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关于对外贸易的论文5000字

关于对外贸易的论文5000字

发布时间:

关于对外贸易的论文5000字

建议写第四个题目,这种战略性研究论文,只需要将一些国际形势做做分析,然后再以具体的案例来辅助说明,基本上就能够写出一篇比较好的学术论文,一般要求5000字数应该是中文核心级别的论文吧,要不然就是CSCD,建议你百度下:普刊学术中心,很多关于论文的写作教程。如果你想发EI级别的文章,也可以百度下:EI学术会议中心,专门做EI会议论文的

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中国自2005年7月21日实行新一轮的人民币汇制改革以来,人民币一直处于升值的状态,对中国的外贸经济存在着多方面的影响。本文主要概述了人民币升值以后对我国外贸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以及升值以来中国外贸的现状。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一直保持高速增长,而且连年保持着贸易顺差,这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但也使我国与主要贸易国的贸易摩擦不断增加。人民币汇率升值以后,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存在着各种影响,外贸经济也不例外,人民币的升值将对我国外贸进出口的总额及其结构产生一系列影响。 一、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外贸的积极影响 有利于进口成本的降低 人民币升值以后,进口商品的价格将会发生相同幅度的下降,降低我国进口商品的成本和在进口环节支付的费用。我国进口依存度较高的行业主要有石油、天然气、钢铁、航空、电力设备等,人民币升值将使大宗交易的进口成本降低,进而改善相关行业的赢利状况,对经济建设非常有利。 有利于推动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 长期以来我国的外贸增长方式靠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经济效益非常低下。人民币升值将激励出口企业更多地依靠技术进步和提高附加价值,而不是低价竞销占领市场。一些只靠低成本竞争,技术含量低,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可能因为人民币升值被挤出市场。从长远看,人民币升值有助于我国外贸增长方式从原来的粗放型转向高质量和高效益的集约型,这会带来出口结构的改善,激励企业技术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 有利于改善贸易条件 贸易条件=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贸易条件的改善意味着同等数量的商品出口可以换回更多的进口商品。我国虽然每年的贸易顺差很大,但由于出口商品价格不断下降而导致贸易条件持续恶化,需要出口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才能换回少量的国外高科技产品或稀缺资源。人民币升值以后,出口产品的价格相对提高,就可以用较少的出口产品换回本国所需要的各种产品。出口利润不断增加,就可以改善我国目前的贸易条件。 有利于推动部分出口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人民币升值以后,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成本就会相应提高。但沿海地区投资成本升高以后,一些跨国公司不一定就会撤出中国。为了降低成本,他们有相当一部分可能会转向中西部城市和地区发展。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近年来已经有了显著改善,完全可以承接这种产业转移,有利于中国经济未来几年更平衡的发展。 有利于缓解贸易摩擦 我国自1994年外汇改革以来,对外贸易连年顺差,就2004一年,我国的外贸总额为11 547亿美元,贸易顺差达到8亿美元。连年的顺差导致中国与各个贸易伙伴的摩擦日益增加,特别是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加大。人民币升值可增加我国的进口总额,从而有利于减少贸易顺差的数值。低价竞销和出口受到抑制,放慢出口,增加进口,有利于减弱我国贸易顺差不断扩大势头,减少一些贸易伙伴对我国进行保护主义贸易攻击的借口。人民币的适当升值,有助于缓和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关系,减少经贸纠纷,促进我国经济和贸易的和谐发展,创造和保持更加平稳的贸易环境。 有利于中国企业“走出去” 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的成本相对来说比以前下降,这使得他们能以较低的成本在国外建立跨国公司。根据投资地的区位优势充分利用全球资源,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实现规模经济,建立全球性的生产、营销网络。所以有利于中国企业更好地“走出去”,造就出中国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 二、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外贸的消极影响 削弱我国外贸出口增长 人民币升值将提高我国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直接削弱我国出口的价格竞争优势。目前我国主要是以极易替代的制造业产品出口为主,这种出口的制造产品大多数是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高科技产品很少。一旦人民币升值,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的竞争力可能会逐渐消失,极易发生制造业向国外转移。人民币币值的提升,出口企业为维持一定的利润,出口单位产品的外币价格将有所提高,不利于出口持续扩大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率的提高;另外如果保持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不变,则势必挤压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我国外贸出口造成冲击。 不利于我国吸引外资 虽然人民币升值对已在华投资或在华拥有资金的外国企业家有利,因为他们的资产因人民币升值而增值,但却会使即将到中国投资的企业家徘徊不前,因为相应的新增投资成本上升。另外中国许多周边国家都提供了非常优惠的投资条件,所以新增资金在周边地区存在着引资竞争的形势下,就会转向其他国家投资,这将会导致我国引进、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减少,也会影响到国内的就业率和经济增长。另外,人民币升值使加工贸易为主的外商企业的出口成本增加,从而使得加工贸易型的外商投资下降。这都将影响到外商投资企业投资、利润再投资的规模及产业本地化的进程,不利于我国加工贸易产业的持续发展、升级。 使我国就业压力加大 人民币升值以后的一个重要不利影响是导致我国国内就业压力加大。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第一,我国目前出口的产品大部分是技术含量较低、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人民币升值削弱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出口量减少必然会增加就业压力。第二,中国目前提供新增就业机会的主要是出口和外贸企业,人民币升值影响了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进而影响就业,对当前就业环境的改善带来一定的冲击。“欧元之父”蒙代尔也明确指出,人民币升值会加速中国的通货紧缩,减少经济增长,增加失业压力。这样,人民币升值将对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三个目标都带来负面影响。所以,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非常明显。 我国的农业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我国出口增长较快的农产品主要是水产品、蔬菜和水果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与国外相比,这类农产品具有价格竞争优势。人民币升值有可能丧失此优势,而且,目前我国玉米和小麦与国际市场价格相差不大,但如果人民币升值,进口量可能明显增加,而大米的价格优势也可能消失。因此,人民币升值将阻滞我国农产品贸易出口增长的步伐,进口将明显增加,对我国农业生产将造成冲击,影响农民增收。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可能发生逆转,由顺差变成逆差。 给各个行业带来不同影响 对出口依存度比较大的企业遭受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冲击也较大。纺织服装业是受影响最大的行业,出口依存度高达51%,而且其不断扩大的国际市场份额又是建立在劳动力成本优势和价格优势之上的,因此,人民币升值后,将大大削弱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据测算,人民币升值2%,我国纺织业出口额将减少25亿美元,行业总产值增速将下降近5%。家电行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电子设备制造业也是人民币升值的重灾户。当然,对于出口依存度比较小的企业来说,受人民币升值的冲击也就相对较小。 三、人民币汇率升值以来中国外贸的现状 汇改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表现:贸易顺差继续扩大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认为,人民币升值会导致出口减少和进口的增加,贸易收支向均衡方向发展。但从实际效应来看并非如此,2005年我国不但进出口均实现大幅度的增长,分别比上年增加28%和18% ,进出口总额达14 222亿美元,比上年增加23% ,而且贸易顺差有增无减,全年贸易顺差达1 019亿美元(几乎相当于2001—2004年四年的贸易顺差累计总和),其中下半年贸易顺差达623亿美元,比汇改前的上半年贸易顺差的396亿美元还多226亿美元。海关总署日前发布的消息称,2006年2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达1 058亿美元,同比增长8%。其中出口增长3%,进口增长6%。这是自2005年7月汇率改革以来,我国单月进口增速连续第7个月超过20%,部分月份接近或超过25%,远远超出去年全年6%的进口增速。同时,单月出口增速也连续两个月再次回升到20%以上,部分月份还接近或超过了30%。由此可见,人民币汇率升值以后,我国的贸易量不但没出现贸易顺差减少的现象,反而向着相反的方向发展。 贸易顺差扩大的原因 我国的贸易现状与传统的贸易理论完全相反,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存在着许多别国所不具备的各种条件。主要有以下四点: ⑴加工贸易占主体地位是贸易顺差扩大的根本原因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加工贸易已占我国对外贸易的半壁江山,加工贸易出口近年来占我国商品出口的比重已接近55%,加工贸易进口加上外商设备进口和一般贸易中的原料进口已占我国总进口的60%左右,加工贸易和外商投资企业对我国商品贸易顺差作出巨大贡献。可见,我国进出口贸易具有十分显著的加工贸易型特征。在加工贸易尤其是进料加工贸易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本币保持升值态势,将会使“进料”的成本减少。由于进料加工的产品均销往国际市场,因此出口产品的成本也呈下降趋势,出口竞争力并不会因本币升值而受到过大冲击。中国的部分出口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相当之高,如果利用这种市场优势提高产品价格,反而可能增加其利润。比如,对于那些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出口企业,如鞋类、纺织品企业,人民币升值不见得会降低企业的利润,反而会增加他们的美元收入。 ⑵中国劳动力价格低廉是长期保持出口优势的主要原因 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低廉并不会因为出口价格的上涨而被完全取消,因此出口价格的上涨并不会使出口下降。中国目前国内的平均工资是马来西亚和台湾的1/5,香港的1/10,新加坡的1/10。据郭树清分析说,中国制造业的人均工资水平仅相当于美国的3%,即使人民币升值100%,也才相当于美国的6%。尽管近年来我国劳动力平均工资增长水平高于东南亚国家,但总的来说,我国劳动力价格的廉价优势仍然可以保持20年,可见人民币的适当升值很难抵消这种比较优势。劳动密集型产品一直对我国贸易顺差贡献较大,就2005年而言,WTO成员间纺织品贸易配额的取消导致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增加,是该年贸易顺差增加的主要推动力之一。因此,即使人民币升值,如果幅度不是很大,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依然具有比较优势。 ⑶各种优惠措施是促进出口的重要因素 我国在税收、外汇留成、出口补贴、贸易信贷等方面的鼓励出口的各项优惠措施是刺激出口的重要因素。特别是使用出口退税这项有利措施,2004年1月份由于出口退税率下调3个百分点,在汇率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2004年上半年却出现了将近十年没有发生的贸易逆差。所以,虽然人民币发生了升值,出口价格相对来说比以前增长了很多,但是国家对出口企业实施的出口退税政策可以使企业降低价格,以达到与升值前相同的兑换价格,使企业的出口总量不受影响,甚至在外部环境良好的情况下,增加出口总量。 ⑷出口企业经营主体的多元化趋势是出口继续增加的制度保证 我国外贸顺差虽然保持多年,但企业居安思危的意识也在不断增强,所以许多出口企业的经营主体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进入2003年以来,出口企业经营主体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外商投资企业出口2 4亿美元,增长4%,出口增量占总出口增量的4%;进口2 1亿美元,增长7%,进口增量占总进口增量的8%。人民币升值以后,虽然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量会减少,但通过企业整体策略的调整,整体的损失就可以降到最低。对于我国整个外贸经济也是如此,部分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降低,可以通过其他产业进行弥补,以使我国的总出口量保持不变。 总之,人民币汇率升值既存在着对我国外贸有利的影响,也存在着对我国外贸不利的影响。中国目前的现状是外贸的顺差额继续扩大,这主要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我们应该充分地利用升值给我们带来的有利影响,同时通过多种途径规避升值带来的种种不利影响,使中国的外贸朝着更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国贸方面,最近有很多比较热门的问题,可以研究下。。

关于对外贸易的论文

当代经济全球化的生产基础是产业内分工。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对经济生活国际化作过十分精辟的论述,阐明了这个历史趋势是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发展的。产业革命即第一次科技革命塑造了19世纪的国际分工,即英国作为工业的太阳与广大农业和原料附庸之间的分工,从而就像《党宣言》所说,生产和消费都变成世界性的了。随着资本主义向垄断阶段过渡,第二次科技革命又导致了工业国之间的水平型分工。例如,英国的优势在钢铁、造船、采煤等工业,德国则擅长电气、化学等工业。二次战后,除了上述的垂直型和水平型分工,第三次科技革命又使国际分工出现了一种新的模式,并占了主导地位,这就是产业内分工。过去的国际分工主要是要素禀赋所制约,现在科技优势足以减轻甚至摆脱对自然资源的依赖,以至同一行业内的各个部门或同一企业内的各个分厂、车间和工艺流程,都可分散到全球部署定位,实现最优配置。产业内贸易便是上述这种分工的表现形式,这种贸易60年代以来发展十分迅速,从而在西方国际贸易理论中也得到了反映。1975年格鲁伯尔和劳埃德(HGGrubel and PJLeoyd)的论著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他们提出的定义和测量方法为学术界广泛接受。产业内贸易就是一国同时既出口又进口某一同类产品,所谓同类产品则按联合国的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的三位数来划分。SITC将国际贸易中的商品分为10大类(Section),大类以下分63个部(Division),部以下又分为233个组(Group),组以下再分为786个小组(Subgroup),小组以下分为2000个基本项目(Item)。这就是说属于同一“组”的产品就是同类产品,但也有人采用较为宽松的划分标准,即以同一“部”的产品作同类产品。他们提出的计算公式如下: (Z[,i]+M[,i])-|Z[,i]-M[,i]| B[,i]=—————————————————×100 (Z[,i]+M[,i])上式也可写作 |Z[,i]-M[,i]| B[,i]=(1- ————————————)×100 (Z[,i]+M[,i])在上式中,B[,i]便是反映产业内贸易的指标,称之G-L指数,在0-100间变动,愈趋向于100,表示产业内贸易水平愈高。i指产业,Z指出口额,M指进口额。他们和其他西方学者的研究都表明:(1)产业内贸易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的制造业,据经合组织的材料,1991年6个西欧国家的制造业中有60%以上是产业内贸易,另外6个西欧国家这一比重为50%~60%。(2)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远高于初级产品,最高的当推机械和运输设备以及化学工业,科技密集度愈高的部门,其产业内贸易的倾向也愈大。(3)一国的经济增长与产业内贸易水平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根据上述,我们可将世界G-L指数当作反映全球化的生产指标,因为G-L指数愈大,说明各国在生产专业化方面的相互依存度愈高。产业内分工的主要形式有同一产品不同档次、品质或仅仅是型号、规模不同的专业化,例如大量出口若干品牌的汽车,同时又大量进口另一些品牌的汽车。还有零部件或工艺流程的专业化,由各有关企业参加协作来完成最终产品。我国的加工贸易可说属于后一种形式,它是通过进口原材料和零部件进行加工装配而又出口来完成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加工贸易发展迅速,80年代中期加工贸易出口额还只有56亿美元,在我国全部出口中也仅占18%,而一般贸易的比重则高达82%,但到1995年其金额增至740亿美元,10年内增长了12倍之多,比重也上升为50%,开始超过一般贸易;到1996年加工贸易金额增至7亿美元,比80年代中期增长了将近18倍,比重约占57%。加工贸易在外资企业出口中的比重更高,而外资企业目前在我国全部出口中已占45%,其增长势头之强劲远胜于国有企业。因此可以说近十多年来,我国对外贸易之所以能够持续地迅速增长,加工贸易是主要的支撑力量,它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加工贸易扩大了我国的就业规模,据广东省公布,1997年全省加工贸易在全国加工贸易总额中约占55%,吸收了约1000万人就业,估计全国借此解决就业的人数约近2000万。加工贸易还带动了我国加工技术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某些制造业部门的成长,有的可说是从零开始的,例如,家用电器就是从组装起步,后来成长为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成品的出口比重得以在较短时间内超过初级产品,这是与加工贸易的发展分不开的。由此可见,加工贸易确实为我们参与并利用产业内分工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但加工贸易也给我们带来了困扰和矛盾,这主要与对外贸易中的双重机制有关。为了扶持加工贸易,对其所需的中间品免征进口税,同时各地区还有自己的优惠措施,于是就在一般贸易的促进机制以外,又形成了一套与之相平行的加工贸易的促进机制,从而引发了以下矛盾:一般贸易的促进机制主要在于出口退税,实现零税出口,而加工贸易的出口只有在国内创造价值部分才给予退税,从原则上说,二者都是合理的,可以并行不悖。但当一般贸易的出口退税不能全部到位时,有的企业就会由一般贸易转向加工贸易,特别是那些需用高关税进口原材料和中间品的企业,将改做加工贸易,减少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原材料和中间品,这样就影响了国家的关税收入。如果加工过程集中在出口加工区或保税区进行,海关就便于实施有效的监管。但我国的加工贸易并无地域限制,从沿海到内陆,可谓星罗棋布,确实不易监管。再加外贸企业有经营权而缺乏加工能力,生产企业有加工能力而没有经营权,工贸脱节,漏洞不少,以致不法之徒有隙可乘,将保税进口的原材料和中间品在国内倒卖以谋取厚利。例如,1997年海关查获的走私大案中约有一半左右的金额是利用加工贸易渠道进行的。必须指出,以上的矛盾不是由加工贸易这个利用国际分工的形式本身所产生的,对于两种平行机制只要不断协调,统筹兼顾,使之保持恰当的平衡,矛盾是可以解决的。对于走私,中央已下定决心,全面进行打击,同时1997年银行建立了加工贸易台帐制度,海关和外汇管理局也进一步加强了加工贸易进出口的核销措施。因此,利用加工贸易进行走私的非法活动正在受到遏制。当前加工贸易的主要问题在于本身还处于低级阶段,其特点是“两头在外,大进大出”,即原材料和零部件依靠客户供应或自行从海外进口,加工装配后的成品又通过客户所掌握的销售渠道进入海外市场,我国企业只是发挥了劳动力资源的优势,收取有限的工缴费,而要创收更多的外汇,就只有大进大出。为了进一步利用产业内分工的潜力,分享更大的利益,必须加快加工贸易的升级,其关键是抓好中间品的进口替代,即以更多的国产成份取代外来的中间品,使产品的国际价值链中有更多的环节转移到国内,这不仅能提高产品的国内附加值,增加创汇,也能扩大与国内上下游相关产业的联系,从而使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发生更大的拉动作用。回顾70年代初期和末期的两次能源危机,迫使西方发达国家加速调整产业结构,一系列产业向外进行梯度转移,东亚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也将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中国大陆移植。我国的加工贸易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机遇中兴起的,其中较成功的便是家用电器,从加工组装发展为成熟的产业,并开始走向世界市场。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正在进行着新一轮的产业升级,产业内分工不断向纵深发展,客观上出现了新的机遇,只要政策对头,措施得当,我国的加工贸易就能登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次贷、全球金融海啸

建议写第四个题目,这种战略性研究论文,只需要将一些国际形势做做分析,然后再以具体的案例来辅助说明,基本上就能够写出一篇比较好的学术论文,一般要求5000字数应该是中文核心级别的论文吧,要不然就是CSCD,建议你百度下:普刊学术中心,很多关于论文的写作教程。如果你想发EI级别的文章,也可以百度下:EI学术会议中心,专门做EI会议论文的

中国对外贸易论文5000字

好。z好喔。。帮你。。是的额。 给你。。那行呵。

截至2001年底,以服务业为中心的第三产业累计合同外资额2680亿美元,占全国合同外资总额的97%。2001年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额外金额11亿美元,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总额的35%。正是由于中国政府积极、合理、有序地引导外商进入中国服务业市场,才促进了中国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下面,我着重介绍一下中国银行、保险、电信、商业零售以及旅游等领域吸收外资的一些基本情况及政策。 求采纳

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中国自2005年7月21日实行新一轮的人民币汇制改革以来,人民币一直处于升值的状态,对中国的外贸经济存在着多方面的影响。本文主要概述了人民币升值以后对我国外贸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以及升值以来中国外贸的现状。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一直保持高速增长,而且连年保持着贸易顺差,这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但也使我国与主要贸易国的贸易摩擦不断增加。人民币汇率升值以后,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存在着各种影响,外贸经济也不例外,人民币的升值将对我国外贸进出口的总额及其结构产生一系列影响。 一、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外贸的积极影响 有利于进口成本的降低 人民币升值以后,进口商品的价格将会发生相同幅度的下降,降低我国进口商品的成本和在进口环节支付的费用。我国进口依存度较高的行业主要有石油、天然气、钢铁、航空、电力设备等,人民币升值将使大宗交易的进口成本降低,进而改善相关行业的赢利状况,对经济建设非常有利。 有利于推动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 长期以来我国的外贸增长方式靠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经济效益非常低下。人民币升值将激励出口企业更多地依靠技术进步和提高附加价值,而不是低价竞销占领市场。一些只靠低成本竞争,技术含量低,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可能因为人民币升值被挤出市场。从长远看,人民币升值有助于我国外贸增长方式从原来的粗放型转向高质量和高效益的集约型,这会带来出口结构的改善,激励企业技术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 有利于改善贸易条件 贸易条件=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贸易条件的改善意味着同等数量的商品出口可以换回更多的进口商品。我国虽然每年的贸易顺差很大,但由于出口商品价格不断下降而导致贸易条件持续恶化,需要出口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才能换回少量的国外高科技产品或稀缺资源。人民币升值以后,出口产品的价格相对提高,就可以用较少的出口产品换回本国所需要的各种产品。出口利润不断增加,就可以改善我国目前的贸易条件。 有利于推动部分出口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人民币升值以后,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成本就会相应提高。但沿海地区投资成本升高以后,一些跨国公司不一定就会撤出中国。为了降低成本,他们有相当一部分可能会转向中西部城市和地区发展。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近年来已经有了显著改善,完全可以承接这种产业转移,有利于中国经济未来几年更平衡的发展。 有利于缓解贸易摩擦 我国自1994年外汇改革以来,对外贸易连年顺差,就2004一年,我国的外贸总额为11 547亿美元,贸易顺差达到8亿美元。连年的顺差导致中国与各个贸易伙伴的摩擦日益增加,特别是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加大。人民币升值可增加我国的进口总额,从而有利于减少贸易顺差的数值。低价竞销和出口受到抑制,放慢出口,增加进口,有利于减弱我国贸易顺差不断扩大势头,减少一些贸易伙伴对我国进行保护主义贸易攻击的借口。人民币的适当升值,有助于缓和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关系,减少经贸纠纷,促进我国经济和贸易的和谐发展,创造和保持更加平稳的贸易环境。 有利于中国企业“走出去” 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的成本相对来说比以前下降,这使得他们能以较低的成本在国外建立跨国公司。根据投资地的区位优势充分利用全球资源,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实现规模经济,建立全球性的生产、营销网络。所以有利于中国企业更好地“走出去”,造就出中国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 二、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外贸的消极影响 削弱我国外贸出口增长 人民币升值将提高我国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直接削弱我国出口的价格竞争优势。目前我国主要是以极易替代的制造业产品出口为主,这种出口的制造产品大多数是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高科技产品很少。一旦人民币升值,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的竞争力可能会逐渐消失,极易发生制造业向国外转移。人民币币值的提升,出口企业为维持一定的利润,出口单位产品的外币价格将有所提高,不利于出口持续扩大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率的提高;另外如果保持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不变,则势必挤压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我国外贸出口造成冲击。 不利于我国吸引外资 虽然人民币升值对已在华投资或在华拥有资金的外国企业家有利,因为他们的资产因人民币升值而增值,但却会使即将到中国投资的企业家徘徊不前,因为相应的新增投资成本上升。另外中国许多周边国家都提供了非常优惠的投资条件,所以新增资金在周边地区存在着引资竞争的形势下,就会转向其他国家投资,这将会导致我国引进、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减少,也会影响到国内的就业率和经济增长。另外,人民币升值使加工贸易为主的外商企业的出口成本增加,从而使得加工贸易型的外商投资下降。这都将影响到外商投资企业投资、利润再投资的规模及产业本地化的进程,不利于我国加工贸易产业的持续发展、升级。 使我国就业压力加大 人民币升值以后的一个重要不利影响是导致我国国内就业压力加大。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第一,我国目前出口的产品大部分是技术含量较低、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人民币升值削弱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出口量减少必然会增加就业压力。第二,中国目前提供新增就业机会的主要是出口和外贸企业,人民币升值影响了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进而影响就业,对当前就业环境的改善带来一定的冲击。“欧元之父”蒙代尔也明确指出,人民币升值会加速中国的通货紧缩,减少经济增长,增加失业压力。这样,人民币升值将对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三个目标都带来负面影响。所以,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非常明显。 我国的农业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我国出口增长较快的农产品主要是水产品、蔬菜和水果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与国外相比,这类农产品具有价格竞争优势。人民币升值有可能丧失此优势,而且,目前我国玉米和小麦与国际市场价格相差不大,但如果人民币升值,进口量可能明显增加,而大米的价格优势也可能消失。因此,人民币升值将阻滞我国农产品贸易出口增长的步伐,进口将明显增加,对我国农业生产将造成冲击,影响农民增收。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可能发生逆转,由顺差变成逆差。 给各个行业带来不同影响 对出口依存度比较大的企业遭受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冲击也较大。纺织服装业是受影响最大的行业,出口依存度高达51%,而且其不断扩大的国际市场份额又是建立在劳动力成本优势和价格优势之上的,因此,人民币升值后,将大大削弱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据测算,人民币升值2%,我国纺织业出口额将减少25亿美元,行业总产值增速将下降近5%。家电行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电子设备制造业也是人民币升值的重灾户。当然,对于出口依存度比较小的企业来说,受人民币升值的冲击也就相对较小。 三、人民币汇率升值以来中国外贸的现状 汇改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表现:贸易顺差继续扩大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认为,人民币升值会导致出口减少和进口的增加,贸易收支向均衡方向发展。但从实际效应来看并非如此,2005年我国不但进出口均实现大幅度的增长,分别比上年增加28%和18% ,进出口总额达14 222亿美元,比上年增加23% ,而且贸易顺差有增无减,全年贸易顺差达1 019亿美元(几乎相当于2001—2004年四年的贸易顺差累计总和),其中下半年贸易顺差达623亿美元,比汇改前的上半年贸易顺差的396亿美元还多226亿美元。海关总署日前发布的消息称,2006年2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达1 058亿美元,同比增长8%。其中出口增长3%,进口增长6%。这是自2005年7月汇率改革以来,我国单月进口增速连续第7个月超过20%,部分月份接近或超过25%,远远超出去年全年6%的进口增速。同时,单月出口增速也连续两个月再次回升到20%以上,部分月份还接近或超过了30%。由此可见,人民币汇率升值以后,我国的贸易量不但没出现贸易顺差减少的现象,反而向着相反的方向发展。 贸易顺差扩大的原因 我国的贸易现状与传统的贸易理论完全相反,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存在着许多别国所不具备的各种条件。主要有以下四点: ⑴加工贸易占主体地位是贸易顺差扩大的根本原因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加工贸易已占我国对外贸易的半壁江山,加工贸易出口近年来占我国商品出口的比重已接近55%,加工贸易进口加上外商设备进口和一般贸易中的原料进口已占我国总进口的60%左右,加工贸易和外商投资企业对我国商品贸易顺差作出巨大贡献。可见,我国进出口贸易具有十分显著的加工贸易型特征。在加工贸易尤其是进料加工贸易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本币保持升值态势,将会使“进料”的成本减少。由于进料加工的产品均销往国际市场,因此出口产品的成本也呈下降趋势,出口竞争力并不会因本币升值而受到过大冲击。中国的部分出口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相当之高,如果利用这种市场优势提高产品价格,反而可能增加其利润。比如,对于那些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出口企业,如鞋类、纺织品企业,人民币升值不见得会降低企业的利润,反而会增加他们的美元收入。 ⑵中国劳动力价格低廉是长期保持出口优势的主要原因 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低廉并不会因为出口价格的上涨而被完全取消,因此出口价格的上涨并不会使出口下降。中国目前国内的平均工资是马来西亚和台湾的1/5,香港的1/10,新加坡的1/10。据郭树清分析说,中国制造业的人均工资水平仅相当于美国的3%,即使人民币升值100%,也才相当于美国的6%。尽管近年来我国劳动力平均工资增长水平高于东南亚国家,但总的来说,我国劳动力价格的廉价优势仍然可以保持20年,可见人民币的适当升值很难抵消这种比较优势。劳动密集型产品一直对我国贸易顺差贡献较大,就2005年而言,WTO成员间纺织品贸易配额的取消导致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增加,是该年贸易顺差增加的主要推动力之一。因此,即使人民币升值,如果幅度不是很大,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依然具有比较优势。 ⑶各种优惠措施是促进出口的重要因素 我国在税收、外汇留成、出口补贴、贸易信贷等方面的鼓励出口的各项优惠措施是刺激出口的重要因素。特别是使用出口退税这项有利措施,2004年1月份由于出口退税率下调3个百分点,在汇率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2004年上半年却出现了将近十年没有发生的贸易逆差。所以,虽然人民币发生了升值,出口价格相对来说比以前增长了很多,但是国家对出口企业实施的出口退税政策可以使企业降低价格,以达到与升值前相同的兑换价格,使企业的出口总量不受影响,甚至在外部环境良好的情况下,增加出口总量。 ⑷出口企业经营主体的多元化趋势是出口继续增加的制度保证 我国外贸顺差虽然保持多年,但企业居安思危的意识也在不断增强,所以许多出口企业的经营主体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进入2003年以来,出口企业经营主体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外商投资企业出口2 4亿美元,增长4%,出口增量占总出口增量的4%;进口2 1亿美元,增长7%,进口增量占总进口增量的8%。人民币升值以后,虽然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量会减少,但通过企业整体策略的调整,整体的损失就可以降到最低。对于我国整个外贸经济也是如此,部分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降低,可以通过其他产业进行弥补,以使我国的总出口量保持不变。 总之,人民币汇率升值既存在着对我国外贸有利的影响,也存在着对我国外贸不利的影响。中国目前的现状是外贸的顺差额继续扩大,这主要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我们应该充分地利用升值给我们带来的有利影响,同时通过多种途径规避升值带来的种种不利影响,使中国的外贸朝着更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关于对外贸易的文献

YanGuoBin 《discussed shallowly new economy accounting personnel》 quality modern accounting" 2009 (2) LuoHong ZhuKaiXi ."do not do false account" education "with accounting quality accounting friends of 2008(1)

Uniform Customs and Practice for Documentary CreditsThis article is an orphan, as few or no other articles link to Please introduce links to this page from related articles; suggestions are (October 2009)The Uniform Customs and Practice for Documentary Credits (UCP) is a set of rules on the issuance and use of letters of The UCP is utilised by bankers and commercial parties in more than 175 countries in trade Some 11-15% of international trade utilises letters of credit, totalling over a trillion dollars (US) each Historically, the commercial parties, particularly banks, have developed the techniques and methods for handling letters of credit in international trade This practice has been standardized by the ICC (International Chamber of Commerce) by publishing the UCP in 1933 and subsequently updating it throughout the The ICC has developed and moulded the UCP by regular revisions, the current version being the UCP The result is the most successful international attempt at unifying rules ever, as the UCP has substantially universal The latest revision was approved by the Banking Commission of the ICC at its meeting in Paris on 25 October This latest version, called the UCP600, formally commenced on 1 July ICC and the UCPA significant function of the ICC is the preparation and promotion of its uniform rules of The ICC’s aim is to provide a codification of international practice occasionally selecting the best practice after ample debate and The ICC rules of practice are designed by bankers and merchants and not by legislatures with political and local The rules accordingly demonstrate the needs, customs and practices of Because the rules are incorporated voluntarily into contracts, the rules are flexible while providing a stable base for international review, including judicial International revision is thus facilitated permitting the incorporation of the changing practices of the commercial ICC, which was established in 1919, had as its primary objective facilitating the flow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t a time when nationalism and protectionism threatened the easing of world It was in that spirit that the UCP were first introduced – to alleviate the confusion caused by individual countries’ promoting their own national rules on letter of credit The aim was to create a set of contractual rules that would establish uniformity in practice, so that there would be less need to cope with often conflicting national The universal acceptance of the UCP by practitioners in countries with widely divergent economic and judicial systems is a testament to the rules’ UCP600The latest revision of UCP is the sixth revision of the rules since they were first promulgated in It is the fruit of more than three years of work by the ICC's Commission on Banking Technique and PThe UCP remain the most successful set of private rules for trade ever A range of individuals and groups contributed to the current revision including: the UCP Drafting Group, which waded through more than 5000 individual comments before arriving at this final text; the UCP Consulting Group, consisting of members from more than 25 countries, which served as the advisory body; the more than 400 members of the ICC Commission on Banking Technique and Practice who made pertinent suggestions for changes in the text; and 130 ICC National Committees worldwide which took an active role in consolidating comments from their During the revision process, notice was taken of the considerable work that had been completed in creating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 Banking Practice for the Examination of Documents under Documentary Credits (ISBP), ICC Publication This publication has evolved into a necessary companion to the UCP for determining compliance of documents with the terms of letters of It is the expectation of the Drafting Group and the Banking Commission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inciples contained in the ISBP, including subsequent revisions thereof, will continue during the time UCP 600 is in At the time UCP 600 is implemented, there will be an updated version of the ISBP to bring its contents in line with the substance and style of the new Comment:Note that UCP600 does not automatically apply to a credit if the credit is silent as to which set of rules it is subject A credit issued by SWIFT MT700 is no longer subject by default to the current UCP – it has to be indicated in field 40E, which is designated for specifying the "applicable rules"Where a credit is issued subject to UCP600, the credit will be interpre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entire set of 39 articles contained in UCP However, exception to the rules can be made by express modification or For example, the parties to a credit may agree that the rest of the credit shall remain valid despite the beneficiary's failure to deliver an In such case, the credit has to nullify the effect of article 32 of UCP600, such as by wording the credit as: "The credit will continue to be available for the remaining instalments notwithstanding the beneficiary's failure to present complied documents of an instalmen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instalment "eUCPThe eUCP was developed as a supplement to UCP due to the strong sense at the time that banks and corporates together with the transport and insurance industries were ready to utilise electronic The hope and expectation that surrounded the development of eUCP has failed to materialise into day to day transactions and its usage has been, to put it mildly, Owing to this lack of usage, it was felt that this was not the right time to incorporate the eUCP into the UCP600 and it will remain as a supplement albeit slightly amended to identify its relationship with UCPAn updated version of the eUCP came into effect on 1 July 2007 to coincide the commencement of the UCP There are no substantive changes to the eUCP, merely references to the UCPCDCSThe Certified Documentary Credit Specialist is a qualification awarded by IFSA US and IFS UK and endorsed by ICC Paris as the only International qualification for Trade Finance Professionals, recognising the competence, and ensuring best It requires Re-Certification every Three UCP 600 rules will be included from April 2008 examinations CDCS requires some 4–6 months of independent study and a pass in 3 hour examination of 120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s as well as 3 in basket exercises with questions which demonstrate skill in real-world applications of UCP

CHINA-US FRICTION SEEN HURTING BOEING'S BUSINESS 中美摩擦刺痛波音 分太少了,题目翻了,下面的是机器翻译 The troubled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threatening the Boeing Company's business in China, Ronald B Woodard, president of the company's Commercial Airplane Group, said in Beijing Relations between Washington and Beijing, which have been strained by disputes over trade, copyright issues and human rights, influenced China's recent decision to order 33 jetliners from Airbus Industrie instead of Boeing, M Woodard said at a conference of business "The relations between our two countries made a Boeing decision impractical," M Woodard He said that Boeing, which in the past has had a majority of China's aviation market, supported a renewal of Beijing's most-favored-nation status, which provides for ordinary trading rights with the United S 困扰中国的关系和美国波音公司正在威胁的在华业务,RonaldBWoodard会长公司商用飞机集团昨天在北京 华府与北京关系,已紧张的贸易纠纷、著作权和人权问题的影响,中国最近决定,从33可供空中巴士公司,波音公司,Woodard先生今天在商界领袖会议 "我们两国之间的关系作出决定,波音不切实际"Woodard先生说 他说,波音公司,这在过去已过半数,中国的航空市场,支持延长中共最惠国待遇地位,规定一般贸易权与美国

关于经济贸易的论文5000字

提供一些国贸专业的学年论文的题目,供参考。 我国外贸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问题 我国外贸顺差问题研究 对自由贸易保护贸易理论政策的研究 中国企业如何面对"全球化" APEC挑战WTO 外贸企业财务问题 东亚地区双边自由贸易的政治经济学 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国际竞争 东亚地区的国际物流中心 关于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思路与对策 中国企业应如何运用知识产权战略 CEPA框架下,内地与香港的经济合作前景 论我国出口商品的结构变化 论我国进出口市场的变化 论东北亚经济合作 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设想 全球FTA发展新趋势与中国的FTA战略 世界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新趋势和我国引资对策 论东北振兴与东北亚合作联动发展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政治经济分析 东亚区域经济合作迅速发展的原因,特点与前景分析 东亚区域性金融货币合作的可行性及路径选择 欧盟东扩论 评欧盟(欧共体)的共同农业政策 中国欧盟经贸关系发展现状及前景 美国新经济的作用与影响 中美经贸关系现状及发展前景 中美贸易摩擦的政治经济学研究 欧盟企业竞争力个案研究(以具体企业为例) 美国企业竞争力个案研究(以具体企业为例) 提升国际竞争力对策研究 国际营销中的相关问题研究 国际营销中的绿色壁垒研究 网络营销的应用问题研究 企业促销战略研究 贸易自由化对环境的影响 关于无单放货的有关法律问题 关于倒签提单的有关法律问题 关于预借提单的有关法律问题 提单的运输合同属性问题 关于海运货物灭失及损坏有关问题 国际贸易结算支付方式的选择及运用 WTO贸易争端解决机制评估 出口信用保险浅析 无船承运人法律地位 CIF合同初探 国际贸易买卖中的违约与违约救济制度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代理制度的变革与我国外贸公司发展前景探讨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 国际贸易合同中的欺诈胁迫与重大误解问题探讨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选题可定好了,具体的要求方便了就告诉我

找一些相关的文献资料仔细阅读,然后自己缕一个思路,动手开始写论文,而不是摘抄你看过的论文。这样自己已3自己的思路和记忆归纳概括看到的资料的内容,肯定不会有太高的重复率。

改句意或者翻译,在文字中加点修饰。

  • 索引序列
  • 关于对外贸易的论文5000字
  • 关于对外贸易的论文
  • 中国对外贸易论文5000字
  • 关于对外贸易的文献
  • 关于经济贸易的论文5000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