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期刊投稿经验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期刊投稿经验

发布时间: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期刊投稿经验

科学技术哲学是属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国家一级核心刊物!

首先要多看文献,特别是已经发表的你的相关研究领域的最新SCI文章,看看别人的新意在哪里,从中可能看到SCI所关注的热点另外,在实验方面要尽可能的有新意,别人都很少研究的方向如果你做出一些新的结果,并给出新颖的观点,也会是大大加分最后,论文英语的表达一定要地道,专业用语一定要准确

没听说过这个期刊呢!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投稿经验

我们院长就是搞这个的,而且亲自上课王天恩 性 别:男出生年月:1954年10月籍 贯:江西  学历与工作经历   笔名王天思,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系,师从陶德麟教授。哲学博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历任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美国 Rutgers 大学和 GIT高级访问学者,现任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博导,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  研究专长   研究领域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技术哲学和认知科学等。目前主要致力于描述论等的研究。  教学工作   主讲课程:《哲学概论》、《现代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现代系统科学》、《西方哲学史》、《现代科技发展战略》、《创新思维研究》。  科研项目   承接课题: 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课题"马克思主义微观认识理论研究"和省部级课题"电脑科技若干哲学问题研究"、"量子理论认识论问题的系统研究"等多项。  正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辩证唯物主义描述理论研究"和国家教育部留学基金委课题"思维的基本信息形式及其运作机制的电子计算机模拟"。  科研成果   专著:在人民出版社等出版《理性之翼--人类认识的哲学方式》、《微观认识论导论:一种描述论研究》、《在过去和未来之间--决定性与非决定性》、《科学发现中的模型化推理》、《科学知识是什么?》等著作。  论文: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描述和规定》、《试论因果结构——兼评哥本哈根学派的因果观》、《微观哲学体系笔谈》,在《哲学研究》、《社会科学战线》等发表《系统群初探》、《哲学思维论——哲学的思维科学考察》、《论市场文明》、《描述与创构》和《描述论:现代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人类社会: 物质时代和精神时代》和《哲学:解释、表达和认知--兼及哲学与艺术、宗教和科学的关联》等学术论文近百篇。 上海大学教授录王天恩(Wang Tianen),男,1954年11月生,江西省萍乡市人。199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1年10月毕业于江西家科院大专班家学系农学专业,1991年6月毕业(硕士)与江西师范大学政教系外国哲学专业,1996年6月毕业(博士)于武汉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1996年6月在武汉大学获博士学位。1998年9月至1999年9月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在美国Rutgers大学和GIT作访问研究。曾任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所长。现任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 王天恩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哲学和认知科学方面的教学与研究。科研成果“在过去和未来之间——决定性与非决定性”在1993年12月获华东地区优秀图书二等奖;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江西社科院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试论因果结构——兼评哥本哈根学派的因果观” 在1992年12月获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系统群初探”在1989年12月获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主要专业论文:(1) 王天恩:《海德格尔基本本体论形成的逻辑考察》,《江西社会科学》1988年第1期;(2) 王天恩:《系统群初探》,《哲学研究》1988年第9期;(3) 王天恩:《“可能性空间”及其认识和实践意义》,《江西社会科学》1989年第4期;(4) 王天恩:《从哲学和科学的概念差异看哲学思维》,《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1期。(5) 王天恩:《试论因果结构——兼评哥本哈根学派的因果观》,《中国社会科学》1991年第1期;(6) 王天恩:《必然性和偶然性:一个连续系列的两个互补方面》,《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第3期;(7) 王天恩:《日常概念、哲学概念和科学概念》,《江西社会科学》1992年第3期;(8) 王天恩:《描述论:现代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第1期;(9) 王天恩:《系统状态与功能有序》,《争鸣》1993年第1期;(10) 王天恩:《思维的起点是感觉》,《青海社会科学》,1993第3期;(11) 王天恩:《哲学:解释、表达和认知——兼及哲学与艺术、宗教和科学的关联》,《争鸣》,1993年第6期;(12) 王天恩:《论思维的凭借》,《思维科学通讯》,1993年第10期;(13) 王天恩:《哲学思维论——哲学的思维科学考察》,《社会科学战线》,1994年第2期;(14) 王天恩:《人类社会: 物质时代和精神时代》,《江西师大学报》,1994年第4期;(15) 王天恩:《认知的解释机制和描述的认知意义》,《江西社会科学》1994年第8期;(16) 王天恩:《思维类型和思维凭借:一种发生学考察》,《江西社会科学》,1994年第10期;(17) 王天恩:《让理性驱走蒙昧》,《江西日报》1995年10月17日;(18) 王天恩:《科学技术与精神文化》,《江西日报》1996年1月9日;(19) 王天恩:《“自我中心困境”的成因和实质》,《江西社会科学》1996年第4期;(20) 王天恩:《微观哲学体系笔谈》,《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第4期;(21) 王天恩:《科学理性的迷失——牛顿把科学归于宗教的反思》,《江西日报》1996年10月4日;(22) 王天恩:《现代科学的多向透视》,《江西社会科学》1997年第5期;(23) 王天恩:《企业哲学》,《江西日报》1998年1月27日;(24) 王天恩:《量子理论中的描述问题》,《江西社会科学》1998年第4期;(25) 王天恩:《思辩:哲学认识的基本方式》,《当代哲学前沿问题探索》,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10月;(26) 王天恩:《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具体形式的性质及其选择》,《陕西社院学报》1998年第4期;(27) 王天恩:《哲学认识中的思辨和分析》,《南昌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28) 王天恩:《解释和描述——从微观认识的角度看》,《江西社会科学》2000年第9期;(29) 王天恩:《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四题》,《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30) 王天恩:《让教育真正转向创造人格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31) 王天恩:《哲学认识中的整体性理解——兼及当代哲学认识论立足点的转移》,《江西社会科学》2001年第10期;(32) 王天恩:《解放创造力:我国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迫切要求》,《江西社会科学》2001年第12期;(33) 王天恩:《主客体关系的微观视野》,《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第8期;(34) 王天恩:《论市场文明》,《河北学刊》2003年第1期;(35) 王天恩:《存在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互动结构》,《求实》2003年第3期。(36) 王天恩:《超越人性裂谷》,《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第10期。(37) 王天恩:《描述和规定》,《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38) 王天恩:《描述与创构——数字时代哲学走向的两点思考》,《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39) 王天恩:《量子描述和超弦描述》,《燕山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40) 王天恩:《道德进步的逻辑——兼及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 主要著作:(1) 王天恩:《微观认识论导论:一种描述论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6月;(2) 王天恩:《理性之翼——人类认识的哲学方式》,人民出版社2002年8月;(3) 王天恩:《在过去和未来之间——决定性与非决定性》,江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6月;(4) 王天恩(主译):《科学发现中的模型化推理》,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1月;(5) 王天恩(主编):《科学知识是什么?》,江西高校出版社2003年6月。 主讲课程:哲学概论、现代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现代系统科学、现代科技发展战略、科技创新研究、现代西方哲学 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1)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辩证唯物主义描述理论研究”,在研;(2)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微观认识理论研究”,2001年2月;(3)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与当代社会实践”,1996年12月;(4) 国家教育部留学基金委课题,“思维的基本信息形式及其运作机制的电子计算机模拟”,在研;(5) 江西省社科基金项目:“电脑科技若干哲学问题研究”,2003年12月;(6) 江西省社科基金项目:“量子理论认识论问题的系统研究”,2000年4月;(7) 江西省社科基金项目:“科学知识是什么”,2003年12月;(8)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项目:“因素决定论”,1993年6月。

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科学技术与辩证法各省的社会科学杂志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是CSSCI核心+中文核心,应该算是一类哲学期刊吧。主办单位:山西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山西大学出版周期:双月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SSCI 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4-2015)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2014年版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投稿经验总结

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科学技术与辩证法各省的社会科学杂志

资料我发给你吧,这类有

在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中,自然不再是被征服、被索取的对象,而应成为欣赏与热爱的对象。自然有生命,有情感,也有自身的发展规律,我们需要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中国古代的儒家早已提出“天人合一”的思想,这才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最高境界。正如人与人的关系一样,只有把他人当作与自己一样的主体,而不是当作异己的客体和利用对象,才能通过交往、对话、理解、沟通来建立自由、和谐的人际关系。同样,人与自然的关系也要建立在平等和谐的基础上。人与自然是对立统一体,在“人—自然”这个完整的系统中,双方相互作用,相互依存,一方的生存不能以过分损害另一方为代价,如果过分损害对方以至消灭对方,那么自己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条件。如果在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活动中,忽略了自然对人的影响,把自然视为纯粹被动的、机械的存在,那么也终将损害到人类自身的利益。此外,在这个统一体中,自然及其规律是人的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人类的能动性在于能动地认识自然及其规律,并按照这种规律的要求改造自然和自身。正如马克思说过:“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人类的实践活动既按外在客观事物的尺度,又按内在需要的尺度进行选择。人对于自然也是如此,将尊重自然的客观规律与主体的需要和目的统一起来,这就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原则,也是人类实践活动最基本的前提和出发点,同时也是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统筹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就是强调人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的协调统一,这既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也是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所需。而人类社会活动的轴心,始终是,也只能是在自然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用人的创造性劳动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也是它的实践意义。  确立了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我们在以后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我们的经济建设中都要以此为出发点,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生态环境优美,人际关系和谐,人的生活就充满诗情画意,就可以体验到人生的乐趣与自由,这不仅是人生存发展所必须的,同时也是人内在的精神享受和审美需求所不可或缺的。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投稿经验介绍

多读点书

科学哲学是20世纪兴起的一个哲学分支。早先主要指逻辑经验主义(或称逻辑实证主义)。主要研究科学的本性,科学理论的结构、科学说明、科学检验、科学观察与理论的关系、科学理论的选择等。代表人物主要有石里克、鲁道夫·卡尔纳普、波普尔、亨普尔、古德曼、库恩、范弗拉森、蒯因、基切尔等。

这个我也不懂,过来看看

为什么跨专业学这个呢?不明白!是有兴趣钻研哲学问题吗?真正的答案是在《圣经》中,你可能不相信,但是是真的哲学是人的学问,人的学问包括自然科学都是从神学而来,尤其是圣经神学上帝是造物主,是一切的答案,愿上帝赐福你!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投稿经验分享

“科学技术哲学(2)”,刘搭椿着,人民大学,中国新闻,2011 书单:简介:科技哲学,科学和技术学科定位理念上升当代哲学的科学和技术挑战与展望当代科学技术的研究理念和内容现代科学技术的两个主要领域,中国的“概述”的科学活动和科学社会其次,现代技术的发展趋势三的伟大力量,科学和技术弘扬科学精神第二章性质变化的观点 />,古代和中世纪的自然观二,现代科学的兴起和机械的性质 革命的辩证地看待自然,现代科学突破和探索新的观点自然第一章生态价值?与环境伦理转变,从人类中心主义到生态研究中心,科学无所不能的生态价值? 3个生物多样性减少的问题及对策 />四,性质和环境伦理道德关系的章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一增长“发展危机”的极限从经济增长前景的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 章中国资源,严重的环境挑战技术时代的伦理建设 章第七章科学认识,科学发现和科学的证据,经验第八章的理论建构的科学认识的基础上章数学方法和系统科学方法十章的概念基础上的技术和工程第十一章技术创新十二哲学社会科学反射第十三章科学和技术革命,经济和社会变革支持技术第十五章第14章的理论与实践参考 1后记后记版本2 PS:据我所知,哲学,科学和技术,个人的建议是看在技术,社会和文化一体化这本书的第一版!

科学技术哲学是属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国家一级核心刊物!

科学哲学是20世纪兴起的一个哲学分支。早先主要指逻辑经验主义(或称逻辑实证主义)。主要研究科学的本性,科学理论的结构、科学说明、科学检验、科学观察与理论的关系、科学理论的选择等。代表人物主要有石里克、鲁道夫·卡尔纳普、波普尔、亨普尔、古德曼、库恩、范弗拉森、蒯因、基切尔等。

研究生选专业主要看怎么找工作,而研究生学到什么主要的是看你老师研究什么,和课题等。所以没什么好关注。

  • 索引序列
  •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期刊投稿经验
  •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投稿经验
  •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投稿经验总结
  •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投稿经验介绍
  •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投稿经验分享
  • 返回顶部