;还有极个别的成为金钱、美色、权欲的俘虏。 2、不适应性。部分党员面对市场经济的大潮,茫然不知所措,缺乏驾驭市场的能力和带领农民致富的本领。如一些农村党员干部对市场经济的特点、运行规律了解不清楚,特别是在生产的手段和经营的方式上表现出了很强的不适应性,还习惯于传统的农业生产和落后的营销方式。对如何搞市场农业、现代农业,尤其是利用网络、信息等现代技术,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更是一窍不通,根本谈不上在农民致富中发挥带头作用。 一是加强党的领导,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二是狠抓农村普法教育,不断提高农民法律素质,培育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充分利用骨干培训、新闻媒体、法律工作者以案说法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广泛宣传,提高农民的法律素质,增强依法办事和参与村务管理和监督的能力。三是实行村民自治,规范建章立制。按照“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原则,让群众自我教育,干部自我约束。以村务大事民主决策制度为突破口,解决农村热点、难点问题,从而提高农民参与村务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行使法律法规赋予的民主权利,制定出切合实际、操作性强的工作规范。四是加强综合治理,维护农村社会,经济稳定。要加大对农村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打击力度。要齐抓共管,共创共建,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搞好农村综合治理,维护农村社会、经济稳定。五是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强化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把阶段性集中整治与日常性管理结合起来,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开展各项积极向上的群众评比活动,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促进新农村建设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8、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强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农民素质。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育工作的资金投入,对农民进行多方面的培训,一是面对市场为农民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使他们能够掌握新技术,了解新信息,增强致富发展的本领;二是法律知识培训,通过学习法律知识,真正达到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六、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的先进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新农村建设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要有好政策,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好政策必须要有好的党组织和党员队伍来执行。因此,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和党员队伍的作用。这个作用,在政治上表现为先锋模范作用,在发展经济上表现为带领和带头作用。当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部分农村党员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发生了深刻变化,如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体现农村党员的先进性就成为一个重要而紧迫的问题。从实际情况看,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农村广大党员干部思想解放的促进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市场观念、效益观念、竞争观念、科技观念等在头脑中日益强化,并在具体的生产和生活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1] 刘彦随中国新农村建设创新理念与模式研究进展[J]地理研究,2008,27(2):479-480 [3] 陈昭玖,周波, 唐卫东, 等韩国新村运动的实践及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J]农业经济问题,[6]李宾,张象枢基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农村环境问题成因研究[J]生态经济2012(04):77-79[7]陈芳湖南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基本问题及其特色研究04:[8] 周强。推进“四化两型” 建设加快湖南科学发展[J]。求是,2011(16),23-25 [11] 秦晓薇,朱天舒韩国新村运动与我国统筹城乡发展之比较学术交流2012(07):81-84 [13]黄莉浅析台湾地区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经验及其启示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1(01):17-20 [15]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验[J]小城镇建设,2005,(12):16-21 [16]赣州新农村建设启示录[J]建设科技,2006(l): [18]陈锡文,如何突破农村发展瓶颈农业•农村•农民2007(01)

我国农村法治的困境与解决方略研究  [摘 要] 农村法治在我国法治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法治是需要法治基础的,对法律基础的再认识是我们推演农村法治困境的前提;多年来农村与城市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的差别决定和影响着中国法治建设的二元状态。鉴于我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国家、农村人口众多和农村社会主体法治意识不强等原因,农村法治在社会整体转型的特殊时期面临着法治困境,需要我们从整体性和差异性着眼探寻现代农村法治的建立,找出现代农村法治的解决方略,以期建立现代整体法治社会。  [关 键 词] 农村法治 困境分析 方略 维护机制  法治,是一种治国模式、治国方略,实指“依法而治”、“法律至上”。这种“法律至上”的观念在中世纪就已提出,其对现代社会发展具有极为深刻的意义。我国虽在先秦时期由法家提出过“依法治国”,但根深于国民中的传统人治意识与现代意义上的法治有相当大的差别。实现法治,特别是农村法治,需要良好的外部资源,并需要进行多重的整合。农村法治,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法治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焦点。在我国,要摒弃千余年封建“人治”思想的影响,实现由“乡士社会”向“法治社会”的转变,没有农村法治的系统推进和整体实现是不可能的,农村法治是我国法治实现的基础。  一、现状剖析:我国农村法治现状的理性思考  由于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治理结构,我国法治在城市和农村的外延资源不尽相同,我们需要在法治整体性的基础上,区别认识其各自特殊性。农村是人们最基本生活资源的终极来源地,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我国农村面积占全国领土的90%,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0%以上,等等特殊性可以看出农村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可以看出如果没有我国农村这个最大社会区域的法治化也就没有整个国家的法治化。因此,对农村法治现状的分析是农村法治走出困境的基础性工作。法治是国家严格依法治国所形成的理想状态,是法律在国家领域内和国家意义上的现实化。法治社会是法治国家基础上所追求的一种理想社会状态,它需要相应的基础:主体意识、经济基础、民主政治、现代文化、社会和谐等。我们分析农村法治现状也要从这几个相关方面入手。  第一,农民法治主体的不足——农村法治的主体障碍。法治主体是实行法治必需解决的理论与实践前提。在民主政治国家,法治的主体只能是人民。就我国而言,法治的主体只能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农村,就是广大农民。农民是中国社会最大的群体,是中国法治主体的基础。作为法治主体的农民存在的不足,已成为农村法治推进的阻碍因素。  1.农民法律意识的淡薄。农民的法律意识是其关于法律的心理、知识、观念和思想的总和,体现其对法律现象的认知与评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法律意识的增强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没有形成合理的正相关关系。一些地区农民法律意识没有随经济的增长和我国立法步伐的加快而明显增强,表现于农民对权力的崇拜、权利义务的模糊、主体意识的淡漠和法律知识的缺乏等。当自身权利被侵害时,要么浑然不知,以“法盲”、“法愚”的形态展现于社会;要么屈从于权威,忍气吞声;要么置法律规定而不顾,“以暴制暴”。“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往往成为法律工作者给农民“法肓”的真情告白。农民法律意识是农民法律行为的直接支配因素,是法治舆论力量的基本来源。其法律意识的状况已成为农村法治进程的硬约束。  2.农民法律知识的缺乏。法律知识就是法治力量。法治化过程中,在预先的良法规范下人们对法律知识掌握的多少,既影响对自己权利合法维护,又影响自己对法律的遵守。农民法律知识的缺乏不仅严重影响其法律意识的增强,而且严重影响其行为。农民依赖于各类权威的维权活动模式与信任法律权威所要求的现代法律裁决方式迥然不同。农民很少知道自己的权利;在对权利义务系统的理解中,义务是主词,少有权利的知识和观念,“权大于法”是农民心中的“图腾”,他们往往感到需要“关系”、“金钱”和“权力”,不需要法律,视法律为外物,崇尚“无讼有德”,无视或排斥法律权威。现实生活中,才会出现刑事案件也会有“和解”或用“族规”解决的情况,才会出现“相信权力”而“不相信法律”的现象。农民法律知识的缺乏,使农村宗法势力有了生存空间,强化了农村法治的障碍。  3.农民法律能力的不强。农民法律能力是指农民运用法律  baidu  重影响其法律意识的增强,而且严重影响其行为。农民依赖于各类权威的维权活动模式与信任法律权威所要求的现代法律裁决方式迥然不同。农民很少知道自己的权利;在对权利义务系统的理解中,义务是主词,少有权利的知识和观念,“权大于法”是农民心中的“图腾”,他们往往感到需要“关系”、“金钱”和“权力”,不需要法律,视法律为外物,崇尚“无讼有德”,无视或排斥法律权威。现实生活中,才会出现刑事案件也会有“和解”或用“族规”解决的情况,才会出现“相信权力”而“不相信法律”的现象。农民法律知识的缺乏,使农村宗法势力有了生存空间,强化了农村法治的障碍。  3.农民法律能力的不强。农民法律能力是指农民运用法律知识,借助法律制度维护自己权利,履行法定义务,实现自己利益的能力。如果说农民法律知识改变农民法律命运的话,那么农民法律能力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农民法律命运。“书本的死法”要变成“现实中的活法”,需要法治主体在现实中很好地运用法律。农民法律能力不强集中地表现于法律意识淡薄导致的漠视法律、法律知识缺乏导致的无视法律和法律实践的缺乏导致害怕法律。

新农村建设杂志投稿

让专业代理给你发表么,公务员之家网站可以发表的

农业类从业人员在晋级时需要在期刊发表论文,而大多数的农业作者对于期刊级别,期刊种类知识掌握的并不牢靠,如果选择的期刊有误,可能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最终也达不到自己的相关要求,下面学术堂对于较为容易发表见刊的农业类刊物汇总,希望对大家有所益助   《南方农机》(省级)  《南方农机》杂志创刊于1970年,面向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半月刊,大16开该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江西省农业厅主管、江西省农业机械化管理局指导、江西省农业机械研究所主办、中国农机化研究院指导的期刊  主要栏目:农机要闻、专家讲座、南方论坛、产业观察、农机人物、信息荟萃、农机化研究、农业装备研发、农业装备维护、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经济研究、车辆与动力工程、机电技术应用、机电设备管护、机电教育创新等  主管单位:江西省农业厅  主办单位:江西省农业机械研究所  国内统一刊号:CN 36-1239/TH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3872  知网、万方、维普全文收录   《农家参谋》(省级)  《农家参谋》创刊于1983年,该刊物的办刊宗旨是:"面向农村,立足农业,服务农民,宣传普及科学技术,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为振兴农业和农村经济服务",其业务范围有"杂志的出版与发行、广告发布、农村科技新成果与新品种示范推广、科技人员培训与科技信息咨询"走出了一条"技术与信息并重、普及与提高结合、实际与实效相济"的办刊之路,其多姿多彩的内容,独特的视角和令人耳目一新的市场发展策略,已产生了震撼农业、农村、农民的社会影响力  主要栏目:基层教育;农业建设;乡镇经济;乡村医疗;农业水利;科技研究  主管单位: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国内统一刊号:CN 41-1229/N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3-5494  知网全文收录   《现代园艺》(省级)  《现代园艺》杂志创刊于1978年,该刊以"推广和普及先进实用的田间栽培技术"为办刊宗旨向读者报道推荐中国国内外良种良法、科技动态,为三高农业和城乡园艺产业化发展,为农民增收致富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社会效益、舆论导向、读者需求放在突出位置上,为各地园艺工作服务  主要栏目:产业论坛、试验研究、良种推介、实用技术、绿色植保、经验交流、城镇绿化、综合科技等  主管单位:江西省农业厅  主办单位:江西省经济作物局、江西省双金柑桔实验站  国内统一刊号:CN 36-1287/S  国际标准刊号:1006-4958  邮发代号:44-114  知网、万方、维普、龙源全文收录   《南方农业》(省级)  《南方农业》杂志创刊于2007年,该刊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反映创新性农业应用基础研究和新技术,传递农业前沿技术研究信息、报道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为重庆及整个南方的农业科研、技术交流和农业发展服务  主要栏目:栽培与植保、园林花卉、农业经济、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生理生化、动物科学、农业教育、农业机械、农业气象、农业财会、农田水利、农业信息化、遗传育种、品种选育、土壤农化等  主管单位:重庆市农业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国内统一刊号:CN 50-1186/S  国际标准刊号:1673-890X  知网、龙源全文收录

科学统筹 和谐发展  努力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途径  按照中央、省、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白沟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根据市场经济的灵活性、多样性与分散性,始终贯穿“宜商则商、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因地制宜、协调科学发展”的主线。把转化农民心态与加速白沟的区域经济发展进程相结合;把农民可持续增收与减少农民相结合;把减少农民与打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相结合;把拓展就业与自主创业相结合。不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增强农民的发展意识、效率意识、竞争意识。促使农民旧有的小农意识转化为商人意识,农民心态转化为市民心态,形成了人人思创业、户户谋发展的局面。  一、政府的作用主导着白沟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是无形之手,政府是有形之手。白沟将政府的有形之手与市场的无形之手有机结合,运用规划布局、划行归市、利益再分配等手段,使政府对市场的主导方式更加有效,引导方法更加灵活,辅导措施更加系统,服务内容更加专业,从而使政府与市场形成巨大的合力,牢牢把握住了白沟的发展方向。为此,白沟政府将自己在发展中的作用定位于:主导、辅导、引导与服务并重。  在安全稳定中政府强化了主导作用。针对白沟产业的特点,制定、颁布安全防范体系,这套体系包括:①完善职能,成立安监稳定办公室,实现了安全生产管理的规范化;②明确岗位责任,严格落实奖惩;③推行市场准入制度,全程监控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④加强档案管理,实施重点监控;⑤加强安全教育,实行人性化管理;⑥推出“一体四防”制度,自上而下形成了严密的防控网络。从而在涉及安全稳定的突发事件中政府始终占据了主导地位。  在思想进化中强化政府的辅导作用。①创新机制。面对着大量繁重的发展稳定工作和社会各项事业,推出实行了“六用五定”工作法,“六用”即:用机制促人,用制度管人,用精神育人,用感情感人,用待遇留人,用廉洁律人;“五定”即:定任务、定责任、定标准、定时限、定奖惩。②创新体制。面对着特殊的急难险重的任务,提出并实践着部门因需而设,人员以量定岗;③创新文化。昨天的文化是今天的财富,今天的文化是明天的经济。针对目前白沟的民营企业:经验决策多,科学决策少;日常管理多,战略规划少;传统管理多,现代管理少的“三多三少”问题,聘请专家教授有针对性的进行全方位、多渠道、立体式的培训,从而在根本上进化了白沟人的经营心态与发展思维。  在投资建设中强化政府的引导作用。白沟在市场发展中以规划、政策引导企业投资、建设,提出“四放”原则:在市场准入上放得更开;在经营领域上放得更宽;在经营方式上放得更活;在注册条件上放得更松。对凡是到白沟投资的中外客商,一律做到“四个一样”:环境一样宽松,政策一样优惠,困难一样帮助,服务一样到位。由于政府的前期规划引导、政策扶持,使白沟实现了有效的市场资源配置,避免了重复建设。  在整体运营中强化政府的服务作用。白沟镇党委、政府在宏观上,依法实施社会监督,兴办公共事业,提供公共服务,放手发展市场经济、拓展多种经营、强化比较优势。在微观上,肯定民办、民营、民有、民享的自发发展秩序。从而以更宽松更和谐的发展环境激活了民间富余资本,充分调动起了全民创业的积极性,使白沟形成了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市场繁荣、富民优先的经济发展新格局。白沟经济也由此进入了四个集中(人口向镇区集中、企业向工业区集中、耕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民宅向居住新区集中)、三个提高(提高经济质量、提高全民素质、提高城市品位)的高速发展快车道。  二、白沟模式是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就农村工作抓农村工作。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是一项系统的“治穷工程”,核心是农民的可持续增收问题。如果农民持续增收乏力,不能摆脱贫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因此,白沟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将区域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依靠“商业化”的商业带动、“工业化”的工业带动和“城市化”的服务业带动,拓展农民的增收渠道,用白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民的可持续增收。  在“商业化”方面,我们突出商业带动。以“以商建镇”为中心,优化箱包、服装商业主体,以“十城”的运营为依托,划行归市、品牌经营、规模带动为基础,“五统一”模式为支撑、低价位竞争为目标、建设“购物天堂”为目的,强化白沟商业的“辐射拉动”与“吸附聚集”作用,实现白沟“大市场带动大工业”的战略目标。以白沟商业的大发展带动农民边农边商、弃农经商,为农民经商所需的原始资本积累与非农性收入的可持续增长提供了一条便捷的途径。  在“工业化”方面,我们突出工业带动。以“兴工强镇”为中心,工业区、工业城为基础,实施先市后厂、产业集聚、前店后厂、叫响白沟制造和白沟品牌四大方略,优化生产资源、整合市场资源。引导商业富余资本进入工业,吸引农民边农边工、弃农从工,对农民进行专业的技能培训,为农民向职业化工人转变提供了先决条件。通过“四高”,即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投入、高质量生产、高素质人才建设,强化了农民的职业化工人意识,促进了农民向工人的转化,从而进化了白沟工业的生产、管理、创新以及营销能力,提升了白沟工业进军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完成了“大工业支撑大市场”的战略布局。  在“城市化”方面,我们突出品牌带动。以“品牌立镇”为中心,将白沟的物流品牌、商城品牌、企业品牌、商品品牌相结合,打造白沟的区域品牌。以白沟硬环境与软环境的持续优化为依托,兴商促工、优工强市、商工联合、提升品牌,以市为主体、城为载体、人为本质、利为核心,物流、餐饮、商贸、仓储以及交通运输等服务业为主体进一步吸收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的非农性收入,进一步加速白沟的城市化进程,从而在根本上解决了制约新农村建设中人口分流、增收多元的问题。  据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05年,白沟城镇常住人口从1980年的2万多人增至10万多人,有5万农村人口转为城镇居民。白沟农民人均纯收入8800元,平均户有电话5部,彩电5台,摩托车1辆,各种机动车8辆,全镇存款余额15亿元,基本达到了城市居民生活水平。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我们把转化农民心态与加速白沟的区域经济发展进程相结合,优化经营环境、强化竞争意识、拓展经营活力、激发市场潜能、提供交易平台、打造赢利商圈、实现优胜劣汰、力推增收多元。将农民可持续增收与减少农民相结合;将减少农民与打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相结合;将拓展就业与自主创业相结合。不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增强农民的发展意识、效率意识、竞争意识。促使农民旧有的小农意识转化为商人意识,农民心态转化为市民心态。从而形成了目前白沟独特的人人思创业、户户谋发展的局面。  白沟用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将旧有的农民增收问题以输血为主转化为输血与造血并重,并最终达到了以自身造血为主,从而在根本上解决了农民的可持续增收问题。彻底改变了农村旧有的“三个月种田、三个月过年、三个月游闲、三个月耍钱”的风俗陋习,提升了道德规范,净化了社会风尚。  以转化农民意识、提高农民素质为主旨,白沟走出了一条加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途径。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因地制宜,不搞花架子  在实施白沟“先商业化——再工业化——最终实现城市化”的整体发展战略中,白沟政府没有采取“一刀切”的一般化处理手段,而是根据市场经济的灵活性、多样性与分散性。始终贯穿着一条“宜商则商、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因地制宜、协调科学发展”的主线。  比如仁合庄村,南依津保路,交通运输便捷,商业经营的区位优势明显。自2003年,政府规划建设了服装城以来,以服装城为基点——向北延伸,2004年,政府又规划建设了五金皮革城、国际箱包城、服饰辅料城,从而使仁合庄成为一个功能完善、吸附力强、优势各异,却又相互融合的商业圈。  白沟的“大商业化”发展以及“大城市化”布局,使仁合庄仅仅以360亩闲置多年的沙荒地为投入,就成为了白沟经济、文化与商贸中心,并完成了集体经济的积累壮大与农民生活的不断提升。  在服装城整体建设中,仁合庄以土地入股,不但获得了服装城60%的经营收益权,而且获得了价值3200万元的商品房补偿,这些商品房每年的租金收益超过200万元。由于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及资金收益的不断积累,2005年,在政府的统一规划下,由仁合庄出资建设了服饰辅料城,产权全部归仁合庄集体所有,每4个村民不花一分钱便可分到一套门店,价值40万元,每年租金超过3万元。随着各商城招商、启动和良性运营,租金收益不断攀升,不仅增强了仁合庄村集体经济实力,而且确保了失地农民收入的可持续增长。  来远村,毗邻白沟市场,以白沟箱包交易城、国际箱包城为依托,大力发展箱包制造业。随着白沟综合治理的实施,优化环境的到位,白沟箱包业获得了日新月异的高速发展。在白沟“大市场带动大工业、大工业支撑大市场”的整体思路引导下,来远村以500亩沙荒地作为投入,由政府统一运作建成了白沟现代化工业区,不但引来了一大批中外知名企业,激发了白沟箱包制造业的活力,而且使进驻工业区的来远村箱包制造企业也达到了进化提升的目的。  工业区的建设不只为白沟的商业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而且为来远村提供了箱包产业进档升级的契机和农民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在集体经济获得极大提升的前提下,来远村投资3000多万,筹建了占地130亩的来远小区,也是不花一分钱给每4名村民分配一套带院的二层楼房,价值20多万元,每年租金2万元,也有效解决了失地村民的可持续增收问题。  在宜农则农方面,白沟以农业实现产业化为目标,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确定了龙头带动,基地拉动,品牌促动的发展战略,按照“一林、二养、三菜、四粮”的发展思路,重点建设了夕阳红第三核桃园,牡丹观光园,保定交通局千亩育林基地,充分发挥了龙头示范和带动作用,并依托白沟镇农业科技综合服务中心,实行“四个一”即:一个产业制定一个发展规划,培植一个龙头企业,推广一套实用技术,明确一套扶持办法,在全镇形成几村一业的区域化发展格局。比如高桥村始终坚持走“以商养工、以工养农”的道路,从未放松过农业生产。占地1000亩的农场内分为果园区、农作物区,每年就可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20多万元,而位于高桥村北面的白沟外向型经济龙头企业保定新高食品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基地+农村专业生产合作社”的经营模式,一头连着广阔的国内、国际市场,一头连着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在大力发展果品蔬菜加工出口项目,带动优势高效种植业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了对高桥村及周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为高桥村及周边村街农民收入的可持续增长提供了保证。  通过“先商业化—再工业化—最终实现城市化”的战略规划,以及“宜商则商、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因地制宜、协调科学发展”的战略实施,使白沟按“民主商议、引导扶持、突出特色、量力而行、注重实效”的新农村建设要求,基本达到了“农业产业规模化、农村生活城市化、农民收入多样化”的新农村建设目标。

这个刊物应该是可以的 刊名:《人文社科论坛》   英文名: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Forum   主管:北京人文社科研究院   主办:人文社科论坛杂志社   国内统一刊号:CN 43-1519/N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290-2598   邮发代号:8-519   出版:中国计量出版社   创刊年:1996年   本开:大16开   语种:中文   刊期:月刊   发行总代理:中国报刊发行局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信箱:   定价:00元(RMB)每期   订阅:邮局订阅   补充说明:凡在《人文社科论坛》杂志上发表文章的作者,杂志出刊后即赠1册样刊!

新农村建设杂志电子版

来稿要求: 一、稿件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数据准确、逻辑严谨、文字通顺。二、论文2500-5000字符数为宜,来稿请使用word排版,并请注明作者姓名、单位、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电子信箱等。三、论文的基本要素齐全,文章标题、作者单位(全称)、作者姓名、作者简介(出生年月、性别、籍贯、职称、学位及研究方向等),不需要摘要,关键词等信息。四 、所投稿件请保证文章版权的独立性,无抄袭、署名排序无争议、文责自负,请勿一稿多投投稿信箱: 文章《电子版》发信箱审稿,在一周左右回复。

我有一篇在农村实施饮水安全项目经验浅谈的论文,不知如何在《新农村》杂志社投稿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要有好政策,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好政策必须要有好的党组织和党员队伍来执行。因此,全面新农村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和党员队伍的作用。这个作用,在政治上表现为先锋模范作用,在发展经济上表现为带领和带头作用。当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部分农村党员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发生了深刻变化,如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体现农村党员的先进性就成为一个重要而紧迫的问题。从实际情况看,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农村广大党员干部思想解放的促进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市场观念、效益观念、竞争观念、科技观念等在头脑中日益强化,并在具体的生产和生活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1、迷失性。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各种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电脑甚至广告等现代传播媒介迅猛发展,使我们对全世界的整体状况和发展趋势有了更加清楚的了解。透过这些媒介,我们可以引进和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科技成果和管理思想,这是积极的一方面。但同时也为一些消极东西的进入提供了条件和渠道。加上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各种深层次的矛盾不断出现,个别党员干部对这些缺乏正确的理解和认识,思想上产生了迷茫和各种认识上的误区。有的农村党员认为搞市场经济就是讲经济效益,用不着再强调什么政治,只要把经济搞上去,就什么事情都做好了,极个别党员甚至理想信念发生动摇。思想上的迷失性,导致了行为上的无原则性。有的党员精神空虚,无所寄托,迷恋于“××××××”的歪理邪说之中;还有极个别的成为金钱、美色、权欲的俘虏。 2、不适应性。部分党员面对市场经济的大潮,茫然不知所措,缺乏驾驭市场的能力和带领农民致富的本领。如一些农村党员干部对市场经济的特点、运行规律了解不清楚,特别是在生产的手段和经营的方式上表现出了很强的不适应性,还习惯于传统的农业生产和落后的营销方式。对如何搞市场农业、现代农业,尤其是利用网络、信息等现代技术,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更是一窍不通,根本谈不上在农民致富中发挥带头作用。 一是加强党的领导,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二是狠抓农村普法教育,不断提高农民法律素质,培育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充分利用骨干培训、新闻媒体、法律工作者以案说法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广泛宣传,提高农民的法律素质,增强依法办事和参与村务管理和监督的能力。三是实行村民自治,规范建章立制。按照“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原则,让群众自我教育,干部自我约束。以村务大事民主决策制度为突破口,解决农村热点、难点问题,从而提高农民参与村务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行使法律法规赋予的民主权利,制定出切合实际、操作性强的工作规范。四是加强综合治理,维护农村社会,经济稳定。要加大对农村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打击力度。要齐抓共管,共创共建,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搞好农村综合治理,维护农村社会、经济稳定。五是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强化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把阶段性集中整治与日常性管理结合起来,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开展各项积极向上的群众评比活动,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促进新农村建设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8、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强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农民素质。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育工作的资金投入,对农民进行多方面的培训,一是面对市场为农民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使他们能够掌握新技术,了解新信息,增强致富发展的本领;二是法律知识培训,通过学习法律知识,真正达到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六、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的先进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新农村建设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要有好政策,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好政策必须要有好的党组织和党员队伍来执行。因此,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和党员队伍的作用。这个作用,在政治上表现为先锋模范作用,在发展经济上表现为带领和带头作用。当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部分农村党员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发生了深刻变化,如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体现农村党员的先进性就成为一个重要而紧迫的问题。从实际情况看,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农村广大党员干部思想解放的促进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市场观念、效益观念、竞争观念、科技观念等在头脑中日益强化,并在具体的生产和生活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 索引序列
  • 新农村建设杂志社
  • 新农村建设杂志
  • 新农村建设杂志官网
  • 新农村建设杂志投稿
  • 新农村建设杂志电子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